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5:09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1

为做好2021年度市残疾人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根据省残联下达的经费指标及各县市区残联申报培训计划,2021年计划对全市1500名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市残联根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培训需求,明确2021年市本市培训任务指标。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必须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至59岁,女16至54岁)、有培训需求,具备参加专门培训的条件和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残联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残疾人培训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时分配下达任务,加强监督检查。

(二)认真部署实施。乡镇残联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摸底调查,确定好培训内容及方式。部署好全年培训工作任务,并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备市残联就业所。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培训后就业情况以及项目实施中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情况。

(三)强化培训考核评估。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示范基地进行的培训,要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设置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学员结业要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将进行免费补习直至鉴定合格。

(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乡镇残联要加强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积极整合资源,强化部门配合,深入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各乡镇残联要把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强化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各级各类培训要根据培训项目及残疾人特性,设置相关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效”三大原则,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在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做到活动宣传到位、政策解释到位、措施说明到位、典型引导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理解和支持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社会工作残疾人就业服务

作者简介:张蓓,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6年我国残疾人数量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有残疾人口的家庭为7050万户,涉及的家庭人口达2.6亿人。调查表明残疾人收入低,家庭贫困问题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使其平等、参与,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工作具有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殊本质,是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的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服务全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四个层次以及整合方法的运用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具体、更方便、更适合的服务,帮助和解决残疾人就业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残疾人更快速、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不断向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社会工作将作为主要的中介为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做出贡献。

一、社会工作对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作用

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残疾人就业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一)社会工作是传承政府就业服务政策的职业媒介

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这些政策在执行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工作开展越来越深入,政策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缺少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媒介。众所周知,我国政府的指令和各项政策的落实都是通过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准政府”部门体系来完成。政策落实具有官本化和教条化倾向,许多由官方组织的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调查和访谈都只是在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没有实际的意义。政府政策的落实缺乏一个独立的专业化媒介将这些政策真真正正的贯彻到残疾人群中去。政策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执行也不容忽视。空有政策的制定却没有政策的落实,政策便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职业媒介运用专业的、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二)社会工作是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帮助者”

残疾人就业难不仅来自于自身身体的缺陷,也来自社会对他们群体的歧视和社会公共设施条件不完善等社会环境的限制。他们需要社会帮助他们康复训练,需要社会为他们开展技能培训,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促进其就业的社会环境。而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本身就是那些在生理上有某种残缺或受到某种损害的人或群体。因此,社会工作的角色之一就是帮助残疾人就业,为他们提供劳动就业培训、指导、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因此,将社会工作引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有很强的科学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将残疾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中是残疾人事业完善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就业服务是大势所趋

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就业既符合当前“平等、共享、发展”已成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理念,又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的方法支持。国家十分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引入和推动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中的应用,既符合“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又为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残疾人作为社会上的特殊弱势群体,更应该获得社会的帮助和认可,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使得社会工作与现行的残疾人就业政策以及发展中的残疾人就业政策能兼容,对社会工作更好地与残疾人就业政策相适应,更好地提供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的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工作方法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快、更好的重返社会。

二、社会工作是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

政府出台的旨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包括残疾人的康复与职业训练、教育和就业指导。

(一)社会工作提高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水平

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是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重心。无论是在社区的职业培训还是对残疾人个体一对一的康复训练,社会工作都增加了科学的训练内容,同时扩大了康复训练的范围。社会工作能够对案主传授正确的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的方法,能够帮助案主正确的使用康复器材,普及职业培训的知识,避免在康复训练中因为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延长康复时间甚至错过最佳的康复期。社会工作帮助案主节约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的时间,提高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的水平,缩短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的时间,从而帮助案主尽快的进入就业阶段。

(二)社会工作提高残疾人的教育质量

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教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提高残疾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增加残疾人进入就业领域的砝码。一般来说,教育康复主要在各地区的盲校、聋哑学校、启智学校、儿童福利院和社区康复站开展,特殊教师主要承担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工作,但是,我国目前处在特殊教师严重缺乏的阶段,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促使一部分康复人员充当教育康复的角色。残疾人是生理上有某种缺陷的弱势群体,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时候缺乏耐心,形成倦怠期进而产生挫败感而自动放弃,社会工作通过群体讨论和群体游戏的工作方法让残疾人在轻松、愉悦、无压力的环境下敞开心扉彼此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倾诉自己的学习压力和困难,增加残疾人之间的互动,提高残疾人对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兴趣,从而整体上提高残疾人的教育质量。(三)社会工作使残疾人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

每个残疾人根据自身的缺陷不同,就业诉求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过去的由政府组织的就业服务中心往往忽略残疾人自身特点习惯上把残疾人作为特征统一的群体看待,一般采取集中就业的方式和分散按比例就业的方式安排其获得就业岗位。这两种方式都忽略了残疾人的差异性导致残疾人就业后出现不适应工作岗位最终被迫离职再次成为失业者的现象,这两种方式严重的造成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浪费,不仅浪费残疾人自身的就业机会而且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对方,社会工作的特点更容易被残疾人所接受。在帮助过程中,社会工作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注重残疾人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专业的个案工作理论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利用个案工作法能帮助残疾人解决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使就业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三、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着偏西方化、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等问题。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需要推动社会工作向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应该将残疾人就业服务纳入社会工作系统之中,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情况促进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本土化;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残疾人就业专业服务;加大社会工作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

(一)促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化

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许多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借鉴外国的模式。但考虑到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庞大,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等特点,应该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化。

首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立法工作,将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上升到法律和国家战略的高度;必须加强专业宣传,增强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在政府和社会层面的认同度。其次,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开展。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基本在城市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基本停留在对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层面,很少有有甚至没有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社会工作。再次,社会力量的推动是影响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开始于政府推动,暂停于社会发育。只有当社会进一步发育,能够担当社会服务的职责时,社会工作才会有进一步的实质上的推进。

(二)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残疾人就业专业服务

(三)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工作职业化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3

一、提高认识、强化宣传

关于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有文件规定。为确保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文件印发,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形式,结合纪念日、重大节日、先进事迹、典型案例等多样式的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推进的必要性。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部门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用人单位的理解,使大家既严肃执法,又献一份爱心。更进一步理清“四个关系”:即残疾人安置就业与用人用工自的关系;法定义务与乱摊派的关系;特殊保护与就业市场化的关系;开展残疾人劳动潜能与实现平等参与的关系。

