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低碳处理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3:32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1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低碳运行;技术关键;BnR工艺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

1中国污水处理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渐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已经达到20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CoD的实际削减量已经占到中国全部水污染CoD削减总量的60%~70%,污水处理设施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随着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剧增和污水处理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用于污水处理的投资经费不断增加。2003年中国投入废水处理费用仅为87.4亿元,到2008年该投资项已增加近3倍。一方面是由于污水排放量的增大超出原处理厂负荷,新建了数批污水处理厂;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吨水能耗过大。按目前发展趋势看,许多污水处理工艺在设计时便先天不足,几乎没有从机理上把握和运用具有潜在节能效果的工艺和运行环节,存在着投资大、能耗高、"以能消能"、"转嫁污染"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研发与应用具有"低碳"节能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技术。

2污水处理与碳排放的关系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多年的高速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处理能力。据相关学者调查显示,到2010年9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2639座,日总处理能力达到1.23亿m3。2010年实际污水处理量达到330亿m3,按污水BoD248mg/L,生化处理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423万t。总耗电量将突破80亿kw·h,pam消耗量将超过2.5万t。电耗与pam的消耗是污水处理厂两个主要间接排放源。按平均0.764kg二氧化碳/Kw·h,pam消耗的碳排放系数采用30kg二氧化碳/kg计算,间接二氧化碳排放合计为6187万t,占总碳排放量的24.2%,若能降低10%电耗,就将减少620万t间接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运行耗能也是造成能源行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的原因。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主要对象——有机物(CoD),它是一种潜在的含能物质。通过曝气、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CoD,这种以耗能供氧来消耗有机物无异是"以能消能"。传统(好氧)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以耗能供氧来消耗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能量利用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角度综合衡量,这种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相悖的。因此对污水和污泥中潜在的有机能源进行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污水处理工艺低碳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CoD最终稳定至二氧化碳是其自然归宿,然而从CoD终止至二氧化碳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第一种是传统方式,即依靠消耗外部能源供氧使CoD直接生物氧化稳定至二氧化碳;第二种是可持续的处理方式,首先令污水中主要有机物CoD形成含有能量的物质,如甲烷或氢气等,同时利用物质中的化学能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总而言之无论用哪一种污水处理原理及方式,其中的有机物均会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但第二种方式优于第一种方式,关键点在于可连续的污水处理降低了其对外部能源的需求量,甚至不需要外部能源的支持,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外部能源在发电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说,第一种方式在牺牲大量外部能源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将污染的方式从水污染转化为空气污染,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外部能源,显然体现了传统污水处理方式有违节能、低碳的管理理念,因此是不可取的。

3污水处理低碳运行途径

针对上述污水处理现状以及与碳排放的关系,确立发掘污水污泥中能源(CoD)并将其合理利用,而产生二氧化碳综合减排的效果。在此前提下研发污水处理低碳运行途径。

3.1实施水质、水量动态变化下的优化运行

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能耗主要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直接能耗的电能,主要用于污水/污泥提升、生物处理单元的曝气/混合/推进、污泥浓缩/脱水、污泥/混合液的回流等环节。其中,污水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单元能耗约占污水处理厂直接能耗的60%~90%。因此,污水处理工艺要想实现低碳运行,确实需要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这两个单元进行优化改进。一般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在曝气、回流等运行环节往往采用定值运行,而实际污水无论水量还是水质均在时刻变化着,恒定的曝气与回流运行控制与其不相匹配,从而造成能量浪费并且出水水质难以达标。为了避免使节能降耗大多也只停留在经验层面,就需要一种能应对动态水量、水质变化的运行控制技术,使曝气量、回流量与水量、水质实时匹配。在此方面,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的在线检测技术与数学模拟技术相结合可发挥巨大的潜力。在线检测仪表不仅能解读水质水量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与数学模拟技术相结合,优化工艺运行,从而实现提供变化水量水质情况下对应的曝气量、回流量,通过对变频调速仪器提供准确的调控指令,可实现精准曝气与合理回流量控制。

3.2研发并利用剩余污泥细菌细胞裂解工艺

剩余污泥作为一种潜在的绿色能源已无争议,在国外,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策略已经或正在实施。然而,在中国这一策略的推广却困难重重。这主要是我们在政策层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以至于污水处理行业"重水轻泥"把污泥转化能源看作是亏本买卖,阻碍了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们应该向欧洲一些国家学习,政府部门应制定从污泥能源发电予以政府补贴的经济政策。在技术层面污泥转化能源有传统产甲烷途径与当今生物产氢途径。无论是产甲烷还是产氢途径,剩余污泥细菌细胞裂解问题是制约能源转化效率的瓶颈。如果细胞不能有效裂解,胞内有机物便不能完全释放,必然导致厌氧消化效率较低。因此,污泥转化能源的技术关键是解决剩余污泥细菌“细胞裂解”的技术瓶颈。故对污泥厌氧消化的预处理研究将是污泥能源转化的技术所在。

3.3减少外加碳源与化学药剂造成间接能耗

污水处理过程中外加碳源与化学药剂也会造成一种间接能耗。为此,应该尽量避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碳源和使用化学药剂。这对于强调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来说尤为重要,应尽量利用生物作用进行脱氮除磷,而非主动采取化学方式;低碳源污水中针对或C/n值偏低的问题采用节碳的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的C/p值偏低采用厌氧上清液侧流磷回收的方式加以解决。

