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十篇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十篇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6:43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1

2013年9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全面贯通,这对曲靖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绿色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和支撑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中缅管道天然气,加速曲靖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曲靖市政府相继颁布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5年2月)以及《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气化曲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进工作的文件。在曲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到2016年8月,曲靖市已经建成昭通和陆良两条支线管道,曲靖市区目前包括经开区、麒麟区、沾益县三区县已经建成CnG能源管道,其他市区以及县市基本能够使用LnG能源。然而,这一计划在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对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予以研究。

价值:“气化曲靖”是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的目的是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广利用,使天然气产业成为曲靖市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加快全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道天然气通气用气步伐,确保全市天然气市场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用气规模实现重大突破。“气化曲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作为城市发展的能源战略需要,同时是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必然途径。它对曲靖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价值,是推进曲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可以优化曲靖市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曲靖市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和火电为主,加快天然气利用发展,能有效促进曲靖市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曲靖市的天然气利用进度与全省天然气发展速度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依托中缅管道,适时调整天然气的供应气源,扩大天然气供应及储备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管道天然气,加大昆明、曲靖、大理等城市天然气液化和储备设施的建设力度。[1]这都体现了天然气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

“气化曲靖”有利于曲靖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化曲靖”行动是全市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可有效加快天然气支线、城市管网和压缩天然气(CnG)母站及加气站、液化天然气(LnG)接卸、储运、供应等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用户市场拓展,促进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市民生活方式,同时对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费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创造更多产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

“气化曲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气化曲靖”行动,可有效提高曲靖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对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可带动天然气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公交运输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另外,通过各类天然气项目的建设,还可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气化曲靖”也可大幅提升城市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让更多的居民使用上管道天然气,能有效降低居民用气成本和生活成本,方便市民生活。“气化曲靖”行动,还可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气化率,能有效降低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使广大居民享受价格较低的公共交通服务。

“气化曲靖”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气化曲靖”行动,可加快曲靖天然气推广利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大幅降低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B建设。天然气汽车(nGV)同燃油汽车相比,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82.2%,其排放物中HC可降低28%,微粒排放可降低42%,铅化物可降低100%,硫化物可降低70%以上,非甲烷烃类可降低50%左右。

目前来看,“气化曲靖”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企业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天然气支线建设较为滞后,城市燃气管网覆盖率低,用气市场拓展不够,舆论宣传工作未与工作进度有效结合,中心城区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未形成示范带动效果,未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问题:多层面困境导致“气化曲靖”缓慢推进

在曲靖市天然气推广使用规划中,居民用户、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为天然气的三大主要用户群体。尽管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作为新型的洁净能源越来越受到市民和工业用户的青睐,无论是管道铺设情况还是居民安置率,都有巨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以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最高的麒麟区为例,截至到2016年7月,其居民用户中开通天然气管道的用户累计达6139户,具备开通管道天然气的用户总数为19535户,有效安置率仅为31.5%;工业用户累计总共只有2家企业;商服用户累计总共也只有16家。沾益分公司目前总共只开通居民用户51户,占可开通居民户数总数(192户)的26.6%;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开通率为0。其他县区的使用率与安置率处于更低的水平。总体来说,作为新能源,天然气在曲靖市的推广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导致曲靖市目前天然气推广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在曲靖市三大天然气使用群体中,民用是政府最为重视的使用群体。政府也将天然气的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而目前曲靖市在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相应的配套条件和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在居住房屋比较老旧的居民用户中,其安置天然气管道的困难较大。此外,曲靖市天然气加气站点较少,分布不均。对于曲靖市的整个市场来说,站点的建设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地域分布不够均匀,造成消费者加气成本的增加,对于天然气的使用便捷度不够。

对天然气新能源的认知度不高

曲靖市是著名的煤炭使用大市,一直以来都是以化石能源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单一,中缅管道天然气的建成使用对于弥补曲靖市能源的空缺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固化,转变难度较大,而且对于清洁能源天然气认识程度不高,使用意识淡薄,以至于天然气的使用量难以提升。另外,曲靖市民目前对于天然气的认知度不高也是导致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居民已经养成的对于传统能源尤其是电能源的使用习惯和认知习惯,导致部分市民对天然气还处在观望甚至是抵制的态度。这一点在除了曲靖市区外的其他县区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

作为曲靖市政府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14年开始曲靖市政府才将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与推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前期的主要工作就在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培育。由于前期投资成本较大,初装费用较高,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天然气的价格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导致居民使用积极性不高。另外,目前曲靖对天然气的定价一方面是遵循省发改委的定价标准,还有就是一般按照93#汽油的70%-75%进行定价,这个定价水平在无论工业、民用都是偏高的。因此,尽管政府对天然气的使用和安装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从民用的角度来看,与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使用的价格仍然不具有优势。

传统能源结构造成天然气推广难度极大

根据曲靖市发改委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曲靖市的能源结构中,仍然以电力为主。在电力构成中,以煤电为主,约占电力能源的70%;水电约占23%;风电约占7%;另外还有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与这个传统的能源结构相适应的是曲靖市的产业结构。根据曲靖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曲靖市目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5∶39.4∶41.1,为了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曲靖市政府虽然关闭了许多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是煤炭产业依旧是曲靖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最大的构成部分。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工业用户对于天然气的使用潜力和积极性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加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产业不断被调整,这就一方面使得天然气清洁能源不能在原有的工业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新的产业项目还没有承接完备,使得产业结构发展不完整,新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也使得清洁能源的经济效益无法彰显。

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合力推进“气化曲靖”

曲靖工业千亿行动计划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都描绘出了曲靖经济发展支撑与发展方向,居民生活使用、车用和商业服务业的普及与开展也促使民用天然气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给管道天然气进一步推动与促进曲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继续开展与区际清洁能源,引导清洁能源导向的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促进管道天然气在曲靖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天然气能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借助政府的协同引导作用,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把“气化曲靖”打造成为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工程。

继续加强清洁能源宣传,提升全社会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发挥天然气新能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须继续开展与普及清洁能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加快曲靖市区以及其他县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善曲靖市天然气管道网络,基本实现主要市民居住区域的天然气管道的完全进驻。另外,对于市区居民较为老旧的居住区域,要对危旧房进行改造,以适合管道天然气的使用。

(2)加强新型能源宣传,提升市民认知程度。通过各种社会媒介以及现场活动,极力推进天然气新能源的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对天然气能源的认知度,使其接受、认可并积极使用天然气。

(3)推进政府补贴政策,提高居民使用积极性。进一步推进落实政府关于天然气管道安装的价格和补贴政策,通过可观察到的切身对比来让市民认识到天然气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节能性。另外,对于工业企业用户,继续创新补贴机制,如价格折让、税收减免、环保补偿等方式积极鼓励其使用天然气。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能源结构优化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是推进天然气新能源输入的重要目的,以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曲靖改变能源结构的契机。积极吸引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发展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的使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商服用量。对传统煤炭产业进行积极引导,以新能源使用为契机促使其进行转型升级。逐步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另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车用、商业用户对天然气的使用率,积极促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3)适时开展碳金融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向企业、行业宣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促进清洁能源有效深入工商业领域,通过碳交易与碳金融引导产业转型。

继续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统筹规划协调

(1)抓住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强包容性、共享经济发展理念,而且国家正处于去产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对天然气污染少、价格低等明显优势的宣传力度,加快曲靖市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教练车的改装力度,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凸显出社会效益。

(2)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天然气站点的建设步伐。由于曲靖市加气站点较少,与规划还有很大的差距,势必会造成加气的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对于其便捷程度影响巨大,所以车用公司要加快加气站点的规划与布置,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建成覆盖整个曲靖市的加气站点的网络。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繁荣的乡镇地带也有必要建成天然气的加气站点,进一步方便客户需求,提升天然的使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促使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发挥作用。

(3)政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促进天然气使用。天然气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直是三大效益中的短板,然而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清洁、污染少,正是天然气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充分体现。政府应该鼓励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大型用公司实施“油改气”工程,并对于已经改造的给予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刺激市场消费,使消费者形成使用清洁能源的意识,同时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从而促进中缅管道天然气对曲靖市经济的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在管道天然气使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体现,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城市经济质量的增长,提升与优化城市空间内部结构,促进产业调整与转型,提升人民居住与生活水平,实现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注释

[1]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参考文献

[1]贾承造,张永峰,赵霞.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J].天然气工业,2014,02:8-18.

[2]曲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2015曲靖统计年鉴.

[3]康建国.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化与中国天然气发展策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2,02:5-10+111.

[4]李博.欧盟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及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5,05:124-130.

