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施工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2:05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1

关键词: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1、佛山市旧城区排水现状概述

佛山市旧城区现状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佛山市旧城区内旧的市政道路、小区道路和新建的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服务场所、新改造的市政道路所敷设的排水管网基本为雨、污合流制的管网。有一部分旧的建筑单体内的雨水和污废水合用一根排水管排出室外,新建的建筑单体内的雨水和污废水基本分别排入建筑周边的合流管道。在这种合流体制下,暴雨期间大部分的污水被排至片区周边的河涌,造成河涌水质污染,对环境影响很大。

2、排水体制选择重要性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当中的首要问题。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3、排水体制类型

(1)截流式合流制

在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排污口设置截污井,并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在晴天和初雨时,将所有污水和初期雨水都截流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当雨量增加,混合污水的数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出直接排入水体。

这种排水体制的优点是污水收集系统的实施比较容易,工程上马快、投资省,能收集较脏的初期雨水,避免初期雨水对于水体的污染。缺点是雨量大时,有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对水体水质有一定的污染,截流式合流制多适用于老城区的改造。

(2)完全分流制

分设雨水和污水两套管渠系统。污水管渠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利用。雨水管渠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完全分流制系统的优点是: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水体的污染较小,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采用,而且也是城市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缺点是:工程投资大,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对现有老城区,工程实施较难。完全分流制主要适用于大面积改造的、新建的城市、工业区和开发区。

4、国内城市旧城区改造确定排水体制的经验

(1)广州市老城区规划排水体制

广州市老城区排水体制现状以合流制为主,部分新建小区实行完全分流制。

老城区改造时排水体制规划为:以分流制为主,合流为辅。新建和改造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分流制规划和建设,短期内允许未改造区域内存在合流制,但杜绝合流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体;远期分阶段逐步改造为分流制,逐步完善城市排水体系。

(2)上海市旧城区规划排水体制

上海市排水系统现状为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一些老企业和先期开发的一些生活小区为合流制;新建、新改造区域实行了完全分流制。

上海市是降雨量较多城市,按照上海市旧城区排水体制规划,旧城区合流制应逐步改造成分流制,虽然改造费用高昂,但十分必要。

上海市政管理部门经综合考虑,为提高区域污水收集率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执行分流制排水制度;

2)对已建住宅小区实施雨污水分流制改造,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和有关房管部门应对目前为合流制排水的小区,大力进行分流制改造工作;

3)新建、改建住宅小区时,排水管道应与小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排水系统设计时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4)对部分工厂、企事业单位、公建设施实施雨污水分流制改造;

5)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对建筑功能改变进而影响排水系统运行情况严加控制。如改动较大,则应将原排水系统彻底拆除,重建新的排水系统,不应不合理地利用原有系统,造成整个市政排水系统的不良运行;

6)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实施,新建、改建市政污水系统,大力进行分流制改造工作。

上海新天地是旧城区改造成功的典范。它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该项目在排水系统中采用了雨污分流制,不仅使新天地的环境效益大大提高,而且对提升新天地的整体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现在,新天地已发展成为上海时尚生活、文化、餐饮、娱乐、购物的焦点,确切地将新旧融合转化为无限商机。

(3)武汉市老城区规划排水体制

武汉市老城区排水体制现状以合流制为主,部分新建和改造小区实行了完全分流制。

武汉市主城区规划排水体制为:老城区保留合流制,占规划总面积的20%;其余地区为分流制,约占规划总面积的80%。

武汉市主城区现有湖泊38个,主要用于雨季调蓄,这些湖泊多为封闭或半封闭式,抗冲击负荷和自净能力较差。每逢雨季,大量的合流污水被一起带入湖泊,目前主城区已有大部分的湖泊变为劣Ⅴ类,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景观。

(4)北京市老城区规划排水体制

北京市在1953年确定了分流制排水体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建设初期大量采用合流制。1982年,北京市相关市政部门对城区市政排水管、沟组织突击性调查,发现大量实施截流的合流管和未实施截流的雨水管在旱天时也流淌着污水。按照新的规划思路,在将合流制逐步向分流制过渡的同时,大面积实行污水截流工程。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很多大城市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将合流制改造成了分流制,是大势所趋,符合“远期建设区域的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9o%以上,并使被污染的河涌及水体恢复其生态功能”的环境生态目标。对于我们科学、合理的确定禅城区旧城区的排水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佛山市旧城区排水体制的选择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2

关键词:土地开发管理;决策机制;土地管理流程;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F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旧城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旧城改造项目在某些地方逐渐演变成一种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这种开发方式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开发模式,忽略城市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城市整体环境难以得到有力改善。

一、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旧城改造在理论研究方面和实践上存在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旧城改造缺乏整体规划

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城市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的战略性、主导性和基础性工作。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但实际上旧城改造过程中往往未经过科学规划,只是就改造而改造,缺乏从宏观层次上的整体长期的战略发展建设理念和合理明确的改造目标,造成同一区域范围内,同质性的改造项目层出不穷,消耗公共资源且造成同质竞争的不利局面。

(2)过度建设现象严重。由于改造标准过高,社区生活失去多样性,成为富人社区,出现大量社会和经济矛盾。

(3)公众参与度低。缺乏公众的参与,公众的知情权削弱甚至被剥夺,致使群众的想法与意志难以反映,居民利益不能有效保障,而且,在部分地区,腐败势力介入改造受益过程,而大批公众却被置于改造工程受益群体之外,这也加大了旧城改造工程的阻力。

(4)夷平了城市历史文化与传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系统理论的指导,国内旧城改造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旧城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将旧城区全盘否定,重新规划建设,大批传统建筑和景观被夷平,最终造成了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

(5)改造过程中与改造后管理不善。

旧城改造中泥浆、沙石、弃土、污水等满街都是;建筑噪声大,严重扰民;有的还将建筑弃土倒入江河,破坏了城市生态平衡;古树名木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上百年的古树名木被一些建设单位砍掉,有的移栽后成活率低。而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工期过长,往往是拆迁快、建设慢、回迁更慢。

