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科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0:19

绿色农业科技篇1

据本刊记者了解,与前四届相比,本届活动在“三馆两园一带一谷”设置基础上,新增“一线”――京北黄金旅游线,设置延寿及乐多港两个分会场。

延寿生态观光谷,以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带动沟域经济发展为宗旨,设置r业嘉年华―延寿生态观光谷分会场。基于对本届农业嘉年华活动举办季节(春季)、举办时间(3月11日―5月7日)及资源条件现状可利用性考虑规划开展系列健康休闲活动,提升延寿生态观光谷的品牌知名度,带动沟域内各产业的发展。依托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银山塔林、延寿寺、冰湖石林等旅游资源,开展“醉美延寿”摄影大赛、“民宿体验”、“北京农业嘉年华杯”健走活动等系列活动,扩大宣传,引导市民前往旅游,带动当地生态观光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京北黄金旅游线,以“昌平全域旅游”为总体指导思想,以突出“魅力昌平”为核心,打造集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乐多港设置本届农业嘉年华的分会场,依托本届嘉年华活动广泛宣传,辐射带动昌平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如“走进延寿镇,畅游乐多港,绘最美家乡”“世界地球日我为冬奥助力”等活动。

在58天会期里,主办方精心为广大游客筹划了23项特色活动。有适合骑行爱好者的“草莓骑行”;充满时尚激情、展现青春活力的快闪表演;延寿分会场的民宿体验与健走;乐多港分会场的“我为冬奥助力”地球日主题活动等。在开幕式当天,还可以欣赏到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长峪城社戏。周周精彩不断,处处亮点升级。一路走一路游,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处处创意、处处科技、处处欢喜。

丝路花语馆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50种花卉的历史文化,场馆景观共计使用近17万株的花卉。薯国演义馆展示白、黄的、红的、粉的、紫的、黑的土豆6个色系共40余个品种。豆彩工坊采用豆类作物100余种,几乎每个景观的打造都是用豆子一粒粒粘帖而成,仅一幅讲述豆类作物发展的画卷,就用了3000多粒豆子。各色农业元素的大集合,巧妙地应用于场景打造,为广大游客展现震撼、好玩、精致、高端的农业创意景观。

绿色农业科技篇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西农979小麦新品种,在高产与优质、冬性与早熟、多抗与广适结合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填补关中及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小麦品种的空缺。是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小麦主导品种,已成为陕西省小麦主栽品种和国家冬小麦第六大种植品种。

玉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陕单609”具有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密植、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在西推广465万亩,获经济效益2,45亿元。

油菜

利用自有专利技术选育成无微粉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及5个衍生系,育成油菜新品种10个,国审品种4个。“陕油8号”是我国黄淮流域审定的第一个双低油菜杂交种;“秦研211”具有高产、早熟、抗倒等特性,适宜长江下游推广种植。果业

果业

苹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了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阳”苹果,个大,肉细,酸甜适口;色泽艳丽,综合了“秦冠”和“富士”的诸多优良性状。“瑞雪”苹果,晚熟品种,果形端正、果面光洁,风味浓郁,综合性状优于传统黄色品种“金冠”和“王林”。

猕猴桃

猕猴桃是陕西的优势特色产业。至2015年,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94万亩,产量12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集中产区。建立了猕猴桃资源圃和基因库,创制猕猴桃新种质7个,选育出“瑞玉”“脐红”“农大猕香”等猕猴桃新品种;开展了病虫害防控技术、商品花粉及授粉技术、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等研究。

牛羊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方面创建良种牛羊胚胎规模化生产技术,推广良种牛羊胚胎71568枚,牛羊受体妊娠率分别达到50.03%和62%;创建奶牛性控胚胎生产技术,推广性控胚胎29704枚,性别鉴定准确率达到99.9%;创立牛羊体细胞高效克隆技术,克隆高产奶牛513头,创制乳腺炎非易感高产奶牛226头,牛羊体细胞克隆效率分别达到20.36%和38.2%;创立抗乳腺炎转基因育种技术,创制了抗乳腺炎奶牛和奶山羊育种材料5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农业科技园区

