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27

经济建设建议篇1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6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232-0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它深刻揭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处理好这一矛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我国国防建设,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强调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着眼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整体发展的战略全局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仅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国之策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国之策。把国家建设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始终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奋斗目标。历史证明,不谋经济发展,成不了富国,也谈不上强国;只谋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旧成不了强国。要真正实现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方面,经济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另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支柱。历史警示我们,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强盛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强大的前苏联之所以分崩离析,与美国迫使苏联陷入军备竞赛,拖垮其经济根基有着直接关系。现在我军正处在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从根本上讲,也是由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所决定的。经济建设的好差还制约着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同志曾指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开支,多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因此,要真正把武装力量搞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必须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三)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突出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谋求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地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则是要搞好战略统筹,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相协调,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注重当前又兼顾长远,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相统一,确保能够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下去。这一战略思想就包括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同时,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兼顾起来、协调一致,才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加速发展。因此,按照胡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是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和落实好的重大问题。

二、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相关论述

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很多精辟的论述。1956年,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思想,其内容简单地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中国的“两件大事”;“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力加强国防建设。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有关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关系的思想,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作了更集中、更深刻的理论概括。一是提出了和平时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方针,明确了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关系。邓小平同志着重指出,“国防建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行”,“国防现代化同国民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是紧密相联的”,“国防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国家整个工业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从而摆正了国防建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二是强调军队建设必须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包括国防现代化,但“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同志分析了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国内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了国防建设进入新时期20年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国防现代化要以经济建设为依托,要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防发展道路的思想。在指导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强调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已成为其国防战略理论的重要特色。这一特色体现于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突出表现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协调,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相配套,经济建设与国防和军队建设进程相一致。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之中。2004年7月24日,同志主持了以“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他在阐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时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

总之,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防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发展;相反,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经济建设就没有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经济建设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古今中外的任何战争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古代,由于经济不发达,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也不大。但是到了近代,尤其是现代,战争对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明显。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种精度高,威力大的新式武器装备不断出现,国民的质量和动员比例不断提高,可供战争消耗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也不断增加,而战争的规模和所造成的破坏力也日益增大。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就是以前历次战争所不能比拟的;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论是战争的规模,激烈程度还是破坏力都是空前的。而同时,战争又是大规模的经济实力的较量。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要想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那将是很难想象的。总之,国家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国防现代化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越快,其支撑国防财力的能力就越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翻两番的意义很大,如果我们有一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拿百分之一搞国防,就是一百亿,如果拿百分之五,就是五百亿,一百亿美元能够办很多事情,要改善一点装备容易得很”。

经济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从根本上说,经济决定着国防,国防依赖于经济,这是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国防对于经济的发展又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国防的强大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大的国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唐朝为什么能在经济上形成一个创造性的时代?主要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国防,兵强国才富,而到了近代,清朝的腐败,军备的松弛,清政府无力抵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最终使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因此,我们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国防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予以关注,决不能热了经济建设而冷了国防建设。

第二,国防建设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世界各国都把最新技术应用于国防建设,而国防战略计划的实施,往往又能推动技术的进步并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工业企业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在开展民品生产的过程中,带动和救活了地方许多民用企业,活跃了地方工业生产,这也是对国民经济的支援。

第三,强大的国防是谋求和维护平等的国际经济交往的后盾。国际经济交往指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借贷关系、劳务关系以及其他经济合作关系。但由于经济实力的不同,这种交往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关系,直接危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及完整。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为谋取经济交往的平等地位,都必须加强其国防建设,以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

三、以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去运筹和实施,也就是要使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与国家“三步走”发展战略相配套,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一致,使国防实力和军队作战能力与国家的国际战略地位相适应。具体说来,就是要以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一系列重要关系:

一是处理好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注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筹划和长远规划,保持财力投入的连续性,形成科学的增长机制,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处理好经济保障国防与国防拉动经济的关系。实践表明,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就带动了国家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认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处理好军用与民用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增强平战转换能力。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知识密集、技术储备量大等优势,大力组织对民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逐步实现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特点的科研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总之,全面理解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精神实质是把国防建设放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去,以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国防建设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0.

[2].论十大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7.

[3]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0.

