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1:06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1

论文题目:政府诚信建设探析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现今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缺失使得建设诚信政府成为时代的强音。由于相关体制、制度和公务员信用意识等的缘故,可以从加强诚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公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诚信运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方面来着手打造诚信政府。

政府诚信,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官员及其行政决策,本着在民的思想还权于民,充分体现人民的基本意愿,全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恪守承诺,不失信于民。政府信用的好坏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它是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政府诚信的缺失,会导致社会上企业、个人诚信体系无法很好的建立。因此,打造诚信政府的任务尤为迫切,成为时代的呼唤。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乔治.戴维森在《最伟大的管理思想》一书中说道:政府行政人员依据委托契约得到相应的酬金(工资、奖金)、荣誉等利益因而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能,但这种契约不同于经济契约,经济契约的标的是物质形态的商品,而政府契约的标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如提供公共设施、维护和平与安全、制定法律和法规等,又有伦理层面的,如正义、公平、公正、民主、宽容、责任等,内容十分广泛。

姆斯.柯林斯在《企业不败》中提出:当人民把职务给了你,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方(公众)将行政权委托政府行使,作为方(政府)应当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公共福利、司法公正等等),如果方职责履行得好,其官员就应当获得应有的工资、报酬、荣誉等。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委托方的正当需求,无法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方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理,委托和关系的存续也就值得考虑了。这种关系必须以诚信为支撑。而诚信的背后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平等原则。但相当一部分公务员没有这种诚信理念,对担负的工作从未想过还应该向人民承诺,还要负违约的责任。

罗斯.埃克曼在《腐败与政府》一书中提到,要使政府行为的输出最大限度地与政府委托人的输入预期一致,使政治人的合法利益与政治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一致,就得依靠主宰我们命运的制度,让刚性的制度来保证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失。

林活力在《以德治国与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中提出,新闻媒体是政府诚信建设的有力武器,是使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传媒既能影响政府,又能引导群众。所以,新闻媒体应为政府的诚信建设大声疾呼,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宣传,使诚信应成为政府根本的准则和成也道德、败也道德的真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学者侧重于从现实制度理论的角度发现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以此为根据来寻找解决对策;国内学者侧重于从传统制度和道德理论层面上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并不代表西方学者发现的问题在我国就不存在,相反也是如此,只有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够真正的发现诚信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构建诚信政府必要性的研究

(一)建设民主政治、行政法治的内在要求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前提

(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

二、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剖析

1、行政体制不健全

2、政府权力过大,行政过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

3、政府行政人员缺乏诚信思想和观念,存在腐败现象

(二)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2、加强对政府诚信的监督体系建设

3、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的信用品德

4、加强政府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5、大力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5.实施计划

20XX年5月2日6月20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6月21日7月23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7月24日8月1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8月11日8月31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9月1日9月5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主要参考文献

[1]乔治.戴维森,《最伟大的管理思想》,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版。

[2]姆斯.柯林斯《企业不败》,新华出版社,1996.

[3]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社会科学出版社。

[4]罗斯.埃克曼,《腐败与政府》,新华出版社,2000.

[5]戴维.皮格斯,《哈佛管理成功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

[6]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行政人员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学习学出版社,2003年版。

[8]林活力,《以德治国与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1

[9]王良,社会诚信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6.

[10]赵爱玲,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m].山东人民出版杜,2007.

[11]马国清,彭爱群.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J].理论界2006(9).

[12]孙宏丽,规范信用秩序与构建诚信政府[J].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2(10).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2

政府预算制度与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经济制度有着内在相互贯通关系。政府预算绩效是政府绩效的资金表现形式。政府预算绩效报告是对政府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完整披露。政府预算绩效报告,不仅会起到让社会公众掌握政府资金流向和使用合规性程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会使公众清楚认识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状况。综合各方因素分析,可以说年度政府预算绩效报告既具有迫切性,又具有可行性,当前理应着手设计具体操作框架。

年度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势在必行

政府预算绩效是否公示于众,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意志及由此所决定的各项制度变迁。我国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已经形成了强烈的政府预算绩效报告的客观压力。

澄清事实是端正思想认识的前提。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政府预算职能的强化,公共支出成为社会聚焦点之一。各个收入阶层和不同社会群体都在热议公共支出,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有共识,但普遍具有强烈的个性偏好特色。应该肯定,公共支出花的是公众交纳的税费,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知情权。然而问题是一些思想认识有失偏颇、个别似事而非的观点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比如人们指责说中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出现了大倒退、行政管理费规模世界第一、支出管理无序等。这些观点明显脱离实际。事实是,从2000年起,预算制度就已成为财政改革的重点,时至今日已经建立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为支柱的预算管理框架并有效控制了支出随意性,同时支出政策也早已落在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点上,支出结构全盘调整。目前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保、节能环保、国防等)占总支出的比重已达80%多,其中医疗卫生、社保、环保等项支出近年来以20%多的速度递增;在行政管理费支出方面,政策取向一直是压缩日常运转性支出、控制出国经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至于说公款出国3000亿,明显存有数据误差,3000亿可供1000万人(人均3万计算)短期出国,而中国的公务员总数不过1000万左右,怎么可能几乎每个公务员每年都出国一次呢?此外,行政管理费规模无论是绝对而言还是相对而言,都不能说是世界第一,美国财政支出总额全球第一,近5万亿美元(联邦和地方加总),其中行政管理费约1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2010年财政支出总额的75%。如果说中国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世界第一,那就要超过美国,也就是中国的财政支出有3/4多要用在养人和公务运转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2010年,仅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几项财政支出之和就突破3.1万亿,占总支出比重的35%。

必须指出,对公共支出的认识并不仅是单纯的收入再分配评价问题,而是事关对改革属性和行政管理功效如何评价的大问题。如果承认上述似是而非的观点为真,那就无疑于承认改革走错了路、政策选错了方向、政府丢掉了责任感。进一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认识问题,要看到思想认识是对事实的归纳总结,是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思想认识偏差,是对事实的误解,也会误导改革和政府决策。因此,不纠正对公共支出认识上的偏差,不仅会制约财政改革,而且会使公众对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长期战略失去信心。

纠正思想认识偏差必须用事实说话。然而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一直未系统公布政府预算绩效状况,这容易使人们根据支离破碎的信息推断总体,甚至是凭自我感觉来评价公共支出。目前虽然公布了财政收支数据、管理制度和支出政策,但这些资金最终形成了什么,产生了哪些效果还未说明,这又极易使人们怀疑资金是否真的如预算安排的那样落实到受益者身上和惠民项目上。换言之,单纯公布预算安排数据并不能完全回应人们的疑问,只有把预算绩效提出来,才会使人们相信预算安排的效果,这就是用完整的事实来说话。

推动公共管理改革。公共财政有财有政,财随政走。进一步说,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构、使用方式和使用绩效,是公共政策的体现和物质保障。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规模和社会财富的急剧膨胀,人口素质结构的转变和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全新的社会结构,这客观地要求各级政府探索公共管理改革,从而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管理方式。然而要看到,推动公共管理改革,既要选择好突破口,又要有外部监督机制,还要有社会参与机制。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可以使全社会透过预算了解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全过程,分析公共管理的利弊得失。换言之,当人们通过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发现政府财政中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时,就可以从改善资金管理和支出政策入手去追寻公共管理改革的良策。这就是预算管理改革和公共管理改革的联动。