“十二五”期间,陕西建立部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覆盖了粮食作物、旱作农业、肉牛、果业、设施农业等产业。建立陕西省农业科技园21家。园区由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组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创新的重要示范平台。

农业产业技术联盟

“十二五”期间,陕西在农业产业领域组建了种业、核桃、茶叶、红枣、农机、苹果、猕猴桃、羊、马铃薯、饲料等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导产业搭建了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协作联合,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步伐。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创新服务体系集政府、企业、专家、农户为一体,形成以大学为依托的“试验示范站推广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大荔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大荔模式

“大荔模式”以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为平台,采取县为单元、连锁经营、技企结合、密集覆盖、三级网络服务的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副双流通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逐步完善了陕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陕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

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扶贫,近距离解决“三农”问题、是助推农村生产发展的生力军。“十二五”期间,全省选派1923名科技特派员进驻1923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农民合作社缺技术的问题,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职业农民。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在田间地头,把专家、企业、农民、基地、市场等有效整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是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立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12个,形成了“企业主导型”、“协会(合作社)依托型”、“示范带动型”、“多元化复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科技篇3

关键词:绿色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推广使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现今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除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之外,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业技术的使用更是其关键。现代农业的种植大体上包括粮食和蔬菜2个方向,所以提高绿色生产种植技术在这2个部分中的应用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推广使用是适应现今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要求加强对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国门奠定重要的基础;传统农业发展对土地、环境形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推广使用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做法。

2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途径分析

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主要在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2个方面进行落实使用的。具体如下:

2.1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推广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面对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指的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中的推广使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专门为培育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场地,场地的选择要远离居民区与污染区,同时培植场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等不利影响;选择优良的种植品种,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优良品种的生长能力也是较强的,这样避免了化肥的使用过多,总体而言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非常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主要指的是治疗病虫害中的对土地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可溶解的、高浓度的农药,使用科学治理病虫害的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推广分析

蔬菜作为人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针对的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农业种植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难题,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使用是尽量避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土地和周围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同样注意避免使用高浓度、能够分解的农药,尽量使用现代市场上新出的科技含量较高,危害性较小的农药。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抓捕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温度计水分的合理控制对蔬菜进行无公害的栽培种植。

3强化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建议分析

3.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存在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现今意识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农户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为了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使用程度,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群众的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必要性认识。宣传可以通过报纸、书刊及网络的方式进行;可以在部分地区首先进行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试点工作,然后让具体体验的农户将经验、好处向当地人民群众介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重要性认识。

3.2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

绿色农业技术的高水平与高效率的推广使用必然要在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内进行的,这是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农业生产机构要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方面来讲,建立合理的绿色农业生产种植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精准的数字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绿色化;在农业培育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专门现场指导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过程,并且建立农户、商家、科研单位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构建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培育结构共同努力;利用市场化的发展效果向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标准,通过最终的商业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兴趣与信心,以此方便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3.3结合实际农作物的生产,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绿色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使用还是要深入到具体的农作物生产中进行的,所以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定时的组建专业团队深入都农户种植的实际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种类、面积等进行专业的指导,在具体的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让农户切实体会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在建立科学的适合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农业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到农作物种植的具体过程中,在无公害农作物及蔬菜的种植栽培中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作者:韩科单位:成武县农业局

绿色农业科技篇4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生态农业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实施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出口有较大影响,我国出口额出现了暂时的增速缓慢甚至下降。我们应该认清绿色壁垒的内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绿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实施收缩战略。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应以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为依据,尽量等同采用;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及时掌握国际标准的动态及其指定背景;建立先进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二、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建设专业信息中枢的使命,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商品和市场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所估计和预测,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决定着未来农产品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项目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应抓住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契机,以科技推广为重点,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开发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从源头抓起,实现用标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四、完善外贸体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形成强大合力

