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9:08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1

所谓多媒体,即多种信息媒介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介的简单复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气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广告推广战略也从单纯的品牌推广阶段向更加细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化,开始注重和选择区域媒体、行业媒体以及更加细化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运作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广告视觉传达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效应好,视觉传达样式多样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媒体等形式。它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随着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和更具渗透力。数字多媒体将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例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视觉传达的形式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电子显示屏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交车和地铁,它们以新颖时尚的姿态,发挥着各自的投放优势。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也广泛使用在展厅、书城、医院以及企业的宣传介绍中。这些新兴的广告媒体样式,不仅丰富了广告的传播媒介,拓展了传统视觉传达的层次,并且获得了较好的传达效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上海外滩游轮上的巨幅lcd显示屏广告,不仅因其尺寸大,而且因其良好的黄金环境,在黄浦江上移动的视觉吸引,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外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外滩独具一格的广告风景线。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告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视觉传达样式,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视觉体验。

二、交互性好,体现人性化视觉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具有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信息交流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无论从形式上或是内容传达上都给使用者更多的关心与服务,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交互式广告的真正意义在于体现了用户、广告客户和数字化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说,数字化多媒体提供高效的广告环境和资源,广告客户则可以自主地进行广告投放、更换、效果监测和管理,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及其表现形式。也只有建立了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交互式广告最和谐的环境,才可以让交互式广告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广告的价值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互动式数字多媒体广告不仅使用在商业广告运作中,甚至在非商业广告运作中也得到使用。例如,博物馆、医院、书城、旅游景点设置的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有助于帮助人们按需要获取信息。

三、技术先进,给广告设计提供更大创意空间

人类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广告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数字印刷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影、多媒体电子屏幕、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提高了广告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运用电脑操作的彩色喷绘技术,使广告视觉传达作品的画面幅度加大,形象更真切感人;电脑及其相关软件在广告视觉传达创作中的运用,使广告创作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广告媒体。毫无疑问,广告视觉传达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四、形成跨媒体传播的整合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广告使现有的各类相互独立的媒体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跨媒体平台。其实质,即统一所有的信息源与传播媒介,将全面的信息与内容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快速、低成本地传递给最大范围的受众,以发挥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跨媒体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例如,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传达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广告信息的独特优势;互动电视除具备一般高质量彩色电视接收功能之外,将广播电视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实现了双向通信功能。就广告传播媒体而言,21世纪是媒体整合的世纪,是媒体创意的世纪,人类真正进入了以数字化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信息整合时代。

结语

广告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目前,数字多媒体广告形式在我国已逐渐具备了社会影响力,其地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测,数字化多媒体广告形式将成为21世纪广告视觉设计的主流,甚至成为中国广告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胡飞.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设计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3.3.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2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在图形图像设计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后来,在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下,电脑制图也越来越普遍,并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被更加重视,导致图形图像设计中缺乏创新元素,甚至造成了审美疲劳。鉴于此,必须将计算机技术与图形图像设计紧密结合,以此来创造最佳的设计效果,最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1基本概念

1.1计算机图像图形设计

计算机图像图形设计指的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图形图像的设计与制作。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诞生了更多的新技术。其中,计算机图像图形设计就是一种。该技术诞生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在计算机图像图像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可以利用软件来完成更多的辅工作。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运用到创意思考方面,培养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其次,在计算机软件中,拥有更多、更丰富的色彩、线条,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手工制图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在计算机制图中,对设计者的美术基础训练没有过高要求。再加上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简化了相关操作,给初学者提供了更大方便。

1.2视觉传达设计

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最早,人类主要是利用语言来传达信息。与语言传达不同,非语言传达是通过视觉与听觉来传递信息。从范围上来看,最广泛的就是视觉传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就是利用视觉传达的办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设计,使其成为作品。举个例子,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色彩、形象、大小等,传递出想要表达的信息。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多个内容,最常见的为文字、图形、标志、符号等。在表达的过程中,其途径通常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达的群体比较广泛,包括社会中的所有受众。

2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的异同点

2.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的相同点

2.1.1历史背景不同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在20世纪末开始兴起。进入新世纪后,在运行速度、网络通信、储存功能方面得到了完善。实现了多个设备的联合使用,包括打印机、绘图仪,多媒体等,扩大其设计的范围。从兴起时间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在20世纪四十年代兴起,比计算机图像图像设计的时间更早。视觉传达设计加快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加强了绘画与广告业务的结合,对传统传达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其地位日趋重要。因此,视觉传达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2.1.2设计任务不同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作品以动态型为特点,将平面的、静止的画面转换为立体的、三维的、动态的作品。与此同时,视觉传达在设计作品时,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来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并未对作品的形式作出硬性规定。只要能表达出信息即可。视觉传达设计在传达信心的过程中,也树立了形象,达到了说服观众的目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美感。

2.1.3培训方法不同

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培训中,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针对初学者来说,必须掌握基础性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排班技术、印刷技术、视频技术。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必要的作品设计知识。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在于向公众传递信息,传递美感。所以,学习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设计学、广告学、美术学,以及传播学等。针对初学者来说,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掌握美术史、设计史、广告通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训练相关的技能。包括产品包装、装帧、广告设计等。与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相比,视觉传达创作更倾向于美术作品创作。所以,设计师必须要掌握绘画的技巧,对光、线、色彩、形态进行合理调整,然后将自身的思想融入到作品当中。在此基础上,达到传神的效果。

