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3:18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1

一、以点带面,积少成多,注意基础知识的系统性

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一样,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一个学科就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就是大树的分支。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容易记忆,收到的效果也很好。教师要在上复习课之前,通观教材,看看这一课的内容,与其他地方还有哪些联系,把它整理下来,讲课时前后联系,不但丰富了课堂容量,而且容易唤起他们的记忆,学习起来也就不感到单调了。我们前面已经学完《唐诗宋词选读》,所以,我在带学生复习时,就想换个角度去复习,不想“炒冷饭”。我们在前面学习时,已经学习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主题、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相关内容。所以,在这节课上,想让学生能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按照“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加上“内容特点”,再加上“情感内容”的思路来理解鉴赏诗歌和回答问题,即这首诗通过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我称之为“三步鉴赏法”。尤其在处理练习时,更不可单纯为做题而做题,应以题目为基础,以一道题联系众多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再建立一棵知识树,纲举目张,教学思路的整体美感,带给学生的将是无穷的求知乐趣。另外,教学中还应该有层次感。笔者是用几首简单的唐诗或宋词,带着学生去解读,和学生一起来分解诗歌的内容、意向、情感、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这样用了两天的时间来解读和练习,既树立了学生鉴赏诗歌的信心,感觉诗歌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又熟悉了我的“三步鉴赏法”。然后才慢慢加深诗词的难度,直至用高考题来训练,一直训练了两个星期,才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使你的复习课上得支离破碎,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二、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落实教与学的一致性

这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运用有竞争性质的竞赛教学法,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运用竞争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及学习结果产生兴趣时,才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控制注意力,从而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比如,在课堂上用激将法,让男女生、左右、前后、实力相当的学生比赛回答诗歌的情感类型、艺术手法和形象特点。

教师在复习课上,应尽量从多方面设计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同时可采用抢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十个手指有长短,当然,班上的学生不可能语文素养也一样。所以我的问题也分高中低档,对决的时候,也找语文素养相当的或稍稍有点差距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面对问题,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振奋,沉浸在积极思索,接受知识和品尝成功的喜悦的美好境界中,从而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形成一支既紧张热烈又优美和谐的课堂教学和思维发展的交响乐。

另外,分组讨论,然后请代表起来发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复习方法。真正的难题,确实会让学生为难,这样可能就会让课堂冷场。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地让学生讨论。讨论既可以激发灵感,也可以为素养稍微欠缺的学生降低诗词解读的难度,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大都因为年龄的关系,本位思想占了很大的成分,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获得成功,在小组发言时,答对了题目,会感到自豪,有时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会使他们兴奋好几天。所以,教师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暗示,对比较理想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试想,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怎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教师的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三、重在有所“得”,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极致

语文学科教学难度大,学生投入的时间少,语文要想跟数理化争时间,那比登天还难。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也向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课堂上,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讲究语言表达艺术,使教师自身具有相声大师般的语言,具有艺术家的表演风范,具有播音员的口头表达水平。一堂课重点讲清楚一个或两个问题,并且时时有意识地设下伏笔,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学生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自然要关心下一节的内容。我的这一节课就是用一个新鲜的名次“三步鉴赏法”,甚至还戏称为“胡氏绝招”“不需要自宫的葵花宝典”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反复操练“手法、内容特点和情感的思路”。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鉴赏诗歌的思路,又回顾复习了诗词鉴赏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无形中就把学生给拴住了,其学习的兴趣怎能不高涨?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2

一、个性设计促使教师重视文本研读

余映潮老师关于研读教材的教学警语“语文老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语文教学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解读教材的能力差异”告诉我们精心研读课文,就是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读厚”,即是阅读体会非常丰富;而“教薄”,是要把精华内容教给学生,把难点突破。没有对教材的精细研读,没有对课文深刻感受和欣赏,好课是出不来的。

课题组组织了一次散文《背影》的同题异构研讨课,执教的三位老师他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个性化备课,他们的课真可谓是各有千秋。

沙老师着重品语言,散文的语言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讲究的,最值得品味的,它们有的浓妆披重彩,有的天然去雕饰,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清丽婉约,有的灵动飘逸,有的淳朴厚实。朱自清的这篇《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了深挚的感情。只有深入文本,抓住关键字词,仔细品味,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这一点沙老师都做得非常好,特别是通过一个精妙的设计,插图与文本比较,仔细品味了“攀”、“缩”、“倾”、等动词,使学生感受到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艰难,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

