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4:51

翻转课堂体会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药物化学;教学方法

而今,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责任更多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因此,这种颠倒教与学的反转模式被人们称为:“翻转课堂教学法”。①笔者作为一名大三学生,首次参加了药物化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较之以往的专业课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更大程度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课件制作等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此次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组承担的是《药物化学》第七章“抗肿瘤药”第五节“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及其药物”的一段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教学任务,我们查阅了生物化学、基因组学等大量文献资料。这样不仅复习了前几章学习的内容,又了解到很多课程以外的知识。我们搜集了一系列相关视频,从中筛选出与本节教学相关的、生动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例如:信息转导的基本过程、细胞信息转导的基本途径等等。观看视频后,将视频里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剖析、讲解,这样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在所讲内容上。适当的分组讨论视频内容,再总结知识点,这样对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教学效果也很显著。在搜集教学素材,扩充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面也随之扩宽,并对相关知识理解更加深刻。例如:伊马替尼(im-atinib)是人类第一个分子靶向肿瘤生成机制的抗癌药,能抑制Bcr-abl、pDGFR、C-kit等酪氨酸激酶活性。吉非替尼(gefitinib)是首个获准上市的eGFR-tK抑制剂,用于前列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HCC)、胰腺癌、膀胱癌、肾细胞癌(RCC)、恶性黑色素瘤等。而这些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和应用的“背后的小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

2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或者“栓羊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准备授课内容。学生则只需要用心听、认真记,完全充当“听者”的角色;而“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组织教学,讲解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授课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内容都是专业术语和名词,例如反义核苷酸、蛋白激酶C(pKC)等等,要将这些内容流畅的、生动的,富有感染的表达,授课者需要反复试讲,互相听课,还不止一次请教师指导。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一次次的试讲,最终在授课环节上能够熟练表达,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组织语言既要承上启下,通汇贯通,又要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翻转课堂”的授课,授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面对授课对象,内心沉稳,语言清晰,语速适中,能够抓住听课者的注意力。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教师为了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讲授,在课前要做很多准备,学生以往对教师授课的辛苦付出熟视无睹,甚至不以为然,而当我们担任这个“角色”的时候,才深切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意义。而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

3提高课件制作能力

ppt在如今的教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以其形式多样,变化灵活,界面丰富,资源共享等优点备受大家的喜爱。然而,对于学生来讲,平时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课,课下拷贝ppt进行辅助学习。而“翻转课堂”中,学生要自己制作课件,熟悉其制作过程,细化美化ppt,并熟练操作,使之与教学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授课内容服务。最初接触ppt制作时,授课小组的同学对此并不擅长。但是,我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积极着手ppt的制作,从模板的选择到图片、文字的大小、位置、色彩、动态,再到表格、数据分析等等,我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利用互联网查找制作方法,不断改进。例如:生物烷化剂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在生物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中的富电子基团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定义语言严谨但缺乏生动性,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授课小组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现象,试图找出相关图片以便更好地进行阐述。但是互联网现有图片甚少,并且表述不够准确。我们经过学习制作图片,将这一定义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听课者一目了然,如图1所示:

4先学后教的预习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同样倡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譬如一些学校实行的校讯通,把学生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从这点上看,我国的传统教学倡导模式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相似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似,目的一样,②最终也是让学生先预习;不同点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的材料更加丰富,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学期初,在“师生见面会”上,教师将教学计划中“翻转课堂”的相关章节加以详细讲述,并举例说明“翻转”,明确授课组的教学任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负责的相关章节进行准备。要讲好“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及其药物”一节,我们要联系上下章节,遵照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进行备课。这比传统教学中“预习”的要求要高很多,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熟悉掌握该部分知识,更要把知识转化为语言、文字、图表、视频、习题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先学后教的预习化”使我们更好掌握知识,融会贯通。

5学生团队合作的协作化

“翻转课堂”教学中引入团队合作与竞争模式,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团队成长密切相关。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主讲团队”先学后教,积极准备教学素材,包括视频、图片等搜集,团队协作进行ppt的制作,试讲等课前准备活动。在此期间,“主讲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围绕教学,群策群力,力图将本节课的内容展现得更加完美,讲解更加透彻。在课堂上,本班一共16人,4人一组,由同学们自由组合形成。每一个团队以面对面讨论模式安排座位,彻底自己学的状态。这种模式推崇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③具有领导力的同学就会成为团队中的灵魂人物。课前同学们在“主讲团”的安排下就相关知识点进行线上学习并在团队中讨论。课堂上对仍有疑问的部分,团队成员轮流发表意见,每个团队的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最后进入pK模式。同学们认真听别人在讲什么,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样的辩论大大激发学生的斗志,挖掘他们的潜能。试图在辩论中取得主导地位,就要搜集更多的证据以支持自己观点。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大,知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如此新颖的授课的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6教师角色的导师化

翻转课堂体会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集护理、助产等专业于一体的重点课程。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笔者将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一、二班的女生纳入到实验对象中,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一班46人,二班47人,均为我校统招生,平均年龄为(17.2±1.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基础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

2.教学方法。两组选择相同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对照组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实验组则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组以“小儿支气管肺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完成任务,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自行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课件,自己来学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并解决几个重点问题:(1)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2)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危害;(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要点。在课堂上,实验小组派出代表来讲解问题,教师负责评估与指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知识,教师进行统一的解答。可见,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转化成为学习主体,教学课堂不再枯燥、沉闷。

3.评估方式。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使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评估两组单元测试成绩。

二、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

“翻转课堂”实验组平均单元测试成绩为(81.22±6.18)分,对照组平均单元测试成绩为(72.3±7.28)分,前者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三、讨论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是建立在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与传统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转换,让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地分配教学时间。儿科护理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非常高,将实践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正是“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线下学习,既可以降低学校的教育成本,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

此外,儿科护理学习效果对于孩子的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护理措施与沟通技巧,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在具体的护理流程中。然而,大部分医学知识都是枯燥、严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儿科护理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利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不易理解的沟通方式与护理技巧制作成为微视频,将各类课堂上难以触及的知识用条理清晰的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反复学习与观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与易混淆点。

实践证实,“翻转课堂”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笔者相信,随着儿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会有更多的机遇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娜.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5(9).

