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十篇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十篇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3:09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1

关键词:教学评估;审核模式;方案设计;实施重点

我国首轮大规模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2008年结束,历时5年,对589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组织对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方案进行立项研究。2011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简称9号文)。9号文对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五种评估形式: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评估,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分类开展院校评估,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开展国际评估等。分类的院校评估是指:对2000年以来没有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院校评估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本文基于对审核评估方案的研究,对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点作一简要解析。

一、审核评估方案设计

正确理解审核评估方案需要厘清三个问题:什么是审核评估,为何选择审核评估和如何进行审核评估等。

1.什么是审核评估

审核源于财务审计(audit),1976年美国学者将其引入高等教育评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评估模式,被英国及其一些原殖民地国家用于院校评估。

对于审核评估,尚无确切定义。但借助几个相关概念,可以理解其内涵。例如,财务审计被认为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再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2005(等同

于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审核”的定义为: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其中“审核证据”是指: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审核准则是指: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由此可以引申出:审核主要是指对管理体系(如成本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等)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查活动和过程。一般来说,审核是经过授权和获得相应资格的审核员所从事的活动,是审核员收集客观证据、发现不合格,以促进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外部审核)理解为:由评估机构组织的,对参评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过程。所谓适宜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学校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应程度;所谓充分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程度;所谓有效性是指:学校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完成体系所需的过程或者活动而达到所设定的教学质量目标的程度。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针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而非专业或专项评估。评估准则是学校自设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国家(行业)甚至国际标准、规定与要求等(后者称“外部参照点”)。审核评估不设指标体系,只设审核范围。这就犹如做健康检查,体检中心根据规定的体检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给出一个体检报告。每项检查是否合格,取决于体检目的。例如就血压而言,如果为宇航员体检,高压应≤120mmHg;如果为运动员体检,高压就可以放宽到≤130mmHg;如果为普通职员体检,高压可进一步放宽到≤140mmHg。也就是说,合格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在这里,体检项目就是审核范围,体检报告就是审核报告,评价标准就是审核准则。

2.为何选择审核评估

目前,国际上有影响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有三种:认证评估、分等评估和审核评估。认证评估的历史最长(约150年之久),美国的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均采用认证模式。认证评估设定一个“最低标准”,评估结论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也可以设有“暂缓通过”(或“待观察”)的“受限通过”结论。认证评估基本上起到一个“准入”的作用,通过认证评估后,就可以自由发展,故认证评估是高等教育的“守门员”。我国本轮评估中对新建院校的合格评估采用的是认证模式。

分等评估关注的不仅是“过不过”,还要看“好不好”,因而具有“比较”功能。法国、荷兰、德国和美国等曾采用过分等评估,但因效果不佳,后来大多改用审核评估。比较成功的是印度以及我国的首轮评估。分等评估的最大问题是“分类”和“定量化”问题。分类越细越“公平”,量化越精越“客观”。然而,这样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工作量,更主要的是过于具体,干涉了学校办学自,限制了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发展。

审核评估的特征是“四不”:不设统一标准、不做评估结论、不对学校分类、不做横向比较。审核评估依据是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与标准,实际上是一校一标准。审核评估不做总体性的结论(例如:合格、不合格,以及优、良、差等),而是给出写实性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审核评估没有必要对学校进行分类,由于一校一标准,因而一校一类别。审核评估是用自己的标准评自己,与其他学校没有可比性,因而不能做横向比较。审核不设指标体系,只需规定一个评估范围。评估时,就审核范围中的每一项关注“4个如何”:如何说的(目标),如何做的(做法),效果如何(效果),如何改进(改进)。也就是说,针对每一项内容要考察4个问题:学校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学校是如何达到目标和标准的?用什么来证明学校已经达到了目标的标准?学校在哪方面和如何进行改进?审核评估真正将质量保障的主体交给了学校。

从国(境)外审核评估实践和成功经验可见,审核评估评的是学校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基于两种判断:其一,如果学校内部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则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能得到保障;其二,如果学校没有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教育资源,也难长期保障教学质量。审核评估相比其他两种评估模式更加尊重学校的办学自,更加突出评估机构与参评学校间的平等互动,更加重视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更加关注从源头上提高教育质量。

每种评估模式都有其内在特质及驱动倾向。认证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关注的是“差者”(或“差项”)。也就是说,是用“差者”(或“差项”)与规定标准比较,因此其基本取向是向下的。这种模式能驱使“差者”(或“差项”)达标。分等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关注的是“优者”(或“优项”),基本取向是向上的,它能驱使争优。审核模式判断的是“是不是”:即该说的“是不是”说了(目标),说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无效的“是不是”改了(改进);关注的是学校自身,不能做高校间的比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它能驱使学校自律。

审核评估是我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最科学、最适宜的选择。分等模式具有“选优”特质和“指标”样板,当我国高等教育尚未发展到一定成熟程度,尤其当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量”为主要依据的今天,如果选用分等评估必然会驱使高校奔向“高、大、全”,走向同质化。认证模式具有“保底”特质和“无限”发展空间,尽管说认证模式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异样的活力和多样化,但这是基于美国的行政模式、分权文化、大学自制、学术自由等独特环境,而这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审核模式具有“校正”特质和“自我”样板,由于它下不“保底”上不“封顶”,要求学校具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即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我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规定新建院校采用认证模式进行合格评估,通过上轮评估的院校或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院校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将认证和审核两种模式相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先“保底”后“自我约束发展”模式。显然,这是适合我国国情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此外,评估模式的适宜性,还取决于它与评估目的的契合度。本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前已述及,审核评估主要指向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来保障和提高质量。显然,审核模式与本轮评估的目的是非常契合的。

3.如何进行审核评估

做好本轮审核评估涉及六个方面:指导思想及原则、评估对象及条件、评估范围及重点、评估组织与管理、评估程序与任务、评估纪律与监督。前三方面关系到评估方案的设计,后三方面关系到评估方案的实施。

(1)指导思想及原则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一个坚持为:坚持首轮评估的20字方针,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点建设;二个突出为: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三个强化为: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审核评估坚持目标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等五项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强调目标导向,注重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主体性原则强调学校是质量的责任主体,注重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多样性原则强调学校办学自,注重办学多样性和特色发展;发展性原则强调持续改进与提高,注重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事实的判断,注重证据(定性的和定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2)评估对象及条件

审核评估对象主要是参加过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589所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对参加审核评估的学校设立了两个门槛:一是办学条件应达到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规定的合格标准;二是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10]567号文规定的相应标准。

(3)评估范围及重点

审核评估范围包括“6+1”个项目,24个要素和63个要点。6个审核项目包括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还允许学校自设1个特色项目。每个审核项目都包括了若干个审核要素,每个审核要素都包括了若干个审核要点,从而形成了“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级结构的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评估重点是培养目标的适恰性和达成度,具体体现为“四个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4)评估组织与管理

审核评估的组织与管理遵循“分级管理、管评办分离”的原则。教育部负责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评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所属院校的评估,由教育部统筹协调。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评估由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实施,地方所属院校的评估由各地具备条件的评估机构负责实施。

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通用方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通用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但需征得教育部的同意。

教育部评估中心统一进行审核评估专家库的组建和专家培训,省级审核评估专家组中外省专家一般不少于1/3。

(5)评估程序与任务

审核评估主要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和评估结果的审议与。

学校自评也叫内部审核。学校应根据审核评估方案,认真组织和实施学校自评,并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审核评估专家在认真审阅学校《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由评估机构根据学校填报的数据形成并提供)基础上,通过进校考察形成《审核评估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教育部评估中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年度就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总结报告进行审议后,正式参评学校的审核评估结论。

(6)评估纪律与监督

实行“阳光评估”和信息公布制度,将相关文件与信息如《学校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审核评估报告》等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坚持评估“十不准”,营造风清气正的评估氛围。这“十不准”为:在评估机构正式公布进校评估专家组名单后,学校不得拜访专家组成员,不得邀请专家组成员到学校访问、讲学、作辅导评估工作的报告。学校应按规定要求从简接待评估专家组,校领导不迎送专家;不安排各种形式的宴请;不安排上级领导接见;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闭幕式);不组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不送礼物;不超规格安排食宿;不变相安排专家旅游等。

审核评估工作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教育部委托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审核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学校申诉并仲裁。

二、审核评估方案实施重点

审核评估有四个重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校自我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和评估报告撰写。把握好这四个重点,是审核评估方案实施的关键。

1.关于质量管理体系

前已述及,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并能持续改进与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整有效。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审核评估的基础。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概念与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过程和因素实行有效监控,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应该指出,首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职责不明确;未能覆盖质量全过程和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重监督、轻控制、缺改进,没有形成闭合循环等。鉴此,学校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有赖于组织机构。结构合理、高效运作的组织机构:从纵向讲,要有利于统一指挥和分级管理;从横向上讲,要有利于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从部门自身讲,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较高办事效率。质量职责是指每一部门以及部门内每一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工作及责任),应特别重视纵向和横向各部门(岗位)之间“接口”的衔接与协调,保证部门(岗位)之间不遗漏、不扯皮、不推诿、不含混。学校应有健全高效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组织机构的管理权限、质量职责以及相互关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落实、职责到位、顺畅高效。