2.1.4创造方法不同

计算机图像图像设计作品时,主要应用多种计算机软件。所以,设计师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合理搭配图形与色彩,把握空间美、视觉美,以此来创造出动静结合的艺术作品。

2.2两者的相同点

首先,二者均为艺术作品。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存在很多相同的领域。比如,在设计的过程中,都要掌握平面设计、素面、色彩方面的知识。另外,二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均以文化符号为途径。最后,为了取得更大的效应,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除此之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创作规范、原则,并考虑到美术创作中的多种元素。在此基础上,提高作品的含金量。

3结束语

可以看出,计算机图像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新的发展使其,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在发挥其共同优势的基础上,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首先分析了二者的不同点,然后分析了其相同点。希望在未来结合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最终推动二者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龙.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117-118+153.

[2]邵玉兰,赵昕.关于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3):45-46.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3

互动式多媒体,就是多种信息媒介的集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多种信息媒介的单一的组合,而是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块,然后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处理与操纵,跨越支撑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今天的信息会的环境,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拥有了世人瞩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在数字多媒体发展的作用下,广告发展的策略从单一的品牌推广阶段往更为系统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变,已经重视与挑选地域媒体、行业媒体和更为合理化的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实施与推广的形式也变的丰富和科学化。数字化多媒体下的广告视觉传达形式已近加大受到了更多受众瞩目。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达基本是以媒体面对消费者单一传达,该诉求方式与表现形式就会面临制约。早期媒体报刊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等形式。这些媒体都会被时间和空间制约,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使各种以往没有的视觉形式的出现,视觉传达形式也变的多样化使其更具影响力。数字多媒体把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集合一体,把影音、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化科学的处理,全方面多样化的给消费者提供多向信息系统。比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传播上的方式更加与众不同,LeD显示屏以多样的形式布置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稠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共汽车与出租车上,它们以丰富崭新的面貌,行使着各自的传达优势。

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媒体大量的投放在馆厅、政府、银行等企业中。这些新出现的广告媒体形式,不但使广告传播媒介多样化,也开创了新的广告传播形式,使其获得了不错的受众反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一线城市的商场大幅显示屏广告,不但屏幕尺寸巨大,还因不错的商业繁荣环境,在闹市区上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该地段的消费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以后的广告市场中,将有更多的优秀的传播形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广告设计》是我校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和广告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相对于以往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现状需要,当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媒体的消费习惯被颠覆时,面临新的媒体、新的内容和新的受众,作为以媒体为依附体的广告和广告设计教学,必须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地迎接新的挑战。我校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较晚,任课教师不多,造成课程体系知识架构不完善,课目设置不科学。

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如何培养新媒体时代所需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是我校广告设计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和挑战。我们的改革试图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格局和单纯的技巧、经验传授的模式,新传媒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体系建设,应该根据受众对新媒体和广告的心理需求,依据新媒体与广告的关系出发,着眼于一专多能型广告专门人才的培养,搭建较为合理的知识支撑架构。

以此作为《广告设计》的借鉴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对《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做相应调整,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图文对照,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构思,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体验。针对我校《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新媒体时代分析研究《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进《广告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由于缺乏与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育相关的专业著述,该研究可以为广告设计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改革措施。互动式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从新媒体与广告的关系出发,把在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贯穿始终,把核心课程、重点课程、辅助课程三个层面的教学进行层层递进。将每个层面的课程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广告设计作品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从实战中切身去感受广告创作的环境及创作的实际状态,开启学生的创意思维,并加强他们的团队作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执行力。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将会对我校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4

一、传统平面设计的概述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也就是二维空间范围之内组合成图案的一种设计方法。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如何把这些视觉元素呈现给受众呢?首先要有载体,然后要有转移视觉元素到载体的技术。在平面设计中,载体就是承印材料,承印材料品种繁多,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承印材料层出不穷,绝大多数的印刷品仍采用传统的纸张作为承印材料。纸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把视觉元素转移到纸上的技术就是印刷术,可见印刷对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平面设计与印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印刷品制作成本要求不断降低,设计要求日趋新颖个性,可选材料日益丰富,印刷技术不断发展,设计艺术与印刷技术的结合尤为紧密,许多细节上的处理将影响整体效果。对印刷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设计的深入。平面设计与印刷的关系是微妙和复杂的,有很多问题和细节均值得作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二、“无纸化”的形成缘由

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渗透和直接参与平面设计的全过程,已经是天经地义、必不可缺的。继纸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后,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已经在21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互联网将是平面设计新的舞台,其信息资源无限、图文互动、高速高效的特点对印刷媒体有巨大的冲击,网络经济也对平面设计带来一次变革。随着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如今向网上发广告已达到可以不用手动,只需鼠标一点,甚至可能只要将软件进行定时处理,同一时间里就会有许多广告涌向网络世界,理论上讲,甚至可能会达到无限涌入。平面设计当然不能这样处理,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使平面设计的作品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而且传布成本非常低,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如叶佑天先生所说:“互联网己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分层与分阶段信息传递模式,而形成特有的一体化信息传递模式。”未来的平面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汇的表达。对互联网来说,平面设计已不用纸张,不用油墨,可说它不是实体,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非物质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使精神的能量大增,平面设计更可以尽显精神的张扬。无纸化的平面设计时代也孕育而生。

