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十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十篇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2:14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导学案;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导学案是指在多位教师的研究与分析下,以学案为主要依据,以导学为主要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利用导学案展开教学研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下面,笔者从编写导学案、展开课堂学习活动、做好课后巩固与反思三个方面,讨论利用导学案的教学策略。

一、认真分析学情与教学目标,合理编写导学案

高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传统的死记硬背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但是长此以往,只能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该教给高中生的并非是英语知识,而是学习英语的方法。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学情与教学目标,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够实现课堂利益的最大化,即如何在课堂上传授最多的信息量,实现高效。“myfirstDayatSeniorHigh”一课主要是让高中生学会将自己进入高中第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及内心感受进行表述,而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掌握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因此他们可以将其与本课的现在进行时进行比较学习。分析了教学目标与学情之后,我与本校优秀的英语教师,结合教材,设计出了一份合理的导学案。这个导学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活动、检测与反思三个部分。学习目标包括学习课程的英文名称;能够利用本课词汇、短语、句型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简短对话;学生可以对高中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学习时更加积极认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要以自学、小组合作两种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学习探究。在检测与反思中,包括练习巩固和反馈与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完成练习巩固中的相关作业,并将自己对本堂课的感受进行表述。

二、以导学案为依据,展开课堂学习活动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是以教师教学计划为主要依据的,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即可。在这种方式下,很多学生都过于依赖教师获取知识,产生了一种思维惰性,使他们离开教师帮助后便无法展开英语学习活动。大多数高中生在高考之后便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然而,高等院校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强调的是学习能力。因此,这种只能教出“高分低能”的学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学案所倡导的英语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主动问、主动说、主动想为主的,它能够很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导学案为主要依据,展开高中英语教学活动。“myfirstDayatSeniorHigh”导学案设计完成之后,我将其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然后,学生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的指导,展开自学活动。自学完成后,学生可以做自学检测中的相关题目,检测自学成果。紧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本课知识展开对话练习,即“Completethesentenceswithasubjectandareason”总体来说,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导学案为指导方向的。

三、利用导学案,展开课后巩固与反思

课后巩固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后强化并巩固所学知识,课后反思主要是让教师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师生都能够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职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完成相关训练,且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合理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促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myfirstDayatSeniorHigh”导学案中的“检测与反思”便是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设计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基础题、巩固题、拓展题的相关练习,并且将自己对本堂课的感受写在反思一栏中。

总而言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才能够让高中生高度集中在英语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导学案,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在一起,促进高效课堂的健康发展。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与他们的认识能力,结合教学任务,与多位教师一起完成导学案的设计;教师要开展能够促进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英语知识的方法,摸索出学习英语的规律,形成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完成巩固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高效课堂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2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构成,而专职教师队伍偏年轻化,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习特点以及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集中表现在对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均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形成无效课堂教学情况居多。教师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不用谈科研水平的提升了。与此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英语学习过程中较强的挫败感,无法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提升与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联点,整体通过率偏低,这些都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总体质量构成致命的威胁。随着招生专业不断增加,招生数不断扩大,作为独立学院,我院已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势必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观念要更新,教学及评价方法要创新,教学质量更要快速提升,这样才能使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教师在大学英语改革中的作用。

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较高的英语素质,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较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熟知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组织语言教学,并能自觉参与本专业教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成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二、课例研究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

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刘波(2006)在对课例研究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时,认为课例研究(Lessonstudy)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基于对有效教学理念的追求,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其基本操作过程为:①定义教学内容。②备课目标放在如何使授课促进学生学习。③授课小组观摩教学并录像。④个人课前课后反思和集体评课。⑤修改教案。⑥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个班授课,进一步评价和反思。

2.课例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结合举措。

我院自2010年起选用外研社出版发行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2013年伊始,公共英语教研室在每周一次例会上,开展课例研究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研究措施。第一轮研究选定第一册第五单元文化阅读部分教学作为操作点(ReadingacrossCultures———LovemakestheworldGoRound),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课前反思与教案设计。公共英语教研室在开学初,第五单元授课前数周,布置任课教师完成课前反思写作,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就已阅课例研究理论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结合即将讲授的这一单元模块,独立完成一节课教案设计(全程授课50分钟,其中40分钟用于讲授,10分钟用于随堂测试),教案务必涵盖词汇和国内外文化对比讲授内容。②课件制作与课堂讲授。选定3~4位教师作为研究与观摩的主体,研讨课件制作及其在课堂运用所占的比例并集体制定统一的随堂测试题。这几位教师逐一授课并将授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其余教师可随堂观摩也可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进行评课,重点评议是否完成了原定的授课计划。③课后反思与视频转写。教师在授课后一周内完成课后教学反思写作及其视频课程转写工作。课后教学反思要求其对原定教学计划完成情况,重、难点把握以及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详细描述;视频转写要求教师务必真实、完整再现课堂上的话语,以便教师集体对每一授课环节处理得当与否、成效好坏等做相关分析研究。④随堂测试成绩分析与新一轮教案设计。授课班级随堂测试题由教研室组织教师统一批阅,记录学生成绩,作为分析研究新一轮文化模块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以及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依据。

