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十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十篇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9:5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1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问题;策略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之后又一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此国家每年投入逾百亿元资金。近年来,各地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且相应制定了促进项目服务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考核制度,其成效虽然毋庸置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项目"实施基础薄弱、资金监管不严、社区卫生人员素质局限、督导评估不力、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规范"的弊端,影响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亟待进一步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巩固服务体系,解决突出问题。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背景

2009年7月10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并部署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医改实施方案,项目所需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安排,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人均不低于15元到2012年的人均不低于25元再到2013年的人均不低于30元。每年中央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贴都及时拨付到位,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按不同比例予以补助。由各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主体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为确保项目工作的规范开展,2009年10月、2011年7月、2013年6月,卫生部先后出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1];各省、市、自治区相应迅速安排部署,分别制定印发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

2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与分析

2.1资金划拨滞后,使用无明了指导,影响资金合理使用县级不能确保资金及时划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使用无明了指导,影响资金合理使用。尽管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并按"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方法下达。但从省到区到县划拨到位时间,实属"未知"以多年的惯例证实,市(区)县级财政、卫生部门以城区或乡镇为单位拨付到位大致在下半年,这样影响了基层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及时实施"。

2.2受基层公共卫生、全科医生人才匮乏问题困扰培养大量优秀的全科医师,以适应我国民众急骤增长的全科医学服务的需求,成为了我国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极为关注之事[2]。自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全国推开,国家采取临床医生护士转岗培训方法培养全科医生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人才准备,历时5年,全科卫生人员队伍应该是不断地壮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人员待遇、基础设施配备、居民信任度、社区参与等因素,使许多全科医生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前景不报希望,接受全科培训后纷纷回医院。即便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者,也是有机会都会往医院调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人才招入门槛高、条件限制,要求具备职业资格,年龄在35岁以下,医学院校刚毕业学生和大于35岁又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不在入围之内。每次的公开招考周期太长。这些客观条件限制,阻碍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2.3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局限问题困扰目前在岗的全科医生护士,选择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原因:一般都是在医院岗位竞聘落选分流人员;或是编外人员解决编制问题;少部分是因为人近中年不愿意在医院临床岗位倒班。除此之外,返聘老专家因执行财政绩效工作,返聘老专家工资来源难解决,基层卫生机构是不能轻易聘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受素质局限,在健康教育方面对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低,在慢病随访的用药指导能力低,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保健需求。极不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需要。

2.4受逐级培训力度不够和督导考核评估不力因素的影响①省级层面培训机会少。②督导专家与考核专家没有统一意见。③省级考核标准早已出台,市级区级考核机制也已建立,最基层一级的考核制度也有制定,但考核指标任务为落实到人,考核制度流于形式。考核评估结果并不一定与经济挂钩。

3对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问题的几个建议

3.1建立经费使用指导意见省级财政厅和卫生厅联合基层卫生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所需经费进行调研,制定经费使用范围、项目、数额等指导文件,让经费审批领导有据可依,有数可批。简化审批程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合理合法。

3.2解决突出问题①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和促进中高等院校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模式,并定向培养或扩大招考适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需要的"全科医生"。②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让基层卫生机构能根据自身情况在编制数内引进人才,利用好人才。此外,实际工作还需要聘用有能力、有资质并有意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人才和退休医学专家。退休医疗专家是医疗卫生战线的财富,如果基层医疗机构能吸纳这部分财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③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待遇,确保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和全科医生护士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2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鲁南地区;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9(a)-0159-03

药学服务是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直接、负责地向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包括药物选择及使用知识、药物信息等与用药有关的服务,使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经济,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2]。随着新医改的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推行,药学服务理念得到各界广泛认同,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药学服务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3]。然而,大量的资料显示,目前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在发展中遇到了较大困难,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4-5]。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鲁南地区药学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旨在改善药学服务工作的现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鲁南地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6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人员,所有参与者均知悉本次调查的目的,并自愿参与本次调查。调查问卷由本研究组参阅相关文献[6-7]并结合本次调查的目的设计,由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配置情况、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原因、患者常咨询的问题、对开展药学服务的建议等问题组成,采用不记名方式对问卷进行填写。

1.2资料收集与统计学方法

问卷发出一周后进行收集,调查问卷共发出280份,回收259份,有效回收率92.5%。统计调查结果,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人数和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药学人员配置情况

本研究对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的数量、职称、学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3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3427名,其中药学人员276名,占8.05%;药师、药士专业技术人员占69.6%;学历以大专及以下居多,占52.38%(图1)。由此可见,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严重缺乏高学历药学人员。

2.2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主要由“处方调剂与审核”(占85.71%)和“药品申购”(占61.68%)组成,但是也有医院陆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如53.47%的医疗机构开展了“用药咨询及用药教育”,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处方点评”“用药监测”“用药差错分析”等服务项目(图2)。

2.3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学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临床医学知识缺乏,这跟现有的药学教育是以化学为主相关。药师虽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但临床医学知识缺乏,经常处于“照方配药”的尴尬处境中。其次,基层医院对药学服务工作不够重视,个别医院的领导由于受传统的“重医轻药”观念影响,认为只要懂得药学知识,会看处方就能从事药学工作,从而不重视药学服务工作,使得药学工作者未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另外,继续教育跟不上,不知如何与患者交流,临床不愿配合等也是阻碍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因素(表1)。

2.4对药学服务的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知,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加强药师医学知识的培养”“基层领导充分认识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转变药师的服务理念”“定期举办药物咨询服务”等。个别受访者也提出,出台相关制度,让药学人员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及提高药房的基本设施配置(表2)。

表2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建议

2.5患者常咨询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可知,在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常咨询的问题53.48%是“药物的用法用量”,其次咨询“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的各占14.28%,另外“药物的价格”“药物的疗程”也是患者经常咨询的问题,分别占10.62%和7.3%(图3)。

