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4:30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1

【关键词】袖窿;插肩袖;角度;袖山线;空隙

itputthestructureprincipleofshoulderXiuaresearchintheclothingstructuredesign

pengwei

【abstract】anysleevesofshapeintheclothingstructurethedesign,almosttakethesizeofXiuLongasbasis,thesleevesstructurefordesignhavetomutuallyfittogetherwiththesizeofXiuLongofbodytype.Regardlessmatchabodyshapetostillkeeploosenningashape,thekeylieincontrolingitsbasicprinciple,confidencegoodtherelationbetweenXiuandbodytype.Forsleevesstructuredesigntosay,thedecisionputshoulderXiuashapeofnotonlybelimitedbyXiumountainofheight,themoreimportantXiumountainlinetilttoonesideangledecisiontheexternalappearanceshapeofclothing,controlhumanbodysportofcomfort.

【Keywords】XiuLong;putshoulderXiu;angle;Xiumountainline;Crevice

袖子的造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一类是上装袖,另一类是连身袖。从造型上看前者的袖子与身型是分开的,通过袖与身的缝合才能组合成完整的服装,而后者的袖子则与身型在不同程度上连接成为一体,其身型的某一部分与袖子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在结构设计中任何造型的袖子,几乎都是以袖窿尺寸为依据,所设计的袖子结构必须与身型的袖窿尺寸相吻合。无论是合体

造型还是宽松造型,关键在于掌握其基本原理,把握好袖子与身型的关系。对于服装制板师来说,上装袖的绘制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只要将所绘制袖型结构中的袖山与袖肥、袖弧线与身型袖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能够保证其纸样在缝制成为成品服装之后,其外观的造型及穿着的舒适度。而肩连袖的造型除处理好上装袖各部位的关系外,还需要注意袖山线的倾斜度,倾斜度的大小不但决定袖子的造型,而且影响服装的机能性。下面就以属肩连袖造型的插肩袖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肩连袖的结构原理

肩连袖或称身连袖在袖子造型中是一个总称,顾名思义,它是指袖子与身型或身型的某一部位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身连袖的造型是袖子与身型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袖与身的样板

图(1)插肩袖结构图

是一个整体,例如蝙蝠袖。在实际应用中,袖子与身型的相互连接,是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在袖造型上增加了某种形状的部分,同时在对应的身型上减掉其形状部分,所构成的袖与身型是分开裁制的则称之为肩连袖,它属身连袖的范围。肩连袖可称之为插肩袖或连肩,其基本原理是将衣身肩部的某一部分裁掉,然后将裁掉的部分与片组合并进行裁制,组合后的样仍然是完整的整体。制板时首先要确定插肩的部位,画好互借所要的结构线,然后将袖子的中点与肩点相对应,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在肩点的部位重合,这时所确定的插肩部位同袖子形成一个整体,再将腋下的袖弧线与身型袖窿弧线相吻合,便可完成插肩袖的结构。从图完成图中可以看出袖片不同程度的与身型出现了重叠,即图中所标示的重叠量,此重叠量决定了人体腋下的活动空间。这时我们如果将肩端部位的角度减小并绘制出样板,然后与图(1)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随着重叠量的增大上装袖与身型的袖窿之间的空隙随之就会变小。此时袖子的造型在外观上就会出现两种状态:其中根据空隙量小的样板所制作完成的服装,穿着时人的手臂处于自然下垂时其外观造型效果非常好,但缺少手臂上抬的运动空间。相反,根据空隙大的样板制作出来的服装,穿着后会有较大的手臂上抬的运动空间。插肩袖的结构原理适用于很多造型,它既能体现上装袖合体的身型,又能适应人体的运动要求。可以说插肩袖是上装袖与连身袖两者优点的统一,其中上装袖的造型适合设计较为正规的场合的服装,而连身袖的造型适合设计运动量较大的服装,如工作服、运动装等。

2.袖山高是制约插肩袖结构的基本因素

图(2)插肩袖袖山高的比较

插肩袖同上装袖具有相同点,即袖山高制约着袖子的结构。我们在绘制上装袖时都知道,上装袖造型中袖山高低影响着袖子的肥度,在袖长及前后袖窿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则袖根越瘦,反之,袖山越低,袖根越肥,而袖腋下线也随着袖山的增高而变短。在制板过程中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外观效果,不考虑服装的实用性,即使结构上合理也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在插肩袖的绘制中同样会遇到。如图(2)插肩袖袖山高的比较中所示,在插肩袖后片结构图的袖片上,画出a、B、C三条不同尺寸的袖山高线,以B线为原型袖的基础尺寸线,将a线的袖山高与其进行比较,结果主要是在腋下部发生了变化,袖山的增高使袖根肥变瘦,而袖腋下线则变短。与之相反,C线的袖山高线变短使袖根肥变大,而袖腋下线则变长。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袖根肥处于适中时,袖子的外观造型既能美观,穿着又具舒适度。当袖根肥变小时,袖子的外观造型美观无皱褶但穿着时会,因其缺少手臂的活动空间而感到不舒适。相反,当袖肥变大后穿着虽无问题,但造型外观效果稍差,当人的手臂处于自然下垂时袖子部位会出现很多褶皱。图(1)插肩袖结构图中所显示的重叠量与之呈正比,重叠量大的正好是袖山浅的造型,所以前面提到的重叠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由于插肩袖造型的特点,袖山线的倾斜角度也制约着服装外观造型及穿着的舒适度。

3.袖山线的倾斜角度

图(3)臂厚度

在插肩袖的纸样绘制中,袖山线的倾斜角度制约着袖子的造型。袖子与身型肩点的角度不但影响袖与身型的造型状态,同时决定着人体的活动空间。在确定角度之前,首先要注意到人体的肩点与臂部的关系,当手臂自然下垂时,臂部与肩点呈现了一定的厚度,如图(3)所示。当人体手臂抬至叉腰的状态时,此时的厚度在尺寸上会相对变小,但在绘制纸样时此部位的尺寸不能省去,可根据款式的需要确定数值0.5~2公分。

图(4)倾斜角度大小比较

就一般袖子来说,袖山线与身型呈45度角的斜度最为标准,这是因为当人体手臂处于叉腰状态时,其胳膊的倾斜度约为45度角。根据此原理绘制插肩袖袖山线的角度时,基本上采用45度角的斜度,此角度制成的纸样即能保证外观造型,又能保证穿着的舒适度。在它的基础上如需增加活动量,减少角度即可,反之,所设计的款式如需要外观造型的美观,则增加角度使倾斜度更接近人体手臂自然下垂的状态。根据以上原理绘制的图形,前身的倾斜度为45度角,由于人体的肩部向前倾的特征,所以后身的角度在45度角的基础上上抬1公分。

从结构原理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当袖山高不变的情况下,袖山线倾斜角度的大小控制着手臂的上抬空间。如图(4)所示,当倾斜角度大时,袖中线至袖与身型的重合点的距离变小,当倾斜角度小时,袖中线至袖与身型的重合点的距离则变大,距离的增大,增加了手臂的上抬空间。倾斜角度的增大与减小同时还影响着腋下的活动空间,当倾斜角度大时,袖与身型重叠量就大,当倾斜角度小则袖与身型的重叠量就小。所以倾斜角度同时影响手臂的上抬空间和腋下的活动空间。另外,当袖与身型重合点处于不同位置时,在袖山高及袖山线倾斜角度不变的前提下,所绘制的纸样也会不同。重合点越高,绘制的纸样袖型越肥,袖腋下线则会变长。相反,重合点越低,袖型越瘦,袖腋下线则短,手臂的上抬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如图(5)所示。

