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管理项目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2:02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与现状评估三种。

第三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辖区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区),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气象主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对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机构的监督;

(三)负责对各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及设计单位执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情况的检查、监督;

(四)负责对违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查处。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安全监管、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一)重点建设项目、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二)各类化工厂、易燃仓储、输送贮存油(气)、炸药、火药、起爆药等生产、储存、经营的易燃易爆场所;

(三)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等民生工程。

(四)各类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医院、学校、汽车站、火车站等人员集中公共场所。

(五)各类发射塔、高耸观光塔、高层建筑、部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图书馆、博物馆、文物库房、通讯枢纽、码头泊位等特殊工程。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六条凡属本办法第五条所列举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同步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设计单位应当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列入施工图的设计依据,同时,根据报告要求、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装置设计。

第七条对于已投入使用的易燃易爆场所及化工等企业,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评价时,需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第八条凡属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时应同步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办理程序如下:

(一)气象主管机构接受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填报的“建设工程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表”。

(二)市、县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类型、类别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该项目是否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书面意见。

(三)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项目,由建设单位(项目业主)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承担机构签订有关合同。

(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由建设单位(项目业主)报市、县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九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由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技术机构实施;承担项目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应依法取得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许可。

第十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并具有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

第十一条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十二条经防雷主管部门审查和认可后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案作为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之一,不得任意更改;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评估时所提交的资料不符,应补充必要的资料,重新评估。

第十三条各建设和设计单位应主动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自觉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气象主管机构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建设项目未使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擅自设计、施工的;

(二)涂改、伪造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经济评估;分析

一、项目经济评估的作用

1.1联营体进行任务分割的依据在联营体投标过程中,为了争取中标和中标后效益较好或早日收回资金,在投标报价中会采取诸如不平衡报价等投标策略。但在中标后,联营体必须共同组成项目部,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并协调与业主、监理及设计等各方的关系。联营体各成员承担的施工任务的中标价的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对清单报价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各个单价的获利水平,进而作为确定联营体各方承担具体施工任务和交纳联营体项目部管理费的依据。

1.2是制订项目管理经营目标的依据

项目部对整个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并对总部负责。为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项目经营成功,首先必须制订项目经营管理目标,而进行相应经济评估是目前确定项目经营管理目标比较简单和科学的方法。

1.3是指导和检查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

项目评估需要对涉及工程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如对施工环境及采购市场进行调查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而根据对重大影响因素的分析制订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指导项目成本控制。同时,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检查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

1.4为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项目完工时的评估是在收集市场资源价格、各级管理费用开支及施工环境对项目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实际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这些资料对投标报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施工企业只有不断积累实际数据,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才能做出既能保证盈利又

二、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

2.1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阶段

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开工评估、中间补充评估及完工评价。开工评估应在中标后三个月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投标报价进行。中间补充评估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变化的因素对评估进行补充调整。因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变化因素多,就必须对诸如油料价格上涨、地质条件变化、设计变更等,通过具体分析评估其对最终效益的影响程度。项目竣工移交后,为该工程而成立的项目部也将解散,需要进行完工评价,以便对该项目部的经营工作做出评价。完工评价主要是对开工评估及中间补充评估中考虑的各项因素进行核对,纠正与实际不符的部分。完工评价是对项目部经营工作进行考评的最主要依据。

2.2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方法

建设项目工程制造成本主要由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及施工措施等等一些其他直接费构成。评估人工费应区分普工、半熟练工、熟练工及高级工。普工及半熟练工应参照工程所在地劳动力价格确定,熟练工及高级工应结合本公司内部技术工种综合待遇及外聘费用考虑。一般情况下,人工费用只占整个工程造价的10%~13%左右,而且这部分费用能挖潜的空间不大。建设工程涉及材料种类较多,占工程造价比重大约为50%~70%,是项目经济评估及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实际评估中,往往只对用量大及单价高的主材进行评估,如钢筋、水泥、木材、砂石集料、油料等等。主材价格应根据工程所在地附近所能采购到的出厂价加运费确定。对油料的涨价部分应进行预测并计入成本。由于每个项目所使用的施工机械来源不同,其使用费相应有所区别。由公司自行提供的机械,如未提完折旧应按公司规定计提折旧,但其修理费应在定额水平基础上适当下调:如公司对此类机械有自行测定的修理费定额标准,则以公司标准执行;已提完折旧而仍在用的机械设备,则不应再计折旧费,相应地应提高日常维护及修理费用。如属租赁设备,则应以工程所在地附近租赁价格,考虑机械设备进场费及机上人工、油料或现场电价综合计算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及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费,以及竣工场地清理、工程项目及设备仪表移交生产前的维护费用等。其殊地区施工增加费中,高海拔地区的高程增加费的人工费增加部分已在人工费评估时予以考虑,而机械使用费通常以机械降效系数予以考虑。其他直接费中,前三项的其他部分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计算具体的工程量,再根据主标评估单价相乘汇总。对其他几项可根据统计数据或经验以直接工程费的比例适当选取。工程临时设施费也是制造成本的一部分,对这部分费用主要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计算工程量,并利用评估所采用的人、材、机等基础价格及耗量来计算。大型机械进退场费根据实际运输里程与市场吨公里运输单价相乘。施工人员进退场费应按人员实际行程路线以及当前铁路或长途车费、住宿费、餐饮费补助综合计算人员进退场费。

2.3期间费用评估

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费、财务费用及总部费用三项。确定期间费用应首先确定项目评估核算期,一般可从实际进场日期到完工后3个月计算。现场管理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等、项目部开办费、项目部办公费、项目部固定资产折旧及招待费等。财务费用主要是该项目用于筹集资金及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手续费等。在项目开工评估中一般只考虑保函手续费,具体工程在合同中对保函都有具体要求,按保函金额大小乘以银行保函手续费率即可。对项目用于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财务费用应在完工评价中予以评价确认。总部费用包括总公司管理费用和使用公司资产费。包括总公司人员工资福利、差旅交通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总部管理费应根据总公司往年各项费用平均标准和总公司管理费计划额度除以本年计划总产值,按比例向各项目收取。项目部使用总公司资产费用如机械设备等,按公司规定计算。

2.4税金评估

税金系国家强制征收的用于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各项费用。关于建设工程的税率国家也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三项。严格来说该项不存在评估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上缴。

2.5利润评估

工程投标报价或合同价减去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金即为该项目的评估利润。

2.6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评估办法,笔者最近对一个新建项目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一是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重视,进而提高了项目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提高了项目评估人员及总部投标人员对市场的认识,为后续项目的投标积累了经验;三是为总部管理者对项目经营考核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促进了总部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的难点和弊端

(1)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矛盾

为使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公正公平,评估的结果需要征求项目部的意见。由于对待评估的出发点不同,项目部为争取减轻经营压力必然会夸大成本及施工难度,总公司则希望项目部做好方案优化及挖潜,提高经济效益,多交管理费。这种矛盾导致的结果,如果评估期望值过高,会给项目部造成过分压力,起到负面作用;评估期望值过低,则起不到提高项目部经济效益的目的,反而因进行项目评估浪费了人力物力。

