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景观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1:47

庭院景观分析篇1

【关键词】养老院;庭园;微气候

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5岁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亿,占人口8.9%,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到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是不现实的,养老社会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养老院为养老居所。因此,养老院的建设,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联合国有两个重要的社会养老的基本原则,一是“照顾原则”,二是“尊严原则”[2]。由于老年人普遍身体状况弱于中年人,在空间设计上需要更加充分细致的考虑其身心需求。目前,我国的养老院的制度相对完善,服务较为人性化,且建筑的质量与硬件设施有很大提升,但户外环境单一、空间舒适性不足这些方面仍然还有不足[3]。养老院的庭园是老人开展户外活动的最重要的空间。李树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养老院的庭园能为老年人创造放松身心、开展社交、获得独立性和自尊的场所;庭园在促进健康、延缓衰退的作用上明显强于建筑室内[4]。然而,由于老人对户外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阻挡了老人选择庭园活动的意愿。因此,营造适老、舒适的庭园微气候是吸引老人进入庭园、开展户外活动的第一步。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养老院户外庭园微气候适老性营造的研究报道。植物是改善周边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庭园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调节庭园微气候,还可以进一步影响和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因此,植物景观是提升环境舒适性,丰富空间和满足老年人双重需求的关键一步。然而,国内现有的养老院的植物景观研究主要针对植物景观美学和心理疗效,对庭园微气候的营造还未曾涉及。目前,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长52.4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00年的7.96%上升到9.71%[5]。据最新统计,成都市现有养老院共196家。笔者在全面踏查的前提下选定7个主城区内的8家养老院(四家公办,四家民办)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庭园四季微气候因子(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研究,以期获得现有成都市养老院庭园的微气候营造的基本水平和特点,并尝试通过寻找庭园围合方式、绿地覆盖率与微气候的关系,为成都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养老院庭园营造良好的微气候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h,年平均降雨量945.6mm[6]。

2调查内容与方法

2.1调查内容与范围

在综合考虑养老院性质、位置、整体规模、庭园规模和植物景观成熟度后,课题组在成都市主城区中,各选取了4所公立和私立养老院进行全面踏查(图1)。养老院分散在成都的各个区域,保证了数据的普遍性,具体规模见表1。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最重要两个微气候指标,也是老人感觉最敏感的两个指标。因此,本文选择温度和湿度其作为养老院庭园微气候研究的重要考量对象。

2.2调研方法

为了突出对比庭园对养老院户外微气候的调节作用,调研时间需要选择一天中的冲突点,如选用一天中老人活动时间区间中温度最高的13:0015:00;冬季选用一天中老人活动区间里最冷的8:0010:00;春秋季是冬夏的过渡,因为成都为内陆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湿,所以将调研时间定位14:0016:00,与夏季延续对比。使用进口Kestrel4000测量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使用GaRminetrex20测量养老院庭园面积、绿地面积,随后计算各区域绿地率。实测的养老院基本数据见表2。根据问卷调查以及行为记录,总结老人的主要行为活动与趋向位置。其主要行为活动有散步、晒太阳发呆、闲聊、打麻将等;通过趋向位置决定出四个主要测量地点:休憩空间、中庭、运动场所和主要人行道路。将所有的测量位置与养老院结合,确保测量地点贯通整个场地。分别在位置中心取阳光与阴凉点同时测量,重复三次,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3min。第一天测量的各项微气候的三组数据先求平均值,然后再与第二天的平均数据平均,最后利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利用表格工具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所有的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均使用表格工具excel和数学分析软件origin8.0进行分析并制作图表。

3结果与分析

3.1成都市养老院庭园微气候现状研究

3.1.1养老院四季微气候变化现状特点测量数据表明:成都市养老院的夏季均温度为27.125℃,相对湿度具体数值是63.008%,基本高于60%,使体表皮肤汗液蒸发受阻碍,显得闷热;冬季养老院均温为11.4℃,相对湿度为73.378%,均高于72%,春秋的温度是21℃。通过查阅资料,老人的最适温度区间为24~26℃最佳,不宜低于16℃或高于33℃;相对湿度45%~65%最佳,30%~70%体温易维持。比较得出目前成都市养老院庭园冬季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其他季节温度与相对湿度基本处于这个区间较为适宜。将每个养老院四季的微气候变化作比较,数据显示,养老院庭院在四季都能实现降低温度与增加相对湿度的效应。其中春秋两季温度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最高可降低2.33℃,春冬两季湿度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最高可增加7.56%,反而夏季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调节作用于其他季节相比都不够突出(图2)。3.1.2养老院不同功能分区的四季微气候变化特点运动空间、休憩空间、行道树下与中庭从四季趋势上比较,春秋二季四个功能分区差距不大,但是夏季与冬季成了明显的分水岭,功能分区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总体上,运动空间夏季温度最高,相对湿度最低;中庭夏季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冬季人行道树下温度最高,相对湿度最低;运动空间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夏季中庭相对湿度虽高,但是只有稻麦院养老院与银发老年公寓相对湿度超过了70%,其他养老院基本处于55%65%之间,是最适宜老年人停留的室外空间。冬季行道树下相对湿度基本保持于80%下,温度基本保持9.911℃,是养老院温度最高的地方,适合老龄人散步。不同种类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不同,每个季节显出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1)人行道。人行道一般培植高大乔木,行道树下适量种植灌木与草本植物。除第二社会福利院外,其他养老院行道树下的灌草数量相对较少。行道树下全年温度高,湿度低。很多情况下行道树下阴凉处比光照处温度更高,在冬季这种情况最为明显,保温差值平均值为0.7℃,起到了保温的作用,适合老人散步。(2)休憩区。休憩区主要为植物与庭院小品的结合,有些结合水池布置,植物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因为形式复杂,休憩空间的整体数据离散性很大,最大值与最小值基本存在在这个功能区里,不能单一而论。(3)运动区。运动区一般植物较少,两旁有高大乔木遮阴,有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会配置灌木。因为植物数量较少,运动区对于整体区域的微气候调节差值较小,没有其他区域强烈,甚至夏季还出现了增温减湿的效果。由于运动空间夏季温度最高,相对湿度最低;冬季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并不适宜老人们运动。(4)中庭区。中庭主要为围合型庭院,周围有房屋围绕,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间植高大乔木点缀。四合院型的养老院房屋低矮,反而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形成一定气候。中庭区夏季平均温度最低,相对湿度基本处于55%65%,适合老人休息谈天。中庭区冬季的保温性比较明显,植物下的保温差值达到了0.4,比人行道稍次,但是相对湿度相对较高,平均值为77.2%,是冬季的第二选择。3.1.3庭园微气候影响因素分析(1)庭园基底。长济医院养老部、荷塘花邨养老院与银发老年公寓都是庭院内部有较大水景。特别是荷塘花邨养老院内部有一块面积为1666m2的荷花池。三个养老院每个季节温度按高低排序都在前五名,由此可以推测水域对养老院主要起到保温作用,这点应与成都本身多雨潮湿的气候有关。同时相对湿度从高到低排列中,三个养老院均属于底部,使养老院相对湿度维持在宜人的范围,这一点在春秋两季更为明显。(2)庭园布局。将养老院通过建筑空间布局对比,稻麦院养老院、颐乐村养老院与武侯区寿而康老年中心都是四合院围合封闭形式(图3),而其他养老院则是庭院围合建筑形式。夏季时三个养老院温度按高低排序均为末尾;冬季时颐乐村养老院与武侯区寿而康老年中心温度按高低排序为前两名。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空间布局对于养老院的温度调节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同时,三个养老每个季节院阳光处的温度与阴凉处的温度差值按高低排序基本处于前列,可以推测封闭形式的建筑空间布局对于植物的温度调节有加强作用。(3)绿化率。养老院绿化覆盖率只有寿而康颐养院与稻麦园养老院达到50%,荷塘花邨养老院28.49%,其余都在10%20%徘徊。通过数据对比,养老院绿化覆盖率超过25%的三个养老院是寿而康颐养院、荷塘花邨养老院和稻麦院养老院,微气候调节差值同时也是前三名。但是这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将养老院绿化率与庭院绿化率相减,得出一个普遍规律:二者相差值越大,庭院微气候调节能力越差;二者相差值越小,庭院微气候调节能力越强。这一点从颐乐村养老院可以明显看出,虽然颐乐村养老院庭院绿化率高达98%,但是养老院绿化率只有18%,相差80%,是所有的养老院中相差值最大的。温度微气候平均调节值0.24℃,湿度微气候平均调节值1.29%,二者都是养老院中最低的。

4讨论与建议

根据问卷分析,老人幸福度感受高的功能分区为休憩区,同时在各养老院中幸福感受最高的为荷塘花邨养老院与成都第二社会福利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老人更喜欢植物种类繁多、颜色层次丰富的区域。根据此次调研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植物调节作用是一种相对作用,不是单纯的减小温度、增加湿度这么简单,不能以此为借口减少植物的数量与丰富度。所以在营造庭院景观应该将当地的气候、庭院的基地、庭院的布局以及养老院绿化率与庭院绿化率的差值考虑在内,结合老人的心理需求营造出适合老人生理与心理的庭院。

参考文献

[1]李毅.基于960943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的“虚拟养老院”运营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

[2]徐立楹.养老院建筑及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刘博新,黄越,李树华.庭园使用及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杭州四家养老院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4):85-90.