具体说,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虽然支出政策明确是要解决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如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但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还有诸多欠妥之处,预算执行进度慢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述问题。这一问题的成因,有资金管理方面上的,但更深层次的成因则是公共管理模式与公共产品供给要求不相吻合,是政府执行力薄弱。而完整披露政府预算绩效,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别支出绩效的比较分析、追踪绩效不高公共管理方式层面上的原因,从而倒逼公共管理改革。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改革开放并不仅仅是把中国经济融入了世界经济,而且也把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国际社会发展挂起钩来。因此,西方国家不仅要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上获取商业利益,而且也试图向中国输出意识形态和公共管理方式,进而获取政治利益。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当今世界正在走向经济多极化和政治多极化。西方国家经济有所回升,但未企稳,债务危机迫使他们紧缩支出,并强力推进公共福利制度改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打破国际经济利益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本国的经济利益配置格局和社会阶层架构,并引发了社会变革。目前非洲一些国家又出现了政治革命,个别国家甚至发生了政权更迭,这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我国产生了多种影响。应对这些影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首先要提高政府公信力,要让国民相信政府的政策选择是合理有效的,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对世界经济发展承担了巨额成本负责任的大国。只有做到这点,全社会才会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才会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国际社会才会理解中国政府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预算绩效报告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权威、有效渠道。

具体说,就是要通过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向国人说清公共支出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带动了多少消费,保证了多少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产品供给进而抑制了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解决了多少农村居民看病问题,如此等等。只有做到这点,才会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个人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各自之间的关系,而且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拉美、非洲)来讲,中国政府在控物价、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资金投入大,政策设计具有前瞻性。这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了这些事实,不管今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什么样的动荡,人们都会有比较和鉴别的依据,从而避免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合理性的怀疑,才会自觉落实和宣传政府大政方针。此外,也只有通过政府预算绩效报告,才能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到中国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的进口进而间接支撑了相关国家的就业和投资。面对事实,国际社会上的利益相关者和思想中立者才会信服中国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总之,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不仅要出政策,还要宣传政策效应,两手都要硬。

年度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具备可行性

任何一个国家是否政府预算绩效报告都要视条件而定。政治不稳定、行政管理混乱、财政制度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不可能政府预算绩效报告。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事实上不仅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也使中国转变成了一个制度体系符合本国国情并有效维系了社会运转的安定大国。就基本制度环境而言,我国具备年度政府预算绩效报告的条件。

公共管理已步入民主化、法治化轨道。公共管理模式决定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是政府绩效不断提升的基础条件。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引领下,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共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制定应取向民意、规则法定。目前政府重大政策和改革出台前基本都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近年来如“十二五”规划、新医改方案、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等。同时,相关法律也在逐步完善并出台了一些新的法律,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公共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大大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并加固了腐败防火墙,从而奠定了政府绩效扩展的基础。

公共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既会推动政府预算管理民主化、法治化,又为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创造了前提条件。首先,公共管理民主化、法治化大大提高了政府绩效,这使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内容丰富。比如,近年来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战略连带使财政支出结构得到大幅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已超过60%)。进一步说,公共管理民主化、法治化使政府工作贴近民意,所做事情点多面广,财政支出相应扩大覆盖面、增加倾斜点,预算绩效可报告的内容自然扩展。其次,在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法治化的进程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必须具备完整性,所谓完整性,就是指不仅要公开制度安排,如实披露问题,也要反映政府效能。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指出政府应当主动公开所有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予的信息。政府预算绩效属于政府信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为广大公众所高度关注,特别是目前财政收支规模已突破8万亿,全社会异常关心政府资金流向和使用效果。既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主动公开预算信息,为预算信息公开打下了制度基础,尽快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当然水到渠成。

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已初步建立。2005年以来,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财政部就财政信息公开的原则、内容和格式等做出了一系列规定,2011年1月财政部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以这些文件的思路和精神为依据,迄今为止,中央财政基本做到了财税制度、各类预算收支基础数据和部门预算三公开。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公开同步推进,各省预算公开都有了实质性进步,部分省公开了部门预算,有的省还主动公开了地方债务概况。

按照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设计目标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今后还要增加公开的内容。但就现状而言,公开的是制度、政策和数据,还没有说明预算绩效。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强调要关注民生,同时也确实在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然而却未报告这些投入究竟带来了什么,这就难免使人产生财政资金是否真的落到了预定主体上的疑问。好比一个人当众说要花多少钱买车过后却未把买的车展示给大家看,自然会使人发问车究竟买了没有一样。进一步说,财政信息公开是一个链条,数据是投入情况,绩效是结果,公开前者就必然要公开后者,两者是一个统一体,前者是基础。当前人们对财政支出诘问很多,并不是因为看不到支出数据,而是由于看不到支出结果,不知道数万亿的项目支出究竟都搞了什么具体事情,也不清楚上万亿的行政运转成本支出与公共产品供给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是什么关系。政府预算绩效报告恰好可以回应这些诘问。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公布预算绩效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因为没有评价,就无从证明预算绩效的合理性、合规性和质量高低。换言之,是否进行了预算绩效评价是政府能否预算绩效报告的基础,从现实财政改革状况看,我国具备这一基础。

2000年之后,绩效预算成为财政系统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绩效预算概念属于“舶来品”,核心要义是以政府绩效为依据对预算实施全程管理。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部分国家探索建立绩效预算,取得了明显成效,起到了回应公众要求实施公共管理改革的作用。从操作情况看,绩效预算的关键内容是预算绩效评价。我国关注绩效预算,事实上重心也是放在预算绩效评价上,实践中的特征就是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把政府绩效与政府预算挂起钩来。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初步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并已付诸实践,对一些项目支出进行了事中和事前评价,并尝试开展部门预算综合评价,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进行了多年探索,形成了广东南海模式、上海闽行区模式、河南焦作模式、浙江温岭模式,积累了经验和教训,赢得了公众好评。同时,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中央和各省财政部门普遍成立了内设专职机构(投资评审中心、绩效评价处),并建章立制。特别要提及的是,2011年的预算报告又明确指出今后要探索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些情况表明,预算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的理念已为人们所接受,预算绩效评价的制度基础已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的操作已覆盖各级财政。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使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公布的预算绩效是能够接受公众质询的绩效,是针对性强、社会价值高的财政信息。反过来,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又可使社会公众了解到预算绩效是经过规范性评审得出的结论,从而认可政府对纳税人税款使用的责任心。

政府预算绩效报告的操作模式

政府预算绩效报告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各级财政部门应该从政治的高度去把握这项工作的意义,必须看到,政府预算绩效报告事关公众是否相信政府没有乱花钱,是否支持政府推进改革、调控经济、强化社会管理。进一步说,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一定要抛弃财政工作中的单纯经济观念,应认识到财政工作首先是服务政治大局,是为公共产品供给筹集和配置资金,是人民和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而绝非单纯的分配资金和财务管理。只有立足于这种思想认识,才能够优先考虑开展政府预算绩效报告工作,把政府预算绩效报告看作是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环节。