3讨论

3.1新医改下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提出的要求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相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8-9]。随着新医改的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执行,对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药学的工作方向应从“药物为中心”向“患者为中心”转变,药师应转变服务理念,了解药学服务的内涵,使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得以提高,进而促进合理用药[10-11]。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知识缺乏及基层医院对药学服务工作不够重视阻碍了药学服务发展。另外,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严重缺乏高学历药学人员。因此,为更好地发展药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药学服务工作,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引进高学历人才,并加强对药师的药学、医学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邓庆华等的研究显示,药师应用自身掌握的丰富的医学及药学知识并善于同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才能有效指导患者用药,深入参与药物治疗,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进而获得医护人员、患者的信任,提高药师的自身价值[12],这与本文的调查结果一致。

3.2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药学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用药往往缺乏规范,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如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等[13-14],因此亟需药师加以干预,协助医生提高用药合理性。另外,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主要以社区居民为主,通常缺乏健康知识且用药依从性不高,其希望得到专业药师的指导[15],这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常咨询的问题主要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问题,结合药学人员对开展药学服务的建议并根据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特点,具体服务内容可包括处方调剂与审核、处方点评、用药常识宣讲、慢性病患者用药监测及疗效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等;可通过柜台、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用药咨询,对重点患者发放联系卡,针对性指导用药;同时建立药物咨询记录,对患者性别、年龄、咨询内容、药物分类以及药师解答等作详细记录。另外,对药物咨询与用药指导中居民常见的用药知识误区进行整理归纳,开展相关的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加强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在医改的新形势下,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将是医院药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药学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转变服务理念;基层医疗机构药学管理部门应引进高学历人才,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好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历宁.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6):15-16.

[2]苏琼华,郭海鸥.大数据下的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6):427-431.

[3]陈建海.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院药学的定位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3):54-55.

[4]顾红燕,金锐,栗芳,等.从开放式窗口到用药咨询中心――独立空间对门诊药物咨询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1-3.

[5]邱欣,高振发,刘卫东,等.鲁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178-180.

[6]王建芬,刘卫平,刘鹰,等.基于药学服务理念构建药学实习模式与质量监控体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37-139,143.

[7]张淑慧,张咏梅,孙颖光.医护患不同群体对医院药学服务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690-1692.

[8]王爱生.新医改背景下药学服务的技巧[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127-128.

[9]陈晓慧.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院临床药师的培养与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6):566-566.

[10]眭慧.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54-255.

[11]胡秀霞.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75-276.

[12]邓庆华,邓建华,杨建英,等.“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0):3748-3751.

[13]王慧,陈洁.研究基层医院抗生素的滥用问题[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0(1):296.

[14]杨春艳,杨诗汝,杨廉平,等.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2):109-11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3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医疗卫生体制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在医疗卫生方面坚持以公益、公平和人人都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将基本的医疗卫生逐步实现均一化的目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改革已经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热点话题,也为新医改方案提出了今后3年中重点的工作共识,随着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逐渐调查,我国对于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实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已经变得十分的重要。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对某县20家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调查。

(二)方法

在调查之前统一调查的方向与方法,统一制作《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表》,由县卫生局、县疾病防御中心、县卫生监督机构、县妇幼保健院等机构来调查的这20家乡镇卫生院。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制、公共卫生部门承担的工作以及人员结构、资金补助、乡村医生的管理以及乡村一体化的实施等状况。

(三)统计分析表

在对调查之后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利用excel2003表格进行统计。

三、结果

(一)公共卫生服务部主要承担的工作

在本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院是本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的主体,免费的为乡村的居民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包括:为管辖区之内的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老年医保、预防接种、慢性疾病的检查与健康管理、传染疾病与突发性卫生事件的报告、孕妇保健等项目工作。

(二)调查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来说仍然处于劣势,具体能够表现在: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数不多;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运用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乡镇卫生院等包括用房在内的固定资产太少,并且这种现象一直得不到改善与支持,医务工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太差,甚至连某些签订合同的工人的工资都不能保证;二是,在目前这种社会状况下,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基础卫生设施不健全,最终导致大多数的医务人员都不想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工作;三是,由于基层卫生服务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社会效益性质的工作,经济收入很少,有着工作者甚至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是福利待遇却不是很好,因此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人员流失太大,留不住人才。

四、建议

针对目前的这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意识是首要的任务,其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对医院中的情况进行重新的整理,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投入的力度;二是合理的制定吸收人才的计划与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政府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建设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实施激励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总结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同时采取激励的措施从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实施乡村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参考文献:

[1]马璀,李吴萍,李彦明,戴秀英.宁夏基层医疗机构人力需求与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2).

[2]彭迎春,吕兆丰,王晓燕,高清,王玉,汉业旭.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伦理问题分析――基于B市m县村卫生室的实地观察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4

关键词: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管理

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对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加强资金整合管理。这就对公共卫生补助实行拨款不及时,致使大部分都处于年终或跨年度拨付的状况。为了增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款拨付情况的管理,国家已经着手将大量资金积压到下一年度,在无法达到完成工作量的同时,将有效使用的资金拨付到位,这对于工作干了资金没用的情况改变很大。

(二)混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普遍存在着混用滥用专款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加强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的管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已经严重缺失,为了有效的将款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的支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不能只靠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自律,要从严管服务项目支出和公共卫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医疗设备、支付房租、支付单位人员培训费等,这些方面是很容易钻空子的地方。

(三)基层医疗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核算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还处于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混乱的状态。我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公共卫生补助收入是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核算的,这将是一个资金空洞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项目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面对着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痕迹资料的情况,我们只要仔细审查就会发现将专项资金结余转入基本医疗收支结余,从而无法清楚专项资金的使用的情况。

二、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问题

(一)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一些承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该项资金用于接待、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支出,超出了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对医疗机构每年完成任务的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结果不准确,考核人员责任追究办法不明确,导致公共卫生资金核算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多拔给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资金。公共卫生资金采取预拔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结算。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组考核程序不规范,对医疗机构完成情况抽查率无明确规定,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未开展工作情况也能通过考核,导致不该拔付的资金也拔付甚至多拔付。

(三)一些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甚至不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且财务未建账或账证不完整,在审计或主管部门检查时不能提供完成有效的依据。