二、完善政策、依法推进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和市人民政府第200号令《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政策制订具体实施意见;

二是制订奖励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法人,鼓励机关、团体、企业接纳残疾人就业,为他创造劳动就业机会;

三是制订残疾人灵活就业奖励办法,扶持残疾人自立、自强,自谋职业;

四是严格管理福利企业,产权、行业拨离管理(行业管理应属残联),有利于推荐异地区安置和本市本区福利企业及私营企业劳动就业;

五是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的征缴面,依法推行按1.5%比例安置劳动就业,

六是建立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制订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管理规定,开展残疾人就业上岗前后职业技术培训,将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正常的规范化教育。

七是制订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须知和残疾人求职须知使用单位和残疾人都知道,残疾人被确定录用的,应自录用之日起必须与被录用的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同时按国家规定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真正的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三、相互支持,团结协作,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

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利用地税部门,保证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在机关、团体、企业有效实施。残联、地税、劳动、司法及其相关部门依照各自的工作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确保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顺利进行,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起到制约作用,同时也为培训残疾人,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劳动条件等提供资金保障。两年来,为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结合《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年8月份,梁省长签发的31号政府令的学习宣传,将此项工作作为残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多次与地税协商工作方案,召开相关会议认真抓落实。残联主动与地税密切合作,规范操作流程、征缴依据、征缴范围、征缴标准和征缴办法与时间。同时完善就业年审窗口使政策、程序、服务“三公开”。两年来,发放就业年审资料16000多份,催审涵8000多份,依照劳动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与市区劳动部门进行8起劳动执法,对56家企业进行劳动执法检查,确保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年年审1000多家单位,4000多家企业主动到地税缴纳残保金,残保金征收达1200万元,安置残疾人324次就业。

四、提高残疾人的道德文化职业技能推动就业、扶持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残疾人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残疾人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帮助残疾人维权9起,法律援助6起,参与法律诉讼4起,有效地增强了残疾人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是进行残疾人文化素质教育。推荐残疾人参加市电大学习,目前,我区推荐残疾人参加电大20名,其中有15名电大学生成绩优异,鼓励扶持残疾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两年对高中、大专、本科以上的学生26名,发放6万余元,有效的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

三是提高残疾人技术技能。根据残疾人的特点,我们每年进行电脑操作、按摩、插花等培训班4起培训人数百名以上;今年制定了《区“高科技助残就业”实施方案》,计划5年内培训残疾人学习动漫、Lt、机械制图等较高专业技能学员75名(其中高端5名,中端10名,低端60名),学员定向培训,经培训的残疾人学员50%以上达到就业或扶持创业。

四是探索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形式。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外出行动不便,培训残疾人不离家就业的技能,开展手工业培训班(如“丝带盘花手工艺制作”、“工艺美术画制作”),共培训62名,提高学员们手工制作技巧,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探索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的形式,切实为残疾人就业和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创业,是时下的一种潮流。然而,即使是对身体健全的正常人来说,做自己的老板也决不是件轻松的事。残疾人创业,其间的艰辛与困苦就更不言而喻了。市的手佳推拿按摩保健中心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从一个盲人按摩师,经过8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现拥有10家门店,员工700余名,并安置400名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家),残疾人创业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同时政府的扶持也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在核发营业执照、办理有关手续、减免税费和落实经营场地等方面都应给予优先和照顾,并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贴:年我区经验收奖励了24家个体企业发放48000元扶持补贴。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4

一、组联工作:我县一直十分重视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工作,把有人办事作为残联工作的头等大事,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全县18个乡镇、366行政村、10个街道居委会,全部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做到了人员到位,制度建全,工作职责、统计列表上墙;建立了电子档案并报市残联组联部备案。举办乡村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2期,受训人员211人次;县职中、县三中及乡村中小学的师生组成的助残志愿者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碘缺乏病日、精神病防治日进行了扶残助残活动和广泛的普法和专项宣传活动。18个乡镇还派出由公务员组成的志愿者工作队,协助县残联的“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确保了我县“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和残疾人数据库录入工作的按时、高质量完成。同时由于县残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基层残联的共同努力,我县“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非正常现象;县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的工作也在请示运作中。

二、维权工作: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落实一向是我们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三年大变样”中,凡涉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事,人大、政协的有关部门都要过问,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三年大变样”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11月战海残疾人姚良与保险公司发生投保纠纷,在法律顾问袁斗一的积极努力下,回经济损失1500元;“三年大变样”已来,我县及时调整了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把“三年大变样”办公室领导做为重要成员,协调有关部门,在新建、扩建的主要建筑物建立无障碍设施,并在新修街道两侧铺设盲道5000米。县电视台的“曝光台”栏目还就车辆、货物挤占盲道进行过专门报道。在主要街道标牌上设置了盲文。

三、康复工作:一是认真实施了市“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方案。在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后,每年还要进村入户进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康复档案,并及时准确的将情况上报市残联。二是白内障复明项目。两次配合宣化眼科医院在全县筛查患者302人实施白内障手术52例。三是“国家公益金”救助项目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标准做到了人员落实、救助到位。建立健全了救助档案,并及时上报到市残联康复部。四是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完成盲人定向行走5名;智力儿童康复训练2名,并对家长进行了培训;训练肢体残疾人1名。完成了年度康复训练的各项任务指标。在乡镇村依托各级卫生组织形成了康复服务网络,做到了有训练场地、有专人负责。建立了全县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档案。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创建康复示范县而努力。

四、康复指导中心工作。根据市残联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县于12月2日在残联四楼会议室举办了社区康复员培训班,18个乡镇的理事长、社区康复员、10个康复站的康复员等40名人参加了培训。市残联康复部领导和251医院的专家到会做了专项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进行了考试,全体参训人员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县残联将培训与考试情况建立了专项档案,为今后乡镇对村级康复员培训打下了基础。对此次培训活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其及时的在了政府网上。

五、用品用具供应工作。一是县政府主管领导十分重视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建立工作,多次亲自过问筹备情况。现在场地已按市残联的要求准备就绪,只是具体器具尚未到位,我们正在积极向省市残联争取。二是建立了救助残疾人的有效机制,根据需求调查摸底情况,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为残疾人争取需要的辅助器具共计80件,其中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的12件。三是完成了假肢需求的筛查和上报工作,并协助市残联用品用具中心完成了普及型假肢安装(2例)任务。

