道路交通照明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8:09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1

关键词:隧道照明;公路隧道;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公路隧道平均每年新增350km,我国公路网交通逐渐向离岸深水延伸,向崇山峻岭穿越,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隧道已有7384处、512.26万米,其中,特长隧道265处、113.80万米,长隧道1218处、202.08万米。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经济背景下,照明节能成为当前公路隧道的焦点问题。隧道照明是全天运行的,每个隧道电费年耗量都达百万甚至几千万,成为公路隧道最大的能耗系统。因此合理、安全、节能的照明系统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2.隧道照明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科研经费,致力于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工程设计或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2.1规范落后、不完全

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隧道照明方面的研究,并在不同时期制定了隧道照明标准和规范,我国起步晚,1990年才对隧道照明进行了相关规定,1999年的《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和2004年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做为现行的标准,已经明显落后于国际规范。此外,我国缺乏短隧道设计规范和标准,造成了短隧道的能源浪费。

2.2控制参数不科学、控制方式落后

目前的控制技术仅能简单的控制开关,未能根据天气、车流量、车速等各种因素做出最节能的调控,造成了能源浪费。很多短隧道照明控制不能实现远程控制,对短隧道很多的高速公路全线意味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开关照明灯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和运营成本浪费。还有很多隧道照明虽然采用了时序分级调光控制法,但还是无法结合洞外亮度L20(S)、天气、交通量等时变参数进行宏观调控。

2.3忽视照明设施养护的重要性

大多长隧道靠近出口端或出口段存在照明亮度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灯具受污染较严重,光利用率降低。隧道通风不畅,灰尘较多,不仅会减弱隧道内光亮度,也会对照明设施造成污染。因此,每季度一次的清洗养护可能满足不了隧道照明系统的要求。

2.4隧道照明节能理念存在误区

公路隧道节能决不能以牺牲交通安全为代价而简单的开关某些灯具,而是以保证交通安全为基础的最大节能。要杜绝隧道管理人员为了节约用电而随意主观地控制照明系统,这种做法忽视了隧道照明的本质,对行车造成巨大的危害。

3.公路隧道照明的节能措施

通过对国内多个隧道照明系统调研,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重要措施:

(1)准确测试和调节洞外亮度

洞外亮度是公路隧道设计中最重要的基准参数之一,取值对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工程的投资和运营开支影响很大。洞外亮度L20(S)是指在接近段起点S处,距地面1.5m高正对洞口方向20°视场实测得到的平均亮度。多处隧道实际测试和设计方案发现,相同行驶速度下,洞外亮度从4000cd/m2降至3000cd/m2,入口加强照明可节能25.4%,从6000cd/m2至4000cd/m2设备费用差34%,年耗电费量差30%。由此可见,准确地确定洞外亮度并采取措施降低洞口亮度可以减少入口的设备和整个系统的耗电量。根据规范可以采取如下减光措施:隧道采用削竹式洞门型式;洞口大幅坡面绿化;从接近起点起路基的两侧种植常青树;洞口采用端墙型式时,墙面选冷色调,且反射率

(2)科学预测交通量

交通量也是隧道照明设计的重要基准参数之一。相同设计速度下,不同交通量对照明的需求差异也很大。设计速度60km/h时,小交通量比大交通量理论上少用电46.7%,设计速度80km/h时,小交通量比大交通量理论上少用电40%。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初期,交通量普遍低于预测交通量,可能全线通车2~3年后才会达到预期交通量。因此,科学合理的预测交通量,对隧道照明系统优化设计和分期施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合理采用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也是隧道照明设计的重要基准参数之一。对于市政公路隧道,由于其车流量较大,设计时速可以适宜的放低,设计时速降低,对隧道的照明要求相对于时速高的隧道就要低一些,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下,隧道必须要有充足光线,那照明设备的数量就要多一些,每一个照明设备的功率也就相应的增大了。所以,合理设计隧道行车速度也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措施。

(4)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装置

由于公路隧道车辆不是连续不断的通行,这种情况在一些山区交通不量的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更突出,一天交通量很小,如果隧道整天采用照明,大大浪费的电源,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智能的照明装置,根据车辆进隧道产生的振动来控制照明开关,当有车进隧道,智能照明控制装置自动反应,提前亮灯,在确保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适时熄掉后面相应的照明装置,这样做,大大降低的能耗,在确保了行车安全。

(5)科学合理地布置灯距

在公路隧道中,现在基本上是采用中间单排布灯、两侧对称布灯有两侧交错布灯等三种常用方式。据有的公路交科院研究表明,中间布灯比双侧布灯要好一些,两侧交错布灯好过两侧对称布灯。并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布灯高度也有一定的合理范围,这个要根据隧道的净高来量身确定。

(6)要充分利用隧道本身材料

根据大量的实验证明,沥青路面比混凝土刚性路面的反射系数要低,从照明本身方面来考虑,隧道里路面采用混凝土材质要比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要节能一些,由于水泥混凝土反射率高,在隧道进口处可以采用沥青或彩色路面降低入口段亮度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另外,在摊铺隧道公路路面时可以采用一些新材料,比如在路面结构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玻璃珠,不仅提高的路面的抗滑能力,而且有一点消防作用。玻璃珠的加入也有利于照明节能。还提高的隧道里的行车安全,可以说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7)采用合理的隧道墙面装饰

公路隧道不同于铁路隧道,一般隧道土建部分施工完毕后,还要进行隧道内部装饰,尤其在城市的隧道,不仅要装饰还要装饰的美观大方,所以,在选择装饰方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隧道里的照明节能。采用较好光反射系数高的材料。

参考文献

[1]李韧,傅达,陈朝阳等.隧道照明节能与控制[J].公路工程,2007,32(5):204-206.

[2]王少飞,涂耘,张琦等.“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策略[J].公路,2011,(9):226-233.

[3]荀涛.三种隧道照明节能方案的比较及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7,(2):80-81.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2

关键词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7.060

onLightingQualityStandardofShanghai-nanjingexpressway

ZHanGXiangqun[1],ZanGZhengbao[2]

([1]Jiangsuprovincial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Bureau,nanjing,Jiangsu210004;

[2]Jiangsutransportatio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nanjing,Jiangsu210014)

abstractByanalysis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highwaylighting-relatedtechnicalstandardsforimplementationandananalysisofexistingresearchonthestatusoftheShanghai-nanjingexpressway,andproposedstandardforlightingqualitythroughtheShanghai-nanjingexpressway.

