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镇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3:14

健康城镇建设篇1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2030”规划纲要为指引,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理念,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着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人群,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健康中国样本”夯实基础。

二、重点建设领域

(一)普及健康生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普力度,广播电视、报纸开设和规范健康栏目,积极拓展新媒体健康教育。到2020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接受健康科普的人群比例达80%。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组建健康生活指导员队伍,引导居民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充分发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的辐射效应,打造一批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开发并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技术和用品,把促进健康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到2020年,全市媒体健康专栏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全覆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健康下基层宣传“五进”活动2000场次,建成省级健康社区80个,健康单位200家,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全覆盖,打造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广场)、健康文化长廊、健康小屋、健康一条街等支持性场所100个。

(二)优化健康服务。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特别是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补足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规范妇女儿童和农村人口的健康管理,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到2020年,全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55%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90%以上,公众自救互救单位覆盖率达90%以上,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5%以上,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实现全覆盖。

(三)完善健康保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全覆盖。推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确保所有老年人口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保障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到2020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98%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全市已经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县城)的地区达到健康镇(县城)标准的占50%以上,30%以上的省卫生村、社区达到健康村(社区)标准。

(四)建设健康环境。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水源保护,开展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大力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建立完善低碳、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处理,建立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杜绝“地沟油”返回餐桌。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创造舒适、规范、整洁、放心的消费环境。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乡水质监测持续保持乡镇、水厂全覆盖;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73.9%以上,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7微克/立方米左右,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的城市比例为100%;城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达80%。

(五)培育健康人群。着力建设“优生之城”,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提高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儿童保健等妇幼健康服务覆盖率。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群体的健康干预计划。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调查,提高干预效果。引导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严格落实公共场所控烟措施,降低烟草相关疾病发病水平。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模式,鼓励成立形式多样的健康自我管理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体育设施布局和管理,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以筹备省运会为契机,重点推进大型体育场馆、生态体育休闲公园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升管护平台智能化水平。实施农村健身设施提质工程。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建有内含5个运动项目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所有行政村建有体育活动室和“五个一”运动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推广“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在群众聚集的体育休闲公园打造集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科学健身指导等与一体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及数据分析能力,建立运动处方库,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健康文化产业发展,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文化作品,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到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左右,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4%,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10万和5‰以内,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锻炼总人数的比例达50%以上,达到《国民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93%以上。

三、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一)建设健康城市

1、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十大主题健康促进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健康“细胞”工程。积极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健康社区建设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健全文化体育设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面、连续性、综合,建立完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有效机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社区居民的融合,倡导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邻里关系和家庭氛围。健康单位以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积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保障饮食安全和营养,控制吸烟危害,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包容的人际关系和单位文化。健康家庭建设以家居环境整洁、家人身心健康、家庭文化和谐等为主要内容,以关爱家庭成员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为重点,改善家庭生活品质,提高家庭健康水平,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2、完善健康管理模式。推进医防结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组织体系。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纽带,通过整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以大数据支撑群体疾病预测和个体化服务。发挥红十字会“自救互救自愿者服务队伍”作用,做好公民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和体验馆建设工作。发挥中医预防保健优势,拓展“治未病”、中医特色康复等服务;探索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团队,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健康服务。推进全民预防保健服务,积极发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等服务,规范发展母婴护理、养生美容等服务市场。对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防治结合、联防联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3、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逐步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餐厨垃圾管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加快城市公厕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改进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方式,推广降尘、低尘清扫作业方式,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多措并举改善住区环境,完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和环卫设施配套,逐步开展市县无障碍环境建设。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提升,推进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打造“绿化、美化、舒适化”的高品质宜居空间。

4、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施蓝天工程,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全面整治淘汰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进一步强化石化、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实施工业烟尘、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实施大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程,推进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查与综合整治,石化、化工行业全面推广“泄漏检测修复”技术,完成重点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废气排放源整治工作。强化联防联控、综合治理,协同推进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污染防治,有效解决复合型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5、提升供水保障和水污染防治水平。健全城市供水应急和预警机制。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形成“双重水源、双重保障”能力。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源、供水单位出厂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按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南水北调沿线和淮河入江水系环境治理,实施市三江营饮用水源地暨南水北调水防治项目,着力推进沿线工业污染治理、船舶交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良好湖泊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湿地生态修复,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省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5%以上。开展重点水体、重点断面达标综合整治,重点实施槐泗河、古运河、仪扬河等水体整治。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组织开展入湖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保障行动。市区于2019年底前,其它县(市)于2020年底前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所有入江、入湖支流消除劣Ⅴ类水体。

6、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因地制宜进行城市绿地生态群落的营建,利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度。推进七河八岛、三湾、宝应湖等生态中心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到2020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持续推进“绿杨城郭新”行动计划,市区每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4%,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1.8%、绿化覆盖率达44%。加速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均衡公园绿地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加强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休闲旅游”、“生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开创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二)建设健康村镇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章建筑,疏浚坑塘河道。结合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引导规划发展村庄,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立村庄保洁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保洁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广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规范收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禁止焚烧秸秆,引导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强规范种植和绿色养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大力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到2020年,沿江县(市、区)的所有乡镇均要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高邮、宝应省级卫生镇比例达70%以上;加强卫生村镇动态管理,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健康村镇建设奠定基础。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宽带普及。健全覆盖所有自然村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强化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到2020年全市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在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到村组、到农户的管网改造。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加快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建设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造,鼓励开展四格式、纳管式、集中式的生态改厕,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到2020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

4、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强化医联体建设,提升18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便农村居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抢救、二级以上常规手术、正常分娩、儿科和部分危急重症等的诊疗水平。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建设,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

5、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和环境整治服务功能,广泛普及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和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全完善乡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场所,积极发展乡村特色健康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培养农村文体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开展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和科学健身知识讲座,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措施,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促进项目的拓展。

四、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市、县两级爱卫会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推进目标管理和责任制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机制,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将健康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之中,不断增强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落实配套保障,创新投入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构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落实经费保障,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落实财税减免、专业人员培养等配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赞助捐款,推动健康事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健康城镇建设篇2

建设健康村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拓展和深化,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加快特色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目标,积极开展健康村镇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民文明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民利益、具有晋城特色的健康村镇发展道路。

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山西通往中原、走向全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全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支点,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以及人文历史优势。

晋城市下辖4县1市1区,84个乡镇(办事处),2286个行政村,总面积9490km2,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7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0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3亿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136.1亿元,增长20.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1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255元,增长8.2%,各项经济社会主要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并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中小魅力城市等多项桂冠,成为山西省乃至中部地区一座具有竞争实力、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魅力的新兴城市之一。

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以市民的理念教育农民

晋城市素有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和扎实基础,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多次受到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肯定。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市泽州县的东四义村就被授予全国卫生模范村;1982年和2007年,全国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两次在我市召开。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动力,大力开展以东四义为样板的“卫生村镇”建设,积极推进健康村镇建设,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以市民的理念教育农民,连片建设,整体推进,促进城乡文明的联动与对接,带动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下面,联系晋城的工作实际,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第一,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建设健康村镇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晋城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煤层气基地、煤化工基地、电力基地和中高档铸件基地。全市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9%,探明储量272亿吨,占全国的1/4多,山西的1/2多。煤层气储量达6.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近1/4。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新建了一批30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精心培育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业、煤层气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旅游、餐饮、住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持续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畜牧、蚕桑、果品、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

第二,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生活条件。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健康村镇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全市农村开展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安全饮水“五个全覆盖”工程,在小城镇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个康居住宅小区、一个标准化中学、一个标准化卫生院、一个自来水厂和一个垃圾处理厂。目前,我市4个县(市)建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场,47%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95%的农村人口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了油路或水泥路,89.5%的行政村通了客车。我市是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在实施农村炉灶改良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使用煤层气、沼气、秸秆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全市煤层气、沼气和秸秆气居民用户达到26.7万户。今年,我们以建设部级生态家园示范市和实现煤层气、沼气、秸秆气“户户通”为目标,专列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年内力争新建6.5万个户用沼气池、5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和50个秸秆气化站,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

第三,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们健康生活至关重要。我们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村镇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村镇园林绿化力度,整体推进村镇绿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良好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市,我们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深化推进。2009年,全市54个乡镇1025个村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明确产权面积200.5万亩,确权率达94.3%。对高速公路沿线的所有村庄进行了整体绿化,做到了公路绿化不断档、荒山绿化无空档、河渠绿化形成网、村庄绿化连成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7%,939个村达到了生态园林化建设标准,其中绿化生态村700个,生态园林村170个,园林游憩村69个。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352天,主城区和4个县城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乡生态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必须着力强化教育宣传,繁荣健康文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立足“以人为本、打造健康环境、强化健康意识、拓展健康生活”的新理念,利用“五大基地”,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一是以村镇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地,定期举办村民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培训活动做到“时间、人员、教材、教员”四落实;二是以村镇健康宣传专栏为基地,结合季节防病和重大卫生活动,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村村设置健康专栏,月月更新宣传内容;三是以村镇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设立健康义诊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对农民慢性病患者进行全面普查、全程掌控;四是以村镇中小学校为基地,积极开展健康基础知识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得有声势、有特色、有效果;五是以村镇健身活动广场为基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市100多个民间艺术健身团体,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群众性健身活动,不仅增强了村民体质,而且陶冶了村民情操,丰富了村民生活。

第五,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优化健康服务。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民参合率已达95.3%,居全省第一。按照实用、够用原则,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的房屋进行新建、扩建或修缮,消灭了卫生院危房,实现了卫生所“全覆盖”。完成了乡镇卫生院34种必备设备的配置任务,所有乡镇卫生院(含分院)和2053个村卫生所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县、乡、村卫生机构达标率为91.94%,农村就医环境极大改善。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加大乡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引导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乡村卫生机构就业,严格村医从业人员的选拔录用,加大卫生支农的力度,提高乡村医生补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逐步走上“资源合理化”、“考核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第六,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必须集中开展连片建设,发挥典型效应。

