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十篇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十篇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3:52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核心型供应链;aSp模式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平台

一、引言

目前,我国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主要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组建模式都是以大型企业为基础的。而中小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资本能力与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企业资金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低,员工流动率高等。这些与大型企业截然不同的特点使得供应链管理在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应用与推广。

但是在我国的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故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不仅仅限于大型企业,必然要有中小企业的介入,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供应链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小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月新,中小型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条件已成熟,但是在实际实施中相当数量的企业仍然以失败而告终,使更多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克服导致失败的因素,已是摆在学者和企业经营者面前,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从企业的竞争合作观念和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案两方面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1.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者没有打破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停留在企业竞争是以竞争对手消失为目标的、对抗性极强的竞争,同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为了更快地促进企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重新审视竞争的目的,改变竞争的观念和方式,寻求走向双赢的竞争模式,这就是竞争合作模式,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境界和新的竞争观念。

企业经营者必须走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误区,树立竞争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竞争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现代市场中,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率,而要通过与供应链参与企业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发展企业之间稳定的、良好的、共存共荣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关系。

2.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系统,但是却没有带来预期的绩效。这是因为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理解与应用停留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层面上,没有贯彻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即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其具体包括:通过内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子核心竞争力”的整合,通过外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而这些企业仅仅对内部供应链进行管理,并没有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要实现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整合,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数据共享、数据互交的平台,从而实现企业间一种新的规则,一种新的制度,使企业间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将企业自身和外部供应商、客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形成高度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中小企业要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与供应链中企业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更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方案,正确认识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供应链管理将链中企业高度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适合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方案大致有两种,核心型供应链和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供应链的管理理念,重视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网链关系,供应链作为一个利益集合体,强调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供销关系相对稳定的企业联盟,可以采取核心型供应链模式。而对于直接面对客户消费的批发零售型企业,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所以此类企业的合作伙伴是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故为了满足组建供应链的灵活性,可以采取aSp模式的供应链。

1.核心型供应链。核心企业型供应链(简称核心型供应链)通常围绕一个在经济实力、产品特色等方面具备垄断地位的核心企业构筑,该企业特色决定了这条供应链的特色。此类供应链是由核心企业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建供应链,将具有战略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提供信息管理、信息咨询等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条由终端客户驱动的无缝需求管道。但是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它们完全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来的。由文献4可知: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要获得最大的赢利值就必须采取合作策略,而减少欺骗和中立行为。这种实施方案的最大优点就是:核心企业是置身于供应链中的,是供应链中的一环,所以能够并且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愿意将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收益最大化。模型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提供了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是一个公共数据平台,促进了供应链中企业信息的交流,方便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平台由三大部分组成,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其中供应链管理服务是核心,网络基础设施是硬件条件,技术支持是关键。

(1)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平台是一个跨企业的服务平台,必须借助可靠的硬件系统、网络服务等在电信平台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局域网。由于有电信平台作基础,供应链管理平台能够方便的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还可以方便的接入internet,拓展了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功能。

(2)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产品管理等服务,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服务套餐,但是产品的需求、供应和质量等在供应链中是公开可查询的数据,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数据共享。因此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跨越了“围墙”,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信息,使资源在供应链上合理流动,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大大减少长鞭效应的危害,使供应、生产和销售流程配合一致。

(3)技术支持。供应链中的数据在链内是共享的,但是对于链外是保密的,所以核心企业要进行安全管理(包括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以确保供应链中企业机密商业数据不会被泄露,同时要负责主机监控、数据备份、数据库优化、系统升级等监控与维护。

2.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aSp,即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通常是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公司。aSp模式就是通过第三方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为中小企业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客户订购aSp的服务,以可预见的固定月租费代替大量不确定的it投资,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应用服务,免去安装、调试的诸多环节,也免去信息技术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麻烦,无需it维护人员。

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目标组建供应链,通过互联网享用aSp构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供应链内实现数据共享。模型如图二所示。aSp提供的服务有很多,而且所有中小企业都可能成为它的用户,所以某一条供应链中企业所定购的供应链服务必须具有如下供能:

(1)提供远程登陆的友好界面。为用户提供快速登陆的友好界面,并提供安全控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在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如要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支持、组建新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等,这些论点已具有广泛的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澄清。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歧视,而在于我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经营效益持续下降,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

我国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包括多种组织形式的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一是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二是企业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需求的能力。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企业负债与亏损情况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负债率高出大型企业约7-8个百分点。从亏损状况看,目前国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亏损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亏损面远远大于大型企业。

近年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改制发展很快,大量中小企业改制流于形式,短期行为倾向严重,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则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绝大多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改制中都存在通过“母体裂变”、债务重组等方式悬空银行债务的情形。银行投放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流失严重,不仅影响金融安全,也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加大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优先,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异常困难,只能以内源融资为主,逐渐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二、组建专门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是否可行

目前,在改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问题上,国内经济学界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应该是银行贷款,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希望寄托在商业银行推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政策、加强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方面。不少人提出应组建新的专门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强化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观点看似有理,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事实:

1.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国内研究表明,所有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如美国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两年内,有23.7%失败,四年内有51.7%的失败,六年内62.7%失败。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迫银行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贷款将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得不偿失的。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如果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中以银行融资为主,则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各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希望建立以银行为主渠道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是不现实的,目前商业银行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缩体现了银行管理的客观要求,对此进行过多的指责是并不可取的。