全过程管理与全员参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重视全面质量管理(tQm)方法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它特别强调“三全”,即:内容与方法上的全面性,不仅要着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要对影响质量的所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全员参与,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并对质量各负其责。学校应规定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过程,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管理不仅仅管理人员有责任,广大教师和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应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循环闭合与持续改进。学校应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pDCa”循环(戴明环),使质量管理形成一个闭合循环。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再检查”的运行机制,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应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行。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从而达到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的目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核心是:质量管理的标准、结构和流程。质量管理标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影响质量的主要方面和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质量要求。质量管理结构是使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组织构架,它确定了落实质量管理标准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及其各自的质量职责,包括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执行机构及其管理职责、监督系统及其主要监督内容等。质量管理流程是使质量管理工作得以持续、闭合、循环运转的关键,它是针对质量管理标准所提出的影响质量的要素,使其达到质量要求而形成的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链,反映了影响质量的主要方面和控制方法,并将质量控制点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2.关于学校自评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而学校是质量的主体,因而从本质上讲,这种评估是有内动力的。由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叫外部审核(也叫第三方审核),学校自我评估叫内部审核(也叫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是外部审核的基础。外部审核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内部审核是否扎实有效。内部审核能否扎实有效地进行,主要取决于学校参加外部审核的推动力,即:是为完成一项评估任务,还是将其作为一次以外因推动内因,从而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如果是后者,则内部审核应该是外部审核的延伸与基础,而不是一种应对外部评估的过场,更不应视为是为撰写《自评报告》搜集材料的过程。

严格意义讲,内部审核的目的应体现以如下几方面:依据学校的质量管理标准来评价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验证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在外部审核之前纠正不足。

内部审核强调正规性、系统性和独立性。所谓正规性是指:审核是按照正式要求进行;审核是由正式专家进行;审核是按正式程序进行;审核是按正式证据进行判断;审核必须有正式报告。所谓系统性是指:是对学校质量管理标准所有适用要求的审核;是对学校质量管理结构中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核过程是系统的过程。所谓独立性是指,审核专家必须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

内部审核的基本程序包括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和审核跟踪等。审核准备包括成立审核专家组和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等。审核专家组应由一名组长和若干组员组成,选派专家组组长应考虑其业务范围、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等,选派专家组成员应考虑其业务范围、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等。审核实施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审核的范围,确定审核的重点,确定审核的策略,确定审核组成员的分工和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等。审核策略包括审核方法和审核路线,审核方法包括按部门审核(考虑涉及的活动和要求)和按要求审核(考虑涉及的部门)等,审核路线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随机审核等。每位审核专家要编写自己的审核计划,要明确去哪里、何时去、找何人、查(问)什么和如何查(问)等。

在审核实施中,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包括要把握好审核计划与进度、协调气氛、保证客观和审定结果等。审核专家要掌握审核技术,包括询问适当的问题、验证对问题的回答和观察实际发生的事情等。寻找客观证据是现场审核的主要任务。按GB/t6385(等同于iSo8402)中的定义,客观证据是指建立在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所获事实的基础上,证明是真实的信息。审核评估中的客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情绪和偏见左右的、可以阐述和记录的、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可以验证的以及与质量有关的等。

为将内部审核引向深入,应根据审核范围的每一个项目、要素及要点,设置引导性问题。行为性引导性问题如: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为何要做它(或不做这些会怎么样)?我们为何这样做(或不这么做会怎么样)?我们这样做有效吗?我们怎么证明有效?我们这样做有问题吗?我们为何会产生问题?我们如何避免或消除?等等;状态性引导性问题如:我们目前是什么?我们为何要这样(或不是这样会怎么样)?我们为何会这样(或不会这样会怎么样)?我们这样好吗?我们怎么证明这样好?我们这样有问题吗?我们为何会产生问题?我们如何避免或消除?等等。

内部审核目的的重点在于发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查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加以消除,以避免不合格的不发生或不再发生,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不断改进。根据iSo9000:2005的定义,不合格是指未满足要求,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是由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对(潜在)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审核专家可协助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建议。审核跟踪就是针对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跟踪进行检查: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已实施,实施后的效果如何,采取纠正措施以来是否还有类似的不合格项发生等。

自评报告是对内部审核工作及其结果的客观反映,一定要在扎实的内部审核基础上撰写完成。它是学校内部审核结果的总结与提炼,而不是学校各部门上报材料的汇总。自评报告要针对每个审核项目的每一个要素,说明学校在该项工作上所确立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与手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策略等。自评报告要有翔实数据和事实支撑,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应准确、具体、深入。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夸大成绩,不弄虚作假。

3.关于专家进校考察

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是审核评估(外部审核)的最重要的环节,是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与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撰写《审核评估报告》的主要信息来源。专家进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学校在自评报告中所阐述的办学目标、学校教学状态描述、围绕各审核主题和审核重点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等是否充分、客观;通过第一手的考察取证、面对面的沟通以及亲身体验,获得更多有关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际状况的信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适合性与可信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专家进校考察的工作流程包括:专家进校预备会、与学校见面会、现场考察、专家组工作交流和专家评估意见反馈会等。考察时间为4天,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四。专家组成员一般应在正式考察前一天下午抵达参评学校,当天晚上召开专家进校考察预备会,会议内容一般包括:专家组组长介绍基本情况,提出工作要求;专家组成员交流对学校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审阅意见,主要存在的问题,拟考察的重点等:讨论专家组考察计划,讨论组长提出的分工,讨论专家组成员的考察计划;确定考察第一天各位专家的工作内容等。进校考察第一天上午,召开专家组与学校见面会,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介绍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整体考察工作安排等,学校方面可以就自评报告未反映的或未反映清楚的情况作简要补充说明。进校考察第一天至第三天,各位专家按照各自的考察计划,针对自己所承担的主题和重点,自主选择考察的方式,逐项开展考察工作。由专家组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集体考察。专家组可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专家组内部会,沟通、交流评估考察中的信息,研究考察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考察计划。专家组内部会一般安排安排在晚上。进校考察第四天下午,召开专家个人意见反馈会,主要交流专家个人认为学校应该改进的问题以及建议,时间控制在3小时之内。

专家进校考察方式包括访谈、听课、座谈、查阅材料、实地考察等。访谈主要目的是印证专家的判断和疑问,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应事先做好资料、情况、问题等准备,精心挑选访谈对象,应包括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等不同人群。访谈过程中坚持平等对话,防止高高在上的审问式姿态,对需了解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讨论。专家听课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精品课等;不同类型教师,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有选择地进行。着重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等。应根据需要召开学生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专业负责人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校友座谈会、用人单位座谈会等。专家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应确定座谈的主题,预设要达到的目的,并在座谈中引导大家围绕主题交流讨论。查阅材料包括抽查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以及学校提供的评估支撑材料等。对学生试卷的抽查主要看教师的命题质量、卷面质量和教师的评阅质量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考察主要看共性的优点和不足。包括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验、总结、结论,以及论文或设计的质量监控措施是否符合学校要求,执行是否严格,是否存在突出问题等。教学设施的考察重点是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语音室、图书馆、体育场、校园网等,还可以考察学校的食堂、宿舍等服务设施。

4.关于评估报告撰写

审核评估报告是对审核评估结果的客观反映。它的撰写对审核评估至关重要,审核评估的价值及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核评估报告反映出来的。

审核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概述、总体评价和结果描述。概述主要包括学校概况和评估概况。学校概况一般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院系设置、学科门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以及国际交流等情况。评估概况一般简要说明专家组校外审阅学校自评报告情况和进校考察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总体评价包括三部分:值得赞扬的方面、建议改进的方面和必须整改的方面。值得赞扬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可供其他高校学习与借鉴;建议改进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轻微不合格),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否则会影响进行质量;必须整改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严重不合格),需要立即整改消除缺陷,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结果描述部分要围绕6个审核项目的24个审核要素,分别用详实的事实逐一描述:学校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合理?学校是如何做的,是否正确?学校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如何证明?学校的目标与做法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学校还应如何改进?等等。

评估报告要针对性要强,分析要透彻。尤其是对于问题的提出要有足够的证据,以便于学校整改。评估报告既要简洁,又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事实,以便于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能够阅读理解。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2

创业教育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模拟创业实践活动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实中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对市场需求的过高估计、理想化的盈利预期、成本控制不到位、营销技巧匮乏、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融资渠道等,都会使学生的创业尝试“无疾而终”,这种失败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业热情,甚至会给学生的学业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拿着父母交给的学费、生活费为资本进行创业,结果血本无归,这就给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进入校门之后,就对创业踌躇满志,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结果荒废了学业,而创业又没有取得成功。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高校管理类专业适时开展有效的创业指导,对学生如何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如何应对创业难题、如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等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通过建立相应的创业指导体系,规范和引导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保护学生难得的创业热情,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健康发展。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思路