翻转课堂体会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身份认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04-02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orinvertedclassroom)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s。2007年前后,他们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及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再把这些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2011年,“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剖析。

一、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自“翻转课堂”2007年出现开始,其影响力慢慢扩大到全美甚至全球。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JeremyF.Strayer(2012)、Roberttalbert(2014)、ShondaR.Kuiper(2015)、BosnerStefan(2015)、Dahlkeojennus(2016)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都针对具体某一门课程设计或是某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确立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为学生所带来的促进作用,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翻转课堂”为教学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研究范围相对狭小。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是以mooC(慕课)的兴起为依托的。杨晓宏、党建宁(2014)指出: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历史、伦理文化及行为观念,“翻转课堂”的研究需建立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本土化的基础上。众多教师、学者也以mooC的典型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翻转课堂”借助mooC的理论基础以及某一门学科“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向及成果,大都偏重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研究,或是“翻转课堂”对于某一门课程的适用程度及教学效果评测,缺乏相应的理论导入和支撑。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地“翻转”课堂,是本文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身份认同理论

身份认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dem,后来发展成英文中的identity一词。学界通常认为个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似或是相异构成了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这种认同的过程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而我们所关注的“翻转课堂”无疑是师生角色的“翻转”,它同样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认同的社会制约性。

对于身份认同的研究大都从两个角色出发,一个是社会学角度,一个是心理学角度。Lawler(2008)认为人的某一部分并非由社会领域产生,这里所设想的是一种本质,它造就了一个人的特定性。它通常被认为位于“内里”,被理解为比“外部”更深入或更真实,对于某种身份的认同可能而且也会改变,他被认为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所有社会因素之外。而Lawler所说的这种“内里”正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比教学步骤和教学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师生角色的真正转换,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它都是一元化主体转移到更为自由易变的自我构建,是由课堂这种“小”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

其实,就某一微缩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国内已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如雷开春(2008)结合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分析了国内白领移民的社会认同问题;谌亚南(2014)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为例,研究了身份认同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等。而在当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我们同样需要研究师生个体在“课堂”这个微小的社会关系中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身份再认同”问题。

三、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身份认同其本身是一个旧身份不断分裂、新身份不断形成的去中心过程,而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去除原有身份,认同“新身份”的去中心过程。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二者在课上及课下借助各种互动平台的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微社会。那么,教师和学生能否在翻转课堂这个微社会中分裂本身的旧身份并形成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新身份,将成为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参数及理论指导。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切入点,探索性尝试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搜索,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前景广阔。

1.重新定义“翻转课堂”

首先,笔者认为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身份认同为基础,将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教学模式的建构都应考虑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同的阶段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教师由“主”转“客”、学生由“客”转“主”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转变,而是需要慢慢内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权力的“翻转”才能实现身份的转变。“基于权力的网状和动态的特点以及权力对语言的根本支配性,可以进一步得出,权力是抽象而流动的东西,它无处不在,但是她并非裸地存在于各个机制中,它通过某种媒介实施。”(宋艳玲,2016:78)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而目前我们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大都是以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导向的。教师对学生在课下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地点和方式的“翻转”无疑是“翻转课堂”的标志性特征,但通过对“身份认同”理论的研究及引入,我们应在概念上重新定义何为“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视频并没有取代教师,学生也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和学生承担了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角色,并且对于这种角色的认同程度的“内里”高于“外部”。

2.mooC与教材的编写应以身份认同为导向

“就教学模式而言,mooC代表了一种基于学习科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它综合运用了人本化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李曼丽,2013:83)mooC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要想把大学英语课堂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的优质课程,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及教师新身份的mooC体系及教材,这样才能实现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个元素的联动。“主体之间的交往就是意义的互动,主体性体现在话语中就是词汇的静态意义,而主体性则主要体现话语中动态意义的产生过程。”(刘辉,2010:27)相较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各种教学资源的设定都是以教师传授为导向的。所以,“翻转课堂”的设定必须有以学生主导地位为导向的mooC及教材与之相配套。

首先,当前大规模的mooC课程都未曾设有先修条件,因此各种基础的学生选修相同的慕课课程,并不利于基a较差的学生很好地融入慕课学习中,并且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这部分学生会慢慢地对自己在慕课学习中的能力和身份产生怀疑,导致慕课普及率高但完成率低的结果。因此,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慕课课程的先修条件,让学生尽快地认同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其次,以新的教学平台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材已经退出了舞台,所以新教材的编写同样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

四、后“翻转课堂”时代的深度摸索

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研究及摸索在国内已经进行十年有余,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角”及学生的“配角”身份仍未得到改变,单纯地探索翻转课堂模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及心理测评体系。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的认同程度才是英语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及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那么,在后“翻转课堂”时代,一套科学的教学及心理评价体系是引导我们后续研究的指示器,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反映出大学英语“课堂翻转”的实际效果,并使研究者在教学模式的设定、相关平台软件的开发及互动模式的摸索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从而真正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师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相应理论的指导,而身份认同理论就是所有步骤得以实施的理论保障。

五、结语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翻转课堂”承载了研究者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但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改变,它是一个以坚实理论为基础及评价的多维度模态。尽管我们在翻转课堂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身份认同理论将会作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2]刘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J].外语学刊,2010(6).