[5]陈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及其战略地位研究[D].长江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2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经济竞争力;化工发展;化工产业

随着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能源资源匮乏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在未来的数十年内,我国城乡化建设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对能源的需求自然会水涨船高。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科学领域类的专家对于未来能源的使用与发展都在竭尽全力地进行研究。众所周知,全球石油能源严重不足,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威胁各国能源安全的潜在危机。如何利用我国的现有资源来解决石油短缺,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这是现阶段化工企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新型煤化工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将煤炭作为基本原材料,通过先进的化学工业技术,可以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各种液体燃料、电能、热能等清洁能源以及能够代替石油的化工产品,这是现代能源化学工业发展过程里的一项伟大举措。在能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型煤化工企业已经被列为国家一项重要的能源建设计划。新型煤化工是相对于传统煤化工而言的,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新型煤化工产品以洁净能源为主

在传统煤化工生产中,向用户提供的工艺产品原料大多数以煤焦化、煤电石、煤合成氨等为主,这些原料不易处理干净,会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而且使用效率不高,不具备反复多次使用的效果。而在新型煤化工当中,洁净性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就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如柴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甲醇汽油等,这些新型原料不仅适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需求,还取代了需要我国从国外部分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等稀缺能源,减轻了能源经济的负担。

(二)新型煤化工采用高新集成优化技术

新型煤化工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根据煤的特点来转化成相应的洁净能源,不同的煤种、不同的煤质以及转化的产品目标不同,都需要采用不同的转化高新技术,同时为了解决过去传统煤化工业在生产工艺上利用率低下的特点,新型煤化工在工艺上开始参照不同的产品结构和能源梯级利用,不断改进工艺的优化集成,追求最大程度的产品生产经济效益。

二、新型煤化工的关键技术

(一)煤炭转化技术

新型煤化工的核心关键就是将煤炭资源转化为不同形态的气体、液体、固体的洁净性能源,其中最常见的工艺过程主要体现在炼焦技术的运用上。所谓炼焦实际上就是把炼焦所用的煤炭放置到隔离空气条件下进行1000摄氏度的加热工作。新型煤化工运用炼焦技术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扩充焦用煤的使用范围,避免出现劣质的高焦炭,将生产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煤炭炼焦中要优先采用大容积的焦炉,这样更加容易控制炼焦过程里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因素,降低炼焦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捣固炼焦等炼焦新技术,提高炼焦化产业的发展。

(二)煤炭后加工技术

在煤炭已经完成气体、液体、固体的煤转化技术之后,我们仍然需要对其进行再加工活动,从而完成对产品工艺过程的生产。化工合成技术就是后加工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总体来说,化工合成包含了很多具体化的合成工艺,利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改变外部操作环境都会对合成原料气体的转化成功率以及合成产物的收益产量造成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化工合成的主要技术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合成烃类的方法,该合成技术又可以细分为高温合成和低温合成等一系列的合成工艺。

(三)煤炭配套技术

煤炭化工配套技术是依附于煤转化技术和后加工技术而存在的,其中的主要技术表现为催化剂技术、分离提纯技术等。其中,催化剂技术无疑对煤化工生产的过程效率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煤炭直接转化为液态以及煤炭的化工合成,催化剂都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成熟的催化剂技术仍然是处在不断创新的新时代,它直接决定了煤化工产业效益的发展。

三、新型煤化工业经济竞争力分析

新型煤化工业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核心技术得到不断拓展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煤化工产业在经济上带给社会的巨大回报。下面就以主要的新型煤化工业产品为例,来比较分析出新型煤化工在经济效益领域内相比未经过转化的原始资源(石油、天然气)体现出的经济竞争力。

截止到去年年底为止,我国石油的加工总量在整个2012年达到了4.62亿吨,柴油的产量也突破了2.49亿吨,国内生产的石油和柴油供给的出口总量突破了850万吨。但是,从国内石油和柴油的供给需求区域位置上来看,东北和西北地区一直是石油的密集开采地,生产的油品也往往将部分储量作为出口,而中南和西南地区对石油的供给需求量明显更大。以煤制油的转化速度来看,预计要到2015年以后,煤制油才能基本弥补上部分地区石油稀缺的情况。因而在短期内,煤化工业还不具备与传统石油化工业抗争的资格。

而对于煤制天然气来说,煤化工就有着较大的生存空间。据统计资料表明,未来三年之内,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将会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只要煤化工企业解决了天然气输送的障碍条件之后,煤制天然气对天然气需求市场的补充将会是巨大的,具备广阔的市场经济发展前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新型煤化工业仍然是我国可持续化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煤化工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效益的扩大,它们必定会取得强有力的市场经济竞争力。(作者单位: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3

关键词:转输;天然气管网;用气负荷;能源供应

中图分类号:te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04-02

1转输天然气管网用气负荷研究与预测国内外现状

1.1国内天然气管网用气负荷研究与预测现状

在早期,国内的天然气用户主要是城市居民,而工业企业用户较少。居民用户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主要采取的是典型抽样法,通过对不同生活水平与不同生活方式的天然气居民用户进行抽样调查,获得居民用户用气量与用气规律,从而预测出城市所有居民用气量。工业用户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主要采取的是统计学方法。根据用气单位昨日用气量与明日生产活动的需要量为基础,估算工业用户天然气用气负荷并预测城市所有工业用户总用气量。

1.2国外天然气管网负荷研究与预测现状

在国外,天然气的应用时间较早,应用范围较广,在研究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与模型方面较为深入。其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法、指数平滑法、多元回归与自回归整体移动平均法等,通过预测方法,构建出了短期与长期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系统。

2天然气用气负荷概述

2.1天然气用气负荷分类

天然气用气负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使用性质来划分,则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用气、工业用气、商业用气等;按照时间来划分,则可以划分为短期与中长期负荷,其中短期负荷为时负荷及日负荷,中长期负荷一般为年负荷;按照季节来划分,则可以分为采暖用气负荷与制冷用气负荷。

2.2天然气用气负荷特点

由于城市天然气系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天然气用户,用户之间对用气负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区别,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天然气用气负荷存在着时序性、时变性、随机性、周期性、非线性与分散性等特点。

3影响天然气用气负荷不均匀的因素

天然气用气负荷不均匀指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用气负荷不断变化,证明了城市天然气用气负荷存在着不均匀性。一般将城市天然气用气负荷不均匀分为三种,分别为时不均匀性、日不均匀性与月不均匀性。影响城市用气负荷不均匀的因素很多,如城市性质、城市气候、用户构成及供气规模等。研究天然气用气负荷不均匀,对于确定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的天然气总容量,确定天然气输配管网与天然气输送设备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对天然气输配系统的经济性产生重大影响。

4天然气管网用气负荷预测方法

在综合考虑天然气供应输配系统的运行特点、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天然气用气负荷值,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确保精度的条件下,计算出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内天然气用气负荷值的方法就是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法。

4.1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的操作步骤

编制预测目标,确定预测具体计划;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查,并选择出重要数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确定;将预测模型应用在实际预测活动中,最终获得预测值。

4.2天然气用气负荷预测方法

4.2.1回归分析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实现对未来数值预测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确定相关变量与独立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建立函数关系,通过函数确定相关变量未来值。

4.2.2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是一种模仿人的神经系统,并能够反映出人脑部分特征的一种计算结构,在预测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Bp网络模型。这种预测方法能够拟合出任意的非线性函数,并具备极强的泛化能力,通过输入变量与预测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最终获得预测结果。

4.2.3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通过渐消记忆的方法,采取逐步衰减不等全平均法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获得结果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直接推算出用气负荷预测值,并可以修正计算结果,在天然气负荷预测中应用较为广泛。

4.2.4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对天然气用气负荷进行观察、统计与记录,通过统计分析最终获得预测结果。这种方法在燃气负荷预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预测值缺失的情况下经常应用。

4.2.5模糊理论法。模糊理论法在处理不确定或不完全信息问题时十分实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模糊处理与分析,找出燃气负荷变化的典型模型,并推算出预测结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负荷预测。

5结语

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天然气应用规模及范围不断扩大,确保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成为了时展的重要问题。对转输天然气管网用气负荷进行研究与预测,可以有效降低管网运行压力,确保供气的稳定性,最终为企业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薛晋.转输天然气管网用气负荷研究与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郑建国.大型天然气管网仿真计算引擎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石油大学,2012.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4

【关键词】濮阳;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结构

资源枯竭已成为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资源耗竭型城市的合理发展和转型研究显得日益迫切。本文对濮阳现状,濮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濮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方法和思路,期望对推动濮阳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资源型城市的基本认识和现状

资源型城市一般是凭借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以资源开采为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加大了资源开发的力度,也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迅速发展,很多资源型城市建市二十多年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由于自然资源的局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大量的开采必然加剧资源的急剧减少,很多地区原来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在已接近枯竭,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和发展的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发展一高潮一衰退”这一规律。我国现有的118座资源型城市,有69座已经开始资源枯竭,枯竭率超过58%。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

二、濮阳的基本情况

(一)濮阳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状况

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分类,濮阳市属于典型的先矿后城式资源型城市,濮阳市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冀三省交界处,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出海通道,也是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濮阳下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华龙区,规划建设有濮阳新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专业园区、1个现代服务业园区、4个商务中心区、3个特色商业区和1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濮阳市是随着中原油田勘探开发而兴起的现代工业新城,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石油、天然气,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地区。东濮凹陷横跨河南省的濮阳、新乡、安阳、开封和山东省的菏泽、聊城等6市12个县(区),凹陷面积5300平方公里,中原油田登记探、采矿面积6307平方公里。