(四)建档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一些考核已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不完整,一些已支付了公共卫生服务费的项目如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档案中未记载。

(五)一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卫生院在支付使用专项资金时,无相应的计算依据。

三、如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面对着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从严治理公共卫生资金的乱用情况。要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紧抓资金使用不放松。要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转变监管职能,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审计措施,将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进行严格的审理,要明细资金使用范围,按时拨付预算资金。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标准、使用范围等,不得出现项目资金未用或用了项目资金而未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会造成资金结余过大或超支的情况。

(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督导检查,从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逐步抓好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的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杜绝不合理的资金使用的发生,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把大量专款用在与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支出上,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与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将会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使用。

(三)注重严抓财会人员、主管领导及具体项目实施负责人参加政策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强化财会人员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水平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基层医疗单位要用好财务人员督促和指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备查账簿,切实将项目专账、资金专储、专业员工纳入日常管理,不放松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真正落实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相关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将资金的使用推向开放化。运用宣传单的方式,使得群众明白基层医疗资金的收支来源,从而有效的监督好基层医院资金运作的每个环节。只有在财政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下,基层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落脚点。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主要是抓好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为重点,有效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来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是根本。我们必须从严管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开始,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惠民有力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将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高效的得到解决。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的最基本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2]樊雨萍.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支出核算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23)

[3]李丽琼,李丽文,林英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4(10)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5

南通市通州区卫生局,江苏南通226300

[摘要]目前人才缺乏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于基层卫生机构而言,不但难以吸引卫生人才,更难以留住卫生人才,由于待遇较低、职业发展前景狭窄、社会认可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医疗人才的吸纳,导致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当前的卫生服务需求,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a)-0057-02

2009年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要搞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渐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体系,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逐渐承担起守护居民健康的职责。随着医疗卫生体制进一步的完善和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的加大,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但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空缺,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基层卫生人才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吸引人才难和留住人才难两个方面,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1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与问题

1.1编制不足,供需失衡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一直沿用的是上个世纪所制定的编制标准,近几十年来并没有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医疗服务的对象增多,还是人们对于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步提高,目前的医疗编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2006年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这个标准低于国际卫生组织建议的每2000名居民配备1~2名全科医师的标准,为了应对当前的医疗服务需求,弥补医护人手短缺,许多医疗卫生机构,纷纷招聘临聘人员,周巍的调查结果显示[1],国内基层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人数是在编人员人数的3倍以上。但是对于财政拨款而言,编制的额度限定了财政拨款的额度,临聘人员的经费只能由该机构自己解决,因此导致这部分机构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面临着很大的财政困境,临聘人员的待遇得不到提高,往往就会造成卫生队伍不稳定。其次,对于这些没有编制的医务人员而言,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何俊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有60%左右的临聘医务人员都向往大医院工作,也有50%的基层医务人员表示如果有选择将放弃当前医疗岗位,编外人员不能解决编制的问题,是影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1.2工作量大,收入偏低

李晓燕等人的调查显示[3],目前72%以上的基层医务人员对于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同职称、同学历的基层医务人员与城市大医院相比收入甚至不到一半,但是就工作强度而言,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不比大医院少,反而更加辛苦。为了方便民众就诊和增加收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会通过延长就诊时间,周末增加门诊开放时间等方式来增加服务时间,对于基层医务人员而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样的现状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很多医务人员不愿到基层工作,而在职的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心态不稳,离职意向较强。

1.3前景狭窄,缺乏信心

主要体现在基层医务人员进修机会少,发展空间狭窄,晋级晋职困难等。对于基层医务人员而言,往往缺少更新知识和提高自身医疗技能的有效途径,王家骥等人调查结果显示[4]80%以上的基层医生都希望能够通过岗位培训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培训需求高的问题,但是对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经费短缺,培训手段单一等等因素的限制,很难满足当前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其次对于基层医务人员而言,职称晋升往往受到限制。1999年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对于技术职务要实施总量控制,不同层次的单位要有固定的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而2007年的《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对于卫生事业单位而言,专业技术的各级岗位实施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在这些规定的影响下,医疗机构级别越低,高级职称和岗位人数设置就越少,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晋升途径,要么为了得以跳槽,进入更高级别的医院而造成基层卫生人才的显性流失,要么安于不能晋升的现状而碌碌无为,不求上进,造成人才的隐性流失。

1.4基层医生社会认可度低

根据国家规定,经过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执业医师可以注册成为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更加符合当前基层医疗卫生的需求,和其他专科医生定位不同,两者各有侧重,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分工也不尽相同,但是从目前来看,两者的合作并不尽如人意。加上医护比例低,没有护理人员的支持,医生很难从大量的辅助性医疗工作中解放出来,新进医师从事的许多都是护理工作。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对社区医生的认可程度较低,往往存在不信任的态度,严重地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2对策与建议

2.1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首先要合理设置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标准,随着人们对于卫生需求的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标准应当相应提高,随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颁布,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的提高已经成为可能。其次要合理的、科学的安排编制,通过对辖区人口密度和卫生需求的调查来科学核编,做到既不浪费资源,又不捉襟见肘,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2.2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较低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许多国家为了吸引优秀卫生人才参与到基层工作中,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及措施[5-6]。英国为了在贫困地区开展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在职医生设立特殊津贴并增加夜间出诊费用;越南实施轮流工作制度,将基层工作设为流动岗位,并通过增加薪金,解决居住问题等条件来吸引人才;泰国基层医务人员拥有培训优先权,在农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远远超过当地平均水平。以此为鉴,我国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的提升建议从两方面做起:1.坚决落实现有政策规定,要遵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相关规定,落实由政府承担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在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并提高薪酬的政策;2.设置岗位津贴,对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可根据当前机构承受能力设置岗位津贴,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和不同职称调整补助,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通过待遇的提升来使更多的优秀卫生人才愿意留在基层工作。