图(5)重合点高低比较

4.袖片的调整

根据以上原理绘制的插肩袖结构图,必须进行调整才能使用。首先,是依据人体的自然状态调整袖中线,当手臂在自然状态时是向前弯曲的,因此要将前片的袖中线和袖下线向前移动1~1.5公分,使其造型符合人体的要求。然后再将后片肩部的省道进行合并,修整袖中线和插肩互借线的造型,使其线条流畅。另外,还要检查前后片的袖下线长短是否一致,大多情况下袖下线长短要求相同,除个别款式要求后片的袖下线长一些,需留出缝制时的吃缝量。最后可根据调整好的纸样进行服装的裁制。

综上所述,决定插肩袖造型的不仅只限于袖山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袖山线倾斜角度决定着服装造型的外观,并且控制着人体运动的舒适度。以上原理适用于肩连袖各种款式结构的绘制。总之,要想处理好肩连袖的结构,就要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以上原理,绘制出既保证造型外观的线条流畅大方,又能使穿着者感到舒适的服装纸样。这是每一位服装制板师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瑞璞刘维和.《服装结构设计与技巧》.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2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立体思维;平面与立体;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课程,是以人体为基础,研究服装结构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的方法与规律,揭示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关系,它是把服装造型设计转化成服装成品的重要环节。

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通常采用在平面的纸上或布上进行制板的平面结构教学,具有成本低、速度快、适合成衣化生产等特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做到对所授知识的照搬照抄、死记硬背,最终对结构设计理论一知半解,甚至不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学会用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去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与人体复杂曲面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理论,灵活运用平面纸样的组合去体现服装三维的立体空间。

在以平面结构设计教学为主导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塑造学生形成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过程,是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关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采用立体思维的培训、“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立体思维的培训

服装结构设计通过运用立体思维对服装造型研究分析,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状及各部位的吻合关系,研究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形态,服装的立体思维塑造和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的造型实践,是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人与服装都属于多维空间实体而存在,良好的空间思维意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服装的立体造型和平面结构都属于“空间造型”,但它们的构成元素、组合形态却各不相同。平面结构的裁剪主要依据服装的外部轮廓来进行,明确的轮廓就表现出肯定的平面形态,而一个立体形态却没有固定的轮廓。比如平面上的一个圆形,它的立体形态可以是球体,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半圆形,显然,立体形态的创造不仅依靠轮廓(即投影),还要依靠实体的“量”。对于平面形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只能看到平面,除了随着透视有些变化外其中的形态没有根本的变化,而立体形态则根据观察者位置的变化,却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经常培养空间立体思维,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分析设计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造型形态构成的数量、部件细部的吻合关系及结构设计分解的能力,而且还应将布料覆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对服装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结构直接进行悬垂、曲线、凹凸、褶皱和复杂线条的立体思维塑形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对服装体积感的直观认识和知觉力,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服装立体空间组合概念。

二、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一体化的应用

面对服装企业普遍反映的服装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不能完成结构设计的现实问题,如何提高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是各服装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采用“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一体化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里的“立体结构设计”不是指立体裁剪课程,而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结构设计理论而进行的立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部位的结构设计时,先用布或纸在人体模型上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观察从一块平布包裹人体时出现的各种结构形式(省、缝、褶等等),这些可变性形式带来的立体效果变化,以及从立体形态展开成平面的纸样外型,各部位结构线的特征等等,从而奠定了平面结构设计理论的学习基础。其次,对于复杂的款式造型,学生难以准确地将其分解转化成平面结构纸样时,可用直观的立体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演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服装的平面纸样与人体立体的关系以及相互转换关系。特别在讲授结构设计变化原理部分时,如服装的省道位置、省量大小、省道转换和褶量大小等等,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教学,进行机械的平面纸样的转化,缺乏对成型的服装立体效果的认知,学生是很难理解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和结构变化原理。又如裙子的褶裥设计,学生对平面纸样褶裥量的大小难以掌控,以及对立体成型效果模糊,通过立体结构设计观察相同面料质地与不同的褶裥量,及不同面料质地与相同的褶裥量等形式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服装结构设计变化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的应用

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将已裁剪的服装裁片经过缝制、整烫等手段制成服装成品的过程。现在的服装市场注重品牌风格、服装质量和制作工艺,急切需要对服装面料、款式造型、制作工艺等全方位把握的服装人才。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关系紧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实践性。结构设计课上学习的各种制板方法及纸样制作,如果不进行样衣制作、板型的修正及服装面料的选择来验证,最终还是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理性与感性认识的同步提升。因此,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的教学可以使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实用化。比如在讲授半圆裙底摆结构时,先不将裙长斜纱部分减短,让学生按纸样制作出来,穿在人体模型上观察裙子底摆长度的变化,就会发现因面料纱向的不同所产生的悬垂性的不同,裙长斜纱位置的长度最长,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将该部位长度减短,并且根据面料质地的不同,减短的长度也不同,从而使学生脱离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去理解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总之,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立体思维塑造与服装结构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款式造型到结构设计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3

关键词:服装造型;结构设计;课题实践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造型的基础,是以立体形态的服装轮廓造型及内部结构的造型设计,所体现的是设计造型与着装者、服装材料的关系;教学中,以服装整体外形体现其立体造型艺术,分析平面衣片形态揭示服装细部结构关系,每当设计构思中的服装整体造型的改变均使其平面结构产生新的改变。以此,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于“遵循原理,注重实践,寻找规律,灵活运用”的教学理念,才能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服装造型课题分析

造型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所谓造型能力、造型方法、造型手段等均与艺术创作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艺术造型,必须要解决造型形象的外观形态与框架结构、物象肌理及其装饰美化等程序;服装造型亦是如此,也是依据着装者的体态形状,做服装的外廓形象、内在结构分割、衣料的肌理及美化装饰等工艺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为此,服装造型设计实践课程,应是从这一主线,进行有目的的阶段训练,才能解决好服装造型的课题任务。

1.1从服装造型的程序上,先确立服装的廓形,再作结构分割与衔接

我们均清楚,任何形象的存在均离不开其内部结构支撑,服装的外形形态是依靠人体及服装内部结构的支撑才能构成其形象,因此,要掌握好服装的造型艺术,其结果的形态的了解和掌握是关键点。

1.2从服装造型的部位上,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通常把服装的局部分为衣身、衣袖、衣领、裤型、裙型等,它们既有各自独立成形的结构,也可有相互联结形成的整体结构。所以,在服装结构设计上,应依据服装的局部结构分类设计练习,也要作整体结构的关联性组合结构训练。

1.3从服装造型的艺术性上,其时尚性的结构,是依据现代构成而形成现代艺术的审美特性

我们应将服装与现代艺术构成形态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服装结构形式,大胆创新的同时,亦须依据人的着装需求进行艺术造型设计。

2服装结构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基础

2.1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服装结构造型理论,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把握服装造型规律、方法和手段的理论基础,是拓宽造型设计思路的“航标”。目前,有关服装结构设计造型的书籍与教材,均是着重于日常生活装的结构造型,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平面结构制图形式进行的服装结构设计分析,如《服装结构设计》(李正、李梦园、李静等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女装结构设计与纸样》(陈明艳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等,这类书籍均倾向于基础结构的造型理论,适合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指导;而艺术院校的服装艺术创意的结构设计,应选用着装于艺术创意的服装结构创新设计的理论书籍及教材。

