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护理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9:08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老年高血压的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压一般不高,脉压差大。血压容易波动,受季节、气候、情绪影响。原发性多见,继发性较少,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

        高血压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我们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合理控制血压,努力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本人多年来在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面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1对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每日应测量血压数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

        1.2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变化峰谷规律,测血压较合适,因老年患者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这即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使夜班护士能对患者夜间血压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1.3因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晨起活动和情绪激动易引起高血压,因此外出检查、治疗均应有护士陪同。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是脑出血的“预警”信号,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立即卧床休息,并和医生及时取得联系,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2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护理高血压病人,需要从病人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显。病人应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3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方式的干预

        3.1饮食  高血压病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查显示有58%患者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咸、过肥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坚持低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5-6克[2],同时,高血压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故胆固醇每天限制在150mg以内;并注意限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因为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3]。大量摄入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多的人和嗜盐的人易患高血压。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对高血压病人控制病情极其重要[4]。

        3.2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成分会刺激血管、心脏,使心跳速度过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通过影响某些营养素如钙、脂肪代谢异常,加速高血压形成和进展。长期酗酒,也会加速脂肪、胆固醇在血管里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应严格控制烟、酒。

        3.3适当运动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避免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强食欲,促进肠胃蠕动、改善睡眠。坚持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如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

        总之,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及护理,让患者了解更多的高血压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去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健康心理,接受早期、正规的药物治疗,从而使其更好地享受人生。 

        参 考 文 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

        [2]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8(16):451.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2

【关键词】

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护理体会

【abstract】objective

tosummarizethenursingexperienceofacutehypertensioncerebralhaemorrhagemethodstocollectandanalysistheclinicaldataof68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hemorrhageResultsinthe68cases,27caseswerebasicallycured,20casesofsignificantprogress,progressin12cases,nochangein3cases,deteriorationin2cases,4casesofdeathConclusiontostrengthenthenursingcare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hemorrhagetoprognosisapplicationofdehydratingagentanddiureticandantihypertensivedrugsisparticularlyimportant,reasonablemedicationisveryimportant,sointhecareofthehighdemands,providesvaluableforclinicalmedication,providesdynamicdata.

【Keywords】Cerebralhemorrhage;acatestage;Highbloodpresswre;nursingexporience

作者单位:834700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内三科

急性脑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病,脑溢血急性期高血压的护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血压过高可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血压降的太低可引起脑缺血,因此护理好脑溢血急性期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和棘手的问题。护理十分重要。急性期,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残废率高,伴随脑出血患者的多有偏瘫、昏迷、失语及抽搐等,及时处理,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作者从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脑溢血急性期高血压患者68例,通过加强急性期的护理,效果明显。现将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急性脑出血病68例,男43例,女25例;原有高血压病史和入院时血压升高52例,年龄在40~78岁,平均60岁,入院是收缩压180~210mmHg的34例,超过220mmHg的10例,舒张压90~110mmHg的20例,高于110mmHg的14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7例,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21例;合并其他并发症13例,其中脑疝7例,消化道出血5例,肺水肿、肺部感染7例;基本痊愈27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12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死亡4例。

12方法

医院在接到急诊电话或患者入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常规急救,询问家属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对患者迅速给予吸氧和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为防止呕吐物令患者窒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道的时候,应选用管径较大的静脉,使用留置套管针,使药物最快速度被输入。对于收缩压高的患者,应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药物进行降压,使舒张压控制在133Kpa以上。对于昏迷患者,要检查曈孔、呼吸、血压、脉搏的情况。如果瞳孔忽大忽小或不等大,显示患者意识已发生障碍;如果对光反应迟钝,显示患者颅内压过大,由此需要采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进行及时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脑水肿,以此保护脑细胞。为防止患者因呕吐物填充口腔,使呼吸困难导致窒息的情况发生,需要尽快清除口鼻和咽部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抽搐及牙关紧闭的患者,需要采用开口器,再给予氧气支持。对心跳骤停患者,需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心脑肺复苏急救。在科室运输过程中,保持患者平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再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2结果