李老师注重读写结合,设计了仿写“父爱是父与子分别时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深化对父爱的感受。“本文抓住生活中的一个闪光瞬间,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你能否也采用这种写法,选取一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强调平凡中见深情,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达到了以读导写的效果。

杨老师着重散文的“形散神聚”,从理清线索入手。杨老师紧紧抓住了《背影》的两条线索: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并且通过一个问题设计“面对如此父爱,作者心中的感受是怎样的?”两条线索自然的过渡,授课流畅,如行云流水。

相同背影,不同精彩。同课异构,是提高备课水平的一个好方法。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下,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的个性设计体现了教师对文本不同角度的研读。只有从有趣、有用、有效的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才能让课堂教学有趣、有味、有效。

初中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是精选的语言现象。语言教学研究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是科学的教材分析。有目标地、有层次地、高效率地进行语言教学,语文教师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要把教材读好,读深,读细,读美,悉心玩赏,为教学设计作好充分有力的铺垫。而“三案导学”案中“教师指导”留白补充部分恰能促使我们教师去深读、细读、美读,演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设计。她是一朵艺术奇葩,为语文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个性设计充分展示师生的个性魅力。

语文教学细节是多类别多角度的,有无数的细节设计需要我们探究。其设计的优美流畅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技艺,语文阅读的视野。只有它们综合的表现在教师的身上,才能够设计出精美生动的教学细节。而这些教学细节恰能展示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沙老师在运用“三案导学”案教《石榴》一课时,共案中预设问题“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为夏天的心脏”,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有困难,因此她旁注“指导学生朗读第4段和第七段,找关键词”给出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通过朗诵、思考回答起来就容易的多了。又如:在预设问题“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老师旁注“抓住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石榴的特点时写到“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运用了什么写法?旁注“此写法有何作用?”“教师指导”的留白给其他老师留有个性设计的余地。对一些教学细节的不同处理方法,同时体现了每个教师不同的思维,展现了个性魅力。沙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通常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敏捷。教学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这与沙老师善思考,巧启发的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了如此的个性设计才有了如此魅力课堂,学生的精彩更加衬托教师的魅力。

“教师指导”留白补充就语言教学方面的设计艺术让人回味无穷。如潘老师在教《范进中举》从“多角度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对留白进行补充“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学习案设计补白了这样的语言问题:“找出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词语及其表达效果”这一补白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很快地动笔圈画,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将屠户贪财虚伪的小人形象分析的得透彻淋漓。

从系统训练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欣赏语言优美的句段、欣赏形式优美的句段、欣赏手法特别的句段、欣赏意境优美的句段、欣赏内涵丰富的句段如《周庄水韵》:杨老师在学习案中设计补白了这样的语言赏析,“阅读‘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选择一种角度或修辞或意境去赏析。”这一补白教给了学生析句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赏析道:这句话不仅运用了通感还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的“万般柔情”都是为了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突出小雪后的周庄韵味深长,意境优美。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这一精彩的赏析赢得在场的师生掌声的喝彩。

从学法点拨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教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杨老师在《背影》学案设计补白了这样的语言赏析:“品读语言,理解深情”。“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谈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很快地从课文中标出“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并通过朗读体会到了这些语言在平淡中见真情。这样的补白设计学生能快速的提取信息,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目标很清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个性设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对备课方式的研究,教师在拿到“三案导学”案以后,必须在“教师指导”留白处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修改)。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三案导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可以是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环节。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增减有关的练习或拓展。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指出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课中提问,语言教学,教学手法等方面的修改删减。将这些写入自己使用的三案导学”案中,将“共案”变成“个案”。

这样的二次备课,是个性素养展示的备课,是研究性备课,共案已经为大家提供了形式上的教案,但怎样让“共案”适合自己的教学,就需要琢磨,需要研究,教师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琢磨研究中逐渐成长起来。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而驾驭教材,不断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娴熟程度。

四、个性设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3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改革“学案”“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案教学应结合语文科实际,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教师对学情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学案”教学应运而生。语文“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为一体的辅助学习方案。语文“学案”的实施与运用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有现实而远大的意义。。笔者发现,小学语文“学案”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本文分为五大部分。首先解释有关学案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现状;分析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之现状,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本论文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即学案与做中学理论,学案与建构主义理论,学案与元认知理论,学案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学案与教学最优化理论。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学案”是指在授课前一句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挥过程,精心设计的一种以学定教、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位一体的学习活动方案。它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案,启动学生的自学,扩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形式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机制。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构建