政府预算绩效报告理应覆盖全部政府资金绩效状况。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还做不到这一点,只能是最终目标。从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资金规模大小出发,可把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纳入到绩效报告中来。目前公共预算支出(含债务)已突破10万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达2.66万亿,合计占GDp比重预计在25%以上。这两类预算资金管理制度较为严密,具体表现是科目体系完整、支出管理规定明确、管理方式成熟。管理制度的严密使得预算绩效评价有据可依,因而报告出来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同时,这两类预算又是民生保障和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公共预算,全社会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补助、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来自这类预算;至于公众关心的土地出让收入,则主要包含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可见,如果我们把这两类预算的资金使用绩效向公众报告清楚了,基本上也就把政府使用公共资金的责任心和现实意义以及战略价值体现出来了。

政府预算绩效报告所要披露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二是预算资金的产出,比如教育支出究竟培养了多少学生,再如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究竟补助了多少人;三是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这是指预算资金产出的结果,比如教育支出对文盲率降低的贡献、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从技术角度看,反映预算资金产出的指标较易选取,反映预算资金社会效益的指标则很难选取。因此,报告政府预算绩效时,后一类指标选取应择其重点,应围绕几个反映全面且易计量的指标来展开说明。进一步说,预算绩效报告不是预算绩效评价书,核心是说明预算资金使用结果,所以,无论报告是要披露预算资金的产出,还是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都不能陷入追求指标数量的误区,采用少数几个可反映总体状况的指标说明问题就行,否则,不仅报告不易编制,公众也不易看懂。

就内容框架而言,预算绩效报告重点应披露项目支出结果,在中央财政层面可按功能性分类顺序把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类别的总额效果概况和部分重大专项支出结果逐一披露,其中重大专项支出重点是中央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比如节能环保类支出,可将年度支出总额的环保效果做总体描述并把部分重大专项效果分别公布。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是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大(1.49万)且是经济调控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至于基本支出,可先把公务费支出绩效择要公布。当然,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难点问题,即,选择什么角度说明绩效。从技术角度看,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转变思想认识,要把公务费看作是类似企业产出中的成本投入而不是简单的费用支出。至于指标选取,有可能用公务费与类别总支出总额比值来说明绩效高低。近年来这一比值是下行的,完全能够说明公共产品投入―产出效果的提升。当然,公务费绝对额还在增加,但要看到这是公共产品供给增加、质量提高所必需的条件。在政府性基金支出方面,主要是说明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绩效,比如列举出拆迁补偿户数和涉及人口数、社会保障补助人数、公共设施建造品种和数量等。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自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今年是公布年报的第八年,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网每年都通过开设专题的形式,对外集中展示国务院部门、省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在其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政府信息公开之道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过去想要获知政府内部的运转、政策制定等信息十分困难,而《条例》的实施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去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而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法治蓝皮书》主编田禾指出,“政府信息公开能够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三项权利的保障能反过来规范权力运行,从而有利于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而言,信息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信息进行间接管理,对社会公众进行引导和警示,推动其自觉守法和自我管理,其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直接干预的治理模式。“政府信息公开标志着政府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与时俱进,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进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在田禾看来,“优秀的年度报告不仅回顾过去,更能面向未来,总结经验、提出问题,进而对下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指导,有力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向更高层次。对年度报告及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则会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整体评价。”

报告的八年之变

为了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公信力,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还委托田禾供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连续八年进行第三方评估。

“政府重视第三方评估,强调由专门机构对政府工作开展独立评价,以便找准问题、进行整改。在信息公开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机制,这种做法彰显了政府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决心。”据田禾介绍,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严格依据《条例》、《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送的通知》等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将各项要求细化概括为相应指标要素,进而对年度报告进行全面考察。

这八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有怎样的变化?作为评估项目组负责人,田禾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工作在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第三方评估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报告的延误已经成为极个别现象。

其次,报告的集中初具规模,26家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年度报告集中平台,大大提升了公众获取报告的便利程度。

第三,报告内容日益充实,要素齐备度高,而且大部分报告的内容在逐年充实。

第四,解读方式不断创新,部分优秀年度报告开始关注个性化的解读。比如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就通过独立于报告的图解和小视频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更加简明扼要的解读,而且北京市政府还利用先进技术开发了个人定制报告H5、“北京小阳的2016”H5等小程序,使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关注重点自主选择需要查看的年度报告内容,实现了个性化“定制”。

第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公开渠道。除了传统网站外,很多单位还采取了“两微一端”同步推送的方式,使人们更容易获取、下载报告。除此之外,部分报告还从“消息集散地”迈向了政务信息数据服务的轨道,比如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集中平台就设计为检索模式,而且还兼顾了往年数据以及各区政府、市属单位的数据。

在梳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过程中,《小康》记者也发现有的报告比较详细且图文并茂,而有的报告则比较简单。对此,田禾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这种差异。她指出,内容详细、图文并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编制报告的政府或部门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及工作水平,但形式并不能说明一切。评估中,他们曾发现一些年度报告中虽然也有大量图片,但多是照片或网站截图,有拼凑内容之嫌,而只有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照片、截图、统计图配合使用的,才能够起到辅助说明报告正文的作用。反之,一些年度报告看上去篇幅不长,但具备了各项要素并且用详实的数据说话,这样的年度报告也称得上是优秀的年度报告。

“内容详细、图文并茂只是评价年度报告的一个方面,要素是否齐备才是客观公正地评判年度报告的关键。”田禾强调道。

政务公开如何更上一层楼?

尽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机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评估过程中,仍发现了诸如延误、舆情风险意识低、位置不规范、数据不准确、表达欠妥、图表欠缺或制作水平低、机构情况描述不详、信息公开要素不齐备、对社会关切缺乏主动回应的理念和机制等问题。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4

学校整改报告3篇本文目录学校整改报告对州示范学校评估小组督评反馈意见的整改报告学校安全隐患整改报告范文五里堆中学示范家长学校整改情况汇报我校在XX年年10月11日接受了市教育局关工委及专家组关于市级示范家长学校的验收。

自查自纠整改报告2篇本文目录自查自纠整改报告成本调查队政风行风评议自查自纠整改报告自5月17日全市物价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们组织认真学习了《荆门市物价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荆价发[XX]38号文件),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

教育整改报告3篇本文目录教育整改报告先进性教育整改报告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受县政府委托,我就全县《山区乡(镇)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做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个人整改报告4篇本文目录个人整改报告医疗卫生系统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师德师风个人整改报告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

安全隐患整改报告3篇本文目录安全隐患整改报告学校安全隐患整改报告范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报告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为彻底根除安全隐患,保证师生在校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化、规范化。

教育整改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教育整改报告范文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先进性教育整改报告先进性教育活动工商系统个人整改报告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和个人整改方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

卫生整改报告3篇本文目录卫生整改报告医疗卫生系统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食堂食品安全卫生整改报告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和个人整改方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

自查整改报告4篇本文目录自查整改报告成本调查队政风行风评议自查自纠整改报告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排查自查整改报告中学开展“学校管理推进年”活动自查整改报告安监局: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防控及应急处理体系,最