(6)改造多、搞大拆大建,改造成本过高,加重改造城市的财政负担。目前,有些地方在实施集中改造的初期,急于求成,改造标准订得过高,拆迁工作量大,一些可充分利用的古建筑和新建房子全部被推倒重来,造成了极大浪费,也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多数城市的改造项目有一部分是由开发商投资拆迁建设,政府工作组做具体的工作。也有许多项目是由政府出资拆迁,拆迁出的土地由政府拍卖招商建设的。由于拆迁改造量太大,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大片的拆迁项目费用达到上亿,各个工地加起来,投资数额是巨大的。而另一个现实是,拆迁出的土地有价无市。许多城市的市中心正在逐渐变动,建立起各种新城区,但是老城区繁华地带离新城区比较远,再加上当前民众的购买力并不很旺盛,这就造成新城区的土地变现较难,从侧面加重了财政负担。

二、原因分析

1、多头利益博弈的必然结果。

旧城改造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和被改造人群等各方的利益,同时改造过程中还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于是各方利益代表围绕自身权益展开博弈。如表1:

表格1旧城改造多头利益博弈

2、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式单一

现行的旧城改造的投资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多作为政府的施政行为进行,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政府的施政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但手里的财政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面对旧城改造庞大的资金投入,政府难免显得捉襟见肘,造成财政紧张,甚至影响政府其他方面职能的正常运转。

3、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冲动

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者,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大搞政绩工程,超标准建设,只注重形象,违背客观规律,大大超出地方政府支付能力和职责范围。这也是目前部分地方旧城改造工程中途搁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面的问题,可采取如下的对策及措施进行改变。

1、旧城改造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走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的规模,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城改造建设。

2、旧城改造要走房地产综合开发之路。黄金地段尽量多建商业、服务、办公、娱乐等经营性房屋,以增大再开发的价值,收回资金,用于贴补经济效益差地段的旧城改造。

3、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政府要制订与旧城改造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来管理和约束旧城改造行为,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投机性;要制订适当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对部分已改造的周边地区,由于有先前的开发商遗留下来的难题,政府要给予政策倾斜;政府要加大对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好旧城区的基础设施环境。

4、加强规划引导。城市规划部门要花大力气对旧城改造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系统的改造规划,协调解决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交通、绿化、景观、市政、文物保护等问题。编制旧城改造规划要引入城市经营的观念,按经济规律办事。对每项旧城改造项目,都要从土地评估、土地分级着手,对土地增值、土地市场进行测算,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使旧城改造规划建立在可实现的基础上。

5、引进公众参与机制。由于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工程,直接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旧城改造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走“民主化”的旧城改造之路。政府要改变过去在旧城改造中“家长”的角色,充分理解公众在旧城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公众参与,在商业利润和公众利益之间谋求合理平衡。

6、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和执法。所谓“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旧城改造更是如此。依法编制的旧城改造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要严格遵守。一旦发现有违反规划的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就要坚决予以查处。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3

关键词:旧城;城市道路;改造;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改造的步伐随之加快。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到街巷小道,每年都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新建和扩建,以确保道城市路全年通车,提高行驶速度,增强舒适性和安全性,延长道路使用年限,最大程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便利条件。2012年参与建设了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居民搬迁改造市政配套道路及桥梁工程。具体工程包括乌海市乌达城区滨河大道跨越巴音赛河的桥梁工程,经十一路、纬二街、纬四

街、纬六街道路工程。通过乌海旧城道路施工改造工程,认为道路施工改造流程、施工阶段重点以及改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详细调查,优化方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1实地详细调查,优化设计。在所在地详细调查了解道路沿线和土源等作业范围内的土质情况,制作标准击实和土地强度试验、施工方法。按照水文地质,进行分类和整理,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制定出适合路基各种不同土质、含水量的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方案,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详细调查工程实际工程量,根据工期要求及工程量划分作业段,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程日进度计划。并且日进度计划要考虑雨天或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论证施工工序、作业方案,对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的作业方案进行全过程论证。

1.2土质干密度的确定。压实度是路基工程的最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土质最大干密度直接影响压实度大小,对同一土质来说它的数值大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高低,需要我们根据土质分布路段及土质类别进行确定,更需要根据每一回填层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最大干密度确定既不要盲目套用高标准,使得施工难以进行,造成浪费;也不要降低标准,要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进行确定。

1.3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要在实际施工中层层去落实,让它真正发挥作用,要建立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兑现的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实行全员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1.4施工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开始前要把施工部署、整体安排、施工规范、设计要求、合同要求、作业流程和规程、施工要点向施工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全面交底,使全体人员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施工重点,也便于施工方案和工期计划的落实。

2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流水作业

2.1道路路基施工试验段。在对旧路改造施工全面展开以前,首先要分别基底、坑塘路段、软土路基、路基回填层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检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有效,通过对试验段的总结、研究,选择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2实行流水作业、流水作业是施工管理人员经常提倡和采用的施工方法,因其施工最经济、最快捷、施工进度较快、便于管理,而被广泛用于工程施工,在路面施工中,流水作业最容易布置和展开。流水作业最终目标是追求路基达到设计标高的路段的连续性,为路面结构层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3质量控制。根据试验段总结出的工程质量要求,认真进行施工,并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分工及施工要求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返工处理。深入分析返工原因,每一工序的合格才能保证成品的合格。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是保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2.4召开工地例会。工地例会是对前一施工时间段的总结,也是对工程质量与进度的总结,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与进度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通过工地例会进行解决。经常召开工地例会更有利于工程质量与进度的保证。

3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注意问题与对策

城市道路施工可以分为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新建道路是指城市规划或交通规划中明确的新建道路或决策机构筛选出的新建项目。新建道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交叉路口的交通阻碍和堵塞以及施工运输车辆造成的交通拥挤等。改建道路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区域,在整个改造施工过程中不仅影响自身路段的交通,还将自身的部分或全部交通负荷转移到了周边的路网上,往往造成整个区域路网的交通拥挤。需注意几点:

