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十篇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十篇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7:39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1

一、设定归纳目标,明确思考方向

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归纳推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归纳推理成为了教学目标的重点。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和臆想并且加以归纳。让学生以数学规律为准则进行归纳就需要设定归纳目标与方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提示,让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归纳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路的主要环节: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并不是所有都适用于归纳推理理论,教师应该选择具有特例的、并且具有规律以及共性因素的教学内容。

(2)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基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在明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不同的算式来检验学生归纳能力,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计划。

(3)设定归纳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展内容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设定归纳目标,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检查归纳结果,反思归纳推理

学生在就归纳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后会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结论,在获得结论后学生还需要对结论进行解释,将已学的知识作为支撑结论解释的依据。检查归纳结果、反思归纳推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自主发觉教材的异同点,并且就产生异同的原因与影响进行研究,然后将得出的结论与其他知识相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思维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学生获得的结论也必然是不同的。归纳结论的正确与否可以进行检验。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同时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归纳结论,并且说明以下问题:若干方程有何异同点?命名方程有什么共性?这些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有什么概念区别吗?教师在完成提问后学生进行讨论与总结,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通过归纳学生的结论来阐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对刚刚归纳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另外,学生进行归纳反思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反思,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归纳反思与课后习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进而实现课堂内外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归纳推力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单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进行“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归纳推理理论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渗透归纳推理理论,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去学习。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大家已经学过有关有理数的知识了,那么如果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话应该怎么计算呢?”其次,教师可以让大家回答一个熟悉简单的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数量和输球数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如果赢球了就被记为正,输球则被记为负,平局为0,那么足球比赛中足球队在比赛中的胜负会有哪些情况呢?”再次,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上半场赢球2个,下半场赢球3个,那么全场赢球数量为5个,也就是(+3)+(+2)=+5,一共8种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有理式的加法运算法则,上面罗列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不同情况,并且得出了先加的总和,但是如果要计算有理数相加的总和就需要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判断确定“和”的表示符号以及计算“和”的绝对值。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意识;渗透

归纳推理是观察、总结事物由个别、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研究者将理论前提和最后结论作为判断的基础,根据归纳对象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个部分。归纳与推理两种认识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及在数学探究中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作用,因此说归纳和推理是进行数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在研究过程中归纳与推理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研究中不断学习新的认识,也可以用做进行命题的论证或驳斥的依据。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探究归纳意识来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归纳知识的渗透是必要的而且必须的。

一、归纳推理的分类

对于归纳推理来讲,其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别:其一,完全归纳推理。指的是利用对某项事物中对象情况或者子类情况的探究,概括出相关事项的推理。其一般的表现形式为:p1具有S属性,p2具有S属性……pn具有S属性,那么,即可认为所有p都具有S属性;其二,不完全归纳推理。指的是经过对某项事物一部分子类及对象的检验,概括该事物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其一般的表现形式为:p1具有S属性,p2具有S属性……pn具有S属性,p1、p2……pn是p类的对象,那么,全部p类的对象都具备S属性;其三,数学归纳。其是一项论证方法。依据的是“自然数归纳”的原理,以证明数学猜想为基础,获取某项结论。其具体步骤一般为:其一,对n取第一个数值n0结论成立进行证明;其二,假定当n=K时,结论依旧成立,那么,证明n=K+1时结论依旧成立。当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对整体命题进行证明。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的积极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归纳推理的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很大意义。归纳推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的时候所发现的规律往往会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纳推理也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目标的初中数学标准中明确规定:应当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终能够达到有助于初中学生进行体验、探究与思考的目的,让学生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让归纳推理走进数学课堂是必要的选择。归纳推理的应用适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是反复的模仿和记忆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基于素质教育下的教学,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推理意识也会促进学生自我判断意识的提高从而意识到团队合作小组交流的重要性。推理意识带给学生的这种影响会一直陪伴着学生,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方法