应强化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促使各类农业主体走向合作和联合,推广能高效率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服务的组织体制模式,企业应积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按照生态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和生产全过程控制,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并且,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新体系,要积极申请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及绿色标志,增强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通过推广,使单个农民融入到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各类组织整体中去,使之充分享有获取市场交易信息和经济收益的机会。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知识、技能和信息,始终是我们破解绿色农业壁垒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因地适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知识和各类蔬菜、优质粮食、养殖、加工等绿色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培训,使农民对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环境生态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认识。通过项目的培训活动,使农民受益,使农民及时掌握各项农产品绿色栽培技术和畜禽绿色养殖技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与现场指导、答疑,给农民下发种植、养殖等各类科技书籍,加大资金投入,在省内各个农村社区建立小规模型的农科图书室,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方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1).

绿色农业科技篇5

山西省广灵县发展绿色农业的具体实践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为山西省东北门户。地形为半山半川,西高东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无霜期130d,降水量408.8mm,粮食作物有谷、黍、玉米、马铃薯和莜麦等,经济作物有葵花、葫麻、白麻、食用菌等。谷子品种以“东方亮”为优;葵花以“三道眉”为佳;“画眉”驴为中国五大优种驴种之一。广灵县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基本无工业“三废”污染,是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广灵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确定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并于2006年11月8日向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成功申报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成为山西省首家部级绿色农业示范区。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收、农村发展、农民富裕,这是广灵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1.1搞好绿色农业区划根据全县各乡(镇)、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耕作习惯和区域优势,确定各乡(镇)村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并提出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进行规模经营。

1.2夯实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条件全县努力加大农业建设投入,以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晋北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灌区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各项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全面提高农田增产增收和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构建绿色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县政府着眼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从山西省农科院、大同市农业局等单位聘请了8位农牧业技术专家,担任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顾问。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集中讲授实用生产技术和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两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零距离”指导。二是培养本地农业“土专家”。由专家顾问对农业科技干部和农民科技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训,增强全县农业科技的支撑力量。三是成立研发机构。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按照不同行业成立了林果、畜牧、种植业科研小组,解决绿色农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问题;由农业科技干部牵头,成立“东方亮”小米研发中心、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

1.4做精绿色品牌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全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使全县农产品实现就地检测,不合格不出境、不上市,确保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二是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年内将完成1.33万hm2无公害产地认证和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保证完成2个、力争完成5个产品的绿色认证,并完成“广灵小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工作。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在成功争取回“东方亮”小米商标注册所有权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商标注册工作,打响广灵绿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绿色农业科技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保护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37-01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开发现状

最近几年里,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黑龙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是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发展最快的省份。自2011年起到2013年期间,全省系统开展、整体推进“绿色食品强省建设”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工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工程和质量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全省实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72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绿色食品基地规模普遍较大,平均面积53.1万亩,百万亩以上的占1/5;实物总量3150万吨,占全国的1/5;全省绿色食品总产值1330亿元,占全国的1/6;初步形成了绿色玉米、大豆、蜂蜜、水稻、乳品、肉类、野生植物类等产品生产与加工体系。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优势分析

(一)要素禀赋优势

1.土地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全省农用地面积3950.45万公顷,全省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1/10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3/5以上,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平坦,耕层深厚,适于玉米、小麦、大豆、水稻、马铃薯等优质粮食作物及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种植,草原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总之,土地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条件居全国之首。

2.水资源优势。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以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为依托,大小湖泊640个、在册水库630座,现水资源总量达到810亿立方米,居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之首,是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丰富的水资源为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森林资源。作为我国重点林区之一及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黑龙江省名副其实。全省森林覆盖率45.2%,林地面积达205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树种丰富,多达100余种,其中材质优良、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黑木耳、榛蘑、元蘑等食用菌、松子、蜂蜜、鹿茸、鹿胎膏、五味子、山野菜、山核桃油等绿色食品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先决条件,推动以林粮、林蔬、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渔、林菌、林果、林药为基础的林上、林中、林下、林缘“四林”经济深入发展。