2.3充分发挥护士作用

要合理确定基层卫生机构中护士的定位和职责,将入院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慢性病管理、出院指导、社区康复、外展计划以及家居护理等服务纳入工作范畴,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的同时将医生从这些辅助性的医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将护理工作开展范围扩大,根据社区居民需求进行工作方向调整,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同时要加大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培训广度,加入心理学和社会学内容,在满足基本业务技能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护理服务需求。

2.4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划

国际上提出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理论是以患者安全和质量保证为主体[7],侧面满足全科医生多样化和个体化的需求,要求全科医生参与到职业发展的设计中来,通过循证医学学习、临床审计、临床实践、医学研究、学位课程学习以及参与执业考试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全科医生在岗期间的收获。鉴于此,我国也应当重视全科医生的再教育工作,为全科医生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规划,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准入、晋升职称、培训教育等等一系列倾斜性措施来增加全科医生在职提升的可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的同时,为基层培养更多的优秀卫生人才,改善当前基层卫生人才能力不足的现状。

3小结

目前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吸引人才困难和留住人才困难,现有的编制、待遇、发展前景和社会认可程度导致优秀卫生人才不愿意选择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工作之所,或仅仅只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作为跳板,经历短暂的工作之后就选择离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体制的改革和进步,进一步吸纳和挽留优秀卫生人才加入基层卫生建设的队伍中来是当前所必须要重视的。

[

参考文献]

[1]周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a):685-688.

[2]何俊,刘凤芝,何丽霞,等.我国三省区乡村医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8(11):822-824.

[3]李晓燕,李琪.中国卫生人力政策回顾[J].中国卫生人才,2008,12(11):20-21.

[4]王家骥,刘义海,吕嘉春,等.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5(2):93-95.

[5]张晓风,曹志辉,韩彩欣.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配置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10(5):914-916.

[6]胡虞乾.论卫生人才培养与学习型医院的关系[J].现代医院,2005,5(10):112-11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6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看,很多工作未按既定的目标推进,一些关键环节未按要求落实,各地改革的进度还不平衡。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分管领导并没有把医改放上议事日程,对医改政策和实践中的问题缺乏学习、调研,遇到困难和矛盾就束手无策。二是措施落实不够。省政府出台的11个配套文件,对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尽管有些措施还有待完善,但总体上操作可行。而一些部门和地方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工作落实还不到位。三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存在畏难、等待、观望情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涉及人员定编、实施绩效工资和取消药物差价等一系列利益问题。对此,一些单位仍心存疑虑,不能勇于面对,积极推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既是今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难点任务。从国家看,部署紧、考核严,已经纳入国家医改责任状,2009年中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下达后,各项改革评估和监测已经提上日程,明年3月底前还要按责任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如果完不成工作任务,不仅国家的考核通不过,也无法继续得到国家的支持。从全省看,改革环节多、任务重。部分地区改革推进缓慢,不仅对完成全年目标带来不利影响,更会延误改革时机,放缓全省改革的步伐。从长远看,基本、基层的问题解决不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缺乏支撑,改革的初衷和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坚决干,实践中看准的积极干,看不准的探索干,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今年,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稳面、强基、试点”,在此基础上统筹做好其他各项改革工作。稳面,就是通过实施门诊统筹、大病补偿,让百姓更好地享受到参保实惠,积极参保、不退保。强基,就是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试点,就是加快推进七台河市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以及双鸭山市、黑河市、道里区、省医院等省级试点,为下步全省公立医院改革推开积累经验。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目标,打一场医改的攻坚战。

一是以“惠民”为宗旨,加快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采购、定价、生产、流通、配备使用、医保报销、零差率销售及补偿、效果评价等众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惠民”的效果。从我省前段时间的工作实践看,薄弱环节还很多,下一步关键是要围绕这些薄弱环节,加快建立完善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要确保基本药物价格继续合理下降。基本药物实行省级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后,少部分药品价格虚高是全国的共性问题,也一直是基层反映的焦点。总体看,基本药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的降价空间。国务院医改办正在研究完善基本药物招标机制,有关文件近期即将出台,各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今年基本药物省级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使基本药物价格进一步合理下降,让百姓真正受益。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前,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没有按规定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采购基本药物,没有按要求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暗中实行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掺杂销售,双轨运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对仍然不按要求在省级招标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或违背政策销售非基本药物的,一经查实,要从严处理,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确保实行零差率销售。从省外和我省漠河等地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情况看,随着基本药物报销政策的落实,群众受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也明显增加。同时,一些地方在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的过程中,收入有所降低,这既是客观事实,也有如何认识的问题。对此,省政府已经明确通过多种渠道予以补偿,财政部门要抓紧下达省级补助资金和国家“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各有关部门也要抓紧研究,通过基本医疗基金购买服务、增设药事服务费、适当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和提高结算标准等方式,多渠道进行补偿。对于一些地方反映的基本药物品种较少的问题,目前仍按国家规定目录实施集中采购,地方不能随意调整。

二是以“公益”为主线,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基层医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确定功能,这是开展综合改革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发挥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功能定位不清晰。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医疗、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有的地方就是以“卖药”为主业,定位严重偏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快转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使其尽快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要明确编制,这是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要着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和功能设置,坚持总量适度、结构优化的原则,发挥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各地要按照省编办核定的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控制数,以及社务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核定标准,抓紧分类核定人员编制。各级人事和卫生部门要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步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真正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补充到需要的岗位,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基层工作。由于一些地方超编进人、编外用人的问题相对突出,各地要严格执行政策,稳妥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改革的总体稳定。要实施绩效工资,这是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动力。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工资,核心是“两个挂钩”,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二是职工的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这方面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抓紧制定方案,明确政策措施,建立绩效工资的实施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真正让安心服务基层、技术过硬、乐于奉献的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得到应有的回报。要加强保障,这是实施综合改革的可靠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后,正常运行主要靠财政补偿。要坚持“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资金渠道,足额安排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无论是省级承担的投入责任,还是地方承担的投入责任,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确保医务人员的待遇不因改革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因改革减弱。