三、当今媒体对平面设计“无纸化”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舞台。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声、像、图、文互动的特点。这迫使着平面广告必须加紧自身的改良去适应新的媒介。设计的方式也由二维空间渐深为三维空间。同时,flash和音频的加入也构成了网络平面广告的一大特色。平面设计突破了原有的构成元素,以不同的形式生存于不同的媒体。同时也产生了从由平面设计中而来的多种设计形式。如网页设计、以及flash设计等等,网页设计将图文信息进行新的整合排版编辑,设计出具有美感的形态各异的界面,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和谐的美感。二维条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存储和传递技术,从诞生之时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应用在多个领域。手机二维码便是其中一种,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图书、包装以及个人名片上,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随时下载图文、音乐、视频等资料;也可以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等。手机二维码技术与广告的有效结合是在原来手机wap技术平台基础上新生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形式通过手机二维码将报纸杂志等传统平面广告与wap平台进行有效嫁接,从而为广告主寻找到一种新的广告整合手段,也对平面设计无纸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媒介与平面设计的结合不仅仅是传播平台的变革,同时在设计元素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元素应用的更加广泛,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变得动态和丰富,把原来简单的平面向立体化空间发展,并且在选取元素上更是多方位、多元素相互结合,新媒介在平面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手绘和图形的构成方式,使作品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辅助新的科技进行图形图像创作,制作出传统手绘所无法比拟的高精度、高变化的细致图形图像,使图形本身更加富有变化,使得原本单一的平面设计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快速的推动着平面设计向着多元化、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四、关于平面设计“无纸化”的展望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5

海报是通过图片、文字、色彩等元素构建而成的艺术品,是大众信息的传媒方式和视觉传达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元素的搭配和变化,海报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创意。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构思动态交互海报,并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达到互动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将美学、交互方式与人的视觉高度融合的“动态海报”新理念,进而预测了未来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形式美法则;交互方式;视觉感

一、引言

近年来,“动态交互海报”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动态交互海报的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企业宣传、产品展示、公益广告都会与其关联。尤其是伴随着交互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关注作品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体验感受,因而将设计创意重点投向了人的感受,其目的不仅仅要在视觉上吸引观众,更多的是要在触觉、嗅觉等感官及大脑的联想力方面左右观众。如此设计就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力满满,就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震撼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约有85%来自眼睛、10%来自耳朵,余下的5%则来自其他的器官[1]。这就证明人的感官反应不再停留在视觉方面,而其他的感觉也起到了协助作用。毋庸置疑,具有交互性质的动态设计产品更能扩大观众的愉悦感及其审美能力。因此,这种以视觉形式美法则为基础并且加入了“动态交互性”元素的设计理念所形成的艺术品,就可以定义为“动态交互设计”。动态交互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海报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基于此,本文拟从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入手,扩展至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将两者对比,借以考察新的设计方法,进而以相关的动态交互海报作为案例,对其中关键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预测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前景。

二、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中国的“海报”最早问世于上海。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至今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向大众介绍某一物品、事件的属性;海报也是从视觉传达中派生出来的平面设计形式与信息交互传达相互结合的产物[2]。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报是以形象化的语言和艺术美的形式传递信息并作用于大众的一种工具[3]11。

2.特点

(1)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是人情感的瞬间产物。海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固有媒体制约下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在顷刻间就能够抓住人的视觉感受,并且让其迅速理解具体的内容。根据“视觉停留”理念,其含义为人的眼睛在观看某种物体时,停留时间的长短,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都能够给人的大脑记忆系统留下深刻的印象[4]。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度和高频率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据研究,人的视觉接触物品的时间正在逐步缩短,而在海报上停留的时间也在成正比例的减少,因此海报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吸引人的眼球,并尽可能地延长其停留的时间。

(2)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传统海报的制作是没有方法限制的,也没有大小、尺寸等的统一规定。也就是说海报可以让设计师随心所欲,既能设计巨幅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而且在制作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丝网版画印刷、手绘形式、摄影形式或者借助计算机软件。海报的制作在空间上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途径以实施设计,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海报制作手法的多样性也证实了海报设计的包容性,即根据不同的手法与所使用的元素将视觉属性中的颜色、形状、位置等进行组合与设计,最终以图形或图案的形式阐述相关的内容。利用视觉暗示和启示的手法将信息传达给大众,使大众的心理行为与海报的视觉目的高度配合,这也是传统海报的特点之一。

三、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动态交互海报对观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中展示的“设计之变——动态交互海报”提升了整个展会的观赏价值,使会场充满了新媒体的艺术气息;因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随时随地地体验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之变”展览充分证明动态交互设计为人的视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创新。这种将图形、图案有机结合的设计,通过声音以及画面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故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动态交互海报已然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达手段,它可以极大地增强人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心理的需求,使动态交互设计拥有了最为广阔的前途。

