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十篇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十篇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8:24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技巧;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99-0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和或者差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例如比多比少问题),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和还是求差。甚至,有的学生见到应用题就说不会做,可如果你让他把题目读一读,有的学生则马上会说我会了而且解答的十分正确。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和阅读习惯差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下面就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1.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2.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2.1以情感人,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

2.2充分利用教材编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维形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所有这些都要求阅读者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正是数学阅读所能培养的思维能力之一。那么,数学阅读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3.1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3.2大胆质疑、合理探索、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4.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4.1计算课中的数学阅读。在很多数学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在上计算课时不需要数学阅读,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法则就可以了,所以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其实不然,你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法则后,计算的正确率依旧不高,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错误更多。因此,我们在做计算题之前都要正确读题,这样既能了解题目的运算顺序,又能对每个数字加深印象。

4.2概念课中的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体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质等。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语言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对数学感念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涵其中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将这种阅读技巧运用于今后的概念学习中。

5.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

5.1转变教师观念。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时候,只有教师本人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自身做起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问题。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小学抓起。要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学生重视数学阅读。

5.2传授阅读方法。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当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同时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以好的阅读材料,另外,在教室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6.养成认真阅读习惯

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为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养成尽到教师应尽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如何进一步发挥阅读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一个既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又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内蒙古教育2005年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重要性;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则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我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通过有感情范读描写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即(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熟读成诵,兴趣升华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时尽多让学生在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情感,兴趣得到了升华。又如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大中心句,结合课文插图有感情地朗读,并在脑海中浮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独特形态美及云雾变化之快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深刻的印象,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读为本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以读代解

《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在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讲了“后来,李姐(保姆)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让她和自己一起在楼上吃饭,还让李姐坐上座,自己在边座相陪。李姐十分不安。”其中,作为国家的名誉主席,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李姐为何感到十分不安?这时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详细、理性的分析,而应采用以读代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及预习中的人物简介,便可悟出其中的意义,并真切地体会到宋庆龄和保姆之间的情谊。

2.以读促“思”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一夜的工作》中第2自然段时,他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些重要语句写的?”此时,课堂间鸦雀无声,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教师急了,便指名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结果还是无言以对。可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读书思考的重要性,没给学生留出读书待思的空间。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如果是这样,那学生还用得来上学吗?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时就会发问: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农村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3.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的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例如,在教《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群众游行时的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华人民政府万岁!”“万岁!”及向群众的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由于学生读出悟感,所以给人以极大的鼓舞,让人感到场面的再现,心中无比兴奋与激动。同时,还读出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无比热爱、崇敬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渗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三、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3

1.边读边想像画面课文的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为画面中的人物,赋予动作、语言和情感,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过程。这样朗读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

2.抓住特点,赏析语言语言的表达首先是学习与积累,这不能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欣赏中学习、积累与运用,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联想成功地积累、运用语言,使他们在看到社会中的事物时,都能有意识的运用相似联想进行描述,这样,孩子们描述自然事物的语言也就生动、形象了。

3.利用插图,再造想像课文中的插图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学中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或生动形象地状景,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通过再造想像让学生把话说具体。

4.联系生活,入情入境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是想象的基础,生活是儿童想象的活素材。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体验课文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具体的图像,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描写:“仔细打量、摆弄了很久很久、一定让他进来”等。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使学生通过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补充和扩展想象。

5.品味词句,提升认识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想象就会得到升华。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挂”字的妙处,可要求学生用“拉”或“飘”等字换“挂”,进行比较,为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一个“挂”字把天都峰陡得似直上直下的特点极其准确、形象、巧妙地描写出来,与文后面的“攀”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6.依文绘图,展翅飞翔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绘画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如:齐白石先生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的体现方式: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像。

7.添补空白,感知理解“空白”是中国国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语言精练、内容含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意留下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