健康城镇建设篇3

一、工作目标

(一)爱国卫生工作

1、巩固发展卫生创建成果。已经取得国家卫生区(镇)称号的区(镇)要按有关要求做好巩固和迎接复检的准备。各区县要继续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区(镇)的创建工作,力争有新的发展。

2、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制,将虫害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继续完善有害生物控制操作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

3、持续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确保本市不发生内源性血吸虫病病例。

(二)建设健康城市

1、全面推进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指标任务,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充分挖掘和有效调动各类资源,探索建立社会支持的有效模式。

2、大力建设健康城市实事工程,不断扩大建设健康场所的覆盖面。累计评出60个健康社区先进,400个健康单位先进,1000名健康城市志愿者先进,10000户健康家庭先进。

3、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逐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至年底,全市50%行政村达到健康村的基本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以卫生创建为抓手,大力夯实健康环境基础

1、稳步开展国家卫生区、镇创建工作。

市和区县要坚持以提高质量、精心培育、适度发展为原则,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并指导基础条件较好、有积极性的地区逐步实施创建工作,始终保持本市国家卫生区、镇创建工作稳步发展的态势。

2、认真组织国家卫生区、镇巩固复查工作。

全国爱卫会将组织对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巩固国家卫生区工作进行复查,有关区要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行自查和整治,力争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爱卫会的复查复评。

已创建成的国家卫生镇要落实巩固提高措施。本市将组织对国家卫生镇巩固工作进行抽查。同时,研究制定本市国家卫生镇巩固工作管理办法,不断提高本市国家卫生镇常态管理的水平。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指导区县的卫生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本市卫生创建工作水平。

(二)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积极倡导健康市民行动

1、全面推进健康城市14项重点活动

市和区县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聚焦完善健康服务、维护健康食品、营造健康环境、提倡健康行为等4项任务重点,结合部门工作计划,坚持条块结合,拟定、落实推进14项重点活动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确保各项活动取得实效。

各区县要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动员市民参与14项重点推进活动,并在若干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和实效等方面有所突破。

市爱卫会办公室将配合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在相应的区县,分阶段重点宣传14项重点推进活动,通过市区县联手、条块联动,共同营造建设健康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2、重点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

全市各街道、镇和各有关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将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不断提高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普及性和实效性。

“人人知道自己血压”行动,要在社区、单位开展高血压防治宣传,进一步做好为35岁以上市民测量血压工作,市民的血压知晓率达到75%以上。

“人人参加健身活动”行动,要以在职人群为重点,在单位推进建立工间操制度;在社区加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团队建设,动员更多市民参加“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活动。

“人人掌握救护技能”行动,要围绕社区伤害防制工作,以市民日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救护技能为重点,积极开展市民培训。其中,社区居民对于煤气中毒、溺水、火场逃生等应急处理和救护技能的知晓率达到30%。

“人人了解食品安全”行动,要在社区、农村、机关、学校和企业单位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倡导市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觉抵制消费禁售食品和不洁食品。

“人人养成健康行为”行动,要以公共场所不乱吐痰、不乱扔垃圾和控烟为重点,倡导市民树立公共健康意识,规范公共健康行为,各区县组织1次“文明在手中”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加强自愿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市民的自愿无偿献血知晓率、参与度,进一步增加全市无偿献血总量和提高自愿无偿献血比例。

3、持续开展“五个一”宣传活动

各区县要结合年内各项主题宣传活动,唱响1首健康城市主题歌;结合“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编辑制作一系列宣传手册,基本做到全市每户家庭拥有1份;结合“人人掌握救护技能”行动,开展1系列健康知识和技能竞赛;结合“人人养成健康行为”行动,组织1次“边看边评健康*”活动。

此外,各区县要围绕健康城市主题和主要任务,精心策划1项创新型宣传,在宣传手段、方式、渠道等方面探索创新,凸现时代特征、地区特色。

(三)以场所建设为关键,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实事工程

1、建设健康社区

(1)全市各街道、镇要根据“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原则要求,在认真组织“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至少开展2项建设健康城市重点推进活动;深入推进建设健康场所工作,辖区内累计至少有20个单位参与建设健康单位活动,建设健康家庭的参与率累计达到20%。

(2)凡申报建设“健康社区先进”的各街道、镇要在出色完成以上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辖区内35岁以上在籍人口血压测量基本覆盖;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自主开展建设健康社区的个性项目,并形成特色。

(3)在有条件的街道、镇,不断创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思路、方法,不断丰富健康城市的内涵。主要项目包括:

一是继续开展社区伤害防制试点工作,静安区、徐汇区、闵行区、浦东新区、长宁区要在20*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措施;

二是逐步推广健康城市志愿者团队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

三是在获得“20*年度健康社区先进”称号的40个街道、镇中,探索开展在专业机构指导下的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工作;

四是探索公益宣传资源整合的有效模式,通过条块结合、社会参与,进一步扩大建设健康城市公益宣传的社会效益。

五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建设“健康校园”、重点场所防治艾滋病行为干预等工作,注重实效,形成机制。

2、建设健康单位

(1)全市各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继续做好单位职工的自愿无偿献血、人人运动、食品安全、资源节约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单位健康文化。

(2)年内申报和已经获得“健康单位先进”的单位要在完成以上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做到35岁以上职工血压测量基本覆盖;积极开展“控烟”活动;倡导职工种植和认养绿化;广泛参与建设健康社区各类活动。

3、建设健康家庭

各街道、镇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建设健康家庭活动,吸引和动员辖区内的居民户主动参与,做到健康家庭成员普遍知道“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的内涵及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尤其要知道自身血压和掌握高血压防治常识。

(四)以建设健康村为手段,实施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1、各郊区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健康促进工作网络,针对本地区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大力开展农村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意识,规范农村居民健康行为。

2、郊区农村要加快健康村建设。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清除小粪缸,基本达到村容整洁达标建设要求;结合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合作医疗机制,积极开展农村慢性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提高农村居民对建设健康城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国爱卫办开展全国卫生村创建(评比)的要求,培育一批工作先进的村,推荐参与国家卫生村评选活动。

3、中心城区要参照建设健康村的要求,针对“城中村”地区中流动人员聚集的特点,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市容环境、食品卫生等监督执法力度,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促进城中村地区居民成为健康文明的“新*人”。

(五)以除害防病为重点,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1、有害生物防制

加强有害生物防制的标准化建设。抓紧编制灭蟑螂、灭蝇的地方性技术标准。认真制订有害生物防制的应急处置方案,并适时组织培训和演练。

继续开展有害生物防制示范区、示范街道(镇)和示范小区建设活动,逐步探索、扩大有害生物防制“五有”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试点工作。至年底,累计建成有害生物防制示范社区18个,示范小区63个。

2、血吸虫病防治

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市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2015年)》的要求,在消除本市残存钉螺的基础上,加强和规范对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检测工作。本市当年有螺的行政村对来自疫区和外出疫区回沪人员要全面进行血吸虫病查病,力争受检率达80%。

要有计划地开展中小学生和农村居民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血防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对学生、居民掌握血防知识水平和活动参与等情况组织科学评估。在有螺地区,做到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各级政府和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树立公共责任观念和协同作战观念,建立健全健康城市领导机制和组织网络,强化各自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责任,进一步体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职能,以健康城市为主线,带动卫生创建、有害生物防制和血防等工作平衡发展。

2、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

在推进健康城市实事工程中,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年初有现况分析或基线调查,年中有过程评估和资料积累,年底有工作评估总结”,动态信息和有关总结应及时报送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年底,市将组织对各区县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

3、进一步加强培训交流

健康城镇建设篇4

一、主要成绩

建设健康城市顺利启动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年度的37项指标任务。

各区县和各街道、镇按照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以“2211”先进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建设健康场所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市民调查结果,评选出40个健康社区先进,200个健康单位先进,1000个健康城市志愿者先进,10000户健康家庭先进。

各地区、部门以“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为重点,积极提倡和引导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建设健康城市各项活动,切身感受政府承诺的健康关怀。

卫生创建工作*区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区。*市国家卫生区建成数累计达到了10个。浦东新区高东镇等8个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市国家卫生镇建成数累计达到35个,约占全市镇总数的33%。

经全国爱卫办的抽查,*市20*年建成国家卫生区的黄浦、静安两区,20*年前建成国家卫生镇的22个镇的巩固工作,持续达到《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镇》的标准要求,通过全国爱卫办的复查复评。

继续深入开展市一级卫生街道(镇)、市级卫生村的创建工作。市一级卫生街道(镇)新创6个,累计达到167个,占全市街道(镇)总数的87%;市级卫生村新创125个,累计达到1724个,占全市村总数的93.2%。

有害生物防制持续巩固全市灭鼠、灭蟑、灭蝇工作达国标和灭蚊工作达市标的成果。积极配合“*合作组织”峰会、“大师杯”网球赛等全市性重大活动,做好有害生物防制保障工作。继续加强有害生物防制规范化建设,起草地方性标准《蚊虫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并由市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

血吸虫病防治加强对重点地区螺情清查,加快消灭残存钉螺、规范外来血吸虫病传染源的检测和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春季查螺,查螺面积约820万平方米,其中发现有螺面积4520平方米,经查钉螺均无血吸虫感染;全年反复灭螺面积达92万平方米。全年共检测流动人员24.6万人,确诊3例输入性血吸虫病人。对有螺地区重点人群查病约2万人,均未发现血吸虫病人。至20*年底,持续21年巩固全市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