(二)地理环境与生态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黑龙江省地处北疆,是我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南北跨10个纬度,属中温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四季分明,漫长的寒冬阻止了病虫越冬,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农药使用量。夏季雨热同季,昼热夜凉温差大,降水量充足,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耕地开发较晚,化工厂较少,污染源少,土壤、空气、水源污染较轻,森林、草场、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富足、充实,土壤微量元素积累多,农作物一年一熟。

(三)农机装备与规模生产优势。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且集中度高,适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于使用大型农机具作业,拥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具备了研发生产大型农机装备的能力,并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建成的近80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促进了绿色食品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加快了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了绿色农作物的产出率。

(四)技术与加工优势。黑龙江省拥有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40多所,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已研发出一批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例如,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和省农垦科学院承担的“黑龙江省区域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应用3S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智能装备技术,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个、专利2项,研制出新装备1套,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红星农场建立了数字农业技术示范区,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加快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使数字农业技术趋于实用化,该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黑龙江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以开发绿色食品为中心,走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就必须牢固树立绿色食品资源保护意识,建立激励绿色食品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机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必须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坚持有机肥与化肥合理匹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科学施肥,搞好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多层次利用生物有机质,废弃物资源化,物质循环再生化,回收农用塑料薄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以减少对绿色食品资源环境的污染。

(二)提高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与保护各级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黑龙江省在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中,要倡导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革与完善涉农教育与培训,重视学以致用,增强其自我创新与技能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增加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接受和运用科技成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能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文明生活方式。

(三)增加绿色食品资源开发科研投入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科技投入体系,重视科技引进、开发、创新与推广工作,强化科学技术对绿色食品业的渗透,健全绿色食品业科技体系,提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水平,改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以提高绿色食品资源利用率;必须加强国内外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保护合作,利用地缘优势,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区域合作,在稳步发展境外粮食种植合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绿色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优势,组织企业走出去,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内陆地区投资,或与俄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大豆、玉米、水稻等粮深加工,开发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

[2]黑龙江绿色食品网:http:///

绿色农业科技篇7

会议肯定了绿色防控的成效。“十一五”以来,在农业部大力倡导绿色植保理念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绿色防控的理念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合力推进绿色防控的工作氛围;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明显进展,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不断丰富完善,初步形成了一批适应不同区域的防控技术模式;初步形成了政府项目资金扶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绿色防控推进局面,呈现出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应用作物逐年增多、技术影响力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格局,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基地和品牌,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认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只有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大局,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满足人民绿色消费的需求,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典型引路,才能得到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只有不断推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满足生产者实际需要,提高技术可操作性,注重作物全过程绿色防控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只有与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投入品,加大绿色产品的宣传和市场开发力度,实现增产增效、产品优质优价,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会议指出,病虫绿色防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无害化防控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化学农药使用量得到明显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持续控制。根本要求是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加注重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绿色防控是建设现代植保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对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

会议强调,绿色防控直接关乎公众健康、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巨大。推进绿色防控要坚持“政府扶持、优化技术、保障安全、多元推广”的原则,切实做到与菜篮子工程、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以及“三品一标”等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扶持紧密结合,与产业体系、行业科技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与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三品”农业生产市场推动和品牌创建紧密结合,与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的区域治理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绿色防控的普及率,大力推进“绿色田园”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国蔬菜、水果、茶叶、东北水稻和玉米主产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总体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总体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努力实现园艺作物优势区和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全覆盖,化学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20%以上。

绿色农业科技篇8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这次绿色农业科研专家咨询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是在刚刚结束的落实今年科研课题培训班之后,是在紧张编制科研课题的过程中,为了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科研事业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地深入展开,及时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必要的,又是十分重要的。刘连馥会长的讲话,既讲明了当前绿色农业发展鼓舞人心的可喜形势,又讲清了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虽然会议通知时间比较仓促,但是各位专家严肃对待、踊跃参与、认真准备,用实际行动支持协会工作,支持绿色农业的发展。这种顾全大局、智力奉献精神,使我们协会的同志深受感动。为此,向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实践出真知,专家献才华。听了各位专家讲的思路和建议,我感到很过瘾,很解渴。大家所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开拓性、指导性和可行性,这对今后绿色农业科研的深入展开,起到了定向指路作用,达到了召开这次会议的预期目的。为此,建议协会把各位专家咨询意见汇编成书,并作为协会安排明年科研计划和长期绿色农业科研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加以实际运用。

