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3:19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1

关键词:生态逆差出口贸易内涵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生态逆差问题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也呈快速增加趋势。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近年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正在消耗过多的世界能源资源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碳减排压力、“中国能源”、“中国气候”等议论接踵而至。但是,我国大量能源消耗实质上是由于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为发达国家大量生产和加工产品。关于我国能源消耗的测算大都是基于生产侧进行的,但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却都是在为其他国家生产产品,即必须基于消费侧进行研究才更加符合我国能源消耗与贸易关系的现实状况。我国对外贸易虽然保持着长年顺差,但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角度来讲,却是生态逆差的,本文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角度切入,借助数据证明我国因贸易所消耗的潜在能源规模,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国际转移进行评估。

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内涵能源及内涵碳问题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ChristopherL.weber等(2008)对1987~2005年中国出口产品的内涵Co2排放量进行了测算,认为中国产品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效应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影响;FredrichKaHRL等(2008)通过构建中国能源使用和能源价格传递的结构模型,认为产品生产的上游环节是内涵能源的主要来源。国内的陈迎(2008)、齐晔(2008)、顾阿伦(2010)等都通过投入传出分析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净出口的结论,并给出了不同的规模评估;尹显萍等(2010)还从国家、部门和重点行业三个层次出发定量研究了中日商品贸易中的内涵能源问题;Shui和Harriss(2006)则针对中美贸易中的内涵能源进行了测度,提出如果美国将其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换为自己生产,则国内碳排放将增长3%~6%,中国生产用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到排放总量的7%~14%。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关于贸易内涵能源的测度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很多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这会严重高估计算结果。鉴于此,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也将做进一步的改进和修正。

研究方法选择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选择

虽然目前学术界不同的研究成果存在较多差异,但投入产出分析已经被证明是计算贸易内涵能源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计算结果的不同主要来自学者在处理具体能源消耗系数及简化过程等方面。本文同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研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公式为aij=Xij/Xj(i,j=1,2,..,n),其中aij指的是j部门单位产出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产出量,即i部门对j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做出的贡献。所有的aij构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公式为B=(i-a)-1-i,其中矩阵B可由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得到,i为单位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由完全消耗系数Bij构成,指的是j部门单位产出对i部门产出的直接和间接消耗之和。

部门单位产出的完全能耗强度。部门单位产出的完全消耗强度公式为eB=ea(i-a)-1,这是基于直接能耗强度与完全消耗系数相乘计算出来的,指的是该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能源量的和。可以看出,完全能耗强度是计算产品内涵能源的关键因子,不同学者所计算结果之所以不同,一般都是因为选取了不同的完全能耗强度进行计算。如公式所示,ea指的是部门单位产出的直接能耗强度,是该部门一定时期内耗能总量ei与总产值Xi的直接比值:ea=ei/Xi。

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一般来讲,一国出口贸易的内涵能源规模是将各部门的完全能耗强度与对应进口或出口额相乘即可得到。但是,这样做的一个巨大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这对素有“世界加工厂”之称的中国来讲,将使计算结果严重高估。因为针对来料加工的产品,其作为进口产品进入到国内之后,并没有被消费,而是加工之后又重新作为出口产品流到国外。因此该部分产品在作为加工原料进入到国内时,其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不能计入出口贸易的内涵能源量。

限于各部门的加工贸易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引入进口系数m,对出口贸易中进口加工贸易产品的比重进行估算。利用系数m对原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消除加工贸易影响的对外贸易内涵能源估值。具体修正方法如公式(1):

(1)

其中eXe'为剔除进口加工产品影响的出口贸易内涵能源。需要说明的是,对系数m,均假定一部门对其他所有部门的投入中进口加工产品的比例是不变的。这样的简化处理可使系数m为对角矩阵。