KeywordsShanghai-nanjingexpressway;qualityoflighting;standard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沪宁高速沿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苏锡常都市圈的形成,在穿越苏锡常路段周边工业发达,已基本实现城市化。苏锡常路段的交通量也明显增大。沪宁周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致使沪宁城际间的交通流比例呈现逐年加大趋势,沪宁高速城际快速通道的特点愈发趋于明显。

道路照明系统是交通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畅通起着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高速公路交通机电系统功能上的需要,如为闭路监视系统提供夜间监视条件,改善夜间行车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创建优美的环境。

通过分析国内部分沿线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高速公路(如广深高速、京津唐高速)设置全线照明的质量标准及运营效果,合理确定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质量标准可更好地提高沪宁高速运营服务水平,能够提高交通事件的快速反映能力和应对处理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2国外高速公路道路照明标准及现状

2.1Cie道路照明分级和标准

如表1、表2,根据Cie(115-1995),对于高速公路照明应按m1/m2级的照明等级要求设置照明设施。路面亮度最小维持值为2.0cd/m2/1.5cd/m2。

2.2Cen(欧洲照明标准)和Uni(意大利照明标准)

表3Cen和Uni道路分级及照明标准

如表3,根据Cen和Uni,对于高速公路照明应按m1级的照明等级要求设置照明设施。路面亮度最小维持值为2.0cd/m2。

2.3ieSin(北美照明标准)

如表4,根据ieSin标准,对于高速公路照明路面亮度最小维持值要求为0.6cd/m2。

2.4日本道路照明标准

如表5,根据日本道路照明标准,对于高速公路照明应按交通量大河干道的照明等级要求设置照明设施。路面亮度最小维持值为2.0cd/m2。

2.5国外高速公路道路照明对交通安全的保障

统计资料表明,许多国家由于改善了道路照明设置,夜间交通事故减少了40%~60%,重大交通事故也显著减少,见表6所述。因此,从公路交通运输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设置良好的高速公路照明系统,形成合适的夜间交通环境对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迅速、舒适地行驶有着重要意义。

表5日本道路照明标准

注:交通量大,平均日交通量在15000辆以上;交通量中,平均日交通量在7000~15000辆以上;交通量小,平均日交通量在7000辆以下。

表6国外高速公路设置道路照明系统交通事故的减少率

3国内高速公路道路照明标准与现状

3.1国内照明标准

国内主要规范主要根据Cie标准,结合国内的实情,编制了中国的相关照明标准,主要包括《公路照明技术条件》和《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3.1.1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GB/t24969-2010),照明质量要求参照表7。

3.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照明质量要求参照表8。

3.2国内高速公路道路照明设置现状

如表9所示,润扬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采用高压钠灯光源,中分带对称布置,灯杆间距32m,单光源变功率(400w250w)运行。

舟山连岛大桥为双向四车道,采用高压钠灯光源,双侧对称布置,灯杆间距36m,单光源变功率(250w150w)运行。

深高速的机荷高速、盐坝高速为双向六车道,采用LeD光源,中分带对称布置,灯杆间距40m,单光源变功率(215w129w(60%))运行。

4沪宁高速公路现状

4.1沪宁高速公路基本情况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东起自苏沪交界的安亭,西止于南京马群,全长约248km。沪宁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高等级、多功能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主线高速公路路基42.5m,双向8车道,每车道宽3.75m,中央设3m宽分隔带,外侧设2.5m宽的紧急停车带,设计车速为120km/h。

4.2沪宁高速交通量

根据2012-2013年交通量统计,全程交通量情况如表10。

表10沪宁高速公路全程交通量一览表辆/日

5沪宁高速照明标准

沪宁高速公路车流密度较大,车流速度高,高速公路的照明等级应按一级道路设置。其参数取值如下:平均亮度(cd/m2)在[1.5,2]区间选取,平均照度(lx)在[20,30]区间选取,且照明质量宜优先满足亮度要求,总均匀度不小于0.4,纵向均匀度不小于0.7。

6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高速公路现有参照执行的照明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对沪宁高速公路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沪宁高速公路的照明质量标准。在环保、节能、高效的基础上保障沪宁高速道路交通安全,同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速公路照明技术研究报告.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3

近几年来,在公路建设中,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隧道施工方案具有克服地形障碍、缓和高程变化、改善总体线形以及缩短行车里程等优点,广受施工单位的青睐,其建设规模和建设里程不断扩大。但是,公路施工方案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隧道空间较封闭,其光线变化较大,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其次,隧道环境较差,如:空气污染、噪声大等,大大增加了发生二次安全事故的机率。鉴于此,安全问题是隧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首要关注的问题。在此方面,机电工程技术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隧道的缺陷,不仅满足了隧道的安全性需要,而且为隧道的日常运行提供了便捷。公路隧道主要包括照明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火灾检测报警与消防系统等,对公路隧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至镇宁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六枝段的隧洞机电工程设计和布设为例,分析其技术要点,其基本情况如下:贵州省六盘水至镇宁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六枝段,全线共13座隧道,设计时速80km/h。

2公路隧道机电工程设计方案

结合六盘水至镇宁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六枝段隧道的特点和日常需求,决定采用如下设计方案:

(1)隧道监控设施。根据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合理设置监控外场设备。隧道监控系统的构成大致分为8个部分:中央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和有线广播系统)、交通检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风检测控制系统、照明检测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电话系统。

(2)隧道通风设施。根据计算隧道在各种运营工况下,稀释Co和烟雾所需的需风量,确定隧道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方式或者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3)隧道照明设施。本项目隧道均采用无极调光照明,隧道照明光源选用大功率LeD灯。隧道照明包括加强照明、基本照明、应急照明、有源诱导标及车行横洞、人行横洞照明。

(4)隧道供电设施。全线隧道采用传统供电方式,即在隧道口设房建变电所或地埋式变电站,通过低压电缆进入隧道内给设备供电。变电所采用一路市电+柴油发电机供电方式,地埋式变电站采用一路市电供电方式,一级负荷采用epS应急电源供电。

(5)隧道消防设施。隧道配置了完善的消火栓、灭火器、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疏散逃生标志、防火门、防火卷帘门。

3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技术

3.1隧道监控系统

在隧道设计和建设中,监控系统直接关系着隧道的车辆安全,同时也是在隧道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处理并反映的重要保证。在本工程中,必需的关键设备均在一期工程中实施。隧道内交通控制、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监视、紧急电话、火灾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检测器、防火卷帘门、消防设备、能见度检测器、Co检测器、车辆检测器为一期实施。基于本项目初期投资控制的原因,洞内能见度检测器、Co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一期只按基本要求布设,随着交通流的增长,隧道洞内环境状况会更差,二期隧道内应增设能见度检测器、Co检测器,风机等。隧道监控管理救援站;全线13座隧道中的6座隧道设置监控设备,设置依据主要参照隧道交通工程分级,并结合贵州省高速公路的整体装备水平而设计。按照业主对该项目机电设备的联网需求,系统构建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模式来控制监控设备的布设规模。

3.2隧道消防设施

各隧道的消防箱、火灾报警系统、手动报警按钮、有线广播等均为50m设置一处。短隧道主要设置的消防设施是手提式灭火器,每50m设置一组,一组包含4具灭火器。灭火器采用mFa4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具。灭火器箱面板标有“灭火器”字样。长隧道主要设置的消防设施包括:消火栓、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手提式灭火器。

3.3隧道通风设施

射流风机距离洞口200m左右,组间距离150m左右,每两台为一组,采用上置式悬挂安装。一氧化碳/能见度检测器:设于隧道洞内距入出口约300m处及隧道中间。风速风向检测器:设于隧道洞内距出口约310m处及隧道中间。