4低碳处理工艺的举例

4.1剩余污泥细菌细胞裂解工艺

目前对于污泥消化预处理技术研究较多,主要归纳为物理/机械、化学、生物以及联合处理等几大类。物理方法有超声波、微波、聚焦脉冲、热解和冻融等技术;机械方法包括旋转球磨预处理、高压均质机预处理、文丘里管系统预处理、溶胞离心预处理等;化学方法中研究较多的是碱和臭氧处理方法,还有氯气、过氧化氢、过硫酸盐和二甲基过氧化酮等方法;生物方法主要是生物酶和生物强化预处理技术;联合处理主要是指物理/机械与化学方法的联合使用,包括微波与H2o2或碱联合处理、热与H2o2或碱联合处理技术等。

4.2反硝化除磷工艺

传统观念认为,生物脱氮与除磷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两个过程,即脱氮与除磷是在两类完全不同细菌作用下完成的生物过程。然而,工程实践中却发现自然界存在一类可以在缺氧环境下过量摄磷的细菌,在摄磷的同时将no2-/no3-还原为n2(反硝化),这类细菌被称为反硝化除磷菌(DpB)。实际上,是将传统反硝化脱氮与生物除磷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节省约50%的CoD和30%的氧气。DpB细菌在低碳运行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早时的南非UCt工艺及目前盛行的a2/o工艺虽然在研发时并没有意识到DpB细菌的存在,但是这种厌氧--缺氧--好氧动态循环的工艺流程恰恰是DpB细菌繁殖、生长的必要动态环境,DpB细菌的发现与认识便是源于UCt与a2/o工艺。

目前,反硝化除磷工艺(BCFS)的成熟,使得UCt的工艺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将DpB细菌的生存环境与运行控制做到了极致。一种演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双污泥工艺———a2n,已向人们充分展示了DpB细菌在同步脱氮除磷中的巨大潜能。然而,这种工艺需要设置高效中间沉淀池,且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保证充足的no3-电子受体。所以,a2n难以成为工程应用的实际工艺。

4.3自养脱氮工艺

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氨氮转化新途径——厌氧氨氧化(anammoX),即在缺氧的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体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厌氧氨氧化过程实现的前提是需有足够的亚硝酸盐no2-。这一过程是自养的,无须投加碳源。这种自养脱氮技术的关键是实现稳定的亚硝化反应。厌氧氨化工艺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相比,更具明显的优势:减少需氧量50%~60%;并不涉及碳源消耗问题,污泥产量很低;高氮转化率(6kg/m3·d)。将生物脱氮过程提升为可持续方式,这是一个典型的氨氮低碳转化途径。

结语

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时无论是升级改造还是新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先考虑在具有节省碳源的BnR工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外部碳源、化学药剂、氧气的投加量,从运行耗能层面,污水处理阶段中消耗的电能主要是提升回流等环节。这样以减少外部碳源和氧气投加为目的、以发掘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能源为核心、以优化工艺运行方式为手段,实现污水处理低碳运行,直至最后达到或接近“碳中和”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洪臣.镇污水处理领域的碳减排[J]给水排水,2010,6(12):1-3

[2]谢淘,汪诚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评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4):473-477.

[3]徐峰.污水处理低碳控制策略与技术运行分析[J].城市建设,2012:219-220.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2

关键词:低碳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4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0203

1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希望以最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低碳经济概念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其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有限资源,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1]。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响应低碳经济的号召,控制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探寻减排办法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2农业生产与温室气体排放

2.1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

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已引起各类生态系统显著变化,如毁林开荒、放牧、种植经济收益高的作物、弃牧毁草开垦、草场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化等森林和草场破坏所引起的大气Co2浓度变化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Co2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被毁坏林木、草原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数量增加。

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2大来源,其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每年向大气中排放1.6pgC/年,约占人类活动总排放量的20%。长期以来大量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换,增加了大气中Co2的含量。施肥不当会加剧温室效应。向土壤中施用石灰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促进作物生长,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溶解和释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Co2。尿素施用过程中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Co2的损失。因此施用石灰和尿素也成为Co2的排放源。由此可见,在全球变暖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减少农业的温室效应是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

2.2气温升高威胁农业生产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幅度增大。气温升高导致很多极端气候灾害的出现,致使海水变暖和膨胀,不利于沿海滩涂的农业开发,同时也将增加盐渍土地范围。台风、风暴潮、暴雨等造成的危害也使农业结构、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产生了变化,加剧了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使农业需水量加大,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3南通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1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侵蚀严重

目前,由于工业化扩张等原因,南通市优质耕地的损失尤为严重,同时耕地质量面临环境恶化问题的严峻挑战。南通市农业土壤中HCH、DDt的残留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这2年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出率仍相当高[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滞后,污染治理力度小,难度大。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3.2农业的水环境问题

目前,农业的水环境状况十分严峻,灌溉水污染严重,且呈逐渐加剧趋势。近年来监测结果显示,南通市通扬运河、如海河、焦港河、新通扬运河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通昌运河、九好港河、通启运河、如泰运河符合地表水w类水质标准;拼茶运河符合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由于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为、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相对于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要严重[3]。

3.3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南通市近年来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由于畜禽粪便运输困难,施用麻烦,又没有化肥的速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受到冷落,因此大量畜禽粪便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以及病原微生物进入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农膜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残膜严重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抑制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致使作物减产。