进一步完善血防规范化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市加强医疗卫生单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市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市血吸虫病疫情预警处理预案》等一系列文件,并由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确保了*市血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定位,全面启动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通过开展大量调研、座谈工作,反复听取各单位、各层面的意见后,形成了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市政府于8月份印发给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实施。

*月*日,市政府召开建设健康城市动员大会,会议对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及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对实施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做了部署。市委代书记、市长韩正特为大会做了批示,殷一璀副书记、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市领导强调指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要注重实效,关键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用实际行动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城市。

19个区县政府也结合*地区实际,陆续编制印发了新一轮的“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并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区县政府领导亲自作动员和部署,做到目标清晰,任务具体,职责分明。

(二)条块结合,大力推进健康市民行动

1、“五个人人”行动树立品牌

“五个人人”行动是20*年建设健康城市的工作重点,也是惠及群众、贴近群众健康的重要活动。为此,各区县认真组织落实各项主题活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使市民真正成为建设健康城市的受益主体和行动主体。

(1)人人知道自己血压

该活动是“五个人人”行动的重点。各区县爱卫办会同卫生等部门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红十字卫生站、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健康咨询服务点、社区居委会活动室等资源,配备血压计、听诊器等设备,组织和发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全面开展为35岁以上市民和外来人员测量血压活动。全市各区县、街道、镇共设置血压测量点7*9个,社区35岁以上居民参与血压测量约500万人次;年内首次测量血压的约有82万人,约占全市35岁以上人口的11%。闸北区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感动地说:“我们到*工作,第一次和当地市民一样,享受到免费测血压的健康服务,感到很温暖,谢谢政府的关怀”。

(2)人人掌握救护技能

各区县爱卫办配合红十字会、民防办、消防等部门,积极开展救护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讲座、知识问答、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同时,积极组建街道、镇的救护志愿者队伍,通过他们向社区居民培训救护知识,提高社区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培训20多万人次。

9月9日,由市红十字会、市爱卫办等部门主办的20*年“世界急救日”纪念活动暨*红十字救护比赛在卢湾区隆重举行,全市不同行业人群共44支队伍参赛。黄浦区一名9岁女孩由于接受了学校组织的救护技能教育,“活用消防知识,火场救母”的事例被传为佳话。

(3)人人参加健身活动

各区县爱卫办积极配合体育部门,大力开展以团队为主要形式的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面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据统计,全市各街道、镇现有各类群众性体育团队总数达1.2万支,已组织各类活动10.6万次,社区居民参加活动有240万人次;全市部分单位通过工间操、单位运动会等形式,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体育锻炼,平均每天的运动时间一般达到30分钟。普陀区积极开发新型群众性体育项目,在社区针对中老年人群推广“绿色保健操”,在单位推广适合青年人健身项目的“长毛毽”,形成了“人人学健身,个个会运动”的良好氛围。

(4)人人参与无偿献血

各区县爱卫办密切配合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初步形成联动机制,深入社区和单位宣传自愿无偿献血的意义,倡导献血健康、光荣的理念,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风尚。区县还组建了应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据统计,20*年*市无偿献血3989*人份,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为86.*%,两者均创历史新高。

(5)人人养成卫生行为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各区县围绕“迎世博,讲卫生,建健康城市”的主题,以商场、广场等10大主要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为重点,着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等措施,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改变陋习,自觉养成健康的公共行为。全市已有25.5万市民报名参加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3.6万次,约有71.9万人次参与活动。

市爱卫办与市城交局合作,向出租车发放纳痰袋,倡导驾驶员和市民做到不随地乱吐痰。浦东新区关注交通安全和伤害防制,向全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赠送带有警示标志的书包,充分体现了大都市的人文关怀。

2、重点推进活动取得进展

根据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聚焦完善健康服务、保障健康食品、营造健康环境、倡导健康行为等重点,着重推进各项重点推进活动,合力营造健康环境。

在“清洁家园”活动中,着重改善农民居住区环境质量,创建村容整洁村626个;在“绿色人生”活动中,全市数百家单位参与绿化认建认养;在“放心食品,健康消费”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活动中,开展20场社区宣传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受众达百万人次;“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通过编印和发放34万*婴幼儿健康成长指导读*,覆盖全市90%以上0-3岁婴幼儿家庭;在“万河整治”活动中,通过专业队伍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完成5*1条段、4816公里的河道整治;在“健康身心”活动中,社区定期组织百万市民健康大讨论,年内活动达2400多场;“控烟”活动深入大中小学校,435390名学生参加了“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活动;“让虫害远离生活”活动积极配合“*合作组织”峰会、“大师杯”网球赛等重大活动,做好保障工作;“节约”活动大力倡导政府带头使用再生纸,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和奖励机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其他市各委办局也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各类建设健康城市活动。市建委全面完成无障碍设施三年建设规划任务,建成1197公里盲道、46座城市公园盲文导游图,为全市1.9万残疾人、老年人改造了无障碍设施;市经委积极推进标准化市场建设工作,全年建成300家标准化菜市场,保障市民通过主渠道享有健康食品;市房地局全面开展旧房综合改造,共竣工250万平方米;市农委积极开展郊区菜田农药、化肥使用量“双减”工作,其中亩均化肥使用量较上年降幅2.5%,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市献血办首次组建了13000人的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确保*市血液供需安全;市教委继续推进建设“健康校园”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公共卫生体系软硬件建设。

(三)聚焦重点,不断建设健康场所

根据年度计划要求,全市各街道、镇在积极推进“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的同时,全面开展了建设健康社区和健康单位的各项工作。

1、建设健康社区

年内,各街道、镇共组织各类清洁家园活动约4.1万次,社区内各类专业队伍和居民约124万人次参加了活动,共清洗垃圾桶48.6万只次;大力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针对辖区内的足浴房、洗头店、KtV等重点场所约1.3万户,入户干预达79%,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发放安全套356万只;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家庭活动,全市已有约29万户市民家庭报名参加,约有50万人次的健康家庭成员参加了各类健康城市主题活动。

其中,徐汇区在衡山电影院举办健康电影周,期间向观摩电影的健康家庭宣传“人人知道自己血压”活动,动员健康家庭成员主动测量血压并为周边居民作示范表率。虹口区坚持开展居民区“四旗”评比活动,开展各类公益卫生活动,保持弄、楼等公用部位的整洁。奉贤区举办“健康家庭”健身活动,以插秧、掼结子等历史悠久、反映农民生活的传统游戏为主要项目,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南汇区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为中心任务,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100%,无证禽畜养殖场年内全部关闭,清除全区4.5万只小粪缸。松江区结合迎接国家卫生区复评工作,以清除卫生死角和消灭农村小粪缸为重点,集中整治外来人员集聚点。崇明县针对辖区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外来人员居住管理制度,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治艾滋病活动。

2、建设健康单位

全市已有1915家单位参与了健康单位建设活动,有98万多名职工参与了各项活动。其中,市各系统单位有117家,各区县发动单位1798家。

在推进过程中,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平均开展了2项节约活动,参与职工达68.4万名;共开展约8500次健康教育讲座,培训职工达78.7万人次。

其中,静安区参与建设健康楼宇达到50幢,积极举办楼宇健康日、楼宇健康周、楼宇健康沙龙等活动,为商务楼宇人士提供更多更人性化的健康服务项目。嘉定区机关积极开展“人人争做节能表率”活动,机关人员节能意识普遍提高,用水、用电同比下降显著。闵行区积极打造七莘路“健康一条街”,引导、组织商业街各单位及其职工参与“五个人人”行动。卢湾区积极开展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在淮海中路沿线及周边的部分酒店、宾馆推出了“无烟餐饮”、“无烟客房”的新服务举措。长宁区积极协调机场集团,在虹桥机场内设置健康城市公益宣传,进一步拓展了健康*的宣传窗口。

3、建设健康村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2*0年)》的总体要求,市有关部门编制启动了《*市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2*0年)》,结合相关工作,在郊区农村积极开展建设“健康村”试点活动,评出370个健康村。

其中,金山区开展农村健康家庭示范户试点,重点整治农户宅前屋后环境,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区积极开展建设“百家健康村”活动,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相关标准,重点培育区级健康村示范点。

(四)项目试点,积极开展探索创新

1、社区伤害防制

根据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社区伤害防制机制,并在静安区、闵行区的虹桥镇、梅陇镇和古美街道、徐汇区的康健街道和长桥街道、浦东新区的花木镇等7个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

各地区针对辖区内伤害防制的主要问题,分别采取了切实措施。例如静安区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安全,在辖区内学校建设完善学生伤害防范设施;浦东新区花木镇针对独居、孤老等困难老人,形成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单位、老年协会、志愿者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助老服务网络;闵行区虹桥镇根据社区民意,推进河道安全项目,在全镇河道两岸建立防护栏,确保居民安全;徐汇区长桥街道为帮助智障人士,开办“阳光之家”,提供生活常识、劳动技能、康复活动、特奥运动等课程服务。

10月底,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专家来沪现场考察指导*市社区伤害防制工作。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试点地区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2、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建设

倡导“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理念,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志愿者服务的良性互动模式。在鼓励健康城市志愿者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同时,建立为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引导企业、社团等社会资源积极介入,充分体现政府、社会对志愿者的关爱和尊重,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

*区在华能城市花园、牡丹江路小区探索“社区健康志愿者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完善、拓展和提升,通过以点带面,在*区的63个小区(行政村)辐射推广,尝试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区志愿者承诺书和服务手册的收集、核对、整理、信息输入等项工作,初步形成了志愿者自我管理模式,为全市树立了良好的典型示范。*月*日,在*区举办“健康城市志愿者之家”启动仪式,副市长与10余名健康城市志愿者畅谈感受,并给予高度评价。

