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十篇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十篇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3:36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1

[关键词]“双减”;教研供给;教育质量;作业管理;教学评价 

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建立教研制度最初的出发点是解决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教材教法的指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观念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在变化,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总之,教研观念、理论、手段以及人才成长的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教研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近期,党和国家为推动教育与新时代同行而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对新时代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需要教研人员不断追求教育改革的新愿景,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把育人目标具体化,强调课程育人,突出立德树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直击社会、家长关注的教育热点和敏感点。“双减”政策,对教育的挑战和影响意义非凡。作为基层教研管理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掌握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新愿景、新引领,研究赋能,为学校、教师提供教研供给,从而确保“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

一、“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研供给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多次颁发有关政策文件,对教育发展、育人方针、办学质量等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规划。新时代教育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临着转型升级,教研工作面临新的供给问题。

(一)教学研究的导向性不足

根据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教研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研人员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本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以更高品质助力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就“双减”政策来看,从宏观上,这是一项关乎人民福祉、关于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性举措。因此,教学研究需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基于生命成长规律,打通学科育人的主渠道,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教学研究的系统性薄弱

“双减”政策更加强化学校的主阵地,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因此,高质量的育人应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思考,指向高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注重达成的结果、实现结果的过程、过程的优化等系统科学的研究。注重整体学科质量体系、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教研工作要系统突出全面的育人研究。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从以往关注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创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二是更加关注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好各学科课程是完成全面育人的关键,要引导教师基于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模块或主题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或教学方式改革。三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研究的科学精准度欠缺

“双减”实际上是检验和修炼学校教育的内功,更是对教学研究的科学精准的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教研注重基于事实和数据,立足数据的精准分析,立足学情的精准定位,带动研究的准确定位,聚焦教育教学核心地带,精准发力,助力学校和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再发展。因此,从教研的方式来看,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基于个体经验走向基于实证的研究,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运用数据、案例、经验三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二是从粗放教研走向精准研究,服务实践需求,服务学生发展。面向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采取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订单”教研等多种形式,坚持问题导向,以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问题的解决为主攻方向,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微创新。三是从零散教研走向系统研究,加强教学诊断力、理论支撑力、行动改进力,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的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育人方式、突出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统筹性。

二、“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研供给方向分析

“双减”政策下,需要思考教研如何面对问题,实现教研转型,提供科学供给,从而确保“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双减”政策文本中,“减”出现24处,同时“加”也出现24处。经过细致分析发现,“双减”政策在“不可为”背后,提供给了学校、老师更多的研究视角和科学策略,其“可为”之处正是教研着力的方向。面对“双减”政策,教研供给不仅需要引导教师在头脑中拉起“警戒线”,对于文件中的禁忌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更要从“可为”中读到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基本路径。文件中,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同时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研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更加稳慎而又积极的思维方式,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科学调整,从研究的视角引领教学管理,做好“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扎实落地。