对高校管理类专业而言,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只注重创业素质的培养,仍要关注专业素质的提高,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从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采取差异化指导策略。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要设法建立科学可行的指导体系,充分发挥院系的功能,同时取得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具体来说,本文认为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应遵循如下思路:

(一)全面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

全面指导就是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拥有相应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知道创业从哪里入手、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如何落实和推进创业过程。全面指导面向的是所有的管理类专业学生,目的是让他们拥有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目前,很多高校对管理类专业全体学生进行8个课时的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创业的全面指导。个体指导就是对打算创业或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进行指导,依据他们创业的性质、规模、阶段、现状和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差异化指导。因为每个创业者的基本情况不同、创业实体的运行情况不同,创业者及其创业实体的指导需求也自然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全面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既能体现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素质的普遍关注,又能实现对部分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指导。

(二)引入指导与过程指导相结合

引入指导就是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切实可行的创业活动,科学确定创业的方向和领域。在引入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创业、并非学生的创业梦想都符合现实、并非可行的创业梦想都具备成功的基础和条件。引入指导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和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计划的设计、创业方向的筛选、创业成功概率的判断、创业基本条件的梳理等,目的是科学引入、正确引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过程指导就是对已经创业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为学生创业实体的管理与运行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助推学生创业成功。引入指导与过程指导相结合,就是要使适合创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创业梦想、好的创业梦想能够变成现实、现实的创业实体能够实现盈利和获得发展。

(三)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相结合

校内指导就是在学校内部建立创业指导的机构、组建相应的团队、配备相应的师资、落实相应的责任,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校内指导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内部招生就业处、团委、学生处、院系的积极性,达成支持和鼓励学生创业的共识。通过专业教师团队对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诊断、会商,并给予对策建议,帮助学生推动创业实体健康持续发展。校外指导就是通过邀请政府和社会上的工商行政管理专家、专业法律人士、知名企业家等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指点,从专家的角度对学生创业的战略计划、营销策略、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进行诊断,指出学生创业活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善的意见和建议。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相结合就是要充分调动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专业诊断和专家意见,使学生的创业计划切实可行、创业企业管理有序、创业活动成果丰硕。

三推进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的途径

对高校管理类专业而言,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需要突破狭隘的院系视角,注重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过程的创业指导体系。具体来说,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多层次创业指导

推进“学校+学院+专业系”的分类创业指导对高校来说,学校、学院和专业系应该在创业指导方面承担不同的功能,形成指导范围、内容和目的有所差异的多层次创业指导。从学校层面来说,创业指导应该面向各类专业、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步骤、创业过程、创业趋势与热点等方面的创业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精神、鼓励学生走创业指路。为确保学校层面创业指导的效果,学校招生就业处应该在邀请企业家讲学、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与推进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学校教务处应该在创业指导的师资、教材选择及学分管理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学校学生处和团委应该在创业典型推介、学生到课情况、日常考勤和意见反馈方面做好督促工作。从学院层面来说,创业指导应该面向管理类所有专业,在如何确定创业领域、如何落实创业的场地、如何筹集创业资金、如何进行创业组织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目的是指导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谋划和启动创业企业。为确保学院层面创业指导的效果,可探索建立学院创业管理研究所或创业教育指导中心,配备相应的师资,并加大对创业指导的支持力度。从专业系(或教研室)层面来说,创业指导应关注本专业学生的创业动态,组织本专业系(或教研室)老师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好学生创业实体的顾问和参谋,为学生创业实体的正常运行及战略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为确保专业系(或教研室)层面指导的效果,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通过到企业兼职、挂职等形式丰富创业知识和管理实践,积极培育优秀的创业指导老师。

(二)多渠道创业指导

实施“教师+专家+企业家”的诊断创业指导多渠道创业指导就是邀请高校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专家、企业家等做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业实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式的创业指导。由于三者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不同,在对学生创业实体的诊断指导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高校专业教师,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往往具有系统全面的创业理论知识、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加之时间充足,能够对学生创业实体进行创业计划设计与完善、创业市场预测、创业团队建设、创业企业战略谋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班”、教育部、一些地区(高校)推出“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目的就是提升专业教师创业指导的水平和能力,这一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来自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局、外经贸局、财政局、税务局、银行、法律事务所的专家或从业者,在企业审批、工商、法律、外贸、税收、贷款、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实践,能够充当学生的创业政策导师,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方面的帮助。但是如何取得这些专家的支持,需要高校与政府相关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团体积极沟通,建立定期的“会诊机制”或“结对帮扶”,为学生创业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服务。企业家或成功创业人士在创办和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或教训,对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和成长、如何规避企业发展的陷阱、如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如何做好团队管理等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如能在这些方面为学生创业实体提供诊断或咨询指导,对于推动这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当然,将企业家“请进来”并非易事,特别是希望长期得到企业家的指点更加不易,高校可联系企业家对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创业学生可采取“上门请教”、“定期汇报”的方式取得企业家的言传身教。

(三)全过程创业指导

落实“在线+现场+联络人”的跟踪创业指导全过程创业指导就是对学生谋划创业、创办企业、管理运行企业的整个过程实施指导和帮扶。全过程指导需要建立掌握学生创业活动的相关信息,打造创业企业运行状况的监控系统,落实跟踪帮扶的责任人,依靠全过程的帮扶指导为学生的创业活动“保驾护航”。在线创业指导就是利用网络留言、QQ、电子邮箱等多种对学生的创业问题解疑释惑,在线指导具有交流便捷、互动性强的优势,不但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网络指导平台、QQ群等还具有受众广泛的优势。除此之外,可引导学生在众多创业指导网站中学习创业技巧、查找创业解决方案。目前,有很多创业指导网站都面向大学生创业开设了专栏,引导创业学生关注这些创业指导网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诸多创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现场创业指导就是邀请专业指导老师、管理专家、企业家等经常到现场对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跟踪指导与帮助。现场创业指导有助于专家在现场发现创业者本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对于高校来说,为大学生建立一支能够进行现场创业指导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并让现场指导成为一种常态,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联络人制度就是为每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生创业实体落实一名联系人,具体负责特定创业实体的跟踪指导,为创业活动提供咨询、诊断与谋划,帮助学生创业实体实现健康发展。联络人应当是具有丰富创业及管理知识的专业教师或管理专家,能够为创业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可以采用“一对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多对一”的形式。目前,也有很多学生的创业活动与当地企业有较大关联性,是这些企业价值链的一部分,这时候可以设法争取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经常性的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充当学生创业实体联络人的角色。无论联络人是哪种类型的专业,都需要高校在其中充当中介角色,为落实联络人制度“牵线搭桥”。

四结语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3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入,高校的科研工作与国家各项经济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各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日益增多,科研经费的来源种类也呈多样化,科研经费金额逐年上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为11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科研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8%,高校科研经费以及科研专项资金支出已占高校年度支出总额的30%以上,如此大数目的资金和如此高的增幅,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高校的发展。

但是目前,各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相应配套管理办法,有些科研经费管理刚起步,各项管理还不完善。作为高校内审,需要在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承担起审计应有的职责,也是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找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审计,达到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能够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真正是审计工作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探讨研究科学有效的“课题制”管理模式

由于当前科研课题多是采用了“课题制”的管理模式,传统的“课题制”在执行上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给予课题负责人以充分的自力,另一方面也为课题负责人滥用权力埋下隐患。课题负责人可以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自,即使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通过变更资金使用名目,也可以堂而皇之的报销。甚至个别课题负责人在观念上就存在偏差,认为科研经费都是各级看在自己名誉、声望、水平的基础上争取来的,科研经费的支出就是花自己的钱,与其他人无关。

组织学校相关部门、课题负责人等研讨“课题制”管理模式,对原管理模式的有利方面予以发扬、保留,起到促进科研课题研究的良好作用,同时找出不利于科学研究、学校学术总体发展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对其不利因素从管理模式上加以改进,研讨出一个既有效地促进学校总体科研、学术发展,又有利于规范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管理模式。既能够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使学校能总体调动和安排经费的使用,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的学术水平得到尽快的提高。

二、深入有效地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

(一)选题是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关键

高校科研课题经费按经费来源的渠道不同,主要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选择什么样的项目作为审计的对象是实施好审计的关键之一,决定着审计的效果。首先要按照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来确定审计的选项类型,由于不同的项目类型,有着不同的经费来源,同时又有着不同的制度要求,如可以选择同类项目进行审计,但在同类型的项目中,众多数量的项目,从中如何筛选,也是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所在。