同时,其他各区县也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志愿者的管理新模式,例如杨浦区通过“双进双服务”的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将健康社区服务融入校园,引导学生志愿者参与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五)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支持性环境

1、认真组织爱国卫生月活动

4月份,市爱卫会、市文明办等13家单位在全市联合开展以“迎世博,讲卫生,建健康之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各区县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年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4月7日,在东方明珠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卫生月开幕式,来自13个部门的分管领导以及公务员、机动车驾驶员、学生和外来务工者等行业的代表近600人参加了现场活动。整个开幕式紧扣主题,通过领导动员、驾驶员代表倡议、市民代表宣誓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号召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知荣辱,讲卫生,为*建设健康城市尽一份力。

2、全面开展“五个一”宣传活动

各区县围绕“五个一”的宣传系列活动和各种特色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借助多种载体深入开展了健康城区建设的宣传普及,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60万市民参与了“五个一”宣传活动。其中,全市结合各类活动“唱响健康城市主题歌”2434次,组织“市民边看边评健康*”活动1148次,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竞赛1125次,印发各类健康知识读*达300余种876.5万册。同时,各区县还编印了各类健康城市宣传资料近200种,发放近3200万份。

此外,市爱卫办与教委联合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健康*”征文比赛,邀请中学生利用暑期撰文点评身边陋习,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约近1000所中学参与活动。

3、精心策划媒体宣传

为配合第二轮*市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与实施,市和各区县、部门开展了大量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宣传,为进一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市实施新一轮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予以主题报道。新华社*分社《健康城市,起步让人人知道自己血压》一稿在新华每日电讯以头版报道,各大网站与*市各主要媒体均予转载。

同时,根据各阶段工作需要,市爱卫会协调联系各新闻媒体积极广泛开展了各项公益宣传、知识普及、新闻报道和专题讨论。与《*大众卫生报》、《人与健康》、《健康财富》和《大众医学》等合作在上述报刊开辟“健康城市”专栏,每周一期报道全市健康城市建设动态,全年共刊出专版150余期;爱卫月期间制作并在上视新闻等频道投放“五个人人”活动的公益宣传片,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投放“五个人人”活动的平面公益广告;组织制作并发放“人人养成健康行为”、“预防人畜共患病”、“预防狂犬病”等宣传海报、折页、光盘等30余万份。各区县通过区有线电视台、区报、区政府网页,乡镇广播和爱卫健康简报等,都做了大量的宣传信息传播工作,为建设健康城市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4、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在推进建设健康城市中,充分挖掘各类社会资源,探索建立社会支持的有效模式。如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吸纳社会赞助,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宣传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科普基金会的流动科技馆宣传“健康*”和健康知识,受众达44万人次。

(六)拓宽渠道,注重加强交流合作

积极争取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的指导和支持,为*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增加科学管理力量,有重点地借鉴国内外城市与地区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市建设健康城市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共接待卫生部、wHo以及国内外各地考察人员10余批,近100人。其中,包括与wHo西太区办事处米兰博士协商筹建wHo健康城市合作中心事宜,邀请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任勒夫教授来沪调研健康安全社区工作等。

市爱卫办还组织队伍外出学习考察,如3月份考察中国山东济南青年社区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月份考察法国、西班牙、中国香港健康城市和安全社区情况、*月份赴澳大利亚参加“昆士兰-*日”活动交流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健康城镇建设篇5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作为一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我国政府一直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有效措施,以往各种城镇化模式,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利弊日益明了。中医药文化作为无可争辩的中国自主创新民族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积淀,正如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今时代,文化成为国家软实力,探讨中医药文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具有经济、文化和战略多重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新的模式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是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为逐渐消灭城乡差距,促进社会更加均衡发展所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可以说与新中国同行,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主要是以行政的方式批准建制城镇,将其作为工业的基地,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小城镇的意义和基本思路。1995年4月,由国家体改委、建设部、公安部、国家计委等11家单位联合《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提出了关于小城镇综合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及其组织实施。1998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战略;之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又再次提出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计划。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小城镇建设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行政指令设立的城镇模式,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小城镇建设模式,如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苏南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温州模式”,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等。总之,不论何种模式,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带动人流量和物流量的增长与集散,以及这种集散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变。

新一届政府一如既往地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国富民的有效措施。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乡”到“城”的转变。这表明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的方向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摒弃了过去那种偏重经济成效的指导思想,将发展经济与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有机融合。为此,在已有各种小城镇模式之外,引入中医药文化带动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中医药文化具有引导产业发展的功能

1、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及其产业化空间

文化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在学术界至今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定义。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物质文明、认知方法和思想体系的总和。中医药物质文明则包括承载中医药思想和技艺的一切器物载体,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针灸刮痧拔罐器具、推拿按摩手法、中草药植物、中药材饮片、丸散膏丹制剂和工艺、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等。认知方法、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生命观、疾病观、健康观、治疗理念等。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做一个界定,旨在表明本文所阐述的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中医药文化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而不是单指其狭义的疾病观、诊疗方术。

小城镇建设的驱动轴必定是某种经济体,小型产业是启动小城镇建设的引擎。中医药文化既有产业化的空间,又有可行的实现路径,开发中医药文化产业带动小城镇建设,必定可以为小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医药学在发生学意义上是一种实用性的经验医学。当今天我们拥有医学影像、基因分析等高科技手段与成果之时,可能会认为中医药过于古朴,缺少现代医学科学的精细。但是,当我们面对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的困苦,呼吁遏制抗生素滥用之时;当各国政府的卫生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却没有换来发病率、病死率相应的下降之时;当世界卫生组织为世人重新界定的健康标准超越了现代医学报告单的检验数据之时,中医药便成为了古朴外表的和氏璧玉,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中医药除治病之外,还广泛应用于康复、预防、调理、保养,符合社会大众对延年益寿的普遍诉求。中医中药很多技艺是原生态应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中医主张药食同源,中医单方、验方大多以食材入药,并经过实用验证安全有效,餐饮业加入中医元素,可改造为药膳食疗馆。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大多从我国古代传承下来,可通过展示法、体验法开发成文化旅游资源。

由上可见,中医药文化产业化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产品培育,二是市场推广。具体而言,就是为某种治疗理念、技艺、方药,研制一套完备的操作方案,以便移植和推广,并为其配设相宜的使用场所,同时对其相关的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培育是中医药文化知识点的有形化过程,市场推广是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普及的过程。可见中医药文化产业化过程,实质上是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过程。

三、中医药文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1、中医药文化产业有利于构建生态型小城镇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无论是早期的指令性划定,还是后来城市工业化的带动与激发,无一不与发展经济有关,有所不同仅是被动发展和主动发展的差异。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金逸民教授总结出了9种小城镇主导产业的类型,分别是:特色农业、一般工业、食品加工业、手工艺品加工业、电子产品加工业、建筑业、流通业、旅游业、边界贸易业。金逸民教授认为:“总体来讲,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档次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缺乏聚集力……多数小城镇的产业与农业关联度弱,缺乏对农业的后向效应,如缺乏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农产品价值的提升能力等……小城镇的污染工业比重较大。近几年,城市许多污染工业向小城镇转移,小城镇在接受城市工业技术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污染的转嫁,导致了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此外,乡镇企业布局过于分散,环境设施不完善,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上述种种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虽然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模式也不能完全避免,但却能够自我化解上述较为重大的问题。以农业的后向效应为例,中医药治疗必然需要中医用具和药材,药膳、药茶、药浴也都需要原药材,而通过小城镇中医药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的宣教,势必能培育中医用具和药材的消费群体。当地农民不但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种植中药材。这样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又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当地的绿化率,提升空气的质量,使当地的环境得到改善,并且不会发生污染工业或作坊对当地水土资源的破坏性影响。即使不专门种植中药材,农户的山林竹木亦可加工足浴、火罐、刮痧用具,亦有促进竹木种植养护的积极意义。在经历过现代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整齐划一后,人们又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个性和体贴,中医药用具这类带有深深历史沉淀印记的实用性产品,既有实用性,更有观赏性,散户手工制作汇集进入流通渠道,还可规划培育为当地的文化景观。

总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发展,以生态理念指导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推动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是今后城镇建设的方向。正如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先生所言:“中国现在根本不缺大城市,不缺钢铁城市,不缺石油城市,就是缺青山绿水,缺土地没有污染、蔬菜新鲜的居住型小区。逆城市化已经在相当大一批城市的有钱人和高档的白领当中开始出现,对绿色、健康、生态小城镇的需求非常大,这是一个市场空白,需要开发。”构建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不失为开发方法之一。

2、中医药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小城镇精神文化

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作为一种人居环境,也必然需要自己的精神文化,否则,单纯经济活跃的小城镇,只会是个产业园而已。现代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影响人们判断是否宜居的一个重要权重。

