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8:10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1

1农民收入及农产品销售情况

我国农业现处在人均农业用地偏少,农业用地被转化为其他类型用地,土地质量下降等大环境下,农民在土地上所获收入也成多变态势。为了深入探究“互联网+农产品”的电商模式,了解近年农民在农产品销售收入和互联网使用情况,我们走访保定农村,发放了27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50份,回收率92.5%。

1.1农民收入情况

根据调查,农民在农业收入上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高达47%的农民表示近年农业收入有所减少,针对这种情形,我们调查了在此背景下是否有转业想法,如图2所示,有87%的农民选择了继续从事农业,在这其中有26%的农民考虑在从事农业的基础上增加副业。剩下13%有转业想法,绝大部分的农民选择继续从事农业,但农业收入近年有所减少,如果农民不能寻求在农业收入上突破,维持现在农产品销售状态,将会给生活带来困境。

1.2农产品销售情况

造成农民近年在农业收入上有所减少的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调查如图3所示。市场变化在原因要素中占比最大,有83%人选择。经研究发现,市场变化内容主要为[1]:供需关系变化,造成农民盲目扩大种植或者减产,产品价格发生暴涨暴跌。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客观原因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农民缺乏基本市场分析能力;二是农业供求信息得不到及时了解;三是政府部门在农民种植方面没有提供相关知识普及和种植引导。在品牌意识上,只有27%的农民认为其对农产品销售有影响,这正是传统农业思维的表现,品牌是“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的尚方宝剑,农民们按照惯性思维去销售农产品,不突出特色,无品牌包装意识。上涨的燃油价格,过度密集的运输途中收费站点,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多,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2]的成本,而这些成本也只能分摊在农户手中。

图3造成农产品滞销原因

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失去了议价权,成本控制力,且缺乏销售技巧和销售渠道、模式的知识积累,处在转型被动处境,因此我们调查了在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的大形势下,农民们希望得到哪些帮助来提升农产品销量,控制成本,如图4。将措施概括为:政府可为、互联网可为、农民可为、企业可为,将这四要素结合,需要发挥互联网纽带作用,联结并打通农产品销售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这也将是农村电商模式的探索。

2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

2016年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全国互联网普及和使用正进一步扩大,那广大的农村互联网使用状况呢?

2.1农村互联网情况

在所调查人群覆盖的103个家庭中,装有电脑的有31个,占比为30.1%,其中有13户家庭是近三年接入的,这也说明农村互联网接入速度明显加快,这对于将来推广“互联网+农产品”是一个利好数据。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大幅增长,“移动互联+各行各业”势如破竹,在调查中,使用移动端上网的达到185人,占比74%,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从我们调查问卷中整理的互联网使用(移动、电脑)情况如图5所示,这些增长很大部分得益于移动端的增长,农村电商势必会借移动互联东风兴起。

2.2农村互联网使用情况

在上网时长上,84%的农民表示每次上网时间不长,而且大部分时间集中在下午或晚上,对于年纪比较年轻的农民,他们的上网时间则相对要长且分散。在这些上网农民中,主要将互联网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统计如图6所示。和城镇情形差不多,绝大多数农民将互联网用于娱乐,而只有为数不多的2%的人数将互联网主要用于农业。这也意味着虽然我们的网络建设不断增强,但相关的知识普及和培训远远没有跟上,对农民来讲,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区。作为具有创造力的青年农民未将互联网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缺乏一定教育和知识的积累。

2.3农村电商方面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农民是否曾经有在网上购物的经历,如图7所示。绝大多数农民未亲自网购过,“不习惯”“认为不安全”“不懂操作”成为阻碍农民网购的主因。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安全等网购问题已逐步解决完善,安全性已经可以保证,农民对网购的观念比较落伍,需要权威部门进一步对农民网购进行引导。对于电商作用于农产品销售的态度上,农民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如图8。但农村电商所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如农民对市场、品牌、互联网知识的空白,对电商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忧虑,政府、企业对农村电商发展扶持不到位等等,给“互联网+农产品”农村电商发展带来挑战。

因此研究以互联网为纽带,融合各主体――农民、农产品、政府部门、企业参与的农村“互联网+农产品”的电商发展模式对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现实意义。

3电商模式的打造

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收入比例,减少产品以外因素对收入的影响,需要利用互联网优势以及国家互联网政策对农村的支持[4],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产品”作用。

经过调研河北省正定县的商铺和早现、三角村、王庄三个村庄农户电商模式,并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将要在正定开展的电商项目规划,我们发现正定电商模式主要是以省、县两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为依靠,人才为助力,整合现有各个物流网点,引进电商企业入驻,建设电商园区,即通过互联网将农产品与传统农业销售所遇到问题的物流、人才、网点、企业联结,如图9。

正定县的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很好地发挥了各方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优势作用,用传统农业销售无法想象的途径开创了新局面,为了能够创建一种更易推广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我们也同时调研了全国比较优秀的农村电商发展经验,主要有以“特色农产品+本地电商化[5]+城域互动”的浙江遂昌模式;以“多品类产品+电商平台+城域互动”的四川仁寿模式(如图10);以“品牌+电商园区+人才”的吉林通榆模式。

无论是哪种模式,它们都很好的融入了政府、企业、农民的作用,将互联网用作农产品销售的纽带,其表现主要为: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2

>>“互联网”下的融合教学广播的互联网融合探索“互联网+”助力新业态发展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融合互联网+大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物流”融合还需标准支撑传统电视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初探媒体融合的“电视化”与“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的结盟重在融合互联网与电视的竞争与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广电和互联网融合下的创意平台跨界融合后的家庭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研究“互联网+电视”双轮驱动下的生态融合江苏:互联网与监管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与软件业融合的趋势“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探讨互联网+出版的融合路径浅议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施娜.移动电商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5(4):42-46.

[3]徐蕾.“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15):80-82.

[4]赵静,马洁.“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5(27):62-64.

[5]朱世友.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价格月刊,2016(3):75-78.

