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0:44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1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03-02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平均每天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会死亡300人,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因此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保障,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也陆续开展了编制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规划内容和规划深度都不尽相同,导致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像美国、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以下主要以美国为例来对比分析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之处。

1.1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位问题

在美国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会将安全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交通规则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并且在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充分突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

核心。

1.2我国目前规划编制参与机构较少

目前,我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监察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卫生部、武警后勤部、建设部等13个政府部门,具体的实践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指令实施。而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成立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参与主体包括基金会、政府、相关行业协会、保险、汽车公司、私人顾问以及研究单位等22个部门,同时只要是和交通安全存在相关利益的部门也会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

1.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

1.3.1规划的目标。想要编制有效、执行力度高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首先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目前我国研究的规划目标都会制定近期、中期、远期阶段性的定性目标。通常中期、远期目标会结合道路工程的畅通等级来规划道路安全管理水平,而近期目标会具体化,会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差异来改善一些具体的交通安全设施,并通过建立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网络加大宣传。但在美国则将规划目标划分为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以亿车英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或死亡率的控制为总目标,而会控制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的重点影响因素为具体目标,从而降低死亡人数。

1.3.2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范围。由于各个地区的文化素质、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汽车保有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编制安全管理规划的侧重点以及空间范围也会有所区别,目前我国现行的研究体制主要以县、市为主,而侧重点主要突出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发地段,一般都是研究城市道路,很少关注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系统。而美国则通常将全国各地或者每一个州为研究对象。

1.3.3规划流程内容。美国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以及实施流程都会考虑各州安全管理工作者提出的安全战略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进而根据总体目标确定重点规划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而我国则是先确定安全规划的范围和目标,再调查道路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道路安全发展趋势进而制定近期、中远期规划,最后实施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

2对未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研究

2.1整体的规划思路

未来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应借鉴美国系统的规划思想,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将安全管理策略与规划思路保持一致。全面的掌握各个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公路网规划以及城市停车规划等各种道路交通的基础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策。

2.2优化安全管理规划流程

(1)首先应制定定性以及定量的规划目标,定性目标应参照国内同类相对先进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改进、完善以期达到要求的交通安全水平。定量目标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等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率为指标。(2)应根据制定的目标全面收集相关的交通安全资料,针对安全现状以及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诊断相应的安全管理问题。(3)对现有的安全趋势进行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4)确定近期、中远期安全管理规划方案以及安全措施实施序列,并请安全研究专家以及相关部门进行评价、选择。(5)确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稿进行讨论、修改、送审,最后由人大、政府审批再实施。

2.3确定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范围

(1)时间范围的规划:首先应确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目标实现范围,近期目标的实现年限应规划在3-5年,中、远期目标的实现年限应规划在5-10年,在以系统思想为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前提下,应注意规划的年限应尽量与系统内大多数相关规划的年限保持相互一致。(2)空间范围的规划:市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基础,在空间范围的规划上应以城市为市域,规划的重点应以市域的重点地区以及城市的建成区为主。重点地区应从城市道路、公路、农村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未来的趋势,并结合本期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确定。

2.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以及评审

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主体是政府,由政府完全主导,因此对于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应该根据道路交通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积极主动组织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从而促进道路交通的发展需求,应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编制的资金投入,将其编制及实施资金也纳入当地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部门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指导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应尽量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评审,成立专家咨询组,并将规划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工程向外公布,广泛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制定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只有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才能有效的解决各种交通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才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手段,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长安大学.江西省新余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R].2011.

[3]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办法(草稿)[R].2011.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2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管理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一道路交通中标线设置及施工技术

1标线设置

1.1标线的颜色

路面标线一般为白色及黄色,以白色为主;但白色的单一色调容易使长途行驶的驾驶员感觉疲劳。如果增加黄色标线,则可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但黄色标线的可见性比白色标线低。我国目前较少使用黄色交通标线,一般在同方向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且道路照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使用。另外,为提高夜间的视认性,标线可根据需要采用反光标线,立面标记可加设照明、闪光灯等设备。

