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的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1:50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1

[关键词]融资租赁;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2—0118—02

[收稿日期]2014—01—21

[作者简介]崔佳宁(198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融资租赁。

一、引言

融资租赁业是中国入世10年之中最为受益的行业之一。在经历了入世前的极度低迷之后,从2007年3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受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可以控股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由此而拉开了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高速发展的新篇章。然而,如何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全貌?如何客观、恰当地评价我国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如何引导我国融资租赁业和谐、有序地发展?都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由我国融资租赁业的资深专家史燕平教授组织编写的《中国融资(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13)》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问世后,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好评。同时,作为从事融资租赁研究的一员,笔者也认为,该书虽然名为“发展报告”,但其内容的严谨与深刻并不亚于教材或专著。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希望该报告可以得到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

二、报告特色

(一)历史与国际的纵横视角

这一理念明确的体现在本报告引言及前两章所呈示出的“历史——现状——展望”的行文逻辑之中,而且这一逻辑不仅体现在引言与前两章的顺序安排上,而且即便在其他章节内部,这种梳理历史脉络的理念同样清晰可见。例如在分析增值税对融资租赁业影响的第七章中,其分析的起点一直追述到了增值税的起源,而且也简述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几次重要税制改革与政策变化,最终才基于对以上历史变迁的思考做出了对当下增值税改革影响的判断。可以说这种具有历史感的章节安排与内容书写,使得本报告虽然名称中包含“2013年”的字样,而其内容绝不仅仅是对2012年行业内各种现象的简单概括和评论,更多地方体现的是融资租赁业发展各方面的历史轨迹。而且为了保证报告对上述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报告撰写过程中还对业内资深人士进行了采访,他们均是在融资租赁业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学者、企业家、行政官员,他们多年的经验不但能保证对融资租赁业发展历程的精准把握,而且受访者不同的身份也保证了视角多元。

而该报告国际视角的特色,并不是指报告第三部分简要论述了世界租赁行业的发展概况。而是指本文的理论立足点是建立在对全球租赁业发展以及国际租赁研究成果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该报告撰写团队近年来多次承担《世界融资租赁年报(中国篇)》的编写工作,而且本报告报告撰写过程中,也邀请到美国犹他大学的融资租赁研究专家JameSchallheim探讨了有关融资租赁的形式、本质、特点等一系列进行租赁研究所必须弄清楚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些国际的活动中,该报告撰写团队在对世界各国的租赁业发展也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融资租赁的定义、租赁物的划分有了更为精准的了解。

在综合了上述历史视角与国际视角之后所形成的,便是对当下我国融资租赁业核心概念最为精确的认知,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报告最后《市场角度下融资租赁的界定与交易形式分类》中。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殊性,“融资租赁”四个字的概念一直界定不清,也由此导致过国内租赁市场的种种乱象与监管难题,以及对外经济交流中的鸡同鸭讲。因此,在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各个方面发展过程全面认识后并且结合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各种经验,本报告中对融资租赁业中种种术语的精确释义的确为租赁业务、租赁研究与国际接轨做出了贡献。

(二)多学科的交叉视角

融资租赁是学科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金融业务,经常涉及到会计、税收、法律、营销等经管类的专业知识,个别时候甚至涉及到医疗、机械、能源、it等技术性非常强的理工类专业知识。因此,报告主编史燕平教授认为融资租赁犹如一个盒子,盒子的各个面看似独立却实有关联。所以,在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交易设计、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若是没有盒子的立体感,经常会犯站在税收的立场讲监管的问题,或者站在法律的立场讲会计的错误。

在这一点上,该报告体现出很强的学科交叉型。虽然从各章的标题中会看到诸如“法律”“税收”甚至“光伏”这样的关键词,但仔细阅读后会发现,在这些章节的论述中,处处体现了融资租赁非常强的学科交叉性。例如在第四章谈到融资租赁案件面临的法律问题时,用到了租金总额与租赁物总价的大小判断这一思想,而这一思想实则来源于金融学中关于金融学中融资决策的相关内容;在光伏电站融资租赁模式的探讨中也可以看到金融风险控制与光伏专业技术的结合。

可以说在学科的交叉综合性这一方面,该报告的确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关于融资租赁各个方面的、有机联系的、展开的盒子,适合身处融资租赁不同侧面的从业人员了解融资租赁的其他各个侧面,让我们看清了融资租赁各个侧面的形式、本质、联系,这些章节同时也说明了融资租赁行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三)监管与政策的宏观视角

融资租赁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不可以脱离中国经济运行现阶段的特殊环境与国情。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特色,这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手几乎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任何一方面所必须关注的宏观大背景。

本报告对这种宏观层面的特点把握也及其到位,并且做到了利弊兼顾不偏不倚的论述。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该报告对租赁监管与租赁相关政策两个方面的分析上。首先,在监管上,该报告第三章详细论述了当下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国民待遇差别。报告认为,由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形成了当下监管中的差别待遇,而这种差别待遇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公平竞争,对行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实行非审慎监管才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而后,在关于我国区域性融资租赁促进政策与部分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中,更是以全国各地区的宏观视角提供了地方政府制定融资租赁相关政策与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时宝贵的思路与实践经验,值得有条件利用融资租赁完善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的地区参考借鉴。

(四)市场细分的微观视角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该书的第二大部分。该报告从前面的历史国际视角、学科交叉视角、宏观环境视角对融资租赁进行的阐述之后,在第二部分才进入了融资租赁业最核心的部分——融资租赁市场本身。

其实在该报告问世之前,报告主编史燕平教授在她之前的租赁研究中将融资租赁市场划分为出租人市场、承租人市场和租赁资产市场。这种划分方式是一种看似简单却极其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划分方法。因为融资租赁本身是一种金融服务。这种服务也的确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供给方就是出租人,需求方是承租人,商品是以资产为载体的金融服务。这是一种规范的、理论层面的划分与分析方法。但是在当时提出这种分析方法的时候(2004年),我国的租赁业刚刚起步,数据很难搜集,导致难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只是用了外国的数据对国外的融资租赁市场进行了分析。但这次则不同。在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来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在市场供给方面,也就是出租人方面,报告的第十章对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做了论述,可以说融资渠道是关乎租赁公司存亡的重大问题。报告指出,在银行信贷仍是各大公司主要渠道的大环境下,点心债、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渠道会成为未来的方向。

而在市场需求方面,也就是承租人方面,第十一章以上市公司作为承租人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以短期内获得大量现金流为目的的出售回租成为了融资租赁各种交易形式中最受青睐的一种。但这种现象并不值得乐观,它背后反映的是金融资源的垄断与不当配置。

在对供求的分析之后,报告第二部分的重点放在了资产,对资产的论述涉及到飞机、船舶、医疗设备、农业机械等。而在对各种资产的论述中,处处体现着前面各种分析视角的结合,任何一种设备都会从历史的、国际的、宏微观的、供求的视角去分析,甚至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科技知识。这正是在读完关于各种资产的论述后才会感觉到,融资租赁的核心在资产,对于资产在市场中的风险、价值、供求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才应该是融资租赁的核心内容。

三、报告的核心理念——关于融资租赁融资本质特征与核心竞争力的思辨

“我们需关注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的本质吗?”这是报告开篇便提出的一个疑问,也是该报告最希望传达的核心理念。但由于行业报告这种特殊体裁固有的行文规范,编者较难用书写专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观点与其中的逻辑。但是,通读报告之后便会发现,编者为了传达这一理念而在全文结构上做出的精巧设计。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2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实践动手锻炼相对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毕业论文仅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还有,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不得不以学生就业为主,而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叠,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以学生为主展开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督导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外,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情况,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尽快得到正确的帮助建议。再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初步的基本评价。最后,该成绩也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要成绩之一。在指导老师认为研究成果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答辩专家小组,通过答辩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科学的评价。符合金融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的,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填写开题报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确定各自适合的论文题目;了解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找出该论文研究的切入点;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个阶段,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判断和界定所关注的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划定在金融学领域,以符合所学专业的要求。通过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进程,了解相关学者在研究本问题时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结论等,从而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确保使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通过对论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金融问题形成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认识。

在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学生要首次独立地思考如何围绕开题报告确立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比如,根据开题报告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如何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提炼?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的要求,如何运用掌握的资料说明、支持文章的观点?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练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3

关键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信用卡调查杭州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韩国红

姓名边瑶

班级金融07(9)班

所在系(部)金融系

2009年6月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名边瑶班级金融07(9)班系部金融系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选题理由:

近年来信用卡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但其用卡环境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制约到信用卡的使用。据业内人士不完全估计,现在整个银行业所发行的信用卡中,大约只有20%是“活”的,其余80%是“睡眠卡”。另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中国银行卡发行总量7.62亿,总交易金额35万亿元,但消费交易仅4亿元,只占全部消费额不到5%的份额,其余95%都是现金存取和转账,信用卡的使用率并不高。如今,各种各样的信用卡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店口镇也不例外,持卡消费已日渐成为平常之举,但是据我了解,信用卡业务在店口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各银行利用免首年年费、降低发卡门槛等各种手段极力促销信用卡,可是人们的用卡积极性并不高。制约和阻碍使用率的因素成为了店口人们关注的焦点,究竟目前我国信用卡使用情况如何,信用卡的安全问题怎样解决,这都使信用卡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拟实现的目标: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一个镇为范围进行调查,以了解诸暨地区目前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影响信用卡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综述﹛与本论文(设计)相关的已有研究(设计)成果的综述﹜:

近几年,信用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彭千在《银行信用卡业务使用率偏低》(2004)一书中提到银行对于信用卡现在的发展眼光应放在针对不同的客户发行带有不同增值功能的信用卡上,找寻优质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在增加信用卡发行量的同时增加信用卡的使用率以减少“睡眠卡”。虞月君在《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004)一书中提到对于银行方面可以多开展一些刷卡奖励的活动或是增加特约商户数量以刺激消费者消费;还可以添加增值服务,让有此需要的消费者在出示卡时即可消费享用。这些都可以提高卡的使用率。李芳在如何防范信用卡被“盗刷”[n](2007)一书中提到信用卡如果被非法提现或盗用,银行不承担责任,这样将很难保证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所以一方面,应该加强信用卡的立法建设,改善用卡环境,另一方面持卡人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以防范信用卡被盗刷以及相关的损失。万晓东,何春雷在我国信用卡用卡环境尚须改善[n]2007,提到(1)利用免息期。先消费后还款,就相当于银行为你提供了一笔无须手续的短期信用贷款,只要在到期还款日前全额偿清当期对账单上的本期应缴款,即可享受免息待遇。(2)利用循环信用,通过适当的负债来换取资金的周转,以降低理财成本。(3)巧用免息分期购物。

四、论文(设计)主体框架与进度安排:

论文主体框架:

一、诸暨市信用卡使用问题的提出

二、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一)、诸暨市信用卡持有量情况调查

(1)信用卡的持有年龄

(2)信用卡的持有张数

(3)不同银行的持有量

(二)、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

(1)信用卡的增长情况

(2)信用卡的使用频率情况

(3)信用卡的功能使用情况

(三)、持卡人安全防范调查

(1)、信用卡的满意度

(2)、信用卡设密码调查

(3)、客户和银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三、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因素分析

(一)、信用卡持有量情况因素分析

(二)、信用卡使用情况因素分析

(三)、持卡人安全防范因素分析

四、诸暨市信用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拓宽信用卡的持有量

(二)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

(三)防范信用卡的安全

进度安排:

2008年1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2008年12月~2009年1月,资料收集。

20009年1月,问卷调查的设计。

2009年1月中旬,分发调查问卷。

2009年2~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于指导老师修改。

2009年4~5月,完成论文。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六、教研室意见:

签章:

年月日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2008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姓名冯婷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指导教师朱维魏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诸暨市店口镇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目前我国信用卡持有率和使用情况,影响和制约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比较分析、调查分析

主要任务及目标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一个镇为范围进行调查,以了解诸暨地区目前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影响信用卡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1]彭千.银行信用卡业务使用率偏低[n].上海:国际金融报.2006.8.28

[2]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李芳芳.如何防范信用卡被“盗刷”[n].广州:新快报.2007.(3)

[4]万晓东,何春雷.我国信用卡用卡环境尚须改善[n].北京:中国消费者报.2006.4.28

[5]赵挺.对国内信用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j].河南: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进度安排2007年1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2007年12月~2007年1月,资料收集。

20008年1月,问卷调查的设计。

2008年1月中旬,分发调查问卷。

2008年2~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于指导老师修改。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08年4~5月,完成论文。

指导教师签字: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以及《关于处置非法集资活动中加强广告审查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通过采取行政监管和司法处罚等综合管理措施,坚决清理整顿各种非法金融业务广告,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清理范围

(一)非法集资类广告。包括含有或者涉及下列活动内容并在新闻媒体上的广告: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非金融单位和个人以支付或变相支付利息、红利或者给予定期分配实物等融资活动;房地产、产权式商铺的售后包租、返租销售、产权任意分割拆零等活动;内部职工股、原始股、投资基金以及其他未经过证监会核准,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活动;以购买商品或者发展会员名义获利的活动;其他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社会集资活动。

(二)虚假贷款类广告。包括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非金融单位和个人(不含政府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新闻媒体上的“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信用卡套现”、“倒贷”、“垫贷”、“加贷”等贷款类广告,以及典当、寄卖、寄售等行业非法从事金融业务而的广告等。

(三)非法金融中介和咨询类广告。包括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擅自在新闻媒体上的涉及投资咨询、金融咨询、贷款服务、代客理财、代办金融业务活动的广告。

(四)户外广告。包括涉及上述非法金融业务的户外条幅、牌匾、门市招贴、传单等。

三、实施步骤

清理整顿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各地和新闻媒体主管部门要组织各媒体学习和宣传有关金融法律法规,金融监管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各媒体(含户外媒体的管理单位)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自查自纠,并自行停发和撤除各类非法金融业务广告。(责任主体:宣传部、广电局、各新闻媒体)

(二)第二阶段,依法查处阶段。对11月11日前没有停发和撤除的非法金融业务广告者、广告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联合调查和取缔,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涉及贷款、金融中介业务以及与集资活动有关内容的各类户外广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要限期予以拆除。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案件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启动非法集资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决定由广告者承担连带经济责任。(责任主体:工商局、银监局、公安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各地和相关行业主(监)管部门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清理整顿和上报工作。清理整顿结束后,各部门要将行动情况形成材料上报市处非办,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责任主体:宣传部、广电局、工商局、银监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处非办)

四、责任分工

(一)广告者要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广告“三审”制度。在广告审查过程中,认为广告中含有贷款、金融中介业务以及与集资活动有关的内容,需查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原件(对金融机构可以查验金融许可证,对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查验省政府金融办批文),对广告主不能提供证明文件的,要停止并拒绝广告,同时主动向行政主(兼)管部门报告。

(二)广电、新闻出版等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媒体广告经营业务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主动研究涉及非法金融业务广告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媒体擅自非法金融业务广告的行为要及时叫停。同时,要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会同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和指导活动,切实增强广告者(媒体)、相关部门的金融法制观念以及识别非法金融业务广告的能力。

(三)工商部门要加大对非法金融业务广告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从事贷款咨询、担保管理等业务的中介机构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中介机构。对发现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中介机构,要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对没有进行金融业务前置审批的社会企业,不得在工商注册登记时核准法律法规禁止的业务范围,对无金融业务经营权而金融服务广告、其他虚假违法金融服务广告的中介机构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四)银监部门要积极协调工商、新闻宣传等行政主(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有关非法金融业务经营、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动员各方力量,及时收集、举报有关“贷款广告”的案件线索并协助做好查处、纠正工作。必要时可提请有关广告主体进一步明确审核查验广告内容与广告业务经营范围的义务和责任。对典型的虚假“贷款广告”,要督促其重新审查并更正告示,同时向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责令处理意见建议。对因非法集资广告引起的,要及时启动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决定由广告者承担连带经济责任的有关问题。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此次专项行动要集中领导,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市政府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桂英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市长助理、秘书长蔺波担任,办公室设在市处非办。各地专项行动的开展,也要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领导小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落实专门部门、落实专人进行负责。市处非办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5

在世纪之交,不论国内和国外,都掀起一股改革或改进会计的浪潮。

在我国,以建立会计准则体系为核心的会计改革正在深入。它主要表现在:

(1)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国家将再次修改《会计法》。要在所有的基层单位中建账。要完善大中型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要为有效地防止信息失真而建立严格的会计政策、完善的会计法制。这一切,都是为深化会计改革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2)加快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特别是加大制定具体会计制度的力度。要使之主要满足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与信息披露的需要。对于非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还需要通过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准则与制度并存,即在我国实行财务会计(会计核算)规范的双轨制,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等特点决定的。“准则”与“制度”都是用来规范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实质重于形式”。只要在内容上借鉴通用的会计惯例,吸取世界上先进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技术,即使采用我国会计界喜闻乐见的“制度”作为形式,也未必降低它所能起到的会计规范的作用。当然,制度所产生的财务报表(会计报表)作为对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则必须同准则所形成的报表一致,或基本一致。除上市公司的报告,证券监管机构对其信息披露有权作出特殊的补充规定外,一切公司的对外报告,其基本的财务信息都应当具有可理解性、可比性、可靠性和相关性。高质量的报表,即公允而充分披露的报表,可能是二十一世纪对公司财务报表的普遍要求。

(3)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国务院现已决定成立中国会计学院,着重对全国会计人员更新知识,进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高级财务会计干部(其中包括财务总监和国家委派的稽查特派员)的素质。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4)会计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气象。主要是一批中青年会计学者引进了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料发表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文章,填补了我国运用新方法、新工具进行会计研究的空白。近年来,一些同志运用经济学与财务学的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和新的运算工具,检验了同会计信息(主要是盈利信息)作用有关的观点(如盈利信息与股票价格变动是否相关的),并探索了一些新的财务与会计。这是值得肯定的。可以预料,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研究风尚将会继续下去,发扬光大。我衷心希望,我国会计界在大力倡导实证研究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中青年会计学者那样,把规范研究的科学性全盘否定,不要搞形而上学。历史已证明,今后还将继续证明,单靠实证研究不可能发展理论而只能检验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才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完整的方法论。因此,中国的会计学者应当力求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动用真正的、完整的、科学的方法论,开创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在国外,几乎会计的所有领域(其中包括财务会计)都在变化与革新之中,接近20世纪末的10年,变化尤其明显。例如:

(1)在会计研究方面,实证研究方法的崛起就十分令人瞩目。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詹森(Gensen,m.C)发表了题为“会计研究和会计规则现状的思考”的演讲,公开宣称规范研究是不科学的。随后,瓦茨和齐默尔曼(wattsRochesterSchoolofaccounting)。在此以前,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规范会计理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而最近20年,实证会计理论几乎独领风骚!如在近10年美国的主要会计理论刊物-《会计评论》(accountingreview)上,充满了实证研究的文章,规范研究成果则接近于销声匿迹!所及,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也纷纷效仿。这是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一大重要转折。

(2)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方面,由于创新发展迅速,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表外融资日益增多,而传统的会计不仅不能在表内确认计量,甚至也未能在表外披露。面对这种状况,改革财务会计的呼声甚嚣尘上!首先是设法把原先的表外项目(off-balance-sheet-items)纳入表内予以披露,其中最主要的披露项目就是衍生金融工具和避险活动(derivativeinstrumentsandhedgingactivities)。关于这个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分别于1994和1995年颁布了两个准则即FaS11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披露”和iaS32“金融工作:披露和列报”,已基本上得到解决。其次是着手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争取在财务报表内对由此引起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在这方面,美国FaSB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走在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前列。早在1986年,FaSB就着手研究一项广泛的金融工具项目,开始,主要面向信息披露,其中1990年3月制定的FaSBno.105“有关金融工具表外风险和金融工具的集中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1991年12月制定的FaSB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都为进一步在表内确认与计量金融工具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日益迫切,而衍生金额工具和避险活动的复杂性又迅速增长。当前不少人批评会计准则没有保持与金融创新变化的同等速度,对衍生工具是有用的风险管理手段重视不够,对财务报表缺乏如下意识:不充分的财务报告将会妨碍财务报表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可起的作用。现实情况也令人担忧。在美国具有大量衍生物损失的一些公司,其财务报表披露不充分的现象仍在增大。因此,美国SeC、国会议员以及其他人士开始强烈要求FaSB迅速处理这一领域的财务报告问题。例如1994年5月美国国会总会计师办公室(Gao)写信给国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FaSB应继续地迅速发展一份为处理衍生金融产品而提供的综合一致的会计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又如,1994年12月,由势力强大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的”改进企业报告“,同样要求对创新金融工具进行披露和会计处理。由于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和各方面的强烈要求,FaSB从1993年起便把部分精力转到衍生商品和有关避险活动的会计处理准则的制定上来,1994年10月,FaSB发表的FaSB119修正了FaSBpars.17,18和footnote12、FaSB107pars.10,13.对衍生金融工具我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都明显地前进了一步。这当然不够。FaSB现在不能再限于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披露了。它需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这些创新的经济业务尽可能纳入财务报表之中,怎样使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有新的突破。1996年6月,FaSB公布了题为”衍生商品和类似金融工具以及对套头活动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DerivativeandSimilarFinancialinstrumentsandforHedgingactivities)的征求意见稿,这份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300个组织和个人对这一征求意见稿作出了反应。FaSB为此成立了金融工具紧急工作组,专门研究多种意见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在此基础上,1997年FaSB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准则的初稿并草拟了几十个例解。”千呼万唤始出来“。1998年6月终于了一份有关金融工具会计的新准则,即FaSno.133”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accountingforDerivativeinstrumentsandhedgingHctivities)。FaSB出台的这份准则长达245页,分540段,包括34个举例。应当说,它是在吸收了iaSC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长期研究和探讨,初步解决了财务会计中一大难题。(以上参阅FaSB133pars.206-216)。FaSB133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了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权利(rights)或义务(obligations),因而应当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报告。

第二,公允价值(FairValue)是对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可能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衍生金融工具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避险项目则价值按账面价值调整,它应当反映避险交易公允价值变化(即利得或损失),这些利得或损失产生于避险活动生效之时,从而可归属于避险活动产生的风险。

第三,只有这样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才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报告。

第四,计划列为避险项目所应提供的专门会计处理仅限于合格的项目。合格的含义是:存在着风险的避险交易期满时,可预期用于有效对抵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一项评估。(参阅FaSno.133pars.217)

按照FaSB的观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6号关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和特性是可以适用于衍生金融工餐的。因为,衍生物的结算无非处于有利或不利两种情况之下。在有利条件下,衍生物的结算能导致收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和或非金融资产,这是可能的经济利益的权力的证明,而FaSB把这一点看成是“令人信服地说明此种衍生金融工具是一项资产”;同样,在不利条件下去结算衍生物,需要支付现金、或一项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即承担未来牺牲资的责任,这又足以说明此项衍生金融工具是一项负债。FaSB认为,确认此种资产和负债使财务报表更为完整,并包括更多的信息。在此以前,许多衍生物还被排斥在资产负债表之外(off-balance-sheet)。FaSB强调,这些衍生金融商品不像股票、债券、借款等传统的金融商品,它们开始发生时常常只反映一种相到承诺的交换(amutualexchangeofpromises),而很少甚至没有转移有形的补偿物。

由此可见,按照FaSB的思路,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取得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未来经济利益的义务能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资产与负债的定义②,而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若用公允价值计量又能顺利地解决它们的计量问题(毋须考虑有无成本发生)。至于公允价值的变化,形成利得或损失,则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确认为变动期间的盈利(净收益)或其他全面收益。至于旨在避险的套头活动,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可以互相对抵,对抵后的利得或损失也可确认为盈利(或其减项)。

(3)在财务报告模式方面。近年来,各种改进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其中,引人注目的是aiCpa的JenkinsCommittee发表的《改进企业报告》(1994)和Stevenm.,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的方法”(1996)等系列文章。不过,一些国家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却首先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英国aSB在1992年10月发表的“财务报告准则准则”第3号(aRSno.3)通过两份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Financialperformance)。其一为传统的“损益表”(profitandLossaccount);其二为新增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oftotalrecognizedgainsandlosses),“损益表”仍然是基本的财务报表,而且作为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报表,它应当由突出企业财务业绩中的最重要的数据组成:①持续经营的成果(包括获得的成果);②非持续经营的成果;③销售或一项营业结束的利润或亏损;重组或重建的成本;固定资产处置的利润或损失;④非常项目。

全部已确认利得或损失表也是基本的财务报表。它不同损益表之外首先在于它能报告企业的全部财务业绩,而把那些在本期绕过损益表而直接通过“准备”(reserves)使股东基金(share-holders‘fund)③发生变化的与股东交易无关的项目集中到一起。所以,它包括:当期的利润或亏损连同归属于所有者权益在准备项目中已确认的所有其他利得或损失。这份报表并不反映在前期确认的已实现的利得,也不涉及准备项目之间的交换,后者继续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说明。其次在于:对于是否反映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问题,两表有明显差异。损益表的所有项目,都是已实现并已确认的;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则包括已确认但未实现的项目④