本组68例患者基本痊愈27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12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死亡4例。

3讨论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内动脉、静脉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内实质性出血,本病发作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临床以突然发病、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伴有高血压为特征。因此除了抢救治疗为主外,正确得当地进行急性期护理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总结多年来护理临床经验并参考有关文献,浅析以下看法,脑溢血是血肿加上水肿加重颅内压升高,延髓受压缺血引起血管舒缩中枢调节障碍是血压升高以保持脑组织血流量,属机体的防御机制,在急性期保持一定的血压是必要的,此时,脱水剂及利尿剂和降压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用药非常关键,所以就在护理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宝贵的价值,提供了动态数据。降压过程不当会出现以下风险;减少脑血流量灌注引起脑梗死,慢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耐受了高血压的状态,血压降为正常则引起脑血流量减少,动脉硬化的患者,局部血管狭窄,血压降低后脑血流量减少,所以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的正确处理对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加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3

通讯作者:盖春华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术,患者给予精心手术室护理。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手术室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一种常见病,通常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达35%~50%,死亡率居脑出血性疾病的首位,存活者多有严重病残[l]。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4例,配合精心的手术室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室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7.54岁。均为高血压Ⅲ期,入院时最高血压值可达220/114mmHg(1mmHg0.133kpa)。合并糖尿病2例,心律失常1例,1例住院前不知自己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基底节区脑出血16例,脑皮层下出血4例,丘脑出血2例,脑内出血4例,小脑出血2例,混合型出血1例,出血并破入脑室5例。出血量30ml以上14例,50ml以上7例,80ml以上13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采用Ct显示,准确定位血肿最大层面、血肿中心与颅表面最近点,避开头皮、脑膜及侧裂血管和大脑主要功能区来确定穿刺点。插入针行血肿粉碎针粉碎血肿后注入血肿液化剂(尿激酶3~5万单位)[2],闭管4h后开放引流,每天1~3次冲洗,至复查头颅Ct证实血肿基本消除后拔除引流针。

2结果

34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在手术室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安返病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愈出院13例,20例好转出院,死亡1例,死亡患者年老体弱,术后一周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3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其主要死因[3]。通过外科手术不仅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为受压的神经元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防止和减少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但术后并发症多,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手术室护理尤为重要。

3.1患者手术大脑半球血肿采用仰卧位,头转向血肿对侧。小脑半球血肿采用病侧在上的侧卧屈颈位。头下垫一圆形中空海绵垫,固定头颅。注意约束好患者。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力月西镇静。

3.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包括大小、对称、对光反射情况。因脑水肿、颅内高压或脑出血不止、病危等均可通过瞳孔的变化而反映出来。(2)t、p、R、Bp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史,虽开颅减压,但近1~2d内血压不可能降至正常,有时还可高达24kpa,但应慎用降压药物以防血压降低,舒张压可保持在4.7kpa,如血压过低造成脑的血液供应不足,会加重昏迷[4]。

3.3搬动患者次数要少由于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的,患者有时躁动,易影响手术的精确性。要保持患者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者,避免引起脑压突然升高,诱发脑疝。也可移开手术床,腾出空间,直接在手术室的推车上行钻孔减压引流术,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脑压骤增诱发意外,但要注意固定好推车。

3.4严格无菌操作用3%碘酒消毒2次,用75%乙醇脱碘,电钻用甲醛熏蒸灭菌消毒,所有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将细菌带入颅内引起感染。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中配合应及时、准确、器械物品准确到位,避免人为的延误,确保手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5]。

3.5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的气体交换,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头部侧向一方并固定后,呼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适当的调整躯干的位置,减少气道的扭曲度。半昏迷、昏迷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有舌后坠现象,再加上呕吐物等极易引起呼吸道堵塞。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及呕吐物。舌后坠患者放入通气道,适当约束患者,防止躁动以免影响操作。持续吸氧,根据病情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必要时气管切开以维持有效呼吸。

3.6保持输液的通畅控制输液的速度,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在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前提下主要防止输液量过多、过快。根据血压维持输液速度为20~40滴/min左右,防止诱发脑水肿。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任何一种并发症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控制病情,采取预见性和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颅内压,以减少脑出血的死亡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从而有利于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少兰,陈玉琼,陈瑞珍,等.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8,7(8):43-46.