2.2学生的学情基础

艺术设计是基于学生所掌握一定的造型基础上实施的,服装的艺术造型亦如此。首先是服装款式造型基础,即服装款式图绘画,在服装画表现技法的课程部分作一定课时的基础训练,以解决服装的形态表现基础的问题;其次,是服装板型基础,即服装平面结构制图,以解决服装基础结构的问题;其三,是服装设计基础,以解决服装造型的基本方法,奠定创新设计的教学实践基础。

2.3教学实践的条件与保障

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的教学实践,应是在具有一定的专业设备、环境下实施的实践性课程。服装的造型,有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最终是建立在人体的三维立体形态上的艺术设计。平面结构造型需要一定空间铺展材料,立体结构造型则需要具有人体特征的人体模型,材料的缝合需要缝纫机及整熨器材等等,这些基本的设备,也需要一定的空间置放,也就是必须要有具备实验条件的实验室。

3服装艺术造型创新与结构设计的教学实践

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寻求其最佳的创新方法及造型效果,综合服装设计的造型规律及结构设计形态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课题实践:

3.1从服装的外廓基本型中,作结构创新设计训练

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里,已对服装的六种基本型作了系统的学习,即H型:t型:a型:X型:S型:o型: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可将几种基本型的组合形态,如t型与o型的组合,t型与a型、S型的组合,构成新的服装外轮廓形,并在该廓形的服装的剪影图形上作横向、纵向、斜向等不同的结构分割的创意造型。作业练习中,注重使学生掌握在一个特定的外形形象基础上,对服装结构作创新的设计方法,这一训练,能够培养良好的整体形象的把握能力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艺术修养,结合现代构成艺术的造型规律和法则进行的创意性设计。

3.2从服装的内结构的创新设计中,结合艺术造型,改变服装的外廓造型,从而使得结构与外形轮廓紧密的结合,构成新的服装造型

第一,横向分割的结构变化,使服装的左右外形廓形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构成新的服装外廓形;横向的结构分割与组合,应注意服装结构分割的比例、节奏及结构线的疏密关系,上衣结构与下装的结构分割与衔接,是横向结构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的案例作全面分析。

第二,纵向分割的结构变化,使服装的上沿与下摆廓形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改变原有服装廓形;纵向结构的分割,应遵循人体结构形态特性进行的造型,前中心与后中心线,是服装造型中重要的结构线,许多的服装的开合结构均依据这两个结构线作创意设计;除此之外,服装的前后公主线亦是纵向分割组合造型的重要结构线。

第三,斜向分割的结构,是横向与纵向结构辅助,它的结构变化,可对服装款式形成整体的影响;斜向的结构设计,具有灵巧、活泼的特点,能增强服装的艺术性。以此在艺术服装设计及服装创意设计中,多结合斜向结构作款式造型。

第四,几何线与自然线的结构变化,可使服装造型具有灵动性;几何线条具有工整的秩序美,在体现服装工艺美的结构设计上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而自然线则具有自由、舒张、灵巧、逸动的特点,在体现服装的艺术性上运用较广泛,多用于艺术时装及礼服的设计造型。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涉及到人体体型特征、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构成方法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对不同款式、不同造型的男装、女装、童装进行了整理结构分析和设计,也涉及到上装的衣身、衣领、衣袖结构等,与下装的结构种类和设计变化。总体上来说,教学内容众多,如果教学目标与方向不明确,将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引入项目教学法概念,以服装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创新服装结构设计内容和形式,促使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与指导作用,一般来说,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都是由学生独立处理和完成,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最后的评价。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负责意识,不断深入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项目,并把握好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每一个环节出发落实好项目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相对来说,需要树立多重性的目标指向,项目教学法指出学生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在实际的项目研究教学中可控性较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后进行一定的展示和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中,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并不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教师仅仅是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应该包括完整的、真实的教学内容。利用项目教学法指导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提供一切可利用的实施条件,把握好课程教学内容,并树立明确的服装人才培养目标,将项目设计和教学内容结合,探索出以项目为主线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2.1以项目为主线强化项目设计与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指出项目是整个课程与教学法的精髓,需要强化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其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具有明确的项目设计内容,需要树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按照人们对服装结构设计认知的规律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排列,并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传授相关的项目理论与技术基础,使学生学习到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并提升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可参与性。其二,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分解成具体的项目,以具体的项目研究形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应以问题为牵引,强化项目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服装结构形式的设计,并围绕项目积极展开智力活动教育,吸引学生对项目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为具体的服装生产设计项目服务。其三,把握好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服装项目设计为主线,增强服装款式的设计,以二维平面展现贯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多个知识点,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比如,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收集用户的信息,与相应的用户进行接触,分析他们的需要,结合报价、工艺草图、实物图等制定合同计划,形成产品后让教师检查,并进行自我评价,为下一个项目做好准备工作。

2.2以教师为主导选择教材与教学设备

应借助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其他教学设备积极实施辅助教学。其一,结合当前国内服装领域的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对象强化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内容的把握,通过对源自立体的了解,逐渐形成平面、再到立体的服装设计。比如,设计复杂的女装,上衣在省、褶的应用上都很容易掌握。其二,借助电脑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强化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等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结合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服装结构设计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与生动性。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立体影视等形象地呈现服装的结构,将服装结构转移、切展、放量等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尤其是服装结构设计制板中,含有极其细小的变化,只有通过投影放大,学生才能看得仔细清楚。学生也可以通过服装CaD软件,掌握分割服装结构设计中的成片、变形、切展等工艺手法。

2.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其一,利用项目教学法积极实施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方法。服装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体的一种认识与勾勒。学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必须从认识人体开始,在了解人的曲面结构后,积极转换学生的形象思维,从一维向二维人体发展,确保服装与人体之间,可以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理论,从而以二维服装的结构造型使得学生学习到服装结构设计知识。这需要学生认真测量人体尺寸,并做做记录,结合自己的身体尺寸定制1:1原型制板,促使他们从孤立的人体部位尺寸出发,联系到人体的整个曲面结构,从而进行服装设计。其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双管齐下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都应掌握1∶5或1∶3绘制服装结构图,深刻理解相关的绘图方法和公式,结合自身身体特点多次缩小比例,进行平面制图绘制,并进行1∶1原板绘图,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人体尺寸与衣板的大小。当然,学生也必须注重手工成品制作,结合项目学习服装的工艺制作方法,并实验室进行实验,完成一些手工制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在多重性的目标指向下强化学生关于服装结构设计学习的培训,以实际的项目为主线注重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服装结构设计项目。

参考文献:

[1]林燕萍.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6(09).

[2]吴学云.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photoshop课程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5

关键词:公主线;分割线;应用原理;裁配技巧

0前言

美国的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谈到:“三维的物体的边界是由二维的面围绕而成的,而二维的面又是由一维的线围绕而成的。”服装也是这样,它是一个具有空间的三维物体,是由不同的面构成体、不同的线围成面,面与体、线与面、点与线,它们之间巧妙地组合、灵活地运用,赋予了服装生命与情感。其中,线的形态语言和情感语言,在服装造型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线可以构成多种形态,有装饰和分割面的作用,可以随人体的线条进行灵活的塑造,创造出符合体型不同曲面要求的最佳空间,使服装改变人体的一般造型特点,实现服装对人体自然形态的塑造。在婚纱礼服结构设计中,要使服装裁剪合身贴体,体现完美体形,就必须对服装中的线进行深度的探究。

1公主线分割在婚纱礼服结构中的应用原理

1.1公主线分割的作用

公主线分割是服装分割线中的一种,线的形态语言和情感语言,线在服装造型、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在婚纱礼服结构中的公主线都得到了很好地诠释。