[6]张喜才.电商背景下农村物流整合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25-28.

[7]军.新形势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建设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42-45.

[8]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工程,2015(3):84-85.

[9]刘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9):48-49.

[10]鲁齐建,沈浩儒,曹玲玲.“互联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J].时代金融,2016(10):69-79.

[11]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5):70-71.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5.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6.

[14]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农村电子商务的五种典型模式及问题分析[Z].2016.

[15]冷崇锟.阿里四季度财报:农村淘宝覆盖全国1200万农村人口[eB/oL].(2016-01-29)[2016-12-05].http:///a/20160129/4246345_0.shtml.

[16]田欣鑫.火拼农村“互联网+”[eB/oL].(2016-01-07)[2016-12-05].http:///20160127/n435979487.shtml.

[17]国务院.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Z].2016.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在“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部分专门增加了对农村网民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12月31日,网民总数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的35.6%。

另据2009年3月CnniC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49.4%;农村网民更加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年轻群体所占比例高达76.9%;从职业结构来看,农村网民的构成主体是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38.8%。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农村网民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在中国农村,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成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其用户的规模均超过了5000万人。此外,在上网场所方面,由于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家庭和网吧几乎同等重要,网吧网民比例为54.2%,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村网民的青睐,成为农村网民上网设备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最近几年也在逐渐普及,出现了一大批类型各异的涉农网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第三方平台形式出现的农业门户,不仅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信息服务,也为供求双方直接架起桥梁。

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分析

由于我国农村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农村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在很多方面甚于城市。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才刚刚起步,但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相关条件的成熟,今后几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一)农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最近几年,类似堆积如山的桔子卖不出去这样的“丰收的烦恼”新闻时有报道。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经济和交通相对落后等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农村信息闭塞,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

此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由于是小农户,生产就形不成规模,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效率底,成本也极其高昂。电子商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小农户组织在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这一现实,也为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二)农村生活方面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在生活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样也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超市,商场等成规模的规范的购物场所,使得因为生活需要的购买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农村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使得人们对商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而在线营销的普遍低价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村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的缺乏,也为相关方面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在线教育资源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地强调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问题放在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特殊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乡镇学校的发展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城乡教育资源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的差距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彻底改变的。城市里的集中了整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满足城市自身教育需求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让农村的学生通过网络分享最新的教育成果。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这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而针对农村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方式。对于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相对不便利的农村而言网上招聘求职将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一些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的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互联网开设相关的远程职业培训课程,满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三、当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电子商务虽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还有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发展,主要有:

(一)互联网设备缺乏

CnniC的《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农村拥有的家庭电脑数量为2.7台/百户,远低于城镇电脑拥有量47.2台/百户。在不上网的原因中,“没有相应设备”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39.5%,成为最大原因。家庭电脑的缺乏使得农村网吧上网比例超过半数(53.9%)。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阻碍农民上网和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

在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是农村居民不上网的又一重要原因,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28.3%。不懂电脑/网络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居民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根据农业部调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

(三)网络资源的局限性

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骤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信息的泛滥。要从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于有较高学历的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此外,就农村生活电子商务市场而言,更多的选择虽然有其好的一面,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要从数量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选择一家可靠的在线商家比传统市场选择困难许多。所以今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批能够专门根据农村实际需求量身定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并且品牌信誉度非常重要。

(四)消费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农村信息闭塞,使得农民无法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形式,有别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事实也证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消费观念方面更加现代,接受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也更加容易。

(五)物流配送网络的局限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难题,尤其是在生活电子商务方面更是如此。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下面的乡镇就无法送达,一些偏远的地区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样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展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都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些先知先觉的pC生产商也早就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如今更是利用国家电脑下乡政策大举进军农村市场。联想集团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脑下乡”计划,推出包括产品、渠道、服务、培训在内的一揽子举措,展示了为农村用户量身定制的3大系列15款产品。其他pC厂家也不甘落后,纷纷跟进。

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761元,今后几年农村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多达近8亿的农村人口,约2.1亿户农村家庭,随着互联网应用环境的不断改善,电子商务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不言而喻。与“三农”相关的企业,必须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足够重视,注意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培育,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先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R].2007.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因特网;行为,成瘾;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R179R395.6R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2-1113-0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青少年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由此而引起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越来越突出。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为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4-6月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在每个省辖市确定1个县,每个县将中学按类型分为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对各层所有学校登记编号,每层随机抽取1~2所学校;学校确定之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班级一旦确定,该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共调查学生8316名,其中男生4281名,女生4035名;初中生3305名,高中生5011名。年龄在11~20岁。

1.2方法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制定“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网络使用情况和网络成瘾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调查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内容严格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确定网络成瘾行为:(1)过去7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根据Young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上网情况被调查的8316名中学生的总上网报告率为54.7%(4546/8316)。男生上网率为66.2%(2834/4281),女生为42.4%(1712/4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07,p<0.01)。初中生上网报告率为42.9%(1417/3305),高中生上网报告率为62.4%(3129/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55,p<0.01)。不同年级学生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695,p<0.01)(表1)。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174,p<0.01),职业高中最高,普通初中最低(表2)。

2.2长时间上网情况农村中学生在过去7d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h的报告率为10.0%,2h的报告率为5.1%,3h的报告率为2.2%,4h的报告率为2.7%。

2.3上网目的农村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普遍的是聊天,占61.1%,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8.6%,明显低于女生(65.2%)(χ2=19.954,p<0.01);多媒体娱乐占60.6%,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4%,明显低于女生(62.4%)(χ2=4.159,p<0.05);上网玩游戏的农村中学生占44.1%,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3%,明显高于女生(19.7%)(χ2=691.838,p<0.01)。在与学习有关的上网行为中,通过上网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的中学生占34.7%,查阅学习资料的中学生占24.6%;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下载软件、参加BBS论坛的中学生分别占12.9%,11.3%和7.0%;有其他目的的中学生占9.2%。

