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十篇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十篇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21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1

设计前,无论建设单位还是设计单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能草率仓促行之。其中,建设单位确定的设计原则是纲领性文件,必须及早明确;需求调研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目标明确、保证保量。

2 明确设计原则

策划实验室建设时,应该明确实验室规划建设的原则,用以指导设计工作。通常高校实验室设计基本原则是: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高校智能,预留发展。安全可靠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医学实验室,无论从实验环境还是工艺流程,以及人流、物流走向都要保证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指优化实验室工程设计,妥善处理3废,尽可能做到节能、节水、低碳环保。经济适用是高校实验室最基本的要求,既要满足实验功能,还要与高校内涵、特色、校园文化相符合。高效智能是指通过优化设计等手段,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实现集成和智能化。预留发展包含3个层面,即预留实验室发展空间,预留功能改造、设备更新空间,预留25%系统设计为适应未来发展。

3 强化功能调研

在设计前,设计人员要进行充分的功能需求调研。鉴于实验室设计的特殊性,调研的最佳形式是面对面的讨论交流。因为,在直接的沟通过程中,设计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以探讨问题的方式引导使用者说出功能需求和条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可避免设计完成或项目建成后发现功能不全或不能满足要求而返工的情况。调研的内容除一般实验功能要求外,重点调研特殊功能要求曰。

以某医学实验室为例,列举主要调研内容。

(1)基本功能要求包括实验室的工艺布局、工艺流程和环境、实验区域、辅助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总体布局,实验室面积分配、实验室单元、层高净高、开间、进深,管道的布置要求,灵活隔断、吊顶、地面的要求;主要仪器设备的布置方式以及实验台、实验家具的位置;基本实验条件的要求,如电容量、网络容量、通风采光要求、安防技防要求;上下水的要求等。

(2)特殊功能要求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对楼板承载要求、对空间高度特殊要求;动物房的环境屏障要求、区域净化要求、实验环境的特殊要求,恒温恒湿等;生化实验室对排水、废弃物堆放、处理要求,医疗垃圾、医疗废液;药学实验室对换气和排风的要求,大型仪器平台如核磁对震动的要求、专用接地要求等。

4 建立设计管理团队

当前,包括实验室建设在内的高校基建工作多是由基建处负责。基建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学校的设计理念、标准、要求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实验类用房设计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设计的难度及专业性方面都有别于普通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基建管理人员缺乏实验室领域的专业知识,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实验类用房的专业设计管理,难以保障其设计质量及效果。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补充专业人员加入到设计管理团队。具体做法是,组建新型管理团队,新型团队包括4个方面人员:基建管理者、实验室使用者、实验室管理者、项目管理公司。其中基建管理者、实验室使用者、实验室管理者属高校3个职能部门,3个单位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协作推进设计管理工作困。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单位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依靠其专业背景,明确提出使用及管理的专业性需求,并在工艺设计过程中直接指导设计单位进行实验室工艺设计,从而提高了实验室设计的实用性。

5 切实落实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限额设计必须贯穿于各个设计阶段,针对实验室的限额设计主要有3个阶段:一是在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下开展初步设计;二是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内开展施工图设计;三是在分配的投资数额内开展专项设计和专业设计,如实验室净化设计、室内精装修设计、智能弱点设计等。在限额设计过程中,通过采取合理确定和分配投资数额、优化设计方案、加强审查等措施,达到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

6 合理确定和分配投资金额

从投资的角度讲,限额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总投资额度。建设项目总投资的形成一般经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概算2个阶段。与之同步的设计阶段分别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一经批准,是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最高额度,必须严格执行不能突破。这就要求设计方案尽可能考虑周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初步设计必须全面、真实、准确,不能有漏项,以确保投资总额科学合理。

限额设计的第二步是合理分配投资额度。实事求是地将投资总额分配到建筑、结构、水暖电、通风、装饰等专业,合理确定各专业限额,还要通过发动设计人员研究限额目标的可行性,调整限额目标,使之更完善更准确。考虑到实验室工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细部设计和专业设计因设备选定、购置等原因,启动得比较晚,容易被疏忽导致分配的资金额度不足。所以,力争提早插入专业设计或预留充足的资金额度。

7 督促设计单位多方案比较

通过多方案比较,优选出性价比高的方案是优化设计的常规做法。现实中,设计人员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反复推敲的做几套方案。为此,建设单位要在合同文件或设计任务书中明确优化设计的方法,并在过程中督促设计人员在限额控制下多做几套设计方案,要求每一套方案要有对应的投资估算。多方案比较不仅能帮助确定优秀方案,通过比较还可以检验投资额分配的合理性,便于及时修正不合理的投资限额。鉴于实验室功能复杂、工艺特殊的特性,设计院要以工艺设计为主导开展方案设计工作;实验室工艺流程和平面布局完成后,建筑专业以此做建筑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2

关键词生物安全柜艾滋病检测生物安全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23

为加强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工作质量,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而引发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1],2006年卫生部重新颁布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规定,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以下简称筛查实验室)必须配备生物安全柜。艾滋病病毒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它的筛查检测和确认检测均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2]。生物安全柜是筛查实验室中生物安全最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它的配备实现了对环境、人员和样品的最大保护。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极为重要,生物安全柜的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调查结果

基本情况:被调查的19家艾滋病筛查室均安装了生物安全柜。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家、采供血机构1家、临床医院12家。检测人员均取得了省级培训合格资质。其中有17家实验室个人防护设备完善,16家定期对检测人员健康体检,并建有健康管理档案。

实验室的建设:19家筛查实验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明确,地面与墙面建筑符合要求。洗手设施与冲眼设施完善,生物安全标识明显,17家有可视窗和防节、啮齿动物设计,9家有室内定向气流设计,14家实验室内安装了应急电话,13家安装了门禁装置,10家可自行关门,地面与墙壁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生物安全柜安装情况:19台生物安全柜均安装于远离检测人员活动及可能有扰乱气流的地方,在柜的后侧、上方及柜体两侧均留有30cm的空间。其中5台初装和4台二次移位后未进行运行性能检测,6台柜顶有物品存放,影响气流正常流动,9台未单设排风系统,5台未安装安全报警装置。

生物安全柜使用情况:调查显示,19家均为专用艾滋病筛查室。检测样本来源于术前筛查、献血筛查、目标人群监测、咨询检测、项目调查和委托检测。日检测样本数量不定,18家有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使用频率>300天的有5家,>200天的有3家,>100天的有4家,<100天的有7家。16家使用操作符合在生物安全柜中部或后部操作规定;检测结束后,风扇能按规定继续运行完成生物安全柜“净化”的有18家。

生物安全柜的消毒:各实验室均开展对生物安全柜消毒工作。专人负责消毒的18家,采用定期消毒的有17家,采用不定期消毒有2家。在检测前后对生物安全柜工作台及柜体玻璃擦拭和消毒有17家,但有消毒记录的只有5家。开展消毒效果监测仅12家。

生物安全柜的管理:调查显示,19家实验室均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柜检测操作程序、内务管理规范、消毒管理程序、进出实验室人流与物流程序、实验室锐器使用管理制度、意外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结果评价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标准要求,受调查的19家筛查室均通过了省重新审核验收,配备启用了生物安全柜。其中采供血机构、疾控的HiV筛查室在房屋条件、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要好于医疗机构HiV筛查室,而医疗机构中的市直单位优于县级医疗单位。