经济建设建议篇2

1.贸易经济专业定位尚待进一步明晰

目前,在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大部分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从全国各大专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归属的院系来看,有些在商学院,有些在经济学院。27所开设有贸易经济专业本科院校中,很多学校是近年来才开设的新专业,对该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清楚。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专业建设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因对专业方向认识不足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2.贸易经济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

在主流西方经济学中,无论从研究方向,还是专业设置上来看,都没有专门的贸易经济研究和专业。而作为贸易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并没有系统的存在,只是在某些著作中以交换、交易、市场、商业等名词相关联而出现。长期以来,我国贸易经济(流通)问题一直以马克思的流通理论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垄断着我国流通理论界,被作为惟一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是放在整个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下来分析,揭示了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的关系,没有也不可能放眼世界尤其是无法解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流通问题,这种理论基础的单一性导致了中国流通经济学的先天不足[2]。

3.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认知度低

从笔者所在高效贸易经济专业就业来看,用人单位对贸易经济专业认知度相对较低。比起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具有鲜明特征、特色的专业而言,相当一部分企业(包括大部分超市和连锁经营企业)对贸易经济专业不太熟悉,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直接影响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就业,对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形成制约。

4.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急需优化

商贸流通产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兴旺发达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电自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零售业逐渐壮大,新型贸易模式如e贸易大量出现,大流通、大消费、大贸易的格局基本形成,迫切需要通晓贸易理论和实务高素质零售商业流通人才,目前贸易经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其课程开设庞杂,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明显,知识相对陈旧,人才培养与岗位实际需要的能力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迫切需要贸易经济专业在课程开设上体现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5.贸易经济实验与实践教学欠缺

贸易经济是一项技术性、实务性很强的工作。熟练的进行实务操作是一项衡量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多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多接触实际业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贸易经济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或是由于资金问题或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环境滞后,而且大多数学校贸易经济专业教师大部分所学都是别的专业,大多没有贸易商务实战经验,在从事商务实践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二、贸易经济学专业建设建议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

依据新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应明确贸易学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其培养目标应准确定位为专业素质硬、执业能力强和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符合零售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应以以打造“贸易经济”专业特色为主线,积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适当细分专业方向,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努力塑造学生的特色素质,不断提高各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打造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本科院校贸易经济人才培养要体现出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水平、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设置专业方向有利于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各校贸易经济专业的特色。在方向的设置上,应着重体现服务于新经济形态,例如,服务贸易、e贸易。

2.确定贸易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模块教学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必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特色”的原则。在保障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开设的基础上,应根据市场需要多开特色课。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两方面组成。专业主干课主要介绍贸易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为制定贸易政策和商贸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一些市场调研与决策的技术,包括贸易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批发贸易、零售学、商业技术、物流经济学等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贸易方面的一些具体经营与管理技术,与实现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一些学科知识等。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本文认为应处理好贸易经济专业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科的关系,在选修课中,本文建议采用打破常规模块化教学完整课程体系,突出“宽口径”和专业性结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我们在贸易经济专业选修模块设置了三个方向:其一,“零售方向”。该模块包括《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零售技术》、《连锁运营与管理》等课程,突出用新经济的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原有的贸易经济专业,围绕零售业态与商圈、连锁与特许经营、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及现代技术应用、超市与配送中心建设等方面,以信息、物流和现代商务技术为手段,造就满足新经济要求的高素质贸易经济人才。其二,是“工业品批发与贸易”方向。该模块包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汽车贸易概论》、《批发市场学》、《机电产品与工程材料》、《生产资料流通》等课程,发挥贸易与管理融合的优势。其三,是设置“商务管理”综合性方向。该模块包括《会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概论》、《拍卖与典当》、《期货市场学》、《服务经济学》等课程。三个模块采用以各个方向为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志向选择,根据学生选定的方向,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设计职业生涯方向,拓宽学科的发展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

3.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应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贸易经济学科应加强与政府和商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以服务与企业经营管理及地方社会经济为己任,借此提高贸易经济专业的影响力。校企合作是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要形成常态化,实现深度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要找到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机制与模式,要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加大学院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主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笔者所在高效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过程当中就加强了与永辉超市、沃尔玛超市等的全面合作,同相关企业一起探讨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教师和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强化教学实践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为创新性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性,贸易经济专业是属于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应用学科,一定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贸易经济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贸易经济本科教育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课时安排、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凸显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地方性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应该主动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确保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和开出质量。比如,加强贸易经济专业本身的综合商务模拟和物流技术等试验课程,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验课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论文方面,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实践类题目的比重,切实保障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5.加强学生课外素质拓展,着力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开展大量商业文化活动、大学生挑战杯、模拟商业街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过这种训练的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都有较大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科研和实践工作,提高教师学术和实践水平

经济建设建议篇3

二、延安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缺乏搞工业的领导人才或熟悉工业的人被挪作他用,当务之急是尽快选调一批熟知工业、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才到管理工业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在干部使用安置上也不如人意,同是组织派用的,对企业干部冷眼相对,不予使用,不积极安置,不理睬,谁有信心和希望搞企业呢?一进企业仿佛是死路一条。而对县级行政干部,尤其是县区干部不到市级部门不是一把手的不来。这样公平吗?而南方和沿海是能干的干部用到了企业。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说明我们与人家的领导相比认识不同观念落后。用人应让庸人为能者让道。