(二)濮阳的油气发展历程

1975年中原油田勘探开发拉开序幕。此后,“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以来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从1979年开发到2007年,累计生产原油1.205亿吨,天然气386亿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150多亿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油气紧张状况,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濮阳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二十多年的大量开采,2012年,原油产量下降到250万吨,天然气产量下降到4.43亿立方米。根据中石化“十S.32'’规划测算,中原油田天然气商品量将下降到2015年的2.1亿立方,除油田内部用气1.1亿立方外,可提供的外销气仅1亿立方,只能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用气。中原油田目前有50%以上的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同时,由于东濮凹陷探明储量区块规模趋小、丰度趋低、油层趋深,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致使油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且现有采掘技术无法开采出部分已探明油气资源,油气资源已濒临枯竭。

(三)濮阳产业发展历程

濮阳在建市之初提出了“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发展思路,相继建设了一批油气后续加工企业和纺织厂、啤酒厂等配套企业。1988年以后原油产量由盛转衰,濮阳市和中原油田逐步意识到发展接替产业、实现油气资源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经济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一方面,积极支持中原油田科技攻关,努力探索和开辟东濮凹陷区深层和油气储量新领域,尽可能延长油气资源服务年限。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替产业。2002年以来,濮阳市相继提出“以工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思路和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来抓,支持重点企业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009年以来,濮阳市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濮阳经济开发区、濮阳工业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电光源产业基地。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7.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49.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7.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8:65.3:20.9。规模pa)zq-业增加值完成547.64亿元,同比增长17.2%,地方工业同比增加了21.5%,全年资源密集型产业实现增加值74.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6%,所占比重较上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0.9%,增幅慢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濮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

濮阳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从濮阳经济发总量看,2012年生产总值994.53亿元,居河南省第1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7.64亿元,居河南省第16位,固定资产投资738.96亿元,居第14位,其他经济指标大都在全省的中下游水平。总体来看,濮阳发展速度提升很快,大经济总量较小,企业规模小,人均值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一)经济结构问题

濮阳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突出。第二产业是濮阳经济发展中的绝对主导力量,2012年第二产业GDp的比重为65.3%,石化相关产业占比较高,建市二十多年来,中原油田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到濮阳全市的40%左右,投资占到全市的50%左右,上交利税占市本级税收的40%左右,据测算,中原油田每下降1万吨原油,就要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中原油田原油产量和投资的变化对濮阳经济影响巨大。同时,占主导的石化产业过度依赖天然气、石油资源。2008年,油气依赖型工业企业161家,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6%,占全市GDp的31.4%。并且这些油气链条产业,深加工不够,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一些油气加工的中小型企业集约化程度低,粗放经营,如玻璃制造企业大多将天然气仅仅作为燃料使用,玻璃制品多为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利润小,耗能高,产出低,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价值。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多元化产业结构尚未形成。

从企业构成上看,新建大型企业较少,单个企业拉动作用有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单一、产业链条短、对油气资源过分依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将给濮阳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近几年,濮阳市在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先后建设了生物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林纸林板等接替产业,但只是形成了接替产业的雏形,发展规模较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致使濮阳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时支撑能力不足。

(二)社会问题

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出现就业形势严峻与人才匮乏的矛盾。近几年来,随着中原油田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未就业人员群体日趋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原油田工作人员及家属最多时达12万人。随着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导致岗位大量超员,失业下岗人员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甚至影响到濮阳的社会稳定。

近年来濮阳城市转型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需要大批研发、管理、营销人才和技术工人,现有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导致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缓慢。由于目前濮阳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利条件,处于人才流失状态。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面临自然灾害威胁

在中原油田勘探和开采开发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油井、气井大量排放各种含油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物,污染土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农田绝收或减产。油田在开采油气和回注污水期间,经常因井管破裂污染水源,200米以上的地下水无法灌溉,更无法饮用。油气开采对土壤、河流、植被等地表生态的破坏,采油废水回注对地下水的污染,化工生产排放“三废”量增多,导致环境承载力日益脆弱,区域环境容量下降,生态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濮阳市地处兰聊(兰考市、聊城市)地震断裂带,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长时间油气开采势必会对原有地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增加地震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对濮阳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建议

(一)经济结构转型

作为以往过度依赖资源禀赋、结构矛盾又比较突出的濮阳市,在加快经济转型方面,首先创新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周期。其次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寻求和发展接替产业,使接替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有力支撑。同时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转型增添了后劲。

1、稳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新能源

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濮阳市现阶段经济发展仍离不开油气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拉长产品链条,开发下游产品,依靠科学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结构上变一业为主为多业并举,跳出“油尽城衰”的尴尬。

同时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密集,就业容量大,对引领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濮阳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是衔接融合山东发达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支撑点,当前既是发展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又面临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伴随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国家对节能减排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将面临着极大困难和挑战。大力发展新能源,逐步扩大对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开口能源”规模化应用,直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濮阳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

2、发展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首先逐个分析濮阳支柱产业中落后的、应淘汰的技术及装备,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支柱产业中的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步伐。其次抓好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变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而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着力培植一批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企业群、产品群。再次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扶持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站在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开发生物质能产业,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等,使之成为替代油气资源的一种新能源。

3、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濮阳市地处平原,紧邻黄河,土地肥沃,农田水利基础完善,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优势农产品生产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加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将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重点发展,使之成为濮阳经济的支柱产业。以丰富、优质农产品为依托,外引内联,培育面粉、食用油、优质大米、畜产品加工、乳品、酿造等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大型的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市场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工业化共同发展,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基地。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经济转型夯实基础。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统筹协调发展。

4、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一是积极发展物流业。加快晋豫鲁铁路建设,打造晋豫鲁铁路物流走廊。充分利用输气干支管线互联互通的有利条件,以中石油、中石化联合利用中原油田天然气采空区建设天然气储备库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原油田地处中原和油气管网联结全国的双重优势,规划建设以石油、天然气、油气开发物资为主的石油物流园区。依托晋豫鲁铁路“路煤”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煤炭储配中心。二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掘和利用濮阳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促进和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全面启动濮阳市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将各种文化要素有机融合,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历史文化、黄河湿地、生态农业、油田工业等旅游体系。三是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发挥三省(河南、山东、山西)交界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建设区域型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货物集散地等各类大型市场;规划建设以煤炭、进口矿资源、化工产品、农产品、羽绒为主的物流园区。围绕中心商务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复合业态的综合商业区。

(二)城市转型

1、挖掘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建设融入地方文化并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街道、公园、雕塑和建筑,确保每年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建设濮阳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突出濮阳特色文化优势。加强城市文化载体建设,增强公共建筑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城市文化保护与挖掘、城市景观设计与雕塑、城市环保和生态建设等,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按不同功能分区,确定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位,结合城市夜景和城市灯光设计,形成简洁、明快、和谐的城市色彩,以色彩塑造现代城市气质,张扬特色,呈现魅力。在城市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中实现重点街区建筑的高低协调搭配,构建优雅流畅、错落有致的城市轮廓。以濮阳新区起步区和马庄桥组团、中心商务区、长庆路南延片区为重点建设区,建成一批彰显地方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地标性建筑。

2、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易居示范城

濮阳有着良好的环境基础,应该着力建设宜居城市,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品牌,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七城二奖”荣誉桂冠,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优势,实施亲水临河工程,引水入城、引水入园,构筑“南北互通、东西交织”的水系景观,打造灵动水韵新城。通过治水、治岸、增绿、设景,逐步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平原水城。

(三)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

建立和完善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努力拓宽分流安置和再就业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制订相关软约束的方法来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下岗或富余人员的后顾之忧。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建立起集吃、住、医疗、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为一体的综合救助体系,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

(四)关系转型

1、深化油地融合,实现油地共赢

建议油地双方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变“依靠”为“依托”和“共融”,形成一体。油地双方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市场开发、优势互补、城市建设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促进“油田稳定发展”与“地方产业转型”相融合,实现共兴共荣。支持中原油田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搞好现有浅层和中心油气区块挖潜的同时,逐步转向地下深层和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努力探索和开辟深层和油气储量新领域,尽可能延长油气经济的周期。支持中原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一流技术、人才和先进装备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顺利实现油田资源有序接替,带动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油地携手,合作共赢,共促转型

首先,建议油地双方建立高层对话协商机制,进一步加强协作,推进油地产业布局一体化,打破油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套系统并存的格局,推进油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共建、共有、共享,深入推进油地融合发展。其次,油地联手,开创性开展工作,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沟通衔接,共同争取国家油气指标并合理配置气源,争取两大集团更多的项目优先布局和其他更多的支持。争取油气资源就地加工份额,要有项目、有政策、有措施避免资源外流,为发展我市石化工业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抓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榆济线输气工程建设投运的难得机遇,争取更多的补充气源供应;抓住目前国家布局和建设一批天然气储气库的机遇,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原油田地下采空区规划建设天然气储气库的前期工作;建设天然气资源的统筹管理平台,合理配置利用好天然气资源,为我市天然气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五)争取多方面支持转型