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归纳发现: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我们说一节好的数学课,总体上可以分为这两种形式:第一种方法是教师先向学生讲解相关数学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运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正规的课堂练习,已达到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先告诉学生其内角和为180°,让学生牢牢记住,然后为学生出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如:给定一个三角形,其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43°、45°,那么,求其第三个内角。或者设定问题:有一直角三角形,其一个角为36°,求另一个角为多少等。尽管联系的次数多了学生也能够当堂掌握该知识,但是,学生并不很理解为什么内角和为180°,仅硬性记忆、计算,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复习,很容易忘却;第二种方法则是注重归纳推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重点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从而适当减少课堂练习的时间。第二种教学方案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例如:我们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就可以先给学生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及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得到三个内角的加数和为180°。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画任意三角形,并测量三个内角进行加和运算,学生们就会发现,无论什么三角形,其内角的加和都为180°。利用这种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当教师引进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时,学生也能够很容易的接受,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案例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讲解时,教师应将归纳推理的意识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数与负数相加”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教学:其一,设定问题。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总结之前正数与负数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引入正数与负数的加法运算,为学生设定问题:一个正数同一个负数相加结果是怎样的?;其二,引入例题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常见例题:在进行知识竞赛中,如果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一题扣一分,那么,就可以规定,答对题记分为“正”,答错题记分为“负”,如一个人答对了6道题,那么可以记为+6分,如果答错2题,则记为-2分。分情况讨论异号两数相加问题。①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的情况。现小红参加比赛,共12道题,如果小红答对了8道题,答错了4道题,那么,她的得分应该是多少?②正数的绝对值小于负数的绝对值的情况。例如继续变式设置问题:小红答对了4道题,答错了8道题,那么,她的得分又应该是多少?其三,当学生设定好问题后,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其四,教师每小组选出代表让学生讲解自身小组的结果;其五,教师引入正确答案:第一种情况小红答对8道,为+8,答错四道为-4,得分为:(+8)+(-4)=8-4=4(分)。那么,小红在该知识竞赛中得了四分。通过讨论,学生就很容易总结归纳出当正数与负数相加时,如果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可以看做正数减负数的绝对值。第二种情况,小红答对4道题记为+4分,答错8道题记为-8分,得分为:(+4)+(-8)=-(8-4)=-4(分)。那么,小红在该知识竞赛中得了负四分。接下来可以继续变式,强调体会符号在计算中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的记忆了相关数学知识点。另外,教师还能够对习题进行拓展,如果没有回答问题记“0”分,再为学生设定新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归纳、推理意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五、总结

本文主要从我国初中教学的发展状况出发,对初级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问题进行阐述,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不是使用一次就可以使学生完全明白的,而需要教师在以后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将这种方法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当中去。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胡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的初步尝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04)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3

总体来说,初三语文复习一方面要根据语文知识板块去进行系统归纳,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能力训练,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另一方面,复习不能搞题海战术,伤害学生身心,更不能脱离课文任意扩展,以至事倍功半。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复习,效果会更好些。

一、明确目标,以课本为主

首先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其次是以“本”为主,把大纲规定的篇目认真学习好,用一种全新的态度、方式学习比较、归纳整合所学知识,既是复习,又是学习,做到温故知新。

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

对于涵盖整个初中阶段的总复习,绝不能拘泥于个别的篇章人为地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通过合理的分类、归纳和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使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比如复习小说单元,可接以下环节复习。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习有关小说的常识,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笔记,相互交流补充。

2.归纳初中语文课本中接触到的所有基本篇目,如《最后一课》、《社戏》、《故乡》、《生命的意义》、《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七根火柴》等等,总之是散布在初中三年六册语文书上的20来篇小说归在一起,共同分析研讨其相同点,不同点。

3.逐篇熟读,再次熟悉每篇小说的重点字词句,归纳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修辞方法。

4.进一步研究每课的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每节课复习4~5篇课文,共用五节课就能全部完成小说的复习。上述复习主要利用课上时间完成,可采用小组讨论、知识抢答、辩论赛等不同形式进行复习。