1.2标线的宽度

一般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高速公路边缘线宽度规定为15~20cm,一般采用下限值,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采用上限值。横向标线宽度应比纵向标线宽,因为驾驶员在行车中发现横向标线往往是由远到近,尤其在距横向标线较远的时候其视角范围很小,加上远小近大的原理,加宽横向标线是根有必要的,一般宽度为20~40cm,斑马线为45cm。

1.3标线实线与间隔长度的比例

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近,会造成闪现率过高而对驾驶员产生过分刺激;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远则闪现率太低的情况下又令驾驶员在行驶中获得的信息量太少。因此,选择标线比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司机的心理、生理指标,也要考虑尽量采用每公里标线面积较小的因素。根据透视原理,一般纵向标线的最小宽度为10cm,纵向标线虚线的实线段最小长度为3m。

1.4导向箭头的形式

对各种直行、转弯、直行和转弯组合箭头进行比较后归纳得出:最好的直行箭头的宽约为箭杆宽的4倍,箭头杆长度要比箭杆短,后掠式箭头和锥形式箭头都是不好的;最好的转弯箭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对称的形式来显示方向的,其特征是保持箭头的转弯部分清晰。

2标线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标线厚度一般为1.8mm,振动标线的厚度一般则为3~4mm。为增强标线的反光效果,宜采用热熔型涂料,并对玻璃珠实行内掺和外撒。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线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清扫路面―划底漆―划标线。

二道路交通中标志设置及施工技术

1标志设置

1.1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表示遵行的行驶方向、通行权分配和应遵行的特殊规定。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其各部分尺寸的最小值,可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指示标志主要用来指示准许行驶的方向,如直行标志、环岛行驶标志、向左(或向右)转弯、靠右侧(或靠左侧)道路行驶等,也可用来表示专用车道、步行标志等。

1.2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的颜色对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对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其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分合流标志外,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路标志用来指示道路通往目的地的方向、地名、距离或与之相交道路的编号,名胜古迹,游乐休息或服务区等。指路标志板的尺寸先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汉字的大小,再根据汉字的字数及板面要求确定板面尺寸。指路标志按用于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分类,但有的指路标志既可用于一般道路,也可用于高速公路,可根据道路等级选择其颜色和尺寸。

1.3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表示的遵行、禁止和限制等规定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其设置因目的不同而异。禁令标志的颜色一般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个别标志如禁止驶入标志是红底,中间一道白杠,解除禁止超车和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是白底、黑圈、黑图案并有五道黑斜杠,禁止车辆停放标志为蓝底、红圈、红杠,停车让行标志为红底、白字、白边。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其各部尺寸的最小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

1.4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道路沿线存在的危险或应该注意的路段,提高警觉,并准备防范措施。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尺寸代号,其边长、边宽的最小值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警告标志到危险地点的距离,可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受实际地形限制,可以作相应的变更,但其设置位置必须明显,并不得小于安全停车视距。

1.5施工安全标志

维修、养护等施工地段必须设置施工安全标志,以临时分割车流、引导交通、确保安全,在夜间施工路段还应设置施工警告灯。施工安全标志主要包括路栏、锥形交通路标、施工警告灯号、道口标柱、施工区标志和移动性施工标志等,其形状和颜色各异。

2标志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除较大的标志板外,普通标志板一般应由单块铝合金板加工制作,不允许拼接,所采用的铝板厚度一般为3mm。反光膜宜采用钻石级,钻石级反光膜仅反光强度初始值大,而且经过10年使用后,仍能维持80%的原有亮度,使用年限较长,耐久性好。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志的基本施工流程为:按设计图纸放样基坑开挖钢筋绑扎、支模浇注混凝土标志安装。

三道路交通中护栏设置及施工技术

1.护栏设置

1.1护栏的高度

微型汽车的前车盖趋于流线型比较低时,在与护栏相碰就很容易钻入波形梁护栏的横梁下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重型汽车在与护栏碰撞时,可能产生跳跃问题,速度高时危险性更大。为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确定护栏的合理安装高度。防止车辆钻撞和越出护栏的高度是:缆索护栏――从地面到最上一根缆索顶的高度950mm;箱梁护栏――从地面到箱梁顶的高度700mm;波形梁护栏――从地面到横梁顶的高度755mm。上述护栏高度,几乎可以适应所有乘用车,以及大部分轻型货车、箱式货车、多用途车。