1、制定资源城市转型配套支持政策

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产业准入门槛,鼓励向其产业链的延伸。对于改善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电力、通讯、交通、金融、新兴第三产业等基础产业要先行。对能耗高、污染大、原料无着落、市场不落实的产业要控制其发展。濮阳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投资少,见效快,近期效益好的产业重点发展,以改善本地的经济效益。

2、争取更多国家支持

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优惠政策,推动我市在城市经济转型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为契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200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指出:“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2009年中央财政下达44个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达50亿元,市均1.14亿元,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已达93亿元。2009年江西省萍乡、景德镇两个资源型城市资争取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2.58亿元,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湖北省潜江市、钟祥市,我省的焦作、灵宝等市也都先后争取国家每年上亿元的财政支持,并优先安排了一批转型项目。因此,建议濮阳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国家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向省、中央申请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继续做好央企拜访工作,吸引更多的央企、省企将重大项目优先布局濮阳市。同时,积极反映,多方运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政策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另外,在油气资源开发中,濮阳的土地、水资源污染所付出的生态成本未能得到及时补偿,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应及早争取国家补偿。

(六)做好前期准备,提升服务能力

1、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经济转型

高起点制定并实施转型规划,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经验。辽宁省北票市、盘锦市等地,立足本地实际,聘请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等权威机构编制转型规划,并认真实施,为加快转型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北省钟祥市在制定总体转型规划的基础上,还就磷化产业、农产品加工发展、旅游业发展等多个重点进行专项规划。科学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

2、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转型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好一流经济发展软环境。由事务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广泛建立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联系。抓好城市经营管理,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营城市理念为转型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5

问:为什么要出台这个《规划》?

答:发展农村沼气,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开发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沼气事业,2004年开始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村沼气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安排中央投资积极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404亿元。在中央投资带动下,农村沼气事业快速发展,并逐步由过去的以户用沼气为主向多元化发展新格局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近年来,农村沼气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好农村沼气发展方向,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去年年底,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对农村沼气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遵照中央部署和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指导农村沼气发展,开创“十三五”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会同有关方面,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编制了《规划》,系统提出了“十三五”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发展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

问:我国农村沼气主要历经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答:我国农村沼气发展始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发展过程。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期,户用沼气技术模式日趋成熟完善,并从2003年起在中央投资的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建设。“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时期,中央投资在继续支持户用沼气建设的同时,扩大了支持范围,开展了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自2015年以来,根据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农村沼气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步伐。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193万户,受益人口达2亿人;各类沼气工程超过11万处,生物天然气工程开始试点建设,在集中供气、发电上网及并入城镇天然气管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乡村服务网点达到11万个,覆盖沼气用户74%以上。农村沼气的大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国沼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58亿立方米,约为天然气消费量的5%,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约1100万吨标准煤;年可生产沼肥7100万吨,按氮素折算可减施310万吨化肥,可为农民增收节支近500亿元;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秸秆、有机生活垃圾近2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300多万吨。可见,农村沼气在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充分肯定农村沼气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农民用能方式的变化,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率普遍下降,农民需求意愿越来越小,废弃现象日益突出。二是中小型沼气工程整体运行不佳,多数亏损,长期可持续运营能力较低,存在许多闲置现象。三是沼气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一些工程甚至存在沼气排空和沼液二次污染等严重问题。四是农村沼气发展尤其是规模化沼气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各项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在管理上仍存在注重项目投资建设、忽视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等问题。

“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将持续发生重要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能源革命、新型城镇化这些国家核心战略都将对农村沼气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出更高的要求。

问:“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线是什么?做好农村沼气工作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规划》在深入分析农村沼气发展成就、机遇与挑战、资源潜力等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用能方式的新变化,坚持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发展的三重复合定位,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巩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成果,促进沼气沼肥的高值高效综合利用,实现规模效益兼顾、沼气沼肥并重、建设监管结合,开创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的农村沼气发展,要以深化农村沼气转型升级作为主线。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沼气工程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从实践看,大型沼气工程尤其是生物天然气工程,依托专业化企业等社会主体开展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致力于打通包括从原料收集、沼气生产、沼渣沼液加工、燃气和有机肥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工艺技术更加先进,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更好,“三沼”综合利用的附加值更高,更能确保工程的持续高效运营,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是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十三五”时期,要将政策支持的重点放在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上面。

做好“十三五”r期的农村沼气工作,既要切实领会好贯彻好以上指导思想,还要遵循4条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谋划,多元发展。针对各地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情况,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以生物天然气为主、以沼肥利用为主、以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为主、以用气为主和果(菜、茶)沼畜循环等多种形式和特点的沼气模式。二是气肥并重,综合利用。统筹考虑农村沼气的能源、生态效益,兼顾沼气沼肥的经济社会价值,积极开拓沼气的多领域高值利用,突出沼气工程供肥功能,推进种养循环发展。三是政府支持,市场运作。政府通过健全法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投资补助等方式,为农村沼气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沼气工程的企业化主体、专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四是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加强农村沼气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沼气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统筹推进融资方式、运营模式、监管机制创新。

问:“十三五”农村沼气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现这些目标?

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的目标是: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撑与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体系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农村沼气在处理农业废弃物、改善农村环境、供给清洁能源、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规划》还对上述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并以专栏方式清晰地展现了这些目标。具体包括:新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72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3150个,认定果(菜、茶)沼畜循环农业基地1000个,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适度有序发展;新增池容2277万立方米,新增沼气生产能力49亿立方米,新增沼肥2651万吨,按氮素折算替代化肥114万吨;年新增秸秆处理能力864万吨、畜禽粪便处理能力7183万吨,替代化石能源34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1762万吨,CoD减排372万吨,农村地区沼气消费受益人口达2.3亿人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农村沼气发展结构。加快建设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巩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成果,积极促进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二是提升三沼产品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天然气并入天然气管网、罐装和用作车用燃料,沼气发电并网、企业自用和集中供气,推进沼气高值化利用。大力开展沼渣沼液还田,生产加工有机肥、基质、生物农药等多功能利用,推广“‘三园’+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循环模式,实现沼肥充分高效利用。三是提高科技创新支撑水平。深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依托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沼气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沼气科技服务信息化平台。四是加强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运营模式和服务机制,推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标准化。提高沼气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培育新型沼气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工程、产品检测和评估体系,加强沼气生产安全管理。

问:为使上述任务能落到实处,《规划》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办法?

答:为落实重点任务,增强规划的操作性,《规划》突出加强了发展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谋划。

划设了3类地区。综合考虑各地区畜禽粪便和秸秆等资源量、沼气发展基础、经济水平、清洁能源需求等因素,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资源量丰富地区、资源量中等地区、资源量一般地区3类地区。对每一类地区,都详细分析该类地区的气候资源特点,明确了发展建设任务,进行分类指导。

设置了4个重大工程。包括: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支撑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对每一项工程,都明确了其功能定位和建设内容。其中,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是支撑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工程,这两项工程的总投资超过“十三五”农村沼气工程总投资的60%,中央将继续重点支持这两项工程建设。

提出了5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政府投入方式,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放大效益。探索和完善规模化沼气工程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二是完善农村沼气优惠政策。研究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处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沼气沼肥等终端产品补贴政策。比照资源循环型企业的政策,支持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等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的企业发展。研究建立健全并落实规模化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三是营造产品公平竞争环境。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推进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发电无障碍并入燃气管网及电网并享受相关补贴,对生物天然气和沼气进行全额收购或配额收购,保障生物天然气、沼气发电、沼气集中供气获得公平的市场待遇。四是加快完善沼气标准体系。加快农村沼气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包括生物天然气产品标准和并入燃气管网标准、沼肥工程技术规范等,研究制定沼气(生物天然气)前期工作编制规程。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规模化沼气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吸收关键技术设备。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赠款、贷款以及直接融资,加强同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上述政策措施主要是为解决当前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运营中面临的行业壁垒、体制障碍、政策瓶颈、标准缺失等问题,力争为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6

QuJun

(SinopecShenglioilfieldCompanyChunliangoilproductionplant,Binzhou256504,China)

摘要:在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是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和国内外形势,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多方面阐述了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优势和劣势,认为石油企业既要善于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也要迎接多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途径。

abstract:Basedonthebriefintroductiontotheconceptandconnotationoflowcarboneconomy,itpointsoutthatitisthenecessarychoicetoimplementlowcarbonstrategicforthepetroleumcorporation.Combiningthedemandoflowcarboneconomyandcurrent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usingSwotanalyzingmethod,thesuperiorityandinferiorityoflowcarbonstrategictransitionforpetroleumenterpriseswereanalyzedanddiscussedfrommanyaspects.notonlyshouldthepetroleumenterprisesbegoodatgrabbingthestrategicopportunitiesofdevelopinginthelowcarboneconomy,butalsoshouldbemeetthechallengefrommanyaspects.Finally,somerecommendationsonlowcarbonstrategictransitionforpetroleumenterpriseswereproposed.