工作整改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工作整改报告酒店星级复核工作整改报告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排查自查整改报告城市语言文工作评估整改报告分行工会通过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从各营业网点对于“文优四化”工作的重视与落实情况出发,对第二季度各支行的文

作风建设整改报告2篇本文目录作风建设整改报告知识产权局作风建设整改报告近日,我局针对市局作风办下发的《度全市群众评议机关意见反馈》召开了全局贯彻学习会议,集中学习了群众的表扬、意见和建议,这些表扬、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

个人整改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个人整改报告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报告政府办个人分析评议整改报告按照公司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对照党性分析

工作整改报告3篇本文目录工作整改报告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排查自查整改报告酒店星级复核工作整改报告一、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落实教学常规,使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实效化。

安全整改报告3篇本文目录安全整改报告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排查自查整改报告食堂食品安全卫生整改报告市交通局:我厂对于泉州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第三季度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四个薄弱环节分别进行整改、(1、没有制订可操作性的各种应急预案、2、安全月、安

小学安全隐患整改报告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为彻底根除安全隐患,保证师生在校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化、规范化。中心校对学校内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彻底的排查,现将我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一、学校存在

区政府班子查摆问题、查找根源及整改措施汇报区政府班子查摆问题、查找根源及整改措施汇报开展“讲查纠评”促发展活动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审时度势,着力解决阻碍我市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和社

罗店镇督学办接受人大代表评议整改报自查报告罗店镇督学办接受人大代表评议整改报自查报告六月上旬至七月初,我镇各中小学按照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根据《京山县人大常委会关于XX年年度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照广泛征集的意见,针对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整

述职评议整改报告述职评议整改报告县人大常委会:200x年x月xx日,xx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监察局局长xxx同志述职的评议意见》(射人发[XX]34号)文件对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很好的建议,经认真反复思考,提出了整改方案并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

关于行风评议整改措施的报告关于行风评议整改措施的报告市行风评议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市双评工作会议对今年双评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市科技局在去年双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的工作方案(阳科发[XX]9号),并召开了市科技局系统行风评议再动员大会。

中学隐患整改及排查报告为了确保我校安全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事故一个不能出,本学期我校从学校领导到全体师生对安全工作都十分重视。领导时时抓安全,思想丝毫不敢放松。学校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万人评议政风活动整改报告市创优发展环境万人评议政风活动领导小组: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创优发展环境万人评议工作部署和要求,市xx中心评议活动于7月中旬起全面展开。

着力提升开放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今年以来,我县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全力抗击非典的同时,坚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新干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势推进,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突破口,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

教育局督导教学工作整改报告一、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落实教学常规,使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实效化。教学常规是维护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而制定的经常化的制度和规范,它既是学校及其职能部门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

领导个人存在主要问题整改措施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本人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如下整改措施:一、理想信念方面主要问题:理论水平不高。

政风行风评议自查自纠整改报告自5月17日全市物价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们组织认真学习了《荆门市物价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荆价发[XX]38号文件),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本职工作实际,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整改报告使用说明整改报告使用说明1、开据整改报告的前提:在设备检查或巡查时发现有违反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水电气资源管理规定、影响设备安全(超负荷使用、保养不良)或检查问题点多次提出而无改善等以上情况时,均可开出整改报告。

家长学校整改报告五里堆中学示范家长学校整改情况汇报我校在XX年年10月11日接受了市教育局关工委及专家组关于市级示范家长学校的验收。听取了市关工委及专家组反馈意见后,我们感觉到家长学校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细更扎实。

关于科技局的整改报告方案一、征求到的主要意见和建议1.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2.对科技创新服务没能出台有效措施。3.对农业重视不够,投入较少。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5.深入基层少,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报告根据xx市教育局的《关于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的通知》,我校为切实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安全工作,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校各方面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严格落实通知精神。

村委会落实整改情况汇报我村按照中央纪委、中组部等12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发〔2010〕20号)和省《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意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

“三强”活动整改报告“三强”活动整改报告自单位开展“强宗旨意识、强政策水平、强岗位技能”活动以来,通过学习先进事迹,对照全县、全市先进典型的一流标准查找差距,使工作能力、工作标准、工作效率向一流水平、更高层次看齐,使自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已建菜市场建设改造工作报告一、总体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宜居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合理布局、便于管理”宗旨,根据我市新一轮商业网点规划,加大新菜市场建设力度,提升改造已建菜市场,规范菜市场管理水平。

热电厂安全生产自查整改报告安监局: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防控及应急处理体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我们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特点,在我公司热电厂开展了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并将自查活动

人民教师个人师德师风的整改报告方案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的要求。

校园食品卫生排查整改工作汇报根据教育局51号文件的精神内容。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彻底根除了隐患,现将我校的排查,整改工作汇报如下:一、学校食堂安全工作食堂在建造时,校食堂呈新建的高标准教工食堂。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5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存在问题改进

一、引言

楼继伟副部长曾在《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经。”“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我国预算会计“一则三制”中有关会计报表的规定虽然较以前制度的规定有较大的改进,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研究并分析政府财务报告改进必要性对于相关理论体系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我国迄今还没有一份能够集中、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提供更多的政府会计信息,难以集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考核和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全面解除财务受托责任。尤其是作为反映国家财政情况全貌的预算报告和决算报告,内容量往往只够占用一两个报纸版面。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府财务报告内容比较分散

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均规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但各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没有一套能完整集中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使人民代表大会等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难以全面、系统地考核和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与此同时,政府也难以向人民代表大会等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全面解除财务受托责任。

2.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够完整,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

现行财务报告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它只是政府会计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充分反映整个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一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没有核算或者核算得比较粗略,即使是收支情况也未能与预算项目协调配合,难以充分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三、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1.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我国政府职能逐步转换的过程。新一届政府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纲领和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的目标。政府职能的转换,体现着以下基本精神:

(1)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包括各项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2)政府应当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政府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价,其中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3)在市场力量逐步增强、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逐步转换的情况下,人民与政府之间需要真正建构起委托与受托之间的关系,政府负有公共受托责任。

(4)政府的功能将逐步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换。毫无疑问,实现上述政府职能的转换,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在整个政府信息系统中,政府会计信息是政府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府职能转换、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重要一环。政府财务报告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可以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群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因此,政府职能的转换要求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

2.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财政部门开始循序渐进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考察政府采购成本的公允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控等,都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支撑。与此同时,政府出于向纳税人、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等政府资金的提供者提供有用信息的需要(如纳税人对于政府资产管理的关注,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对于政府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关注等),出于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加强政府自身资产和负债管理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报告制度。

3.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

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开始推行问责制和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追踪问效,我国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在逐步建立起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对政府部门及官员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讲,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比如,如果要评价财政项目的有效性,就必须依赖于政府会计提供有关项目成本的信息和由项目所形成资产的信息如果要评价某一政府或者部门的工作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需要依赖于政府财务报告中所包括的营运绩效表和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有关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信息等。

