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0:57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1

[关键词]eRp供应链管理国际化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企业开始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从mRp到eRp,逐步实现了对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使内部业务流程和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为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eRp在供应链的跨企业横向一体化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全球500强企业在经过若干年的eRp应用后纷纷引入SCm(供应链管理),将eRp拓展到整个行业的所有物流环节。

二、eRp和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在经济发达国家,eRp的应用几乎已涉及到所有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零售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等。eRp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是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即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我国在流通领域中的eRp管理尚很欠缺,为数不多的一些eRp管理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内部,这就限制了企业,特别是流通环节上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全行业中的资源来实现优化经营和管理。

三、eRp在供应链中的延伸管理

首先,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众多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在供应链统一的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其次,在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建立协调相关业务的动态企业联盟(又称虚拟公司)。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以便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不仅使每个企业保持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使单个企业可以享用联盟中其他企业的资源。使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最后,先进的it技术已为这种全面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使得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特别上当今的eRp系统,已将上述先进的it技术融入了自己的系统。

四、eRp与供应链综合管理的优势

实践证明,这种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管理。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报告,1996年全球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亿美元,而且将持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外的应用结果表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后,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在多个相关项目中应用了供应链管理,每个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1-4万美元。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调控逐步到位,已从短缺经济初步转向剩余经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也逐渐成为明显的趋势。培育消费者的新需求、适应其多样化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企业解困的强大推动力。在管理上实行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eRp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供应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极大地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我国虽有一部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中实现了eRp管理,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尚未在任何行业中形成上下游集成的供应链中实现eRp管理。我国的产品转移成本和流通成本较高、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的传递滞后和不透明,造成产品供给落后于市场和消费的需求,导致了产品大量积压。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供应链上eRp管理的范围和水平,实现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管理已不失为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实力的一种良策。

将eRp管理整合在供应链管理中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企业应抓住机遇,认识到其重要性。市场给我国企业的时间并不多,企业应首先从分析自身的现状入手,逐步开展和应用eRp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总体规则、分步实施,为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和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扬王沁:如何让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83~84

[2]路成志:论eRp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06):311~312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2

内容摘要:本文从供应链整合视角下分析物流功能要素的集成,构建物流流程的动态重组模型;模型分析显示,供应链整合管理视角下物流运作过程的优化以及物流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各种物流功能的集成与整合以及物流流程的再造和重组,从而形成创造物流价值的能力;还分析了物流的采购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供应链整合动态重组物流价值

我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物流市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同比增15%,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由数据分析可知,一方面,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服务业中占据突出地位。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与物流业组织结构相关的很多问题,我国物流业市场规模扩张,而物流企业规模却普遍较小,物流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企业间恶意竞争现象较普遍,行业平均利润率偏低、服务满意度低等。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仍是物流业的主导,分散的经营以及单一的功能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无法提供一体化服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物流业的市场绩效偏低。深入研究并提出改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物流企业产品与服务结构单一,经营渠道分散,服务功能狭窄,组织管理与一体化服务水平、业务综合与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供应链整合下的物流功能的集成与动态重组

供应链整合管理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效率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得到提高。供应链整合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通过供应链中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资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职能有机集成并同步运行。在供应链整合管理下,物流综合运营商需要设计出更开放的、模块化的物流业务组件,构建出能够获得更高价值的动态物流运作模式。

(一)供应链整合下物流功能要素集成

李宝山在《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中认为,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集成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也就是说在各个要素的结合过程中,融入了创造性的思维。要素仅仅是简单的结合在一起不能成为集成,只有当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这样的过程才能成为集成。

在供应链整合管理下,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只有在物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整个流动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物流功能要素的集成性是供应链整合及物流流程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物流的每个功能要素必须依靠集成才能实现物流价值。比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海、航空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如果是互不衔接,互相封闭、自成体系,单独成网、各行其是,则会出现运力分散、互相争夺货源现象,削弱物流系统应具有的整体功能,造成物流资源的大量浪费,综合经济效益下降,物流成本提高。如图1所示,物流的每个功能要素都具有集成性,供应链整合管理通过信息流、存货流使得物流功能从一个松散地联接着物流企业的群体,转变为一种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和增加竞争能力的合作力量。

物流功能要素的集成有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横向集成是指供应链同一层次上或其他供应链相同类物流功能在物流资源上达成集成和运作上达成协调。例如配送中心、仓储中心等就是承担的这一物流功能集成处理。这就是不同供应链上的物流功能集成,实际上是将不同供应链生产经营的商品集中起来通过物流的某项或几项功能达成供应链间物流运作的协调,并实现规模效益。一般地,不同供应链横向物流功能集成处理的商品范围很广,实际中应用普遍。主要原因是:在供应链整合下同一层次的物流功能集成处理时,节点企业物流情况和商品流转信息比较容易为竞争对手所获得;物流功能集成处理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这也是物流提供商和物流需求者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纵向物流功能集成是指供应链整合下,物流综合运营商通过设计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对原材料采购、产成品经销由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的所有环节的物流功能进行集成处理和一体化运作,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物流活动相互协调,形成合作的、衔接的物流运作体系。

(二)物流流程的动态重组

在供应链整合下,物流功能要素的集成运作是在物流运营商的统一管理下以物流工作团队(Logisticsworkteam)的方式进行运作,实现供应链的物流需求。物流工作团队是分布式的,分布式团队也称虚拟团队,“虚拟”被查尔斯.m.萨维奇博士定义为“虽然没有实际或者明确的表现,但是却能够同样有效”,物流工作团队是供应链上物流运作的基本组织单元。物流工作团队的特点是:团队以人为中心,实现组织、人员和技术的有机集成,能独立完成一项或多项物流功能;团队之间的耦合是即插即用式的,能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对供应链物流需求做出有效反应,发挥1+1>2的整体功能。不同团队的动态组合围绕着物流需求实现过程的需要,实现物流流程的动态组合。用team表示物流工作团队。如图2表示的供应链整合下的物流动态重组模型。