三是以“可及”为目标,加快转变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模式。推进综合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相协调,与百姓需求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新格局,增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各地在推进基本药物和综合改革过程中,要着眼于实现这一目标,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模式。要进一步改进服务。目前看,很多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庭冷落,主要原因还是基层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满足不了群众的就医要求。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基层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个明显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转变服务模式,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等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正确处理好政府举办和非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服务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要着眼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趋势,合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搭建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安全、方便、质优、价廉的服务。

按照国家的安排,到明年3月份要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现在还有6个多月的时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今年11月底前,第一批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要推进到位;第二批30%的改革任务要在今年年底前启动,确保明年3月底前完成。

一要落实责任主体。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市区政府,要承担起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这次会议上,我代表省医改领导小组与各市地签订了医改责任状,9月20日前,各地要将有关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前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文件,对今年我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的主要任务做了安排,明确了省直各有关部门的责任,这也是一个责任状,要按照时间表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要强化分工合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上下联动,加强协作,合力攻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补偿机制改革以及基本药物实施监管机制、招标采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政策措施。各地也要加强探索,积极创新,加紧落实。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职责,对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基层、主动协调、积极工作,帮助各地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7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172-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并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实施。该制度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深化的需要,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促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序、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颁布独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颁布前,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与公立医院相同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原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施行以来,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国家最新的医改方案,今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将作为公共产品来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是以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和方案为依据,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实状况,本着“突出基层医疗公益性、体现多渠道补偿机制、适应转变运行机制、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简化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思路予以制定。因此,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将产生显著差异:一是成本补偿机制差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而公立医院一般是自收自支,没有类似的成本补偿机制或者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较低。二是预算管理模式差异。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财政资金作为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全面反映财政预算资金执行效率和效果的预算会计是其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而公立医院的财政资金比例较低,相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更应该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三是业务活动内容差异。相对于医院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活动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活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块业务,在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明显低于公立医院。四是内部会计机构差异。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业务单一,会计机构设置简单,会计人员数量少,知识及能力结构有别于公立医院,核算能力较为薄弱,需要简化可行的会计制度。

鉴于上述差异,原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后有关收支核算、加强预算管理和简化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为此,财政部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具有通俗易懂、核算简便、易于掌握等显著特点,它不仅考虑了简化核算的需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而且也考虑到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的差异,同时也遵循了一般会计核算的原则,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政府举办的独立核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1.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普遍可及性和普遍可负担性。所谓普遍可及性,指的是城乡居民能够很方便地看病就诊,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所谓普遍可负担性,指的是城乡居民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看病,也就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2.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支、结余不能用于投资者回报,也不能为其职工变相分配,所有利润和盈余只能投入到机构的再发展中,用于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向公众提供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3.财政性。财政性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财政资金作为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与国家财政在资金领拨、政策法规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4.专用性。专用性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具有特定的来源,必须按照指定的用途和列支范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这一特征有利于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经营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建设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仍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即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这十三条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这些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中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中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建设仍要遵循以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应在兼顾核算全面完整和简便易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体系。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规模小,财务人员数量少,财务机构设置和经济业务都较为简单,再加上国家取消了药品加成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应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的流程、财务报告的设计和编制等方面尽可能简化。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实施效果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医疗安全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颁布与实施,始终贯彻了这一重要原则。新颁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和完善,明确地规范了收入、支出等的种类和范围。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统一了财务报告的格式、编制内容和编制要求,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报告是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支等情况的书面文件。它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均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规范执行为前提,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所规定的财务报告体系:一方面要求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真实的经营状况,强调了对财务指标与财务信息的运用,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外部监督,如审计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升。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统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地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执行者,对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面是极其被动的,其只要按照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和管理者的要求,把单位的一套账、一套报表做出来即可,而对于医疗卫生支出的控制、财务预算的编制、投资决策的分析等都与会计人员无关,而创造新的有利于单位经营管理的会计方法和技术更是与财务人员无关,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的会计已经超越了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将会计的职能扩展延伸到会计的预测、评价、分析、决策、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上。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守法意识和会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实施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往往想当然的认为会计上面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因此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理业务的现象比比皆是,审计一旦出了问题则以自己不懂会计为理由一推了之,减轻和逃避自己的责任。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促使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遵纪守法意识,使其更加注重合法、合规经营和管理,也更加懂得了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法律负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着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会计制度体系,有效地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行为,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它本身还不完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加快对其进行研究和修订完善的步伐。基层广大会计工作者也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Z].财会[2010]26号,2010-1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Z].财会字[1998]58号,1998-1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Z].财政部令第33号,2006-02-15.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8

伴随而来的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对其供职的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了。面对高门槛的准入,基层医务人员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提升。然而,继续医学教育这个本该助其成长的平台,如今却成为好看不好学的“戏台”,他们遭遇了很多难题。

今年1月至今,《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收到的278封读者来信、200余次电话咨询中,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议信息不畅、会议内容不实用、参会机会有限等方面。为了能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了解目前会议活动现状,本栏目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共同分析解惑目前基层医学会议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为基层医务人员如何选择参会提出宝贵意见。

现状

一方雨涝 一方干旱

在《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收到的278封来信中,89封来自东部地区,54封来自中部地区,135封来自西部地区。而涉及参会机会有限问题的152封来信中,有146封来自中西部地区。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基层医生一年中所收到的大大小小的会议通知少则十多个,多则数十个。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社区医院医生宋少宇说,“刚参加工作时,国家还不是很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深化,基层医疗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学会协会、院校培训等机构开始重视举办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现在我们出去参会的机会很多,但有些会议安排的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叠,让我们很难选择。”

与此相反,在宁夏石嘴市称得上是大型的社区医疗机构的太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院全科医生陈超就显得很无奈,“我们医院的医生平时很少有参加会议的机会,即使是院长,每年也不过一两次。”

一方是会议太多,占用了医生很多工作的时间;另一方,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会议活动偏少,会议级别和组织规模有限,大批基层医’生缺少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处于“嗷嗷待乳”的状况。