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可采用这种方式复习。比如把全部48篇文言文课文归在一组,让学生按自读(即按要求通读所列文目、目标、学法指导、注释、课上练习)、提问补充、解题的顺序复习,并按自己的理解适当做好复习笔记,归纳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只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文言文部分的复习,而且显著提高复习效率,避免学生顾此失彼。比如有一年河北省中考试题中有一段《岳阳楼记》的阅读段落,由于部分教师没有进行归类复习,致使学生答题失误过多,有的甚至连作者范仲淹都忘得一干二净,成了笑谈。

三、指导学生实际演练,设计相关题型,可结合学生拟题训练完成

现在的中考题型,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运用部分的复习,必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拟题训练。教师要精选近几年的考题,要求学生按照所选考题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参照各种材料,自己做出答案,然后同学之间交换,互测互评。现代文阅读注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文言文重点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准确判断、解析。写作注重过程积累,克服畏难情绪,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4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线索和各个知识点的难易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整理完整,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比较分散,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讲解和学生看教材,知识点很容易分散且掌握不牢,更不能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结构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用于实际学习中,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实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教师也可采用设问,把一章或一节的各知识点系统地编写成若干知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回答得正确;提问时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兼顾进行,鼓励或加分应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和鼓励好生帮助差生学习。也可将学生按不同的知识层次编排学习小组,互相展开竞赛,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教师在学生归纳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应编写一套相应知识的完整体系,打印后,学生人手一份,对照自己所编体系,找出不足,提高编排体系的能力。为方便学生记忆,减少记忆理解难度,可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写成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并规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化整为零,让同桌互相提问。指导学生意义记忆和机械识记并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每章节复习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习题作答,教师批改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评估,力求人人过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师生在复习中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4)出题精炼,促进掌握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5

【关键词】中考历史解题效果试题特点

在新课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出现,因此中考历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已经在课堂上将知识讲得一清二楚了,为何学生一考起来还是一塌糊涂?实际上,知识的讲授和书面的考试,既相互关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考历史复习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方法。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意识渗透

归纳与推理是进行数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归纳与推理在我们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及在数学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归纳与推理能够促使学习者在研究中不断获取新的认知,也可以用来进行某个命题的论证或者驳斥.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初中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向学生进行归纳意识的渗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规律的喜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归纳推理意识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大现实意义,笔者就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问题展开讨论。

一、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当充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以达到有利于初中学生进行体验、 探究与思考的教学目的. 科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不是单单教会学生进行一味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才是进行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就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所以说加强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二、“平方差公式”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平方差公式”的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如下所示的课堂设计,对学生归纳推理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 计算并观察下面每组算式。

3.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 从上述几组式子的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论证你的结论吗?

学生在上述几个问题的引导下,通常会采取以下几个步

骤来进行规律的探求:

1. 在对上述几组算式的认真观察与分析过程中 ,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自己的猜想;

2. 把自己所得到的猜想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 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这样应用归纳推理及证明的方法,同学们完成了“平方差公式”的认识和任务,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显然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归纳”的,这样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感情”“印象”要比教师直接讲出来“深”得多。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课堂教学设计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让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极大兴趣。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以“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一堂数学内容的教授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对任课教师给出相关的数学法则,然后带领学生运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以达到使学生快速掌握该数学法则并能够熟练应用的目的;另一种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上,而适当减少用于课堂练习的时间. 第二种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具体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第一,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从今天起学习有理数的运算,首先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怎样相加呢?第二,给出实验模型. 请大家看一个熟悉的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数与输球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不赢不输为“0”(比如赢 3 球记为+3,输 2 球记为-2),那么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哪些情形?第三,师生共同探讨. 上半场赢了 3 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 = +5……(共八种情形).第四, 归纳有理式加法法则. 上面列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不同情况,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第五,应用法则进行计算.通过口答、笔算,提醒同学们注意两点:一是判断确定“和”的符号;二是计算“和”的绝对值。

本文主要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出发,联系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问题进行论述,并且结合实际的案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述。希望此文可以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总结,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侯庆盛.归纳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7).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7

数学课堂教学最关注的应该是它的有效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能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下面就初中数学教材的处理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运用类比思想挖掘初中数学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比是提出问题,做出新发现的主要源泉,是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在学生学完乘法公式(a+b)2=a2+2ab+b2后,可让学生自行类比探索如何展开(a+b)3与(a+b+c)2。这并不困难,其用意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我们更可从类比的种类与形式上着手,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类比可以由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进行类比或推广,可以由“数”或“形”的结构形式的相似类比,可以由解决问题的相似进行类比,还可以进行由有限到无限的类比,由低维到高维的类比,等等。