(1)分割线的意义。分割线是根据曲线形态或款式要求在服装衣片上增加的结构线。服装上的分割线种类较多,形态各异,不同形态的分割线,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如横向分割给人“稳重、丰满”的感觉;纵向分割给人“苗条、显瘦”的感觉;斜向分割给人“活泼、运动”的感觉;放射线分割视觉冲击力强,极具“闪电般”的刺激感;曲线分割给人“柔和、优雅”的感觉。公主线分割就结构而言,其造型感觉为直线,而在纸样中则显示为曲线,因而,在造型设计上,它具有纵向分割给人“苗条、显瘦”的视错效果,又给人“柔美、优雅”的感觉。深刻理解分割线的意义,才能精确用好分割线。

(2)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分割线是服装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衣片上的分割线按其在结构设计中所处的位置、形态、数量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般有功能性和装饰性两大作用。

功能性作用表现在将省缝融入分割线中,使服装准确而精致地符合人体不同曲面的要求,并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从而达到适身合体的效果,实现服装对人体自然形态的塑造;装饰性作用是指分割线增加了服装的美感,满足了人们视觉上的需要,附加在服装上起到装饰美化造型的作用。一般来说,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分割线必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作用。公主线是一条具有双重作用的分割线,因而公主线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婚纱礼服的结构设计中。

1.2公主线分割在婚纱礼服结构中的应用原理

婚纱礼服结构中的公主线是一条具有双重作用(即功能性作用和装饰性作用)的分割线,这条分割线经过人体的肩部、胸部、腰部等凹凸部位,在结构上采用连省成缝设计,将肩省、胸省、腰省融入分割线中,前、后衣片各实施断刀工艺,把前衣片分为六片、后衣片分为七片式裁剪;经过公主线分割形成的衣片,衣片的形状符合人体不同块面的要求,如果将经过收省处理的衣片重组、缝合,所制作而成的服装,其结构与女性体型特征完全吻合,使女性躯干的曲线得以完美地展现,既满足了人体工学的要求,又符合人体的运动机能;同时婚纱礼服结构中的公主线是一条竖向破缝的分割线,在造型设计上借助了视错原理,利用竖向分割线给人“挺拔、修长”的视错效果,对女性体型的某些不足加以掩饰,使瘦者看起来变丰满,胖者看起来变苗条,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优秀的线条是永恒的”,公主线就是一条优美的结构线,所以从问世至今,一直被各国时尚大师所推崇、青睐,并广泛应用于现代婚纱礼服造型设计中。

2公主线分割的结构设计原理

婚纱礼服中的公主线,位置设置在人体前后面与侧面的分界处,经过人体的前胸、后背部位,结构复杂;婚纱礼服又是对合体度要求很高的服装,它讲究服装结构与女性体型的完美结合,因此,制作婚纱礼服时婚纱礼服的形状、结构、规格尺寸应该与穿着者保持高度的一致;为达到这个目的,服装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女性的体型特征,并依据人体的工程特点,运用科学的制作方法,掌握分割线在服装结构中的应用技巧,合理分割,才能使分割线和婚纱礼服结构真正融为一体,包装出最佳的着装效果。

2.1女性的体型特征

女性体型呈曲线状,乳部呈圆锥隆起状,背部肩胛骨突出,腰部较细,臀部宽大向后突出,曲率变化大,胸部、背部曲面较为复杂。

2.2公主线分割在婚纱礼服中的结构设计方法

根据女性的体型特征,要将一块平面的布料缝制成符合人体各个部位不同曲面要求的合体服装,在结构设计上就必须在前胸、后背等凹凸部位做断缝处理,即进行功能性分割,分割时胸部、腰部做收省处理,并利用省移的方法将衣片全省并入分割线中。具体做法如下:

(1)先按规格尺寸(图中所用规格为美国婚纱标准8#尺寸,制图单位为英寸)要求,做出婚纱标准基准版(前后衣片制图方法见图1)。(裁配技巧:第一,基准版公主线结构一般做成刀背型分割,且把长度加长至腰节以下部位。第二,前侧片公主线弧线要饱满、圆顺,弧度曲率比前中片弧度稍大,且腰节以上部位前侧片公主线比前中片公主线长1/8″。)

(2)制作婚纱标准基型板。为方便婚纱礼服进行结构变化,婚纱上衣前衣片基准版需进一步完善,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一,把婚纱基准版的前中片和前侧片剪开,将袖笼省合并,把全省转移到腰节处。第二,将前侧Bp点叠合前中Bp点1/4″;控制夹圈的长度在规格尺寸内。第三,划顺公主线,加缝份,做好定位标记(具体做法见图2)。第四,后衣片基型板与基准板制图相同。

2.3公主线分割在婚纱礼服结构中运用实例――围胸款婚纱的公主线结构设计方法

婚纱礼服的款式千变万化,其结构变化都可以在婚纱标准基型板上,通过采取“加、减、断、连、移”等手法进行结构设计。下面以围胸款婚纱制图为例,介绍其公主线结构设计方法。

围胸款婚纱是婚纱礼服中最常见的造型,款式特征是平领、上身前后公主线分割,七片式裁剪,腰节以下可以根据造型需要进行设计。图4是围胸款婚纱的效果图和上衣结构设计图。

(1)制作方法:在婚纱标准基型板上进行变化即可,具体结构设计方法见图3标注。

(2)公主线结构裁配技巧。第一,前中、前侧片公主线位领口处收省一般为1/2″;第二,前侧片公主线腰节以上部位长度要比前中片公主线长出1/8″(胸位容缩量),且曲度较大;第三,后中、后侧公主线领口处每边各收掉1/8″,后中片、后侧片公主线两边等长设计;第四,各裁片的经向应与腰节线垂直。

3公主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下面以婚纱8#围胸款心型领的结构设计为例,分析领型变化对公主线结构的影响,并对影响公主线结构的服装面料纱向进行探究,提出优化公主线结构的办法,使版型更适身合体。

3.1围胸款心型领婚纱的公主线结构优化设计

围胸款婚纱除平领之外,还有各种不同曲度的领型变化,围胸款心型领婚纱就是其领型变化的代表作,图4是其效果图、结构设计图。心型领的最大特点是前中开领点下降,领口弧线曲度增大。根据心型领的特点,围胸款心型领公主线的结构设计,如果按围胸款婚纱的公主线结构设计方法进行裁剪制作,加工完成的婚纱就会出现前衣片公主线位领口荡开,不服贴的现象,这在婚纱礼服这种高档服装中是不允许出现的现象。

(1)分析产生弊病的原因。心型领前直开领顶点下降,领口弧线增大,使前中片领口线位的服装面料处于斜丝绺状态,根据面料的性能,斜丝绺容易被拉伸加长,因此如果按一般裁配方法进行裁剪,因领口线为斜料,制作后的服装穿到人体身上,胸部挺起引起的拉力会把领口线拉伸,使领口线变长,导致领口线荡开,出现领口不服贴现象。

(2)弊病解决办法。前中片领口处公主线(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位收省量适当加大,把因斜料拉伸加长的量一起收掉,使领口线服贴。根据多次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围胸款心型领前领深每降低1″,领口线前中公主线位领口的省量应相应增加3/16″,前侧片公主线结构设计与围胸款平领相同;第二,以此类此,前领深越深,收省量越大;第三,为使心型领造型优美,一般公主线位领口处升高1/4″;第四,后衣片公主线设计与围胸款平领婚纱相同(具体做法见图4)。