关键词:低碳经济战略转型转型途径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strategictransition;transitionmethod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18-03

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低碳”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

如果将低碳经济的内涵衍生到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就是企业的低碳发展。

其主要的内涵是企业以战略转型为依托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2低碳经济战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发展先机和产业制高点,由此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2]。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三低”经济模式。由此看出,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低碳时代之下,企业作为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和基本单元,走低碳发展之路是顺应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塑造企业低碳品牌的必然选择,是突破国际低碳贸易壁垒的惟一出路,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反映,也是企业可以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筹码。

在现行体制下,石油企业是国内油气产业的主要担当者,在某种意义上讲,石油企业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担当者。因此,石油企业应当紧密跟踪国家的政策动态,积极响应国家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努力改变发展模式,尽快完成低碳经济的战略转型。

3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Swot分析

低碳经济,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意味着对内节能减排,对外提供清洁高效能源。石油企业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主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全面认识和把握低碳经济,并以此为切入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本文通过引用Swot方法,对面临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石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践行该战略的对策。

3.1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优势(Strength)目前来讲,我国石油行业发展低碳能源的核心是化石能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这一方面石油企业具有天然优势。具体方面表现在:①石油企业在油气生产领域具有多年厚重的积累,自身具有了相对成熟的经营体系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有着其他企业不法比拟的优势。②石油企业近些年普遍重视技术创新,在油气勘探开发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资源认识领域不断向纵深层次发展,石油利用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③近些年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加大油气资源勘查投入以及各项优惠的财税信贷政策,给石油企业大力拓展海内外油气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低碳特征更为显著,而石油行业近年来在天然气领域屡屡取得重要发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力推动了石油企业的低碳战略转型[3]。

3.2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劣势(weakness)①产品高碳性质带来的压力。煤炭、石油等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高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高能耗特点的石油企业,会长期面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4]。②抑制化石能源消费政策的压力。配合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可能会出台一系列限制传统化石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财政政策,其必然会提高石油企业的经营成本,传统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将不容乐观。③低碳技术落后。石油企业的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常规油气产业链上,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整体技术与国外同行差距较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特别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和特色技术。

3.3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机会(opportunity)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乡基础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能源需求巨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高碳能源―煤炭所占比重偏大。在低碳经济的潮流下,增加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为石油企业继续加大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②能源结构的调整,为石油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适应低碳经济的需要,高效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机制的完善,天然气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上升到11%左右。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必将对天然气的生产、供应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煤层气、页岩气、生物燃料、甲烷水合物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5]。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石油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石油企业的低碳发展必然要求其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优化生产工艺,带动产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适应未来形势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4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威胁(threats)在分析机遇的同时,石油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也面临着成本、技术、工艺、管理与替代能源竞争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3.4.1传统观念的挑战同国际公司对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我们的节能减排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而不是利用绿色技术去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

3.4.2国际石油公司的挑战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深入,在节能、新能源、低碳能源方面拥有更多技术和经验的国际竞争对手将逐步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时中国石油企业也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外政府的监管和对手的竞争。

3.4.3新兴能源的挑战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走向“低碳”是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会迅速崛起,其必然要瓜分传统化石能源的市场,使得能源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竞争会更趋激烈。

总体来看,石油企业转型低碳经济战略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中短期影响是机遇大于挑战。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力度,取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模、替代水平,石油公司参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程度以及CCS等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

4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途径

石油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是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石油企业要统筹规划,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分步实施,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实现平稳转型;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低碳业务结构;务实发展,在抓好油气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努力发展新能源。具体的实现途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树立低碳发展意识,建立低碳思维石油企业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低碳发展意识,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弘扬节能减排的新理念,倡导低碳消费。在总体战略层次上,要确立企业低碳发展的宏观战略与长期规划;在职能战略层次上,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的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和制约低碳环保措施的实行,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制定一套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将低碳管理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激发人们对于日常工作中的环保节能办法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4.2积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要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技术。石油企业可以联合大学、研究机构等相关组织,做好技术储备,掌握相应知识产权,为实现企业长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做准备。一是有选择性地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例如新一代生物燃料、天然气水合物等的开发技术;二是加强Co2捕获、储存与利用方面的技术研发;三是加强油气资源的低碳、高附加值转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四是大力发展多联产设施,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6]。

4.3有序发展新能源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新能源是石油企业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加快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开发力度,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开发,加大可燃冰开发的技术研发,推进可燃冰的早日利用;积极推动油页岩、油砂的资源勘探、评价和开发,推进工业化生产[5]。另外,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能源。比如:中国不少油田地处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西北或东北地区,具有开发风力发电项目特有的优势,有些油田位于日照条件好的戈壁、沙漠等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利用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同时,沿海地区的企业也要重视海上风电的发展与利用。

4.4积极参与低碳经济政策制定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验,中国石油企业可以从推动行业健康、低碳发展的角度积极与政策制定者沟通,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一是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联系,获取一手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二是积极开展相关战略研究,本着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有利的原则,积极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三是以身作则,提高公众意识,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四是加强落实,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7]。

5结论

低碳经济的浪潮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是石油企业实现生产运营方式转变和产品服务市场转型的重大机遇,是顺应未来国际产业发展趋势获取巨大商业利润的重大机遇,也是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赢得市场认可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因此石油企业应当认清低碳经济的本质和内涵,将低碳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引进和攻关,通过加强管理和规划,构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加强低碳发展能力,力争为国家贡献更清洁更低碳的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以最终成长为低碳发展道路上的赢家。

参考文献:

[1]周悦.浅议低碳经济与中小企业战略转型[J].经济师,2010(10):24-27.

[2]段永惠,陈铁军,师晓华.低碳经济:企业战略转型的发展方向[J].研究与探讨,2001(7):40-42.

[3]钱磊,季远玲.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行业的深远影响[J].价值工程,2010,(1):118.

[4]覃国军.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低碳发展挑战和机遇[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3):1-4.

[5]张书文.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9.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7

1上海市天然气供气系统现状

1.1气源及系统组成

1.2监控调度系统

天然气总公司调度中心内设有一套现代化的SCaDa监控调度系统。宽大的主控板上,天然气高压系统管网一目了然,门站、储配站、LnG站的的工艺流程、储罐压力、出站压力、出站流量;各高中压调压站的压力、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等均显示在主控板与电脑里、随时可以调检、打印。调压站、高压管网各主要控制阀为电动阀,可以在调度中心远程操作,并有压力远传显示,可随时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判断供气状态,是否出现泄漏此套系统起点高,自控、调度能力强.可保证管网安全可靠运行,使复杂隐蔽的管网变得清晰直观,极大地提高了对系统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及管理水平

1.3调压站的设置

1.4管网置换与用户燃烧器具的更换

上海天然气置换工作采取分区、分批、按高压管网一中压管网一庭院管网一用户的步骤进行,用天然气作介质直接置换,通过检测管网中的甲烷含量确定置换程度。

用户燃烧器具的改造由天然气总公司下属的专业分公司负责,首先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其品牌、型号、使用年限等,对有代表性的数量较多的品牌与其厂家或商联系,请他们在规定期限内上门为用户提供改造服务,对品牌比较零散的燃烧器具则由公司统一提供指定产品进行更换。

2对深圳市天然气置换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一些思考

2.1尽快建设深圳供气系统监控调度系统

为此,建设供气系统监控调度系统已迫在眉睫,在监控调度中心内,可以对运行的气化站内的贮罐压力、液位、出站气体压力、流量进行监测;对气化站进气、站内贮罐等主要设备检修、市政管网的正常供气、检修进行统一调度;对市政干管确定主要控制点,并对其压力、流量遥测以及遥控,使复杂的地下管网运行状况变得一目了然,并能根据压力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漏气管段,统一调度,及时抢险。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提高管网系统的管理水平,为天然气工程的建设打好基础。

2.2尽快开展对现有管网的普查、规划

随着燃气管道供气用户的快速发展,供气管网不断延伸,因现状等因素形成局部与规划不吻合,甚至超出规划控制范围的情况亦有存在,又由于未来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位置与现规划中管道计算压力起点不尽相同,因此应尽快对现有管网进行普查、水力工况核算与补充规划,以规划调压站为起点,核算管道末端压力、每一集中供气片区起点压力等,使供气单位做到心中有数,又可为建立监控调度系统作准备,并使管网始终在规划宏观控制之下,便于天然气的顺利转换。

2.3开展天然气输配系统设备选型的调研

当前输配系统中对未来使用天然气影响较大的设备主要是调压器,而高中压、中中压、中低压调压站又是天然气输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压器选型直接影响到供气状态以及天然气能否顺利转换,因此应着手开展调研工作,确定设计参数、设置方式、产品类型,确定对现运行的调压器进行调整或更换方案。了解各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技术上、经济上作比较,甄选出适用产品,特别是既可以适用于目前液化石油气,未来天然气转换时又易于调整,以及中低压系统之间过渡中中压、中低压调压器等产品,以减小天然气转换工程的复杂程度与工作量。

