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5:58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1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概念;技术方法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sthebasisofanalyzingtheexistingecologicalrestorationresearchresultsandproposesageneralizedconceptofecologicalrestora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habilitationandspecialsoilandwaterconservation,andthetypesandtechnicalmethodwerediscussed.

Keywords: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degradedecosystem;concept;technicalmethod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生态修复(ecologicalRemediation)的叫法主要应用在我国和日本。日本学者多认为,生态修复是指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进(不一定完全与原来的相同),这与欧美学者“生态恢复”概念的内涵类似;焦居仁(2003)认为,为了加速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辅助人工措施为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服务,加快恢复生态系统被称为生态修复。该概念强调生态修复应该以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自调控能力为主,以人工调控能力为辅。

生态重建(ecologicalReconstruction)一般是指通过外界力量使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初状态。

生态改建(ecologicalRenewal)一般是指通过外界力量对部分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改善,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工特点,减少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

1.针对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

生态修复已广泛应用到环境、水利、林业、农业等诸多领域,因而统一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这须遵循以下原则:

(1)应统一“生态”的内涵。生态系统简称生态,是指人类种群周围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亦称自然环境系统,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地壳的稳定性等无机组分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组分。

(2)应与国际上相应概念的内涵保持相似性。为了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我国所界定的生态修复的内涵应与国际接轨。

(3)应具有通用性。生态修复所界定的概念应适用于环境、水利、林业、农业等不同领域,不应因研究领域不同而产生歧义。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把生态修复概念界定为:在特定的区域、流域内,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单独作用,或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类型

2.1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

依据生态修复对象的不同,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如下类型:

(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指对退化耕地、林地、草地、荒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这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

(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指对主要因人为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2003年以前,水土保持主要是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因小流域的面积均较小,其汇水的部位基本上都是季节性河道,或发生暴雨时才有径流流过,这样的河流或沟道并不构成水生态系统,无需进行生态修复;2003年以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大示范区建设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大示范区的面积可逾1000km2,位于大示范区的河流有些是常年性河流,尤其是在湿润地区均是常年性河流。这些常年性河流的水生态系统常因各种人为驱动力的作用而退化,对这样的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也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范畴。

(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内陆河流域从上至下,可分为山区生态系统和平原区生态系统。以河流为中心,从内往外,平原区生态系统又可分为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而绿洲生态系统由内往外又可再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和天然绿洲生态系统。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主要是指对退化天然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4)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对位于大示范区内的退化水库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也属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范畴。

(5)退化矿区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是指对废弃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

2.2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

依据生态修复所依靠的作用力不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可分为:

(1)生态自然修复,即完全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进行生态修复。

(2)自然和人工共同修复生态,即以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为主,以人工调控能力为辅进行生态修复。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3.1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3.1.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1)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植等高植物篱等。

(2)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在我国早就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封禁只是解除了导致坡面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合理放牧、刈割、开垦、樵采、挖药材等人为压力(或称人为驱动力),还需预防、解除导致坡面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驱动力,如火灾、鼠害等。一般来说,自然驱动力并不是导致坡面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但也不容忽视。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可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

3.1.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由于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此外,还可采取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减少河流人工直线化的程度,增加河流弯曲度,以增加河流生境的多样性,进而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二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种类和宽度应因地制宜),一方面防治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营养源。

3.1.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二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1左右。

3.1.4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对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可采取与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相同的方法。

3.1.5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3.2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1)生态自然修复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轻的生态系统。

(2)自然和人工共同修复生态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补种”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重的生态系统

4.结语

水土保持是土壤侵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是水土保持工作理念的重大创新,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不应局限于当前的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从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向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转变。即使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只是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造林种草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更不能替代坡改梯、淤地坝、谷坊、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2

1临床特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相对处于逐渐退化状态,表现为肌力减弱、皮肤粘膜弹性降低,腺体分泌减少等,除此之外,口腔内牙列与咬合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1.1义齿设计应与牙周组织支持能力相对适应老年人牙周组织包括牙周纤维出现退化,临床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冠根比例失调。慢性牙周炎、创伤,可造成齿槽骨缺损、牙周袋形成。如果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可进一步加重口内残存牙的负荷。所以,在修复中义齿的支持形式、基牙的位置与数量、固位体设计类型、力恢复大小、基托的覆盖面积等均应与牙周组织的支持能力相适应。

1.2邻接点的恢复牙龈退缩、牙缺失后邻牙倾斜移位、对牙伸长等因素都可改变牙与牙邻面间的解剖生理状况,使牙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力的均匀分布受到影响。食物嵌塞、龋病发生、局部口腔卫生不易清洁,进一步加重了对口腔组织健康造成的危害。消除食物嵌塞,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是很重要的。

1.3面位置、形态与平衡牙列的面位置和牙合曲线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是发生正常功能的生理基础。与牙冠的高度及牙排列的形式密切相关。老年人经长期的咀嚼,加之缺牙等口内环境的改变,常呈现面不均匀磨耗、平面高低不平、曲线改变等临床表现,进而产生创伤、咬合干扰、咀嚼功能减低等临床问题。在架上进行各种颌位咬合接触状态的分析,在失牙修复中,重建余牙的面形态及整个牙列的平面和曲线,对于有效地恢复修复体的功能效率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4颌间支持与颌面部组织健康牙列的正常咬合及颌间支持维持了颌面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组织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老年人较其他人群相对而言,存在有较严重的牙列磨耗、较多数目的牙缺失、上下颌双侧后牙缺失及上下颌交叉缺牙等情况,常迫使上下颌骨间垂直位置关系和水平位置关系发生变更,直接影响到面下1/3高度和颌面外形,使与咀嚼系统相关的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在修复前应注意保持上下颌骨间的正确位置关系。在修复中还应特别注意垂直高度的恢复与组织相适应。

2义齿设计

义齿设计应遵循有关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原则,老年人还应根据全身的生理特点、口腔内组织复杂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义齿的设计和制作。

2.1尽量保留健康的牙根对于Ⅱ度松动牙及齿槽骨吸收2/3以内的牙根应考虑予以保留,并尽量对残根采取螺纹针、根管钉固位,充填后冠修复或直接冠桥修复。对于仅有少数余牙的牙弓内残根,应根据牙根的状况及修复设计的需要,从支持、固位、稳定的角度出发,有侧重的设计长冠、短冠、核冠,以作为覆盖义齿的基牙。这将对延缓牙槽骨吸收,提高义齿修复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2.2保护牙周支持能力不足的牙重视口内余牙的临床牙冠高度(冠根比),特别是有牙周疾患或需用作基牙的牙齿。牙列内支持不足的松动牙应行各类牙周夹板固定。对于面磨耗形成的锐边陡尖以及伸长牙要重视术前调,调磨过多者需作冠保护。对于牙弓内仅余少数弧立牙,即使牙周支持组织正常,也最好降低牙冠高度作套筒冠式覆盖义齿。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支持不足者,应特别强调修复后后牙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状况,否则因前牙负荷过重,加重前牙损伤。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3