(1)风机选型隧道采用全射流纵向射流通风方式,采用Ф1120型风机。

(2)风机的控制通风控制系统根据检测到的透过率Vi、Co浓度数据、交通量数据,控制风机的运行台数、风向和运行时间,实现节能运行和保持风机较佳寿命的控制运行;并在发生火灾时根据不同地点,进行相应的火灾排烟处理,以保证隧道的安全及运行环境的舒适性。监控系统对每台风机有正转、反转、停机控制。通风系统将每台风机的状态(正转、反转、停机)、自动手动状态显示、总故障信号传给监控系统。通风控制系统控制方式要求有如下三级:监控室:自动控制、人工远程控制;隧道区域控制器:自动控制、人工控制;通风机开关箱:人工手动控制。

3.4隧道照明设施

运营照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的条件下,使照明回路操作简便,并考虑隧道运营期间养护方便,同时尽量节约能源。根据隧道所在位置、地形和所处地貌、植被等情况,照明参数取值为。以《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公路隧道LeD照明系统设计指南及调光控制标准》为依据,根据近期交通量等级,本项目隧道引入段折减系数k=0.035。本设计基本照明(含应急照明)采用50w大功率LeD灯两侧交错布置在隧道两侧壁上;加强照明段辅以150w、120w、750w、60w、30w、25w大功率LeD灯照明,两侧交错布置在隧道两侧壁上。隧道紧急停车带和人行、车行横洞采用50w大功率LeD灯照明。全线隧道照明采用模拟调光方式。

3.5隧道供配电设施

根据该工程隧道的实际特点,其用电负荷等级定为:首先,隧道基本照明、应急照明、防灾用的射流风机及隧道监控设备负荷等级为一级;其次,隧道日常通风用的射流风机及隧道加强照明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其供电设施的范围涉及,变电所设置位置以及供电范围,全线隧道采用传统供电方式,即在隧道口设置变电所或地埋式变电站,通过低压电缆进入隧道内给设备供电。隧道射流风机配电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各电缆至相应风机吊挂处时,通过隧道二次衬砌内的预埋管引至射流风机电机。由于隧道流风机均按防灾考虑,因此射流风机电缆采用耐火电缆。隧道照明主电缆敷设在隧道电缆沟内,照明分支电缆敷设在隧道两侧壁和隧道拱顶中央位置电缆桥架内。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的应急照明回路分支电缆采用耐火型,其余照明回路电缆采用阻燃型。消防水泵电缆采用埋地敷设方式,穿管保护,电缆选用铠装电缆。本着防盗和节约的原则,本工程中大截面的铜电缆替换为铝合金电缆。

4结束语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4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多。但是,道路设计中也伴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道路设计的实用性,非常容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的情况。例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是经常造成交通出现堵塞的现象,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设计,导致交叉口的设计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能力。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道路设计中,缺乏对道路交叉口的车道线、红线等设计,市政道路设计有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有很多道路设计的车道线和红线却与道路设计规范不符,尤其是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导致市政交叉口的车辆通行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会造成对其他路段甚至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的下降。另外,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一旦出现阻塞现象,再加上过往行人,使得市政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也大打折扣,道路设计的不合理缺乏实用性,也会导致城市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偏低,而且,道路不合理的设计也会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市政道路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城市道路结构的设计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就当今城市交通道路结构的设计工作来分析,有很多城市道路结构的设计都出现不合理的问题,也是导致市政道路系统出现混乱的主要原因。城市道路结构主要体现在主干线路和一些辅路之间的交通设计,而当今有很多城市的交通大多都集中在几条主要线路上,缺乏辅路的设计,导致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流系统缺乏建设,形成主干线路交通拥挤、其他道路车辆极少的现象,对城市道路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做好对市政道路网结构设计的工作,合理性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三)市政道路以及其他设施的整体格局设计缺乏合理性

道路的整体格局对整个城市的交通也同样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格局设计的不合理会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效率严重下降。整体格局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的道路以及与道路有关的因素绿化、景观、环保等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就当今城市整体格局规划设计分析,有很多城市过分注重道路工程的指导,只能看到局部交通却忽略了城市整体交通的格局设计,导致道路之间的跨度缺乏科学性的设计,对整个城市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一)市政道路线形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通常,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道路总体规划道路网布置;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4)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设计应少占耕地,少与水系、交通、电力、通讯网交错尽量避免穿过居民区;6)路线布设应尽可能地平顺,一般采用较长的直线,较大半径的曲线,中间加入缓和曲线的线形,转向处偏角要少且线形要平顺;7)平面线形需分期进行时,应该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

(2)小偏角的设计

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道路出现小偏角时,平曲线的长度看上去会比实际的短,驾驶员容易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造成行车事故,偏角愈小愈明显。实际上,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最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大多时候可以解决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形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要取消一个小偏角常常要费很大劲,有时还要增加一些工程量或拆迁。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在工程艰巨路段设置小偏角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高速公路等设计速度较高的道路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在城市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每隔若干距离会有一个交叉口,因此宜尽量利用交叉口使路线作必要的转折。如果路线在交叉口处不作较大的转折时(一般为3°~5°),可不需作专门的弯道设计,仅需在交叉口进行处理,这是避免采用小偏角的一种有效办法。

(2)最小纵坡

小于0.3%的纵坡,将造成路面排水不良,雨天行车溅水成雾,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在路面上积水到一定厚度后,高速行车时,在车轮与路面间产生“水膜”现象,使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这时如果有情况需要刹车减速,往往会酿成行车事故。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最小排水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后面应加上:因此,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小于0.3%的纵坡。

(二)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是为驾驶员和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视看环境,使人们安全、迅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以及为了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犯罪行为发生。城市的人行道上一般是行人较多,所以城市主要道路照明不但要照亮车行道路面,而且还要适当照亮人行道,而且使半柱面照度达到标准要求,这样有利于迅速发现人或动物横穿道路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设计是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和能耗密度标准,确定最节能的布灯间距、光源、供电路线、控制系统等等。这就要求道路照明工程师不但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较全面的技术素质,能掌握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三)市政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中的绿化,色彩多变,绿地形式多样,景观效果丰富,对城市景观视线以及景观空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还能对小气候进行改善。在对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干道的具体类型,还要遵循美学特征,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突出其特点。在对绿化植物进行配置时,还要结合不同的地点,体现出其不同的特定。对于防护型干道来说,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要选择像圆柏以及夹竹桃还有珊瑚树与雪松等具有抗污染以及隔离噪音和吸尘等作用的植物。这类植物不仅能隔离噪音以及有毒有害气体,还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在对绿化进行设计时,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主要的形式是从乔木群落逐渐过渡到小乔木群落以及灌木群落和草坪,这样能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还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绿地次干道一般来说都是蜿蜒曲折的,所以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要保持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运用孤植树以及草坪还有花丛和灌丛等能够实现曲径通幽的良好效果。对于园林道路来说,其主路绿化代表的是园林整体绿化的风格与形象,所以,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一定要保持鲜明特点。