但是,艾滋病筛查室的生物安全柜在安装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带有普遍性生物安全问题。①安装方面:被调查的所有筛查实验室对生物安全柜的进风口风速、送风量、安全柜的泄露情况、空气过滤器的渗漏情况等情况不掌握,70%生物安全柜未及时进行年度认证,21%的生物安全柜在初装和二次移位后未进行运行性能测试。②使用方面:有2家检测前未对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进行擦拭消毒,有3家筛查实验室检测操作不符合应在中、后部操作规定;有1家使用后未按要求进行生物安全柜的“净化”。③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消毒工作不规范。74%消毒记录不完善,40%未开展生物安全柜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④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完善,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亟待加强,安全防护设备需完备。这些问题提示我们,艾滋病筛查室生物安全工作尚存很多生物安全隐患,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讨论

生物安全性是指生物学技术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等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3]。艾滋病筛查室生物安全性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该筛查室是一个具有一定危险性,一定特殊性和严谨性的工作场所,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极为重要。生物安全柜的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建议:①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筛查室生物安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生物安全意识。②完善规范化操作程序文件(Sop),并通过技术规范和制度管理保证生物安全柜在生物安全管理整个过程安全。③做好生物安全柜初装和二次移位后运行性能检测,消毒效果监测和年度认证等工作,保证生物安全柜良好的预期效果。④将生物安全柜及生物安全工作作为艾滋病筛查室年度考核指标进行工作考核,促进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2006.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3

风险评价是连续循环的动态管理过程,风险就是对实验过程中的行为与物及环境三个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控制(处于正常程序中人的行为动态;物由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过程中人的行为动态;处于时间、空间转变过程中人的行为动态),目前现场流动实验室主要采用管理控制、个人防护装备来控制风险。对设备、样品的风险控制实验室就每个检测仪器编制“五会操作卡”,明确岗位职责,细化操作标准和岗位风险及对应的应急处置。同时根据现场作业环境、物品放置、警示标志等方面要求应用色彩标示的管理方法,确立现场目视化管理。对样品的风险控制,对于样品执行标识管理,样品标识清楚,同时实验室配备灭火器。对环境、检测方法的风险控制根据实验室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防止危害人员的事故发生。实验方法主要依据检测标准,在没有参考标准的情况下必须与客户沟通,共同商议检测方法,商议的内容包括检测的目的、检测设备、人员等,还有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此商议的人员中必须要有监督方、委托方、检测方的人员参加。必要的时候可以编写新的实验检测标准。对抽样过程的风险控制现场抽样需要检测人员攀爬液罐车,抽样数越多,攀爬液罐车次数越多,也越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危害。因此对检测人员配备专门的防滑劳保鞋,每次安排两人抽样,同时编制应急专项处置预案,对检测人员进行抽样安全培训和抽样检测前的安全讲话。定期进行抽样过程中的安全经验交流。对现场检测人员的风险控制编制《乘车人员安全提示卡》、《消防设备、设施检查操作提示卡》、《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并定期进行宣贯培训。同时实行领导干部与基层单位重点生产场所建立联系点制度,强化领导的安全意识,落实“有感领导”,展现“领导承诺”。

为便于联系点领导全面掌握联系点的基本情况、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风险,同时引入HSe“安全观察与沟通”工具,为领导提供了一个关注安全工作和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双向平等探讨交流的平台,编制《安全观察与沟通指导手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做了详细的提示,便于观察和操作。现场监控强化直线责任,推进属地管理,即:现场检测人员要对检测工作涉及区域内的安全环保工作负责,包括对区域内的设备、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实验检测研究院质量安全运行科或专职安全员在有现场检测任务时对现场流动实验室不定期进行现场HSe大检查,检测人员岗前岗后进行检查。对于检查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及时关闭。做为实验检测研究院重要岗位之一,出发前要进行安全讲话和安全提示,每月安全第一责任人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查。

应急能力的提高流动实验室配备有专业急救包,对于简易包扎、急救等措施也纳入到培训计划中,定期培训。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的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汇编》、《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2]等,掌握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做的过程会有哪些危害和后果,怎么做才能使风险降低等,只有不断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使员工更好的进行检测分析工作,才能使流动实验室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实验室。现场检测过程需要与多方合作,压裂现场主体多为压裂大队等相关方,当危害发生在实验室,执行流动实验室应急预案,当危害发生在现场其他地方时,执行相关方应急预案,服从现场应急总指挥的命令。罐车取样,通过爬上罐车,取样,从罐车下来,按照单元取样原则进行抽检,依据GB6678中7.6进行(50样品单元中抽检11个,10个以内全检),压裂一口井至少需要爬罐5次,上下10次,极易发生高空坠落事件。压裂现场还有可能出现H2S气体,造成现场人员中毒等危害(具体见表1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危害(环境因素)辨识与风险(环境因素)评价表),编制现场流动实验室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同时不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同时对演练作出评价,对应急预案中不适用的部分及时修订。通过工作循环检查(JCC)提高操作规程的适用性就是对目前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管理,发现操作规程以及实际对操作规程培训中的缺陷和偏差并持续改进.中心领导、检测小组组长与检测人员不定期讨论实际操作情况与程序的差异,找出潜在风险及其他不安全事项。院质量安全运行科或安全员在有现场检测任务时对现场流动实验室不定期进行现场HSe大检查。每月安全第一责任人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查。

2012年3月至今流动实验室共完成现场检测99井次,检测压裂液84000方,参数3916个,完成了2012年安全目标,全年无任何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现场流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初见成效,绿色实验室初具规模。特别是吉172H井中流动实验室及时、准确的完成检测任务,保障了吉172H井的顺利施工,获得油田公司嘉奖令。流动实验室是压裂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就必须牢守安全之责,立足于实验检测,用高度负责的态度,打造现场绿色实验室。

作者:刘静张秀丽张翠林莫建军刘国凤单位: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4

一、单位应根据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较大和重点部位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火灾现场通信联络、灭火、疏散、救护、保卫等任务的负责人。

规模较大的人员密集场所应由专门机构负责,组建各职能小组。并明确负责人、组成人员及其职责;

(二)火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信联络、安全防护和人员救护的组织与调度程序和保障措施。

三、组织机构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担负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之前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各项职责应由当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志愿消防队承担。

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各职能小组,由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志愿消防队及其他在岗的从业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通信联络:负责与消防安全责任人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之间的通讯和联络;

2.灭火:发生火灾立即利用消防器材、设施就地进行火灾扑救;

3.疏散:负责引导人员正确疏散、逃生;

4.救护: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5.保卫:阻止与场所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火灾现场,并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火灾调查;

6.后勤:负责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

四、预案实施程序

当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同时开展下列工作:

(一)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

(二)当班人员执行预案中的相应职责;

(三)组织和引导人员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四)使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扑救初起火灾;

(五)派专人接应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

(六)保护火灾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五、预案的宣贯和完善

应定期组织员工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通过预案演练,逐步修改完善。

六、消防演练

(一)检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各职能组和有关人员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职责的熟悉程度。