中医药学广泛地汲取古代的各种思想学派和文化成果,将儒家、道家、释家等养心修身、净心调息、保全性命、和谐调适等养生修行理念都融会在医学体系之中,还融汇了天文、历法、地理、哲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小城镇的引导实业,客观上可以提示人们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养生的角度接受传统文化的理念。如前所述,中医药文化体系有多元的产业开发价值,可以构建一座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在局部地域规划一组中医药文化产业,开设医疗、康复、亚健康调理、情志调适、药膳、药浴、中药材生产种植、中草药庭院种植品种培育、中药饮片加工、中医药文化传媒、中医药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等,城区绿化乃至社区绿地,也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乔木、灌木、草本等,并在相应的宣传墙辅以对应的性味、药用方法介绍,打造一种衣食住行都有中医药文化指导的宜居小城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器物化,变得可视、可触、可及,应用中医药道法自然规律、药用自然资源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居民增强保健意识,学习保健方法,将调适身体和爱护家园变成一种自然习惯,久而久之,中医理法方药所蕴含的哲理和多学科知识将成为小城镇的主流文化。而且这种模式在各地都可用。一是人人都需要医疗保健,二是中医药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生生不息的发展,整体上可以看作由众多个性化的地域文化集合而成,如山东阿胶、宁夏枸杞、北京同仁堂、浙江胡庆余堂。而且这种地域性是可以流动或可以移植的。比如有医圣美誉的张仲景,其原籍为河南南阳,南阳市建有医圣祠堂;据说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早在清代湖南长沙就有纪念张仲景的张公祠,1947年长沙中医界捐资重建后命名为仲景堂,这些都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医药文化集包容性与开放性于一体,如果开发中医药文化产业来引导小城镇建设,既可以多元开发而具有个性,又可以多地呼应,集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普及应用,让中医药学这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多地发挥开启功能,使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小城镇建设共生共荣。四、发展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的积极意义

1、建设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是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途径

健康产业历来被誉为朝阳产业,不仅人人需要,而且人人都终身需要。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概念早已不是单纯的由医学检验指标异常所诊断的疾病,还包括心理、生理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人们也重新审视医学的职能,“最好的医学是让人不生病的医学”,这一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这与2000多年前中医学“上工治未病”之说不谋而合。近年来,“亚健康”得到广泛关注,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得到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如体质辨识、冬病夏治,都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效。构建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结合当地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个或多个中医药特色专科项目,并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产业,如治疗与康复调养衔接,康复调养与药膳食疗衔接,药膳食疗与保健旅游衔接,保健旅游与中医药文化欣赏衔接,中药文化欣赏与中药庭院种植衔接,中药庭院种植与单验方日常家用科普宣教衔接,多元中医药服务园区与健康地产衔接,将有助于缓解大城市高端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比如中风后漫长的康复期调理、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体质下降无法接受继续治疗,都迫切需要中医药及时介入,这些疗程长达数月、数年,甚至延续终身的疾病后遗症,占用了一定数量的高端医疗资源,家庭和政府医疗保险因此都有不菲的支出,这些患者所需要的医疗服务与现有的高端医疗资源并不匹配,过度医疗于康复意义不大,而散在的单一中医中药门诊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中医药文化型小城镇则具备这样的潜能,因为中医中药在维护健康和健康式养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加之小城镇一般地处城乡结合部,更加贴近大自然,有益于调养身心,还能带动“银发时代”迫切需要的健康养老业,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偏老带来的家庭和社会压力。

健康城镇建设篇6

(一)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中心城区要结合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共建行动,认真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迎接2010年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打基础、做准备。

(二)抓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巩固工作。各郊区(市)县要按照《四川省卫生县城标准》,突出抓好社区居民院落、农贸市场以及“五小”行业管理等常态管理工作,巩固发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温江区、邛崃市、蒲江县要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迎检工作,确保复查全面达标;有条件的区(市)县要在巩固发展省级卫生县城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

(三)深入做好卫生村镇创建巩固工作。双流县黄甲镇、新都区斑竹园镇、郫县三道堰镇、新津县花源镇、崇州市街子镇要积极争创省级卫生镇。双流县藉田镇、胜利镇,大邑县鹤鸣山镇,新都区军屯镇,郫县德源镇,蒲江县西来镇,金堂县竹篙镇,崇州市羊马镇、桤泉镇要积极争创市级卫生镇。各郊区(市)县均要建成1个以上省级卫生村、2个以上市级卫生村,并对已建成的卫生镇进行复查,抓好巩固工作。

(四)继续开展各级卫生单位、无吸烟单位、农村先进自来水厂创建活动。对各级卫生先进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

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一)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中心城区要进一步深化社区居民院落环境卫生整治,严格落实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坚持分类指导,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居民院落整治达标率达80%以上,四星级以上星级院落建成挂牌率达30%以上。加强农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切实消除卫生死角。做好街面规范经营、维持交通秩序等工作,提升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二)加强郊区(市)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各郊区(市)县城区要参照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标准,实行全方位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全面开展社区居民院落环境卫生整治,居民院落整治达标率达60%以上,三星级以上星级院落建成挂牌率达30%以上。加强各类市政、环卫设施的日常维护,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三)整治场镇镇容镇貌。以卫生创建为抓手,消除场镇“脏、乱、差”现象,抓好街道风貌改造,搞好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加快推进重点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四)实行农村环境“四清”。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标准,全面清垃圾、坚持清污水、着力清污泥、抓好清杂物,大力推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五)抓好灾区环境卫生管理。切实抓好环境卫生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完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爱国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清扫保洁队伍,组织开展周末大扫除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三、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狠抓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一)认真实施20*年度中央补助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各有关区(市)县要落实项目配套经费,做好项目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宣传发动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大邑县2000户、双流县1000户、郫县1000户)和全市184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任务。

(二)加快改水改厕工作进度。各郊区(市)县政府要整合灾后重建、农村新居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大改水改厕工作力度,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和自来水普及率,2009年内各建成改水改厕示范村1—2个,新建农房无害化卫生厕所率达100%。市水务、农委、建委、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配合,合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进程。

四、坚持综合防制,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坚持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切实做到环境治理与药物消杀、群众消杀与专业消杀、定期消杀与长期管理、监督检查与定点监测“四个结合”,将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二)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按照《*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建立病媒生物监测体系,掌握病媒生物密度及其动态变化。

(三)做好《*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五、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质

(一)进一步抓好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市爱卫办要组织编写《农村健康实用手册》。各区(市)县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辟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专题、时段,定期刊播健康知识,在公共场所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做好《健康壁报》、《健康时代》的发放工作。

(二)深入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各类主题卫生日活动、“社区健康直通车”和“健康教育下街乡”活动,广泛开展社区、农村、学校和医院健康教育。市级“健康教育下街乡活动”要100%覆盖郊区(市)县,各区(市)县的活动要覆盖70%的乡镇。市级“社区健康直通车”活动全年不少于6次,各区(市)县的活动分别不少于12次。各区(市)县均要建成健康教育示范社区、示范村和示范学校各1—2个。

(三)继续深化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按照《*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控烟指标要求,积极开展无吸烟单位创建和吸烟行为干预活动,继续做好戒烟门诊试点,深化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六、广泛发动,组织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

健康城镇建设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城乡清洁惠民工程的部署要求,以创建省市卫生镇村(以下简称:创卫)为手段,全面推进城乡综合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着力构建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创优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整体形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2009年,*镇成功创建省卫生镇,其他镇成功创建省卫生先进镇,20个村(各镇1个村)成功创建省卫生村。

(二)2009、2010、2011年分别成功创建89、109和55个市卫生村,各镇要按照县委办、县府办《关于印发*县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紫办发[*]28号)有关“创建市卫生村2009、2010、2011年分别完成村总数的40%、40%、20%”的要求做好规划。

三、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

根据省市卫生镇村创建标准,并结合我县的实际,创卫工作主要任务和责任分解如下:

(一)创建省卫生镇和省卫生先进镇。

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主要任务:(1)重视爱国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要有创建卫生镇工作方案,有检查监督、措施落实。(2)爱卫会组织健全,镇政府领导任爱卫会主任,委员部门履行职责,任务落实。创建目标明确,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做到部门协调、群众参与。(3)镇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落实,村(社区)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要建立全镇固定的爱国卫生活动月和活动日制度,文件资料健全,并有统一组织行动记录。

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各镇。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主要任务:(1)建立在镇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落实“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规划。镇有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有档案资料、有总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村(社区)、医院、学校、主要公共场所及厂矿企业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基本形成。(2)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并向所辖村(社区)提供指导和资料。积极开展临床健康教育,正确运用健康教育处方和其他多种手段,有固定健康教育专栏。(3)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贯彻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学生体检,并有群体动态分析资料,有干预措施,有效果评价。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4)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职工和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0%和75%以上。(5)主要街道、窗口单位、广场等大型公众场所和各村(社区)设有固定公共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公益性广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6)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镇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7)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各类公众场所设有禁烟标志,无烟草广告。

3、镇容环境卫生。

主要任务:(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并结合实际制订本地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有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经费落实、队伍配套,达到规定要求。(2)有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农村自来水、卫生户厕、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中实施。(3)镇容环境整洁美观,无垃圾,无乱搭建、乱张贴、乱摆卖、乱拉挂、乱停放现象。镇区河道、水体等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无违规饲养牲畜和放养家禽。(4)推行垃圾袋装化和上门收集,垃圾日产日清,全过程封闭管理,垃圾处理符合省的相关要求。镇区实行门前卫生责任制,有落实措施。镇区清扫、保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公共场所和重点路段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5)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完备,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选址合理,封闭式管理,有给、排水设施,飘尘、噪音、臭气、排水指标符合环境监测标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如有垃圾处理场,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6)镇区所辖范围路面硬底化率达90%以上,路面完好、平整。镇区绿化覆盖率达26%以上,人均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下水道密闭通畅,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公众场所果皮箱数量足够,按规定要求配置。(7)本镇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5%以上,镇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镇区公厕规划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均为水冲式厕所,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其中二类标准以上(含二类)不少于80%。公厕管理符合卫生标准。(8)建筑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不污染周围环境;施工场地秩序井然,无垃圾堆积,排水通畅,无蚊、蝇孳生地。闲置地及待建地保持整洁,无垃圾堆放或乱搭乱建现象。(9)农贸市场划行归市,布局合理,秩序井然,环境保持清洁。地面硬底化,给、排水设施完善,垃圾收运、“四害”防制等各项卫生基础设施齐备。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要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污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无违禁销售野生动物。