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先要指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获得信息,再恰当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达到理解目标、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穷人》有这样一节:“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了五个省略号,符合桑娜沉思的间隔跳跃。学生联系上下文运用想象思维,使感知到的心理活动与头脑中贮存的信息沟通,逐步体会到“空白”的内容。第一处省略,表示思路的中断,第二处省略,表示桑娜仔细观察之后,断定是自己的错觉,第三处省略,表示她想到家境的困难、丈夫的辛劳、将来的生活等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和不安,第四次省略,表示她感到对不起丈夫,担心丈夫揍自己,第五处省略,说明她下定决心,准备承担一切后果。学生通过一次次想象,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深刻认识到桑娜的善良和正直的品格。

8.唤起想像,领悟中心有些课文的中心并不明显,而是比较含蓄、深远的。可运用想像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唤起“内心视像”,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悟出文章的真谛。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阅读是一种提升自身文化层次的方式,成年人阅读可以快速地增长自身的阅历,丰富知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适当的阅读也对他们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识字量,也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所以说,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方便语文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我们都会知道,仅仅依靠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肯定是不够用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时,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课外阅读,因为这种方式不仅简单方便,效果也最为明显,当学生要在课堂中学习一节新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百科全书,对燕子的生活习性及体态特征都能够有一些了解,这样老师再讲解课文之时,许多问题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学生理解也会变得快速有效,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方便语文教学,可谓是一举两得。

2.可以提高识字量,增强文学基础

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对学生自身有着非常大的好处。首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课文中不曾遇到的生字,如果学生想弄懂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工具来解决,如查找字典或者询问父母,这个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是一个增加识字量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认识很多新的生字,而且一般学生所阅读的文章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的佳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可以增强文学功底,这对他们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们的作文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这个方式培养写作能力。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总量,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以组织活动的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让学生形成爱读、好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电视的方式开展,多激励学生观看儿童影片、儿童节目等,运用语文早读的时间让每位学生说说不同影片的观后感,或者让学生听录音并把听后感以文字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动的性格,让学生自行编写小故事,并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将各自的故事排练表演,然后由老师做评委,评比出最好看的小故事,并给予奖励,这样通过故事编辑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情趣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让其可以具备充足的时间阅读,小学教师可以将语文自习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这样不仅具备了充足的时间阅读,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各自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展示阅读后的成果,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还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活动、班会课、诗歌朗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对于胆量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其站在讲台上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表达文章读后感,这样就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目的。

二、课外阅读要选取合适的教材

1.读物要与学生心灵相通

小学生还处于脑力、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比较喜欢幻想,从这方面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方向,应选取故事类型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例如:《丑小鸭的故事》《格林童话》等,大部分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通过幻想得来的,里面还包含有人物、情景、环境假设,此外故事情节也是通过虚幻呈现出来的,但正是因为这些幻想给孩子们带来了理想、希望等,并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这类读物具备较大魅力。科幻小说不但具备幻想这一特征,还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与童话故事读物相比起来更具有阅读性。例如:人类想探索宇宙寻找出第二个“地球”,在美国宇航局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消息,天文学家了解到这颗星球的“宜居地带”所占据的面积较大,这正是人们不断幻想与探索才寻找到的答案。好奇作为小学生的天性之一,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询问“为什么”,因此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读物,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扩展其阅读空间。

2.读物的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语言能力的基础课程,其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修养以及语文修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课程过程中要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活动,并合理选取教材。选取的阅读书籍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选文言古诗等经典范文,该类型的文章内容丰富、优美,可以直击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章中领略到作者的精神、语言修养。如:“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等,通过不断阅读背诵,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这些诗句、名言都具备比较广泛的传颂率,同时其包含的深意也有所不同,在语文教学时让学生不断阅读,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这些诗句的意境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引发共鸣,所以应该多选取这些与实际生活、学生心灵相接近的文章作为阅读教材。