4.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加强社会监督的需要

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于政府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信息也日益关注,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从而对政府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监督网。政府要提高自身的透明度,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满足社会监督的需要,也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标准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四、结束语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产品”,它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助于分析和评价政府的受托业绩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可以据此做出相关决策。政府财务报告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一座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信息只是散见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或称政府财政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政府报告中。我国在政府财务报告的构建方面,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蕾,曹雨露.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模式的沿革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4,(01).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6

(重庆市审计局,重庆404100)

摘要:国家审计机关代政府起草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简称审计工作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最重要的报告之一。审计工作报告是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结果的综合反映,随着审计结果公开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如何引导社会公众解读好审计工作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解读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探讨。笔者提出要解读和利用好审计工作报告,要充分了解审计工作报告的形成和特点,并应注意对人大审查重点事项的审计情况和结果、报告反映问题的全面性和趋势性、特殊性和典型性以及时效性、审计意见建议与反映问题的关联度和针对性作重点关注。

关键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41-02

一、引言

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作为服务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人大监督财政收支的重要依据。1995年审计法实施以来,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开展了预算执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依法履行职责,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审计工作报告是各级政府关于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全面总结,其目的是为了让人大了解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政府在预算管理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和采取的措施,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财政决算提供客观依据。其读者主要是高层领导和人大常委会,随着审计公告制度的深入推进,审计工作报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本身内容、结构、重点、形式等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报告质量也不断提高。

二、审计工作报告简介

(一)审计工作报告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上简称《监督法》)第十九条规定“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由此看出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机关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审计工作报告是在审计机关向政府报送的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基础上,代政府草拟并经过本级政府反复审议、把关同意后形成的,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并向社会公开的年度审计工作情况报告。

(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结构

综合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情况,虽然在报告表述形式、结构方面有所差异,但基本框架总体相同,报告结构相对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有助于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把握预算管理情况。

一是综合概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总体情况。简要介绍实施审计的主要依据和审计的主要目标、重点审计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效;介绍审计总体结果和审计结论。

二是分类报告预算执行相关审计项目具体情况。对当年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重点、发现的问题、审计整改情况等,逐一进行介绍。

三是报告移送违法违纪问题查处情况。

四是汇总反映审计整改情况。包括:审计机关采取的审计处理处罚措施;政府对审计结果整改采取的措施;汇总表述相关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以及下一步将采取的整改措施等。

五是加强预算管理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三)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特点

一是注重内容高度概括。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机关一年来工作成效的全面反映,既要全面反映审计情况,又要反映对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提出审计建议,必要时还有原因分析,报告内容和质量综合体现了审计工作水平。因此要求审计工作报告高度概括,内容精炼、文字精准。做到肯定成绩客观、揭示问题准确、分析原因深透、建议针对性强。

二是注重突出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集中全面地反映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履行预算审查职责和监督职责,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是注重反映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注重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逐步改变了简单摆列清单或个别反映问题的方式,每一部分都更加注重从全局的高度和系统的角度,反映该领域的全貌和总体,揭示和反映整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的审计工作报告,基本上均用较大的篇幅、较为全面地表述预算执行的基本概况,完整反映预算执行及每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在反映各部门单位、各专项资金审计情况时,也注意首先反映基本情况,而不简单化地直接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同时注意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在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总体情况中进行审视。由点及面和由面及点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而把握资金管理、使用的总体状况。

四是注重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对象。审计工作报告坚持既如实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又用一定篇幅肯定各部门单位在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进步,避免仅仅列示问题所容易使人产生的“以偏概全”的误区。同时坚持既揭露存在的问题,又注重及时、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体现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人大和社会公众全面如实地提供被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和更为全面的信息。

五是注重揭露深层次问题和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体现宏观性、整体性、建设性。

1、注重归纳分析,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突出问题。相比个别案例,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影响更大、辐射面更广,更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注重揭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映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的审计情况,揭示和反映问题,更好地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注重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加大了效益审计的力度,揭示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

三、解读审计工作报告应把握的关注点

解读审计工作报告时应结合报告结构及内容特点,重点把握以下关注点:

(一)关注人大审查重点事项的审计情况和结果。

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监督法》第十八条规定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应重点审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等8方面内容。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均把上述审查内容作为审计监督重点。通过阅读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人大审计重点事项的情况和结果情况,有利于让阅读者从总体上了解、掌握和认识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把握经济发展脉络。

(二)关注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全面性和趋势性。

审计工作报告立足于宏观层面,不仅要反映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财政责任的履行情况,反映财政、税收、重大投资、民生等各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也关注制度建设、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揭示反映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一些制度体制机制性问题。同时,审计工作报告不仅反映了某领域某一时点的“静态”情况,更反映了一定时期相关领域改革进程的“动态”发展和改革趋势。因此在阅读和利用审计工作报告时,要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全面性和及其揭示的趋势性上加以关注和理解。

(三)关注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审计工作报告既反映预算执行及管理的总体情况,同时也通过对具体问题、典型事例,集中反映审计监督成果。在阅读和利用审计工作报告时要注意把握反映问题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一是关注对国家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审计监督始终把促进政策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在阅读审计工作报告时,在关注了解审计所揭露和查处的政策贯彻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同时,还应对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作重点解读,关注审计建议是否在促进政令畅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上发挥作用。

二是关注对焦点问题的审计情况。政府债务一直是政府关切、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审计机关在近年来多次开展了对政府债务的审计,跟踪监督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揭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债务管理和完善举债制度建设的审计建议。审计工作报告通过对这类焦点问题的审计情况的反映,既让社会公众对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所了解,又为人大监督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

三是关注对民生热点的审计情况。近年来,随着政府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审计工作报告更加注重对保障改善民生资金的审计情况反映,揭示和客观反映有关惠民富民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在促进改进和完善涉及民生的制度安排,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阅读审计工作报告时除关注民生热点审计情况外,更多的应关注审计报告中所发出的政策导向信息,体会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坚定决心。

四是关注重大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查处情况。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始终把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大案要案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注重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突出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并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加以反映。同时,还通过深入分析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其背后隐藏的制度性原因,追溯违法违规问题产生的源头,促进标本兼治和源头反腐。审计署在2011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对审计发现和移送的112起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腐败案件与权力滥用之间的本质联系出发,对案件的多发领域、新型手段和客观条件进行了逐一梳理,并有典型案例佐证,对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阅读审计工作报告可以对审计机关一年来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的查证处理情况做全面了解。

(四)关注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时效性。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十分注重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反映国家政策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揭示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审计工作时效性逐年加强。审计工作报告中多项审计项目情况都截止到当年。审计工作时效性的增强,使审计工作报告反映情况有利于推动及时堵塞漏洞、妥善处置和避免损失,同时也为人大监督、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及时和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五)关注审计意见建议与反映问题的关联度和针对性。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7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问题改进

一、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三大报体系组成。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附表等报表组成;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和报表说明书等报表组成。这一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在1998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开始实施的,与当时的形势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组织,这样一套政府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的弊端越来越暴露出来。我认为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承担的债务情况