牵头单位:县建设局。

责任单位:县爱卫办、县林业局、县工商局、县城管局、县城监大队、县集贸市场管理中心,各镇。

4、环境保护。

主要任务:(1)有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设立专职环保人员。(2)镇区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无劣Ⅴ类水体。(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4)建成区全面实施禁鸣喇叭的交通管理规定,并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70%以上。(7)有条件的镇要建有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暂无条件的要有专业规划,完成前期筹备。共建的要有完善的收集管网。(8)近两年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各镇。

5、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

主要任务:(1)认真贯彻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落实,资料齐全。(2)各类公共场所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经营,有卫生管理组织(人员)及管理制度,内外环境整洁,卫生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主要卫生指标(空气质量、通风、用品用具消毒效果等)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从业人员体检率和卫生知识培训率均达98%以上,“五病”患者调离率达100%。(3)旅业有杯具、拖鞋、布草等公共用具消毒、保洁设施,并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公用设施每客用后消毒,床上用品清洁,一客一换。(4)理发美容用毛巾、刀具、脸盆等用具一客一消毒,消毒、保洁设施配套、措施落实,使用的化妆品符合有关规定,有皮肤病患者专用剪、刀具及工具箱。(5)公共浴室有禁止性病、传染性皮肤病就浴标志,有公共用具消毒保洁设施,杯具、床上用品、毛巾、衣服、拖鞋、修脚工具等一客一换一消毒。(6)人工泳池设计须符合卫生要求,池水定时更换或补充,水质符合卫生要求,按规定设强制通过式消毒池,严禁有关传染病患者进入游泳,禁止出租泳衣裤。(7)歌舞厅环境清洁,通风排气符合卫生要求,禁止吸烟,洗消保洁设施符合卫生要求,公共用具消毒落实,另设有吸烟室。(8)网吧通风采光、环境卫生符合公共场所卫生要求。(9)饮用水源保护符合卫生要求,自来水厂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按规定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定期监测,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直接与水接触的从业人员按有关规定管理。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以上,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近三年无饮用水污染引起的暴发疫情。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文广新局、县工商局、县水务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各镇。

6、食品卫生。

主要任务:(1)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等法规,卫生监督人员、经费落实,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工作。(2)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经营;从业人员体检率和卫生知识培训率均达98%以上,个人卫生符合要求,“五病”患者调离率达100%;有食品卫生管理组织(人员)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坚持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退市处理等制度。生产经营场地、设施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不占道经营,不污染环境。除“四害”措施落实,防鼠、防蝇设施完善。废弃物密封存放,日产日清。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符合规定要求。(3)、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餐饮业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C级少于70%。(4)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使用的药物符合规定要求,农产品药物残留得到有效监控。(5)定型包装食品符合规定要求。无注水肉和病、死禽畜肉上市。

牵头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责任单位:县爱卫办、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农业局、县经贸局、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各镇。

7、传染病防治。

主要任务:(1)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按规定配备传染病管理监督员,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2)疫情报告制度健全,镇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3%。(3)镇医疗机构设有相对独立的肠道和发热门诊,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工作程序规范,传染病隔离消毒落实,近三年无重大传染病爆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4)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六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5)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环保局、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各镇。

8、镇区除“四害”。

主要任务:(1)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综合防制”的原则,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技术措施合理,防制效果显著。除“四害”人员、经费落实,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积极推行除“四害”社会化服务。(2)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灭鼠工作等两项达到《广东省除“四害”标准》要求,巩固措施落实,灭效巩固;其余两项有经常性防制措施,密度控制在省标准2倍以内;防鼠、防蝇设施符合省标准要求。(3)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除“四害”药物,按规定坚持定期监测“四害”密度,资料齐全可靠。

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镇。

9、单位、居民区和镇辖村卫生。

主要任务:(1)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或执行镇统一的爱国卫生活动月、活动日制度,定期发动群众,组织爱国卫生大清洁行动。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先进户”检查评比活动。(2)居民区道路硬底化,路面平整,下水道排水畅通。室内外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无卫生死角,垃圾日产日清,除“四害”措施落实。(3)全镇各村整洁干净,道路硬底化、改水改厕、垃圾收集等基本实现或已规划与镇同步,有省卫生村,有30%以上的村为市卫生村。

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水务局、县城管局,各镇。

(二)创建省、市卫生村。

主要任务:(1)有村卫生建设规划,功能分区合理;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制度。建立并实行爱国卫生月和爱国卫生日活动制度,定期组织村民进行爱国卫生运动。有环卫专职人员。(2)村容村貌整洁,硬底化率达90%以上。有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设施,无暴露垃圾。排水沟渠硬底畅通,无污水溢流。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净化好。(3)落实“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规划,学生和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和7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5%和70%以上,建立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4)积极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公厕符合卫生要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5)基层卫生管理网络健全,上情下达畅通;村卫生站基本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落实。(6)有除“四害”措施,村庄及其周围基本无蚊蝇孳生地,“四害”密度较低。(7)农贸市场整洁有序,无垃圾污水积存。(8)家居环境整洁,人畜分居,禽畜圈养,不孳生蚊蝇。广泛开展卫生先进评比活动,卫生灶普及率95%以上。

牵头单位:县建设局。

责任单位:县爱卫办、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水务局、县工商局、县畜牧局,各镇。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县创建省市卫生镇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创卫活动,成立*县创建省市卫生镇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创卫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执行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县创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县创卫办,设在县党政办公大楼1310室),与县城乡清洁工程办公室合署办公,由林伟雄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爱卫办一名领导、罗小帆、李进强、张国辉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卫日常工作。

创卫办设立六个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黄彪明(县府办)

副组长:县爱卫办一名领导、罗小帆(卫生局)、李进强(建设局)、张国辉(城管局)

成员从县爱卫办、县建设局、县城管局、县卫生局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制定县创卫办工作计划,拟制各类会议材料、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开展创卫业务辅导;策划组织创建系列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联络工作;收集整理创建工作资料,做好整理归档工作,做好创建活动中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二)宣传报道工作组。

组长:林宇青(宣传部)

副组长:刘俊锋(县委办)

成员从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制定创卫宣传报道工作计划,在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宣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编辑创卫工作简报,积极向市级以上报刊投稿,营造浓厚的创卫工作氛围,制作创卫专题片。

(三)督查问责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从县纪委、县委办、县府办、县直工委、县监察局、县爱卫办、县检察院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制定创卫工作督查计划,组织开展点、线、面上的系列督查活动,及时发放创卫工作任务督查通知单,对创卫工作过程中,组织领导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督查推进工作,强化创卫工作长效管理。

(四)整治县城“六乱”工作组。

组长:*

成员从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交通局、县工商局、县城监大队、县集贸市场管理中心、*镇、附城镇、乌石镇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整治县城乱摆乱卖、乱丢乱倒、乱停乱放、乱拉乱挂、乱写乱贴、乱搭乱建等“六乱”行为。构建路畅、灯亮、树绿、水净和秩序井然的县城环境。

(五)清理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组。

组长:*

成员从县城管局、县拆迁办、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局、县公安局、各镇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加大巡查、取证力度,发现乱搭乱建现象立即下达停工通知,杜绝既成事实增加执法难度。对未经批准擅自搭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一律自行拆除。对已查明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章建筑,要逐个案件进行研究,依法做出处罚,并限期彻底拆除。

(六)县城市政设施建设工作组。

组长:*

成员从县财政局、县发改局、集贸市场管理中心、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和改造,配置相应的环卫设施,集中收集、处理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对青河径垃圾处理场进行升级改造,实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在主要街道设置果皮箱和垃圾桶,建设千家寨生态公园,加快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

各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参照县的做法,结合实际,成立相应创卫领导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年12月)。

1、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创卫动员大会,县与各镇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各镇、各单位也要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动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卫活动。

2、在县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以及争取在河源日报、省爱卫网开设创卫宣传专栏,各镇、各单位悬挂宣传标语,开展全方位的宣传。

(二)组织实施(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

1、由县爱卫会向省、市爱卫会汇报,并请省、市爱卫会大力支持、帮助指导创建工作。

2、各镇、各单位按照制定的方案,逐项抓好创卫工作的落实,并整理好各项工作资料;落实情况由各牵头单位按要求汇总报县创卫办综合协调组;督查考核组根据创卫标准和时间进度要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确保依期完成各项创卫工作任务;县创卫办综合协调组定期将创卫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委、县政府。

3、综合协调组按照创卫工作的要求,归档整理好各项创建工作资料。

(三)验收迎检(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

1、*镇灭蝇工作要在2009年3月底前申报,确保在5月底前验收达标。各镇灭鼠工作要在2009年5月申报,确保在8月底前验收达标。

2、县创卫办根据创卫必备条件及申报程序,组织整理好各项工作资料,由县爱卫会向市爱卫会提出书面申请,接受市爱卫会对我县创建省卫生镇村的预考核和对市卫生先进镇村的考核。

3、在市爱卫会对我县进行预考核和考核前,县创卫领导小组组织一次全面的考核验收,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考核验收结果列入年度社会指标考核内容。