综上所述,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但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快乐,同时还能够为小学生创造奇迹。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现实中,若仅仅依靠语文教材的课文积攒写作素材,必定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老师最通常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课外阅读。从幼儿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再到高阶段教育,凡是涉及作文教学时,无一例外跟随着“课外阅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能小觑。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行文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说,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人的思维模式会随之变化。在阅读中,品味作者的行文思路,观摩作者的用语规律,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哪里扬,哪里抑。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影响将潜移默化的进入阅读者的头脑中。通过读、背,学生把课外读物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可能出现“文思如涌,笔下生花”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看起来机械的学习任务,背后深意无限。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作文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因此,课外阅读是培养行文语感的利器,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推广。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另外,还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教师教授多少写作技巧,教授多少写作方法,如果学生的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素材,那么所有的写作技巧都会化为乌有,写作的理论都如空中楼阁。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也不例外。然而,小学生毕竟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他们难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提炼出优美的、色彩丰富的文字来表述他们的感受。尽管有时候,他们基于生活而来的文字是真实的,但却缺少了滋味。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其实是阅读与写作双管齐下的教学,二者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二者都不能荒废。其中一项的学习成果势必影响着另外一项的学习节奏。例如,关于“悲伤”情绪的表达,小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身体会到的就是“哭”“眼泪”等简单直观的字眼。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描写悲伤的词汇如“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心如刀扎”。这样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会随着课外阅读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只有积累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与优美的词句,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我们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其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便能够自如地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最典型的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小学生就像一幅简笔画,在他们的世界里开始有一些条条框框,但是色彩并不明朗。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日记中,都或多或少的看到小学生稚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不是目的,写作亦不是目的,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是目的。

课外阅读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活动性”或“经验型”的学习行为,其行为实施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践活动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它的表现就是写作。从广义上讲,课外阅读目标指向的是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在开放的多种多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与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的内容不是事先预设好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是针对校学生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发现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阅读内容是一个广阔的、丰富的、开放的概念,它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阅历、需求而确定的。这也为学生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常说,做学问之先是做人。同样的道理,小学生写作之先也是做人。老师要教好作文,更要教好学生做人。因此,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对于小学语文整个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它既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具备了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要素,而且贯穿了小学识字、写作的教学过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重要课题。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出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在阅读中感受情感教育的熏陶。”

1.提高阅读实效性有益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

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人类可以通过阅读不同材料获得各种信息,为其进行思想交流提供迅速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突破时空和实践经验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通过参与阅读的过程使其智力从深层次上得到发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阅读书籍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在阅读中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接收、编码和提取,并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来理解阅读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对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3.提高阅读实效性有利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还能多角度地提高其审美能力。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开阔文化视野,认识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陶冶语文素养,从而多角度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定位不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部分教师为了进行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由传统封闭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转向开放式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在实践中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后就放任自流,让学生匆匆进入自主讨论,自主发言等。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引导,学生因自身理解能力有限,阅读效果较差,课堂阅读任务也难以完成,且容易压制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学习负担。

2.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更注重字、词、句等方面的意思理解,往往忽视对“读”的指导,不能很好地通过阅读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则偏向于听从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3.对语文阅读的人文性重视不够。

语文的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偏重于对学生字、词、句、篇等方面的训练,而忽略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人文思想内涵,不能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于阅读教学中,通过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内化,在理解和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这样学生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语文阅读人文熏陶的作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4.学生语文阅读实践不够丰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阅读实践不够丰富的问题,学生阅读对象较为单一,阅读数量不够。课堂上,因为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少留出时间让小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自己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教学的传统之――“读”书正在日益减少。即使教师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任务,学生能够按时保质完成的较少。

上述问题都严重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采用合适多元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地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于阅读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准定位,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处于核心地位,是课堂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师首先应该找准定位,做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把握好“导”和“放”的度,让学生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开展等方面分享选择权和决策权。引导学生开发学习资源,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创设条件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性。

第一,按照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这是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也是教师制定目标的依据。在制定阅读目标时,要对三维目标进行合理整合,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尤其不可漏掉“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只要三个维度的目标都实现了,那么有效教学就实现了。第二,结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只有依据学生认识水平,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目标,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更加有效。

2.激发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形成较高的阅读期待,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如通过故事导入,在阅读教学中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角色,寓教学于活动中,让学生较快融入教学情境,更直接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对提高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习惯一经养成,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内在需要,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引导学生专心看书、静心阅读;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中的人文因素。同时,要培养学生边勤动笔的习惯,注重积累优美的语句、段落,学会写读后感。