3.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存在资金筹措、信息收集、强化监管等方面的诸多困难。首先,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极广,要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势必要建立数量旁大的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巨额的自由资本金。在财政无力筹措这笔资本金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各地自发地组织,将出现一大批经营风险极高的小金融机构,带来资金乱拆借等问题,严重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大金融风险。其次,中小企业发展之初,不仅资金缺乏,而且由于管理水平低下,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金融机构要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绩效和发展前景将付出高昂的信息费用。在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又缺乏充分信息的情况下盲目放贷,带来必然是一大批新增不良债权。再次,在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的贷款收益率受到严格的控制,新组建的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也将由于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而缺少足够的信贷动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也就难以真正改观。反之,如果放开中小企业的信贷利率,那将从根本上冲击现有的金融管理制度,在宏观经济尚不稳健金融监管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将是非常危险的。我国已组建了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1999年底时,全国既有城市商业银行近百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近4万家,联社2000多家,城市信用合作社129家,全类信托公司223家。它们大多艰难维持,是中国金融风险最高的机构,迫切需要强化监管、防范风险、规范发展。银行业是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业,不考察这些实情,贸然组建一批新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无补,还可能加大金融风险。一些人以个别信用社的经营状况较好论证新组建中小金融机构的合理性,完全是一叶障目的说法,是非常危险的。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如何解决

从各国经验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改善,基本的出路有两条:

1.通过建立大中小企业合理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分工链,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商业信用和内部融资能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

2.通过建立从事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投资收益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看及长期影响看,这两方面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解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基本出路,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的客观要求。首先,加快大中小企业合理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分工链建设是整合经济中存量资产,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其次,通过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中介机构,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更有能力依靠专家理财和咨询的优势,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方向、财务管理、领导班子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从我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制度与引进外部资金同样重要。再次,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发展还具有优化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作用。我国目前正处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加快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中小企业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分工链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快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四、政府要做什么

在现阶段,政府推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和法规保障,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条件,而不能扭曲市场的作用,降低市场的功能。

1.要依靠市场机制,为大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资金融通链创造条件。政府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无所作为,要避免前两年出现的一哄而起、强迫命令、拉郎配对的问题,着眼于为企业行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在财政能力约束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未能有效的建立,企业购并重组中的冗员消化已成为各企业面对的巨大难题,条条块块出自本位利益的掣肘也常常使企业发展行为步履艰难,这些已成为各级政府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2.根据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及时采取资金供给的制度保障措施,推进我国的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为民间创业投资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考虑到政府行为的优势和成本,在创业投资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政府应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在初始起步阶段,政府需要在资金支持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一旦投资基金有了较大的规模,政府就要坚决停止资金供给,转而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为主。

3.要突破现有公司制度的限制,大胆实践,建立使投资人与经营者权责利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公司制度。事实证明,有限合伙制即两合公司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公司制度。在有限合伙公司中,经理人员是负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其它投资者如投资基金只是负有限责任的合伙人。这样投资基金投资人和经营者的权责利紧密结合起来,既能防止投资基金权益受损,又便于创业人员充分利用投资基金的资金,加快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天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田高良: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1,4.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3

摘要金融是指人们围绕货币、资金和资本资产所从事的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主体和金融制度。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为产业供应链中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文章通过论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有关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对策。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发展趋势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和物流供应链企业拓展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供应链节点企业、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实施,使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动力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领域扩大、中小物流企业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第三方电子网络应用系统技术平台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由于供应链中除核心企业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供应链金融就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为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的进展

(一)国外研究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的进展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mm理论,认为当资本市场信息完全时,企业的金融决策和运营决策是可以不相关的,因此,企业的财务决策与运营决策可以分离。很多学者依照此理论基础来研究企业的运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其中大多数是研究单个企业的运营决策或财务决策,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企业的资金约束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决策,但是较少考虑到金融和运营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管理者把供应链管理看做仅仅与运营有关,认为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没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在所有企业里,在决策财务经理们进行资本投资、借贷、股权分配及其他因素的控制或决策时会把物流的供应链与财务的供应链同时考虑,因此物流的供应链和财务的供应链不可避免地要联系起来。

(二)国内研究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的进展

在国内一些学者已开始关注金融和运营相交叉领域的研究。李毅学和冯耕中等针对价格随机波动的库存,研究了银行在几种需求分布下的质押率决策,分析表明,只要贷款期末价格分布已知,就能计算出静态质押方式下的质押率。

三、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无论何种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实施离不开其参与主体。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第一,资金的需求主体,即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包括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配套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动产质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第二,供应链金融的供给主体,即商业银行,它们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第三,第三方监管,即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

四、供应链金融主体各方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动力加强

供应链金融的实施,使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动力加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的信用,通过担保和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小弱势企业为了盘活动产,解决在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会不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突出自身特点,必然成为大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选择对象。

此外,从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看,许多中小企业eRp建设或使用效率水平不高,供应链金融的实施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技术水平。

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为核心企业提供交易对手信用保障,应收帐款管理和融资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输出监管等组合业务。在防止核心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同时,使核心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降低资产负债率,进而优化财务结构。另一方面,作为供应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终极受惠者,核心企业是最具有供应链大局观的成员,存在着为供应链整体利益的优化作出主动安排和调整的意向和趋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施,客观上起到了激活整个“供应链条”的运转、提高供应链绩效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领域扩大

当前金融市场上,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物流企业都关注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虽然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开展只有短暂几年,但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当前供应链金融产品存在行业比较集中(主要是汽车、能源、家电、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推广产品同质化等现象,相对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在同场竞争时就略显劣势。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但要从融资模式上创新,包括业务品种、业务时间,还要通过供应链领域不断开拓创新金融产品。