“学案”导学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前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教师备学案―分发学案―学生做学案―回收学案―批改学案―课上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迁移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料课前备好学案,然后分发至学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高效预习,学生预习后的学案教师进行批改,批改后课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批改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

第二种:教师备学案提炼问题(学生自学提炼问题)分发学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对比归纳获得结论拓展迁移

背包种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进行,教师备学案,学生也提炼问题,课上教师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将自己提炼的问题与教师的学案进行对比获得最优结论。

第三种:学生自学师生共备明确重点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迁移应

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与教师共同备学案,明确学习重点并且在课上依据学案进行交流探究,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

三、“学案”如何编制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二)编写方法

1、确定目标,立足实效

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是学案导学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案的编制要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师在编制学案时时,必须立足参考书和教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质疑、答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案才是学案导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尽管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共同发展。

2、抓住问题,立足创新

“学案”设计的重要抓手是立足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所以学案要以连贯而又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整理归纳。同时学案的设计还应该有相应的练习以达到检测与评估的目的。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成功的开端。

3、合理布局、立足实际

“学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陶行知曾经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立学生的实际,明确哪些是学生能够领会的,哪些是必须引导的,这样就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浪费时间式教学,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难点。

三、实施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关于学案导学的反思

(一)、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学案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问题全部提前展示给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备学案的同时及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益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运用良好的教育机制引导启发学生,增加课堂的灵活性。

(二)、“学案”与练习的矛盾。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一站式”的教学方式明显减少,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增多。实施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学案,过分依赖反而会成为教学的掣肘。因为学案的强大功能有些时候会把“学案”导学课上成“学案”练习课”。而此时学生获得的只是解题技巧。显然这不是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那这就需要在设计学案时,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高效而又针对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非答题技巧。

(三)、“学案”与教学个性的矛盾。学案是个性化的教学工具。不能毫无个性的一刀切,这样就会扼杀教师教学的独特个性与学生的学习特性。所以在运用学案的时候要突出学案辅助教学的共性同时也要注意体现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教学个性。

语文学案教学目前具有很强的尝试性,尝试的结果也证明是值得的。学案的教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学案导学会创造中国教育的另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4

导学案教学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大意义,但它毕竟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容易走入误区,看似热闹实则低效。本文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导学案使用策略,以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教学效益。

【关键词】

导学案优化设计高效课堂

建设高效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引领着新一轮的教改浪潮。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稳步推进,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新颖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然而,毕竟它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容易走入误区,导学案教学看似热闹,实则低效。那么如何使其继续完善与优化,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教学效益呢?

一、导学案的编写必须把好质量关

导学案必须是整个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地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要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从制度上进行引导和规范。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学目标、学重点、学进度(“三统”“四定”“五备”)。备课组提前两周布置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中心发言人两周后拿出相应课文的导学案初稿,备课组其他成员同时参阅相应课文的教学资料,并于集体备课时提出修改或补充。教务处、教研组对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进行蹲点检查,主备人所撰写的导学案必须由备课组长或者蹲点干部审阅后方可实施。从制度上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杜绝劣质导学案流向学生。

集体备课主备人不能简单地从网上收集资料,形成练习拼盘,而是应该深入吃透教学内容,不仅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更要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确定好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就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地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

二、导学案的设计目标要有确定性

“教”应该在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基础上,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哪些情感体验,制定相应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明确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明确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减少无效劳动。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导向性和梯度

导学案设计重点一定要突出“导”字。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体系。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可以让全体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预习和活动的过程中。

四、导学案要注意预设和生成相结合

课堂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应该让它具有灵性。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如果把导学案当成是教师上课的教案,就混淆了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不能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导学案只能成为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五、导学案的检测题要有层次性

检测题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达标体验”,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课堂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第二个层次是“成功体验”,目的是经过组内合作讨论后在课堂上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三个层次是“挑战自我”,目标是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如此,课堂检测设才有效;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做到能讨论,能交流,能合作,能提高。

六、导学案的批改要注意及时性

导学案的批改一定要及时。教师批阅时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如此,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情况,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当然有的导学案是需要认真批改,对于不需要批改的,教师可以做“淡化处理”,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从导学案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教师上课时才会有的放矢地去处理。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全英文 互动式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由此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及其涉猎内容也不断增多,因此,法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与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但目前面临的一个矛盾的问题是精通法律的人英语能力往往欠缺,而英语熟练的人又缺乏法律的相关知识。这一问题应该由高校法律英语课程来解决,但从实际的操作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来看,目前我国在高校法律英语的教学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我国大多数法律英语的课堂主要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法,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大多数高校法律英语这门课仍采用老师简单讲解单词以及翻译课文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但听说能力的练习被忽略掉了,这与法律英语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相背离。

