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婴护理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9:22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1

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其中婴儿安全管理尤显突出,如若管理不善将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临床医疗纠纷的分析,以及对医疗风险的进一步认识,认为强化技术、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在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保婴儿安全更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产科护士的主要职责。为了预防婴儿错抱、丢失,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母婴识别卡,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设计方法与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母婴识别卡的设计与应用

1.1识别卡的制作材料与设计内容

卡片采用300克铜板纸双面彩色印刷,成品尺寸:14cmX9.5cm正反两面印刷。①识别卡的正面内容:母婴识别卡片正面正中为医疗单位:福州总院476医院。右方温馨为提示:在医护人员对婴儿护理检查工作中,有需分离时请婴儿父母对识别卡进行有效签字确认,否则不得让无关人员把婴儿抱离父母身边。左下角及右下角为床号、姓名、母亲身份证号码(图1)。

②识别卡的背面内容:母婴识别卡片背面正中为医疗单位:福州总院476医院。第二行有5项内容:工作人员、时间、项目、备注。右下方为温馨提示:在医护人员对婴儿护理检查工作中,有需分离时请婴儿父母对识别卡进行有效签字确认,否则不得让无关人员将婴儿抱离父母身边(图2)。

1.2识别卡的临床使用方法

①在母婴识别卡片正面左右两侧填写床号、姓名:②在卡片背面按项目填写,实行工作人员和监护人双签名:③将卡片不规则剪两半,父母签名的部分由专职护士保管,工作人员签名的部分交给监护人保管:④医护人员需要对婴儿进行各项护理和检查治疗时,必须将分离的卡片进行核对,经监护人与工作人员姓名后,实行双签名:⑤产妇出院时,收回父母签名部分,并与另一半合并,留底归档。

2识别卡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体会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2

【关键词】母乳喂养;存在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6-0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吸收率高,能使婴儿获得免疫因子,增加自身抵御能力,减少疾病。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省时、方便、经济,母乳喂养不仅能增进母子情感交流,还能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原;可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我们在母乳喂养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院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现报道如下。

1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

1.1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有关知识的掌握对母亲的影响最大。近几十年来,在对医务人员教育中,忽视了有关母乳喂养知况、技巧等方面内容.而强调了人工喂养有关问题.使医务人员对开展母乳喂养态度消极。

1.2在母乳代用品销售的影响下.使人们错误的认为采用配方奶等代乳品喂养好.是现代的喂养方法。加之有些母亲工作忙。不能随时哺喂.而盲目地选择了人工喂养。

1.3母婴分室延迟开奶.定时抱奶,婴儿出生后立即抱婴儿室与母亲分离,待母亲泌乳后再让婴儿吸吮.以后2~3h抱母亲处吸乳一次。其结果,致使很多母亲泌乳晚,乳晕小,使很多母亲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而最终采用人工喂养,这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1.4婴儿出生后6h未开奶前喂糖水,致使婴儿产生错觉.再不愿吸吮母乳.从而减少了对的刺激,导致母乳分泌不足,而母亲也误认为自己乳汁分泌不足,丧失母乳喂养信心而采取其他喂养方法。

2实施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转变观念.对母乳喂养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主动对产妇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的意识.工作比较被动。

2.2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后,个别护理人员认为可以把婴儿完全交给母亲照顾.而减少了对婴儿的巡视和护理,从而使某些异常新生儿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病情而失去有效救治时机。

2.3母亲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产妇泌乳稍晚,其家属担心影响婴儿健康,有偷喂糖水现象。二是个别产妇由于凹陷,婴儿吸吮困难而嫌麻烦不愿哺喂。三是极个别产妇担心哺乳影响体型美,对母乳喂养有顾虑.

