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8:21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1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编制

1.前言

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对地面气象的观测以及。准确、客观、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是做好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其他的气象工作。编制气象报表是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减少并逐渐消灭错误是气象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以及努力方向。

2.编制地面气象观测报表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观测技术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逐渐健全,观测水平也大幅提高。观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旧式气象报表的制作方法提出了许多质疑,新技术可以合理的处理存在的可疑性记录,并更好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手工制作报表相比,制作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显得更为便捷和准确。为了合理的发挥出电子观测报表的应有功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报表填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第一点,在填写观测报表的封面以及封底文件时,尽量做到细致认真,例如按月来更正传输的时间,完整的填写封底气候概况这一栏[1]。

第二点,在记录云量的时候,要在对应表格中认真填写日照的时数。通常情况下,当观测记录上面的云量是高云或为0时,需要填写所对应时间的日照时数。一般当云量记录为低云、云量在9成左右的状态时,日照时间为0。再例如,若在安装日照计时出现问题,就会使得记录数据上出现上午线过长而下午线过短,或者上午线过短下午线过长的情况。因此,要及时对记录中的错误数据进行标注及核实,并及时进行更正。

3.编制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具体方法

3.1对参数进行设置

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人工观测方式、自动观测方式以及不同观测站差异的具体参数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规定。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有规则的对地面观测软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修改及设置[2]。为了在基本参数以及B文件转换过程中确保参数相符,需要注意以下几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点,根据特定的情况,定时并定期对观测项目进行合理变动,例如在每年年初对雨量数据进行合理的改动;在初雪之前对相关的参数以及观测项目进行修改,取消“自记降水”,这样的话地面测报软件中的“雨量”这一项目就会相应的变为灰色。

第二点,在对数据进行审核时,首先应该对地面审核规则库中的审核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如果尺度过窄则会出现过多的审核可疑信息,而尺度过宽又会致使数据的遗失。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对于错误信息的忽视也会对科学审核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3.2对数据的处理

在对地面气象观测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简化或删除那些欠缺实用性的记录数据,确保在处理文件时做到便捷、高效。对于那些较为特殊的气象现象要在报表的备注栏中加以说明,认真订正相对稳定误差值的错误记录。对于由于仪器故障所引起的遗漏观测数据,要及时的采用相关联的记录进行替换和补充。

当地面温度出现错误的记录时,鉴于地温及气温的相关性,可以参考天气现象、气温以及日照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进而得出相应的地温数据[3]。此外,可以与相邻气象台的一些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核实,若发现确实存在误差,则需要让预审人员对之前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再次检查及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有一些误差值有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天气现象所造成的,并非人为的失误或观测仪器所致,异常值可能会造成对观测数据的误读,但是它也是具有存在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气象观测人员在处理文件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天气现象、湿度以及日照等多种因素进行判别,以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不断完善文件的处理工作。

3.3对于文件的审核

在提交a文件以及J文件之前应该注重对于文件数据的审核。在要素值显示表格中,首列为日时数,首行是分钟数,其中“时”标识是在该时次上的记录。在地面气象观测软件中忽略对比a文件中的天气现象的降水起止时间以及J文件的降水起止时间和实际降水量,因此在J文件中经常出现降水量与对应天气现象不符的问题[4]。而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人工对降水起止时间以及每分钟降水量进行校对。再或者是借用专门的质量控制软件来进行查错。当欠缺对分钟数据的测量时,可以从备用的气象站导入气象数据,获取RtD文件并进行恢复。

3.4强化测报工作

测报人员是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同时需要掌握并运用好气象观测技术和相关的业务技术。工作人员要在观测工作过程中刻苦学习,高速并高效的运用新型检测仪器,及时的应对观测仪器造成的突发事件或故障,以减少错误记录。在排除完相关的故障后,对所记录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其是否符合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找出导致这些错误的相关因素并及时作出修改。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做好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编制工作。

3.5注意常见的错误,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失误

报表制作日常工作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仪器、记录以及报表填写[5]。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错误出现的原因,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第一点,仪器方面的错误。温湿传感器的安装不够垂直;虹吸雨量计的维护不够,出现严重的锈蚀现象;曲管地温表存在氧化现象;日照计在安装时存在不水平的现象等。第二点,记录方面的错误。因为强降水影响蒸发量按照缺测处理的时候,未能量取余量;出现大雾天气时漏记最小能见度;日照纸出现统计错误;小数点不清晰等;值班人员的日记不够规范,存在错漏字现象等。第三点,报表方面的错误。封面以及封底没有按照要求填写;错误记录天气现象、云量以及云状等信息;人工未对测报软件在计风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自动站记录的信息与人工站部分资料存在不一致等现象。

4.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气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当前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及时发现报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不断完善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并及时更换现代化的气象设备,和报表制作软件,提高气象报表的可参考性。

参考文献:

[1]苏运芳,李忠波,周小春,易秋丽.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10):305-308.

[2]杨敏.浅议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1(25):152-153.

