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3:03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1

关键词:园林建设设计发展展望巴黎公园

17世纪的法国在园林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是当时古典园林的典范,其给后人留下了较丰富的园林设计历史遗产,对现代园林的建设设计也有着极强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刻的解读其设计的特点与内涵,笔者选择了巴黎的雪铁龙公园、维莱特公园和贝尔西公园等三个公园园林设计加以分析,希望从中能为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设计找到一丝灵感或者感触。

一、雪铁龙公园(parcandreCitrone)

从相关的研究资料研究,我们发现法国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在园林设计上被誉为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之一,其主要的设计特点可以概括为勒?诺特尔式的光芒。该公园的建设设计方案是1985年的国际竞赛中两个获一等奖的方案的融合,因此在设计上具有相当高的国际水准。通过环视整个公园的建设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其多位的园林设计者不同程度的都借鉴了传统的园林布局特点。之所以说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是勒?诺特尔式的光芒,主要原因有三。首先,从设计的点状上来说,雪铁龙公园东部的大温室就好比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宫殿一样成为公园设计中的主体性建筑。其次,从设计的线形上来看,公园中心的大草坪周边的环形水渠设计是法国园林有的水壕沟的再现。最后,从设计的面状上来看,公园温室前下倾的草地仿佛宫殿前大花坛的简化,环形水渠中间的大草地如同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绿毯。

二、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

对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有学者对其评价为解构主义的辉煌,笔者认为这一点也不为过。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占地有55公顷之多,在总体设计上设计者屈米强调的是变化统一的原则,设计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首先,在“点”的要素上设计者把公园的基址按照120米乘120米规格做成了一个方格式的网,并在网内的40个交汇点上设置为“Folie”。其次,在公园中“线”的要素上是两条长廊和几条林荫路与一条游览路共同组成。最后,在公园设计中的“面”上,设计者将其设计成由10个主题园。从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和凡尔赛中的小园林一样,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三、贝尔西公园(parcdeBercy)

巴黎的贝尔西公园在设计风格上被后人称之为记忆的烙。1987年,巴黎市政府在总结了雪铁龙公园和维莱特公园的基础上,试图将贝尔西公园的设计打造成利用城市工业荒地的典范。在1997年设计家于埃(BernardHuet)等人以“记忆的公园”为设计主题对贝尔西公园进行了设计与建设。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公园在设计上风格和特点上主要表现为多时期性建筑风格的并存,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的中世纪乡村风格。这样说的原因有三,首先,表现在设计的结构框架上。设计者将公园基地历史上的仓储道路变成公园设计的基本骨架,并保留了垂直于塞纳河的历史路径,将公园合理的分为了三个组成部分。其次,设计者将场所文化内涵也赋予其设计上。第三,在场所重塑的方面上设计者将公园葡萄酒厂的酒窖区改造成为步行街使公园和新建的贝尔西经济区联为一体。

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了巴黎的三个公园设计,可以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雪铁龙公园的古典的设计风格、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主义设计和贝尔西公园的历史记忆风格等。这些为我国的园林设计带来了许多的灵感和启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公园内的设计更是有着高水准的要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博大精深、内涵与形式多样,这些都是当今设计者应该去认真专研和践行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巴黎三做公园的设计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在设计中要科学的继承与发展,不能盲目性的进行设计。要对历史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比对后再运用于现代的设计作品之中,只有这样做我们设计才能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才能适合现代人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成,陈侃.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J].中国园林.2005(10)

[2]李春娇,董丽.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广东园林.2007(02)

[3]王奉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05)

[4]孟维康,郭春生.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8(04)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2

【关键词】园中园;藏景;现代科技;古典元素

在现代住宅区景物设计中,设计师们为了体现别具特色的中国美,常常融合进中式园林造景的方法对住宅区进行设计建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造景技术被运用到现代住宅区景物建造中去。园中园造园方法以其独特的藏景风格和多变的空间设计,也已经被渐渐引入到现代住宅中式园林造景设计中去。

1、园中园

1.1园中园的特点

园中园是我国古典园林造景的一种造园方法。这中造园方法通常出现在皇家园林中。十分有利于藏景。园中园顾名思义就是园中有园,它一般在游人容易遗漏的地方隐藏。在圆明园中就大量采取了这种造园方法。例如“别有洞天”等。这种园中园在现代园林造景中通常被作为景点的名称直接作为度假村或者公园。

景物具有不藏不深的特点,在我国园林造景中园中园具有十分高的艺术性。这种造园方法能够给游人营造一种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让游人在宏观中见小巧,在大气中见精致。园中园能够给园林造景提供丰富的景物特点,让园林显得深厚并且更有魅力。

园中有园的大型造园工程中,注重的是园林的整体布局,对各种景物之间的氛围和协调的要求性十分高。在园林造景中,园中园的设计还能够打破单调的园林布置,能够增强园林的空间对比效果,能够让游人在统一中享受别样的变化。例如北京静宜园里面设计的见心斋就突出了这种造园风格,别有意境。