六、宣传文体工作.1、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期间,由县主管领导带领残联、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到乡镇对1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慰问,送去慰问金1000元,慰问白面,大米各10袋;全县共张贴标语41条;县电视台播放了专题节目,并加配了字幕;各乡镇以及县职中、三中,也积极开展了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2、按时按量完成了两刊订阅工作;我县二台镇马启贵同志在张家口日报刊登新闻稿件8篇,其中《沃土催生、帮扶促长、二台镇近百名残疾人创业增收》等反映残疾人生活、反映残疾人工作的稿件2篇。3、积极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一法”“一条例”的知识竞赛活动,我县选手在决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4、其他宣文工作。一是我县设有盲文专柜和有声读物的县图书馆,因城市建设已被拆迁,新的图书馆有望明年落成。二是随着我县三年大变样工作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文化和生活品味有了很大提高,文化进社区和红领巾助残已成为精神文明的标志和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红领巾助残蔚然成风。三是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特殊人才库,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将其作品以及技能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推荐。我县残疾人郝鸿刚的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在河北省书法绘画展上获奖。五是我县残疾人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十分涌跃,的“燕赵残疾人运动员万人海选活动”中,我县有3名残疾人入围,我县小儿台乡的残疾少年张建国还被选送到省残联接受专门训练。六是我县组织开展了残联成立20周年活动。并组织先进材料,推荐典型人物参加市残联庆祝残联成立20周年全部活动,受到了市残联有关领导的肯定。我县的袁斗一等13名同志还受到市残联的表彰。

七、教育扶贫工作。1、我县历来重视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全县共有71名残疾学龄儿童,已入学的64名,占学龄儿童总数的90%,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今年我县又建成了特教学校,招收残疾学生35名,填补了我县残疾人教育工作的空白。同时建立健全了残疾青少年助学制度,每年中高考期间,县残联汇同教育部门都要对残疾考生进行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前做好对残疾学生资助的准备工作。今年共资助残疾大学生8名。初高中残疾学生10名。2、,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副科(乡)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活动的通知》,全县18个乡镇、76个单位的274名正副职领导帮扶274名贫困残疾人,建立了“一帮一”扶贫档案,包扶人与包扶对象签订了责任书。3、关于协调有关部门为残疾人贷款到户的工作,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协调,但资金至今仍未到位。4、今年我们又组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危改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查,进一步巩固了危改成果。5、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县乡村的无依无靠的残疾人全部进入了养老院,做到了老有所养。同时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

八、就业与培训工作。1、今年以来我县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15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37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或进行了就业登记。2、今年我县上报参加盲人按摩培训人员2名。3、完成了个体从业人员调查摸底和上报工作,补助金已足额发放到补助对象手中。4、积极开展了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保障金增收工作,通过年审和检查,促使5个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名,对安排残疾人未达到比例的增收入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50449元。完成市残联下达的指标。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特殊教育;开放实训基地;共享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01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的研究”(编号:2013n219)的科研成果。

截至2007年7月,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残疾人口为311.8万,其中15岁及以上文盲残疾人口有145.95万,具有高中程度(含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口为15.38万人,仅占全部残疾人口的5%。[1]为了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就业能力,十一五期间政府大力兴办了一批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由于受到我国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残疾人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仍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我省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其社会保障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对残疾人事业的扶助力度很大,目前省内有1所残疾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8所中等职业学校,涉及11个专业,省市及地方残联也兴办有一些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为我省残疾人就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和认知缺陷接受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首先,在残疾人职业教育中,传统的学校课堂式教育反而放大了他们听觉、视觉的缺陷,抑制了他们获得职业技能的需求,最终难以参与社会工作。可通过建立相应的实验、实训环境,通过多“做”,充分挖掘残疾人剩余感觉敏感(如听障残疾人视觉敏感)的优势,为他们形成职业能力建立捷径;其次,残疾人的学习能力不强,职业技能的获取以专门培训为主,面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很多工作中的残疾人也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充电。鉴于此种情况,在我省建立一个惠及全省残疾人的共享开放实训基地十分必要。

一、国内外开放实训的现状

在国内对于开放实训基地更多的提法是“公共实训基地”和“共享实训基地”,强调的是基地的资源共享和共用。在德国,这种实训基地被称为跨企业培训中心,对于其成熟的双元制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多以企业为基础,主要注重培训对象的能力培养,并建立了协调教学和企业资源的网状优化结构。在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是将企业环境引入实际教学,被称之为教学工厂,但其理念仍然是以教学为本位,教学中注重项目为中心,和现在国内的项目教学法类似。在项目中,尽量模仿企业环境,构建企业文化,并重视教师培养。

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以学校为主体、政府投资建设和企业自建的基地三种情况。其中,企业自建的实训基地多为本企业员工用于培训,与教育结合的案例还很少;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用实训基地,最为典型的是上海公共实训基地,这个基地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并由政府委托管理,具有示范性和公益性;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型实训基地,在教育领域中更普遍也更容易实现,其中包括由政府依托某个在行业具有特色的学校建设,或者在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几个学校联合建设。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是江苏的常州市职教园。建设过程中由政府投资给各个学校,其中具有共享度低的、专业特殊的由学校自建,对于社会急需,设备先进、共享程度较高的实训设备由中心联合共建,共同使用。

二、我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内涵和现状

杨兴华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的思考与实践》中,提出了共享的内涵和原则。共享的内涵是:在明晰产权、明确事权的基础上,使有限的人、财、物等投入在其主体内外产生的效益最大化的运行过程。[2]在其原则的论述中,提到三个原则:互利双赢原则、主体明晰原则、充分开放原则。在开放原则中提出共享和开放的关系,开放是共享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开放,为所有相关单位所用,才能为共享打下基础。而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建设的开放实训基地正是以此为前提,充分整合各方可协调和利用的资源,在各方受益的基础上充分为残疾人的就业服务。