2.4对母婴儿同室的管理问题。实行母婴同室后,婴儿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外来探视人员都要对婴儿看一看,抱一抱.无形中或多或少给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

2.5个别产妇在怀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产后增加了宣教难度。

3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对策

3.1为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加强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复训,尤其是对妇、儿科重点科室工作人员的培洲。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做到每个工作人员均能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什么是母婴同室,早吸吮.接需哺喂及其重要性。妇、儿科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能随时对产妇进行指导,形成全院轰轰轰烈烈开展母乳喂养的高潮。

3.2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认识到实行母婴同室,早吸吮、按需哺乳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为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由专人负责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其中包括下发书面材料.组织看录像,用模型和娃娃来讲解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挤奶手法。(2)按“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十点措施”要求.做到责任到人。如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协助婴儿早吸吮等工作必须到位。(3)加强母乳喂养工作质量监控.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评估[2]。

3.3对母亲及其家属除加强宣教外,要检查病房,杜绝存在奶瓶奶嘴代乳品。对喂奶有困难的产妇,护士随时协助其哺乳,对母乳喂养态度消极的产妇.要做好心理护理.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到有的放矢[3]。

3.4在实施母乳喂养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孕期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效果最佳,因此我们加强了产前门诊宣教工作,建立了孕妇母乳喂养宣教登记卡。二是为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出院后继续进行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成立了随访小组,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和解答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3.5实行母婴同室虽尚未发现感染,但新生儿毕竟抵抗力较弱,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其感染机会非常重要。我们除减少母婴同室内必要的探视、陪住外,定期进行室内通风、空气消毒.为母婴创建一个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3.6为提高新生儿重量,每天应有专职医生对新生儿进行晨检,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小结

博大的母爱在新生命伊始就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迄今还没有任何乳品具备母乳那样多的优点,即使在最初可能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只要坚信和坚持母乳喂养,感受出生婴儿和母亲的第一次接触,感受新生儿的每一次吸吮,做到和孩子早接触,越和孩子早接触,就越早出现泌乳,孩子越早开始吸吮,母乳的量也就越充足,为了造就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我们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耐心指导帮助,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母乳喂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母乳喂养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兰景霞.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3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分离

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护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弱势群体,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3结果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大幅度上升(p

3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其特殊状况,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通过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让产妇面对现实,保持良好心态,并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促进她们生理、心理全方位的康复,同时通过人性化护理活动的实施,提高了产妇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护理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4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生产200例产妇,所有产妇都是初产妇,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在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基础上,随机把母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家庭背景、文化知识水平、分娩方式、婴儿情况和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护理都在病房中产妇的床旁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内容包括婴儿沐浴、游泳、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相关药物注射、换尿布等,相关的健康与护理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让产妇准确掌握对婴儿的护理和喂养技巧;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操作,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护理操作。护理知识宣教的内容有母乳喂养优点和相关注意事项、产妇保护方法、产后的营养指导、产褥期产妇会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技巧、更换尿布技巧、婴儿预防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区分婴儿常见生理和病理现象和相应处理措施等。住院期间床旁护理1次/d,每次护理的时间半小时左右。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婴儿抱到专门的沐浴室集中沐浴,进行脐带消毒,抚触婴儿,在治疗室集中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进行集体的讲解,内容和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产科制作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程度调查问卷的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等满意程度,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根据母婴护理相关内容设计20道选择题,对产妇及其家属对婴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掌握:80~100分,基本掌握:60~79分,未掌握:小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观察组(100)85(85%)13(13%)2(2%)98%

对照组(100)49(49%)25(25%)26(26%)74%

很明显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2.2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情况

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比较

组别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

对照组(100)63(63%)25(25%)12(12%)

观察组(100)35(35%)21(21%)46(46%)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3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对产妇采取分段护理服务,产妇与婴儿实现分开护理,分段分离护理使护患之间产生了隔阂,护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人性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产科护理服务也不断的改进,母婴床旁护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婴儿和产妇不需要分离,可以有效解除产妇担忧心理;而且母婴床旁护理加强了产妇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监护权力,尊重产妇及其家属的选择与相关权益,保护了其隐私,人性化的满足了个性需求,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而且通过精心的护理和相关健康教育,增强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信息,加强了护换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明显提高了护理满意程度。