2.4网络成瘾行为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3%,男生为17.1%,女生为5.2%,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293.799,p<0.01);初中生为9.4%,高中生为12.5%,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χ2=18.540,p<0.01)。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5%,男生为2.6%,女生为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67.530,p<0.01);初中生为1.9%,高中生为1.3%,初中生报告率明显高于高中生(χ2=4.104,p<0.05)。

2.5网络成瘾行为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学习成绩好者的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6.5%,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者为7.5%,学习成绩中等者为8.1%,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者为15.7%,学习成绩差者为26.5%。网络成瘾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有负相关趋势。

2.6家庭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核心家庭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0.8%,非核心家庭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0,p<0.01)。

2.7住宿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在校寄宿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报告率为10.2%,走读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报告率为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5,p<0.01)。在校寄宿学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0.3%,走读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的上网报告率为54.7%,低于河南省城市中学生(76.2%)和其他城市中学生[3-4],可能是由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低于城市所致。但是,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增长51%,增速超过城镇[5]。

农村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多的是聊天(61.1%)、其次是多媒体娱乐(60.6%)和玩游戏(44.1%),男生嗜好上网玩游戏,女生迷恋于聊天与娱乐,此结果与其他报道类似[6-8]。农村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与城市中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课余活动相对较少,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本次调查在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方面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来描述,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群体中发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学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虽然仅为1.5%,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1.3%,并且大多数成瘾指标的发生比例都较高,说明网络成瘾行为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危害不容忽视。

无论上网率还是网络成瘾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女生个性差异有关[9-10];网络成瘾行为已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非核心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的中学生;非在校住宿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在校住宿的中学生[11-13]。

目前,尽管农村中学生的上网率低于城市中学生,但随着农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学生上网行为将迅速增加,由此而带来的网络成瘾问题将会显著增加。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是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重视不良网络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根据其特点,对中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参考文献

[1]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2]YoUnGKS.psychologyofcomputeruse:XL.additiontotheinternet:acasethatbreaksthestereotype.psycholRep,1996,79(3pt1):899-902.

[3]梁振山,何健,杨汴生,等.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699-700.

[4]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5]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uploadfiles/doc/2007/7/18/113843.doc[2007-07-18].

[6]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7]刘辉,方群,孙照平.江苏省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校医,2006,20(4):346-348.

[8]刘梅艳,苏玲.2005年福州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29-330.

[9]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4-846.

[10]章容华,陈卫平,祝一虹,等.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16-618.

[11]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12]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9-144.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5

网民规模突破7亿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其中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值得注意的是68.0%的农村非网民是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只有比例为10.9%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

网络域名方面,Cn域名仍是国内注册量排名第一的主流域名,截至2016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增至3698万个。中国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7%),半年增长率达到19.2%,持续保持国内注册量最大的顶级域名。随着我国互联网文化、经济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网民更加热衷注册和使用“.Cn”域名。

互联网应用内容不断丰富

同时,随着国内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线下场景也不断丰富,在线教育、在线政务服务发展迅速,互联网带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增长态势,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9.3%和12.3%。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厂商不断拓展和丰富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以及实施各类打通社交关系链的营销策略,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的转化;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逐步养成。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成为互联网理财发展新方向。

2016年上半年,各类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应用均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在线教育、网上预约出租车、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均突破1亿,多元化、移动化特征明显。在线教育领域不断细化,用户边界不断扩大,服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网络约租车领域,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完善的技术应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线政务领域,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的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载体作用,优化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6

电子商务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交易活动的新型商务模式,具有快捷、直接、低成本、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等特点。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较为宽裕,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的出台,给湖州农村居民购买电脑提供了更多的优惠,同时为电子商务在湖州农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技术和小农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

一、湖州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农村电子政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对农民进行电子教务的载体,是政府便民服务的又一具体举措。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目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信息已成为农民生产经营更直接、更明确、更有力地抓住机遇、从容决策的有效手段。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便捷优势、速度优势、空间优势、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对于加快湖州“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湖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1.湖州农村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湖州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建立的“三纵一横”信息化总战略是以农村政务、电子商务、民生服务为“纵”,以乡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横”,把农村的乡镇和农村政务管理、乡镇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相应的农民信息服务,经过资源整合,以互联网方式构建一个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已在10个乡镇试点建成“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166个行政村、多家企业和农家乐加盟其中。力争到2013年,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民也能成为熟悉互联网应用的网民,也能享受到网络化时代的信息便利与良好效益。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5.13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达到1.36亿人,占整体网民数的26.5%,浙江网民总数达到3052万人,通宽带的行政村累计达31528个,行政村通宽带率达95.72%。国际化、电信级的宽带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和乡镇[1]。截至2011年年底,浙江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达1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7%的普及率。2.湖州农村打造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随着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电子商务技术开始迈入农业领域[2]。目前,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与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立起了一批农业领域的综合性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农业部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相关信息的与查询,建成了涵盖面广,信息处理能力强,资源丰富和更新及时的中国农业信息网。据第三方独立数据分析统计提供商CnZZ报告显示,到2009年8月,中国农业网站站点数量已达29739家[3]。湖州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着重于打造乡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平台整合资源,农民和农村经营户通过加入平台,实现农产品网络化销售与宣传。