目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作为我省内唯一一所针对残疾人开展教育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已有一定规模,围绕我院专门针对残疾人的3个核心专业,经过5年的发展组建了20个校内实训室和14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开展教学实践和校外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培养残疾人成为技能型人才、服务省内全体残疾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他各地方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以中职为主,但作为残疾人获得职业能力的重要学习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则良莠不齐,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没有实训概念。综上,分析我省残疾人中高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发现如下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缺乏整体和统一的规划。一方面是大部分中职学校投入不足,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高额投入的资产闲置。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几乎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此专业,但实践场所仅是一两间机房,更深入的技能实践难以开展。我院目前有动漫专业、装饰艺术专业等,具有很多设备先进的实训室,如动漫专业的三维建模实训室和网络实训室,但由于学制等问题,使用效率不高。

2.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社会服务意识。从我院历年就业情况反馈来看,残疾人职业生涯具有一定的特点:容易就业,容易失业,可持续就业能力弱。这都是由残疾人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造成的,以聋人为例,我院聋人以动漫和装饰专业为主,毕业时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工作,但就业一年后,学校对企业进行回访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坚持岗位。虽然离职原因很多,但专业技能无法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从而失去就业竞争力是主要原因。残疾人的职业学校应开设公共开放实训中心,不仅为校内学生提供实践教学,还要向社会和市场,为在职残疾人继续教育、再就业等提供服务,使残疾人能够具有持续工作的能力。

3.实训基地建设缺乏企业参与。公共开放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说到底就是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主体,但同样也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

体。[3]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更需要企业参与,一方面使学校获知行业动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另一方面,促进残疾人和企业的相互融合。以我院聋人为主的动漫专业为例,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动漫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一直定位不准,导致学生就业后离职较多。同时,企业对残疾人的“处事方式”不理解,残疾人对企业的文化也缺乏了解,造成双方互相不满意。

4.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合适的师资队伍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除了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特殊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特殊类型的残疾人,如聋生还要掌握一定的手语,这无疑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还对残疾人的认知心理缺乏了解。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框架

建设一个公共开放的实训基地对残疾人职业教育十分重要,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从事特殊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全省残疾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和培养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因此,探索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新领域,建立共享实训基地将本来就分散、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开发贴近残疾人能力特点的培训课程和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培训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职业能力提高平台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国内公共实训基地的分析,我们更倾向于由政府依托学校来进行实训中心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争取多方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每年度由中国残联、省残联,以及来自于民政、爱心企业的捐助,为实训基地的资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目前,综合考虑全省范围内可利用的特殊教育资源、相关教育资源和残疾人就业特点,我院的实训建设将从整合同区域院校资源和相关企业资源,在满足校内教学、企业培训和开放社会服务三个层次逐步展开,见图1。

整合的实训资源主要从两个方向:第一,我院地处杭州市高教园区,区内共有4所高校。虽然没有对口专业,但相似度高的专业却很多。与院校整合时,采取相近专业共享实训资源的原则,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与浙江科技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实现二维、三维实训室的共享;第二,深度搜索和分析我院开设专业所处行业的产业链条,寻找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并与企业深入合作,共享资源。例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所处的产业分工细致,但并不是每个岗位都适合聋人,经过反复论证和几次与动漫企业合作的经验,分别选择了几个岗位与企业合作(如原画上色、原画线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两个资源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辅助教学功能、特色课程资源、师资培训、对外开放四个主要功能。

四、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目前,我院的开放实训平台建设在动漫专业和装饰艺术专业展开,其中动漫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开放实训基地的第一个项目。该专业实训基地与江苏某从事电子商务全方位服务的专业公司合作,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包括:配合完成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形成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计划,最终实现学生就业与实训基地的盈利并建立学校品牌,具体内容见表1。

企业的主要运营项目包括网店装修设计、店铺活动推广、网店产品拍摄、电商人才培养、店铺活动策划等十余种服务,由于残疾学生的特点,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听障学生的岗位项目进行合作,主要定位在网络动画美工、产品拍摄两个项目的合作,随着基地的发展再进行其他岗位的合作,在基地建设中通过有偿的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资源。基地通过三年的建设,逐渐成熟,将对社会开放,为残疾人的再就业和就业转型服务。开发课程时,针对网络动画美工和产品拍摄两个合作项目细化了岗位,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见表2。

以上相关课程《数字图形设计》、《Flas制作基础》、《插画》、《摄影修片》、《淘宝美工》、《网页制作与》、《网页版面及编排艺术》已经在我院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并实施,其他岗位的相关课程将通过校企研讨后,在后续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调整。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与企业的持续合作是建立在企业发展之上的,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该电子商务服务商培养了一批专门为电商提供配套服务的人才,全力为中小企业进入电商平台搭建平台。在与校方的合作过程中,企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建立包括台湾在内的13家分公司。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同时联合学校师资,提升当地电商人才培训师资水平。筹建杭州分公司,着力拓展电商人才市场、服务市场,将作为全省运营中心点建设。

本开放实训中心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并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性。实训基地一开始就引入企业,使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内容符合市场脉搏,实现零距离就业。同时,采取让教师进企业、让企业指导进校园两个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逐渐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双师队伍。另外,在开放实训基地建设中,规范制度,明确产权,各种开放实训的配套措施、经费渠道、收支办法都相应出台,保证基地建成后马上投入运行。在建设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制定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即实训基地建成后,设备的维护与升级改造,企业带项目进基地,盈利后收益对基地建设仍附有一定的义务等。

我院建设的共享实训基地是在根据残疾人就业特点和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背景下提出的,为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探索了新的领域,增加了残疾人就业机会和稳固性。由于省内没有同类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又分散在各地,因而我省的残疾人开放实训基地难以借助同行的资源。如果要深入发展,共享开放实训基地,为全省的残疾人服务,需要政府的力量。在本实训基地的下一步建设中,将力求来自于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使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加科学、功能定位更为合理,力争成为全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示范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Z].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6

今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业务指导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立足基层,面向农村,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康复、就业培训、扶贫帮困和社会保障工作,一心一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面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健全完善