[4]王耀梁.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养老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探究———以成都地区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6.

庭院景观分析篇2

关键词:巴厘式(Balinese);热带庭院;景观设计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hemainelementsofBalitropicalgardenlandscapeareconcludedandanalyzed,inspiredthinkingintheirwork.

Keywords:Bali(Balinese);tropicalgarden;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巴厘式(Balinese)热带庭院,丰富多彩,别具风情,是东南亚地区富有装饰趣味庭院的代名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风格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不断地变化发展。城市美化建设从中也吸收了不少东南亚热带庭院的园林设计手法与技巧。再者本人对东南亚热带庭院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尝试选取巴厘式热带庭院进行浅薄的分析,希望得出一些有益借鉴与启示。

本文拟选——贝贝克(Bebek)别墅庭院进行分析。选此例的原因有:一、该别墅的建筑及园林设计者是东南亚最成功的景观建筑设计师马德·维杰亚(madewijaya),他在热带地区创作了四百多座庭院,其中不少项目驰名海外。其本人自1974年起便扎根巴厘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吸取民间宝贵经验,最后将巴厘岛庭院推向一个成熟的高峰。二、别墅是设计者本人的住邸和工作室,较少约束条件,去除一定的个人色彩后,应该是其造园精髓的尽情体现。三、东南亚热带园林历史发展深受中国、日本、印度等文化影响,受的影响,近代殖民文化进入,则头绪更多。而现存的完整园林古迹不多,以一个当代庭院作为切入点,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气息可能更有启示作用。

二分析

贝贝克别墅庭院分析如下:

总体布局

从鸟瞰图(图1)可看到典型的巴厘

岛建筑布局。一至两层的大坡屋顶建筑呈合院式布局,高低错落。功能不同的建筑围合

图1(贝贝克别墅鸟瞰)

出的庭院大小各异,主题不一,庭院间相互融合渗透。与中式古典宅院比较,巴厘式建筑布局更为自由,个体之间少用廊等构筑物联系,而使植物栽植占主导地位。

以上庭院式布局决定了巴厘式庭院景观的各种特点。首先,庭院作为生活起居空间,又是四周建筑由里往外观赏的对象,如何营造从四周建筑的檐下观看都美好的视觉效果,成为设计师们锤炼的主题。这在中式和日式庭院设计中是共通的,且都讲究一种“艺术的填充”,充分表达了“借景”、“对景”、“漏景”,而巴厘式庭院有更多自然的活力(图2)。其次,如果要使每个檐下欣赏到的园景都如画来营造,那么整个庭院有许多幅画要创作,这使庭院常用不同的主题来相互辉映。再者,墙面的设计灵活,不同的高度、颜色、质感和形态美妙的协调着庭院的种种,并常用精彩的装饰品悬挂或镶嵌在墙面上(图3)。

图2图3(贝贝克别墅园景)

(二)组成部分特色

下面以水体、种植和园建小品三个主要部分来分析其特点,但三者在建园中互相交融,故力求条理清晰。

1水体

水体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热带庭院更是必不可少。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廻环、欲肥腻、欲喷薄……”,细描了水的风情万种,而东南亚园林对水景之美的应用也淋漓尽致。如果说中式传统园林更强调山水形态及其诗意画境的话,那巴厘式庭院的理水更强调人与水的接触方式及其自然对直观感觉。

1)巴厘式庭院内水体多以规则形状,一方面因为空间有限而集中用水,四周建筑环列,易取得幽静开朗的效果。庭院四角不太封闭,只要对种植与池边铺装稍加处理,效果可自然而不呆板,无需借助不规则水体形态。另一方面巴厘式庭院受多种文化影响,在理水上不拘一格,更会因地制宜。最重要是水充盈庭中而建筑如浮庭,在炎热的天气下于敞轩中闲坐,实乃人生一大享受(图4)。这与中式古典园林中的舫和水院,或飘于岸边的亭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4(巴厘岛某酒店园景)

2)泳池在巴厘式庭院中深受喜爱,是设计中的重头戏。除功能作用外,因其水面相对宽阔,常在一旁设置纳凉亭或高筑物,而被赋予更多的景观作用(图5)。泳池边的铺装材质与铺贴形式力求质朴,尽量与水面高差贴近。沿海度假酒店多用“无极”跌水泳池,置身于泳池中,从某个角度望过去,同置身于蔚蓝的大海中般心旷神怡,优游自在。泳池的配套设施非常讲究,有由传统演变而来的雕塑喷水以装点气氛(图6),边上的坐具也严格呼应整体风格,特别是布艺的颜色,而种植方面对日夜的色香效果都有要求。

图5(贝贝克别墅园景)图6

3)巴厘式庭院中喜用形式丰富的水坛水罐作装点,坛中或一掬清泉,或青荷依依,倒影天光云影月色,十分可爱。这种做法在东南亚地区十分流行,最早是由南印度用水罐养殖荷花开始,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这不禁让人杜牧《盆池》一诗:“击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境里,明月落阶前。”文人在水池中寄托自己的心境,而巴厘式庭院水坦布置灵活,更强调其装饰效果(图7)。

图7(清迈某酒店园景)

2种植

分析巴厘式庭院的种植原则,发觉与中西成熟的园林典范有许多相通之处。以美国约翰·o·西蒙兹(JohnormsbeeSimonds)所编写的经典教科书《景观设计学》中“景观种植”一章所列举的种植原则为例,“树木是基础,群植以模拟自然状态,用冠荫树统一场地,种植中层树充当低空屏障,既有遮挡作用又增添视觉趣味……”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巴厘式庭院的种植。

那么其究竟还存在些什么特色呢?热带庭院表达了当地人与自然相处的理想模式,种植设计更多是捕捉了热带雨林中神秘和浪漫的特征,更强调一种趣味效果。虽然一眼望去种植十分自然,但其实质修剪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因热带地区植物生长迅速而易过分繁密,易引来蛇虫之害或由此而习惯性联想到的顾忌。适当修剪,能促进空气流通。此外,设计重视植物的色彩、肌理、疏密与习性,来模仿自然式的搭配。正如维杰亚所说的那样:搭配庭院植物就像进行舞台设计,不同的植物如不同的演员般相互配合来营造主旋律,其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那具有几乎不可控制的生命力的植物。巴厘庭院更多是原始直观美感的把握,多一分野性质朴而就像高更在印象主义画中所追求的那般。

3园建小品

巴厘式庭院的园建中最浓墨渲染的是大门和四周的点缀雕塑。

大门从古至今都是巴厘式庭院装饰的重点,或简或繁都集中反映着整个庭院的风格和偏好(图8),其体量一般高于周边界定的围墙,材料多用当地红砂岩或砖,门洞比例高窄,装饰手法多样,装饰味浓,造型优美,多略显夸张。

巴厘式庭院中喜用雕塑,内容多为小动物或有宗教色彩的小精灵,其造型多古拙可爱,稚气十足,置于花丛中、绿树下、水池边、窗台上、大门前,或单置画龙点睛,或群放热闹气氛(图9),使整个庭院氛围更为轻松幽默,富有一种平常自然的人情趣味。

图8图9(贝贝克别墅园景)

因为巴厘式庭院注重氛围的营造,所以灯光的应用也是相得益彰,令夜晚的庭院更更富有层次感,添了神秘感。柔和的黄光通常陪伴在大门、雕塑、花钵、飘檐下或某个丛林深处,此刻人情意味也变得更温柔了,故此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城市与海岛吸引着全球的度蜜月游客。

三借鉴与启示

总结巴厘式庭院,其富有东方装饰意味,贴近自然的特点。且其风格的发展中,视庭院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为与建筑的一种平衡,大胆吸收变革以适应现代生活。其成功在于保留了本土文化并发展了“巴厘岛”特色的建筑及景观设计,营造出休闲、浪漫的环境。

而其吸引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借鉴的原因在哪里呢?