三、“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教研供给对策

(一)增强系统观念,探索平衡教学质量和课业负担的综合配方

具体而言,“双减”对深化课堂改革、倒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市中区教研工作为例,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思考,不就事论事,研究力求指向高质量的教育为目标。解决学生作业负担重的问题,不仅与作业管理等要素直接相关,还与课堂学习效率等密切相关,最终指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1.基于学生成长的“一点三线”“一点”即小学低年级零起点教学,区域内所有小学均已开设入学适应性课程,形成优秀适应性课程教学案例50余项。区域制定了一年级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实施指导建议,低年级教学紧扣兴趣和习惯,突出课堂“六有”特质:教学设计要有情有趣,策略实施要有道有法,目标达成要有效有意义。学校编写《零起点入学指导手册》“学生篇”与“家长篇”,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引导,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零起点教学的导向让教师尊重规律、科学启蒙,让教育行为落地更理智、更科学。“三线”是在教学过程中,坚守减负红线、成长绿线、质量底线。市中区教研室坚持科学完整的质量标准、健康正确的人才标准,建立起教学质量和课业负担并行的常态调研机制,实施科学多元的绿色质量评价,形成“诊断、分析、反馈、改进”的质量提升机制。大量借鉴国家质量监测方向和做法,内容既包括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还包括学习状态、学习体验、学业负担等基本要素,积极运用基于大数据的评价结果,引导教师用科学、理性和人文的方式达成教学的高质量。质量的提升,是在共同的质量观下,教学常规、教师、学生诸多要素对于目标支持的过程。“一点三线”,不是简单、机械的累加,而是如同立体交互的有机体,始终引领、规范着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着综合统筹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以学生立场来研究课堂从“双减”政策来看,学生自主的时间、空间被最大化地释放。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学习的视角,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既关注学习的共性规律,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分析,以“学生立场”来研究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新样态。(1)探究“真实学”的要义。教学研究中要努力从片面关注“教师的教”转向系统探究“学生的学”。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在以往课堂研究基础上,重点强化了三个维度,即愿学、会学、学会。愿学指向动机与感受,是否帮助学生对课堂和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感受。会学指向理解与联系,是否指导学生将新知识与他们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对新信息进行组织。学会指向生成与应用,是否能够有意义地运用知识,通过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系统分析等路径,培养关键能力和达成核心素养。(2)拓宽“真实学”的路径。一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基于课程标准,聚焦“启发式、个别化、自主性”三个关键词,加大问题导向式、“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等教学方式的研究,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针对以往知识为结果的课堂,大量刷题的现象,提出以恰当的生活拓展为外延,鼓励教师创设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项目式学习,释放学生的思维力、研究力,学习力,让学习真实发生。三是善于捕捉不同差异学生的认知动向,开展精准学习支持和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确保每一个学生享受在学习之路上的自我升级。(3)设计“强课提质”路线图。研究中,学科组设计专项的观测量表和记录表,分析课堂问题、学生表现,围绕观察与数据展开评课、教研,建构从教到学的自主学习新生态、新手段、新方法。区域教研管理过程中,紧扣课堂主阵地,开展基于学习的诊断和会诊,突出三条路线: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情会商,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校要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课堂学生学习效果随堂监测达标率达到80%以上;区域内每学期开展一次所有学校领导干部的听评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展评活动,促进学校及时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以此引领每所学校实现强课提质。

(二)强化问题导向,重审作业功能,促进品质提升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往忽略了对它的研究与管理。现在从学生学习角度重新审视作业功能会发现,作业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1.强化作业的管理机制区教研室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持之以恒的整体性推进,打出富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组合拳”。以学校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相继出台了《市中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意见》《市中区中小学学科作业管理规范》。探索和构建了“学科研发+年级统筹”提质控量的管理模式。学科教研组关注作业的质量研究,研究一周作业清单,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年级责任人关注作业的数量控制,整体协调,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筹,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每日课时作业清单。“控量”是要切实减掉低效的、过重的学生负担;“提质”是为充分发挥作业功能,使作业练习更精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2.提升作业研究的品质通过“四步走”研究模式,实现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同步。第一步,教师初备,将作业设计融入教师的个人备课,每课备课之后,要有针对教学目标的作业初步设计。第二步,教研集备,利用好每周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对作业进行专题研讨。学科教研时,立足梳理教材体系,研磨教学目标,精准优化作业质量。第三步,实践微调,各班级根据授课时反映出的学情状况,组内微教研适当改进、作业微调整,力求更加切合学生需求。第四步,统筹反思,汇总学生作业问题,力求更加精准地导向新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作、评的一致性。3.优化作业结构在“双减”政策下,减去的是机械重复,效能上要体现“三多”,即多应用、多探究、多分层。通过周末学科拓展作业、每日劳动实践活动清单、假期探究实践作业等方式,链接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聚焦关键环节,探讨过程评价力求多元可视

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学校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功能。认真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关系。“双减”后,政策要求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书面纸笔考试,义务教育三年级以上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减少考试次数,怎么知道学生到底学会没学会?1.探讨低年级“闯关”实践评价在低年级期末监测评价改革中,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情景式、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初步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动态考察。2.加强学习过程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重点通过开展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3.全面提升教师命题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命题,通过对命题方向、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手段、反馈方式等研究,培训和指导教师从以知识为本、结果为本的评价,走向核心素养的评价,突出真实情境与问题导向,关注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表现,从而更加趋向于科学。

四、结语

新的形势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升教研品质,实现教研的科学供给。面对“双减”,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探寻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树立大教研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益导向,在育人价值研究、课堂教学变革、学习方式改变、区域整体实践等方面,不断提升教研品质。

参考文献:

[1]余慧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J].人民教育,2021,(22):12-15.

[2]吕玉刚.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全面提高落实“双减”工作水平[J].人民教育,2021,(24):12-14.