3.在课例研究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发现了诸多问题。

①课前反思与教案设计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前反思写作时,发现自己虽然知晓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导师),但是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将教师的导学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结合?如何在教案设计时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学习有困难以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呢?教师普遍发现,只有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发挥师生合作的原则,才可以有互动良好的有效课堂。这一单元的文化模块主题是关于爱情的,其中穿插有关于中外婚俗的文化对比,教师可以在教案设计时,先提出两个导入这一主题的问题,例如:(1)whenitcomesto“LoVe”,whatcanyouthinkof?(2)Howdopeopleshowthattheyareinlovewithsomeone?随后利用10分钟左右疏通拓展词汇,给学生5~8分钟随堂阅读篇章,找寻6个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紧接着利用10分钟逐一提问学生,核对答案;再将各个自然段的含义与学生一起梳理,辅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再次理解篇章,着重讲解学生答案有误的地方;再利用10分钟,利用ppt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将中外婚俗进行对比,板书与此有关的拓展词汇,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结束课程讲授;剩余10分钟,用于随堂测试(篇章理解问答题和相关词汇汉英互译),测试结果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下一单元文化阅读篇章教案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科学的依据。②课堂讲授环节。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观摩教学的教师都能发现,原本以生为本的教案设计,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受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和学生参与课堂意识的制约,有的班级师生互动良好,教师能顺利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以生为本的主体多元化高效课堂;有的班级互动欠缺,课堂气氛沉闷,教师难以按照既定计划展开教学,在反复鼓励未果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授课,最终只能形成以知识为本的低效课堂。究竟该如何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并且使得学生吸收最大量的知识,成了教师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③课后反思、视频转写及随堂测试结果。在授课后一周内完成课后反思和视频转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原本自己毫无意识、不断重复的课堂用语,口误也时有发生,还存在表扬学生用语过于单一,提问学生的面过窄,或者过多相信集体反馈的阅读理解水平,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学生,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且沉闷内向的学生。随堂测试的结果分析显示,有的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案设计时重、难点把握不够合理,这也为今后教师提高教与学的契合度、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三、课例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例研究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某个环节相结合,既有教师个人的课前课后反思,又有集体研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还有课堂观摩教学以及课后随堂测试的批阅和成绩记录分析,研究和教学的一体化可以在教师发展中起到如下三个作用。

1.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及时掌握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从课例研究相关理论的研读,到课前反思、教案设计,一直到课堂讲授与观摩教学、课后反思及随堂测试结果分析评估,每个环节都有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参与,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观摩评价者,能深切感知自己教学经验不断增强,也能了解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水平上的不足之处。

2.提供大学英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有利平台。

大学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参与,促进了教师间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综合知识以及诸如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技能的分享,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全程被录像保存,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在观摩学习中完成快速从教学生手到熟手的转变。

3.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研究的新视角。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3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对学生来说,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通过运用导学案,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所以,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对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英语课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由教师个体认真备课积极探讨后提出,并经过教师集体讨论研究制订出来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目的在于增长学生辨析异同、解决疑难和提高技能的才干。其内容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反思、知识延伸等。从教师的角度讲,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英国著名教育家威廉亚瑟曾说:“平凡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叙述,中等

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而伟大的教师则是启发。”由此可见,启发性教学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重新组织教材,设计合理的自学内容

新课改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更深层次地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并提高他们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在遵循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对高中英语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重新组织教材,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

学习。

根据本节课要讲的课文内容,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可以设计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英语课文,这样更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englisharoundtheworld”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a.Skinming(5分钟时间)

askthestudentstoreadquickly,andgetthemainideaofthetext.

b.Scanning(5分钟时间)

askthestudentstousetheirownwordstosummarizethemainpointsofeachparagraph.

c.Carefulreading

这主要是针对文章具体内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并且紧扣文章内容的问题,如:

(1)whatdoyouthinkthatnacythinksJoewantstodo?