1.2园中园的空间建筑的几种形态

(1)聚合性空间。建筑物全部都是背部朝外,共同构成一个以内部庭院为中心的格局。庭院内部设置了曲折的变化,借助叠山、中树、植花、理水等这些常见的造园手段在内部庭院中创造出一种幽静、舒适的环境,并且适合游人近赏和坐观。

(2)开放性空间。这种空间特点是利用建筑物之间赋有的虚实变换以及高低错落来组成别具特色的群体造型。这种空间造型不仅具有小的幽静的空间特点,而且还能够对外界的景观进行观望。这种布局一般是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在周围分别用墙、廊和一些其它建筑衬托环绕。这种开放性的空间特点能够突出建筑的造型美,增强建筑群体的整体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错落有致,既可以发挥观景的作用,又起到对园林整体的点景的作用。

(3)多重性空间。这种空间设计特点类似中心辐射的方式。以内向的集中的庭院空间作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附属空间,这样就能够形成极具变化的空间组群。

2、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天人合一”。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2)“因、借”的造园思想。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3)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3、园中园造园法运用于现代住宅区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3.1现在住宅区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双重提高,在现代住宅区的建造中,建筑师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小区建筑设计,而是走向了更高层次的设计--中式园林造景设计。住宅区更加注重美观性和艺术性。

经历了几千年文明的中式园林有着其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和生活态度。现在,它已经从皇家园林走进了大众化的居民住宅小区的建造中去了。在住宅区的造景中引入园林艺术元素让人们的居住场所变得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3.2园中园的造园方法应用于住宅区中式园林设计

园中园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园中藏景、大中见小、曲径通幽的感受。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几种造园方法,讲述其在现代住宅区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

在现代住宅区中,采用中式园林的造景方法进行景物建造。景物的造型设计以及分布是十分讲究的。根据小区的面积和地理环境,采用园中园造园法中的开放性空间设计方法进行小区造景。在这种设计当中,住宅区的居民楼是应该突出的主体建筑。但小区内的景物设计又能够让人感到建筑物仿佛藏了起来的感觉。通过恰到好处的映衬就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根据小区的分布特点,景物布置区域通过植树、种花、理水的几种造园方法在居民建筑旁边进行景物布置。在小区种植大量观赏性树木和花草。通过坡度的高低起伏,营造出一种层次感,充分利用园中园曲径通幽的特点,在小区内进行景物的“隐藏”。在小区内建造假山,种植藤类植物,通过现代科技技术营造“活水”环绕。种植多种乔木和灌木,让建筑依山傍水而立。使得建筑、叠山和活水能够相得益彰。

将园中园造园法运用于住宅区造景设计中,给居民营造的是一种“闲雅、可近赏能坐观”的造园方法。在设计时,要采用中式园林的特点(自然与人的融合、诗情画意)构造园中有园的特色景观。通过在居民区设置景观廊,通过景观廊的走向引领居民在诗情画意的小区中漫步赏玩。在景观廊的延伸过程中,不规则的分布着亭台,人们能够在漫步的过程中闲坐亭台向小区远处进行眺望,这些亭台由于较高的地理位置可以对小区内的景观进行远望。景观廊的走向应该环绕小区建筑进行路线设计。在居民区的健身设备安置处,健身设备属于现代元素,为了达到中式园林的设计效果,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健身区的周围应该铺设植被,结合园中园的多重空间设计法,以健身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式进行景观分布。当居民进入健身区健身时仿佛走进了园林一般,具有空间的层次感。健身的同时也享受美景。

水在居民区中的应用能够使得小区更加具有自然美的特点。在住宅区的建筑分布中,按照园中园的聚合形空间造园方法进行分布,但也不是直接“拿来”。根据住宅区的面积,在区内设置人工湖。建筑依湖环立,在湖的旁边辅设洞(假山)、溪以及小型瀑布。居民通过景观廊,能够通向人工湖。结合中途随机分布的亭台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这种聚合式的分布让人们居住起来仿佛有种与世无争的感觉。另外多种植被以及景物多重性的空间分布也能够起到消除噪音、形成小区的小气候循环。

4、结语

园中园的造园法的空间特征具有聚合性、开放性以及多重性的空间特点,将这些特点运用在现代住宅区中式园林造景设计中,运用中式园林的造园手法,体现了“因、借”的巧妙造景特色。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能够体现中式园林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及诗情画意”的特点,更加能够凸显出园中园“藏景”的特点,让人们居住的小区具有园林的艺术性,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艺术园林中但又能同时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随着造园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现代住宅区的造景设计将会更加符合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莉娜.中式园林住宅――苏州云山诗意花园建筑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2012(3):24-26.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3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应用探讨分析