2、用英文表述的法学理论晦涩难懂

高校法律英语的授课教师中兼备英语和法学学历背景的很少,所以对教师而言用英文表述深奥的法学理论本身即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任务,所以单一依靠教材

作为媒介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呢?在《法律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英文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学生的课堂反映和教学效果上来看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如何运用此教学法,才能最为有效的进行法律英语的教学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直接关乎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法律英语的教师,不可不重视。成功的案例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经典性。所谓经典性,自然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仍被一代又一代的法律工作者和法学教师津津乐道,这足以证明这些案例对法学学生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在课堂上选取这样的案例,学生们必然充满兴趣。所以毫无疑问,此类案例是进行教学的首选。

(2)趣味性。为了吸引学生能够专注与课堂,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此处所谓的趣味性,并不一定是幽默的或滑稽的,也可以是一些有争议的严肃话题。只要是指能吸引学生关注的即可,譬如同性恋婚姻问题和堕胎问题等等。既引起学生的关注,又紧扣理论前沿。

(3)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适合学生讨论并进行阐述。此类案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同时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宝贵的训练机会。

所选案例如能将以上三个特性集中体现,堪称是完美的案例。

2.2全英文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全英文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全英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全英文教学,在学生无法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少量汉语解释。不能因为学生的反对或暂时听不懂而放弃全英文授课,因为这是学生听力练习的重要过程,是法律英语课程的最核心的环节。

(2)互动式教学。为了弥补全英文授课带来的问题,即学生难以百分之百理解教师讲授内容,应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比如在讲授“三权分立”这一概念时,可进行分角色互动,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赋予其三权分立中三方的角色,并选取一个法律问题,由此三方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同时化解了单纯讲授理论所带来的难以理解的问题。

(3)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但同时也能滋生教师的依赖性,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多媒体教学是在配合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话,将会很好的发挥其优势。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剪辑好所选用的案例片段,可来源于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这本身就是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同时可以通过情节带入学生进入案例,并在此过程中练习学生的听力以及向学生传递相关问题的精确表达,或通过画面直观的呈现相关法律知识。

3、案例教学课后总结与实践报告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6

【关键词】集体备课;活页教案;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一、创新目的

优化备课结构,完善备课模式;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背景

宁县和盛初中自2012年8月建成开学以来,以其硬件设施在全县一流,上级领导也多次亲临我校,作出了要把我校建成教学质量强校的指示,为此,我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发奋图强,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教研教改作为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了听课评教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人人讲课,人人评课,听课率和承担公开教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此外,还派出老师,到外校,如齐家楼、西峰五中、早胜初中等地,利用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教学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学能手也脱颖而出。我校教学能手赴市上和省上参加赛课活动,均有老师获奖。全县西区初中赛课活动在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我校同科目的老师也全员参加听课,教研教改可谓如火如荼,波澜壮阔,取得了相当的实效:教学的形式潜移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课业负担减轻了,各科发展平衡,素质教育得到体现,如我校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书画展如期举行、运动会胜利闭幕。教研教改必然地要体现在教案上,从数学、英语活页教案,到“‘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与实践,是我校教研教改的成果之一,从它可以看出我校的教研教改轨迹,供上级调研和指导。

三、创新过程:

1、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出现。

活页教案,是在公开教学中出现的。优秀的公开课、示范课、表演课老师,总是在电脑上精心备写一分表格式活页教案,然后诊求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老师的意见,在电脑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然后打印,在公开课上分发给各听课老师,因此,活页教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作到尽善尽美,高效率地复制许多份,也为其他老师的授课提供帮助。而电子版教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又大兴其道,得到了理想地展示,省时高效。由于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先后确立了表格式活页教案,运行良好,便于操作。语文活页教案也在实践中,成为《“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雏形。

2、《“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

语文教研组在第二学期开始就尝试表格式活页教案,但和教导处设计的导学案是双轨制,就是每人在备写导学案的同时,另外承担一课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备写,上课时以导学案为主授课,活页教案基本是为课改而课改,当时看来只是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写了四本导学案,还写了许多活页教案。但俗话说,功不枉费,就在这样的劳动中,老师们对活页教案的备写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新课改形势的推动下,《“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终于脱颖而出了。它是一种完善了的表格式活页教案,可以说是经过了漫长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16楷纸变成了8楷纸(a4)打印,再由备课组成员备写而成。