[2]王新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医学信息,2007,20(11):1989-1990.

[3]骆映峰,吴志萍,何春梅,等.高血压病脑室出血的超早期灌洗外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62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3:27.

[4]吐尔地阿里木江,路秋海,吕刚,等.穿刺治疗颅内血肿105例临床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3):260.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4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护理

1 前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变化快、死残率高。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有效消除颅内高压,外科开颅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清除颅内血肿过程中又增加了颅脑的损伤,这就使患者术后反应更加严重,往往使手术后病死率增加。近年来微创理念的提出,新的手术方法与技巧开始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该手术护理上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促进了手术的成功。

2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的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瞳孔和意识的变化,以及肢体运动的情况。对高热的脑出血患者,采用温水、头部置冰枕或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伴有炎症者,进行降温的同时还要采用抗生素。血压维持在140~160/90~100mmHg,过低者,及时告知医师,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呼吸不正常及瞳孔散大、双侧不等大者,及时通知医师,避免呼吸中枢受损及再次脑出血。另外,患者呕吐后,易误吸入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引起气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术后带有气管插管,随着麻醉后续作用消失而开始烦躁,此时应考虑拔管或行气管切开。

2.2 心理护理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清醒的病人,向其简述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靠性。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辅导,向其告知病情,说明微创术的意义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相关的疾病常识、治疗方法及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思想负担。术后患者意识转清,但失语、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其思想工作,对患者的顾虑给予解释和指导,防止情绪激动致再出血。

2.3 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预防伤口血液外渗,及脑脊液外漏,避免无意拔掉引流管。引流袋应与头部水平或低于头颅,保持引流通畅,引流速度不宜过快,过多,避免造成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量、状,如引流出新鲜血液,及时通知医师。搬运患者或外出检查时应先固定好穿刺针、夹闭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倒流入颅内引起逆行感染。如出现引流不畅要及时检查其原因并做出相应措施;严防引流管脱出引起气颅,一旦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穿刺处,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师处理。每天严格执行无菌操进行敷料和引流袋更换,保持穿刺部位及敷料干燥、无污染。

2.4 体位护理

术后抬高患者头部30°,使头、颈、胸于处于同一斜面,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而减轻脑水肿。给患者翻身时动作宜轻柔、缓慢,头部尽量避免转动,血压稳定者可抬高头部,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向前轻托昏迷患者的下颌角并纠正舌后坠,将患者头转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伴有呕吐者采取侧卧位,以防止误吸。

2.5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胃管抽出液性质,对已经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食,用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灌胃止血。对于肺部感染和皮肤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每2小时翻身1次,可以有效地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无杂屑。按时、及时吸痰,意识清醒的患者,指导其有效咳嗽。另外,还要防止关节僵直与肌肉萎缩,保持患肢功能,加强按摩,防止足下垂、关节僵直、变形及肌肉萎缩。

2.6药物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规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因此要正确应用脱水剂,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甘露醇作用快、明显,要求30min内滴完,定期监测肾功能。甘油果糖点滴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溶血。另外,患者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患者报告血压的具体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积极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2.6 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

出院时,多数患者有智力、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护士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加强患者被动活动,并教会患者家属做肌肉按摩,保持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并防止肌肉挛缩及足下垂;指导患者在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沟通训练,有目的地和患者说话,多问话,鼓励多发音。嘱患者出院后1次/周复查血压,嘱其按时服药及坚持功能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和大便通畅,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手术安全简便,损伤小,费用低,疗效显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而细致周到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琴仙,周南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J].重庆医学,2004,33(4)