(2)whatdoyouthinkthatJoereallywanttodo?

(3)what’sthecauseofthemisunderstandingbetweenthetwo

people?

经过多次这种方法的尝试,我们发现利用导学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也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这就为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建立高效的英语课堂秩序创造了有利的

条件。

2.利用小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的教育理念是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因此,在编写英语导学案时,我们可以尝试把小组式学习的形式编进去,以便使那些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在方法上有所改进,也让他们体验到创新带来的新鲜感,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以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状况,研究出合适的分组办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重视课堂检测和课后反思

现在,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测评,并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因为缺乏测评的课堂算不上一个完整的课堂,所以,我们要把测评和课后反思也写入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指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测试形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实现并巩固自己的教学效果。测试的形式可以是书面训练,也可以是口头练习,比如提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测试的内容必须与本课重点难点相联系,以便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课后反思可以作为导学案的最后一项内容,要对自己当天上课状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抓住了课文重点进行讲解等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身的专业

素养和教学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利用导学案来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并积累经验,也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我们相信,只要课堂引导者不断进行创新和研究,利用导学案一定能使当今的英语教法迈上新台阶,敦促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蓝图早日绘成。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魏万青.高中新课程创新导学案.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3]文秋芳.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梁承峰,臧学运.在走进高中英语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以及教师能否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通过相关文献和实际教学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层面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刻板单一,一切行为就是为了完成整个教学流程,这种敷衍式教学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其次,教学形式上,很多教师因循守旧,没有进行充分的教学创新实践,难以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最后,师生互动层面上,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标准答案的记忆,很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语文教学效果也自然就大打折扣了[1]。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入手,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以及信息反馈阶段。因此,我们的改进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建议

语文教学类似于一个项目管理,在实施项目之前,必须先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消化,并制订项目方案。同理,在语文教学中,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备课,只有充分备课,才能从容地走上讲台。所谓的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2]。具体来说,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缺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弥补改进教案。例如:某教师可能不擅长讲故事,那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放映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视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生是教学的受体。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接收能力以及知识结构,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案。最后,备课就是备教材,教材是备课的基础。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必须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上课前要精读教材,了解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取舍,并结合一些参考书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尽力用教材外的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必须合理组织这些知识点,难易结合,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过程的建议

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互动式学习。为了实践这个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打破传统师生互动模式,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师生互动方式,并不是说要摈弃长幼有序、尊师重道的纲常伦理,而是在此基础上塑造一种平等的探讨和交流氛围,让老师和同学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并最终得出需要的答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思考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围绕教案内容进行学习,把握课程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授课必须结合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整个授课过程,一定要注意把握语速和节奏,注意逻辑层次,循循善诱,启发思考,让学生跟上自己的节奏。整个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自己准备的小典故和趣事,适度展开课题讨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活跃课程氛围,吸引学生眼球,最终实现寓教于乐。再次,创新提问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对话,共同探索知识奥秘的平台。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一些视频、图片、音乐等媒介,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借鉴一些管理学技术,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旧的教学模式对新时代的学生不一定适用。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特定,积极借鉴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科研工作者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开发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合作式学习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授课要求以及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反馈阶段的建议

所谓教学反馈就是教师对教学各个阶段进行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控制、学生学习效果等做出自觉的反思,以期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教学反馈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技巧,不断进步。教学反馈通常在教学完成以后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教学日记以及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语文教学课堂上的一些精彩的片段和不足的地方,然后通过请教老教师、咨询相关专家或者观看优秀公开课的形式,探索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于自己授课中的优点和不足,要有足够的认识,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技巧,并总结形成一套相对固定且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总之,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的过程控制理论,对每个教学阶段进行优化设计,控制每一个细节以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在不断反思和总结中形成一个固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小学语文的课题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教育战线,2011(03).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w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6

关键词:中关比较;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52-03

一、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外语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外语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提出各级部门要努力“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通过前期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及中小学外语老师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还存在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培养培训模式与手段落后;培养培训制度不完善;培养培训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上述问题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重复,不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众所周知,美国高校所实施的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已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外语教师,对美国经验的学习将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改善,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中美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相似性有以下两点:第一,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都主要包括职前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及职后的专业培训。第二,两国均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两国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在美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所占比例最重,通识类课程被视为基础,学科专业类课程被视为核心,在我国,通识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比例较少。第二,两国在教师培养培训内容及手段上存在差异。美国更重视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国则更强调教师基础理论的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借鉴美国高校在教育类课程设置及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模式上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