一、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1、城市建设的特殊性使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生存竞争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城市的兴建,使环境生态系统恶化,使适应性差的物种减少或毁灭,但同时环境的选择压力以及在自然选择基础上增加的人工引进、驯化、选择,经过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使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会有一定的增加。

2、城市环境园林绿化创新的任务:①对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污染进行规划治理;②对现存自然条件尽可能地加以保护,并辅以人工手段输入自然因素,提高生态系统和绿地质量,达到必要的生态效益,尽力构筑城市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绿地系统;尽力通过自然山川的绿地系统,形成城市良性气流循环,改善城市小气候,最终缓解或消除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以世界园林绿地发展趋势为主线,根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原则,应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遵从“生态位”和“互惠共生”的宗旨,科学配置、协调植物种群间的关系;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的生态学原理,结合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合理布局,创建园林绿化精品。

二、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

新形势下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内容:

1.以功能作为设计最主要的原则,现代的设计思想是以人为最终的服务目标,现代的设计理论就是功能主义。

2.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设计的本质理念是服务,不需要追求过多形式化的东西,而是要强调服务的内涵。

3.简洁实用,现代的设计理论要求剥除原有的设计形态及特征,运用基础的几何单体,形成简洁实用的设计。

4.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本质内涵,现代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技术要和艺术相结合,在遵循自然的客观原则下,实现工艺美术的改革。

三、现代设计理论三大构成因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1色彩的轻重感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色的事物显得轻盈,重色的事物显得沉重,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在色彩的搭配与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

1.2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及冷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氛围,进行园林设计时一般适用在庆典等场面。

1.3色彩忧郁和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纯度与明度是是色彩产生忧郁或明的主要因素。明度较高的颜色搭配可以很容易获得明,而明度较低的颜色搭配就会引发忧郁感。在选择园林设计的整体感觉时,要着重把握颜色对比度高低所产生的明快及忧郁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的内涵。

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虽然在平面构成的实际体现中只具有较小的面积,但是它的形状具有很强的多边性。点的聚集性可以极易获取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做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以实现突出主题或创造意境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运用点的差异性组合,可以构构造出富有韵律及节奏的意境。例如排列整齐的树木,可以体现秩序井然的意境。

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称之为线,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是长度,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两种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是直线出现的三种形式。直线一般应用在道路绿化带、规则式园林、局部自由式园林的设计中。水平线具有统一、稳定、庄重等的特征。曲线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其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及视觉感受。

2.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形状不同的线在封闭情况下可以构成具有差异性质的面。几何曲线形平面和直线形平面几何形平面都属于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几何形平面可以是规则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散乱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

3、立体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也可以称为空间造形,是用来传达视觉的一种设计形式,其传达的信息具有感性的特点。立体造型具有的特点包括:在限定的空间之内、以实体占据空间、结合空间构成全新的意境、产生新的视觉。

3.1粒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粒体不仅是最小的形体单位,而且包含点的形式特点,粒体在形象的设计上是非常随意的。粒体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联想为多种形状的树木,粒体集中起来构成的空间,可以给人享受到轻快、活泼和充满乐趣的氛围感。

3.2_线体的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平面线条的三维化形式称为线体,线体不仅包含平面线全部的特征,而且的还拥有自身独特的形式。线体可以由不同的形态来组成,其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是迥异的。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了解其构成原理,遵循均衡和对称的原则。左右、上下及放射形对称是园林设计中的三种对称方式。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4

关于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园林空间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特点的介绍,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园林空间设计的设计理念。第二个方面是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园林空间设计的设计特点。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园林空间设计的设计理念。

园林设计的一体化一直是现代化的园林设计的追求风格。园林设计的空间一体化整合了园林的设计功能和园林的空间组织功能。在现代化的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中,园林建筑的配套功能和配套服务是终极的追求。例如:园林要提供游人休息或者散步、聊天、晒太阳等配套的户外活动空间,要将这一空间适当的进行放大以达到满足游人外出的需要空间。这一空间设计要将游人的生活和娱乐的空间全部考虑到空间设计中去。现代的游人在园林中已经不再追求花样繁多的装饰和眼花缭乱的布局,现代游人需要的是简洁大方的游览空间。这样就对我们园林空间设计的人员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对园林内部的空间进行重新的划分,要有层次的进行规划,需要我们的设计手段更加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我们在进行园林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将现代的社会流行的自由和时尚也加入到设计中来,我们允许自由式,多元化的设计在园林空间设计中体现。但是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将传统的园林空间设计作为我们设计的根基,因为传统的设计对于园林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没有传统的设计,园林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现代化的园林设计在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代化的园林空间设计的基本特点,现代化的园林空间设计要具有强烈鲜明的空间构图;要有简单明了的空间几何线条;要有这多种多样的空间设计元素等。例如:现在的园林中的植物是园林空间设计的一种素材,这种园林中的植物和传统园林中的植物是由区别的,现代园林中的植物胜在植物的子让形态的体现,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没有受到人工的修剪和造型,一切都是以一种自然的形态存在。这样就会给园林的现代艺术感加分,没有了传统园林中的造型束缚。现在园林中的植物都是在自然状态进行生长,这样就契合和现代的园林空间设计的特点,那就是自由。