[2]陆立岚,张玉爱.微创穿刺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6)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5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个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68-01

高血压(hypertensive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心脑血管事件和预后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治疗护理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大,体力和健康状况不同,系统化护理方案不能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为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68例。年龄55~83岁,平均(70.2±2.39)岁。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2个体护理方法

2.1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与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地交谈,认真分析病人不良心理行为因素,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行为因素特点,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2.1.1存在精神压力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长期的病程容易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职业特性、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掌握其心理特征,并关注其心理变化,采取个性化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有针对性的解除其思想顾虑,设法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2.1.2存在沮丧、焦虑心理病人的护理:高血压病人在肢体活动功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损伤,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耐心的给予安慰、鼓励,以此来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协同家属一起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娱乐活动,丰富生活内容,如听广播、听音乐,转移其注意力,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变好,使整个人乐观起来。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必需的指导与帮助,加强病人的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情完全放松,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

2.1.3存在烦躁易怒心理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各种症状消失较慢,病人易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认为患病已成定局,对治疗没有信心,不愿积极配合,无康复的希望,从而产生烦躁易怒的心理,引发消极情绪,抵制治疗。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详细讲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发生的过程,使其对自身疾病有全面了解。同时,让患者了解药物作用、性能、用药的目的等等,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惧,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并用好转的患者例子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个体化的饮食护理: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不平衡是导致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中个体化饮食干预护理是控制病人血压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阶段及饮食习惯等,制订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病人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在口味和摄入上做到个体化,使得饮食方案易于接受和执行。同时,针对吸烟、饮酒的病人,制定戒烟戒酒计划;针对肥胖的患者,指导患者控制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其体重指数在25以下。

2.3个体化运动指导:合理的运动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高血压相关基本症状,增强病人的体质,更好的对抗疾病。在面对各种运动方式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病人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2.4个体化用药指导:由于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并发症的个体差异,不能选择单一、固定的用药指导护理。针对应激性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中应加强病人含服心痛定或静脉给药硫酸镁时血压下降程度的仔细观察,待血压平稳后,改用口服降压药;针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在保证准确血压测量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应用了其他药物而降低了降血压药物的作用,明确原因后,对这些不利因素及时消除,并给予匹配的降压药物,会取得明显的降血压效果;针对有冠心病并发病的患者,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并为有效避免突然停止用药可能引发心绞痛恶化和心肌梗死。因此,建议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下大约一周内逐渐减量停药。

2.5个体化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面谈式方式,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健康知识需求愿望的了解,并根据患者不同健康知识需求,护理人员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有效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3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护理中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选择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实施有效的运动指导、健康宣教,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盖秀静,王英.高龄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服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1(12):87-88

[2]赵彬,冯辉,谢萍.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3):132-133

[2]刘涛.妇科急腹症2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78-79

[3]陈美英.妇科急腹症的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8,5(20):148-149

[4]刘友玲,陈秋霞.妇科急腹症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14-215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6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问题,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1.7%,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无论从基数还是速度都属世界之首[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及带来的危害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和6.1%,许多专家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2]。2002年10月8日全国第五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是:“战胜高血压从社区做起!”2008年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主题-“在社区或家庭测量您的血压”均明确提出要依托社区完成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任务。现将笔者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7月在河南平煤医疗集团东联公司医院社区服务管辖范围之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60~83岁,平均69.3岁,病程1~21年,患者分住于东联社区或附近,职业为:退(离)休干部17例,退休工人27例,无业居民15例。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17例,中学(中专)28例,小学9例,文盲5例,患者中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27例、2级高血压患者32例。其中仅有2例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其余57例在社区治疗,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2护理