母婴床旁护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护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护理操作示范,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促进和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护理,逐步的提高产妇及其技术对护理方法的认识与掌握,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指导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采取专业的精心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和婴儿护理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产科护理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单胎足月孕剖宫产80例,均无妊娠合并症,乳房发育正常,无哺乳禁忌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岁,孕周37~42w。初产妇62例。经产妇18例,且新生儿评分及体重均正常。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经过有关母乳喂养的术前宣教,让孕妇清楚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其次,指导其术后母乳喂养的技巧和合适的体位。80例孕产妇均行硬膜外麻醉,新式改良横切口,产后均无产科并发症。手术完毕后尽早母婴同室,回房后30min内与婴儿接触,让婴儿早吸吮,勤吸吮,协助哺乳,建立哺乳喂养的行为。

2临床护理

2.1术前宣教产前乳房护理是保证产后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2]。我院举办孕妇学校,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发放相关的宣传材料或播放视频,告知孕妇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使其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并认同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带来的好处;告诉产妇通过配戴合适的棉质胸罩体型不会改变。通过宣教,使孕妇了解妊娠期乳房的变化及泌乳、排乳的生理机制,掌握产前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懂得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越早重视母乳喂养。对于产妇和新生儿都是值得提倡的健康行为,也能让产妇及早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疼痛护理剖宫产术后痛感较为强烈,在疼痛的刺激下,由于活动及姿势的限制,产妇也无心哺乳婴儿。为了缓解产妇疼痛感,一般可使用布比卡因镇痛,可有效减轻痛感,也能促进催乳素的分泌,使产妇有信心哺乳婴儿。术后要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饮食,也有利于身体恢复,为母乳喂养提供更多方便。

2.2.2母婴同室产妇手术完毕回到病房后,严格按剖宫产护理常规护理。产妇生产后,尤其是初产妇,角色的转变可能使其心理不能迅速适应,故而要求母婴24h同室相处,消除母子陌生感。使产妇迅速进入母亲角色,为母乳喂养带来便利。入病房30min后,由专职护士帮助婴儿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向产妇讲明早吸吮、勤吸吮的重要性。同时告知产妇母乳不仅富含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也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鼓励产妇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婴儿刚出生时吸吮兴奋点最高,泌乳反应最灵敏[3]。产妇清醒之后,可以将婴儿放在母亲胸部,让婴儿与产妇早接触,这样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为产妇母乳喂养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2.2.3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剖宫产术后因受体位限制及切口疼痛的影响,部分产妇有畏痛的情绪,认为无法哺乳。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首先让产妇选择合适的体位,产后6h可协助产妇翻身活动,并采用侧卧位喂奶,即产妇与婴儿均侧卧,产妇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使婴儿含住全部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另一手固定婴儿头部,防止鼻部受压影响吸吮。术后第1d,可以采用半坐位或坐位,产妇一手抱住婴儿,于婴儿臀部垫一软枕,使其胸部贴紧母亲胸部;产妇另一手以"C"字型托住乳房进行哺乳。这种哺乳方式不仅可以减轻产妇抱婴儿的负担,而且能很好地控制婴儿头部,使母婴能够亲密接触,达到有效吸吮。

2.2.4其他护理剖宫产术后要严密观察产妇体温变化情况,防止切口感染,而影响母乳喂养;也要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超出月经量,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也要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出血原因,避免情绪紧张而影响乳汁分泌。剖宫产术后,要加强产妇营养的供给,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促进乳汁的分泌。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3结果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6

[关键词]产妇;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34-70-03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是保障婴儿健康的基本措施。随着母婴同室的开设及母乳喂养的广泛宣传,大多数初产妇能很好的进行母乳喂养。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初产妇在产后一周内不能正常的进行母乳喂养,严重地影响母婴健康。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对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为2007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7~41周,其中剖宫产80例,经阴道分娩180例(其中会阴切开缝合90例),生产后母婴均无异常,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母乳喂养困难,住院期间全部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为4~10d。

1.2母乳喂养困难的表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拒绝给新生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未按需哺乳;产妇愿意给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有饥饿感,但不含接母亲,或含接后不吸吮,或撅嘴吸吮,哺乳时新生儿大声啼哭。