(2)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园林空间设计的设计特点。

众所周知。园林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园林的空间设计需要符合五个特点。这五个特点分别是:第一创造性;第二双重性;第三综合性;第四社会性;第五过程性。只有基本符合了上述的五个特点,园林空间设计才能够称之为合格。创造性:园林的空间设计在过程上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这种创造不但需要我们具备园林主体的设计想象空间,同时还需要有外延式的,开放式的创造思维。园林建筑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相互矛盾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设计者就要发挥出创造性和创新性来进行园林空间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内涵丰富和形式新颖的园林作品。过程性:在进行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要全面的,科学的进行考察,要充分的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切合实际的从、选择出一套设计方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的修改,不断的改进的过程。社会性:放眼于城市的整体设计和布局,我们进行的园林空间设计装饰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园林的空间设计融入社会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平衡社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在设计中找到一个可行的设计切入点,我们要将设计的个性化和设计的社会性完美的进行结合。我们要设计出个性鲜明,同时又具有社会功能的园林建筑。

二、现代园林空间设计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

关于现代园林空间设计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的叙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园林空间设计的统一和多变原则。第二个方面是园林空间设计的对比及相似原则。第三个方面是园林空间设计的均衡原则。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设计原则一:园林空间设计的统一和多变原则。在园林的空间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的统一性指的是我们在进行园林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统一设计的部分和整体,我们要将园林中的各种元素进行统一,达成一种协调和默契。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寻求的是一种个性差异,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有些许的变化,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园林设计样式丰富多彩有没有脱离主旋律。因此我们要求园林空间设计的原则是统一和多变。

(2)设计原则二:园林空间设计的对比及相似原则。园林的空间设计中,需要的元素是非常多样的,这些元素在形态和色彩等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在设计中,我们要平均的使用这些元素的相似和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设计。

(3)设计原则三:园林空间设计的均衡原则。

三、简述园林空间设计的对称均衡原则

园林空间设计的对称均衡具有:

(1)简单;

(2)静止;

(3)庄严;

(4)宁静等特点。

四、园林空间设计的不对称均衡原则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域文化;表现方式

1园林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联

1.1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含义

园林景观设计,就是综合自然元素及人工元素,设计出能够满足自然生态、文化诉求、社会生活的园林景观,承载人们精神审美需求。在融合人们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过程中体现出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地域文化,主要涉及到特定地区的经济水平、价值观念、社会风俗、艺术形式、生活方式、社会准则等,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不断积淀而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由此可见,不同区域的人们,因为本地区的发展特殊性,在生活、思想、行为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地域文化也就是这种不同类型意识形态的体现。

1.2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1.2.1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设计,渗透着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人文要素的把控,有着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特性。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设计者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生态特征,最后灌注自己的设计灵感,从而设计出地域文化气息浓厚的园林景观。

1.2.2园林景观设计促进地域文化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因为自身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是承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设计者通过吸取地域文化营养,将园林与现代文化理念融合,从而使园林景观展现出的地域文化历久弥新,增添地域文化魅力,既达到吸引游客的效果,又反哺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发展。

2园林景观设计凸显地域文化的艺术原则

2.1整体性

整体性也是基于地域生态系统而言,园林景观设计时,地域生态是优于社会人文要素存在的,是园林存在发展的基础。设计时充分遵循地域环境的生态规律,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整体性的统筹设计,保证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整体一致协调。

2.2独特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在整体性的指导下,着力彰显地域的独特性。在设计中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对特有的建筑风格、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加以挖掘,丰富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在不拘一格,独具匠心中释放景区魅力。

2.3科学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的开发设计应体现出科学性,谋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对当地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在保持风貌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开发;另一方面园林建设使用的材质等,要保证绿色环保,以达到可持续利用。

3景观设计彰显地域文化的艺术手法

3.1去粗取精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繁杂中删减枝蔓,对当地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保留文化特色浓郁的历史景点。对于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建筑结构保存完整的园林建筑,要本着最大限度减少破坏的原则,采用保留的设计手法,还原景观的历史真实。

3.2突出重点

园林景观设计时,收集整理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并从中抽取最能展现地方风俗文化的符号样式。突出重点的设计手法就是通过选取地区文化的代表元素,使园林景观的魅力得以尽情释放。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重点文化符号可以不拘泥于具体的实体要素,既可以是建筑实物,也可以是文化、民俗元素。