(二)检验人员安全疏散、初期火灾扑救、消防设施使用等情况。

(三)检验本单位在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通讯、救护等方面的能力。

(四)检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公众聚集场所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其他场所应至少每年组织一次。

(六)选择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较大和重点部位作为消防演练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火灾模拟形式。

(七)消防演练方案视情况报告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以求协助实施。

(八)消防演练前,应通知场所内的从业人员和顾客或使用人员积极参与;

消防演练时,应在建筑入口等显著位置设置 “正在消防演练”的标志牌,进行公告。

(九)消防演练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实施。

(十)模拟火灾演练中应落实火源及烟气的控制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十一)演练结束后,应将消防设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填写《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记录》做好记录存档,并及时进行总结。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明确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序、注意事项等要点。

3、灭火和应急疏散各项职责应由当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志愿消防队承担。

4、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包括下列组织:

⑴指挥员: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担负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之前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火灾事

故应急指挥机构;

⑵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⑶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⑷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⑸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⑹其它必要的组织。

5、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⑴发现火情,首先报警,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⑵通讯联络组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

⑶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⑷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为使员工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有序的组织补救和人员疏散,将伤亡和损失减少到最低极限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及分工:

1、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指挥员由安保队长担任;

2、义务消防队: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3、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4、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5、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程序:

1、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发现火警信息,值班人员应核实、确定火警的真实性。发生火灾,立即向“119”报火警,同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发出火灾声响警报。报警应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2、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开启火灾应急广播,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组织处于着火层等受火灾危胁的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逃生器材疏散人员。组织人员疏散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无自主逃生能力的人员疏散。

3、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现场指挥员组织灭火行动组人员,切断有关电源,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视火势蔓延的范围,启动灭火设施,协助消防人员做好扑救火灾工作。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4、通讯联络程序: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按预定通讯联络方式,保证通讯联络畅通(=。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5、安全防护救护程序:安全防护救护组应当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进行必要的救护,及时通知救护部门组织救护伤员,保证急需医药用品供应,有序开展救护工作。

6、善后处置程序: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调查。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5

今年以来,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大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市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XX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阶段来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我局领导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文广新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直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预防和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制度建设到位。年初,我局修订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适应范围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贯彻实施。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起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

二、完善体系,优化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一是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应急安全预案,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努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属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并要有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二是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播出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要措施得力,快捷迅速,方法得当。我们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门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广播电视台(站)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上半年,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单位全面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形成起以市局为中心“点”,延伸“线”至各县(市、区)文广新局,“面”推至直属各单位的“点、线、面”结合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三、配强队伍,提高能力

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专职负责,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也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整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有应急人员有500多人,覆盖面涉及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上半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业必修课培训。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基础;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概述;大型文化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文化场馆日常活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等四种类型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其中主要知识包括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此外,我局上半年还购置了一批应急管理书籍免费发放给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四、畅通信息,及时报告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图,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流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上报省文化厅。市局及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应建立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专项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广新局及时起草报告报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没有发生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一是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是组织演练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只是简单的学习交流或者通过书本、电视等掌握方法,没有现场经验。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6

2019年秋季开学初,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校园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现就阿尔山市各校、幼儿园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新学期学校安全工作

阿尔山市教育局和各校、幼儿园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增强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依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系统社会综治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各校、幼儿园也都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并将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位领导、每一个人头,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全面排查,彻底消除校园各类安全问题和隐患

经过对照安全生产检查方案目前教育系统安全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园区未通过消防设施验收;2.阿尔山市第二幼儿园始建于1990年,未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未验收的建筑体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06平方米,由于线路老化,有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现属于观察使用。

整改措施和时限:针对阿尔山市第一中学、第二幼儿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逐项整改,现已与兴安盟鑫维消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沟通整改事宜,2019年5月20日此公司已对阿尔山市教育园区进行了消防设施竣工检测,其中包含消防动力配电、室内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防火门系统等项。

阿尔山市教育园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完成时限预计十一月初完成整改项目,彻底消除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阿尔山市第二幼儿园未进行消防设计审核、验收问题,新址项目预计2019年10月份交付使用,待迁新址以解决消防安全隐患及使用“土灶台”问题。在使用期间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的整改措施是,使用灭火器作为消防措施,共配置了灭火器30个,增加灭火器数量来弥补消火栓设施老化无法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教育局也将校舍消防验收当作重点工作正在整体推进中。

三、突出重点,切实加强校园风险管控和事故预防

(一)确保学生饮食和卫生安全

各校、幼儿园依据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通知精神,开学初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联合检查、抽查,共检查学校食堂、“小饭桌”及校园周边餐饮店、商店等12家,对2所学校食堂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除极个别项目由于学校条件所限没达到要求外(第二幼儿园土灶台),新址项目预计2019年11月份交付使用,待迁新址以解决消防安全隐患及使用“土灶台”问题,其余已全部整改。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进一步做好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阿教安字〔2019〕27号),全市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商场进行检查。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教育局无食堂外包现象,全部自主经营。定期检测水质,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档案。目前我市教育系统4个食堂,a级标准2个、B级2个,学校食堂均购买了食堂责任保险,参保率100%。

(二)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各中小学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盟委行署关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以“责任落实、安全第一”为校车运行工作目标,完善了校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校认真组织开展学生乘车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2019年开学初校车公司联合交警部门对运输企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验收,合格后上岗,会后并于校车司机签订安全责任书。聘请交警大队交通安全宣传员,深入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学校通过文明交通进校园、进家庭和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家长及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学校与校车公司、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员、学生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了各自职责,切实维护了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全市运营校车12台,开通线路4条,覆盖4个乡镇,涉及4所学校,受益学生1011人。

(三)确保学生防溺水安全

各中小学、幼儿园把防溺水工作放在夏季学校安全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细抓实抓好。一是落实防溺水工作的系列要求和部署,对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继续向学生家长发放了《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一封信回执回收比例达到100%。二是落实“放学前一分钟提醒”制度,班主任老师要在每天放学前对学生进行往返学校安全警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三是扎实做好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校、幼儿园积极开展校园周边、上下学路边和学生居住地等重点部位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四)确保校园消防安全

学校都按规定要求配齐配足了灭火器,对重点部位实验室、微机室配齐了二氧化碳灭火器,并且全部进行了年检。对校园消防设施坚持定期检查,维修比较及时。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积极组织进行灭火疏散和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确保大型集会活动安全

秋季开学初,各校(园)严格落实大型集会活动审批报备制度,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能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项安全制度、计划、预案和保障措施加以完善确保集体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对于学校上下课、放学、集会等活动学校做了专门工作布置,做到有备无患。

(六)确保不发生踩踏安全事故

秋季开学初,各校(园)结合本校(园)实际制定安全上下学、出操、集会等活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预案,有效开展安全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和

(七)确保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安全

2017年5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教办函[2017]6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针对危险化学药品处置问题进行自查,于是阿尔山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对各自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过期危险化学药品进行自查,经查发现: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和五岔沟学校存在较多过期危险化学药品待处置。2017年6月份,兴安盟教育局经联系有资质处置危险化学药品的机构后,让阿尔山市教育局将上述过期危险化学药品运输到通辽蒙东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由于没有运输过期危险