[3]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

[4]宋艳玲.两性权力对比视域内的会话打断研究[J].外语学刊,2016(2).

翻转课堂体会篇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人们在语言习得时的认知需求,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合理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使大学英语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文章着重探索如何合理地设计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微课

引言

随着慕课的兴起,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外不少知名高等院校都开始尝试利用慕课平台开展了一些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慕课平台设计难度较高、工作量很大,在一般高等院校很难马上得以实施。即便得以实施,普通高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异性很大,慕课在短期内也很难以体现其优越性。相较而言,微课的设计和应用更为灵活,能够使翻转课堂的效果得以体现。在高等教育阶段,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不理想,这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为本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尤为显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改善,成为英语教师们积极探索的方向。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要明确翻转课堂的概念,就要弄清楚微课。微课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的一种微型在线教学视频。[1]微课旨在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密切关联,把内容浓缩在几分钟的视频中,作为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虽然微课中的内容经过高度提炼,但是它跟普通的教学资源有相似之处,即需要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微课的运用需要相关的练习和讨论的支持。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是指以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取代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完成练习及互动交流为课堂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2]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过程的翻转。传统教学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的巩固主要放在课后,翻转课堂注重对已经习得的知识的强化和补充,知识的习得主要放在课前。

(二)翻转课堂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教育工作者们在不断探索多媒体及网络对于教育的意义。2000年,翻转课堂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十一届大学教学会议上。随后,国内外陆续出现一些摸索性的研究和实践,但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201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六个五年级班开始尝试开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重庆和广州的几个中学在国内着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此后,翻转课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

微课针对性强,使学生的学习重心更明确。翻转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各个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偏好都有所差异,传统课堂教学主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需求,这导致有的学生跟不上,觉得提高英语无望,有的学生吃不饱,觉得没有收获。翻转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等级的微课视频,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同一内容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微课视频,如适合不同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的微课视频,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学习微课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进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2.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课堂要求学生记录教师讲解的要点,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无论教师如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做笔记的方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翻转课堂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校正并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传统课堂课时有限,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够用于学生练习、接触课外英语信息的时间很少,阻碍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生通过视频学习了语言知识,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互动交流。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探讨和修正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原则

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特征

虽然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都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就一所大学而言,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艺术和体育类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要低于其它专业学生。其次,由于区域性差异,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所不同,南方学生的发音的问题较多,北方学生的听力往往比较薄弱。此外,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英语方面擅长的领域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既要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考虑进去,又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留意。

(二)重视微课视频质量

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微课视频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微课视频的内容安排得科学合理固然重要,视频的制作也要精良。只有微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翻转课堂的实施才有保障。同时,微课视频要按照体系进行编排,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微课视频制作并不是英语教师的专长,应该向专业人士咨询和学习,保证微课的质量。

(三)合理布置任务

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本身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为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教师仍然需要合理设置学习微课前后的任务。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会议,加深自己对翻转课堂的理解。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之前上课采用的也是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大学英语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给学生和教师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大学英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翻转课堂的引入阶段。在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拿出3至4节课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在开学初,着手向学生渗透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并介绍一些微课视频或网站供学生课后观看,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好心理准备。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其中要注重课前指导和课堂反馈。翻转课堂对于师生都是新鲜事物,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给学生做出详尽的指导,翻转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才能接受和认可。课堂反馈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但仍需密切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并适时校正。从课堂反馈中,教师可以积极发现微课视频中的欠缺之处并及时进行改善。翻转课堂实施的初始阶段至关重要,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兴趣并认可会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为翻转课堂的修正阶段。在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按比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交替应用。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涉及精读、泛读、听说以及练习等课型,取其中一两个课型运用翻转课堂,其他的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以在听说课中应用翻转课堂为例,把听力技巧和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教学中对于听力技巧及已听内容中技巧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课堂上针对听力技巧进行更深入的练习;口语部分,可以在微课当中给出讨论话题,提供一些常用单词或结构,课堂上要求学生围绕该话题展开讨论。在第二阶段中,随着翻转课堂教学开展得逐渐增多,教师可以从中体会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逐渐改进,为翻转课堂的正式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三阶段为翻转课堂的应用阶段。在第三、四学期中,完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第一年的准备,教师和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把握了课程规律。这个时候彻底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为:第一,设置网络学习平台,把学生必学和选学的微课上传到平台上,分类别、难度等级标注好,便于学生学习。第二,督促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第三,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适时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符合教育领域一贯提倡的教学发展方向。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微课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师生角色的定位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把握好各个环节,翻转课堂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既能掌握语言知识又能具备自己学习语言的能力。

作者:杨春会徐雪婕赵果巍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系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翻转课堂体会篇5