(二)数据搜集和处理

投入产出表数据。本文研究共用到3张投入产出表,分别为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研究都是基于一张投入产出表进行的研究,这在反映较长时间跨度的部门间生产关系时难以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数据时间范围为12年(2000~2011年),基于时间就近原则对3张投入产出表进行充分合理地利用,即2000~2003年数据采用2002年表,2004~2006年数据采用2005年表,2007~2011年数据采用2007年表。在具体数据分类方面,由于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均有所不同,为兼顾数据可得性、确保各分类数据之间最大程度的衔接、保留主要能源消耗部门等,最终将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合并为22部门,能源消耗数据及贸易数据均按照22部门的分类进行统一整合。

部门能源消耗数据。由前文可知,各部门能源消耗数据是计算直接能耗强度ea的关键,进而才能得到贸易内涵能源测算所需的完全能耗强度eB。本文中关于我国各部门2000~2010年的能耗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则是在《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公布指标的基础上,对2010年数据进行修正后得出的。此外,所有数据都经过了ppi价格指数和单位GDp能耗指数的修正,消除了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部门贸易数据。部门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Database),分类标准采用SitCRev.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并在此标准分类基础上将原63章的产品分类合并为与投入产出表对应的22部门。需要说明的是,经过计算,合并后的22部门贸易数据,除第22类“其他行业”外,其余21个部门的贸易数据总和可达到总数的95%以上,说明22部门分类能够有效反应我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的现实情况。

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1)可得,在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下,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结果见表1。由表1可得,剔除加工贸易影响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增速有明显提升,2000年为2.47亿吨标准煤,2011年为13.58亿吨标准煤,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再将该数据与我国各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对比可发现,在各国指责我国能源消费持续过快增长的背后,是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规模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中有大约17%的规模贡献给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消耗,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近40%的高水平,即现在我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为国外生产产品。

结论与政策含义

前文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规模增长极其迅速,2000年为2.47亿吨标准煤,2011年为13.58亿吨标准煤,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与全国各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对比,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总量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17%,上升到2011年的39%。这些测算结果均显示,国内的能源消耗通过贸易而向外发生的转移量呈上涨趋势,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加的背后,是以对外贸易生态逆差为代价的。作为当今能源贸易及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的内涵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一方面,关于一国能源消耗的规模评价及责任归属问题,必须基于消费侧而非生产侧进行研究探讨。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国外发达国家逐步向第三产业侧重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刚刚步入工业时代,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正急剧加速且尚未达到顶峰,同时还要面临发达国家以碳减排责任为借口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基于消费侧研究贸易内涵能源问题,从本质上指出了中国表面上是消耗了大量世界能源资源,但也支撑了其他国家大量消费品生产与供给的事实。在当今的世界生产分工格局下,中国的能源消耗本质上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对外贸易向外发生了转移,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代价。因此,发达国家在消费我们为其所生产的各种消费品的同时,还借口过度能源消耗和同等碳减排责任等一味地指责中国,严重有失公允,国际上所谓“中国能源”、“中国气候”等是对客观事实的严重扭曲。

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的规模依然在迅速增加,这也意味着要想减少对国内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除长期逐步实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外,中短期内必须以牺牲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长为代价,即必须在能源环境利益与经济贸易利益之间做出取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腾飞,相继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由贸易带来的内涵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频出的“两高一资”产品限制出口的贸易政策,表明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认识到,为保护国内资源和环境,必须牺牲短期内的经济贸易利益,未来通过逐步的贸易转型来实现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7)

2.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顾阿伦,何建坤,周玲玲,姚兰,刘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4.尹显萍,霍达,唐黎.中日商品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10(7)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2