关键词:污染;土壤;生态;修复

前言:在我国,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是转移和转化土壤中有毒污染物,恢复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调控生态因子修复污染土壤,作为一种强效修复污染土壤的手段,具有十分可观的协调性、高效性和稳定性等优点。其根本目标是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我国国民生产、生活环境,创建国家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一、污染土壤修复的定义

污染土壤的修复通常被定义为,通过转移或转换的方式,消除或减弱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减少土壤中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目前国际上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通常有三种: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物理修复法利用污染物与土壤之间的物理性状差异将污染物分离,通常需要外力投入。化学修复法通过化学原理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转化、结晶,以实现污染物与土壤间的分离,通常需要使用化学药品、试剂。生物修复法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天然介质,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吸收,让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变成生物循环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改善土地环境质量,实现修复目的。

二、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法使用优势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拥有物理和化学修复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中包括:1.应用生物修复法修复污染土壤,基本不会改变当地环境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当地动植物生长不产生影响,有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2.通过生物修复法修复污染土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矿化;3.因为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在应用生物修复法修复污染土壤时,可以根据当地环境情况,选择最合适生物修复途径;4.因为生物修复法在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通常不借用外力或化学药品,所以成本较低;5.生物修复法能够用在各种生态环境的污染土壤修复工作中。虽然在生物修复法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需要与另外两种方法同时操作,但是在学术界依然普遍认为,生物修复法是目前最有助于节省成本和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污染土壤修复方法[1]。

三、生态修复的原理与原则

(一)生态修复的原理

1.生物方法与物理、化学方法优化组合原理

在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中,多数都属于复合型污染。这种污染由于污染物结构复杂、多样,单一的生物修复法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这种污染物进行处理,这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组合式的土壤修复方案。上文已经讲到,在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过程中,生物修复法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在具体的修复作业当中通过联合式的修复方法能够对土壤污染起到更加显著的修复效果。比如,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生物修复法中的植物修复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进行吸收和富集。但是由于土壤对重金属存在非常强大的吸附性,导致植物修复法作用时间往往非常漫长,所以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在植物修复法的使用前通过鳌合剂的释放,降低土壤对重金属污染成分的吸附作用,让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游离性,能够帮助植物对重金属粒子的快速吸收,提升土壤污染的修复效率[2]。

2.激活土壤生态系统自净化功能原理

土壤与依靠土壤生存的植物与微生物之间通常存在对外力污染物的循环净化作用,它是一种强大又富有活力的过滤器,正常情况下能够保障土壤环境的健康良性发展。生态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就是在这种过滤器因为负载过重而失去净化能力的时候通过一定方法,让土壤生态系统的自净化功能重新运作起来。

(二)生态修复的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在现代生态学中,整体优化原则拥有协调性、高效性和稳定性三重意义。通过对不同土壤修复方法的有机结合、合理应用,体现了生态修复法的整体协调性。生态修复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够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能量消耗低和操作周期短的优点。生态修复法的抗逆性和抗冲击性是其稳定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另一种表现在对当地环境的无害性和安全性[3]。

2.循环再生原则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资源的消耗速度,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煤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寻求循环再生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的途径将是人类未来生产生活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作业中,人们对于土壤的修复目标不应该是单纯的清除或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和有害性,而应该更加积极的寻求恢复土壤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土壤循环利用的修复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生态修复技术对于我国治理污染土地、恢复受污染生态环境以及创建健康可持续的土地发展体系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的逐渐成熟,国家土地土壤环境将会因此得到质的提升,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升国家公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华娟.吉林省典型煤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豆科植物修复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4