3.1处理路基。路基的稳定性是决定道路是否能够经受长时间车辆荷载的基础,因而在施工中应注意对路基稳定性的检测。

3.2地上改建工程与地下设施相协调。城市道路不仅影响着城市的交通,同时也是城市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的通道和载体,这些地下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了电缆、电线、电信管线、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光缆以及热力管线等。在公路扩宽改建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公路本身与地下服务设施之间的关系,保证服务设施在穿越道路时,道路对其的压力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并确定地下管线对车辆路过时的压力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地面的施工不会对城市的地下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3.3处理排水系统。早期的城市道路对车流量的预计有限,因而其配套排水管网的直径相对较小,车流量增大之后便易造成管路的堵塞,使路面的积水,雨水等难以及时排除,加之路面的磨损以及路基的下沉等因素,造成道路表面的雨水淤积。在对道路进行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到道路的防水和排水性能,使用具有良好水稳定性的材料作为道路的主要材料,减少水的浸入对路基造成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路面中间的高度呈弧度略微抬升,使雨水不会在道路中间淤积;疏通地下排水管网,加大管壁的厚度以增强管道对车辆的承载能力,同时增大管径,防止路面杂物造成管道堵塞,最终达到晚上道路防水排水功能的目的。

3.4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相结合。旧城改造就是改造旧的城区,使其在城市发展中重新拥有活力,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在旧城改造到一定程度后,建设新的更多的城市中心,把旧城区的人口迁移到新城区,减少了旧城区的人口流量,平衡了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大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承受能力。

3.5注重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之间合作。道路规划部门和交管部门的合作程度是能否顺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在城市道路整体规划时,应该与交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共同参与,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划和布局,要加大综合专业化人才设计队伍发展和培养力度,使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更加科学、合理和更加高效,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助力。

4结束语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朝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不断迈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通过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大量的重修、拓宽和新建,城市交通状况有了较大变化和改观。众所周知,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也是人行和集散其他交通方式的主要空间,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最重要的依托。城市交通路网调整改造工程,既有城市道路改造施工、营运中的负面影响,也有城市道路改造后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城市道路功能多样,成分复杂,所以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不应只以车速作为唯一的考虑依据,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到行驶车辆的种类、型号、安全、便利等诸多因素,并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使道路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做到经济、科学、高效和实用。

参考文献:

[1]古仲荣;浅析如何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1,(22).

[2]卞根;综述市政道路施工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2,(3).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拓宽改造;路基加宽;施工流程;质量控制;城市建设;施工准备

加宽改造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通行能力提升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对当前投入困难有效解决,还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根据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实际情况,实施路基加宽改造作业。路基加宽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结构,并能够有效协调新、旧路面受力情况及温度变形,在加宽后应确保上、下部结构形式符合旧路面规定。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市政工程路基病害原因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施工流程,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市政工程拓宽改造路基加宽施工流程

(1)施工准备

原有路基加宽前,应对原有道路进行详细测量与检测,如地形、地质、水文等。其具体内容如下:测量路面各控制点坐标、标高,项目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将施工平面布置图提供给各个施工队进行拟建施工段施工,并对处理范围加以明确。项目部路基工程师应对施工范围交底、现场放样等工作负责,在放线施工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上报,并复核。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市政工程施工前期,必须做好清理场地与场地平整工作,在软基路段施工中,为确保施工机械能够顺利施工,必须做好软基处理工作。在测量放样施工环节,应先测量中线与边线,在桩位定位后及时进行相关标注。

(2)基底处理

一般情况下,应将排水边沟设置于旧路两侧,因雨水对边沟的长期侵蚀,下部已呈现软弱状况。为此,必须彻底清除地基,在地下水丰富的位置,必须铺设透水性材料。相比规范要求,基底压实度应高出1%~2%。施工过程中,应与设计规定相结合,以此有效提升基底承载力,降低新旧路基剪切变形现象。

新旧路基间不均匀沉降、新路基塑性累积变形、新旧路基刚度差异、防治面层反射裂缝等都会严重影响路面结构。市政工程加宽改造施工中如何有效处理软基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摆在施工单位面前的主要问题。原地面沉降量为加宽软土地基路段必须解决的问题。抛石挤淤法、塑料排水板法、粉喷桩加固法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软基加固的主要方式。相比一般软基处理方式,路基加宽软基处理基本一致。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其压实度符合规范需求,还要求其宽度符合施工规定,一般50厘米为填筑宽度控制的最大值。

(3)路基填筑、碾压

台阶旧路基底层边坡必须需控制在1:1.5,为有效整合新旧路基,需进行原有边坡台阶状开挖,这也是新旧路基施工的重点。台阶宽度应与压实设备操作规定相符,一般高度必须控制在2米以上,如因外部环境影响,应适当调整其限制范围,但必须控制在1米以上。

市政工程旧路加宽改建施工中,如需分层填筑,该工程要求除路床外每层松铺厚度必须在50厘米以下进行有效控制。并确保新旧路基结合位置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完成松铺作业后,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超过允许范围的石块分拣处理,随后进行表面找平施工。在新旧路基结合位置选取冲击式压路机对每填筑2层进行压实施工,并利用强夯方式处理无法冲击碾压的位置,每填筑4层,全断面可利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充分压实。由2侧向中心逐渐进行路基碾压作业,以此达到路拱形式,在超高地段,其压实顺序则为由低向高,确保各个位置都能均匀碾压,一般前后2次轮迹必须具备50厘米以上的重叠部分。随后进行全面碾压与削坡施工,以此确保其能够与设计要求相符。

(4)土木格栅铺设

为避免变形等情况出现在路基施工中,需将土木格栅铺设到施工地面,在结合土木格栅网格和颗粒状填充材料时,应对其负荷能力与稳定性进行有效提升。

2市政工程拓宽改造路基加宽施工质量控制

市政工程和城市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路基加宽技术作为市政工程拓宽改造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据大量工程实践证明,造成拓宽工程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为新旧路基下地基沉降差异、新旧路基强度、刚度差异等。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规范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市政工程加宽路基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前进行机械设备数量、组合方式的确定。要求拌和、运输等施工机械配置合理,确保施工能够不间断进行。保养、调试机械工作应在施工前进行,同时遵循施工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检测仪器的配置,并指派质检人员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精度符合施工要求。并在施工中对摊铺厚度、平整度、宽度等进行随时检查。

