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十篇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十篇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0:07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1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因此,研究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管理与考核,对构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

教学体系的要求与设计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应用性、针对性,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比例至少应为1∶1,并且应有不少于30周的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因此,在设计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以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的原则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一套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要求,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设计中,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技能训练四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实训课程,并制定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基本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金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等;二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通过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工材料和电工工具,正确使用电工测量仪表,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工实践,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并具备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能进行一些基础电子技术实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并具备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为以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专业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一些基本能力之外,还应具有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与维护能力等,要掌握电子电路的构建、性能分析与故障排除技能,能分析与设计各种实用模拟、数字电路,较熟练地应用protel软件绘制电原理图和印刷板图,并了解印刷板制作过程及一般工艺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工艺管理与技术,掌握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并能编制具有良好设计风格的实用程序。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包括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训练、针对职业标准的考工训练、功放音箱的设计与制作等;二是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技能训练、单片机应用技能训练、C语言程序设计技能训练、新型嵌入式系统应用技能训练、DSp技术应用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课程。通过一系列专业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综合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常是指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从事工作直接需要的能力与技能,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部分。通过综合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消化、吸收与改进新产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将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能力训练的目的不在于理论创新,而在于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因此,在进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1.开设创新制作课程,改革技术应用性课程。创新制作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具有新意的制作课题,利用学校实验室、企业或其他途径所提供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制作过程,最终提供规范的开题报告、设计报告与制作实物。课程教学可采用讨论、交流、讲座等较为自由、灵活的形式。课题结束时,可按专业组织结题答辩会,一般由2~3位教师参加,或邀请企业的专家参加。在结题答辩会上,每位学生应对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进行阐述,并演示制作样品,回答专家提问,由教师根据答辩情况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2.成立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建立第二课堂。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成立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如电子服务社、电子技术应用中心等组织,并由学校提供一定的训练场地和常规仪器仪表。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可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举办讲座,并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举办“电子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种竞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的宗旨是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过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可组织教师对报名参加大赛的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辅导,确定参赛方案,并对获奖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参与这些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为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配备必要的相关课程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室,并且要求专业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依据职业性、技术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采用的设备、训练的内容等方面应尽量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还应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以参观为主的一般认知性实习,也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托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贴近生产与管理实际的毕业设计或创新研究的课题,或安排学生参加生产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也可使学生受到专业以外的熏陶,接受企业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实践教学基地的效率,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管理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除应要求具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外,还应要求有相应的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在实践教学大纲中,应明确教学环节的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训教材应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报告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在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实训(验)室工作规程》、《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践守则》、《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教学管理中最敏感的环节,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一般沿用理论教学考核方式,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应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方面,既要考出实际操作能力,又要考核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应随着考试内容的改变而变化,可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课程设计、综合分析报告与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例如,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电视技术》的实践教学考核中,主要应以综合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可将考核内容分为四部分进行:一是电子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二是仪器仪表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0%;三是电视机常见故障的检修,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视机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四是故障分析与检修报告,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视机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30%。上述四项考核内容要求学生在两小时内独立完成。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做好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其发展趋势,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49-50.

[2]王丽华.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教科版),2004,(6):37-38.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2

设备使用情况报告怎么写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88学院8888,下面我将从专业概况、实验室建设现状、待建实验室情况、实验室建设必要性四个方面向各位专家进行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专业概况

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20xx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xx年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xx年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二、实验室建设现状

99年至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共建设有实验实训室8个,如下表所示。

其中: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电工技术实验设备、传感器技术实验设备、家电维修实验设备购买时间早已经超出了厂家维修的时间。只有部分实验台勉强可以工作,但实验数据极不准确,无法正常完成实验。

三、待建实验室情况

对于专业实验室目前的运行情况,考虑到目前学校经费紧张,我们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只能调整为:维持最基本、最简单的实验教学,能够基本满足最低的实验教学要求。为此,我们申请将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进行更新改造。维持基本的教学需求。如果经费允许,能够逐步建设专业实训需要的实验实

训室,将能够缩小我们与同类院校实验设备的巨大差距。

四、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电子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按照验收要求,我们的实验设备条件远远不能达标。

2.抛开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就目前我校实际情况,作为专业负责人,我最大愿望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专业建设需求。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电工技术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设备主要用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理科教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四个专业开设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传感器等相关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3.与同类院校比较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因此探索“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意识人才,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于“工程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1]其目的是要求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现状