从具体内容上看,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材占有较大的比例。如类比于同底幂乘法法则推导的方法研究幂的乘方法则、同底幂的除法法则;类比于整数的因数分解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类比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于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研究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类比于合并同类项法则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类比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研究扇形面积公式;类比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2、挖掘初中数学教材,加强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训练

归纳是对某一事物若干个体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然后由此猜想这类事物的总体也具有这种性质的思维方法。

例如,七年级上册习题:由一些点组成三角形的图形,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个点,每个图形总的点数S是多少?当n=5,n=7,n=11时,S是多少?

又如在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过程中,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始,推广到四边形、五边形……,直至n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出。

通过这些有趣、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题目,向学生逐渐渗透由特殊向一般转化的归纳思维方法。

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还有不少。初中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使用的都是一般归纳法。从主观上而言,初中学生还没有进入使用逻辑思维的阶段,这些法则不可能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从客观上看,这正是训练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理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添(去)括号的法则,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的有关法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研究,可用归纳法进行探索发现;对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研究,是从个别具体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出发的,使用的也是一般的归纳法。如初中的正、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平面几何中,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研究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使用归纳法。在圆这一章,对圆周角定理、弦切角定理的证明使用的是完全归纳法。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或解题步骤及知识结构进行总结与归纳。这些都是总结、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体现,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3、运用猜想推理,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做出推测性的判断,就是猜想。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注意引导学生“在没有定理之前”的猜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定理、公式或例题所省略了的探索过程,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应当是先“猜”后“证”。提倡猜想与推测,鼓励创造性思维。在猜想过程中,教师注意应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ti计算器”等,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及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即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引入,引导学生猜想,并最后证明自己的猜想。

4、运用化归转化方法,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化归是指由未知到己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

例如: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时,小结后指出:在处理梯形问题时,我们常把梯形的问题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来研究,并提供各种转化的类型供学生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化归转化训练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在运算中,减法向加法的转化,除法向乘法的转化;解方程中,高次化低次、多元化一元,无理化有理;在对几何图形性质、面积、体积的研究过程中,复杂图形向简单图形、基本图形的转化。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8

1.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给学生归纳了"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U][Q].尤其是[U:]和[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

k,d之前都发短,foot,food恰相反.

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

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oo"组合都发[U],如good,book,look,

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Q];第四句,

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

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归纳中,出现了初一阶段未学的几个新单词"木头""血""洪灾"

"餐厅""浴池""靴子""工具""游泳池"等等.课后有的学生开始查字典,有的学生问老师,好奇心特别强.

2.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母亲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等.

3.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do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shallwe?",是语气更加委婉Let'sgotothecinematonight,(shallwe?).

2)Shall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Shallwegoskatingthisafternoon?

3)whatabout/Howabout(doing)sth?"…怎么样?"whatabout

aglassofmilk?/Howaboutgoingtotheshoptomorrow?

4)whynotdosth?(=whydon'tyoudo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何不…呢?"Yourshoesareold.whynotbuyanewpair?

5)You'dbetter(not)dosth."你最好(不)…"it'sverycoldoutside.You'dbetterwearwarmclothes./You'dnotgoout.

6)advisesb(not)todosth/suggestthat…(should)…

7)其他句式.如ithinkyoushouldhelpyourclassmatewithhisenglish./i'mafraidyouhavetofinishyourhomework

thismorning.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9

摘要: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文言文复习教学仍是一块"鸡肋":文言复习时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多而枯燥。加之是已经学习过的文章,学生没有新鲜感,缺乏兴趣。复习持续时间较长,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腻烦。如何提高初三文言复习有效性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复习;有效;主动性

华夏民族繁衍了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耀眼的繁星。文言文既是学生了解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窗口也是中考高考的重要考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会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初三文言文复习教学仍是一块“鸡肋”: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强调,学生却屡屡犯错,拿不到分数。