下图列示了两表的联系与区别:

必须指出,考虑到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已成为整个财务报表的发票组成部分,利得和损失应赋予广义的解释。利得同收入和损失同费用的关系是:利得包括收入,损失包括费用。用公式表示应为:

根据有关法规和准则的特殊规定

利得=收入+其他利得

损失=费用+其他损失

因此,英国aSB在其财务报告的原则公告(即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公告)的征求意见稿中只把利得和损失列为财务报表的要素取代了收入与费用。同时,对利得和损失重新作一定义:

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投资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⑤。

上述定义,显然曾美国FaSBt的SFaCn0.6关于定义“全面收益”的。由利得和损失取代收入和费用作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不仅加强了“全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调整财务报表中的地位,而且改进了利得或损失的处理。过去,某些并未实现但按具体准则的特别规定,允许确认的利得或损失,因不能计入当期损益而绕过损益表计入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准备项目,直接净资产的变动。现在,这些项目在发生时就可当作一项报表要要素记作利得或损失并在全部已确认利得或损失表中予以报告。一个在当期的全部财务业绩,从确认、计量到报告,包括其中实现的某些项目,都可以在财务会计上得到集中的、完整的和目不暇接与表现。

回顾,西方会计界对损益表的编制应按“当期经营业绩观”(currentoteratingperformanceviewpoint)还是应按“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allinclusiveviewpoint)还是应按“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allinclusiveviewpoint)长期存在着争论。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净收益应否包含“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items)?后来,美国apB通过用收益表两行数字表示净收益(不包括非常项目和包括非常项目)在一张收益表解决了这个⑥。总的看来,不论美国或英国的准则机构,现在都倾向于按“满计当期损益观”来编制企业的财务业绩报表。

按照满计当期损益观,apB认为按这种观点的收益意味着包括所有者权益的净增加或净减少的交易(股分分配和资本性质的交易除外)⑦。apB当时举例引出的非常项目有:①企业厂房或重要分部的出售或撤销;②一项未在再销售是买回的投资销售;③在当期,由于特殊事项或的原因注销商誉;④财产的征收或没收;⑤外币的重大贬值。这些项目在扣除所得税后应列为净收入收益的非常项目。从看,所例举的这些项目,似乎同已确认未实现的一些利得或损失项目颇相类似。实质上,当年所说的非常项目都是已确认已实现的。当时,按照Gaap和稳健惯例,对于未实现的任何收入(利得)还没有确认的问题。那就是说,当年“满计当期损益观”与现在“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并非含义等同的概念。两者主要的区别表现在:满计当期损益观中的非常项目(利得或损失)同收入、费用一样都必须是已实现已发生的;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中的项目除净利外,可以是未实现、未发生的但准则特别允许确认的,所以,后者的范围比前者要大。现在,按照FRS3,英国报告一个企业的全部财务业绩,已不限于已实现的收放、费用、利得或损失,而扩大已确认、已实现和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这样,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信息是否真实与公允,关键在于有关准则对未实现项目的确认标准是否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恰当地予以规定。

美国FaSB早在1980年原第3号概念公告中就提出“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的概念作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之一⑧,并把它定义为一个主体不包括与业主往来的期末对比期初的净资产的变动。在1984年第5号概念公告中,FaSB正式建议企业在整套财务报表中应报告当期的全面收益⑨。由于美国各方面(特别是投资人)的要求和推动,FaSB在1997年6月正式颁存了FaSB130“报告全面收益”。这份新准则明确了:

(1)全面收益=净收益(盈利)+其他全面收益

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它仍只反映已实现已确认的收入、费用(包括税后非常项目和会计变更的累计影响)和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则反映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绕过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业主产权部分的利得或损失;

(2)该准则只涉及全面收益的报告,而不涉及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应分别根据其组成-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由有关准则规定);

(3)全面收益的报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①与收益表合并报告,称为“收益与全面收益表)(statementofincomeandcomprehensiveincome);②与收益表分开,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statementofincomeandcomprehensiveincome)。这一报表,被称为第4财务报表。③同产权变动表(statementofchangesinequity)合并即在本期产权变动部分详细揭示本期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的组成。

(4)同一种利得或损失不应当在其他全面收益和净收益中确认两次(这一点,英国的GRS3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某项固定资产重估价确认了减损(或盈余),不能在该项固定资产销售时再确认一次损失(或盈余),但实际上常会出现重复的会计处理。如果这样,就要进行所有“重分类调整”,消除全面收益或全部已确认利得中的重复计算。

因此,美国FaSB的FaS130“报告全面收益”与英国aSB的FRS3“报告财务业绩”只不过名称有而内容基本相同。差别可能主要在于,FaSB不必再谋求修订它的概念框架即SFaCn0.6,因为在SFaCno.6中,已把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都列为财务报表要素了。而aSB则将据以修改它的“原则公告”(概念框架),在财务报表要素部分用利得和损失取代收入和费用。

国际会计准备则委员会在1997年修订的iaSno.1中也参考了英国的FRSno.3.iaSC考虑到由于某些国际会计准则特别允许确认若干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但避开了收益表,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业主权)。这样,收益表中的净收益同业主产权变动(不含与产权交易有关的变动)就不能直接勾稽。所以1997年修订的的iaSno.1也要求补充编制“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ofrecognizedgainsandlosses)或在业主产权变动表中详细披露已确认的未实现利得,以弥补这一缺馅。

综上所述,可见英国的aSB、美国的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均先后采取了相同的步骤:增加企业的财务业绩报表,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同已实现的盈利合并,共同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这一改革说明了:准则制定机构判定任何准则,都要服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什么目前首先改进企业业绩报告?这是因为:

第一,收益指标仍然是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会计数据。实证会计

明:会计收益特别是非预期的收益信息同股票市价是相关的。西方准则制定机构集中改进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提高反映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质量,把只报告已确认已实现的净收益扩大为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一部分利得或损失,必可使报告的收益更加全面和更加真实,从而有助于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

第二,收益同现金流量信息也是紧密相关的。众所周知,按照FaSB的论证,就潜在用户来说,普遍关注的是一个企业的创造有利现金净流量的能力(SFaCno.1par.25)。在企业中,收益总是该企业有利的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全面收益的特点是除净收益之外,还包括已确认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后者,由于已赚得,尽管在当期未实现,但它很可能在下期或近期即可实现,从而就成为投资人预测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一个可靠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今后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或全面收益信息比原先的净利或净收益数据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用户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更为有用。也就是说,英国的FRSno.3;美国的FaSno.130和iSaC的LaSno.1(1997年修订)都对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增进会计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业绩信息)的有用性起了重要作用。

注释:

①以下有时称为“衍生工具”,“衍生商品”或“衍生物”,其含义皆相同。

②见FaS133pars.217a.但按照FaSB第6号概念公告,资产定义为可能的未来经

济利益,当时并无“权利”的意思。FaS133D的解释,实际上已参考英国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sofprinciplesforFinancialReporting)而作了修改。

③即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

④已确认、已实现和已确认、未实现的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前者指已赚得(tobe

eaned)和已实现(toberealized),而后者指已赚得(tobeeamed)但未实现(butnotrealized)(参阅mikeDavies,Ronparlsenandallisterwilson:“UKGaap”Fifthedi-tion1997,p.1291)“赚得”是确认的前提。实现则决定其可以进入损益表的标准。

⑤参见aSB财务报告的原则公告征求意见稿“statementofprinciplesforfinancialreporting(eD)”issuednovember1995par3.48(aSB许诺1997年修正它的意见稿,但迄今尚未成为现实)。

⑥见apBopinions9“修正经营的结果”(1996年12月)

⑦apBopinions9,par.13.