按照中残联“城镇抓社区、农村抓乡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县残联抓住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关注民生问题的良好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工作手段,夯实残疾人基层组织基础,提升镇、村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改善。各镇把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作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内容,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和广大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大扶持和保护的力度,在扶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残疾学生和特困残疾人子女救助、危房改造等方面采取了具体的扶助措施。以县残联为主导,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三级组织网络已经形成,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按照全县《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我们将社区残疾人协会建到各办事处。残协主席由办事处书记或主任担任,各居委会主任为残协联络员。选聘了17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助社区协调处理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初步搭建了社区残疾人组织框架,拉近了社区残疾人组织与残疾人距离,真正做到了残疾人的事有人管,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进家庭。同时,建设社区残疾人协会办公、活动场所,使之成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有效载体。塔尔湖镇示范社区残协办公场地、残疾人综合活动室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设施、康复器械全部配置。新原、富原办事处达标社区残协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配套,各项工作顺利运行。开展建设工作的社区居委会在去年13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9个,而且开展建设了7个村委会残协,并且已全部完成所有基础数据、信息的筛查、分类、归档,全面掌握了社区(村)所有残疾人的各种服务需求信息,全部达到了“七个一”标准:一块社区残协标牌、一间办公室、一套规章制度、一幅展示图版、一部电话、一个文件资料柜、一份残疾人杂志。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三次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工作的25个居委会主任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解决了社区残疾人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政策、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初步改变了过去基层无脚、软弱无力,工作被动的局面,提升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为今后工作的规范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巩固、完善自治区级社区康复达标区1个;新建农村康复示范旗县1个(建7个村级社区);新建社区康复站7个;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50例,其中免费手术40例,为贫困残疾人减免费4万余元;对4名低视力儿童配用助视器进行训练,培训家长1名,2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资助3名聋儿接受区市机构训练,指导3名肢残对象进行肢体矫正训练;培训贫困智残儿童3名、家长2名;救助精神病患者15名,每人补助药费500元,共计7500元。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100件,矫正器装配1件;免费配发轮椅、座便器、拐杖等辅助器具60件。今年八月份组织6名截肢残疾人到鄂尔多斯市安装普及型假肢,共装配大腿假肢6例,残联每人补贴1000元,赢得了广大残疾人的赞誉。

三、组织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住房状况得到改善

今年,自治区、市残联继续扶持我县实施国家公益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改造50户,四级财政项目补贴资金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2.5万元(每户2500元)、自治区财政补贴12.5万元(每户2500元)、市财政补贴12.5万元(每户2500元)、县财政补贴12.5万元(每户2500元)。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是党和政府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改善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民心工程。为了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政府成立了残疾人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各镇按照县政府要求,制定了危改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责任层层到人,任务层层到位,为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为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公开、公正,县、镇两级残联深入全县7个镇117个村对残疾人危房改造户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逐户核实,建档立卡,对拟进行危房改造的残疾人贫困户张榜公布。县残联与镇政府、危房户分别签定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责任书、协议书。镇、村两级积极配合残联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对于残疾人特困危房户、无劳力户协调筹措资金,帮助赊购建筑材料,动员安排村亲、村民帮工帮料,保证了项目按期启动,按期完工。

2009年我县残联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为了确保建房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比一般农户中等偏下的水平建设,建筑面积50平方米左右。各镇上报危房改造户103人,经过认真摸底筛选已落实46户

,其中42户入住,4户待装修,其余4户正在建设中。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展示了政府为残疾人办实事的能力和决心。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威信,密切了党群关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残疾人事业和残联工作的知名度,促进了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残疾人与我们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四、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和就业培训工作进展顺利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各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就业和征收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各单位正确认识企业自主用人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关系。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与乱收费的关系,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倡导经济效益较好,工作岗位又相对适合残疾人身体条件的企业,尽量调剂一些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今年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71人,其中集体就业16人,个体从业32人,按比例就业23人。新增就业培训基地5个,分别是党校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盲人按摩培训基地、承派汽修培训基地、大水桶足疗院培训基地、健宇按摩培训基地。

2009年市残联、地税局下达我县保障金征收任务55万元,较上年增加5万元。为确保征收任务的完成,县财政、地税、残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及时交换数据、沟通情况,努力做好操作层面的各项工作,使就业保障金征缴面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地税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及时召开残保金征收工作会议,解决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任务分解到所,责任明确到人,税务部门有效地征收机制和职能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县158个财政拨款单位划转就业保障金25万元。131个企业单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万元,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于我县实施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培训和提高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13名城镇个体就业残疾人进行了就业扶持,每名残疾人扶持500—2000元;九月上旬对农村10户具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扶持,给予每户特困残疾人家庭1000元的生产、生活启动资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生产劳动,重拾生活的信心。充分发挥了就业保障金在“助残、扶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拓宽残疾人就业门路,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今年六月份县残联与就业局配合开展了残疾人创业培训和电脑操作培训,共有35名残疾人免费参加培训。10月下旬,蹦蹦猴食品公司为17名残疾人安置集中就业。11月份残联在各个镇举办了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了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业培训,共培训残疾人470人,提高了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水平。

五、开展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5月17日是第十九个法定助残日,我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具体的助残活动:18日组织了大规模的街头助残活动,全县各医疗单位开展了义诊和捐赠药品活动,义诊人数达30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4000余元;司法局、148法援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教育局、残联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传单3000余份,老年秧歌队沿街进行了宣传活动;18日下午,县四大班子及教育局、卫生局、残联等领导看望慰问了二完小残疾儿童培智班和隆兴昌镇敬老院,并为二小弱智班的孩子赠送了校服、学习用具和体育用品,为敬老院的肢体残疾老人赠送了轮椅和拐杖;助残活动期间有108个县直单位对118户残疾人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价值24000多元的生活用品,解决了这些困难户的燃眉之急;县直中小学就近、就便到残疾人家庭开展助残活动,校园健、残学生开展了“手拉手、结队子、献爱心”活动,通过一周的助残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增进了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对提高社会助残意识,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布署,4月1日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任务。学习期间班子成员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6月2日召开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还发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评议表。与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客观、公正、全面的进行了评议。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

七、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规划。积极招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保证就近入学。全县接受弱智培训的残疾儿童9名,有98名各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8%,共减免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学杂费3600元,筹措资金3.6万元,资助考入大专院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46名,保障了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八、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

城镇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基本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低保的残疾人1177人;农村低保对象中有残疾人2867人;10892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4.5%,并给予免除给付线和增加5%报销比例的照顾;94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城镇医疗保障;城乡125个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按政策享受税费减免,年减免金额8万多元;在国庆、中秋期间走访慰问了部分特困残疾人家庭,给他们送去了300元现金和节日的祝福;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共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31人次,申请法律援助13人,援助4人,其中民事2人,公证2人。上述工作的开展,增进了社会与残疾人的相互理解,残疾人事业得到了社会广泛同情和支持。广大残疾人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明显增强。