三、案例研究

1.斯坦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是美国著名的全日制一年硕士层次教师教育项目,该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语言和文化、教学法策略、实习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理论模块课程是培养各科准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专门学科理论课程,美国小学实行全科教育,教育更加关注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模块课程有“为公平和民主而教”,“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语言和文化课程模块有“学术语言介绍”、“教学中的文学中心”及“双语教学方法”,教学法策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小学课堂领导与管理”与“学生的特殊需求”。

与模块化课程相对应的是实习与教学实践,在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交错进行,彼此衔接。斯坦福大学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要求准教师参与中小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他所有教学环节,参与学校的教改项目,准教师在此过程中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大学导师及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一年的教学实践。大学导师每个季度完成三次对准教师的正式观察,同时,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

2.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

在洛杉矶专业实践学校,实习师范生与在职老师之间开展课堂活动俱乐部,每位老师每周有一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们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单元进行规划,互相交流,这种俱乐部活动能使在职老师与师范生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同时,该专业发展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师范生通过观察老师的主题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

3.韦尔斯专业学习共同体

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是由学区或州教育管理机构指派的督导,南缅因州立大学师范生,大学导师与韦尔斯中学教师合作组成,在共同体内,韦尔斯中学教师参加每月一次的研讨会,研讨自身教学问题及实习生问题,研讨内容将出版在学校的新闻报刊中,在职教师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新资格证,也可以通过提交书面的教学反思获得晋级学分。在专业共同体内,大学教师观察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记录,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读书讨论会,与中小学教师及师范生共同实施课例研究及作业批改。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到大学去进修或者担任大学的一些教学法课程,督导则和中小学教师与大学导师保持平等和友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改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

四、教学改革实验

1.教学改革实验过程

在对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我们以许昌学院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为改革试点,对教师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以下几点:(l)借鉴斯坦福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指导原则,对原有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分散型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多元整合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突出师范性。模块化课程包括“课堂中的创造艺术”,该课程整合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模块化课程也包括“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课程,该类课程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类似“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英语语法、作文与对话”,“文学、历史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青少年健康发展”等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以提高学生的通识类知识及专业知识。改变原有考试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毕业档案袋,涵盖其参与模块化课程的所有表现。(2)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模块化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借鉴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的实践项目,形成由高校教师、师范生、中小学教师与当地教育局委派的教学督导组成的联合小组,开展阶段性递进式实习模式,将实践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构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多维一体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4)借鉴美国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培训的先进模式,在许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创设教师论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培训方法,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教学科研案例为载体,优化培训内容及评价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借鉴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模式,创立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开展在职外语教师与外语师范生之间的课堂观摩与课例研修,成立读书俱乐部,合作批改作业,建立教师专业档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社会团体及中学三维一体的多元互动校本培养培训模式。

2.教学改革反馈

我们对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在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97%的学生及95%的老师对课程设置感到满意,在对新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类似“课堂中的创造艺术”的实用课程比之前的“教育学”及“心理学”更有趣且更实用。同时,因模块化课程对老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高校老师普遍反映应该增加自身进修机会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对学生毕业档案袋认可度进行调查时,98%的学生认为该评价模式比单纯的期末考试更能全面体现自身的发展水平。在对“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时,96%的老师反映,新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95%的同学反映较之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更喜欢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新模式。在对参与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的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老师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培训时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以前,在与老师们的后续访谈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反思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清晰地认识,职业倦怠感有所降低。在对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进行持续跟踪中,我们发现学习共同体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型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自我的反思性互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心境得到改善,专业精神得到激发。所有上述调查显示,新型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五、新型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构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优化设计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反观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为应付检查,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全面而不深刻。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这样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重教师而轻学生。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不多,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其关照点天然地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多叙事而少分析。存在于当前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写反思日记来实现的,写反思日记主要依赖于自我的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师个体单独进行,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容易囿于自我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四、合理设计自主学习环节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五、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六、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8

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三至四年级为应用提高阶段。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专业英语”定为必修课,规定其教学时数不应少于100学时,并且对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应达到的词汇、阅读、听说、写作、翻译等各项能力均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

一、高校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把基础阶段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应用于所学专业领域,从而完成从语言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可见,“专业英语”教学十分重要。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然而,国内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以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为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在第五、六学期或第六、七学期开设。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多数学生不再热衷于英语学习。他们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只是“大学英语”的延续,无非是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多学了一些专业词汇而已,教学无外乎是对课文逐字逐句解析、翻译而已,因此普遍对该课程期望值不高,认为它可有可无。