2.1定期体检根据所掌握的临床资料,由社区医护人员对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期体检,监测血压,每月为患者监测血压2~4次,并建立健康档案,掌握健康全面资料,必要时上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患者较集中的家属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患者和家属参加的高血压病护理与健康保健培训班,由医护人员进行集中面授,发放宣传高血压病防治的知识手册,在公共场所悬挂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专题宣传版面,设立高血压健康保健与疾病防范电话,解答疑虑,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正确护理。

2.2家庭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让他们认识到保持和睦平静的家庭气氛是患者身心健康的基础,患者在家中进行科学的防护、照料,病情会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及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患者,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使其获得亲情的满足,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使用家中的血压计测血压,注意测量血压的“四固定”,按医嘱为患者备齐服用的药物,讲明药物的作用机制,服用剂量、方法、不良反应,让患者了解随意增减药量、擅自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波动,出现并发症,注意做好记录让家属或患者签名,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掌握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生活习惯、性格情趣,可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易于急躁,情绪激动,可诱发血压升高。对长期存在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安慰、解释、保证等心理护理,以减轻和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及致病性的心理因素,经常向患者讲解生气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诱发高血压升高的危害性,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轻松、稳定,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赠送健康保健手册、杂志、介绍同病病友等。支持手段,使患者由配合治疗改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如测量出的血压值过高时,不可直接告诉患者,嘱家属加强观察,及时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

2.4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一定要反复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终身服药及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告知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效和用药的不良反应。有条件最好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做到适当增减药物和及时去医院就诊。

2.5健康教育指导保持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保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交待患者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戴帽子和手套,防寒冷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夏天注意防暑降温,防高温致中曙休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度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等症状为宜,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日常起居注意不可猛起猛蹲,改变宜缓慢。鼓励患者适量从事有兴趣的休闲活动,如养花弄草、琴棋书画、欣赏曲调柔和的音乐、戏曲等,可使心情愉快,对降压有益。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发生脑血管破裂等意外。

2.6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和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限制盐的摄入,盐摄入过多易引起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每天应低于5g,多吃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体形肥胖者控制食量;向老年人讲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尤其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鼓励戒烟,尽量少饮酒,寻求家属的帮助,互相监督,以戒除不良嗜好。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一些高血压患者宜食的食疗验方,如:冬瓜、南瓜、丝瓜、黄瓜、苦瓜等瓜果、芹菜、洋葱、番茄、核桃、海带、紫菜、菠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高钾低钠食品,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压。

3结果

受社区护理后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明显下降,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血压平均下降22~42mmHg(1mmHg=0.133Kpa),接受社区护理期间仅有2例患者因高血压复发或高血压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发病率仅3.4%。

4体会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护能力,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维护患者健康,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社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增强基层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7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血压升高又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当今社会的高效率与快节奏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为探讨伴有情绪障碍的高血压病患的心理,护理措施等以提高护理质量,延缓高血压病程发展,本文对72例伴有情绪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在心理、饮食、药物、运动、健康教育指导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错措施。专业的护理技术和热情为病员服雾的态度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必备条件,以有效沟通与关爱提升护理服务,从而增加病员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34~74岁,病史2~20年,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

护理

⑴护理评估:根椐病员来就医时的主诉,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病员基本情况,如年龄、体重、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工作情况等进行护理评估。

⑵心理护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一方面高血压病威协着人们健康和生存质量,影响着病员情绪,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症的发病率11.6%,抑郁症的发病率15.8%[1]。不良的情绪变化如激动易怒,焦虑抑郁等促使血压升,同时高血压又会加重焦虑和抑郁。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病员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工作,生活情况,热情关心和帮助患者,多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鼓励患者主动通过自我调节方式,使自己心情平静,稳定,乐观,和达,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⑶药物治疗及护理:高血压病是慢性病,需终身服用降压药,以达到降压的目的,针对72例伴有情绪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医生加服阿普唑伦或帕罗西丁,将血压和情绪控制在理想的水平,治愈率97.22%,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病员需尊医瞩定时,定量服药,并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随便停服,增加或减少剂量,以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不良影响,同时指出,午夜是血压最低时候,如果在这一时段服用降压药,血压下降过低,导致大脑缺血缺养,有诱发中风的危险。