3.4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

生活污水中主要是洗衣粉和洗涤剂的磷负荷贡献率。农村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垃圾,由于没有集中处理更谈不上利用,露天堆放,其渗滤液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南通市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除了传统的航运、造船等工业发展迅速外,造纸、印染、化工等高耗水工业也沿水系密布,尤其在长江和较大河流沿岸,高污染企业组成的工业区沿江排列,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农村生产。工业废气除了直接影响作物生长之外,其引发的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更大,使得土壤的宜种性变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便排入水系,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工业废渣受雨水冲刷进入土壤耕作层,也影响作物的生长,加剧对农业环境的破坏。

3.5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焚烧现象普遍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对其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反,对其不利用或不合理利用,则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污染农业环境、降低生产效益等。据环保部门监测,在夏、秋两季秸秆焚烧比较集中和严重的地区,大气中的Co2,Co和氮氧化物的浓度为平时的3~5倍,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3.6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发展不平衡

南通市沼气建设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县、市、区尚没有开展沼气建设;对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生物质固化成型、生物液体燃料、太阳能利用等投入有限;沼气建后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严重滞后;沼气技术的科研和教育落后。

4发展低碳农业的具体措施

4.1垄作免耕技术

过度耕作使土壤中的C素释放,是农业排放C的主要途径。垄作免耕可以从很多方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摒弃传统的犁铧翻耕的耕作方式而采用免耕,可以保存土壤中的碳含量,有利于土壤对碳的固定,相应减少Co2的排放。免耕对环境的有益之处还包括,免耕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地表水水质,减少沙尘的发生,提高生物多样性。

4.2灌溉节水技术

(1)进行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平整度较好的土地比较差的土地平均节水10%~20%,这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基本条件。

(2)高度重视农艺节水技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进行适时、适量供水,实现节水、增产和增效,打破部分农民只要有水就浇,浇的越多越好的片面认识。此外,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技术,较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成本。

4.3施肥技术

农业施肥不但会通过影响地上植被的生物量来影响土壤碳源的供应量,而且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决定土壤呼吸强度。通过对土壤增施有机肥,减缓土壤有机质腐烂,缩短有机粪肥的田间暴露时间,减少土地耕作活动,改善土壤水分管理。可以减少Co2向大气的排放量。

4.4病虫害防治技术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积极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恢复和保持农田生态平衡,达到控害、保产、保益、保环境、保安全、增效益的目的。

4.5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畜禽养殖不仅排放大量废水,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6种温室气体中的Co2、n2o和CH4的主要来源。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标准,畜禽养殖业通过改变养殖方式,对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肥料化利用等措施,为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及降低气候变化影响作出贡献。在进行畜禽养殖场改造时,提倡推广干法清粪工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降低粪便流失率。建设固体粪便有机肥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好氧发酵技术处理固体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制成有机肥,反哺生态农业,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4.6沼气工程节能减排技术

农村沼气工程的实施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农村沼气工程不但能解决农村燃料能源问题,节约大量薪柴、煤炭资源,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沼渣还可作为有机肥在农田中施用,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沼渣不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能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效果比专用叶面肥还要好。同时,农村利用沼气除了省柴、省煤、省电、省时之外,还能减少烟雾和粪便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使用沼气还可以节省农民对能源和肥料等的支出,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7秸秆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0.38%,约为煤的33%,而热值则达标准煤的50%。在南通市农村,多数秸秆仍是被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就作物残留物的管理方式而言,焚烧秸秆不仅直接释放碳,还加快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损失;而秸秆还田则可以缓解土壤有机碳的下降。减少农田Co2排放的最直接有效措施是提高地面秸秆还田的比例。此外,在治理污染、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秸秆饲用、秸秆发电、秸秆碳化等是继秸秆还田处理后,适合高效资源化利用方式。

5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建议

5.1大力宣传,总体规划

低碳农业,对于许多人来讲,特别是农民,可能是闻所未闻。因此,必须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面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制定总体规划,一是将低碳农业纳入南通农业生产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农业技术研发纳入科技计划之中。三是制定农业能源发展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由高碳向低碳转型。

5.2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开展减排技术示范模式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垄作免耕技术、施肥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绿肥种植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各种节能减排技术,从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5.3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农村能源服务思维

目前南通市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问题与潜力重视程度不够,进展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种植业能源浪费严重,养殖业污染治理空间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刚刚起步等。因此,必须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转变农村能源服务的思维,形成开源、替代、减排、增收,低碳化的农业能源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5.4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当前,低碳农业发展急需制定有机肥补贴、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与奖励办法,出台化肥农药税的财政政策等,同时完善农业固碳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质经济等,提高农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6结语

低碳农业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绿色模式[4]。而这种全新的模式所带动的则是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经济,这将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低碳农业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结构矛盾,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中国农业信息,2008(8):75~76.

[2]吴晓丽,许泉,王进,等.江苏南通常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5):7~9.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阈下;市政工程;基本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发展环境等,低碳经济概念被提炼出来[1]。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污染比较大、能量消耗比较高的项目,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有着很大的破坏,再加上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行施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等,需要加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工程研究。

1.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基本需求

1.1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工业化进程脚步不断发展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举例来说,现阶段全世界人们都比较关注温室效应问题,此种问题的出现逐渐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马尔代夫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会上升,不久的将来会被海水所淹没,马儿代夫的面积也在逐年地缩小中。针对此,需要降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使得人类社会可以和谐地发展下去。低碳经济的理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同,低碳经济主要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对资源与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等,不断调整好经济产业的基本布局,从而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现阶段来看,我国从2009年开始,逐渐对一些市政工程施工政策等进行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