(三)中小物流企业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物流企业在与银行的合作中,除了对贷款后的抵、质押物提供全面的监管服务外,还将为银行提供一系列面向提高抵、质押物授信担保效率的增值服务。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物流业的成熟与发展,依靠物流企业的资信实力。而我国目前物流环境复杂混乱,运输和仓储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相应保证。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公司的配送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银行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随着各产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在金融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资金的掌控权而在企业选择物流企业合作方时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了防止资金风险,保障金融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倾向于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综合服务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型物流公司进行合作,比如中储运、中外运、中运等,而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质差、网络系统不完善、管理能力低,偿付能力低而被银行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拒之门外,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四)第三方电子网络应用系统技术平台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在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供应链成员间的订单、发票,跟踪、监控与之相关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状况。而国内企业、物流、银行技术应用水平不一致,造成目前没有完全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共享、物流与资金流对接,传统的手工方式无法为供应链成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由此带来贸易环节和融资环节外的割裂成本。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内部系统信息的转换和对接,第三方电子网络应用系统技术平台具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

五、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化解物流金融潜在的金融风险,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涵盖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银行、核心企业、中小物流企业等多方当事人。

(一)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成立物流金融公司或者核心企业的资本部门,专门从事物流金融服务

要化解来自于核心企业的风险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核心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和缴获协议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查,并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现某重要供应商可能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关联企业进行预防和改进。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供应链风险制定应急措施。同时银行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手段,帮助核心企业评估供应链成员,并把潜在的不良成员剔除去,保证供应链的发展,也间接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另一方面,成立物流金融公司或者核心企业的资本部门,专门从事物流金融服务。

(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就对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银行要努力提高对中小企业真实信息的掌控能力,把握好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能力、信用意识、资金运营、资产分布及关联交易等的真实情况。二是银行要通过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如实揭示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控制量,防止信用评级不客观和授信不及时而把优质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最后,银行还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规范贷后管理操作程序,深入企业跟踪检查,实行贷后动态监控,掌握企业的贷款使用、存货增减、货款回笼、固定资产变化等情况。

(三)建立灵活快速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并强化内部控制,规避银行内部风险

买方市场时代,产品的质量、更新换代速度、正负面信息的披露等,都直接影响着质押商品的变现价值和销售。因此,物流企业和银行应根据市场行情正确选择质押物,并设定合理的质押率。一般来讲,选取销售趋势好、市场占有率高、实力强、知名度高的产品作为质押商品,并对其建立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监控机制,及时获得真实的资料。避免由信息不对称引起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失真,控制市场风险。

(四)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规避供应链企业信息传递风险

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供应链企业进行互连,实现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所有供应链企业分享业务计划、预测信息、poS数据、库存信息、进货情况以及有关协调货流的信息。从而供应链上的客户、零售商、分销商、生产厂、各级原材料供应商、物流运输公司和各个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协同工作。一般来说,若企业上下游之间有先进的通讯方式,及时的反馈机制、规范的处理流程,供应链风险就小;反之就大。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倒了以前阻碍信息在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流动的“厚墙”。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增加透明度,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来消除信息扭曲,从而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并有效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4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

1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

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

配送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部分,这一部分要做的工作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部分:指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也就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如下的效益:

(1)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2)使供应商随时掌握企业的存货情况,根据需求及时组织生产,由此降低企业的存货水平。

(3)方便供应商及时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减少采购管理的人员,降低采购成本;

(4)便于企业准确及时地预测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减少生产时间。

2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出口商选择的国际结算为依托、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以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影响企业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可以同时服务于两个市场,使外贸企业对内、对外业务的资金链实现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取消对公有制经济对外贸经营权的垄断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生力军。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较为灵活,但是受经营规模和自有资金规模所限,在发展中常常遇到资金短缺的约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苛刻: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

(2)银行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次数多,贷款的机会成本较高。

(3)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普遍缺乏,我国传统的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如果银行参照针对大企业的财务指标标准,那么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将达不到要求,企业也就无法得到贷款。

中小企业融资往往具有金额小、次数多、周转速度快等特点,而贸易融资则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针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操作控制,淡化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有利于动态把握风险,规避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特点,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具备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的优势:

(1)在银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过程中,银行要对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的是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无需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银行通过封闭式运作资金,通过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风险。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国际贸易业务来获得贷款,进而通过滚动循环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困难。

(2)在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模型下,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单位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比较长。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较为紧张,因此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经常发生等银行审批完毕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的情况。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模式下,银行可以整合简化国际贸易融资流程,在调查企业单笔贸易背景和企业历史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

(3)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贷款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很容易挪用流动贷款,银行承担的风险加大。在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银行注重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业务的连续性,通过审查企业的信用历史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此确定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融资额度,将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一般说来,资金不会被挪用,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4)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国际结算作为一项银行中间业务的支柱产品,可以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此外,银行可以从对进口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中间业务中直接收取手续费,扩展中间业务收入。

3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生产总量的增长。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进出口额贸易占比超过60%。但由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具备较强实力的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谈判过程中,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贸易条件,导致其正常现金流周转困难,加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因此往往遭遇到现金流的困扰。根据ups的年度《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而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企业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就好比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这里的金饭碗就是让企业苦恼的大量原料、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账期延长等,市场竞争也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受到供应链中包括核心企业和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整体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应运而生,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分别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市场具备很大的需求,发展潜力巨大。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融资实际上可以说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以中国银行的“融易达”为例,“融易达”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在占用买方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不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融易达”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以控制物流及应收账款为风险控制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在银行授信审查中,不再是单纯强调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经营较稳定,贸易背景真实,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的企业成为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良好客户群体。