九、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巴政办2009100号文件《巴彦淖尔市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专门的办证员和初审员。购置办证设备512k以上宽带专线、计算机、1.8毫米打印厚度的平推式票据打印机、数码照相机1台、复印机1台,培训复审员、初审员、办证业务员、残疾鉴定员,5月底完成了前期准备阶段。根据五政办200932号《五原县核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实施方案》要求,经过精心布署,周密安排,6月3日成立了县残疾评定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为了换证工作有序顺利进行,6月4日分别在电视台和五原周报上通知了全县各镇残疾人核发换证的时间、地点和所携带的证件,同时各镇理事长、村社残协也积极宣传动员换发二代残疾人证。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办证,定期组织下乡办证,这样既减轻了残疾人盲目办证来回往返的旅途劳苦,又减少了残疾人的经济负担。残联急残疾人之所急,想残疾人之所想的举动受到全社会一致好评。目前已办证4200余人,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3605人,已发证3552人,预计12月底将发证5300余人既全县残疾人总数的30%,完成上级下达的办证任务。

十、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

为进一步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关注残疾人事业,加大了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我县新闻媒体资源,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从而努力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今年,发简讯22期,制作传单6000余份,标语26条;电视、电台、报社播报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新闻23次,其中市台5次。

十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的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稳定保障;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建设残疾人小康生活的任务还很繁重;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010年重点工作任务

1、完成自治区级社区康复达标区建设任务并通过区级验收;通过实施重点项目使200名各类残疾人康复;免费配发辅助器具60件,完成普及型大腿假肢装配10例。

2、完成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60名、农村470名;残疾人求职登记80名;盲人计算机培训3名;盲人按摩培训5名;城镇新安置残疾人就业70名;农村稳定就业450名;扶持盲人就业8名。

3、巩固、完善、提高残疾人达标社区22个;新建残疾人工作达标社区9个;新建社区残疾人活动中心1个。

4、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500名,重点扶持10户残疾人发展养殖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5、保障金征收55万元,其中企业征收30万元,财政划转25万元。

6、安排专项资金2万元,资助考入大专院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安排专项资金2万元,资助10名肢体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大腿假肢;安排专项资金2万元,开展听力助残,资助5名贫困听力残疾人装配助听器,3名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安排专项资金2万元,补贴15名残疾人进行白内障手术复明。

7、积极申请四期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要争取县级财政补贴,确保项目按期开工,按期完工,接受自治区项目验收。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7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州政府哈副州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88县残疾人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88县共辖9镇8乡,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残疾人1.03万人,其中:肢残疾4964人,视力残疾1514人,听力、言语残疾2552人,智力残疾1042人,精神残疾289人。全县共有重度残疾人954人,其中肢体残疾356人,智力残疾100人,听力残疾201人,视力残疾198人,言语残疾53人,精神残疾46人,他们中84%的人没有劳动能力,70%的人没有自理能力,靠亲属和家属供养占80%,靠社会救助和国家低保救济20%,享受城镇低保的占14%。88县是一个残疾人比例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由过去的一般性慈善、福利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残疾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狠抓基础工作。2004年建成2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开展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盲人按摩和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环境。通过努力,我县2002年获00工作目标考核第二名,年获自治区残疾人康复先进县、00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残疾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维护,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二、残疾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一是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每年政府专门召开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力度。二是强化残疾人就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档案,对各乡镇、单位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随时掌握全县残疾人就业情况。三是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取集中、依托社会机构和“科技之冬”等三种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县共培训残疾人635人,其中通过科技之冬培训496人,依托社会机构培训118人,集中培训21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06名,其中个体就业54人,集体就业13人,按比例就业39人;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19万元,通过培训和就业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就业状况。

(二)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增强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争取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和低视力康复门诊设在88县人民医院,极大的方便了我县白内障和低视力患者。同时建起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马王庙社区康复站,使385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309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重见光明,35名低视力配上助视器,7名聋人配上助听器,34名肢残人、聋儿、脑瘫儿、智残儿得到训练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轮椅209辆,安装假肢29例,拐杖、盲杖287件,康复补助共计21.6万元。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使一部分残疾人改善了功能,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狠抓残疾人扶贫工作,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一是县、乡都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献爱心。县、乡、村各级单位、领导职工和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包扶,助残志愿者纷纷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三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协调贷款34万元、赠送物资14.6万元,为123户残疾人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修建、维修房屋420平方米。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62户贫困残疾人发放13万元有偿扶持资金,为125户残疾人提供6万元的定期补助和困难救济。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减免义务工54万多元,减免各种税费19万元、学杂费2.5万元、治安费和卫生费1万多元。五是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近三年,全县共有286名城镇特困残疾人先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59.6万元,有29名孤寡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有580人得到民政部门临时救济,18人得到定期救济,累计发放救济金达25万元。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现况。

(四)营造扶残助残、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氛围,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一是以“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宣传活动。近年来,残联与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播放了《身残志坚、走出自己的天地》、《真情回报社会》、《关爱》等专题片,开辟了《残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老年性白内障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栏目。加强外宣工作,三年累计在各大媒体刊稿136篇,其中州级以上刊稿32篇;走访慰问残疾人726户,发放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8.8万元。二是举办了两届残疾人运动会,有71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包括轮椅、中国象棋、套圈、飞镖四个项目的比赛;筛选1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002002年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0010金、3银、2铜,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运动会,获自治区1金、2银、3铜的好成绩;2004年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了46名残疾人的88件精选作品,这些展品包括石材、雕塑、刺绣、编制、剪纸和书法等;组织2名残疾人参加00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取得声乐、器乐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5月,我县还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卡拉oK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根据区州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县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残疾人危房改造提出总体要求。制定任务目标为每年完成3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5年完成100—150户危房改造;改造标准为每户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符合国家安居防震工程要求。2005年我县安排了10个乡镇的28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州财政、残联投资14.5万元,县财政、残联出资10万元,平均每户补助8000元。工程5月8日动工,目前已有17户竣工,11户正在修建中,预计9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积极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自治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精神,我县于今年5月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88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草案)。实施办法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及权利义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医疗卫生服务及费用补偿等,自治区、00、县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20元,农牧民个人每人每年交纳30元;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被纳入试点范围,并规定乡镇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个人交纳部分由民政部门、残联负责协调解决。目前试点时间待自治区批准,工作尚在准备之中。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教育环境。一是县人民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之中,特殊照顾,同步实施,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率达到90%以上,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二是大力实施“春雨行动”扶残助学和“公益金助学”工程,有32名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300元的救助,给予8名大中专及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共1万元资助,帮助指导15名残疾考生填报中、高考志愿,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改善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环境。