(2)项目外部环境对项目效益的影响不易确定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仅受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会受到业主管理水平、征地拆迁进度及设计精度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属软指标,不易用数据准确反映,从而会造成评估结果不准确。

(3)市场变化快,采购价格变化情况不易确定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材料尤其是钢材及油料的价格受国际市场、国家基建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其价格走势的准确判断变得十分困难,进而会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偏离。

参考文献:

[1].王彦虎,李明辉.项目经济评估的作用与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05(08)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3

1健全组织、明确职责按《工程项目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工程项目中标签约后,项目派出单位要在组建项目班子、健全机构、组织施工单位上场的同时,要组建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参加的具体业务组。即施工技术部门(施工方案组)、物资设备部门(物资、设备组)、财务部门(财务组)、经管部门(成本预算组)。具体职责如下:

1.1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评估组织领导工作。检查、指导、审核、审定施工组织编制原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编制原则及评估报告等。

1.2业务组职责。

1.2.1施工技术部门(施工方案组)职责:负责水文、气象、取弃土场、租用土地、大小临、交通道路、通讯等施工现场调查,指导编制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复核工程数量,审核确定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含周转材料)的投入,测定、计算和审核确认劳、材、机实耗数量等。

1.2.2物资设备部门(物资、设备组)职责:负责主材、地材、一般材料、运力、运距、运价等市场调查,编制各种材料价格目录表,确定周转材料摊销期,风、水管路及电力配线费用的计算、工器具使用费及劳动保护用品费用的计算、审核;负责通信、电力、租赁机械设备的数量及价格的市场调查,机械设备的台班单价、基本折旧、电费的计算、审核。

1.2.3财务部门(财务组)职责:负责地方收费项目及标准等市场调查,计算、测定、审核各级项目部本级间接费、管理费、财务费开支计划,计算、审核地方收费及营业税,审核汇总机构调遣费等费用开支。

1.2.4经管部门(成本预算组)职责:负责地方劳务工资标准、租用土地及临房等价格的市场调查;计算、审核内部职工平均日工资和内部带劳务加权平均日工资单价;根据基础资料计算、审核直接成本、其它直接成本及其它费用;负责评估成本费用汇总、计算综合利润、拟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起草项目评估报告、工程项目生产经营指标文件(或生产经营目标责任书)。

2工程项目评估依据、原则

2.1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工程项目发包原则,企业施工定额、实际测算分析定额、国家各种现行的可行定额,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单位规定的有关费用标准及集团公司《工程项目评估实施办法》规定,施工现场调查资料和市场调查资料等进行工程项目评估。通过优化的工序施工组织设计和工艺设计,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成本预算。2.2工程项目评估原则:实事求是,科学、准确、经济、合理、可行。

3工程项目评估基本内容

3.1分析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施工难易程度、技术含量及影响工期、质量、效益、安全等客观因素,找出重大控制要素。

3.2在标书基础上,重新优化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

3.3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成本预算,确定各项成本和经济指标。

3.4审查分析中标合同的合理性、有效性、履约的可能性,找出履行合同的不利因素和变更设计途径。

3.5审查分析工程项目的特点对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

4工程项目评估方法评估方法的确定,应视工程项目评估所应具备的条件(如设计文件中的图纸资料是否齐全)、承包原则、开工时间(即业主要求开工时间是否紧迫)等具体情况确定。以满足开展评估、尽快展开施工、并达到评估效果为原则。具体评估方法一般有:预算编制法、成本费用法、目标成本预测法、量本利分析法等。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常用的是预算编制法和成本费用法两种。

4.1预算编制法。预算编制法是在设计及实施性工序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和工艺设计后,按其所提出的工序劳、材、机数量,依据企业施工定额或经验定额、实际测算分析定额、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现行可行定额及有关费用标准为补充,依据施工现场和市场调查实际资料,以及企业有关规定、工程项目实际、企业评估办法规定等,编制单项工程直接成本费用、其它直接成本费用、间接成本费和其它费用。以上费用的合计,即为项目总成本。在评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即设计资料齐全或主要工程(如路基、桥涵、隧道等)施工图纸到位,开工时间要求允许时,应采用预算编制法。如果设计图纸不全,可根据经验定额先确定对下承包的指导价格组织承包施工并上报备案,待施工图纸到位及相关资料齐全后及时组织进行项目评估,并按评估确定的成本价格及时调整对下承包的指导价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采用预算编制法的优点是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每道施工工序,既实际又具体;费用计算到单项,既全面又详细,不但能够保证评估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指导施工班组核算、进行成本管理的作用。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4

【关键词】房地产;评估;假设开发法

引言

随着我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扩大,房地产不断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合理健康的发展,房地产评估也随之兴起,其业务也不断增多,人们也更加关注和研究房地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房地产项目来说,可以采用市价法、成本法、收益法以及假设开发法等来进行评估[1]。作为房地产估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假设开发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用范围较大的特点,能够为房地产的评估和项目投资评价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为房地产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1假设开发法的基本理论

1.1假设开发法的含义及应用条件

假设开发法(HypotheticalDevelopmentmethod)又可以称为剩余法,余值法或倒算法。根据《房地产估计规范》中对于“假设开发法”的定义,假设开发法是预测估价对象开发完成后的价值、开发成本、税费和利润等,然后从开发完成后的价值中扣除开发成本、税费和所得开发利润等,以此来测算估价对象的权益价值[2]。

假设开发法主要是适用于待开发的土地、正在建的地产等具有投资开发的或待拆迁改造等具有再开发潜力的房地产的估价。待评估的房地产应具有投资开发或再开发潜力,这潜力是指该房地产在未来具有可盈利性的可能,这种可能性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来对盈利机会进行定性分析描述;待评估的房地产未来的价格可以预测,待估价房地产是需要再市场上经营出售的,应当结合市场行情和供求状况,正确有效的预测待估价房地产未来的市场租售价格;社会经济环境的好坏也将影响假设开发法的估价效果,有效的评估需要较明朗长远的房地产政策、健全的房地产法规、稳定清晰的房地产的税费等[3]。

1.2假设开发法的理论模型

根据假设开发法的含义,其理论模型为:

房地产价值=开发完成后当地产价值-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费-投资利息-开发利润

简化的公式为:V=a-(B+C)

式中:V―待估房地产的价格a―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总价值

B―总的开发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费、投资利息之和)

C―开发利润

1.3假设开发法的应用流程

一般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运用假设开发法:

(1)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

首先需要调查待评估房地产的位置、规划限制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待评估房地产的位置信息主要包括土地所在区域的性质、具体坐落位置、交通条件、环境情况等;现状只要包括土地用途、使用者及使用权性质、面积、基础设施等方面;规划限制主要涵盖了区域规划、建筑性质、建筑容积率、绿化比率等情况。