2.教材缺乏系统性,且内容陈旧

“专业英语”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教材应注意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要处理好知识性与可思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可接受性与前瞻性、语言典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1]

目前多数高校使用的管理学“专业英语”教材只是从国外报纸、杂志、教材、论著以及会议论文等选取文章,或者是各校教师自编教材,均未按照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分章细述。选用的文章与文章之间在内容上不具关联性,缺乏管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此外,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更新,在反映管理学科的最新理念与实践以及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存在着缺失。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有:语言分析+翻译;阅读+写作;翻译+写作;词汇讲解+翻译。[2]管理学“专业英语”亦不例外。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将讲课的重点放在阅读或者翻译上,教师照本宣科,或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内容,听说环节近乎为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哑巴”式英语,只具备阅读、翻译管理类英语文献的能力,难以在日后实际管理工作中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工作。

此外,课堂上多数教师仍沿袭传统的“口传笔授”教学手段,没有采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极易产生视觉、听觉疲劳。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方法

1.消除学生对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误区

针对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可有可无的心理,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就应向学生指明该课程的定位,使其明确“专业英语”既非单纯的语言课,亦非单纯的专业课,而是英语语言知识和特定专业知识的有力结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该课程“注重学习者的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3]

以管理学“专业英语”为例,它旨在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管理专业英文文章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熟练地获取和交流管理专业所需信息,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与国际接轨的未来管理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地运用相关管理专业知识,有利于其就业前景。学生在充分认识到管理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后,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会加强。

2.选用原版《管理学》经典教材

鉴于国内高校使用的管理学“专业英语”教材只不过是管理学方面英文文章的简单汇编、不成体系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应选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教授和玛丽·库尔特教授撰写的经典管理学教材《管理学》(第9版)。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以管理过程为主线,详细阐述了管理的四大职能。第二,以应用为导向,提供了大量案例,并设计了实用性很强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第三,不断引入前沿话题,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管理思想。此外,教材博采众长,荟萃了众多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生动的原汁原味的语言使学生受益匪浅。

3.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教学。与“公共英语”课程不同,“专业英语”更注重专业性,信息量很大。使用传统的“粉笔+讲解”教学手段无法体现“专业英语”上述特点。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应采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输出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逼真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

1)课件的实用性。课件上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互动性效果;应配备多种形式的翻译、听写、口语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管理学》第三章“managinginaglobalenvironment”(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为例,为使学生了解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注意各国文化差异的必要性,笔者制作的课件选用了一个长约一分半钟的视频——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为耐克公司所做的广告:“chamberoffear”(恐惧斗室)。笔者在课件中开宗明义地列出了三个问题,启发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

问题1:canyouidentifythreescenesinwhichsymbolsofchinawereeasilydefeatedbylebronjames(请找出视频中“中国象征元素”被轻易击败的三个场景)?

问题2:howdidvariedsidesrespondtothead(广告播出后各相关方如何反应)?

问题3:howdidniketrytoeliminatethesenegativeimpacts(耐克公司如何消除该广告产生的负面影响)?

看完视频后,学生纷纷踊跃地针对这三个问题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的互动效果明显。

2)课件的简约性。教师应借助图、表,配以提纲挈领式的文字说明,以减少每张课件上的文字数量,因为课件上文字过多会非常枯燥,极易使学生疲劳。例如,在第八章“strategicmanagement”(战略管理)中“企业的全球化、本土化战略”一节中,笔者制作课件时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使海尔的“三个三分之一”全球化战略,以及“三位一体”本土化运营模式一览无余。

 

3)课件的艺术性。教师应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应色彩搭配协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此外,选用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一定要密切结合教学主题。例如,第三章“organizationalcultureandenvironment:theconstraints”(组织文化和环境:管理的约束)中,讲解“谷歌的企业文化”时,笔者借助从互联网搜索到的谷歌公司总部会议室、员工工作室、餐厅等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谷歌自由畅快、不拘一格的企业文化。第十三章“managingchangeandinnovation”(管理变革与创新)中,笔者则以“areyouaboilingfrog?”(你是温水中的青蛙吗?)这一生动有趣的动漫取代刻板的说教,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了解企业适时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做深度探讨与分析,进而提出各自的见解,做出具体的判断与决策。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如下优点:

1)以“师生互动、教学相辅”取代教师的“一言堂”与“满堂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流向单一的状况,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紧紧围绕案例组织课堂,将真实的文本引入学习环境,缩小了课堂与社会的差距。真实化、社会化、“在用中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通过对案例主动思考、深度分析,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可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这样做”,避免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学习,提高了认知、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分析、讨论案例时,通过交流互动、沟通协商、团结合作,学生可以不断完善与他人沟通的艺术,增强说服、聆听他人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管理学“专业英语”案例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整理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案例。首先,教师精心准备针对性强的案例。教师应选用英文原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够体现管理学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的现实生动的案例。案例应尽可能反映最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而且题材要新颖,文字要有趣味性。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借助案例“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4]换言之,教师在整个案例分析、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身角度来剖析案例,对案例作深入思考、辩论、决策,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提示、提问、质疑或肯定,使其发言始终围绕案例主题。最后,案例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要用英文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分析结果。教师则要在班上阅读报告,并进行点评,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受到启发。

4.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krashen)认为,“如果学生不是以焦虑的状态学习,语言习得的能力就容易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心情紧张,信心差,焦虑感多的话,则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5]由于管理学“专业英语”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再加上教师基本上采用全英教学,许多学生会对其产生畏惧、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减少消极的语言焦虑,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精选一些相关的管理小故事,在课前用英文给学生讲述,或者用中文在多媒体课件中列出故事梗概,鼓励全体学生阅读后用英文复述故事,借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语速适中,语气平和,多鼓励,多引导,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定期从网上下载反映管理专业前沿知识的英文文章,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管理方面的英文经典著作,拓展其知识面。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话语教育调查高一英语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一)调查对象。

广西柳州市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调查人数50人。

(二)调查内容。

笔者设计了12道选择题,1道开放性问答题,共13道问题,旨在调查高一学生对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现状的反映。

(三)调查反馈。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50名高一学生中,女生占20人,男生占30名。

在50人中,对英语课表示“非常喜欢”的有13人,“较喜欢”的有23人,“不很喜欢”的有12人,“很不喜欢”的有2人。这个反馈结果表明总体上高一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是积极的,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英语语感和功底好,发自内心喜欢英语,但是有些学生是因为承受社会学校家庭及高考的压力,被迫花费时间学习英语,被迫的结果有两个:花时间在英语上,发现英语其实是有趣的,就对英语有了好感;另一个结果就是无论怎么学,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被强迫学习后反而对英语产生了厌倦的感觉。

针对合作学习,反馈结果为“经常”“有时”“很少”的人数分别为15人、30人、5人。总体来看,反馈结果是乐观的,高一教师主张通过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得出答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渗透吸收。

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认为英语老师在课堂话语的使用上“讲课生动形象,语言清楚规范,使用标准的英语”的人数有44人,认为“讲课基本生动清晰,但是英语不够标准”的有6人。反馈结果是较好的,说明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的质量还是较满意的。

对于“你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所占的时间大约是几分钟?”,反馈结果是“≤10”的有11人,“10

针对学生在英语课上说英语的时间,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希望拥有的说英语时间,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变的。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也和学习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或者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那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就多,若相反,则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就缩短,因为学习内容难,教师就要不停重复学习内容,或者举例子说明。同时,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和学生自身有关,有的同学英语语感功底好,或者性格开朗,他/她就会积极开口说英语。有的同学可能英语功底没有那么好,就很怕自己讲英语的时候出错,怕被别的同学嘲笑,或者自身性格内向,比较习惯被动学习。

针对教师提问后,赞成“学生自愿举手回答”的有21人,“老师点名回答”的有9人,“老师按照一定顺序点名回答”的有8人,“集体回答”的有9人,赞成“老师自己回答”的有3人。从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不惧怕老师问问题,都愿意自己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趋势表示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学习是自己的,学习应该积极,而不能消极地对待。这个现象是好的,但是也不可避免导致课堂冷清,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因为学生觉得自己的答案不对,然后等着别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回答,一个等一个,结果最后谁都没有站起来。所以这个时候,教师的课堂话语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错误不可怕,老师和同学们可以陪你一起纠正错误。

针对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思考时间,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等待时间为10秒以上。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大脑需要对新知识进行反应,然后建构回答问题的框架,因此等待10秒是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或者,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积极建构的好措施。

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学生眼中,英语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属于哪种?将这个数据结合访谈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课文性质会导致教师提问的性质不同,有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升华学生的情感,会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有些课堂中,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会问一些答案确定的有关课文理解的问题;有的课堂中,教师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单词、词组句子结构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在一节课堂中这些不同的问题都要涉及,同时要更重视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现实反应及学生所希望教师的反应的人数比相差不大,说明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反馈的话语及表现是满意的。因此可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予积极的反馈,不可直接给予否定的反馈。针对一些答案不对的同学,教师可以多采取例如“你的想法很有意思,要不我们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看法”这样的话语,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从侧面起到了告知他可能他的答案不对的作用。