教育部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四种技能要求是:(1)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应用以及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电路测试的能力;(2)综合运用电路知识进行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力;(3)利用系统环境CaD分析与设计的能力;(4)利用虚拟仪器的能力,[2]基于以上的四种要求,目前大部分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在学生技能的培养过程中,重点放大第一项上,也就是是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常识,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通过手工焊接练习,学会组装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如万用表、稳压电源、超外差收音机等。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内容单一,手段落后,主要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极大的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

三、电子设计综合训练改革与实践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教育部四种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电子设计综合训练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初步构建了“一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一主线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四个层次。并且完善了“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培养计划,拟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培养目标和综合实训的教学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社会和生产实际,其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原有硬件条件基础上,对实践教学必修内容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实训内容上设立了三个必修模块,即印刷线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电子工艺装配等内容,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内容分为“必选模块”与“自选模块”,对于“必选模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实训内容。在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目的是满足参加“电子竞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可以自行确定电子设计实训方案,在设计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对“电子小系统”的设计。这种把“必选”与“自选”内容结合起来,引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理念,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4]。

四、构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评价体系

构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评价体系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对学生的实训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其主要考核内容是:开题报告(前言、序言)5%、方案设计5%、电路图设计5%、软件设计10%、电路仿真过程10%、印刷板设计10%、印刷板制作10%、元器件检测5%、装配工艺5%、通电前检测5%、通电静态调测5%、通电动态调试5%、整机调测5%、故障分析维修5%、综合实验报告10%。同时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加强各环节的指导工作[11]。

五、结束语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4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上课包括:基础课(思政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电机与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可编程控制器、变频技术、工业监控组态、工业网络技术)和专业拓展课(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践、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其中,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在专业的实验室上课,专业课基本上都在专业的实验室上课。目前在实训室上课存在以下问题:

1、班级容量基本在45人以上,而实验室台套数不足,无法满足每人一套,大部分实验室台套数在20台左右,每个实验台学生人数在3人左右,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每组只有1个学生动手,其他学生旁观,教学效果无法满足要求;

2、基础课大部分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学生在上完课程以后,有些课程在后续课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比如语文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工程制图课程;

3、学生在学校期间,我们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而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达不到要求。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实训室上课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根据实训室实验台台套数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台2~3人。根据学生在实验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工,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以“变频技术”课程为例:变频实训室可以用的有20套实验实训台,学生共有49人,有的实验实训台分配2名学生,有的分配3名学生。每周一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4个小时。上课采取任务式教学,每次上课安排一个任务,教师出任务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需要有完整的电路图、参数功能表、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2人一组的人员分配为一人为档案管理者(记录需要完成的资料),1人安全用电检查、调试接线,两人商量任务的实施过程,共同完成任务;3人一组的人员分配为一人为组长(负责小组设计报告的制定、实施、任务的实施过程),一人为档案管理者(每次实验都需要有相关的资料和档案规整,有相关的表格需要填写,最终需要交相关的报告,遇到问题时需要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表述清楚,并做详细记录),一人为安全用电检查、调试接线。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5

1.1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读书报告会多由护士长主持,要求全科护士参加。每次报告会之前确定小组成员,主持人和主讲人各1人,2~5个小组成员,制作成ppt,采取以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汇报者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急救技术的新进展、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思考、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小结或体会[1]。汇报时间为30min,汇报完毕后进行大约十多分钟的讨论,由主持人和护士们相互提问,解答彼此心中的疑惑,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再由护士长和督导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确立下一期读书报告会的主题。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2次,时间大约40min/次左右。科室做好学习记录,督导专家将评价结果送交护理部备存。

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护士广泛阅读近5年内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献(含书籍、报纸、核心期刊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等并对内容进行总结。使护士经历查找、阅读、分析、总结、汇报、讨论、质疑、解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增进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护士巩固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最新护理动态与进展,学习并尝试使用新的护理理念与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实现“一人读书、人人受益、知识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1.3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承担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关注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举行读书报告会以来,通过引导护士思考,设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核心期刊和文献,使护士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