1.3母乳喂养困难原因

260例母乳喂养困难产妇中,缺乏哺乳知识和技巧60例,占23.1%;产妇惧怕疼痛55例,占21.2%;产妇受限49例,占18.8%;产妇凹陷25例,占9.6%;产妇乳汁不足30例,占11.5%;新生儿错觉41例,占15.8%。

2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

2.1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

初为人母,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医护人员又不及时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和支持,有的产妇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表现为:未按需哺乳;产妇抱婴儿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吸吮时母亲感觉疼痛,母亲因疼痛减少或停止哺乳。

2.2惧怕疼痛

剖宫产或会阴切开的产妇,惧怕哺乳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有的产妇惧怕婴儿吸吮时疼痛,惧怕婴儿吸吮时刺激子宫收缩产生宫缩痛,而停止哺乳。

2.3产妇受限

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且产妇腹部切口置有沙袋,身上带有输液管,留置有尿管,部分带有氧气管,使产妇活动及受限、母乳喂养困难。

2.4产妇凹陷

有凹陷的产妇,因凹陷而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尤其是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5产妇乳汁不足

①产妇生产时,体力消耗大,因疲劳或会阴切开、剖宫产术造成切口疼痛,使产妇不能充分休息;部分产妇产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②部分产妇生产后,因婴儿性别不理想而心情沮丧,以致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使催乳素分泌减少,泌乳量减少。

2.6新生儿错觉

部分产妇或家属认为产后3d内尚无乳汁或乳汁不足,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养代乳品。使用奶瓶喂养时,新生儿不用费力就可吸吮到乳品;当产妇给婴儿哺乳时,婴儿不吸吮母亲或婴儿不用力吸吮母亲,因吸吮不出母乳而放弃吸吮母亲。

2.7缺乏医护人员支持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未对产妇及时进行评估、指导、帮助,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3护理对策

3.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态度真诚、和蔼,主动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并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说明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是其他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母乳喂养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并向其说明乳汁分泌与产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乳汁分泌,而且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3.2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通过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口头宣教,向产妇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小册子,并在病区走廊和病室放置母乳喂养宣传版面等措施,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树立母乳喂养的意识和信心,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吸吮、早接触等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挤奶手法,如何保持母乳充足,什么是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等。

3.3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生后半小时内就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开始吸吮母乳(剖宫产术者,婴儿娩出后婴儿脸与母亲脸相贴或让产妇抚摸婴儿,术后回病房协助产妇让婴儿吸吮母亲),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以后实行按需哺乳,即让婴儿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在上自由地吸吮,只要婴儿饥饿时或母亲奶胀时就喂哺婴儿;母亲奶胀时,若婴儿在睡眠中,应推醒婴儿吸吮母乳。

3.4指导并协助产妇正确的喂哺婴儿

护士经常深入病房,把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技巧教给产妇,协助其母乳喂养,如哺乳时,在产妇背部、腿部及抱婴儿的手臂下适度地垫软垫,减轻产妇的紧张疲劳感,使婴儿和母亲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防止母亲压迫婴儿鼻部影响婴儿呼吸,防止婴儿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婴儿含接吸吮母乳时,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嘴呈“鱼嘴状”,压迫刺激乳窦分泌、喷射乳汁;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颏,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因新生儿胃成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1],所以,每次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嘱产妇及家属,不随便给婴儿进食其他食物或饮料以免影响有效吸吮。同时,经常观察评估产妇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哺方法,避免因喂哺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新生儿含接困难和病的发生。

3.5疼痛护理

向产妇解释产后子宫复旧引起的宫缩痛和婴儿吸吮母亲引起的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勤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利于恶露排出,利于身体恢复,以解除产妇喂哺婴儿的顾虑。对剖宫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疼泵镇痛,并妥善固定放置管道,哺乳时避免腹部伤口受压引起疼痛。同时,控制剖宫产率和会阴切开率。

3.6做好护理,防止皲裂

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洗(禁用肥皂水),保持及清洁卫生。对皲裂者,哺乳前,湿热敷和3~5min,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先在损伤轻的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并增加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并使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能起修复表皮的作用[2]。于下次哺乳前擦洗干净,以保护。产妇奶胀且婴儿不吃奶时,用“C”形手法挤出多余乳汁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同时避免受压。