3.2围胸款心型领婚纱的裁配技巧

第一,前中、前侧片公主线位缝合处的领口线应圆顺;第二,公主线位Bp点以上前侧片比前中片长1/16″;第三,各裁片的经纱方向一定要与腰节线垂直。

4结束语

婚纱礼服的服务对象是女性,造型讲究适身合体,修饰身材。因此,应用于婚纱礼服结构上的公主线,分割时必须以女性的体型特征为依据,考虑面料性能对公主线结构的影响,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公主线分割要围绕人体胸部、腰部、臀部等凹凸点来进行设计,位置以和人体凹凸点不发生明显的偏离为宜,应尽量保持平衡,使胸、腰的余缺量处理和造型在分割线中达到结构的统一;一般前中公主线偏离胸高点1/4″为宜。第二,进行公主线结构设计,必须将胸腰差、臀腰差均衡分配,才能使平面的面料转化为立体的空间,使衣片符合人体不同块面的要求,满足人体工学的要求,塑造完美形态。第三,公主线结构设计与面料的性能密切相关,裁配时,要充分考虑服装面料性能对公主线结构的影响,使公主线分割与面料之间取得和谐。

参考文献:

[1]金枝.公主线服装结构的探讨与研究[J].广西工业院学报,2006(12).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6

【关键词】工艺设计造型结构衣料

一、工艺设计与造型、结构的关系

(一)服装造型的特征

东方民族服装与西方民族服装在造型基本形式和特征上的主要区别是:西方服装一般均为立体型,而东方服装则属于平面形。例如西装和中装,中装能折叠平服,而西装适宜挂在衣架上立体包装。

西装是按人体立正的姿势设计的,中装是按人体大字形站立的姿态设计的。由于造型结构的缘故,中装工艺和西装工艺在操作工艺设计上截然不同,中装是平面装饰工艺设计,西装强调立体造型衬托艺术。

进行服装造型设计,要掌握人体的一般活动规律。我们可将人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析,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头部呈蛋球形,颈部呈圆柱体,肩部近似梯形,四肢均为圆柱体,胸臀部均为梯形。这些形态均成为服装设计的第一依据。

上装造型和人体的关系,从服装造型结构整体图和分解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服装造型、结构设计和人体活动规律协调一致,各部位放宽度设计合理。绘制造型的分解图,在服装结构的细部设计中作用很大。

(二)服装工艺设计与造型、结构的关系

领型工艺是上装的关键工艺。首先分析颈部与衣领的关系:颈部呈上细下粗的圆台状;从侧面观察,人体颈部向前呈倾斜状,上部和头骨相连,下端圆柱体的截面近似无角的桃形。颈和头呈倾斜状态,这就决定了进行衣领结构设计时,截片应根据颈部圆柱、倾斜的特点,根据人体颈部的圆柱形体,设计前后领窝的弧线弯度,从而产生了领型的窝势工艺设计。例如西装领的做领工艺设计,需要经过手扎工艺、车缉工艺、归烫工艺,成为符合人体的立体造型。这就是工艺设计对外观造型产生的作用。

向前弯曲的袖子造型,这是由于上肢平伸或弯曲时,上臂与前臂呈一定的角度,服装造型设计将这一人体活动规律考虑进去,在袖片平面结构设计时,后袖弯线向外凸,前袖弯线向里凹。还可以设计为整副袖子在手肘部位收袖底的结构。这些结构设计都是为了适应人体活动规律。因而,工艺设计也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制定了袖子工艺设计的要求,即要求袖子装上大身后,达到前后圆登的袖山层势工艺标准;袖子前后位置设计以在西装大口袋一半为标准。然后,袖子的操作工艺设计更有周全的考虑:袖胖肚缝要求拔弯,袖瘪肚缝要求首先拼缝,分缝后按袖子弯度摆好,喷水逐步扫烫归弯;熨烫工艺设计要求归述袖缝2厘米,然后掉头归烫。拼缉袖肚缝工艺强调,先用手工扎缉时,袖胖片略松,在缝子上段15厘米内袖胖肚片要求层势扎缉,然后在分烫胖肚缝下垫“小驳背”熨烫,应从上下段两次分烫,熨烫出人体活动规律的袖弯势。

裤子造型和人体的关系。从整体图中和分解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裤子造型、结构设计和人体工程的关系,特别是造型分解图为服装结构细部设计和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裤子后片的归拔工艺设计处理,其工艺设计原理是将平面的裤片,根据衣料的可塑性特点,应用归拔工艺熨烫变形成为符合人体曲线的立体效果。

二、工艺设计与衣料的关系

(一)衣料的质地性能

决定工艺设计方案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衣料的特征。各种服装材料均有不同的质地性能,在进行工艺设计时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表现程度去选择和制作各种穿着用途的服装,使之更好地表现服装造型、结构的设计意图和效果。

衣料的质地通常是指原理的成分、纱支的粗细、经纬的密度和组织的方法。衣料的性能是指原料的伸缩率、色牢率、耐热度,以及粘、滑、软、硬、松、紧、薄等,此外还有接触水、热、光、风、酸、碱等后,反映出来的各种理化性质。各类服装的造型、结构、工艺都具有内在的特有功能,而在其性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构成衣料特性的服装材料。工艺设计中要研究具体操作工艺如何适应衣料的质地性能,使工艺和质地性能巧妙地统为一体。

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的艺术性、实用性和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衣料的特性、衣料的风格表现出来的。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装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志,衣料质地性能的表现设计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们把服装成品划分为高、中、低各种档次,主要是按衣料特点制定。衣料特性的外观光泽、纹样,性能上的软、硬、挺、滑等能反映外观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衣料所具有的厚薄、轻重之分,在于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温度,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具有实用性作用。因此说,衣料的质地性能是工艺设计的物质基础。

(二)工艺与衣料特性的设计原则

笔者以袖子工艺设计为例,分析工艺与衣料特性的关系。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袖山弧长度要大于袖笼弧长度2—3厘米,传统工艺将这超长的2—3厘米松余度称为层势,此层势量的大小就是根据衣料特性设计的。衬衫造型结构的薄料层势一般为1.5—2.5厘米;西装袖造型结构厚度适中的一般面料层势为3厘米以上;圆袖笼造型结构的大衣呢厚料层势一般为4—5厘米以上,有时还需考虑原料质地的松紧和可塑性的大小进行袖子装袖层势量大小的设计,总之,要全面考虑各种衣料的特性和理化性能。

综上所述,工艺设计按衣料的质地性能而定,原则是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1]严燕连.弹性针织面料服装纸样设计探讨[J].针织工业,2004(4):136.

[2]迟瑞芹.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特点[J].上海纺织科技,2002(4):39.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7

一、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及艺术价值

(一)直接形式的仿生表现

直接形式的仿生设计是指设计师将观察到的自然界生物,非生物的外形、结构的部分或全部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最终呈现出的服装作品带有明显的原始形态,这种形式也称为具象仿生设计。它以“再现”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形象,使得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直观、生动和极具亲和力,也是服装设计师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和美感寄托。如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恩设计的高级定制礼服,五彩斑斓的花朵被重复组合在网纱之上,将自然界中“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移植到服装表面,使高贵的礼服更加令人惊叹,别具创意。

(二)间接形式的仿生表现

间接形式的仿生设计是指在直接形式的仿生中加入中间过程,将自然形态通过提炼、分割、夸张、变异、拼凑等设计手法将原有的具象形态逐渐变成单纯而抽象的形态,这种形式也称为抽象或意象仿生设计。经过中间加工的过程,最终呈现出的服装设计作品与原始形态相比差距较大,依稀可以看出原始形态的影子,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郁金香裙形,以及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为迪奥品牌设计的艳丽夸张的花卉造型连衣裙,将服装的廓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变化,增添了服装的趣味感,让人眼前一亮。