⑷饮食护理:除药物降压,合理的膳食结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通常以低盐,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的清淡食物为宜。低盐:每天盐摄入量≤6g,当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时,每天盐摄入量≤2g,限制味精,腌腊制品等。低脂:少吃脂肪,尤其动物脂肪过多摄入后使体重增加影响降压,鼓励高纤维素饮食,适量补钾,钙等元素以对抗钠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血管的损伤作用,总之,合理调整,安排,控制饮食需要健康的理念和科学的知识指导,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⑸休息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合理运动是防治高血压的良方之一,针对不同情况的病员,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老年病员可选择节奏缓慢,运动量小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早晚1次,20~30分钟,以不疲劳为度。

⑹健康教育指导:在医疗与护理活动中,健康教育指导贯穿病员就医的全过程。指导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如高血压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特别是高血压与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肥胖、吸烟、酗酒、高纳饮食及无规律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帮助病员建立健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自觉坚持尊医嘱服降压药;充分休息,良好睡眠,合理运动,愉悦心情等对病员健康都非常有益;针对情绪障碍的高血压病员开展心理辅导,定期随访。

讨论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结构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要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高度紧张,恐惧,忧郁,悲伤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在伴有抑郁和焦滤障碍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2倍,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的危险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因此对长期从事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职业或处于过度精神应激环境中的人[2],要重点关注,提前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与护理。

心理护理相对于心理治疗来说,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心理护理人才。另一方面也缺少心理护理时间,在综合医院里,护士工作繁忙,强度大,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必须加强心理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8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体会;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9-02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患有此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会对各种器官产生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高血压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较高,成为诱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1],也应该及时的提高护理质量,充分分析老年高血压患病的特点,做好高血压的护理和防治。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之间共收治105例高血压患者,经过较好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共有105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2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为(68.9±8.3)岁。高血压的具体情况为单纯性收缩压升高、混合型血压升高,分别有62例和53例,患者的并发症则主要表现在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肾衰竭等几个方面。

1.2护理方法第一,首先应该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测量血压。测量的具体方法如下,选择患者的右侧上臂作为血压测量的部位。在测量之前应该保证患者接受血压测量的条件是正常的,首先放松休息5min以上,然后取平卧位或者坐位进行血压测量。刚刚进食或者吸烟、饮酒、饮咖啡以及出现膀胱充盈的患者都应该调整测量血压的时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第二,给患者提供整洁和卫生的就医环境,保证环境的放松以及舒适,减轻患者的紧张感觉,舒缓患者心情,放松患者情绪。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第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保持患者的情绪的放松和心理状态的平稳,减少情绪波动和各种烦恼以及疑虑。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充分的了解情绪的平稳对于血压维持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重症高血压和并发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应该更加关注,要让患者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心理状态对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第四,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很多患者由于长时期的饮食习惯不良等原因使得血压居高不下,护理人员应该教育广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变吸烟、饮酒、高钠低钾饮食、高动物脂肪饮食,长期紧张情绪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些老年患者长期服用西药进行降压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弊端是容易造成日后的反复发作。同时注意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忌暴饮暴食等等常规宣教。第五,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运动,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过度肥胖、糖尿病等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加剧患者的高血压病情,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该注意休息的质量[3]。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运动,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掌握好运动量、时间等。

1.3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高血压常常需要联合用药,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注意用药的合理时间,细致的讲解用药的注意事项,避免用药错误出现的各种异常。另外,对于一些特殊药物,护理人员应该特别注意。避免患者由于用药不当所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该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药物的各种副作用有所了解,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的主要类型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4]。患者在使用各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头晕、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减弱、气管痉挛心率升高、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5]。护理人员应该对此做到心中有数,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和正确的处理。

2结果

护理过程中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呈现出了病程长、病情复杂等特点,并且患者的血压水平波动极大,并发症种类多并且复杂。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护理的全方位与个性化,要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护理,另外还应该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正确的护理可以较好的减少各种并发症,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的全方位和科学性,要充分地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张令波.10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1,(06).