1.2建筑行业低碳发展轨迹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受到低碳理念的指示比较多,所以拥有了一定的低碳发展历史。例如,铝合金以及生态纳米乌金石管理模式的出现能够解决部分建筑消耗和污染问题,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应该出现更为高效节能的建筑物。

1.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挑战和基本要求

对于市政工程来说,需要从以下接受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基本要求:

(1)能够接受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主管部门之间的检验,不管是工程成本问题,还是工程效益问题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开展来说有直接的影响;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查看相关技术材料和技术方面是否适用;

(3)在管理方面需要提高低碳概念的重视程度,对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等进行完好落实。

2.低碳经济下市政工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由于市政工程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受众群体比较多,工程量也比较大,所以在上述特点的影响下使得施工过程中很难将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理念进行完好落实。从总体上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施工过程中污染比较严重。低碳经济视阈下市政工程施工在强调污染控制的同时,需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污染问题较为普遍。如水污染很严重;噪音污染很严重。从噪音污染很严重的角度来看,通常指的是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国家要求施工噪音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但是一些较为大型的机械设备等仍然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从水污染很严重的角度来看,市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比较多,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针对施工现场的污水类设施进行合理处理,因此造成水肿的重金属污染物比较多,确定各个水指标是否符合我国排污标准。在涉及到的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材料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好储存仓库,设置好隔离措施等。

(2)施工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不够强。市政项目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想要实现低碳环保,必定离不开施工工作者的低碳意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施工工人和监管人员等都具备强烈的低碳经济意识,广泛认同低碳施工的基本意义。但是,现阶段来看,低碳施工的基本概念没有得到更为深刻地认识,与此同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影响着施工企业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责任不够明确和管理不足等缺陷,影响到可低碳经济的发展。

3.推行市政工程施工改革,努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树立良好的低碳施工理念。从上文不难看出,施工者的低碳意识不强会导致低碳经济无法良好的发展。基于此,需要不断加强施工者的低碳意识,确保施工队伍从施工工作人员到施工管理者等均能够领会到低碳的重要性。每一位市政工作者都应该优先树立起低碳理念,及时掌握好低碳信息,采用低碳的眼光来看待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好先进技术以及新型材料使用技术,不断鼓励施工者的创新意识,帮助一些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改革,有助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良好运行。

(2)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技术。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环境控制,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强控制建筑原材料,对于容易发生污染的原材料需要及时做好仓储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注意严重污染的原材料等建立仓储档案等尽量减少用量;其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卡功能至,对于污染严重的大型设备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淘汰,控制好施工设备的扬尘量,减少升天环境污染;其三,建立Co2排放监控系统,时刻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Co2排放量,一旦出现排放量超标情况时需要及时的控制好;其四,采用低碳化的施工技术,采用水资源再生技术以及循环使用水资源等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强施工区域的生态修复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水利系统造到破坏。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于低碳经济认识的逐渐深入,低碳城市也逐渐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市政工程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7]。但是,由于市政工程多处于繁华商业街区,其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对市政工程进行低碳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黎瑞华.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14):107-108.

[2]胡盈.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5):45-45.

[3]黄勇.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20):1839-1839.

[4]吴臣永.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6(4):179-180.

[5]李双荣.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10(45):234-234,235.

[6]王廷梅.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低碳世界,2015,13(4):174-174,175.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4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5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12):38-39.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6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GDp)3021.73亿元,增长15.6%,比全区快1.4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9%,占全区GDp的比重达31.8%。

北部湾经济区自然生态良好,其中广西北部湾海域是迄今中国自然生态最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北部湾陆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将会凸现出来。港口和近海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等的建立,将会增加海上石油和化工原料运输,可能会出现溢油、化工原料泄漏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陆域人海河流将会出现无机、有机及重金属污染物泄漏,引起陆域污染物排泄到近海,威胁海洋环境,生态经济问题有恶化趋势。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广西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城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大气环境方面,广西北部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在二级水平;水环境方面,2010年广西北部湾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流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整体较2009年有所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7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57.1%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二)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在广西北部湾,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已成为广西北部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乡镇工业布局不当,工业污染比较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比较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日趋凸显。由于广西在中国属于欠发达自治区,面临加快发展的重任,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对环境的治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

(三)污染减排工作任务艰巨

广西关于“十二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江河及大中型水库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北部湾经济区污染减排压力仍较大,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当前,北部湾地区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新项目不断上马,新投资不断注入,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明显;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碳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和人才“瓶颈”突出,实力和竞争力偏弱。

(一)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的落后

目前广西的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北部湾经济区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能源技术的落后也成为制约北部湾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另外,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布局,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危害也非常突出。尽管广西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由于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得到转变,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此引发和加剧了多种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短缺的水、土资源正在被污染、破坏,严重影响北部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三)山区林立,交通设施不完善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长期以来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交通设施不完善,已经形成了高污染、高耗能、超重型的产业结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强度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四)公民思想保守,网络沟通不足

由于广西属于后开发地区,所以很多思想和文化在北部湾经济区不够扩展和深人人心,“官本位”思想现象还是较为严重,在民众心目中,仍然没有服务型政府的意识,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自己本身服务和宣传的不到位,另外也是民众的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意相信政府的改革。北部湾经济区的城乡均等化服务不均,也造成了网络沟通不畅的现象,使政府在低碳经济方面的政策的制定或执行上不能群策群力。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路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确保广西“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

(一)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问题。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的新理念。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广西北部湾,决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工业化路子,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壮大区域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抓好运行设施监管,从严查处造假行为。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在制糖、铝业、锰业、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拉动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主要靠汽车、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北部湾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