(三)服装仿生设计的艺术价值

仿生服装设计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它并不是简单地去模仿自然,而是探究自然系统背后的原理,并加以提炼和应用。自然界给予服装设计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人们在“师法自然”的同时,运用仿生设计手法,不断突破服装原有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在服装材料上进一步创新,满足了人们情感表达的需求,同时也赋予服装生命力和文化特征,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将仿生主题教学导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一)仿生设计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服装设计课程属于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内容颇多,从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训练,到不同类别服装的专题设计训练,全面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在服装设计核心课程中,可以将“仿生”作为主题进行知识结构的贯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将仿生设计导入服装设计课程中,例如将直接仿生和间接仿生运用在服装款式设计上,从服装廓形和内部结构中体现;模仿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服装色彩及搭配设计;在实用装和创意装的设计中,以大自然为灵感进行仿生设计,让学生领会同一设计方式如何收放自如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师法自然”,与自然对话,遵循教学规律举一反三,为今后的个人设计提供创作思路。

(二)仿生设计与服装材料课程教学

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含了不同类型服装面料及特性、面料的加工工艺及其与服装设计的关系、服装面料肌理的基本再造手法等内容。国内众多服装院校在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中都加入了服装面料肌理再造的内容,虽然对此部分内容的称呼有所差异,但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创作技法众多,一般将其分为构成性设计、破坏性设计、整合性设计、附加性设计四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面料的挤压、堆积、褶皱将二维平面面料变成各种立体形式;对面料进行剪切、撕裂、镂空等破坏性手法使面料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在原有面料上进行拼贴、刺绣、印染、手绘等附加性设计来改变面料的外观。将“仿生”主题导入服装面料再造训练中,从自然界中发掘创作素材,模仿自然界的纹理与色彩,如水的各种形态、岩石地貌、微观世界、动植物的生态肌理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学会运用各种面料将自然界的美丽形态展现出来,并融入形式美感进行设计创作。

三、主题教学中仿生设计创作的推行与存在问题

主题教学是当前国外许多高校设计专业广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任务驱动式的原有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将同一主题在不同专业课程中进行贯穿,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点的传授之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认知理解。“仿生”这一主题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分别被不同专业课所采用,要想使其具有关联性,必须考虑课程的设置以及主题教学导入的具置。部分专业课程需要以群组的方式、由团队化授课教师对主题教学保持一致并高度执行。“仿生”主题单元的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反馈与追踪,有利于推动主题教学的系统化和深化,也可作为导入其他主题辅助专业教学的依据,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四、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8

1.1设计人员

目前,很多针织毛衫工艺设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培养的老员工,他们从基层车间做起,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充分了解各种毛衫的原料特征、工艺设计注意事项、各生产工序流程等,但是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尤其对人体特征和服装结构的了解不多,很多做法是自己摸索的经验总结,培养年轻工艺设计师也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突破创新,因而对时装化、高档毛衫版型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往往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反复多次试织,这不仅浪费原料,而且耗时。当然,企业也有很多纺织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相对来说,他们的生产经验稍显欠缺,对毛衫工艺设计的特殊性以及与工艺设计相关的针织原料、组织结构、生产设备等因素掌握得不到位,需要经过数月甚至几年的熟练,才能得心应手地独立设计。总地来说,在针织服装工艺设计方面,市场上比较缺少精通针织工艺设计,同时又能很好地把握服装结构,并了解服装打版技术的人才,这也可以说是高校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

1.2设计原理

针织毛衫的时装化体现在多方面,尤其以合体美观和凸显身材最受欢迎。女性躯体形态复杂,从肩经胸、腰至臀经历了由扁变圆又变扁的变化过程,这不仅仅是维度尺寸的差异,从侧面看,女性隆起,背部后倾,颈稍向前伸,再加上盆腔宽阔,骨盆倾斜程度较大,臀部后凸,整个躯干起伏较大,呈优美的S形。女性体表凸凹起伏,平面的衣料要形成与人体表面相适应的结构,在梭织服装上,服装与人体的吻合可以通过收省、转省、分割、结构线、抽褶或折裥等方式实现,而针织物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而成的,属于成形产品,而且具有脱散性,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所以只能通过面料本身的弹性以及收放针等方式来实现服装的合体性。按传统工艺设计方法,即套用公式或依据经验计算,或者根据毛衫CaD自动生成衣片工艺,都会存在衣服穿起来不平整的问题,即人体与服装的吻合度不够,这种不平整现象尤其以挂肩下部(腋下袖窿部位)和挂肩上部(成衣缝合后表现为袖山抹角处)最明显。

2毛衫袖窿结构及工艺设计

2.1袖窿结构

整件毛衫中,涉及到曲线或弧度的部位主要就是袖山与袖窿(腋下),因此毛衫工艺设计中,袖山的工艺合理与否至关重要。袖山是衣袖造型的主要部位,袖山结构包括袖窿部位的结构和袖山部位的结构,因其两者是相匹配的,所以风格必须一致。在毛衫中,袖山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一般可分为宽松型、较宽松型、较合体型、合体型4种,如图1所示。最初的针织毛衫基本都是宽松型的,随着针织技术设备的发展、原材料的更新以及人们对服装消费需求的变化,大部分毛衫尤其是女式毛衫逐渐向合体型过渡。形象地讲,我们可以认为宽松型的袖窿版型展开后类似于细长的枣核形状,而合体型袖窿版型展开后却像一个圆润的水滴。

2.2工艺设计

袖子是根据人体腋窝的形状及其手臂的运动状态而配套设计的。尽管袖窿与袖子在服装设计中类别很多,但都是为腋窝服务的。通过对正常人体的抽样测量和数据分析,再加上服装放松量,适当调整后得到服装胸围与袖窿各部分比例关系为:袖窿围=胸围×44.3%;袖窿深=胸围×14.7%;袖窿宽=胸围×13%。前身衣片袖窿曲线曲率较大,袖窿最低点也最接近胸围水平线,因此毛衫工艺设计时,一般前片挂肩收针高度高于后片,前片收针频率快一些,腋下一次性括针针数也较多,即腋下平位宽度较大。人体腋窝侧剖面为蛋形,服装结构制图时要把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换为平面袖窿,在梭织服装的结构制图中,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服装胸围与袖窿及各部分的比例计算关系:袖窿宽=2/10×胸围-7.5cm;袖窿深(挂肩尺寸)=1.5/10×胸围+3cm+x。其中x值根据服装的合体与宽松程度进行调整,例如合体型服装x取0~1。将上述计算公式运用在针织毛衫工艺设计上,以验证服装结构与针织工艺的密切关系。1/2前胸宽=1/2后背宽=胸围×18.5%,这样的比例关系中,前胸宽与后背宽值也是现代针织毛衫工艺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两个尺寸数据。现在大多数合体针织衫的挂肩上部都有放针环节,原因为:考虑服装肩部冲肩量值,更符合人体特征;考虑针织衫成衣缝合的美观性,放针后,成衣合肩、绱袖后,肩点位置不会出现凹进的三角缺口,接缝更圆滑美观。尤其在时装款针织衫中,袖窿处(挂肩部分)工艺已由收针-直摇的形式,逐渐向收针-直摇-放针的形式转变,当挂肩涉及到放针时,前胸宽和后背宽的值是工艺设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因为在胸围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袖窿宽是随着前胸宽和后背宽的增减而变化的。