三、同时要理顺工业管理部门和国资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及管辖范围的关系,目前国资部门职能弱化,作用不大。应使其按照中、省相应部门对全市各类国有企业实行统一管理,更好地履行职责,更需要强有力的工业和国资部门主要领导。

四、对中、省和外地驻延的一些企业及分支企业,只要其驻在延安境内,行使生产经营的,都应在延安交纳税费,尤其是资源开采和加工型企业(延长油田除外),更是占着延安人民的土地,挖着延安人民的资源,而使延安人民的利益大量流失,也就是延安各级政府的财源流失问题。这样既失去了资源又跑漏了财源。应制定地方法规和采取相应措施,基本堵绝此类问题。

五、还有一些私营个体企业,不务正业或没有搞好自己的生产经营,而且亏损严重,但以报项目为名,利用“项目”,大量套取和骗取中、省、市财政资金养活和富裕自己。对此应支持有度,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行业项目,一企多项的只投主要的项目,不能一味投资,主要鼓励其自我发展。应对有关部门各所报项目严格实地进行核实,不能再让“钻空子”、“无中生有”。对以前年度大量投入的财政应据实评审。

经济建设建议篇4

近年来,**县坚持以争创“五个好”非公企业党组织为契机,紧密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努力寻求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切实做到两项建设同抓,两个成果同要。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促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非公有制企业的软实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全县共组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33家,100%实现单独组建目标,培植6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8个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有8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或业主受到表彰。去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0多万元,用于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党员、企业员工开展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成效

1、加强党组织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我县坚持把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作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抓好规模企业党组织实现“全组建”的同时,依托“双培双推”(即把党员培养成为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生产经营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经验管理层中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入经营管理层)、“工作创新、岗位创效、业绩创优”的“三创”等有效载体,开展党员带头示范、进言献策、岗位奉献、扶贫助困等活动,强化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有效地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引导和激励党员树标兵、当标兵,引导和带动员工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全县涌现出大世界商贸有限公司、南海集团、兴发机械有限公司等非公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示范点。

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许多非公企业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激励员工斗志,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大世界商贸有限公司把“以人为本、以诚相待”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认真贯彻“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意”的服务方针,抓好“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员工队伍”四个方面建设,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还专门拨出一个250多平方米的楼层,建立设施齐全、装备先进的会议室和活动室,并投资16万元配置了卡拉ok音响设备和多媒体电脑,为员工活动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公司围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经常组织员工郊游、野炊、象棋比赛等,活跃员工的业余生活。同时,在党支部的建议下,公司组织50多名优秀员工分批到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四有”新人、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积极协调业主支持党组织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各非公企业党组织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组织党员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党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恰当设置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隆溪工业有限公司、兴发机械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非公企业经常组织开展组织文艺会演、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卡拉ok赛等活动吸引员工参与其中,使其身心得到调节,性情得到陶冶,形象得到展示,素质得到提高。

二、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虽然全县非公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非公企业业主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受资金、场所、人才的限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寻找企业生存发展之路,把时间精力都集中在抓经营管理、抓市场开拓上,无心顾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搞精神文明建设是摆花架子,对企业发展没有关系,文明创建可有可无,因而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举措上都还有些欠缺。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平衡。企业规模较大、管理完善、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基本上能积极主动地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已认识到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树形象、创品牌的需要。而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对企业的文明建设积极性不高,出现“两张皮”现象。三是创建载体不够丰富。有的企业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仅仅满足于一般的、浅层次的文娱活动,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有的企业虽然开展活动,但形式单一、呆板、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等等。

三、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塑造非公有制经济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这一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县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下功夫,求实效。

1、加强领导,大力营造浓厚氛围。把非公领域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由县文明办牵头、工商、商务、组织、民政、税务、金融、群团等部门组成的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年年初都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具体明确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明确工作重点,深化企业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世界商贸有限公司、南海集团、兴发机械有公司等8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精神文明先进示范点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大力培养、树立、宣传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批可信、可学的创建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选活动,通过表彰、报告、座谈等形式,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文明创建真正融入企业发展的进程中。

经济建设建议篇5

一、直辖以来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展情况

改革开放尤其是**直辖以来,在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我市“两新”组织应运而生、脱颖而出、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在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业主的积极支持下,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努力工作下,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过起步探索、创新突破和整体推进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推动全市“两新”组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积极探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力度不断加大