(二)湖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湖州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薄弱,公共网络资源匮乏在“乡乡通网络”、“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部分企业对湖州农村网络设施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农村网络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目前湖州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条件还是很差的,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据CnniC2011年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农村非网民中,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无法上网的人数达到19.7%,而一部分则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4]。对于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几乎不可能有电脑,网吧和学校是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场所,但往往这些地区网吧环境差、电脑硬件配置低、更新周期长、并缺乏有效监督;学校往往只对学生上课开放,农村居民无法正常使用。2.湖州农村上网成本仍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湖州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在13288元左右。而农村上网成本一般需要包括硬件设备购买成本、网络接入费用等,这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年均收入水平而言仍是很大的支出。虽然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由于支出成本较高,这些措施对于推动农村居民购买电脑上网的吸引力并不大。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电脑仍是比较奢侈的东西。现在电脑的价格在三四千元左右,再加上宽带接入及各种培训费用,农民普遍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3.农村居民网络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目前农村非网民中,由于不懂电脑和网络而不上网的人数达到了38.8%,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城镇非网民群体,而造成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湖州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电视,而互联网负面事件的不断报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认知的不良印象,从而产生种种顾虑限制了农民使用网络的积极性。在过去的网络普及过程中,农村地区较容易接触和使用网络的群体已基本进入网络生活范畴,要对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进行网络渗透具有一定的难度,互联网向这一人群的普及和渗透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在农村地区,网络技术的传播、扩散速度将进一步放缓,并出现传播的“衰减效应”。4.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滞后农村农产品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相配合,否则农产品就无法及时销售出去。目前,湖州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湖州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自古影响着农民的思维,从而造成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发展作用的认识不足,最后导致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非常有限。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往往会造成高额物流损耗。据有关数据统计,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中国每年有超过8000万吨的水果蔬菜腐烂,损失金额达800亿元之多,损失率在25%-30%间,这与发达国家5%以下的果蔬损失率相比,差距甚大。湖州的情况更严重,这说明湖州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十分滞后,它严重阻碍了湖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湖州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1.经营成本低在零售企业资本投入中,店面租金和装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湖州城区,寸土寸金,一些繁华地段店面年租金达每平方米万元以上,这样的高成本投入,势必反映在产品价格上,使得零售企业在与“狼”共舞中很难取得价格优势。而湖州农村市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资金投入也大大低于城市,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劳动力成本也低于城市,更进一步节省了企业的成本。目前,地方性的中小型商业企业以及为数众多的个体零售商占据着湖州农村商业领域,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混乱、组织化程度低、商品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可利用自身在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加盟等形式实现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扩张,轻松占领农村市场。2.市场潜力大湖州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从一定意义上讲,零售企业只有占领了农村市场才算真正占领湖州市场。尽管目前农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但农村丰富的人口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就长远角度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将得到大力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也将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农民购买力势必也将得到逐步提升,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自中国加入wto十年来,国际零售巨头进驻中国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市场竞争空间日益变得狭小,外资零售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异。

三、发展湖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

(一)加大湖州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上网条件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和渗透的前提条件,包括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条件、上网设备等基础设施投入。1.改善湖州农村地区网络接入条件,提高农村的网络服务能力近年来,随着“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网络”等工程的推进,湖州市政府和湖州电信企业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农村网络接入条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是,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部分山区和农村偏远地区的网络建设还没有到位。在CnniC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一部分农村居民是由于没有网络接入条件而无法上网的。而在已接入互联网的部分农村地区中,由于网速太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上网的积极性。因此,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网络接入条件,提高农村的网络带宽是实现湖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证。2.有效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提高农民购买电脑积极性随着“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及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农村网民上网的终端设备不断得到改善,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湖州家庭上网的比例较2010年增长了6.8%,但目前农村家庭电脑拥有率仍然比较低。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针对农村地区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推出更实用的配置和更实惠的价格,满足农村居民对电脑等上网设备的需求。3.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目前,农村学校和网吧的上网条件远远低于城镇的水平。其中,网吧是农村地区网民上网的重要场所之一,但农村网吧条件较差,黑网吧较多,设备配置较低,安全和卫生环境多数不达标。学校则是培育青少年上网的重要场所,但是农村学校的上网设备匮乏,且设备更新慢、较为陈旧,无法满足青少年上网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相关企业进驻农村市场,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公共场所的上网条件。4.以手机带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截止2011年底,湖州手机普及率达95%以上,手机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为湖州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增添了新动力。针对湖州农村上网设备相对匮乏的特点,手机以较低的成本成为农村网民更可能选择的上网终端。目前,手机在湖州农村的普及远远高于电脑,其使用门槛也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加快农村地区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从手机聊天、手机新闻等相对较浅的应用推广开始,利用手机上网拉动湖州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二)加强湖州农村互联网信息内容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针对湖州农民的信息需求,加强农村互联网网站及信息内容建设,信息资源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关键。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更新及时等优势,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由于湖州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不久,对于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内容收集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需要各大运营商根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并结合湖州农村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地生产和生活信息。另一方面,基层领导干部要根据本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征,整合相关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网站建设,将互联网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有益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7

每天清晨推开家门,耸立在山坡上的移动基站都会映入老周的眼帘,除高耸的铁塔和巨大的发射器外,铁塔上还有一句老周看不太懂的标语:移动让“互联网+”梦想照进乡村。“互联网+”,这个词汇已经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了神州各处,从大城市扩散到小城镇,现在甚至将触手深入到了这个静卧在鲁中山区一隅的小村庄。“互联网+”,这三个字老周都认识,具体什么意思,年已不惑的老周说不出来,但却能切实感受到它给村庄带来的变化。这可能也是移动互联网的特质之一,它如春雨一般“花开无数”却又“润物无声”。

移动支付改变新农村

作为农村特有的宣传形式,墙体标语可以很好地体现农村的时代脉搏。20年前,农村墙体标语还以政策为主,有关致富、计划生育的政策的标语随处可见,而强势入场的三株口服液广告展示出了一丝市场经济的味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开始出现在农村的墙面上,通讯行业的中国移动和象征着生活品质改善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墙面广告的主流;2012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公司和智能手机品牌开始在农村墙体上流行起来,从电商平台淘宝、京东,到社交平台QQ、微博,再到手机品牌苹果、小米,甚至是网贷平台宜人贷,均可觅其踪影,除了品牌标语外,广告上会加上一串英文字母的网站,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二维码来彰显时代特色。广告出现的前提是销售的可行,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出现跨越了地域障碍,让农村与城市共享优质商品与服务成为可能。