一、文言的有效复习

在初三复习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文言复习,效果却往往不是很理想。初三是直面中考的一个重要时期,复习的内容多,时间却总是不够用。因此,初三需要进行文言的有效复习。

新课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文言复习是否有效:

(一)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

(二)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三)学生尽可能地提高能力和成绩

二、文言复习不能“有效”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文言复习不能“有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文言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出历史的舞台,与现代汉语有着不小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较为难懂的现状,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就累积到了初三复习。

二是因为初三文言总复习时涉及了初中三年所学习的所有文言文,既有字词句的释义,又有对文章中心、写法的把握。

三是难以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因为都是已经学习过的文章,缺少新鲜感,尤其在每一次的大型考试的复习中,文言文都是教师反复检测练习的对象。

四是复习持续时间较长,三轮复习下来,是贯穿整个初三下学期的。这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腻烦的心理。

三、解决的方法

如何避免文言复习的尴尬,让初三的文言复习更加有效呢?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夯实基础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总结归纳“我能行”

随着时间,知识点多少都有一些被遗忘,比如初三的学生在复习时呈现出对初一的文言知识不如初三的文言知识熟练的状况。因此,要想提高文言复习的效率,应该采用与初一、初二不同的方式,即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学生由初一、初二时的感性思维向初三阶段逐渐在养成理性思维过渡,因此,结合学生特点,我在进行第一轮文言复习时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梳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归纳整理,才能构建起文言知识体系,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当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是有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做出明确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考纲,结合课标和考纲明确在中考中的文言考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分主次:以复习讲读课文为主,复习自读课文为辅。如《观潮》、《隆中对》等课文虽然比较难理解,生僻字词多,但是因为是自读课文,在复习时不作为重点,只需掌握翻译就可以了。

再次,要让学生在横向的归纳梳理后学会打破课文本身的限制,打破册的限制,做到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文体为单位、以主旨和人物形象为单位进行纵向的归纳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如:《唐雎不辱使命》和《公输》分属九年级上下册,但是从人物形象看,文中的唐雎和墨子都有不畏强权的精神,面对威胁豪不屈服。又如《公输》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从文章主旨看,都通过类比设喻对君主进行了委婉的劝谏。

(二)互考pk“我能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地、认真地完成总结归纳呢?《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合作-竞争机制。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来更好地激励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地、认真地完成总结归纳。

1.换位互考。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好奇心,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有展示自我成果的需求,可以说竞争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而合作则为个人提供了动力。“群体动力”学认为:在一个群体环境下,通过合作和竞争,有利于不同成员的互补。将这一理论投射在课堂,就可以设计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换位互考。每个成员在自己的群体里既都可以是老师(即提问者),也都可以是学生(即回答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合作和竞争中,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当老师的成员在进行提问时会有归纳整理后角色转变的成就感,当学生的成员也有与其他成员一起参加竞争的刺激感。这不仅加大了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也激发了学生认真进行归纳整理的需要。同时,通过换位互考,小组的成员之间弥补了其各自整理归纳时出现的缺漏。

2.“车轮”pk。学生在小组的操练中获得了成果的展示和缺漏的弥补后,老师再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规模的竞赛。既有必答题,对学生最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检查;也有抢答题,对学生的反应、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验。通过一个个的回答、竞争、淘汰,最终产生一定数量的优胜者获得奖励。这样,老师就能较好的把握学生在小组合作-竞争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练习检测“我会做”

归纳整理和互考pk都能较好的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减轻对文言复习时的腻烦。但是这些方法更适用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对于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而言,在初一、初二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打下基础,归纳整理的方法对于他们是比较费时、吃力的,而且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由于无法适应在竞争中的失败而倦怠、放弃的现象。这就不能很好达到复习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是无效的。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文言有效复习的途径还应该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加以练习、检测进行巩固。

在课后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小测中,老师将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再一次用书面形式复现。在练习、检测、订正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让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能够在小组的合作-竞争后有所弥补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并逐渐掌握,产生“这样的题目我会做”的心理,降低其因为在竞争中被淘汰而产生的挫折感及放弃心理。反复的小测和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基础就更加扎实。