我们协会领导委托我做最后发言,我几乎成了光荣的“最后发言专业户”。各位专家的发言真知灼见,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最后发言确实比较难讲,即使讲了,也显得会议有点“头重脚轻”。要有水平,有态度。我讲一百句话,能有一句话是对的,也算是为绿色农业这个参天大树,浇灌一杯水,培上一铲土。主要讲以下两件事,说说个人意见。

一、设立绿色农业科研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近两年来,协会已经陆续审批设立了九个绿色农业科研中心,还有继续发展之势。我们对“中心”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满足于拿了一个本子,挂上一块牌子,找到一个来钱的路子。要了解设立“中心”的背景和意义,进一步激发“中心”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珍惜其来之不易。提出设立“科研中心”,也如同提出绿色农业理念一样,不是乱出点子,随心所欲,而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所决定的。产生的背景大家知道,宏观背景就是党中央做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三农”是重中之重的重大决策。直接背景是:近三年多来,协会有序地抓了三件大事:一是绿色农业理念的提出和初探;二是设立和建设示范区;三是绿色农业科研工作。办好这三件事,建成绿色农业模式,科技人才是根本保证。科技人才在哪里?省市农科院、农业大学,是农业科研人才集中之地。农科院、农业大学的科研需要与农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科研成果需要转化推广,农业科研需要经费来保证,示范区的建设需要科技下乡。以上多方面的客观需要,就是“科研中心”产生的土壤和根据。前年,连馥会长到江西省去考察的过程中,与江西省张逢雨老省长、江西省农科院领导深入交谈,形成设立绿色农业科研中心的共识,可以说这是“不谋而合”、“异床同梦”,可以说这是一个杰作,一个创举。点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井冈山的星火已经燎原。在批了设立第一个江西农科院科研中心之后,在青藏高原、河南中原、东北荒原、大海之滨等地设立了九个中心,辽宁农科院、北京农科院正在积极争取。对这件事,不认真思考,觉得好像很平常,但是,在协会不投一分钱、不给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挖掘和利用这么巨大的农业科研院校人才资源,是可庆可贺的人间奇迹。“科研中心”的设立,对于绿色农业发展,对于支持示范区建设,对于绿色农业科研的振兴,对于充分发挥农科院的作用,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二、绿色农业科研立题的意见

财政部、农业部对开展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高度重视、具体支持,不仅解决了科研经费问题,而且对科研课题的立题问题,一再提出明确要求,就是不要把绿色农业研究课题与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的农业科研课题搞重复了,搞雷同了,一定要充分体现绿色农业的内涵和特点。我们立项的科研课题,总的看是符合绿色农业理念的,但是因为没有经验,对绿色农业理念理解不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立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课题没有体现绿色农业的理念,二是课题与解决示范区建设的难点结合不紧密,三是有些课题零碎,小而单,四是有个别课题是为经费不是为绿色农业而科研。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协会领导的重视。为了贯彻两部的要求,为了解决立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协会领导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据说还有名人的指点和建议召开专家咨询会。在会上,钟雨亭副会长和各位专家的发言,都为解决绿色农业科研立题的思想路线和方向问题,讲了许多宝贵和中肯的意见,我很赞成,希望各科研中心立题时要认真吸纳。对今后的绿色农业科研工作,特别是课题立项,总的希望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绿色农业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围绕构建绿色农业模式的综合体系建设,突出应用技术和先进技术(先进科研成果)的集成创新这个科研重点,立足于解决制约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实现“三安全”的难点,充分运用“三先进”的合力支撑,提高绿色农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出成果、培养人才,又好又快地探索成功各具区域生态资源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目标,为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了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科研中心的作用,为了沿着正确方向开展绿色农业科研工作,建议“中心”抓好三件事:

一是与时俱进,调整工作部署。已经设立科研中心的农科院,都已经有既定的方向和工作部署,但是现在又增加了绿色农业科研的新内容、新任务,情况变了,就要与时俱进,不仅承担绿色农业科研的单位和人员要转变,建议与农业科研有关系的科研和工作,尽量地与绿色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早认识、早行动就会早受益。

二是对绿色农业理论要早学习、真理解。已经设立科研中心的农科院和大学,是支撑绿色农业的排头兵、主力军,必须对绿色农业这个新理念、新学问、新事物要早学一步,深学一层,即便是老科研也有一个接受新知识、再学习的问题。否则,明白人也会走偏路。

三是抓紧今年科研课题的落实。

现在,落实科研课题的培训班办完了,“两个管理办法”已经下发,绝大部分的科研课题经费马上就下拨到位了,争取本省配套资金的函件已发出去了。希望有关省的绿办、协会和科研中心要只争朝夕,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抓紧落实。原则上,今年课题落实不好的,明年课题立项不予考虑。

绿色农业科技篇9

关键词:绿色食品;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对策;陕西宝鸡

发展绿色食品,一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劳动效率、促进发展国民经济;二是关系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绿色技术和产业化的生产;三是关系到增加农产品出口量、多创外汇、提高中国食品著名度信誉;四是关系到农民增收、消费者健体、企业盈利、市场繁荣的群众利益;五是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建设和谐安定社会[,]。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规定了三大类,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截至年底,宝鸡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较少。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

.地域优势

宝鸡市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发展多种养殖业。特别是山塬地区工矿企业少、环境质量好、污染源少,具备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汽车、火车及将建成的民用飞机场交通方便,可通往全国各地,能将产品及时运往市场、将生产资料购回,非常方便农产品营销。

.气候优势

宝鸡市属于温带气候,冬夏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生产的苹果、猕猴桃、蔬菜含糖量高、色泽亮、品质优,是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的适宜区。优良气候的山区草源多,农区的玉米、小麦秸秆多,质量优,是生产绿色乳肉产品的优质饲草料。

.产品优势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一些规模较大、品质优良的产品带,为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打下了基础。一是北山的奶肉羊、肉牛和核桃基地初具规模。二是渭北塬区旱腰带的百万亩苹果基地已显增收效果。三是渭河、千河流域奶牛、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正在发展。四是渭北塬区设施蔬菜、线辣椒和太白、陇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五是秦岭北麓猕猴桃和秦岭山脉板栗显出了强优产品。六是西山与凤县花椒色泽红亮、品质优良,闻名全国。

.龙头企业崛起

据统计,年宝鸡市共有龙头企业家,其中部级家、省级家、市级家,总收入达到.亿元,龙头企业将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科技优势支撑

从目前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的科技队伍分析,科研与技术推广力量较强,能够以科技指导生产和产品研发创新,确保绿色产品合格。

存在的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大

广大生产者对无公害产品有一定的认识,而对于绿色食品,他们还未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因此,就不会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执行绿色产品的生产标准,只图能卖出去就行,影响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发展。

.思想认识不到位

农民和加工企业因生产绿色和有机食品投资高、费工多、质量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就轻视绿色食品生产。不少部门认为绿色质量安全食品的管理是农业部门管的事,因此很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还有一些人认为,农产品只要市场能保障供应就行,不必对质量要求那么高,对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现代农业漠不关心。

.集约规模生产少

绿色食品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目前分户生产难以解决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的问题,造成生产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致使技术规范很难统一执行,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因此限制了生产发展。