[3]伍学明.落实“双减”,学校该“减”什么?“增”什么?[J].人民教育,2021,(23):49-51.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有效性探索

教育实践学指出,人类进化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发展进程。其中,探究实践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课堂教学,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部分,并且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的包容和整合。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有效“教”,来引导和推进学生探究双边实践进程。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师的有序、科学指引,进行深刻、细致、高效的探知、思考、研析、归纳、推导等思维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是师生之间协作配合、共进共赢的双边活动,要实现“有效”目标,就需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主体特性,促进个体健康发展。鉴于此认识,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作粗浅试论。

一、体现教学双边特点,课堂探究利于师生互动

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但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探究活动设计以及探究活动开展,呈现师与生之间“割裂”的情况,教师部署探究任务,放手不管,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缺少有效指导,导致教与学之间“脱节”,探究活动效果折扣大减。而教育学中的“有效”一词,包含了“师与生的特性展现、教与学的相得益彰”等内容。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不能“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行动”,而应该将师生互动渗透在探究教学之中,围绕探究任务、活动现象、内在规律等方面,教师与初中生做好互动工作,与学生对话交流,引导他们有序探究实践,提出探究要求,组织初中生认真观察,结合观察现象,师生一起讨论归纳。如“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节课新知讲解中,教师采用实践探究法,组织初中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示范带动,一边向学生提出动手操作的步骤和内容,一边与学生一起共同折叠图形,逐步引导初中生观察所折叠图形的特点,初中生观察折叠图形特征回答教师提问,将平行四边形特征讲授融入师生双边实践探究之中,推进和提升新知讲解实效。

二、紧扣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探究应该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出了“规定”,指明了“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要求的完成做好“服务”。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探究活动,应根据该节课教学预期目标以及学习任务要求,设置出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鲜明的针对性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初中生在有的放矢的动手实践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新知内容,获得解决问题技能,达到预设目标要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在解析案例中经常出现的“运用方程根的判别式时,遗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的条件”解题情况,将消除初中生解题问题中出现的解题不足设定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任务。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已知方程(k+1)x2-3x+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求出k的取值范围”案例,组织初中生开展该案例的探究活动,部分初中生在探析活动中,出现了预设的解题不足。此时,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师生共同辨析思考活动,初中生重新探析问题条件,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知识点,得到其解题思路为:“要使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要求根的判别式大于0,从而求解得到k的取值范围小于1/8”。教师实时引导初中生研究分析解题不足存在的根源在于,未能正确理解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条件和要求,没有认识到该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错误的认为“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在有的放矢的探究活动中,获得解题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三、落实课改核心要义,课堂探究促进能力培树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更好的促进学习对象“健康向上”发展,培养良好学习技能和素养。教育实践学认为,探究活动,为锤炼学生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因此,教师的课堂探究活动要实现“有效”目标,就必须贯彻和落实新标准能力发展要求,在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判断推导中,锻炼提升数学探究、思维、创新等方面能力素养。

问题:如下图,有两个aBC和DCB,∠a=∠D,aB=DC。

求证:aBC≌DCB,并求出∠aeB=56°时,∠eBC的度数。

学生自主分析条件内容:问题条件中的内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以得到aBC≌DCB,∠eBC的度数,可以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

教师点拨:在解析该问题时要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学生推导思路,教师点评:该问题解析的关键是要有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学生探析归纳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3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78-01

国家教育改革试点任务中明确地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作为十大试点任务之一。怎样改变诸多学生学习失败的初中教育现状?怎样以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源?怎样以教育科研为途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在反复研究和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初中教育的现状,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开始尝试以双分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初中教育创新之路。

一、指导思想

广大的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在小学毕业开始上初中时,都怀着对初中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可是上了初中才2个多月,在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中便出现许多学生成绩不及格,自此之后,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差生便应运而生。基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分别提出到2020年国家和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到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六十的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是初中学生学业达标率必须在95%以上,优秀率40%以上,教师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否则,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点。一是认知的阶段性。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等等。二是学习的差异性。由于遗传、环境、教学、身心发展等个体差异,学习同一个知识,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别,有人学得快一点,有人学得慢一点,有人快而准确,有人快而不准,有人慢而准确,有人慢而不准等等。双分教学方式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特点而提出的。