(2)最佳利用方式的选择

在规划许可范围内,选择待评估房地产的最佳的用途。为了确定最佳用途,需要充分分析当地市场的情况,考虑区域情况和社会对于该用途的需求及未来发展,分析市场最需要哪种类型的房地产。

(3)开发经营期的估算

确定开发经营期是为了了解开发成本、管理、销售费用等情况,测算开发后房地产的售价、投资利息等。待开发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期是以取得估价对象的时间作为起点,房地产预计开发完成后经营结束的时间为终点。

(4)开发完成后价格的测算

一般是以开发完成的时间来测算该房地产的价值,结合待评估的房地产的最有效利用方式(出租、出售)和市场情况变化等,利用多种方法来综合确定价格。

(5)开发成本的测算

房地产开发成本不但与开发周期有关,还需考虑投资进度。结合相关的经验和规定,利用成本法来测算出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开发利润等。

(6)房地产价值的具体计算

正确利用现金流量法或传统法来具体计算出待评估房地产的价值,测算出的结果一般有楼面地价、建筑面积单价和地价等。

2房地产评估假设开发法的应用模型

2.1房地产项目开发完成后的价值测算

根据待评估的房地产的最有效利用方式(出租、出售)和市场情况变化,利用市场比较法和长期趋势法确定用于出售的房地产的价值,测算出租或自营的房地产价值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和收益还原法[4]。

(1)市场比较法和长期趋势法

市场比较法是通过已经发生交易案例的价格和近年来同类房地产的价格变化趋势来估算出待评估房地产开发完成后的现房价格。通过区域因素、交易情况和个别因素等来修正市场比较法,不同的区域、个别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

长期趋势分析是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房地产过去、现在的价格指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来推测,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是通过比较单价并不是总价。

(2)收益还原法

对于写字楼、餐旅馆、商店等出租和营业的房地产,先要预测出出租或经营的收益,然后再通过收益法将收益转换成价值来测算待评估房地产开发完成后的价值。通过市场比较法和长期趋势法来确定租金。例如,根据目前租金水平和未来趋势来预测出某写字楼未来的月租金为50元/m2,可用于出租的面积为30000m2,出租率为90%,其中租金的30%用于运营费用,报酬率为10%,运营期为50年,改写字楼的未来总价值估计为:

50×12×30000(1-1/(1+0.1)47)=11211(万元)

2.2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测算

(1)土地成本

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的土地性质和国家相关政策来确定土地成本。土地成本一般包括土地出让金、地价评估费、土地补偿费、耕地开垦费和占用税、房屋拆迁费用、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征地事务管理费、场地清理费等。

(2)建造成本

测算房地产项目的建造成本相对比较复杂且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需要明确该评估项目的最佳用途,项目的品质和档次将直接影响到建造成本的测算;其次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测算建造成本,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设计费、招投标服务费、环评费、勘察费等这系列的前期工程费可以类似工程经验和相关收费标准来进行测算,建设安装工程费(土建安装成本、工程监理费、质量监督费等)可按照地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计算,根据当地具体标准确定基础设施建设费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测算成本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因为原材料涨价、工程量增加等不可预知的因素来产生的费用[5]。

(3)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综合考虑项目的规模、开发周期、复杂程度和参考房地产类似项目的管理费用,一般可以通过土地和开发成本的一定比率来确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投入作用相当明显,这将会对项目销售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销售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3%,但具体的还需要合理的分析市场状况。

(4)投资利息

因为房地产项目存在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为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需要测算投资利息。投资中的地价款、开发成本、管理费和其它费用是预付资本,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利息的,计算利息期按照开发周期、资金投入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投资来计算投资利息。

(5)税费

销售税费应考虑周全,主要包括了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还需要考虑到房地产享受的税收优惠。其中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预测是相当关键的,它们的预测是以项目整体能够准确合理地预测为基础。

2.3开发利润的预测

开发项目利润是以项目价值或开发成本为基数,按照一定的利润率来计算的。利润率一般采用当地近年来类似项目开发的平均利润来确定的,需要注意到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的利润率存在差异性。

3假设开发法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应用难点

因为假设开发法的原理简单、运算方便等特点而备受欢迎,是现阶段房地产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不太理想,其中有几个难点和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下面就简要探讨:

(1)市场信息的准确性

假设开发法是在获取类似项目交易信息的基础上来测算待评估项目未来的价值和开发成本,然而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并不能保证。这是由于每个项目均具有独特性,同区域内很难找到类似项目,其次就是市场交易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还有政府相关的信息也不够完善,因此评估所需的市场信息需要进行修正。

(2)开发利润计算方式的误用

一般计算开发利润都是将计算基数乘以一定利润率,理论上是没有错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些错我。首先,在测算利润率的时应该考虑到开发建设期这一隐含的因素,如果开发期不同,投资收益率相同的房地产项目的利润率也会不同,在实际应用中这是经常被忽略的。例如,某个项目的开发期为一年,它的成本利润率为5%,如果开发期为两年,应为资金占用期增加了,其成本利润率按照单利率来算至少为10%,通过这种方式的计算才能保证收益率相同。其次,由于性质不同的资金的占用期限可能不同,所以需要计算出综合成本利润率。笔者认为如果采用年收益率的形式计算开发利润,既利于项目间的比较又方便理解,还可以有效避免错误。

4结束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评估理论的迅速发展,深入研究假设开发法的理论,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假设开发法对于房地产估价和项目投资决策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应多加注意评估的重点和难点,确保评估的准确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常青.房地产估价的基本问题及其关系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29-32.

[2]王珍莲.房地产评估之假设开发法运用探讨[J].财会月刊,2014,(10).

[3]王小玲.我国房地产市场假设开发法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5

关键词:节能评估;节能审查;节能主管部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以2010年6号令正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全国各大省市相继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批制度,深入开展节能评估工作。在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中,节能主管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对项目审批起到重大决策作用。因此,加强节能主管部门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完善节能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

1.1健全节能验收体系

从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全过程来看,现有的评估及审查制度不够健全,只有主干部分,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环节,也没有涉及到项目的验收方面。发改委6号令强调“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就需要从节能评估工作开始,并继续延伸下去。因此,为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必须在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完成后建立起相应的节能评估验收体系,以促进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节能评估验收和监督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后,节能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依据检测、计量等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项目是否达到节能的要求。而目前,尚无完善的节能评估验收规范等。因此,节能主管部门必须先制定、完善节能评估验收规范,并逐步实施,以健全节能验收体系。

1.2深入把控节能审查工作

面对能源短缺和紧张的现状,国家对能源使用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作用也就越显突出。因此节能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也应逐步加深。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的逐步细化,节能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节能审查工作也应该逐步细化和深入,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介入时间