⑧SFaCno.3于1985年已为SFaCno.6所取代。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6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金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时展的大背景。近年来,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虽然该计划主要是面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但是,该计划同时也指出“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不仅推动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必将会引导其他各类人才包括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正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化、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多元的金融机构以及创新性的金融制度。而伴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开放,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金融”时代,它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另外,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必须要承担起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培养大量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重任。在上述时代大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传统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金融人才的需求,对传统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进行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确定改革的目标。从卓越工程教育计划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快速发展的金融深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确定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为特色,培养出具有国际知识背景、适应国情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卓越金融人才”。根据这一目标,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需把握三个关键点。(1)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金融深化的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大金融”时代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通用型金融学人才。尤其是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上海经济发展特别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又要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最新的金融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实践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3)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这是必然趋势),金融资源的国际流动不断增强,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人才一定是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国际金融人才。因此,加大金融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传统的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并由教师来主导与控制,学生是被动接受,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传统的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需求的金融内需型人才,缺乏国际化。显然,这样的教学状况是难以满足新时期金融人才培养要求的,不符合卓越工程教育的理念。

(一)调整教学内容

1.体现学科交叉性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学与数学、统计学、工程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学已成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而“大金融”时代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也需要我们能够将金融学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此,上海理工大学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充分考虑到了金融学科的交叉性特征,并据以调整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将金融学课程与数学、法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会计学、外语等交叉融合,金融学专业分别开设了金融工程概论、金融计算与建模、博弈论、经济法、金融法、银行营销学、电子金融学、商业银行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及一些双语课程。这种交叉性的课程设置适应了“大金融”时代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2.体现微观化趋势在“大金融”时代,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持续的金融创新需要大量处理微观金融问题的金融人才。在这种金融微观化趋势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转变过去以宏观金融为主、忽视微观金融的状况,重视和加大微观金融课程的教学。在对过去宏观金融课程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增加了微观金融课程。在共24门金融学专业课程中,微观金融课程开设了14门,占比达到58%。

3.课程内容调整与自编教材、参考书相结合过去,金融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存在着内容重复,部分内容陈旧过时的现象,降低了教学效率。为此,在组织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研讨的同时,对重复和过时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并根据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组织编写一系列金融学专业教材和参考书,包括1)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金融工程》、《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分析:理论、方法和实验》、《房地产金融》和《中央银行学》等;2)高等院校精品课教材:《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3)教学参考书:《合理节税: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汇市冲浪———如何进行外汇投资》和《沙里淘金———如何投资黄金》等。这些教材已经在多届学生中使用,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改革教学方法

卓越工程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课上“满堂灌”和学生课下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

1.“引导—激发”式理论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引导—激发”式理论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形式。(1)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精选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经典案例和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金融事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和理论,从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2)主题辩论法。就一些重要的、热点的理论观点或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微型报告法。每章内容讲完之后,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回去思考、研究,做成小论文或报告,下次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做约10分钟的微型报告,之后对报告内容、ppt质量和报告方式进行简短讨论。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通过在学生中间组织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和组间的学生分析、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激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研究和写作能力。而且,课堂上的讨论、辩论和报告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教学网站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课下,老师和学生很少有机会互动交流,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了在课堂之外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网站的建设(包括外网和内网建设),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一些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中,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已通过学校课程中心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学生可通过该网站获得ppt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及答案等相关教学信息,并可与教师在线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过去,学生的考核方式采用“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的考核模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不再主要以笔试的试卷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更加注重平时的综合表现和综合素质,学生平时分占总成绩之比甚至达到40%。而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小组成员共享同等成绩。评分标准包括小组成员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小组讨论情况、报告幻灯的质量、交流发言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总之,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三)构建一体化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

卓越工程教育计划要求: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金融学专业通过课堂教学的情景模拟、实验模拟、校外实践拓展和毕业实习环节的强化管理,建立了一套以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开展情景模拟的课堂教学通过事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和分配角色,模拟时要求其以角色身份完成一定的活动或任务的情景模拟教学,提高学生一定的金融业务能力。如,在金融概论(a)课程中,结合金融市场相关内容,要求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拥有项目的创业者、风险投资机构(VC)、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以及投资银行等,就创业者如何吸引资金投资、VC和pe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投资银行如何辅导项目上市等情景开展模拟教学,受到学生欢迎。

2.建立实验室的实验模拟(1)进行金融模拟实验教学及模拟方案设计是金融专业实践训练的基本环节。本专业依托部级经济与管理教学示范中心,筹建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室、金融衍生品业务模拟实验室、期货与证券模拟实验室,开设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保险业务、证券投资、金融理财模拟等实验课程,并要求学生能借助金融模拟软件,设计各种业务模拟方案,从而提高了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2)申请并获得上海市教委2011年度“上海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教学型实验室建设”项目。目前,该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本专业以两个金融实验基地为依托,把金融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先进的计算软件结合起来,促进了金融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拓展校外的实践通过校友网络,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财政金融系通过组织“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界校友沙龙”活动,积极拓展校外的实践基地。

4.强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校外实习效果,本专业对学生的专业实习进行认真的组织规划,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电话与实习单位联系,以了解并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必须交一份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规范进行严格评阅、打分,最后综合评定毕业实习成绩。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设,初步搭建了一体化的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还是在一些沙盘推演竞赛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如由金融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分别获得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半决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上海赛区决赛二等奖等,另外,他们还获得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小额农贷营销风险管理演示系统。

(四)开办金融学第二专业

从响应学校的卓越工程教育计划、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角度出发,金融学专业开设了金融学第二专业学位教育,并根据非金融学专业学生特点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提高了非金融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自2007年开办以来,本专业已经连续招收了四届学生,总人数达390人,他们分别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目前,已毕业115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显示出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的成效。

(五)开设金融讲坛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尝试开设金融讲坛,实行定期讲座制度。要求财政金融系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每个学期必须为学生做一场学术报告,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同时,设法邀请校外的金融学专家和金融实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至今,相继举办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风险投资等多场报告。场场报告都是座无虚席。通过开设金融讲坛,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

(六)多方并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人才,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交流平台和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进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1.国际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国际金融、外汇管理、国际投资、国际结算等介绍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和业务的课程外,还开设了金融外语、金融文献阅读、金融市场学、国际结算等双语课。

2.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在国际交流处的协助下,开展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如财政金融系首次建立了与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学生互换交流平台,并在2010年下半年,摩德纳大学派教师和学生来上海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学习交流;2011年度,金融学专业派学生作为国际生赴摩德纳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3.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到国外进修、访学以及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方式,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金融学专业派教师于2010—2011年到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instituteoftechnology,Kit)、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还有的教师即将出国访学。同时也引进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充实国际化师资队伍。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金融学教师队伍,是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有多种激励机制,鼓励金融学专业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建立传—帮—带机制。系里指定一名教授负责带一名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定期听课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师资培训,在职攻读学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7

【关键词】反洗钱金融资产管理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颁布实施,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的主体之一,在处置业务的各个管理环节承担起了反洗钱责任,为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根据有关反洗钱政策要求,结合辖区反洗钱工作实际,开展了对山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六类公司的反洗钱现场检查,初步掌握了我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现状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特殊的国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肩负着特殊的金融使命,以保全国有金融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企业改制,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责任目标。经过10多年的业务发展,已从由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向处置商业性金融资产转变,并逐步实现商业化转型,逐步开展市场化收购、财务顾问、平台产品推广、直接投资、资源整合定向专项服务等多种业务,力争发展成为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依托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基金、保险等平台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山西省辖内目前共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分别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共有从业人员187人。成立以来,共接收不良资产955.86亿元,处置不良资产584.17亿元,实现回收112.83亿元,转股196.37亿元,圆满完成了政策性资产处置目标任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反洗钱工作,在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和山西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由初期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摸索、调整阶段向全面纵深的发展阶段迈进,逐步引入了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反洗钱工作在预防和监测洗钱及相关犯罪方面的有效性。

二、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及形式原因

去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对所辖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首次实施了现场检查,在围绕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债权转让业务,从项目尽职调查、准备处置方案、处置公告、内部审批、受让方身份识别、对外签署协议、签订资产转让合同、划转资金等每一个业务环节入手,全面了解我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检查中发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方面

内控制度都不够完善,多数机构缺少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内容;未按规定将内控制度向当地人民银行及时报备;没有定期开展反洗钱内部审计工作。

(二)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一是与其他公司签订委托业务协议中,未对双方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二是未按照反洗钱相关规定开展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三是与客户签订金融业务合同时,只对客户基本信息进行了登记,部分客户资料留存不全。

(三)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方面

基本能够满足反洗钱系统“总对总”的报送要求,但截至目前,辖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处于零报告阶段,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总体水平低。

(四)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方面

反洗钱监管报表部分数据存在填报错误。在对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场检查中发现,2010年1季度至2011年2季度,该机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中“新客户”数均为“0”,据查实,期间该机构实际与客户发生了业务关系,与报表填报数字不一致。