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具有高耗能特征的食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北部湾地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四)加强区域互利合作

由于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大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促进各方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广西北部湾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粤港澳与西南地区的核心区域,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参与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应发挥比较优势,拓展低碳经贸合作;优先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打造“低碳”北部湾;借鉴“低碳世博”模式,打造“低碳”中国-东盟博览会,开设中国-东盟低碳论坛,促进中国-东盟低碳经济合作。

(五)构建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北部湾经济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特点,在较扎实的工业基础和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基础上,依托现有的燃煤电厂、粮油加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等重大项目及其后续项目,抓紧建设果蔬、海产品、钢铁等深加工业,建成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工业园区。

(六)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体制机制

广西北部湾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广西区政府要制定、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方案、相关能源立法,推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跨国经营视野的低碳经济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资源市场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低碳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将能源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绿色GDp考核干部任用督导机制。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7

论文摘要:广西长期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是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广西林业,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努力建设广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长期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今后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消费方式进行变革,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是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广西林业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林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8年,广西生产木材约1.5亿立方米;目前,林业用地面积2.26亿亩,全区森林面积1.9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4.2%;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总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

1.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能够增加绿色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2.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加强林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必须改变工业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与结构创新,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减轻环境污染,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林业建设对广西低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特别是能源领域,而最有潜力的林业却被忽略了。面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根据现实情况,充分发挥广西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又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实施广西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已基本建成了完善的林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为加强森林经营和湿地恢复保护、巩固发展林业碳汇成果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广西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1.城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大气环境方面,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在二级水平,广西14个城市中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目标要求的城市有12个;14个城市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比上年略有降低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较2008年有所减轻,年平均酸雨频率下降了9.2个百分点。水环境方面,2009年广西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流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整体较2008年有所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7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57.1%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截止2010年4月底,广西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已建成并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22座;工业污染减排工程项目完成率97.08%;结构减排项目完成率100%;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减排项目25项,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完成率100%。到2009年底,经国家环保部审核,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9.05万吨,比200年减少13.27万吨,下降了12.97%,与全国同步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7.63万吨,比2005年减少9.37万吨,下降8.76%,已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72%。

3.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在广西,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已成为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乡镇工业布局不当,工业污染比较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比较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日趋凸显。由于广西在中国属于欠发达自治区,面临加快发展的重任,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对环境的治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

4.污染减排工作任务艰巨。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广西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是,化学需氧量要完成9.93万吨的减排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92.2万吨以内,即需要完成6.85万吨的减排量。广西污染减排压力仍较大,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当前,广西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新项目不断上马,新投资不断注入,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明显;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碳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和人才“瓶颈”突出,实力和竞争力偏弱。

1.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的落后。目前广西的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广西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能源技术的落后也成为制约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另外,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2.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布局,广西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危害也非常突出。尽管广西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由于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得到转变,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此引发和加剧了多种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短缺的水、土资源正在被污染、破坏,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3.山区林立,交通设施不完善。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长期以来由于区内交通设施不完善,已经形成了高污染、高耗能、超重型的产业结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强度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四、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路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确保广西“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经济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问题。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的新理念。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广西,决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工业化路子,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2.发展壮大广西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抓好运行设施监管,从严查处造假行为;要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强化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目前拉动广西经济增长,主要靠汽车、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具有高耗能特征的食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4.加强区域互利合作。由于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大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促进各方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我国粤港澳与西南地区的核心区域,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参与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应发挥比较优势,拓展低碳经贸合作;优先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打造“低碳”北部湾;借鉴“低碳世博”模式,打造“低碳”中国-东盟博览会,开设中国-东盟低碳论坛,促进中国-东盟低碳经济合作。

5.构建产业生态集群。要突出发展二三产业,以林产工业为主,逐步建成以木竹加工、林产化工、生物能源及油茶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集群,使产业集群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打造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电解铝、制糖、造纸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工程,推行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开展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淘汰炼铁、炼钢、造纸、酒精、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6.建立适应广西区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广西要制定、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方案、相关能源立法,推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跨国经营视野的低碳经济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资源市场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低碳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将能源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绿色GDp考核干部任用督导机制。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要求,广西大力发展林业,有条件、有基础实现低碳经济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瑞刚等.低碳经济: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学术界,2010(3)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问题对策

1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在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明确了未来经济新的发展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对旧的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意味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低碳经济创造了更高的生活目标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煤炭的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较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做出的《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颁布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成为美国的重要选择。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度了巴厘岛路线图,其目的在于针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寻求国际共同解决措施。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提高各国的环保意识。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2011年,欧盟提出了“20-20-20”口号,即等到2020年,新能源的使用量将占总能源的20%,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20%。这一口号引发了世界各国的讨论,“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我国也为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6年,我国先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念。2008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治理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多方面的压力。从现实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石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的格局。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约占能源上产总量的74%,石油约占17%,天然气约占3%,水能、核能、风能约占6%。我国的油气资源相对于煤炭较少,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难发生变化。大力开发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无疑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2.2技术水平落后

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的。具体体现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技术的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较差,许多领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对于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主要通过商业渠道进行购买,而城市化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在技术研发和购买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资金有很大缺口,国外先进技术很难流出国内,关键技术很难控制,这一原因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3城市化进程加快,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归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城市化发展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由于人口基数大,工业,建筑,交通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成为了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聚集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涨,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城市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量攀升。如图1所示,从1990年到2009年,我国生活能源消耗量大幅度上升,电力的消耗量由481亿千瓦小时上涨到4872亿千瓦小时,增长了10倍。煤炭消耗量虽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消耗量远远高于其他能源的使用量,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上升,工业中使用能源量增多,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