受国际分工、产业转移等影响,我国近年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更是趋于盲目发展。而这些耗能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隐含着大量的能源消耗,产品生产的越多,能源消耗便越严重。中国海关公布的数字显示,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在2006年创历史最高记录的基础上,再次猛增近50%,达到2622亿美元。而在”两高一资“产品裹挟下的能源消耗和能源的变相出口也愈发严重……外贸出口凸显“内涵能源”问题所谓“内涵能源”(embodiedenergy),又称“隐含能源”。是指产品上游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源。由于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的低端,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来自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因此,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和高耗能产品的大量出口,使得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内涵能源净出口的大国。关注环保的人们往往习惯于将目光更多的聚集于产品生产是否存在消耗能量和污染物排放的问题上,对于产品出口到另一国的消费问题并未给予重视。而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也会忽略内涵能源问题,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由我国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而这些国家使用和享受着由中国资源、环境付出代价的产品而并不会给予中国任何的补偿。根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BinShui和RobertHarriss2006年在《能源政策》(energypolicy)发表的研究,1997~2003年间,中国约有7%~1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在为美国消费者生产出口商品。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司司长周喜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企业而言,出口过快是成绩,但是从我国能源工业总体看,我国出口的“两高一资”类产品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价格相比则显低廉,出口“两高一资”产品,“实际上是在变相出口能源资源”。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净出口内涵能源2.4亿吨标准煤,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16%;而2006年,内涵能源净出口高达6.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的25.7%。与此同时,内涵能源的消耗也带来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2006年,中国出口内涵能源的排放约为18.46亿吨二氧化碳,进口内涵能源的排放约为8亿吨二氧化碳,净出口内涵能源的排放值超过10亿吨。有国外评论者认为,这些数据很好地印证了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独特角色,证明了近年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不单是国内消费需求膨胀的结果,外贸出口也是重要的驱动力。“那些享受中国制造商品的发达国家,对中国能源和排放的快速增长也负有很大责任,一味指责中国的排放问题是不公平的。”贸易顺差加剧“内涵能源”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高达1774.7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仍然达到464.4亿美元。在这一季度,我国钢材、钢坯分别出口1413万吨和178万吨,同比增长1.2倍和98.1%。钢材、钢坯折合成粗钢净出口1219万吨,同比多增941万吨。焦炭出口365万吨,增长20%。铁合金出口75万吨左右,增长70%左右。尽管一路高歌猛进的对外贸易将我国置于贸易大国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存在着资源和环境成本大、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匮乏、加工贸易依赖性强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我国地方普遍重视发展重化工业,使得一些产品国内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产能过剩,于是这些化工、钢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转而涌向国际市场。出口大量增加,已成为当前外贸结构中的突出问题。这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我国能源的大量流失。据测算,我国每年出口的高耗能产品相当于出口掉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辛国斌介绍,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5.5%,但却为此消耗了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消耗总量的15%。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弹性系数为1.25,电力弹性系数为1.19,原煤高达1.43。在能源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3

低碳经济及其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影响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理念的深化和绿色贸易的推行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低碳经济催生新的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推行各种碳壁垒,如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排放技术壁垒和低碳政府补贴等。

低碳经济增加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为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出口企业要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生产工艺转型,革新落后生产设备和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因而我国出口企业必定要付出低碳转型成本。

低碳经济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符合低碳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低碳产品的出口将会增加,而高碳产品将会因为高碳排放量、高环境污染而为各种碳壁垒所阻碍,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为规避发达国家设置的严苛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我国商品内销增加或者向世界其他地区转移。

“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

1、内耗过大并且对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严重。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从2000年的13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34.8亿吨标准煤。而在我国的出口产品构成中,对资源、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工业制成品占的出口比重过大,加剧了国内经济利益与资源环境的冲突。

2、现有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构具有不可持续性。中国主要出口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或能源资源,该贸易结构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环境和能源压力,成中国内涵能源的逆差。

3、管理落后,企业竞争力弱。“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各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对外投资的随意性很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了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贸易可持续发展及其内涵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一国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一系列贸易政策,推动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贸易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发展,可持续贸易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专业化合理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维持贸易的公平性,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就是对外贸易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代际公平是指对外贸易的发展不能牺牲他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

第三,贸易发展的共同性。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承认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发展,而发达国家应相应地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和义务。

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的可持续贸易战略选择

加快能源利用和消费结构调整

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清洁利用技术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进行低碳化改造,调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逐步提高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优化对外贸易整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减少“三高一低”产品的出口,加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研发高、精、尖类产品,规避在低端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

落实科技兴贸战略,采用低碳技术,对企业进行低碳化改造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4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平衡;出口转内销;弹性调节机制

正确认识和处理进出口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民币升值及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很多企业不敢接单或无单可接,为了缓解出口压力,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如何处理内销与外销的关系,本文提出笔者的思考。