二、操作方法

根据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阶段性规律,把学生的学习分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成长期即新知识探索期,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坚持低起点、小坡度、快节奏。成长期重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验和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经验,形成基本的学习情感、思想,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不分层次的。对于不同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其不同的智能特点作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灵活调整,那些智商比较高,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只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适当的任务鼓励其超前发展。成熟期即知识的巩固与复习期,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和拓展加深。教师每天布置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材料内容百分之八十左右为复习巩固的内容,百分之二十左右为拓展加深的研究性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分层次教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主要以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的方式学习加深拓展的内容。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复习巩固性学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内容居于两者之间,每天既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又开展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所有的学生学习对于自己合适的内容。具体操作时,我校规定一般学科期中考试前用6周左右时间进行成长期的新知识教学,用4周左右时间进行成熟期的复习提高教学。期中考试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同样规定6周左右为成长期阶段的教学,4周左右为成熟期阶段的教学,全校从时间上确保双分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当然,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双分教学时间安排也可作适当的调整。每一位教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必然会形成教学的分阶段和分层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教学方式的一致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三、实施效果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4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政治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浅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析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推行新思路浅谈

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新教育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作用

论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效率

线性相关性若干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Spwm变频调速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

基于mmSe的功率控制算法的研究

关于移动教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

改进的LeC法在航空行业的应用性研究

合训学员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GiS地下管线知识规则研究

DmC数字影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高压电器运行电压的检测新方法

中职医学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研究

钢材中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的方法研究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箱梁内部温度影响研究

关联规则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

关于地震的地质调查分析与研究

基于光声光谱的水检测仪的研究

摩尔探测器性能测试研究

粉末活性炭在超滤净水厂的应用研究

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自动化仓储系统机电设备在实践中的研讨与应用

舰艇动力系统熄火弹的可行性研究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核心技术问题研究

岙山-镇海项目海底管道涂敷工艺研究及应用

雷达结构设计中精度储备的应用分析

驯化嗜盐菌处理酱菜废水的实验研究

基于LiDRa的点云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风洞实验的风机欠条件下的测试研究

石油库事故后果严重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超声振动汽油雾化器设计研究

数字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与仿真研究

浅谈双氧水技术执法在苍南县的运用

石化行业过程装备技术研究和发展简述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浅析mFC特殊界面及双缓冲技术的实现

水中氯化物两种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

乳化炸药敏化技术的探讨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5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趣味;深度

从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一名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认真、学得认真,纪律的约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从课的设计上下功夫,把课上出“彩”来,用课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这两年我就着重在课的设计上下功夫,争取把枯燥课上出趣味来,把简单课上出深度来,赢得了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的双丰收。

一、把枯燥课上出趣味

《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学生学起来乏味、无聊,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离不开趣味的,没有趣味的课堂是无聊的、单调的、枯燥的。基于此,我为《乘法分配律》量身定做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把深刻、枯燥的数学定律赋予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用生动有趣、拟人化的童话故事演绎了《乘法分配律》的教和学。教学中教师设计为参加舞会的人物(即算式)找舞伴,并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a个c加b个c等于(a+b)个c)对乘法分配律加以解释,让这些算式都能参加舞会并找到了舞伴,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在跳圆圈舞、集体舞、自编舞、化装舞会揭面具等过程中,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逐渐的由感知到深入,由模糊到清晰。整个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认识了数学定律的本质和内涵,在优美的舞曲中感悟到了定律的魅力,在愉悦的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解方程》一课也是极其枯燥的,而且学生在初学解方程的时候,还总是忘记写“解”字,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可始终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我就想把解方程比喻成一场表演,“解”字就像是大幕拉开。于是就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次尝试,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编起了故事。

我把方程板书在黑板上:

X+3.5=13.5

故作神秘地说:“在这个(指着等号)神奇的舞台上,一场特殊的表演即将上演!”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高度集中起来,一双双眼睛都注视着黑板上的方程,看到这个情景,我暗自高兴,学生上钩了!接着学生受我的启发,把“解”字比作报幕员,还解释了“解”字的意思:“下面,请欣赏表演。”我顺势往下引导:“首先上场的是演员x,这位x演员虽然不怎么起眼,可它呀,派头可不小呢!他可不想和别人一块演出,只想着自己来一场独唱。你们说,他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干掉1.5!”一个男孩脱口而出。“怎么干掉它呢?”“减去1.5”我在“解”字的后面写上x+1.5-1.5=3.5,问:“这样吗?”“不对!方程的左边减去了1.5,右边也要减去1.5才行。”又一个学生说道:“老师,没有1.5这个演员了,幕后13.5的工作也跟着减少了,所以幕后也要减少1.5。”“哈哈哈……”这一节课,孩子们的回答妙语连珠,教室里的笑声此起彼伏,我们的心一起追随着故事,追随者创造。一节课没有组织一次纪律,全班61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忘记了写“解”字,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也有90%的学生较好地掌握。