1.2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

护栏的最短长度主要取决于碰撞能量,不同设计行车速度对护栏最小结构长度的要求如下:当设计行车速度v

2护栏的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为保证防护栏的耐久性,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的钢立柱以及波形护栏板均应进行防腐渗铝处理,渗铝厚度一般为70μm。拼接螺栓则宜采用高强级螺栓,并应进行防腐镀锌处理,镀锌厚度一般为50μm。每批材料进场都经过监理工程师、质检员的严格验收,彻底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2施工流程。

防撞护栏施工的流程为:放样安装立柱安装防阻块、端头和顶帽安装波形梁调整线形。

四结语

交通标志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明确、直观、易懂的交通信息,从而保障众多出行者行车、走路的安全和顺畅,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和功能。并且在容易肇事或者应该特别注意的路段警告驾驶员提高注意力,减轻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的交通标志,可以提高道路和能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道路沿线和周边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全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公路学会,2005.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3

【关键词】县域城镇智能交通技术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城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出行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县域城镇现有交通管理模式滞后,在技术领域方面,虽然县域城镇在道路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但在智能化交通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迟缓,交通管理实际发展中,智能交通领域系统化成套技术和装备严重不足、集成化水平落后。目前,我国县域城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安全隐患、局部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在充分调研县域城镇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经验,总结县域城镇交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特色,对基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县域城镇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策略,能增强县域城镇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的管控能力,使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改善。

1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衔接

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域城镇尚未对智能交通进行专项规划,或者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脱节,使得县域城镇的智能交通发展水平层次不齐,交通管理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实际上,在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过程中,应将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衔接,在三者之间建立相互反馈机制,进行整合规划和量化分析,使智能交通成为城镇与道路网功能实现的有力支持,保证资源最佳配置。

1.1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衔接

城镇总体规划是根据国家对城镇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确定了城镇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城镇空间布局等。智能交通与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城镇空间布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城镇空间布局等决定了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能交通发展潜力。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城镇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对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对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协调有着重要影响。

1.2智能交通规划与道路交通规划衔接

道路交通与智能交通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更加注重节约高效。根据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科学预测智能交通问题与需求,制定相应的智能交通规划,使智能交通规划满足城镇道路交通发展的需求,并辅助城镇交通来引导城镇发展。因此,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与智能交通规划相衔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2科学、合理设置交通工程基础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2.1科学设置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是交通法规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既是“无声的交通警察”,又是“无声的指路员”。它能够为驾驶员提供确切的交通信息,保证车辆安全、畅通、有序地行驶。在城镇道路中存在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严重,设置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交通参与者起不到诱导提示作用,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科学设置交通标志要以完全不熟悉城镇道路及周围环境的交通参与者为服务对象,在县域城镇范围内对交通标志进行总体布局规划,要具有系统性,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县城区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在时空顺序上考虑布设交通标志的连续性,形成大范围连续性指路标志、一体化的交通诱导标志、停车诱导标志,有效地对城镇内交通流及过境交通进行诱导,合理地控制和均衡交通流分布,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率,为驾驶人员安全快速行车及停车提供良好的服务。

对于城镇道路要重点完善交通指路标志和交通安全标志,保证交通标志传递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对交通管理相对较弱的农村公路,完善指路标志,在农村公路沿线人口聚集点设置易识别的安全标志和提示标志等。

2.2优化交叉口、路段渠化设计

在现有县域城镇路网建设基础上,优化交叉口和路段的渠化设计。根据实际交通情况合理优化交叉口,如匹配进出口车道、设置左弯待转区、非机动车等候及过街区、行人过街安全岛等,从而减少交叉口冲突点以及非机动车的干扰,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路段渠化要符合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路边停车和行人安全,在交通拥堵、路网密度较高的区域内可适当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方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2.3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管理需以人为本,从安全和通行角度出发,全面梳理排查城镇道路网交通安全设施,分析安全隐患,优化对策保证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出行。

在县城区道路网中要通过科学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来引导出行者规范交通行为,例如在非机动车较多的机非共板路段设置隔离护栏和非机动车,减少机非混行;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大型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减速带,保证行人安全;在未设信号灯的路口设置路口警示标志;在道路分合流处设置防撞桶等。