填筑材料在自身重量、路面及车辆等荷载作用下,旧路基可达到压实状态。新路基填料在压实后,仍会有后期变形情况的出现。由此可见,填料选择将直接影响到路基的沉降。因此必须确保填料和旧路堤材料的一致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政工程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路基加宽技术在市政工程拓宽改造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通过加宽路基工程施工,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工程建设整体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充分了解路基加宽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施工工艺,才能提升市政工程拓宽改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龙.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2]黄琴龙,凌建明,唐伯明,蒙华.旧路拓宽工程的病害特征和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5

海曙区近郊原有16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旧村改造的有2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的有4个行政村;今年正在实施改造的有2个行政村;还有8个行政村和8个城中村未经改造,共涉及村民(居民)5045户,住宅建筑面积59.9万平方米,非住宅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深入贯彻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旧村改造工作,特拟定本工作思路:

一、旧村改造时间安排

1、2006年下半年,继续做好吴家、胜丰(萧甬铁路以西部分)的旧村改造工作和甬台温铁路海曙段的筹建工作。

2、2006年底前启动联丰、双杨旧村改造工作,同时实施前丰的周江岸自然村和胜丰萧甬铁路以东部分的城中村改造。

3、2007年计划实施西成村、后孙村的改造,并兼带两个城中村改造。

4、2008年始,计划每年改造两个旧村,力争2010年之前完成全区的旧村改造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组织实施旧村改造区域的土地征收(征用)工作;组织实施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已拆迁地块遗留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2、根据拆迁工作的需要,做好旧村改造及道路建设具体拆迁地块的拆迁安置工作,包括房屋调查测量、权属确定、拆迁协议签订和拆迁户的安置等工作。

3、加强宣传。在今后的旧村改造工作中,要及时向拆迁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并加强与街道、村的沟通交流,请他们共同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配合。

4、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旧村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深刻教训。要深入调查当前拆迁安置过程中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善于总结我区实际情况,特别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历史问题补偿标准,以及经过几年实践已经被广大村民认同的具体问题解决办法,建议区政府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视为我区《实施细则》。

5、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与区旧村改造办公室的职、权、利之间的关系。明确关系有利于各级部门找对“口”,方便群众找对“门”。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扩建;新旧路基结合部;纵向开裂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解决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不满足要求的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原有道路新建复线。即在离原路近距离位置新建一条新的道路,以分担现有道路的交通压力;另外一种途径是,在原路基础上拓宽改建。即对原路结构进行加宽,以满足道路通行能力的要求。对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在城市土地紧张、规划限制以及交通量大的背景下,新建复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原路拓宽改建虽然在路基拼接、施工期间交通分流管理、施工组织方面存在技术障碍,但依据目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可以克服的。因此,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扩建工程大多采取原路拓宽的方案。城市道路拓宽有两种方式:单侧拓宽和双向对称拓宽。无论哪一种拓宽方式都必须从路基路面拓宽及搭接技术、排水设施及中间带处理技术进行控制。

2路基路面拓宽及搭接技术

2.1城市道路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

城市道路拓宽过程中由于受原路基开挖、新路基填筑、交通荷载以及地下水渗流路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新旧路基结合部处往往早于其他部位出现病害,最典型破坏为结合部处产生纵向开裂。拓宽后的路基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扩建后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控制并减少拓宽后路基纵向开裂是城市道路拓宽扩建工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路基原因引起的扩建后路面纵向开裂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新旧路基填筑及固结时间不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结合部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另一类是由于路基填筑材料差异及强度不足引起的纵向开裂,新路基顶面材料的当量回弹模量与旧路基存在差异,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结合部位置往往出现不均匀的变形。

2.1.1新路基地基处治

对于填土高度较小的低路堤而言,当原地基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时,拓宽路段地基可以按照一般路基的处理方式。因为路堤填土高度不大,作用于地基上的应力有限,若地表有较为坚硬的地层时,路基下土层承受的附加压力更小。对于城市道路拓宽扩建而言,因其填土高度较大对其地基处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一般而言,填土高度较大其沉降量也大,若不对其地基进行处理必然会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路面的开裂。

2.1.2新旧路基衔接技术

新旧路基结合部的沉降不均匀是造成路面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则是由于路基的衔接达不到使新旧路基均匀变形的要求。因此,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新旧路基的衔接质量进行控制。

1)开挖台阶并沿纵向开挖面铺设土工格栅。台阶开挖形式采取向内倾斜的方式,数量尽可能多以便为新旧路基提供更多的接触面但要保证尺寸符合要求。开挖台阶要做好排水及防护工作,同时注意不要破坏原路基结构。土工格栅作为一种合成材料,以其能有效提高路基整体性、减小新旧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而得到广泛应用。

2)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压实度控制。对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压实宜采用分薄层填筑压实,采用6t、8t光轮压路机及振动压路机分阶段碾压,并做到轮迹交错压实,碾压时避免对原路基土破坏。压实土铺筑要采用相应的松铺系数,压实后的新路基应与旧路基台阶齐平,并对压实度进行检测。

2.2城市道路路面搭接技术

新旧路面拼接部位是城市道路拓宽扩建工程中路面结构的薄弱地带,合理的拼接方法可以使新旧路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证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旧路拓宽路面搭接方案根据是否保留旧路非机动车道分为:保留非机动车道搭接和不保留非机动车道搭接。

基于保证新旧路面搭接协调一致,增强路面整体强度的目的,城市道路新旧路面在搭接区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保证路面搭接质量:

1)新旧路面标高的选择。搭接时路面标高可以采用旧路的设计标高,也可以选用新路面的设计标高,但是纵向和横向标高的搭接必须在中面层以下各结构层逐步调整到位。

2)新旧路面搭接处的联接。若使新旧路面搭接处能联接成统一整体,需从以下几个步骤控制:清理接缝表面并粘贴高强抗裂贴、喷洒粘层油、接缝表面热处理、接缝修整及接缝压实。