通过提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服务,满足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同需求。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其整个供应链,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企业只需付少部分的保证金,就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这种杠杆经营效应,企业得以迅速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的竞争实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方案,可以通过盘活企业动产和应收账款来改善企业现金流,并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另外供应链融资可以解决企业在不同供应链环节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通过针对企业不同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类新型产品和一揽子服务,降低供应链平均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通过延迟支付进口款项或者提前收回出口货款,帮助企业有效防范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增值工具,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提供融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是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企业需求已经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因此银行需要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整合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形成供应链融资新理念,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供应链提供资金和结算支持,协助企业进行资金流、信息流管理,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也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改变银行一味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掌握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更深入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达到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

4结语

供应链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企业具体的供应链运作并没有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供应链的重要性和其实际表现尚存在差距,供应链的控制不完整,企业以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为目标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存在很大的难度。

企业应该针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改进措施,使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增强供应链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学军.创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07-12-25.

[2]孙建林.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5

论文摘要:回顾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的产生过程,分析供应链融资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剖析目前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从而增强供应链融资的能力,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供应链融资业务,这样形成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格局。论文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1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配送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部分,这一部分要做的工作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退货部分:指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也就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如下的效益:(1)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使供应商随时掌握企业的存货情况,根据需求及时组织生产,由此降低企业的存货水平。(3)方便供应商及时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减少采购管理的人员,降低采购成本;(4)便于企业准确及时地预测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减少生产时间。2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出口商选择的国际结算为依托、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以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影响企业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可以同时服务于两个市场,使外贸企业对内、对外业务的资金链实现对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取消对公有制经济对外贸经营权的垄断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生力军。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较为灵活,但是受经营规模和自有资金规模所限,在发展中常常遇到资金短缺的约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苛刻: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银行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次数多,贷款的机会成本较高。(3)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普遍缺乏,我国传统的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如果银行参照针对大企业的财务指标标准,那么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将达不到要求,企业也就无法得到贷款。中小企业融资往往具有金额小、次数多、周转速度快等特点,而贸易融资则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针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操作控制,淡化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有利于动态把握风险,规避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特点,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具备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的优势:(1)在银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过程中,银行要对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的是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无需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银行通过封闭式运作资金,通过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风险。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国际贸易业务来获得贷款,进而通过滚动循环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困难。在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模型下,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单位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比较长。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较为紧张,因此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经常发生等银行审批完毕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的情况。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模式下,银行可以整合简化国际贸易融资流程,在调查企业单笔贸易背景和企业历史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3)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贷款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很容易挪用流动贷款,银行承担的风险加大。在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银行注重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业务的连续性,通过审查企业的信用历史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此确定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融资额度,将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一般说来,资金不会被挪用,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4)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国际结算作为一项银行中间业务的支柱产品,可以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此外,银行可以从对进口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中间业务中直接收取手续费,扩展中间业务收入。3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生产总量的增长。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进出口额贸易占比超过60%。但由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具备较强实力的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谈判过程中,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贸易条件,导致其正常现金流周转困难,加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因此往往遭遇到现金流的困扰。根据UpS的年度《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而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企业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就好比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这里的金饭碗就是让企业苦恼的大量原料、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账期延长等,市场竞争也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受到供应链中包括核心企业和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整体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应运而生,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分别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市场具备很大的需求,发展潜力巨大。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融资实际上可以说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中国银行的“融易达”为例,“融易达”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在占用买方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不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融易达”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以控制物流及应收账款为风险控制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在银行授信审查中,不再是单纯强调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经营较稳定,贸易背景真实,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的企业成为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良好客户群体。通过提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服务,满足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同需求。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其整个供应链,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企业只需付少部分的保证金,就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这种杠杆经营效应,企业得以迅速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的竞争实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方案,可以通过盘活企业动产和应收账款来改善企业现金流,并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另外供应链融资可以解决企业在不同供应链环节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通过针对企业不同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类新型产品和一揽子服务,降低供应链平均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通过延迟支付进口款项或者提前收回出口货款,帮助企业有效防范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增值工具,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提供融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是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企业需求已经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因此银行需要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整合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形成供应链融资新理念,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商业银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供应链提供资金和结算支持,协助企业进行资金流、信息流管理,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也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改变银行一味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掌握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更深入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达到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4结语供应链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企业具体的供应链运作并没有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供应链的重要性和其实际表现尚存在差距,供应链的控制不完整,企业以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为目标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存在很大的难度。企业应该针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改进措施,使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增强供应链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6

摘要阐述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情况,提出中小企业必须从内外部出发进行改善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竞争力

我们谈供应链管理,很多人以为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无关,但我认为中小企业更需要供应链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集群对另一个企业集群的竞争,或者说,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特别是中小企业可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调和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优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效益最大化。目前,中小企业要推进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缺乏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

目前许多企业供应链管理认识不够深入,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还相对认识不足,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不强。使得供应链管理普遍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特征,供应链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价值链,合作仅存在一种松散的联系,供应链管理整体上缺乏有效的协同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管理机制。

二、物流运作难以满足供应链需求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关键之一,而我国物流市场成熟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的畅通。对于自营物流的中小企业,不同的自建标准在企业沟通合作时设置了巨大的阻碍。另有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但由于当前我国物流供应商的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不少企业总在选换新的物流供应商。

三、成本偏高、资金周转率低、订单响应不及时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有较强的成本控制和资金回收能力。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存货过于分散而且整体规模偏大,这不仅造成了较高的仓储成本,更意味着低效率的资金周转。另外,将近半数的中小企业订单准备时间需要15天以上,有的甚至需要30天以上。平均两周的订单响应时间说明了企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低,过高的库存水平和成本,会影响企业竞争力提升。