[2]曹冬梅.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护理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11,(04).

[3]卢昌懿.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9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107-02

妊娠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具体表现为孕妇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症候,严重时可导致抽搐、休克甚至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目前该病已成为我国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实践证明,除了解痉、镇压、扩容等积极治疗外,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恢复与好转也有重大作用。本文选取2008年8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获得家属同意,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昏迷等为主要表现。将3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5~36岁,平均28.5岁,顺产8例,剖宫产11例;研究组27~39岁,平均29.3岁,顺产6例,剖宫产1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和神经内科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增加康复护理,护理人员为受过专业训练护士,实行24h全方位护理制度,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临床护理等,由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操作完成,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水肿、失眠等症状,给孕妇的身体造成了不适,同时由于对胎儿的安危及健康状况的担忧导致孕妇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对此,首先给她们普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增强她们对于康复的信心,使她们从心理上减轻对这种病症的恐惧[2]。其次,医生、护士在平常的治疗中要主动关心孕妇,帮助她们熟悉医院环境为她们讲述医院的成功案例,从而使她们信赖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愿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产前护理:患者入院后,要对其做一个全面的护理评估,对于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及昏迷、抽搐等要重点评估。对于轻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18.7/12kpa,有的伴有轻度蛋白尿和水肿)要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铁、钙的摄入量,注意食盐适量食用。同时要保证良好的作息规律,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3]。对于母儿的监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留意胎心胎动。在这19例患者中重度3例,血压均超过了21.3/14.6kpa,出现尿蛋白、水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名患者出现了癫痫。针对这类患者,需要谨慎处理:(1)每隔几小时量一次血压,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并随时询问自觉症状的减轻或严重。(2)胎心胎盘情况要定时观察,发现不良情况立即采取处理措施。(3)将癫痫患者单独放入暗室,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护理人员动作要保持轻柔,防止患者再度受到惊吓或者刺激,加重病情。

药物护理:子宫中的胎儿几乎没有病毒抵抗力,药物使用可能会导致婴儿畸形或者不健康,也会让产妇出现不适或者并发症,因此对于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说,对于轻度患者除了基本的药物外应尽量采用物理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来说一般会有两种药物。一是硫酸镁静脉滴注,这是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一种解痉药物,效果明显,但是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及心机收缩功能受损,危及生命。因此每日用量应控制在15~20g为宜,滴注速度为1g/h,同时应密切注意呼吸、膝僭反应,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采用葡萄糖酸钙静推。二是卡托普利,这是针对3例有明显的血压高、水肿比较严重的患者,每隔12h服一次,每次不得超过25~50mg。

分娩期护理:分娩时要尽量保持产妇的安静、放松,严密观察宫缩强弱、持续时间、胎头有无下降、头盘是否对称,在潜伏期每隔0.5~1.0h要测一次血压和胎心,进入活跃期后要增加到5~10min一次。羊水的颜色、流出量要仔细观察,还要注意胎儿有无被勒住或窘迫情况。在第二产程,要借助胎吸、会阴侧切等帮助产妇分娩,不要让产妇此时用力。分娩成功后,应尽快滴注催产素,防止产后出血、血压升高,同时对腹部砂袋加压,防止回心血量减少。对于胎盘,要坚持其胎膜的完整性,如果有残留在孕妇身体里的应立即清除。还要观看软产道的完整情况并进行缝合,防止出现大出血或会阴血肿。