反映政府所承担的债务情况的财务报告主要是资产负债表。

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一级政府承担的债务情况的项目主要有三个:“借入款”项目反映的是按法定程序由中央政府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数额举借的国内和国外债务,以及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特别规定举借的债务;“与上级往来”项目反映的是在预算执行期间本级财政对上级财政形成的债务;“暂存款”项目反映的是在预算执行期间财政对预算单位形成的债务。这样看来,目前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的政府债务范围过窄,没有披露政府的隐性债务。长期以来,我国着重强调政府财务报告是为政府的预算管理服务的,因而一些与政府的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债务信息被忽视或遗漏,如政府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出缺口、政府承担的各种借款、国债的未来还本信息负担、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等,因为它们都不涉及当前的预算支出,对于这些情况,不仅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也缺乏准确的了解。

(二)没有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的核算基础,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教育等事业单位会计都不进行成本核算,对内不计算成本,对外也不报告成本,因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不能帮助使用者评判政府的运营成本,特别是有关的服务成本,如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目前就众说纷纭,社会公众很难从政府财务报告中得到权威的评判信息。除了没有如实地反映政府的运营成本外,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也没有如实地反映政府的投入产出情况,不能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运营绩效和受托责任,如政府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这一重要的信息并没有一个完整披露,这和当前我国强调的公共绩效管理理念有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公共绩效管理的开展与政府受托责任的强化。

(三)不能如实地提供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信息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目前,这一改革在全国已基本完成。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活动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导致国库现金大大增加,但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既没有提供现金流量表,国库对外也没有公布“国库现金日报表”及“国库现金月报表”,这就没有如实地披露政府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信息,如国库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存情况,政府对国库现金余额采取了何种运营方式,取得了怎样的运营绩效,制定了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机制等,社会公众知之甚少。

(四)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设置不科学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有关报表的项目设置不科学的内容很多,这里笔者重点谈谈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设置问题。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按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一会计等式设计资产负债表,其结构为左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项目,右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项目,因而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设置上,既设置了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项目,又增加了收入和支出两类项目,这样的项目设置显然不科学。从国外政府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我国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项目设置均不涉及收入和支出两类项目,因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在项目设置上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没有与我国企业会计接轨,同时还与收入支出表中的项目造成毫无意义的重复。

(五)没有包含审计报告,降低了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信息不很透明,预算如何编制、如何执行,财政资金如何使用,产生了什么效益,社会公众对这些不十分了解,尽管每年三月份财政部部长代表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国家预决算草案的报告向社会公布,但报告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不仅社会公众看不懂,专业人士也不一定明白。另外,某些政府部门长期大量违规使用资金,国家审计署近几年每年都审计出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违规资金,如2005年审计署审计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披露了中央部门违规资金高达90亿元。对社会公众而言,不包含审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改进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同其他各国政府财务报告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全面、系统地披露政府的债务

我国政府的债务目前主要包括我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的债务,国债的未来还本付息负担,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社会保障支出缺口,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等。这些债务有些已按收付实现制的确认条件,在会计上得到确认,并已在政府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如我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的债务,而更多的隐性债务在会计上没有得到确认,在政府财务报告中也没有予以披露,如国债的未来还本付息负担,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等。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能够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全面、系统地披露政府所有的债务信息。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也应改进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对于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下负债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标准的政府债务,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予以披露;对于不符合具体的负债确认条件和计量标准,无法量化的政府隐性债务,应在政府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以全面、系统地披露政府所有的债务信息。

(二)增加政府运营表、资本性支出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等报表

从2000年以来,我国逐步开展了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但目前的绩效考评主要是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为预算管理服务的,如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预算的思想,对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但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明显示滞后于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不能真实地提供政府的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这方面的信息,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借鉴外国的经验,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运营表、资本性支出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等报表,将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转变为顺应公共绩效管理潮流的,以披露国家预算执行信息为重点,并能全面地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的综合性财务报告。

(三)增加现金流量表

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进行预算会计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在政府财务报告中是否增加现金流量表意见不一。但笔者认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应增加现金流量表,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国库现金的流入、流出数量及余额大大增加了,为了加强对国库现金的监督管理,政府财务报告必须全面、真实地披露国库现金流入、流出信息及政府对国库现金余额的运营信息。

第二,随着我国政府履行的受托责任越来越广泛,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于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年度的现金流量情况是他们进行分析评价和作出各种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特别是今后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度变为权责发生制后,这方面的信息更为重要。

(四)资产负债的项目列示

资产负债表应是反映政府某一时点静态财务状况的报表,而我国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都列示了收入和支出项目,这就说明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会计期间动态财务状况的报表,因此,有必要删去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项目,改为按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设计新的资产负债表,仅列示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项目。建议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中,在资产类项目下增加列示政府投资资产、对内贷款、对外贷款等项目,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资产;在负债类项目下不增加列示国内债务、国外债务、借入转贷资金等项目,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所承担的债务;在净资产类项目下增加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贷款基金等项目,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资资产。

(五)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增加审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必须接受客观、公正的审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才具有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政府行政当局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社会公众、立法机构等使用政府财务报告,由于使用政府财务报告的立场与提供政府财务报告的立场不一致,政府行政当局提供的政府财务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会受到使用者的怀虑,这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或其他社会审计机构以其公正、中立的身份通过对政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鉴证报告,使政府财务报告取信于使用者,以解除其受托责任。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增加审计报告,借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丁鑫.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的弊端及完善建议.财会通讯.2006年第10期.

[2]林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3]王庆成.建立全面的政府和单位财务报告制度.事业财会.2004年第5期.

[4]河南省财政厅《.非企业会计改革问题》.项目组.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意见.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年第9期.

[5]李建发,路军伟.对政府会计改革两个问题的看法.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年第1期.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8

2009年1月11日,深冬的北京寒风凛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会议室里却是温暖如春,不时扬起阵阵笑声。原来,京城十数位资深专家和官员正在这里汇聚一堂,热烈研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望北部湾这片热土的未来走向,与会专家有石小敏、常修泽、袁绪程、赵慕兰、刘尚希等。

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以及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加快北部湾发展,委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承担“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组织研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体制性保障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体制问题或障碍提出改革对策和政策建议。

2008年8月初,课题组先后走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实地调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状况。回到北京之后,课题组立刻着手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和材料,勾勒研究框架,确定研究计划。11月底,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分析框架和报告主干都很清晰,各部分内容都比较完整,达到了预期目标。2009年1月初,研究报告第二稿正式完成,包括北部湾经济区改革与创新主报告一份,财税政策、行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涉外体制、土地管理体制等分报告五份,向中央提交的政策建议草案一份。

2009年1月11日,项目研讨会随即召开,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即便是在隆冬时节,众多专家对这个研究项目和北部湾发展的关注依然热情不减。

课题组成员汇报了研究报告的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主报告和分报告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北部湾经济区改革与创新主报告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机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涉外体制和其他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围绕如何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出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总体方案和基本原则,并在最后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后发展地区,本身存在着许多体制,具体表现为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土地管理机制与模式不适应开放开发的需要、财税保障水平有限、金融发展滞后、涉外体制亟待改革等,还有很多其他领域也需要创新体制。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落后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在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下功夫,而且体制改革是成本相对较小、可行性相对较大的做法,能够立竿见影地推动经济发展。