四、信息化水平影响信息共享实现

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需要以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平台搭建为前提,通过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来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但由于受管理理念、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共享。。

而且,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一般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大部分企业尚处于创业及发展阶段,还需要取得客户的认可;其次产量不是很大,在价格话语权上和选择供应商方面处于弱势;第三组织架构不完善,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内部关系复杂;第四老板的运营知识不够,很不应发生的问题也在发生,比如大批的发错货;第五抗风险能力弱,一次大的失误就可能令企业关门。

为了更好的实施供应链管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对策?如何做?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重新认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的管理模式,实施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各企业传统思想观念的阻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企业要建立协作意识,建立以合作谋求供应链全体成员共赢,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供应链中,依托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

二、提高学习能力,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引进来、送出去、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培训等方式,形成一支既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对进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将自身建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能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学习型组织。

三、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的能力,一般指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的交互作用而获得的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四、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重组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就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过程控制,要不断地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企业间的互补实现快速开发和制造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达到这个目的,须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在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共享。

同时,中小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不同文化方面的冲突、摩擦,彼此之间要注意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做到逐步兼容、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水平,同时树立共赢和全局观念。

参考文献:

[1]骆温平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7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但由于经营规模一般不大,经营稳定性差,资信水平不高,缺乏抵押担保等原因。中小企业难于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且融资成本过高,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锁定较高信用等级的单位作为应收账款及订单融资的核心企业,或者以价值稳定、流通性好的商品作为物权担保,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供应链融资研究进展

与在实务界的受关注程度和红火发展相比,关于供应链融资的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而国内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角度切入。由于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管理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供应链的研究,第二阶段为供应链融资的研究。

第一阶段:财务供应链的研究。供应链管理以构成供应链的商品流、信息流、财务流的最优化为理念。profldeta1.(2003)将金融资源流看成是介于物流和金融之间的金融供应链,并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将净流动资产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田中禾等(2007)提出财务供应链管理下的新型财务流程具备的动态财务平台和五个功能模块。为企业优化财务流程,提升动态财务能力,构建企业动态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阶段: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为洞悉供应链融资提供了概念上的铺垫。国内学者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始于2007年。邹武平(2009)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三种基本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熊熊等(2009)研究了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减少了目前对供应链融资业务评价大多依靠专家评价的局限。侯丽霞(2012)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通过对风险评价体系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构建出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评价综合模型,并为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防范和监控提出参考和建议。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财务供应链和供应链融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降低资本成本率提升公司价值的研究依然空白,而这正是供应链融资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2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概念及现状

2.1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概念的引入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在审查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基于供应链上的某一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状况,从生产周期中的采购原材料开始,再将原材料制成半成品、成品,最后将产品通过销售网络送到最终用户手中,对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服务。

2.2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目前,根据抵质押物的不同,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为质押物为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融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三种模式使得处在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根据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关系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

2.2.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在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中小企业)、债务企业(核心大企业)和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也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一般运用于企业售出货物至货款收回的阶段,操作流程简单,能加快中小企业资金回笼,提升资金周转速度。

2.2.2保兑仓融资模式

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有时也需要向上游核心大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则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来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短期的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是指在作为产业链核心大企业的生产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

2.2.3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模式,又叫存货模式,是指受信人以存货为质押,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该模式适合处于任何时期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在申请融通仓融资业务时,需将合法拥有的货物(如原料、存货、商品等可流动货物),交付银行认定的专业物流仓储公司保管,只转移货权不转移所有权,由银行、中小企业和专业仓储物流公司三方共同签订协议,银行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在企业发货后,银行根据物品的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为其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支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交给提货人。

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及风险测度

3.1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客户由于违约导致银行损失的可能。因此,要明确供应链融资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就需要供应链融资服务提供银行在流程和制度上从信用风险的识别、到信用风险的度量、到信用风险的评估、到信用风险的控制予以规范。

3.1.1信用风险的识别

信用风险的识别就是要发现企业违约的主要原因。首先,在大类上可以将信用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次,基于供应链融资授信的支持性资产主要涉及:存货、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最后,授信企业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也是信用风险中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

3.1.2信用风险的度量

现阶段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较为困难,主观判断的依赖比较强。因此,如何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可行的方式是银行在进行风险度量时采用结构化的评估方式。

3.1.3信用风险的评估

信用风险的评估主要是需要银行综合分析授信的违约率及违约成本,考虑放贷的信用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若放贷的收益不足以弥补风险,银行就应要求授信企业提供更多的信用支持,来匹配相应的风险,以此来规避风险。

3.1.4信用风险的控制

信用风险的控制主要有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补偿、损失控制等。

3.2操作风险管理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3.2.1操作风险的识别

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雇用合同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

3.2.2操作风险的评估

对于操作风险进行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把供应链融资中操作风险的量度和管理结合起来。

3.2.3操作风险的控制

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控制,首先注意的是操作风险控制的方式是否做到了成本与收益相匹配,还有就是明确每个操作风险环节上的责任人。

3.3其他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供应链融资中普遍采用授信资产支持作为信贷基础,各类授信支持资产能否做到与授信主体信用的隔离,其中涉及相关法律问题。因此,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中所必需考虑的。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商品价格以及汇率变动,或替代商品的出现,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无法还贷的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或使得供应链所在行业的经营现状发生改变,造成企业形成无法还款的风险。