2.4人们节能减排意识不强

提到低碳经济,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到耗能大污染大的工业企业上。其实,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仅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和政府身上,而忽视低碳生活模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生活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无疑会抵消政府和企业所做的努力,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一个人的碳排放量都会影响到总体碳排放量的多少。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量,而对于每个公民,政府很难进行监督和管理。

2.5污染产业的国际转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这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矛盾的。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比重逐步下降,高污染产品的进口却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高污染产业比重逐年升高,由此可见,高污染产业由发达国家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未幸免。一方面,由于政策宽松,环境标准较低,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政府环保意识不够,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招商引资,致使许多国外产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生产高污染产品,再重新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我国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对简单技术的复制,劳动力成本低,只赚取很少的加工生产费用,国外企业能够获取高利润,因此吸引了更多国外企业把企业转向中国。另一方面,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导致污染废物留在国内市场。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3.1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的创新,其实质是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由于我国煤炭能源比重大,清洁能源比重低,所以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我国应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放在节能减排和开发清洁能源上。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价值较高,我国应加快西部大开发,充分利用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些优势,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能源,进而改变能源紧张,污染大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上述清洁能源外,还有潮汐能,地热能,核能,也将是未来的重要能源。

3.2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是经济、科技一体化的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开发低碳产品。例如,现在很多大型地板生产企业研发的低碳地板已经成为地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第二,研发新技术。在能源方面,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清洁技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和处理技术。第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家政府应该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研制开发新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3政策导向,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我国应该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政策,激励企业长期坚持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等,可以学习英国的政策,开征气候变化税,实质是一种能源使用税,对煤炭、石油等征收税费,对其他能源减免税费。或是采用日本的财政政策,实施税费改革和补助金制度,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上。实施差别化宏观调控政策,对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实施宽松政策,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实施严格监管,以激励企业长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3.4倡导低碳的消费理念

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模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低碳环保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减少碳排放量。在交通出行方面,我们应该以步行,自行车代替私家车,购买低价格、低能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使用清洁能源。在居住方面,我们要摒弃攀比的观念,购买经济实用住房,使用低碳环保的家具和建筑材料。在饮食方面,选择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食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支持低碳产品的使用,节约用电,保护环境,节约身边的各种能源,为发展低碳经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首先,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该与其他国家多协商,就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统一的、各国都能遵循的环境标准和技术准则,努力促进各国在低碳领域达成共识。其次,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比较早,经验丰富,低碳技术先进,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培养科技人才,创造出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最后,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有利于为我国工业化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明确的政策规则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目标,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邵锦华.挑战・机遇・出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1(4).

[2]黄友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J].经济导刊2011(4).

[3]唐建荣,张荣荣.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4).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9

关键词污水;微电解;铁炭;反应器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9-0133-02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治污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我国在发展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的同时,也力使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和治理标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接轨。在治理污染的问题上,一方面我国采取果断措施,关闭一大批生产效率低,污染耗能高的项目;另一方面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的资金投入,加强技术研究。

1污水微电解处理技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微电解技术又称内电解法,它是目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在自身并不通电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净化有机污染物的目的。系统内部通水后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形成一个电场,它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这种能力远远高于一般的药剂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铁胶体。该种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也十分的好,并且成本低廉,操作维护也非常方便,不消耗电能。经过该种工艺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其CoD和色度得到大幅度降低,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

1.1微电解的概念

微电解处理是指在低压直流状态下的电解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而达到降低水的硬度,产生可灭菌消毒的活性氢氧自由基和活性氯,吸附、杀死细菌等一系列应用技术的总称。

1.2微电解技术的工作原理

将铁屑和碳粒浸在酸性废水中,利用铁和碳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废水当中便会形成无数的微原电池。以低电位成为阴极的铁与以高电位形成阳极的碳在酸性电解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结果是铁受到腐蚀变成二价的铁离子而进入溶液。调节电解反应器的出水,把pH值调到9左右,这时候由于铁离子有混凝作用,它与污染物中带微弱负电荷的微粒相互吸引,便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絮凝物而去除。为了增加电位差加速铁离子的释放,可以在铁--碳床中加入一定比例铜粉或铅粉,经过微电解,我们会发现BoD/CoD升高了,这是由于一些难降解的物质被碳粒吸附或经铁离子的絮凝而减少的缘故。

若要让铁碳床有分解有机大分子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为之:加入过氧化氢,在这种情况下酸性废水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形成Fenton的物质,生成羟基自由基,它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它能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等,这种反应只有在酸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它的工作原理是成为阳极的低电位铁与成为阴极的高电位碳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中,产生的了初生态的二价Fe和原子H,它们具有高化学活性,能改变废水中许多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有机物发生断链、开环等作用。根据工程实验,铁碳床微电解技术在刚开始应用的效果十分理想,特别是对酸性的有机废水的处理,但运营一段时间后效果急剧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铁泥堵塞;另一方面由于炭的吸附饱和。通过反冲洗可缓解铁泥堵塞,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时候则需要更换填料,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2技术应用中的难题探讨

2.1动态铁炭微电解反应器的技术处理问题

通过电解反应器,采用特殊的机械搅拌方式对铁炭填料进行搅拌,可以有效阻止铁炭板结,这有利于彻底解决填料容易板结的问题,并使之能够利用一般的铁刨花就能将废水进行处理,达到不结垢、不堵塞、可连续运行、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等目的。