教师将教学内容转换成教学视频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在家观看,这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家庭作业,你会怎么做?你在哪里去接受培训?你的技术工具从何而来?你哪来这么多时间?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是翻转课堂两个引人注目的支持者。2006年,作为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他们合作实施了翻转教学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的成功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他们拥有了一份新职业,就是在研讨会或“翻转课堂网络”①上宣扬他们的翻转教学方法和理念。2012年他们出版了一本书叫作《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萨姆斯在该书中说技术和时间不应该成为翻转课堂的主要障碍,他和伯格曼翻转他们的第一堂课仅使用了他们两台糟糕的电脑,另外在软件上花费了50美元;有很多简单且免费的程序可以帮助人们创建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材料,除了一个智能手机外不需要任何东西;他鼓励与合作的同事伙伴共同承担相应的开支费用。其实,翻转课堂的实施并非这么容易,仅仅是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和开发就会让教师们望而却步。一般情况下就连参加教学竞赛的普通ppt课件都是由学校教育技术或计算机中心的专业教师来完成的,更别说微视频的设计开发了。实施翻转课堂其实是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完成教学工作的难度。教师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资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实际上就是增加了教师的“生产成本”。那么这种投入是否让教师个人收益增加呢?显然还没有一种很好的薪酬制度来补偿实施翻转课堂教师的额外劳动。虽然不能说教师是完全为了个人利益而从教,但教师额外劳动的付出理当以一定价值来体现。因此,要想实施翻转课堂并不容易,它的易用性并不容易体现。那翻转课堂的另一方———学生呢?翻转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都具备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的假设。翻转课堂的支持者反驳说这并不需要最新式的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教师只需付出一点点代价,将教学内容刻录低技术含量的DVD光盘发给学生回家观看,或者白天在校时提供相应条件让有需要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内容即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学校,学生家庭还是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物质技术条件,但翻转课堂的实施不是仅仅针对这些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而言,这显然不公平。

二、翻转课堂的适用学科领域

在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翻转课堂在中国教育领域仿佛遍地开花,好像什么课程都突然变得需要“翻转”了,什么课程都能“翻转”而且都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果真如此吗?全校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翻转教学吗?翻转教学对所有学科都有同样的促进效果吗?也许翻转课堂的支持者会肯定地说“是的”。他们会引用由美国常春藤盟校赞助的培养数学天才的可汗学院为例,他们通过Youtube网站至少提供了3500段教学微视频。但是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对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Stem)学科领域的教学才有积极的影响(Herreid&Schiller,2013)。在此,显然不包括所有学科。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理科知识点相对明确,概念、公式、实验、例题等知识容易拆解,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则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外中学教学层面,有少量案例研究表明,由于引入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年级数学不及格率下降了多达31%,科学不及格率下降了22%。还有一项实证研究,美国研究者对23名处于不及格边缘的学生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在家参与在线学习的参与率从75%提高到100%,与控制对照组学生相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及格率也提高了11%。还有案例是在物理课上,教师准备了16段关于磁场的教学视频并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法反应积极,他们表示很喜欢观看这类教学视频,并且能够自由回放进行学习;69%的学生表示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下,他们能从教师那里及时地得到所需的帮助;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互动时间向同伴学习是有价值的。上述研究只是少数学校的案例,至今仍没有能证实翻转课堂教学绩效的广泛的实证数据。斯坦福研究机构(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最近对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使用可汗学院教学材料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小范围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学习掉队的学生不管是通过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还是接受小组教学都取得了同样好的成绩。“翻转课堂网络”对558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有65%的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一书的作者之一伯格曼现在在凯尼尔沃思约瑟夫西尔斯学校担任技术顾问,他也承认有说服力的数据来之不易,但他认为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最终将消除外界的所有质疑。

三、翻转课堂的本意回归

随着翻转课堂追随者的增多,对翻转课堂的问责和评估呼声也越来越高,翻转课堂实践者所得出的结论将可能变得有问题。伯格曼并没有将翻转课堂描述为教学法的变革,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利用旧思想的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具有创新性,使用各种方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当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部分教育者对其本意和实际价值显然存在误判。翻转课堂的兴起体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对当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的不满,以及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变革的渴望和积极探索。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是教育,不是为了体现某个理念而存在的。这种源自欧美的舶来品和pBL(基于问题的学习)、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课程等曾被寄予改革中国教育现状厚望的名词,在没有大量实证数据支持及成熟操作模式下,翻转课堂不可能撑起人们寄望它来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美好愿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只是依靠纯粹理论的推演,而是要经过实证检验才行。这也正是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所具有的科学特质和基本属性。翻转课堂究竟适用于哪些学科,如何实施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绩效的提高,以及实施过程中具体教学情景的把握、学习指导的撰写、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任务的分解与递进、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效果的测评与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等各个具体教学环节都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索、论证、优化。

四、结语

翻转课堂体会篇6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00080)

摘要: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在理科和人文学科进行教学实验。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决定了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地实施翻转。当然,实施翻转课堂还会面临各个方面的困难,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权衡利弊、谨慎实践。

关键词:翻转课堂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可行性

2014年5月7日,“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学现场会暨翻转课堂理念下基于问题解决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隆重召开。人大附中的五位通用技术教师推出了四节翻转课和一节常规课,迈出了在通用技术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引起与会专家和教师的热议。究竟什么是翻转课堂?为什么要实施翻转课堂?通用技术学科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吗?如何实施?目前存在哪些困难?这些成为通用技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使用录屏软件,将讲课演示文稿配以讲解声音,录制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上,提供给上课缺席的学生课后学习。结果发现,没有旷课的学生也会通过这些在线资源去巩固学习。因此,两位教师尝试颠倒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堂时间则用来完成作业或做实验,实现课堂的翻转。这一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取得了实效。很快,在美国很多学校得到推广。“林地公园”高中成为翻转课堂的发源地。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它是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首先从形式上予以颠覆———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自己课外在线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实践体验等完成,实现课堂的翻转。

翻转课堂不仅是形式上的简单颠倒,它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翻转。在师生关系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上升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导演’的层次”,师生之间互动和个性化接触的时间增加,思想、情感的深度交流更加频繁;在教学方式上,课前的在线自主学习和课堂的面对面合作、探究学习有机融合,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教学流程上,从基于问题或项目教学的任务引导到观看视频、在线测试、发现问题或提交总结再到解惑答疑、问题解决、项目实践等过程,帮助学生多次、深度地学习和内化知识。

二、为什么要实施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设计之初是为了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客观上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听课,甚至有时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课堂翻转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学有所长的学生则可以在释放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个体的差异得到承认并落实于实践,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有效分层教学。