一、加工贸易失衡的数据分析

一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必然会遭受他国的贸易报复。从一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来看,贸易平衡应该是长期发展的趋势,也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国目前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只有认清这个问题,才能尽量减少顺差,规避他国的报复行为,减少贸易摩擦,使我国进出口贸易趋于平衡、健康发展。

引起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很多,我们主要从贸易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2005--2009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见表-1)。

从表-1数据可知,2005—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延续长期贸易顺差的态势,且贸易顺差的额度都较大。其中,一般贸易成为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来源之一(2009年除外),但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且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呈递增态势。

按照通常的理解,既然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而非一般贸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应该大于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从表-2数据可知,2005--2007年,加工贸易确实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但2008--2009年一般贸易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2009年,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一般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到2009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在进出口贸易总值中占比为48.2%,加工贸易占比为41.2%。

从直接数据来看,这种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的转变和贸易顺差的来源是相悖的。因为,一方面,贸易顺差一直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且呈递增态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确呈递减态势。这种相反的变动趋势告诉我们,虽然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促使贸易趋于平衡,我们需要重点调整的是加工贸易而不是一般贸易。因此,处理好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适当地将加工贸易外销的部分份额转向国内市场,减少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减少贸易顺差,实现长期贸易平衡的关键。否则,虽然人民币存在升值的预期,但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依旧,会招致更多的贸易摩擦。

二、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既然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为什么一般贸易不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原因?只有认清造成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

(一)从加工贸易内涵的角度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5

关键词:文化贸易发展研究

一、文化贸易的内涵

文化贸易的产业基础是文化产业,属于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定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是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目标,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文化贸易主要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按照wto统计和信息制度局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的划分,涉及到的文化贸易主要包括以下文化服务及相关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在商业服务中,有法律服务、软件服务、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服务、广告服务、摄影服务、包装服务、印刷和出版服务;在视听服务中,有电影和录像的制作和分销服务、电影放映服务、广播和电视服务、广播和电视传输服务、录音服务;在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除视听服务以外)中,有文娱服务、新闻社服务、图书馆、档案馆和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和娱乐服务。

二、文化贸易的经济特征

与其他贸易相比,文化贸易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第一,异质性。与其他贸易相比,文化贸易更敏感,更具有渗透力,会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对输人国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赋予了文化贸易丰富多彩的内容。第三,共融性。现代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所以文化贸易和其他产业也具有共生性和融合性。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服务,融人了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贸易领域,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汽车文化等等,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取向。尤其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使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扩展范围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可贸易性。

三、wto关于文化贸易的相关规定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业划分为12个大类,对照本文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其中有三个大类与文化产业有关,基本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大部分领域。第一大类“商业”中的“其他服务”中包括了出版、印刷服务和广告、咨询服务;第二类“通讯服务”中的“视听服务”包括电视、广播、电影服务;第十大类“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包括除视听服务外的一切文化、娱乐、新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服务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实现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它不仅要求各缔约方对外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给予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还要求他们具体承诺开放服务业市场的义务。值得一提的是:GatS第十四条规定各成员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与GatS不一致的措施,特定情况是指“出于维护、公共卫生、环境、文化资源等”和“为了维护国内法律和制止欺诈行为等”。

四、我国加入wto时的文化贸易承诺安排

(一)对不同服务提供方式的限制程度不同

承诺表中,对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大多没有做出限制或很少做出限制,而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做出了较多限制。这在文化贸易中同样适用。例如:在水平承诺中,对视听服务的国内提供者的补贴问题列入了国民待遇限制,属于商业存在方面的限制。在具体承诺中,涉及到了法律服务、旅游服务、广告服务、摄影服务、视听服务、电影院服务等文化服务,并对这些领域的地域限制、数量限制、外国服务者居留时间、企业形式和业务范围等,在市场准入限制和国民待遇限制中分别作了说明,这些限制基本都属于后两种服务提供方式的限制。