(1)《“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命名。本教案的命名,源自教育家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而用这种教学案备写教案,从理念上也有“语文导读法”的性质。“导”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诵读活动中进行,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读读议议,就会领悟文本的内涵。熟读成诵就会使语文知识和文化精神营养在学生生命中沉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奠定学生人生基础。

(2)《“导读式”语文导学案》样式。

如下所示,这是备写好的一份《“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课题:紫藤萝瀑布授课人:张世勤

授课时间:2013-11-5教法导读

学法诵读,讨论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层意,勾画关键句。

3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学重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主备人:张世勤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我们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母亲为什么用身体挡住窗口不让“我”看落叶,却多次央求“我”去北海看?大家一定会说这不但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更能体现出母亲教育儿子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积极乐观地生活,今天我们将再一次的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同学们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

2检查预习,校音释义。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1-6)看花二(7-9)忆花三(10-11)悟花

5精读课文,研讨、训练

a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与同学分享。

B紫藤萝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改变着“我”的心情。从课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速读课文,想想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一(1-6)看花――繁花似锦(1花瀑;2花穗;3花苞。)

二(7-9)忆花――思绪万千(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动作;3颂花的生机。)

三(10-11)悟花――乐观向上

主题(关键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生长茂盛的紫藤萝花瀑,回忆了它不幸的遭遇,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训练提升:

1、解释(口头解释)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盘虬卧龙: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2、赏析课文:

文章围绕紫藤萝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深入,看花部分是花瀑,花穗,花朵来写,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经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

辅备人:梁兆恒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事物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延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课后反思:讨论环节一直是费时费力的,每班要培养几名善于发言的带头人。

备课组成员审阅:杨洁、刘瑞娟、李涛包组领导审阅:李虎峰时间2013、11、1

(3)《“导读式”语文教学案》设计特点

“‘导读式’语文教学案”采用表格式活页教案,用a4纸打印,其项目有“课题”,“授课人”,“授课时间”,“教法”,“学法”“课时”“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还有“板书设计”,“知识延展”,“课堂小结”,“训练提升”,“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最后还有备课成员审阅,包组领导审阅。尤其是设有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使备课过程更能体现集体备课的理念和优点。

(4)“‘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备课流程。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同学科的老师们围成一个备课小组,先是组员说课,交流意见,如确定教法和学法,确定重难点等,再由主备人主备该课,然后由组员们审阅,提出意见,由一人作为辅备人执笔完善。有时主备人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生成答案,但辅备人可以预设答案,使教学过程更加便于控制。知识延展更能发挥众长。辅备人可以用名言印证,也可讲一个故事,这样不但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更能使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提升教学层次。如,我们在七年级上册《蝉》的教学延展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方丈在弥留之际,众弟子跪在床前,希望聆听师傅最后的教诲,得到人生真谛。这时,房上正有老鼠在打架,方丈说:你们听,它们多么快乐!说完,就闭上了眼。

(5)“‘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教学过程。

一般有(一)展示目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轮读课文,掌握新词语。(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语句。(五)默读、赏析课文,研习课文内容。这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具体作法是让六人小组展开讨论,老师组织引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答案,如果太难,是第一次接触,则不需要太多的讨论,可以以介绍为主。(六)知识延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产生联想,使知识得到融会贯通。(七)课堂小结。可以使重点得到明确和强调,难点得到突破。(八)训练提升。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检验和巩固。通常可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和领会情况。(九)作业布置。通常可以让学生抄写词语,作一至三个练习题,背诵,默写古诗或课文名篇。(十)课后反思。通过反思,可以不断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导读式’语文教学案”亦包含着“‘导读式’语文教学法”。

(6)《“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实践效果。

总之,从“‘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不难发现其以下优点:①、是真正的集体备课,使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②、有主备人和辅备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有四次完善过程,就是备课前的交流,主备人备课,辅备人完善,其他组员审阅签字。③、目标明确。④、重难点突出。⑤、教学过程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⑥、省时高效,把教师从机械的书写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可以有时间研究学生,一对一地帮助后进生。⑦、可以使老师有时间读书看报,自我完善,进行国培和网上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以一个学习首席发言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才会达到学习的民主,上升到科学化。