化学药品的专业车辆,在运至乌兰浩特时,鸟兰浩特市环保及交通部门不允许运至通辽蒙东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加之与蒙东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关于运输费用的问题未达成一致,于是上述过期危险化学药品就一直存放在鸟兰浩特市蒙古族初级中学。后期与蒙东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协商由他们帮助运输,但因运输费用的问题一直未达成一致,大概放置到2018年2月份,阿尔山市教育局相关人员将上述过期危险化学药品又运回阿尔山市第一中学专用的化学药品储存室。2017年11月,在兴安盟教育局的协调下,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和五岔沟学校分别与通辽蒙东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签订了《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并缴纳了处置费。

2019年3月4日兴安盟安全生产第二督查组到阿尔山市教育系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过程中,针对阿尔山市第中学、五岔沟学校存在过期危险化学药品未处置情况下发了整改意见书(编号:D2/001)。这些药品极易燃烧、具有强腐蚀性、毒性较大,现阶段中学的化学实验室已经用不到这些药品,目前处于长期闲置和废弃状态。这些药品存在管理危险,存在安全隐患。曾联系过公安、环保相关部门,但没有安全处置和销毁危险药品的措施和能力。阿尔山市教育

局于2019年3月7日请求兴安盟教育局安全科帮助协调有资质的部门处置,以解决相关学校长期悬而未决的安全隐患。根据整改意见书,阿尔山市教育局让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及五岔沟学校就目前过期危险化学药品状况各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即《阿尔山五岔沟学校药品管理情况报告》、《阿市一中危险化学药品储存现状》。后期,关于过期危险化学药品处置问题,阿尔山市教育局已上报兴安盟教育局安全科并层报至自治区教育厅等待处理,但至今没有处理结果。2019年3月13日,阿尔山市教育局向阿尔山市安监局提交《关于报送<阿尔山市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的函》,但阿尔山市安监局也末给与任何答复。

之前没有相关部门监管过,直至2019年3月份兴安盟安全生产第二督导组发现学校过期危险化学药品未处置问题之后,3月份,阿尔山市教育局联合阿尔山市公安局派驻教育园区警务室进行过安全联合检查,其中一项是针对过期危险化学药品的检查。5月份阿尔山市环境保护局,6月份阿尔山市安监都来过,了解一下情况就走了,没有任何监管措施。

我们教育局多次向相关部门就过期危险化学药品处置问题进行请示,现阶段已和通辽蒙东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沟通完毕,正在进一步协调运输事宜。

(八)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继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全市学校、幼儿园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达到重点区域全覆盖,现有6所中小学已接入盟局监控平台。完善“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体系,做到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到位,提高安全防范和保卫水平。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警务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主动与市公安局沟通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警务室建设的实施方案》,已向当地公安局发出关于为学校设置警务室申请函,正在沟通协调中。

四、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各校、幼儿园都将安全教育纳入了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校园广播、LeD显示屏、校讯通、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教职工会议以及微博微信等渠道,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安全教育光碟、进行疏散逃生自救演练等形式,开展师生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抓实抓好,重点围绕交通、消防、防溺水、饮食卫生、传染病预防、防毒品、防诈骗、心理健康等内容,加强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传授,并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全力做好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防治工作,确保学校师生体质健康和生命安全,经阿尔山市教育局、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研究决定,2019年9月4日在教育园区召开了“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培训会”;为了检验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珍爱生命安全教育”机构于9月10-12日,在全市各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了烟道逃生模拟体验、楼宇逃生体验训练、溺水自救及心肺复舒训练、海姆立克急救训练、校园安全防踩踏训练、火海逃生体验训练,此次培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7

一、应急指挥系统

省政府成立“甘肃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成员由省委宣传部、省发展计划委、经贸委、财政厅、科技厅、贸经厅、卫生厅、公安厅、交通厅、农牧厅、农办、质监局、工商局、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垦总公司、铁路局、海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等18个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农牧厅,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若干工作组。

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也应成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负责辖区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一)省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决策和部署,贯彻落实国家和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统一领导和指挥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2、负责制定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规划、办法和措施。

3、组织协调和部署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4、配合全国指挥部扑灭发生在省内的一级疫情,指挥扑灭发生在省内的二级疫情,审定并指导扑灭三级疫情。

5、组织、协调成员单位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和监督检查全省的防治工作。

6、研究处理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重大事项。

(二)办公室职责

1、负责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报告、收集、汇总、分析和疫情通报工作。

2、负责组织起草、修改和完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关规章、办法、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

3、负责全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保密和宣传工作。

4、负责与卫生等部门以及重点地区之间的疫情沟通与协调工作。

5、负责指挥部及其领导决定事项的落实。

6、负责指挥部的其它工作。

(三)各成员单位职责

农牧部门负责确定疫区和受威胁区的范围,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发病禽类及同群禽的扑杀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对市(州、地)、县(市、区)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宣传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负责管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宣传报道。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调运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计划安排。

经贸部门负责协调大中型企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安排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所需疫苗、扑杀、监测、消毒、疫情处理等经费,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

科技部门负责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的攻关研究。

贸易经济合作部门负责屠宰厂(场)的管理,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检疫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人员感染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疫区封锁、社会治安管理,依法打击查处妨碍执行公务、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并配合农牧部门做好强制扑杀、强制免疫等工作。

交通部门负责协助农牧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和疫区封锁工作,确保防疫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通畅。

农办负责协调农口各部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禽类产品的质量技术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禽类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打击非法经营禽类及其产品的行为。

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出入境的禽类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工作。

农垦部门按照动物防疫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负责本系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铁路部门负责优先运送防疫人员、防疫物资、药品和器械。

海关负责疫区禽类及其产品运输工具、货物的监管查验工作,严厉打击活禽及其产品非法进出口。

军队、武警部队负责所属部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支持配合驻地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二、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在2小时内向县级动物防疫机构报告。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到省农牧厅,经省动物防疫部门诊断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应立即将疫情上报省指挥部,经指挥部研究确定后报农业部。

三、疫情确认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市县农牧部门经实地调查,初步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立即向省农牧厅报告。省农牧厅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出2名以上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专家赴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及时采集病料,送省动物防疫总站实验室,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农政发〔2004〕1号)要求进行血清学检测,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应由化验检测人员签字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将报告单报省指挥部。

(三)省指挥部及时召开指挥部会议,根据化验检测报告对确认为疑似病例的,由省动物防疫总站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区域性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

(四)疫情由农业部最终确认并予以公布。

(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时,按上述程序,由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进行确认并上报卫生部。

四、疫情分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一)一级疫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疫情:

1、在与外省毗邻的相邻区域内有10个以上县发生疫情的;

2、在省内有20个以上县发生或者有10个以上县连片发生疫情的;

3、我省及与毗邻省区有3个以上省区呈多发态势的疫情;

4、特殊情况需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二级疫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疫情:

1、省内有2个以上市(州、地)发生疫情的;

2、省内有20个以上疫点的;

3、省内有5个以上10个以下县连片发生疫情的;

4、与外省毗邻的相邻区域内有2个以上10个以下县发生疫情的;

5、特殊情况需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三级疫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三级疫情:

1、有1个市(州、地)发生疫情的;