(二)对不同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限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些限制是有条件的,并且都有比较严格的开放时间表。例如:在文化服务贸易中,对法律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分别在中国入世后1年和2年内取消;对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的时间限定分别为入世后4年和6年,旅游服务则在加入wto后6年内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并取消地域限制。这些限制条件和开放时间的规定是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了解这些,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增强时间观念和危机意识,对于更好的发展我国文化贸易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在过去20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在1980-199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及体育用品的年贸易额,从95340百万美元激增至387927百万美元。但是,国际文化贸易绝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额的55.4%;而文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德、英、法等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额的47%。20世纪90年代,文化商品的进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的现象减弱了,但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跻身于世界影音播放设备出口大国,但“称雄”文化贸易的名单中仍然没有中国。

(二)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对策

建立适应中国特点的文化安全政策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入世后,随着外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内文化市场,我国的文化和文化安全受到了潜在的威胁和冲击。建立并完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制定适合中国特点的文化安全政策和法律,为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培育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wto成员抵制美国“文化入侵”的经验。美国占有世界上40%的视听产品市场,欧洲电影市场的80%为美国占有。

参考文献:

[1]魏莉霞,杨松华.我国文化贸易对外开放的承诺安排及定位策略[J].计划与市场探索,2010(3).

[2]黄鹏.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入世后的发展前景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2).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6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 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进口资源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 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 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 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 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科技进步,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 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 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 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 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 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 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 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对进口方面来讲, 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 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 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 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 

[4]麦文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新趋势及策略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06,(7)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7

关健词: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一、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从事外贸的企业,总体上对外汇风险管理有一整套管理方法。但是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许多新批准建立的中小外贸企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具体表现在:有的外贸企业没有外汇风险意识;有的外贸企业虽然意识到外汇风险的存在,但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有的外贸企业有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但是相应的方法不科学。因此,在从事国际贸易的同时,如何规避外汇损失的风险,获得外汇风险收益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在外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提出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二、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下面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国际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所造成的损益的可能性。

2.外汇风险的种类。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3.外汇风险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外汇风险是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企业衡量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外币是国际企业衡量对外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时间是构成外汇风险的主要要素,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这就是说预期收到或支付的外汇,时间越长外汇风险越大。

三、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外汇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与贸易对手协商

与贸易对手协商,在对外贸易合同中采取以下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措施:

1.做好进出口商品计价货币的选择,优化计价货币组合。一般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例如,美元、日元和欧元等。出口以硬币作为计价货币,所谓硬币是指未来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进口使用软币,所谓硬币是指未来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

2.可以利用保值措施,在合同中设立外汇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是指贸易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从签订合同到结算日这段时间内,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超过双方商定范围,则适当调整汇率,实际收付的外汇金额也按调整后的汇率计算,以避免交易一方承担过大的外汇风险。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结算方式。可以采用即期信用证或远期信用证,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托收来防止外汇风险。国际企业出口收汇的原则是“安全及时”。安全就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率波动的损失,外汇收入不遭到拒付。及时是收汇的关键。在出口业务中尽量采用即期信用证结算方式。

4.与贸易对手签订易货贸易协定,采用易货贸易来防止外汇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易货贸易比较困难。但是,这也是一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措施。

(二)与外汇银行协商

与外汇银行协商,采取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对策。有时与贸易对手很难协商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与银行协商,采取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对策。外汇银行是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外汇银行有许多外汇业务,如即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择期外汇合同、外汇借款合同等。

1.即期外汇合同。即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签订卖出或买进即期外汇合同。即期外汇合同交割时间可以在签约后2天内进行。例如,杭州东方公司2007年8月15日向美国西方公司出口机械设备一批,2天内有3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假设出单日(8月15日)即期汇率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7.5810元人民币。为了防止近2天内美元汇率的下跌风险,东方公司与当地外汇银行签订了出售300万美元的即期外汇合同。2天后,东方公司将收入的300万美元按合同规定的价格与银行进行交割。假设交割日的即期汇率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7.5410元人民币。由于签订了合同,避免了300×0.04=12(万元)的经济损失。