直辖以来,随着“两新”组织的逐步发展壮大,各级党委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市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富民兴渝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先后制发了一系列推进“两新”组织领域党建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并于上月出台了《中共**市委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把“两新”组织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加快推进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书记到**工作以后,反复要求各级地方党委要把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要管党”的重要工作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去年以来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作出10次重要批示;元敏副书记、儒沛部长等市委领导,也多次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市委作出了设立市、区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门机构,充实力量专抓这项工作的重大决策。于去年7月设立了市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委。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各区县党委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上了重要工作日程,普遍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少地方纳入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10个区县党委和经开区党工委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还有相当一部分区县正在酝酿筹备中,初步形成了区县党委负主要责任、街道(乡镇)负直接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形成了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专门工作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两新”组织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以营造氛围发动、强化领导推动、树立典型带动、调动业主积极性促动、整合党群力量联动”的可喜工作局面,形成了“属地为主、属业为辅,条块结合、分级分类”的宏观管理思路,明确了“放胆探索不怕闯、放手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放权审批快速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导思路,形成了“抓重点、抓大户、抓典型、抓示范、抓宣传、抓苗头”的工作推进思路,形成了“以服务发展、良性互动为根本点,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支持,为党员和员工所欢迎”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思路。在“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方式上,形成了“政治学习业余、小型、分散为主,主题实践活动紧扣党的中心工作、紧贴‘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对推动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探索组织设置的有效模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拓宽

各级党组织坚持“‘两新’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往哪里延伸”的原则,把组建党组织、扩大覆盖面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在实践中探索创造了单建、联建、派建、统建、跨建、升格、挂靠、托管等“八建法”,形成了行业建、社区建、楼宇建、协会建、专业市场建等多种模式,建起了“两新”组织党组织3433个,覆盖“两新”组织31000多个;建立了一支17000多人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联系新经济组织面达到85%、新社会组织面达到79%。同时,积极探索党工、党群共建的有效途径,在全市“两新”组织建立工会3万多个、团组织1800多个。

(四)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党建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

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作为党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发展目标和党员、员工的需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展示身份、展示作用、展示形象”和“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三展示三服务”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在贯彻党的政策、推进生产经营、团结凝聚员工、参与重大决策、监督干部选用、提升组织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普遍成为了业主器重的重要力量,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不断提升。力帆、宗申、驰骋、渝江、希尔安等知名企业,都给党组织委以了重任。广大“两新”组织党员积极带头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广泛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建功立业,积极投身急难险重任务奋力争先,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开拓创新,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先进性,使党员队伍在“两新”组织中的骨干地位不断提升。不少规模以上“两新”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党员比例占到60%以上;80-90%的党员处于管理岗位和关键岗位,成为了技术能手、生产标兵和先模人物。广大业主对党员的作用普遍给予了充分认可,一些企业和单位作出了“聘用员工党员优先、选用干部党员优先”的规定。

(五)积极探索典型引路的推进方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各级党组织针对探索起步阶段的现实基础,把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带动全面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推进方法,创造积累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有效措施和典型经验。沙坪坝区在加强“两新”组织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服务方面闯出了新路子,巴南区在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作用上实现了新突破,南川区在“党工共建”方面积累了新经验,万州、渝中、九龙坡、大渡口、江北、合川、綦江等区县,都在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全市涌现了力帆、渝江、南方、秋田、洋世达、斌鑫、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市律师协会等一大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跻身全国前列,在全国首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经验,不少成功经验多次得到中央的肯定,在全国推广。

回顾直辖以来的工作,我们在认真总结成绩的同时,还要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改进和加强。从“两新”组织的发展趋势来判断,与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相比较,按照构建和谐**的要求来衡量,“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仍然是全市党的基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领导力度、工作力量、运行方式、党员队伍建设、少数业主的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思路

进入第二个直辖十年期间,市委作出了“发挥直辖优势,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锦涛总书记为**发展确定了“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三大战略定位。全市“两新”组织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广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环境,必将呈现更快的发展步伐。这对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市委“两新”工委作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牵头部门,在组建以来的半年时间中,认真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遵循“边组建、边工作,学中干、干中学”的思路,在抓好日常工作推进的同时,重点抓了“务虚”的工作,即摸情况、理思路、寻对策。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学习消化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析把握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市委的认可。从今年起,我们将把工作重点由“虚”转“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牢牢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努力开创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按照市委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推动“两新”组织和谐奋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关键,以建立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保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走出一条与时俱进、具有**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子。

市委确定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努力形成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强力抓、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指导抓、专门机构上下联动牵头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工作力量,建设一批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的党组织,培养一支组织信任、群众公认、业主欢迎、充分体现先进性的党员队伍。**年,区县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门机构全部建立,“有3人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的目标基本实现,党务人才库基本建成;到**年,“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双达标”(5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有党组织)基本实现,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2010年,“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工作机制基本完善,三分之一以上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发展业绩、群众反映“五个好”目标,培育一批全市全国的先进典型。