(二)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效果

高校科研课题不仅包括纵向课题还包括横向课题,在审计过程中应把握以下重点:一是审查科研项目预算。主要审查预算的合理、合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二是审查经费管理。主要审查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有无与国家相关制度相抵触矛盾的条款,能否有效执行,执行手续是否严密,各部门之间关于科研经费的合同是否能做到出发点一致而条款又相互补充,不存在矛盾现象。三是审查经费的来源。根据经费不同的取得来源,确定各自的审计重点。如:纵向科研经费,一般都经过国家、省或各个部的专家组严格审核,由上而下划拨的课题经费,所以纵向科研经费重点审查资金、配套费的到位情况。横向科研经费,一般是和企业通过平等协商制合同确定的经费,不一定都经过专家审核,故横向科研经费应重点审查该横向科研合同的合法性、保密性、经费使用方向、到位时间、科研成果归属等,以杜绝资金损失、浪费或挪用。四是审查经费的支出。主要审查各类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有效,真正为本科研课题服务。

(三)将科研经费审计关口前移

高校内部审计除重点关注支出内容的合法合理性外,还应变审计监督为提高管理效益,将科研经费的审计关口前移。以我校曾经开展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审计项目为例,内部审计人员对科研立项资料中的“本课题所需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是否真正为科研服务,与相关专家一起把关论证,同时还特别关注学校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三、利用各类科研效益评价指标进行审计评价

如何衡量科研工作的效益,成为科研经费提供者最关注的问题。科研成果的效益主要依据在课题立项书中明确的各项经济、技术、社会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基本以定性描述为主,辅以定量指标。如:科研课题实现的利润、依托本课题培养人才的情况、项目组人员基于课题研究数、申请和本课题相关的专利情况、获得奖励情况等,但这些往往超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需要聘请各领域的专家,对定性指标做出判断和评价。审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和专家意见,建立起一套用于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定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开展审计工作,发现问题,评价各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总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处于和谐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的使用科研课题经费,研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各项经济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科研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效率效果,不仅是对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也能够促进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顾旭蕾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张俊芳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4

【关键词】分工合作和谐高效班子建设

人们常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优秀校长往往具备科学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而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决策的推进需要依靠中层干部的执行。因此,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班子的建设至关重要。班子既是校长科学办学思想的贯彻执行者,又是校长办学思想不断科学化、不断提升的智囊团;既是学校制度实施的带头人,又是学校工作落实的组织者。一名优秀校长如果有科学的办学思想、理念和目标,又能建设一支分工合作、和谐高效的领导班子,那么就为一所学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在行政队伍建设过程中,分工与合作是一对无法避免又不容易处理好的关系。如何辩证地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是每一个校长都要面对的。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分工是必须的罪恶”,分工是必须的而又不得已的。没有分工工作无法开展,分得太开又会留下死角,因为很多工作是相互交叉甚至互相融合的,我们根本无法绝对地分开做。分与合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如何处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呢?我们认为,分工是基础和前提,有分工才有合作;而合作是根据工作需要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是分工之后的必然趋势。常规工作上要分,重大工作上要合。既要细着分,又要合着做。

细着分,就是要把常规工作细分到每个班子成员手里,全面细致,职责到人。即要有行政管理工作的分工,又要有学科教学管理上的分工;既要考虑到分管年段的分工,又要明确新教师传、帮、带工作的分工等。总之,常规工作的分工越细越好,越明确越好。比如: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校长抓学校全盘工作,两个副校长代表校长各分管两个部门,每个副校长和其分管的职能部门的干部分工深入到自己包干的年段和学科,即指导年段长抓好年段各项工作,促进每一个班级的均衡发展,又指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教学流程进行全程监控。这样的分工负责使行政班子对一线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了如指掌,确保了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杂而不乱。

但是学校的工作不仅仅是常规管理,在常规管理过程常常伴着许多重大的,不是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或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甚至有时候是突如其来的,这时只能靠合作。那么在分工的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合作呢?

比如,在承担大型的校际教学交流活动中,涉及的部门多,工作内容多,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也常常会出现疏漏。因此,这时候的高效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明确牵头领导和部门。既然是教学交流活动就应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指导教务处制定整体方案。

其次,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方案既要明确工作的主题、目标、活动内容和时间,又要明确各项工作(包括接待、会务等)的要求。还得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人)。整体方案制定后,校长要召开行政会议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各个部门在明确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后,分头制定更为细致的活动方案,力求确保整体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三要做好全程的监控和指导。各部门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分头开展工作,办公室负责工作的整体协调,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校长或提交校长办公会进行研究。整个过程要注意相互提醒和补台,确保工作不产生遗漏与疏失。如此,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不但能把每样工作做好,又促进了行政班子的和谐发展。

2和谐发展,积极向上

和谐向上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促进班子队伍的和谐发展和积极向上氛围的形成是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和谐向上”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统一思想,加强班子队伍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思想决定行动,行政班子对办学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上的统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子能否团结一致沿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既定的办学目标一起努力工作。校长要在班子中加强对理念与目标的宣传和教育,除了常规宣传外,校长更要以自己的办学行为去影响和引导班子成员。比如我校的“三个人人”办学理念(人人享受良好教育,人人得到最大发展,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理念的内涵:立足人本、立足差异、立足个性。校长的行政决策时要时刻以“三个立足”为依据,稳把办学的航向,让班子成员从理解过渡到认同,从认同化为自己的行政行为。思想统一了,思路就容易一致,想法就容易求同,这是班子和谐的基础。

2.2乐于奉献,努力培育班子队伍的勤政敬业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努力在班子当中树立一种的价值观,即行政工作不仅仅是奉献,它的价值更在于让全体的师生都和谐发展,使学校不断得到提升;做为一名校长,要做奉献与敬业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班子成员。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校长首先要做到。比如在一次全校性的集会中,孩子在烈日下参加活动,我和两位副校长始终和孩子一起不戴帽不撑伞。我们的行为带动了班子成员,影响了所有教师,大家至始至终与孩子“同甘共苦”。如此“不言之教”,换来了班子表率的好风气。在“利益”面前要懂得“让”。校长要甘做“树干”,让老师当“树叶”和“红花”。树干撑起一片绿意,美丽不在我。特别是在评先评优方面,校长要能“委屈”自己,要把好的机会让给老师,倡导校领导们去争取管理类的先进。如此绿叶的“光合作用”也会“反刍”给树干,让树干更加强壮。

2.3民主集中,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广泛依靠全体教师办学已经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法宝”,这就要求校长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广泛听取班子成员和老师的意见,集思广益,集体决策,营造民主的氛围和敢于说真话的风气,同时又要善于引导班子成员把各方意见和建议集中到学校的办学方向上,科学合理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度”。过度“集中”会吃力不讨好,过分民主往往又影响工作效率。笔者认为两者是相互融合而非对立的,他是决策的过程的若干环节。比如:学校教师每年的评优评先是学校一件重要的工作,我们在推荐时候先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由教师个人根据条件自荐,再由教研组、备课组、年段集体以分配名额的1:1.5推荐,然后召开校长办公会研究以1:1推荐优秀预备人选,最后再根据“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全体教师的民意测评,最后决定优秀教师的名单。如此遵循了先民主再集中又民主的过程,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广泛凝聚教师和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营造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2.4关心爱护,让情感成为共同奋斗的基石。儒家告诉我们:“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校长不但要带头,各方面做好的榜样,认真努力去引导培养好班子成员,而且又要以父母爱子女的心,爱护班子成员。在职称已成为教师“第二生命”的现今,校长要主动关心他们的业务成长,为他们的业务成长创造更宽广的平台。其次,校长要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不管班子哪一个成员,只要他尽心尽力了,出了纰漏,出了问题,校长要为他们解脱,为他们担当。第三校长要有“功成不在我”的胸怀,把好处让给班子其他成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四要多组织班子成员业余活动,活跃行政团队的氛围,注重班子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五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让班子成员感受到学校班子“家”的温馨。如此,班子成员自然和谐融洽,勤奋向上。

3工作有法,提升效率

有了和谐向上的领导班子,努力提升班子成员的行政效率是当务之急。不能因为和谐而“和稀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行政工作的提效。

3.1关注过程,班子全员抓常规。抓好各项常规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常规工作千头万绪,仅凭个别人的力量往往无法抓细抓好,常规工作需要全体班子成员一起努力。首先,各自管好自家门,根据班子成员的分工,各部门抓细分管的各项常规;其次,我们打破分管界线,实行班子成员“当家”制度。“当家”行政要明确“当家”职责,把当天常规过程的管控包干走。值班当天,要关注师生在各个方面每个细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亮点、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再次,实行班子成员挂靠年段、学科、新教师制度。各自负责协同段长、组长和带教师傅关注过程,夯实各项常规工作。

3.2积极反思,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效。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是难免的,但要懂得去发现,然后积极分析问题并采取最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行政工作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努力创建“学习反思型”的班子团队,要求班子成员在考虑计划前要先预测会出现的问题,在执行计划时关注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告一段落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学期末要进行工作的总结,主要查找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做为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的主要依据。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5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统一战线;教育效果

去年亲眼所见发生在办公室的一个案例:一位学生因屡次作业不完成,家长被班主任“请”到了办公室,当着家长和学生的面,班主任数落着学生从开学到现在的种种不是,痛痛快快地发泄了一通,然后像教训孩子一样,对家长一阵劈头盖脸的“再教育”。