节能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的特性,确定不同的介入时间。比如针对耗能量较大的项目,应在编制节能评估报告前介入,做到节能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节能评估机构的充分交流与沟通,以便节能评估机构提前了解区域要求以及节能主管部门能提前了解项目建设内容,进而根据区域要求和项目耗能性质,提前对节能评估机构提出明确要求和指示。

(2)能效水平、能源消耗总量把控

节能主管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应对项目的能效水平、能源消耗总量进行严格把控,对于能效水平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区域能源发展规划的项目应不予审批。

1.3完善节能评估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确保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良好运行,对于新建项目相关信息的录入、整理以及公示对于节能审查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部分省市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已纳合审批系统,将建设项目节能审批的批复文件作为投资项目施工许可的前置要件。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化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的实施和执行情况的信息管理,包括投资备案阶段、节能评估阶段、工程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和日常运行阶段等以上各个阶段实施情况及效果反馈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及时有效的掌握项目节能的整个过程及发展趋势,真正实现节能的全部领域和全部过程协调发展。

2健全能耗限额标准体系

能耗限额标准体系是节能评估工作的标杆,只有完善了各个行业相关领域的标准和能耗限额,才能对各行各业节能措施先进与否、能效水平高低等方面进行公正、统一的评估。目前对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及不同类型的民用建筑类项目的能耗定额均不是很完善,这就导致节能评估时参照的基准线不同,计算的能耗及节能量结果偏差较大,为主管部门统计年耗能量及节能量带来不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用能标准,将其作为限值产品能耗过大以及衡量项目节能效果的标尺,以推动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3建立和完善节能评估机构的市场体系

由于评估报告编制工作是建设单位委托给节能评估机构,因而节能评估机构对节能评估报告的质量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配套的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相关章程进行评估,而节能主管部门有权利也有责任强化对于节能评估机构的选择和管理。

节能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节能评估机构管理办法,对评估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摸底,并对节能评估机构的信用与信誉一一记录备案,逐步积累,并纳入节能信用管理制度之中,为促进节能评估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效数据。这样一来,可以促使节能评估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信用管理,以保持良好的信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项目。而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对节能设计负有管理责任,为了避免被处罚,促使其在选择项目的节能评估机构时,严格筛选,有利于技术水平和信用良好的评估机构中标,而不是单纯以费用作为选择机构的条件。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6

论文摘耍:通过分析资产评估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我国目前资产评估领域中存在的质问题,指出提高我国资产评估质应当从外挪环境建设、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和资产评估人员素质培养三个方面着手.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资产评估评估质评估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自80年代来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资产评估作为一种公正性的咨询行业,其质量好坏是其存在的生命线,能否为社会提供公允的可信赖的资产评估价值信息是其立足之根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人wto,资产评估业也加入到国际竟争的行列中,对资产评估质量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如侗提高自身的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迅速增长,评估人员规模的迅速扩大.而相应的评估理论规范却严重滞后,行业管理不协调,与迅速发展的评估业务不相适应,造成资产评估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竟争的“混乱”状态,一些评估机构和评沽人员无视职业道德,不按操作程序执业,评沽结果严重偏离客观。有的评枯人员则完全按照委托方的意愿去评估.致使有些企业委托方称资产评估为“皮筋”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一些用户对评估结果要“打折’等等,使资产评估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严重受损。目前,在我国资产评估领域出现的质量问题既有市场不完善,执业环境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评估人员自身素质低、风险意识不强、执业水平不高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因素之何往往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影响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资产评估质量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产评估业是一种带有鉴证功能的管理咨询性质的服务行业.在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行业的生命

(一)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行业自身发展的客现要求

资产评估是由专业评估人员对委托评估的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做出的专业判断,是为委托方提供有关被评枯资产价值的意见.而资产评估结论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职业判断,这种判断又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经验的积累。评估人员所做的评估意见的可信度是这个行业存在的客观基础,当这种惫见的可信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提供专业价值咨询意见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必须向社会提供可以信赖的价值判断,这是社会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客观要求。

(二)资产评估质,直接影晌优化资产配量和径曹

通过资产评枯确定的资产实际价值量.是资产管理最重要的基础资料,无论是宏观上资产优化配量,还是徽观上资产有效运营,都需要切实掌握资产价值的基础资料和反映资产保值、增值及其收益状况,对不同行业、地区、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资产评沽质量的高低对优化资产配和经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提离资产评估质是宪公和岌展魏日杜会主义商品市场的客观姗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是企业的产品进人市场进行交换.而且企业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也进人商品市场进行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重资产评估质量,会造成大量的资产流失,严重损害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在企业的资产整体进人商品市场前.必须认真进行评估,确保资产评估质量,这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发育、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提高我国责产评估质量的儿点建议

(一)宪.资产评估法制,统一立法理

我国资产评估立法现状与评估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滞后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修改(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打破所有制局限,制定资产评估行业统一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资产评估准则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规范指导意见.对评枯质量控制、评估方法运用、评估报告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统一规范‘通过统一立法管理,将资产评枯纳人法制轨道.以避免和减少评估风险.提高资产评估质量.为资产评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二)加强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评估理论与方法能够及时地指导评估实践.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前于评估实践。而我国的资产评估是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的.资产评估理论滞后于评估实践,评估理论发展的迟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评估实践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评估业的现状,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必须从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手。

(三)建立一套完着的资产评估质控制系统

我国目前对资产评估往往侧重于事后控制,如对评估机构的年鉴、评估出现问题时对机构和人员的处罚等。这种事后的控制对于提高整个评估行业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不让问题出现.防患于未然是现代控制论所强调的。因此.应当将资产评枯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一套从国家评枯协会、地方评估协会到资产评估机构,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到事后控制的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四)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自身建设,建立一套全面的质控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评估业务质量的关键,合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工作,重点是在评估过程的控制方面。即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监控的始终。

项目的计划阶段是评枯质量控制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评估机构首先应详细了解评估项目的基本情况,对评估项目的风险程度做出合理的判断。其次应当拟订一套较为详尽的资产评估方案,对评估的事项做出整体安排,包括评估方法的选用、人员分工的安排、时间进度计划、可能发生的风险等,良好的评估方案是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应重点做好与项目负责人的双向沟通,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在评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评估工作底稿加强对评枯人员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在项目的报告阶段.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通过三级审核。把好评估工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关。

(五)增强资产评估人员的质和风险派识

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没有能力完成的项目,不应接受;对于没有经过现场勘察、分析的项目不能出具评估报告;在评估具体项目时,应当严格按照评估准则和规范执业,认真撰写工作底稿和评估报告.充分利用评估报告中的“重要事项说明,等项内容,合理规避风险。

(六)提离资产评估人员业务班质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评估行业相比,诞生的时间短,起步比较晚,且行业组成人员由于受历史条件所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资产评估质量的关键。针对我国评估人员的现状,应当加强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评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七)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职业道.建设