按照市委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和管理力度。要因地制宜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凡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应单独建立党组织;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可采取组建联合党组织等方式,把零星分散在“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纳入到党的组织之中。要不断完善依托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推进“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发展壮大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切实加大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联系指导力度,不断扩大“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要坚持属地为主、属业为辅、条块结合和分层分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市和区县要直接管理一批重点“两新”组织党组织。

二是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要把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负责人作为关键措施来抓,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两新”组织党务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全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人才库,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两新”组织党务工作队伍。要积极创新适应“两新”组织党组织特点的活动内容及方式,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着眼于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完善加强“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三是着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专门机构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积极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立完善创新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努力形成“求真求实、开拓开放、创造创新”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新气象。

三、扎实推进今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安排

今年是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承前启后之年,也是我们工委系统牵头主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起步开局之年。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以实现“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党的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核心目标,努力完成七项工作任务,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实现第二个直辖十年期的“开门红”,向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献礼。

(一)在党组织组建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最近,中组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门提出了明确要求。贺国强同志指出,把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作为组织工作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的亮点工程之一,力争到党的十七大以前,使80%至90%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中组部还特别要求,**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这项工作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按照国强同志及中组部的指示精神,市委要求,在9月底以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单建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要力争实现“两个100%”,以确保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这是今年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特殊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完成。为此,我们把今年确定为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年”,并把原计划于6月底召开的会议提前到今天来开,主要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及早明确目标任务,迅速开展工作,尽快取得成效。这次组建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会上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通知》已作了明确。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一是要扎实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总体上看,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基础数据,我们还掌握得不太好。比如去年的民营经济员工总数,通过党内统计的只有247万,比市中小企业局统计的606万整整差了近360万!党员总数,按理说不会低于全市全国5%的平均比例,就按“两新”组织300万员工总数推算,也至少有15万党员。但近几年我们掌握最高的不到8万,有时甚至降到6万多。还有一些数据,前后统计差距较大,明显不合逻辑。基数不清将给我们的各项工作造成被动,首先就对组建党组织工作造成障碍。因此,各地一定要认真查找基数不清的主要原因,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把有关情况全面、及时、准确、客观掌握起来,尤其是要准确掌握“两新”组织个数、员工人数、党员数量这三个重点情况。在统计从业人员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农民工;在统计党员时,一定不能疏忽流动党员。要加强与当地统计、工商、中小企业局和民政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充分借助他们的优势,整合调查统计力量,统一统计口径,尽快把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搞清楚。

二是要创新组建思路。对已经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必须尽快组建起党组织。对党员数量不足3人而又属于组建对象的,要深入查找“隐形党员”,确保把党员全部找出来。通过彻查党员数量还是不足3人的,可采取外派党员、把党建工作指导员的组织关系暂时转移进去等多种方式,使其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把党组织单独建立起来。同时,通过鼓励“两新”组织招收党员员工、坚持标准及时按程序发展新党员等多种措施,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组建工作创造条件。

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组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个方面的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建工作联系制度,确保每个组建对象都有领导干部联系挂帅。对组建难度和影响较大的,要作为重点突破,由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安排得力党建工作指导员突击攻关,确保按期组建到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组建工作五个步骤的划分只是相对的,没有必要截然分开、机械执行,各地可以结合实际、灵活掌握。

(二)在工作平台搭建上加快推进步伐

市委明确要求,各区县要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设立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门机构。根据目前的形势,区县机构设立时间要尽量往前赶。如果等到6月底才设机构,再花一段时间熟悉情况、进入角色,今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就将所剩无几,各项目标任务很可能无法完成。机构早一天设立,工作就早一天主动,完成任务能多一份保证。因此,希望各区县要争取在4月底前把机构设立起来。关于机构设立,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设置方式问题。市委原则规定,要“有利于推动工作”。儒沛同志在全市组织部(处)长会议上明确指出:各区县党委应根据“两新”组织的数量和发展速度,采取单设、挂靠等形式,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因此,有单独设立条件的,要尽量单设;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挂靠在工作职责、内容、对象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紧密相关的单位。此外,已经建立的区县工作机构,也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要配备专职领导干部和3—5名专职工作人员,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建议把名称统一变更为“新经济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条件成熟的地方,还可以在“两新”组织较为集中的街道、中心镇和社区建立工作平台。二是人员编制问题。据了解,各个区县调剂3—5个编制并没有太大困难,关键是党委和有关部门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认识到了位,编制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三是工作经费问题。市委明确要求,各区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门机构的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三)在党建队伍建设上取得明显进展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关键要靠人来抓。因此,必须抓紧打造一支适应“两新”组织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队伍。今年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这项工作力度。一是抓紧建设“两新”组织党务工作人才库。在“两新”组织与党务人才之间搭建一个“互通”的平台,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两新”组织党务工作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拟在广泛吸收社会工作人才的同时,重点把那些愿意到“两新”组织工作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集中在人才库中,采取“两新”组织与入库人才双向选择、协商待遇的方式,或干部挂职锻炼的方式,输送一批党务工作人才充实“两新”组织。请各地积极配合市级人才库建设,做好相关信息采集报送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本级人才库建设工作。二是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要坚持“数”“质”并重,注重把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吸纳到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中,对他们实行“一岗双责”考核。这样既利于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又培养锻炼了后备干部。要坚持分类派驻,采取重点企业单位重点派、小型企业单位连片派、特色企业单位行业派等方式,扩大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面。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考核、解决待遇,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确保党建工作指导员派得进、留得住、起作用。三是切实抓好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今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计划分期分批举办“两新”工委系统干部、“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指导员等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党务工作者。各区县也要积极争取把“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总体规划,有计划、分类型、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在主题实践活动上取得扎实效果