3.3加工创作

园林景观设计中,一味地遵循历史遗留传统,只简单的采取保护,保留等方式对待文化遗产,不免显得沉闷死板,文化遗产的文化韵味也逐渐变淡,这就需要我们适度加工再创作。在深刻领悟当地文化精髓后,设计者可以在园林景观规划时,模仿原建筑结构样式,人工再现景观风貌。对于当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创作实体雕塑,加以生动还原。

3.4理念融合

只是拘泥于传统文化理念,对现代设计思想、手法不加融汇的话,难以设计出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传统建筑布局,形态样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设计材料,不仅能保持原有的传统文化风韵,更能体现出现代文化气息。此外,在园林配套设施建设中,也应展现出古今文化理念的融汇共存。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研究分析;视觉元素;作用运用

在实践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仅包含有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有公共环境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有关项目。所以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的从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等层面着手,在实践的设计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在充分的遵循了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体现,进而更加有力的推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向前发展,充分的展现出艺术性和设计功能服务性的特征,使得整个设计项目的水准可以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和改进。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使广大的人们可以有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所以很好的体现出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视觉元素的体现对于更加彻底的显现出设计的效果意义重大,故应当加以重视和深刻的分析研究。

1.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明确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视觉元素的重大意义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应当对此环节的项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更好的实现对工作的改进和对理念的完善。

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人的视觉经过接触外界环境,获得一定的信息,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并且产生很多和行为相关的情绪。人体的眼睛是视觉最重要的接收器官,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人体首先要经过由触觉到知觉,由知觉到感觉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在实践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仅包含有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有公共环境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有关项目。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视觉元素的体现对于更加彻底的显现出设计的效果意义重大,故应当加以重视和深刻的分析研究。人体眼睛中的视网膜能够感受到外界的质、色和光的刺激,并且将事物的外观映射在大脑中,视觉是人们感知外界环节的重要工具。视觉是一种客观事物经过人体眼睛的扫描,在大脑中留下的事物的第一印象。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由植物、岩体、湖泊、房屋等视觉符号组成,当人们身处园林景观中时,这些视觉符号的独特应用会传递给人们不同的信息。

2.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视觉元素的应用重难点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明确工作开展的原则和相关技术思想。下文将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视觉元素应用的核心部位和应当重点关注的相关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改进和不断的实现对理念的完善。

首先是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点的使用。点可以说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最为基本的视觉符号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视觉元素之一,其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最为不可或缺的内容项目,从整个角度着手,灯具、水池的设计、雕塑以及相关植物等,均可以被当成是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相关布局的形式和布局的方式,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有着重大影响。点的运用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功能性的体现,使得项目的设计不仅可以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装饰性特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对视觉效果和视觉信息的传递。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点还具有聚集以及焦点的特征,可以为广大绿地项目和景观建筑的设计提供丰富且充足的视觉元素,在广场的设计过程之中以及道路的设计过程之中加强对点这个元素的使用,还可以展现出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同的艺术特点,故应当加以深刻的重视和细致的研究。

除了上述分析的点的应用之外,在实践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线的使用同样是展现出不同视觉元素特性的关键点,同样应当加以重视。线的应用应当注重的是直接、转折、顿挫等形式的体现,同时线还可以以速度、连续、移动、弹力以及力量等不同的形式,产生出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对于提升整个景观的价值有着重大且深远的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线条的应用,线条的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变化和不同的形状,进而产生出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诸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充分的运用直线等线条,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给人一种坚强的感受。故应当加以深刻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

质感元素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质感又可被称之为肤理,指的是物体的表面特质,是人们触觉或视觉所可以感受到的,质感感官上可分为光滑和粗糙性;形成又可分为人工体现与天然形成。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要想给人很独特的视觉感受,设计者可以利用不同景观建筑的肌理和材质的不同对比来进行合理的搭配来实现效果,而质感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体现是其强烈的对比,同时又会和周围的材质元素形成质感上的强烈反差,其合理的应用都会使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得到很好的丰富。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中采用视觉传达语言,需要我们对其中每一个基本元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让整个园林充满文化气息,并拥有丰富的感性内涵。

3.结束语

总的来讲视觉元素的应用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关键环节,故应当加以重视和细致的分析,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在实践的设计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在充分的遵循了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体现,进而更加有力的推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向前发展,充分的展现出艺术性和设计功能服务性的特征,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视觉元素的应用重点和重大意义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应当重点解决的核心项目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实现对设计项目的改进,不断的实现对相关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如何在当前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之中更好的对视觉元素加以运用,是提升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质量和艺术性的关键点,故应当加以深刻的重视和细致的分析,以更加健全的思路和更加完善的理念,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创新,不断的增强视觉元素应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7

1.1景观建筑能够满足设计意图的需要

景观建筑能够帮助设计师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借助现有的环境,结合园林的功能和要求等达到设计需要。景观建筑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园林设计的需要,能够从整体上呼应园林整体景观,突出园林设计的特色,同时还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味道。景观建筑的设计意图与园林设计的整体思想具有密切关系,它关系着园林整体设计的成败。