为提高资产评估质量,应逐步加强评枯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评估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资产评枯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7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评估业形成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歇尔提出和发展了包括根据收益折现确定价值等许多广泛应用在现代评估理论中的概念。后来随着评估理论与价值理论分开,现代评估理论的基础逐渐形成。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股东的基本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由于这种产权交易的需要,企业价值评估应运而生,开始成为一项专门的评估活动。五十年代以后,企业兼并、重组、出售等产权交易活动日益增多,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金融化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界定、度量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三种。也有人将评估方法分为四类:(1)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评估;(2)加总企业发行在外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来评估企业价值;(3)通过与价值已知的可比企业进行比较评估企业价值;(4)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得出企业价值。

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在我国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意见书明确提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选择适合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应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

(一)成本法。成本法是将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的评估值加总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它仅从历史投入角度考虑企业价值,没有从资产的实际效率和企业运行效率角度考虑,这就导致无论效益好坏,同类企业只要原始投资额相等,则企业价值评估值一致,有时效益差的企业评估值还会高于效益好的企业评估值。成本法容易造成企业资产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之间的脱节以及不考虑资产整体效应的弊端,因此这种方法在国外较少采用。但是,考虑我国国有企业效益比较低,非经营性资产所占比重还很大等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市场法。市场法主要有市盈率乘数法、市净率乘数法和收入乘数法,最常用方法是市盈率乘数法,它的基本方法是:从证券交易市场中找出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按公司其收益值计算出替代市盈率,乘以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率,推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运用市盈率乘数法评估企业,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要有行业部门齐全且足够数量的上市公司。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设置、股权结构等方面还有许多特殊因素,市场发育也不尽完善。因此,在短期内国内企业整体评估还不宜采用市盈率乘数法,但可以作为辅助方法,或作为粗略估算方法。

(三)收益法。收益法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预期效用理论,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回报率,即对于投资者来讲,企业的价值在于预期企业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常用的方法是贴现现金流量法。其重要概念:

1、企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资产创造的自由现金流是在一段时期内由以资产为基础的营业活动或投资活动创造的。不包括与企业筹资活动有关的收入与支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自由现金流为:

自由现金流=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是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所构成的投资成本,以及投资资本所需求的回报率,经加权平均计算来获得企业价值评估所需折现率的一种数学模型。其公式为:

Ki=Rf+β×(Rm-Rf)

其中,Ki:权益资本成本;Rm: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Rf:无风险报酬率;β:股票平均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

三、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应用

期权理论与实践是近30年来金融和财务学最重要的一项新发展。1973年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首次进行有组织的规范化交易,后来期权交易发展迅速,并成为最活跃的衍生金融工具之一。期权最先出现在金融领域,现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投资评价。

(一)期权定价模型。期权是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其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任一时间按固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种资产的权利。期权定价理论重点考虑了选择权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之中可以很好地应用。它克服了传统的贴现现金流量法的缺点,在传统评估方法适用的情况下,期权定价估价法也可以很好地应用。期权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随着1973年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提出得到高速发展。Black-Scholes模型如下:

C0=S0[n(d1)]-pV(X)[n(d2)]

其中:C0:看涨期权的当前价值;S0:标的股票的当前价格;X:期权的执行价格。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8

 

一、引言

 

稳健性评估是指在金融稳定监测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运用一定技术和方法得出定性或定量评估结论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是识别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评估金融体系抵御负面冲击的能力。稳健性评估在“监测分析评估预防、救助和处置”的金融稳定工作框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它既是非现场监测职能的延伸,又为早期介入措施、救助行动和风险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研判依据。

 

近年来,稳健性评估在金融稳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深入地监测和评估金融风险状态已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创新日益深入,金融体系复杂性不断加深,稳定当局迫切需要前瞻性地发现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并提前选择适当的应对措施,开展稳健性评估、特别是深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业务实施现场评估,毫无疑问是实现这一工作目标的最有力手段之一。从国际实践看,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推出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作为国家层面金融稳健性评估的典型代表,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稳健性评估框架。FSap为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评估提供了一套综合且客观的分析方法,涵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部门,结合短期脆弱性评估和长期结构性评估,使参评国对金融系统主要风险和脆弱性的观测更为清晰,也有助于发现参评国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与国际最佳实践的差距,促进参评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金融稳定当局在开展稳健性评估过程中,在借鉴FSap评估框架的同时,更加重视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作为稳健性评估的一个重要工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压力测试得到广泛运用,如美国危机期间的SCap、2013年以来的CCaR、欧盟层面的eBa/SSm压力测试等。从国内实践看,我国的稳健性评估也经历了一个由非现场向现场的转变过程。在国家层面上,我国于2003—2005年开展了首轮运用FSap标准对金融稳定状态的自评估工作,2005年10月首份《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确立了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框架。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和探索也主要侧重于稳健性评估的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我国接受了首次FSap评估,在这一过程中,FSap的评估方法、技术、组织实施和评估结论得出的过程,对我国金融稳定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启发和借鉴。此后,我国参考FSap评估框架,在开展金融机构非现场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动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使其成为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常规履职手段。在区域层面上,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根据总行统一部署,不断探索稳健性评估的方式方法,丰富金融稳定履职手段。金融稳定工作逐步从非现场监测转向现场评估,向“贴近机构、贴近市场”的方向推进。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及各分支行已完成对600余家金融机构的现场评估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案例素材。实践证明,稳健性评估对于全面了解金融机构运营状况和稳健性经营水平,及时发现和防控金融风险隐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实施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以下简称济南分行)2011年以来开展的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工作为例,深入总结梳理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的经验、机理、工作框架,对有效稳健性评估的构建要素和工作方向进行了分析归纳,对深入推动金融稳定评估工作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稳健性现场评估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以来,济南分行按照总行安排,结合区域金融稳定履职需要,对辖区金融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稳健性现场评估,在现场评估的发起、实施、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推动稳健性现场评估作为一项常规履职手段,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框架、组织流程和技术方法,评估的影响力和对于区域金融稳定履职的贡献显著提升。

 

(一)起步:将现场评估引入金融稳定工作框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强化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为金融稳定履职提供了全新视角。同时,伴随着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跨业态创新逐步深入,风险来源和成因越来越复杂,风险蔓延范围更加广泛,丰富金融稳定工作手段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2010年,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工作意见中提出,要对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积极探索开展现场评估。但此前,各级金融稳定部门从未有过现场检查或评估工作经验,一支习惯了非现场调度数据、依靠监管信息共享开展监测分析的工作队伍,普遍面临着如何开展现场评估、有何方式方法以及现场评估究竟能发挥何种效用等问题和困惑。

 

对此,济南分行2011年在全辖组织开展了现场评估研讨,内容全面涵盖现场评估目标、作用、法律依据、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范围、内容、成果运用、报告撰写等方面。后来又召开鲁中7市、半岛5市和省会城市圈5市金融稳定论坛,就现场评估工作定位、指标体系、工作方法、程序流程、结果运用等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工作共识。这些工作共识包括:稳健性现场评估总体上既要参考现场检查建立相关工作原则、机制和操作流程,又要与传统意义上的合规性检查相区别,在评估内容上,要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出发,关注影响行业和金融体系稳健性并可能导致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各种脆弱性因素和潜在风险隐患,同时注重与最新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二)驱动:对风险事件的透视