(四)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设计

(1)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人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人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2)人行道排水设计。①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人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②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人人行道上的地表水。此外,还有少量地表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泄水孔沿着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然后顺人行道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f雨水携带黄土或铸铁泄水孔生锈而产生。

(3)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路面面层有一定的孔隙,除了大部分地表水通过道路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以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降低路基强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排除可能渗入路基内的地表水。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对于城市道路建设、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果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城市市政道路将不会实现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也不会缓解当前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最终会形成可预见的城市市政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问题,制约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综合发展。必须在了解城市市政道路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城市市政道路类型,有效开展设计工作,使城市市政道路真正起到有利于城市交通,美化城市环境和生态,提高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佟彩霞.市政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与深入,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工作以及生活出行,为全面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改进方法,以期更好的推进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为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水平作出重要的努力。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从规划到业主、从设计到施工等等,需要涉及许多部门,而且在不同阶段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这些部门之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零件,必须保证每一个零件的稳定运行,一旦其中一个零件发生故障都将会严重影响整体设备的正常运转。城市道路项目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如规划、业主、设计部门;而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则又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综上可以看出,只有加强多方的配合与协作,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需要运用到多个专业的知识,而这多个专业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保证施工方案到施工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城市道路设计中主要涵盖的专业包括了道路、交通、桥梁、排水等。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不同专业之间所担当的责任也有区别,尤其是在设计的不同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道路专业主要负责路线的走向;交通专业则主要负责标线、信号控制等。

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从方案的确定再到实际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排在最前面的一个环节总是设计工作,而其他工作也都以设计为中心,通过图纸的会审和研究,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由设计人员选择最佳设计方案。通过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对施工地点实际情况的考察,设计人员的主观性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为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能。

二、城市道路设计的常见问题

1、道路规划不科学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安全存在直接的关系,城市道路规划应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如:人口、城市交通量等等,为道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国非机动车的数量非常多,再加上机动车日益上涨的交通量,道路规划必须具备科学的依据。实际城市道路规划严重缺乏科学性,不能满足路面交通的需求,同时由于道路规划不科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非常多,而降低了道路规划的效益性。

2、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越来越多。但是,道路设计中也伴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非常容易造成道路交通的堵塞。例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由于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设计,设计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能力,而引起交叉口交通堵塞。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道路设计中,缺乏对道路交叉口的车道线、红线等设计,城市道路设计有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有很多道路设计的车道线和红线却与道路设计规范不符,尤其是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导致城市交叉口的车辆通行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会造成对其他路段甚至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的下降。另外,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一旦出现阻塞现象,再加上过往行人,使得城市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也大打折扣,道路设计的不合理缺乏实用性,也会导致城市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偏低。

3、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规划的一项重点,部分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干扰道路周围的环境。例如:某城市规划道路交叉口时,未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了道路所处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浪费物资,该城市交叉口的周期内,铺路与挖坑同时进行,缺乏合理的规划,促使路面出现多处损伤,最终该道路交叉口施工超出方案规定的日期,引发延期风险。

三、城市道路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置对策

1、做好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更是易于被设计人员实际工作中所忽视,诸如设计的城市道路为弯曲形状等常见情况时,道路转弯半径的确定,一般是在设计时根据道路红线或道路原来线路形状进行确定。转弯半径由此确定具有相对流畅的线性,但认真对比设计规范,可发现设计规范中针对道路平曲线都具有十分详细的要求。所以,城市道路在平面设计时,应严格遵照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并结合城市道路形状及周边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2、规避城市道路的规划问题

3、道路绿化及安全设施人性化设计

道路绿化一直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城市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利用道路绿化改善城市道路的行驶环境,美化城市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为交通参与者提高安全保障的重要工具,加强安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城市道路设计要合理设置隔离栅栏、防眩光版及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规范行人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通行行为,最大程度的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发挥保障作用。4、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是为驾驶员和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视看环境,使人们安全、迅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以及为了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犯罪行为发生。城市的人行道上一般是行人较多,所以城市主要道路照明不但要照亮车行道路面,而且还要适当照亮人行道,而且使半柱面照度达到标准要求,这样有利于迅速发现人或动物横穿道路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设计是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和能耗密度标准,确定最节能的布灯间距、光源、供电路线、控制系统等等。这就要求道路照明工程师不但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较全面的技术素质,能掌握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5、道路休闲广场人性化设计

随着城市用地的高度紧张,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逐渐拥挤,城市中心城区的绿地与景观减少,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市民渴求有更多的休闲空间。为此,在城市道路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中要加强道路休闲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在一些非人群集散地区或靠近市民生活区的人行道中,在满足修建的情况下,设置一些小型的休闲广场,以此为市民提供休闲与生活的空间。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普遍重视对道路休闲广场人性化设计,城市中随处可见热闹的城市道路广场情景,其前提都是城市道路建设的人性化设计。

6、人行道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人行道人性化设计尤为重要。在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人行道的平整度与密实度,以便发挥其使用功能,尽量采用防滑砖铺砌,不必太过于追求人行道铺装的图案与色彩;其次,要处理好人行道与各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上车坡道比两侧人行道低15~18cm,这种方法相对而言较安全;但是对于单位而言,车辆一般较少,使得这一坡道的使用率不高。所以,在进行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时,应把单位门口的上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区分,达到提示的作用。再次,要处理好高差问题。车行道与人行道的高差比较大,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单位车辆的进出,还应尽可能的保留人行道中的电线杆和绿化树,因此可以将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继续保留二者的高差,单位上车坡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踏步或坡道进行顺接。最后,要采用透水人行道结构。透水人行道结构使雨水在人行道范围内一部分下渗补充地下水并改善周围植被的生长环境;另一部分则保留在人行道结构中,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污染。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6

【关键词】城镇道路;照明设计;节能

前言

城镇道路照明工程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照明的功能和安所担负的任务除了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之外,还有照亮周围环境、阻遏犯罪发生,为城镇人民夜间生活创造一个明亮、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提升城市形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加强技术改进,以减缓能耗上升的趋势。

1道路照明的作用

1.1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道路是人流和各种车辆流动的载体,各种交通行为都依赖于视觉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知而采取适当的行为,当视觉由于环境亮度过暗而产生识别能力下降的问题时,交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首先就是交通安全,根据Cie的调查报告,良好的夜间道路照明至少会降低30%的城市交通事故率,45%的乡村交通事故率和30%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另一个交通问题是道路的利用率,良好的照明可以提高交通速度和交通引导性,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利用效率,缓解拥堵。

1.2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公共照明最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犯罪。道路照明保证人身财产安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消除犯罪和的“保护伞”——黑暗;提高视觉距离,使行人能针对潜在威胁提前反应;帮助执法部门辨别犯罪,阻止犯罪意图;在夜晚给居民和所有道路使用者带来安全感。

1.3提供舒适环境和提升都市形象

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对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有重要作用,不仅能给居民以自豪感,同时也吸引旅游者。相反,驾车驶过没有公共照明的城镇会使人产生一种与之无关的孤独感,没有任何让人们停留的吸引力。同时,道路照明也能给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城镇道路中的智能节能路灯技术