课题组给北部湾选定的体制改革与创新目标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广西自治区及北部湾经济区实际,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用5至10年的时间,率先基本建立以自主能动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几个分报告也各有特色,财税政策报告提出,应当从建立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财政体制、加大自治区对经济区的财力性补助、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发挥财政投融资功能作用、完善和创新地方税收政策及收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此,还必须做好配套保障措施,例如规范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大财税政策执行和监督以及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等。

行政管理体制报告大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还在认真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行政管理模式,并规划了相应的过渡路径,最后也进行了必要的利弊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管理机构可选择的五种模式是行政实体机构模式、“独联体”召集人及秘书处模式、派出机构模式、自治区协调机构模式、经济实体机构模式等。

金融体制报告开门见山地指出,落后的金融发展态势已经抑制了北部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金融相关比率偏低、金融机构动员储蓄能力偏弱都是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发展落后的典型代表。要改革北部湾的金融面貌,应当从八个方面着手:(1)争取成为涉外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推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一体化;(3)加快金融主体建设,完善金融机构体系(4)完善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5)加速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探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6)改革外汇管理制度(7)优化金融生态环境;(8)增强对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高对高级金融人才的吸引力。

北部湾经济区既沿海又沿边,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比较陈旧的涉外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北部湾的飞速发展。课题组认为,北部湾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在开放程度和开放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应当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先导,以创新和发展边贸政策为抓手,以服务贸易的先行先试为推手,以拓展升级特殊功能区为依托,以丰富开放合作内容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保障,倾力打造“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9

一、城管行政法律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认真贯彻市委、市县政府关于创立法治城市和依法行政的文件精神,调整充分了市局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指导小组,切实增强了对依法治市和行政法律责任制工作的指导。实时制订并印发了《全市城市治理系统2012年度依法行政和法制工作要点》、《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创立全国法治城市活动的工作方案》、《市城管局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方案》、《创立法治城市工作专项目的分化表》等文件,明确了目的责任。采取工作督查,检查调研,报送信息、报表等方式增强审核检查,切实催促各级城管部分履职尽责、依法行政、文明法律。全系统城管法律观念、思绪、方法不时改变,城管律例合用率获得提高。

二、法制监督深化开展

(一)认真开展了行政权利清算工作。依照创立法治县政府和建立规范化服务型县政府的要求,积极指导各区(市)县局开展了行政权利清算工作。对市局的行政权利进行了清算,清算出行政处分权299项,行政强迫权5项,行政审批权5项、其他行政权利11项,并绘制了流程图,报市县政府法制办搜检终了,正在上网中。

(二)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和收费工作。进一步梳理和了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流程,严厉按司法律例规则开展答应和收费工作。1-12月市局依法处理城市治理方面的行政审批等事项1314起(个中占道答应145起,发掘答应437起,建渣措置答应101起,市政设备补偿314件,处理建筑车辆运输专用证300件,施行洗车立案17件)。1-12月市局完成行政收费873.6万元。收取中间城区生活垃圾措置费1.24亿元。

(三)城管行政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严厉落实普通顺序处分案件“五别离”准则和行政处分与行政监督月报等准则,推进法律进程文书化,法律后果案件化,法律结果最大化,保证行政法律案件正当合理。依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理顺了火车北站分局的法律体系体例。截止12月,市局和中间城区法律局共避免改正违背城市治理司法律例的行为542183起,施行普通顺序处分825件,简略顺序处分220061件,正告321315件,执行罚款364.141万元,执行强迫办法16起,撤除违建326493.56平方米。施行城市房子行政强迫拆迁7件。立案普通顺序处分案件决定书365件。

(四)案件质量评查活动普遍开展。年头,指导各区(市)县城管局参与区(市)县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案件质量评查,均获得好成果。12月31日,召开了全系统行政处分案件质量评查会,参评案件质量有较大提高。据不完全计算,全年全系总共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活动31次,评查简略顺序檀卷116个,普通顺序檀卷289个。市局和各单位充分运用案件质量评查后果,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传递,进一步规范结案件处理工作。

(五)规范性文件清算和搜检工作顺利开展。依照市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清算了市局1990年以来制订的规范性文件42件,个中拟废止的有10件;拟掉效的10件;持续有用的22件,已获市县政府法制办搜检经过并。协助市县政府清算触及城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42件。认真执行《会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和立案规则》及《会城市治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和立案治理方法》,搜检并修正了《会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监督治理暂行规则(代拟稿)》、《关于集中整治中间城区违法占道运营烟花爆仗销售点的公告》、《关于核发〈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运输专用证〉的公告》、《关于清算整治会行政区域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公路、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的公告》、《新津县餐厨垃圾治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草案6件。按规则向市县政府法制办立案。

(六)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初步完成。在全系统认真宣传贯彻《会人民县政府关于做好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的施行意见》,指导各区(市)县局开展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对市局清算出的299项行政处分项目标自在裁量权进行了细化。已初步完成《会城市治理行政法律局关于规范城管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暂行方法》的修正完善工作。

(七)行政复议工作顺利开展。本年以来市局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起。(杨秀英不服青羊区局作出的限日撤除违法建立决定的复议请求),已办结。全年没有以市局为对象的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八)行政法律人员资历认证准则获得健全。认真落执行政法律人员培训审核,持证上岗准则。按规则开展了行政法律证件验证、换证工作,验证492人,换证659人。行政法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对中间城区城管系统申领法律证的状况进行了核对。

(九)积极为清算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工作供应法制保证。参加草拟和搜检了清算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的文件和公告。自动召开广告公司代表座谈会2次,听取意见,宣传律例,化解矛盾。牵头撰写了《关于户外广告治理有关问题的申报》、《关于对市户外广告治理形式学习借鉴意见的申报》,会同市县政府法制办对户外广告治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化研讨,为指导决定计划供应了根据。3次派人参加处置广告公司到省县政府群访事情。会同市委宣传部撰写了《规范治理户外广告,扮靓城市提高档次》的新闻通稿,营建了有利的言论气氛。组织司法参谋对中间城区和收支城通道沿线户外广告管治工作触及的司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司法意见,促进了依法整治户外广告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向市人大提出了关于对《会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治理条例》合用范围等问题进行立法分析的请示。指导各区(市)县依法查处违法设置户外广告50余次。

三、城管法制宣传培训普遍开展

(一)普遍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履行“还礼、奉告、法律三步走”法律形式,坚持在行政法律进程中宣传城管律例。围绕创立全国法治城市和建立法治县政府、开展城乡情况综合管治等中间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持续深化城管行政法律服务进社区、入校园、到乡村等宣传活动。深化开展了“妈妈城管文明疏导”、“门前双五包”等活动。5月-9月在全系统组织了“省建立系统司法律例常识电视大赛”预赛,9月25日选拔出三名同志代表城管系统参与了开国60周年全省建立系统司法律例常识收集竞赛,荣获提高前辈单位一等奖,一名同志获小我一等奖。5月14日和11月23日两次到会人民播送电台开展《行风面临面》热线直播节目,宣传城管律例,收到了很好结果。7月-10月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新公布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的高潮,印发《条例》宣传材料10万余份。9月29日在全市开展了《条例》陌头宣传日活动。国庆时期,在全市开展了宣传贯彻《条例》的专项宣传、法律活动,其间,各区(市)县局共设立《条例》宣传点103个,出动法律车辆210辆,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承受群众征询5600余人次,改正违法行为合计48270起。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全系统开展了以宣传贯彻《条例》为重点的“12·4”城管法制宣传系列活动。据不完全计算,全系统全年开展城管法制宣传200余次,发放城管法制宣传材料4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达300万人次,较大提高了群众的城管司法认识。持续增强同媒体的协作,增强城管律例和城督工作宣传。9月19日应用《日报》半版的篇幅登载了《合用范围扩至“大”内容详细到罚款金额》的文章,具体解析了新公布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11月8日在《商报》上登载了《省会市治理处分权可望收归一个部分》的报道,宣传了我局正在代省法制办草拟《省会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条例(代拟稿)》。第一时间在市局网站上更新城管司法律例宣传内容,努力营建调和的法制情况。