3设计举例

在设计某款针织毛衫前,通常要先进行款式分析,比如分析毛衫廓型是宽松还是合体的,袖子是插肩袖、马鞍肩袖、普通平装袖还是其他类型袖等。其中,宽松型毛衫挂肩工艺设计相对简单,对曲线的圆顺性要求也不是很严格,设计难度小一些。此处以要求挂肩工艺比较精准的平装袖合体毛衫为例,其胸围100cm(胸宽50cm),肩宽37.5cm,挂肩20cm(斜量),设计密度:大身横密为56纵行/10cm、大身纵密为85横列/10cm,纱线线密度32tex×2(26S/2)。

3.1确定袖窿宽针数

不过实际设计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两种方法计算出的针数不是完全相同而是接近,但是多次实践证明根据梭织服装结构所得结果更合理一些,当服装款式不断更新时,这样的合理性也会更加明显。该比例分配关系更适合合体型毛衫工艺设计,宽松型或特殊款毛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2确定挂肩转数

毛衫挂肩尺寸测量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是斜量,即沿肩点直线量至腋下;二是直量,即从肩点垂直量至胸围水平线。量法不同,挂肩转数计算方法也不同,此处所引挂肩尺寸均为斜量。

3.3前后片针转数调整与收针分配

确定袖窿宽收针高度与宽度以后,还要根据款式进行收针分配,收针方式的合理搭配很重要,决定着毛衫袖窿曲线的曲率大小、曲线圆顺与否以及袖窿形状是否符合人体特征与服装结构,从而影响毛衫服用的舒适性与外观效果。毛衫工艺设计技术发展多年,根据款式的变化,设计思路也在不断变化,以袖窿收放针为例,可以归纳出如图3所示的几种变化形式。其中,图3a所示收针方式完全针对宽松版毛衫,基本没有弧形结构;图3b增加了腋下一次拷针宽度,收针转数也在变化,由原来的2转和3转收,改为2转和4转收,收针层次分明,弧形趋于圆润;开始尝试增加1.5转的收针方式,使服装曲线愈加平缓圆滑;图3d相对于合体针织毛衫来说,工艺已经比较成熟,袖窿收针宽度逐渐增加,袖窿底部一次性拷针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收针幅度也越来越大,弧形也由第一种收针方式的尖细形状向符合服装结构的圆润形状过渡。

3.4小结

袖窿宽针数与挂肩转数的计算,都没有考虑修正因素,实际工艺设计中,要根据服装款式、纱线线密度、设备机号、成衣缝耗等因素加以修正,所计算出的针数、转数也会稍有变动。

4结束语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9

一、皮革服装纸样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过程得以展开的主要载体。但我国的皮革服装纸样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很多高校的服装纸样设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服装企业的服装纸样设计实践经验,所以这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大部分是把自己上大学期间所学的纸样设计内容和参考一些服装纸样的书籍的内容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由此而导致自己所教的学生毕业以后很难适应服装企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增加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皮革服装纸样设计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1、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目前市场的服装纸样设计教材品种多,内容比较复杂,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多教材内容雷同,且缺乏实践检验,如果按照这些教材上介绍的方法进行纸样设计,结果做出来的成品皮革服装往往并不符合规定要求,而且这些纸样设计教材设计的面比较广,很难抓住重点。服装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生源状况、就业范围、当地皮革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合理选择皮革服装纸样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必须的基本纸样设计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2、教学内容紧跟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

时下有一些服装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原创和创意皮革服装设计,不太注重实用皮革服装设计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皮革服装纸样不感兴趣。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皮革服装大部分是实用皮革服装,实用皮革服装的纸样设计主要采取原型法和比例法,很少运用到立体裁剪。目前服装纸样书籍上的款式都是比较陈旧的皮革服装款式,如果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陈旧的皮革服装款式,就会导致学生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学,毕业以后到企业还得重新学习一些皮革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皮革服装纸样设计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皮革服装企业和皮革服装市场,服装纸样设计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市场的皮革服装款式和皮革服装企业的生产订单,把这些内容及时补充进去,并鼓励学生经常逛市场,使他们在市场上看到某种皮革服装款式,马上知道该件皮革服装的纸样如何设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自己所学的皮革服装纸样设计知识可以及时派上用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二、皮革服装纸样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国传统皮革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以在黑板上制图为主,采用的仍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缺乏启发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甚至厌烦的感觉,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皮革服装纸样设计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创新,为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育出符合皮革服装行业需求的皮革服装纸样设计师。

1、多媒体教学

在皮革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采用在黑板上手工绘制的方法,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图中的一些细节和技巧问题,但手工绘制费时,缺乏重复演示性,无法直观地展示纸样成型的立体效果,而且手工绘制的准确性跟教师个人的绘图技能和经验有关。但上述问题均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决,利用适度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表现力,直接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展示和动画的功能演示,如省道转移、分解等问题,不但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还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对皮革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2、案例演示教学

皮革服装纸样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平面状的形式,而皮革服装穿在人身上是一种立体形态当然形式,服装纸样设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立体形态的皮革服装分解成平面状的纸样这一构成完整地展现给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皮革服装纸样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皮革服装纸样知识利用实物说明,以物说理,把对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教具的运用同对学生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揭示皮革服装纸样原理及其内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必须采取案例演示教学法。案例演示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服装实物样品的款式进行分析、工艺分析、规格制定、纸样设计、工业样板制作、工艺制作、样品评价等,使学生经历从皮革服装皮革服装纸样皮革服装,并对皮革服装结构分解产生好奇心,经过课堂学习理解相应的皮革服装纸样设计知识,再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再进一步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皮革服装纸样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作为皮革服装纸样专业人才的逻辑判断和形象思维能力。

3、实战环境教学

目前皮革服装企业都有技术部门,技术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根据设计画稿、客户订单和实物样品进行皮革服装纸样设计与制作、皮革服装样品制作和皮革工艺单制定等技术工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以最短的时间适应皮革服装纸样设计,在皮革服装纸样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实战环境教学。实战环境教学就是把服装企业技术部门搬进课堂,通过皮革服装企业检验学生的纸样设计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纸样设计工作环境中,切身感受到纸样设计这门课程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皮革服装纸样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并注重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纸样设计考核方式的创新

目前各个服装院校的服装纸样设计课程主要采取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和课下完成作业量较大的综合作业两种形式。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皮革服装纸样的时候,可以采取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在皮革服装纸样学习后期,可以采取课下完成作业量较大的综合作业,来检验学生掌握皮革服装纸样的能力,但这两种考试方法都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掌握皮革服装纸样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皮革服装纸样考试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必须进行创新,最好让企业来共同参与考核,由服装企业纸样设计人员制定考核内容,采取1:1绘图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皮革服装纸样知识情况,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皮革服装纸样的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篇10

Combining“non-structureform”withknitweardesignnotonlycanhelpfurtherexplorationofknitweardesigncreatingnewpatternsofknittingclothbutalsopromotethesuccessofknittedproductbrandandexpandthemarketshare.thus“non-structure”forminknitweardesignisanewresearchfieldforfashiondesigners.