内容的变迁体现市场的变化,而经营方式的变化更能体现生活方式的革新。这点老周体验最深。老周自2005年开始兼职经营刷墙广告生意,最开始,他要自己找客户,带客户参观现场,找人写字画图,粉刷完毕后再等客户来审查,等待客户来付完现金,老周还要赶到10多公里之外的镇上把钱存入账户。一套流程下来,要三个多月的时间。网络平台的介入,让这份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2013年,老周成为了某网络刷墙公司地方站长,从此他只需要将墙体照片和村庄信息上传到平台上,平台会帮他自行寻找有需求的客户并设计广告内容,完成刷墙任务后,只需将墙体拍照发给公司检验,合格后平台就会自动将款项转到老周的银行账户,简单方便,回款周期也大大缩短。

墙体广告的变化只是农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可以小见大,反映整个农村的市场变化和生活变迁。移动网络、智能手机、社交媒体这些城里人已经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让没赶上互联网浪潮的小村庄跳跃式地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民的规模达1.86亿,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800万,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达69.2%。未来几年内,手机上网依然是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报告还指出,10-40岁人群中,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比城镇地区低15-27个百分点,这部分人群互联网普及的难度相对较低,将来可转化的空间较大。

高速发展加上巨大潜力,农村市场相比于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已经刺刀见红的城市市场,将会是新的发展蓝海。中国广袤的农村市场正成为移动支付巨头们的下一个战场,可以预见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变革已经展开。

移动支付跳过基建障碍

“是这个大铁塔改变了村子的生活”,老周指着山坡上的移动基站告诉记者。的确,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是村子步入移动互联时代的肥沃土壤,但以移动支付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才是让其开花结果的种子。

移动支付这个时尚又现代的支付方式,似乎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大的市场,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从全球范围看,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不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在非洲,特别是位于东非的肯尼亚。68%的肯尼亚成年人都在使用手机钱包,位居世界第一。这其实不难理解,不发达的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借助移动支付的技术和理念,可以很好地跳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屏障,将金融服务依靠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普及。

我国农村和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情况有相似之处。目前,我国乡镇金融网点数量仍明显不足,地域区别明显,不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网点覆盖率较低。与之相对,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农村手机终端的普及,农民上网习惯的养成,尤其是手机上网意识的逐步提高,为支付企业和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推进移动支付提供了的突破口。

不但是金融基础设施障碍,移动支付还帮助乡村跨越了因有线宽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终端设备普及造成的互联网普及障碍,让农民享受到了近年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在老周看来,电脑从来没成为过农民的生活必需品:“现在村里有电脑的家庭还不到10家,即使是有也大多是摆设,大多数中年人都不会使用电脑。孩子和年轻人到时都学会了,但都是在网吧打游戏练出来的。”老周认为,相比于村民较低的收入,几千块钱的电脑实在是有些贵了,而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不但能通讯还能上网,性价比要高出不少。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让村民真正体会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也将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带进了农村生活,老周说:“现在,村里不少媳妇、姑娘都在网购,我也学会了用手机管理银行账户,手机真正改变了村里的买卖方式。”

移动支付的乡村特色

移动支付在农村除了保留了方便快捷的特点外,还展现出了乡村独有的特色。

首先,在农村,移动支付显示出了线上、线下矛盾又统一的态势。过去的几年,老周粉刷了不少电商平台的广告。例如“赚钱靠双手,省钱上京东”“想要生活好,赶紧上淘宝”等等,可能是因为耳濡目染,老周加盟了一家电商平台,做了其当地的网络。“做农村网络电商,也要村里有人。”老周说。在老周看来,电商在农村的发展决不能照搬城市道路,要有农村的特色。首先,农村还是个熟人社会,村民还是更习惯从熟人处买东西,即使是想要享受网络购物的便利,还是要先见到成品才有购物的信心。因此,老周特地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放在家里作为样品,以供村民们选择。这种线下展示线上购买的方式,就这样在这个小村庄里和谐地进行着。

其次,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方式更为灵活。村民的金融需求并不仅仅局限在支付,还有转账、存款、取现等等。因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村民们的此类需求,移动支付在农村被玩出了很多新花样。老周说:“距离最近的银行网点在10多公里外的镇上,村民们存款、取现十分不便,因此手机转账在村里承担了一部分取现和存款的功能,村民们相互合作,通过现金交易和手机转账的结合,实现了现金与存款的交换。”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8

与此同时,姑苏城内,太湖之畔,正在进行着一场互联网和现代农业交互碰撞的饕餮盛宴。9月6~7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苏州召开。国家相关部委、全国各地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者、涉农互联网企业和新农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畅想“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美好未来。

在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今天,互联网的技术与思维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此次全国首次“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务院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有关精神,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制高点,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快速健康发展。

方向已经明确,道路仍需探索。在这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盛会上,开展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展览展示、信息大集、“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和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推介、合作签约活动、现场考察、“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民创业创新论坛等7项活动,创新的形式、丰富的信息化元素让与会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与会者们赶着信息大集,交流着创业创新的经验,在主题各异的论坛上晒思想,分享成果,用创新、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互联网+”正改变着农业发展方式与规则

徜徉在会议专设的信息大集上,与会者能深深地感受到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正在怎样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大会上指出,当前“互联网+”现代农业,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农业开放入世、农民工大量进城之后,又一轮指导农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和规则模式的改变与创新。

部级信阳茶叶市场的展台前,电子屏幕上滚动着一个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个体茶商的产品信息。借助专业的电子交易系统,信阳茶叶市场以标准化和数据化为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经营的茶产业打造了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现货交易市场,“全球供应、中国交易、信阳定价”的茶叶价格中心逐步形成。

海南互联网小镇的展台前摆满了诱人的热带水果。“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每一个水果的源头。”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党委书记胡余亨说,给小镇产出的农产品贴上可以追本溯源的二维码只是小镇“互联网+”的一个小窗口,“每一个互联网小镇都有自己的镇级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全覆盖、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新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全覆盖,可以说互联网小镇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