[3]王丽敏.浅谈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25):227.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2

关键词:气象,观测场,保护,思考,服务

中图分类号:p4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气象探测环境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确保测报数据准备的基础,而准确的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和气象科研工作的必须条件,所以气象观测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十年来,城区建设迅速发展,不断扩大,高楼林立,气象观测站周围建筑物越来越多,原来建在城乡接合部的气象观测台站正在被城市化的进程吞噬。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失真。目前已造成我国气象部门2456个地面气象台站中,有1690个台站曾经搬迁,占到总数的七成。

1气象观测场的环境条件要求

1.1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1.2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且观测场50米以内不允许有建筑物,500米以内建筑物高度与距离的比例应该在1∶10。

1.3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1.4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2气象观测场的硬件设施要求

2.1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2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2.3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2.4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2.5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3气象观测场的建设要求四周空旷的特殊性

因为雨、雪、霜、雾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空气流动的状况、温度高低的变化,促使空气内所含水汽发生凝结的现象。因此,气象观测场的建设的选址必须保证场地的四周空旷。

1.1便于了解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室内,冬天温度要比室外高,夏天温度要比室外低;同样是室外,房屋南面的温度要比北面高;在刮风的时候,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处,风力往往比空旷的地方来得大。这就要使观测场地的四周空旷,空气可以自由流通。

1.2便于测量日照、地温以及风和雨量等,避免日光受到遮荫,避免风、雨受周围建筑物所阻挡。

1.3便于观测云和能见度,观测远处天气现象,如果四周建筑物林立,阻碍视线,就无法进行这些现象的观测。

1.4在这种标准下观测到的各种气象基本数据才会有代表性,基于此数据得出的预报也才能准确。而一旦观测环境被破坏,会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影响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和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及精细化。

4气象观测场的搬迁造成的损失

4.1由于观测台站的搬迁,数据缺乏连续性,几十年的观测资料就要作废。同一地点的气象资料年代越久远,科研价值越高。观测点变换后,所有资料要从零开始。

4.2气象观测站每搬一次家,就直接导致气象资料不连续,地点更换则会造成同历史气象资料无法直接比较,无法系统地开展气候变化分析研究。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连续性一旦受破坏,对研究和科学评估区域,乃至全国、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等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恢复的。

4.3观测场的搬迁,一般为了保证数据对比性,为使原来的资料可连续使用,新旧观测点要有一年时间的实测数据对比。但一些地方缺乏规划,急于扩大城市建设,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程序,破坏原观测环境,导致气象观测台站盲目搬迁,导致观测数据对比性失真。

5应加大气象执法力度保护好气象观测场

5.1宣传加大力度和投入。积极通过“3•23”世界气象日、“12•4”全国法律宣传日、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保持日常宣传经常化,利用墙体、街道櫉窗、预报窗口、电视字幕、宣传材料、手册等广泛宣传方式,让社会、群众知道了解保护气象观测场的重要性。

5.2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多措并举,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对气象观测场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强化气象部门的执法工作强度,使气象部门气象行政执法有底气,有胆气,执法道路更畅通。

5.3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气象行政执法由于工作开展时间短,要保护气象部门的合法权益,就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与公安、工商、税务、安监和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借助强势部门的影响力来提高气象行政执法的影响力,促进气象行政执法的工作开展和落实。

5.4提高执法技术水平。每年定期举办以气象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对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围绕行政处罚的基本知识、气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素质。对气象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和整理,对每一类违法行为的性质、特征和重要环节,调查取证的程序、证据的保存和使用等问题加以明确,做到取证准确、及时、合法、有效,确保处罚行为依据的违法事实确凿、证据确实、充分,确保执法程序合法,合规。

6结束语

虽然企望通过气象执法来保护气象环境还任重而道远,但随着气象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也越发重要,相信在不久的时期,开展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将会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文选,李静.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309.

[2]段宝敏,许嘉玲,贺春江,等.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更换注意事项[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13.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3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常见的问题要点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95-01

一、引言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气象部门综合观测系统开展的基础性业务,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记录等,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等业务开展提供重要数据、资料和依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开展一切气象工作的基础,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及气象服务等工作的开展。因此,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率一直是影响观测业务好坏的主要因素,气象观测质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气象观测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应对突发故障及解决维修日常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二、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内容

地面气象观测有人工和自动观测两种方法,其中人工观测方法又分为目测和器械观测两种。地面气象观测需要由固定的观测场所和观测仪器,在选择观测场所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所在地域的气候特点,尽可能控制局部环境的影响,譬如选择在最多风向的上风位置,四面平坦宽阔,周围尽量不存在任何影响观测的障碍物,或者观测高度高于独立障碍物的3倍以上,高于密集障碍物的10倍以上,同时要求观测场所的周围没有种植高杆树木,以保证观测时候的气流畅通。

三、观测中的常见问题

3.1温度表液柱中断

地面气象观测中温度表常见的故障之一,就是其中的温度表液柱中断,造成测量失真。解决这种难题常用的方法有手甩法、加热法、冷却法、撞击法等。手甩法由于用力大小难以掌控,一般不常利用,加热法和冷却法受温度表形状及中断部位限制影响,且操作方法复杂,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也不宜采用;而撞击法易操作,不受中断部位等影响,是日常处理温度表故障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通常先在桌面上放置两本一定厚度的书本,右手掌心紧握住中断温度表的球部,表身垂直手心向上,接着把左手置于书本上面,手心向上,五指并拢稍微向手心弯曲,然后用握有温度表的右手反复、适当的撞击左手掌心,直到最终把温度表液柱连接起来。显然这种方法有效克服了桌面没有弹性,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的辅助保护作用,被许多台站普遍采用并且较少出现失误。