政策居多内容重复

在我们收到的278封来信中,有36封来信反映目前基层举办的会议多为政策解读,而涉及适宜技术培训的偏少,且会议内容重复率高。

宋少宇医生说,由于基层医疗发展长期以来处于滞后状态,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非常有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当前基层医务人员急需提高的是技术水平,但我们一年参与很多次会议活动,真正能获益的却很少,大部分会议都在讲基层医务人员要做什么,而不讲这件事该如何去做。“有些发来的会议通知,看上去课程安排得很好,也很实用,但实际听却变了味。讲理论的很多,讲实践的太少了。”

本刊记者在检索有关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信息时也发现,目前涉及基层管理者培训的会议偏多,而机构内人员技能培训的会议却很少,而很多会议在内容设置上重复的较多。

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韦紫睿说,2008年他共参加了有关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11次,有6次是关于基层医疗建设与管理的;有3次是关于医改政策解读的;只有2次是关于慢病管理的。“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位专家,我去年参与的11次会议中,有6次的课程中都有他的讲座,前期发的通知中并没有这位专家的讲课安排,但听课的时候临时换了人。组委会的解释是,原来请的专家临时有事,来不了,为保证课时,只能临时换人。最让我们费解的是,这名专家连讲课的课件都没有更改过。”

资历高参会多资历浅机会少

在众多来信中,很多读者反映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存在参与会议活动机会不均等现象。同在一家社区医疗机构供职,有的医生出去参与会议活动的机会很多,可有的医生却几乎没有出去过。

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医院医生刘宇说,他所在的单位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诊疗技术水平越高的医生,出去培训的机会越多;反而技术水平稍低,需要培训再教育的医生参加会议活动的机会却很少。

他说,在新街口社区医院,参与会议活动最多的医生一年可以参会20余次,最少的平均每年不到1次,当然也有很多医生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自己放弃了参加会议的机会。“我们医院行政部门曾经统计过,平均每年每名医生参与会议活动的机会在3次左右。”

宋少宇医生说,他所在的机构也存在参加会议活动机会不均的现象。“出去开会机会多的医生一般资历比较高,新毕业的医生出去参加会议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往往新毕业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同时他们也需要继续教育培训。”

症结

区域间医疗资源差异化严重

针对基层医务人员来信反映的参会现状,参与本次讨论的专家均表示,目前基层医务人员参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医疗资源匮乏,且存在着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东部发达城市医疗资源过剩,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为27069所,东部17812所,中部6297所,西部仅有2960所。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清指出,“医疗资源不均会滋生出很多连环问题,这里所讲的过剩和匮乏只是相对而言,总体上看我国的医疗资源是匮乏的。”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有资历的医生少,新毕业的医生分去后就无人带,延续下去很难整体提升该地区的医疗水平。而当医疗服务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时,最终导致老百姓外出就医,医院门诊量急剧下降,医院收入随之减少,便更没有能力承担医务人员外出学习的费用,所以医务人员能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而医疗资源过剩的地区则不然,过剩的资源势必会引起竞争,医务人员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一定会增加自身学习的资金投入,这有利于该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诊疗技术高会促进门诊量的增长,医院病源多,收入随之增加,用于医院建设发展的费用会更加充裕,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便会增多。

郭清副校长表示,这种地域间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不仅仅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型医疗机构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只是这种现象在基层医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2008年统计的各地医疗机构总数上,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各地区卫生机构总数为298408所,东部118895所:中部83387所;西部96126所。

药企出资办会看重医生级别

而在医疗资源过剩的地区,基层

医生参会为什么又会出现参会机会不均的现象呢?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杜雪平副主任长期从事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她表示,正常来说,基层医生如果要去参与会议,无论是交通、住宿还是听课都需要缴纳费用,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除正常的收支外,很少有额外的经费,所以基层医疗机构自己拿钱派医生去学习的机会肯定是有限的。

北京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小年说,自北京地区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政府规定每年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10%的收入用作其他开支,其余收入全部上缴,这还是达标合格的社区医疗机构,不合格的机构根本没有这部分经费。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医生能有20余次的参会机会呢?据杜雪平副主任介绍,随着医改的深化,近年来基层医疗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国家将要推出基本用药目录,药企开始重视终端市场的药品销售,也开始出资赞助基层医疗会议,特别是外企的重视度更高。但企业毕竟是以利益为前提的,他们更多重视的是有资历、有处方权的医生培训。这部分医生参会的费用是由药企承担的,不需要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任何费用。

她说,现在企业赞助的医学会议活动,时间多设在双休日,一般不会占用医生的工作时间,所以这部分医生参与会议活动的权利是自由的。而没有企业赞助的医生,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经费有限,公派出去参会的机会便很少。

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针对性不强

常去参会的医生在评价会议内容时为什么总抱怨,会议内容不实用、课时设置重复呢?在解释这种现象时,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主任崔树起表示,现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培训的师资一般都来自大型医疗机构,这部分师资理论课程讲得非常好,但确实缺乏“六位一体”的实践,基层医生听完课程后,记住的往往是理论,工作中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他说,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生的要求有别于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生既要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同时又要做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工作。这就对面向基层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细化为社区诊断的师资、防保的师资、流行病学的师资、基本医疗的师资、健康教育的师资、社区护理的师资等。

崔树起主任指出,“只有拥有一批专业的基层医疗服务师资,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课理念,才能真正带出一批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适宜人才。”基层医务人员更需要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这包括划分工作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制,专业化的基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要设立基层教学的师资准入制度,最后还要拥有一整套的考核评价体系。

杜雪平副主任说,目前能够承担基层医务人员教育培训的师资非常的匮乏,这也是导致很多专家在会上频频亮相、讲授的课程大同小异的主要原因。在培养师资这一点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效仿大型医疗机构,选拔优秀的社区机构人员培养成为服务于基层培训的师资,再进一步结合大医院的带教,才会加快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速度。

建议

有选择性地参会

专家提示基层医务人员,“参会要有选择性,不要盲目跟风,要仔细分析会议的课程安排,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机会,选择适合自身提高的会议活动。”