3.7及时纠正新生儿错觉

耐心开导产妇和家属不用橡皮,不喂婴儿其他食物。教产妇喂哺时用轻触婴儿嘴唇,诱发婴儿觅食反射,在婴儿张口的瞬间迅速将母亲塞入婴儿口中;对张口不吸吮者,把塞入婴儿口后,帮助母亲挤压乳晕,使母乳流入婴儿口中,促使婴儿产生吸吮动作。经过上述方法,41例错觉婴儿均得到纠正。

3.8纠正产妇凹陷

护士及时对产妇进行评估,发现有凹陷者,即进行伸展、牵拉练习,或用自制简易吸引器,利用负压吸出凹陷的,吸出后,用洗净的手牵拉,保持5~10min,反复多次,每日5~7次,直到凹陷的不再回缩。也可将吸出后,用手牵拉,顺势将放入婴儿口中,利用婴儿强有力的吸吮吸出凹陷的和乳晕(婴儿饥饿时效果更好)。凹陷不明显者,帮助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会自然吸吮。不能因婴儿最初几次没吸吮到奶就放弃母乳喂养。

3.9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供应产妇充足的营养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产妇养成和婴儿同步休息的习惯,每天累计睡眠不少于8h。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低于12550kJ)、高蛋白食物,少量多餐,忌无盐或低盐饮食;鼓励产妇多食汤类,多食蔬菜水果,多食含铁、钙的食品,如菠菜、海产品、动物肝、瘦肉等。

4结果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得到有效解决,除哺乳禁忌外,我院产科初产妇产后一周内均能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由85%提高到100%。

5讨论

5.1母乳是婴儿天然和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

母乳具有无菌、温度适宜、永不变质、易消化吸收、喂养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免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炎和腹泻。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是婴儿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5.2母乳喂养利于母子健康

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交流,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增长智力;产后立即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有助于产后恢复;母乳喂养能抑制排卵,延期月经复潮,具有避孕作用;而产后一周内的母乳喂养成功决定以后的母乳喂养。

5.3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

尽管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生后30min内吸吮时,由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成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直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3]。婴儿早吸吮、不定时频繁的吸吮母亲的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乳汁越吸越多,而且边吸边分泌;早吸吮、勤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乳汁。

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以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最常见,指导喂养技巧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护士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宣教、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上。

总之,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耐心细致地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加强营养等是泌乳的关键,对保证产后纯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护理、纠正错觉、纠正内陷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80.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7

1对产妇和家属方面

1.1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

通过护士面对面的演示和手把手的教学,让产妇和家属直接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及时指导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纠正不正确育儿观念和方法,不断强化护理技能,直到全部掌握。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率平均为93%,传统模式为55%[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2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率

母婴床旁护理,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多种权益,接受产妇和家属的监督,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孕产妇的信任和赞扬[4],获得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满意率平均为92%,传统护理模式满意率为74%[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3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实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婴24小时不分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和协助,如早吸吮、喂奶姿势、正确含接乳头、挤奶方法等,产妇及家属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对乳量少、乳头凹陷、乳头皲裂、乳汁淤积等乳房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1.4有利于产妇建立育儿信心,增加母婴感情

通过床旁示范和指导新生儿护理方法,产妇能够自行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从而产生成就感,也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建立起照料新生儿的信心和兴趣。母婴同室提供安静、卫生、舒适的环境,床旁护理使产妇与新生儿之间同步休息和活动[9],促进母婴交流,利于培养母婴之间的感情。

1.5有利于产妇身体康复

产妇按需哺乳可刺激缩宫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贫血,延缓排卵,推迟再次妊娠的时间,还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减去怀孕期间增加的体重,恢复到正常状态。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恶露排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对腹部手术切口或会阴侧切伤口进行观察和自我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伤口恢复过程的认识,配合护理和进行自护,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1.6有利于预防产妇产后抑郁