城镇的路灯设计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智能节能路灯,它比传统的高压钠灯或高压水银灯有更高的效率,更能节约能源。这种路灯能够允许较宽的电源输入范围,照明效率不受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它通过智能感应控制,在有车辆或行人通过时,路灯可自动打开并且亮度增强,而在行人或车辆经过后,就自动延时关闭或减弱亮度,最大限度地节能。使用无线控制技术实现对每个路灯的精确控制;对路灯能够实现快速巡检,利用路灯中带有的传感器实时检测和维护。对于交通灯智能管理方面,在节能路灯上增加适当的传感器,将减少车辆排队时间,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路灯的布点根据路面宽度选择双侧布灯,设计技术尽可能地先进、合理。

城镇小区路灯的节能设计比较简单,对路灯的位置和电路的控制方面,路灯的布置应与小区的道路规划一致,应选择白天视觉效果不是很突兀的地方。供配电及控制,对主干道上和部分路灯及绿化景点内的路灯实行半夜灯控制,既节约电能,又满足不同时段小区环境的功能需求。应用先进的照明节能技术实现智能照明调控,电脑智能控制路灯节能技术,实现了对路灯电压及照度的动态智能化管理。

3智能化节能型路灯的应用效益分析

3.1节电原理及产品主要优点

产品节电原理:智能路灯节能装置中配备独特的微电脑控制程序,采用了动态优化的智能控制技术,用以调整动态变化中的系统用电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保障用电系统始终工作于最佳状态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节电效果。

此路灯节能装置为人机界面,调节方式灵活;不产生高次谐波,输出端始终是完整的正弦波,对电网无污染,对用户的有线信号、无线信号均无任何干扰,不会对电网产生污染,属于环保型的智能节电产品;能耗小、使用寿命长,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多余电费支出;相对成本低,回收成本周期短,一般不超过1.5年,特别适于新建线路中;能实时监测,同时对输入、输出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提供动态数据、故障诊断和自动保护,稳定工作电压,设备运行更稳定可靠;节电效果显著,可达25%~60%针对电网电压偏高和波动等现象,调控装置可根据用户现场实际需求,实时在线调控输出最佳照明工作电压,并将其稳定在±2.5%以内,有效提高电力质量,从而达到稳定最佳工作电压的目的。

根据用户实际的照明需求,调控装置还可通过程序进行多时段节能电压设置,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光源、不同时间的需求,实现最佳照明状态和最大节电率。

能够实时稳压、控压,路灯后半夜的供电电压会达到250V,智能调控装置高稳定的最佳照明电压,能够延长电光源寿命,减少照明运行及维护费用。

实现智能照明调控。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照明灯具控制的需要,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如:端子控制节能运行模式;时间控制节能运行模式;通讯控制节能运行模式。可按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天文钟、智能探头或内部编程、远程计算机遥控,实现时控、光控、程控等多种智能化控制。并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灯具、不同亮度要求。

调控装置采用手动和自动双旁路系统,以保证照明设备不断电,正常安全运行;串行通信遥测、遥信、遥感、遥控等功能,并可与上位机组网,执行调度指令,实现中心系统控制。

安装调试简便,不改变原接线模式,免维护,无需设专人管理,降低维护费用,减少维护工作量。

3.2产品节能及效益分析

采取合理的布灯间距,路灯的布灯间距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照明的效果。安装间距对节能尤为重要,尽可能加大安装间距。如采用双侧对称布置,间距30米时,每公里66个灯,如250w,按每亮灯10小时,每公里耗电量为66×250×0.001×365×10=60225kwh(不计镇流器损耗);若间距为40米时,每公里50个灯,耗电量为50×250×0.001×365×10=45625kwh,每公里就节约14600度电,假设全国以每年新增城市道路2.5万公里计算,就可节省电力3.65亿kwh,并可节省灯具杆投资20亿元(每杆以5000元计),相当可观。当然,这是经计算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并未考虑道路交叉口和隔离带分段而影响间距布置。从上可看出,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布灯间距对节能非常大的意义。

在路灯光源的选择上,目前路灯照明所采用光源的主要类型有: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白炽灯、紧凑性荧光灯等。在相同的电功率下,高压钠灯光能量比金卤灯高40%左右,且钠灯的透雾性能比较好;按照同样照度标准的道路照明要求,金卤灯光源的电耗多于高压钠灯。因此高压钠灯在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中使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的发展,led光源的技术成熟,led光源在许多大中城市大力推广应用。led光源的特点是长寿命、高效、节能、安全、绿色环保。据专家介绍,和高压钠灯相比,新型大功率led路灯可节约80%的电能,

在照明效果上基本也可以取代路灯普遍所采用的高压钠灯。led光源耗电量是高压钠灯的18.7%,可节约80%以上的电能。高压钠灯更换成本和维护费用是led路灯5倍。可见led路灯不但能比高压钠灯节能,且更换成本和维护费用节省的多。所以,led光源在城市道路照明方面的广泛应用,必将是大势所趋。

4结语

城镇道路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市容环境、市民生活、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不可缺少的市政公共设施。因此,我们应认识到道路照明设计的重要性。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照明技术广泛应用于城镇道路,我们应本着经济、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努力做好道路照明设计。通过对城镇路灯设计的分析,在进行路灯设计时应考虑一些因素,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认真调研,按照多方面的要求统一协调,综合考虑。路灯设计要尽可能解决具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路灯设计才能先进、合理、节能可靠。

参考文献:

[1]周晖,王建锋,聂引飞.公路路灯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2).

[2]郭一翔,牛萍娟,毛博年.LeD路灯设计和实现[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6(06).

[3]夏微.深圳市光明新区通兴路LeD路灯设计方案简介[J].河南科技,2010(12).

[4]李换孩.住宅小区路灯照明设计[J].山西建筑,2009(33).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7

关键词:道路照明;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引言:城市路灯照明质量以及节能,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建设部和发改委已专门就我国城市路灯节电问题采取了措施,并发出了通知,明确强调城市道路照明建设应在高效健康的绿色照明方向发展,努力抓好城市道路照明质量和节能两项重要工作,并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节约国家资金。

一.道路照明设计内容

1.选择并确定灯具布置方式

在设计中,根据道路横断面的形式、机动车道的宽度、道路沿线的场所特点来确定路灯的布置。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交错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和横向悬索布置五种方式。

在布置路灯时,灯具及其配置方式应根据道路周围的环境和场地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在遇到交叉路口、人行道斑马线或者公交车站等的时候,可以对路灯间距做适当调整,以避开这些公用设施。在两条路的交叉口,为了便于驾驶人员分辨路口,应加强路面的照度,可以采用更高一些的灯杆安装更大功率的光源来实现。在一些步行街或者商业区的道路上,可以考虑使用景观灯,既能满足照明的功能要求又能装饰街道,美化夜景。