2、有1个以上20个以下疫点的;

3、有5个以下县连片发生疫情的。

五、启动预案

根据专家现场临床诊断,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立即对疫点实行封锁,对密切接触人员实行隔离。经省指挥部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发生三级疫情时,由疫情发生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启动县(市、区)应急预案。在1个市(州、地)内有两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的,启动市(州、地)应急预案,指导县(市、区)实施应急预案。发生二级疫情时,启动省应急预案,指导市县实施应急预案。无论启动何级别的应急预案,扑灭疫情的工作均由疫情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上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对扑灭疫情工作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六、扑灭疫情的基本原则和控制措施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的原则。

2、坚持“早、快、严”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5、坚持责任追究的原则。

(二)控制措施

1、分析疫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

2、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疫点

疫点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散养的,将病禽所在自然村划为疫点。

(2)疫区

疫区是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3)受威胁区

受威胁区是指距疫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3、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4)对直接接触者,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和医学观察。

4、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

(2)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

(3)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

(4)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及出入疫区的人员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消灭病原;

(6)根据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5、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易感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2)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6、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的,在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7、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8、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

上述3、4、5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省级和地方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制度,为防止大面积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做好相应的应急物资贮备。储备库应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

1、省上应重点储备疫情处理用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机动消毒设施设备、疫苗与诊断试剂、封锁设施和设备等。

2、每个市(州、地)重点储备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眼罩、口罩、防护服)等。

3、县级储备消毒设备、防护用品及其他物品等。

(二)资金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治工作所需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扑杀病禽及同群禽由国家合理补贴,强制免疫等资金由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分别负担。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负担。

(三)技术保障

1、建立省级禽流感专业实验室,负责辖区内禽流感的检测和初步诊断,并将阳性病料送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2、禽流感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必须满足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并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批准。

(四)人员保障

1、省农牧厅设立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诊断,提出应急控制技术方案和建议。

2、各级人民政府要组建突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按照本级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卫生防疫人员等组成。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协助执行公务。

3、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依靠广大群众,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群防群控,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五)建立疫情通报制度

省指挥部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各有关部门将掌握的疫情信息及时汇报省指挥部。发生疫情时,由省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将疫情上报省政府和各成员单位。

八、其他事项

(一)各地按照本预案,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或修订)本地区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或实施细则。

(二)实施本预案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均为强制性措施,涉及到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必须严格执行。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8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要立即派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在排除新城疫、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而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在2小时以内将情况逐级上报至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派出专家,赴现场做出初步诊断。一经认定为疑似,立即按程序报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部。

二、疫情确认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县(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按《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集病料送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诊断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测,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以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对疑似病例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参考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

(四)农业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予以公布。

三、疫情分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为三级。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疫情:

1.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有2个以上地(州、市)发生疫情;

2.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有10个和10个以上疫点;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疫情:

1.在我区行政区域内1个地(州、市)有2个或2个以上县(市)发生疫情;

2.在1个地(州、市)行政区域内有5个以上,10个以下疫点;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有5个和5个以下疫点为三级疫情。

四、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及部门分工

(一)应急指挥系统成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控制、扑灭工作及应急储备物资的调度。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由畜牧、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科技、外事、宣传、交通运输、民航、铁路、军队、武警部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

1.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其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规定范围禽类的扑杀、疫区隔离封锁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2.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监测、疫情应急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资金的计划。

3.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免疫、监测、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疫情应急控制工作及物资储备所需的资金。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优先运送应急控制工作人员及物资,保障与应急处理活动有关的车辆通行畅通,配合畜牧部门做好公路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立和管理。

5.卫生部门负责对高风险接触人群的禽流感监测、预防,对疑似患者及时进行隔离、留观和治疗。

6.公安部门负责封锁疫区,协助同级人民政府及畜牧部门实施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社会治安保卫工作,并配合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通过公路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进行拦截、检查。

7.工商部门负责关闭疫区周围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禽类及其产品的屠宰、加工、交易市场,依法查处违法经营禽类及其产品的行为。

8.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出入境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及体温检测,严禁疫区禽类及其产品出入境,对发现染病的人员和疑似病例,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9.军队和武警应当支持、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

五、应急反应

凡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或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

(一)一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1.启动自治区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2.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的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该地(州、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3.疫情发生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组织疫区封锁、疫情控制和扑灭工作,并按照地(州、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的要求,落实各项疫情应急控制措施。

(二)二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1.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根据本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立即启动该地(州、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2.地(州、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立即召集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情况,决策和部署疫情控制工作,同时启动应急储备资金和物资;组织人员和专家赶赴疫区,指挥疫情的应急控制工作,督促疫情发生地的县(市)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措施,扑灭疫情。

3.当自治区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疫区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疫情应急控制工作,并按照地(州、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的要求和第六条的规定,落实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4.地(州、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向自治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上报有关疫情控制、扑灭的进展情况。(三)三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1.疫情被初步核实后,当地县(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立即对疫点采取临时隔离措施。

2.凡做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后,疫区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建议启动本级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并由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立即召开指挥部会议并封锁令。

3.县(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动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对疫点、疫区进行封锁和消毒,对疫区内所有禽类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禽类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等应急处理措施。

4.地(州、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全地(州、市)发出疫情通报,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协助进行疫情调查和监督指导疫情的处理工作。

5.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责成各级兽医人员分片包干,进行每周一次的巡回检查,并报告检查情况,如发现疫情,应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并及时将疫情控制、扑灭进展情况按程序逐级上报。

六、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将病禽所在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划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禽所在的自然村划为疫点;

2.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三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3.将疫区外沿向外延伸五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二)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1.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并消灭病原;

4.对与死禽及其产品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人间禽流感监测,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根据需要,由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2.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人员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

3.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

4.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活禽进出和易感禽类产品运出;

5.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6.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7.对疫区内的人群进行人间禽流感的疫情监测。

(四)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易感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2.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五)疫源分析及追踪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和饲料)等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采取就地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六)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由动物防疫人员审验合格后,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七)处理纪录

各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疫情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做好记录。(八)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上述(二)、(三)、(四)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相应足量的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的区域。建立地(州、市)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品、机动消毒设施设备、交通通讯设备、防护用品用具等;各县(市)建立一个小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毒药品、小型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用具等。

(二)资金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扑杀病禽及同群禽按国家规定给予补贴,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按规定的比例分担。自治区、地(州、市)、县(市)财政应设立疫情处置准备金和防疫物资储备金。

(三)技术保障

1.建立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情检测实验室,负责全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和初步诊断。未经自治区畜牧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保存和使用;

2.加强禽流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四)人员保障1.自治区、地(州、市)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诊断,提出控制技术方案和建议;

2.自治区、地(州、市)、县人民政府组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疫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按照本级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当地畜牧兽医管理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有关专家、卫生防疫人员等组成。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予以协助执行任务;

3.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依靠广大群众,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群防群控,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oo四年二月三日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预案。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在2个小时以内将情况逐级报到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经确认后,应立即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二、疫情确认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程序认定。

(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及时采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水禽不能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三)对疑似病例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

(四)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予公布。

三、疫情分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为三级。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疫情:

1.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上县发生疫情;

2.在1个省有20个以上县发生或者10个以上县连片发生疫情;