3排水设施处理技术

城市道路拓宽扩建若想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完善的排水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城市水文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组合,不仅能够及时排除路面水和阻止路基水下渗,而且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节约成本控制工程造价。

1)路面内部排水。在新建路面拓宽部分设置排水基层,不仅可以将滞留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迅速的排除道路结构以外,而且路面内部排水基层可以起到防止基层裂缝向上反射的作用,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2)中分带排水。城市道路快速路有中分带的,沿中分带两侧各挖一定的深度的槽,用碎石回填并压实,槽周围用反滤织物进行包裹,渗入中分带的水进入空隙较大的碎石层,并沿竖向汇流到层底的集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界限以外,从而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

4中分带处理技术

在旧路拓宽扩建采用单侧整体式加宽方式时,原有双向行驶道路因单侧加宽改为单侧行驶,新旧路基共同构成了扩建后的双向行驶。因此,旧路中分带的改造利用成为关键性技术问题。旧路中分带处理有两个方案:

1)全线拆除旧路中分带,在其上铺筑面层并作为行车道使用。该方案在城市道路存在隧道处,因行车道不连续而导致交通流紊乱,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中分带处理不建议采用此方案。

2)选择在互通式立交前后地带将旧路中分带封闭处理,其他路段保留现有中分带。因车辆在互通式立交前后需要变道,而在一般路段车辆按车型和车速分道行驶,变道要求不强烈,无需对中分带进行封闭。所以,该方案在中分带处理时得到广泛应用。

5结语

本文对城市道路拓宽改建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从路面拓宽及搭接技术、排水设施处理技术及中分带处理技术三方面进行控制。指出城市道路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处治不当是造成路面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建议从从新路基的地基处治、新旧路基衔接等方面加强对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处理,为城市道路拓宽改建工程的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卉.城市道路拓宽改造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70.

[2]许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7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insuzhoucity,therearealargenumberofeachhaveusevaluebutnotbeheritageofoldbuildings,istofacedownposition.abuildingistohavelife,someoldbuildingsinthemoderncityofthedevelopmentprocess,throughsomeofthereconstructionoftheoldbuilding,itcancontinuetosurvive.Suchalreadycanrealizethetransferofitseconomicvalue,andreflectsitsculturalvaluecontinue;notonlyistothepastrespect,alsoisresponsibleforthefuture.Reformforoldbuildingdesignisanurgentneedtodiscussimportanttopic.

Keywords:theretrofitdesignoftheoldbuilding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在整个城市不断的发展、更新和变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建设大体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大规模新建阶段、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阶段以及主要对旧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阶段。因此如果一个城市的文脉及其历史连续性的遭到破坏,也就失去了城市个性与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对相当一部分仍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旧建筑,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予以保留。而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需解决的问题。

一、旧建筑改造的现状:

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积累了丰厚的历史遗存,有古典园林,有名人故居、寺庙道观、府学书院等,为世人瞩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沉重的人口增加,现代城市文明对千年古城咄咄逼人的挑战。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引起了建筑学界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下,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正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原有大拆大建的方式,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再利用。

二、旧建筑改造的类别

1、旧工业建筑:

苏州古城区原来承担着大量的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用地12.2%。城市发展到如今,这些建筑已经相对较久远,多数简陋不堪,很多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随着原有的部分单位向外搬迁,原有的厂区变成了大量的空置建筑。而这些旧工业厂区地理位置佳、交通方便。因此改变其使用功能,又能为这些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案例:录像机厂改建为苏州金阊区区政府、苏州第三纺织厂改建为平江府酒店

2、城市建筑过程中的烂尾楼:

整个城市发展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一定量的长年闲置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因仍处于设计寿命期,但因功能、设施、外观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新需要,因此可将这些建筑进行重新设计、定位,让它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案例:园区便利中心改为某园区企业办公楼、吴中越溪苏街办公楼改为吴中豪生酒店

3、原有建筑基地上改建、扩建:

古城区内保留了容积率低、绿化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商业地块。而这些单位因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对原有建筑采用小修小补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竞争。因此需要对原旧建筑进行改建、扩建,依据现有经营模式梳理内部流线、功能,从而发掘这些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风水宝地”。

案例:苏州东吴饭店、苏州阊门饭店。

三、旧建筑改造的方法:

1、项目定位策划:

每个旧建筑改造项目,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调查,比如年限、改造前后的使用功能、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等进行了解。结合业主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旧建筑空间的空间划分,内外的环境采用与之相适的建筑风格等等,形成系统的、可实施的改建策划方案。

2、外部空间的优化、流线的重组:

外部空间首先梳理整个建筑群体之间的交通流线,满足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和改建后的需求。对一些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旧建筑进行拆除。

3、内部空间的优化、流线的重组:

在对旧建筑进行改建的时候,依据新功能定位、需求,重新对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梳理、组织,从而满足其新的功能需求。在整个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同时,需结合外部空间流线的需求、建筑立面的需求,做到内外设计风格统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四、旧建筑改造的趋势:

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日后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也必然会与之结合、并存。如何利用拆除旧建筑中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对既有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将又会成为国内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苏州古城的保护》夏驯

[2]《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张宁

[3]《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李路轻

[4]《改造“烂尾楼”,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胡骏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8

关键词: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城市改造;可行性;城市规划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88-02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9

老城区因历史沿革旧住宅区星罗棋布,大部分旧住宅区中居住着相对弱势群体,他们非常期盼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的今天,让他们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1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基本现状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住宅区衰退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旧住宅区的整治改造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城市发展所关注的重点。目前,旧住宅区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为:

1.1房屋维修管理问题

屋面渗漏严重,隔热板大部分已破损,屋面垃圾成堆;房屋外墙面起壳、剥落、渗水、风化严重;公共楼道门窗结构老化,楼道墙面剥落,小广告随处可见,环境脏、乱、差;南北阳台栏杆铁锈风化,大刀片损坏严重。

1.2绿化主要问题

品位不高,缺乏有效管理,普遍老化和荒废;花灌木大多生长不良,缺少整枝和修剪,配置不尽合理,病虫害严重;绿化带内杂草丛生,建筑垃圾成堆,现存绿地内的草坪基本已全部毁坏,生态环境较差;小区内景点游园设施损坏严重,小区的健身、休闲场地少,环境差,影响居民日常活动,缺乏文化、休闲、运动亮点。