2.4用户燃烧器具的改造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用户现有燃烧器具进行普查,将产品品牌、型号、数量归纳分类,对使用类型较多的产品与生产厂家或商共同商讨改造方案、价格,待天然气置换时,能即时投入实施,对不具代表性的燃烧器具则强制更换,又是供气单位统一燃烧器具市场,提高供气安全可靠性的良机。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压缩机常见故障适应性改造

中图分类号:tm3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028-01

1机组介绍

1.1G3516型压缩机基本原理及主要工作参数

G3516型压缩机的传动系统采用曲柄滑块机构,驱动机带动曲轴旋转,通过连杆变曲轴的旋转运动为十字头在滑道内的往复直线运动,十字头又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在双作用气缸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实现气体的吸入、压缩、排出过程。对于外端工作容积,活塞由外止点向曲轴方向移动时,进气阀开启,排气阀关闭,气体通过进气阀进入气缸;活塞由内止点向外止点移动时,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随着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而压力逐渐升高,当压力超过排气阀外的气体压力时,排气阀开启,排出压缩气体;活塞移至外止点时,排气结束。气缸曲轴端与外端工作过程相反。

对于二级压缩机,一级排出的气体经冷却后被送到二级,再进行压缩,二级排出的气体经后冷器输出。

1.2压缩机主要组成系统

压缩机组主要分为系统:主设备系统、压缩机气缸油系统、压缩机油系统、发动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启动系统、燃料气系统、工艺气系统。

2压缩机组现场应用情况及故障分析

G3516型压缩机在井区集气站运行近2年来,运行较为平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井口压力,避免了冬季管线冻堵。但是,由于机组与气田的工况还不很适应,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该机组运行以来的现场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且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2.1加载阀故障

机组起动过程中,启动马达拖动正常情况下(转速达到点火速度),拖转结束后停机,pLC显示加载阀位置不正常。经检查发现,由于长期运转过程中,震动过大使加载阀电信号压板偏离原位置,不能接触到电信号触点,机组无法捕获加载阀“开”的电信号,因此起动失败。解决方法:将加载阀电信号压板恢复到原触点位置上。

其次,在机组加载时加载阀不能完全关闭,造成机组转速不稳,甚至无法正常加载运行。经现场检查发现加载阀导压管路积聚脏物较多,严重堵塞管路,造成执行机构压力不足而无法关闭或完全关闭,导致加载阀工作不正常。

解决方法:吹扫导压管路,清除导压管路脏物。

2.2空燃比故障

机组起动过程中,马达拖转速度达到点火速度后机组仍不能成功点火。根据此现象,分析认为由于关机后缸内有部分废气未排出,开机时,燃料气进压力瞬时较高,且涡轮增压进气也不起作用,导致发动机缸内空气含量过低,不能达到天然气闪燃比,造成机组不能成功点火。因此现场采取调节功率螺钉(空燃比螺钉),以降低发动机燃料气进气量,减少燃气的比例,使之在爆燃区间内,起动机组运行正常后将该螺钉设定回原位置。

2.3机组变送器故障

机组正常运行中,突然停机,经检查发现pLC显示压缩机排气温度高停机,停机对机器卸压后温度变送器显示温度仍较高,检查发现实际压缩缸温度并不高,因此判断为变送器故障,经检查发现变送器接线线路由于振动断路,断路后电阻无穷大,示值保持在变送器上限压力不变,更换变送器后问题解决。

2.4电磁阀故障

机组在启动过程中,打开启动气源,预油泵不工作,电磁阀手动拖动阀漏气,且启动马达不工作,机组启动失败,打开电磁阀发现弹簧和三角推盘被污物卡死,分析认为:机组在启动时电信号传给电磁阀后,由于阻力太大电磁阀无法打开,工艺气无法给预泵供给气源,从而导致泵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发动机启动失败。经过对电磁阀内部的清理,机组启动正常。

3现场适应性分析与改造建议

3.1启动与燃料气系统

压缩机组的原有启动气系统,由于气源带液严重,频频造成启动和燃料气系统堵塞,造成机组频频停机,启动较难,运行不平稳,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保障生产,维护机组运行正常,在启动和燃料气工艺管线上游增加分液罐后,效果较为明显,启动和燃料气气源较为洁净,机组运行较为平稳。

但是,根据目前机组运行情况,机组启动系统启动马达冻堵频率仍然较高,启动较为困难。

建议方案一:增设小型空压机等设备,将原有的天然气气源改为氮气源或空气。此方案将大大提高启动气气源的清洁度,有效降低启动系统故障,有利于机组快速平稳启动,但是其缺点是:成本较高,需增加设备,增加了设备的维护保养。

建议方案二:将压缩机自用气减压阀调至分液罐的上游,加密加细启动和燃料气工艺管线上游分液罐滤网,加大排液频率,加强站内分离器和机组分液罐排液制度,增强气液分离效果,达到净化气源,保障机组正常启动。此方案能从工艺上分离、净化减压节流后的气源,不需增加设备,经济上可行,但与方案一相比,没有其启动气源那么清洁、稳定。

综合工艺、经济、可靠性等因素,认为方案二不增加新设备,从而避免了新设备带来的维护保养等工作量,建议采用方案二的改造方案。

3.2仪表风系统

目前,G3516型压缩机组仪表风系统主要供给各分液罐、加载阀和机组进排气球阀的动力气源,各动力气源管线内径极小,由于冬季自然环境恶劣、气候骤冷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气源带液严重,极易发生管线冻堵,造成动力气源不足,严重影响球阀执行机构的正常开关,影响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

建议:对仪表风工艺气管线进行伴热保温,并增设排液口,以便排泄管内积液和污物,且制定该工艺气管线定期排液制度,使机组能更好的适应气田工况。

3.3机组远程监控

RDS型天然气压缩机组本身带有独立的自控系统,但是天然气压缩机组的运行情况只能通过现场触摸式显示屏就地显示,操作人员不能在控制室内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控。

其次,RDS压缩机运行参数远程监控中的报警、停机只能以图标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还不能以声、光的形式显示。这使得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大大增加了操作员工的工作量,无形中也存在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建议:增加RDS型天然气压缩机运行参数远程监控系统,从而大大减少操作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能够及时了解压缩机运行情况,也增加了生产安全系数,降低了运行风险。

3.4压缩缸冷却检测孔

目前,RDS型天然气压缩机压缩缸冷却检测孔采用密封垫子(胶皮和石棉板垫子)进行密封,在压缩机长期使用中,缸温一般在60℃左右,密封垫子不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经常在检测孔处出现漏液或者渗液现象,这样不仅造成设备环境卫生问题,而且造成防冻液的流失和浪费。建议:在检测孔本体上可设内孔,采用“o”型圈密封。采取此方法可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减少防冻液的消耗。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9

关键词天然气,能耗,经济性

abstractexpoundstheapplications,technicalfeaturesandcurrentsituationofgas-firedboiler,gascogenerationandgas-drivenheatpumps,andcompares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ndapplicabilitywithprimaryenergyconsumptionrateandeconomicsasevaluationindices.

Keywordsnaturalgas,heating,energyconsumption,economics

我国天然气开发和建筑的快速进展,使得东部城市大量抗议使用天然气的条件逐渐成熟,天然气在大城市,尤其是在供暖空调领域的广泛利用的春天已经到来。

1天然气在供暖领域的应用形式

天然气在供暖领域应用的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

图1各种燃气供暖形式

1.1燃气锅炉

对于燃气锅炉,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用于供暖,是最简单的一种供热方式。从规模一来看,这种供暖方式包括用于一家一户的家用燃气炉,一幢楼或一个小区的小型燃气锅炉以及用于大片面积供热的区域性燃气锅炉。

1.1.1家用燃气炉,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天然气供暖方式,通常设置于厨房或阳台,配有先进的电子点火控制、安全保护和温度调节等系统,操作简单,调节灵活,还能同时满足生活热水需求。但是,由于是分散燃烧,会影响社区的空气品质,同时也存在燃气泄漏、燃烧故障甚至发生爆炸等安全性问题。

1.1.2小型燃气锅炉实际上是一种规模较小的燃气集中供热系统,在用户附近设置统一的燃气锅炉,向各用户房间提供供暖热水。这种供暖系统一般用于一幢商业建筑或办公楼。由于将用户热源集中为一个,便于管理,提高了安全性,对用户空气的污染问题也相应减轻。但需要增设锅炉房和管网。

1.1.3区域燃气锅炉的规模更大,它需要通过热网向大面积的用户供热。由于热源更为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工况更加稳定,锅炉运行效率更高,同时大型锅炉更有条件采用先进的低氮燃烧技术,环境污染更小,在一些已有的"煤改气"区域供热系统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应用。但是,由于热网投资大,热水管网输送能耗和热损失高,这种燃气供暖方式不宜于在新建区域供热系统中推广。