对乡镇道路、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中要重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根据地方交通特点,在交通事故多发点、危险路段增设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和提示标志,确保公路行车安全、减轻事故严重程度。

3推广智能交通管理和执法科技装备应用,规范道路交通秩序

3.1智能交通管理

在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管理中,应充分运用智能交通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交通管理和执法能力。城镇优先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主要路口信号联网控制,可设置多时段多方案、人工手动、感应、步进控制、指挥中心实时自适应控制等多种工作方式并能够进行绿波控制、单点控制、感应控制、闪灯控制、交通管制以及步进控制设置。在交通执法方面,推广应用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超速违法监测系统和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等智能科技装备,规范道路交通运行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执法规范化水平;对警用车辆、客运车辆、危化品车辆和校车等安装GpS管理设备,实现重点车辆监控和安全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4

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我市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作进行了审议,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现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及所属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强化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市政府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建立并完善城市交通“规、建、管”协调机制。在进一步明确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责任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参与、共同研究、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解决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脱节问题。

(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徽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力争今年内完成。

(二)实行城市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一是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要按照国家标准,同步规划、设计、建设相关的交通安全设施,公安、交通等部门要介入上述相关环节,竣工验收时,应当征求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交通安全设施经相关部门验收不合格的,道路不得交付使用。二是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公共设施、学校、商业街区、居住区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县级以上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规划审批时对其进行审查并征询公安、交通等部门意见,对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要求的,要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调整,以解决重大项目建设前缺乏监管及建设后留下隐患的问题。

上述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流程由公安交警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商定具体操作细节。

三、持续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动态交通秩序的科学管控。公安部门要根据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和较为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不断调整勤务模式,强化路面管控,适时组织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改善行车秩序;定期分析辖区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事故隐患。二是开展静态交通秩序的有效组织。市公安部门要结合滁城路网结构,协调市规划部门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新设置并调整一批临时停车泊位,以解决现时停车矛盾;市规划部门要对以前制定的**市停车场规划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加快组织实施,推进我市社会化停车场地的建设进程。三是建立健全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安监、交通(公路)、建设、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在联席会议框架下加强协调配合,每半年联合开展一次全市交通安全险危路段排查,加快整改,确保不发生因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及时而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四、加强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一是市司法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制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教育。二是落实单位教育责任。加强各单位及部门内部交通安全宣传,实行交通违法行为部门抄告制度,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单位文明创建考评内容。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报社、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单位要加强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内容,并就有关费用尽量予以减免。四是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道路的建设与规划自古代以来就颇受各国重视。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618~907年)都城长安,明、清两代(1368~1911年)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随着历史的演进,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除了道路布置有了多种形式外,路面也由土路改变为石板、块石、碎石以至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承担繁重的车辆交通。并设置了各种控制交通的设施。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也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城市化建设推动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如北京市展宽了狭窄的旧街道,修建了二、三环路及通达卫星城镇的放射性道路,并修建了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幅车行道的道路,既改善了市内交通状况又便利了对外联系,改变了旧北京的交通面貌。又如中国工业城市上海,建国以来也新建改建了大批道路,并建成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和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两岸交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一、城市道路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一般较平坦、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道路围线、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雕塑艺术品等。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道路设计要少扬尘、少噪声。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现代的城市道路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机活动,安全运行。为了适应城市的人流、车流顺利运行,城市道路要具有:

(1)拥有适当的路幅以容纳交错繁重的交通

因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车流量也在随之增加,所以设计城市道路时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承重能力,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地的人口占有量设计适当的路幅。

(2)道路根基要坚固耐久,路面要平整抗滑以利于车辆安全、舒适、迅速、便捷行驶

因为,在城市道路中每天需要承载不同类型、不同重量的人流、车流等。所以,这就需要对道路的根基耐久度、坚固度进行严格的要求。另外,特别是在春季和冬季,路面易受雨雪天气影响而比较滑,这就对道路修善的平整度和防滑度以严峻的考验,需要在道路设计方面考虑到路面的平整、防滑设计。

(3)少引起扬尘、少引发噪声以利于环境的卫生保护;

因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道路大多设在居民区之间,这样有利于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交通。但是,这样的城市道路设计也易给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和扬尘污染,这就需要道路设计者在道路设计时加入保护道路所在地周边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利于人们出行,又不破坏环境的道路设计理念。