2.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签订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出口商的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签订贸易合同后,按当时外汇银行规定的远期汇率预先卖出与合同计价货币与金额均相同的远期外汇,在收到外汇货款时再向外汇银行办理交割。

3.期权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向外汇银行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或规定的合约到期日,有权按照合约规定的汇率履行或不履行合约,行使或放弃自己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并进行实际交割或不进行交割而与外汇银行签订的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按照国际企业行使权力的时间不同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国际企业(期权的买方或卖方)在与外汇银行签订期权外汇合同后可以在期权到期日前的如何一个工作日的纽约时间上午9点30分以前,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欧式期权是指国际企业(期权的买方或卖方)在与外汇银行签订期权外汇合同后只能在期权到期日当天的纽约时间上午9点30分以前,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要灵活,但保险费要高。

4.择期外汇合同。择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为了消除外汇风险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约定在远期外汇合约的有效期内的任何一天,有权要求外汇银行实行交割,而与外汇银行签订的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合同。

5.外汇借款合同。外汇借款合同是指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国际公司,通过改变外汇风险时间结构,与外汇银行签订一份即期借入一笔与其远期外汇收入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货币的外汇借款合同。

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对有损失的外汇风险可以有选择地采取上述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以规避,同时也采取上述相应方法获取外汇风险收益。总之,中小企业在外贸外汇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贸易;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2;F20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中国是贸易大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的出口贸易经济迅速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在中国的贸易经济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低技能的加工产业,消耗了较多的国内资源,污染状态也在不断加剧,可持续经济发展受阻,在当前低碳经济的浪潮之下,中国贸易经济要把握契机,针对中国贸易经济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合理调整中国的贸易经济结构,选取适宜的对策,实现中国贸易强国的梦想。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由于世界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人们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因而要求降低生活和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调整能源战略,将生产重点放在节能减排、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上。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有其内在的涵义,它是由“两高一低”的高碳能源结构转为“两低一高”的低碳能源结构转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要实现生产和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动态均衡。其内涵要包括三个方面:

1.低碳经济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它由无约束状态下的“碳密集”向有约束的“低碳”状态的转变,其核心在于减少和控制生产和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速度。

2.低碳经济要开发新环保能源替代高能耗的化石能源,要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前提下,开发新环保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3.低碳经济要减少和取消高碳消费意识和偏好,从而减少“碳踪迹”,促进社会生态化建设。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贸易经济的影响分析

1.低碳经济对中国贸易规模的影响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浪潮,中国无疑要实施碳税政策,也即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纳入其中,碳税的开征对于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出口贸易量的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企业减产,并在出口产品的价格方面上升,这会使企业丧失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的规模。

低碳经济相关的碳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会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及隐含碳量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中国企业出口的难度加大,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出口贸易的规模减少。

2.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为集中,包括:纺织贸易、皮革制品贸易、电子设备制造业贸易等。在低碳经济的趋势之下,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受到技术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极大地减少中国贸易的规模。

3.低碳经济对中国贸易伙伴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集中分布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并以机电产品、玩具产品、纺织品为主,这些出口商品都是高能耗、高含碳的商品,必然要征收碳关税课税。同时,中国的贸易伙伴大多是世贸组织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意识较高,低碳技术也较为先进,对中国的高碳产品会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可能会实施惩罚性关税,这就使中国的贸易受阻。

三、中国贸易经济应对低碳经济的对策

1.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中国必须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高碳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高碳产业也正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然而,在低碳经济的挑战之下,我国要快速推动低碳产业经济,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以清洁高效的低碳技术为指导,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走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

(2)调整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中国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也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中国要全面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大力开发低碳产品。同时,要对中国的加工贸易进行引导,促使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淘汰一些加工水平低、对环境污染又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向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倾斜,并回忆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速度,推进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向高新技术转移。

2.与新兴贸易市场进行合作开发,应对贸易壁垒

中国贸易经济要开发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不能仅限于原有的发达国家,还要大力合作开发其他的新兴市场如:东盟、非洲、拉美等,要通过贸易市场多元化,分散原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贸易壁垒风险。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不能受限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垄断,力求与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东盟国家,中国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加深与欧盟市场的合作,从而突破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垄断。