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保持遵循10分钟法则。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通过5~10分钟的微视频完成,符合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时长需求,有利于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而“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实验室对不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24小时之后学习材料保持率的研究也表明:讲授占5%,阅读占10%,视听结合占20%,示范占30%,讨论组占50%,实践练习占75%,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占90%”。因此,翻转课堂课前微视频的讲授较之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对学生学习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能促进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上的时间用于生生、师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实践练习,不仅更有利于学习的保持,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自2008年北京市实施通用技术课程以来,人大附中一直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为了进一步构建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本,促进学生真正自主、个性化地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学校在2013年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并开始在通用技术学科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实践探索。

三、通用技术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首先,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技术素养的要素结构中,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技术素养的构成是多维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其中既有明确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也有设计、试验、探究、制作等实践应用,还有思想方法、人文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独特追求,从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角度来说,翻转课堂具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

目前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在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技术学习方面还存在弊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的灌输现象、单纯的技能练习依然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略,个性需求被抹杀,而翻转课堂对此可以弥补。

其次,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实践,学生通过调查、设计、探究、试验、制作等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获得对技术思想方法的领悟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艺术、历史、社会、环保、心理、伦理等知识,注重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创造。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是自己学会技术,而是被教会技术,知识整合的能力、知识转化及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翻转课堂或许可以通过释放课堂时间,将技术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基于真实世界的技术问题的项目研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技术学习体验,发展知识的整合和物化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创造火花,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多运用于理科课程,它们的知识体系清晰,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则原理、一个实验就可以,所以适合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呈现。人文学科中的语文、历史学科也已经开始探索运用翻转课堂,重在通过微视频呈现阅读、写作、史料分析的方法,而课堂上通过展示、辩论、讨论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融合了科学和人文,因此,实施翻转课堂是可行的。具体来说:

第一,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概念包括设计、构思、权衡、优化、试验、结构、流程、系统、控制,以及相应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有关技术的性质、发展历史、社会影响等相关主题。这些可以成为实施课堂翻转的主要载体,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概念、原理、规则、背景资料,课堂内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组织讨论、订正作业、知识应用、问题解决、项目实践等,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如在技术语言的学习中,关于制图标准、三视图的原理、投影规律、绘图技巧、尺寸标注等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很多学生都存在困难,经过3~4次课的学习,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简单三视图的绘制以及规范的尺寸标注。在设计实践中,绘制作品的加工图时,常常出现表达不清,甚至表达错误。实施翻转课堂,将理论学习放在课前,并通过小测试,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难点,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有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完成传授与内化,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构成认知冲突、结构不良好的技术知识,实施翻转效果更好。

第二,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使用工具、习得工艺、物化实践,都依赖于技能的学习。知识学习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技能学习解决的则是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技能的学习需要以描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程序性知识作为指导,但真正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技能的学习,需要教师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学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从而建立起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因此,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技能的教学,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微视频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关于技能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对操作的要点、技巧、出错点等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有更充足的时间更有效率地进行练习,并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

第三,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与设计1》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思想,强调从实践到认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技术设计、探究试验、技术制作、技术交流和评价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而《技术与设计2》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学中做”的思想,强调从认识到实践,注重运用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现实的技术问题。过程体验和方法掌握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教学的技术课堂也可以进行翻转。课前侧重任务的引导,制作相关知识、原理、技能的辅助视频,为学生的项目研究、问题解决提供资源支撑。课堂上实现学生小组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课堂的翻转,将为基于项目的技术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四,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都不是可以剥离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之外,通过单独的教学能够实现的。翻转课堂提供给学生更为自主的技术学习环境及更多的技术探究、技术实践的机会,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的亲近感、新鲜感、探究欲、持久的兴趣、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意识等方面具有优势。

四、可供借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国外实践的案例很多,但基本采取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中快速少量地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翻转课堂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昌乐一中打造出“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将翻转课堂的活力注入课堂中。“二段”是指“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两种课型;“四步”是指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学生学习的十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课”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训练展示课”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反思总结”五个环节。通过两种课型,学生将需要回家完成的课前学习,在学校内的“自学质疑课”上通过自学、互学、测学来完成,减少了学生的课后负担。重庆市聚奎中学同样注重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提出翻转课堂实际操作的“三翻四环五步”。“三翻”是指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翻转;“四环”是指课前的四个环节:制作导学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教师了解预习和学习情况;“五步”是指课堂实施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合作探究,第二步释疑拓展,第三步练习巩固,第四步自主纠错,第五步反思总结。

人大附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实现翻转有两个前提,一是基于项目的教学,二是moodle学习平台的建立。课前,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录制微视频、搜集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设计导学案,通过moodle平台提供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和学习广度,观看视频或学习课件、资料;借助于moodle平台,学生可以在线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以及学习中的问题。课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或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互动,答疑解惑;在此基础上,围绕项目,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师提供个性辅导;对于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深化提升;最后,教师安排后续的学习任务。这一模式目前只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五、目前可能存在的困难

首先,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我们的学生。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差,在学习中,不会提问、不敢质疑;在课堂上,有效交流、团队合作的水平及对事物持续的兴趣和研究欲望都比较低。客观上,比较繁重的学业负担依然存在,如果每个学科都实施翻转课堂,学生课后观看视频和学习资料、思考、提问、总结等,势必占用大量时间,课外活动的时间大幅缩水;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不愿意把宝贵的课外时间用在这门课的自主学习上。

其次,实施翻转课堂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制作精彩的微视频或ppt;能够站在课程宏观的角度,完成课程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及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要防止碎片化的教学带来的课程逻辑性、严谨性的不足,既要准确确定知识点,又要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课堂时间的释放,要求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要有所提升,基于问题的、项目的学习,则要求教师善于提出有效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