(四)课外延伸“我会用”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虽然近年来福州市的中考并不考察课外文言文,在紧凑的复习中一般不会进行课外文言的训练。在文言复习中,我仍然引入了课外文言的学习。

首先,选择与课文在知识点、内容等有关但学生没有学习过的陌生的篇目。如《宣公好射》,篇幅短小、生难字词不多,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可以对宣公的“受蒙蔽”和齐王的“开言路”进行人物的对比。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对于文言的恐惧,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也避免了学生反复复习相同篇目的腻烦。

其次,课外文言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能力,使学生在考试中能灵活应变,活用知识。学生常常会问学习文言有什么用?其实语言是最为实用的工具,只有在使用中,语言才能拥有活力。

以上就是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如何让初三文言复习更有效的思考和总结。由于我初三的教学经验颇浅,还有许多地方思考不足,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反思,进一步提高初三文言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何基生.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J].教育探索,2009(3).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篇10

在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个话题而开展。如果教师能有效借鉴,组织话题式复习教学,即紧扣话题而开展多样化复习活动,就能强化学生语言与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进行话题式复习教学,引导学生分类巩固与识记英语词汇,通过习题复习英语语法知识、展开话题写作训练,积累典型句型等,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效果。

一、注重话题整合,优选复习语篇

话题式复习法,以话题为主要线索,将语法知识、语言技能等有机融合起来,并以技能训练为主,配上适量语法项目的点拨总结以及习题训练,以打破了传统“讲授、操练与反馈”的教学模式,融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整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从而优化复习课堂,提高复习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复习教学中,尤其是总复习环节,因时间限制,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逐一复习各单元内容,即便逐一复习,为了赶复习进度,完成复习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往往直接讲解分析,这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并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可运用话题式教学法,依据“话题项目表”,适当调整教材顺序,整合单元话题,重组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有关英语词汇、常用词组与重点句型等,并围绕有关话题进行活学活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复习学习的活动之中,提高复习教学效率。比如Unit2traveling与Unit3onlinetravel等都是关于旅游的话题,当复习旅游度假写作时,教师可整合有关内容,进行话题作文训练。再如教师可整合Unit1thisisme(7a);Unit1Friends(8a)sUnit5Films(9a);Unit4Greatpeople(9B)等单元内容,设计“Howtodescribeapeople?”的话题复习教学,引导学生整体梳理知识,强化知识巩固,完善知识结构。

二、优化话题活动,引导总结归纳

在话题式复习教学中,当明确话题内容后,教师则需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话题为依托,总结归纳,复习巩固。

首先,巧设情境,自然引入。在话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可紧扣话题,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使其快速进入话题复习状态。其次,总结有关英语词汇。词汇是主要的复习内容,影响着学生英语阅读、写作与表达。因此,在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思考相关词汇。比如“Howtodescribeapeople?”的话题复习教学,这一话题包含了多个单元的内容,有着大量的词汇,若没有具体标准,则难以快速而有效的整理。因此,教师可通过归纳法围绕话题将相关单元组合为appearance、ability、personality这几个部分,然后总结归纳相关词语。比如描述人性格的英语词汇有:smart聪明的;kind友善的;cute伶俐的;lovely可爱的等。

另外,归纳相关英语词组或短语。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把握一定的英语短语,如此才能写出更高水平的英语作文,也可提高可读性。所以,在话题式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有关话题来总结归纳重点短语,从而为英语翻译、英语交际以及话题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如复习“旅游度假”这一话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与之相关的常用短语或词组,比如haveafantastictime=havefun=enjoyoneself(玩的很愉快);adelightfulholiday(一个令人愉快的假期)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与提炼相关句型。同时,将句型与词汇、词组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实践操练,如此,既帮助学生深化记忆知识,提高复习效果,也为话题写作做好了铺垫。最后,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复习效果,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话题写作,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综合运用复习到的英语词汇、词组、句型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话题式复习法,有效整合教材话题和复习内容,打破单一语言复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学会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复习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玉卿.初中英语“话题牵引复习法”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