2.选择合适的灯具和光源

根据道路对照明的要求及其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灯具的类型。合理选择灯具对确保道路及相关场所照明的数量和质量、延长光源灯具的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按光强分布的不同,可将道路照明灯具分成三类。

(1)截光型灯具,主要用于快速路、主干路或者市郊道路,能够获得较高的路面亮度及均匀度。

(2)半截光型灯具,主要用于次干路,城市支路也可以采用半截光型灯具,该灯具的优点是横向光线较之截光型灯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有不太严重的眩光。

(3)非截光型灯具,一般景观灯多采用该灯具,缺点是眩光严重,优点是看上去比较明亮,公园、景区或者车速较低的街道可以采用。

3.路灯照明光源的选择

为了满足道路照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现普遍应用路灯专用变压器供电。按照供电负荷和供电半径的要求,考虑功率因数,确定道路照明用电变压器的容量,必要时预留交通信号灯和景观灯的负荷容量。一般在灯具内装设一定规格的单灯补偿电容器对路灯实施单灯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0.85。路灯变压器的负载率考虑在70%~85%。箱变位置在不影响交通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

4.路灯的控制

道路照明控制常用方式为定时控制和光电控制,定时控制多采用微电脑时钟控制器,根据当地经纬度输入全年每一天的开关灯时间,自动控制起闭,多为实际运行中采用。光电控制利用光敏探头输出开启信号,一般开灯照度为10Lx,关灯照度为2Lx,此方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5.电缆的敷设

道路照明一般采用铜芯电缆。在达到同样的载流量和压降要求的条件下,也可采用新型合金电缆,这样,既可以降低一次性投资,节约有色金属的消耗,又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

路灯电缆一般采用穿管敷设方式。电缆穿pe管或pVC管直埋于绿化带0.8米以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入孔井,用于穿线和接头施工用,每一管孔中穿一条电缆。路灯电缆横穿道路时穿镀锌钢管保护,管顶埋深大于1米。

6.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路灯照明系统可优先考虑采用tt接地系统。要应用tt接地系统,路灯灯具需要设置单独的接地极接灯具的金属外壳,与电源侧接地装置分离,这样就可以避免引入别处的故障电压。接地极可以使用灯杆基础中的钢筋或者另打人工接地极。

二.道路照明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合理的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设计应遵循国家的规范和标准,设计前要做好调研工作,调研道路的种类、路线形式、道路平剖面、路面反射率和交通情况,区别主干及分支道路、管理形式,推算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特别要注意重要交叉点,人行横道的附近情况,其次调查道路周围有关情况、气象条件、供电电源等。重视影响道路照明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①路面的平均亮度;②路面亮度分布的均匀程度;③采用照明器的技术指标与眩光抑制程度;④道路照明器布置的诱导性等。合理的道路照明设计十分重要,如果图纸有缺陷或设备选择不当,都会造成损失,损失就造成浪费。

2.在合适的路段用LeD灯代替高压钠灯

在机动车行驶的快速路、主干道,钠灯的偏黄色光穿透力强,效果比白色光有优势。而LeD的显色性比高压钠灯好,能很好的还原物体的实际色彩,故在商业区步行街、居住小区等道路上LeD路灯更为适合。并且,当路灯功率不超过150w时,LeD路灯比高压钠灯能效高3~13lm/w,这时,LeD比钠灯可实现节能10%~20%,最高可达30%。

因此我们可以在城市的局部区域,如居住区或工业园区的支路,对LeD进行实验性使用。这样既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LeD技术,又能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3.降低照明线路无功损耗和缩小供电半径

目前城市路灯照明,相当部分是感性负荷,电源除供给有功功率外,尚需供给无功功率。由于无功电流通过线路系统,导线上有电阻造成电能损失,并会引起如下损害:功率因数愈低,则电力损失愈大,电压降低愈大;增大电力损耗,感性负荷导致无功电流而产生电力损失和降低电压,电压降低路灯亮度也降低,不能保证照明质量;影响电费收费率(低),所以水电部用电规则规定,用户必须保证有功功率在0.9~0.95,装设必要的电容补偿,在电源侧并有关接入电容器组,将无功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是提高功率因数。充分考虑按负荷的增减,采用移相电容组补偿来改善功率因数。补偿电容组接入电源用三角形接法比较好。功率因数补偿要自动控制,控制器指令分步投合,以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大小自动分步组合投入或推出电容器台数,以保证功率因数经常处于0.95左右,以改善感性负载滞后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目的。其次,可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如正确选择照明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负荷率(一般以75~80%比较合适)。对于负载率长期小于30%的变压器应予以更换。另外,在照明线路上加装有自动调压功能节能器,保证电压稳定。电压过高,不利灯具使用寿命和浪费电力,电压过低,照度不够,不能保证照明质量,安装了这种节能器,可兼自动调压,使灯具在额定电压下使用,节能效果好。

缩小供电半径,可以减小电压降。在同样负载下,可以减少管线的截面积,节约资金,所以供电电源半径一般选在500~800m为宜。

三.结束语

总之,节约能源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希望市政道路照明设计部门的各级领导和设计人员能高度重视,尽量采用节能高效产品,力求做出技术先进、节能高效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工程。

参考文献: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节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07-02

0引言

节能分析是市政道路的实施、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其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节能分析必须切实可行,并帮助项目把握其节能效果。目前的节能分析方法还有待于优化,以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节能分析方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1市政道路节能的实际应用

在市政道路中一般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等。节能是经采取一定措施后,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应用可分为营运期节能和建设期节能两个部分。市政道路中的节能应用主要是营运期节能,其耗能主要为电力消耗,以及间接所致的车辆燃油消耗。因此,节能应用措施,是以道路照明消耗的电能、道路交通改善后,对车辆燃油所形成的节约。可见,在实际的节能项目开展运用中,需要以“节电、节油”为主,围绕这两方面开展。

2市政道路中的节能设计

2.1电力节能路灯用电消耗为直接耗能,其一般可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实现节能目的:①对于高压钠灯、汞灯和无极灯等灯具进行单灯电熔补偿,补偿后,其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85。②近年来,LeD路灯以其绿色环保、低功耗、光效高、光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逐步成为现在路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LeD路灯的使用,相比传统的高压钠灯节能20~35%。③选择电缆除满足压降、灵敏度等基本参数要求外,也应结合经济电流密度方式选用,以降低运行中电缆的铜耗。④安装智能照明系统,实现照明控制,以按需调控模式,将照明所形成的电力损耗显著降低。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单灯体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和综合造价整体考虑选用。