4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措施

4.1信用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是由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主要参与主体决定的,因此供应链融资中的信用风险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有必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针对信用风险的风险管理办法主要有:

(1)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管理。

(2)选择与信用良好、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3)监控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动态控制信用风险。

4.2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法

由于供应链融资的融资模式各不相同,参与主体也比较多,业务流程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操作风险在所难免。针对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办法主要有:

(1)完善合同、协议和操作流程设计,规范操作行为。

(2)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队伍。

(3)完善内控体系,构建分层次监督体系。

4.3市场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法

市场风险对于是银行来说是不可控风险,因此,针对市场风险的风险管理办法主要有:

(1)选择价格相对稳定的质押物。

(2)建立灵活快速的商品市场价格监控体系。

(3)与商品价格相对稳定的行业合作。

4.4其他风险管理方法

4.4.1法律风险的风险管理办法

首先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前,商业银行应确保拟定相关的合同、协议和业务流程不存在漏洞,从源头上杜绝法律风险的产生。其次,在授信调查阶段,银行工作人员应审核作为质押物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所有权、合法性和可转让性,防止发生法律纠纷。此外,政府应当完善供应链融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培育良好的法制环境。

4.4.2政策风险的风险管理办法

政策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国家宏观政策,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对于银行来说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商业银行在管理政策风险时,只能对国家宏观政策进行预测,一旦政策风险发生,银行可以及时采取风险应急处理措施,避免风险大规模爆发。同时银行也应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行业和融资企业运营状况的监控。

参考文献

[1]田中禾,王斌,颜宏亮.基于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流程优化研究[J].软科学,2007(2).

[2]邹武平.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J].商业会计,2009(17).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8

[关键词]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

我国石油行业已经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创新阶段,“装备现代化”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正在迈入eRp管理和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信息化工业”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重组和改制,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石油企业。这些企业既缺乏成本和资源的优势,又承担着市场补缺者的重担。如何改进经营效率和改善发展环境使其真正成为石油经济的催化剂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先进石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提出了供应链再造模型。

一、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加上业务主要集中于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供应链体系。中小石油企业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面向供应链的某个特定环节,实施服务性或者辅的经营策略。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为:

1.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缺乏整合和优化。目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几乎没有对自身的核心业务和流程进行彻底根本的定义,定位,评估,获得,控制,倍增和保护工作;也没有联系业务流程的上,下游企业对流程和操作进行整合和优化工作。

2.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和物流运作缺乏效率。现阶段石油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物资采购询价、合同管理、质量检验、仓储管理和物资配送等各环节信息还缺乏计算机系统的整合。物流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致使物资计划、采购和储备及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和交流,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建设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和无缝化。

3.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伙伴关系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我国中小石油企业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画地为牢”的模式和高度集权的管理,隔绝了各个节点企业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企业间产权联结和隐性契约使得整个供应链拥有高度“安全感”,造成各企业不关注产品服务而关注关系纽带,不关注效率优化而惰性化严重的问题。

二、国外先进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革新给石油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后,通过实施有效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石油行业的供应链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总结起来,国际性的一体化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或者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企业联合和产业链的重组。实行产业链构建战略有利于石油企业减少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形成进入壁垒从而减少竞争,取得垄断利润。

如Bp并购阿莫科使它成为具有更强竞争优势的石油巨头。Bp公司原来只是家从事油品贸易的石油公司,并购阿莫科公司不仅加强了其在美国油品零售市场上的地位,还增强了天然气业务和化工业务,增加了专有技术拥有量,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弥补了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成了产业链的合理构筑。

2.通过企业业务外包,实现归核化战略。许多国际石油企业将一些业务进行战略性的外包:钻井,油井服务,地震数据获取和处理,油品运输等,从而达到了集中企业资源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同时,承包企业通过业务量的集中也容易形成专业化和规模优势。

如埃尼集团1992年把核心业务定位在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方面。1992年~1995年通过150多项交易,实现了对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同时集团还围绕加强上游实力的战略剥离了石油技术服务类公司,扭缩了石油产品中的非主导型产品,加强了对上游企业阿吉普公司的直接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提高上游企业的效率。

3.通过企业信息化战略,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根据2000年《财富》石油行业综合排名,位列前50位的石油公司均已采用了Sap公司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解决方案,如exxonmobil,Shell,Chevron,Bpamoco等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许多企业除了实施完整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石油天然气行业上游解决方案之外,还实施GFm(集团财务管理),Bi(商业智能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ep(企业门户)、Sem(战略企业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协同电子商务套件。

三、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策略模型

结合以上关于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国外先进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经验,笔者提出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的策略模型:

1.组织边界运动与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相结合。中小石油企业的组织模式是典型的“小而全”模式,将各种生产设备和业务流程,技术措施组织起来,进而把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企业内部。企业边界运动遵循内部市场化的再造原则要求进行:(1)组织的重组,规模的缩小,管理层次的减少以及业务单元和内部流程的重新设定,将企业庞大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2)业务责任和员工角色的转变,使企业与个人集中精力于市场与顾客而非生产与竞争者本身。(3)建立外部合作机制,更多地依靠外部资源;同时进行业务的归核化,集中战略力量于擅长的领域,对其他的业务采取放松管制,分立,剥离,外购的策略。

积极的供应链管理实现合作的关键是每一个供应链成员拥有独立的,明确的责任,每个企业对于所作的承诺负经济和道义上的责任。供应链中的浪费现象会导致企业合作的效率的低下;供应链中的过度竞争,自利行为会导致企业关系的恶化;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会导致企业合作的解体。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供应链成员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建立信任和奖惩约束机制。