上面案例中的班主任“请”家长到学校,希望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对。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工作,产生教育合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在家的表现等,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与家长很好地交流、沟通,这样有利于在教育学生方面实现家校共管,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统一战线,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家校合力,事半功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和梦想。作为家长,他们将子女送入学校学习,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孩子培养成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开学第一天,缴费注册时,我就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每位家长,便于及时联络和沟通。这样能让家长们有一个和老师交流沟通的途径,也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只有家长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校的活动就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作为班主任自己,有时也要主动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有些班主任只有在学生学习退步,违反纪律的情况下才打电话给家长,“报忧不报喜”,这就不利于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及时做好教育工作。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校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二、家校沟通,增进情感。

通过家访,班主任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们就怎样共同教育好子女,怎样更好的沟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家长们也对学校工作、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家访让自己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教育学生十分有意义。通过上门家访,可以起到巩固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教育成果的作用,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思想动向,和家长进行心灵交流,通过这种交流逐步建立起家校之间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有了这样的信任关系,家长对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更理解了,并给予充分支持和配合,而学生也对班主任自然而然产生了某种亲情和依赖。原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消失,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大大加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打十次电话的效果不如一次上门家访。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坐在一起,面对面交谈,心与心沟通,拉家常,谈学习,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因此,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不能只动动手(打电话),还要动动脚――上门家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搞好具有现代精神和时代特点的家校沟通与合作呢?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深化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

1、深化家长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可以先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用文字表述,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近况,这样易于沟通。不要只盯着成绩,可以谈谈自己的教育新设想,让家长们提建议、想方法,多让家长参与发言,让家长与你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定会发现家长中有“高手”,可能有些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在你之上呢。科学分析家长会的内容,必要时还需“备课”,那些需公开讲,那些需私下讲。认真分析家长的社会角色,选择合适的沟通语言和方法,对家长一律尊敬,不分贵贱,因为他们能帮助你教育好你的学生,让你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2、变革家访。家访首先要在观念上变化,不要只是告状,可以与家长谈学生的优点,谈学生的潜力,谈学生近阶段的进步,可以和家长共同为学生设计发展方向。

3、创新校访。主动邀请家长关注学校工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校运会、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活动。

(二)构建新型的家校沟通合作的方式。

1、书面形式的联系。与家长书面交流沟通,具有针对性强,反映问题及时全面的优点。书面联系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使家校联系渠道随时畅通;对学校的一些重要举措可以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沟通,以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把孩子养在老师家。随着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如现在杭州市就有把孩子“寄养”在老师家中的“寄宿制家教”,且越来越多。陈先生把难以管教的儿子寄养在老师家,半个学期下来孩子变乖了,懂事了,学习成绩进步了。他高兴地说:“把孩子‘养’在老师家,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的转变和进步,非常感谢老师。”“寄宿制家教”的模式,虽然老师非常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切切实实的进步,就会觉得付出非常值得。

3、联合家教。由学校组织,班主任负责实施,把几位各有专长的家长,几位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子女联合起来,分配好时间,由不同特长的家长给孩子上课传授知识,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在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开始实施的家教方式――联合家教。作为班主任,在这样的联合家教的组建过程中,起到了最可信赖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两者在教育学生成才的目标上是一致的。经过家校沟通,班主任也广泛接触社会,扩大见识,开拓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但不管如何,建立家校统一战线,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统一战线合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教育好,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做好家校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作者孔乡仙;《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6

陈松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校长办学成功还是失败,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大家都说好那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一面镜子,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成果最终都能通过学生的发展体现和展示出来,因此,校长任免让家长说话也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让家长参与校长的考核和任免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密切家校联系。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关注,让家长参与校长的考核,就能够将家长和学校紧紧地捆绑在一块,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化和开放化,使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每一学期的工作计划,时刻掌握学校的工作动态,并适时向学校提出可行性建议或意见,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来,见证学校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督促校长的办学行为。家长手中掌握着校长的前途和命运,校长不能放松自己,务必沉下心来搞教育,全身心投入学校发展工作,满足家长需求,关注师生生活,关注师生成长,从而使国家教育部门推行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并从根本上杜绝学校的“餐桌浪费”、开办补习班以及学校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学校的规范办学、依法办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

“校长如何选”应依校情而定

龚清平

笔者认为新时代的中小学校长如何任命,要依校情而定。

一、行政聘任教育科研型校长。此种方式,一般适合出现在学生群体难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师资条件不稳定的薄弱学校。因为教育科研型校长,一般是科研型教育家,学校宏观管理模式上丰厚的理论底蕴、扎实的实践阅历支撑其有效管理,微观上又常常有系统的先进管理经验,尤其是针对薄弱学校如何化解教师存在的思想问题、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搭建教师职业成长平台,如何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管理学生,在细节中教会学生做人、求知、健体等疑难问题的方略。

如此背景下,以行政聘任的形式,利于产生“三合效应”:一利于缓解原始学校管理层干部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重新整合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促进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健康发展,有效地发挥干部的模范效应。常言道“干部带头,群众加油”,这样就会呈现“众人拾柴火焰高”欣欣向荣的景象。二利于及时让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性的管理制度融入原有的规章制度。以人文兼顾理性、科学性的制度激活教师职工、学生的管理,让师生飘逸鲜活且多姿多彩的舞台演绎美丽人生的旅程。三利于依托聘任的教育科研型校长的人脉,引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条件、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师资水平:可以凭借其教育科研成果,有效尝试新型管理模式,让师生在新的氛围中幸福成长、成人。

像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一主两翼”中的“一翼”江阴高中实验学校的前身春申中学,在当时江阴市全市排名倒数第几,正是在大胆高薪聘请了华东师大的于家太博士出任该校校长,借助其iSo9000的理念和方法盘活了一方教育。

因此,笔者呼唤像李镇西、魏书生等一样的教育科研型教育家办学,让我们的校长少点“官员化”、“官僚气”,多点“人文气”、“书生气”,为有效地化解现实教育的困境点燃希望的一盏明灯,让其成为教师、学生的幸福,百姓、国家的福音。

二、民主推荐原生态教育型校长。此种方式,一般适合稳定、和谐发展的优质校。因为,在优质名校的沃土原野,缘于百年优秀文化的底蕴、历经一代又一代优秀校长的推波助澜,优质校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早已根植,有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亦教亦研型教师群体。从这群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中,随时间的推移脱颖而出一批有个性教学经验、有独到管理经验、有敏捷开拓精神的原生态教育者,构成了学校干部队伍的骨干。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7

【关键词】外专聘请管理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已成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型综合人才,高校的国际化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外国专家(以下简称外专)的引进工作是高校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外专的引进,有利于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校园的国际化氛围,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引智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然而,高校在扩大聘请规模的同时,在外专的聘请和管理中还存在着聘请效益不高等一些问题。本文就外专聘请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聘请效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1高校外专聘请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目前各大高校外专聘请与管理的现状,在广东省的22所高校中作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就外专的聘请目的、招聘渠道、管理体系、外专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外专的聘请和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1外专聘请的目的与目标比较局限

根据问卷调查,22所高校招聘来的外专主要是安排语言或专业课教学,部分外专参与一些科研工作。只有2所高校有邀请外专参与相关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工作;有3所高校通过外专与国外的大学建立起联系。由于很多外专都有比较深厚的专业背景,获得博士学位,有的在国外高校或公司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某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如果仅仅安排其教授语言或一两门专业课,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很多外专完全可以参与到学校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中去,把国外大学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引入国内的高校。

1.2招聘外专的渠道相对不足

在所调查的22所高校中,86%的高校主要的招聘渠道都是接受外专自荐,少部分是通过中介机构或其它合作机构推荐。对于自荐的外专,若其未在中国其它学校任教,学校很难掌握外专的背景,仅仅通过面试也很难了解外专的性格、责任心、生活方面的一些情况,因此,这样聘来的外专风险较大。外专招聘过来后,只有1/3的高校有较详细的岗前培训。因此,时有合同纠纷发生或有的外专因教学质量不合格而被解聘。有的外专是第一次来华教学,对中国学生的特点不太了解。即使是在曾经在中国教过学的外专,由于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或专业的不同,也必需经过岗前培训,事先了解该校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各大高校所聘请的外专水平都参差不齐。如何拓展招聘渠道招聘到更多优秀的外专是各大高校目前都在思考的问题。

1.3外专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调查的22所高校中,外专的管理体系大都是由主管校领导、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和各学院外事秘书组成的三层管理体系,但有的学校各学院并没有专职的外事秘书,由人事秘书或其它老师兼任,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外专的管理上,导致有时对外专的服务不够迅速和到位。

有的学校各学院都安排了专职的外事秘书,但外语沟通和交流能力不强,影响工作的效率,且外事秘书对高校引进外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相关涉外法律法规及外交礼仪不太熟悉,缺乏对异国文化历史背景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遇中外文化发生冲突时,不知如何妥善处理,容易使外专产生误会,影响外专工作的积极性。