1引言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ecology)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与管理措施的优化结合产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研究和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热点领域,并在实践和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恢复生态学的内涵应如何确立,恢复生态学中保护与修复的关系,如何保护,是本文研究的问题。2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及内涵hu2.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生态恢复是由Leppold于1935年倡导的,恢复生态学这一名称最早是aber和Jordan两位英国学者于1985年提出的。按照美国生态恢复学会(SocietyforecologicalRestoration)的定义,生态恢复是帮助生态整体恢复和管理的过程,生态整体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历史的环境以及可持续的耕作实践等的临界变异范围。国际生态恢复协会(SeRi)对生态恢复的最新定义为:帮助退化、受损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Dobson等将恢复分为修复(Rehabilitation)和自然过程(naturalprocesses)或原生演替(primarysuccession)两个层面,也就是恢复生态学中的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而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我国植被恢复实践工作者余作岳等给恢复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学科”。2.2恢复生态学的内涵单纯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重在生态的恢复。根据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同程度和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恢复方式,通常有恢复、重建和保护三种形式。恢复、重建也可概括为生态的修复,通常恢复生态学注重研究的是生态的修护,而忽略了保护。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帮助退化、受损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是必须的,但是被动的。解决导致退化的根源,胜于解决表现的症状。将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退化的生态过程及其机理等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搞清,防止或减缓生态系统的退化,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是主动的保护。将保护与修护有机结合,保护为先,保修并举,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恢复生态学更深刻的内涵。3恢复生态学中的保护3.1保护为先,保修并举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公路、城市建设、水利水电、矿山等工程建设,都会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等,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尽管工程建设对生态的破坏是必然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生态的修护。然而,不能陷入破坏-修复简单的模式。工程建设从规划阶段到施工过程,采取主动的保护措施,保护生态少遭破坏,使生态恢复的成本降到最低。例如高速公路切方边坡施工,不可避免的要改变自然山体。如果开挖时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而且开挖后对边坡全依赖被动的支护保持边坡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高速公路边坡施工时应当运用恢复生态学原理,体现保护为先,保修并举原则。所谓的保,保护保留山体生态少受影响。边坡开挖时减少对保留边坡破坏或扰动,充分发挥边坡岩、土体的自承能力,保护其稳定性。这就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施工理念,只注重边坡开挖部分而忽略保留部分,对保留部分被动防护。边坡的开挖方案确定,不仅要考虑岩石、土体的性质,还应当考虑山体的植被、水系等整体的生态系统。应采用新技术,如对石方边坡可采取预裂或光面爆破技术。预裂爆破,是指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前起爆,从而在爆区与保留区之间形成预裂缝,以减弱主爆孔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光面爆破,是指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的轮廓面的爆破作业。在高速公路边坡施工中,有两种观点应当纠正:一是采取预裂、光面爆破成本高,二是预裂、光面爆破只适合于坚硬完整的岩石。采取预裂、光面爆破直接成本是比普通爆破高,但可以减少超欠挖量,减少支护费用;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影响小,有利于边坡的稳定;开挖面光洁平整,有利后期作业。因此总体衡量,采取预裂、光面爆破是经济节约的。在裂隙发育、强度不高岩体如石灰岩、红砂岩地段,采取预裂、光面爆破,尽管保留岩体上的半孔率不太高,难以达到光滑美观的边坡面,但同样可减少超欠挖量,减少支护费用。裂隙发育、强度不高岩体边坡,更容易造成滑坡、垮塌,更应注重对边坡保留岩体的保护,更应采取预裂或光面爆破技术。开挖时对保留部分边坡的保护做好了,修护的工作量就可大大减少。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护、美化措施。边坡保留部分保护好的,可少采取或不采取防护措施,只采取绿化美化措施。例如在岩石边坡可喷混播绿化。岩面铺设铁丝、塑料网、锚固,用压力喷混机逐层喷涂混有土壤、肥料、有机质、疏松材料、保水剂、粘合剂等混合料,再喷播含草籽的混合料。3.2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完善工程建设的规划评估体系,将生态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比如公路建设道路的选线,对山体是绕为主还是以挖为主,不应单纯考虑投资大小,必须考虑生态恢复的代价,科学评估。规划实施前应根据实地情况,修改、完善,不断优化。而优化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是生态恢复,我国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分散矿体深凹露天矿高强度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较好的体现了生态恢复的理念。某铁矿的开采原规划两个露天矿同时开采,优化的方案改为取消两矿同时开采,采用新技术集中强化开采一个矿。先开采的采坑可作为后开采矿碴场,节约排土费用和减少占用土地面积(约500亩),为矿山开采和后期农田复垦带来极大方便。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持续时间,有利于开采区域的生态恢复,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一项重要的体现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近年我国注重了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深圳市安托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安托山片区整治工程,属普通的城市建设场地平整工程,按常规的方法将山体开挖后,将渣土外运至排土场。而他们按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开采的石料进行深加工,变成碎石,最终的产品是商品混凝土、管桩,加工时沉淀的石粉都利用,加工成路面砖,变废为宝。#p#分页标题#e#4结语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是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化的生态需要恢复,但保护才是使生态免遭或少受破坏的根本措施。加强生态保护的研究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问题,应确立“保护为先,保修并举”的原则。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5

【关键词】牙周病;活动义齿;疗效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临床常采用固定义齿或者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治疗[1]。研究显示,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效果优于固定义齿[2-4]。本院分别采用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进行修复,比较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确诊为牙周病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3岁,平均(61.2±3.4)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2岁,年龄(6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重度或中度牙周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前,均进行留牙、基牙牙体及牙周的相关检查。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治疗。具体为:(1)判断牙齿松动以及牙槽骨的吸收情况,进而确定固定牙体需采取的内聚角度。(2)确定合适的连接方式和人工固定义齿的排列方式,明确牙齿基托的安置范围[5-6]。(3)进行固定义齿的安装。

实验组采用活动义齿治疗。具体为:(1)按照圆锥型套筒冠的制作过程,制成临时冠、基牙;(2)根据事先进行的咬合记录,将可卸代型的活动义齿安装到可调的牙合架上;(3)制作内外冠,采用聚合瓷对牙冠的表面进行修饰,在外冠表面覆盖固定珠[7]。(4)安排患者试戴后,于内冠的表面涂抹凡士林,并灌注树脂,放置固定钉加以固定。

1.3观察指标记录分析修复前后患者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并对患者满意率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修复前后基牙出血情况的比较修复前,两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实验组修复后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行牙齿修复后,实验组满意20例,比较满意1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16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11例。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8039,p

3讨论

固定义齿不能自行取戴,故简称为固定义齿。又由于其结构与桥梁相似,故又称固定桥[8]。固位体是指固定在基牙上的那部分结构,包括全冠、桩核冠、部分冠、嵌体、翼板固定桥等,借助固位力与基牙相连并获得固位。其中全冠内固位体现在常用。桥体靠固位体的固位与基牙连接在一起并将咬合力通过固位体传导给基牙。所以,固位体应有良好的固位力与抗力。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靠粘结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或者种植体连在一起,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活动义齿其专业名称是可摘义齿(removabledenture),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是利用剩余天然牙、基托下的黏膜和骨组织作为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多项研究显示,采用活动义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满意度[9-12],降低治疗费用,效果明显优于固定义齿[13]。

本研究分别采用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对患者进行修复。记录分析修复前后两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并对患者满意率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修复后,两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实验组修复后的前后基牙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5.8941,p

综上所述,采用活动义齿对牙周炎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骥斌,张俭,丁丽萍,等.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经套筒冠义齿修复后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11,37(15):1827-1828.

[2]张燕,李红彩,宁静,等.固定义齿修复以牙槽骨严重吸收牙作为基牙的临床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2):121-124.

[3]贾素侠,李国宾,张志伟,等.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20-3321.

[4]郑新颖,李庆艳,林华,等.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对口腔微生态系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7(5):9650-9654.

[5]杜军,张帆,李二红,等.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5):715-716.

[6]孙蕾.浅谈口腔修复的发展[J].医学信息,2009,22(12):2973-2974.

[7]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9-210.

[8]张富强,王蓉,杨宠莹,等.圆锥型套筒冠修复体对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9,8(10):4.

[9]林彬,兰燕.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义齿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5(12):44-45

[10]吕红安.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4(6):223-224.

[11]杨朝霞,张江平,梁云霞.门诊口腔科患者舒适护理18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490-3491.