模型解释。在供应链整合管理环境下,物流流程动态重组作为提高物流综合运营商响应速度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物流流程动态重组被很多企业采用,特别是综合物流运营商,需要在企业中建立流程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流程的管理和优化。

在物流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物流价值创造,强调物流运营商整体的反应速度,要求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物流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物流一体化运作。供应链整合管理的关键是面向用户、顾客的需求,因此,物流流程的建立是围绕顾客进行的。而且,供应链整合下的节点企业是一体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些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实时互动联接实现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快速流动,使得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实现敏捷动作(agilemanufacture,am),要求物流工作团队要对整个流程良好运行努力工作,顾客的满意度是流程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满足顾客将是物流工作团队共同努力的方向。

供应链整合下的企业之间的同步化、并行化运行需要物流系统无缝连接和物流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服务是一个涉及环节多、范围广的服务领域,物流活动总体上数量庞大、业务分散、时效性强,单个物流功能要素越来越难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另外,单个企业拥有一个或几个物流功能要素,其利益总量相对有限,物流运作整体优化可能带来的利益空间会随着物流组织效率的提高而相对无限地扩容。

体现物流综合运营商的一体化管理思想。在供应链整合下,要求物流业务流程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形成无缝联接,解决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瓶颈”,因为,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每一秒的延时都将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延时。因此,物流活动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衔接紧密、无阻碍运行是整个供应链增值的关键,也是物流综合运营商对业务流程重组的要求。

(三)创造物流价值的能力

从商品供应体系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整合下的协作物流,以供应链整体最优为目的,通过物流过程中功能要素的有机集成和物流流程的动态重组,以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优化,从而形成创造物流价值的能力。

供应链整合过程要求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根据最终需求市场的信息,制定采购、生产和分销配送的计划,使供应链上的存货在一个顺畅的物流渠道中有秩序地流动。因此,供应链整合下物流运作需要建立起基于上下游企业间战略合作的物流协调运作的渠道。

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物流功能围绕核心企业的物流协调同步运作。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供应链的需求的不确定性是增加的,要求供应链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就必须要求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同步采取行动,加强彼此间的协调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供应链顾客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风险,节点企业需要将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需求不确定性进行调整到物流协同运作的区域。

供应链整合管理是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协调优化是供应链整合成功运营的关键。在影响供应链整合成功的因素中,低流量的库存单元是其主要的障碍,为了保证供应链整合的成功,物流协同运作在库存这一功能方面的表现是联合库存管理(jointmanagedinventory,Jmi)和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

供应链的价值分布及物流价值

如表1所示,在供应链的价值分布上,物流价值(采购价值和分销价值之和)在各种类型的产品和行业中都占到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而制造价值不到一半。对于易耗品、耐用消费品和重工业产品,物流价值的比例更大,达80%以上,这充分说明物流价值的意义。供应链整合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物流过程的有效率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起关键作用。

(一)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

供应链整合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佳资源配置。物流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模式:一是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基本思想是,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用分散的模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利用物流网络的资源配置功能。二是外包形式。供应链整合下的产品生产是外包给世界各地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发往同一个配送中心,将组装好的产品送往客户。在供应链整合下,能保证实时的物料供应和同步化运作。

在上述物流资源配置的两种模式中,信息技术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沟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联系,及时交换物流信息,并且能够同时基于的市场需求信息,同步化地做出采购、生产和产品分销等方面的安排,以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可以同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整合过程的库存做出合理安排,组织存货在不同节点企业间的流动,削减不必要的库存,消除“需求放大效应”带来的多余库存,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盈利能力。

(二)供应链整合下的物流效率

供应链整合下的物流效率取决于物流快速反应。Linc.wR等认为物流快速反应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在确保产品可得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销售数量,通过消除不增值活动控制供应链的成本。在供应链整合下,合理规划物流活动的时间,保证成本与效率优化的平衡前提下,使需求产品或服务在顾客所希望的时间、地点,按质、按量、按价提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供应链整合管理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进行系统化、集成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价值。物流效率的提高在供应链整合管理下得以实现的原因是:一是供应链整合管理使得节点企业协调同步运作,可以针对物流流程的每个环节压缩时间,包括存货流动的时间和物流信息流传递的时间;二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化运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供应链上的冗余环节和无效作业,降低供应链成本,也促进物流低成本运作;三是供应链整合管理注重过程管理,以系统的、整体的眼光在供应链范围内将物流功能进行动态集成,这一集成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充分体现物流的核心价值,为顾客创造增值价值,目的是整体供应链的物流达到最优。

供应链整合下物流价值的实现

(一)供应链整合下物流采购价值的实现

在全球范围内工业企业的成本构成中,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随行业不同而不同,大体在30%~90%之间,平均水平在60%以上。从世界范围来说,对于一个典型企业,一般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要占到60%;而在中国的工业企业,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要占到企业销售成本的70%。采购成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和核心,采购是企业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例如,某企业购进5万元的原材料,加工成本为5万元,若销售利润为1万元,需实现销售额11万元。如果将销售利润提高到1.5万元而利润率不变,那么销售额就需实现16.5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销售能力必须提高50%,这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假定加工成本不变,可以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使原材料只花费4.5万元,节余的0.5万元就直接转化为利润,从而在11万元的销售额上把利润提高到1.5万元。这说明了良好的采购将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和价值,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供应链整合下采购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即时采购实现的,而供应链整合使得即时采购得以实现。采购管理将从简单的购买向"合理采购"转变,即选择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按合适的质量,并通过合适的供应商获得。供应链整合过程中能够选择最佳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能够使采购过程质量控制卓有成效。从即时采购的实践来看,准时化采购成功的关键是与供应商的关系,最困难的问题也是缺乏与供应商的合作,而供应链整合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即时采购得以实现的供应链保障。