.龙头企业规模小

宝鸡的果品、乳品加工企业户数较多,但加工量小,形不成全国性大企业,对农业带动力弱,影响产业化发展。

.发展资金缺乏

发展绿色食品需要个方面投资。一是农民缺投资。绿色食品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生产。农民生产起步就需要大量资金,再加上农业贷款难,限制了生产发展。二是企业投资少。因农业企业规模小、利润不高,很多企业不敢大量投资,怕出现风险承受不了。特别是农业银行对涉农企业货款限制多、贷款发放少,使企业缺乏资金而不能发展壮大,从而限制了扩大生产。三是政府投入少。在绿色食品发展初期,政府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资金欠缺。

.批发市场不完善

目前宝鸡市蔬菜与果品市场只是过称收费、暂贮收费,贮存保鲜设施、收购能力、市场联络网站和产品外销等相对比较薄弱,市场功能不完善,限制了规模生产。

发展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生产安全

   

的认识

目前应用量大的无公害食品是食品安全质量最低的标准要求,必须逐步升级到绿色、有机食品上。中国的农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必须走生产绿色、有机食品道路,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水平需要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亟需大力宣传,在宣传内容上,一是宣传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性;二是宣传食用绿色食品的益处,以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群;三是宣传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条件和技术规范要求;四是宣传产品的质量标准、认证程序等,启发引导农民和企业依法生产合格产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生产安全食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发展。

.建立统管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管理工作,涉及到农业、工业、工商、卫生、供销、水利、司法多个部门,其产品涉及到农产品、林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产品、加工食品、生产资料多项,在管理中因各行业、各单位互相推诿,不愿出力、出资,使生产责任落不实、市场混乱,影响了安全食品的发展,因此建立安全食品统管组织迫在眉睫。这个统管组织应由名政府领导兼职挂帅,抽调涉农单位的精兵强将组成管理班子,统一指挥。并对原涉农单位明确职责范围,综合协调权力,保障生产、检测、市场管理各项工作到位。对质量安全食品管理队伍,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做好各项工作。对食品加工企业,要引导他们从加工单一产品转向组织生产基地,监督生产技术标准实施,形成生产、加工、经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还要启发企业搞好科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品牌驰名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将企业办大办强。

.壮大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带动生产发展

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也是绿色食品产业链衔接的重要一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需要以优势产品为基地,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带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市场与企业连接起来,形成生产、加工、经销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绿色食品生产步伐。发展龙头企业应分步走:一是发展数量,先把集约规模生产带起来。重点抓好市、县级龙头企业群的发展。把目前个市级龙头企业尽快发展到~个,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农产品加工网络,把出售原料加工成商品来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提高质量,把省级龙头企业扩充大。特别是将乳制品、果品、肉制品、蔬菜保鲜的加工企业办大,将优势产品生产带动起来,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办大,将部级龙头企业办强办大。对部级的龙头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特别要全面落实中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信贷、进出口等优惠政策。并引导中小型龙头企业向中央、省级大企业合作合并,采用股份方式使企业合并扩大。还要鼓励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加快技术创新,掌握产品生产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以科技增加经济效益。在产业化模式上,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组织模式。并要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企业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农民与企业成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激发农民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产品原料发展企业。

.依靠科技支撑,促进增产和质量安全

从农业发展历史来分析,农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依靠科学技术革新所推进的。因此,要发展绿色农业和质量安全食品,必须依靠科技来支撑才能推动进步。目前影响科技应用与创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科技素质偏低,使技术应用操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领会和掌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剩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多是岁以上妇女、岁以上老汉,他们的文化程度低、科技知识少,对绿色食品生产认识不足,在生产中不注重环境条件,盲目施用农药、化肥,结果导致产品农药、化肥、重金属含量超标,不能形成绿色产品。因此,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普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新技术迫在眉睫。针对生产技术所需,对农民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兼顾长远办好职业学校与夜校,坚持经常性对劳动力灌输科学技术和生产质量安全食品知识,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措施。二是农民思想观念滞后,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缓慢。由于现阶段分户生产,经营规模狭小、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效益低,加之农民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标,缺乏生产质量安全食品的公共利益,阻碍了绿色产品的发展。因此,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是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政策资金扶助,保障安全食品尽快发展

绿色农业科技篇10

[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