1、气候相近,植物种类和特色,生活起居习惯等,有许多相近之处。贴近自然的种植方式,注重色彩对比和肌理搭配,南方阳光充足,易创造出迷人的景致。

2、尺度宜人。巴厘式庭院在中、近距离的景观创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对细部与装饰十分讲究,特别适用于珠三角海和南地区房地产园林的借鉴。

3、注重人与自然接触的方式及各种感官的需求与享受。这在园林创作中是处处相通的,巴厘式庭院朴素自然的文化特色很适合现代都市人紧张工作生活的缓解,一定的异国情调又满足人们心理上追求新鲜感的需求。

然而,近年来,我国东南亚风格楼盘,度假区等项目越来越多,但良莠不齐。在建筑设计方面,别墅设计仅仅用昂贵的建筑材料,进行更豪华的室内装修;在景观环境设计上,大多只注重平面的图案化,而不注重空间的组织,且施工工艺粗糙。各个住宅区域之间的互相借鉴使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呈现出“一脉相承”的设计手法,抹杀了地域之间的特色。今天的中国现实生活巨变,时装般转换的园林风格是否就可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呢?当代中国园林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

美好成熟而有生命力的园林景观需要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思想去解读,不然就否定了人类文化存在特性和园林的存在特性。这或许离题远了,但亦是从巴厘式庭院分析中得到的最大启示吧。

参考文献

1madewijaya.tropicalGardenDesign.thames&HudsonLtd.London.1999

2比尔·宾士奈摄影,陈福明编著.《热带天堂》(英文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庭院景观分析篇3

关键词: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

小尺度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由来已久,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空间设计需要。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要注重对植物、地形、水体、铺装、景观小品等进行有效设计,使其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能够得到协调统一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把握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特征,能够从其内涵出发,保证其设计能够与其他景观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突出“个性化”特点;还需考虑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利用,把握设计规律,真正地突出美感。

一、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的应用形式

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小庭院景观进行应用,是满足其景观设计需要的关键。一般来说,其应用形式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景观实体

景观实体是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个关键点,对景观实体的有效布局,直接影响到了景观设计的最终效果。这一过程中,景观实体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植物景观或是人文景观,以满足整体设计需要。景观实体的选择,要坚持适宜性原则,保证建筑、景观、雕塑等衬托物之间具有较好的协调性[1]。

(二)构景元素

构景元素对于小尺度庭院景观设计来说,起到了一定的辅作用。一般来说,构景元素主要涉及到夹景、框景、障景等,这些构景元素属于一种空间构景形式,需要考虑到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整体,使构景元素能够与景观设计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补充性。例如在道路分叉口、弯道处,可以设置景墙,形成障景,以满足整体审美需要。同时,在小区域范围内构景过程中,可以利用灌木使景观设计具有充实感。构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能够更好地烘托出景观设计的氛围[2]。

(三)艺术景观

艺术景观是人文景观的一种,它在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艺术景观注重突出“艺术美”和“内在美”,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一种有机结合。艺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人格化、抽象化、文学化的特点,使景观设计能够突出精神内涵[3]。

二、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布置场地情况欠缺考虑

景观设计过程中,小庭院场地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景观设计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升景观设计美感,就必须对空间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小尺度庭院空间的环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往往会受到大型建筑的干扰,把握“协调性”显得十分必要。在进行实际设计过程中,景观场地布置情况欠缺考虑,影响到了小尺度庭院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空间营造问题

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空间性”,是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空间性”主要表现在对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使空间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布局,进而突出“美”。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小尺度”特点,要注重利用景观视线以及景观风格,保证视线处理和风格塑造更好地满足空间设计需要。

(三)景观应用问题

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尺度较小,景观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如何利用,直接影响到了景观设计的最终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景观应用不合理、选择尺度把握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就导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无法满足景观设计实际需要,违背了小尺度庭院景观设计的需求。

三、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对策

(一)把握景观布置场地

首先,在应对小尺度庭院空间环境时,可以设置相应的灌木,不栽种较大的树木,保证植物景观的采用具有较好的协调性,能够与周围景观保持一致性。其次,在应对周围建筑物干扰时,可以利用一些遮挡景观,对一些在外的管线、管道、管沟等进行遮掩,使景观设计整体具有较好的审美性[4]。最后,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要注重与建筑整体保持较好的协调性,这一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过度空间,例如走廊、台阶等,使小庭院景观突出“和谐性”这一特征。

(二)注重空间把握

1.空间营造。在营造小尺度庭院空间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小中见大”这一理念,通过相应的装饰,对原有空间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在景观设计时,植物景观、雕塑景观等景观的应用,要注重把握景观数量、大小与空间的协调性。景观的选择能够突出设计的主题,并且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在布局过程中,要对景观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把握,切实保证空间设计具有较好的效果。2.景观视线处理。在对景观视线处理过程中,主要考虑到景观空间关系以及景观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景观视线处理要注重对小尺度庭院空间大小情况进行把握,为植物留下充足生长余地的同时,避免对整体审美产生不良影响。3.风格塑造。风格塑造问题需要考虑到整体环境,并且使其与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物的风格保持一致性,避免景观设计风格太过突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一过程中,主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点和周围建筑物的风格因素。

(三)加强景观有效应用

在进行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的应用,要注重以合理的使用方式对景观进行利用。景观应用选择,需要把握小尺度庭院空间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根据服务人群的审美,进行景观应用和布置。例如在服务人群较为固定的情况下,景观应用则可以根据服务人群的喜好,对景观进行设置。同时,景观应用过程中,要坚持适宜性、实用性的原则,满足人们对景观的观赏需要。

四、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要点

上文中对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重点进行把握。一般来说,在对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

(一)空间界定

空间界定主要是指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空间大小,空间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把握空间的“基面”。空间基面主要是指利用覆盖方式,对地表进行界定和装饰,从而保证建筑空间能够产生“地面”效果。空间界定后,需要根据空间界定情况,对景观进行有效选择和布置,从而确定景观空间设计的风格和特点[5]。

(二)空间引导

空间引导主要是指在进行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有效地引导方式,保证空间能够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需要把握景观自身的特点,能够在引导过程中,避免景观之间出现较大的冲突,从而造成引导效果较低等问题。景观的空间引导完成后,需要对空间引导问题进行较好把握。空间引导主要是把握小尺度庭院空间的局限性,能够对外部空间进行借用,从而使外部空间作为景观设计的“景框”,突出整体的美感。[6]

(三)边界控制

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小尺度”是其应用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景观设计”的把握,通过对边界进行有效控制,突出景观设计的良好效果。边界空间把握时,要注重对空间的特性进行了解,例如选择的空间是否具有封闭性、空间序列情况如何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小尺度庭院空间景观设计问题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边界控制过程中,要注重对景观控制因素进行利用。例如利用围墙、栅栏等,形成边界,从而对小尺度庭院空间特点进行突出。但是在边界控制过程中,要注重保证“边界”设计同样能够具有一定的美感,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与景观设计的需求保持一致性。