2.2动态铁炭微电解反应器工作特点

1)其针对的有机污染物质范围十分广范,具体包括:含有偶氟、碳双键、硝基、卤代基结构的难除降解有机物质等,经它的处理后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2)流程简便易懂、工作时间长、投资少、操作维护方便等。处理过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电解反应剂。微电解剂只需定期添加而无需更换,添加操作也非常的方便,添加时也无需进行活化,直接将其投入即可;

3)经微电解处理后的废水会在水中形成一种原生态的亚铁或铁离子,它具有比其它普通混凝剂更好的混凝作用,无需再加铁盐等混凝剂,对CoD的去除率高,并且不会因此带来水的二次污染;

4)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对已建成未达标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运用该技术对已建工程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降解CoD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的同时,可以确保废水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也可以对生化后废水进很行微电解或微电解联合生物滤床的工艺进行深度处理;

5)使用方式灵活。该技术在各单元中不仅可以作为单独处理方法使用,而且也可作为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工艺,利于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挂膜。该方法既达到化学沉淀除磷的效果,又可以通过还原除重金属。

3微电解处理应用技术应用领域

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对于染料、印染废水、焦化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在脱色的同时,使处理过水中的BoD/CoD值得到明显提高;对于石油废水、皮革废水、造纸废水、木材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后使水中的BoD/CoD值大幅度提高;对于电镀废水、印刷废水、采矿废水、其他含有重金属的废水,通过此技术的处理可以从上述废水中去除重金属;对于有机氯农业废水、有机磷农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大大提高上述废水的可生化性,且可以除去磷、硫等有害物质,效果显著。

目前随着这项技术应用研究的进步突破,在污水处理领域逐步得到了推广。当今许多污水处理单位及工厂企业都已经具备机电综合生产的能力,同时我国具有紫外排架电控及臭氧的研发和生产的丰富经验。由于微电解器的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根据我国现有的技术实力,已经具备研发微电解器的资金及技术实力。同时这项技术对于处理电镀废水、印刷废水、采矿废水效果突出,对其他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处理则相对不足,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我们可以将污水处理发生器与微电解的工艺相结合,来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这种技术的探讨甚至可以与紫外排架工艺结合研发多功能一体化处理机。在微电解器的应用过程中对曝气有很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对曝气工艺方面的研究趋向成熟,实力雄厚,也为微电解器有更好的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篇10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总而言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由此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我国饭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

1.摆脱经营困境的必然选择

我国饭店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繁荣之后,到了90年代出现了效益滑坡、增长缓慢的困境。1994年后饭店总体效益不佳,1998年还出现了全行业负利润的现象,而近几年,随着国外大量知名饭店管理集团抢滩中国市场,中国饭店业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饭店业自身的高投入、高能耗、高运营成本所致。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饭店业的平均能耗水平是西方国家的3倍,我国饭店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高达8%-15%。因此,为实现饭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之路。

2.承担应有社会责任,凸显行业形象

在旅游业中,饭店是整个产业链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大户,已成为碳排放的城市污染源。如饭店使用燃煤、燃油锅炉,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可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一座建筑面积在8万至10万平方米的大型饭店,全年消耗大约13万至18万吨标准煤。此外,饭店也是污水、油烟和固体垃圾的排放大户。三星级以上饭店的日用水量平均为250吨。也就是说,一座饭店一年要排放污水近10万吨,这些污水除了生活污水外,还包括含油脂量较高的厨房污水及含多种有机物的洗衣房污水。饭店普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洗衣袋、购物袋,大量废弃的塑料袋形成白色污染,这种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的产品被自然界消化降解的周期长达400年。由此可见,饭店业并非是人们想象的“无烟产业”,其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饭店业应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头兵。

三、我国饭店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低碳理念未得到有效落实,缺乏低碳氛围

“低碳”一词对很多的饭店管理者来说仍是一个时髦语,对如何进行低碳经营与管理更是感到陌生,大多是随大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如随着人们对环保日益关注,饭店管理者深感应顺应潮流,于是重新装修,悬挂张贴几条横幅和几个告示后,开始自诩为低碳饭店。也有些饭店管理者不解低碳的真实内涵,把其等同于“节俭主义”,视其为节约经营成本的一种手段。如很多饭店认为取消“六小件”对自身是好事,纷纷效仿,但却在房价或服务上无任何区别,最终“低碳”名不副实。再有我国的饭店管理者始终是经济效益至上,环境效益、社会责任置于一边,这样的管理理念是不会促使其主动采取措施,实现饭店的低碳经营。而员工又以领导马首是瞻,更不会主动向消费者传递低碳意识,引导低碳消费,“低碳”最终还是一句口号。

2.能源管理水平低,设备设施规划不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我国饭店业的低碳经营管理,有精良、恰当的设施设备的支撑非常重要。现在饭店中由于成本考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因素,导致设备设施配置的科学性、规划性欠佳,饭店能源消费水平高。如许多饭店设备设施的配置往往只局限于对特定设备类型的品牌、型号选择时注意其节能性,而忽视节能潜力更大的设备不同种类的选择及其组合设计,或以星级饭店评定标准为导向进行设施、设备配置规划,导致饭店平均能耗很高。目前,我国饭店平均能源耗费(电、煤、油、气、水等)占饭店营业总收入的20%左右,而国际星级饭店平均能耗仅占营业收入的5~6%,国内能耗水平是其四倍多。