在企业采购中,存有大量的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活动,如订货、修改订货、收货、装卸、开票、质量检验、点数、入库及运转等,把大量时间、精力、资金花在这些活动上是一种浪费。供应链整合加强了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大大地精简了采购作业流程,因此消除了这些浪费,极大的提高了采购效率,实现物流采购价值。

(二)供应链整合下的物流时间价值

时间正逐渐成为物流竞争的重点,供应链整合下物流的时间价值是指物流对供应链的响应时间、交货可靠性、交货速度和顾客响应性等。供应链整合管理是个集成管理过程,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在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两个方面高度集成,并共享信息。业务流程(产品开发—订单管理—制造与采购—生产计划—生产—交货)在同步化计划和集成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价值分析和业务过程重组减少并消除非增值活动实现对顾客订单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通过准时化采购、连续化补给、即时配送实现交货的可靠性,从而实现物流的时间价值。物流时间价值的实现需要注意成本问题,要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只有在供应链整合管理下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共享才能实现。

(三)物流空间价值

建立动态联盟的物流合作关系网。全球供应链整合下,节点企业分散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供应链结构的虚拟性及信息技术的密集性决定了物流过程更为复杂,物流空间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海关、港口、机场等环节,而且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合作伙伴,动态地调整供应链结构,改变传统的链状结构,从而建立动态联盟的物流合作关系网,通过与当地的物流企业联盟,部分业务外包(销售、运输、库存、联合经营等)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这种动态的网络结构体现为供应链节点实体不断变化和业务过程的重构,有利于优化、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四)物流附加价值

综合物流运营商为了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其的产出,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开展一些补充加工的业务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从而形成物流的附加价值。供应链整合环境下物流附加价值是通过延迟策略实现的,提供了一种减少物流预估风险的战略,这种延迟就是将一种产品的最后制造环节延期到收到了客户的订单后再进行,避免不合适或错误的生产及库存。理想的延迟应用是制造相当数量的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以实现规模化经济,而将最后的特点推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以后。延迟策略可分为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两种。生产延迟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减少销售预估的不同产品的种类,降低物流风险;二是轻型生产和最后的集中组装可以利用物流设施和渠道关系来完成,产品的客户化、个性化安排在在最接近客户终端市场的地方被授权完成。物流延迟需要注意的是,在供应链网络中建设几个主要的中央仓库,根据预测结果储存必要的物品,不考虑过早地在消费地点存放物品,尤其是价格高的物品,一旦接到订单,从中央仓库处启动物流程序,把物品送往终端客户。物流延迟的优势体现在随着加工和传送能力的增长以及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快速的订单发送可以替代当地市场的预估库存,而并不降低物流服务水平。

结论

供应链整合管理环境下的物流运作与传统的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不同的,它是从供应链战略整合的角度,跨企业组织的物流运作,通过有效完成各个物流功能要素的集成和物流流程的动态重组,保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衔接和同步化运作,从而具备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实现供应链上物流的采购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附加价值。从实践角度,iBm整合的供应链,是一个核心的战略业务单元,触及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成为公司价值创造、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来源。另外,据in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的调查,全球用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it投入每年高达约2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供应链整合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合作的管理方法,能够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与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已经密不可分,丰田、沃尔玛、戴尔的成功也是供应链整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Donald.J.Bowersox,David.J.Closs著,林国龙等译.Logisticalmanagement:theintegratedSupplyChainprocess[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戴斌,何建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传统物流的业务流程系统重组[J].现代管理科学,2007.4

3.詹姆士·斯托克,莉萨埃拉姆.物流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3

abstract:theRetailbusinessmustactaccordingtothemanagementthecommoditytypechoicecorresponding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y,mustusetheefficiencysupplychaintothefunctionalitycommodity,mustusetheresponsesupplychaintotheinnovativecommodity,realizessuppliesthechainandthecommoditytypestrategicmatch.

关键词:零售企业效率型供应链反应型供应链

Keywords:Retailbusinessefficiencysupplychainreactionsupplychain

作者简介:曹惠清,男,1981年1月出生,甘肃天水人,现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68-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的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零售业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沃尔玛等著名跨国零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国零售业只有尽快实施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

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

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例如,要满足需求量的大幅变动,就需要较高的库存水平,从而导致效率水平的下降。因此,每一种提高反应能力的战略都会付出额外的成本,从而降低效率水平,反之亦然。

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

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

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例如时装、高档电器、时尚用品和奢侈品等。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选择供应商要考虑的不是低成本,而是获得速度和柔性;库存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决策不是使成本最小化,而是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

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

1、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

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3个月~1年);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10~20种变形),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通常有上千万种变形);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10%左右),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40%~100%);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1%~2%),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10%~40%);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6个月~1年),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1天~2周);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5%~20%),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20%~60%)。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

2、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

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

3、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

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4

[关键词]RFiD技术;药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m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51-01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师当前医药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因而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加强对药品流通监管力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药品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在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加强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药药品供应链系统出现故障,直接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安全,那么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危害社会群体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甚至阻碍了制药企业的发展。因而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劣质药品流通的几率,与此同时便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药品流通的安全性。