3.在数省内呈多发态势的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疫情:

1.在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有2个以上地(市)发生疫情;

2.在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有20个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连片发生疫情;

3.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下县发生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在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的,为三级疫情。

四、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分工

(一)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发生一级疫情时,国务院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全国应急预案;发生二级疫情时,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发生三级疫情时,疫情发生地(市)、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指挥机构由本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的扑杀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2.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交通运输、卫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应急所需的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经费落实、防治技术攻关研究、应急物资运输、防止对人的感染、社会治安维护、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监管、口岸检疫、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人民、武警部队应当支持和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

五、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分析疫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

(二)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将病禽所在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划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禽所在自然村划为疫点;

2.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

3.将距疫区周边5公里内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三)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四)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2.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3.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

4.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6.根据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五)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易感染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2.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六)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由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七)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八)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上述(三)(四)(五)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部级和省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相应足量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的区域。

1.国家重点储备疫情处理用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设备、疫苗、诊断试剂、封锁设施和设备等;

2.省级重点储备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品、封锁设施和设备等;

3.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市)、县也要根据需要做好有关防疫物品的储备。

(二)资金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所需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扑杀病禽及同群禽由国家给予合理补贴,强制免疫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规定的比例分担。

(三)技术保障

1.国家设立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区域性(省级)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分级负责全国或本区域的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诊断技术指导工作及禽流感的检测、诊断工作;

2.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必须满足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并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批准。(四)人员保障

1.国家和省级分别设立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专家组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诊断、提出应急控制技术方案建议;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9

目录

一、防止雷电、雷击

二、防止拥挤踩踏事故

三、预防交通事故

四、预防火灾

五、预防溺水

六、注意用电安全

七、注意饮用水卫生安全

八、预防食物中毒

九、防止抢劫和防止抢夺

十、预防性侵害

十一、防止盗窃

十二、预防诈骗

十三、注意社交安全

十四、预防洪水

十五、预防地震

十六、被猫狗咬伤了该怎么办

十七、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十八、学生旅游注意事项

雷电

quo;打雷”。中国气象局就如何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向公众提示防雷的六大办法和十大秘诀:

1、单位防雷电六大办法

(1)单位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2)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规章,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

(3)建设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4)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用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6)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市防雷所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雷击。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雷击

雷击是由雷雨云产生的一种强烈放电现象,电压高山达1亿至10亿伏特,电流达几万安培,同时还放出大量热能,瞬

间温度可达1万摄氏度以上。其能*量可催毁高楼大厦,能劈开大树。击伤人畜。夏季冒雨行走或在破裂电线旁最易被雷击,特别是衣服被雨淋湿时更容易被雷击。一、主症

皮肤被烧焦,鼓膜或内脏被震裂,心室颤动,心跳停止,呼吸肌麻痹。

二、急救

1.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乳罩、腰带等。

2.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

3.手导引或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命门等穴。

4.送医院急救。

三、预防

1.雷雨天不在室外走动或大树下避雨,拿掉身上的金属,蹲下防雷击。关闭电视、收音机,拔掉天线。

2.打雷时远离电灯、电源,不靠近柱和墙壁,防引起感应电。

3.在高楼须快入室,在高山快下来,下游泳快上岸。

4.关好门窗、家电、电视机及关电门。

5.在室外者感到头发竖立,皮肤刺痛,肌肉发抖,即有将被闪电击中的危险,应立即卧倒或原地,可避免雷击。

防止拥挤踩踏事故预案

为了保障本校师生的安全,杜绝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师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二、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三、要尽可能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

四、要定期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五、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

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

六、要在教学楼楼梯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七、要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每学期组织学生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八、遇到楼层倒塌或因为楼道拥挤造成*伤人事故时,应该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安全领导小组立即就位,组织其余师生冷静地远离事故现场,并保护好现场便于抢救伤员。

生活常识:

1、尽量避免大型聚会活动;

2、集体活动,人员活动要有组织;

3、尽量抑制大家的兴奋度或防止恐慌事件的发生;

4、尽量设置多的疏散通道;

5、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相关知识,并组织人员疏散演习。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道路交通是人、车路有机结合的一个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不协调现象,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与大中专学生直接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与行人(走)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②、与骑自行车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③、与驾驶机动车(汽车、摩托车)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校园里交通的特点:

校园内部的交通不像社会上那样熙来攘往,但是却有其特殊的问题存在,主要是:

①、路面窄,转弯抹角多,容易出事故;

②、流量不均衡,有的地段流量小,有的地段流量大;

③、时间上相对集中,上下课时间、开学以后、放假前夕、或遇大型集会、文体活动,是交通秩序最为复杂的时期;

④、与校外交往多,而校内的交通路线并不全为校外的驾驶员所熟悉;

⑤、交通安全设施往往被人为忽略,专职交管人员缺乏。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貌似清静幽雅的校园也难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某校举行校*际篮球赛,外校一辆送运动员的交通车驶入,无人指挥,在转弯处将一迎面骑自行车的女学

生撞倒,造成重大事故。

治安提示:

如何防范交通事故?

①、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②、切莫错误地认为校内无事,要树立交通安全观念,时时提高警惕;

③、熟悉校内路线地形,记住易出事故地段;

④、走路留神,见到各种车辆提前避让,防止那些认为“校内可以不讲交通规则”的人意外肇事;

⑤、骑车、驾车要慢速行驶,复杂地段要缓缓而行,必要时下车推行;

⑥、不骑车带人、不骑和不乘坐车况不良的车辆。

火灾凡是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灾害,就其破坏性来看,它是仅次于旱灾、水灾的第三大灾害。

学校里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①、使用明火不当(违章点蜡烛、违章点蚊香、违章吸烟、违章使用明火灶具、违章烧废物、树林草坪违章用火);

②、电气火灾(违章用电、使用电器不当);超负荷、热得快、充电器

③、违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治安提示:

在学生宿舍如何防止火灾发生?

1、不乱接电源;

2、不乱扔烟头;

3、不躺在床上吸烟;

4、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5、不焚烧杂物;

6、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不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

8、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液化器灶具、酒精炉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如个别同学在实验室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这些易燃液体;燃点*低,极易发生火灾如有滴漏,一个烟头就可引起火或爆炸;

9、要人走灯关。嗅到电线胶皮烟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10、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发生火灾怎么办?