3.提升贸易商品的技术水平,完善碳排放体系

中国贸易经济产品的技术水平需要大幅提升,要改进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丰富能源消费结构和体系,用新技术、新能源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向低碳化、清洁化、生态化转变。另外,中国还需要拟定一套完整的碳排放体系,以增加自己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主导地位,寻求应对碳关税的衡量对策,从而增强中国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缓解贸易压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在低碳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形势下,要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的规则拟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摆脱对高碳黑色能源的依赖,大力开发和利用低碳绿色能源,将产业结构发展重点集中在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上,开发清洁能源,发展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尽量提高高碳能源的使用率,构建高能效、低排放、低能耗的新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贸易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4).

[2]曲如晓,吴洁.论碳关税的福利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4).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9

   国际贸易术语,是在国际贸易事务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交货条件,主要是规定买卖双方的所需要承担的费用、风险以及责任范围,它旨在提高买卖双方的交货效率,降低双方的交易费用,促进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如果交易双方合理的选用贸易术语,则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现阶段,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贸易术语多来自《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这一通则又称为《inCoteRmS2000》,在这个通则中一共列举了13组术语,这13组术语详细的规定了货物的运输、风险划分、投保义务、交货地点、出口进口结关手续及费用负担、装货卸货的负担以及适用的运货方式等。这13组术语主要分为e组、F组C组和D组,总的变化趋势是卖方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减小,但是买方的风险则逐渐的增大。下面就将对这4组术语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选用来避免一定的风险,做出解释。

   2.对于每一组贸易术语的分析

   2.1e组贸易术语的分析e组国际贸易术语(eXwoRKS),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厂交货价格条款,是是指卖方在其所在处所(工厂、工场、仓库等)将货物提供给买方时,即履行了交货义务。除非另有约定,卖方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备妥的车辆,也不负责出口清关。买方负担自卖方所在处所提取货物至目的地所需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在这一层面上,由于卖方不负责出口清关,这一贸易术语所指的贸易行为在性质上更像所谓的国内贸易。在使用这一贸易术语的情况下,对买方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如果买方在购买货物后不能办理出关手续,则责任需要买方自己完全承担。因此,国际贸易中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这一贸易术语。

   2.2F组贸易术语的分析F组贸易术语包括FoB、FCa和FaS三种,这三种的贸易术语的涵义分别是:船上交货、货交承运人以及船边交货。在这一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有义务将货物交给卖方所指定的承运人,交货之前的货物风险由卖方承担,在交给承运人之后,货物的风险也随之转移给买方。因此,对于这一贸易术语,买方在购进货物时,更加适用,因为在这一贸易术语下,买方有权自己选择承运人,不容易出现卖方和承运人合伙伪造装船提单的情况。

   2.3C组贸易术语的分析C组贸易术语包括CRF、CiF、Cpt、Cip,这四种贸易术语,这些贸易术语的涵义分别是成本价运费、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的目的地。该组贸易术语属于装运类术语,卖方有义务寻找承租人订立条款一般化的装运合同,并且承担相关的费用,但是货物装船过后的风险,暴扣货物因运输而发生的额外费用或者是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都由买方来承担。

   2.4D组贸易术语的分析D组术语包括DaF、DeS、DeQ、DDU和DDp四种术语,这四种术语的涵义分别是:边境交货、目的港船上交货、目的港码头交货、未完税交货以及完税后交货。这组术语术语到达类术语,在这种术语条件下,卖方有义务将货物送到合同上约定的目的地,主要包括边境或者进口方所在地。这种贸易术语会使卖方承担较大的风险,而这种贸易术语也主要适用于边境贸易。

   3.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和运用如何在国际贸易中选择相应的贸易术语,下面仅以进口商为例需要根据运输方式、货物自身的独特风险、运保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