护士精心陪伴和指导护理,加上整个家庭参与母婴护理,形成和谐愉快氛围,减少了初为人母的焦虑和不安,利于产妇调整产后情绪,减少产后抑郁。

2对新生儿方面

2.1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单个床旁护理,一人一套护理用物,可降低集中护理引发的婴-婴交叉感染。对产妇和家属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教会洗手方法,接触新生儿做到勤洗手,有效预防家属自行护理时对新生儿的感染。同时,新生儿及时吃到初乳,初乳中多种类型的保护性抗体可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和过敏现象发生。

2.2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

新生儿有一定的视听及感知能力,母亲与新生儿频繁地说话、抚触等都能增进母婴之间的交流,令新生儿感受到妈妈的爱抚,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抚触还能抚平不安情绪,给新生儿以安全感,减少哭闹,加深睡眠深度,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刺激宝宝淋巴系统,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

3对医院方面

3.1有利于探索母婴护理新模式

促进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升医院品牌形象,适用社会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各项护理操作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完成,护理人员除具备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反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演示和指导,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既锻炼了个人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3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操楠[10]认为新生儿的所有护理操作都应在床边完成,当着产妇及家属的面进行操作,护士会更有自律性,责任心、主动服务的意识会更强,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扎实做好基础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也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

3.4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模式体现了产妇及家属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等多种权利的被尊重,有利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5]。新生儿护理操作在床旁进行,护士与产妇及家属相处时间增加,产妇参与护理,解除了产妇担心护士对孩子不好、怀疑抱错孩子的误会,增强了对护士的信任和认可,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8

【关键词】母乳喂养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32-02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理想的必需食物,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实行母乳喂养作为全球卫生战略之一。哺乳自己的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吸吮母乳是婴儿的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工作,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对解决母乳喂养困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科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专家认为婴儿娩出后20~40min内婴儿吸吮力最佳,为96%;产妇胎盘剥离后,胎盘催乳素、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利用新生儿断脐后皮肤接触及立即哺乳,吸吮受刺激,反射性地使催乳素分泌增加,而哺乳是促进催乳素分泌最有效和最特异性刺激,故早开奶是增加乳汁分泌和提高纯母

乳喂养率的一种最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2008年随机抽样产妇132例,年龄22~35岁,孕34~41周,接受产前母乳宣教的120例,入院后强化宣教的12例,自然分娩115例,剖宫产17例,婴儿体重2.2~4.2kg。

2方法

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妇,临产前填写好有关表格,并做好产妇清洁护理。

婴儿断脐后称体重,产后5~10min母婴皮肤接触30min并帮助吸吮,观察婴儿首次哺乳的吸吮力,观察产妇哺乳的感觉。

产后1~3d内在产休室内观察了解婴儿吸吮情况,产妇等情况。

3结果

3.1婴儿吸吮能力吸吮能力佳为96%,其中产后20~40min吸吮能力佳者率高于产后15min以内和产后1h后。见表1。

3.2哺乳时产妇的感觉哺乳时产妇有欣慰感126例,不适感6例。

3.3产后1~3d内对产后1h内哺乳组和产后3~4h后哺乳组婴儿吸吮顺利程度及产妇乳量充足者高于产后3~4h的4:1。

3.4产后出血量产后1小时哺乳组132例,除一例胎盘粘连,剥离困难发生大出血外,其余产后出血量减少。见表2。

4体会

本组资料说明,早皮肤接触,早吸吮,是分泌乳汁和纯母乳喂养的保证,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措施。

护士要及时了解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并向产妇讲解清楚,产后头几天,虽然奶量少,但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新生儿需要[1],要坚持母乳喂养,而且让婴儿多吸吮,以刺激建立射乳反射。提高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使产妇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产后立即哺乳的准备,从而树立喂养信心。

产前对母乳喂养宣教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十三年时间的观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宣教和指导是推动母乳喂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柔嫩的呼吸道、肠道黏膜,而且方便、卫生、经济,并能增进母子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还可促进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所以我们要把宣教工作从理解、支持到放心、满意,从而达到纯母乳喂养的目的。