(4)便利的地下排水设施以便将雨雪水等污水及时排除;

因为,一个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共是否健全,就如同城市的“心脏”是否健康。而地下排水系统的周密设计与城市道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新时期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道路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的健全性。

(5)充分的照明基础设施以利于居民晚间的出行活动和车辆的安全运行

道路的照明设施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隧道行驶时,道路的照明设施直接关系着人们出行的安全;另外,在夜晚出行,可以为机动车的行驶和人们的夜间出行提供便利、安全。

(6)道路两侧要设置有足够宽的人行道、绿化带、地上杆线、地下管线,以保证安全

因为,在道路上行驶的不仅包括机动车也包括非机动车,而且还有行人。这就需要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设置足够宽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等。此外绿化带的设计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隔离粉尘,减少大气污染,同时还可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保证市民安全出行。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探索

1.道路规划设计思路中出现的问题

在道路规划设计思路方面,当前国内部分城市存在,对道路路网的合理规划不注重的设计问题。没有从整体市区的路网均衡性出发,致使不同等级的道路结构、宽度以及密度不符合相关标准,不考虑当前路网的宽度是否能够使车辆顺利通行。而是把眼光多放在未来,希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根据情况拓宽道路。这就体现出当前一些城市在道路规划设计方面没有打好“提前量”。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另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还存在着,道路交通规划不合理。从表面上看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横道应有尽有,但究其实际,大部分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方面都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建设干路、立交等主干道的建设,而把贯通性的支路建设规划忽略。造成支路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网络,影响市民的出行安全。所以,针对道路规划设计思路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道路规划设计者对所设计的道路做重新思考与审视,使主次干路具有均衡性,道路的宽度、密度等在设计时要打好“提前量”,以备不时之需,便于市民更好的安全出行。

2.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

针对一些所在地区地形较复杂多变的城市,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面易出现道路横断面设计方面的问题。因为城市道路周围的地形较复杂,对于特殊路段的道路横断面,如果在道路设计时只标识出某个标准横断面,这样是远不能使道路断面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对非机动车道宽度的设计确定问题。非机动车道的设计规范中规定:自行车宽度为1米。但是,在真正的道路工程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有些自行车用于运送货物,形式速度相对较慢,这样就会存在超车的现象。这样,在传统的道路断面上,自行车因为要超车就会借用机动车道或其他车道,会增加各方出行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近几年的道路设计规划中自行车车道的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并同时设置大于或等于2条车道的自行车道,其中每条宽度大于1米。这样不但会减少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在侧面对人们的绿色出行起到呼吁作用。

3.道路规划设计中交通安全方面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对道路交通安全情况的分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汽车行驶时方向、道路中形势车辆的组成、道路的流量、车速、道路周边的路网情况等的系统、周密的考虑。在此环节设计前期的工作中,道路规划设计者应认真、充分调查和综合系统的分析后总结出规划设计结论。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可见,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交通分析十分重要,如果不对道路交通做出全面分析,易在道路真正投入使用时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严重的后果可能造成道路网的瘫痪。所以,道路规划设计者一定要做好道路规划设计前期道路的交通分析。

4.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绿化设计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绿化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所以道路的绿化设计不容忽视。所以,在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道路绿化设计方面要注重绿化的美观和功能的有机结合。针对性质不同的道路,在绿化设计方面要以道路行驶者的主要观赏特点为根据,运用不同的绿化模式。道路绿化设计的作用主要有:消声、遮荫、地面覆盖、视线诱导、装饰、消尘等功能。应根据绿化的不同功能和城市的性质,以及道路的等级、地形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绿化做出整体性、全面性的合理规划设计,达到充分发挥绿化的美观和功能性有机统一的目标。

第二,在道路的绿化设计方面,道路规划设计者要注重考虑绿化对行车者的视线诱导作用。针对一些车速较高路段和主干路的设计,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心理活动状态和行车安全,这些方面均需要绿化设计进行视觉诱导。例如:在告诉路的弯道区道路两侧的树木排列情况可以给行驶者以视觉诱导,告知他们前方需要转弯减速行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弯道区行驶的安全隐患。