1.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景观建筑是园林设计中的主体,景观建筑的设计要满足园林设计的需要,最终达到和自然风光的协调和融合。景观建筑可以通过多种组合形式存在,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布局,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合理应用景观建筑,能够有效调整园林景色的布局,使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通过选择某处建筑作为其中的重点,然后再布置相应的游廊等附属建筑,将景观建筑联系起来,这样能够满足旅客赏景的需要。人们在园林中游玩时不仅容易被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同时还容易被景观建筑所吸引,景观建筑往往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给人们提供小憩的场所。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借景的方式,增添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满足了艺术意境的表达和需要。景观建筑通过合理的规划,以花墙、庭院灯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能够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凉亭的设计

凉亭作为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建筑,它能够给游客提供短暂的休息空间,也是避雨和乘凉的好场所。凉亭在园林设计中包含了传统凉亭和现代凉亭2种形式,其中传统凉亭的形状主要有梅花形、多边形等形状,在凉亭的顶部主要有单屋檐、双屋檐以及多重屋檐等形式。现代凉亭的顶部主要有弧形、平面图形以及坡面对多种形式,其建设材料主要有木料、石料以及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凉亭的外观形式更加丰富,而且其姿态也更加雄伟、精致,能够给游客更加美好的意境和感受。凉亭一般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建筑伫立在园林内部,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凉亭要想发挥其巨大作用,一般应当设立在景色优美的地方,特别是周围有流水经过,能够给游客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例如,长春市南湖公园中的凉亭,其形式是传统的四角亭,屋顶是三层檐,亭柱是传统的红色,其顶部是尖锐状。在亭柱之间有圆柱形和长方形的缓台,能够供游客休息。其中4个凉亭两两连接在一起,凉亭下面是荷塘的流水,荷塘上面有绿色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这样的凉亭能够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发挥了凉亭建筑景观的作用。

2.2桥的设计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也常常需要应用到桥梁,特别是流水能够给人们带来活力的感觉,同时河流还能够达到湿润空气的作用,人们都希望感受到流水的力量。在这样的园林景观中,通过特意设计一座桥梁,不仅能够达到观赏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景观的艺术效果。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园林,通过设计一座桥梁,能够有效增添景观面积,增加了景观层次感。对于小园林来说,桥梁可以设计的更加精巧,并且和水面十分接近,这样能够使旅客的游玩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大型园林来说,桥梁应当作为整个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标志,在布局上应当和园林景观整体风格相适应。桥梁应当和周围的景色相互呼应,同时和整体的园林景观相互融合。

2.3廊的设计

廊在园林设计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往往是连接景点的重要通道,具有连接建筑物和外部空间的作用。廊的存在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空间性,特别是不同的廊结构和形式能够丰富园林景观的类型,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具有重要帮助。同时廊还能够和藤类植物结合,形成葱葱郁郁的外部结构,使游人走在里面感受到凉爽,具有一定的避阳效果。廊的存在延长了游客的观赏时间,使游客有更多的时间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在历史上有不少的故事都和廊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廊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

3结语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8

关键词:园林道路;设计特点;原则解析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国内蓬勃发展,尤其是园林风景区的发展,作为人们休闲、有氧运动的最佳场所,它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园林风景中必要的一部分,园林道路设计也被设计者所重视。道路设计对园林风景结构及观赏的作用不可否认,它既有功能性,也有自身的美感。然而通过园林道路的发展,其类型及种类已形成很多种。

园林道路类型

1.1变态路

园林道路的建设要符合其周围园林景观的需求,因此根据需求将变态路分为瞪道、休息岛、步石、踏级、磷和订步等种类。依环境而建,达到与环境的融合。

1.2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供游客娱乐和休息的小路,辅助游客通往园林更细致的地方。一般双人行走的距离是1.2一1.5m,单人的则为0.6一lm,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疏林山上、水边等地方设置的小路,是根据地势蜿蜒、曲折等特点进行自然发挥设计。

1.3主要的园林道路设计

在园林风景区的观光中,主要的园林道路是大部分游客必走的道路,甚至有时需要一些小型车辆的通行。因此,一般主要的园林道路宽度建设在4一6m即可满足人们需求,也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这些主要道路旁一般都有很好的绿化带进行填充。

1.4次要的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园路在园林景区内起辅助作用,主要是对主要道路的补充,对景区与建筑有着连接作用,次要道路的宽度设计一般在2一4m之间即可。

2.园林道路的功能与特点

(1)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一方面园林道路对游客的疏导和集散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园林道路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修、护养等工作也有着辅助作用。

(2)具有对园林空间区域规划,对游客进行引导的功能。在园林景观中,有许多不同特征的景观,其之间有着联系也有着区别,园林道路的合理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达到这两种功效,符合现代园林建设中要求的形神兼俱。道路对园林景观进行自然的区域划分,对观赏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还可以引导游客进行更细致的观赏。