杜雪平副主任说,机构内医务人员要谨慎选择参加政策性会议,因为这部分医生既不能制定政策,也不能落实政策,他需要听的是“六位一体”的技能,不是学习为什么做社区医疗,而是学习怎么做社区医疗。当然这部分医生也不能完全不听政策性会议,1年1次即可,多则没有意义。在选择听政策会议的时候一定要看主办机构的权威性,邀请专家的权威性,以免发生政策性误导。

而对于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来说,杜雪平副主任建议,一定要弄懂为什么要做社区医疗,多听政策性会议,辅以医务人员技能管理,因为这部分人需要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还要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医保部门进行沟通,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工作,维护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务人员的根本利益。

比如说,在慢病管理上,基层医务人员管哪些方面最为方便;在居民健康建档上,如何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在健康教育方面,个体怎么做,群体怎么做;社区康复与三级医院的康复有哪些不同,这名患者是归属于急性期的康复,还是慢性期恢复的康复;如何使用康复设备;社区护理是不是只包括打针、输液、执行医嘱等,都在机构内医务人员掌握的范畴内。

利用互联网弥补资源不足

也有很多基层医生抱怨无从获取会议信息,专家提示基层医生可以从相关杂志、协会网站、互联网索引、同行之间获得。机构与机构之间要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平台,知识互换的平台,打开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子,才能促进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崔树起主任指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略为偏低,在选择参会时还要考虑到参会经费问题,要根据机构和医生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参会,避免跟风情况出现。

现在会议的组织形式很丰富,不单单有现场的授课方式,很多组委会利用网络进行同期授课,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可以选择这种方式提升自己,这既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又可以节省医务人员出差学习的经费。

郭清副校长指出,现在大型医疗机构与国外知名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网络视频,国内外的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同时听一名老师讲课,或观看手术直播。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手段,与医疗资源过剩地区共同分享精品课程。

会前做足功课 培养学习型组织

参与讨论的很多专家指出,现在有些医生参会时,连纸和笔都不带,如果组委会不发,东借西借,记完后就扔在会场上。试问老师讲的课程你们都记在大脑里了么?

崔树起主任说,基层医务人员要想在参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宝贵财富,首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过硬,平时工作中注重积累,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其次,医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医生这个职业特性决定要终生学习,会议是最好的交流平台,参会者一定要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另外,参会听课不能单凭兴趣,爱听的听,不爱听时睡觉,光听不记也不行,要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9

1.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财处,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137

[摘要]目的为了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其运行效率。方法该研究对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2007—2013年总收入、总支出、收支结余、职工服务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各类机构医疗服务收不抵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门急诊服务量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同期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结论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

关键词]公立医院;运营;收支结余;病床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1(b)-0059-05

公立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如何促进其高效规范的运转,建立和完善投入补偿机制,保障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一直是相关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该研究以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了解2007年1月—2013年7年间其经济运行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机构运行效率的改变,从而为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提供政策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该研究所指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医院,城市中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卫生统计年报和四川省卫生财务年报。

2结果

2.1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情况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有5197个,拥有床位286782张,平均在职职工287076人,固定资产413.43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871.16亿元,财政补助收入124.65亿元(14.31%),医疗收入432亿元(49.59%),药品收入297.05亿元(34.10%)。2007年到2013年7年间,除了上级补助收入外,各类收入绝对值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4.40%、21.59%、19.31%、18.08%。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下同)一直是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渠道,2007—2013年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7.79%,87.90%,86.72%,86.02%,83.97%、85.58%和85.48%。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开始微幅上升,2011年达到最大为15.75%,2012年后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新医改前各年,高于2013年全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94%[1]。各年药品收入构成均低于40.00%,且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见表1。

2.2公立医疗机构支出情况

2013年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的比例分别为56.79%、38.19%、3.90%和1.12%。近7年,各项支出均以医疗支出为主,药品支出次之,各类支出波动小幅变化。见表2。

2.3收支结余情况

由表3可见,2007—2013年四川省所有的医疗机构总体处于收支平衡状况,总结余均为正值,除了2007年县级中医院和2010年城市中医院结余率高于同期其他机构,城市医院收支结余率各年都是最高。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2009年及以后各年医疗支出结余开始出现正值,但结余率不高;其他机构各年的医疗支出结余均为负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收不抵支的情况最严重,结余率一度接近-40%,2011年后这种情况略有缓解。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药品收支结余各年均为正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2009年后出现药品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且情况逐年严重,乡镇卫生院在2011年出现负的药品收支结余,2012年扭转;与荷莲英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某基层医院的运营研究结果一致[2]。县中医院从2010年开始扭转了药品收不抵支的情况。

2.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情况

2.4.1每职工服务量由表4可见2013年各级医院的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分别为523.94人次、535.73人次、1128.69人次、1011.71人次、559.52人次,591.06人次,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门急诊服务量远高于城市机构。7年来城市社区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上升最为明显,平均增长速度为8.89%,其余机构均为波动中增长。2013年各类机构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为366.05床日,361.72床日,152.40床日,316.50床日,369.40床日和348.11床日,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过去7年城市医院、城市中医院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平均增长速度为4.35%和8.58%,其余医疗机构该指标呈波动增长。

2.4.2每职工业务收入2013年四川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分别为43.89万,27.46万,13.30万,10.99万,39.42万和23.26万,城市机构业务收入明显其高于其他机构。该指标7年来在各类机构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除乡镇卫生院2009年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比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机构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99%、20.17%、14.90%、20.87%、17.95%,见表5。

2.4.3病床使用率2013年四川省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分别为108.30%,88.76%,65.74%,70.66%,104.34%和92.59%,床位使用率最高的是城市医院,最低的是城市社区机构。过去7年,除了县级医院,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均是波动增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城市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从2007年的89.93%和56.40%上升到2013年的104.34%和70.66%。2013年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平均水平(91.6%),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两类机构的平均水平(对应的病床使用率分别为58.1%和64.8%)[3],见表6。