[12]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6

[论文摘要]目的:调研老年人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选择350例修复科门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填写形式,对口腔义齿修复的5个内容进行调研。结果:对修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最好,对修复后不良反应、修复前治疗过程和常规修复治疗的就诊次数等方面了解较好,对修复及修复体结构了解较差,对修复后并发症方面了解最差。结论: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宣传应重点放在口腔修复的基本概念、修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修复后注意事项等方面。

口腔义齿修复的患者群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因此,正确把握老年人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配合口腔修复医生开展工作的关键。老年患者在接受口腔义齿修复治疗之前就了解相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我院口腔修复科从2007年6月到2009年10月对350例老年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3分析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

2结果

发出350份问卷,收回310份有效问卷。

2.1不同文化程度对调查内容的了解程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3.1老年患者对口腔义齿修复的知识了解直接影响了修复医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对是否义齿修复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概念和成功率了解得不太清楚。患者对拔牙后多久才能修复,以及活髓牙在牙体预备时需要麻醉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够,提示医生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就应该积极和患者有效沟通,对修复事宜多解释,常规口腔义齿修复治疗的就诊次数、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需要的就诊次数是口腔义齿修复治疗过程中重要环节。但本次结果却不理想,说明医生在治疗前没有和患者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导致患者在修复时对正常的就诊次数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可能出现医疗投诉。所以在为老年患者实施修复前应明确就诊次数,缓解患者状态。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7

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地区,也是我国老、少、边、穷人口集中之地,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开展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在生态修复进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文明。因此,对生态修复进程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进行调查,对其产生根源以及处理对策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道德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大且老、少、边、穷人口集中,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突出的人地矛盾,致使石漠化日趋严重。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带领民众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虽初见成效,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任务仍很严峻。经过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广大山区民众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得知,在石漠化地区开展的生态修复进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的产生。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的广大山区民众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获得来自一线的反映民众真实心声和生态道德状况的资料和数据,了解其现有的生态情感状况,对于生态修复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从而确定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从哲学、政治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觉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优化生态修复措施入手,针对问题根源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性建议。

1调查概况

①本调查覆盖了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78个岩溶县。调查以问卷为主,结合调查组成员的实地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本调查共发放《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民众生态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6份,有效回收率为94.6%。对有效问卷的946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性别分布:男278人,女668人。年龄分布:18岁以下251人,18~45岁442人,45岁以上的253人。学历分布:高中以下122人,高中或中专180人,大专及大专以上644人。

2贵州石漠化生态恢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现状及其缘由

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调查问卷的前期数据分析,贵州石漠化生态恢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现状可归纳为以下五点:(1)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低(见图1)。(2)对环境资源及其保护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3)生态环境保护意愿不高,情感不稳定(详见图2)。(4)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不稳定(见图3)。(5)对目前生态修复工程及生态补偿认同度较低(详见图4)。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低。结合大量的资料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产生以上生态道德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1)民众接受的生态道德教育明显欠缺;(2)对生态修复工程及其意义缺少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更多地民众认为这是政府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事情,意识不到生态修复对于其所在的生活环境有着何其重要的意义。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归根结底在于贫穷,在于民众无法从生态修复项目中获得能让其信服的物质上的经济支撑。

3解决生态道德问题的建设性对策

3.1寓生态道德教育于生产、生活中针对当地民众生态道德教育欠缺的问题,传统的文本教育或说教显然缺乏力度,也无法体现其真正的教育价值。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找到能与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有紧密切合点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在引导民众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绿色生产”、“低碳生活”的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保理念,从而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

3.2优化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民众认同度要扭转民众对于生态修复及其重要意义的偏颇认识,亟需改革和调整生态修复措施和方式,要让民众从生态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不仅要让其看到生态环境的良好转变,更要让其增加经济收入。因此,石漠化生态修复模式目标必须由扶贫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使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有机耦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综合效益最大。

优化生态修复的措施可归纳如下:因地制宜恢复植被,生态补偿机制立法化:严格依据区域不同的自然气候、土壤等特点及石漠化程度,采用合理科学的植被恢复模式,在物种的选择上也应因地制宜,不可“拿来主义”,照搬“他山之石”。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必须将生态补偿机制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制度保证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利益方和保护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大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以土地整理、水土保持为中心任务。采取坡改梯、中低产田造、兴修小水利、推广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优化沼气建设模式,强化其管护、维修和改造:农村沼气建设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的一项重要的生态举措。目前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大力推广的模式有:(1)“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④(贵州省贵阳市);(2)“四三二一”沼气配套工程⑤(贵州省正安县)。沼气池需要三分建七分管,在大力新建沼气池的同时,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后续服务也很重要。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口腔修复3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接受全面检查,然后结合检查情况施行修复。结果患者口腔问题经过修复后基本上得到排除,324例患者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占总人数85.26%;每位患者平均缺失6.4颗,牙齿共修复2083颗缺失牙齿;56例接受义齿固定修复,占总人数14.74%。在本次所有活动义齿修复里有39例为全口义齿,占总人数10.26%;36例为上半口义齿修复,占总人数9.47%;20例下半口义齿,占总人数5.26%;9例赝复体,占总人数2.37%。在所有固定义齿里修复牙单位共43个,男21例,29个牙单位;女13例,19个牙单位。结论口腔修复问题对老年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存在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探讨并施行最佳方案。

关键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临床治疗;探讨研究

整形美容医学美学美容medicalaestheticsandCosmetology2013年5月第5期no.5may.20132013年5月第5期no.5may.2013医学美学美容medicalaestheticsandCosmetology整形美容中图分类号:R7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45-02口腔疾病是影响高龄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牙齿缺失或损坏情况,为了保持良好的咀嚼及语言功能,应该及时进行口腔修复,另外口腔修复对患者维持面貌及健康心理状态都存在重要意义[1]。老年患者口腔涉及范围及因素都较为广泛,经常出现若干种疾病共存现象,而且由于年龄问题伴有骨质疏松、牙槽骨收缩、神经肌肉机能削弱等情况,口腔修复整体难度系数非常高。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口腔修复3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口腔修复380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78例;年龄在54-86岁之间,平均值为63.24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前均进行认真的口腔检查,同时拍摄患者的全口或局部牙片,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关节侧位片拍摄。对每一位老年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的缺失情况、牙位的余留情况、食物嵌塞情况、颞下颌关节、咬合关系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修复治疗后统计分析工作的进行[2]。同时对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松动牙齿的拔除,根据残冠、残根情况采取保存或拔除治疗,对牙周病、龋病、牙髓病等给予相应治疗。

2结果

本次患者口腔问题经过修复后基本上得到排除,324例(85.26%)患者接受活动义齿修复,每位患者平均缺失6.4颗,牙齿共修复2083颗缺失牙齿;56例(14.74%)接受义齿固定修复。在本次所有活动义齿修复里有39例(10.26%)为全口义齿,36例(9.47%)为上半口义齿修复,20例(5.26%)下半口义齿,9例(2.37%)赝复体。在所有固定义齿里修复牙单位共43个,男21例,29个牙单位;女13例,19个牙单位。