3.巧用方法,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情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随机应变,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语文学科性质、理念、教学目标着手,根据课文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等,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要能够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巧妙提问、设问观察、联系实际、启发引导、横向迁移等方法,有效地强化阅读教学效果。如《骆驼和羊》的教学,在第二自然段可以采用“看、读、说、想、划、读”的方法分步骤进行教学。看一看,让学生知道骆驼和羊在哪、在干什么;读一读,让学生了解大意;说一说,此段主要讲了什么事;想一想,骆驼和羊到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怎么做的;划一划,重点把握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全段。然后师生一起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的内容,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以此方法继续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合作探究,增强自主学习品质。

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强化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比如课堂上应该照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预留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感悟。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字积累,可以鼓励其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清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对全文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解决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积极发言,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同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地参与过程,学生获得较多的机会进行思考、表达,想象力、语言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

5.读练结合,提升人文素养积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意识,不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选择喜爱的读书方式,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阅读量的积累,还要注意读练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制订阅读指导计划、推荐阅读书籍、阅读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针对小学生阅读时注意力大多较差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促进其作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情境、提供阅读背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反复阅读,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入地关注文章中的人文意蕴,陶冶情操,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情趣美、人格美、语言美,侧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不仅是小学升初中考试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必要工具。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在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及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自2011年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国家教育部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其中也有“小学生在校时长不得超过6小时,其中包括自习课和大课间时间。”的规定。所以,课堂效率对小学各学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日常教学中,其教学有效性不容乐观,从而影响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入手,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理论支持。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因素

(一)学生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功效了解较少,学生思想上不能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再加上语文阅读基础薄弱,阅读兴趣未建立,再加上语文阅读本身就具有枯燥、乏味的特性,导致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抵触、厌恶语文阅读,从而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缺乏阅读习惯,阅读就像行为习惯养成一样,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将阅读作为一种需求。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学生家长因忙于生计忽略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再加上现在小学生90%以上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就是“小太阳”、“小皇帝”,长期溺爱让学生养成“唯我独尊”的不良思维。从而不愿吃苦、不愿进行费脑劳神的阅读活动。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因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还没有培养阅读兴趣。再加上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缺乏感染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阅读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生年龄阶段,再加上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其他因素

深受现在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比如:现在上不上大学都不重要,重要是的能挣到钱。有些人考上大学也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有些人没考大学在淘宝、微信上做电商,也不少挣钱。受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就会轻视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也会同样深受残害。

另外,教育有关部门只是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少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业务能力的培训,而可有可无、不疼不痒的培训活动却接连不断,没有任何意义,真可谓劳民伤财。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像海上的灯塔,能为学生的海洋之旅指明方向,在阅读教学中能有效引领学生航行。

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动力、源动力,也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进行阅读的有力保证。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动漫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另外,在兴趣培养的同时还有让学生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并不是升学的工具,而是自我提升、完善的一个途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得到书中的知识、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还能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民族文化。不要把语文学习看得太“功利性”,要从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来认识语文阅读学习。

(二)授之以渔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相信我们都懂“授之以渔”要远远重要于“授之以鱼”的道理。所以,在阅读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语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中一点点渗透阅读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收益终身,养成终身学习、终身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准

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和阅读方法传授、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时刻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业务水平。只有自身的“水桶”足够大,盛下足够的水源才能更好、更多地浇灌花草。

我们可以多借鉴其他教师有效地阅读教学经验,多参与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教学交流活动等来提升自我,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有效运用现代科技设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更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促进。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也能有效提高阅读课堂效率。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功能电子展台等教育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只要熟练、合理运用,都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家校互通软件“和校园”、“家校通”等app的产生,学生可以随时得到教师的辅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努力学习、教师的有力指导以及家长的全力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虽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阅读教学高效性的达成肯定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9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降低了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造成小学阅读有效性低的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语文阅读教学程式化[2]。我国学校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步骤程式化,既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理解不透,降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其次,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认为小学教学内容简单、自己能够完全胜任,在课前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同时也不为小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造成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语文阅读目标,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严重下降[3]。再次,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语文阅读教材选择随意,造成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缺失,同时,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讲解,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只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其他知识一概不知,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成了“走过场”,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理解不透彻,学习过程中缺乏想象力,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严重下降。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严重下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系统发展迅猛,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活跃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4]。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小鸡、小狗、小鸭以及青蛙等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和音乐,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为学生营造一个《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画家”在创作作品时的激动心情,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深入理解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从而实现语文阅读的高效率学习。 