3.2降水导致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

夏季台站降水多且降水集中,由于未能及时取出蒸发器内多余的水,常出现蒸发器内水溢出现象,或强降水致使器具内水溅出器外,造成蒸发量记录失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2种:①及时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记入观测簿备注栏,并加入该日的蒸发栏余量中。②可在蒸发器旁边安置一个可以容纳较多水量的广口瓶,用帽盖盖紧瓶口,盖子中央穿出一根试管,通过橡胶管与蒸发器倒水小嘴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原理;当发生大暴雨天气时,蒸发器水升至倒水小嘴与之相连的橡皮管位置时,就会通过橡皮管进入试管,然后进入广口瓶中,这样就解决了蒸发器向外溢水问题,蒸发记录就不致失真。对于蒸发器因雨量过大向外溅出的情况,可在蒸发器和配合蒸发雨量筒上面同时加盖,并记录加盖时间段,雨量较少或停止时要及时去掉两个盖子,防止影响到水分的蒸发测量的准确率。

四、观测的要点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规划好观测场的基础上,合理布置观测仪器,并在合理的观测时间范围内,以科学合理的观测程序,做好观测工作,具体的观测要点总结如下。

4.1观测场的布置

地面气象观测的观测场大小至少为25×25m2,或者16×25m2,其中东西南方向16m,南北方向20m,如果观测场在高山或者海岛,就不用受到以上大小规格的限制。观测场的场地必须平整,如果有草坪,草的高度要在20cm以下,而且不能种植其他作物。为了便于观测作业人员活动,观测场内铺设非沥青的小路,宽度约为0.3~0.5m,同时及时清除场内的草和积雪,保持观测场的洁净和宽敞。

4.2观测仪器的布置

观测仪器的布置是关键,在安装仪器的时候,各个仪器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不会互相干扰,其中高仪器和低仪器分别安置在北面和南面,呈东西方向排列成行。北面的仪器和南面仪器最小间距为3m,东面仪器和西面仪器最小间距为4m,并将观测门设置在北面,便于值班人员从北面接近仪器。仪器的基准部位分为感应部分中心、口缘、内管零线、底座南北线、风杯中心、方位指南杆、导线水平面、水银槽盒中线、象牙针尖,其中感应中心部位有百叶箱通风干湿球、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湿度表、曲管地温表、直管地温表,这些仪器高度误差、深度、倾斜度等都一定要求,譬如最高温度表高度为1.53m,误差为5cm,直管地温表深度40~80cm,误差为3cm。口缘有雨量器、小型蒸发器、e601型蒸发器等,而冻土器、日照计、风速计、风向器、积冰架、水银气压槽、水银气压表、气压计等分别位于内管零线、底座南北线、风杯中心、方位指南杆、导线水平面、水银槽盒中线、象牙针尖等基准部位。

4.3观测时间的掌握

地面气象观测时间的掌握,有定时和不定时两种,前者是基于气象站台的基本观测工作要求,通过资料积累和了解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地区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这种观测时间的掌握方法讲究高频率,通过频繁的观测,综合反映出某个地区的气候变化状态和趋势,为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需要在同一天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不间断进行观测。后者是针对特殊的气象服务需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地面气象观测的任务,为服务的对象提供该时间段的气象数据资料。

4.4仪器采集和人工观测方法

地面气象观测采用仪器采集和人工观测的方法,下面以云、天气现象、气压为例进行观测,具体方法分别如下:

(1)云的观测,包括云状的判定、云量的估计、云高的测定、云码的选定,云状的判定,其中云高指的是云底距离观测站的垂直距离,以m为基本单位,采用目测的方法,判定云状,并结合云的结构、大小、颜色、移动速度等,估测云高,最后用气球如云的时间测定云高。

(2)天气现象的观测,在有效的水平能见度范围内,可以采用人工观测的方法,在视野的1半范围内,目测目标物的水平距离。其中目标物可以是气象站不同方向和具体的多个固定能见度物体,并以深颜色的天空为背景,将视角控制在0.5°~5.0°之间,仰角在6°之内。通过人工观测,从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可辨度、大小、背景颜色和光照等,对天气现象加以判断,譬如小于1.0km的现象,可以估计是沙尘暴或者雪暴。

(3)气压的观测,人工观测可以采用动槽式或者定槽式的水银气压表,计算海平面气压,而自动观测对气压的测定,可以在气压室内安装气压表,与人工的观测方法相结合,解决零点位置变动的问题,同时控制气压计的安装高度和水平,解决大小齿轮空隙的问题。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4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277-0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部门综合观测系统开展的基础性业务,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进行系统、连续观察和测定、记录等,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气象服务等业务开展提供重要数据、资料、依据。成山头气象局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是中国气象局定点国家基本站,也是我国气象系统中条件较为艰苦的台站之一,担负着地面测报国家基本站业务,高空测报每日2次探测任务并参加测报资料的全球交换任务。自开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以来,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率一直是影响观测业务好坏的主要因素,气象观测质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气象观测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有应对突发故障及日常问题的解决维修能力,认真完成班内观测工作及交接班细节,以提高气象观测质量。

1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常见问题

1.1温度表液柱中断

地面气象观测被动式感应器包括气压表、温度表和雨量器,其中温度表最常见的故障是温度表液柱的中断,解决这种难题常用的方法有手甩法、加热法、冷却法、撞击法等。手甩法由于用力大小难以掌控,一般不采用;加热法和冷却法受温度表形状及中断部位限制影响,且操作方法复杂,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也不宜采用;撞击法是台站应对温度表液柱中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此方法不受中断部位等影响,易操作,左手在操作中弥补了撞击时书本没有弹性的缺陷,起到了辅助保护作用,既安全又可靠,被成山头气象站观测员多次采用,均未出现失误。