从本组资料看出,新生儿刚出生时需要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是呈睡眠状态,因此,吸吮能力极度差。产后20~40min这段时间,新生儿已有对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所以产后20~40min吸吮力较好,但50min~1h以后,新生儿由于吸吮时用力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又要睡眠,此时的吸吮能力也较差。

以往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不宜哺乳,喂养后容易引起呕吐窒息,认为产后6h才可以哺乳,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80%的新生儿吸吮和吞咽反射好,未出现过因吸吮而窒息的,经过早开奶,勤吸吮,按需喂奶,产妇乳汁分泌早,新生儿黄疸少,产妇的心情

欣快、轻松,保证产后4~6个月足够的母乳喂养。

5讨论

总结我院从1995年5月开始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等有利于纯母乳喂养实施后,提高了母乳喂养新观念、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经过13年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教育、婴儿吸吮能力及产妇乳汁分泌情况,通过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技巧的指导,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接受过宣教的产妇,在产后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能熟练地进行母乳喂养,因此,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9

关键词:母婴同室;睡眠;健康宣教

自2010年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不断深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满意度也在提高,融洽了护患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2013年1月~12月于我科收住的产妇800例,其中阴道分娩560例,剖宫产240例,年龄20~40岁,身体健康无并发症,住院时间在3d以上,均实行母婴同室,健康指导。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沟通协调能力好。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质量成为衡量人们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若患者睡眠不好,则可影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病死率升高[1]。因此,产妇的睡眠好坏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母婴同室能增加母婴接触,有利于按需哺乳,有利于母乳喂养,保护了母亲安全,降低了母婴病死率,提供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早日康复。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很多精力和体力,产后要照顾婴儿及自身身体需要调适,以利于康复。产妇作为特殊的人群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因此,在保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要做到不干扰产妇的睡眠。现总结如下:

1做好健康宣教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出现某些特殊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改变,到了母婴同室,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经管护士予热情帮助介绍。剖宫产产妇要承受更多的不适,保留尿管引起的不适及饮食的要求和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睡眠更差。在宣教过程中,根据对产妇的评估,指导产妇及家属身临其境共同参与,使产妇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安和焦虑,减少产后抑郁。教育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h。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同时应有正确的哺乳姿势,含接姿势,喂奶方法,减少由于过度充盈引起疼痛,影响睡眠。重视护理,产后30min内即给新生儿哺乳(早吸吮),每次哺乳前要清洁,如有凹陷及时纠正。学会自我护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5%碘伏棉球外阴擦洗,2次/d,要勤换内衣裤,勤梳头,勤刷牙,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婴儿的护理常识,帮助产妇及家人树立育婴信心,讲授育婴技巧。指导产后锻炼,如进行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和缩肛运动等,培养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让产妇感受到回归自然的家庭般温馨护理,无后顾之忧,减轻心理负担,促进睡眠。

2环境方面

睡眠环境与好的睡眠密切相关。首先保持病区安静。休养室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温度适宜在18℃~20℃,湿度55℃~60℃。严格探视陪侍制度,护理操作或查房应集中进行,做到四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减少噪声,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加强睡眠知识宣教,提高睡眠质量。

3心理护理方面

指导产妇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增强其自身心理和身体调适。通过护士发自内心的爱送去祝福,使护患交流与沟通更畅通。减少产后忧伤和焦虑等不良刺激,而影响乳汁分泌,增加心理负担,影响睡眠。剖宫产产妇多关心干预,术后药物镇痛能有效减轻伤口疼痛,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4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内容包括婴儿脐部及臀部清洁卫生,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告知对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及方法,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内容等。指导产后锻炼,产后用药注意,产后避孕知识,产后复查及咨询等。产后合理营养,注意荤素搭配,还要多喝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母婴的营养和生理需要,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教育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健康成长。睡眠作为临床上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与生理和心理功能有密切关系[2]。让产妇安心休息,来自丈夫和父母及家属的帮助和支持尤为重要。

通过母婴同室的主动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病室内时间的增加,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这就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婴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同时,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医生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篇10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母乳喂养及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伸展练习,令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新生儿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