市第三次党代会将于二季度召开。这是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充分展示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制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迎接市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通知》,决定在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系统开展筹备开好一个工作会议、组织开展一次专题宣传活动、筛选推荐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和组建一批“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六个一”活动。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元敏副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市委办公厅向各级党组织转发了工作简报。请各地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力争“六个一”活动以圆满实效向市第三次党代会献礼。

(五)在先进典型培育上探索新的路子

培植典型、抓点示范是我们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们将筛选确定一批规模影响较大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作为工委重点联系对象,进行抓点示范,努力使工作在示范点推进,经验在示范点形成,成效在示范点展现,以此推动全市面上工作的开展,并为确定直管对象奠定工作基础。各区县也要结合建立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着力培育一批带动一片、影响一方的先进典型。

(六)在深入调查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

加强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两新”工委系统发挥党委参谋助手作用的一项基本职责和重要途径。今年,我们将针对当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进行集中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有价值、有份量、有指导全局作用的重点调研成果,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希望各地在积极支持全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自己的重点课题调研。

(七)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展示新的风貌

经济建设建议篇6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

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四、五星级高档酒店而言的中低端酒店,以普通旅游者和中小工商企业商务旅行者等非高端消费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如青年旅馆、汽车旅馆、招待所及度假村等。随着经济发展和旅行人数的不断增强,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系列原因,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不容乐观。本文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就提高经济型酒店的竞争能力,改善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双休日的实施及公共假期的调整,使得国内旅游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国内游客的住宿基本上是经济型酒店,这就使得经济型酒店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整体上看,普遍旅游者的收入水平不高,受经济实力的限制,高档饭店对他们来说仍有一段距离。因此,伴随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干净、舒适、价廉”的经济型酒店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济实力较小,运营能力有限。我国绝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特别是民营酒店,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市场营销策略和能力有限。它们有的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希望通过较高的短期回报,迅速收回投入,降低投资风险,而不愿意经过漫长的创名牌过程后,再获取较高的收益。它们有的满足于现状,只要现在有钱赚、有饭吃,就没有危机感,尤其是一些单位的附属机构,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招待所,为单位内部开会、款待本单位客人提供方便。从总体上来说,单独、零散的经济酒店,没有大型高档酒店营销优势,从而限制了它的赢利能力。

服务附加值低,不具备品牌营销能力。由于经济型酒店相对廉价,服务水平和内容相对较差,许多人将经济型酒店看成了“低档次、低价格、差卫生”的同义语,从而难于创造高的附加值。许多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者就根本没有名牌意识,虽然这些酒店不缺乏资金,也不存在投资风险,但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就没有想到如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酒店树立名牌。虽然有的经济型酒店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但成功者寥寥无几。

综上所述,虽然经济型酒店在我国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经济实力小,运营能力有限,导致了服务的附加值低,从而降低了市场赢利能力。经济型酒店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有其自己的品牌。在我国酒店行业中,欠缺的不是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形态,而是群体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我国三星级以下的经济型酒店占据着整个住宿设施的80%以上,但长期以来都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彼此之间主要靠价格进行竞争,所以实力不强、效益较差。因而,提高和加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就必须以提高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形象为根本。

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营者的品牌意识淡薄。不同形式的经济型酒店经营者,受各自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都不关注品牌建设。如国有酒店不注重创名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企不分,未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酒店经理依然由上级任命,酒店经理能否连任要看其业绩和与上级的关系,经理业绩主要取决于酒店短期经济效益,因而经理的工作重点是忙于与上级拉关系和追求其在任期间的短期业绩,不关注长期绩效,也就不会关注品牌建设问题。而民营的经济型酒店,经营者通常认为中低档酒店自身就不存在品牌问题,通常也以追求短期利润为主,为了一点小利益,不讲信誉,坑害消费者,降低服务质量,牺牲酒店的长期利益,也就更不可能创立品牌。