(3)它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建设注重整体美和细节美,注重各种部位的相融合,而园林道路可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曲线美及整体协调性。因此,其中的一草一木及道路都是园林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园林艺术中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因景设路和因路保景。

3.园林道路布局的设计原则

(1)根据园林道路的性质,遵循园林道路布局的灵活性。一般园林道路呈现环形,在设计时要根据园林景观的走向进行道路设计,避免主次道路的断连。园林道路建设除了环形扩展向外,还要有几条从园林中心放射出去的道路,这样才可以使得道路贯穿整个园林风景区。总之,园林道路的设计要灵活变通,在满足游客行走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观赏角度,有时候需要景观引导道路的走向。

(2)体现园林道路的实用性,做到以人为本。建设园林道路,除了使其符合整体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外,还要考虑到道路的实用性。此外,还要注重道路设计的人性化,在设计过程中多些人性化建设。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景观有着很重的地域性,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建设园林景观,道路的设计也应该符合地域特征,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融合。

(4)平面成形的规划布局研究。同传统的城市道路建设相比较,景观园林的道路设计布局,存在着自身独有的布局特点形式,通常自然式的风景园林道路系统平面成形局部设计形式有三种,即为带带式、树枝式、套环式三类。

(5)立面成形的规划布局。现实中景观园林的道路设计,能够依据实际功能的需求来进行宽度尺寸的变化收放,采取以变断面形式展开立面之上的规划布局。如在诸多风景园林中的道路两侧,都设置有凳子和座椅,这皆是作为园林道路的外延边界而存在,除了这以外,还有很多园林道路同小型广场相互结合的案例。这种立面成型的设计形式,呈现出宽狭相接,直曲相济的效果,使得园林景观道路趋于生动多变,游人在道路行走的过程中,能够驻足停留,运动休闲,相得益彰。

(6)园林道路交叉路口的设置布局形式研究。在同一景观园林区域内,必然会面临多条干道相接相交的情况,除了对较为陡峭的山地地形之外,在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采取以正交的形式进行设计,交叉口区域需要作扩大处理,促使区域相对空旷,形成一个小广场,即疏通交通,又避免产生行人拥挤。对于小型道路,应当以斜交的方式进行设计,但交叉位置不要太多,且两个交叉点应当保证一定的距离,做到主次分明,同时相交的角度需保证一定的宽广度,以免因为角度太小影响到整体的美观。对待丁字型的道路交叉口设计,因为其处于视线交点,能够进行点缀以相应的景观风景植物,以避免多条道路视线交于一点,令游人出现方向迷失感,同时还应于交叉口的位置设置明确的指示牌,进行方向的指引。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l)现代园林建设中,个人设计色彩严重,不能做到以地域而设计。许多非专业人员对园林景观道路的建设进行严重干预,很容易出现道路缺乏变化,平淡无奇;由于太过于强调园林道路的特殊性,不假思索地要求“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2)园林道路容易出现断头、回头的现象。一般园林道路的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划式及混和式,在没有明显的终点标志建筑出现的情况下,园林设计中避免出现回头路、断头路的现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3)园林道路的设计数量不合理。园林道路的设计旨在满足最大游客容量时的需求,因此园林道路的设计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面积来设计,如果景观面积小,道路却很多,会导致景观散失其原有的观赏性,景观也会被进行多处分割,游客密度变大造成拥堵;如果景观面积大,园林道路又很少,就不能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作用,有许多细致的景观设计不能让游客欣赏到。

(4)在园林景观某处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不是很合理,由于夹角较小,导致转弯半径不够,这样很容易造成人们抄捷径践踏草坪,破坏绿化。

结束语

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不仅要遵循设计的原理理念,还要满足园林道路的自身功能,从园林道路的线性构思、铺张图案的设计、对色彩的掌握等多方面入手,营造出优美迷人、引人入胜的园林道路景观。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园林设计者应严格按照规范实行,遵循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合理地布置园林道路,满足园林道路的功能要求,又要求需注意协调园林道路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一个完美的园林道路设计,更是需要提高设计者的自身艺术修养和必要的业务素质,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道路的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和功能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维.论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UJ.现代园艺,2012,22:74.