1.3配套设施主要问题

值班室不完善,围墙破p严重,大型货车随意出入小区,压坏路面,也给小区居民带来安全隐患;小区内宣传栏、小区标牌、店招门头等规格不一,缺失损坏严重,影响小区整体美观。

1.4汽车停放主要问题

停车位严重不足,现有停车位无法满足要求,很多车辆停进绿化带或随意停放在道路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交通,汽车停放成为小区管理的一个难点和矛盾焦点。

1.5违法建设问题

违法搭建较多,院墙开门较多,突出的是主要道路旁的破墙开门,店外和道路随意设摊,直接影响小区居民出行和整体面貌。

1.6市政设施主要问题

下水道管网不完善,雨水管道陈旧老化、窨井淤堵严重,部分污水管道不通,老百姓正常生活排水经常受影响;原有的侧平石损坏严重,小区道路破损、狭窄,甚至出现下陷的情况,已不适应现在的交通流量要求;路面经过多次开挖和大型车辆碾压后破损较严重;主支干道路面收水井严重缺失,造成路面积水,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出行,也影响了新村的环境。

1.7环卫设施主要问题

化粪池的规格不一,路面化粪池坑面板和窨井破损严重;部分住宅楼缺少化粪池,连接排污管过长,造成大部分化粪池存在排污不畅,粪水外溢等现象;很多化粪池出口无拦污井。

1.8公用事业设施主要问题

自来水管网老化,需要更新;居民还在使用瓶装液化气,希望能用上管道燃气,以减轻经济负担;小区内路灯陈旧,损坏缺失严重,楼道内无楼道灯,夜晚光线不足,不利于居民出入与治安安全;楼道信报箱破损、缺失损坏严重,信件、报纸丢失情况时有发生。

以上八个方面的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居民群众呼声强烈,迫切要求实施旧住宅区整治改造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必要性

旧住宅区无论是建设标准、景观环境,还是基础配套设施都难以满足现代住户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究其建设年限不足30年,房屋结构也未受到较大破坏,如果重建,会造成房源的极大浪费,有违节约型方针政策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城市建筑特色,杜绝房产资源的浪费,对旧住宅区进行整治改造就显得尤为必要。

2.2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目标,由此小康住宅即成为了住房建设的目标所在。为了能够达到城市小康住宅的标准,完全依靠新建住宅既不经济又不现实,因此对旧住宅区进行整治改造是改善民生条件、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节能型、节约型、可持续型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和民众对旧住宅区整治改造政策的实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3旧住宅区整治改造要点的初步探讨

对旧住宅区进行整治改造的基本要点是:在保持旧住宅区原有居住功能和整体形态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居住品质、优化外部环境、健全完善配套设施。对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侧重点包括总体规划布局的设计和完善、居住品质的改善和提升、市政(环卫)设施的更新改造、外部景观的系统化治理、住宅区交通状况的改善以及改造后长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六个方面。

3.1总体规划布局的设计和完善

对旧住宅区基本情况开展认真调查,充分了解住宅区道路、停车等配套设施情况及住宅屋面漏雨、外立面、路灯、燃气、自来水等需要改造的情况后,并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制订专门整治改造方案。并由属地街道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在小区内开展宣传发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居民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整治改造内容以及整治改造方案,倡导广大居民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先现场调查,后图上作业”“先初步概念设计,后详细设计”的原则。把房修、市政、环卫、绿化、配套等各工种的方案做细做完善,减少施工期间的变动,为按时、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创造条件。设计方案原则上需进行两次公示,第一次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概念性设计方案,明确整治的主要内容及整治后的外观效果,并在小区内进行首次公示,征求居民意见;第二次是根据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制作包括整治内容、整治后效果的展示图板,在住宅区内醒目位置进行整治全过程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整治改造工作需要属地街道、社区的支持,需要城管、市政、环卫、绿化等的配合,需要协调好供电、供水、路灯、燃气、技防、邮政等部门的关系,要通过各单位和部门的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整治改造工作。并尽可能在整治改造工程实施之前完成对小区内路灯、燃气、自来水、供电、技防、消防、广电等设施的改造、升级。

3.2居住品质的改善和提升

整治改造要彻底解决屋面垃圾成堆、渗漏严重、隔热板破损问题。要消除房屋外墙面渗水,楼道内墙面脏乱,南北阳台大刀片损坏严重的现象。通过对房屋内外的整修,小区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完善旧住宅区配套用房和配套设施。新做、改建小区大门,新建、改建值班室;拆除院外违法搭建,用于新建配套用房;翻建危险围墙。增设拦道器,新增阅报栏、宣传栏、公示栏、小区示意图。安装楼道灯,对小区各单元进行信报箱改造。

3.3市政(环卫)设施的更新改造

适当拓宽道路,在小区主干道原砼路面上加铺6cm沥青。新铺侧石、平石、小区人行道新铺道板砖。铺设塑料波纹排水管,增设雨水篦,新增窨井,更换窨井圈盖,确保排水畅通不积水。改造后,解决了原小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常年积水、交通不畅问题,坑洼小路变得平坦宽畅。达到整个小区路面平整,排水畅通,侧石成线,交通顺畅。

对规格不一,损坏较严重的化粪池进行改建;缺少化粪池的住宅楼通过新建进行补缺,清坑化粪池;新做改建检查井,铺设排污管,新建拦污井,更换各类井圈盖;修补破损垃圾收集房,改造垃圾集中收集点;彻底消除众多化粪池排污不畅、粪水外溢,以及窨井破损、部分住宅楼缺少化粪池等现象,完善了生活垃圾收集等环卫设施。

3.4外部景观的系统化治理

通过对小区绿化进行修剪、养护、淘汰、增补,使得绿化结构更合理、层次更丰富,提高了小区绿化品位,还居民们一个优美敞亮的绿化环境。

重视外部景观同住宅风格的遥相呼应,对于有历史风貌的旧住宅区要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整旧如新,融新于旧。通过改造游园、局部休闲场地,增加景观主题,增设休闲廊架、石椅石凳,设置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交流的场所,满足小区住户邻里交流、休闲健身等精神文化需求。