2.业务流程再造与供应链成本管理相结合。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不清晰直接导致的专业化操作水平低下和创利能力的缺失。石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需要依据石油行业的特性实现高标准的质量性和高效率的过程性,进行基于成本,时间和绩效的业务流程再造,评价提高生产率的范围并且传递最优的绩效模式。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需要结合tQm与CRm的思想实现“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连续的改进质量,为使产品价格低廉吸引顾客从而创造利润而不断降低成本,为使产品服务及时送达顾客而不断改善配送”的目标。

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降低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供应链的绩效需要从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收益,供应链能力三个方面来改进,分别降低产品的成本,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和提升生产能力过程的成本。

3.信息化建设与供应链知识管理相结合。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化建设固定投资巨大,绩效衡量困难,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是把信息视为一种战略性的商业能力,信息的交流和产生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以构建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标准化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为目标。

供应链伙伴企业之间的知识确认,沟通,开发,保护是供应链再造的重要方面:供应链组织目的不仅仅是经营,制造或配送产品,更应当是发展人力技能,知识资产和能力以协调和整合链上复杂的技术和流程,创造价值与传递价值。

四、结论

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自身绩效改善的迫切要求,运用供应链再造的措施改进中小石油企业的供应链将激发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供应链再造就是要将条块分割的层级化管理变革为无限接近市场的网络化经营;将业务流程不清的放任管理变革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经营;将信息不对称的链条变革为伙伴合作的价值增值链。而这其中供应链组织结构变革,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和供应链信息化的建设是供应链再造的出发点和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乔恩・休斯马克・拉尔夫比尔.米切尔斯著孟韬张丽萍译:供应链再造.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9

【关键词】融资中小企业财务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创新金融服务,是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的产物,同时也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的创新金融产品。从供应链的发展来看,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通过银行、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补,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达到多方共同获利的目的。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考虑,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视其作为供应链的支撑点,将资金注入核心企业周围的上、下游企业,使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看作一个整体,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内在价值的服务理念。同时,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有效地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等各种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正是依托于核心企业将资金注入到弱势的中小企业中,解决中小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和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融通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①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型业务,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业务的区别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首先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行业地位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其次,对供应链成员的融资严格局限在其于核心企业的交易活动;再次,供应链金融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②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实施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通过以加强物流仓储、分拣、包装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综合解决方案而获取利润和竞争优势的企业。③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因此,在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需要具备自身资质和规模较强的条件,具有一定采购和销售能力,且在供应链或产业链上能起到核心的作用。④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从属和弱势地位,经常会出现在项目竞标或订单获取的过程中,交易对手对企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在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足够的周转资金、品牌信用、对手信息和谈判地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来扩大产能、管理存货;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较好的交易条件和账款回收的能力等。对于中小企业的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为其出借银行信用或借助较强势上下游企业的信用为企业进行信用增级,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和谈判地位,通过存货及强势采购商的付款能力为企业进行短期融资等服务,直接为该类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间接为上下游较强势企业稳定了交易对手,扩大了采购和销售能力。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篇10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但风险防范质量却参差不齐。本文首先说明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背景与含义;其次简要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最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从而得出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是由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业务外包衍生出供应链管理概念。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国际银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以适应这一需求。供应链金融随之渐次浮出水面,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

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提供综合的财务金融服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供应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要求能够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集成管理。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竞争性国有大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对于中小企业更是全面放开,其目的在于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创新、刺激需求等,中小企业的发展承载了相当一部分推动国民经济前进的重任,也是创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一般而言,普遍存在着资产质量低、管理不系统、财务报告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公司无法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再扩大生产,甚至由于强势上下游的压货、赊账问题,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在这种前提下,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就显得极为重要。

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是商业银行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创新金融业务。它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结合动产,提供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及风险回避等金融产品和组合服务,可在为企业盘活资金流的同时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供应链金融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典型的业务模式,它们包括但不限于进口业务、出口业务、保兑仓、境内外物流、海陆舱和池融资等。

2供应链金融可以解决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过去中小企业由于征信有难度、贷款额度小,被银行默认为“放弃”的一块业务。可以说,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链条上数量最大、资产最薄弱的“草根企业”,而这些这些企业,没有专业融资的CFo或财务总监,甚至没有会计,融资十分困难。同时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而供应链金融,银行通过与各行业链的核心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合作,给予行业成员全方位的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显而易见,这种授信模式流程长、主体多、操作复杂、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依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涉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这些特征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形态、风险特征和风险管理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信贷模式。如果商业银行只为抢占市场而专注于产品推出和市场营销,而未能适时建立起相对应的风险识别、控制制度和防范措施,必然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是当前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3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可以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零售商及终端用户。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分析,构成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要素包括:

①银行:银行作为该业务的资金提供者,通过整合一个行业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将基于正常贸易背景的企业信用进行捆绑,并基于此对该行业中短缺资金的企业提供支持。

②企业:这里的企业是指资金需求方,也是供应链中相对弱势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其自身资质的制约,按传统融资方法较难筹集资金,容易发生资金链紧张、断裂的可能性。

③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金融中为上下游提供担保的企业,也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这种企业通常规模大,自身实力雄厚,在行业中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对于上下游有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即是通过对核心企业的审核,判断其商业信用和价值,帮助核心企业稳定上下游的资金链,进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共同发展。