1.2降水导致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

夏季成山头台站降水多且降水频繁,由于未能及时取出蒸发器内多余的水,常出现蒸发器内水溢出现象,或强降水致使器具内水溅出器外,造成蒸发量记录失真。解决这个问题可在蒸发器旁边安置1个可以容纳较多水量的广口瓶,用帽盖盖紧瓶口,盖子中央穿出一根试管,通过橡胶管与蒸发器倒水小嘴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原理;当发生大暴雨天气时,蒸发器水升至倒水小嘴与之相连的橡皮管位置时,就会通过橡皮管进入试管,然后进入广口瓶中,这样就解决了蒸发器向外溢水问题,蒸发记录就不致失真。为消除强降水时蒸发器内水向外溅出,可制作一个口径为20cm、高约15cm的金属圆圈状的加高罩,将圆圈上口同蒸发器上口缘一样设计为刀刃形,下口为深且宽的倒扣酒盅形,避免加高罩倒扣在蒸发器上时遇大风被吹掉;强降雨天气时,在加高罩的保护下,就可以将蒸发器溅水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记录准确性,一旦雨势减小或停止,要及时去掉罩在蒸发器上的加高罩,否则就会影响水分蒸发测量的准确率[1-2]。

2加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管理的对策

2.1加强观测仪器管理

观测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观测仪器管理工作,避免仪器损坏无法进行正常观测工作。每次下班前应逐项检查班内工作是否妥善完成,接班员交接班时要交代清楚班内仪器运行状况、天气特点、观测数据记录及下一班需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因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忘换日照纸、忘做雨量自计纸等问题,增加其他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做好班内观测工作、熟练仔细完成交接班时仪器管理工作,并认真执行半点巡视仪器环节,这在仪器日常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

2.2完善业务制度

建立健全气象观测各种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实现观测方法、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的统一,增强观测资料的可用性;强化地面观测业务质量管理、监督及检查,提高观测业务内在质量。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地面观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规定。成山头台站认真完成测报工作管理的实际情况就是对各项各项业务制度的贯彻落实,使每个测报员在遵守规章制度和维护制度权威性及连续性转变为个人的业务自觉行动[3]。

2.3增强业务意识

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枯燥且繁琐,且对工作严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观测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操守,时刻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神圣职责,保证在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坚守工作岗位,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准确、及时地观测记录和编写发报,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防涂改伪造等。同时,气象部门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关心工作人员生活,不断增强观测员业务意识,培养观测员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作风,调动和发挥观测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4]。

3结语

随着气象事业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及物质生活需求对气象观测预报等提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精湛的要求。今后要调整地面人工观测业务,全面实现地面基本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技术,加强无人自动气象站建设,建立观测数据统一收集平台,改进蒸发观测方法、提高强风观测能力、逐步开展云、能见度、固态降水、天气现象等自动化观测试验和业务试点推行等基本观测业务,提升艰苦台站气候资料观测获取能力,提高气候观测质量。

4参考文献

[1]母秀民.浅谈如何减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缺测率[J].中国化工贸易,2012(4):18.

[2]刘勇,刘薇,权.浅谈地面气象观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246-247.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5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异常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p415.1+2文献标识码:a

1关于DZZ4自动气象站的概述

DZZ4新型自动气象观测站在传统自动气象站的基础上,由传感器、采集器、网络、供电系统和计算机终端等构成,全自动监测数据可精确到每一分钟,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成果,具有高精准性、全自动化、易维修扩展等特点。能够实时采集湿度、降水、蒸发、辐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地温等气象要素,观测精度、仪器性能以及抗干扰能力等均比过去有较大程度提高。拓展了原有自动气象站工作监控功能,实现了对气象站各要素触发器与电源系统等关键环节工作的实时监控,并且能够自动诊断故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观测员的工作量。

2自动气象站不正常数据的判断与界定标准

气象观测规范针对异常记录的判断、处理方法做了一些简单的说明,但是在实际记录过程中,应该依据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异常数据界定:数据反常且互相矛盾;不清楚原因且无法解释的数据记录;数据不正常但又无法否定的记录;数据不能通过软件审核的记录;违反气象规律、气象原理的数据记录。一旦出现气象记录不正常数据,就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找出气象站设备故障,处理好不正常数据,全面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3自动气象站不正常数据的处理

当自动气象站数据出现混乱、缺少,或者出现传感器故障,气象分析软件出现漏洞,这就需要对不正常记录进行修改、内插、人工补测代替等人工处理,尽力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3.1温度、湿度数据异常处理

如果遇见大风暴雨天气,极易造成传感器与电源接口浸水,可能会出现整点温度、湿度数据不正常,一般情况下需要补测;出现数据异常时,基本站只有在规定定时编制气象测报的2:00、8:00、14:00、20:00,基准站24h,应当采用人工观测方法进行补测。当出现温度正常、湿度数据不正常的情况下,对于整点十分钟前后的数据缺测,可以采用人工观测到的干湿球数据进行订正,也可以用同时段内的观测数据进行补测。

3.2降水量数据不正常处理

降水量观测一般出现滞后性,降水停止后由于仪器自身摩擦性等原因出现降水记录。假如数据记录在降水停止后的2h内,应该把数据记录累计到降水开始停止的时间段内,超过2h的记录应该删除,不做累计,保证观测值的真实性。在日常观测工作中,要保证人工观测雨量筒的正常运行,一旦自动站出现故障,可以进行人工补测,避免日降水量的缺测。若分钟内降雨量观测值短缺,可以采取同时段降雨量平均值进行补测,实现数据记录的连续性,要注明数据来源方法,替代后的数据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3.3自动站极值异常的处理方法