201例(52.89%)患者上下牙齿列间仍然存在牙合关系,按照原牙合关系进行修复;84例(22.10%)牙合抬升;81例(21.32%)患者上下颌骨之间不存在牙合接触关系。98例(25.79%)患者牙齿被食物嵌塞,部分还同时存在缺牙现象。

3讨论

伴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身体各项生理机能逐渐削弱,患者将会处于在心理、生理都较为脆弱的阶段,而口腔也会因为身体综合素质的普遍降低无法抵御各种疾病的入侵。引发口腔疾病的因素非常广泛,例如楔形缺损、龋病、缺牙数量过多、余留牙不稳固、颌曲线不佳、牙齿磨耗不均等[3]。过去我国经济水平偏低,整体卫生质量不好,因此大部分老年人会忽略口腔保养及卫生,极易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而且在免疫力降低前提下,口腔黏膜略为单薄,唾液腺量分泌量偏低,为黏膜病提供发生及发展空间。老年口腔修复主治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各项专业技能,在治疗时兼顾所有影响因素,争取做到防治结合,确保老年患者口腔及身心健康[4]。另外还应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充实自身知识体系,为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创造理想治疗环境。

混乱的牙合关系是导致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在施行口腔修复时,应该将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及所有的口腔疾病历史纳入考虑范围内,并按照其治疗意愿或需求制定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方案,注意该方案应该同时满足医患双方的潜在需求。另外应该特别注意老年患者牙根问题,存在牙周炎及无根尖周炎残冠残根若想拔除需谨慎考虑,而且不能对修复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松动系数高于Ⅱ度,基本上无法消除根分歧与根尖周病变,应该及时拔去已经没有存在价值的残冠残根。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患者治疗口腔疾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式,一些义齿价格低廉且可局部摘除,患者可以逐渐适应并在未来适当时机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但是这种方式的机械性不理想,佩戴不舒适用且口腔卫生不易进行。而固定义齿的体积比较小,不会对口腔卫生产生影响,佩戴舒适、语言沟通流畅,没有取戴需求,所以患者只存在较少缺牙现象、缺牙间距小、余留牙处于健康状态的老年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固定义齿修复,咀嚼便易舒适[5]。

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380例老年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后基本上能够缓解存在的一系列疾病得到排除,324例患者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占总人数85.26%;每位患者平均缺失6.4颗,牙齿共修复2083颗缺失牙齿;56例接受义齿固定修复,占总人数14.74%。在本次所有活动义齿修复里有39例为全口义齿,占总人数10.26%;36例为上半口义齿修复,占总人数9.47%;20例下半口义齿,占总人数5.26%;9例赝复体,占总人数2.37%。在所有固定义齿里修复牙单位共43个,男21例,29个牙单位;女13例,19个牙单位。

201例患者上下牙齿列间仍然存在牙合关系,按照原牙合关系进行修复,这部分患者占总人数52.89%;84例牙合抬升,占总人数22.10%;81例患者上下颌骨之间不存在牙合接触关系,占总人数21.32%。98例患者牙齿被食物嵌塞,部分还同时存在缺牙现象,该部分患者占总人数25.79%。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9

关键词:孟子;新儒学;生态美学

abstract:withtheinterpretationofmoncius'sconceptionofcultivatingmoralcharacter,DuweimingintendedtocontinueXuFuguan'sinvestigationinhis“ChineseSpiritofart”toexploittheconcernofecologicalaesthetics,henceintroducinganewsubjectandmeansofaestheticstudy,thatis,ecologicalaesthetics.Du'snewunderstandingdeservesacloseconcernfromscholarsofecologicalaesthetics.

Keywords:moncius;cultivatingmoralcharacter;coincidence;artofhearing;ecologicalaesthetics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新儒学日渐成为“显学”。它作为中国较早地进行中西、古今文化融会思考的学派,不仅其价值得到肯定,更成为如今学者探索如何建构中国本土的现代文论、美学、哲学等的典型个案。新儒家学者以儒统庄,以儒统佛,以儒家精神会通西方思想,完成传统文论、美学、哲学某种程度的转型,形成不同于其他学者、学派的阐释。就在这种阐释的重建过程中,有一个值得当下美学界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三代新儒家学者已经自然而且必然地完成的“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这种转向最早体现在熊十力先生提出的发人深省的自然活力论,还有梁漱溟强调以调和折中的态度对待自然。再就是后来,台湾、香港、大陆的三位领衔的新儒学思想家钱穆、唐君毅和冯友兰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说,儒家传统为全人类做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天人合一”的观念。[注:参见杜维明《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2期。]这一结论似乎并不是什么全新的发现,但从他们对于此观念所作的阐释来看,这种发现也不是在复述传统的智慧。事实上,他们不仅是在回归那个他们钟爱的传统,也是为了当下的需要来重新理解这个传统。如果说新儒学的生态转向在一开始还不是有意识的,那么到了杜维明这里,则已完全成为一面明确的旗帜。他接着第一、二代新儒学往下讲,不仅完成了所谓“生态转向”,并且还将这一转向带进对中国美学的全新思考。

一、中国艺术精神里的人格修养

在现代新儒家三代学者中,第二代台港新儒家的徐复观对艺术和美学探讨较多,并且有着自己较为系统的美学思想,这集中体现在其《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他认为,在中国哲学和历史上,《庄子》集中体现了审美主体性在中国的诞生,而儒家思想中所确立起来的道德主体性,同样充满着深刻的美学内容。徐氏主要探讨了庄子与孔子的美学思想,但却很少提及孟子。杜维明先生正是看到了孟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因而特撰文接着徐复观往下讲,为《中国艺术精神》补充了一个“续篇”。

杜维明先生在《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观念:中国美学探讨》一文中集中考察孟子的修身观念是如何同中国艺术理论相关联的。他开篇即说道:“徐复观先生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指出,儒家和道家都确信自我修养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基础,这与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去完善道德和精神的品格的陈旧观点恰恰相反。它提出了一条解答艺术本身是什么,而不是解答艺术的功能应当是什么的思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不仅成了需要把握的技巧,而且成了深化的主体性的展现。”[1]280他正是顺着徐先生的这一思路去进一步阐发孟子的修身观念的。

欲了解杜维明的美学思考,先应明确徐复观是如何阐释“修养”与中国美学的关系的。徐复观所说的“修养”,乃是一种“人格修养”,是指“意识地,以某种思想转化、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使抽象的思想,形成具体的人格”[2]362。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体悟和反省,迫近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纯化,转而又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以端正它的方向,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徐氏认为,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