④第三方:第三方是该业务的主要协调者,包括货物监管方、物流公司等,为银行及企业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是银行在物流方面为实现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质押贷款成本,而将一部分业务进行外包,主要包括在物流过程中对货物的监管、向银行与企业双方就到货情况进行通告、货物入库时出具仓单、对货物质量的日常监管、企业赎货货物出库时的数量监管、以及其他需要与企业、银行沟通的事项等。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有着显著地差异,其特点表现为参与主体众多,链条环节长,操作程序复杂,在各个环节上都容易出现风险点,加之供应链金融将上下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捆绑,风险可能进行纵向传递使风险控制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切实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其前提条件即是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各项风险。

4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4.1规范授信前的尽职调查

授信前的尽职调查是银行把控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银行第一线业务人员应对核心企业所处行业有一定程度的深入了解,包括行业所处的经济地位、有无国家或地方政策影响、前景如何、行业的运转周期及特点、产能是否过剩,并应尽量精准的反应在授信报告中,以方便上级审批人员审阅判断。审批人员应通过各种渠道实际了解该行业特点,并据此批复合适的授信额度、物流及还款时间,避免批复意见不合实际,流于形式。业务人员及审批人员都应该在尽职调查过程中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优先选择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行业领域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2012年光伏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整个行业出现风险,究其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银行盲目对其提供保理业务,贷款盲目扩大所致。

4.2严格控制核心企业准入条件

除了对行业需要进行选择外,对于行业内的核心企业也需要精挑细选。商业银行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时应审查核心企业在行业内的排名、市场占有率、商誉、内部管理制度等,明确核心企业的准入条件。审核的重点在于该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经济与信誉两方面)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担保,并考虑该企业内部权责是否明晰,以保证业务开展后有专人专岗对接。

4.3严格把控上下游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将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结合动产,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是1+n的形式,虽然该业务的核心在于“1”,但是上下游的“n”才是该金融产品的第一还款来源,换言之,上下游众多企业的信用风险必须在供应链金融中着重考虑,应杜绝只审核核心企业,不关心上下游企业资质的情况。为把控供应链金融风险,在选择授信企业时,应审查该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业务紧密度、运营及财务情况、实际控制人与高级管理层的资信情况等,确保还款的安全、稳定。

4.4严格控制监管方准入。

监管方一般由仓储管理公司及仓库两方组成。银行在监管方的选择上必须审慎,确认监管方与企业无关联关系、内部管理职责完善、场地规划合理等,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自身经济能力较强的,与监管方订立的监管协议中应明确监管范围、货物的出入库细则、质押物的核对细则等。另外,确保质押物的安全还包含合理的保存质押物,防止质押物变质、损坏,从而导致银行与企业的利益受损。

4.5优化操作流程、防范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有别于传统贷款的“一年一查”,是根据质押资产的动态变化核定具体贷款金额,并不固定,体现了业务灵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风险的难度。另外,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除了传统的借贷双方之外,还有核心企业与监管方的参与,使得整个流程较为复杂,为了防范操作风险,流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厂商银业务为例,在操作流程中应至少注意以下几方面:

1)签立的合约应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确保质押资产全程在监管之下。

例如在厂商银合作协议中明确厂方的监管义务是到码头的还是直接到仓库的;如果为水陆联运,水上监管如何落实;各监管路程中如有货物短缺如何定责。在实务操作中,一般断点出现于货物刚到达码头或刚运到仓库,监管方仍未接货的情况,需重点注意。

2)监管方应与银行充分合作。

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动态特点,银行需要随时知道企业准确的货物情况,并据此核定企业的授信余额,这就要求监管方与银行共享物流信息,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对接系统,保证货物批次与购买合同严格对应,预防货物外漏。此外,当企业向银行偿还一定数额贷款要求从仓库提货时,双方信息通畅才能保证企业赎回货物的效率,这种效率才最终保证供应链金融并非只是一个融资的外壳,而是确实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3)建立快速的市场价格收集及补仓系统。

厂商银业务的实质依然是质押业务,所以足值的质押物是银行授信收回的保证。厂商银选择的质押物普遍具有价值稳定、不易变质、规格统一、易变现的特征,但是质押物的公允价值仍然会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银行为企业支付货款则是根据合同价格核定的,这两者之间必然出现差额,在质押物市场价格下降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风险敞口。为了防止这种风险,就需要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收集系统,并在价格波动超过警戒线时,要求企业补货或者增加保证金。实务操作中,一般警戒线设置为质押物价值的70-80%。

4)加强对质押物的监管。

上文已有提及,厂商银业务仍然是依托于质押业务的,所以确保质押物安全是防范风险的核心。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质押物的保管一般由银行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监管,尽管如此,银行仍应该实地考察、定时盘点,并督促仓库方合理规划区域,严格区分不同货权方货物的堆放。谨慎设置企业提货出库流程,设立专人登记台账,确保银行与监管方的账账相符、台账与质押物的账实相符。

5)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银行在撰写合约时就应尽力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这些应急措施除了质押物市场价值大幅波动之外,还应包括:为预防发生自然灾害导致质押物受损,是否要求保险;如果借款企业无法还款,核心企业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回购,运费如何分配等。沪上曾有案例,在2011年钢贸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有众多中小企业无法还款,但是鉴于初始合约签订时回购条款不明确,导致银行进入清收程序时间很长,质押品钢材由于生锈价值大幅下跌,为银行与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才能确保在问题发生时,有理可据,防范法律风险。

5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为大型企业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能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使自身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既为银行提供了比传统业务更丰富的利润、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因为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既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快了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脚步,各金融机构与地方银行的崛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市场化的竞争,而中小企业作为中国二次腾飞的中坚力量,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种解决其融资困难的模式,因此把控供应链金融的质量,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2009

[2]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金融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