当某个时极值有异常时,可能会影响到日极值的选取,则会将该时极值作为缺测现象处理。如果采用其他观测值或者人工观测数据的日极值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推测出该日日极值不在该时段内,要从其他正常数据记录中选取;假如在该段时间内,应该从人工观测数据记录中选取该日日极值。气象自动站记录大部分缺测时,则应该利用现有的数据分析软件,依据自动观测记录与人工补测数据记录进行分析、判断,使用截面数据回归预测或者逐步分析预测方法,保证补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当出现自动站数据缺测问题时,应该从RtD文件中补救,然后再查找、分析B文件、Z文件,确认是否真的缺测,最后依据上述方法与步骤进行相关补测。

3.4数据文件备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

一般情况下,B文件和原始数据收集文件备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安全性。避免计算机等储存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记录数据的意外丢失而导致的数据不完整,备份文件起到替换、补遗作用,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准确、连续。针对每天自动上传的观测数据资料要及时的保存,建立相应的文件保存,应用移动磁盘或者其他备份软件进行备份,对于每月的总体数据要进行刻录光盘保存,避免原始数据的损坏或者流失,保证原始数据文件的完整和安全。

3.5恶劣天气或者预审人员大意造成的数据异常处理方法

自动气象站记录的数据众多,而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数据之间又有着相互的影响,当出现数据不正常时,要考虑到是否是反常天气造成的结果,特别是恶劣天气容易造成仪器观测功能失效,起不到准确记录的作用。预审人员要仔细、严格的进行数据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必须立即启动人工观测应急措施,及时进行软件人工卸载,保证故障之前数据的完整。预审人员必须确保采集器与传感器的正常运行,做好气象监测工作,绘制各气象数据分析曲线图,找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地发现曲线图异常状况,保证数据可靠、完整。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海西州乌兰县气象局DZZ4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数据现象,必须要提高对异常数据处理的能力。要将气象软件设计与人工预审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观测记录,不断积累观测经验,掌握不正常数据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要重点检查观测报表容易丢失的部分,关注自动气象站无法预审的气象要素,把握相关性较差的气象内容,及时进行记录数据备份储存,确保数据记录客观、完整,全面提高气象观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信志红,徐长芹,韩秀兰,等.自动站报表预审中常见问题分析.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10.

[2]张敏,黄德学,雷红兵.自动气象站不正常数据分析与处理[J].科技,2011(02).

[3]杨锦芳.浅析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和不正常数据的处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1(08).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6

[关键词]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215-01

前言

随着人们对航空需求的日益剧增,空中交通流量逐渐增多,因此,航空活动对气象观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代化民航气象观测资料记录过程还存在着观测人员综合工作技能较低、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应用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航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

1民航机场观测资料的相关问题

1.1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管理问题

民航机场的气象观测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繁琐的工作任务。气象观测人员分配数量较多,每个观测人员的观测记录取点不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记录方法,导致在录入观测资料过程中经常出现人工输入数据错误的情况,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再加上对观测资料录入的时候,没有对软件及时升级或计算机出现异常,都将对观测工作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民航机场的气象观测资料管理主要包括地面例行观测资料、特殊观测资料、气象观测月资料和气象观测年资料等几大部分,我市民航在气象资料管理方面还相对较弱,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规则制度,因此,繁多的资料使民航对气象观测资料管理上存在复杂、困难且效率低下的问题,资料的无意缺失或混乱会严重干扰民航机场飞机的安全起飞,成为民航机场的重要隐患。

1.2民航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技术保障系统多出于局部业务需求考虑建立的,存在业务定位不准,系统建设作用效益甚微且缺乏有效规范监管等问题。以民航气象中心为主的分级管控模式,存在着设备保障业务响应缓慢、信息反馈迟缓等问题,严重制约民航气象观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民航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的薄弱,已经不能满足民航气象现代化探测技术的发展需求。种种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对民航气象观测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1.3民航机场观测资料的记录方法

当前阶段,民航机场的观测记录较为复杂,在观测时,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取点观测的地点不同,由此便会出现数据的差别和混乱。除此之外,当前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观测资料往往会手段观测资料的录入软件的影响,比如软件更新不及时,死机等现象而导致的数据错误。这些问题带来的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都会在不同层次上对其应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2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问题的相关对策

2.1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管理对策

首先可建立气象观测资料存储的电子文档系统,规范录入各自的气象观测资料,可以便捷检索、输入和处理数据的问题。避免因个人的习惯记录及取点不同造成的失误,形成规范性文档,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的观测资料对气象观测的准确、及时预测预报等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民航气象观测的工作质量。因此,对于民航机场的安全来讲,有必要从观测资料的高精确性入手,建立先进的电子文档存储系统,在确保气象观测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发挥气象为民航机场提供的安全可靠的气象业务服务。

2.2民航气象观测记录设备及技术问题的处理

各区域民航要加大对民航气象观测设备的投入建设,完善观测设备系统的配备,形成包括自动观测系统、多普勒气象雷达系统、闪电定位仪等多种专业设备组成的民航气象观测信息网,确保全面多时空的气象观测,并保证其高效运行。加强气象中心和各分局之间的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为气象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伤亡损失,有效避免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同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综合系统的运行效率,及时发现气象观测设备故障,并制定应急方案,保证气象观测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为民航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精确的气象资料依据。除此之外,还要优化观测人员的记录程序以及记录方式,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记录。

3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具体应用方法

3.1建立电子文档储存系统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进步,其在资料管理中的优势也愈发明显。对于气象观测资料具体应用来说,规范的电子文档储存系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取点不同而造成的失误,同时可以避免个人的记录方式不同而对观测资料产生的影响。而且,这种储存系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记录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是资料的查阅和处理更加简便快捷。这对于民航机场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2丰富民航机场气象资料的来源