1.2燃气热电联产

对于纯热力发电系统,燃料一般只有少部分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发电效率只有30%左右,而大部分燃料的能量形成余热排到大气。热电联产系统则在发电的同时,利用了这部分余热用以供热,从而使得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由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因而是比燃气锅炉先进的供暖形式。评价热电联产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热电比和发电效率等。热电比是指热电联产系统或装置的供热量和发电量之比。

1.2.1锅炉加供热汽轮机是我国最常见的热电联产形式。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后将热量传给蒸汽,由高温高压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做功后的低品位的汽轮机抽汽(图2a)a或背压排汽(图2b)用于供热。这种系统适用于以煤为燃料,技术已非常成熟,主要设备也早已国产化。但由于占地大,负荷调节能力差,发电效率低,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一般只在煤改气的热电联产中得以应用,而在新建热电联产系统中很少采用。

图2锅炉+供热汽轮机形式的热电联系统

1.2.2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如图3所示,分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两种形式。单循环的工作原理是:空气经压气机与燃气在燃烧室燃烧后温度达1000℃以上、压力在1.0~1.6mpa的范围内进入燃气轮机推动叶轮,将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并拖动发电机发电。从燃气轮机排出的烟气温度一般为450~600℃,通过余热锅炉将热量回收用于供热。大型的燃气轮机效率可达30%以上,热和电输出的总效率一般能够保持在80%以上。当机组负荷低于50%时,热效率下降显著。燃气轮机组启停调节灵活(平时启动时间约为10~15min,快速启动为6min左右),因而对于变动幅度较大的负荷较适应。目前工业燃气轮机的生产基本上来自西方国家。

图3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简图

上述单循环中余热锅炉可以产生参数很高的蒸汽,如果增设供热汽轮机,使余热锅炉产生的高参数蒸汽在供热汽轮机中继续做功发电,其抽汽或背压排汽用于供热,可以形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如图3b)。这种系统工程的发电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甚至可达到50%以上。

1.2.3另一种燃气热电联产形式以往复式内燃机为动力装置。当规模较小时,它的发电效率明显比燃气轮机高,一般在30%以上,因而在一些小型的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中往往采用这种内燃机形式。但是,由于内燃机的油和气缸冷却放同的热量品位较低(温度不超过90℃),而且该热量份额很大,几乎与烟气回收的热量相当,因而这种供暖形式在供热温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受到了限制。

楼宇式热电(冷)联产是特别适用于商业建筑的小型高效天然气供热系统。所采用的动力装置均小型化,如小型燃气轮机、微燃机及小型内燃机等。与大型集中供热(冷)方式的热电(冷)联产相比,楼宇式热电(冷)联产系统省去了外网的投资和相应的热损失。但小型动力装置单位发电容量投资偏高。从热、电、冷3种负荷的动态平衡出发,如何优化系统配置和运行是决定该系统经济性的关键。

1.2.4燃料电池是把氢和氧反应生成水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有3个基本构件,即燃料(由CH4生成H2)处理装置,燃料电池基本构件和换流装置(直流转换成交流)。其基本原理相当于电解反应的逆向反应。燃料(H2或Co等)及氧化剂(o2)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上借助氧化剂作用,电离成离子;因离子能通过在二极中间的电介质在电极间迁移,在阴电极、阳电极间形成电压,当电极同外部负载构成回路时就可向外供电。图4给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天然气中的氢被分离成质子和电子,质子穿过膜,而电子绕过膜而形成电流;在膜的另一侧,质子和电子与氧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另一副产品--热量,用于供热。燃料电池的种类不少,根据使用的电解质不同,有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

图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高效率、适用广、无噪声和能连续运转等优点。它的发电效率可达40%以上,热电联产的效率也达到80%以上。目前,多数燃料电池正处于开发研制中,已经推向市场的产品仍较昂贵(1500美元/kw以上)。但随着该项技术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必将在未来燃气供暖行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从事燃料电池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的公司。我国也有大连化物所等多家单位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

1.3燃气热泵

燃气热泵是由燃气驱动,利用环境热量供热的装置,如图5所示。燃气热泵供热量是燃气热量与环境热量之和,因此它的效率高于燃气锅炉。携带热量的环境介质可以是周围空气、江河湖海的水,地热以及其他余热介质等。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燃气压缩式热泵和燃气吸收式热泵两种。

图5燃气热泵原理简图

1.3.1燃气压缩式热泵的原理如图6所示,燃气首先在动力装置中燃烧并做功,将热能变成机械能和烟气余热。动力装置可以是燃气轮机、内燃机等。上述机械能推动压缩式热泵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用于供暖的热量,同时动力装置的烟气余热经过余热锅炉变成供暖用热。这各供暖系统具有很高的供热效率,可达160%以上。

图6燃气压缩式热泵的构成

吸收式热泵是通过工质(如水)的蒸发和冷凝,以及溶液吸收和再生等传热传质过程来工作的。常见的工质主要有溴化锂溶液和氨-水等。对于溴化锂燃气热泵,单效型热泵供热效率可达150%~170%,双效型则可超过200%。

由于技术条件的局限,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期因除霜困难和效率低等问题,燃气热泵与电动热泵一样,直接从环境空气吸热的空气源热泵受到限制。但是,利用地热、江河湖海水和其他余热的燃气热泵则在北方地区更有推广价值。

2能耗分析

用一次能耗率b作为供暖系统能耗的评价指标,它表示单位供热量的一次能耗量(即燃料耗量)。对于燃气锅炉,一次能耗率bb是供热效率ηnot(考虑管道损失)的倒数,即燃气热电联产,系统有热和电两种不同能的输出,应将电能所耗一次能源扣除,设常规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为ηe(可取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发电效率32.5%),则其一次能耗为。如果热电联产总的能源利用效率为ηnot,发电效率为ηe,则供热系统的一次能耗率bc为;对于燃气吸收式热泵,如果其热效率为Cop,则一次能耗为;对于燃气压缩式热泵,如果动力装置效率为ηe,燃气转换成机械能和余热锅炉回收热量的效率为ηnot,压缩式热泵热效率为Cop,则燃气压缩式热泵的一次能耗率bp,为。当效率取表1值时,各燃气供热形式的能耗率如图7所示。

表1各效率取值

家用及小型燃气炉区域燃气锅炉燃气热电联产燃气压缩热泵燃气吸收热泵

锅炉加汽轮机单循环联合循环燃料电池

ηno0.900.800.800.800.800.800.80-

ηe--0.250.300.400.450.30-

Cop------3.501.50

图7各天然气供暖形式的一次能耗率

可以看出,燃气热电联产的能耗率明显小于其他供暖形式,燃气热泵居中,而燃气锅炉的能耗最大。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热电联供暖能耗率为负值,说明这些供暖系统仅发电所用能耗已经低于一般的发电系统(全国平均发电能耗)了,因而用于供暖的余热就更不会耗能了。燃气压缩式热泵由于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较大不可逆损失,以及燃气吸收式热泵由于发生器传热的较大不可逆损失,使得燃气热泵的一次能耗大于热电联产。而燃气锅炉燃烧后烟气与水(或蒸汽)的传热不可逆损失更大,因而导致其能耗又高于燃气热泵。所以,仅从能耗合理利用的角度,应优先推广热电联产供暖方式,而尽量避免使用燃气锅炉。

当然,由于燃气锅炉,尤其是家用燃气炉的可调性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启停和调节供热量,进而减少燃气耗量,进而在热电联产应用最多的集中供热系统中,在旧的按面积收费管理体制下,由于用户末端缺乏调节手段也会带来能源的浪费。但是,随着今后按热量收费的新供热体制的推广,这一弊端会逐步得到克服。

3经济性比较

供暖形式的经济性问题比上述能耗总是更为复杂,它取决于供暖系统自身的经济特性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就系统自身特性而言,主要包括系统投资、各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设备使用年限、系统维护费以及人工工资等等,但主要是前三项。一般情况下,系统效率越高,投资也就越大,两者对经济性的影响正好相反。在外界条件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能源价格,如天然气价格、电价等,以及系统承担的供暖负荷特性,如最大供暖负荷小时数。如果作方案比料,可以不考虑热价,以单位供热容量折运行成本z,元/kw,作为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即系统投资折旧与运行费之和。为使分析总是更加清晰,运行费中主要考虑燃料费用。

对于燃气锅炉和燃气热泵,单位供热容量的年运行成本z为:

z=rv+Cfbh,其中v为单位供热容量的系统投资,元/kw;r为折旧率,它为系统使用年限的倒数;b为系统一次能耗率;h为最大年供热小时数;Cf为天然气价格,元/m3。

对于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应将发电收从成本中扣除,于是:,其中系统投资v包括单位供热容量的热电联产系统的投资和热力管网投资;Ce为发电的电价,元/(Kw·h)。