 

2010年底,辖区发生一起涉及多家银行和企业的特大伪造金融票证案,a银行深陷其中,声誉受到很大损害。案发时,其总资产逾800亿元,资本充足率14.24%,不良贷款率1.12%,各项业务和监管指标均居于全国同类机构前列。这样一家指标与形象良好的银行,为何却爆发特大案件,形成巨大风险?案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案情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对a银行本身以及其他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程度如何,a银行内部管理怎样,案件发生的内部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是身处风险处置一线的人民银行金融稳定部门亟须深入了解的。

 

出于案件侦办要求和保密考虑,a银行涉案信息披露较为慎重,人民银行获取的信息极为有限并且大多来自外部媒体。由此,进驻a银行实施现场评估,以揭示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成为顺理成章的工作策略选择。在明确了工作目标、原则和充分的前期酝酿后,济南分行认真研究拟定现场评估工作方案,2011年5月抽调法律、货币信贷、金融稳定、会计、支付结算、科技、内审、征信8个专业共21人组成现场检查评估工作组。工作组认真学习银行业机构稳健性评估涉及的各类文件、监管标准和相关资料,组织开展了多项针对性业务培训。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工作组于2011年9月中旬正式进驻a银行开展现场检查评估。截至当年11月末,累计投入工作量987人天,对a银行开展了全面评估,最终形成20余万字的工作底稿和8万字的评估报告。通过评估,济南分行金融稳定部门对案情和案件发生的深层次管理问题乃至公司治理缺陷有了深入了解,同时对现场评估工作的优势有了切身体会,即现场评估有别于监管部门的合规检查,不仅仅是发现具体的合规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不仅对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状况进行总体判断,还应推而广之,对问题的性质和潜在影响进行研判,站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角度采取进一步的防范措施。

 

对a银行的全面评估得到了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为后续评估项目的组织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2011—2012年,济南分行根据山东风险防控状况,先后组织或直接实施了对10家股份制银行、14家城商行、21家农村合作机构、2家村镇银行、3家保险公司、1家法人信托公司、3家证券公司的全面评估以及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表外业务专项评估工作。通过上述一系列评估,济南分行金融稳定部门深入了解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新模式、风险特点和成因,掌握不同类型机构的风险敞口以及风险在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之间传递的可能性和渠道,为全面掌握区域金融风险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大量的评估实践中,济南分行现场评估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评估工作经验也充分体现在人民银行2012年组织编写的《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指引》中。

 

(三)发展:将风险监测线索转化为评估项目

 

2012年下半年以来,济南分行通过非现场监测发现,在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山东省内部分区域、行业和重点企业暴露问题不断增多,省内担保圈问题陆续浮现。这些问题揭示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资产质量不实问题突出。为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真实的信用风险状况,2013年以来,济南分行先后选取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和齐商银行两家有代表性的机构,组织开展了资产质量真实性专项评估。通过评估发现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切的资产质量底数,掌握了风险暴露的真实水平及变化趋势,对被评估机构提出了如实反映资产质量状况和规范资产质量管理的整改要求。

 

另一个实例,近些年来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迅猛发展,特别2013年以来业务模式更趋复杂,部分机构与监管部门玩起“猫鼠游戏”。由于同业业务交易对手多以省外银行机构、信托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为主,交易环节复杂,贷后管理和风险管控的难度较大。2013年9月以来,济南分行通过非现场监测系统发现,辖内某城商行同业存放持续放量增长,增速远高于同业水平,且业务操作模式非常具有典型性。该监测发现为深入分析当前同业业务的风险特点和跨机构、跨区域、跨市场的风险传递状况及其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提供了“解剖麻雀”的机会。经过初步调查后,济南分行决定对该城商行开展同业业务专项现场评估,以全面掌握同业业务的运作模式、新特点和潜在隐患。该项评估共投入工作量70余人天,对同业业务规避监管、虚增规模、风险管理薄弱等共性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了充分揭示,督促被评估机构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评估报告得到了总行金融稳定局和分行党委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其他法人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济南分行进一步扩大了同业业务专项评估范围,责成部分中心支行组成工作组,对同业业务规模较大、业务种类较全面的2家农商行和1家农信联社开展了延伸评估。评估结束后,济南分行向总行提出了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相关政策建议。这些工作成果,为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和借鉴。

 

以上两个项目体现了评估由案件(事件)推动向监测推动的转变,由对单家金融机构的评估推及到对行业、区域和金融体系突出风险点的总体评估,体现出金融稳定工作关口前移、实现早期介入的发展趋势。

 

(四)深化:推动现场评估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011年至今,济南分行先后对百余家金融机构开展了现场评估,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小贷等多类机构,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同业业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流动性、利率风险等多个领域,共形成评估报告100余份,先后5次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在工作机制建设方面,济南分行在实施稳健性评估项目时,要求各级行组织成立以分管金融稳定工作的行长(主任)任组长的稳健性现场评估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原则。在金融稳定部门设立了现场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行内各业务条线,在行内建立了主查人制度,将金融稳定、法律、货币信贷、会计、支付结算、科技、内审、征信等专业纳入现场评估队伍,根据具体评估项目的实际需要,抽调相应业务部门的精干力量组成现场评估工作组。持续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提炼,使济南分行在稳健性评估项目的启动与准备、现场评估实施、评估成果转化与运用、配套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推动现场评估框架逐步完善,为依法合规履职提供了制度保障。济南分行先后参与了金融稳定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指引》、《金融机构现场评估工作手册》等制度文件的编写工作,对于现场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做出了贡献。

 

三、有效稳健性现场评估的构建要素

 

有效的稳健性评估应在微观审慎监管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来发现和防范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的风险隐患,通过对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性、抗冲击性以及宏观金融管理政策执行和监管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体现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目标、特色和优势。基于以上认识和实践探索,济南分行总结提炼出有效稳健性评估的以下构建要素。

 

(一)项目启动:选取有价值的评估项目

 

金融稳健性评估不同于监管部门的合规性检查,在内容方面重点关注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运行环境做出评价并识别出潜在的脆弱性和风险隐患,这是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的独特价值。开展有效的稳健性评估应首先对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来源有持续深入的把握,以准确地将具有潜在威胁的突出风险点转化为主要评估内容。济南分行探索开展的一系列稳健性评估项目的启动主要体现为事件驱动和监测驱动两种。事件驱动主要由突发性案件或事件、负面冲击等重大事项引发,评估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案件发生的根源及背后深层次原因,为其他相关机构提供借鉴,杜绝风险的扩散和蔓延,有效防范可能后续发生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监测驱动主要是对非现场监测中发现的金融领域中脆弱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风险,通过现场评估进一步深入掌握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的脆弱性和风险状况,使金融稳定部门准确分析研判风险的来源、性质、规模、传导途径和可能引发的负面后果,为下一步采取早期纠正等提前介入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此外,根据上级行部署和本行年度工作计划,也会启动部分评估项目。