1.4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

读书报告会开展后护士自身能力均较报告会开展前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该方法使护士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护士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撰写、制作电子课件、语言表达等能力[4]。教会护士如何查阅期刊和文献以及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阅读各种护理期刊,筛选出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知识,再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做成ppt,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报告[5]。这使护士的检索、阅读、分析、运用文献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撰写读书报告、制作电子课件及汇报演讲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整理读书报告会的内容不仅要反映国内外最前沿的护理进展和动态,还要具有先进性、开创性及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使护士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流程、ppt的制作要求、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6]。

1.5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护士进行读书报告会的必备条件,每个人都要经历在报告会上向专家和其他护士进行汇报的过程,因此,每名护士都必须反复练习,充分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7],注意掌握好语音、语速和语调,口齿清晰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并通过与其他护士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1.6增加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

每月由护理部安排2名护士长作为督导专家到指定的科室进行督导,此过程可增加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督导专家在为科室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吸取了督导科室的专业知识和特色之处,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8]。

1.7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准备读书报告会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查阅、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成读书报告,这样读书报告具有一定的回顾性、综合性、评述性、逻辑性。文献检索、分析整理、综合归纳和制作ppt的能力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使护士们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文献是刊载、储存和传播护理科研信息和科研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护理发展动向,获取科研知识和信息,拓宽科研思路的有效途径,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9]。

2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地不断发展、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日益专业化和具体化,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与国际接轨。通过读书报告会,护士们受益匪浅,感觉自身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使其能及时了解护理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0]。

3小结

作为一家综合性儿科教学医院,各医护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将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应用于临床培训中以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整体急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每例患儿。开展读书报告会为护士创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多种能力,且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作者:唐淑华崔妮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室

参考文献

[1]张平,尤渺宁.读书报告会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53-55.

[2]杨美华,程传苗,孙亚林,等.读书报告会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88.

[3]杨艳,孙琳,诸葛海鸿,等.利用读书报告会形式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11-212.

[4]陈亚琼.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培训一体化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064-4065.

[5]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等.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护理研究,2012,26(30):2856-2858.

[6]张巧利,李兴革,贺中云,等.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13-114.

[7]南金梅,陈芙蓉.分层培训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90-92.

[8]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前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B

引言

目前,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全面、精确的财务报告,为银行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提高银行业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以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合理建议,以达到提高银行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促进银行综合业务的发展,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处理传统的会计工作内容,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原始数据的统计、核算、汇总、分析以及储存等工作,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高端处理。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多样性、精确性以及及时性,从而使会计数据信息可以有效的为银行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会计信息化不仅包含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部功能,而且完善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通过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会计信息化具有高效、精准、快捷等优点。

通过上述分析,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基础理论与现代化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包含了会计信息、成本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等的管理与分析,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以及分析,进而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会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财务信息数据的核算和分析为银行的经济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信息,充分展示了财务核算的控制和决策职能。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数据信息的录入与处理方式,其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会计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扩大了财务审核范围,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优化了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的设置关系着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合理的会计科目不仅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可以让财务人员进行更加准确、全面的财务核算。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科目的设置遵循准确性、高效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可以使财务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账目信息,准确录入财务数据,便于财务人员更加准确的核算会计数据,生成财务报告,同时有助于其他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银行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信息全都收集到系统中,实现信息的转化和传递。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各部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只要部门具有合法授权,就可以从系统中提取想要的会计信息,而整个过程不需要财务人员的参与。会计信息化可以加强银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相互了解有关信息,便于对银行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调配。

第三.运行和管理过程智能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是通过手工处理完成财务数据的统计与核算,最终形成财务报表。而会计信息化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汇总和核算财务信息,而且可以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控和管理,充分展示了智能化的特征。会计信息化系统结合了人、计算机技术、网络程序等资源,形成了现代化的应用程序。

二、银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性不强

目前,很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功能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代替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只是集中在财务数据的录入与核算等基本职能,其工作目的主要是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财务报表。但是,银行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时,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汇总、分析与调控等功能,没有建立适合银行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的信息数据库,也没有为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性的经济决策。因此,从目前银行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看,无法全面满足银行管理和经营的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高素质人才缺乏

作为银行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懂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虽然具备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却不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应用知识。如果在平时工作中遇见计算机故障问题,工作人员几乎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从而对银行财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拖延了财务工作进度。而部分财务人员虽然了解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但是Σ莆袢砑的操作不熟练,无法很好的利用软件功能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不能满足银行财务工作需求。由于银行缺乏既懂得计算机技术又了解财务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使得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遭受到一定的阻碍。