五、结语

庭院景观分析篇4

一、独立式住宅庭院空间概述

独立式住宅庭院空间是一个中心开敞而外边封闭的具有很强私密性的私人空间。庭院空间有着很强的场所感,设计精巧的空间范围给人们的聚集和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地。现代独立式住宅庭院空间可以承载人们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活动。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使人们在庭院空间中获得身心的享受:享受着空气的清新和花草的芬香;感受着娱乐设施提供的舒适与放松;体会着浇花剪草时阳光照射的惬意;倾听着流水的声音,领略自然的悠然。尽管景观组合千变万化,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西方园林追求规则的造园形式,所以独立式住宅庭院的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整体,各种组成因素不能单独存在而需要服务于整体。室外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是独立式住宅区别于普通住宅的重要特点和最大优势,所以也是独立式住宅项目的设计重点。规划设计使独立式住宅具有丰富多样的室外空间模式,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独立式住宅的优势。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食粮,更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对于碧水湖畔独立式住宅设计而言,文化是我们的灵感源泉和诠释依据,文化影响着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明确了设计方向。文化是独立式住宅设计的源头所在。首先,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地域性。地域的环境形态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特征以及当地人世代生活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共同形成了当地的地域性。想要做出只属于本地的住宅设计,就要把景观设计与地域环境相融合作为设计的基础。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为主体精神的民族精神。我们可以将这种民族精神融入景观设计之中,并贯串始终,使景观具备强烈的中国味道,从而增加其可识别性。第三,景观设计还可以融入民族色彩。在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将民族色彩融入硬质设施,在植物配置上也可通过色彩的选择创造出本土氛围。同时,可以通过对古典的壁画、陶瓷、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元素的研究,提取民族色彩,并将其运用到景观之中。第四,现代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多种学科和多种艺术交叉的综合体,中国本土艺术也可以为我们带来设计灵感。

三、独立式住宅庭院景观设计要点

(一)庭院的风格选择

首先,独立式住宅作为业主的私人产业,其庭院的设计风格必须依据业主的个性化要求,并根据业主的身份、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成员结构进行确定。独立式住宅庭院的风格可以概括为规则式庭院和自然式庭院两大类。目前,独立式住宅庭院风格的选择一般根据主体建筑的风格进行确定。其次,庭院的建筑色彩对独立式住宅庭院的风格也有重要影响,最常见的做法是根据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确定庭院的主色调,从而实现颜色的和谐统一。此外,观叶植物也是独立式住宅庭院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设计时,还应考虑观叶植物叶形的变化、质感的差异和季节变化的影响等因素。

(二)庭院地理条件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排水、光照、通风、土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光照条件,其直接影响我们对花卉品种的选择。光照条件好、方向朝南是独立式住宅庭院最理想的地理条件。所以,在进行独立式住宅庭院景观设计前,要对庭院的地理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如全天日照时长,阴面与阳面的处理等。根据庭院的地理条件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而背阴处则可以建成阴地花园等富有特色的分庭院以供观赏。

(三)家庭成员的需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每个家庭的成员组成各不相同。独立式住宅庭院的样式可以体现出居住家庭的生活方式。如果家庭是只有上班族的两口之家,庭院中往往只种些花木或宿根花卉,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打理花草;家庭中有儿童成员,则在庭院规划中应该设置供儿童玩乐的大草坪,并多种植颜色鲜艳的花卉;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喜欢打理植物,则可以多种植时令花草;若家庭成员中有人对花粉过敏,则不能选择开花植物。总之,庭院景观样式及所栽培植物种类应该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庭院面积的影响

如果独立式住宅庭院面积较大,则庭院景观的风格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庭院面积越大,可容纳的植物数量相对也越多,换言之,可以有更多的植物景观组合供设计者选用。但在植物配置上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保持庭院景观整体风格统一。如果独立式住宅庭院的可用面积较小,则必须制定周密的空间配置方案,选择的植物种类也应该相对较少。无论庭院的可用面积是多还是少,院路的铺装都是设计的亮点所在。可选用天然石材或各色地砖、黑白相间的鹅卵石等材料进行铺装。

四、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融入景观的设计趋势

中国人口众多,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成为千千万万打拼者的奋斗目标。所以,住宅不仅要保证使用寿命,更需要注入文化元素,使其具有文化内涵。文化是建筑景观的灵魂,融入文化的建筑才能在历史的推进中存留。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正从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逐渐向满足精神需求转变,文化含量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人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现代居住区楼盘的开发,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追求,将文化融入建筑景观设计中,建设形成具有浓烈文化气氛的居住区景观。

(二)结合旅游主题的设计趋势

房地产行业进入大盘时代以来,传统的居住区内部局部景观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所以,有人提出了“城市经营”的概念,即引入旅游、教育、商贸、医疗等主题元素,将居住区域的整体社会环境进行改造升级。这种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满足了人们更多的生活需求,必将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三)回归自然景观的设计趋势

目前,人们对于人造人文景观的盲目追求导致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这也为景观设计行业敲响了警钟,任何人工生态环境都无法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相提并论。所以,坚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生态环境,将是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

五、总结

庭院景观分析篇5

【关键词】私家庭院;景观设计;整体规划

一、私家庭院景观设计分类及发展现状

现代私家庭院是指近年来随着人们住房水平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在独立式住宅的宅前屋后通过某种方式围合起来的相对私密的户外空间。庭院景观根据设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式庭院、西式庭院以及混合式庭院。所谓自然式庭院是指景观设计以回归自然为主线,植物的移植也要遵循回归自然的原则。西式庭院又称为规整式庭院,景观的设计多以人为景观为主。而综合以上两种庭院的特点来设计完成的庭院则称为混合式庭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欣赏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的美化越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注重庭院景观的设计或改造,尽管我国的私家庭院景观设计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缺乏对场地特征的正确分析以及景观实体元素应用不当,缺少合理的规划利用,很多私家庭院景观设计或是形式单一,或是华而不实,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户主享受庭院意识不足。户主在入住前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用于室内的装饰,但对于庭院景观仅花费少量资金进行设计、建造,甚至有的业主忽略庭院景观设计,从而导致庭院多年处于荒废的状态。

2、缺少专业设计力量。一个优秀的庭院景观设计作品应该是专业设计师根据业主的兴趣爱好,满足为业主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要求,而营造出的丰富业主的休闲活动,让业主享受自然的空间,实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目的。但目前市场上从事私家庭院景观设计的公司很少,多数是由室内设计师、园艺师、苗木供应商来充当“设计师”,从而导致这些“设计师”很难营造出令人满意的庭院作品。而且大多数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都只考虑景观效果的塑造和景观形象的设计,属于形式层面的设计,很少从生态角度、庭院养护层面考虑景观设计,缺乏真正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

二、私家庭院景观设计的原则

由于私家庭院景观具有私密性、个性化、小尺度、空间延伸性的特点,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户主营造一个独具特色、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庭院环境,以满足户主的需要,让户主在庭院里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安静的环境,能够任意的自我释放,充分体现户主个人情趣和文化品位,因此私家庭院景观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性原则。现代私家庭院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庭院自然地形与环境的破坏。同时,多设计一些乡土植物、本土材料和建造方式,延续乡土文脉的完整性,降低营造成本。

2、和谐性原则。由于户主的个性、喜好、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现代庭院景观设计时要根据户主的要求,结合户主的职业、性格、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信仰、经济状况,深刻挖掘、准确判断户主的深层次需求,统一考虑庭院的微地形改造、绿色植物、园路、铺装、置石、水景、景观小品等景观元素的设计,保持区域内相对统一的外貌。

3、连续性原则。现代私家庭院景观设计时,既要通过景观元素的合理布局、风格、色彩及功能等延续设计来实现视觉空间连续性,又要在尊重历史、创造新形象的同时注重现代私家庭院景观的时空连续性。

4、功能性原则。现代私家庭院景观设计时必须满足现代私家庭院特有的功能,要适应其私密属性,明确其提高品质生活的定位,与住宅区景观环境协调一致。

5、艺术性原则。庭院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而且要具有艺术性,达到视觉美的效果。

三、私家庭院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私家庭院的形状多为正方形、长方形,在庭院设计时如果过分注重统一,就会显得呆板,如果疏于统一,则可能出现庭院杂乱的情况;同样庭院的绿化部分也要注重层次感,如果盲目种植则会使庭院失去美感。因此庭院景观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庭院植物的种植