(五)反洗钱宣传培训方面

开展反洗钱宣传手段单一,内容不够全面,效果不明显。通过对相关人员反洗钱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反映出资产管理公司员工存在反洗钱知识掌握和普及程度较低,执行效果较差等问题。检查中发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没有留存宣传、培训工作的有关资料,无实质性内容可见。

分析我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遍对反洗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反洗钱意识淡薄。通过进场会谈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甚至高管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简单,犯罪分子主要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洗钱,资产管理公司不存在洗钱风险。管理层不重视,普通员工不了解,他们不是从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高度去履行反洗钱义务,而是把反洗钱工作当成负担,反洗钱意识普遍薄弱,警惕性不高。

第二,反洗钱内控制度操作性不强,防范洗钱风险措施较弱。

1.资产管理公司基本是将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生搬硬抄,内控制度内容笼统,可操作适用性差,系统性不强,没有将反洗钱工作的具体要求真正落实到自身的实际业务当中。

2.个别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规则》作为反洗钱内控制度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制度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反洗钱方面的内容。

3.虽然有些资产管理公司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修订,但未向人民银行报备,妨碍了监管人员对其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第三,勤勉尽责不到位,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不健全。经过检查的资产管理公司普遍存在客户基本信息登记不全,识别不充分的情况,有的公司甚至只对部分客户进行识别。通过和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认真分析其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设计发现,其《客户身份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实施方案》本身就不符合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有关要求。在“实施方案”中,他们将客户定义为“纳入客户身份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的范围仅限于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毫无依据的缩小了客户的识别范畴。而据我们了解,在实际业务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的大多数客户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对资产进行认购,意味着该资产管理公司对多数客户都不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和风险等级划分。

第四,缺少切实可行的可疑交易标准和分析识别制度。通过检查发现,大多数客户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金融交易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划转款项的,即使有现金交易也是金额很小,不满足大额交易的条件;《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没有专门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可疑交易标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分析识别制度,导致辖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零报告。

三、改进建议和意见

(一)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要树立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增强法律意识、履职意识和风险意识,要站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高度,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通盘考虑辖内反洗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真正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中。

(二)增强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反洗钱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借鉴其他行业反洗钱内控制度,结合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形成一整套合法合规的反洗钱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为基础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流程,要切实把反洗钱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将反洗钱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审计、同考核,定期开展内部审计。

(三)加大反洗钱培训宣传力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对反洗钱培训工作档案的管理,应将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实施情况有关的培训次数、人数、内容、资料、形式、测试、考核以及培训评估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留存,以便于监管部门和上级机构进一步的评估与考核。开展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反洗钱的知晓率,扩大反洗钱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出良好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四)有效借鉴其他行业反洗钱工作的先进经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反洗钱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树立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异常交易情况的敏感度。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尤其是要向银行等在反洗钱工作中相对成熟的金融机构虚心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五)规范可疑交易报告流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完善反洗钱资金监测工作,通过流程控制,强化勤勉尽责义务,利用技术手段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交易数据后,进一步人工分析、识别、审核和判断,将真正的可疑交易报告上报。同时将重点可疑交易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发现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

(六)人民银行要合理确定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重点

一是加强关注,全面掌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展情况;二是要加大调研力度,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检查,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监管工作献言献策;三是多与从业人员交流,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内控体系及合规管理流程作出合理判断,开展一对一的辅导。

参考文献

[1]张亮.浅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第4期.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8

2005年财政部启动了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程,旨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通过系统知识学习、专题研究与研讨、强化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学员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打造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会计人才,使他们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领军人物。

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包括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术类、注册会计师类。

“刚回来,现在可以采访,你能坚持住吗?”电话里吴文军对记者说。

“可以,我现在去找你。”记者撂下电话,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3号公寓直奔6号公寓。时间是4月25日23:15分。来到6号公寓一看,吴文军的电脑还开着,正在思索着培训总结。见到记者来,边忙着招呼边说:“两天后要交了,还差点没写好。现在接受你的采访,完了我要继续加班,今天很可能是个不眠之夜。”切入正题,采访随即开始。

培训伊始,吴文军尚在德国学习。为遵守培训纪律,不至失去得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几经请示,多方协调,以求得托付责任,提前离开。欧洲转机,历经24小时颠簸,如期进入开班课堂,兴奋盖过一路的疲惫。吴文军也成为全国高级人才培训班(行政事业单位类)第一期的班长。

财会通讯:您对本届高级人才培训班(行政事业单位类)怎么认识?

吴文军:就像王军副部长所说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你们这些人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转变;发扬用大看小、跳出会计看会计;学会有进有退、先领后导、在限制中求发展、追求多方共赢的方法论,我认为培训班的宗旨就是促进我们这些学员由执行者向决策者的角色进行转变,丰富会计相关领域的知识,从一种宏观战略角度体验会计。从基本知识的角度来讲,通过自学可以达到,但是有了这些培训专家的授课、自由的讨论,我们就会从其中得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财会通讯:您对这个班总体印象如何?

吴文军:要说印象,那可真是终生难忘。上午、下午、晚上时间紧凑的让人有点喘不过气。听课、讨论、报告,堪称是思想的“集中营”,需要极大地激发潜能。即使严格遵守规程,但是为求得报告新意,每天不得不挑灯夜战,很少有在凌晨一点前歇息。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这样的经历实在很少,我十分佩服培训班设计者的缜密心思。但这样高强度训练对我们能力提升绝对是有好处的,我甘心情愿接受挑战。因为这样的机会是稀缺的,值得珍惜的。另外,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这个班的学员还要走过六年的征程。

财会通讯:从知识的学习角度来讲,您现在最亟待补充的知识是什么呢?

吴文军:从我个人来说,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学会计专业的,说实话如果现在的培训还是集中在会计方面我还真有点吃不消,我主要想了解一些比较宏观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知识,这种知识能够给我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也就是说,我需要跳出会计这个圈子再次审视会计,这样可以解决“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是庐山真面目”的困惑。我想这也是很多高级人才的想法,也是从执行者到管理者和规则制定者转变的基点。财会通讯:您觉得哪些课对您的启发比较大?

吴文军:我们这次参加学习的学员来自各个部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都有自己的成绩,藉此机会我们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形成一些令人振奋的思想火花。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我们各自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这句话在讨论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视角新奇独特,不时跳跃着思想的闪光,弥补了各自知识经验的不足和思维、思路的缺陷,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每每有一种如饮醇浆的感觉。这是人生一笔可遇而不可求的巨大财富。

另外我们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学员都比较辛苦,经常夜里两三点还在忙活作业,或者写总结。可见这些课程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关于博弈论的问题,这是一门深刻的管理辩证思维,在我上学时候我接触的博弈论知识基本上是琐碎而不成体系的,而近些年来博弈论取得了很大发展,好几次诺贝尔管理学奖都授予了有关博弈论方面的研究,国内也开始非常重视博弈论的研究,有很多观点和意见。在这次培训中,专家简明扼要的讲述,并且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现实中一些普通的事情,却得出另一种“不合常理”但是却又是一番道理的结论,一方面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一方面使我更能多角度的了解情况,这也是在现实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因此,我对博弈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觉得我的收获会很大。

周振鹤教授、骆玉民教授关于“晚明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汇”和“魏晋文人的风度与人生观”的讲座,将我们引入了相对陌生的、但又引人入胜的文化和艺术殿堂,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和人生境界。这些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较高的层次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为我们走向领军提供了厚实的铺垫。

学习不一定是非要学到某一个公式,某一种先进的知识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到一种方法。不要说其他学科的知识,就算是财务会计这方面的知识,就永远也学不完,所以没有必要了解每一个知识点,而是要学会某种研究深入的方法,也就是“授人与渔”,这才是我想得到的。

财会通讯:您认为这个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成功标志是什么?

吴文军:我们的背后,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我们这些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百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财经管理的中坚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在会计领军人才工程的建设中,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的建设意义重大,我们更感责任重大!

提升能力,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靠一时的热情和运气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更是难堪领军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精心的准备,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准备,而且需要健康的身体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技术准备。

因此我认为,行政事业班领军人才培养成功的标志应当是:我们的单位、我们的部门、我们的系统,因为有了我们而提高了管理

水平,改进了管理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并逐步展示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吴文军在挂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助理期间,应邀到省直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市州作了21场专题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领导好评;针对当前财政工作的一些热点问题,积极参与调查研究,走访9个市(州、地)的42个县(市、区),搜集相关材料,撰写了《关于贵州省省级财政收入特征的研究报告》、《关于县乡财政问题的调查及思考》、《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侧记》、《关于贵州省基层财政状况及财政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努力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过税收结构看经济发展》、《把握特点稳步推进财源建设》等报告和文章,供部、省、厅领导决策参考。

财会通讯:您在贵州挂职锻炼的时候曾经深入调研,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在清理经济鉴证中介机构办公室工作的过程中也写了几篇关于鉴证中介机构的调研报告。您对调研是否情有独钟?