气象观测资料对于民航机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实用意义。气象资料的来源如果过于单一,往往会对气象预测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气象问题总是千变万化的,丰富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于天气的准确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气象资料,民航机场必须采取更加丰富的观测记录收到,设立多点观察,并要求观测人员将观测点和相关设备紧密结合,保护相关设备的完整和完好性,从主观上出发,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完整性。

3.3多方位共同工作完善气象观测资料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民航机场的观测资料无疑是较为准确和完整的,但是其所测取的范围毕竟有限,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民航机场可以与商业气象观测企业等部门合作,共同分享,提高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除了使民航机场获得更加广泛准确的资料外,还可以保证民航机场和飞机的安全性,使得民航机场在商业上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语

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航班的正常运行以及天气的准确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收集并应用气象观测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建立先进的储备系统和完善的收集手段,使民航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探析.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7

关键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socialist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unceasinglythorough,thecity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ofchangingfastdevelopment,themeteorologicalenvironmentisfacinginacertainextentbytheimpactanddamage.inordertoprotectthemeteorologicalenvironmentandfacilities,andguaranteethesmoothprogressofthemeteorologicalwork,howt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inaccordancewithlaw,protecttheenvironmentisnolongerdamaged,hasbecomeaseriousfacenowmustandthinkingproblem.thispaperonhowtostrengthenenvironmentalprotection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putsforwardseveralSuggestions.

Keywords:weather;exploretheenvironment;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p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取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仪器、设备和附属物。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是气象观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重要保证;是确保气象部门取得正确观测数据、得出科学预测结论的前提,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生命线。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治区气象条例》和《自治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和不断完善,气象事业的依法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责任重大,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我区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城市建设引发的气象探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影响的事件频频发生,为了切实解决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为地方各界提供更加优质、准确的气象公共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意义十分重大。

一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要充分利用国务院赋予的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以及《自治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力求与地方经济建设不发生冲突,使气象事业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才是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责任制的落实工作

法制建设重在宣传,用正确的导向和正确的舆论来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的宣传,是提高全社会对气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加大对内部人员的宣传力度。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树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用法律的武器指导我们的各项事业。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加大对外部的宣传力度。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渠道,如:“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

普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等。面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坚持经常性的宣传普及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尤其对发生在气象行业的案件要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树立良好的法制环境,让气象法律法规规章像天气预报一样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普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气象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地维护好气象法律法规的尊严;维护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气象部门的合法权益,树立好气象部门在社会公众的良好形象。

2.加大巡查力度,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执法监督工作

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科学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理念;气象行政执法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加大对气象台站周围的建设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理”,既能保证探测环境不受破坏,又保证了“气象法”的贯彻落实,这无疑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依法行政举措。坚决杜绝不作为和的行为。加大执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给予严厉处罚。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8

关键词地面气象;气象观测;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p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1-0120-02

在日常气象保障工作中,因观测资料不够及时、准确,给气象保障工作造成被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是各级气象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结合我单位地面气象观测班在日常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地面观测工作质量谈几点意见。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理论基础薄弱,造成部分气象要素判定错误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专业性很强,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就很难正确地观测判断各种气象要素。目前,观测员普遍存在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的问题,如对云的生成原理、演变规律及云与一些天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知识掌握不够,造成云状和降水性质、强度等要素观测判定的错误。

1.2对规范掌握不够全面、准确,技术错情时有发生

气象技术规范是组织实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依据。如果对规范理解不深、掌握不细,就容易发生错情。如部分观测员对加强观测的标准、起止时间、间隔时间的观测记录,对轻雾、天空可辨雾、天空不可辨雾等天气现象之间转换的记录与能见度纪要栏记录的关系,以及危险天气出现在正点观测时间内的观测记录等内容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造成技术上错情的发生。

1.3业务技能不够熟练,造成观测数据不准确

目测水平不高,经验不足,易造成人为误差。特别是对云量、云底高、水平能见度的观测,对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依赖较大,因对观测基本技术掌握不够,造成了部分观测数据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把密卷云观测成层积云的现象。

1.4工作责任心不强,观测质量不高

观测员实施地面气象观测常常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观测过程中能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将直接影响观测工作质量。特别是夜间观测,技术难度大,工作艰苦,更要求观测员要有良好的工作姿态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各种要素观测记录数据多,计算、编报、抄填环节多,工作量大,稍不细致就容易出现差、错、漏现象。当前还有个别观测人员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标准不高,工作中出现疏漏,影响工作质量。

2几点措施

2.1加强理论学习,打牢业务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气象观测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气象观测工作。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必须结合所在场站的环境特点,所担负的工作任务,认真进行跟班实习,了解本地气象特点及场站周围基本障碍等情况,弄清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自动观测设备的推广使用,计算机技术在气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完成好本职工作十分重要。认真负责,严守岗位,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准确及时的实施地面气象观测。遵守各种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观测方法和要领,努力使观测结果全面、客观地反映当时当地大气的实际状况。决不能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实际,严禁谎报天气和伪造记录。

2.2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规范的学习理解

气象技术规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气象观测的程序、方法,明确了具体的要求。加深对规范的学习理解,掌握观测基本技能,才能完成好气象观测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观测工作经验,加强目测与器测的对比训练,提高对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能力,力争减少人为误差。

2.3加强对观测技术骨干的培养

要加强对观测员爱岗敬业教育,充分认识干好工作的重要性。气象台观测员队伍流动性较大,要认真制定业务训练计划,注意加强以老带新,保证观测队伍的稳定性。要加强对观测骨干的培养,每个气象台要保留一至二名业务过硬的观测骨干。