(三)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依附于网络技术,会计数据都由电子符号代替,传统的纸质媒介也由计算机媒介代替,使得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的安全受到影响。例如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对财务原始数据进行更改或删除,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或缺失;计算机媒介容易受到网络黑客或病毒的攻击,从而造成财务数据的丢失或破坏;当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或软件问题时,很可能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运行,对银行的财务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登录时所使用的用户名密码、指纹识别等权限设置方式,也无法全面保证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再加上银行部分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病毒和黑客的攻击缺少防范措施,一旦系统瘫痪,其内部数据很难完全恢复。所以,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安全性较差,使得银行部分财务报告等缺乏可信度。

三、会计信息化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一)财务报告专用性

在银行的实际财务工作中,有很多特殊用途的数据和信息,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这就体现了会计信息化财务报告的专用性。根据不同类型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向其提供不同形式的专用报告,体现了会计信息化具有信息披露特殊性的特点。

(二)财务报告多栏式

财务报告多栏式是指针对银行同一经济业务进行不同方式的会计处理,进而使得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得以披露。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对单一信息无法进行不同计量的比较,也不能对不同信息的价值进行总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可以改变传统会计处理的这种局限性,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用途,对单一信息进行多元化处理,为银行的发展提供经济决策依据。

(三)财务报告实时性

依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化具有实时性,使得财务报告模式具有时效性。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将银行发生的经营活动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并且财务报告可以进行定期更新,便于信息使用者随时在线查看。

四、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银行应该加强对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培训,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明确会计信息化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会计领域的稳定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数据的储存方式,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财务审计和财务控制的质量。会计信息化改变了银行的财务工作分工形式,提升了财务工作质量。因此,作为银行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使会计信息化为银行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决策,从而使银行的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银行应该为财务人员定期安排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实操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从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银行的培训计划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对于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要着重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对于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十分熟悉的财务人员,应重点培训其财务理论知识,以达到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银行应培训一批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使其可以为财务人员解决较为专业的系统问题,同时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指导,从而促进银行会计信息化发展顺利进行。

(三)保障计信息化的安全性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所有的财务数据都是电子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媒介中,系统很可能遭受非法攻击,造成财务数据丢失或破坏,对银行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原则、岗位职责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系统维护与更新制度等。同时应保证各项制度全面公开,让银行员工清楚了解,并自觉约束工作行为。另外,银行应该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会计信息化进行监控以及风险预测,从而保证银行会计信息化有序进行。

(四)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环境

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银行各个工作部门以及各个工作岗位,包括审核、授权以及确认等多个职位。健全的内部体系可以有效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使银行各个部门之间更加准确的进行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根据研究表明,由于计算机自身运行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化出错的概率几乎不存在,但由于人为操作出现的现象层出不穷。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手工记账的方式,数据信息的处理不再需要纸质凭证,极易造成数据结果被更改或删除。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录入程序、权限设置、更改程序、监督制度等,从而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质量。

(五)完善会计信息化的法律体系建设

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法律体系是会计信息化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为银行会计信息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正确的方向上平稳发展。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财务人员任意更改财务数据或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监督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为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五、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的必然性

(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趋势

会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理念和方法都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改变、更新和完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会计发展环境的变化,都迫使会计领域进行改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也使传统会计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对传统会计进行架构重组,将现代网络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形成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影响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是银行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银行发展会计信息化,其目的是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自动化,即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对管理活动进行设计、预测、分析以及控制。因此,银行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财务工作的统计、核算、分析以及调控等工作。从而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银行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必须大幅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银行间竞争的本质是管理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因此,银行需要利用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功能的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为实现银行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对单一信息进行多元化处理,为其提供不同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现了会计信息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因此,集收集、汇总、分析、核算、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为银行的发展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实现银行规范化、高效化的发展模式。

(三)会计信息化将实现“管理一体化”

目前,银行会计信息化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下,以基本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使银行的管理趋于规范化和整体化,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但随着网络技术、云数据等快速发展,将逐步实现银行会计信息“管理一体化”。在未来,会计信息化将集成银行各个部门的不同信息,共同形成新模式的财务数据报告,同时生成综合数据库,实现各部门之间管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eRp技术的出现为“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提供的重要保障,将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信息集成范围将扩大到银行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