4、预考核合格后,积极配合市爱卫会申请省爱卫会对我县创建省卫生镇村进行考核。在省爱卫会正式考核前,全面巩固各项创建成果,迎接省爱卫会的检查、考核及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管理。县把创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责任制、台帐式、倒计时”管理和百分制考核。各牵头、责任单位应根据本方案的的工作任务和步骤以及本单位的职能,制定详细的创卫工作方案报县创卫办,工作方案应包括工作任务、措施、职责和时间要求等内容。并按照制订的工作方案,狠抓落实,确保创卫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以加强市政建设为抓手,改善城乡创卫设施。抓紧修造和维护好城镇道路、下水道、环保、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尽快完善创卫硬件设施。以整顿整治为抓手,改善城乡面貌。尽快完善交通设施硬件建设,严厉打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规范人车交通行为,解决城镇主要路段交通混行、局部混乱堵塞和违章占道等突出问题,减少和避免交通违章,保证道路畅通。加强城监力量,各镇要落实城监、环卫机构。大力整治乱涂贴、乱停放、乱堆放、乱拉挂、乱摆卖、乱搭建行为,从根本上遏制“六乱”现象发生,同时做到全天候保洁,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以灭蝇灭鼠达标为抓手,确保取得创卫门票。动员全县大扫除,彻底清除市场、街头小巷的暴露垃圾和污水沟,消除“四害”孳生地;加强城乡垃圾的管理,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制度,加大垃圾清运频次,确保无隔夜垃圾;加强对市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中转站、垃圾运输车、屠宰场等孳生地“四害”的药物灭杀工作,全面实现灭蝇灭鼠达标。

(三)落实资金保障。县、镇、村按规定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其中县级资金只用于县城创卫工作支出,不负担对各镇、村的经费补贴。县直和省、市驻县各单位应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创卫工作。县财政局要将创卫经费列入预算,按时间进度及时划拨给县创卫办作为专项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各镇、各单位要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和发动社会捐资等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创卫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四)严格督查奖惩。县创卫办督查问责工作组对每个阶段的创卫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未按期限及要求完成任务、环境卫生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其主要领导实行问责,并责令限期完成任务,以推动创卫整体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创卫工作一举达标。同时,县创卫领导小组根据县《城乡清洁工程的考核办法的评分标准》制定详细的百分制评分办法,并对创卫工作进行评比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差的对单位领导实行问责。

健康城镇建设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夏荷”为你整理了这篇老龄健康(健康产业促进)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老龄健康(健康产业促进)工作总结

一、近年来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北接南京,东临上海,交通便利,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稳中求进,加快发展,推进健康马鞍山建设,促进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发展各具特色的健康产业集群,努力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二、2020年健康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着力发展医疗服务产业。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编制全市“十三五”规划期间,在完善民生保障篇章中,将“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单独一节列入,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快健康产业链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个方面阐述,并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还专门设计了马鞍山市十三五健康工程,将市县区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项目建设纳入,着力配置布局合理、全民共享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二是加强项目资金支持。十三五以来,市卫健、发改等部门根据国家政策投向,积极指导县区谋划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周转宿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等领域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方向,编制了我市卫生领域储备项目库。根据新增中央投资投向,会同县区,向上申报平战结合项目。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每年编制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按照“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要求,分解落实责任,强化协调服务,全力推进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前期项目早转化。

(二)积极拓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新模式。在传统医养结合模式创建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江东控股、中冶华天等共同投资的江东颐养公司和依瑞佳养老中心等相继投入运行,有效增加护理床位供给。推动中医药养生振兴发展。全市建成基层中医馆48个,9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效丰富了老年居民健康养生途径。另外,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以及对接“南京都市圈”,我市认真梳理区位优势,利用雨山区岱山地区自然的森林、绿化、天然氧吧资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岱山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基地。

(三)持续推进特色健康小镇建设,丰富健康产业的内容。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对全市基层乡镇进行了摸排,对照创建标准,确定了和县香泉镇、博望区新市镇作为健康小镇,对创建过程进行了全程指导,进行了市级评估,并按照要求向省卫健委报送了评估报告。和县香泉镇、博望区新市镇结合自身特色,分别围绕生态养生和休闲运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以香泉温泉为核心资源,以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主题,积极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一个集温泉文化、昭明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和美食文化等文化欣赏,兼顾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打造香泉温泉度假康养产业,借香泉湖景区提升改造工程之机,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吸引客商前来投资。该项目将依托香泉景区观音寺景点、以及温泉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基底,充分突出“温泉+康疗养生”特色,打造集顶级诊疗、健康管理、禅意养生、养老度假等产品为主的大型生态健康综合体。新市健康小镇依托“长三角城市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打造以“山地自行车运动”为基础的“体育+旅游”模式。以体育健身、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为主题。定位为“冠军之乡?体育小镇?美丽新市”特色体育小镇。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依托横山风景区周边建设横望山文旅度假综合体,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打文旅和大健康产业项目。有效扩大了小镇的文化影响力。加强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开展,截止目前小镇旅游人数达20万人次,主营业务收入达0.5亿元。

(四)深入推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按年度开展支持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申报。当涂县天福康中药制剂、慈湖高新区皓元医药、利洁时桂龙医药、德夏永胜医疗器械等49个医药产业化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每年市领导在其中遴选出市级重点调度项目,责任到人,按照“三定一包”(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一包到底)原则,亲赴项目现场指挥调度,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都得到有力推进。

三、全市健康产业发展优势、特色

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健康城市试点市,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健康马鞍山建设工作,也非常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政策支持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在健康产业有利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有利于人民健康水平上形成共识,并把健康产业发展分别列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加以推进。认真梳理我市医疗健康产业重点项目(机构、企业),建立医疗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联系制度。濮塘休闲度假区基础设施ppp项目、颐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马鞍山润园养老项目、马鞍山市餐厨垃圾特许经营项目、马鞍山特色植物资源综合开发项目、马鞍山安拓绿色生态食品项目等相继开工建设,有的已建成投产。

(二)积极把握健康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马鞍山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横跨长江两岸,地理优势十分明显。马鞍山市地处皖东,与江苏接壤,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安徽和江苏都积极加快建设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与其连接。马鞍山处在皖江开放的最前沿,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交汇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三)突出发挥资源优势。一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马鞍山市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著名的采石风景区、含山县褒禅山的华阳洞、运漕历史文化名镇、太湖山森林公园、和县历阳的陋室、香泉的温泉、当涂大青山的桃花村、当涂县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等,是旅游、休闲、养生的好去处,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好地方。二是充分发挥生物医药资源优势。“桂龙药业(安徽)有限公司慢严舒柠”为中国驰名商标,当涂县打造中邦生命与健康科学产业园,占地160亩,建设个人护理、新材料、药用原料三个产业板块,主要生产日化产品中间体、维生素原料药等产品,总投资20.6亿元,今年投资3.5亿元。三是充分发挥健康食品资源优势。不仅拥有蒙牛、达利园等知名品牌食品企业,而且还有金菜地、采石矶等本地自主特色食品品牌。市经开区建设仙乐营养健康产业园,建筑面积3.5平方米,生产营养软糖、口服液生产线和药品软胶囊,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2.5亿元。四是充分发挥温泉疗养资源优势。香泉镇作为安徽省首批29家健康小镇之一,打好这张名片,进行香泉镇的产业整合,发展健康疗养项目建设,以高新医疗技术为核心,提供精准医疗、慢病管理康复、生殖助孕、中医特色等高端健康服务,共同构建全生命周期全产业健康平台,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近年来,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状况,总的来讲,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健康产业规划还不全面。目前,我市生物医药、

健康食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健康产业没有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而且,有些产业还是零星布置,势单力薄,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导致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健康产业政策支持和投入不足。就全市健康产

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市现有的健康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技术创新方面在同行业相比较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一方面,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投入和支持。

(三)健康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尽管我市在健康产业

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也有特色的品牌优势,但是,在健康产业发展动力方面,体现出动力不足,优势不优的局面,尤其是在健康产业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等方面还显得苍白无力。

(四)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不够。就我市健康产业发展

来看,目前,绝大部分的健康产业都是各自为阵,没有做到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更不要说深度融合发展了,导致在对外竞争方面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遇。

五、今后的健康产业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中央、省、市关于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着力提升我市健康产业发展建设的能力。

(一)进一步落实健康产业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要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从资金投入、项目立项、招商引资方面缩短审批时间、简化审核流程等积极的优惠和鼓励措施,切实解决经营企业的实际困难,开展好“四送一服”等帮扶政策,努力确保健康产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健康产业合理布局。我市健康产业相

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交流与合作,整合我市健康产业资源优势,规划、发改、市场监管、文旅、卫健等部门要定期召开健康产业工作调度会,从宏观层面先行合理规划我市健康产业格局,淘汰相关过程产能企业,鼓励支持高、新、尖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在现有健康产业

发展状况之上,要进一步加大健康产业项目的投入,推进规模以上健康产业企业项目建设力度,可以采取合作研发、共同技术创新等模式,加快促进一批健康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形成本地区健康产业的集群优势。

健康城镇建设篇9

一、明确全市创建卫生城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城乡联动、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卫生创建工作,改善全市城乡卫生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创建目标:“*”期间,每年创建1-2个省级卫生镇、4—5个省级卫生村、*个以上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到20*年,我市创建成部级卫生城市;全市60%以上的区、镇、处、场建成市级卫生镇,*%以上的村建成市级卫生村,建成一批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今年,浩口镇、张金镇争创省级卫生镇,园林办事处梅嘴村、周矶办事处工农村、渔洋镇新台村、张金镇五里碑村、熊口镇石阳村、浩口镇同心村争创省级卫生村。

二、卫生镇、村、单位的申报和评选

(一)申报条件

创建卫生镇的区、镇、处、场通过自查,符合《*市卫生镇标准》(*爱卫办[20*]03号文)的均可申报;

创建卫生村的村通过自查,符合《*市卫生村标准》(*爱卫会[20*]02号文)的均可申报;