产后护理:针对于患者的产后护理,首先要保证环境的安静、要减少亲友的探视次数和时间,保证患者可以获得较为充分的休息。轻中度患者可以坚持母乳直接喂食,重症患者尤其是出现癫痫等症状的可以帮助其吸出乳汁后再喂给婴儿,待产妇逐渐好转后方可直接喂食[4]。其次,要严密观察血压和尿量。每4~6h要测一次血压,并观察有无自觉症状的出现,在产后的2~4h内要排尿一次,保证膀胱的放松。最后对于子宫收缩状况要持续观察,检查出血量和颜色,并询问产妇是否有坠胀感,防止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

2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评分提升情况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治疗前轻度患者3例、中度1例、重度15例,治疗后分别为6例、10例、3例;研究组治疗前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16例,治疗后分别为14例,中度4例,重度1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明显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恢复状况评分比较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n=19)21.67±10.0284.38±16.98

对照组(n=19)21.89±11.2461.54±24.58

t值0.2432.516

p值>0.05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孕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而其中护理不当或不积极的护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5]。该病除了积极治疗外,大量繁杂科学的护理也必不可少,广大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产前、产后的护理。笔者所在医院在采取了这种康复护理后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使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顺利产下健康的宝宝,而且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生理痛苦,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药物、产前、产后等全方位的康复护理,对于预防孕妇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保证孕妇尽快康复及减少围生期孕产妇死亡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耀辉.7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34(17):89-91.

[2]段宝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64(2):37-39.

[3]郭荣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8(9):42-43.

[4]黄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心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55-56.

高血压的护理体会篇10

1.临床资料

本文选用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收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是按照201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筛选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56.5岁。其中有112例为原发性高血压,8例为继发性高血压。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高血压患者应该选择适当的休息,对于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除了保证足够的休息之外,还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禁止长期静坐或卧床。对患者每天的饮食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严格控制钠盐以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高胆固醇的食物通常禁止食用。平常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发生。高血压患者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平常的一日三餐主要以清淡、无刺激为主,并控制每餐的进食量,切记抽烟、喝酒。对于血压一直增高的患者,每天要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相关记录,从而掌握血压的变化规律。

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与每位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在进行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平常多向患者讲解一些与高血压有关的知识,控制患者情绪的变化。护理人员多用一些单纯的语言来安慰患者,给予患者一定的信赖感,并培养患者自我控制的能力,以确保每位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加的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

2.3舒适护理

如今舒适护理已经成为一种整体性、创造性、有效性的护理模式,其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不愉快的心态[1]。通常可以通过调节病房温度(22-25℃)、湿度(60-7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保护每一位患者的隐私等都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空间。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以体现人文关怀,而且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采取有效的舒适护理,以不断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2.4用药护理

对于用药量的控制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增加剂量。如果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稳定时,则可以咨询医嘱适当的调节药量,切忌自己随意改变剂量或更换药物。有些降压药可能会引起一些低血症,这就要求患者服完药物之后尽可能的卧床休息2-3小时,最好起床停坐一会之后再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之后的症状,如果用药后血压快速下降时,要对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患者服用的一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出现水钠滞留,这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体重进行定期测量,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水肿状况。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其经常会伴随全身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导致血压调节功能比较差,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最好不要使用交感神节阻滞剂等。

2.5对症护理

如果患者存在喘憋、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以及发绀等症状时,通常考虑为急性左心衰竭,这时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及时的清理,清除呼吸道内部的分泌物,以确保患者顺利的氧供。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急剧增高现象,同时伴有头疼、呕吐、恶心、耳鸣、抽搐、脉搏改变、颜面潮红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则考虑患者出现了高血压脑病,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让病人处于平卧姿势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患者脑部血液的供应,增加脑部的回心血量。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发生脑出血现象。并通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适当的抬高患者的头部,并准备好快速降压药、脱水剂、镇静剂和利尿剂等。对于合并脑、心、肾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关注患者血压的波动情况,并作出详细的记录。

3结果

对我院的120例患者制定出了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