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号角正在吹响。夯实基础,成为信息化深度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前提。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论坛上指出,中国农业基础依然不够,“基础工作十分重要,没有基础的话,物联网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几十年全球和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实践,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发展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不容怀疑的正相关,所以一定要加强基础,注重融合,把握当前和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农业部通过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和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两大基础性工程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大数据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目前,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已扩大到26个省份116个县,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2万多个,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创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在全国开展大宗农产品的全产业链监测试点,创新中国大宗农产品月度供需平衡表。

推动新农民形成创业创新浪潮

赶街网的创始人潘东明是作为新农民代表来参加会议的。和他一起来参会的,有农村土生土长,为山西陵县老家卖红枣、核桃和五谷杂粮的王小帮,也有从海外归来,从互联网云计算企业的高管跨界成为新农民的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

当农业发展的前景被科技之光照亮,农民也越来越成为有奔头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在农业电子商务论坛上,国内首份《返乡电商创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返乡电商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电子商务有效释放了“草根”创造力,成为推动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最大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返回家乡,新农民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将本地特色商品与全国甚至全球市场联结了起来,在互联网联通全球的特质下,实现着自身价值和农村面貌的双重改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推动下,电商平台的农村化战略发展迅猛,也从另一个层面开辟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阿里巴巴为农村地区的创业就业提供了农民网商和农村淘宝合伙人两种主要途径。京东迎合国际国内品牌、融资厂商为农民合作社以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品牌化的农产品、营销等综合服务,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创业创新。

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曼从创业初就立志带领全村农民一起致富,不但经营好了自己的火鸡养殖场,还组织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农民需要带动和组织,我们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到村举办养殖技能培训,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点,制作多媒体软件,为社员提供套餐式的特禽养殖技能在线培训。”鲁曼说:“农村只有有了懂生产会经营的新农民,产业才能有支撑。”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庄荣文在论坛发言中说:“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2.3%,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同比增长9.5%,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经达到1.7亿,占农村网民的87%。互联网为新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新农民创业创新的浪潮在互联网融合共享的助推下得到迅猛发展。会议期间,农业部与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邮乐网等电商企业、浪潮集团等大数据企业,就共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与河南、辽宁、吉林、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共建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时,农业部向社会推介了“一二三产融合打造智慧美丽乡村”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和“农产品电商成就农村创业之梦”等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这些以部省联动、政企联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和部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重大举措,都将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和新农民创业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携手并肩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风景线

在这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盛会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当主角”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涉农互联网企业意识到,农村互联网发展必须要“接地气”,带动农民加入到这场传统农业提档升级的改造中来,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盆景转化为风景。

会议期间,苏宁控股集团、太平保险集团等6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苏州倡议。倡议的第一条就是“坚持服务‘三农’”,将加快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社会首要责任,致力于改造农村、提升农民,为新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代规模化的种养业需要一批有知识、有组织、有服务体系的现代农业组织来支撑。”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在发表主旨演讲时举例,“新希望的断奶仔猪的存活率处于国内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怎样把这些好的技术、品种、办法教给我们的家庭农场?app软件可以让农民轻松便捷地接受近千人的服务队伍指导,服务他们科学养猪。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联动,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市场服务、技术服务、手机一键延伸服务、物流服务等来带动农民,这些都是“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

从盆景转化为风景,“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潘东明说,农村电商的“遍地开花”,首先要破解理念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一个协会,通过协会来做培训,给政府、企业、农民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让他们接受互联网知识,我认为到今天为止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同时,农产品上行中的供应链标准化管理,也是目前农村电商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成立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探索把小农经济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城乡知沟 乡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信息社会,网络媒体的作用与影响力日益增强。一种思维是互联网在城市的普及与在农村的缺位,必然造成城乡“知沟”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种思维则是互联网在知识与信息上的海量性及几乎不受时空限制的传输特性正是缩小城乡“知沟”差距的利器。这两种思维都缺乏对人的因素的考虑,犯了工具决定论的错误。网络媒体只是一个工具,人的因素才是问题的主因。因而,本文认为网络媒体要起到缩小城乡“知沟”差距并阻止这一差距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进一步扩大的话,则必须加强农民对网络媒体的使用能力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而做到这一点,先行条件则是要对农民做好相关方面的教育培训,即相关的“乡村教育”要推行起来,因为有效使用网络媒体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及相关技能这一必要前提条件。

一、网络媒体在农村稀缺的现状与原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2月31日调查表明,我国城市网民大约有9168.6万人,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而同期乡村网民1931.4万人,网民普及率仅为2.6%。乡村网民数量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普及率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CnniC在截至2006年底的数据是:农村家庭拥有的电脑数量为每百户2.7台,远低于城镇电脑拥有量每百户47.2台。CnniC提供的《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为3741万人,其中农村中小学生网民1575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网民达2000万人。从这个报告中可以得知,留在农村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上网者仅有166万。

CnniC第20次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6月为止我国网民达到1.62亿,其中城镇网民占到近8成(76.9%),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只是5.1%。CnniC2008年的调查显示:53。3%的不上网的农村居民是因为不懂电脑或者网络而不上网。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

从上述数据来看,农民上网还不是普遍现象,虽然近年来农村网民数量逐渐有较大的增长,但农村网民主要是农村中学生以及农村青年打工者,他们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村网民。这从电脑在农村的占有率就很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特征,虽农村网民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但农村居民电脑拥有量增长缓慢,这就说明网络媒体在农村仍缺乏市场。据农业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民上网的平均比例只有o.2%,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民的上网率几乎为0。这一反差带来的结果是城镇居民在信息的获取上与农村居民的差距逐步扩大,加上城镇居民的知识占有优势带来的对网络媒体的有效主动利用,必然递进式地增加其信息与知识而进一步扩大城乡“知沟”差距。

网络媒体在农村普及率低的原因:一是实用性不大导致的需求心理不足。我国小农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并不需要利用互联网来建立起农产品的“产、供、销”渠道;二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导致不少只对电脑有粗浅感性认识的农村居民认为电脑是坏东西,这也影响了农民的购买欲望;三是二次付费偏贵带来的“买得起,用不起”的购买顾虑同样影响购买欲望;四是使用网络媒体对知识与技能上的要求,又对农民购买电脑设置了一道心理障碍。