2.1.1电器自控设计。采取全线自动化控制体系,经计算机精确监测,对机电设备落实智能控制体系采取信息网络,实现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等各项控制措施结合。使用变压器应该尽量处于负荷中心,从而缩短供电距离。短距离供电能减少在供电过程中的电路损耗。低压侧可将无功补偿措施安置,可实现集中补偿模式,能确保线路无功传输减少,能减少电能损耗,实现节能目的。泵站动力负荷,可采用电机变频调速方式,以集水池中实际水压自动调节水泵电机的加减泵,以及调节其转速,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2.1.2照明设计的节能措施。因市政道路的工程量较大,且线路较为复杂,采取风光互补的LeD路灯,其工程作业量较小,且安装运输便捷,省时省力,能将埋管、放线等步骤省略,能节省大量的材料费、人工费、运输管理费、电力费等各种费用,最关键的是,其后期几乎是零成本运行,不需要支付昂贵的电能消耗费用。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能实现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不需要承担电费,也不消耗市区电力,在风光互补灯安装时,也能减少电缆费用的支出。可见,采取风光互补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使用,能实现减少投入,并充分将地理优势合理采用,丰富的风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可缓解将传统发电中的能源消耗问题。

2.2工艺设计在排水管道中,使用防腐蚀、耐磨的塑料管道,在节约成本投入的基础上,也能减少水摩擦,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可实现费用降低,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污水管道工程中,需尽量采取重力敷设,提升高度,缩减污水泵站的数量,可实现运行费用的降低,以此实现在运行过程中,减少使用费的支出。对于给水中的管网,需对其平差进行计算,确保管网的使用尽量合理化,减少不合理费用支出,减少运行费,提高其运作效率。

2.3燃油节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会对燃油消耗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除去汽车本身因素外,道路、交通、行驶状况等,都是导致汽车行驶燃油消耗的主要原因,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车辆特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燃油情况造成影响的因素有物理特性,以及汽车的形式特性,汽车载重、汽车重量、发动机转速、功率等,都是导致燃油损耗的主要因素。②道路调节因素。道路条件包括几何特征,有曲率、纵坡、路面宽度等因素;路面特征包括平整度。道路纵断面线性、道路平面线性都需要做合理设计,并尽量缩短长度,保持线性优美。③交通状况因素。交通条件是道路的服务水平情况,其中包括交通流大小、混合交通情况、离散程度、横向干扰程度、行人干扰程度、交通设施完善程度、车辆行驶速度等。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交通量预测,优化交通方案,合理确定道路的断面形式,行人设施、节点交通组织等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提高道路服务能力和通行能力,确保道路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实现最佳节能效果。④地域因素。对于项目所在地的交通管理状态,也应该考虑在内,当地驾驶人员较为普遍的驾驶行为,也是在燃油节能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3节电、节油计算方式

在市政道路的节能项目评价中,需要使用定性分析,还要采取能耗降低计算方式,从而将节能效果更为直观地体现出来。

3.1电力节能计算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采取定量分析,减少电力消耗。电力节能主要集中于灯具配置、照明控制方面。在工程实践中,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安装计算;另一种为以照明设备间做对比计算。如某路段照明总负荷为w(kw),照明负荷年运行时间为H。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年节约量为:e=e0-e1=w×[(H-h×365)+λ×h×365]-w×H。h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日工作时间;为控制系统开启后负荷占项目照明符合比例。不同灯具配置年节约电量计算:e=e0-e1=w0×H-w1×H。

3.2燃油节能计算在工程建立完成后,其油耗可选择有无比较法进行计算。拟建道路运营后燃油消耗与无拟建道路汽车燃油消耗间所存在的差额,即为燃油节约量。

道路优化所出现的燃油消耗为拟建项目实施后,导致车辆燃油消耗下降所获得的燃油量,包括两大部分:减少拥堵和行驶距离节约的油耗。减少交通拥堵情况所出现的燃油节约,是在项目拟建后,交通量转移,且减少拥挤情况,导致汽车行驶能提速,原本的燃油量减少,形成节能的过程。车辆行驶里程缩短后油耗节约,是拟建项目后,使得汽车行驶里程缩短,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行驶耗油。

可见,对汽车燃油节约进行计算,需要从提高车辆形式速度、道路优化、减少拥挤、缩短里程方面进行,影响因素难以确定,其考虑范畴较广,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出优化计算公式。公式为:eC=[(FoS-Fn)×Ln)+(LoS-Ln)×Fn]×Vn×365。eC为燃油节约总量;FoS表示无拟建项目时,公路最短路径燃油消耗;Fn拟建项目燃油消耗;Ln拟建项目里程数;LoS拟建项目间的最短路径;Vn拟建项目年平均交通量。

4结语

本文将市政道路中节能分析的影响节能因素以及节能分析必要性进行阐述,并针对其节能理论,给出相应的计算方式,将电力节能和汽车燃油节能两部分的节能方式进行分析,将道路中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节能功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爽,徐俭,刘秀丽等.BmH-2型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长春市市政道路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13(2):56-57.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9

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对于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状态和使用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市政道路优美的线形设计,不仅能够使市政道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消除司机的疲劳感,而且还可以为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和出行提供便利、安全的条件。从安全性和景观特色角度来看,市政道路设计不适宜采用直接的短线和漫长的直线,最好采用大半径的圆弧曲线,除了交通性干道和主干线道路不宜设计过多的转折之外,一般的市政道路都可以设计适当的转折。在市政道路上,设计较大的曲线,使道路沿线两边的自然景色和建筑物有所变化,避免长直线型道路的乏味感和单调感,缓解司机疲劳,防止出现交通事故。从环境美观和人性化理念来看,市政道路空间的视点是运动的、连续的,整个空间有着连续不间断的首尾,由一系列变化的构图组成,因此市政道路设计要以总体规划为中心,充分考虑环境和人性化理念,优化市政道路线形:立体线形和平面线形。在线形组合时,首先,在视觉上要能够良好的引导司机的视线,特别是在挖方边坡、反向曲线和急弯等位置要注意诱导视线,避免遮挡物遮挡司机的实现。其次,使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相平衡,合理设计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增加均衡感。最后,合理设置市政道路的横坡度和纵坡度,确保市场道路排水通畅,避免在凹形竖曲线顶部和凸形竖曲线底部出现急转弯平曲线。

2、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确保行人和车辆的交通通畅和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绿化带的重要作用,和市政道路的特点和性质结合起来,和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确保雨水的及时排出,满足地下和地上管线的埋设。综合考虑市政道路造价、减少噪音、绿化遮荫、行车速度、行车宽度、交通安全、道路等级等多方面因素,在一些大城市适宜采用三、四幅路,在中、小城市,更适合设计使用价值较高的单幅路。市政道路和公路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人比较多,因此人行道是市政道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要重点考虑无障碍设计,做好无障碍出入口、缘石坡道和盲道设置,充分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同时,在确保人行道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基础上,采用防滑的铺装材料或者地砖,将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装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图案,提高人行道的美感。另外,近年来,渗水人行道被广泛的应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渗水人行道使雨水逐渐下渗到路基底部的土壤中,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地下水,有效改善人行道两侧植物生产的土壤,并且还有一部分留在人行道中,利用太阳的蒸发改善人行道的气候魂晶,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具有良好的吸尘作用。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路设计,要根据市政道路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道路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交通,特别是非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受到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出行速度和安全都受到影响。根据不同城市对非机动车道路宽度的使用和设计经验,其宽度比较适合8.0m,6.5m,5.0m。市政道路的机动车道路设计,按照我国现行的市政道路设计规范,可以按照波良可夫模型来计算车道宽度,综合道路交通情况、交通组成、车辆性能等因素确定参数。同时,随着各个城市私家小型轿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同一时刻路段的横断面和交通组成的车种构成比例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市政道路的横向安全距离要适当进行调整。