绿色植物是构成现代私家庭院景观的主要材料,在庭院中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而且还能够增添生活乐趣。庭院的绿化要以精练为主,忌讳繁杂,庭院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原则,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不仅要考虑花期,还要考虑花色、花香等因素,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四季之景的变化,把不同色彩、不同花期、不同形态的绿色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使庭院内四季都有景可赏,体会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庭院植物的选择还要看庭院中的土壤、光照、水分、栽植的位置是否适合植物生长。植物只有在适合它的环境中,才能良好的生长。庭院绿化以选择耐半荫和耐荫植物为主,以喜阳植物为辅,喜阳植物必须高于其他植物,不然会影响生长。另外庭院绿化要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土壤要求疏松,排水性能好,有一定肥力,深度在50m以上。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创建植物群落,将不同种类的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立体感,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丰富庭园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庭院植物的选择还要考虑家庭成员,如果家庭中某位成员对某类植物过敏则不要在庭院中种植该类植物,如果家里有小孩,则尽量不要贴梗海棠、紫叶小檗等带刺的植物,以免刺伤孩子。

2、水景和假山的设计

水景是庭院中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类,主要设计形式有水池、瀑布、喷泉、溪涧、水谷等。静水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能产生较好的倒影,给庭院带来的光辉和动感给人诗意、轻盈、浮游和幻象的视觉感受;动水包括河流、溪流、喷泉、瀑布等,与静水相比,动水更具有活力和动感,使人兴奋、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心情。通过静水和动水等各种设计手法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不仅使户主感受到了水的流动性.而且还能让户主体会到水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使精神上达到安逸状态;不仅能将艺术的美感体现出来.感受纯净和宁静的气质,而且也会使户主精神上得到升华和享受。庭院水景的建造要因地制宜,要与建筑互为补充,使室内室外融为一体,在紧张高效的现代生活中为户主提供悠闲、轻松、亲和的休息居住环境。假山是景观设计的纽带,在景观设计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重视。园林山石具有材料单一、施工便捷、造价低廉的优势,是重要的造景材料,可以营造景观的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假山按照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凿山、塑山、筑山和掇山;按照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山、土山和两者兼有的石土山。假山的叠造要根据需要,配合环境,决定假山的位置、形状与大小高低,形状宜前低后高,轮廓应有变化,山型与水景的配合要自然,山型的砌筑位置要得当。

结语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私家庭院的设计营造逐步从城市化建设的公共景观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私家庭院景观设计的目的是用来增强空间的品质,要在这个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空间里激发心灵的美感,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居住主人的需要,将植物的栽培、水景假山的设计与庭院完美的融合,使孩子可以在庭院中游玩,老人在庭院中漫步,给主人以舒畅愉悦的心情,让主人一家在这个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天伦之乐,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由佳,赵庆超,陈坚.庭园植物配置与造景[J].2010,40(6)11-12.

庭院景观分析篇6

关键词:分析;教学内容;建议

1课程标准分析

庭院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庭院的基本概念,庭院的作用与建筑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庭院的形成原因,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以及庭院设计的表达等方面内容。本课程通过类型设计的主题项目,以真实项目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浅入深,使学生了解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掌握庭院景观专题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技能。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掌握专心设计方法,学会收集、分析各种资料和信息。

2课程内容分析

庭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也是一个四周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很多的日常和休闲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的人们的活动内容及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可以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使紧张工作的人们从庭院空间中获得更多的被动式活动。《庭院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景观类型设计的概念、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3学生分析

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期:第三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传统园林设计概论、外部空间论、环境建筑构造、制图基础、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综合基础、制图基础、电脑软件设计(1)。后续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题(1)、景观设计专题(1)、电脑软件设计(2)、版面设计(1)。

(1)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学生处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基本掌握设计基础,有一定的基础设计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制图能力,有一定的规范。对景观设计专业有基本的了解,能设计简单的景观小品。掌握CaD、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使用ppt等办公软件。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1)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2)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够,还达不到绘图的要求;3)学生的专业手绘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大量的专业训练;4)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对教师的课堂讲课有较大的依赖性;5)阅读量极少,文字组织能力较差;6)语言组织能力不足,表达欠缺。

(3)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庭院设计》课程主要通过课程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学生通过现场测绘、快题、设计方案的训练,开拓设计思维,掌握类型景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专题项目导入。介绍课程整体安排,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和相关特点。确定专题项目的名称,介绍专题的相关背景信息和知识点。布置专题项目实施的步骤和流程,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专题项目导入的目的和课程目标。根据专题目标,明确项目要求,进行班级分组,团队组合,任务分解,制定计划。作业要求:解析课程,了解项目内容,结合先修课程做好项目知识准备。准备好绘图材料和工具。结合项目导入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相互了解,组成设计团队,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2)第二单元:专题项目研究。学生根据专题项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提炼。在项目研究阶段,指导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收集分析的资料,根据专题项目探索不同的设计方向。作业要求:收集一定数量和容量的资料,分类整理,结合项目要求分组汇报,汇报时需提交ppt文件。结合项目提出3-5个相关主题,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方案主题。

(3)第三单元:专题项目实施。根据主题项目研究情况,择优选择最佳路径,初步确定研究方向。依据选定的主题方向,通过绘制草图体现设计思维,表现方案的完整设计过程。在草图绘制过程中,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途径的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作业要求:每个设计小组提交至少3-5个设计方案,配合相应方案绘制不同表现形式的草图。可通过剪贴等方式制作前期方案文本或版面,进行初步方案遴选。

(4)第四单元:专题项目应用。用图像手段表达设计想法,显示出判断力水平和思考严密性,进行一些可能的修改和调整。学生掌握文本设计方法,掌握文字编排、页面设计等技能。作业要求:深化经过遴选的设计方案,注重主题在方案中的可识性、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分析图、剖立面图和效果图。制作设计模型,编排学业报告书。

(5)第五单元:专题项目总结。完成设计方案的最终展示内容,包括展示版面、学业报告书、展示模型和课程总结。指导教师在项目总结时,应组成审核小组对学生作业进行公开评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专题课程展览。作业要求:课程终端展示汇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专题项目展览汇报。展览内容包括学业报告书、展示版面、草图、设计模型和所有与专题项目关的课程过程资料。

5教学建议

《庭院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中相对简单易操作的专业课程,是衔接一年级基础课程和二年级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主要承担景观设计类型和风格种类的教学内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题和景观设计专题的课程开展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上学期,即第三学期。项目来源可以是直接承接的企业项目、主题竞赛项目、或者专题设计项目。其中专题项目的性质可以是实际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课程名称可根据课程性质,有指导教师拟定,或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题项目应由课程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及相关企业商讨拟定,上报系学术委员会论证。第三学期:庭院专题项目设计教学,4周/64课时。该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将原有分散课程“单体”整体“打包”,通过一个真实或虚拟项目串联所有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教学实施。教学以主题教学为载体,启发学生思维的源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并将课堂讲授、情境教学、技能训练、调研考察、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形式多样、各有侧重、共同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6评估建议

检验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路径来完成专题项目,能否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能力设计出具备一定可实施性的项目作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实现“会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评估了解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庭院景观分析篇7

关键字:高职校园;景观;设计

abstractafteranalyzingtheanhuiChangjiangVocationalCollegecampuslandscapeplanning,combinedwiththecurrentdevelopmenttrendofcampuslandscape,campuslandscapeplanningwerediscussed,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constructioninthenewperiod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质量,高职院校在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同时,对校园景观的营造也愈加重视。结合高职类院校自身的特点、历史背景、设计出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对于提升校园形象和价值,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长江职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高职类院校景观设计的特色与方法,以期对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有现实的借鉴意义[1]。

1项目概况

安徽长江职业学院校区位于巢湖北岸―居巢区黄麓镇境内,北临黄麓镇2公里,南临规划筹建中的滨湖观光大道,交通便捷,规划一期用地323亩,景观用地182亩,规划二期用地207亩,景观用地138亩。学院初期设置5系12专业,至2012年逐步发展为8系17个专业。“一切为学生着想”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本次景观方案从“功能、生态、视觉、文化”等方面,以人文感受的四维空间变迁为线索,以校园文化的传承开拓为核心,充分体现“人--校园--环境”的三者和谐。

2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长江学院是一个“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设计时结合校园总体规划,紧扣教学、生活、生态三条主要脉络,点线面展开全方位营造校园氛围。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本次设计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2.1体现学校文化特色设计以校园生态环境营造为根本,对校园进行教学、休闲、生态为导向的功能性再造,打造景观、建筑、文化三位一体的空间视觉艺术环境。