可见,解决电脑在农村难以普及的关键则是发展教育与经济,因而,要想网络媒体在农村普及并利用其缩小城乡“知沟”差距,发展相关方面的“乡村教育”则是必须要做好的前提工作。

二、网络媒体在缩小城乡“知沟”差距上的优势

利用大众媒体缩小“知沟”差距的做法早已有之,我国近代报业开启民智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努力缩小中西“知沟”差距的做法。相对而言,网络媒体在缩小城乡“知沟”差距方面的功能更为强大更为便利。对于互联网而言,其在这方面的明显优势就是其信息的海量性与互动性,具体而言:一是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强大搜索功能。对于不知晓的知识,输入关键词基本都可以从中得到通俗易懂的回答;二是各类网站的健全性。通过互联网,各行业的基本知识都可以清晰全面地呈现给使用者。而针对不同层次与年龄人的网站,更能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爱好的使用者能做到各取所需;三是各类博客、时评、论坛、社区等栏目的丰富性,完全可以起到过去政论报刊的作用而开启民智,这对农民如何开拓思维与更新观念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同时,就知识容量及信息容量而言,纸媒体在容量上具有限定性,而电脑则几乎不受限制,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子图书馆。

网络媒体除上述优势以外,其互动性则又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其互动性帮助了使用者在寻求这些知识时的便利与能动性。网络既是一个娱乐的平台,同时也是学习的平台。对于农民,只要有学习欲求,通过电脑基本可以弥补乡村信息隔绝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农村书籍资料匮乏和缺乏教师这一问题。正如美国现代化的理论家英格尔斯对于大众媒介对现代化的积极作用的描述:“大众媒介给人们带来有关现代生活诸多方面的信息;给人们打开了注入新观念的大门……所有这一切在能够接受外来影响的人那里。将会导致更多的现代性。”网络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上使整个世界呈现“地球村”状态,因而利用互联网在帮助农民开启民智以及“睁眼看世界”这些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技术优势,对改变农民对农村向现代化变迁,皆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工具。“大众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偿自然形成的乡村隔绝状态……大众传播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传播了信息,说服农民接受变迁。”

我们多谈论近代报人利用报纸作为缩小中西“知沟”差距并开启民智的工具,网络媒体综合三大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及在知识与信息上的“超市”特征和互动性,应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更好媒体。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缩小城乡“知沟”差距,使农民会正确使用互联网会对互联网的信息进行批判接收与理解则是关键,而问题是在我国农村,农民缺乏的就是知识并进而由于知识缺乏导致的无法对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利用。因此,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式农民,对农民开启民智缩小城乡“知沟”差距,互联网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但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乡村教育则是关键前提。

三、对“乡村教育”这一网络媒体在农村普及的关键前提条件分析

网络媒体在缩小城乡“知沟”差距上与其他大众媒体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其在使用上的复杂性与对知识的高要求则是其在乡村普及的重要障碍,农民要想在互联网上能动地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以及准确理解相关资料,而不导入仅仅寻求娱乐与刺激的偏向,则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与媒介素养。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平台特性,网民需要的信息不是直

接地呈现在网民面前,需要网民自己从这个平台上去搜索并选择,而这个搜索选择就对网民的知识水平、个人修养与爱好提出了_一定的要求。这也是文化水平高者多把互联网当成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工具而文化水平低者则把其仅当成娱乐的工具的体现,因此,要想互联网在农村普及并达到缩小城乡“知沟”差距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尤为必要,否则,“网络下乡”等良好愿望的措施都可能治标不治里。

解放前,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皆认识到改变农村则必须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三人都认识到对农民进行教育才是改变农村的治本之方。如梁漱溟认为,通过乡农学校对农民进行教育,才能做到乡民自治。晏阳初认为,对农村要搞平民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如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式农民,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则是根本,农民知识的增长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两个最基础的基石。梁漱溟指出:“总言之,救济乡村便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至于创造新文化,那便是乡村建设的真意义所在。”。梁漱溟还认为在社会改造时期,则应注重社会教育、成人教育、民众教育。这些观点用在今天同样正确,因为新式农村的建设,没有新式农民则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没有文化知识做基础则根本不可能成为新式农民。而能发挥这一教育功能从而缩小城乡“知沟”差距的网络技术则是开展这一教育的有力工具。

但如何使“农民科学化”和“科学简单化”,以期把简单化了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农民自己的实际操作,一直是平民教育工作者从事乡村改造事业的第一要素。可见,成熟的技术转化为农民的现实技能,是一个教育难题也是首要问题。对于农民关于网络媒体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一是要使农民具备相关使用技能,包括如何上网如何查找下载资料如何打字以及系统如何安装等基本技能。对于硬件毛病,一个村至少应该有一个能解决基本问题的技术员。二是要对农民进行基础知识的再教育,对网络的正确利用所依附的本体还是知识。但采取何种方式为佳?梁漱溟在他那个时代给出的药方是:要靠外来的力量。主要靠有知识的外来人来充当教育先锋。这些外来人指“有知识、有眼光、有新方法、新的技术的人”。而晏阳初希望让受过平民教育的青年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这些方法在如今也具有可借鉴性。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

一、前言

互联网的出现及迅猛发展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及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互联网+”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分析重庆市奉节县运用“互联网+”开展扶贫的探索,最后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推动奉节县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建议。

二、“互联网+”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此后,互联网+”理念被运用到各种工作中。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成为2015年的一个热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随着产业互联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将改变政府现代化进程,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

三、奉节运用“互联网+”扶贫的实践

贫困是一个世纪难题,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贫困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是解决信息贫困、带动涉农商务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衍生出一种革命性的扶贫途径――电商扶贫。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2015年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并在甘肃省陇南市先行试点。