[2]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石亚丽.论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田.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0一222.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9

关键词:城市绿地;园林景观;人居生活;引导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正处于火热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城市园林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前瞻性越来越科学严谨。生态化、节约型、艺术性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和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1、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的这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城市园林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城市园林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其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城市园林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人们可以享受到美丽的园林景观,体会轻松愉悦感。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美感的需求,还要保障人们活动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3、学习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

我国的园林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园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发展史中拥有的丰富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给城市的园林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必须要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城市新的发展要求。

4、洋为中用,借鉴吸收创新的原则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欧洲园林和西亚园林等,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得比我国早,其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所在,越有特色的城市,其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强,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每座城市的实际,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为中心,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特色体现在每座城市的园林景观不管是公园,还是街道景观等都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避免雷同的景观设计和建造。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相适应,通过设计风格来展现出城市的精神面貌。所以说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地域性。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受到西方设计风格的影响比较严重,并且照搬照抄现象普遍存在,并没有对于园林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土质状况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更无法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所以这是目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模式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急需改进。

2、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既能够充分的放松身心,又能够陶冶情操。但是在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却缺少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关怀缺失,只是注重硬件设施的设计,却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日常所需,比如遮阳防雨设施,绿化植物的搭配等等,缺少人性化的特点。

3、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因此使人们难以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以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因而失去了其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三、改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强调城市景观园林绿地的差异性

针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严重忽视生物多样性,造成园林景观雷同的问题,采取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的措施,考虑每个街道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商业经济的状况,注重街道景观的差异性来开展街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同的街道规划栽种不同的乔木作为行道树,同时增加一些落叶乔木,配置的花灌木的种类注重多样化,使园林景观多样化,同时使景观呈现四季的变化,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生动,避免园林景观的雷同。

2、尊重并研究地域特征,突出文化、彰显特色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和文化性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空间表现形式,设计者在对某一地域进行园林设计时应该要先“做功课”,即对该地域的整个空间环境背景有所了解。首先是宏观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结构、社区地理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地理特征、造园功能、布局特征、总体特征等,其次是植物、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建筑装饰等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从而形成当地独特的景观特色。例如,世界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园林特征划分为中国山水园林、法国宫廷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等,中国园林又根据地域特征划分为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等,这些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自成一格,景观独特,通过其空间表现、意境以及构图形式直接体现了不同环境下地域园林特征。同时,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宏观的定位,也有细节的构思,设计者应根据不同项目及其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表现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表达,也可以是含蓄的体现。从构图形式到细节的雕琢,都可以融入地域文化,并经过园林造景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从而体现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3、强调绿化种植的差异性,丰富环境中的植物景象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中,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应重视植物的配置。针对园林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差异,分清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作用,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设计、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以及不同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案,适应不同地域的环境,实现不同园林绿地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4、生态优先、适地适树

通过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园林的首要作用,景观塑造、文化表现等功能也都是在生态环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反对脱离实际、毫无价值的单纯人造景观。其次,应该注重打造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比例,倡导回归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反对弱化生态功能,增加养护成本的设计,避免不必要的大色块以及不必要的植物修剪、雕塑、图案等。此外,要突出“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还应当坚持植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乡土树种为主的植被群落特征。乡土树种是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栽培和繁殖,并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的树种。乡土树种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乡土树种的组合造林实现了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构筑稳定的生态群落,提高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当地的自然植被。园林景观中绿化植被景观是基础,植物生长的好坏对整体景观以及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掌握本地适宜生长的各种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景观特征,在园林绿化中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导,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不能在不了解当地植被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新颖而盲目引进大量外来树种。

5、注重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完善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针对过分追求景观的美观,忽视城市园林的实用性的现象,采取注重城市园林的实用性,追求景观的美观性的方法。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重视园林的实用性,关注广大市民的需求,不去过于追求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从生态园林的功能和作用出发,开展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审美效益。

结束语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正处于火热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城市园林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前瞻性越来越科学严谨。生态化、节约型、艺术性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和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温亚利.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业,2010,(12).

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篇10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园林的艺术

1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

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

2我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当今的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园林应充分地尊重自然传统,有意识地改变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更具自然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进而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3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所涉及的主要元素是:石、水、植物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植物是园林中四季美景的艺术表演团。当然园林设计中还涉及到一些动物,比方说:鱼和天鹅等。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史相通。在手法上现代园林常常讲究大面积的铺排,看起来非常气派,然而游逛起来却非常累,让人无所适从。而传统的园林,讲究以小见大,强化造园意境,反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当然现代园林也有可取之处,比方说引进了西方园林大面积的草坪的设计,给予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4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应用

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使游人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应该确立研究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基于传统,重新创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在建设和研究的背后,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要体现地域特点富含时代气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正是“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园林的设计受限于特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同时运用符合现时代特征的科学的思维路径去研究问题。因此,这种差异首先应该从人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切入。从本质上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并变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梳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东、西方的影响,以及进入近代后的衰落根源。剖析现代风景园林的行业本质,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行为。解析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本为宗旨,以地域为特征,以场地为基础,以空间为骨架,以简约为手法。从现代园林出发,再回到传统园林,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出发,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园林,从中剥离出其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具体而言,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和古典园林都分为6大方面:场地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型、设计要素、空间布局、设计意境。一方面,就每一个步骤分析二者的理念和理法;另一方面,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时代特征,尝试比较二者的不同和相通之处;最后,以此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得出值得传承的方面,以及值得反思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