徐复观强调,人格修养常落实于生活之上,并不一定发而为文章,甚至也不能直接发而为文章。因为就创作动机来说,人格修养并不能直接形成创作的动机;就创作的能力来讲,在人格修养外还另有工夫。同时文学与艺术创作,并非一定有待于人格修养。但人格修养所及于创作时的影响,不像一般所谓思想影响,常是片断的、缘机而发的,它是全面的、由根而发的影响。而当文学艺术修养深厚而趋于成熟时,也便进而为人格修养。另外,作品的价值与人格修养有密切关系。徐复观指出:“决定作品价值的最基本准绳是作者发现的能力。作者要具备卓异的发现能力,便必须有卓越的精神;要有卓越的精神,便必须有卓越的人格修养。中国较西方,早一千六百年左右,把握到作品与人的不可分的关系,则由提高作品的要求进而提高人自身的要求,因之提出人格修养在文学艺术创造中的重大意义,乃系自然的发展。”[2]363一言以蔽之,人格修养与艺术在最高境界上有其自然的结合,具有共生性。儒道两家所成就的人格修养,不止于文学艺术的根基,但也可以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一旦发而为艺术精神的主体因素,便对中国艺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进而主导着中国艺术发展的总体方向。在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以人格的修养、精神的解放为技巧的根本,为境界的根本,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卷10。因此,徐复观在对传统艺术活动的考察中所发现的人格修养与艺术的这种微妙的关联,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所在。

综观中国古典美学,自孔子始,审美一直与修养有着根本的联系。中国美学讲境界,艺术以境界为最上。正如王国维所说:“(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4](不惟词如此,中国其他艺术皆如此)而修养的归宿即是境界。由修养而达境界,此一境界,既是人生境界,亦是审美境界。在中国古人那里,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何以相通?在现代人的生存境域中,世俗的人生何以成为审美的人生?杜维明先生有进一步的挖掘。

二、孟子修身观念的生态美学精神

徐复观告诉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中国艺术精神,必须从修养的工夫透进,方能得其三昧。杜维明显然认同这一结论,因而才顺着这种美学研究的方向,去挖掘孟子修身观念中所蕴涵的现代美学精神。那么,杜维明进一步阐发“修身”的出发点是什么,他是如何理解“修身”的,他对“修身”作了怎样的引申,引申的意图何在呢?

首先,他澄清,自己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探究与道家美学所不同的,或是作为道家美学之补充的儒家美学存在的可能性,而是想尽量开发这两种传统学说所共有的象征符号资源。他明确指出:“把徐先生的分析推进一步,我认为,把修身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比起人们试图系统地将传统分梳为道家和儒家来说,也许出现得更早些”,[1]296“儒家强调的人文主义,也许初看起来与道家的自然主义相冲突。但是,按照他们对自我修养的共同关注,我们不能说儒家坚持社会参与和文化传承与道家追求个人自由不相容。道家批评儒家的礼仪,儒家批评道家的避世,都体现一种对话式的交互作用,它反映出两家之间存在着更深沉的一致”[1]198。可见,杜维明并不是要论证孟子同中国美学有着什么特殊的关系,而是要借孟子思想生发出中国美学整体的特性。再者,他的直接目的是想通过诠释的重建去发现隐含在孟子思想里的艺术理论,进而指出某种衔接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杜维明所用的“修身”这个概念,并不是仅仅对于人的形体而言。修身的内容实则比形体的转化要丰富得多。“身”只是一个含意有限的形象说法,非英文“body"可以代替,它其实象征了整个自我,乃儒家文化中极其丰富和庄严的符号。所谓修身,即修己,包含了自我转化、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全过程。比之徐复观所说的“人格修养”,“修身”有着更为广阔的涵义。“人格修养”容易被人们作为纯粹的道德操练来理解。自孔孟以降,后世的一些儒者确有此一倾向。事实是,人们一直用一种不太恰当的“手段”与“目的”的用语来描述艺术与人格(修养)之间的关系,而这种表述却模糊了二者的共生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将人格修养扩展为杜维明所说的“修身”来理解,那么它与中国艺术的特殊关联就会变得更加明朗,甚至可以说,“修身”就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本。艺术也由此可以理解为“深化的主体性的展现”,这是传统中国所特有的一种“大艺术观”。

孟子的修身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深意:一方面,“大体”与“小体”的和谐发展。在孟子看来,心为“大体”,身体只是“小体”。修身就是要使“大体”而不只是“小体”得到发展。一个向学生传授六艺的儒学大师,必定要认识到六艺既是需要操习的动作,又是应从精神上去掌握的科目。因此他主要关心的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转化过程中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人的身、心结构中,存在着将自我发展为与天地合一的真正潜能。修身更重要的是为了体验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共鸣。“大体”可以“上下与天地同流”[5]《孟子·尽心上》,但它归根结底只不过是本真的人性。修身就是要将本真的人性显发出来,而美的实现则需要这种修身的工夫。所以,儒家的修身方法不仅具有社会学的意义,也具有美学的意义。古人通过修身所实现的人生境界,自然就有审美境界的生成。

进一步引申,修身所体现出的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美学精神。生态美学本是一个现代范畴。在21世纪初的中国美学界,引起最多关注和争论的就是这个范畴。它作为美学的一种新理论或者方法,更多地凸显出传统与现代衔接和转化的可能性。因此,强调修身体现生态美学精神,其实就是对修身作一种新的现代的理解和转换。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提倡绿色的人生,审美的人生。而孟子的修身观念则明确表示,人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和谐,才能与天地合流。生态美学强调整体性,而孟子在关注整体性的同时,还看到了“整体”中的“根本”,那就是人自身的生态和谐。事实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生态平衡确实依赖于人本身对待外物的态度和方式,此一态度和方式则根源于人的认识和精神境界。人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是一种重要途径,它不仅导向生态平衡,也直指审美的和谐人生。它作为自我转化、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全过程,不仅是孟子所倡导的,也是道家所追求的。《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果我们用现代话语来解读中国传统之“修身”理念,其实它就是“精神生态”。由此,它将给予中国当代的生态美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三、杜维明给予生态美学研究的启示

在孟子那里,与修身一样,美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将修身作为理解美的观念的参照点,因而“美”很难成为一个完全客观化的静态范畴,它与善、与真一样,都是人不断成长中出现的品质,它们作为一种激励人心的鹄的而存在。“充实之谓美”。“当美塑造着我们的充实感时,不是作为一种固定的原则,而是作为正在体验生命的自我,和所感知的实体对象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而起作用的。我们在事物当中看到了美。在描述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从外在的物质形体转向内在的生命力,最后达到无所不包的精神境界”。[1]297修身包含着主体的自我转化,而这种自我转化无论在美的创造或欣赏中,都是美的真正基础。在主体的自我转化这一环节上,杜维明拈出两个重要概念:“相遇”和“听的艺术”。这更加表明他在有意识地以生态美学的眼光来解读和发现古典。