过了两天,又进入了另一个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的内容的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借鉴前面解方程的教学,我在教学中又做了一次尝试。我把例题比作小小说,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分别充当了导演、数学家、学习者三重身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堂课上,我把例题比作小小说,首先让学生充当导演编写剧本,也就是列出数量关系式。根据剧本(数量关系)选择演员,已知量用已知数,未知量“请著名演员x”(写解设),最后为选择好的演员搭建舞台,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引导学生解方程、检验、写答。一个问题解决完了,一场演出也结束了。

这堂课下来,我同样没有组织一次纪律,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当然就不必说了。

二、简单课上出深度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6

一、2018年度研究生工作情况

1、经过充分调研,广泛搜集校内外数学学科、水利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等专家的意见、论证,学院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科建设规划,最终顺利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水利工程数学”博士点。

2、顺利完成2018年数学和统计两个硕士学位点的自评工作。校外五位专家一致认为数学与统计两个学位点自评报告合格。同时,我们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如基础学科力量相对薄弱,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少等问题制定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育高水平期刊论文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3、完成数学、统计、应用统计三个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增加了学术前沿、论文撰写及写作规范等课程。课程总学分由30分减至28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非学位课程均减少2个学分,更加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特别是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如删除了《精算理论》、《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学》等十余门课程,而增设了《基于R的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更能融合市场发展的课程。另外,在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前加入了文献审查环节,更加激励学术型研究生多做科学研究的能力。

4、顺利完成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2017级开题工作,2016级学硕中期考核工作及2016级专硕答辩工作。完成了2018年度奖学金评定工作,评定国家奖学金3人和学业奖学金115人。完成2018年度优秀毕业论文推荐工作。经学院推荐和学校评审,2016届研究生曹杰的毕业论文推选参评“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7届研究生吴念慈的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本年度获批省级教研教改一般项目立项一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2项、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2项。

5、实行研究生指纹打卡考勤制度。针对研究生论文贡献率低的问题,制定了《提高研究生论文贡献率的措施》,修订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及《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

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报告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7

一、高位统筹,有效推进

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双阳区教育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双阳区区域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双阳区区域校本研修督导制度》《双阳区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大行动(提升)(拓展)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采用“五三”一体化的工作策略,即行政领导、政府督学督导、进修指导“三导合一”;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主体下移、主阵地下移、主要工作下移“三主下移”;统一课表、统一时间、统一检查“三统一”;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合作的有效性、关注互培的有效性的“三有效”。同时要求每个学校教学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每学年初,学校把方案、计划和校本研修活动日程表上交进修学校,进修学校按日程表参与研修活动,随时指导检查,最终形成了“教育局决策、进修学校牵头、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基层学校全员参加,教育科研引领”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区域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运行。

二、研培共行,有效实施

为确保区域校本研修深度前行,双阳区采取“分层分岗,走出去请进来,送培到基层”的模式开展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全区先后派出领导、教研员、骨干教师100余人次到杜郎口、洋思中学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多次组织领导、教师参观省内、市内名校,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每年聘请省内教育专家为全区教师进行教材解读和教学实践引领。市教研室小学部全体教研员每学期至少两次来我区做校本研修、教材解读、教育理论辅导或订单式送课送培,专家的学术引领、专业引领为区域校本研修提供了专业支撑;每学期初各学科教研员、科研员至少为广大教师做一次学科理论、学科课标、板块教学解析及研究问题的筛选、研究方法等专题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基层学校为教师析疑解惑;校长或教学校长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题培训,为区域校本研修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聚焦主题的研修活动等。

三、建构模式,推广成果

几年来,经过各学区、各联合体的大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区域校本研修模式20余个,如153中学的“实施自主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研修模式;一实验的“儿童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等,提升了全区整体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推广研修成果,小学以太平学区和山河学区为模板,初中以153中学、希望中学、152中学的校际合作为范例,分别召开区域校本研修现场会,推广成熟做法。2013年,应省小学教研培训部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聂国权分别为“国培”项目省级品生品社学科骨干班、省教学新秀班做了“农村小学区域校本研修”专题讲座,又在全省学科优秀教研组表彰大会上,做了题为“乡镇中心校辐射村小开展校本研修”的经验介绍。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8