3.5住宅区交通状况的改善

因城市旧住宅区建设较早,基本处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区域,如果旧住宅区内交通混乱,乱停乱放,容易造成住宅区的交通安全恶劣等现象。改造中要充分利用小区的空余场地、树木间隙、拓宽道路等方式增设草坪砖停车位,通过路面硬化合理划线增加停车位,解决了旧住宅汽车随意停放,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旧住宅区的交通状况,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在确保住宅区居民出行方便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住宅区出入口质量,保留主出入口,从而避免多出入口的交通胡乱;第二,按照消防要求对住宅区道路进行规划改造,并请交警部门专业指导,设计出符合小区的车辆进出循环系统,以彻底解决上下班高峰出行时的拥堵;第三,及时调整住宅区的道路结,加强环境死角的治理和利用。

3.6长效管理维护体系的构建

整治改造工程应坚持业主参与的原则,完成整治改造工程后,属地街道要因地制宜,根据居民意愿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或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实施社区化准物业管理,建立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在工作中,一是要尊重居民意愿,确定管理模式;二是要征求居民意见,明确管理内容;三是要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管理账目。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旧住宅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对旧住宅区的整治改造又是城市住宅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对城市旧住宅区的整治改造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实现了旧住宅的可持续性使用,从而为节约型、节能型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延明,何欢.破解城市旧住宅区物业管理难新途

径――以m市Y住宅区为例[J].才智,2015,(22).

[2]戴奕.城市旧住宅区改造中的文化构建策略初探[D].

重庆大学,2010.

[3]章麟.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工程实践与探析)――

以姜堰老旧小区改造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9

【关键词】中小城市新旧城区对策

一、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老城区出现诸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拥挤,城市空间不足等问题,同时为达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许多中小城市以各种形式进行新城区建设。这一时期一方面城市建设多以开发和新建卫星城、新城区为主。例如北京的亦庄、中关村,苏州的工业园区等等。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也开始由“单核”向“双核”、“多核”转变。许多城市都打破单核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始以新城区、开发区为核心的战略构想,让城市空间结构转向双核甚至多核的均衡格局。

实践表明,中小城市各级政府着力对新城区建设项目不断拉拢各方面资金,对推动新城区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相对于对旧城改造和打造的新城区的目标:将新城区建设成为“一座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独特艺术风格的生态城市;一座智能化、信息化、舒适化的现代城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投资资金就相对较少,甚至不足。从而导致中小城市出现诸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以及人居环境恶化等许多城市问题。因此,中小城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明确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将政府的重心放在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着力对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软件方面进行投资,注重信息流、资本流、物流的重要性以将中小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网络社会。而政府应引导新城区向社会管理科学化、经济运转和生活方式网络化、社会交往电子化、交通和工业生产无烟化、城市环境优质化等方面发展。

二、解决中小城市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并增强新旧城区经济互动机制

任何城市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经济,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立并增强新旧城区间的经济互动机制是新旧城区共同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金融、服务、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取代原来的传统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在各个城市已经非常普遍。纵观全国,我国各个城市的旧城区基本都处于城市地理的核心区位,而城市的核心应该是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用地的首选地段。另一方面,新城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的新空间,通过经济互动机制,使旧城区“退二进三”,工业迁入新城区,实现整个城市的土地增值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

在进行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应借鉴西方城市发展的经验,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发展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使其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与新城区建设相协调,克服改造中的大拆大建等弊端。而新城区作为新兴的产业区,应该在规划时注重其与旧城区的联系,使新旧城区的规划能够保持衔接和协调统一;同时,当新城区已经逐渐显现其潜力时要注重引导新城区主动促进其从相对独立的状态转向与旧城区融合互动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城区真正转变成为城市新功能的承载区。

(三)建立新旧城区良好的空间联络体系,降低通勤成本

新城区、旧城区都是城市空间系统必要的构成部分,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空间联络体系是推动新旧城区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空间矛盾主要体现为新旧城区之间的可达性较差。为了优化中小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对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的空间关系进行统筹规划使新城区与旧城区联系紧密。因为在新城区建设以及初步形成时期,旧城区还发挥着主城区的重要作用,为了使新城区能够在这一时期有效接受到来自旧城区的各种辐射,两者之间需要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另外,当新城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旧城区的功能逐渐减弱时,旧城区也需要新城区发挥其经济等各方面的辐射作用,扶持旧城区的发展。因此,无论从新城区抑或是旧城区的发展而言都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空间联络机制,从而增加二者的可达性、降低人们的通勤成本,从而推动中小城市的整体发展。

(四)制定有效的投融资政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是保证新城区建设完善的前提条件,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因此,在中小城市进行新城区基础设施融资过程中必须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把握新城区基础设施开发,制定有效的投融资政策并充分使用各种因素,有效地实现投融资的目标。

(五)推进中小城市新旧城区社区“共建”工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政府应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入住的各类组织、普通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居民自治。无论是新城区还是旧城区,政府重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政社分离的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共建体制化、规范化的建设,应出台严格的社区事务公开民主的管理程序,从而保证社区居民的高度自治得以开展。同时,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应该注重民生问题,通过借助政府的力量,不断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发挥辖区单位的作用;另外,通过“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居民有途径表达其要求、建议,从而加强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合作,还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提升居民的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韩本毅.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陈甬军.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J].经济学动态,2010(01).

[3]王桂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人口研究,2012(02).