相遇。杜维明说:“我们欣赏的对象可能是一棵树、一条河流、一座大山或一块石头,但是,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美,使我们觉得它们并不是毫无生气的对象,而是一种和我们活生生的相遇。确切地说,是一种‘神会’”。[1]297杜维明用“相遇”来指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来形象地表征古典美学里物我的神会,正是为了说明,中国传统美学里并没有主客二分,古人不会把自己的人格强加于外在世界,《孟子》关于人的思想并不是一种人类中心论,就其终极意义而言,它旨在表明人的自我转化首先体现为一种态度的转变,而人的自我实现则取决于人与自然的互动。正像徐复观先生所说的:欲“成己”必需“成物”,而不是“宰物”、“役物”。

20世纪著名的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人生与世界具有二重性:一是“为我们所用的世界”,一是“我们与之相遇的世界”,可以用“我—它”公式称谓前者,用“我—你”公式称谓后者。布伯所谓“我—它”的范畴,实指一种把世界万物(包括人在内)当作使用对象,当作与我相对立的客体的态度;所谓“我—你”,实指一种把他人他物看做具有与自己同样独立自由的主体性的态度,此时,在者于我不复为与我相分离的对象。[注:参见马丁·布伯《我与你》,陈维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7-21页。]人置身于二重世界中,即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筑居于“它”之世界,但人也栖身于“你”之世界。人对“你”的炽热渴念又使人意欲反抗“它”、超越“它”,正是这种反抗造就了人的精神、道德与艺术。布伯说:“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6]布伯的学说直接针对西方思想史上两种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虽然他的目的在于阐释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超越”的本真涵义,以及澄清基督教文化的根本精神——爱心,但他对人生态度的两种概括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普遍性的。

生态美学批评现代人类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痛斥他们将“我—它”关系加以绝对化和极端化,着眼于“我—你”关系的和谐建构和扩展,因为只有后者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无间,人与社会的和谐融洽。如果我们把人与世界的关系概括为主要的三种形态:认知的、实践的和审美的,那么大家就会发现,前两者所体现的其实就是布伯所称的“我—它”关系,而审美所呈现的则应该是“我—你”关系。我与你相遇,“你”便是世界,便是生命,无须有待于他物,我当以我的整个存在,全部生命和本真人性来接近“你”。最终“我”与“你”都升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这便是杜维明先生所说的“神会”,亦是孟子修身观念的真谛所在。因此,“我”与“你”的相遇,是审美的相遇,亦是生态精神的呈现。正如杜维明先生在《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一文中所指出的:人心“对自然的审美欣赏,既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占有,也不是主体强加于客体,而是通过转化与参与,把自我融入扩展着的实有”。[1]235“我”在展开审美体验时,渐渐忘记了“我”的存在,完全“化”入“你”的体内,以“你”的存在为自己的存在,逍遥游于“我—你”共同的精神世界,这即是审美化境,是生态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所发现的生态特征。物我合一的境界真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杜维明还指出,对于人与自然的这种互通性和亲切性的审美体验,往往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修养的结果,“返回自然的过程不仅包含着记忆,而且也包括‘绝学’和遗忘。我们能参与自然界生命力内部共鸣的前提,是我们自己的内在转化"。[1]236这种观点与徐复观先生对“心斋”的修养工夫的解释是一致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以修养为基础和工夫的“相遇”美学,此一“相遇”,则真正体现了深刻的生态美学精神。

听的艺术。艺术感动并影响着我们,古人们相信,它来自人与天地万物共有的灵感之源。讲到听的艺术,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音乐。这当然是没错的。但除此之外,它在这里更蕴涵深一层的隐喻。“听”具有生态层面的重要意义。

听觉的感知作用在先秦儒学中占重要地位。杜维明相信:“如果我们将眼光盯着外部世界,那么,儒家之道是不可得见的;如果仅仅依靠视觉形象化这种对象化活动,是不能把握宇宙大化的微妙表现的。诚然,像舜这样的圣王,能够通过对自然之微妙征兆的探索来洞察宇宙活动的初几。但是,我们却是通过听的艺术,才学会参与天地万物之节律的。‘耳德’或‘听德’,使我们能够以不是咄咄逼人的,而是欣赏的、相互赞许的方式去领悟自然的过程。”[1]298生态美学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抛弃西方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发掘这种主体对待自然的审美的态度。因为此一审美的态度真正消融了主客二分,体现了物我的平等、和谐、共融。杜维明先生认为先秦儒家是经过身心的修养将自己开放给所置身于其中的世界,通过拓展和深化自己的非判断性的接受能力,而不是将自己有限的视野投射到事物秩序上,才得以成为宇宙的共同创造者。

听的艺术除了可以表明态度以外,还联系着特殊的感受和表达方式。“听的艺术”里所说的“听觉”,并不是指人的生理听力,而是指人的感受能力。正如马克思曾经说的,要理解音乐,必须具有“音乐的耳朵”。那么,要听懂自然,就必须具有亲和自然、体悟自然的能力。聆听与倾诉相对,自然之中自有天籁,天籁即是自然生命的倾诉。面对自然的私语,我们只能闭目倾听,用听来交流,用耳来感受。正如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一样,听的艺术正是这种无需言语的心灵默会。所以,庄子也用“听”来描述他的“心斋”:“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7]《庄子·人间世》。此乃庄子的修身之法。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是外在于自然的主体,而成为各种生命力内部共鸣的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听的过程中,我们成为各种生命力内部共鸣的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不仅庄子重视“听”,孔子更是以音乐这种听觉艺术来实现他的人生境界。所以孟子才会选择音乐作为隐喻讨论孔子之圣性:“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5]《孟子·万章下》而代表人格发展至高峰的“圣”字之古体“圣”,即以耳为根。可以这样说,听,体现了生态学的关系原则,“听德”其实是中国艺术共有的特点,因而中国艺术是体现着生态精神的伟大艺术。

更进一步讲,“听”在古人那里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听者无言,无言与有言相对,因此也是表达方式之一种。无言甚至更胜于有言,只有无言才不会咄咄逼人,才会以欣赏的姿态和审美的眼睛“倾听”自然。有言则容易陷入主观,破坏物我的相融、天人的合一。所以才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说。所以才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说。因为无言就是没有明确的语意,于是也就具有感受的无限可能性。有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艺术的限制,言是表达的媒介和形式,有媒介和形式便是有隔,便是有限,否则便是不隔,便是无限。