1.定义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现形式也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融入现代科技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三维立体化形态[3]17。所谓的“动态交互海报”是借助强烈的动态和具有交互性能的画面而引发人的注意力的一种海报形式,其图形、图案和颜色通过“不断运动”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的画面,既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更能唤起观赏者的思考直至高度交互。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容易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让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对动态交互海报认真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2.特点

(1)设计元素的变化具有方向性。孙辛欣在《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中指出,“方向运动指代的是物体从起始点到最终点的位置,其中位移的趋势称之为运动走向,其运动方向有着多样性,指示性和隐喻性。”[5]这一特性也适用于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也就是说,在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动态变化控制着整个画面的节奏,设计元素在方向上的变化是信息传达必须依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向性是一个变量,所以在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中,针对图形形状,方向性变化就成了一种传达矢量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使设计作品更趋向于统一化、科技化,能与观者的心理活动紧密契合。

(2)图形变化的交互性。图形不仅仅在包装、广告等设计中有着特别的作用,在如今的新媒体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图形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既包括格调、风格和品牌信息的传达,也能使图形所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晰化和更具可读性。图形的变化是信息传达的一种方式,观者对图形或图案变化的理解经过大脑的加工,其所得到信息的这一过程称之为“图形变化的交互方式过程”。图形变化的交互性是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统一的向众多的观者传递动态的交互变化的表达形式而形成的设计理念是极具挑战力的。

四、动态交互海报与传统海报的差异性比对

通过对传统海报和动态交互海报定义和特点的探讨及分析,大致能够看出两者的差异。

1.真实变化成虚拟

传统海报是设计师依靠笔和纸进行设计然后通过排版等方式制作并印刷而成,动态交互海报则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活动,是一种真实存在却不需要借助纸张进行的设计与制作,之后通过计算机或者电子屏幕给予展示与,即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手段将图形、文字等巨量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虚拟化、场景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2.静态变化成动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示形态从静止的状态到动画的状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动态交互海报则是通过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从各个角度以及细节反复设计,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亦即加入了连贯性的图像、声音等多元化的因素,从触觉、听觉和一些特殊的感官信息中,能使海报真实、生动并且富有运动感。以往那种固定的、静态的形式正在向动态感丰富、主体性明确、画面流动性特强的展示方式转化。

五、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延伸以及相关案例

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观点,其大意是说创新要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并在相应理论支持下,经过创新思维与反复创作之后才能获得新的创造物或者新的产品。动态交互海报就是在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与提高,而所形成的新的交互方式与信息传达手段,不仅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的美感需求,而且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形式美法则的构成原理作基础,对图形与动态效果不断变化,而形成的新的信息图像的一种交互方式。动态交互设计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用科技手段表达海报的内容以及人文情怀;第二,在对形式美法则认可与肯定的基础上再对设计理念与方法进行延伸,即运用交互理念实施重构和解析,进而派生出新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联想。因此在展现手法上还可以作如下的归纳。

1.对比与统一

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的对比与统一所表达的是根据基本的定型技巧,将不同的事物、形体、色彩等进行对比,即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置放在同一空间之中,经过设计,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通过强烈反差获得鲜明对比,以求得互补和互助的效果[6]89-92。“上海”的字体设计直接使用了对比与统一的手段,即将蓝色斜条图案与黄色方形图案拼贴而成的中文文字进行了形状上的统一与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以此为基础再加入红色的英文字母,而变化的方向及过程则采用统一的自下而上的变换方式。在最终展现的形式上其设计元素仍然是统一的方块及斜条图案样式,但是其颜色和位置却具有了动态的交互变化。

2.分散与交融

形式美法则对“对称”问题是这样表述的: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6]92。在动态交互海报中,以蓝色点状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元素,通过分散和交融的方式实施变化。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将蓝色的点状汇集而形成了字母“h”。这就是典型的分散和交融手法的综合应用,其结果展示的是一种字体。分散的蓝色点状和字母h两种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图案,能够给观者的视觉造就运动感,于是也就创造了多种思维的可能。

3.拆解与重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美学的诉求与鉴赏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动态交互海报对设计元素的加工、提炼以及处理,创作出新形象的艺术形式,能够增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以及美学诉求。在形式美法则中强调节奏与韵律,不仅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节奏感还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韵律感,如此,就可以使整个画面在结构上具有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运动氛围。在图3的动态交互海报中,其设计元素都是人们习见的标点符号,在设计师的安排下,将同一画面中的标点符号实施方向和角度的变化甚至是拆分,即对顺序进行重构,而安排符号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在重构的最后阶段拼凑出新的图案。此种拆解与重构的设计手法也能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更能体现形式美法则。

4.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的基础都是针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一种具有人类强烈情感因素的再次创作。将不同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运用独特的交互方式推动运动和画面的不断变化,通过图形化设计将设计理念借助创新手段进行展示。如海报是要告诉人们电影“港囧”在18天后上映。在这个动态的交互电影海报中,运用日本浮世绘的艺术手段传达其视觉效果,将所要的18天之后电影上映的信息借助海报中的灯笼给予展现,下部的海浪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视觉上紧紧抓住观者的同时,也将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了。这个动态的电影海报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展示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又如瑞典的一家药店品牌apotek海报也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这张海报安置在地铁站,其目的是要推广药店的护发素产品。在列车没有抵达车站时,海报中模特的发型是固定的;当列车即将驶入时,由于特定的感应装置激活了广告牌中的相关元素,动态交互开始,随之着重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和用法。在视觉和触觉上能够给观者提供一种错觉,以为海报真的可以随着列车的运行而不断运动和变化。