(二)在课堂上融入“互动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教师讲课速度过快、语文内容太深奥,就会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吸收语文阅读的重点内容,从而降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严重下降[5]。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运阅读学习积极性,实现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人数为6人,让小组成员分别饰演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以及青蛙,一人负责文章朗读,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互动,增加语文阅读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画画?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不用画笔就能画出一幅画?”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答案,再举手进行问题回答,从而增加学生自信心,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 

教师要想实现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加强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注意他,从而增加其学习积极心。其次,教师需要对运阅读课堂时间进行严格分布,分布给学生充分時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疏通文章段落、整理文章中的生词。最后,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标记,在请教老师,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理解透彻,从而获得学习自信。总之,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文阅读技巧,还可以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总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综语文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要本着“教学与时俱进”的理念,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处于主动状态,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素.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10):56-56. 

[2]万爱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7):41-41. 

[3]王运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6(13):162-163.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困难;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普遍的存在着轻视阅读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只是重视“写”,认为阅读只是学会写作的一种手段,写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教师都把阅读课上成了写作课的辅导课。从而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更有甚者造成了学生阅读障碍,因而相应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理解的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困难

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现阶段,很多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前详细理解并剖析课程内容,从而使教学形式更趋向于互动性和对话性。在课堂上进行具有互动性和对话性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在更深层次上对相应的阅读内容进行学习和反思,更可以在进行阅读学习的时候增强合作意识及社会互动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还相对滞后,固执的认为阅读理解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看书识字”的过程,不重视阅读的内容及重要性,更不贯彻新课标中要求的对话性及互动性。

2.小学阅读理解教学中学生缺少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包含很多心理活动过程,如记忆、感知、想象、思维、兴趣、意志、情感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心智上的活动,能够同高尚的心灵进行对话,有效吸收精神文明的营养。因为学生的个人经历、心理素质、认知水平的不同,即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其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阅读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会收学生个体差异及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的影响。所以,在组织阅读理解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中提出的新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被语文教师特定的方法束缚,更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因为很多语文教师都不重视阅读理解教学,轻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根本不可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得阅读理解教学空洞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质量的对策

1.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语文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上课之前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了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完《黄山奇石》之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让学生们做一回广告设计师,为黄山写出几条广告语,从而让黄山走向世界。这种问题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十分有趣,学生们就会积极参与。讲授《惊弓之鸟》的时候,就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众所周知,有弓有箭才能射鸟,可是有个古人只用弓就射下了鸟,为什么呢?这种悬念式的问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及探究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教学,不是单纯指使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能够整齐划一,将所有学生都变成优等生,而是使成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倡导进行自由选择。在阅读实践当中,使具有不同阅读水平和爱好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出特长。杜绝以语文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独立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从而对文章内容具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及理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并珍视学生们独特的体验、感受及理解。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理解教学的时候,要打破陈规,使学生在自由的阅读心境中体会语文的美,感受人性的善,探索人格的真,从而促使学生们独特的个性能够同阅读文本得到良好的融合。

3.加强阅读理解教学的生活化

为了保证阅读理解教学的质量,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生活化的阅读理解教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大部分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及时代气息,是作者在特点年代的独特感受,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无论其内容还是情感,都通现在小学生相距甚远,所以教师应拓展阅读内容,为学生找一些旧中国的社会背景、劳动人们的贫苦生活等资料,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阅读理解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认识生活及社会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观念较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个性化阅读等。所以相应的语文教师就要针对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挖掘出学生的阅读潜能,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哲.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J].成才之路,2010(20)

[2]马阿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