针对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的反馈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既传授知识,又引导学生组织活动,同时积极升华学生的精神情感,在这个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是比较满意的。

对于调查问卷的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学生给高一英语教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一些意见,学生提出的意见如下:教师应注意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实际需要;老师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最不能说的是“我以为”;教师应该多组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多提出一些思维灵活的问题,而不是答案唯一性的问题;希望教师在课堂中减少汉语的使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汉语解释。

二、访谈设计

(一)访谈对象。

广西柳州市某普通高中的一名高一英语教师。

(二)访谈内容。

笔者结合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结合高中一年级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现状,向被访谈人提出了5个相关问题,请被访谈人谈谈其看法。

(三)访谈反馈。

通过收集资料,结合调查问卷访谈的内容,笔者得出造成高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不当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如下文。

三、高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不当现象的原因分析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就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发来的大量信息,他们的目的语言输出机会减少,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为什么在课堂上教师的话语还是占掉了课堂一大半的时间?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得不多?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时间还是不够?通过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反馈信息,得出导致教师课堂话语不当有如下原因。

(一)应试教育主导着教与学。

高考这根指挥棒对于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高考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都使得教师不可能轻易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高考模式仍然以考察知识为主,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于灌输大量的知识比较省时高效,不用花时间和学生互动,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同时加上有的时候学生对知识的消化速度较慢,而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那么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就会反复重复知识,相对应地就减少了学生课堂互动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时间和机会。

(二)社会和教育管理机构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单一。

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从平常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出评价,即忽视了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现在的高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师,虽然相对高三的英语教师来说,受到的高考压力相对较小,但是他们的压力来自校内及市内高校每次考试的排名,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较靠前,他们就会得到表扬甚至获得岗位的提升。因此面对这样单一的评价机制,很多时候教师就不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因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减少教师的课堂话语,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和机会,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这需要教师花心思备课,而不是简单模式化地将知识死板地传授给学生。

(三)教师无法做出改变。

在接受培训后,大部分教师对于交际法教学、探究性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有一定了解,也在教学中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要耗费大量备课时间,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高,且难度大。

(四)学生对学习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中国,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交际法的课堂上,只有一些英语底子好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或者性格开朗的同学愿意积极投入英语的交际中。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其实他/她已经有了题目的答案,但是害怕分享答案后,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害怕别的同学会嘲笑他们,所以他们对开口说英语的态度是被动的、消极的。

四、高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不当现象的改进措施

(一)合理控制及优化英语教师话语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目的语输出机会。

英语教师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管在阅读课、语法课还是练习讲评课上,尽可能控制话语量,将教师话语量尽可能控制在15分钟以内,认真花心思备课,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活动的好处是既减少了教师课堂话语量,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给予学生操练语言的机会,成功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还要多参加培训,注重课后自身的提炼,合理优化课堂话语,提高课堂话语的精简性,减少不必要的话语。

(二)英语教师自觉控制英汉比例和语速,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减少汉语的使用,最好能尽量用英语就用英语,但是如果学习任务过难,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也可以适当进行中英文转换。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课堂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而不是母语。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自己说英语的标准性,在说英语的时候不要因为赶进度,就随意加快自己的语速,这样会造成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以及无法正确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启发性问题的整体比例。

相比参考性问题,展示性质的问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的扩散,而且学生会担心自己不知道教师手中参考书的答案,而不敢动脑思考,害怕自己会答错。相反,如果是参考性问题,只要合理答案可以有很多种,这就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定势。同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多提出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些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自身水平。对于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提出难度相对低一点的问题时,可以给予这些学生相应的提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又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聆听、积极反馈,多给予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