六、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动态海报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广告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7]。动态海报能够借助多维的动感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在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让人在动态交互海报中接受和寻找更多的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和“H5页面广告”打交道,这则根基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说H5页面开启了动态海报设计的历史。通过人机互动,海报与动态与交互有机结合,亦即通过交互方式的变化和用户的参与感觉,甚至可以让用户加入到动态海报的设计活动之中,形成全新的、个体意识强烈的创作效果。动态交互海报不仅推动了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甚至加速了互联网设计的步伐。

七、语结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人们对视觉冲击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视觉美感和动态感以及参与感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因此设计师再也不能将动态和画面截然分成两个对立的部分,动态交互设计可以与任何设计实行视觉和触觉上的高度结合。如今,数字化设计是当今设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也是广告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芷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注释

①图1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②图2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③图3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④图4来源:港囧电影宣传海报.

⑤图5来自:瑞典儿童癌症基金会.

参考文献

[1]周旭.谈视觉感知特征与包装设计表现[J].装饰,200(64):116-117.

[2]百度百科.海报的概念[eB/oL].(2013-03-31)[2016-01-20]

[3]孟娟.数字动态海报设计与展示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11.

[4]百度百科.视觉停留的概念[eB/oL].(2008-04-23)[2016-02-09]

[5]孙辛欣.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201(432):35-36.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6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彭州市政务公开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彭政务公开办发〔20**〕5号)的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由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单位的门户网站上已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全面自查,未发现泄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政务信息,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保领导到位。调整充实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奎同志任组长,分管保密、信息工作的副局长邓义浩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邓义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落实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具体事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为开展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制度到位。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近几年来,我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人、信息审查员(计算机安全员)管理制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建立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在《条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保密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保密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二是深入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涉密人员、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干部观看保密教育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通过学习教育增强保密干部的保密意识,提高了业务能力;三是对干部职工进行保密知识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我局保密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为做好我局保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实施有关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加大保密审查力度。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应当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领导小组审批。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局在本单位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未发现涉密信息。

2、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和文件的管理。

重点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治理工作和文件的管理。指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计算机的管理工作,按有关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对机关各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设备配置、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协调。防止涉密信息上网,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按照控制源头、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了对计算机网络的检查。经审查,到目前止,上网公开的信息符合保密规定,未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开展保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提高保密意识十分重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向外发送资料已是十分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但因此也可能带来泄密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事前行为得到规范,堵塞可能发生的失、泄密事件,消除隐患。

(二)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关保密审查制度,但审查的依据范围广,有时难以找到依据,因此,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一步细化保密审查依据,完善本单位的保密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屯溪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屯政办秘〔20xx〕33号)文件要求,我局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未发现泄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现将自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始终坚持把保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内容,纳入本部门工作整体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成立了保密领导小组,带头落实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自觉执行和遵守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规章,对年度内单位保密工作及时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并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全面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并确定由纪检室具体负责对全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健全制度,强化教育。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屯溪区财政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屯溪区财政局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对保密职责、保密范围、保密措施做出具体规定,将制定的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从制度上保证保密工作务实高效。二是有重点地开展对保密干部、涉密人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将学习《保密法》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按要求上报总结材料,定期组织保密兼职人员开展保密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保密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能力。三是坚持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保密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不断强化保密意识。

三、措施到位,严格管理。加强对涉密信息传输保密管理和涉密载体保密管理。一是加强三密文件资料的管理。对三密文件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无有丢失文件现象。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信息上报审核制度,严格遵守了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和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明确了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审核、、更新过程中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政府信息在公开前,经分管领导保密审查批准后才进行公开。对单位信息设有专人报送,严格网上保密报送制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了单位信息工作的万无一失。三是提高计算机保密维护。我局共有计算机五十余台,其中涉密计算机7台,互联网的计算机与局域网物理隔离,上互联网的计算机无涉密信息资料。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信息公开的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堵塞可能发生的泄密事件,消除隐患,确保政府信息公开有序进行;在工作方式上,要创新信息公开保密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和信息公开工作的保密制度,依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自查报告范文(三)

根据屯溪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屯政办秘〔20xx〕33号)文件要求,我局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未发现泄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现将自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始终坚持把保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内容,纳入本部门工作整体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成立了保密领导小组,带头落实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自觉执行和遵守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规章,对年度内单位保密工作及时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并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全面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并确定由纪检室具体负责对全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健全制度,强化教育。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屯溪区财政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屯溪区财政局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对保密职责、保密范围、保密措施做出具体规定,将制定的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从制度上保证保密工作务实高效。二是有重点地开展对保密干部、涉密人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将学习《保密法》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按要求上报总结材料,定期组织保密兼职人员开展保密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保密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能力。三是坚持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保密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不断强化保密意识。