奉节县是部级贫困县,是重庆扶贫对象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2014年,奉节有贫困村185个,贫困户34181户,124430人。贫困村的数量占比达到全县建制村的一半以上,贫困户的数量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2%,脱贫的任务相当艰巨。

奉节县政府积极把握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搭建扶贫的网络平台。9月29日,淘宝特色中国奉节馆正式上线。计划到2016年,在重庆市率先实现农村淘宝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确保2017年底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2018年“打扫战场”。

(1)“互联网+”特色效益农业扶贫。奉节地处海拔135~2123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天然环境。奉节县的高山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烟叶产业,中山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发展肉牛、山羊、生猪等养殖产业,低山地区要巩固和扶持发展多品种、高品质的脐橙产业。到2017年底,全县将形成脐橙种植200平方千米、油橄榄种植66.67平方千米、红豆杉种植66.67平方千米、中药材种植66.67平方千米、蔬菜种植66.67平方千米、烟叶种植33.33平方千米的特色效益农业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将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特色效益农业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途径一是通过发展企业,吸收农民打工,获得收入。例如,重庆臻源红豆杉发展有限公司的27.33平方千米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在5年内带动1000多户农户致富。途径二是通过互联网找到这些农产品的销路。据统计,9月29日,淘宝特色中国奉节馆正式上线当天销售腊肉1041件、乡坛子香菇酱179件、牛肉干296件。从9月15日到10月15日,奉节县“农村淘宝”一个月的成交额达到1600余万元。

(2)“互联网+”旅游扶贫。旅游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多发生在贫困人口集聚的边缘地区,旅游一般会雇佣大量的女性青年及低技能的个体。奉节是旅游资源大县,除了闻名海内外的瞿塘峡、白帝城、天坑地缝外,全县可作为旅游资源利用开发的传统村落及民居点共有284处,涉及农户9千余户,3.8万人,旅游是奉节脱贫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奉节新建了龙桥和云雾等民族风情街,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的效益凸显,以兴隆镇为例,该地逐渐成为成为休闲、避暑胜地,已经带动贫困对象2860户,10263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互联网+”旅游是趋势,劲旅咨询的《2014-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在线市场规模约达3670亿元,较2013年的2522亿元同比增长45.6%,在线渗透率为11.3%。为适应这种变化,奉节丰富了旅游微博内容,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改版旅游网站,开展了“最美奉节我点赞”等网络评选活动,并邀请丰华龙网文化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及业内专家,为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3)“互联网+”文化产业扶贫。奉节县诗词文化积淀深厚,诗史长,诗品高,诗名显,被誉为“诗城”,从先秦时代至民国共有近千位诗词名人在这里留下大量诗篇,其中不乏《早发白帝城》《登高》和《竹枝词》等名作。奉节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车车灯、彩莲船、舞龙、舞狮、连箫、唢呐、剪纸、刺绣、腰鼓、巫舞、薅草锣鼓、闹丧鼓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奉节县有较好的红色资源,是川东游击队活动和彭咏梧烈士牺牲的地方。作为三峡库区移民大县之一,奉节有着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文化是奉节发展之魂,也是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奉节已经建成夔州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并与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中央新影新三峡国际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近些年,奉节提出要复兴夔州文化,但要实现这一战略,互联网是必需的重要平台。

(4)“互联网+”智力扶贫。相关人才的缺乏和贫困人口的素质不高是影响脱贫的重要因素。为此,奉节借助互联网平台和资源,针对贫困人口重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劳动年龄阶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应训尽训”。并在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以上的科技特派员、1名农业科技人员,培养3名以上懂技术、经营和管理的科技能人。目前已经累计培育出5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

四、“互联网+”推动奉节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再思考

(1)“互联网+”理念的树立及落实。与具体工作的融合度是检验“互联网+”理念树立及落实情况的重要标准。就奉节“互联网+旅游”的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奉节县对互联网营销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虽然打开浏览器到处可以看到奉节旅游的相关信息,但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本土专业的,旅游官网也过于粗糙,有些很实用的功能也是有名无实。在“互联网+产业扶贫”方面,当前农民更多的是把互联网当作购买生活用品的便捷平台,真正通过互联网出售特产、获得收入的还是不多,离扶贫还有一定的差距,电商扶贫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在这方面,政府建立和完善信息供给机制是当务之急。

(2)政府职能的厘清。在现代政府治理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边界。目前,在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模式中,政府外主体的作用发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乡村旅游扶贫为例,如果企业、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重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直至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

具体到奉节县旅游扶贫,由于当初的政企职能划分不明确,白帝城等核心景点曾经被重庆市旅游集团控制,造成现在旅游发展出现很大难题。同时,政府在制定旅游扶贫政策时,没有结合贫困户的经济和能力等要素,造成大多数贫困户不符合参与条件,出现了“扶强不扶弱”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厘清职责,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政策,调动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到扶贫中来。

(3)政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现代政府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常规政务来看,奉节在县城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并设置40个常驻窗口、1个综合窗口、1个咨询接待窗口开展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办理。截止2014年11月底,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22个,36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总体来说,奉节县的政务体系比较完备,但政务信息化还比较滞后。

政务信息化水平也是扶贫工作公正、公平和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贫困户的评定、扶贫政策申请、贫困户的公示、扶贫资金的发放等涉及群众的利益,而这些利益被侵害的实例并不鲜见。从奉节县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涉农问题是群众的主要源头之一,村干部因为贪污和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被公诉的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借助互联网,提高扶贫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是必然的举措。

五、结论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对推动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基层政府只有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将“互联网+”用好、用活,才能切实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玉凯.“互联网+”政务推动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eB/oL].http:///gundong/20150516/t20150516_518570118.shtml,2015-05-16.

[2]汪向东.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宋德义,李立华.国外旅游减贫研究述评――基于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旅游减贫实践的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

[4]丁建军.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与减贫对策――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2).

[5]万剑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县域经济旅游扶贫研究――以鄱阳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6]杜鹃.互联网+扶贫,苏宁的新玩法[J].wto经济导刊,2015(8).

[7]汪向东,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