1.4对外专的教学管理力度不够

为提高外专的教学质量,帮助他们改进教学,定期对外专的教学作出评估,把一些专业的意见反馈给外专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评估的频率,一学期应至少安排两次。第一次评估后,外专就能初步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如何,收集到的建议可帮助其在下一阶段改进教学方案与方法。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外专就能知道自己作了改进以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还需做进一步改进。因此,一学期最好做两次以上的评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外专的教学。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3的学校对语言类外专进行了教学评估,2/3的学校对专业类外专进行了教学评估,只有不到1/3的学校对所有外专的教学都进行了评估。对于评估的频率,一年一次和一学期一次的学校都占45%,一学期两次的学校只占10%。

每位外专应该配备一名合作老师,以协助其教学并解决教学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根据问卷调查,22所高校中只有约10%的高校做到了为每位外专配备合作老师,约20%的高校没有为外专配备合作老师,其它高校只是为部分外专配备了合作老师。

2提高外专聘请与管理工作效益的具体策略

2.1新的形势下,制定好外专聘请与管理的新目标

(1)在各学校对国际化日益重视的今天,外专聘请的目的和目标必须赋予更多国际化内容。通过扩大外专引进的规模,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氛围;通过外专的英文授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沟通能力的学生;通过外专与国外高校的关系,充分发挥外专的桥梁作用,引进更多优秀的外专来校教学或合作科研,或与国外大学建立起合作交流的关系,互相派出老师和学生,这样不仅从整体上促进了国内高校的国际化,也使老师和学生有更多和国外大学交流的机会。

(2)各学院在根据自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的需要认真制定聘请计划和目标的同时,也必需把提高外专的聘请效益作为一项目标,充分发挥外专资源,物尽其用。如语言类外专可以安排其在课后给全校的学生做一些关于如何学习外语或关于文化方面的讲座。很多语言类外专也都有其它的专业背景,在各专业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也可安排其做讲座,介绍其专业领域内的一些知识和发展动态,这样使更大范围的学生受益。我校从去年开始已组织所有博士生公共英语课的外专给全校的博士生开设系列讲座,每周五晚上都有不同主题的外专讲座,并规定每位博士生必须至少参加三个讲座,讲座后要写听后感。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专业领域或英语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听力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又如目前很多高校的部分课程都实行了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这些课程只占很小一部分。我们可以在学校挑选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而又有意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让外专来对他们的口语等进行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使他们有能力胜任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

2.2拓展外专聘请渠道,争取聘到更多更优秀的外专

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方式,努力拓宽聘请外专的渠道。

(1)积极开拓官方渠道。一是通过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驻华大使馆或领事馆推荐人选;二是通过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与国外政府部门或组织签定协议,聘请由政府部门推荐的符合条件的外专;三是通过各省成立的正规引智中介机构推荐人选[1]。对于第二种官方渠道,加入了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学校可积极申报来华专家子项目,争取从美国高校派来的高水平学者。

(2)尽可能寻找更多更可靠的非官方渠道。一是通过有校际交流关系的大学推荐合适人选;二是通过海外校友或国际间的民间友好组织推荐人选;三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的功能,通过互连网向世界发送招聘启事,扩大选聘范围;四是充分利用学校中方教职员工或外专推荐合适人选。

2.3做好外专聘任工作

做好外专的聘任工作是提高外专聘请效益的首要工作。首先我们必须对外专的资质和背景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审查。按照《高等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的规定》中的条款“聘请对象为一般语言外籍教师者,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受过语言教学的专门训练并具有一定的语言教学经验。”[2]严格审查外专的背景。若外专在国内其它高校工作过,一定要打电话向对方相关的管理人员咨询情况,了解该外专在校的工作表现、生活管理情况,并了解其性格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情况。在面试时,应仔细考察外专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根据学院的教学需求确定是否合适,避免盲目聘请。在聘任外专时,尽可能聘任通过官方渠道或可靠的非官方渠道获得的外专资源。若需要聘用自荐的外专时,在资料审查和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更小心谨慎。

2.4做好外专的岗前培训工作

在外专到校后,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岗前培训,使其对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合同条款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其因不清楚而触犯法律或某些规定,避免合同纠纷。其次,还应向其介绍学院的教学情况、课程安排、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让其能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对于在校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如交通信息、地图、购物点等,乃至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也应尽可能详细地告诉外专,帮助其更快地熟悉周围的环境,融入到新的生活中,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2.5完善外专的管理体系

(1)外专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应建立起主管校领导、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或人事处、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各学院外事秘书组成的三层管理体系。主管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人事处负责聘任与行政管理工作,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具体教学管理,各学院外事秘书负责与外专联系,做好后勤等各项服务。通过这种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管理方法,对外专在行政、教学、后勤等各方面做好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要对外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高效的服务,还必须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严谨、人员精干的外事工作人员。外事工作人员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外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学校对外专的管理办法,并严格遵照管理办法进行外专的管理;为给外专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外事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很强的外语交际能力,而且要尽可能多了解国际交往的礼仪和国外的文化习俗,避免和外专产生误会;外事工作人员还必须有很强的涉外保密意识,处理好保密和对外友好的关系,并树立“外事无小事”的意识,培养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将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2.6做好外专教学管理工作

(1)对外专的教学评估是促进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学校应制定详尽完善的外专教学评估系统,包括学生评估、外专自评、专家组评估。学生可从自身的角度,根据自己想学到的东西,来对外专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而专家组的专家们往往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特点,他们更能从老师的角度,根据多年的经验给出更专业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将有利于外专改进他们的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评估的次数,应做到一学期两次以上,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外专改进教学,并检查改进的效果如何。

(2)合作老师在外专的教学上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合作老师可经常一对一地跟外专沟通,帮助其解决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如他可以帮助外专更深入了解学校情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水平、教学环境和教材情况等;可随堂听课,在课堂上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同时对外专的教学进行监督,在对外专的教学进行评估时,合作老师可以给出更多的建议;合作老师也充当了学院管理部门与外专之间的桥梁作用,外专在生活上有任何困难,合作老师也可适当帮忙解决;向外专反馈教学评估的结果,并可与外专交流教学经验;合作老师还可学习外专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外专来校开设的一些课程,讲授的是某领域内比较前沿的知识,对于合作老师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应该努力掌握,并做到外专走后,可以代替外专来开设这门课程。这样使外专的聘请效益能一直延续下去。

(3)各学院的老师平时应与外专在教学上多进行交流。学院与教学相关的讨论会议,也应邀请外专参加,让外专更了解学院的教学和学生的情况,加强外专与学院老师之间的沟通,互相学习教学经验,把彼此好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4)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外专的聘请效益,还可邀请外专参与课后的一些英语活动,如参加英语城、英语沙龙等,或邀请其参加学校英文演讲、戏剧比赛的评委,或参与学校英文报纸的编辑或审稿工作。对于这些课后的活动,外专大部分都很乐意参加。外专的参与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自己也能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就感和乐趣。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引智工作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做好引智工作,不仅仅是扩大外专的聘请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外专的聘请效益,使引智工作真正能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实现人才强国。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8

关键词:公共财政管理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低碳校园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学院教改项目《“系处共建”、资源共享型会计实训模式构建与研究》,编号JG16B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公共财政部门在资源共享分配、管理和资产归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行政单位肩负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而作为对事业行政单位的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实施、组织、调控等则是做好事业行政业务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是事业行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在财政预算体制下已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谁投资的问题

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建设首先涉及到资金保障的问题。按照预算法一级财政一级事权的规定,财政拨款是按照财务管理体制进行经费划拨的。由于高校的体制各异,有的高校是部属高校,有的是省部共建高校,有的是省(区)直属高校,有的是省(区)市共建高校,体制不同其财政拨款渠道也不同。对于同级财政的高校来说,投入不存在争议。但对于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不同级别的高校来说,虽然共享项目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但由于不属于其支持范围,因此地方政府一般不会考虑将共享项目需要的资金纳入预算盘子。因此,如何明确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的投入关系,这是财政分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谁负责的问题

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这样的好事由谁来牵头,由谁来执行,由谁来贯彻落实是决策部门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从整体来看,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但涉及规划如何布局、共享领域如何确定,而且还涉及到由谁申报、由谁审批、由谁使用、由谁管护、产权归谁的问题。而我国目前在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方面仍然未有完善制度和操作规程。政府、高校之间对资源共享项目缺乏规划措施、财政措施、投资措施、管护措施和监管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确,很大程序上制约了此项工作的推进。

(四)谁考核的问题

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项目必须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目前,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财政投入资金建设后,其很少会有部门对项目的预期产出、预期效果进行评价。考核主体不明确,管理成效难以体现。

(五)主要影响因素

实现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无论是投入主体、责任主体、还是评价主体问题,归根到底受以下主要因素影响:

1、地方财力影响

高校的类型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财务管理体制不同。教育部直属高校由财政部与教育部直接拨款,省部共建高校部分经费由财政部与教育部直接拨款、部分由省级财政和省教育厅拨款;省(区)本级高校由财政厅与教育厅直接拨款;省(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高校主要由市财政拨款,省(区)部分通过追加的形式将款项下达到地方财政;而民办类高校主要通过收取学费筹集资金,国家给予部分学费补偿。越基层高校,办学经费越少,办学条件越差。因此,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归根到底还要看地方的经济实力。

2、垂直管理影响

由于垂直管理行政体制的影响,高校与地方政府在行政事务上基本上没有沟通或很少沟通。加上传统观念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导致长期以来高校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各司其责。在“不越权、不越位”的观念影响下,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二、公共财政管理下高校与地方共享有效需求的资源契合度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的,财政管理也是如此,其目的是提高财政效率。要实现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的有效需求,必须要研究双方的契合度。本文从投资项目的性质和规模角度建议作如下思考:

(一)科学谋划,协调平衡

资源配置上,一方面,政府在选择公共产品投入预算时,应引入成本核算原则,期望以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使其能够在总量财力资源的范围内,灵活地调度和使用财力资源;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建设和管理上,要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同时地方发展改革委员会要在考虑制定各时段发展规划时,综合考虑高校医疗、卫生、体育和教育资源的设置。做到科学谋划,协调平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共同推动地方与高校的发展。

(二)共性项目,重点倾斜

在资源分配机制上,要努力找到地方与高校资源共享的契合度,要对共性项目重点倾斜,做到有可为有可不为。地方政府在分配资源时要在文体会展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与医疗建设等共性项目(包括:体育馆、音乐厅、大剧院等大型文体设施建设、会展中心建设、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学校卫生所(室)、园林绿化等)做优先考虑。同时明确地方职能部门和高校的责任,要求文体会展设施建设的建筑方案包括外形设计、功能性质、维护成本、造价等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征地工作由国土部门和土地交易中心负责;地上附属物的拆迁由项目所在的高校负责;投资建设资金的筹集由地方财政负责。学校卫生所(室)建设要逐步纳入地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地方政府要结合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化实施工作,将高校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纳入创森范围,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上,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科学统筹教育资源,特别要在大型设备、图书文献、后勤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确保国有资产不浪费、不流失;同时要积极利用高校资源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和校地合作等,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为高校跨越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

三、创新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使公共财政管理下的资源在高校与地方使用者之间达到相互利用,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实现公共资源节约

共财政管理下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证。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创新财政管理理念,改革原有的财政分配方式,提高财政对资源高校与地方资源运作的效率

资源如何共享才算科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共享既能节省投资又节约管护费用,还能使其持续性地发挥作用,而决策的关键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要实现效率优先的原则,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确定项目建设目标。政府部门要根据资源分配的职能定位科学筛选和确定共享项目的建设目标,并在确定共享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资源共享规划、实施方案。二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财政部门要在安排支出之前预测和比较各支出方案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可能发生的社会成本,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特别要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按照“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思路,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各自个方案的净社会效益,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方案。

(二)积极探索建立共享项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保证政府与高校共享项目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如何实现政府性资金与职能部门资产、资本和资源的统筹和融合,使公共产品的产出最大化,必须建立共享项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要鼓励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共享项目建设和管护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要明确筹资渠道。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将出资比例进行明确,同时管护费用列入项目预算计划,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相应资金。二要严格验收程序。共享项目工程的实施或完工,在验收环节上要严格履行和程序规范,不能在某个环节中或有关人员中因关系而“放行通过”。三要规范移交手续。共享项目工程的前期、实施或完工,各种手续的出具、移交要规范,即手续齐全,不能隐瞒或者遗漏。

(三)通过建立共享共用平台、创新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系统内部各单位的资源整合,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

一要充分利用推进“金财工程”的契机,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努力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资产占有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从而使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能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资产的相关信息。二要充分挖掘资源,创新营运理念,实现多方共赢。在促进部门、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共用的同时,深入挖掘现有存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要注重高校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发挥资产的自身优势,从而有效地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四)开展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绩效评价,确保财政管理有效实现

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是对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测量,而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之间的比较。开展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绩效评价是促进提高资产回报水平的重要环节。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的战略性评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价;项目成本效益评价;项目建成的社会影响及贡献等四个方面的指标。

一是项目实施的战略管理评价主要包括:资源共享规划是否具有科学性,市民对资源共享规划的认知度,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执行力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二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支持的项目是否属于国家公共产品的性质,是否符合国家的发展政策和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的产出是否与当前地方与高校发展需求相符,有无违犯国家规定的现象。

三是项目成本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共享项目责任单位是否按照计划时间开工,项目实际与预期的实施周期相符程度怎样;是否按照计划的资金预算实施,有无超预算的现象;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使用、保养和维护,利用的情况如何,有无重大决策失误;项目是否实现了所有的预期产出,项目完工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四是社会影响和贡献评价主要反映政府在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成效。主要包括:政府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后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带动力如何,社会公众的认可度怎样,是否持续发挥作用,是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共享项目中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贡献程度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结束语

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在制度上有可以有借鉴的先例的。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的推行将有利于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管理工作流程,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同时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财政开支;有利于有效降低或消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共建共享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共建共享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的重组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共建共享配置和分布,保证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亚婷.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6):132-136

[2]李芳芳,姜安丽,顾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11,441-466

[3]拉波波特.一般系统论:基本概念和应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4]全国普法学习统编教材.“五五”普法读本(六)[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5]丁礼.“两型社会”视觉下的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0(11)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9

校长竟聘演讲及答辨准备

×校长竟聘演讲

×我认为总校校长的职责具有双重性,一是抓教育教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二是抓学校的全面管理,创建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把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和行为。

×我将在重点在如下方面开展工作:

×教学:树立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切实为教师、学生减负。

×教育:树立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序列化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能力,而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要素是人,我将从提高人、留住人二个方面入手。

×()提高人。加强培训,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我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开办研究生课程班。实施“名师”战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及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教科研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留住人。以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建立平等双向沟通机制,为教师的烦恼建立“输通管道”;用人所长,为广大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满足广大教师自我尊重和自我成就的需要。

×管理:()提高执行力,扎扎实实落实好现有规章制度,注重过程化管理,做到依制管理,依制奖励。

×()构建人性化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贤者居其位,能者在其职”的选拔、用人机制,建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宽带薪酬”和奖励体系,为实现待遇留人提供制度保障。

×()本着“软着陆”的原则,用至年的时间,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工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保障、沟通、监督作用。团结协作,建设一个和谐、坚强的领导班子,共谋学校发展大业。

×■特色办学的几点思考:×、形成生源的良性循环。小学阶段,重点加强基本技能的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为初中输送合格人材;初中加大对中等生的培养力度,向高中输送良好生源;进一步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力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初中优秀毕业生报考我校高中。

×、加快我校特色办学进度,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实验班,进行双语教学实验,研讨聘请外教的可行性,并利用这一资源对全体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二是成立“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培养模式科研小组,进一步提升我校对“三级”学生的“加工”能力,逐步形成特色,为我校的“服务矿山、服务社会”、“服务增效”奠定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积极探索我校教育市场化的路子。树立忧患意识,及早为妥善安排富余人员作准备,确保学校的稳定发展;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完善各种基础服务设施,加大宣传的力度与广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物质和社会舆论基础。

积极向金结厂、三建总、勘探队、迁钢、迁焦、马矿等六个单位筹集办学经费;树立“服务增效”的意识。通过为社会提供广泛服务,达到增收的目的,为实现待遇留人提供资金保障。

×()力争解决归属问题。我们归属北京面临如下问题:)没有法理依据。)办学经费问题。)地方户口与北京户口并存,管理难度大。但若归地方也面临着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将积极关注南京梅山铁矿学校的归属进程与模式,创新我校的归属新模式,比如有限范围内的改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力争达成一个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司、学校四方共赢的结局。

×

×

×谢谢!

×问题:

×、要想办学一流所学校的条件是什么?

×必须有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管理、必要的办学条件、充足的资金保障。

×、你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全面育人、质量为本、保障有力、和谐发展。

×、为什么竞聘处长把自己多年来对学校办学模式的思考付诸实践,我认为我的办学模式是能够把我校办的更好的,可以为广大矿山职工家属、学生、老师及学校的和谐发展做点实事、好事,在矿山留个好名声。

×⒋你的办学整体目标是什么?

ד服务矿山、服务社会”,把我校办成一所教师安心、学生向往、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建成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较名气的高质量的综合学校。

×⒌你认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一、首先是超前意识不强,二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加强培训。

×⒍你的最大缺点是什么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系统理论的学习。

×⒎你对学校的现状怎么看?总体成绩突出,拚搏有余,课堂效率急待提高。

德育工作要加校长竟聘演讲及答辨准备第2页

强实效性,各类资源有待优化,超前意识薄弱。

×⒏如何解决学校归属问题。

×、你对学校的未来怎么看?办的好,前途远大;办不好医院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明天。

×⒑竞选成功第一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告诉在座的各位,你们选先对人了。我可以为矿山的孩子们、我的同事们做更多的事了。

×、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

滑坡的可能性不存在,只是如何更加提高的问题。

×、教学上抓哪些工作,教育上抓哪些工作?管理上抓哪些工作?