三、措施到位,严格管理。加强对涉密信息传输保密管理和涉密载体保密管理。一是加强三密文件资料的管理。对三密文件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无有丢失文件现象。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信息上报审核制度,严格遵守了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和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明确了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审核、、更新过程中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政府信息在公开前,经分管领导保密审查批准后才进行公开。对单位信息设有专人报送,严格网上保密报送制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了单位信息工作的万无一失。三是提高计算机保密维护。我局共有计算机五十余台,其中涉密计算机7台,互联网的计算机与局域网物理隔离,上互联网的计算机无涉密信息资料。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7

(一)控制环境方面,内控文化、激励约束机制、会计组织结构、会计人员素质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1.内控文化存在欠缺。人民银行以行政管理为主,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员工把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等同,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章建制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内涵。有的缺乏内部控制具体的执行落实,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2.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目前人民银行由于体制问题,存在一定的“大锅饭”现象。考核奖惩制度及力度远不如商业银行健全;会计人员在培训、晋升等职业发展上的机遇相对较小,导致部分人员情绪懈怠,少部分人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另外,由于县支行的前景长期不清,人员日趋老化,造成员工思想茫然,缺乏归属感。

3.会计组织过于分散。目前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分散于会计财务、货币金银、国库、营业等多个部门,要求各不相同,标准难以统一。在编制全行会计报表时,由于需要汇总多个部门的数据,报表容易出现偏差。

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和支付清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电子化、网络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会计分工日趋细化,许多会计人员仅对自己从事的某一小类业务熟悉,缺乏对于整体业务的认知。

(二)风险评估方面,重制度,轻风险评估的倾向存在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风险评估是控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内部控制动态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在人民银行,制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制度的风险控制效果与风险评估具有紧密的联系:当某项业务运行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当该项业务运行后,仍然需要定期与不定期的风险评估来不断修改完善制度。但现实中,人民银行在制度制定后往往忽视风险评估,仅仅强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制度制定时,也许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针对各种风险的考虑设计比较全面,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风险的产生范围和表现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及时完善,制度的风险控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三)控制活动方面,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岗位制约有待加强与商业银行相比,人民银行部门间相互约束控制的有效性差,控制活动方面,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岗位制约有待加强。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多个会计核算系统相互独立,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1.多个会计核算系统并存,风险点成倍扩散。由于会计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在推广会计核算电子化的过程中,各部门纷纷开发各自业务的会计核算系统,造成系统众多,每个系统都有相似的风险点,风险点成倍扩散,风险控制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成倍增加。并且,这些系统的业务需求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独立闭环设计,许多系统之间缺少数据转换接口,互不支持,会计信息相互割裂。

2.多个会计核算部门并存,横向信息沟通不畅。由于存在多个会计核算部门,这些部门都以条线管理为主,同级行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信息相对封闭,会计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虽然许多分支机构都制定会计联席会议制度,但是该机制主要是就重大会计工作进行协调,日常会计信息缺乏制度性、常规性的沟通渠道。

3.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报告制度,纵向信息不对称。在打击会计舞弊、保障财务报告质量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报告与披露的重要性。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报告与披露,可以降低报告主体与报告接受方的信息不对称,促进报告主体定期对会计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从而相应采取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但是,迄今为止,人民银行还没有会计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制度,上下级单位之间在会计内部控制信息上存在信息不对称。

二、加强人民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不能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当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指导下,按照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合理性的原则进行系统性建设。同时,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会计管理的一部分,应当纳入“大会计”管理框架,由会计部门牵头,国库、支付、营业、发行、事后监督等部门参加,各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同时,内审部门作为全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应当负责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价。因此,针对人民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一)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心、职业操守和履职能力

会计内部控制关键靠“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学习型队伍,加强员工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正确的价值观念、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促使员工能够自觉堵塞业务流程漏洞,实现员工的自觉行为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与考核。定期进行岗位知识测试,培养员工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的自觉性;对于会计主管及其B角,应当定期进行全面业务考核,在一个部门内至少培养两位全面型会计业务能手。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和明确的奖惩措施,制定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对县支行定位进行明确,提高县支行员工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在奖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向会计类岗位适当倾斜,激发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改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横向集中”,实现由“部门会计”到“流程会计”的转变

为改变会计核算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造成的会计管理困难、风险可控性差的弊端,以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先驱,国内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业务流程改造,将会计业务集中处理,分离前后台核算业务,实现由“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这一经验做法值得人民银行借鉴。人民银行近年来进行了上下级行会计核算业务的“纵向集中”,但是并未进行同级行会计核算业务的“横向集中”,这直接导致了上文中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从长远改革目标来看,“横向集中”必须实现,为此应当进行相应的会计组织机构改革,将目前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剥离出来,设立集中处理所有会计业务的综合运营中心和集中监督所有会计业务的会计监督中心,实现“一部基本制度,一套核算系统,一本账簿报表,一个监督平台,一个窗口服务”,加强会计统一管理,增强风险可控性。