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朴素教育观与其他人的观点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笔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存在,教师需要每天给予呵护和培养,这样才能由弱变强;而有人认为,对学生要是没有进行“严加管教”,学生是不会主动学习数学的,因为数学学科是比较难学的学科。第二,笔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想主动学习数学,但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数学双基知识较薄弱,以至虽然想主动学习,但无法进行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别注意加强重点双基知识的教学,促使他们能够想主动学习数学而不受阻;而有人认为,一部分学生一来学校就是想混混过日子的,读三年了拿一张初中毕业证书就了事。第三,笔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数学,并且能够学好数学。而有人认为,数学学科很难学好,没有数学天赋的人是绝对学不好数学的。

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朴素教育观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长期处在中学数学教学第一线,多年在高中、初中任教。遇到数学双基知识较好的学生,数学教学就容易实施,并且教学质量相对比较高;若是遇到数学双基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数学教学就比较辛苦,并且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双基知识水平,成了笔者教学之余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平时学习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入手进行观察与研究,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数学主动性明显不足。比如,新课之前没有预习的习惯;上新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或抄他人作业。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动学习数学的学生,他们是有苦衷的。这苦衷其实就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双基知识的重要“章节”上没有学好,然后才逐渐由主动学习慢慢转化为被动学习。比如计算能力差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发挥。因此,笔者在初一或高一起点班教学时,十分重视小学与初一或初中与高一的衔接教学。如在教初一数学时,首先要加强整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样的教学,对今后的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解方程及紧接下来的实数运算等,都将打下坚实的运算基础。相反,一个学生要是连基本运算都不会,再谈学习主动性就没有意义了。又如在高一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进行复习与巩固,特别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时常用到,更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等知识,都做好了基础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预备。相反,一个学生要是连初中阶段的各种简单的函数图像及性质都一问三不知,那么如何适应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的主动性了。

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朴素教育观对笔者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数学的内动力,教学中要把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激发出来;第二,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开展探究式教学,对学生中出现的思维“闪光点”,都加以呵护;第三,鼓励学生超前预习,超前做基本的数学练习题,从中获得主动学习数学的乐趣。

笔者践行这些朴素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时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每天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而不是被老师追着学数学,做数学作业。比如,教学有理数的减法,我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两个整数进行减法教学,并且要细化到同号的整数与异号的两个整数进行减法教学;然后进行同分母、异分母两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这样教学才能确保全体学生在原有的数学知识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9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因素

1.学生方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双基”不扎实。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

(3)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方面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

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情况,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就要加强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这样讲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2.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心理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初上高中的同学们在心理上大都没做好准备,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心灵交流,让他们及早的适应高中生活,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一个有力保障,喜欢数学老师,自然会喜欢数学。

3.抓住衔接知识点,注重“双基”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深入的研究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初中数学双减课题研究篇10

1.精选数学作业题,冲破“题海”旧框框

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仅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习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升华为相应的数学思想。因此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也是减负的重要手段。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构成,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有计划地自行设计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题目能得到所期待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学理念,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目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的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之效,更要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环环相扣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作业中。另外,每次作业题都应体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制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性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奉献给学生品之有味的“大餐”。

2.探究作业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对于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传统的方法是“全批全改”。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⑴教师花在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花费的时间更多,再加上备课、辅导及其他班务管理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教学探索、研究的时间难以保证。⑵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抑制。⑶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当符号,学生看了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是不完整的信息,对学生的发展不能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由此可见,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和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要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我们可研究以下几种批改方式。

2.1 重点抽查。其方法是重点了解各个层面学生的作业情况,以便及时、高效地检查作业、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对作业题分析、评讲,从而有效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其缺点是学生容易钻空子,了解不全面,信息不完全准确。

2.2 集体订对。此法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它能对作业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使学生知道题目错在哪里,如何做才能对,明白解题思路和写法。不过这样做也有针对性不强、学生易偷懒的弱点,因此把此法与检查或重点抽查结合起来,效果会更佳。

2.3 小组批改。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五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对批改后的作业再进行检查,掌握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复批或面批。此法能有效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取长补短,开阔思路。但可能会出现学生互相“照顾”、偷懒、钻空子,所以教师务必认真复查。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总之,作业批改要注意质量、提高效率,努力减少无效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搞好教学研究。作业批改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地位、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认真讲评,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为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创设良好氛围

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量居高不下?为什么喊了多年的“减负”几成口号甚至有人不敢再提?当前的考试制度是根源!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依然让那些搞应试教育的人获益。他们大搞“题海”战术,获得了一时的“成功”甚至扬了名,尝到了“甜头”,于是跟随者比比。因此,要让老师真正抛弃“题海”、实现学生的“减负”,对考试制度和教师的考核标准的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