任何一起火灾,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

阶段。

①、发现起火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勇敢地用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加以扑灭;

②、扑灭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火场的电源和气源,迅速转移火场及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③、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迅速向“119”报警,同时还应向保卫部门报告。

④、如果被大火围困,不能慌乱,要头脑清醒,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争取时间尽快脱离危险区域。(争取时间、选择通道、等待救援)

火灾现场自救的基本方法:

①、熟悉环境法: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确定逃生出口和方法。

②、迅速撤离法:初起火灾,只要迅速撤离,是可以安全逃生的。

④、通道疏散法:优先选用最便捷、安全的通道。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头部、身上浇些凉水,也可以利用避雷线、落水管等。

⑤、绳索滑行法:通道全部被火封锁时,可以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从窗口逃生。

⑥、低层跳离法:被火困在二楼,若无条件自救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

⑦、借助器材法:人们处在火灾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放弃生命。可借助救生袋、救生网、气垫等。

⑧、暂时避难法:走廊的未端、卫生间等,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淋湿间内的一切可燃物。

⑨、标志引导法:转弯处、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安全通道应有醒目标志。⑩、利人利已法:在逃生的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方法。

防止火灾安全预案

为了保障学校的公私财产和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预防、扑救火灾和应急疏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结合我

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遵照“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树立“天天都是消防日、人人都是消防员”的消防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规,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把防火和灭火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和减少因火灾造成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防火、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办公室设在保卫科,由保卫科长任办公室主任。下设疏散组、灭火组、后勤保障组和警戒组。

2.主要职责

⑴疏散组平时负责全校消防工作的日常管理及安全检查、培训演练的具体工作,发生火灾时指挥起火部位(门)做好人员和物资的疏散自救工作;灭火组平时*负责全校义务消防队(员)的学习、演练等具体工作,负责灭火器材、工具的保管使用和检查登记,发生火灾时开展灭火救护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车辆调配、道路畅通、电气控制、水源保障、医疗救护等;警戒组在发生火灾时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

⑵协调配合到达火场的公安消防人员开展各项灭火行动。

⑶配合协助做好火灾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三、预防措施和要求

1.学校组织师生学习《消防法》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懂得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遇到火灾人人都*有参加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灾报警电话119,基本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

2.学生宿舍、教学区、办公楼、实验室、家属宿舍区等处,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两次检查各处的防火情况,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处理。

3.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的每层楼都备有灭火器或消防栓,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负责定期检查防火设施,保证设施和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4.设有安全通道标志,师生共同配合,不在楼道堆放物品,保证楼道的畅通。

5.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有专门存

放室,由实验员负责保管,保卫人员要作为重点巡查部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易燃易爆物品做实验的教师,必须在实验或实验前向学生讲清楚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四、报警和接警

1.报警

⑴沉着镇定,不要挂错电话,不延误时间。

⑵讲清起火地置、地点、楼层、部位及报警人的姓名、电话。

⑶讲清燃烧的是什么物质,起火位置、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消防车能否到达现场。

⑷报警后,应立即派人在路口等候,引导接应消防车进入火场灭火。

⑸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在场人员扑救火灾、救助被困人员及疏散人员、物资。

2.接警

⑴值班人员接警后,应注意问明报警的有关情况,并及时向校区负责人、各组组长、义务消防队(员)及火灾部门领导报告。

⑵各组人员、义务消防队(员)、火灾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必须闻警而动,立即赶赴现场,切断电源,维护秩序,组织人员扑救,并按照本预案的任务和要求,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迅速开展救护工作。

⑶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五、初起火灾的扑救程序和措施

1.查明情况

⑴起火部位,燃烧物的情况,火灾范围,火灾蔓延路线及发展方向。

⑵是否有人被困,查清被困人员数量和所处位置及最佳疏散通道。⑶有无爆炸及毒性物资,查清数量、存放地点及危险程度。

⑷查明贵重财物的数量,存放地点及受火势威胁的程度。判断是否要疏散和保护。

2.抢救人员

⑴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因,要立即组织消防及医疗力量抢救,应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救人是火场上的首要任务。

⑵进入火场救人,要选择

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门窗或墙壁;遇有火场烟雾较浓、视线不清时,可以爬行前进,并采取呼喊、查看、细听、触摸等方法寻找被困人员。

⑶要注意在出入口通道、走廊、门窗边、床上床下、墙角、橱柜、桌下等容易掩蔽的地方发现人员。救人时应注意安全,进入火场要带手电和绳子,*可用湿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盖在身上,防止灼伤。

⑷当抢救的正常通道被隔断时,应利用安全绳、梯等将人救出。人员受伤,实施初期治理,并送往医院抢救,杜绝因抢救不及时造成伤者死亡事件发生。

3.疏散物资

⑴火场疏散物资是减少火灾损失,控制火势,防止蔓延的有效方法。

⑵要及时疏散受火灾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对不能移动的上述物品,要集中一部分水枪均匀地冷却其外壁,降低其温度。

⑶要疏散重要文件、资料和贵重设备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来的物资集中存放到安全地点,指定专人看管,防止丢失、被窃或坏人乘机破坏。

4.人员、物资疏散后应在指定地点集中清点,并查明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5.当消防队赶到时,指挥人员应将现场情况及时向消防队汇报,告知消防队院内消防栓位置,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确保对消防车辆供水,保证灭火的正常进行。

六、火灾扑灭后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查清火灾原因及后续事情的处理。

七、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学校一旦发生火灾,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其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是:

1、通讯联络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报警,火警:119。并做好接警的准备工作。如打开大门,清除通往火灾现场的通道的障碍等,并与派出所联系,做好现场保护、安全保卫工作。同医院取得联系,派出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护。(派出所电话:,医院电话:)。

2、应急疏散的组织秩序和措施

接到火灾通知后,应急疏散组马上组织其成员赶赴第一现场,打开所有能够疏散人员的通道和应急照明设备,组织被困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具体工作程序*是:应急疏散小组的领导统一进行指挥,指挥工作人员打开所有能疏散人员的通道(如门、窗等),打开照明设备,各班主任到

自己班级或宿舍对学生进行有秩序的向外疏散,把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组织清点人数,对缺少的人员进行查找和登记,对受伤人员移交抢救组进行抢救或送医院治疗。

3、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扑灭初起火点非常关键,扑救及时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无论谁第一个发现起火,如果能够扑灭要及时扑灭,不能扑灭的用最快的方式向校领导汇报,并起动火警铃声——连续急速打钟或响铃。校领导马上赶赴现场查看灾情并马上起动各项应急措施,指挥各应急组组织进行抢救工作。

抢救组马上切断火源(煤、柴、电等),清走火场周边可燃物品,在房顶上截断火道,控制火势的扩大和蔓延。与此同时组织一切可以动用的人力物力组织灭火,但在抢救时注意人身安全,由其是学生的人身安全,绝对不允许学生进入危险现场。

5、安全救护工作程序。

安全救护组成员发生火灾时马上赶赴现场,并准备好担架、急救箱等救助设备。对伤员进行抢救并护送到救护车或最近的医院协助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减少伤亡。同时对受伤人员进行基本情况登记,登记内容:姓名、所在单位、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等。

6、一旦发生火灾全体师生员工能够赶赴现场者必须到场,并按“预案”分工进入各自岗位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分配,对玩忽职守或不听从指挥者要严肃查处。

7、此预案,每半年要演练一次。

溺水

学好防溺水安全知识是防止溺水的最好措施,针对游泳的特点可以对学生开展如下有用的知识学习:

(一)、游泳小常识: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均不宜游

泳。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二)、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1、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聚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2、如何准备:

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

做徒手操:(体育课老师经常采用的)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

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

水上准备工作。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三)、游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该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该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2、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4、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四)、游泳中的紧急情况及自救

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篇10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测;现状;问题;建议;恩施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49-02

动物疫病监测是掌握动物疫病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方法,是掌握动物群体特性和影响疫病流行因素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动物防疫水平和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恩施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动物疫病流行状况的日趋复杂,动物疫病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动物疫病监测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预警预报动物疫情,分析评估疫情流行趋势,在保障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恩施市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成立及职能