无言和听的艺术都是一致的,它们象征着精神的自由和无限,表达了“我”对“你”的尊重,体现了平等和共存。因此,“听”开启了生态学意义上的关系原则,听的艺术则呈现了生态美学的精神。

综上,我们通过对杜维明先生关于孟子思想的诠释的分析,可以较显明地看到杜先生通过诠释所要指出的美学研究方法。首先,正如徐复观对人格修养的关注一样,杜先生进一步整理、阐发了先秦儒学、特别是孟子的修身观念,并进而得出结论:从修身、修养来理解中国古典美学,更容易触到中国艺术的本质,此处儒、道艺术精神之分则不显;再者,正如道家学说里存在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一样,先秦儒学、尤其是孟子关于人的思想同样开启了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精神。修身这一观念本身所包含的人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是生态美学所追求的理想的生存状态。这足以表明,生态学的视野和方法必定为中国美学带来更大的言说空间。

在中国大陆学界,生态美学自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视野。然而众多生态美学的提倡者们却未曾注意到,杜维明这个海外学者早在90年代就已经提出将生态的方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中来并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将杜氏观点进行整理和生发,一方面是想引起生态美学研究者们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对生态美学研究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杜维明.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m]∥郭齐勇,郑文龙.杜维明文集:第3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徐复观.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m]∥李维武.徐复观文集:第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

[5]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51.

生态修复的定义篇10

【关键词】牙列缺损;卡环式可摘义齿;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20-02

牙列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常采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可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咀嚼效率将逐渐下降,且对于患者的牙列组织损伤较大[1]。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太极扣附着体进行牙列修复,其是一种弹性半精密附着体,可提高传统卡环式义齿的功能,操作简便、加工技术简单,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保护基牙以及牙周组织的功效[2]。但关于其动态疗效的监测目前尚比较缺乏。本研究对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并与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进行对比,并动态监测其修复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口腔科门诊所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为(45.8±6.4)岁。其中,44例接受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观察组),40例应用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据口腔情况设计基牙,≥2颗烤瓷联冠,并常规按照烤瓷牙的要求进行牙体制备并进行义齿加工。基牙预备以后,予以Sterngold太极扣附着体进行修复,对于阴性部件均置入患者的基牙根管之中,而阳性部件则置入基托内相应的位置,常规操作以太极扣附着体完全覆盖口腔内的义齿,完成修复。

1.2.2对照组常规实施卡环式可摘义齿局部修复,修复前均系统治疗牙周疾病,控制牙周炎症,并停止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在牙周病情稳定后按照常规卡环式义齿修复的规程进行义齿设计、基牙的预备、取模以及义齿加工。完成义齿加工以后常规佩戴,确保就位且无翘动后,嘱患者咬合,接触广泛且无明显的不适感和压痛即可。

1.3观察指标分观察两组患者修复前以及修复后第3月、6月、12月以及24月时的咀嚼效率以及基牙周指数,其中,咀嚼效率以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基牙牙周指数主要包括牙龈指数(Gi)以及菌斑指数(pi),均以Silness以及1963年Loe提出的标准分为4度进行记录。

1.4满意度评价满意:观察组烤瓷联冠无松动、崩瓷,颈缘完全密合,且太极扣无变形,牢固结合可摘义齿,无食物嵌塞;对照组的修复体无断裂、完整,戴入后无不适感,摘戴方便且咀嚼功能良好。基本满意:观察组患者的烤瓷联冠存在小面积的崩瓷,但对美观及功能无影响;对照组的修复体存在断裂,但尚可修复,两组患者均无自述不适感觉,且咀嚼功能良好;不满意:观察组患者的烤瓷联冠存在大面积崩瓷;对照组修复体存在明显的松动、缺损等,修复体边缘的密合度较差,且存在食物嵌塞以及松动、牙脱落等,经临床检查显示有龈缘红肿现象,经治疗有牙叩痛,经X线片检查显示存在明显根尖吸收以及牙周膜增宽,患者的自述咀嚼功能降低,但勉强可使用。失败:两组的修复体不能使用,且必须拆除并重新制作。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及组间比较均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比较,以p

2结果

2.1两组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情况比较修复前,两组的咀嚼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后各个时间段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牙列缺损是临床口腔疾病治疗中的难点问题,卡环式局部义齿修复往往难以取得显著效果[2]。卡环式可摘义齿主要是利用卡环同基牙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卡环臂进入到牙体的倒凹部位以后控制义齿的固位力,但随着义齿摘、戴次数的增加,可导致基牙松动,并可加重牙周病变。金属卡环将产生功能性疲劳,导致卡环臂同基牙的牙体之间形成间隙,可导致固位力降低。此外,由于义齿因缺乏牙周夹板的作用,其对于松动牙所具有的固位性较差,且在缺牙区的远中部位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在咀嚼时义齿发生翘动,极易造成基牙以及缺牙区发生软硬组织创伤。而基托封闭差还可能导致基托的组织面留有食物残渣引发基牙龋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在经卡环式义齿局部修复以后,较易发生食物嵌塞、基托断裂、松动牙脱落或者拔除等,患者的满意度较低[1]。

太极扣附着体是近年来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弹性半精密附着体,其加工技术比较简单,且易于操作,固定及稳定性较好,且修复后的美观度以及舒适度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咀嚼效率是目前临床评价口腔功能最主要的客观指标,其能够客观有效地分析牙齿的咀嚼功能状态[3]。太极扣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可满足患者对于美学的要求,同时可增加义齿的固定以及提高义齿的咀嚼效率等均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2年内各个时间段的咀嚼效率均较卡环式局部义齿修复患者的咀嚼效率显著更高,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有下降的趋势,而观察组无明显的变化,充分表明应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患者的咀嚼效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卡环式可摘义齿。

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在进行义齿修复以后,应加强基牙牙周组织的维护,这直接关系到义齿的使用寿命以及远期疗效[3]。本研究发现,在义齿修复后,两组的pi以及Gi均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义齿修复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将逐渐变差。因此,在疗效牙列缺损修复前,应根据患者的基牙牙周条件,合理地制定口腔卫生护理方案,加强定期随访,以保护基牙牙周组织。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Gi以及pi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在牙列修复中,应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对于患者局部义齿的损伤较卡环式局部义齿明显更小,且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昀.太极扣附着体与卡环式活动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4):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