(七)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乡人民政府相继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成立了88县法律援助中心,已为3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费用2.8万元,帮助残疾人追回案款4万元,并与司法部门联合组织3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残疾人保障法》知识问答,同时组队参加了州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近年来,全县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825人,帮助解决就业、就学,婚姻、生活等方面问题45件,办理残疾人证731本。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困难多,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我县财政困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收取有难度。

(二)我县重度残疾人口多,群体大,生活极度贫困,只靠零星救济、帮助已无法维持生活。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每年提供1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月、按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项目单一,数额很小。建议重新制定符合现状统一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扶助。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社会政策;残疾人就业;反残疾歧视;就业援助;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101-04

残疾人在社会中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全世界有6.1亿残疾人口。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到2.6亿个家庭,其中很大一部分残疾人都具有劳动能力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残疾人在社会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虽然在身体或精神上有残疾,但在人格和权利上他们与健全人是平等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出发,尝试对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和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作出概括和描述,并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作出一些思考。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残疾人普遍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就制约了其工作的范围,就业行业比较窄。而且残疾人非正规就业比重高,就业稳定性差,这也影响到他们参与社会保险,使得参保率比较低[1]。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从业残疾人口与从业调查人口之间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残疾人的就业层次较低,导致残疾人的收入和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根据《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的统计结果表明:未就业残疾人的主要生活依靠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的比例在农村高达67.8%,城镇为40.4%,201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普通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约56.2%[2]。由此可以看出,残疾人家庭收入普遍较低,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这无疑加重了家庭其他成员的负担。

由于用人单位或企业普遍缺乏履行对残疾人就业义务的自觉性,尤其是在就业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形下,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日趋困难。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的数据,截止到调查时间,我国仍有858万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没有完全就业。《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表明,达到劳动年龄段并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比例为50.0%,城镇的比例仅为37.2%。在2012年城镇人口的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至9.2%[2],是全国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1%的2.2倍。实际上很多残疾人下岗或失业根本不会被记录在案,真正的失业率远远不止这些。

在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方面,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以此作为残疾人政策的主体规范我国残疾人主要的就业主要形式: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及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这三种就业形式,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条例,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的提高与完善。尤其是2007年5月出台的《残疾人就业条例》,旨在减轻社会障碍和残疾障碍对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实现的影响,从而保护残疾人就业。

福利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速下降,导致这些企业在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福利企业为了减轻经济负担,首先会选择解除大批残疾人的工作,企业又不会重新吸收新的残疾人劳动力,导致下岗、失业的残疾人数越来越多[3]。我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33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的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工作类别。对于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或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现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4]。表明该项规定的目的是把残疾人就业的任务逐渐转变为社会责任。

因此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已有较多相关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但是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我国残疾人无论是在经济收入、就业率还是在就业结构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健全人,残疾人仍处于长期的弱势地位当中,而且在较长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残疾人就业仍需要相应的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协调。

二、我国残疾人就业具体政策的实践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首先,以《宪法》为核心,其次以《就业促进法》和《劳动法》等为基础,并以《残疾人就业条例》与《残疾人保障法》为主体,最后,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规章和条例为补充,这些政策相互联系和补充,组成了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整套政策体系,同时这些政策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主要从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等三个方面相关政策来分析。

第一,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就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的供给政策来看,在教育培训政策方面,虽然在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之后,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有了不少改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有2206个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普通机构,有1044个三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办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教学校发展到110所,除此之外达到中等专业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48所,全国已有约59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6]但是实际上这些职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十分有限,无法满足适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18岁以上残疾人未上过学和上过小学的比例在城镇为53.6%,农村高达81.5%,仅在农村,18岁以上残疾人未上过学的比例就高达42.2%,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仍不高。我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加上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残疾人职业培训机会稀少、教育程度低,使得残疾人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康复政策方面,我国2002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来完成残疾人康复后的职业和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力求为康复后的残疾人入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把康复工作与残疾人就业联系起来。相比之下,国外的康复政策较为完善。首先,在时间上,早在1973年,美国的《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act)中就提到康复工作对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其次,在内容上美国《康复法案》中也相对完善,对康复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针对美国各个州不同的情况分别开展不同的康复项目,如assessingtheRoleofVocationalRehabilitationinDisabilitypolicy中的弗吉尼亚州的职业康复项目(VR,VocationalRehabilitation)。随着《康复法案》的实施,美国有一大批残疾人在康复后参加了《1973年全面就业与培训法》第301、303条款中规定的各类技术培训计划,仅在公共就业计划方面,受益人数就达到1912万人。

第二,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的局限。《宪法》规定了残疾人有劳动的权利,2008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国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并特别作为纠偏行动实施,然而由于该制度没有对残疾人劳动关系解除作出规定,于是有些企业在政府相关部门检查时,临时安置一些残障人士就业应付了事,等政府检查一过,就马上解聘这些刚招来的残障人士,到下一次检查的时候,他们再临时雇几个残疾人应对。而且该条文中“达不到国家规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相关规定,很容易被一些用人单位认为企业只要缴纳就业保障金,就可以不用安排残疾人就业,通过缴纳保障金来推卸责任,残疾人仍遭受到间接歧视[7]。例如,四川省政府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颁布实施了《四川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但是根据数据显示仍然有五分之二的残疾人未就业。这说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残疾人就业难的状况。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针对援助残疾人就业出台的小额信贷和给予福利企业税收减免等措施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例如,在河北、河南、湖北等农村地区,部分残疾人根本不知道有残疾人证,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而针对残疾人的小额信贷也就更少被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知道并利用了。在城市地区,很多企业给予残疾人工作的实际收入非常低,这些企业吸收残障人士工作只是为了获得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利益。