结论

会计信息化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得以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工作得到改变与创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领域的重要改革,是会计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银行必须通过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会计信息化运行环境等途径,促进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银行必须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保证其财务工作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银行的综合业务质量,促进银行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探析[J].中国商贸,2014(3):71-72

[2]李长军.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乡镇银行计,2014(2):159-160

[3]吴晓娜,李倩.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73-174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7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核心课重要度;满足度;社会需求

中图书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49-02

据了解,麦可思公司是专业的,唯一的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着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曾承担了国际、省级的重大研究项目,与国内近200所高校有稳定的长期研究合作。我院院长认为麦可思公司的年度报告为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启示作用,希望各专业根据报告客观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从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由myCoS公司提供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看出,电气自动化专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如就业现状满意度、就业质量等都比较高,但某些方面还是存在问题,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问题进行整改。

1报告分析

1.1就业竞争力

表1是本校2011届主要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总体就业指标一览,包括其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就业现状满意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各专业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竞争力指数综合了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就业现状满意度这四项指标,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某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指数的具体计算如下:首先求得该专业的就业率与本校最高的专业就业率的比例,即就业率/本校最高的专业就业率,该指标反映的是在本校各专业就业率的相对水平;同理计算月收入的比例、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的比例和就业现状满意度的比例;然后算得四个比例平均值,即为就业竞争力指数,最大平均值为100%。

分析得出,本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专业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96.7%),就业竞争力指数最低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梯制造技术及维护)(81.0%),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排名第三。

1.2主要专业工作相关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电气自动化为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由其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回答所认为的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五门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均分别高于该专业毕业生对这五门核心课程重要度的评价,即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更高。

另外,该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度为100%,且此课程被该专业毕业生评价为对个人成长最有帮助的课程,但其满足度仅为44%。需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另外,其它核心课也不是很高,也需要整改。

2结论分析

经过电气自动化教研室老师对mYCoS报告分析和讨论,形成了如下结论:

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愿意留在技术一线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适应性方面要比本科生更强,所以企业乐意接受。这一结果与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纷至沓来的情况相呼应的。

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比较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前景及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与电气专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适应。但是,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及工资待遇有所期待提高。这与毕业生比较高的离职率相吻合,毕业生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待遇,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③数据分析反映出本专业毕业生在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④核心课程重要度都很高,但满足度有些课比较低,需在课程教法、课程改革及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直流调速系统。

3工作对策与建议

综合问题和意见,电气自动化专业召开了专门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讨会,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和改进。

①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毕业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够及时跟踪毕业生的情况,需要建立本专业毕业生信息中心,开辟网上校友录等形式,及时收集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向。

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实践课和实际操作的相关课程份量,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同时,对于学生在吃苦耐劳、创新能力、沟通交流方面的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电梯专业除了必须的电梯安装证以外,要正确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等。

其次,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证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再次,加强实操培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工作中最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并认为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是就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再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应在校期间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快速的转型和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③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并在课程教学方式及模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包括机房授课、多媒体教室授课、实训室实训、企业现场教学、企业兼职老师授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小组法、探索法、项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④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壮大兼职教师的队伍和加大参与教学的份额,以此来提高实训环节的有效性。

4结语

通过对本次调研材料的总结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以及学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不足,这对于我们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改革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8

[关键词]会计改革电算化制度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及会计工作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2.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同时会计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把会计工作分为专业组、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系统维护组等;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不仅需要专业会计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3.将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扩展到对软件、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控制、系统使用权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过程控制等。

4.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综观会计的发展史,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始终将会计定位于服务的工具,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确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会计作为控制系钳体质将日益显现出来,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5.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从浓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6.更加重视信息。在各种信息高速,会计信息对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精品,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这种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怎样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过程的监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1.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要害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秩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培训抓起,逐步提高。

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治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3.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4.改革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把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治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5.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薄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还有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6.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表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7.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较准确地猜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因此,建立一套既能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9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渗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三大体系进行设置。营销、管理、网站开发和维护、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尤其是营销、管理、信息处理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更要努力引进新内容,保证知识不断更新,使实践能力要求始终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实践效果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二)教学实践