3讨论

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收支情况有如下几个特点: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机构收不抵支,县医院和县级中医院情况与陕西省类似[4]。公立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整体有所提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急诊服务量远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虽然随着医改的开展国家财政增加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比重,但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投入额度相较于自身发展速度而言,财政补偿水平呈现下降趋势[5]。除了城市医院,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收入都低于支出,机构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药品收支差额和政府财政补助。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推进,医院药品收入出现亏损范围可能会更大,为弥补政策性原因出现的亏损,保持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转,体现服务的公益性,必须需要政府的支持[6]。这种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摸清收支缺口,科学确立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二是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包括理顺医疗服务定价标准和定价策略,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充分弥补医疗技术劳务成本,从政策层面上扭转医院医疗服务收不抵支的情况;改革支付方式,促进医院增加成本意识,减少资源浪费,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从机制层面上减少医院亏损情况的出现。也有国外学者提出,政府基于绩效的预算(pBB)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对医疗机构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7]。

3.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2013年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与全国同类情况相比出现一低一高的情况,说明四川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床位利用率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机构的运行效率还需改善。四川省医疗机构面临着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双重压力,仅仅依靠加强政府投入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在新医改推进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背景下,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必有之路。首先要明确医院各层的职能、权力,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章,给予必要的管理投入(时间、精力和经济保障),强化监管及激励[8]。其次,医院需加强成本核算,特别是要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了解各医疗项目成本大小、成本构成、收费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而实现医院和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做好医院运营绩效评价[9],深入分析医院的运营绩效节点。再次,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医院发展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分配制度,按照岗位,贡献,工作风险,技术水平,劳动时间等原则进行收入的分配,充分承认员工劳务价值,使医院员工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工作动力,最终促进工作效率提高。也可借鉴比较成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院绩效[10]。

[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2]何莲英.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某基层医院运营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32):3063-30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308/41d75f3a1a7247b4a90ddacde4dc3705.shtml.

[4]郭成成,高建民,张小龙,等.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收支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0):68-70.

[5]刘洋希.四川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35-36.

[6]周瑞,陈仲强,金昌晓.公益性原则主导下公立医院良性运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4-6.

[7]tarynVian,williamJ,Bicknell.GoodgovernanceandbudgetreforminLesothopublicHospitals:performance,rootcausesandreality[J].Healthpolicyandplanning,2014,29(6):673-684.

[8]张冬慧,涂诗意,薛迪,等.上海市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4):9-12.

[9]徐琼花,张文斌.基于杜邦模型的公立医院运营绩效评价实践研究[J].医院院长论坛,2012(4):37-40.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篇10

关键词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基本策略

一、引言

医疗行业是一项知识密集、多学科交叉且资金流动密集的科技型产业,不但涉及机械、商业、电子等行业,更涉及高分子行业,其生产运作比较复杂,门槛也相对较高,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个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自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具备合法地位后,大批民营医疗企业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机遇以外还存在发展阻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基本现状及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法,并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

二、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近年来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营医疗行业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了多种特征。

(一)专科特质

目前,我国民营医疗行业中多呈现专科特性,超过80%的民营医疗企业机构都属于专科医院,其专业领域多集中在男子、女子、口腔、肿瘤、眼科、泌尿科、妇产科、不孕不育及五官科等,这些民营医疗机构目前发展利润较大,且应用技术水平比较成熟。

(二)多层次服务结构

民营医疗机构除了具备专科特质以外,还具有多层次服务特征,包括普通工薪阶层、高端豪华医院及境外人士医院等。多层次服务特征是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分化产生的,对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减少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广告依赖性较强

目前,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对广告的依赖性较强,发展起步阶段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公立医疗行业,因此在声誉和可信度积累结果上明显落后于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民营医疗机构为了能在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通过大量广告来宣传自身优势,企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有一些甚至为短期内追求暴利,夸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以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

(四)集团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集团化、连锁经营的趋势,民营医疗机构也开始实行集团化运作,且其发展趋势已成为连锁化经营。

三、民营医疗行业发展阻碍

(一)税收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行业的税收政策存在多种不同。公立医疗行业中的公立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其在广大居民群众生活中起到保护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药品价格、质量上受政府要求较多,其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对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普及度难以达到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公立医院将不进行纳税制度。而民营医疗行业多属于企业性质,以获取利润为基本目的,根据市场环境来讲,民营医疗行业所提供的产品犹如市场经济消费一样,根据各项法律条款规定,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按时缴纳税金。

(二)人才限制

我国现行医生执业规范中提到,三甲医院中的执业资格专家在民营医疗行业中行医属于非法行医,除持有变更执业注册证以外,人才交流的限制也导致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受到极大阻碍。此外,由于民营医疗行业中人才的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难以同公立医院相比导致了人才流失。此外,我国政府严禁退休公立医院职工到民营医院就职,给民营医疗行业人才的招聘和使用造成一定限制。

(三)追求片面经济效益

民营医疗行业中存在追求片面经济效益的现象。医院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投资商态度模糊,往往抱着赚钱就撤的心态,其对政府政策和投资环境也失去了信心。此外,有些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想达到“短期投入、长期回报”的目的,出现乱收费、乱抬价等违法行为,影响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信誉。

四、发展民营医疗行业的基本策略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实施分层管理制度,将民营医疗行业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元素,为广大群众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基本需求,同时稳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层次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开放医疗人才招聘市场,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资源,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其具有重要联系。对医疗人才就业市场实行开放性制度,取消公立医院下岗职工不能到民营医疗行业就业的限制,将职称评定、户口迁移、学术交流分析等待遇与公立医院职工保持一致,促进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稳定发展。

(二)妥善经营管理

构建长远的经营理念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经营与管理,若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发展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将企业利益和经营理念有效结合,规避盲目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目光短浅等行为;实施委托制度,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实体企业,但在管理工作中却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改善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通常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划分为二,聘请专业的运营专家和管理团队为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五、结语

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a。而民营医疗机构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产业结构,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形势,并坚持“质量为根本、信誉为保障”的经营理念。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企业发展探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平台,摒弃传统的经营方式,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实现民营医疗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国恩,官海静,高晨.中国社会办医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06(09):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