(三)重视风险评估,加强信息沟通渠道建设,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制度

风险评估之所以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原因在于员工的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激励引导机制和有效的反映渠道。无论是操作者还是检查者,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就可以几乎完全免责,员工缺乏动力去进行风险评估,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缺乏能够引起重视的反映渠道。因此,要加强风险评估,首要工作就必须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进行风险评估,如在考核指标中专设“风险评估”一项内容,对于提出有效建议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奖励。同时,要拓宽信息沟通渠道,促使会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的制度化。比如,分行在对外《金融运行报告》、《金融稳定报告》、《金融服务报告》三大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对内《风险评估报告》,由各相关部门轮流主编,按季度,通过该载体,促进在全行形成重视风险评估的良好氛围,增加风险评估的有效沟通渠道。在同级行各部门之间,以会计工作联席会议为纽带,由会计部门牵头组织各参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在定期召开的会计工作联席会议上增加“风险评估”的固定议题,由各部门报告交流各自在上一时期的风险评估状况;在上下级行之间,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制度,下级行定期向上级行报告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以定期报告这种制度要求促进各级行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此外,还须加强突发风险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快速通道,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四)紧抓制度落实,加强相互制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体系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仍然是会计内部控制的第一要求。要根据内部牵制的原则,合理定岗定责,在岗位设置上切合业务范围和业务处理需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杜绝违规兼岗、替岗现象,加强岗位交流轮换,对于人员紧缺的县支行可以试行异地轮岗制度。要规范业务操作,实行流程控制,通过制定严谨的业务处理流程来控制业务处理环节中的风险重点,不允许会计人员逆程序或省程序操作,业务处理在相关岗位和相关部门之间传递时,实行权责对等,确保流程控制的有效性。要合理设置各个部门、各级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实行一般事项分级审批、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在目前集中采购、公务活动管理信息通报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加大公务信息公开的范围与力度,将相关决策过程和结果阳光化,以阳光化来抑止违规行为。要构建以核算部门内部监督、会计部门检查监督、内审部门审计监督、纪检部门党内监督、人民群众民主监督等为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体系。整合监督资源,完善监督机制,合理确定各部门监督职责与范围,统一编制监督计划,统一调配监督人员,根据监督内容联合部署,实施多部门联合检查,减少重复检查次数,提高监督效率与效果。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8

关键词:大数据;ViS辅助设计模块;ViS辅助分析模块;ViS辅助提升模块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大数据已经真真正正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很多分析处理的方法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S的设计开发也面临同样的机遇与挑战。而品牌作为企业商业形态及服务形态的主要表征,在当前制造产业大升级,摒弃低端代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大背景下,其价值正日益凸显。

1品牌ViS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性

一个知名的品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数倍的收益。当然,打造一个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品牌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很多。而品牌ViS视觉识别系统能帮助企业建立系统化的品牌视觉体验,将企业和产品的信息真实的、简约的和有意义的从视觉感受传递给市场与消费者,知名品牌的ViS是一种精神象征与价值理念,是企业品质优异的视觉体现,也是品牌有别于竞争对手,展示独特内含的无形资产。所以设计开发一套优质的品牌ViS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品牌ViS对的产品销售、定价等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基于大数据技术ViS设计分析

传统的品牌ViS设计有天生缺陷。其一,品牌ViS设计方案有较大的设计师主观意识在内;其二,由于企业品牌推广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品牌ViS结果的反馈也会有较大的延迟,导致设计团队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提升支持。而国内较普通的现象是除了前期完成品牌ViS设计后,基本没有后期的品牌ViS分析与提升。目前著名的际调研机构新力公司就启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消费者U&a行为,开发出品牌针对性人群结构研究模型,让客户的品牌ViS更有针对性的来改进升级。

而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品牌ViS系统的设计开发中是必然趋势。因为大数据的结果能有效客观的指导品牌ViS设计,让开发团队准确的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品牌ViS,并对品牌ViS进行量化评测。而在后期品牌推广中依托大数据对ViS多项指标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多种量化的关系分析,快速得出针对性较强的修改方案并马上加以改进提升。

2.1品牌ViS辅助设计模块

借助辅助设计子系统,为品牌ViS设计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证,实现设计的数字化、信息化,提高设计效率。利用大数据建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资源库的指导下明确设计任务、形成设计方案。

2.2品牌ViS辅助分析模块

针对企业特定需求,依托大数据建立市场信息资源库,提供目标市场与人群的各类信息数据模型。包括受众个体信息、群体信息、市场趋势信息等,为品牌ViS提供设计依据,辅助设计者分析已知品牌ViS相关数据。

2.3品牌ViS辅助提升模块

依托前一分析模块所得的数据,从中抽取有价值资讯,结合大数据技术自主决策算法,对品牌ViS完成进入市场后,收集到的市场、消费者、媒体、营销者的各类信息,从目标、定位、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作出相应的修改或保持结论。如果确定有修改或再设计的必要,信息综合评价子系统将会把提供的信息作为修改或再设计的依据反馈给设计团队与客户。

此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品牌ViS设计、分析与提升系统,针对品牌ViS系统而设计,所以其研发方案也需围绕在ViS设计、分析和提升三个重点上分别展开。

(1)品牌ViS辅助设计模块的研究(如图2)

(2)品牌ViS辅助分析模块的研究(如图3)

(3)品牌ViS辅助提升模块的研究(如图4)

3结束语

系统最终的技术实现路线:品牌ViS设计方案的提出(客户的基本信息与要求)――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定位――基于资源库的品牌ViS辅助设计方案生成――终稿品牌ViS设计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品牌ViS精准宣传与信息反馈。

参考文献

[1]黄金平.浅议企业品牌战略[J].科技信息,2009(26):48.