3、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系统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道路是各种车辆和行人流动的基本载体,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都依赖于人们视觉对道路周围环境的正确认知,从而采取适当行为。当市政道路亮度过低时,人们的视觉会受到影响,辨识能力明显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各种交通问题。因此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要满足我国城市的电力规划规范,采用节省能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的道路照明系统,为行人和驾驶员提供节能、经济、舒适、安全的道路环境。在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合理选择灯具、光源和灯杆。市政道路照明系统除了要满足道路基本的照明需求,要尽量满足景观要求,选用比较美观的灯型。市政道路照明设备可以采用拔梢钢杆,钢杆表面喷塑,内外热镀锌,灯杆壁厚要大于5mm,确保灯杆的抗弯能力。光源,要尽量采用透雾性好、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的高压钠灯;灯具,采用能效利用率高、防眩光、半截光或者截光的优质产品,将电容器和整流器等出发元件都装在灯杆中。其二,合理布设路灯,合理设置灯具亮度、路灯高度和路灯间距,综合考虑市政道路的路面、路况反射特性,根据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和道路的宽度,可以采用中心对称、双侧非对称、双侧对称等布置方式。

4、结束语

道路交通照明设计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影响;分析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cityroadtrafficintheconstructionprocessalsomadenewdemands.Citytrafficisaconstructionprojectofourcountrymustpayattentionto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cityroadtrafficfacilitiessetunreasonable,cancauseserioussafetyaccidentsinroadtraffic,sothesafetyofroadtrafficfacilitiesinourcityisveryimportant,isdirectlyrelatedtothelifeandpropertysafetyofthedriverofavehicle.theconstructionofcityroadtrafficfacilities,alsohavemanyshortcomingsanddefects,thesefactorswillaffectthesafetyofroadtrafficfacilities,howtoimprovethesafetyofthecityroadtrafficfacilities,isanimportantproblemthatmustbesolvedintheconstructionofroadtrafficintheprocessof.

Keywords:cityroad;trafficfacilities;safety;effec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这一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我国机动车数量来看,机动车的数量正在逐年的迅猛增加,每年的机动车的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六这一范围,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道路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这也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政府中的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投入力度,可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设施在设置上的不合理,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的道路建设部门没有对交通设施的安全性有一个足够的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影响着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事项。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的帮助车辆驾驶人排除各种纵向、横向因素的干扰,降低车辆驾驶人在发生事故时的严重性,提醒车辆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车辆驾驶人提供正确的道路向导,还能够对城市道路中的景观进行有效的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在进行规划、设计、设置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引导车连驾驶人行车的方向、规范车辆驾驶人行车时的行为,还要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要以一种怎样的形式进行设置,能够让道路交通工作者、车辆驾驶人以及车辆乘坐者感觉到舒适、便捷、安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要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设置,要确保其安全性。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具备一定条件的道路可以在道路中设计中央隔离带,有效的提高车辆在道路中的通行能力,保障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在道路中的中心隔离带,对其密度与高度要进行灵活的设计,在道路中形成一个合理的视觉阻挡,防止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被眩光影响,保证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有一个宽广的视野。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线形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设计道路中的线形要保证线形之间的连续流畅,线形要贴近道路地形中的变化,与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要相互辉映,要保持一定距离上的比例,能够对车辆驾驶人有一个提前的预示。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交通标志的设计非常的关键,设置与道路实际状况相符的科学合理化交通标志,能够有效的保障道路交通中的秩序,保护道路交通中的基础设施,可以给车辆驾驶人提供一个准确的道路行驶指示,规范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操作行为,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交通标志是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垂直要素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在设计道路垂直要素时要保证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视线认知距离,尤其是在道路中车辆相互之间交汇的地方。在主干道的交叉口对垂直要素进行设置时的高度不能过高,要保障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有一个宽广的视野,尤其是对城市道路中的一些广告商业牌以及广告商用的灯光进行设置时,应当远离城市道路交通中安全事故易发的地段,例如:急弯路、高速路、出入口、交汇处等。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

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标线,是提醒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安全行驶的重要设施,在对道路交通标线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保证道路交通标线的完整性,与道路交通中的其它事项之间相互配合,检查同一条道路中的交通标线在设置上是不是有重合的现象。

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照明的设计

道路照明是引导车辆驾驶人在夜间行驶方向的重要设施,它能够有效的防止车辆驾驶人在夜间行驶时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对道路照明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保证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行驶视野范围中的亮度,有效的让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及时的发现道路中的地面情况,在行驶中对道路情况的判断与反应不会出错。对道路照明进行设计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应的交通设施进行照明。例如出入口、人行道、斑马线、路口等位置,应当适当的加强道路照明的亮度,能够避免车辆驾驶人在这这些位置发生事故。

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绿化的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的绿化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道路绿化设施在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空间进行分隔时,能够有效的对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的视觉进行引导。城市道路中的绿化实施在设置时,要结合城市道路中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充分的满足车辆驾驶人在行驶中的视觉需求。

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的现场调查与试验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的现场调查

在对不同性别、职业、年龄以及驾龄的车辆驾驶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就某一个城市中的道路交通设施状况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中分别将城市道路中的横断面、道路线型、道路交通标志、道路垂直要素、道路交通标线、道路照明、道路绿化进行划分,在调查问卷将问题设置为:这七个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对驾驶安全性有何影响。选取不同的车辆驾驶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分别将看法划分为重要、一般、不重要,这三个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

根据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这七个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对车辆驾驶人有何影响的评价中,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标线、道路照明、交通标志这三个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对车辆驾驶人安全性的影响最大,大部分被调查人员都认为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标线、道路照明、交通标志的设置非常的重要,一小部分被调查人员认为一般。调查结果中显示,很多被调查人员都认为城市道路绿化对车辆驾驶人安全性的影响不重要。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的现场试验

在某一个路段中,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进行现场的试验,对不同的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行为,利用视频对其进行记录与分析,通过对车辆外的交通设施进行观察,对交通设施给车辆行使认造成的干扰进行研究,来分析车辆驾驶人在行驶中的各项操作。

在现场的试验中,将三部摄像机安装在车内,分别对车辆驾驶人的操作行为、视觉状态、道路交通状况进行拍摄。试验与分析的过程,如图所示。

现场试验中对车辆驾驶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即驾驶人在行驶中对何时跟车、何时变更车道、是否跟车、什么情况下加速减速。对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道路交通设施、其他车辆、行人、道路环境都会对车辆驾驶人造成影响。

宽广的视野与视距,是保证试车安全的基础。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的视距越短,就越容易发生事故。对驾驶人的视觉角度进行检测,不同的行驶速度中,驾驶人平均视距值,如图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教育设施的合理设置,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行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对于一些交通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设置,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范,确保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这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保障车辆在城市道路中运行安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路平,龚瑞庚.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规律与对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