以下对天然气供热系统进行简单的经济分析,其中燃气锅炉以家用燃气炉为例,燃气热泵以压缩式热泵为例,燃气热电联产则以单循环为例。燃气炉投资取为300元/kw,燃气热泵投资取为1400元/kw。燃气热电联产投资为3500元/kw,其中热电联产热源投资为2700元/kw(相当于单位kw发电容量投资为4500元),热网投资为800元/kw。为简化起见,折旧年限均为20年。各供暖形式的效率仍取表1的值。于是,可以获得当天然气价格、电价以及供热运行小时数等外界条件变化时,经济性最佳的天然气供暖方式(见图8、图9)。

图8燃气供暖形式的经济性分布

图8的经济性分布是在电价为0.4元/(kw·h)的条件下获得的。可以看出,虽然燃气锅炉的能耗高,燃料费昂贵,但由于投资小,使得相当供暖时间短时,是最经济的。在供暖时间较长时,热泵和热电联产就会体现出运行成本低的优势。由于受廉价的燃煤发电竞争,燃气热电联产的发电电价不可能取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热电联产的能耗低于热泵,但当天然气价格较高时,燃气热泵的经济性要好于燃气热电联产。

图9燃气供暖方式随电价的经济性分析

图9给出天然气供暖随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变化的经济性分布,其中年供暖小时数取为2000h。可以看出,在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很低的条件下,以燃气锅炉供暖合适。天然气价格较高而电价较低时,燃气热泵最经济。当天然气价格较低而电价较高时,热电联产经济性好。

一般北方地区供暖时间较长,加之天然气价格昂贵,只有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来降低供暖成本,即采用燃气热泵和热电联产。燃气热泵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水源或地热燃气热泵的使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限制。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燃气热泵尚不具备大量推广使用的条件。热电联产的能耗最低,但是在电价高和使用时间长的条件下才具有经济优势。

在燃气价格高于1.40元/m3时,只有电价超过0.45元/(kw·h)热电联产才是最经济的。而一般的燃煤电厂的发电成本不会超过0.30元/(kw·h)。因此,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电上网时,在电力市场中无法与燃煤电厂竞争,怎么办?一种有效的途径是利用燃气热电联产负荷调节的灵活性,作为电网的调峰电厂运行,进而以较高的调峰电价上网[1]。另一条途径是发展楼宇式天然气热电联产系统。这样可减小热力管网投资,同时发电自用,代替电网价格较高的电能。例如,北京商业用电价格为0.60元/(kw·h),天然气价格为1.80元/m3,由图8可知,在这一价格下,燃气热电联产是经济的。另外,还可以利用热电联产的供热量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用于夏季空调,形成电热冷三联供,将会增加年供热时间,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

4结论

4.1从合理利用能源的角度应优先推广天然气热电联产的供暖方式,但还需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

4.2对于供暖时间较短的用户,可以采用燃气锅炉方式供热。对于投资较大的热电联产系统,尖峰负荷由于发生时间

短,也可用燃气锅炉承担。

4.3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燃气热电联产应用的理想途径是以电力调峰方式上网运行,并可以发展楼宇式小型热电(冷)联产系统。

4.4燃气热泵可以在气候、水源、地热或其他余热等条件允许的地方加以应用。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篇10

中国政府已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对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45%。这甚至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按“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实现从“保增长”到“调结构”的重要转型,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无疑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先头引导作用。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的刺激下,中国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有超前思维和布局意识的新能源企业。譬如总部位于河北廊坊的新奥集团,这家始于燃气分销的企业,在经历主动创新转型后,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围绕节能减排、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新能源企业。

新奥的绿色进化论

如今,业界仍然延续对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燃气大王”的称呼,似乎稍有不妥,毕竟,他掌舵的新奥集团正依托系统能效理论、泛能网和煤基低碳能源转化技术,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1989年成立之初的新奥,在别人眼中确确实实就是一个“卖煤气罐”的。新奥用了20年的时间,从单纯的城市燃气分销转型为以贯通清洁能源产业链为主要目标的多品类清洁能源制造与分销商,如今又再度升华到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向“轻资产”的战略方向转化。

新奥从一个资源类公司,转变成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公司,其战略转型的背后,是新奥管理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以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史机遇的前瞻与把握。

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天然气下游的行业政策开始“松动”。王玉锁敏锐地嗅到了燃气市场的巨大潜力,果断站位城市燃气分销领域。待业内竞争者意识到燃气市场的商机时,新奥已率先完成了城市燃气的全国性布局,奠定了城市燃气运营的事业基础。

在新奥如日中天的时期,王玉锁仍具备警醒的企业危机的意识,并保持着对产业未来趋势的精准判断,不得不令人钦佩。其时,新奥俨然已是香港联交所的明星股,并且面对着内地即将井喷的燃气市场。当大多数燃气企业坐享30年特许经营权时,王玉锁提出了如今被新奥人津津乐道的“三问”:随时可能受到资源制约的新奥,10年之后卖什么?处于公用事业领域的新奥,没有自主品牌,20年之后是什么?经营权合同到期后的新奥,30年之后干什么?

这三问针针见血,直指新奥未来发展瓶颈。王玉锁认为,转型之于新奥,已经势在必行。对于新奥这样一家在传统能源行业浸淫多年的公司来说,转型具有极大的风险。

但新奥管理层最终达成共识:不转型风险更大。与成品油不同的是,天然气的运输依赖于管道,这样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垄断性肯定比石油更强。而国家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并不允许民营企业染指上游资源领域,这意味着气源总有一天会卡住新奥的脖子。再加上中国“贫气、少油、富煤”的能源结构,会使天然气在未来会稀缺得可怕。新奥人意识到,唯有打通产业链,向上游能源生产领域拓展,才能获得稳定的气源供应。基于此,新奥依赖上市后丰富的融资渠道,以及其时拥有未来的清洁能源产品所需要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决定进军煤基清洁能源领域。

在这样的战略下,新奥开始了以贯通清洁能源产业链为主要目标的战略转型。其间,新奥致力于煤基清洁能源的生产,硅基薄膜太阳能、微藻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推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循环生产,并最终成功实现了向上游领域拓展的转型之旅。

这次转型引发了新奥人对未来能源利用模式的深入思考。长期以来,国内乃至全球的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都是孤立、封闭与单一的,且存在行业竖井与企业围墙,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在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新奥人认为,未来能源的发展应该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平衡永续的状态。于是,新奥再度开始向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致力于改变单一的、竖井式的能源利用方式,建立基于系统能效最佳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多品类能源协同、互补、循环的智能化应用中,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

如果说新奥的这次转型取得了成功仍为时过早,用数字似乎能够很好地说明新奥此次转型的进展:仅从2008年到2010年,新奥的“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始不断显现并有所落地,新奥相继承接了常州低碳示范园区、长沙黄花机场公用设施、上海智城项目、唐山古冶园区等十数个清洁能源服务项目,并为国内六十多家工业企业提供了工业节能改造服务。

新奥的绿色能源观

新奥人对于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认识,带有浓重的中国哲学味道,这一点在新奥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事求卓越,和谐共生”得到了印证。

第4届美国国家清洁能源高峰论坛上,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这样阐释新奥的能源观:“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按照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类智慧来系统解决能源问题的时候了。而‘用我所能,善待明天’则完整地诠释了新奥的新能源观。”

在这样与自然为善、可持续、绿色的能源价值观之下,新奥凭借多年的实践与系统思考,总结出新的能源发展理念: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二者融合循环发展;能源生产从以开采资源为主,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的“制造”能源为主,让当前的资源为王变为技术为王;能源应用从以孤立、封闭、线性的简单利用,转变为基于系统能效最优的多品类能源协同、互补、循环的智能应用。同时,能源技术以系统能效技术为核心,贯穿能源生产、储运、应用和再生4个环节。其中在生产环节可全价开发多品类能源,在应用环节可自动匹配用户的个性化能源需求,在储运环节可在储能的同时利用环境势能,实现能源转换和提升,在再生环节可收集余能再利用。在此基础上,通过4个环节之间的全流程协同,整体上提高系统能效。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全新的能源体系,它包括全新的能源结构、能源生产和能源应用等方面,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变革的“能源新常态”。在业界和专家看来,新奥集团的“能源新常态”以及泛能网的管理平台,因其系统能效运行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标之一。

新奥的绿色技术体系

“在能源新常态下,能源生产将从传统的资源为王转变为技术为王,也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制造’能源。除了美好的愿景和共同的信念,使自己腰板硬起来的还是技术创新,这才是合作的硬资本。没有自主研发,就不知道技术的未来。”王玉锁说。

在“能源新常态”的能源发展愿景下,新奥凭借着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端专业的科研中心,在系统能效理论的指导下围绕能源生产、储运、应用和再生4个环节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创新了系统能效技术和煤基低碳能源循环技术。

截至2011年底,新奥申请发明专利累计超过300项。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新奥还搭建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实验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其中煤基能源生产“零排放”试验中心已升级为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