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理论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技能、技术培训为主。由于电子商务很强的应用性,实践环节也自然地成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学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是实验室实训,另一方面是校外实习。要加强实践教学,除了实验室实训和校外实习方式外,还必须搭建相应的实践环境,把校内实训企业化,把校外实训教学化。校内实训包括生产性实训和非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可以注册公司;校内非生产性实训可以是模拟教学软件实训或工作情景仿真(工作室)模拟实训。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是通过软件模拟操作,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实务运营有较深刻的认识,以达到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要求。模拟实验需要涵盖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网络营销、网络贸易、电子合同、物流管理、网上银行、电子钱包、网上证券、eDi中心、自助建站开发平台、企业网站创建、企业内部工作等环节的运作,还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际紧密联系,真实地模拟出实际操作的关键环节。所谓工作室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电子商务运营所涉及的所有工作部门的真实的岗位,对各岗位任务进行说明,同时对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说明,进行应用全面的专业综合训练。由营销、物流、网站建设等多名相关学科教师共同上课,让学生充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岗位任务、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部门进行轮岗实训,掌握每一岗位的技能。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工作过程进行见习,对实际工作情景进行了解。校外实训包括岗位实训和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短期实训,并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聘用工作单位的一线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教学。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时间为一学年。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其发展程度和地区的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实习选择发达城市为突破口,在省内及发达地区建立实习就业基地,采用订单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就业实习、自主实习、创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实习工作。实习期间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安排专业教师或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实习指导。

(三)课程管理和考评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报告篇10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革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实训教学环节是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国际化,汽车维修行业有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国际环境,汽车电子技术及高科技电子化检测维修设备已在汽车维修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老的检测维修手段及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检测诊断设备、先进的维修观念及技术、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充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技术较强的专业,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激发智力潜能使其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实训教学内容单一。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但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不太注重社会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以《电控发动机实训》课程实训为例,实训大纲的要求就是要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检测及故障分析方法。这些实训要求固然重要,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原车电路较实训用发动机电路要复杂、隐蔽,在学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现有实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和实际工作中的电路存在差距,不利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中,通常是指导教师事先将制作好实训台架,汽车的各部分的分解电路也是在实训之前完成,然后学生按照班级为单元,到实训地点后教师进行现场的简单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操作下,学生作为旁观者或者次要参与者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结合实训数据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学习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因此,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整个实训检测过程不是很了解,传感器的波形及数据采集无法掌握,实训报告中错误也较多。这样学生失去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机会。

3.实训考评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长期以来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其成绩的评定也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大都在10%,没有形成独立的考核方式。另外,实训成绩的评定一般是实训指教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实训基本相同,实训报告也基本类似。所以,实训教学的成绩考核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而且实训教学环节成绩评定缺乏奖励机制,这就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学习,对实训教学的环节积极性不高,实训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效果非常不明显,更不用说挖掘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1.实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我校实训教学环节本着”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上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开拓了更多的途径。

(1)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维修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践教学要根据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实训项目和组织实训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又可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开放性和先进性,应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项岗实践。

(2)积极推行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直接上岗;同时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弊端,我们采取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实训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以为主要参与角色,教师作为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即全过程参与实训教学模式。

(1)推广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我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集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行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创立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显示出它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生知识结构有一个基础平台层后,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开办第二课堂,举办讲座,成立兴趣小组,使每位学生既有专门化的特长,又能熟知各课程间的融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各专业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场观摩、讲解、实物展示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效率。采用汽车性能参数的测量、调整,车辆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修理方案的选定,故障排除的操作来考核学生。对学生实施“双证书”教育,开展技能比赛活动,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3.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考评是检查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避免传统考评方式的一些弊端,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的方式,将学生考核成绩里面体现其全程实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情况。总体来说考评分为参与表现、实践能力以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维修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参与表现情况。

(2)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测试、数据分析、答辩及研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交资料,主要考核学生各阶段提交的资料、实训报告以及研讨总结,主要根据提交资料的完整度、故障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讨论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为:实训成绩=参与表现(40%)+实践能力(40%)+实训提交资料(20%)。

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在成绩的评定中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训环节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参与改革教师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总之,随着社会对学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无论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实训教学的理论指导日渐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训教学改革中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中深远的课题,实训教学的改革也要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将教学实训方面的改革深化,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企业欢迎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能.毕业综合实践导引.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