教学成绩:我们备课小组语文成绩在全县联考及毕业会考中名列前茅,均受到县局奖励。

参考文献: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23-0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初中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探索比较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从2015年5月28日开始,我们着手进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226)的研究。随着该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也由“讲师”逐步转变为“导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然而,取得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实施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学习、借鉴多个先进学校的教改经验,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案”是指初中英语导学案。“三段”是指将一节英语课分为课前预习(预习提纲、预习自测、提出疑惑),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延伸(复习巩固、分层作业、预习任务)三个阶段。“六步”是指“课堂探究”包括目标导学(导课揭题、重申目标)、预习检查、先学(自学指导、自主学习、检测效果)、后教(更正讨论、精讲点拨)、达标训练(口头训练、笔头训练)、总结评价(归纳总结、课堂评价)六个步骤。

二、实施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和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学案编制缺乏层次性

每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都不相同。然而,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学案编制缺乏阶梯性和层次性,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同一个水平,完成相同的目标和要求。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成有阶梯性的、层次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初中英语导学案。

(二)课前预习不到位

课前预习是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极其重要的一个h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关键环节。因此,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预习自测和提出疑惑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加上初中英语教师缺乏预习检查的有力措施,因而一些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有些学生没有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2)有些学生虽然表面上完成了,但都是从别人或教辅书上抄来的,并不是自己通过阅读初中英语课本进行思考得来的。由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缺乏基础,上课非常费劲。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英语成绩好、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每次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班上少数几名优秀生,而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上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还有待于课题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让该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导学案编制要重差异分层次

教师在编制初中英语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编制,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学习初中英语。为了让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多编制一些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必做题;为了让优秀生“吃得好”,教师可以编制一些难度较大的选做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

(二)课前预习落实到位的方法

1.告诉学生课前预习时要以阅读初中英语课本为主,教学参考书为辅。告诉学生要独立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中的练习题,不能抄别人或教辅书上的答案。

2.告诉家长要督促学生在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

3.当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并且不知道如何有效预习时,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上进行。①初中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也就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②让学生当堂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预习自测和提出疑惑。③组长批改,更正错题,将检查情况记入学习小组各人的积分表中。④教师抽查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充分预习后,教师再按导学案上课。

(三)互帮互学,全员参与

教师采用“兵教兵”“兵带兵”的方法,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裴娣娜,1998)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每四人小组中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优秀生与后进生、性格内向型和性格外向型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激励策略,在小组内优先安排他们发言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更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展示交流中,要尽量做到“强者让、弱者上”与“正确让、错误上”,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效避免群体犯习惯性错误。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8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法律英语

一、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并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激发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培养既能熟练应用英语又明晰法律制度的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已逐渐成为各法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把双语教学引入法学本科课程,意味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将英语和法律完美的结合,因此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

二、双语教学引入法学课程所面临的挑战

在法学课程中实现双语教学意味着法律知识和专业英语的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英文语体,即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法律英语和日常英语相比,有着丰富的专门用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且夹杂着拉丁文,使法律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在阅读英文法律文书和英美法案例时感到十分困难。

法律英语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英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专门用语,如articlesofassociation(公司章程),Dividend(红利)等。此外,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debenture一词,很多词典将其译成公司债券或债权证等等。实际上该词在英美普通法上的含义是指借款合同并且附有对债权人的财产担保。由于译者缺乏对普通法背景的了解,因此很难准确把握含义。

其次,有很多常用的英文单词在法律英语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例如,Consideration通常指“考虑、体贴”,而在法律英语中专指合同的对价或交易的对价。

第三,法律英语中经常出现古英语已达到省略的目的,如here,there,where与介词的结合形成了hereof,thereof,hereby等,使句子更为复杂、难懂。

第四,有些词汇在美国和英联邦国家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在使用时注意区别对待。如bankruptcy一词在美国既包括法人破产,也包括自然人破产。而在英国,bankruptcy在成文法上仅表示自然人破产,法人破产用corporateinsolvency。

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各类法律英语教材的资料取舍和难易程度不同,有的侧重于介绍国外制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有的侧重于案例分析,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较高。有的教师主张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国外学者编写的教材能带给我们地道的语言表达和对某个学科独到的见解,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法律语言,但是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国外原版教材没有中文注释,没有背景介绍,没有相应的语言技能训练,学生特别是法律英语初学者会感觉到晦涩难懂,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国外教材通常篇幅较长,不适宜当前的课时安排。国内教材通常面面俱到,一本书会涵盖各个法律部门,没有侧重,每个法学专业方向只能点到为止。有些法律英语教材就直接以美国法律制度为蓝本,以每个法学专业领域的一两个典型案例(通常是不完整的案例)为依托,这样的作品只能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来拓宽知识面,而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教材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教学大纲、课件、教辅资料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所有法学学科都可以开展双语教学吗?