再次,现实的困难也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在硬件设施装备上的差别;有些地区、学校的班额依然很大,即使课堂翻转,教师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通用技术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实践上,人大附中的教师们也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但必须承认,前面的路还很长,甚至可能荆棘遍布,需要深入的研究、理性的权衡、谨慎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3]金陵.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拎起翻转课堂的纲———评两份初中语文《枣核》自主学习任务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秀红.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6]齐建芳.学科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翻转课堂体会篇7

关键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技能观念

近几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来势凶猛,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比如,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就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有专家就说:“慕课将反转基础教育课堂”,其势头大有颠覆传统课堂之势。冷静下来想想,笔者认为,就这些课堂改革形式,其实质还是围绕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的探索,就目前的发展形式结合我国教育环境等情况来看,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主流。大可不必盲目效仿,照搬照抄。

一、对教育现状的冷静分析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慕课”“微课”的实质还是接受性学习,只是做了概念上的翻转,与传统的实体课堂相比,只是翻转了老师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课堂学习。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探究式学习。而“慕课”“微课”实质显然有悖我们的教育理念。那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追捧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学习人家先进理念的时候,犯了一个“拿来主义”的错误。

课堂“翻转”,都要从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师素养、学生层次、考核评价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实施归纳,理性思考,才能逐步推广实施。翻转课堂在领军人物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的推动下,在美国中小学逐渐获得认可,发展迅速。然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同样存在问题和挑战。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几点局限:

1.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在美国,翻转课堂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观课课程的必要技术。在我国就不言而喻了。

2.“翻转课堂”未必超越传统课堂。雪莱・赖特认为,翻转课堂并不是现有教育的救星,因为“晚上看授课视频,白天做课堂作业”形式只是传统课堂的重新安排。乔纳森・伯尔曼认为,翻转课堂允许课堂上的个性化指导,但它的目的并不是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

3.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甚至要忍受教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混乱的情况。

4.学生未必适应“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建立在传统的以年龄分组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汲取。这种方式对一部分学生适用,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则需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利萨・尼尔森(Lisanielsen)还指出,翻转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另外,学生每天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每门课的课后任务都是翻转课堂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课业负担过重,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应试教育占主流的现状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实施会有更大的困难和阻力。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先生说:“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有人认为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课堂翻转,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也认为:“某些慕课还不如说是应试教育课堂搬家,应试教育精致化、普及化。”

二、对“慕课”“微课”的大胆定位

经过冷静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与其说“慕课”“微课”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还不如将其认为是一种教学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翻新我们的教学技能,将“慕课”“微课”这种先进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形式补充到我们的传统课堂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就技术层面讲,“慕课”“微课”一定会成为未来教学形式的一部分,因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借鉴学习;有利于对学困生的转化;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有利于学生的复习;有利于学生自学等优势。我们要积极主动的研究,因地制宜,取长避短。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其认为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能,必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对“慕课”“微课”的内化为教学技能

仔细想来,“慕课”“微课”教学形式无非就是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那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做“为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少做“是什么”的“慕课”和“微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先学后教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微课”“慕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样的道理,微课应该多做“为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少做“是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内容应回避简单的套用和化用,要针对学科特点,静心取舍,挑选适合7-12分钟时间内呈现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和视频制作上要达到一定水准,至少要达到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因此,凡是有志于此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有一个相对专业的视频团队。

2.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忌导学案与“微课”“慕课”内容的重叠。在导学案里,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和链接,以便学生自己去接触多方位的解读,并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中明确观点和体会。教师把传统的备课过程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由于翻转课堂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学案也应该区别于传统模式。由于学生的首次学习过程以自学为主,因此,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尤为重要。

总之,一切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实践证明“微课”和“慕课”要撼动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微课”和“慕课”参与的课堂肯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模式。我们无需将“微课”和“慕课”常试,但绝对可以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中小学教育,2014,(11).

[2]郭鹏飞.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

翻转课堂体会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视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56-03

aResearchReviewofFlippedClassroom//panGZhongrong

abstracttherehavebeenalotofresearchresultssinceflippedclassroomappeared.theresearchresultsfocusonteachingmodeofflippedclassroom,appli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andrelat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theresearchresultsofflippedclassroomhaveacertainvalue,andsomedisadvantagesexist.weshoulddeepenthetheoreticalstudyofflippedclassroom,strengthenappli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inBasiceducation,anddothenecessaryempirical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

Keywordsflippedclassroom;teachingmode;video

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翻转课堂在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向阳而生、蓬勃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翻转课堂所需的在线视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设备使得大量的在线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很多人有机会随时随地利用在线视频资源体验翻转课堂教学。本文对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展望未来,以期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促进教学发展。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涵义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是教师或专业制作者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学习新知识,回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合作,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1]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外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翻转课堂发展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由此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然而使翻转课堂真正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是萨尔曼・可汗(Khan)以及他所创办的可汗学院(theKhanacademy)。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数理化、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大量教学视频,让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为众多教育者所熟知。

翻转课堂传入国内,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翻转课堂成为近期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

翻转课堂实质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兴起并被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其背后的理论思想并不是全新的,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和“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结合大量在线视频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学生和在线视频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合在一起的。翻转课堂不能看作是纯技术的大量在线视频资源,大量优质的在线视频资源只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翻转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仅仅有在线视频资源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促进,需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并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2翻转课堂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从产生到现在,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了解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翻转课堂,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进行创新,从而丰富理论,指导实践。翻转课堂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和翻转课堂相关研究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首先包括翻转课堂的起源介绍、翻转课堂的涵义及其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有着不同的界定,去除语言表达的差异,已有的定义都有着同样的一层意思,即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视频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困惑、发现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新内容新知识时产生的问题,从而解决困惑与问题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进而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用于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2]。