市场定位不准,盲目模仿、缺乏个性。一个品牌的核心应是它的文化和个性。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中,普遍缺乏文化和个性内涵,泛化现象严重。中国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往往不是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来组织策划经营,而是片面的模仿别的高星级酒店。许多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混乱,在客源的选择上非常盲目,没有重点,从而造成经营上面面俱到。这就使得许多经济型酒店因创名牌不得法而失败。有的酒店认为创名牌就是大量作广告宣传,于是耗巨资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铺天盖地的作广告,结果拖垮了企业。有的酒店刚刚经营有点起色,市场知名度有点提高,就开始盲目扩张,大量投资建分店,或搞特许经营,向加盟者收取管理费,一旦监管跟不上,脆弱的品牌马上就被砸掉。自身实力不足,不具备单独的品牌建设能力。我国的绝大多数经济型酒店为中小型企业,所有者投资没有雄厚的资金来进行品牌建设。比如说,从国际经验来看,酒店品牌在扩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强大的营销和预定系统的发展,都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我国经齐型酒店的经营者往往只注重内部管理,在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网络预定等方面却忽视其重要性,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培育。

培育经济型酒店品牌的策略

在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中存在这些障碍的情况下,如何突破障碍,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建设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经济建设建议篇7

关键词:新《会计法》;会计工作;市场

中图分类号:D922.26(2)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060X(2000)04-0047-02

1999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改的《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从2000年7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会计体制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对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保障农业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新《会计法》产生的必要性

为适应我国主义建设的需要,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部《会计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和加强我国会计工作,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这部《会计法》在诸多方面难以适应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需求,某些方面出现了空白点。主要体现在:(1)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法制尚不健全,一些单位存在着“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会计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信息资料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单位、本地区的经济活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2)有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偷税逃税,扰乱了正常的内部管理秩序,使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扩大。近年来因会计管理工作薄弱,挪用公款、贪污腐化等犯罪行为有所增长。(3)现行的《会计法》虽经1993年修改,但某些内容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如对建账程序和会计质量要求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会计内部控制等内容未作出规范,法律责任的确定也不够明确、收稿日期:2000-05-20作者简介:张艺(1960—),女,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因此,及时地修订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2新《会计法》的性与法律规范新

《会计法》本着“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针对前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和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等,加大了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点是:

21补充和完善了会计核算内容,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加强对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历来是《会计法》的重点,也是这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会计法》用了两章的篇幅,即第二章会计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核算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会计管理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近些年来有些单位因内部管理松弛,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如:不按规定要求建账,不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接受或受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随意更改会计凭证,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也给违法违纪人员带来了可乘之机。新《会计法》对此作出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新《会计法》增加了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制裁的法律条款。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会计法》通过法律形式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这对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抑制会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将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2.2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确定了人员的从业资格,是各单位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也包括会计事务负责。新《会计法》明确和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还规定单位负责人如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新《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在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保证会计人员合法权益方面的主体地位,从而为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新《会计法》明确了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这既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岗位上的“人情”现象。为了纯洁会计队伍,新《会计法》还加重了对违法会计人员的处罚,规定:“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说明每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应对自己的会计行为负责。将会计行为与其生存挂钩,更有利于激励会计人员自觉地履行职责,充分地行使权利。

2.3强化和完善了会计监督机制,这是我国实行的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行的《会计法》中,实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十分有限,必须依靠由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来共同实施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新《会计法》把实施这种会计监督的立足点落在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监督和国家监督这个多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上。对于内部监督,重点是健全财务收支的内部约束机制;社会监督主要依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这一中介机构,履行社会监督职能;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即《会计法》的执法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督单位的会计资料、会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完善和补充,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职能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其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3履行新《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新《会计法》是一部规范会计工作的法律文件。

要使新《会计法》在农业科研单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在科研、开发、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经济运作中全面贯彻执行。

经济建设建议篇8

   1新《会计法》产生的必要性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部《会计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和加强我国会计工作,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部《会计法》在诸多方面难以适应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需求,某些方面出现了空白点。主要体现在:(1)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法制尚不健全,一些单位存在着“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会计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信息资料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单位、本地区的经济活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2)有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偷税逃税,扰乱了正常的内部管理秩序,使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扩大。近年来因会计管理工作薄弱,挪用公款、贪污腐化等犯罪行为有所增长。(3)现行的《会计法》虽经1993年修改,但某些内容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如对建账程序和会计质量要求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会计内部控制等内容未作出规范,法律责任的确定也不够明确、收稿日期:2000-05-20作者简介:张艺(1960—),女,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因此,及时地修订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2新《会计法》的科学性与法律规范新