法学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固然能给学生在视野开拓和能力提高等方面带来很多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法学的每门课程都能实现进行双语教学。不同法律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土壤。那些深深根植于我国故有法律传统的学科,如中国法律史涉及大量的中国古代法律文献,将其准确地译成现代汉语都难,何况译成英文。因此有些学科根本没有必要引入双语教学,而商法则不同。

首先,我国商法上的概念和制度大多是英美国家的舶来品,有直接的英文表述且制度相通。各国之间开展贸易和投资,在国际公约和wto框架下,有着普遍遵循的国际准则。虽然具体到某个国家可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理解起来并不难。

其次,国际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英文版商法教材可供选择。尽管这些教材不能直接应用到课堂上,需要任课教师的处理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但这个处理的过程并不复杂。

第三,商法课程按照各法学院校的培养方案通常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积淀,英语水平都已有了显著提高,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以北外法学院为例,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英语均已达到专四水平。除此之外,在前两年的法学课程中还安排由来自美国的外教讲授的英美法概论和美国合同法,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对英美法制度和法律英语的表述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四、双语教学在商法课程中的探索

打破以往常规的教学方法,把双语教学在商法课程上进行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能力。同时,通过采用英美国家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阅读英文案例的积极性,强化英文读、写、译的能力,同时领会英美国家法官在商法部门法重要制度上的把握。最终使学生学会用英文起草与商事法律有关的重要法律文件。

教师在设计教案以及制作课件时应以英文为主,必要时附上少量中文作为解释。在选择教材时应以英文原版商法方面的教科书为基础,并与我国具体制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法律英语课首选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便于选材,可以通过westlaw等数据库挑选出适当的案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积累大量的单词和专门的表达方法。这里既要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上要充分讲解案例中的难点和精髓,使学生领会法官判决中的逻辑推理和引申出的原则,同时也应给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机会。英国大学的法学院每个老师都要以tutorial(导师个别指导)的形式带领学生讨论案例,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案件,每组学生各有分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普通法案例中挑选出30个左右有影响力的案件,覆盖商法中各个重要制度。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4至5人一组,全班共分成10组,每组负责三个案件。每个学生在每个案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人负责陈述事实、有人负责指出案件的争议焦点以及涉及的核心法条,有人讲解一审和二审法官的推理思路等,教师提前对各组学生进行案例辅导,学生将最终形成的ppt在课上演示并讲解,效果比完全由教师讲解要好。

采用案例教学法,充分理解案例的来龙去脉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通过学习案例学生能得到哪些启示,案例中确立的原则与我国法上相应的制度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最终要上升到比较法的高度,这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在条件成熟时,可尝试采用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每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案件中的证据进行抗辩,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仅关注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例如在公司法领域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用英文起草公司章程和招股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模拟真实环境用英语进行谈判并撰写英文合同。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英文写作和翻译的能力,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到外资律所和跨国公司法务部门从事非讼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应的技能。

在讲解公司章程时,作者在开课前一周会将一份完整的外商独资企业的英文公司章程发给学生,使学生对章程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课上,作者会根据英文章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普通法案例给学生逐一讲解,而不是根据传统的教科书去教授抽象、晦涩的理论问题。通过真实的、具体的英文章程范本使学生充分了解章程中的各项内容后最终领会章程的契约性、性和自治性等理论问题。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章程的同时,英文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并最终掌握如何用英语起草公司章程。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在期末命题时打破以往传统的方式,偏重考察学生的法律英语技能,英文部分的比重要达到30%,已到达鞭策学生平时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

五、结语

从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的角度,把双语教学带入法学本科课程中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客观上是可行的。教师在教案的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理念的转换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等方面要投入巨大的精力。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将成为双语教学的主旋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制度和理论的同时,提高专业英文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汉霞,孙钰明.论法律英语在法学专业双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高教探索,2007,(06):122-124.

[2]andrewHicks&S.H.Goo.Cases&materialsonCompanyLaw[J].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06):97.

[3]李克兴,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84-85.