 

金融稳健性评估可以采用全面评估、专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出于特定工作目的和形势的需要,评估可以区别采用柔性的“调研式评估”和刚性的“检查式评估”等不同形式。在评估对象选择上,既可以针对单个金融机构或其特定业务进行,也可进一步引申为行业性评估和轮动评估。考虑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需要,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更侧重于从行业和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系统、制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其分支机构则侧重于从内部风险控制和稳健经营的角度对业务操作、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稳健性评估作为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评估内容也应当包括金融机构传染性风险、抗冲击性以及金融管理政策执行和监管有效性方面的评估。考虑到与国际、行业规范相接轨,评估依据应覆盖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以及法律、法规、规章、监管部门其他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业自律性管理规定。

 

(二)组织实施:建立严格规范的评估流程

 

尽管现场评估项目在金融机构类型、业务和风险特点以及适用现场评估方法等方面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应遵循准备、实施、报告、档案整理四个阶段,流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在具体实施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现场评估准备是整个评估过程的基础。本阶段工作包括立项并确定评估对象、成立现场评估组、撰写现场评估方案、制发现场评估通知、收集有关资料、整理分析评估资料和现场评估前培训等步骤。近年来济南分行在自行开展的全部现场评估项目中均要求被评估机构开展自评估,并要求对方在进驻其现场前提供自评估报告,该做法充实了评估准备阶段工作,为下一步现场评估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在现场评估实施阶段,工作重点是实地了解被评估对象业务开展情况、风险状况,围绕评估目标组织开展相应的评估措施,本阶段发现的问题、确认的风险点将作为撰写报告的依据和素材,是评估效果和质量的集中体现。现场评估实施主要包括进场会谈、现场评估、召开评估组会议、拟写评估事实确认书和结束驻场工作等步骤。

 

现场评估报告阶段是总结评估问题、对评估事实进行定性和评价,形成评估事实结论的阶段,具体包括撰写现场评估报告、制发现场评估意见书和跟踪整改情况等步骤。

 

评估档案整理是现场评估成果的体现,现场评估各个阶段的文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均应作为现场评估的重要文件加以保存和管理。现场评估档案整理包括立卷建档、编写档案目录、整理现场阶段相关文书、建立电子版现场评估档案等步骤。整理好的评估档案便于在开展后续评估或相关评估时查询,为后期的评估工作提供借鉴;也有利于对评估对象开展持续的、趋势性的分析、判断或评价,根据历次评估结果确定对评估对象的监测重点。

 

(三)结论输出: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对于确保稳健性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评估方法大致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以合规性、调研性为主的评估项目侧重于使用定性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可采取调阅资料、问卷调查、组织会谈、穿行测试等方法和程序,通过合规性评价和风险点提示得出评估结论,通常不输出量化的评估结果。其中,调阅资料是开展现场评估的最基本途径,也是现场评估区别于其他非现场工作的主要优势,调阅资料既包括直接调取与评估内容相关的纸质材料,如公司章程、内部规章制度、审计报告、会计账册、相关会议纪要、经授权的客户信用信息和监管意见等,也包括查询电子档案和根据授权登录各项业务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和组织会谈也是现场评估的重要手段,以FSap为例,2009—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开展的首次FSap评估中,我方共向评估团提供了近百万字FSap问卷答复材料,与其进行了400余场会谈,使其对我国金融体系有了更加深入、客观的认识和理解。济南分行开展现场评估实践中充分运用了设计调查问卷和组织会谈的评估方法,现场评估工作组通过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向被评估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工作人员、有关客户以及外部机构了解有关信息,并就金融机构经营异常变化、媒体关注问题和违法违规线索等,通过组织会谈方式进行现场核实。此外,在专项业务评估、内控评估等项目中,现场评估工作组还通过重新执行、证据追踪、穿行测试、实地观察等方法,从符合性和实质性两个方面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等进行深入测评。

 

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评估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稳健性现场评估必然由定性评估为主过渡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综合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增强现场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评估实践中,济南分行一直致力于量化评估体系的构建。一是探索构建稳健性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单体金融机构的全面评估,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稳健性评估方法选取了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状况、业务稳定性、同业竞争力、抗冲击性、可处置性以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性等9大类指标体系,利用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和层次分析法等技术,对如何输出量化评估结论进行了探索。二是将压力测试作为稳健性现场评估的重要工具。压力测试作为识别和度量风险的一种评估方法,对于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评估工作中,济南分行注重运用压力测试工具,对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更精确的量化评估。在对全省城商行稳健性现场评估、同业业务专项评估、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专项评估等项目中,针对具体评估内容和被评估机构特点,分别开展了流动性压力测试、同业业务变动冲击压力测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和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测试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现场评估结论的准确度和客观性。

 

(四)成果运用:提升评估结论的影响力

 

现场评估成果的运用是稳健性评估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注重现场评估结果的运用,现场评估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现场评估结果的运用是要通过发现和揭示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及时整改,杜绝风险从量变到质变、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演变,防范具有系统性的风险因素真正发展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现场评估结果运用的好坏,关系到现场评估的效率及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评估实践中,济南分行主要从微观机构和宏观管理两个方面推动评估结果运用。

 

在微观审慎层面,首先,济南分行通过召开正式的评估结果通报会,向被评估机构反馈评估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脆弱性所在,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于严重的问题,视情况采取对高管人员诫勉谈话,进行风险提示。其次,将现场评估结果纳入辖区内“两管理、两综合”工作中,在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准入方面给予必要的限制,暂缓审批或接入某些金融基础设施,对其开展进一步的专项检查或纳入年度综合执法检查,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内容之一。再次,适当对利益相关方进行信息披露。可用的选项包括:选择性地向金融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上级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披露;将评估结果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向政府反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确保区域金融稳定;将评估结果通过金融稳定报告等形式有选择性地向社会披露,增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约束。对于涉及重大风险隐患或重要监管合规性的评估发现,及时将评估结果向行业监管和其他相关管理部门通报,建议其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项检查;采取建议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暂停其专项债务工具或资本工具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或暂缓接受、不接受其承销项目的注册等措施;对于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也可选择向证券监管部门通报等方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约束。

 

在宏观审慎层面,一方面,可将现场评估结果作为制定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决策依据。如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和信贷政策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对房地产金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绩效考核机制、农信社资金运用情况等进行专项评估,作为制定政策、完善改革的决策依据;通过现场评估掌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真实状况,也可以作为制定和落实宏观改革措施、跟踪评估改革成效的基础。另一方面,可将现场评估结果作为宏观审慎管理的参考因素。如结合人民银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评估结果来设置金融机构稳健性参数,更好地体现对高风险机构和有重大问题机构的差别政策。此外,稳健性现场评估结论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等形式纳入《金融稳定报告》中,有助于深入揭示金融体系存在的风险因素。