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是希望得到教师积极的反馈的,在这一方面,高一教师做的还是不错的,因为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的时候,不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还建构了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的时候,不要总是重复说good或welldone,可以多用一些如excellent或wonderful等其他的形容词或者表示称赞的句子。教师还应该多给予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句子,例如“ienjoyyourpronunciation”或“ireallyappreciateyourcourage.”等较为艺术化的反馈用语,然后教师应该积极对其进行引导,通过引导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正确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学生找不出正确答案而快速否认学生或对学生采取不良的态度,这样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本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教师话语量因课型而异,但总体仍然偏多,教师的话语量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但光讲解课文的时间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大于15分钟,甚至大于20分钟,若加上教师课文之外的话语量,学生所剩的说英语的时间是少之又少。(2)总体上教师话语质量较高,学生感到比较满意,但也存在英语发音不标准的教师。(3)参考性问题明显少于展示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等待10秒以上,大部分学生愿意举手回答问题。(4)学生对于教师的反馈话语较满意。高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总体令人满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奉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精简优化课堂话语,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输出机会,教师多设立启发性问题,建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答案方向探寻,同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卉.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10

关键词:反思效率教案课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主动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对象,审视、分析、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策略,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从语文课堂教学督导听课、教师赛课以及教案检查来看,很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了反思的实质。他们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反思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许多内容都是空话、套话。而对于如何反思、反思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更缺少理论的提升。

那么,作为管理者怎样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反思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前反思保障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教学前反思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但从教案检查等不难看出,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预设缺少反思。教学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考虑它的整体性与贯通性,没有考虑课程、单元和课时目标的三个层次是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忽视了教材的前后联系,忽视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或者重复旧知,或者将目标人为拔高。例如:小学三、四年级作文都有写人的习作,三上《我的自画像》,三下《为别人画张像》,四上《写自己最得意的方面》,三次习作要求与侧重点不一样。从听课与教案检查来看,一部分老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拔高了要求,三年级就要求用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这明显超出了新课标关于三年级作文分目标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具体事例”则是四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备课时,要引导语文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是否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度”。

二、教学中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叶澜教授:“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航程。”教师尽管对每堂课都做了周密安排,但无论怎样细密,还会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因此,课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课堂教学老师们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上来看很多老师没有把握最佳时机,甚至忽略跳过。面对“突发事件”,教师们应作如下思考:课堂上我是否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对教学设计作出富有创意的改进了?面对学生“离题万里”的答案我们微笑等候了吗?

如有老师教学《小露珠》一课时,老师问:“小朋友们,喜欢小露珠吗?”大家纷纷举手:喜欢,因为小露珠像钻石一样美丽……而有一位同学特别激动地说:“我就不喜欢小露珠,奶奶说,她以前养的小兔子因为吃了带露珠的青菜死了。”其他同学听后奚落道:“小露珠尽心尽力帮助大家,你怎么能因为你奶奶的疏忽不喜欢呢?”面对同学的责备,刚才那位同学小脸通红低下了头。此时的老师只是一句:“是吗?你是这样理解的。”就草草了事进入下面的教学,而那位同学的头更低了。如果老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行为,先表扬低头的男生:“不用不好意思,老师看出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能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你还不完全了解小露珠,等你充分了解了,你就喜欢小露珠了。”等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真切感悟到了小动物们喜爱小露珠的原因,把对小露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那位同学就会改变原先的想法,也会喜欢小露珠的。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沿着理想的轨迹运行。

三、教学后反思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课后及时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有利于今后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1.以语言文字训练引发反思

无痕的、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里得到充足的训练。但是,在课堂上有不少老师对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忽视了最基本的字、词、句、段、篇训练;有的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达不到轻负高效;有些课堂只有知识传授没有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诵读感悟等。课后要组织教师进行反思:今天我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了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到位了吗?我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了吗?学生能初步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了吗?今天学生对课文的价值取向是自己通过语言文字悟出来的吗?人物特点的概括是学生思维知识的体现吗?

2.以课堂习惯培养引发反思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素质只有变成习惯才能成为受用不尽的财富源泉。在公开课或研讨课后,引导老师追问:今天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有了培养嘛?学生通过我的课堂教学是否已经有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识了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得到落实?课前学生做好预习了吗?课后勤于复习了吗?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了吗?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工具书或他人了吗?在学习中,学生知道怎么样圈点批划了吗?我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了吗?老师们可以通过反思找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近途径。

3.以教学手段运用引发反思

现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许多教师热衷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且不说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繁琐、辛苦,很多仅是一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好奇,反复使用,学生们就会习以为常,引不起兴趣。这样,容易造成高耗低效的局面。学校研讨课《九寨沟》一课老师用声音、图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地出现九寨沟美轮美奂的景色,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却缺少了学生的读书、感悟、思考、想象,学生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研讨会上,要适时引导老师反思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同时让老师认识到必须遵循资源运用效率的最大化,将多种手段交错使用,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与思维,帮助学生化难为易。

总之,如果教学管理者能经常引导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和完善,可以使老师们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