凡市域内有独立院落的单位通过自查,符合《*市卫生先进单位标准》(*爱卫办[20*]02号文),均可申报*市卫生先进单位。

(二)申报时间

卫生镇、村、单位的申报一年一次,应在每年的9月份进行申报。

(三)申报程序

卫生镇、村的申报分别应由当地爱卫办和村委会填写申报表,并经当地爱卫会审核同意后报市爱卫办。

卫生先进单位的申报应由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并经主管部门(乡镇由当地爱卫会)审核同意后报市爱卫办。

(四)评选表彰

卫生镇、村、单位的评选由市爱卫会组织检查组分别按照《*市卫生镇标准》、《*市卫生村标准》、《*市卫生先进单位标准》对申报单位严格进行考核验收,检查合格后,由市爱卫会相应授予*市卫生镇、*市卫生村、*市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对符合省级卫生镇、村、单位标准的由市爱卫会向省爱卫会推荐上报。

三、工作内容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各地、各单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增强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不断提高居民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大力宣传卫生创建工作的相关政策及其重要意义,广泛传播疾病防控和健康保健知识;要将健康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地方课程,落实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要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张贴醒目的禁烟标志;要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中,保证健康教育经费优先投入,并随着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而增加。

(二)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在卫生城镇创建中,各地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监管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工作。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狠抓城镇临街立面、建(构)筑物及户外广告的清理和规范,整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加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整治与管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规范集贸市场管理,健全完善业主负责制,商品实行划行归市、分类经营,完善卫生设施,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实施旧城改造,完善道路、给排水、供电、照明等综合配套设施,提高路面硬化率、道路清扫率、垃圾清运率及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努力提升城镇整体服务功能。

在卫生村的创建中,各地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并严格实施。要加强村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化村内道路,完善给排水系统,合理修建垃圾池,加快农户“一建三改”(即建沼气池,配套改造厨房、厕所、猪圈)工程等,建立健全村内保洁制度,加大农户房前屋后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中,各单位要加大投入,完善单位卫生设施,提高单位绿化、美化档次,建立健全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发动干部职工对工作区、生产区、住宿区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

(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落实环保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环保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与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的规定。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及噪声、城市生活污水的综合整治,加快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使空气污染指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全面改善公共卫生。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宾馆、酒店、车站、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以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和“五小”行业(餐饮、洗浴、歌舞、美发、食品经营)的整治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严格卫生标准,规范执业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特别是加强对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管。

(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生产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与管理;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制度,严厉查处无证经营现象;开展中小饭店集中整治,加强对夜市、集贸市场、食品饮食摊点的规范建设和卫生管理,重点加强职工食堂、民工食堂、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把好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卫生质量关,保障广大居民食品卫生安全。

(六)认真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建立科学的疾病防控机制、医疗救治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传染病防治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预防工作,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易感人群;制订并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提高疫情监测报告率和发现率,及时有效处理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食物中毒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消除有害生物孳生地,降低有害生物密度,有效预防病媒传播疾病的危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市卫生创建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爱卫会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市爱卫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总体目标,制订本地本部门的创建工作规划,确定创建目标。要层层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主要任务、工作要求、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各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大力宣传卫生创建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卫生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标语、口号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卫生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全民参与。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真正形成上下重视、各方支持、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

(三)强化职责,齐抓共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总体要求,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创建合力。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开展除害灭病和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城建部门要加强城镇的环境卫生规划、建设与管理,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油烟污染、区域噪音污染及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文化、工商、交通等部门要抓好窗口单位、集贸市场、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教育部门要负责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控烟宣传,创建无烟学校,提高学生文明卫生意识。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合理安排创建工作经费,保障创建工作正常开展。市直各口要加强对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所辖各单位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并积极申报卫生先进单位。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分阶段、分步骤,加强对卫生创建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投身卫生创建活动。

(四)保障经费投入,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经费投入,是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筹集创建工作资金,加大投入,保障创建工作的需要。要把城镇(村庄)改造、供水排水、垃圾和污水粪便处理等卫生基础设施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合理安排卫生创建专项工作经费,以满足宣传发动、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各项创建组织工作的需要。

健康城镇建设篇10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二0年上半年爱国卫生工作和下半年工作打算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二0上半年我县爱国卫生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今年以来,我县爱国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和全县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从我做起”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为契机,以“讲卫生、保健康,除陋习、树新风,讲文明、促和谐”为主线,以整治城乡“脏、乱、差”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整治力度,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是:加强领导爱国卫生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加强领导,爱国卫生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爱国卫生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9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配备1-3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全乡(镇)爱国卫生的日常工作。各部门、单位也成立了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为切实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力度,县委、县政府在了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一办三队”,即城管办、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大队和城市园林绿化大队的基础上,在城区配备了4050人员80多名,负责城区环境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同时研究制定了《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县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县“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使爱国卫生工作有章可循,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爱国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爱卫办作为县爱卫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确保了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二)强化措施,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开展。自2月强化措施,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开展。份开始,县委办,政府办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春季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高政办发()13号、《关于在全县开展“科学发展从我做起”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安排意见》县委办发()43号,并成立了政府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宣传部部长为付组长的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整治活动督察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督察、宣传报道组、城乡卫生整治督察组、市容市貌督察组、交通序督察组、市政实施建设及绿化亮化督察组,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从对每个阶段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将城区划分为若干个条块,以块为主,优先面向现有环卫工人公开招标,推行清洁区域承包制、费用包干制、责任追究制,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制度,做到了每周有检查、月月有评比、半年一总结、年年有考核。在环卫设施建设方面,县政府很下决心将垃圾场由黑河边迁至北部山区,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打下了基础。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垃圾清用车、洒水车、浇水车、执法专用车各一辆,并在各主次干道增加垃圾箱和果皮箱等卫生设施,保证了城区日产50多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清运率达到了100%。对县城旱厕逐步进行水冲式改造,采取多方融资的方式,由出资人负责经营,城关镇和爱卫办制定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监管。对城区旱厕由城关镇指定专人进行清扫、灭蝇和掩埋及无害化处理。同时,实施10万盆(株)鲜花进县城工程,在城区主干道、中心广场和沿街单位、学校、商业门店前摆放11000盆,摆放花箱200个,露地栽植60000多株。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聘用100多名“4050”人员充实到“三个大队”,协助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结合开展“迎奥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每周由城关镇组织各社区

居民对辖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整治,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五定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组织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对“门前三包”区和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进行一次大扫除,使城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由爱卫办、文明办抓总,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切实抓好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切实建立了每月集中整治,每两月检查评比的农村爱国卫生工作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国债沼气建设项目,上半年完成“一池三改”任务户,使我县“一池三改”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累计总户数达到了4400户。努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广泛宣传,努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是搞好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基础,为了搞好今年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县上于4月28日召开了由各乡镇、各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整治任务和工作要求,为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爱护环境的氛围,县委宣传部印发了《全县“科学发展从我做起”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宣传方》,县广播电视台开辟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栏,多角度,全方位报到这次全县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情况,城关镇印制了《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多份,分发的商业门店和城区居民家中:合黎乡,新坝等乡镇统一印发《让家园更清洁,让生活更美好》等内容---告广大父老乡亲的倡议书8000多份,动员全乡父老乡亲积极争做环境卫生保洁员,监督员,文明行为宣传员,各乡镇,城区各单位按照《宣传方案》,精心制作“科学发展,从我做起”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宣传标语50多条悬挂于城区各街道,乡镇主要路口,为全县开展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基础上,县卫生局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进行考核,县、乡、村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期更换宣传内容,据统计,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出黑板报。橱窗450期。同时与宣传、教育、城关镇等部门配合,开展了以“三下乡”为载体的卫生进农村、以“小手拉大手”为载体的卫生进校园、以“举办讲座、建立健康档案”为载体的卫生进社区等系列健康教育促进活动。

(四)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此,县卫生监督所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切实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

一是以“一证二法三警示”为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督,将全县135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监管范围,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是按照“八不许可”的原则,严格准入许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同有关部门配合,解决了城区56家餐饮单位的上、下水设施。

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对21起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没收违法所得3800元,行政处罚16100元。

四是大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被省卫生厅命名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家被市卫生局命名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b级单位,248家被县卫生局命名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c级单位。

五是加强餐具消毒管理和监测,全县56家餐饮单位使用了集中式消毒餐具,65%的餐馆使用了消毒柜。抽查餐具1102份,合格率达到81.3%。

六是加强同有关部门合作,实行联动监督工作机制。今年5月邀请县政协领导和部分政协委员对农家园食品卫生进行了指导检查,同工商、质检等部门配合,对豆制品作坊进行了专项整治,同教育部门配合对学校卫生进行了专项检查,同商务部门配合对生猪屠宰进行了专项整治,取缔城区周围乡镇生猪屠宰场21家,实现了全县生猪定点屠宰。由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县没有发生重点食品安全事故,用法律的手段较好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打算

上半年我县爱国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由于千年陋习的影响,农村仍是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整治变样子、过后老样子”的现象,农村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仍没有彻底建立。

二是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部分乡、村、社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对搞好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由于部分农户卫生意识陈旧,生活陋习根深蒂固,做好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尚须付出长期艰苦细致的努力。

三是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还存在薄弱地带,爱国卫生联同协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四是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对城区卫生设施、健康教育、农村改水改厕以及“除四害”方面投入不足,给爱国卫生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爱国卫生工作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工作社会性很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非常重要。为此,我们结合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组织协调爱卫会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并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部门、各乡镇“三位一体”责任书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要想小康,先要健康”的新理念,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各部门、各乡镇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切实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切实建

立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机制。爱国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县开展的““科学发展从我做起”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活动和“一城十乡百村万户”环境卫生净化工程,做好整章建制、明确责任、加强检查评比等工作,切实建立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在巩固现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卫生乡镇”、“卫生模范单位”“卫生社区”“卫生村社”的创建力度,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推动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