[2]张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精准广告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5(04):47-50.

[3]陆艳军.大数据平台访问控制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安全研究,2016(10):926-930.

[4]张志强.基于特征学习的广告点击率预估技术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6(04):780-790.

[5]马二伟.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05):153-168.

[6]周傲英.计算广告:以数据为核心的web综合应用[J].计算机学报,2011(10):1805-1819.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9

1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设计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互联网的发明就是明证,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毫不过分。互联网太强大了,它决不仅仅是pC的继承或者仅仅将pC的地位取而代之。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

与以纯艺术绘画、雕塑等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欣赏相对应,视觉传达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设计,将持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一般平面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Ci、标志设计等等。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从这一点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可以结合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围绕信息的传播而展开的努力与探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寻找能够利用图形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的方法,寻找能够把信息的传达程式化和简单化的方法。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等等,都代表了这种努力。直到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依然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发展。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为自己能够生存在这个信息时代而感到庆幸,因为信息时代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发展环境。计算机的发明为设计师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创作利器,切实地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与表现手法;而由无数台计算机相连而成的互联网络则更具威力,它即将成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最主要的活动领域。

2“第四大众传媒”与视觉传达设计

2.1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2.2“第四大众传媒”

公认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和电影等六大媒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这说明,人们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

其实,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使人类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的铜墙铁壁顷刻就要瓦解,传统的、相互分割的报纸、广播、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大众传媒顷刻就要融为一体。人类社会,就要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2.3媒体与设计的互动效应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传统的传媒方式为我们所熟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媒体依然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和互联网络相比较,它们具有比较单一的感官传达功能,因此,它们的先天缺憾愈加明显,同时,比较单一的传达功能也使设计师受到限制。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完善的了解其他事物。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而今互联网络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关注。尽管现在互联网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网络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3互联网的力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还象一个梦幻般的故事,其实仔细一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的力量已经毕现无遗。

3.1无限制的传播

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计算机连入网络,那么你就可以将信息传送给他,或是获取他的信息。商家在互联网络上只花极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将他的产品在全球宣传;设计师可以与远在天边异国同行交流设计心得……

3.2信息极大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另外,网上信息量可扩充,几乎不受限制。

3.3传达形态多样

由于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3.4时效性强

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网络的传输速度太慢,但相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互联网在信息传输的迅速及时上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实效性强是其一大优势,当报纸、杂志还在制版印刷,当广播、电视还在后期制作时,退过互联网的信息早已传到受众的身边。互联网的迅速快捷为视觉传达提供丁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捷径。

3.5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3.6自由性

媒介、印刷、出版社、发行等环节不再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文字、声音、图象、影视等任何形式发表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供全球亿万人人机交互,共同欣赏和相互切磋。在网络时代,优秀的设计者不必再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担忧,而且,者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例如,如果已经印刷的内容房要临时调整,那批印刷品只好报废,而网上信息的修改则是轻而易举。

3.7传达效果可测性

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都有各自对传播覆盖面及传播影响和效果的统计方式,如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客流量等,而网络媒介则由于其独特性,网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统计能够更加科学、精确和细致。精确的统计,有助于广告客户和设计师了解广告设计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对进一步改进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4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

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与其它设计一样,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种羁绊设计,有其局限性。

4.1被动点选

由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而且网上内容极大丰富,受众有着宽松的选择余地,所以网络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特点。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又可以说是一种不足。因此,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网站本身的内容以外,视觉传达设计起着挽留受众的决定性作用。

4.2版面局限

网页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具体页面,相当于一本书的一页,由于受计算机显示器的局限,设计的版面过小,创意受制于小空间。在这一点上,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比采用海报或是户外广告作为媒体的设计相比,视觉冲击力上先天不足。它的设计倒是与书籍设计相仿,虽然平面空间受局限,但它更注重的是立体的整体纵深性结构。

4.3技术局限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各个设计领域内都广泛地存在,例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在传统的基于平面载体的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当然存在,不过在崭新的基于网络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特性需要我们了解。文字、图形、影像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在网络上的体现,比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信息传输量受硬件的限制,所以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应尽量做到“小而精”。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因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讲解,在此不再多谈。

计算机视觉发展报告篇1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媒体设计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创意产业等领域从事包装、书籍、品牌与策划、信息与文创等设计及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社会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虽然国内各主要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的有关专业都不断地在扩大招生人数,但培养出的设计专业人才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商品市场的刺激和需求,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一直是社会热门行业。

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应用已无处不在,各类展览展示机构、超市、银行、大中型商场橱窗、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视觉传达行业的介入。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大量涌现,急需经过系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是很好,就业也多。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对那些想深入学习设计的朋友,建议你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设计的精髓知识。

公共专业基础课程

素描、色彩、装饰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创意、字体与编排设计、摄影基础、平面设计软件基础、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

专业设计课程

广告摄影、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及Vi设计、网页设计、包装设计、数码设计、数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

专业电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