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在国外主要有美国的艾尔蒙湖(Lakeelmo)小学、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河畔联合(RiversideUnified)学区、林地公园高中、可汗学院(theKhanacademy)等;在国内的典型案例有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等。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研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重点,因此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者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研究者介绍了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构建的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和罗伯特・陶伯特(talbert,2011)提出的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并提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4]。有研究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步骤[5]。

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从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林地公园高中、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翻转课堂也适用于高校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有多位研究者结合高校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除了翻转课堂应用于某一教育阶段的研究之外,还有一类研究是关于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或某种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如张金磊等人的《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袁村的《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启示》等。

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是因为翻转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翻转课堂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化,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互动程度;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等。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彰显了其闪光之处。但翻转课堂的闪光之处要得到良好应用,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需要高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地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相关研究微课程、导学案、翻转课堂等都是近期产生的对教学有较大影响的新生事物,它们的出现都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教育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些共同之处,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翻转课堂与微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者在研究导学案与翻转课堂时指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都在试图跨越课堂教学低效的障碍,都倡导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都试图改变传统独白式的交往方式[6]。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育博客上与众多的教育者分享其实践与研究的成果,形成一个关于翻转课堂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的博客、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的金陵叙事教育博客上就有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研究成果。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还在实践中开设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系列讲座。

3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翻转课堂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借鉴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的价值,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从而促进翻转课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现有研究的价值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的尝试产生翻转课堂的雏形,到可汗学院大量的在线视频使翻转课堂为更多的人知晓、接受并广为流传,国内有关人士也逐渐关注翻转课堂,有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着翻转课堂,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对翻转课堂的介绍研究,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再到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深入、细致。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价值:

1)翻转课堂研究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丰富了已有的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2)已有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3)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理论指导,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

现有研究的不足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不少研究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主要是处于前沿研究状态,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系统化阶段。一般而言,对一个事物的研究最开始是以报纸、期刊论文的形式体现其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为学位论文、书籍等形式。现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有少量报纸、少量学位论文,没有专业书籍,因此其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还需提升。

2)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现有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反映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情况,而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研究成果则比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现有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比较少。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这将会阻碍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削弱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加强必要的实证研究。

未来展望为了促进翻转课堂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促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实践,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丰富现有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如观察、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来丰富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证研究的证实。

3)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师要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者要深入实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在翻转课堂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春红,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翻转课堂体会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教育理念的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及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翻转课堂重构了课堂流程,是一种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两位化学老师很偶然的一次尝试。七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找到一个软件,把上课时的讲解和ppt演示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以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渐渐地,化学课演变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主,课堂上不再是大段时间的讲解,而是拿出更多时间为有问题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翻转课堂以“颠覆传统课堂”的名义席卷中国的教育领域,我们不得不反思: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翻转课堂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优势?结合高职实际情况翻转课堂应该做出怎样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颠倒的课堂”,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变革的全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翻转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及教学管理。

1.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学习一般分为两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接受与知识的吸收内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递接受,就是讲解新课,课后通过作业练习等来进行知识的内化。当学生在课外作业碰到难题需要克服时,老师却不在场,不能及时给予指导,于是学生发生错误积累,甚至会为了作业不会做而苦恼,对学习失去乐趣。而在翻转课堂上这一模式完全颠倒了,教师就所学新内容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并且可以通过课前任务来检验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回到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课前任务学习情况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进行分析,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学生听讲有目的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再通过进阶性的练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基本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但是不能误解为翻转课堂只是在线课程,它不是学生无序学习,更不是视频取代教师,而是技术支持下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2.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注重以学定教,推动了从知识肢解的“碎片化学习”向问题解决的“整体化学习”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比如高分子化学中有机玻璃棒的制备都是先从概念讲起,先讲单体、引发剂,再讲配方、聚合工艺,学生在学这些碎片知识的时候很茫然,被动地接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悖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改用翻转课堂的办法,那就是先找有机玻璃的制品,学生一看有机玻璃制品这么好看,也要自己亲手做一个,然后开始制订方案,确定原料、配方、工艺,最终完成一个作品,并且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会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这种整体化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发现问题到制订方案,最后解决问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传统教室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而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褪去了“讲师”的外衣,行走在学生中间,更有时间与学生交谈,随时观察学生的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时,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融洽。教师不再为课堂教学而发号施令,不再是管束者、纪律维护者,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有效。

4.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管理

传统课堂主要是“学校管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进行“教的管理”。而翻转课堂注重自主管理,在课前任务的学习中既涉及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涉及家长的督促,体现了家校共同管理;在课堂的讨论、展示等环节中,又体现出合作管理机制,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互相竞争、互相评价来加强小组管理。这样教师、家长都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中,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二、翻转课堂带来的优势

1.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

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可以不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利用教学视频,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按照自己适应的节奏调整视频的快慢,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2.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中,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学生可成立协作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团队活动,当学生感受到团队需要他们,他们自然就会很投入。并且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创造能力为目的,可以强调学生间的沟通与激励、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

学生在课下视频学习中,可以跟同学进行充分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生在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协作中逐步实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心智的发展,教师在指导与促进学生学习中促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会更乐于教学,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三、对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结构和过程上都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实践比较多,很多课程需要大量的观摩和实践,尤其是操作细节方面需要学生多次观察,如果教师能将实践操作做成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提前进行自学,并且可以自己控制观看的速度,细节问题可以反复看,暂停做笔记。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不用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演示,可以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上,学生在操作时碰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并且在课堂上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色。