 

四、几点简要结论

 

一是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的稳健性评估不同于监管部门的合规性检查,在内容和目标方面重点关注系统性风险和稳健经营水平,旨在评价金融体系运行环境,识别出潜在风险和脆弱性,在宗旨上服务于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这既是现场评估区别于合规检查的显著特征,也是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的独特价值所在。经过多年实践,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已成为各级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履职的重要工具,在“监测分析评估预防、救助和处置”的金融稳定工作框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是稳健性现场评估应做到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当前,各级人民银行开展的稳健性现场评估仍以定性评估为主,通过合规性评价和风险点提示得出评估结论,通常不输出量化的评估结果。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评估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稳健性现场评估必然由定性评估为主过渡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量化评估结论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并作为触发宏观审慎管理或监管措施的依据。因此,今后应充分借鉴FSap分析和评估框架,着重加强稳健性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定性评估结论的量化方法、金融稳定压力测试等工具措施的研究和应用,逐步推动稳健性现场评估向量化评估发展。

 

三是进一步提升稳健性现场评估的法律效力应提上议事日程。如前文所述,稳健性现场评估是各级人民银行立足于维护金融稳定的履职需要,突破现有履职手段不足的困境,逐步探索开展的创新性工作。随着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逐步深入,可以考虑制定相关金融规章制度,提高稳健性评估的法律效力,将评估权上升为一项法定的金融稳定履职手段。此外,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人民银行对证券业、保险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除特定职能(如反洗钱)外,无权要求其报送必要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和资料,对此类机构开展现场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这与当前金融业混业经营、风险交叉传染的现实及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客观上影响了金融稳定履职效率。上述问题都有待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解决。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9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日常经营活动;企业战略和目标;内部控制和管理

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至今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估方法上,对于单项资产评估经过模仿和探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见于资产评估教材中,很少有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系统论述,大多是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移植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我们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之中,应当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我国的评估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一、基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企业价值核算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很多情况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比如说资产重组、年中核算以及年度考核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应为成本法的模式。成本法下的企业价值评估具有以下特征: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一个企业价值时,把这个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评估时的现时重置资本扣减各项损耗来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实际上就是在资产清查和审计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资产化整为零,以单项资产的评估为起点,对各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分别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状况,用重置资本减去贬值来确定各组成要素资产的个别价值,最后将全部资产进行加和。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并不等于企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之和,单项资产组合需要组织成本,组合后的资产整体价值还会发生增值。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是对发生了增值的资产整体进行评估,是对其未来服务潜能产生的收益评估。换言之,价值评估应该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经济价值的评估,着眼于未来。而成本法着眼于现在资产的重置价值,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成本法并不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当然,成本法非常适合每一单项资产的单独评估,我国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大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要进行改制重组、拍卖兼并,没有交易活跃的市场作比较,只能对企业实有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在对国有资产实行全面清产核资、改组改制、理顺和明晰产权关系,以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成本法被大量使用。即使是这样,这种应用也是一种有选择的应用。比如,功能性贬值的问题,经济性贬值的问题,土地的作用及价值问题。

二、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企业价值核算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较大型的上市公司经常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需求。子公司与子公司间的重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并购以及几个大型公司的联合上市,这些活动的前提,都是需要以一个合理的方法对当前公司整体价值进行评估。考虑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今后的生存价值,收益法是这种企业价值核算需求的首选方法。

收益法通常又被称作收益现值法。我们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尚可使用年限内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是以该资产投入使用后连续获利为基础的。另外,投资者投资购买该项资产时,一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其预计的内部回报率只有在超过评估时的折现率时才肯支付相应货币额来购买该项资产。因此,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应该具备如下前提条件。

其一是被评估对象必须是经营性的资产,能独立发挥效用,具有连续获得收益的能力,资产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

其二是未来收益值能准确的预计,能用货币来表示,经营风险可以预见,能够量化。

收益法通常被认为比成本法和市场法更适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特别是在涉及为企业并购服务时。收购者投资于目标企业是预期能获取未来收益,但是这种预期的未来收益因具有不确定性而蕴含着风险。收益法为量化影响企业价值的这些关键变量提供了路径。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价值评估均适用收益法。其必要的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具有意义。

三、基于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企业价值核算

经济理论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价格,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购买一项资产的价格,不会高于有相同效用的替代品的价格。我们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比较市场上相似或相近的可比企业公允交易价格,经过类比分析,适当修正后得到目标企业的价值,这就是市场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交易市场活跃,人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更信赖于市场的眼光。市场交易的价格更具有说服力,它是被交易企业对于购买者的内在经济价值,投资者购买了它,说明它能够为购买者带来现金流量。而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企业的价值,当这个企业一直亏损时,无法预测其现金流量,但假若这个企业有很大的改造潜力,或其自身存在多年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和销售市场,投资人购买这个企业后进行重整,完全可以使其变为盈利企业,为投资者带来滚滚财源。

参考文献:

市场管理项目评估篇10

关键词:环境评估;重要措施;开展工作;

1前言

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能源的浪费,造成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把新建项目环境工程评估工作做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此项工作是把好环境保护关的前沿、窗口;是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具体体现;是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开展环境评估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环境管理与环境评估的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限制,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规范了评估程序、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开展环境工程评估工作,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改进工作作风,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就必须把好项目评估关,把好评估关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

我省在项目评估和审批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对重污染项目,如造纸、化工、制革、电镀等由省环保局评估审批并缩短了评估审批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项目单位的好评。对不符合环境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与建设单位协调沟通,改变建设厂址或变更建设内容,对不符合国家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经过评估坚决不予通过,避免对建设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要求从事环境评估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统揽全局、精通法律、工作严紧、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3开展环境评估工作。要坚持客观、公开、公正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这个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作为评价单位和环境评估部门,必须对环境影响评价持客观、公开、公正的态度,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后对各种环境因素以及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环境评估单位和工作者,如何体现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应该注意三点:

(1)无论是对规划或者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评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当地和周边环境质量目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实事求是,科学论证。

(2)充分发挥各类经济、环境方面的专家特长,开展多方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论证,建立健全评估专家库,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领导审批负责制。并探讨实行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评估制。

(3)对于规划、建设项目的评估要完善公示制度,凡是经过评估的项目均要向社会公示,也可举行听政会,让公众参与审批决策。只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评估工作客观、公平、公正。

4开展环境评估工作。要与其他环保工作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同样,环境评估工作也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就是在环保领域也是无处不涉及,因此,要作好环境评估工作也就必须与其他环保工作实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的放矢。建议工作中在如下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

(1)掌握全省及地方环境规划、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规定,是做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2)掌握国家、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特殊环境要求和为了经济发展进行结构调整的特殊限制政策。

(3)全面了解建设单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环境保护信誉等级和对周边环境质量的污染贡献、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