2.2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在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中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2]。

2.3体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在建造各景观小品的同时,注意结合现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3]。

3景观设计分析

3.1教学景观区教学景观区包括主入口景观,南、北校门入口景观,教学楼中庭景观绿地,主要景观节点有阳光广场、林荫走廊、石梁书韵、雕栏印刻、学术庭院等,为整个校园的核心景观区。

3.1.1入口景观区

阳光广场是中心景观区的核心景观,位于学校主入口处,设计以规则式构图,其中一部分是台阶式广场,让入口处的空间更加丰富、趣味。设计特点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大气。

北入口以对景方式设计景石,阻挡外界与运动区视线,风景石上以书法题字,修身厚德,增加审美情趣。镌刻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景墙与流线地被植物搭配,构筑标志性景观。

南入口以跌水景观形式与水系结合,利用反映校史的雕塑、壁画、纪念亭、纪念林地等设置纪念性环境,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1.2教学楼中庭在教学楼庭院设计中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理工类院校庭院的刻板与沉闷的形式,同时又表现出理工科特有的严谨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庭院间有休憩小空间,学术交流平台、小品雕塑、阅报栏等基础设施,在高大繁茂的植物掩映下,理性的光辉增添了感性的浪漫。

3.2生活景观区生活景观区是学生生活的区域,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休憩活动的室外空间,主要是宿舍楼中庭的景观设计,采用动静相宜的设计手法,兼顾大面积绿色草坪微地形坡地和各种不同尺度、不同性质的空间艺术造型。

3.3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配置中突出生态性,以草灌乔层层搭配纵横南北的绿化背景林带,入口广场“生态绿核”,道路形成“绿色廊道”,建筑围合空间形成“绿园”,墙体、坡地的垂直绿化,建筑中庭、天台、屋顶花园等形成“绿点”最终形成:“核+廊+带+园+点”的多层次、立体的绿化网络系统。

4结语

高职院校的景观不仅要发挥绿化功能,还要发挥高职院校景观的精神功能。通过景观设计展示校园文化,体现校园自身特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熏陶。本案通过景观规划与植物景观营造宜人而多样化的环境景观空间,以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职类学校发展对景观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志强.自然、人文与开放的融合――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61-65.

庭院景观分析篇8

1引言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它依托西湖,巧借周边环境的山水之景,布局灵活,参差有致地坐落于不同的标高之上,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空间层次丰富,体现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糅,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中国古典山地园林的基本特点。

西泠印社园林寄情于景,将景名与场地的精神相结合,做到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效果。通过对西泠印社这个中国历史上非常传统的古典园林进行分析,探究其特有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为现代山地园林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都热衷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社。比如竹林隐士七君子,还有东晋时的“白莲社”,但是能够将结社与造园相结合,且延续百余年,至今依存的仅有西泠印社[1]。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西泠印社的造园艺术特色

2.1西泠印社构园理念

西泠印社是西湖周边众多自然山水园中无法取代的一员,它巧妙地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构景要素,组合布置于各个高低起伏的山地中。虽然面积不是非常大,但是几乎包含了所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艺与手法,体现了杭州以湖山胜的特点。

2.2西泠印社总体布局

从总体空间上,可将该园分为4大庭院,从南到北再到西侧分别为柏堂庭院、前山庭院、山顶庭院和还朴庭园。园内入口一共有南面、北面、西面3个。西泠印社建筑布局精巧、造景手法多样,空间层次变化丰富,园内明清遗迹随处可见,整体气氛雅致,人文景观荟萃。

2.3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序列组织

西泠印社的空间序列从南至北可分为起承转合4个段落。

2.3.1起段

由西湖弧山路可至长长的白墙黑瓦的园门,门洞上有匾额,上面写着“西泠印社”四个字,古朴天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它是该园入口的起点。进入园中,便是西面封闭布局的柏堂庭院。柏堂前有中心水景莲池,整个入口景观以收为主,体现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续的高潮景观做铺垫。

2.3.2承段

从柏堂北侧开始,直到山顶庭园便是承段。其中有山川雨露图书室、仰贤亭和宝印山房,鸿雪径等景观。承段的高差变化非常剧烈,空间层次也非常复杂,建筑组合高低错落,依山就势,是起承转合这4个段落中的最为关键的一个段落,也是整个园林景观的过渡空间。其中,分布于山间的印泉等水景起到了缓冲一定高差的作用。

2.3.3转段

转段为该园之最引人入胜之处。山顶庭园就是转段的代表。华严经塔是整个园林的构图中心,塔高13m,也是全园的竖向最高点。它是杭州现存唯一的密檐式塔。观乐楼、四照阁、题襟馆等建筑分别沿着周围分布。山顶庭院既有山石又有茂密的林木环绕,景观元素十分丰富,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西泠印社别具一格的高潮段景观。从郁闭的起段、转段到达开敞的转段,使人们豁然开朗,整体空间围而不合,这便是全园最精华之处。

2.3.4合段

山顶庭院转而向西北,沿着山间小道便能到达还朴精庐。精庐东面为潜泉,它是构成园内重要的水景之一。从潜泉继续向下,经过山间小路,空间再次从外向布局的山顶庭院的开敞过渡到内向布局的还朴庭园的封闭。

西泠印社空间层次丰富,建筑布置依山就势但是整体又不显凌乱,在空间序列的组织上独具特色,是中国古典山地园林的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2.4西泠印社的植物配置分析

西泠印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丰富。植被以江浙区系植物为主,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2]。西泠印社依山就势山,古木繁茂。园内骨干树种常绿的有香樟、大叶女贞、广玉兰、竹松柏类等,搭配以落叶的红枫、梅花、枫香、栾树等。总体来看,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景可赏,有花可观。

2.4.1柏堂庭园植物配置

入口处的园墙配置了山茶以及杜鹃。柏堂前的古香樟树为整个闭合庭院空间的主景,在莲池周围点缀着两棵梅花,其他植物辅以红枫、紫叶李、罗汉松等错落有致,色叶植物丰富,加强了秋冬季节的观景特色。草本植物主要种植了沿阶草等地被,使整个景观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充满了自然的氛围。

2.4.2转承空间植物配置

转承空间竖向变化最为复杂,空间也较为郁闭,植物配置中乔木采用红枫、榆树、紫叶李等落叶树为主,山间小道配以一些观花观叶植物,比如玉兰、山茶、红花继木、金边大叶黄杨、蝴蝶花、杜鹃、龟甲冬青等灌木供人们在游览的路途上驻足欣赏,其春夏秋冬四季的观赏景观也各有不同,植被层次十分丰富。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柴凡一:西泠印社造园文化艺术特色探析园林与景观

2.4.3山顶庭园植物配置

山顶庭园植物主要有香樟、桂花、柳树、荷花、红枫、紫叶李、白皮松、广玉兰、白玉兰、山玉兰、槐树、桉树、龙爪槐、厚朴、蜡梅、七叶树、构骨、紫薇、杜鹃、银杏、侧柏等。几株大香樟作为空间构建的主体和骨架,乔木沿四周分布,使得山顶庭园空间更为开敞,围而不合,形成非常疏朗的空间,使得植物景观特色别具一格,体现了文人园林的特色,简远、疏朗、雅致、天然[3]。

2.5西泠印社理水分析

“湖上有山,山中有泉”是孤山的特色所在,更是西泠印社的精华之处。印社的建筑与山石形成全园主体结构,散落山间的四处泉池与之相呼应,构成了西泠印社的山水之景。园内四处泉池分别为印泉、潜泉、文泉、闲泉,都来源于凿山[4]。

这些泉池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水景系列,一直从柏堂庭院的莲池到印泉再到文泉最后到闲泉依次串联起来,就好比山间的一串珍珠项链,赋予整个园林生命的气息,与周围建筑山石融为一体,使整个景观虚实相间,山水相映。

“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水在造园技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泠印社的水景组织乃是中国古典山地园林中较为有特色的一个案例。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

3西泠印社园林的文人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追求诗画的情趣、追求意境的含蕴。园名景名的题名以及对联的撰写往往能显示出整个园林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所在。西泠印社的文泉与闲泉就是很好的例子。名文泉意为“文思泉涌”。名闲泉取自“闲泉澄极顶”之句。“文”与“闲”互相辉映,让游人们产生想象之景,体现整个院子的文人气息[5]。