(二)法制培训工作成效明显。6月-11月在全系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第三届城管律例常识学习竞赛活动,重点学习《会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治理条例》和《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等律例,11月13日组织了全系统决赛,有4000余人次参与了整个活动,较好地推进了全系统学法用法工作。积极开展城管人员法制培训工作,以《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为重点,组织专题讲座、培训会等35场次,培训城管人员4500余人次。9月18日举办了“全市城管系统学习贯彻《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培训会”,市局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和各区(市)县城管系统首要负责同志等260余人参与了培训会。市局经过供应培训材料,协助联络讲课教师,直接派人授课等方式,先后协助等12个区(市)县培训城管人员2500余人次。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288人参与了“六五”普法测验,测验及格率达100%。

四、立法和调研工作获得新成效

协助有关部分完成了《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的制订工作,并于10月1日起实施。对市局列入会2012年立法方案的修订《会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治理方法》、《会市政工程设备治理条例》,制订《会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监督治理规则》、《会城市餐厨垃圾治理暂行规则》、《会城市治理行政法律条例》、《会城市扬尘污染预防方法》等律例、规章的工作下达了专项目的,已圆满完成目的任务。认真处理相关部分立法寻求意见稿20件,为市县政府立法供应了合理化建议。处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触及立法的建议、提案7件。积极开展法制调研工作,参加了《郊区(市)县城市治理问题查询与研讨》的调研工作,撰写了《以法管治念破解城管法律难题》、《城市治理工作调查申报》等调研文章。个中《以法管治念破解城管法律难题》在“,调和城管”全国城管法律论坛上做大会交流,遭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总结开展城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的经历,代省县政府法制办草拟了《省会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条例》(代拟稿)并参加了修正工作。

五、法制指导服务扎实有用

各区(市)县城管法制机构持续深化提高基层法律质量活动,坚持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增强各级城管机构同法制办、公安、法院、工商等部分的联络,增强对基层的法制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城管人员治理、法律程度。市局法制机构进一步增强对区(市)县城管法制工作的指导服务。先后指导等地城管局,修订完善法律文书、查处违法广告和开展市容情况卫生治理托付法律等工作。进一步统一了郊区(市)县法律文书。全年,市局法制机构经过专题培训,现场讲课,大会交流,工作指导、德律风解答等方式,为区(市)县城管机构供应司法合用、案件查处、文书制造、政策征询等服务350余次,供应处分手册、律例汇编和新出台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等材料7.8万册,法律文书2000多册。

行政管理的开题报告篇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规范局权利运行,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确保风险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及时化解廉政风险,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特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制度、预警制度、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四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第二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要求,紧紧围绕民政重点工作,加强对行政管理权的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为完成民政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第二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教育制度

第三条完善并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教育计划,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作为干部职工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第四条针对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实际,通过培训、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风险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

第五条重点落实“一把手”讲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党课

制度,发挥领导干部讲廉政的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加反腐倡廉形势报告或者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教育专题讲座。

第六条经常性的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珍惜工作岗位,秉公办事,爱岗敬业。

第七条对干部职工廉政教育的学习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查,将学xxx展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确保学习教育内容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教育载体,不断扩大学习教育成果。

第三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预警制度

第八条实行预警报告制度。预警报告制度是指通过日常监管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督察、明察暗访等途径,对干部职工工作中生活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不廉问题向相关部门或领导所做的反映和汇报。

第九条凡是在重大事项运行及检查监督过程中,出现或发现违反国家政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的组织纪律和其他法律法规行为的,都要按照规定进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情况和问题;

(二)本单位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人

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中的情况和问题;

(三)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廉政自律规定方面的问题;

(四)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情况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情况;

(五)不严格贯彻执行廉政自律有关规定的;

(六)其他问题需要预警报告的。

第十条报告方式可以采取面谈、书面、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要预警报告可以直接向局领导或领导班子报告。

第十一条要严格执行预警报告纪律,严肃追究违反纪律的行为。

(一)报告的内容要实事求是;

(二)发现苗头要按时间、地点、情节、人员详细报告,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三)遵守保密制度,事件涉及相关人员,在没查清事实真相之前,不得对外宣传。

第十二条根据单位和个人在廉政方面存在问题的程度,实行“三级预警”管理办法。一级预警是面向全体干部职工“敲警钟”,签订廉政承诺书,向职工公示,强化自我防控意识;二级预警是为重点岗位和人员设“警戒线”,当群众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反映时,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书,进行督导性谈话;三级预警是向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亮红灯”,实施重点预警,及时开展诫勉谈话,敦促相关人员主动接受调查,及时纠正错误。真正做到以防为主,惩防结合,及时纠正和处置权力运行中的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转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根据问题严重程度下发廉政风险警示提醒书、廉政风险诫勉谈话责令改正书,及时提醒、诫勉、限期改正。

第四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监督制度

第十四条监督制约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民主监督和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努力形成监督整体合力,进一步规范“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实现权力可控、在控。

第十五条监督的主要对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

第十六条监督的重点内容: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2、廉政建设和领导人员廉政自律、廉政从业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

3、局“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情况;

4、合同、协议签订与履行制度的执行情况;

5、局务会议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监督的主要方法:

1、利用述职述廉,掌握党员干部自我批评中暴露的缺点和不足;

2、利用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发现干部职工存在的不足;

3、利用信访举报等群众监督的方式,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

4、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检查和抽查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干部职工廉政自律、履职尽责情况,及时发现制度机制中的薄弱环节。

第五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八条责任追究坚持谁在岗谁防控,谁主管谁监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监管,纠正偏差;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九条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责任制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1)对关于党纪、政纪建设、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重要文件、政策法规,不及时传达,不认真组织学习,不研究部署,不贯彻实施的;

(2)责任领导对干部职工廉政情况不经常了解掌握,

实时监控,发现问题不及时批评、告诫、督促其纠正的;

(3)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认真对待,以种种名目、理由,予以搪塞、逃避、拒绝或不予执行的;

(4)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失职失查,致使出现违纪违法倾向,或已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

(5)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法规、政策,违反岗位职责弄虚作假的;

(6)对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监督不力,发生廉政问题、监管事故的行为。

第二十条对存有廉政风险行为的,并经查实的,由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视情节对相关人员进行廉政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导改正错误;责令写书面检查,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对出现廉政风险并造成一定影响的,以及受到廉政风险预警后未及时改正的,给予严处。视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逐级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