恩施市于2008年批准设立了恩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恩施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核定编制7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负责动物疾病和畜禽寄生虫病的查、治、灭、管、防等重大技术措施的实施;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

2恩施市动物疫病监测的现状

2.1兽医实验室的发展

监测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兽医实验室这个技术平台,恩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于2009年初步建成,面积约100m2,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分布于原畜牧局1楼和4楼,依托于2009年检疫监督项目,构置了酶标仪、离心机、蒸馏水器等部分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该市当时的血清学监测工作。2010-2011年借助于全省兽医实验室的考核验收,恩施市进一步完善了兽医实验室的建设,设有接样室、洗涤消毒室、血清学室、病原学室、档案室、样品保存室、解剖室,再次购置了电脑洗板机、纯水仪等一批仪器设备,配备了3名技术人员,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了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了实验室检测流程,实验室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档案等软件统一规范。2011年通过了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验收,取得了考核合格证,获得了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的资质。

2015年借助于市政建设的需要,恩施市疫控中心及兽医实验室、疫苗物资仓库迁址改建,改建后的实验室面积达300m2,有各种仪器设备48台套,新增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冷冻离心机等仪器。布局更规范合理,设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存室、血清学检测室、pCR室、病原学室、仪器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保存室、更衣室等。目前的实验室已具备开展血清学检测、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的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标准。

2.2监测网络建设情况

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网络,能有效地监控全市动物疫情。全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覆盖了全市各个村组,其中有17个乡级监测点,172个村级疫情监测点。村级监测点直接面对养殖户开展日常的疫病监测,从源头上把动物疫情扼制在萌芽状态,发现一般动物疫病及时处理,发现病、死畜禽、疑似重大动物疫病及时上报和处置,配合上级业务部门采样监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3监测技术队伍状况

市、乡、村三级监测网点共有动物疫情监测人员511人,市级监测人员5人;乡级监测人员51人;村级动物疫情监测人员455人,由村级防疫员兼任。人员分布合理,能纵横监测全市各个部位,形成了应对动物疫情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人员运行机制。

市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现有管理技术人员3人,实验室主任1名,兼任实验室质量责人及生物安全负责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1名;检测人员1名,兼实验室仪器管理、档案等其他工作。3人全为畜牧兽医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均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水平。3人共同编制了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规范熟练进行各种血清学实验,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3人均多次参加过州级监测技术培训,也参加过省、部级培训。近几年,有2人参加过2届全州兽医技能比武,1人参加了1届全州兽医技能比武,在理论测试、实验操作及现场操作技能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主要监测工作

(1)每年春秋两防结束后对辖区内畜禽集中随机抽样监测,畜禽主要以抽取养殖大户的为主,兼顾散养户和屠宰场。对抽检样品分别监测猪瘟、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免疫抗体水平。这两次集中监测要求量大面宽,监测结果尽量能全面客观地代表全市的整体免疫效果,达到风险评估预警预报的作用。

(2)每年两次牛羊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对辖区内的牛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饲养比例抽取血样,用虎红平板试验初筛后,疑似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重检。

(3)每年开展一次奶牛布病、结核病监测。对辖区内的所有奶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血监测布病,皮内注射牛型结核菌素进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监测结核病。

(4)每年进行2~4次H7亚型禽流感监测,主要针对活禽市场和一些重点养殖区域。

(5)规模养殖场不定期地送检。

(6)种畜禽场部分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

(7)发生疫病和洪涝灾害后开展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诊断工作。

(8)病原学监测采样工作。

3存在的问题

3.1监测诊断技术能力有限

目前实验室能开展的监测诊断工作能力有限,方法单一,只具备开展畜禽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在疫病的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技术上还比较欠缺,只能开展临床解剖、病料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使用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由于当前动物疫病的相似性和复杂性,有时很难判定疫病,而又得不到进一步快速论证,当前恩施市兽医实验室有开展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的设施设备,但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3.2监测队伍不稳定

由于动物疫病监测系列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目前监测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监测工作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并加以重视的,市疫控中心专业监测技术人员偏少,整体业务水平不强,人员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调整,目前中心共有5人,既要从事动物防疫、疫病防控工作又要从事疫病监测工作,长期从事防疫监测工作业务熟练的只有2~3人,其余都是2016年陆续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有的临近退休,有的不是本专业人员,学习业务有一定的困难;二是乡村兽医监测技术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监测技术欠缺,工作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3.3监测采样难

近年来监测任务越来越重,采样量大,监测样品采样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技术问题,由于采样技术有一定的技术性和熟练度,而目前乡村兽医技术人员普遍老龄化,虽经多次培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兽医人员掌握了部分采样技术,大部分不能操作到位,存在采样时间长,采样时对畜禽反复扎针,对畜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引起养殖户的反感;二是认识问题,一方面部分兽医存在认知和畏难的问题,没有认识到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防疫,觉得监测工作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工作收入偏低,存在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认为采样对畜禽的生长有影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3.4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指导性不强

虽对规模养殖场(户)的监测逐年在加强,但仍存在开展不够、指导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对近几年抽检的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免疫抗体水平分析,免疫失败的不在少数。一方面大部分养殖场虽然重视疫病的防控,但没有主动进行抗体监测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抗体监测的重要性;有的中小养殖场没有固定技术人员,怕麻烦,怕影响畜禽生长,不愿意采样监测,认为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注射了疫苗就高忱无忧了,不知道存在母源抗体的干扰、机体本身的原因、疫苗质量因素、免疫操作技术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使畜禽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市级监测技术人员有限,只能春秋两季抽检部分养殖场(户)少量样品,对免疫不合格的养殖场(户)临时建议指导,监测数量、监测频次和监测面不够,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指导意义不强。

3.5样品本身问题

不按要求范采样,采集的血样存在溶血、量少、脂血的情况,有的不能用于检测,有的量少不能备份;拭子样品存在保存液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样品的编号不规范;部分样品没有真正做到随机,代表性不强;样品信息登记不清楚,填写不全。

4建议

4.1加强监测队伍建设

由于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要求和越来越重的监测任务,建议主管部门能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市级动物疫病监测队伍的建设,扩充监测技术队伍,选拔一些懂专业、爱专业、踏实肯干的技术人员。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争到每年参加省、州级培训的机会,进行针对性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提高动物疫病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兽医技术人员监测技术的培训,市级监测机构要每年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培训班,结合春秋集中采样监测到各乡镇现场指导,实地演练,指导样品的信息登记、编号及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提高样品的质量和有效性,逐步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监测采样技术。

4.2加强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提高血清学检测水平,更新部分血清学检测设备以适应新的检测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水准;逐步学习掌握部分病原学检测技术,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施设备,提升实验室疫病诊断能力,使实验室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4.3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监测

每年定期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畜禽开展疫病监测,重点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进一步扩大监测面,增加监测量及监测频次,引导养殖户主动接受监测,指导他们做好免疫工作,制定较为科学的免疫程序,适时分析评估免疫质量,预判疫情风险。

4.4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针对监测采样难的问题,一是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如《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时,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二是要耐心做好养殖户工作,提高养殖户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性,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也要提高乡村兽医人员的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