服装的无结构形式可以理解为解构的一种,其解构消解的对象是结构本身。在本文中无结构所代表的含义即是打破常规的服装结构,对结构进行消减或者创新。针织面料的特性决定了针织服装设计特点,即:款式造型方面力求简洁、流畅;解构设计以直线、斜线和简单的曲线来表现,不存在省道和结构功能的分割线,以及衣片数量少等特点。

所以将无结构形式运用在针织服装设计中是非常合适的。无结构形式旨在建立服装与人、空间和谐的关系,对服装而言,空间虽不属于设计形态的构成元素,但从造型的角度来看,任何服装的形态都是一定空间构成方式的呈现。本文通过对“无结构形式”和普通针织服装的分析和对比,以此来拓展服装造型的创意思维。

1“无结构形式”服装的产生及特点

1.1“无结构形式”服装的产生

三宅一生的“一生褶”是“无结构形式”服装最具代表的作品,在他看来,服装设计的语言可以通过“折叠、打褶、卷曲”等形式表达。最早的“无结构形式”服装的出现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下,几何形式体现在服装中,造就了以设计师克里斯托巴尔・巴伦夏加、安德烈・库雷热为代表的“无结构形式”设计时代。以克利斯托巴尔・巴伦夏加为例,他在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下,重视女装的整体气质和机能性,致力于推行简洁、单纯、朴素的女装造型。

这以后,相继出现了高田贤三、川久保龄、山本耀司等一批来自东方的服装设计师,他们根据东方的穿衣习惯,一改巴黎服装剪裁的合体性,着重体现女性优美曲线,提倡非构筑式设计特色,大方、大气地运用直线。

1.2“无结构形式”服装结构特点

传统服装是将点、线、面、体在已经设计好的外轮廓造型上,用作装饰艺术性语言。它通过改变大小、面积、宽度、形状、质地等丰富服装装饰层次。而“无结构形式”服装不仅把点、线、面、体作为装饰语言,还将它们作为服装结构的一部分,通过分割、组织、聚积等造型方法,降低其在服装表面装饰的比例,提高其影响服装外轮廓型和结构的比例,不仅突破了传统视觉习惯,同时将美观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无结构形式”旨在建立服装与人空间和谐的关系。它强调空间就减弱了个体曲线特征,空气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流通范围扩大,服装外形随之改变。简洁的缝制工艺和直线裁剪可以更好地体现无结构设计的宗旨。

2“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与传统针织毛衫结构

特点比较

2.1传统针织毛衫特点

针织服装常见造型有a型、H型、X型、t型等,但是从覆盖状态上分,有直身式、宽松式、紧身式。

(1)直身式:直身式是以垂直、水平线组成的方形设计,是针织毛衫传统的造型风格,轮廓造型以直筒状为主。

(2)宽松式:宽松式是在直身的基础上增加空间放松度而产生的造型,由简单的直线或弧线组合。

(3)紧身式:紧身式是利用织物富有弹性的特点制成的适体性极强的服装造型。既能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反映线条身段,又能适应各种运动与活动所需,同时还兼有舒适透气的优点。

2.2“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结构特点

“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有“无结构形式”服装的共性,也有针织毛衫的特性。针织毛衫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款式可以直接利用机器编织而成,多数不需要裁剪,若服装造型夸张,还可以通过手工编织的方法实现。针织毛衫所用的面料具有特殊性,可以利用嵌花、绞花、拉浮线等方法创造不同的表面效果,面料形态、手感可以通过改变纱线的配比成分和后整理得到改变。

“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在传统针织毛衫造型基础上的改造,并不局限在框架内,利用特殊工艺跟技巧加强毛衫的外部线条,再加上针织面料的柔软性,形成对比,趣味无穷。

2.3“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与传统针织毛衫结构对比

“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将服装视为修饰身体的一个空间,它减轻对身体的束缚,加大身体在内空间的活动范围,利用简洁的剪裁方式和特殊工艺体现独特的结构形式。所以结构的表现多以直线为多,贴合身体程度小,使穿着者倍感舒适。常规的针织毛衫也有宽松式版型,但设计的理念还是在“人体第二层皮肤”的基础上,服装没有“架空”的感觉,以贴合人体为主,内空间小。

服装内部空间形态由“服装放松量”和“美的设计量”2个因素共同构成。相较于常规的针织毛衫,利用服装放松量来对服装空间进行设计,无结构形式的针织服装则更多的利用了“美的设计量”进行创新。

3“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的设计方法

3.1美的设计量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中的设计

“美的设计量”体现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的各个结构之中,设计方法也多种多样,不仅是对原有结构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重组与构成。例如将结构线转移或消减,将常规的结构夸大或改变位置等,一字领和蝙蝠衫就是很好的例证。

3.1.1美的设计量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袖子上的设计

美的设计量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上的应用既要符合此毛衫的设计风格,又要体现它带给毛衫的亮点。如在胸前、胯部应用鼓起的抽条元素,尤其是不规则应用在袖部,袖山处的隆起成为整件毛衫的最高点,增加了毛衫的气势(图1(a));合体的打底连衣裙体现人体线条的优美,而突然夸张的袖部编织效果增加服装的体积感,将视觉中心从优美的曲线转移到了编织堆积形成的线条及编织纱线本身细微的肌理上(图1(b))。

3.1.2美的设计量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领口上的设计

领型的变化能够弥补穿着者原本的缺陷。如v领能在视觉上拉伸穿着者的脸型,圆领能使穿着者更有可爱气质等等。但不管是v领还是圆领都是根据人体平面的二维形状产生,若将美的设计量融入其中,纱线构造的形状作为内外空间的媒介,会更丰富服装的风格(图2)。

3.1.3美的设计量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下摆上的设计

美的设计量在下摆上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下摆的放松量转变为美的设计量。如图3,若将上下装平铺不做任何处理,服装的边缘松垮无形,没有美感可言。此款式根据固定尺寸,从领圈到下摆依次固定,在毛衫表面形成梯形隆起,与下陷的部分呈现正负形组合,增加服装的趣味性。同时利用鱼鳞组织表现毛衫表面最细微的条纹效果,使得下摆松紧有度,相得益彰。

3.2特殊工艺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的应用

在梭织面料的“无结构形式”服装设计中,面料的厚度、硬挺度、质感肌理等变化能传达一种三维的空间感。例如三宅一生的“一生褶”通过高温高压加工而成,洗后无需熨烫,具备永久性,能够跟随人体的活动而自然流露出动感的曲线。同样,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也需要二次加工帮助呈现三维空间效果。可以在织片形成前对纱线进行硬挺处理,也可以在织片形成后对其进行后处理,采取的方法要根据纱线的材质、造型的需求而定。

例如借助涂层整理,可以使针织物具有独特外观和手感。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应根据设计要求,依照立体裁剪、结构设计的特点,对织物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3点、线、面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的应用

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立体思维的运用是整个设计的开始,可分为艺术造型和技术造型两部分。艺术造型运用服装三维空间概念和形式美法则对款式设计进行添加、削减、夸张,通过立体的想象做出其透视结构,以达到款式设计的要求,是制作之前的“理论指导”;技术造型则是从“指导”过渡到“实践”,根据款式设计的需要,通过结构展开,一边操作、一边修改,将较难形成的凹凸、褶皱、浪势和复杂的线条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的表现。由于针织面料的特殊性,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技术造型所占比例较大。

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设计中,点、线、面作为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支撑整个服装,而服装表面装饰性的点、线、面元素则是通过收紧和放量表现的(图4)。“凹凸”在“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中是相对概念,身体突出的部位通过增加宽松度达到,使毛衫既能体现身体曲线之美,又能遮掩身体缺陷,适合各种体型的人穿着(图5)。

4“无结构形式”针织毛衫在市场中的前景分析

针织服装以其面料舒适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际品牌设计师也增加了对针织服装的产品开发比重,设计师也逐渐跳出有结构与重装饰的框架,不断探索“无结构形式”在针织毛衫中的应用。“针织王国”missoni和针织女装品牌SoniaRykiel最具代表性,他们在国际t台上的服装引领了全球针织毛衫流行趋势。由表1可以看出,“无结构形式”毛衫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必定会带动全球范围的毛衫革命。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