在园名景名具有诗画情趣的同时,西泠印社也借西湖山水之景色,在院子内眺望整个湖山景色最佳处,“左眺平湖之秋月,右挹曲院之风荷。两峰夏云排闼送青,两湖春涨拍岸澄碧”[5]。

4结论

通过对西泠印社的植物、泉池等造园要素的深入剖析及理解,以及对西泠印社的空间营造、文人意境的探究,可以将西泠印社的造园文化艺术特色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4.1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尊重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园冶里提到的造园的重要准则。西泠印社在尊重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形成具有文人特色的山地园林。

4.2空间序列封闭开敞相结合,使景观富有弹性

西泠印社总体空间层次丰富多变,从南到北顺着游览路线景观空间格局分别由密闭至开敞最后到密闭,空间变化经历了由合至开最后重回合的过程。

4.3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

庭院景观分析篇9

1概念诠释

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景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这里所讲的景观的文化表达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景观表现形式,也不是对文化的单方面思考,它是通过观察者对文化的感性认识与对场地理性思考,综合分析之后,使文化与情感融入到景观当中,用景观的语言来表达文化,用文化的情感来诠释景观的一个过程。于是,景观的文化表达并不是景观的一个“点”,也不是文化的一个“面”,而是二者相结合的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空间”。

2以湖南第一师范东方红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在开始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经行景观设计之时,笔者心中已经十分激动,怀着对革命领导的敬仰造访了第一师范原址,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不禁使人肃然起敬,也为之后的景观设计以及对文化的思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1学校概况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位于长沙岳麓区东方红镇,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新校区,学校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年轻时期曾在该校的老校区就读,学校因此有了伟人母校的美称,当时学校还有徐特立、任弼时等一大批的名人在校任教或者学习,在全国小有名气。目前老校区已经改成纪念馆,供学生游人瞻仰,同时东方红区将取代老校区,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新家。

2.2基址现状

东方红校区的建筑风格延续了老校区的特点,浅灰色的外墙,淡蓝色的屋顶,欧式的拱门,与老校区相比更显现代与大气,而又不失老校区的庄重与沉稳,建筑布局十分对称,强化了大门的轴线感,突出了图书馆的中心地位,教学区与宿舍区有一座小山隔开,运动场与宿舍区相邻,校区内有四座山体,其中南面原为武警农场,山体最大且植被最为丰富。学校所在地区层次感强,高低错落有致,整体趋势由东至西逐渐降低。学校内部分地区植物种类较少,群落搭配单一,生态效益较低,且因环境问题部分生长状况不佳;山体原生植物保存较好,植被覆盖面大,种类繁多。

2.3场地空间分析

在对场地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建筑的布局与围合形式,界定出了许多小的空间,这些空间或是围合的内庭院或是半开放的景观走廊,其中包括教学楼区域的6个内庭院,宿舍区的7个内庭院,还有入口的景观走廊。不仅如此,场地里的4座山把校园自然的包裹起来,也界定出了1个大的空间。建筑围合的硬质的小空间和自然山体围合的软质的大空间,将被设计成小的文化空间和大的自然空间,小的文化空间再串联成大的文化空间与自然空间相结合,这样使得布局形式更加整体化,同时也便于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与融合。

2.4设计理念构思

(1)对一师文化的解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素养的学校,而且作为一所师范类的院校,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也将走上人民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它的这个特点指引了对一师文化的解读。杜甫的“润物细无声”,写的是春雨却暗喻着老师的高尚品德,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中一个“润”字意味深远,它没有“洒”的夸张;没有“泼”的高调;没有“溅”的放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状态,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就好像第一师范,没有显赫的名气,却培养出了中国的一代伟人;没有庞大的规模,却有了百年的历史。“润”字处处体现了第一师范的精神。

(2)设计主题的确立:基于对一师文化的深层理解,选取“润”字作为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的景观主题,寓意:“景观润物、大学润人”。以其为我们的设计出发点,笔者将“润”解读成四个不同的版块:史之润、文之润、绿之润、新之润,分别展现第一师范的历史、文化、生态与创新,从这4个方面出发勾画东方红校区的新蓝图。笔者以“润”的精神来设计景观,追求对场地的合理利用和对现状的充分理解,滋润每一块土地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同时注重景观文化的表达,赋予景观文化的情感,润物的同时润人。

2.5景观整体布局———大空间的规划

根据现有建筑的排布形式和场地现状,将景观结构规划为一轴(主入口景观主轴)、二环(教学区6个内庭院形成的文化环和周围四座山体形成的生态环)、四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游憩区)。

(1)景观与文化融合:主入口景观主轴是整个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对外的第一形象展示。除在景观布局上需突出轴线感之外,还提炼并加入了学校历史文化的元素,利用景观来展现学校的历史变迁,在整个长200m的半开放空间里感受学校的百年历史,形成一处完整的景观通道,体现“史之润”。教学区6个内庭院采用主题文化庭院的形式,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主旨,将“求知”、“有知”、“识知”、“传知”、“解知”、“共知”作为6个内庭院的主题,按顺时针的顺序排布,寓意知识的循环与更替,学与教的一个演化,也就形成了整体布局里二环中的文化环,体现“文之润”。

(2)景观与生态结合:在景观生态方面,对环抱校区的四座山体和生活区、运动区、游憩区进行统一布局,将四座山体以绿色廊道的形式相连,生活区周边山体的植物融入到生活区内,将生活区的景观序列与运动区相连,运动区的景观形式延续到游憩区,这样使之形成一个绿环,将整个校园包裹在绿色之中。校在绿中,绿在校中,体现“绿之润”。

(3)景观与科技结合:在整个校区内运用一套完整雨水收集和生态净水系统,对校区内的雨水,生活区的中水经行收集,然后在游憩区内四个连续的水体里经行生态净化,再将水回收利用,用于景观水池用水和灌溉用水。长沙是一个秋冬季干旱少雨的城市,对水资源的关注展现了学校与时俱进的步伐,体现新之润。

2.6主要节点设计———小空间的营造

(1)景观主轴:从学校内大门到图书馆水池前的200m轴线上,布置20盏特色景观灯柱,一共10排,寓意学校建校至今的10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景观灯底座上刻有相应时间节点的年份以及代表着学校历史沿革的重要事件的简述,同时主轴的铺装和植物的形式以代表时间的标尺和刻度为灵感,采用长条形的布局,中间穿插长石条坐凳,象征着时间的交错与延续。植物方面选择叶形小而规整的龟甲冬青,两侧的景观树选用树形修长整洁的银杏,与铺装和石凳的规整感相吻合,暗喻时间的流逝,使人每跨过一条铺装线,每越过一个长条形石凳,都能体会到一个时间的演变,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空间。而两旁的景观灯柱又记载着每一个时间段学校的历史事件,穿越整个景观主轴便能感受到校园在历史洪流中的发展历程,感受一师的文化洗礼。