RFiD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对特定目标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和读写的一种通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所形成的解决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整体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仍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待对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化的完善和巩固。

2RFiD技术简介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中的有效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能够自动对高速运转的物体的进行自主识别,即便是在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并且与条形码识别、光学符号识别以及其他类型的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优势和使用价值,尤其是在识别距离以及保密性点那个方面得到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整体情况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在工业物流、智能交通、身份识别以及一卡通等领域受到青睐。

3当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药品供应链系统不稳定,供应链条过长导致药品供应链的实际管理效果明显处于劣势。在药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并不能够对假冒伪劣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并且一旦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时,并不能够及时对问题药品进行召回和处理,从而影响了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不利于只要企业的整体发展。药品供应链实际运行中不免会受到不同地区营销体系和营销策略的差异性,导致药品品牌的实际价值受到影响,品牌忠诚度降低。

就当前我国药品流通监管情况来看,电子监管码为主要的药品流通监管方式,电子监管码标识由20位数字、一推条形码以及提示信息组成,相当于是药品的身份证。但是就电子监管码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技术上仍存在一些不足,电子监管码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因而信息无法更改。且实际应用中复杂度较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差。因而基于RFiD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顺应了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4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

药品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活动周期涉及到政府监管部门、数据管理中心、制药企业、药品物流商、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实体,如图1所示。政府监管部门属于监督检查部门,监管药品从制药厂生产到消费者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基本周转情况,杜绝任何违纪犯法的行为出现;药品数据管理中心由制药企业本身或第三方组织维护,主要负责分配药品惟一标志码,备份药品生产、仓储、流通及销售整个周期的所有记录,实现药品的双向追溯功能;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单品、外包装箱多级帖封电子标签,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溯源和防伪;药品物流商包括物流企业以及多级经销商,根据药品具体需求,分销至各医院及药店。

制药企业根据具体药品订单需求,购买原料投入药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在药品单品与外包装盒上加贴RFiD电子标签。贴装完成后,在生产线上经特定读写器扫描,确定标签的有效性并绑定数据库内容。确定一切正常后,进入企业仓储管理系统,执行入库、出库、盘点、调拨、查询、统计等管理。药品流通单位(包括物流企业、药品经销商、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等)配置专用RFiD读写器,对产品进行真伪鉴别,同时向药品管理中心写入详细流通信息。在药品流通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使用手持式专用RFiD读写器,对任何流通中或在售药品进行现场检查与鉴别,并把检查记录写入药品管理中心。一旦发现异常,监管部门及时提取数据库原始记录,调查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流通现状,执行相应应急措施。在销售环节,消费者在医院或者药店购买药品时,通过医院或者药店的通用RFiD读写器对药品进行溯源与真伪鉴别。

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系统整体层次考虑,包括物理设备层、中间件层和应用系统层。每一层均实现不同的功能,物理设备层是硬件层,采集或写入基本数据;中间件层和应用层为软件层,实现系统数据通道及预定义功能;应用层的核心为药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系统核心模块的支撑下工作,包括工作流引擎、海量数据处理引擎、系统管理引擎以及UiS定位引擎,四大核心引擎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在系统应用层范围内,提供了一些附属功能及接口,包括安全认证功能、数据统计功能和对外服务功能,同时提供internet网络接口,方便外界对系统的访问。

按照系统预定义功能划分,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囊括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生产管理子系统管理药品加工过程,帖封电子标签,并写入初始数据,为防伪、防串货提供初始数据依据;仓储管理实现药品的入库、盘点、移库、出库等管理;物流管理实现药品的分销、防串货,并定位跟踪药品运输车辆的全程运行;销售管理实现药品销售、同步防伪、溯源以数据统计功能。系统中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应不同的硬件,但所有硬件设备的数据经过统一的系统中间件,实现数据采集、过滤、处理、汇聚以及传递。

5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实现了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切实提高了对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与时候处理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的维护了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医药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与信息流设计、控制和优化,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适当的地点,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对供应链上多个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供应链无缝联结的集成管理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同时出现了覆盖的范围不同,功能层次不同的信息系统,它们既有重叠,又有区别,而为了达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内以及不同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供应链内的信息壁垒,这些系统的整合和集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integratedsupplychainmanagement)。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协调的功能,使他们能以相同的节奏运作,以此来优化供应链的性能。但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变得复杂化,从而导致传统供应链运作的实际进程和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www.133229.com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在局部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个供应链环节或某个供应链功能范围之内得到协调解决。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涉及供应链跨节点、跨组织、跨职能之间的协调。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节点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具有这种内在机制的供应链就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把所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整合,并为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为了能及时传播信息,准确地协调决策管理人与系统的行为,供应链在战术和战略层次中需要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敏捷性和灵活性。正是这种协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决定了企业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地实现它自身的目标。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供应链的各节点、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的关键是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敏捷、灵活地协调。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随着条码、gis、gps、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集成化供应链的应用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6710万,域名总数达到918万个。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3.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的基础条件己经具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实施途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供应链的集成是由内至外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先内部集成,再外部集成的顺序。

1.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这一阶段要实现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的集成,以及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支持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主要采用供应链计划scp(supplychainplanning)和erp(enterpriserequirementplanning)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这两种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在企业内部的横向集成。有效的scp可集成企业主要的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基于能力约束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物料和能力计划、采购计划等。erp系统则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的执行职能,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采购等职能。两者通过基于事件的集成技术联结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2.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它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焦点要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很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为达到与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很好的接口,达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达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这需要采用internet信息技术和基于信息的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好能提供这一技术环境。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xml,obi等)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的电子联接,如组织间的系统(inter-organizationsystems,ios)、企业网站、extranet、电子化市场(electronicmarket)等,从而改善商务伙伴的通讯方式,将供应链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联接在一起,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