   《会计法》本着“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针对前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和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等问题,加大了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点是:

   21补充和完善了会计核算内容,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加强对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历来是《会计法》的重点,也是这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会计法》用了两章的篇幅,即第二章会计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会计管理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近些年来有些单位因内部管理松弛,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如:不按规定要求建账,不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接受或受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随意更改会计凭证,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也给违法违纪人员带来了可乘之机。新《会计法》对此作出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新《会计法》增加了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制裁的法律条款。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会计法》通过法律形式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这对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抑制会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将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2.2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确定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是各单位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也包括会计事务负责。新《会计法》明确和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还规定单位负责人如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新《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在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保证会计人员合法权益方面的主体地位,从而为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新《会计法》明确了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这既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岗位上的“人情”现象。为了纯洁会计队伍,新《会计法》还加重了对违法会计人员的处罚,规定:“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说明每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应对自己的会计行为负责。将会计行为与其生存挂钩,更有利于激励会计人员自觉地履行职责,充分地行使权利。

   2.3强化和完善了会计监督机制,这是我国实行的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行的《会计法》中,实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十分有限,必须依靠由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来共同实施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新《会计法》把实施这种会计监督的立足点落在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这个多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上。对于内部监督,重点是健全财务收支的内部约束机制;社会监督主要依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这一中介机构,履行社会监督职能;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即《会计法》的执法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督单位的会计资料、会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完善和补充,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职能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其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3履行新《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新《会计法》是一部规范会计工作的法律文件。

   要使新《会计法》在农业科研单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在科研、开发、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经济运作中全面贯彻执行。

经济建设建议篇9

经市委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专题会议,主要目的是,客观总结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广大涉农干部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加今天会议的人员有: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市有关领导;各乡(镇)区、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主管副职;市直各单位党政正职,市直涉农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市19个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和帮扶企业代表;全市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省、市新闻媒体单位的各位朋友。同时,各乡(镇)区、街道的全体机关干部、村组干部,也都在各乡(镇)分会场参加会议。

今天的会议共有5项议程,下面,会议正式开始。

第一项:请市政府副市长××*同志总结全市20xx年农村经济暨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农村各项工作。

……

会议进行第二项:宣读表彰决定。

首先,请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同志宣读《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xx年度农村经济暨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

下面,请市政协副主席××*同志宣读《××市新农村建设工程网指挥部关于表彰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

会议进行第三项:颁奖(共分5组)。

首先,请获得“‘三农’工作先进集体奖”的单位代表:××××、××××、××××、××××*、××××*上台领奖,各颁发奖牌一块;

……

下面,请获得“支持新农村建设功勋奖”的单位代表:××××、××××、××××*、××××*上台领奖,各颁发奖杯一座;

……

下面,请获得“新农村建设优秀达标示范村”奖的代表:××××、××××、××××*、××××*上台领奖,分别奖补资金240万、220万、124万、112万元;

……

下面,请获得“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单位”奖的代表:××××、××××、××××*、××××*上台领奖,各奖补资金35万元;

……

下面,请获得“优秀农民经纪人”奖的代表:××××、××××、××××*、××××*上台领奖,各奖现金20xx元。

……

因时间关系,其他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不再一一上台领奖,会后请到市农业局办公室领取奖项。

会议进行第四项:大会发言。

首先,请乡镇代表××党委书记××*同志发言;

……

下面,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同志发言;

……

下面,请企业代表××××*同志发言。

……

会议进行第五项:请市委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经济建设建议篇10

各位领导及与会的全体同志:

大家好!新年伊始,党工委、管委会隆重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并举办盛大的文娱活动,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创我区新局面、建设全省一流开发区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党工委、管委会安排我代表建设规划局做表态发言,充分体现了党工委、管委会对建设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刚才,听了林书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使我们对目前的形式、下一步的任务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坚定了我们迎难而上、奋勇向前的信心和决心。林书记的报告,使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全力以赴、争分夺秒、迎难而上、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第一、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有新作为。合理调整用地规划,扩大产业用地规模。加快三条路街景和工业区控制详规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报批。进一步理顺项目规划审批工作,加强项目单体建筑设计风格控制,严格按规划知道开发艰涩后。

第二、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有新突破。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开发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第三、在城市管理方面要有新机制。要促进城市公益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把我们的开发区规划好、建设好,更要管理好。

第四、在内部管理方面要有新举措。要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队伍的战斗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好行风评议工作,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我们建设规划局建设成开放型、廉政型、进取型、创新型和学习型的新型机关。

第五、在工作落实方面又有新成效。为激发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进取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全局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年前,我们制定了建设规划局全员绩效考核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细化,以目标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科室,再落实到个人,通过绩效挂钩的形式做到奖罚分明。该项方案我们以于2月份开始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