旧城改造施工流程篇10

近年来,__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区新建区和以路网工程为龙头的水、电、气、热、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张高丽书记提出的“稳步开展‘城中村’改造”和区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新城建设面临着旧区改造这一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对此,我对城区旧区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外地的一些经验做法,就如何推进旧区改造提出几点建议。

一、旧区改造对于加快新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旧区改造是新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期,如何推进旧区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当今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更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为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旧区改造,使一些原本破烂不堪的旧城区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__新城建设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新建区发展得越快、功能设施越齐全、城市形象越现代,那么旧区改造就越迫切。否则,整个新城建设就失去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发展就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不平衡、不和谐。

2、旧区改造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

从__城区新建区情况看,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比较舒适优美。然而城区中的旧区(特别是城中村),绝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居住面积小,占用土地面积大,基础配套设施差,公共服务设施少,人口稠密,脏、乱、差和社会治安复杂等顽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对旧区(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否则将直接影响__新城建设的整体进程。

3、旧区改造是提高新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城市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人力、资金、物质、信息等)的吸引能力。纵观竞争优势明显的城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程度过程中,无不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对旧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了城市整体竞争力。__要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率先发战略,建设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就必须充分挖掘旧区的资源要素并将其发挥极致,从而使新区与旧区相互支撑,浑然一体。因此,只有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4、旧区改造已经成为新城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国家日益强化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下,利用规划调整,外延式扩大城市建设区域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城市旧区(城中村)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内涵式发展空间。因此,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步伐,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解决现存问题,加快新城建设速度,而且也是新形势下加快__新城建设别无选择的途径。虽然旧区改造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难度巨大,但有效破解旧区改造难题,对加快__新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二、__旧城区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__旧城区主要包括杨村街道的17个村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上朱庄、北郑庄、小东庄、楼前、上下园、大王庄、小王庄)和规划住宅区内的平房区(大桥东道、教育局后、中医院西)。17个村街的村庄占地5349亩,属集体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区内平房区277亩,属国有建设用地。旧区占地共计8.4平方公里,涉及农业人口22274人。

2、现状分析:__城区中的17个村街及公产平房(旧区)大部分分布在老城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部分旧区居民渴望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但由于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形成的“城中村”是城市中的一块“夹缝地”,使现有的村街滞后于时展的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居,治安环境差;二是房屋密度高,违法、违章建筑集中;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街巷狭窄,卫生环境差;四是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买情况较多,难于管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应该看到,城市旧区的存在固然是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它正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潜力所在。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大力实施旧区改造,那么__新城建设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旧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旧区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群众工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市场运作”的原则,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综合改造”的思路进行,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必须有完善的旧区改造规划和系统的实施计划

要结合__新城建设阶段性目标,提前编制科学的旧区改造规划,并根据旧区的实际情况和难易程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旧区改造的先后顺序、实施步骤和方法,使旧区改造更好地按照新城建设规划和功能布局要求扎实推进。

2、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明确的政策体系

区政府应成立旧区改造的专门机构,主要领导亲

自挂帅,深入研究旧区改造的规划、实施方案及不同改造模式的相关政策、办法等,确定旧区改造的大政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各村街党政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旧区改造工程。3、必须选择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

旧区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异,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旧区改造需求的模式。因此,要根据旧区房屋性质、人员身份、土地性质、经济组织状况等情况,提出不同的改造模式,供群众选择。针对旧区现状情况及在城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适宜的改造模式。

4、必须确定适宜的改造主体

在确定改造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改造主体。一般来说,政府、企业、业主都可以作为改造主体。具体到特定区块,可根据改造模式,选择不同的改造主体。涉及公共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由政府作为主体比较合适;涉及纯粹的经营性项目,由开发商作为主体比较合适;涉及还迁改造项目,如果业主具有足够的开发实力和资质,由业主作为主体组织改造也是理想选择。当然,多数改造项目并非涉及单一内容,谁作为改造主体应根据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情况由政府确定。

5、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对已经确定改造的旧区,政府不宜直接介入,否则除了巨大的建设投入之外,还将承受巨大的补偿压力,并容易引起业主的抵触。政府可通过规划、相关政策,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旧区改造。政府应重点把握五个环节:一是审批改造方案;二是审批建设规划;三是审核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四是根据群众同意率,批准改造工程启动;五是批准土地征用及出让。在实施建设阶段,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由改造主体负责征求意见、房屋评估、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和购房合同、组织拆迁、开发建设和还迁安置等实际工作。

针对旧区改造模式的选择问题,应根据城区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和各个旧区实际,在百分之百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1、撤村建居。主要适用于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周边村和城中村。撤村建居模式已有成功经验,可按东蒲洼撤村建居模式由政府统一运作实施。此种模式是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拆迁安置。

2、捆绑开发。主要适用于非农业和农非混居的国有土地区块。在符合城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本着“群众得实惠,开发商得利益,政府得形象”思路,将改造区块整体出让给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由开发商负责被拆迁户的安置。这种模式是由开发商按照政府的规划和相关政策,负责拆迁、建设和安置,政府不直接参与建设,不用资金投入,只承担监督职能,以此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

3、自建公助。适用于城中村的集体所有土地区块。本着“土地统征、资金自筹、政府支持、自主建设”的原则进行。旧区土地政府一次性征用,减免相关收费,收益用于补助被拆迁户。以村街作为建设主体,在旧区内或另处划拨还迁建设用地,自行或委托开发商组织旧房拆迁、建设和安置。这种模式是以村街为工作主体,减轻了政府的建设资金压力和拆迁阻力,有利于调动被拆迁人积极性,和谐推进旧区改造。

四、旧区改造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城市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区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要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区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近期实施的旧区改造出现混乱,诱发新的矛盾。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分步实施的关系

城区内各旧区现状规模、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人员身份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旧区改造,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以一个模式整体推进,而只能是抓住重点,分步实施。先选择那些条件成熟、矛盾较少、规划较好的旧区,借助人民群众、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实施改造,实现既可快见成效、又能起到示范和带动的效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从而达到集腋成裘、由小变大、片片相联的旧区改造整体目标。

3、处理好旧区改造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旧区改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的切身利益。要把和谐理念贯穿于旧区改造始终。在旧区改造过程中,要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避免简单粗暴的做法,遵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旧区的更新与发展。拆迁补偿安置是旧区改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群众利益的保护。不论是产权置换还是货币补偿,不论是就地还迁还是异地安置,都应当尊重群众意愿,考虑群众的利益,确实通过旧区改造,使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创造和谐稳定的新社区。

4、正确处理旧区改造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