3.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在完成以上的集成以后,构成供应链联盟(supplychaincommunities,scc),它的战略核心及发展目标是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联盟必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被淘汰。供应链从而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企业通过internet网络商务软件等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旦用户的需求消失,它也将随之解体。而当另一需求出现时,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又由新的企业动态地重新组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求生存,企业如何成为一个能及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陈志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m].中国电子商务优秀论文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6

关键词: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对于供应链有着多种定义,马士华、林勇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道格拉斯・m・兰伯特认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的排列。尽管各种关于供应链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6R”,并使总成本最小。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目标是实现供应链运作的最优化,实现顾客服务最大化和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会理县为我国最大的石榴产区,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石榴产业已成为会理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会理石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拟就符合会理石榴产业实际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理石榴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会理石榴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石榴种植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以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石榴生产的季节性强,影响产量的因素较多,产量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石榴的鲜活易腐性使其跨季节调节程度十分有限。要使会理石榴产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核心组织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做保障,在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提高供应链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怪圈。在这种战略联盟中进行信息集成,以便参与者能够共享信息,增强彼此间的协调。由于会理石榴顾客地理分布较广,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与顾客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对于分布广泛的顾客来说,要使销售活动能够高效进行,这个战略联盟就必须提高物流的效率,改善物流设施并且增强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这些措施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战略思想,说明供应链管理是解决会理石榴产业中存在问题的全面而有效的办法。也就是说,在会理石榴产业中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理石榴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1、会理石榴产业发展使实施供应链管理成为可能。在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范围较小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结构较为简单,可合作的对象较少,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实施供应链管理。在市场扩展到较大范围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较强。近年来,会理石榴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合作的对象也相对增多,完全有可能与相关各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供应链管理。

2、石榴产业参与各方已认识到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会理石榴产业参与各方已认识到现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会理产业发展需要,也认识到通过相互合作,从整体上优化业务,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必要性。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动力。

3、在现有条件下,政府是会理石榴供应链最适当的主导者。实施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会理石榴供应链内部要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协调者、管理者,通过协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供应链系统的主导者,不仅应具备一定规模,能够把握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具有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具备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号召力,还应具备战略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流程控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要单个石榴种植者成为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者,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已经建立的协会、合作社,由于其经济实力等原因,要完全进入市场,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从目前情况看,会理县尚无一家企业具备成为供应链主导者的条件。此外,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的主导者在现阶段还需要担负提高种植者组织化程度、为会理石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制定产业标准、监督产业标准执行、建立和维护信息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持市场秩序等任务,这些任务是除政府之外的现有任何组织都不能胜任的。而会理县政府对石榴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会理县支柱产业之一,并给予大力支持,为会理石榴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会理县将石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负责会理石榴产业管理与发展工作,这是会理石榴产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同时也给会理石榴产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管理主体。政府在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市场开拓、市场信息的收集与、技术培训、品牌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实施供应链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理石榴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政府强势推动的结果,果农在石榴产业发展中获益不小,广大果农相信政府。政府在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是把由民间资本无法完成的市场交易工具建立完善,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的经济运行。

二、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

美国、日本果品供应运行的经验表明,由政府倡导,建立真正代表果农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信息平台和物流平台建设,加强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管理是供应链高效运作的保障。

(一)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石榴种植者组织化程度。果农是会理石榴供应链体系的起点。针对会理石榴种植者分散、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的现状,有序引导果农走向组织化、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是提高会理石榴竞争力,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为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的主导者,在建立、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均应重视提高石榴种植者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解决其在现行供应链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使他们能够融入到供应链中,并通过供应链的优势获得经济利益。

国内外经验表明,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农民成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真正主体。(图1)

在会理石榴种植者组织框架中,专业合作社是最基本的石榴种植者合作组织。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只要果农承认专业合作社章程,愿意将自己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使用权、技术、设备、劳动力)作为对专业合作社的出资,即可加入专业合作社,并可根据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专业合作社章程参与分配。专业合作社具有法人资格,其基本功能包括:(1)根据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果农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2)根据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检查标准化种植情况,确保石榴品质;(3)根据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果农提供信息服务,帮助果农及时、获取相关信息;(4)根据专业合作社章程参与市场交易;(5)根据专业合作社章程和果农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利益分配;(6)加强与其他专业合作社的交流和合作,参与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的石榴种植者组织,以实现自身利益和果农利益的最大化。

(二)建立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2003年会理县在原“会理石榴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设了有238间可用门市,鲜果日容纳量达200万公斤的“会理石榴一条街批发市场”。2007年在《会理县人大省会关于实施会理石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中再次强调“以‘会理石榴一条街批发市场’为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规范有序的石榴营销点,合理布局石榴购销市场,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和维护石榴果品的营销秩序”。但其功能仍限定于“批发市场”,还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信息不对称、交流不畅不仅使会理石榴流通处于无序状态,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还导致物流缓慢,加工、储运、包装、配送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而物流集散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信息平台建设。物流集散中心的运作以相关信息为基础。因此,可在“会理石榴一条街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设集物资集散中心功能、产地批发市场功能和信息中心功能为一体的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提供从生产资料供应、种植环节到最终销售环节的全方位物流及信息服务。(图2)