×教学:全面推进教改的进行,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全面育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在道德上的“知、情、意、行”能力,

×管理()构建人性化管理模式,做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建立“贤者居其位,能者在其职”的用人机制,建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宽带薪酬”体系。为待遇留人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效益。

×()实施“服务增效”。为待遇留人提供资金保障。

、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含义?

处处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把制定制度的人性化与执行制度的钢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提高人?

×一是与北京市办学先进校建立广泛联系,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学习,二是指请优秀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特、高级教师到校来现场讲座,进行示范教学、评课,三是个人学习方式,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四是以教科研促提高。外部:积极参与区、市及部级教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内部:抓好教科研队伍,结合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理念,抓科研,树典型、勤交流”的模式推广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如何推进教改?

×一是制度上的保障,二是资金上保障,三是建立有效培训模式。自觉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是老师职责与高水平的体现。学生的一切对与错,都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资源,关键看老师去如何引导。

教育活动如何开展?以序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根据学校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知、情、意行、能力。

×、办学方向?树立“服务矿山,服务社会”。

、如何开展教科研?

×外部:积极参与区、市及部级教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内部:抓好教科研队伍,结合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理念,抓科研,树典型、勤交流”的模式推广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

×、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上:提高课堂效率,教育上:扎扎实实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管理上: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机制。方向上:利用现有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

×、如何带队伍?

×、抓班子带队伍。建设一个和谐、坚强的领导集体,避免内耗。

×、抓规范带队伍。抓队伍的管理,提高队伍的素质,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以人格魅力带队伍,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以情感带队伍,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聚人。

×、以愿景带队伍。看到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主要是带思想、带作风、带责任、带纪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老师的素质,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名师?

×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为他们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机会,比如,定期到总校讲公开课,鼓励他们进行教改实验,定期请专家来给他们讲课、评课,走出去参加各类讲课评比。

、学校人员跑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愿景问题,对矿山学校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其次是感情问题,、再次是事业问题,认为这里没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最后是待遇。

、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如何看待我校的现状?

×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形象有待进一步树立,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

、何畏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世纪年代末期在英国开始实行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教师的主体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彼此建立互相信任关系,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让教师通过内心的体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高效率地开展通向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该框架由个部分组成:实施范围、评价周期、评价标准、确定评价者、前期准备、评价过程环节、学校董事会作用、资金和时间、教师评价的预期效果、教师评价与学校发展计划、教师评价过程的监控、协调、评估(即对评价实施全过程的评估)。

据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

、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

、有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

、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全体教师参与意识;

、扩大交流渠道;

、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

、注重长期的目标。这些特征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对教师发展的长远考虑。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教师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如何办好一所学校?

、一节好课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

×选择合适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性,主动学习意识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怎样教?

×做到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办好一所学学校的办法?

一、校长要善于把自己的先进管理“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二、校长要善于学会讲“道理”。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高度而耐心的活动,要达到管理的顺畅,就必须让教师真正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

×三、作为一校之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还应善于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多提意见,学校要设立“意见箱”,校长要亲自过问及时收集有关资料,要关注“意见箱”里的信件,看看身边的人都提了哪些建议或要求。同时,学校的教代会对学校工作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校长应在教代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教代会的成员应是业务精通,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教师。校长要定期召开教代会,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听取他们对学校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要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与社会的评价是密不可分的,而教育的主体又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这样,校长将广泛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综合成文,利用教代会或者教师会的时间及时反馈给教师,要求学校各部门对照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师生公布。

×四、校长还要“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了解知道他人有哪些专长、特点;“善用”,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务,以便达到出色地完成。

×五、校长还应做到“以人为善”。“以人为善”的目的是促使全校形成一种善意帮助人的良好氛围,以便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最后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六、校长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园。”

×七、校长要做到自我完善。许多专家都认为:一所学校的校长管理学校的优劣与其的责任感,领导能力,治校思想,文化水平是息息相关的。能够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大多是具备了较强的管理能力与独特的个人魅力。

×

×

×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学校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学校的育人取向和校长所秉持的核心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一个学校安身立命的价值观

×教育核心竞争力具有个主要特征:

×

×一是具有战略价值,会为学校带来长远的发展空间;二是具有局部性,是学校在某一方面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别优势,而不是所有方面都优于对手;三是具有延展性,它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使学校向更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四是具有独特性,它是本学校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五是具有集合性,它虽然具有局部性,但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学校经过整合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它的集合性,核心竞争力才具有独特性;六是具有时间性,它虽然具有不易模仿的独特性,但并不表示它永远不能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学校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以维持或扩大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差距。

×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以教育生产力为基础,教育文化力为核心,教育经营力为重点的“三力”,构成了教育核心竞争力。教育市场竞争,实质是教育文化的竞争,因此教育文化力是推动教育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教育经营则是竞争的具体手段和途径。文化力和经营力的最佳整合所产生的教育品牌,便成为竞争取胜的物化标志。教育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学校形象的竞争,是办学效益的竞争,也是学校育人取向和特色的竞争,诸多竞争制胜之本的综合构成学校的教育核心竞争力。

×

×形象和品牌不止对国家或企业重要,对学校也同等重要。特色教育模式,比如某些重点高中的外语、音乐、美术特色,等等。

×竞争不怕对手强,就怕学校选错王

×校长职业化决定核心竞争力

×好的领导能产生一种“力”,这是自信力、创造力,是希望、财富。一所学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提升校长的职业能力和教育理念是最根本的制胜之道。教育是财富,校长要学会经营学校。我们无权选择生存的时代,但创造一个适应主流社会人才取向的学校,是对职业校长的要求。校长应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从语文讲,领导乃引导、引领、率领之义;而管理则是管束、管制、治理之义。从功能上看,领导是精神教练,重在示范,指引方向;而管理则是用“鞭子”似的制度对人进行约束和程序式的强化。美国学者说:管理是把事情做好,而领导则是做对的事……管理规定人怎么做,领导则让人领悟为什么这样做。

×

×校长要创造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其核心是教育观、是学校的“魂”。校长通过这种文化的引领,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确定学校教育理念的定位,从而适应主流文化的取向,进行动态的调整。这种定位和调整将决定学校的品牌和特色,“竞争不怕对手强,就怕学校选错王”,校长正是学校的“王”,也正因此,我们倡导校长应是职业而不应是职务。因为职业是以市场为选择的,职务则是以“官”的形式表现的。校长文化的重塑,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重构学校品牌和特色。

×

×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体现时代的律动,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都难保时代活力。如果社会已发展,还固守原来理念,就会停滞倒退,因此办学理念与时代同步,应是职业校长必谋之道。办学理念一般表现为——校训、校风、校规、校歌,教育理想、建校原则、办学宗旨、育人取向、培养目标、精神偶像、育人途径、学风建设、教师形象、校园文化、工作重心、庄重承诺等。每一方面的精雕细刻,才能使办学理念达到实践上的完美。

×

×形象、品牌在教育市场竞争中是最可靠、持久的力量。在决胜教育市场竞争中还有几点也应引起关注: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竞争中取胜的学校一定有“张数学”、“李化学”、“王语文”等特色大师。

×

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篇10

学校管理无小事,会议彰显了学校管理者的理念。笔者以为,不开会不可能,但如何开会,开什么样的会,开会的效果如何,校长不能拍脑袋说了算。会场犹如课堂,每一位教师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情况、不同的成长环境,学校的会议要符合具体的情况,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关爱教师、关心员工,考虑效果、高效简洁,能不开的会议可以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可以合并,能缩短时间的会议就缩短时间,能分成几个小会开的就分着开,有的事情在学校黑板报、画廊、广播站、网站出个通知就可以解决的,也不要浪费教师时间。

必须要开的会议要认真准备,精心备会,确保时间,确保质量,确保效果。备会一般要解决六个问题:why,为什么开会?(目的、理由、要求、方针)what,开什么会?(内容、议题)when,什么时候开会?(何时?从何时?到何时?)who,哪些人开会?(人员、对象)where,什么地方开会?(地点)how,怎样开?(方法、手段、步骤、程序)开会前,要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开会时,能一个人说的,不要多个人说;能整合说的,不分散说;能一句说的,不两句说;能简洁说的,不要累赘说;能演示说的,不要光口说。开会的效果如何,要多多听取教师意见。课堂教学评价的秘密武器是评教,学校管理评价也可以多一个环节:评会。设计好表格,让全体员工参与评议并认真梳理,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会议不在长短,关键看想达到什么目的;会议不在规模,关键看效果何如;会议不在规格,关键看效率何如;会议不在多少人讲,关键看落实情况;会议不在内容如何,关键看教师是否欢迎。要防止轰轰烈烈开大会,扎扎实实走过场;防止空话套话一大套,教师听了皆牢骚;防止讲话人员车轮战,说的全是“夹生饭”;防止开会就是批评人,会后很多人心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