2.4组织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新兵下基层台站实地学习观测技能

目前上一级单位气象专业兵在训练团主要学习的是各种气象理论知识,没有实操经验,分到台站以后经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胜任工作,如果在训练团的时候就适时组织他们下到基层台站跟班学习,这样就能提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消化所学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2.5提高野外机动气象观测能力,以适应机动气象保障工作的需要

机动作战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机动气象保障任务日趋繁重,野外机动观测作为气象保障的一部分,要求将越来越高。野外机动气象观测必须将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有效地结合起来,要适应机动保障特点,摸索机动保障方法,不断提高机动保障能力。

2.6连续监视天气变化,重点做好重要任务、复杂天气尤其是危险天气的观测工作,及时报告天气情况,积极主动地为部队服务

遇有重大任务,气象观测人员要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特别要重视对危险天气的观测,一经发现,就要立即进行判定。并连续不断地观测其发展变化情况,直到消失为止,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定,严密监视,随变随测,及时通报,不漏过任务一个重要的天气变化迹象。

2.7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

在实施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不但要准确及时地进行天气观测,而且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记录、计(查)算,作到错情不出门;当遇到天气复杂,判定结果把握不大或天气飞行天气条件下变化不定时,应组织进行集体观测;认真执行交接班和工作质量检查及评定制度。

2.8爱护仪器设备

气象观测仪器就是气象观测兵的武器。气象观测仪器一般精密度较高,如果使用、维护、保管不当,容易受到损坏。以至影响气象观测工作和气象保障任务的完成。因此,使用气象观测仪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并要切实做到按章办事,经常检查,定期维护,妥善保管,保证仪器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要及时更换或设法排除,排除不了的,报请上级处理,严禁随便拆卸仪器或没有修理技术能力的人去蛮干。

参考文献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9

【关键词】:农业气象观测;问题;出错;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前言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气象学在观测手段研究方面正逐步实现自动化、遥测和精确化。在作物气象条件研究方面,从过去单因子研究向多因子综合研究发展,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开展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如作物-天气-土壤的各种统计模式和动态模式的试验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同气象条件的关系等。

在农业气候方面,应用聚类分析、模糊数学等近代数学方法,使农业气候相似研究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更加客观化和定量化;应用线性规划和统计决策等方法,使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由只考虑单个生产对象发展到综合考虑多个生产对象在不同区域的最优配置。

一、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

按农业生产对象,可分为作物气象、畜牧气象、森林气象、渔业气象、蚕业气象、养蜂气象等。由于这些分支的建立与发展有先有后,与气象关系的密切程度也各有不同,当前它们并不处在同一水平上。按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应用的研究重点,还可分为农业气象学基本原理、农业气象、农业气象预报、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等。在具体实践中,农业气象研究工作大致有下列几方面:①鉴定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以及它们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从而提出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及其对策。②研究、制订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改革种植制度、引进优良品种以及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改革等提供气象学依据。其中,农业地形气候的研究对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水土保持,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尤其具有重要意义。③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主要是观测受害症状和受害时期,确定受害指标,探讨受害机制,分析灾害规律,灾害预报,研究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等。④农业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情报。包括农用天气预报、产量预报、农田土壤水分预报等。其中,在应用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与观测资料传输相结合,进行数值模拟并逐步建立农业气象服务自动化体系,已成为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⑤农业小气候的研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实际上是生产对象所处的小气候环境,大气候的变化通过小气候环境才能影响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农业小气候的利用、调节和改造,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⑥进行农业气象观测仪器与试验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试验研究的水平。

二、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

研究农业生产对象及其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方法。对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相应的农业气象要素进行平行观测和分析,是进行农业气象试验研究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运用时常借助气象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一般要经历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分析3个过程。每个过程所选用的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代表性及比较性都将直接影响研究的效果。

三、农业气象观测中需注意的问题

农业气象观测是整个农业气象工作包括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等的基础。做好气象工作是气象部门的宗旨,也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农服务一直是气象服务的重点。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是搞好农业气象服务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着气象为农服务的效果。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农业气象观测种类及观测项目,各地根据实际而有不同,目前全国尤其是南方各省市大都开展水稻(含早稻、晚稻)观测、土壤水分观测,现将这2项观测工作中容易出错而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

1水稻观测

通过水稻观测,鉴定农业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可为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以及水稻生长的气候评价等提供依据,并为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提供服务。水稻观测项目有发育期观测、生长状况(生长高度、植株密度、长势、产量因素)测定、生长量(叶面积和植株干物重)测定、农业气象灾害观测、病虫害观测及其调查等。

水稻观测中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禾苗在秧田若发生分蘖,记住要观测记载发育期百分率。二是发育期观测一般隔日进行,但旬末必须巡视观测,即使与正常观测相同,也要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记载。三是当分蘖达到普遍期时,要增加1次密度观测,以便准确确定分蘖盛期。四是当第1次观测植株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10%,隔日第2次测得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80%。制作报表时,普遍期栏记第2次观测的日期;如果发育期要进行末期观测,也作为末期出现的日期记载。五是移栽(前3d内)、拔节期,生长高度的测量是从土壤表面量至所测植株叶子伸直后的最高叶尖;乳熟期则是量至穗顶(不包括芒长)。六是在每一发育期的第1次观测中进行1次总株(茎)数的统计。七是农气灾害、病虫害观测中“受害期”的记录,应记载农气灾害、病虫害发生的开始、终止期。八是作物生长量测定取样的时间,在该发育普遍期的翌日上午,待露水或雨水蒸发后进行。若测定了叶面积与干物重,则记住要测密度:三叶、移栽、返青、本田分蘖、拔节,测1m2株(茎)数;抽穗、乳熟、成熟期要同时测定1m2有效茎与总茎数。九是地段作物进入拔节、抽穗普遍期后3d内需进行大田调查。若出现低温阴雨、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一旦达到规定指标,需进行灾情调查。十是灌浆速度测定的取样时间是开花后10d开始,每隔5d取样1次,直至成熟期再取1次。