(2)教学区内庭院:求知园———以小型学习交流空间的围合与划分为设计初衷,结合求知的主题,为求知若渴的学子们创造一个与老师交流空间。以文化墙的形式围合小的交流空间,文化墙上展示少年在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与老师讨论的浮雕,激励学生们向伟人看齐,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营造出一种求知求学的氛围。植物方面,选用小乔木和灌木如棕竹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cl、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等,做作为文化墙的背景,软化空间的同时有一定的视线遮挡作用,并且大乔木方面采用驱虫性较好的树种,以达到师生交流时注意力不被外界所分散的效果。有知园———以晨读、自学的功能要求经行设计,在庭院内经行小体量的微地形改造,以便把阅读和晨读的空间分开,营造出更好的安静阅读空间和自由的晨读空间。结合庭院的主题,每一个小的阅读空间都设置一个以文字为造型元素的特色坐凳,暗喻知识的积累与巩固。植物方面,以中型乔木和小灌木造景为主,并在重要位置选用少量桂花osmanthusfragrans和樱花prunusserrulata,淡香与色彩的加入使人在此处阅读更加心情愉悦。识知园———识知,即对知识的重新认识“温故而知新”,故庭院以安静阅读为主要功能。景墙围合小的休息交流空间,特色木制座椅,配合植物的穿插和点缀,使每一个小空间都有安静的文化氛围。景墙上书有一些的诗词,植物选用竹子作为景墙背景,加强空间的文化氛围。传知园———把了解的、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即知识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历史的传递。庭院采用开放的空间形式,以一条曲折多变的主路贯穿整个庭院,体现传递感。主路铺装采用能体现历史感的长条形的青石板和卵石,青石板上刻有名人诗词,表达一个文化的传递感。主路两边一些有起伏的微地形,配合微地形加入假山跌水的造景元素,搭配一些矮灌木,利用地形把水流的流动形态展示出来,象征文化的传播。解知园———以“曲水流觞”的形态作为庭院的铺装骨架,创造出几个大小不一的半围合空间,每个空间由色彩各异的花带围合,花带边上设有特色凳椅,周边的乔木也以有色叶变化的树种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的叶色植物和灵动的多变的空间形态,为师生交流解题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空间,同时也是被难题所困扰的学生解压的好场所。共知园———以开放的空间,愉快的交流为设计出发点,体现共知的含义: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庭院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小舞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空间,周围配合静水面和大乔木烘托气氛。同时开放的空间布局也是举行小的社团活动的场所。

(3)宿舍区区内庭院:宿舍区的景观往往是许多大学里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因为很多时候这个区域的绿地面积较小而且建筑密度较大,在前期建筑的布局时也不会把宿舍区放在门脸的位置。然而,这个区域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宿舍区环境是学校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和其他很多学校一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的宿舍区绿地面积也很小,建筑密度也很大,景观只能以植物造景为主,为了体现宿舍区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在宿舍区的植物以芳香植物和保健植物为主,并把宿舍区7个内庭院分别命名为清香园、醇香园、远香园、留香园、沉香园、暗香园和梦香园,以体现家的温馨。植物选择方面,保健芳香植物主要选择有樟Cinnamomancamphora(L.)presl(散发芳香性挥发油,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疼痛)、桂花(持久的花香使人心情愉悦)、石榴punicagrama-tumLinn.(对心血管有益的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叶、花散发的气体能止咳,治哮喘),腊梅Chimonunthaspraecox(花有较强的吸收烟尘的作用)。灌木选用女贞Ligustrunlucidum、栀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ellis、蔷薇Rosamultiflora、石竹Dianthuschinensis、风信子HyacinthusorientalisL.、迷迭香Rosmarinusoffcinalis等,这些植物的花能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并且有一些花的香味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石竹的花香味能抑制结核杆菌、肺炎杆菌、葡萄杆菌等的生长繁殖。同时,考虑到宿舍区的蚊虫较多,地被方面选有驱蚊效果的地被植物,如天竺葵pelargoniumhortorum、七里香、驱蚊草pel-argoniumgraveolens、逐蝇梅等。

(4)山体植被改造:校园内四座山体的植物改造,通过四季的季相变化来经行统一的设计,每一座山以一种或两种同一季相性的植物为主,希望通过植物改造使校园里每个季节都有景可看,并且每一座山体配上一首相应季节的诗词,体现伟人母校的校园情怀,同时也提升山体的文化氛围。图书馆旁山体选用春季开花植物,形成障景,加强空间进深感,主要季相色彩为红色,主要植物为桃、李,有育人,桃李满天下之意,需成片栽植成景。所选的诗词是《卜算子•咏梅》。艺术楼旁山体选用春夏季观花植物,主要季相色彩为红色,主要植物选用海棠malusspectabilis(ait.)Borkh.和合欢albiz-ziajulibrissinDurazz,选择的诗词为《五律•看山》武警农田原有山体,混植秋色叶及观果树种,体现“层林尽染”的多样景观,季相色彩有:绿+红+黄,主要植物选择有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红),鸡爪槭acerpalmatumthumb(红),鹅掌楸(黄)Li-riodendronchinensis(Hemsl.)Sarg等。用《沁园春•长沙》作为这个山体的诗词。西北部山体选用冬季落叶观枝干或观花植物,以腊梅作为主要造景植物,季相色彩为:红+白,选择的诗词为《沁园春•雪》。

庭院景观分析篇10

[关键词]源氏物语庭园建筑文化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34-01

一、庭园与艺术

要了解庭园的文化必须知道何为“庭园”。最初人们在住宅的周围种植蔬菜,在原始的果树上采摘果实作为食粮。随着四季的变化,蔬菜果实的种植也就体现出不同季节的特征。而蔬菜果树的种植往往离不开水源、土壤等必要条件,水、土、木、石等天然的因素不可或缺地成为了庭园的一部分,呈现着四季的自然之美。从生活到艺术,庭园就这样把实用性和观赏性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了一起。它就像艺术中的舞蹈和音乐,不仅体现了自然的淡雅也不乏动静相宜。例如以水的“延、聚、曲、弯、深、浅、满、涸”的各种形态和树木的四季变化等来表现自然的张力。庭园发展不仅在宫殿的实用性和配置上有所延伸,设计者也在其观赏性、艺术性方面下足工夫。现存最早的《作庭记》一书中作者就多次提到建庭需要高度的品味、情趣以及文化的底蕴。可以说庭园是一种范围非常广泛的综合性艺术。

二、日本传统的庭园类型及特点

中国式庭园对日本的庭园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绘画以及文学方面的意义最为重大。建庭师中聚集着同时代最为有名和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将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融入建筑之中,根据时代文化的不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自然山水庭园;平安时代萌芽时期的日本式庭园;具有禅宗思想的镰仓时代的寺庙庭园;受茶道文化影响的安土陶时代的茶庭露地。可以说日本式的庭园是从平安时代开始的。而古典文学的代表作《源氏物语》正是反映的这一时期的日本建筑文化。

三、日本文学中的庭园

(一)庭园中的“池”——人与自然的融合

池是在庭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南侧建有池,水就会被引入南池。其中建岛称之为“中岛”。水上建有桥连接中岛和池岸。《荣华物语》中曾有藤原通赖的高阳院,“寝宫的东西南北皆有池。池成不规则的四方形,池中有岛,闲来时常垂钓”的记载。岛上不仅种有树木和青苔,中岛也常被作为垂钓之用。在建造中人活动范围的宽窄适度就自然颇有讲究。此外,作为庭园中游鱼飞鸟的栖息地,自然与建筑的巧妙融合也是庭园文化的特点之一。在《源氏物语》的《朝颜》卷和《蝴蝶》卷中,也曾有池水结冰后嬉戏玩耍和春夏之交池中泛舟的场面描写。

(二)庭园中的“山石”——静态层次的构筑

自然中的山石也有它独特的风情。日本古代的建庭师在庭园建筑中也融合这种元素。山石多设计在中岛上,与花草树木相得益彰。根据四季的变化显露出不同风味的自然美。例如樱花盛开或红叶时节,有了山石与樱花、红叶的遥相呼应便增加些许层次感。《更级日记》中曾有“火树红花远无边,深山玉石情更幽”的记载。《源氏物语》的《蝴蝶》卷也对山鼻景石的情趣加以描述。“山石”的风趣也就成为庭园建筑文化有的一道风景。

(三)庭园中的“景观瀑布”——动态层次的构筑

若说“池”和“山石”勾画出了静态风景的不同层次,那么景观瀑布的存在则为庭园风景带来了勃勃生机。京都的地势多为较缓的坡地,利用地势合理地截流水源的话,很容易形成天然的景观瀑布。建庭师常常会在水流的中游用石头垒起一定高度的石墙,这样无需人工去雕饰的景观瀑布就形成了。《源氏物语》中的《少女》卷也有“溪水迂回盘旋,时而急时而缓,水声愈加急促而后落下”的描写。

(四)寝殿造庭园

说到平安时代,不得不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庭院建筑要数寝殿造庭园了。它是伴随贵族的寝殿造建筑发展起来的,故以此得名。其建筑风格大都左右对称,坐南朝北,所以庭园都修建在南侧。庭园中的南池也是因此得名。庭园的整体布局为中心建有水池,池中有中岛有拱桥项链,中岛上建有凉亭便于垂钓和抒发音乐等雅兴时使用。南侧的寝殿前铺有白砂设有广庭,便于举行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