1、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的信息中心功能。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有效信息应满足正确、及时、必需、能被利用四个条件。会理县已经建立了中国会理石榴网,用于信息的和宣传工作。但中国会理石榴网的功能还十分有限,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除了在石榴入市期间应对有关信息进行即时外,还应建立网上交易平台,以提高石榴种植者和经销商的市场反应速度,扩大交易规模。通过这种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使会理石榴供应链上的供应商、零售商、生产商和石榴种植者通过互联网连结起来。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政务公告及行业新闻的行为新闻模块;价格信息、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运输信息、加工信息、包装信息的行业信息模块;提供办事指南和网站导航的服务指南模块;包括法律和标准两个子模块的政策法规模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技术服务模块;用以实现县农业局及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及用户信息交换与共享,使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对整个信息网中信息的流动、传播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进行监控、跟踪,具备在线投诉功能的行业管理模块。

2、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的物流中心功能。在现行会理石榴供应链模式下,石榴种植者直接从生产资料供应商那里购买生产资料,交易具有非常明显的偶然性,不仅交易成本较高,而且生产资料的质量缺乏保障,风险一般由果农自己承担。因此,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需要寻求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榴种植者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物流模式。在图3所示系统中,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具备了物流系统中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批发市场的功能,运输服务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图3)

在此模式下,石榴种植所需生产资料由会理石榴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向有资质的生产资料供应商购买,再出售给石榴种植者。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可借助其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行选择,保障生产资料质量;借助其规模优势降低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然后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优质生产资料出售给石榴种植者。这样,在生产资料供应商与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之间、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与石榴种植者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基于这种关系,不仅可以降低石榴种植者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使石榴品质及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因生产资料质量不合格所生产的风险也不再由石榴种植者单独承担,而由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生产资料供应商和石榴种植者分担。由于有会理石榴供应链系统信息系统的支撑,物流系统涉及的各主体均可通过该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价格信息、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运输信息、加工信息、包装信息。

从图3可以看出,石榴流通有经过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和不经过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两种方式,即所谓“市场流通”和“场外流通”。在该模式下,市场外流通的流程为:石榴种植者当地零售商当地消费者或石榴种植者当地消费者或石榴种植者加工企业,没有经过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中心,这使石榴种植者在进行小规模的直接销售或产销挂钩时,减少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然而,就目前会理石榴采后处理规范化程度、当地消费规模而言,市场外流通所占比例较低,且对运输、包装、装卸要求不高,通常由交易主体自行负责。作为会理石榴的主要流通方式,市场流通均通过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中心,其流程为:石榴种植者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异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可见,相对于市场外流通而言,市场流通的层次多,运输路程远,地理位置分散,花费的时间长,对运输、储藏、包装、装卸的要求较高。因此,可将及时制(简称Jit)作为信息系统支撑下的会理石榴物流的主要配送方式。只有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才能达到这种高度专业化的要求。

3、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的产地批发市场功能。要确保会理石榴供应链系统正常运作,应发挥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产地批发市场功能,加强批发市场管理。

第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入市者的组织化程度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就是要对入市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进行资格认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入市参与交易。

第二,建立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建立化肥、农药残留物化验室,对入市石榴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多次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经营者,取消其入市交易资格。

第三,走品牌之路。为维护“会理石榴”的声誉和流通销售秩序,加强“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会理石榴”商标、“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依法查处冒、窃用上述标志标识的行为,推进石榴的标准化生产,实行科学的果品成熟采收期制度,坚持标准,防止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等行为的发生。

第四,对批发商实行规范化管理。会理石榴业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的批发商的资信、商誉直接关系着批发市场的交易质量、风险和盛衰。对批发商进行规范化管理应制定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分为一般规则和交易规范两部分。一般规则应包括:市场领导体制、基本制度、入市交易主体规则、交易主体内部管理规则、行为准则等;交易规则应包括:交通及停车规则、市场卫生规则、商品出入场登记规则、信息工作规则、收费规则、分区规则、结算规则等。

(作者单位:1.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会理县农业局)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7

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模型;协调机制;信息共享

引言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热点问题集中在以制造业或零售业为主导的产品供应链的协同运作,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以传递物流服务的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即物流服务供应链仍然存在。它在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过程中,从最初功能型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到物流服务集成商再到最终用户所形成的链状供需结构。在由不同类型企业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中,非常需要一个能进行协同管理的系统,这对供应链绩效有极大的影响。学术界和企业界一致认为,在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下不仅能够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最终客户多变的需求,因此,物流服务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势在必行。

一、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背景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制造企业越来越关注其服务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至今,全球经济增长值中的60%以上都是由服务业创造的,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各国之间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直到2009年,我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达到52.5%,服务人口比重已达到33.19%。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就必须将物流业务外包,而物流服务外包的不断增长以及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物流服务企业要不断渗透到生产及销售等各个领域,于是集成物流功能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便逐步演化出来。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研究

国内外学者针对物流服务的特殊性,将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应用于物流服务,提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作为核心企业,供需方需要进行全方位专业物流服务中,形成链状模式,即功能型物流服务供应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客户相互连接完成企业供需合作。在此模式下,链上的物流服务业各个节点之间订立契约,在协同作战和竞争取胜的过程中,对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整合资源、集成服务、共享信息、共同决策、共担风险、相互受益、共同发展,并实现为最终用户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目标。

三、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研究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中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结构框架的研究。服务供应链是在专业服务中从最开始的供应商到最后的消费者中发生的信息交换、能力管理、资金管理和服务绩效。其典型结构如下图:

而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各个功能提供商之间,存在着相互合作和供给的关系,于是便有人设计出了如下的四阶段物流服务供应链:

1、2级分包商一般是指传统的功能型物流提供商,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标准却单一,并且其开展的业务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所以在构建全国甚至全球的服务网络时需要被物流服务集成商吸纳为供应商。当然,在优化服务供应链网络设计的问题中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和服务站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四、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

(一)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如何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对服务供应链合作联盟的形成与运行息息相关。就物流服务集成商来说,作为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它要根据链上成员企业的不同核心能力,通过分包形式将客户需求划分给不同的功能型成员企业,并从整合、分包、控制的角度设计物流运作框架和模式,监督和管理运作流程以及对运作质量、水平、成本进行控制。而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般是指能提供特定的某一种功能的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包装、配送以及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商、物流管理顾问公司、物流咨询公司等。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信息共享

在物流服务的合作及交易过程中,物流服务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主要是指客户与物流服务集成商之间、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与物流服务集成商之间以及物流服务供应链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这些信息主要包括:集成商的物流整合及运作信息、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物流要素能力信息及服务质量信息、客户对物流服务需求信息以及物流服务供应链外部市场环境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动态性及时效性等特征,因此需要各利益主体之间积极进行信息共享,通力合作实现共赢。

结论

如今,服务供应链越来越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重心,为了合理使用和分配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集成商应重视其优化问题及协同能力,优化选择其各功能型供应商,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协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保持同客户的信息沟通,合理分配物流服务资源,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如此,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赢得了市场竞争力,更加能够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拱胜,尹宏.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现状探析[J].中国商贸,2010,(11):149-150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8

裕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裕元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专门为全球30多家著名品牌鞋类企业生产中档及高档鞋类产品。在各类名牌运动鞋及便服鞋市场中,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7%。它是nike、adidas、Reebok等主要国际名牌公司的合同制造商,设计承包商(oem/oDm)。由于裕元集团与adidas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因此在供应链管理和整合的过程中,该集团不断借鉴和参考adidas的成功做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建立了高效率、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实现了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整合

裕元集团的管理层很早就认识到了供应链整合的重要性,并及时进行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他们认识到,只有加强与供应链条的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提高产品周转速度,保证以合适的成本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质量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他们在供应链管理与整合领域不惜投入,并加紧与adidas在该领域的合作,聘请adidas的专家到企业的设计开发中心工作。

成立设计开发中心

该中心共有员工1272名,另有20-30名是来自德国adidas公司总部的设计开发专家。该中心的规模相当于一个中国典型制鞋厂的2倍,可见其规模之大。开发中心的成立使顾客提出的产品概念及时转化为具体的样鞋,然后经过顾客确认,再进行适时适量生产,制造出顾客满意的成品鞋。

巨资建信息系统

仅广东东莞裕元adidas厂在信息系统的总投资就高达4960万人民币,年度运营费用1240万人民币。其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财务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进度计划等,具体涵盖了财务系统、生产能力计划、订单接受日志、产品说明(如物料清单Bom)、物资需求计划(mRp)、在制品跟踪、成品质量控制、成品运输等功能。同时,还实现了办公系统计算机化(简称aSC),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目前,通过电子商务来操作的业务包括成品的订单、状态追踪、支付追踪、提前出货通知、运输报价、运输预定、运输追踪等。

建立Soe管理团队

这是一个具有管理、协调、培训等功能,注重员工间和谐的人性化管理团队。它共有7个部门,包括咨询人员、消防安全人员、医疗健康人员、娱乐活动组织人员和培训人员在内。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充分认识到改变和更新观念对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不断改变观念,认清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其观念的改变,表现在不再仅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而是力求供应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互惠互利,着眼于供应链条上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再将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企业,而是看成供应链条上的一个成员。

打造动能“网链结构”

裕元集团的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五个部分

裕元集团的供应链管理共分为五个部分,从上至下依次是:控制信息、功能、操作、载体形式和运输方式。其中功能是核心,它是指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其他几部分都是具体功能的具体属性,如控制信息是功能阶段中用未加以控制的工具,操作是功能阶段具体发生的行为,载体形式是功能阶段中实体存储的方式,运输方式的含义自不待言。在功能部分中,设计开发和计划控制是所有功能的核心,它们控制着整个过程。其余功能按照顺序依次是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和消费。

四流合一

供应链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包括了四个层面的流,从下至上依次为一一物流、资金流、状态信息流、控制信息流。其中物流从上游向下游流动,资金流从下游向上游流动,而信息流的流动则是双向的。

物流是最基本的层次,物质从原材料原始革成为半成品可用革,到成品鞋,到包装好的成品,最后成为废弃或者可利用物品。促成物质流动的是各种活动,如原材料购买、生产制造、批发、零售、消费,而贯穿物质流动过程的则是运输,包括海陆空等运输方式。

资金流贯穿于供应链管理整个过程,从制造商流向原材料供应商,再流向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过程,然后通过打包、装箱等方面的操作,经过批发或零售阶段,最后从最终用户流回到制造商。

状态信息流是指物质的状态和存储方式不断改变,从散装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盒装的已包装好的成品鞋,到销售阶段的展览形式,最后废弃或者重新利用。

控制信息流位于最上层,它通过抽象出来的实体表述各阶段工作的说明单来控制整个供应链过程。控制信息的流动从设计开发说明和计划控制单到原材料采购单,再到半成品发货单、成品发货单、批发发货单、零售发货单,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裕元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同它与adidas的合作分不开,二者的供应链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对供应链重要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观念上的统一。二者都及早地认识到了供应链在整个企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利用供应链整合各个环节以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其二,在战略实施上,二者都采取了注重产品研发、实施“精益制造”原则、建立Soe管理团队、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与前沿技术的研发等措施,从而实现自身的供应链整合目标。