吴文军:可以这么说吧,我这个人闲不住。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入现实中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一方面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为其他使用者提供一点参考。而且这些调研都充分运用了当时的有利因素,能够深入地展开,结果也就比较贴近实际,反映现实。

其实,调研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让你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对某一行业了如指掌,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但是,说实话,调研是一个苦差事,需要大量的收集第一手资料,那么就需要去很多地方,和很多人交谈,这样才能客观实际。当时在贵州写出的几篇调研报告,我就跑遍了大半个贵州,因为贵州是高原地区,路很难走,确实很艰苦。但是看着自己的报告得到领导的重视我还是很欣慰的,毕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财会通讯:最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您关于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的文章,当时怎么想起写这个?

吴文军:我老家湖北红安是有名的将军县,但是也是一个贫穷的地区,因为父母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所以每一到年节我都要回去。回去了,肯定不能闲着啊。在财政部金融司工作,肯定要把工作融入生活,这样也符合我的个性。而且年前,金人庆部长教导我们,解决农民的问题要带着感情去办。作为政策的思考者和拟订者,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心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情况,再高的理论水平,也可能只是高谈阔论、隔靴搔痒,而于事无补的。

财会通讯:是啊,不能拍着脑袋瞎说啊。还有您对调研是情有独钟的!

吴文军:确实,现在很多人缺乏这种深入基层的精神。当时我是与我们红安县财政局金融股刘股长一起去的,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县。包括种粮大户太平桥镇农民汪家福,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有关领导,七里坪镇的生猪养殖户罗新全等等。当时觉得农村在金融服务上实在是欠缺。就像老刘说的“在我们这种穷山区,农村金融前几年简直就是被边缘化了”。

财会通讯:现在国家的很多政策都在向农村倾斜,财政拨款支农力度也比较大,最近农村的村镇银行也开始兴办了,对农村金融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吴文军: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全方位给予农业支持和扶持,需要税收、财政补贴和各种配套政策,也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协调和配套发展。前些年农村金融发展不太健康,拖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后腿。为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服务不足的问题。没有金融业的支持,农村改革的创意再好也不会长久!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无论是现在的金融业还是即将新办的金融机构,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农民需要而改革,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农民举手不举手是最好的检验。在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时刻,为农民打理好他们的辛苦钱,需要更多改革的思路,更多勇于创新的勇气,更加深入实际的作风。

从1999年开始吴文军就承担重大课题研究:1999年承担部级课题《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管理研究》;2001年承担部级课题《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研究》;2002年承担部级课题《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3年承担省级课题《从税收结构看经济发展――关于贵州省税源结构的调查分析报告》;2005年承担部级立法项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会通讯:2005年您承担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起草,这个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影响应该是很大的了?

吴文军:这个项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当初算是主力牵头。耗费了很长时间,这里面凝聚着我的很多理念,因为时间比较长,没有及时作系统的文字梳理,但是从头到尾我都参加。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感慨。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完的,我目前就要给某地财政系统的同志们讲授如何在财务上监管现代的金融机构。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不仅理顺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体制,而且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使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从行政审批模式转变为引导金融企业自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强化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这一规则的出台,在财政系统、金融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财会通讯:那您就给大家谈谈这个《规则》的起草过程吧!

吴文军: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2005年6月全国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后期,各个部门在相互提意见,很多意见集中反映到财政部金融司――1992年制定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现在已经13年了,中国的金融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改一改了。于是财政部就组成专题小组,形成讨论稿初稿,并在9月将讨论稿印发各地及部分金融企业征求意见。然后再根据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形成草案,报部务会审议。2006年9月29日,财政部党组会议讨论通过《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草案)》。10月,征求部内司局、国家税务总局意见,完善草案。11月,召开座谈会,起草规则实施指南。12月7日,财政部第42号部长令。这个规则开始叫《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通则》,但是经过多方讨论认为“通则”不适合,而改为“规则”,这样一方面层次有所提高,而且通用性比较强。另一方面,财政部对金融企业本身就具有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为什么要单独强调“管理”呢,于是就最终改为《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会通讯:看来这份《规则》的提出、制定过程还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那么这个新的《规则》有什么特点呢?

吴文军:简单的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离财政部门社会事务管理者与资产管理者的职能;减少财政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界定不同层次财务管理的内涵;丰富并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

改革了财务分配制度;提升了财务制度的层次;明确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财政专员办的财务监管职责;理顺了信用社类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

财会通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与原来实行的财务制度有哪些区别呢?

吴文军:主要是废止了以前财务制度的一些条款、保留了一部分原来财务制度的条款、增加一些适应现代金融行业情况的条款。具体来讲:

(一)废止的具体规定。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至5%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代办储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1.2%之内控制使用;业务宣传费限额:银行为2‰,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为5‰;保险企业支付防灾费的标准;手续费支付总额最高不得突破实收保费的8%;佣金最高支付总额不得突破缴费期内实收保费的5%;业务招待费在限额内掌握使用;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应提取税后利润5%的法定公益金。

(二)保留的具体规定。在企业的资本金中,银行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30%(《规则》为40%),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工会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拨交工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新《规则》为2.5%)计提,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三)新增的具体规定。第三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第九条――金融企业应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规范有效资本补充机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小于100%。证券业,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第四十四条――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未达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标准的,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第五十八条――金融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财会通讯:还有和此《规则》相配套的规定与行动吗?

吴文军:当然有。财政部将《规则》实施指南和解读,还将以《规则》为依据,在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财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方面,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检查金融企业执行《规则》情况,省级财政部门也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夜已深,记者抬表一看,已经凌晨时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园一片静谧,但是记者向6号公寓楼回首望去,很多房间灯光依然……

人物简历:

吴文军,现任财政部金融司副处长,高级会计师。

1987.9―1991.7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工业会计专业学习

1994.9―1997.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9.9―2001.1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9―2005.12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资本市场问题

1991.7―1994.9武汉钢铁公司从事会计工作

1997.7―2005.3财政部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工作。其间,1999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挂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助理

获得奖励或表彰情况

1、1996年:《对武钢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及思考》获财政部高教系统“社会实践与我”征文三等奖;

2、1997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成本补偿》入选华中理工大学年度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9

【关键字】会计信息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披露信息增量

一、的提出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于统驭层次的1项基本准则、针对性强的38项具体准则和陆续出台的操作性强的指南等三个层次而构建的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既有普遍适用的一般业务准则,又有兼顾特色的特殊行业或业务准则,还有专门规范财务报告问题的报告准则。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的17项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各项准则有机联系,协调统一。这些准则与其之前已建设的17项会计准则相比,一些准则基本继承了原有准则,一些准则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修订,而相当数量的准则是新推出的准则。毫无疑问,本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首先是会计信息上的扩容,即产生了外延上的信息增量,其次是会计信息质量上提高,即产生了内涵上的信息增量。本文主要是关注新的会计准则带来的财务报表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数量和涉及范围的扩大,即外延上的信息增量。

会计准则尤其是规范财务报告类准则,对会计信息及其披露要求的规范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数量,即哪些信息需要纳入强制披露的行列,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价值,使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从会计信息披露中获得他们需要服务于经营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我国推出许多新的准则,是与我国日益成熟的市场和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要求提高相吻合的。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不满足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要求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以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从报告类具体会计准则看扩大的信息披露内容

从“38+1”体系中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新准则的后,企业被要求披露更多的信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亦能够得到更多高质量的信息。笔者特别关注到35号《分部报告》、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两项信息披露类准则,这两项准则不仅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而且充分地体现了为企业的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新会计准则扩大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一)从《分部报告》来看

在《分部报告》出台前,只有1994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和2001年国家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涉及了分部信息的披露。前者的附件《会计报表附注指引》对分部信息披露的内容规定比较简单,后者的规定不够规范。因此,我们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到情况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是在附注中披露极为简单的分部信息,极少的公司披露比较完整的分部报告,这与缺乏完整的分部报告准则有很大的关系。此次财政部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以下称35号准则)以一项独立完整的信息披露具体准则对分部信息披露做出了详细、规范的规定。