   3.1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时,需要自身货物的运输方式来选择相应的贸易术语。现阶段,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大多数是海运,这就使得FoB、CFR、CiF成为使用较多的三种国际贸易术语。在这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买方需要承担货物装船之后的风险。但是,以上的三种贸易术语也仅仅是针对远洋或者是内河运输方式,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例如陆路或者是航空运输来说,并不适用。因此,考虑到运输方式来说,eXw、FCa、Cpt、Cip、DaF、DDU、DDp这七种贸易术语由于适合所有的运输方式,在适用陆路或者航空运输时更应该把这些术语考虑在内。

进出口贸易内涵篇10

前不久,第115届广交会工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广交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志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记者获悉,第115届广交会将全面实施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确保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广交会人流、物流等方面的绿色发展为主要工作内涵,在不增加企业负担、参展企业自主选择实施方式的前提下开展。

广交会须求新求变

钟山在讲话中指出,2014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预计将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外需乏力、贸易摩擦多、汇率不稳定、成本攀升、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压力没有根本减弱。但机遇也并存,从2014年的数据看,我国对传统8大国家市场的出口有所增长。此外,政策环境也不断改善,上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政策组合拳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外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环境三个因素,目前这几方面因素都在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钟山表示,广交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展会之一,但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各种规模各具特色的展会如雨后春笋,网上交易、网上展会也气势如虹,因此广交会必须求新求变,强化为我国对外开放、为对外贸易大局服务的意识,更好地服务于交易团,服务于企业,不断提高市朝、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并在招商招展的模式、布展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绿色发展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广交会2014年对品牌摊位有调整,希望调整更加合理,更加透明,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另外,广交会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应该更好地发挥,应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保持服务的一致,并降低收费,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推动展览效果精耕细作

王志平介绍了第115届广交会筹备工作的主要特点。第一,创新题材,进一步提升参展质量与组展水平。广交会总体展览格局不变,创新个别展区展示题材,展位规模约5.97万个,比第114届略增。第二,创新模式、精耕细作,强化招商宣传邀请工作。广交会招商工作以“稳定老采购商,吸引新采购商”为核心,着力创新模式,拓宽渠道,开展精细化招商。第三,创新手段、拓展形式,强化信息交流平台功能。广交会将继续创新各类论坛和对接活动举办形式,拓展信息交流增值服务内涵,以点带面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第四,创新理念、精细管理,提高展览服务水平。广交会展览服务围绕创新服务内涵、提高精细化管理,着力优化参展体验。

王志平强调,当前展览业的竞争犹如骏马奔腾,不进则退,广交会只有创新求变,才能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014年是广交会优化调整的一年,也是为下一步改革发展奠定基础的一年。第115届广交会将全面实施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推进广交会绿色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确保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广交会人流、物流等方面的绿色发展为主要工作内涵,在不增加企业负担、参展企业自主选择实施方式的前提下开展。

据悉,绿色发展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推行绿色布展,以全面推行绿色特装展位为突破口,确保第115届广交会绿色展位普及率达到50%,并争取稳步提高普及率;鼓励绿色参展;实施绿色撤展;倡导绿色会议;打造绿色展馆。

亲赴多国推介广交会

2014年伊始,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志平于1月17日在米兰推介活动上说,作为中国最大的展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不断提高参展质量和展区的专业化水平,为中外商品贸易往来提供高效平台。

王志平在致辞时简要回顾了广交会5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中意双方在广交会平台上的进出口商品特色。他说,广交会的定位既是综合展,也是专业展,在展出的15大类产品中,展区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产品有7大类,所以每一个展区都可以被视为一个专业展会。广交会从2007年开始,名称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变更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进口展区面积逐年增加,日渐成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在亚洲,第115届广交会推介会2月27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推介会旨在进一步促进中柬双边贸易,吸引更多柬埔寨工商业者赴中国广州参加商品交易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国际联络部副总经理蒲汇川在会上说,自古以来中柬两国不仅是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更是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两国双边贸易目前发展迅速,双方各具比较优势,合作空间大、领域广、前景好、商机多。她表示,诚挚欢迎柬埔寨企业届时莅临广交会参观、参展、采购。

同一天,第115届广交会推介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推介会旨在进一步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并吸引更多中东地区工商业者赴中国广州参加商品交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