关于裕元集团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9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系统

(一)供应链的概念及特征

1.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包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全部过程,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一般说来,所谓的供应链就是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所组成的一种供需网络。供应链本身不只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见图1)。

2.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巨大的物流体系,呈网络式的结构。在供应链中,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之间存在着需求和供应的关系,供应链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1)复杂性。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往往由很多种类型的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模式更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

(2)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它是以整体目标为中心,是一种很强的合作和竞争的模式,并不是单单由采购、制造、销售等活动构建的分离模式。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3)具有动态性和交叉性。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战略变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需要不断地寻求改变。节点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要成员,它本身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如此反复下去,就会形成交叉的复杂结构,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

(4)它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和增值链。生产企业产品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都能在供应链上反应出来。同时它又能使所有参与者共同受益,物流在供应链上经过一系列过程增加了产品的价值,可以给相关企业带来增值收益。

(二)供应链系统

1.供应链系统的含义

供应链系统就是指为终端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在供应链上,从最初的原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产品用户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和关系的集成。美国著名管理学家Douglasm.lambertde在对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模型(见图2)。

2.供应链系统的特征

供应链本身就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供应链系统特征主要有:

(1)供应链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是供应链中任何一个节点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它是供应链合伙企业所具有的不同功能集合。整体功能主要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它是任何单个供应链企业成员所不具有的。

(2)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供应链系统有着较强的目的性,那就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通过低成本、快速度、高质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都有这种目的。

(3)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供应链中主体之间具有较强的供需关系,这种关系是共同合作的利益关系,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都是一个整体利益相关体。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企业应该积极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每个企业都能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

(4)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当今企业要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买方市场,用户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还要缩短交货期。这要求企业能够对变化的市场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占领市场,赢得竞争。

(5)层次性。节点企业、业务单位、流程、环境、供应链系统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主体,每个主体具有各自的目标、经营战略、人员机构。相对于传统的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企业总体的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尚处于成长期。长期以来,我国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效率十分低下,很多企业物流职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影响企业物流效率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依然保持着产供销一体化和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来完成,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没有进行充分整合,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效益难以显现出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顾客对物流的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很多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标准时,往往会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平均分配,这就影响到物流服务绩效以及顾客满意度。企业物流服务管理仅由物流部门单独进行,企业管理部门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影响了物流服务的效果。

(二)供应链企业的物流基础设备陈旧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企业物流设备陈旧,信息化程度低,功能单一,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由于基础设备比较落后,缺乏标准规范,使得物品在运输、储备等环节中难以实现整体性、全过程的流动。当前,我国物流领域内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企业难以实现与用户间的网络对接和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技术在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没能得到很好运用,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在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中,缺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大量的物流信息流被阻隔在不同职能部门中,这不仅影响每一个节点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导致大量资源占用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增加,而且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供应链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导致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出现故障,使得企业产生物流管理的风险。在供应链系统下,每个节点企业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容易被放大。供应链节点上的供应者、生产者和客户,节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供应链上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供应链中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流动,而供应链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会给物流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导致供应链物流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各个节点上,致使整个供应链上的每个部分都会存在风险。

(四)缺乏优秀的物流人才

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急需精通外语、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和采购制度的多方面复合型物流人才。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高校物流课程不系统,物流人才技能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物流管理的需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很多企业忽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给现有物流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导致很多物流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从而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目前,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而是通过有效的物流网络活动,改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供应链企业之间合理有效运作,增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物流管理

企业应该将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供应链物流管理不只是企业眼前的管理发展,而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未来的企业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供应链物流管理,积极与其他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物流战略联盟的企业能够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通过合作成为长期稳定战略伙伴,充分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实现互惠互利。

(二)创新物流服务理念

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理念,就是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过去经营理念,建立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要求的物流服务。可以通过创新物流服务内容和物流服务方式来实现。

1.物流服务内容创新

为了更好地达到顾客期望,物流管理必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物流管理的各环节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物流服务,从而更好地获得顾客满意度。

第一,由基本物流服务向物流增值服务转变。现代物流服务必须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扩展服务类型,增加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树立物流增值服务理念,以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展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独特优势。以客户满意度为服务宗旨,以服务质量立足市场。

第二,由功能服务向物流管理服务拓展。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控制能力。企业在开发新的物流服务项目时,一定要创新物流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再造、库存管理、供应管理、客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方便客户。

第三,由实物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信息是物流管理的基础,企业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这样会更有效率。因而企业在提供实物服务的同时也要提供信息流服务,企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物流管理者。企业要主动与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同效应。

2.物流服务方式的创新

企业一直积极参与针对客户的物流管理运作,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努力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形成与顾客相互沟通的互动交易局面,这样可以使得企业与顾客间产生协同效应。

(三)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逐渐显现,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现代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以顾客为中心,将供应链中的各部分紧密结合,有利于客户与企业实施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管理,这既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留住现有客户,同时也会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供应链,增加新业务。积极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努力改善物流管理技术。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在积极发展物流业的同时,多渠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物流管理经验来改造我们的物流基础设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供应链管理功能篇10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products)。

5.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总结近几年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是目前另外一个得到广泛研究的领域。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运行的绩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与重建,以获得更加精细的、敏捷的、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重建的原则应该是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站在供应链系统的高度,为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工作流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调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3.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上也有所不同。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定义,如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业务提升服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建立系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的绩效必将是未来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国权.供应链管理.中国软科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