第三,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不足。为了提高残疾人服务的水平,2000年中国残联制定并出台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发展规划》,对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做出了详尽的具体部署。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已有22个省级残联和中国残联设立了机关内部办公网,有30多个中国残联组织开发的各类项目管理软件并投入基层使用。在《残疾人就业“九五”实施方案》实施之后,构建了基本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但现有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仍存在很多问题:求职信息网络不够健全,未与残联、街道或社区联网,有效的服务难以提供给农村残疾人用于参加生产劳动,而且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关注不足,就业培训内容和方式也不能满足残疾人真正需求。据《2012年中国残疾人健康状况及小康进程检测报告》显示,2012年靠熟人介绍就业或工作的残疾人口在城镇和农村比例分别高达61.6%、66.7%,这说明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仍需加强。国家残疾人就业制度规定“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最大用途应是用于残障人士的职业培训”,但残联部门往往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来购买一些康复中心的器械,或用于奖励一些安排残疾人就业成绩突出的企业,这样一来按比例安排就业制度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残疾人士身上。

三、发达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我国目前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仍不完善,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合适的就业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士提供适当的就业职位,我们可以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改进相关政策。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9

《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年2月25日以国务院令第488号公布,*年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条例》,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条例》是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专项法规,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残联组织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职责,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使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地要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条例》的内容,依法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完善相关制度,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

二、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

各地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统筹安排,在分析就业形势、落实就业计划和制定就业措施时,通盘考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推动《条例》的全面贯彻和实施。要深入分析、研究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专项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

三、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鼓励社会依法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全面推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指导用人单位为残疾人开发并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指导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选择、培养并推荐符合用工要求的残疾人;运用政策导向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在选择项目、申办营业执照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继续落实国务院促进就业的36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法律政策的保障。要将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作为再就业援助对象,加强与残联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帮扶。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帮扶"零就业家庭"等专项活动中,与残联组织联手帮助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四、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向残疾人开放,免费为他们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支持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要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完善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将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纳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统计(劳社统就业6号表)的范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要逐步实现与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的联网,共享信息资源。

鼓励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为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各地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对残联组织开展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给予指导与技术支持,并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五、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鼓励并组织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的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公益岗位安置的残疾人要落实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政策。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研究制定专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六、加大《条例》的宣传和执法工作力度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篇10

残疾人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就业难点,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残疾人一方面由于自身生理的障碍,就业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认知还存在误区。残疾人就业比主流体人群的就业更严酷。残疾人在自强自立的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和各类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也在不断探索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渠道,通过职业培训、扶持创业、提供服务等各种途径来促进残疾人多元化就业。其想法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宣传

关于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有文件规定。为确保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文件印发,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形式,结合纪念日、重大节日、先进事迹、典型案例等多样式的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推进的必要性。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部门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用人单位的理解,使大家既严肃执法,又献一份爱心。更进一步理清“四个关系”:即残疾人安置就业与用人用工自的关系;法定义务与乱摊派的关系;特殊保护与就业市场化的关系;开展残疾人劳动潜能与实现平等参与的关系。

二、完善政策、依法推进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和**市人民政府第200号令《**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政策制订具体实施意见;二是制订奖励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法人,鼓励机关、团体、企业接纳残疾人就业,为他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三是制订残疾人灵活就业奖励办法,扶持残疾人自立、自强,自谋职业;四是严格管理福利企业,产权、行业拨离管理(行业管理应属残联),有利于推荐异地区安置和本市本区福利企业及私营企业劳动就业;四是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的征缴面,依法推行按1.5%比例安置劳动就业,五是建立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制订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管理规定,开展残疾人就业上岗前后职业技术培训,将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正常的规范化教育。六是制订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须知和残疾人求职须知使用单位和残疾人都知道,残疾人被确定录用的,应自录用之日起必须与被录用的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同时按国家规定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真正的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三、相互支持,团结协作,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

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利用地税部门,保证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在机关、团体、企业有效实施。残联、地税、劳动、司法及其相关部门依照各自的工作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确保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顺利进行,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起到制约作用,同时也为培训残疾人,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劳动条件等提供资金保障。20**-20**两年来,为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结合《残疾人就业条例》和20**年8月份,梁省长签发的31号政府令的学习宣传,将此项工作作为残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多次与地税协商工作方案,召开相关会议认真抓落实。残联主动与地税密切合作,规范操作流程、征缴依据、征缴范围、征缴标准和征缴办法与时间。同时完善就业年审窗口使政策、程序、服务“三公开”。20**-20**两年来,发放就业年审资料16000多份,催审涵8000多份,依照劳动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与市区劳动部门进行8起劳动执法,对56家企业进行劳动执法检查,确保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年年审1000多家单位,4000多家企业主动到地税缴纳残保金,残保金征收达1200万元,安置残疾人324次就业。

四、提高残疾人的道德文化职业技能推动就业、扶持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残疾人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残疾人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帮助残疾人维权9起,法律援助6起,参与法律诉讼4起,有效地增强了残疾人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二是进行残疾人文化素质教育。推荐残疾人参加**市电大学习,目前,我区推荐残疾人参加**电大20名,其中有15名电大学生成绩优异,鼓励扶持残疾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两年对高中、大专、本科以上的学生26名,发放6万余元,有效的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三是提高残疾人技术技能。根据残疾人的特点,我们每年进行电脑操作、按摩、插花等培训班4起培训人数百名以上;今年制定了《**区“**高科技助残就业”实施方案》,计划5年内培训残疾人学习动漫、Lt、机械制图等较高专业技能学员75名(其中高端5名,中端10名,低端60名),学员定向培训,经培训的残疾人学员50%以上达到就业或扶持创业。四是探索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形式。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外出行动不便,培训残疾人不离家就业的技能,开展手工业培训班(如“丝带盘花手工艺制作”、“**工艺美术画制作”),共培训62名,提高学员们手工制作技巧,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探索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的形式,切实为残疾人就业和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新晨

创业,是时下的一种潮流。然而,即使是对身体健全的正常人来说,做自己的老板也决不是件轻松的事。残疾人创业,其间的艰辛与困苦就更不言而喻了。**市的手佳推拿按摩保健中心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从一个盲人按摩师,经过8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现拥有10家门店,员工700余名,并安置400名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家),残疾人创业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同时政府的扶持也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在核发营业执照、办理有关手续、减免税费和落实经营场地等方面都应给予优先和照顾,并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贴:20**-20**年我区经验收奖励了24家个体企业发放48000元扶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