但是在翻转课堂这么火热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实施翻转课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翻转课堂可能是由“课堂”转向“学堂”的一种模式,在一些学校的实践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翻转课程没有全面理解其理论内容和实施其所需要的条件,对目前传统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发展方向没有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对于引进的这种理论是否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全盘引进还是有所借鉴,要审视其全貌,认清其实质,探索其适合我们教育的部分,才能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接轨,并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推广翻转课堂时应先转变观念,这里既包含了学生观、教师观,又包含了课程观和教学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翻转,但不仅仅是课内课外的翻转。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尝试翻转,对于高职教育专业课、实验课、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动手的课程,多次重复上课特别适合;而且高职有些课程也没有特别适合的教材和资源库,在这方面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再次,要成立课程团队,不能单靠教师个人,对教师要进行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学校也要搭建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软件和硬件都要跟上节奏,没有技术的发展和支持,翻转课堂也只能是表面文章,形似神不似。但是目前,我感到最难的还不是技术,而是教学处理,即课前给学生什么样的视频和文字材料才合适,这是真正决定“翻转”成败的关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翻转课堂应用于日常教学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这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作为高职教师,更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更新,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注重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努力提升制作微课的质量,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尽早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运用到我们高职教育的课堂中,并在高职课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兴亮.“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4-35.

[2]徐进.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27-29.

翻转课堂体会篇10

关键词: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矛盾

一、研究背景概述

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前,“翻转课堂”“微课程”“可汗学院”等世界先进教学概念已被引进并普及。在我国,作为基础与核心的语文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建设上重视创新,有效而科学地运用好翻转课堂。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实践中表现出的教学矛盾,即翻转课堂中出现的关于教师与学生地位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以及课堂效果与学生三维目标达成之间的矛盾。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了解我国中学语文翻转课堂的运用现状,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并以实践来验证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不断发展完善,以期能对我国的中学语文翻转课堂实践做出贡献。

2.定义及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课堂形式,出现时间并不长,最早是2007年前后,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公园高中两名化学教师发起,是为了解决当地学生来学校上课时出现的实际问题——路途遥远导致部分学生总是无法按时上课、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以及因生病和其他特殊情况而无法到学校上课等问题,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于是他们利用录屏软件或者摄像机将自己上课视频、课堂教案幻灯片录下来上传至网上,学生可以在家自学,这样到学校教师只去帮助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补习即可,解决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时发现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比传统教学更好,尤其是在网上上传教学视频可以被学生任意下载,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自学。这一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后面“可汗学院”的兴起更是对翻转课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可汗学院”之后,翻转课堂便在世界领域掀起了“翻转”之风。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很受重视,基于美国中学的具体实际,主要矛盾是毕业人数过少与居高不下的辍学率。在信息化时代,美国翻转课堂为所有具有基本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可以自主接受教育的可能。然而我国的翻转课堂情况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矛盾点,使之始终无法推广开来。

二、中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教学矛盾

1.中学语文翻转课堂的特点及现状

翻转课堂具有促进教育资源优化利用的明显特点。与国外的中学语文课堂不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除偏远地区)的中学,班级容量很大,尤其是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班级,班容量远超国外同级中学水平,这是我国发展翻转课堂的较大阻碍。另一个阻碍是教师的心理,翻转课堂模式撼动了我国自古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体地位,虽然课改一直提出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教师主导课堂这种形式并没有太大改观。

2.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师与学生地位间的矛盾

翻转课堂真正扛起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大旗,构建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解答者、帮助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宰者、学习者,是提出问题的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人。但随着这种关系的转变,不免会引起一系列教与学的矛盾。我国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教学相长,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深蒂固,在一次次的课改浪潮后,仍存在教师以自己的“教”为中心、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且接受程度和接受内容很受限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知识积累层面非常充足,但没有实现针对素质的培养。由于翻转课堂的“翻转性”,学生既是教学的中心也是主导,这样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远超于教师,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整堂课的关键。

3.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三维目标之间的矛盾

在翻转课堂中追求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似乎与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存在着强烈矛盾。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无论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都对每个阶段的学生有着严格的对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教师要在课堂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中很难实现同一。翻转课堂由于其独特性,学生在家或任意场所下载课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维度得到了锻炼、过程与方法维度也得到很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尤其受到重视。不过这样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只是个性化的,很难用课堂教学效果来衡量,教师在课堂上回答学生在自学后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个性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办法同以前一样达成整齐划一的课堂听课“秩序”。

三、矛盾解决措施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根源解决翻转课堂的矛盾,教师应从心里接受自己的职能转变,职能转变并不是地位的下降,只有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社会矛盾普遍存在,翻转课堂的主要矛盾分为几个方面,要根据我国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分析和解决。虽然翻转课堂不能够整齐划一地把握课堂进度,但学生通过在家自学,到课堂与同学、教师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更加有益。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每个学生都对学习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其次,过程与方法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是对自己信心的培养。最后,知识与能力是学生获得的最大收益,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不是被教师一味地灌输。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立足于我国中学语文课堂实情进行翻转课堂运用,目前,翻转课堂在中学阶段的应用仍以实验课为主,由于各方面的矛盾和翻转课堂的适应性,目前也只能作为课堂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翻转课堂一定能蜕变为常规课。

四、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文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调查某学校试验翻转课堂的班级情况,具有很大的数据局限性,解决措施也仅仅针对一些班级问题,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矛盾的方面还不全面,而且结论并没有真正投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实践检验。翻转课堂的研究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校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翻转课堂不应仅作为试验课,或者是一些学校打出创新牌虚名的“表演课”,应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实现真正的“翻转”。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我国教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对培养真正高素养的人才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我们应该重视这一教学实验,并不断改进完善,使翻转课堂真正融入中国,由实验翻转为常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4]许兴亮.“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