1.35号准则第4条规定“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关于报告分部的确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的是风险与报酬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的是管理法。我国则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的前提下,同时考虑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及内部会计报告制度,将风险与报酬法同管理法相结合,这种情况下,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将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

2.35号准则第13条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第14条规定“对于主要报告形式,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总额和分部负债总额等”。

(1)分部收入。非常收益、利息和股利收益、投资出售形成的利得或债务得消除形成得利得,不得包括在分部收入中。分部收入是建立在收入概念基础上得,既然收入不包括非常收益,分部收入也不应包括非常收益。与利息和股利收入相对应的投资活动,通常是企业层次上的日常活动,而非某个分部层次上的活动,不应包括在分部收入中。但是如果分部的经营主要是金融性质,第15条规定“分部的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应当作为分部收入和分部费用进行披露”。

(2)分部费用。不包括非正常项目,利息费用及投资转让损失或债务清偿损失(15条规定金融部分除外),权益法下企业分享的合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损失,所得税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集团管理公司费用和母公司费用。无法归属某一分部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也不应列为某一分部的费用,而应作为未分配项目在分部报告中列示。

3.35号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披露的分部信息,应当与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相衔接”。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对于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期间费用、资产和负债,应当在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披露,使披露的各分部、各项目的金额调节到企业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总额。分部信息与会计报表中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可以揭示各分部信息及其会计报表相应项目的总额之间的勾稽关系。

4.35号准则第17条和18条分别就主要报告形式为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规定了次要报告形式披露的,包括对外交易收入和分部资产总额。

(二)从《工具列报》来看

在金融工具的立法方面,我国曾经长期处于“金融压抑”的,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采取了限制的政策。此次财政部的《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对金融工具的列示和披露做了详细的规定,克服了2001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未对衍生金融工具计价做出统一规定的弊端,要求企业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准则第5条规定“企业发行金融工具,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的实质,以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确认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这一规定实现了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披露转向表内列示的转变,增加了金融工具信息的透明度。

2.准则第15条到17条规定了企业应当披露编制财务报表时对金融工具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信用风险;第19条到24条规定了企业应当披露金融资产的重分类,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作为担保物的金融资产,每类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详细信息,与违约借款有关的信息。这些规定使金融工具的披露更加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能够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

3.对于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仅限于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对于利用其他更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就没有这方面的规定。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25条到28条详细规定了企业应当披露每类套期保值、现金流量套期、公允价值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有关的信息。

4.准则第33条到35条规定了企业应当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与各类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描述性信息、数量信息和信用风险有关的信息等。第42条详细规定了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包括货币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价格风险。这些规定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金融工具的风险情况,从而对企业的未来状况做出预测。

三、信息披露扩大的积极意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对披露形式做了规范性的要求,在外延上上增加了有用的信息。

(一)分部报告的有用性

首先,从企业来看,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跨地区、跨国经营更加频繁,因而,分别揭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分部信息,则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资源分布和发展动态。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率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行业的状况、经营地区的环境等因素。在相同情况下,分部报告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企业未来的经营报酬和风险。分部报告可以满足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需要。其次,分部报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内部管理。企业涉足的行业、产品越多,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要求也越高。分部报告提供的信息能够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各行业和地区分部的获利能力、投资风险发展情况,更好地制定集团各分部的发展规划。再次,分部报告可以满足债权人信贷决策的需要。债权人可以利用分部报告中列示的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资产额、利润额等指标,合理判断各分部的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综合评价企业集团的相关指标,以确定自己的信贷决策。

(二)金融工具披露的有用性

随着金融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日益繁杂,企业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衍生金融产品,而衍生金融产品的高风险特性,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果不对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在经营投资方面的决策失误。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以前在表外项目加以确认,容易被使用者忽略,但此类交易却可能给企业带来数倍的风险和报酬,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造成巨大。在表内列示能够指导投资者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衍生金融工具从合约订立到履行,价值变化很大。若按照成本,以交易中发生的实际现金流量作为入账依据,那么在经历利率波动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难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新准则规定了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后续计量,而现今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和职业水平的提高、远程信息交流的便捷也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了条件,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后,在衍生金融工具从签约到履行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价格等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公允价值的变动,只要这个变动的量可以确认,虽是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也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一方面为使用者提供了全面且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包含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完整报表也可以帮助企业所有人考核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有利于企业自我风险规避。

---------------------------------

【1】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m].管理出版社,2003.5.

【2】陈小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7

【3】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S],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S],企业会计准则,2006.2.15.

【4】董琼慧.论未来财务报表的发展[J].上海会计,2000,(5).

【5】刘素珍.试探新形式下的财务报表[J].安徽大学学报——经济管理版,2001,(3).

【6】闫轶.上市公司分部报告有用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

金融学的开题报告篇10

今年上半年,我办在区委区府和市金融办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全力投身我区金融改革和发展事业,兢兢业业,不敢懈怠,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合力

1.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x年廉政工作计划》,调整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分工,强化“一岗双责”。上半年专题研究廉政建设x次,班子成员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分管工作紧密结合,全面部署,分责落实,健全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大合力。

2.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加强全体党员学习教育,从5月起每月按照专题讨论,专题学习,完成学习清单内容,在学习中完成规定动作,突出个性学习特色。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以及纪检组对我办的监督建议和整改要求,加大了正风肃纪工作力度。

3、按照区委下达的党风廉政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细化、量化到科室、到人。认真落实“三书两报告”(党风廉政责任分工报告书、牵头任务函告书、落实责任建议书;党政领导报告、牵头科室报告)制度,建立分管领导连带责任与年度考核挂钩,增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性。

二、抓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日常工作

1.改进考勤等制度。新出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加强金融监管实施意见两大制度,进一步加强考勤管理执行力,切实做到反腐倡廉程序化,活动内容规范化,以健全的制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运作。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完成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使每名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

2、打造幸福金融品牌。以“幸福金融使大行动”为载体,创建“幸福金融”服务品牌,加强“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倡导和弘扬廉政文化、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3、召开专题部署会议。第一季度,召开办机关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全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规定执行情况自查,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4、积极开展党务公开和办事公开。通过全体人员会议、公开栏、办微信等载体,对涉及重要业务、重大经费使用、公务费用、干部任用、党员发展、评优奖罚等干部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事项,进行政务公示,主动接受监督。认真接待来访,及时办理来信事宜,确保来信、来访件件及时办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抓教育,切实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1、开展“三态三问”活动。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统一思想认识,以“党建+金融服务”为手段,围绕“责任、能力、作风”等核心问题推进“树新形象、做好榜样”队伍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

2.积极开展“书香机关”创建活动。以推荐读书、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读廉政书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3.开展“补短板、树标杆、促发展”活动。开展“八问五找查短板”专项活动,每名党员对标党章党规要求,对照先进典型,联系工作生活实际,深入查找自身问题。党支部对照职能职责和“八问五找查短板”中发现的x个方面的短板问题,列出问题清单、下步措施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间期限和具体责任人。党组查找自身x个短板问题,并针对短板进行深入研究和整改,满腔热忱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4、有针对性地组织反腐倡廉教育。组织干部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员警示制度》,提升对党员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郑义门家规》、换届纪律学习教育等反腐倡廉电教片,做到用正面典型引路,用反面事例教育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制观念。

5、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党组书记带头,坚持“三个必谈”,即群众有反映时必谈、职务调整时必谈、个人发生重大事项时必谈。开展了中层干部任职前谈话和职后谈话,通过谈话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教育批评和帮助,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四、抓监督,进一步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确保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带头人,做到重大问题(事项)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坚持党组(主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增强领导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

2、推进和落实“敢担当、树标杆”六大行动。严格加强行风建设,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强化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问题的自我监督,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满意度。认真自查,及时针对纪检组的检查抓专题落实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五、抓中心,拉高标杆,全力聚焦中心服务大局。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金融办工作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新“金改十二条”为导向,以“十三五”金融产业发展规划为红线,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1、完善机制,全力推进风险处置攻坚。截至2016年6月份我区共确认重点保护类企业x家,受理重点帮扶企业28家,涉及银行信贷资金x7亿元,帮助企业获取融资共7家,融资金x元,使用政府转贷资金共x笔,转贷金额x亿元.

2.积极推进融资机制建设。整体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保基金业务,6月底我区共承保信保基金x万元;

3.做好全区金融业专项规划。出台《关于“金融强村计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各类文件,引导辖区银行在定制特色小镇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持政府性基建项目等方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