2土壤水分观测

气象观测的方法篇10

关键词:气象观测学习要点记录处理报表编制日常维护

一、气象要素观测的学习要点

在气象要素观测中,“新规范对仪器维护和记录的订正查算做了具体规定,较大篇幅地增加了新型观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安装维护内容。因此,在学习“气象要素的观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更新,充实了大量新型观测仪器,应掌握新仪器的探测原理、安装和维护要求,并正确处理和掌握同类仪器之间的区别,以及探测结果可能出现的差异。

2、能见度观测给出了“夜间灯光能见距离与白天能见距离的关系表”,日常业务中,注意区别不同条件下(黄昏和凌晨、月夜、黑夜)同一目标物所反映的能见距离的差异。

3、视程障碍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满足服务需求,在天气现象的观测中,增加了雾和沙尘暴的等级定义,以及“扬沙”、“浮尘”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当出现能见度

4、规范了“备注”和“纪要”栏的填写。其中“备注”栏主要记载台站沿革、环境变化,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的说明。“纪要”栏主要记载台站所在行政区域发生的、与天气气候有关的事件,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原来在“备注”栏记载,现在改为在“纪要”栏记载。

5、为确保气候学对降水观测资料的精度要求,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20∶00―08∶00、08∶00―20∶00时定时降水量仍由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记录只作为降水强度记录。

二、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要点

根据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新规范”在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方面的修改原则是:增加了计算机编制报表内容,对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予以删除或简化,以满足人工观测、自动观测记录处理的不同需求;统计规定和处理方法上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判别的有关规定,以适应计算机处理技术要求;统计项目、报表格式等尽量与原规范保持连续和统一,减少不需保留的中间结果;对疑误记录、缺测记录的处理进行合理的简化,以便于操作处理。因此,该部分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还进行02∶00、08∶00、14∶00、20∶004次定时统计,且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

2、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J文件),由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以及相应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标识由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2部分组成,以记载每组观测数据的质量认定和更正处理情况。

3、“新规范”明确计算机检查观测记录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内容,台站应根据本站具体情况,修改审核规则库,且台站审核的重点应放在未实现“机审”内容的审查和“机审”疑误信息的处理上。

4、简化疑误(或特殊情况)记录的处理方法,取消记录加“()、*、>、

5、在定时观测时,不论是人工站,还是自动站记录缺测,首先应考虑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其次考虑用补测记录替代。正常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都可作为正式记录。当自动站记录发生缺测时,仅在02∶00、08∶00、14∶00、20∶004次(或3次)定时观测和其他发报观测时次进行补测;当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风向除外)缺测时,用前、后2个定时数据内插值代替;当连续2个或2个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须按缺测处理。

6、当降水自记迹线有缺测时,若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缺测时段的累计值,则按缺测处理。“新规范”删除了用实测值减正常迹线量代替的规定。

7、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则按缺测处理,而不能用前、后日照记录代替。

8、在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偶然出现的缺测现象中,可能采用同类记录相互替代。但如果长期替代,就失去了平行观测的意义,故应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或积极采取措施修复故障仪器。

9、降水自记记录(或自动观测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取。

三、日常维护的学习要点

1对运行环境的维护

气象观测环境是获取气象探测信息的场所,气象观测测环境的破坏,将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影响了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和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及精细化。长期稳定的气象探测数据,也是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观测场地面积及观测场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均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若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使其符合要求。观测场地应设置坚固、稀疏、美观的围栏,其高度以达到安全防护要求以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宜,围栏外侧应设立告示牌。观测场地尤其是雨量传感器周围草超高时,要及时剪割,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性。

2对仪器及附属设备、设施的维护

2.1雨量传感器的维护。定期(一般2~3次/月)清理承水桶内部阻塞物,并清洁过滤网,如有必要,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传感器翻斗。清洗雨量筒时要先拧下雨量外罩,断开雨量通讯线(不要短路),然后取下传感器,清洗漏斗、翻斗及滤网。严禁用手触摸雨量传感器翻斗的内壁,以免沾上油污,而影响正常感应。如漏斗堵塞,可用细铁丝使之通畅。冬季无雨季节应把承水口的盖子盖上。为防止碰撞和承水器变形,可用游标卡尺和水平尺核查。只要没有特殊天气,如受大风的影响,出现沙尘天气,或周围没有树落叶等情况,一般短时间内,下雨时不会造成漏斗堵塞。当前维护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蜘蛛经常在雨量筒内造窝、繁殖,下雨时易造成漏斗口堵塞,增加了维护雨量器的难度。

2.2温度传感器的维护。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损坏,测量1脚(或者2脚)与3脚(或者4脚)之间的电阻值,正常阻值根据实际温度不同应在80~120Ω。测量1脚(或者2脚)与3脚(或者4脚)之间的电阻值R1,测量1脚与2脚(或者3脚与4脚)之间的电阻值R2,铂电阻的电阻大小R=R1-R2,利用公式:t=(R-100)/0.385算出测量时的温度值,并与标准温度对比,对温度传感器的状况进行初步判断。若是传感器的问题,应更换温度传感器。定期测量温度传感器高度,使之保持在1.5m高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