3.低碳管理经验欠缺

目前对中国饭店管理者来说,低碳管理仍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风险与难度。从技术层面说,低碳化管理涉及到电、水、油的使用、消耗和节约;涉及废液、废物、废气的排放、限制、处理及再生问题;涉及到设施、设备、装饰的选用、安装、使用和控制。这些都是饭店经营中的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摸索与创新。

4.缺乏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国人文明消费意识淡薄,认为住饭店是花了钱的,就要吃好、玩好、享受好。饭店客人住宿期间,浪费水、电、食品的现象普遍存在。离开房间,不关电视、空调,是常见的现象,饭店每平方米面积的年用电量达100度到200度,是普通城市居民住宅楼用电水平的10多倍;客人在饭店的洗浴用水量是在家的十几倍。前段时间,广东省旅游局发文逐步取消星级饭店一次性日用品,引发业界震动。对这一符合低碳和环保的规定,有很多客人表示不满甚至投诉,认为这降低了旅行生活的舒适与便利。由此可见,低碳理念还未深入顾客内心,顾客消费习惯的转变还有一个长久的过程。

四、饭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转变发展战略,树立低碳经营理念

饭店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考虑到未来宾客和社会对饭店的评价不仅局限于经济效益,还会考虑到饭店为社会、环保、人类的长远发展做出的贡献。因此,饭店应主动转变经营思想,自觉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位置,树立低碳绿色的经营理念;将降低饭店能源成本和实现企业社会价值视为饭店经营的最高宗旨,弘扬环保理念,倡导低碳消费,引领客人和饭店业员工率先步入“低碳族”行列。

2.重视利用清洁能源

目前,中国饭店业运营的能耗标准、碳排放量远高于西方饭店业,中国饭店应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等方面重视利用新能源、新技术,降低碳排放水平。饭店应注重开发利用清洁性能源替代传统高能耗污染能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在高原地区(如、云南、四川等)的饭店可使用太阳能采热系统;在风力能源丰富的地区,饭店可利用风能装置系统减少饭店在非“绿色”能源方面的消耗。现在,中国已有一些饭店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成果显著。如山东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饭店,屋面、外墙采用了聚苯保温板保温材料,整体传热系数大大降低,比节能标准降低30%左右;门窗、天窗和幕墙采用了温屏节能玻璃和BipV温屏光伏组件,传热系数降低为国家节能标准的一半,而且隔热、隔音、防结霜露。饭店投入使用后,整体节能效率高达88%,远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再如,上海龙柏饭店引进地源热泵工程,实现了烟尘污染零排放,每年节能269.4吨标准煤,节能费用达80万元。

3.积极发展利用低碳技术,减少能耗消耗

在利用低碳技术方面,饭店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等三种主要的环保技术促进节能降耗。饭店是用水大户,为节约水资源,可引进先进的废物和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回收再利用。例如对厕所粪便的利用,有些生态饭店配备了机械化可堆肥厕所系统和化粪池系统;有些饭店实施了中水工程,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还可通过加装节约水资源的装置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如在洗衣房与锅炉房之间建立地下蓄水池,将原先排入下水道的洗衣房各洗涤设备的废水及蒸汽凝结水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处理,用于锅炉的粉末除尘、员工厕所冲洗及员工通道的地面冲洗;对空调机组运行时热交换器产生的含热量的凝结水进行回收,在经过水质优化处理后可用于锅炉回水。中央空调是饭店的节能减排重点,对空调制冷机组冷却水与冷冻水循环泵进行变频技术改造,中央空调即可适用夏冬不同的工况,节约能源的使用。深圳东华假日饭店改造中央空调,回收利用余热,一年约有10个月采用余热回收,替代原有热水锅炉,每年可节约柴油12至15万公升,同时降低了中央空调回水温度,制冷系统的电耗降低了15%~20%。

4.广泛宣传教育,培养员工和顾客的低碳意识

饭店提倡低碳,员工是人为因素中的关键所在。饭店应利用店刊、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员工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应注意培养其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其行为,如中国大饭店要求员工时刻树立节电意识,在白天清扫客房时尽量采用自然光,清扫卫生间时尽量关闭房间照明等;饭店更要注重在细节上对员工进行引导,如提倡员工尽可能多走楼梯而少乘电梯,节约办公室用纸、用电、用水等。赢得客人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客人参与的积极性是饭店低碳发展过程中不可小觑的环节。饭店应多向客人宣传引导,并对其支持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奖励。如万豪饭店管理集团的旗下饭店都会在客房及卫生间的区域内放置节水提示牌,另外很多饭店内部还会在客房的床头柜上放置温馨提示卡片,提示客人可以选择不需要换洗床单及床上用品等服务。有些饭店推行“绿色客房”项目,鼓励客人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客人就餐点菜时,服务员应尽量推荐绿色有机健康食品,注意菜品数量和品种搭配,减少浪费等。现在,杭州的怡莱连锁饭店推出“低碳积分计划”,消费者只要入住期间符合其“低碳生活标准”,就能获得积分,在下次入住时,直接抵扣20元至150元的房费。

5.改变品牌形象塑造、推广的诉求点

现在饭店在品牌形象塑造和推广方面,除宣传豪华、舒适、档次、个性化之外,应大力塑造饭店节能减排的新形象,宣传饭店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树立为社会分担、为人民负责的企业形象,营造节能降耗的氛围。在传播载体的使用上要注意充分运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媒体,例如可回收的纸质、布质材料以及无纸化信息传播途径等,这些本身就可以成为低碳绿色旅游饭店的无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