[4]张郁.浅谈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03):391.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2—0033—0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分层备课原则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影响层次有别,教师备课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应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的教案进行分层备课:

1.“一大多小”教案。即一个大教案,2-3个小教案。大教案针对一般学生,小教案针对个别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备一些专门给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例如,教学whohastheeraser?一文时,大教案照顾一般学生:学习生词掌握单词,做游戏,回答关于阅读理解的一般难度的问题,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点。小教案则让差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表演,做游戏,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特长生组织同学上台表演做游戏,并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交际和表演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多元一体”教案。这种教案形式上只有一个,但一个教案之中隐含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个教案。与“一大多小”教案相比,这种教案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易于长期坚持施行。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和“therebe”句型时,通过正常五步教学法对一般学生进行教学,留下5分钟对差生进行一次较简单的口头测验;再留给优生和特长生5分钟,让他们对黑板上的挂图进行口头描述。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再对“therebe”句型做一个总结。这样既能照顾到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又顾及了个别差生和特长生,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二、分层上课原则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以下三个兼顾:

1.目标兼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每节课都制定出a、B、C、D四个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2.讲述兼顾。教师讲解课文要兼顾差生,提高优生,带动一般学生。例如,在讲述一般将来时“begoingto”结构时,对差生采用小教案,用对此法复习现在进行时“bedoing”结构,让差生归纳和对比“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两种时态的异同,让优生和特长生归纳两种时态的时间状语并进行两种时态的转换练习。这样,差生弄懂了新知识,优生和特长生训练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学生加深了印象,巩固了语法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3.提问兼顾。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英语教学中的提问和回答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中要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一个问题根据其难易程度分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较为正确的回答。在回答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水平。

三、分层辅导原则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优生和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高三语文教学教案篇10

【关键词】案例视频教学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88-01

1.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数英语教师都尝试运用视、听、说为一体的视频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案例视频教学和一般视频教学的不同在于,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分析并讨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即商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为了使学生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顺利交流,我们有必要把案例视频教学引入商务英语教学。

2.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类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密切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商务专业技能(王立非,2009)。因此,在教学中应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法,减少语言知识传授的的数量和权重,强化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李观仪,1995)。目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差异大,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我国多数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教材说教式,即读单词与翻译句子,不注重听说训练。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讲解课文及文化背景知识,写作技巧及相关词汇和语言点。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形式单一,教学重视语法,忽视商务英语视、听、说的综合能力培养,缺少真正的商务英语模拟实训,课堂气氛死板,缺乏师生互动,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真实性不高。因为,学生仍然注重对课文中语言点如字、词、句及修辞手法的学习,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中商务英语教学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更不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认为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实用人才,需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视频,使得学生有机会接粗到真实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情景,在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语言视、听、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视频教学的优势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侯松,2007)。与传统的讲授法不同,案例教学法要求(侯松,2007):1)教学材料不同;2)教学过程不同;3)教学目的不同。综上,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允许案例答案的多元化。

4.具体措施

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准备、分析与辩论、案例总结和撰写案例报告四个基本环节(毛锋,2006)。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把案例视频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案例视频播放准备、案例视频播放、分析与辩论与案例视频总结。

(1)案例视频播放准备。在准备案例视频材料时,为了满足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我们可以对案例视频进行改编,比如添加或删除字幕,补充、重组或剪短内容。案例视频的选择可以根据该单元的商务主题来选择,比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但是需要注重案例视频的时效性、针对性与生动性,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需要。这些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因为随着校园网络条件的完善,学生获取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主动学习。播放案例视频之前,教师需要对相关商务主题进行必要的知识输入,如背景知识、语言特点、解决问题的建议、生词,惯用语等,在帮助学生了解案例的内涵和目的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词汇和文化背景,降低观看时的焦虑,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视频播放、分析与辩论。播放案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下与案例相关的关键词或大意。第一遍可以播放配有英文字幕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视频首次理解。第二遍带中文字幕,核实学生的首次理解。第三遍不带字幕播放,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模仿和改编表演。观看案例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安排学生分组活动,并以小组报告的方式进行知识输出。报告的准备过程即为学生的知识输入过程。这个过程能锻炼了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案例视频总结教师应及时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讨论不足与成功之处等。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包括评估案例中与小组活动中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5.结语

综上,案例视频教学是培养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案例视频教学的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学生更能参与到教学中,较主动地进行知识输入,并通过各种方式输出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但案例教学并不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全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使它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毛锋.谈案例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3]王立非.创新高等英语教育与人才培养:大立推进商务英语专业发展[oL].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