最后,道路的绿化设计还有利于对各主、次干路之间起到分隔作用。道路之间的绿化设计可以将不同的道路分隔开,减少各主次干路之间的干扰,形成一条自然的隔离带。另外,道路的绿化设计可以将道路周围视觉涣散地集中起来,使行驶者注意力更集中,增加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那么针对上述城市道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设城市道路应注意的建设思路。城市各重要活动中心之间要有便捷的道路连接,以缩短车辆的运行距离。城市的各次要部分也须具有道路通达性,以利居民的活动与出行。

三、建设城市道路做好城市道路与各城区之间的连接纽带,做好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城市道路繁多,又集中在城市的有限面积之内,纵横交错形成网状。所以,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影响着相交道路间交通流畅性的交叉路口。可见,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解决。如设置色灯信号管制、环形交叉、渠化交通、立体交叉等以利交通流畅。城市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速度快慢悬殊,为了避免互相阻碍干扰,要组织分道行驶,用隔离带、隔离墩、护栏或划线方法加以分隔。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上下需设置专门的停车站台,还需设置停车场以备停驻车辆。要为行人横过交通繁忙的街道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以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时,又可以避免干扰车辆交通;同时,在交通不繁忙的次干街道上还可以划分过街横道线,行人可以伺机沿横道线通过,保证了行人的出行安全,因为在道路规划设计中行人和驾驶者的生命安全是同等重要的。

另外,新时期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还应为城市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提供隔离地带、避难处所和负责抢救的专门通道;为城市的绿化、美化提供足够场地,并同时配合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物前庭布置,为城市环境需要的光照通风提供必要且适当的空间;为市民散步、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提供便利出行。

四、城市道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设计、建设要点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其中主干路是指:连接城市各主要部分的交通干路,是城市道路的骨架,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主干路上的交通要保证一定的行车速度,故应根据交通量的大小设置相应宽度的车行道,以供车辆通畅地行驶。所以主干路根据其特点,道路设计的线形应通顺、便捷,道路之间的交叉口应尽可能少,以减少车辆在相交道路上进出的互相干扰,另外,平面道路交叉要有控制交通的具体措施,交通量超过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可根据规划采用立体形式的交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用隔离带分开。交通量大的主干路上快速机动车如小客车等也应与速度较慢的卡车、公共汽车等分道行驶。主干路两侧应有适当宽度的人行道。应严格控制行人横穿主干路。需要注意的是主干路两侧不宜建筑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建筑物如剧院、体育馆、大商场等。

次干路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主要道路,是一般交通道路,但是兼有服务的功能,其配合主干路共同组成干路网,起到广泛联系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供快车、慢车混合行驶。如果在条件许可时也可另设非机动车道。另外,道路两侧要注意应设人行道,并且可以设置吸引人流观看或游览的的公共建筑物。

最后,支路是指:次干路与居住区的联络线,为地区交通服务,也起集散交通的作用,支路的设计较灵活,其道路两旁既可以有人行道,也可以设有商业性建筑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也逐渐增多,对于道路交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可以推动城市化建设快速的发展;但是反方面的道路拥挤,交通管制秩序混乱,导致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较长,市内泊车场地严重不足,另外建设道路的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则会严重阻碍城市现代化的进度。所以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进行,并与此同时顺利度过目前“阻碍性”的起步阶段,才能使之打下牢固、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作为城市道路的规划与建设者,在设计城市道路时要使道路更加人性化,更多地考虑出行者的感受,遵循“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原则,使道路的使用者更加舒适、愉快,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徐志强,李梅.《试析宜居城市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3]刘晓青.《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的必要性》.[J].山西建筑.2008[4]周小群,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07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6

近两年来,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紧紧围绕畅通、有序、安全的总体目标,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了城区正常的交通秩序,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比较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一)初步建立交通安全综治机制。,市政府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统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听取意见和建议,部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初,专门下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公安、城管、交通等主要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以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联手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共同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稳步开展。

(二)不断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城区新建主次干道5条,改造主次干道、背街小巷9条,道路总长70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呈现“六横七纵”格局,基本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结合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和“创卫创模”工作要求,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渠化、亮化,设置了绿岛隔离带、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台,更新了部分交通标志、标线,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从解决交通安全管理难点、热点入手,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升级改造机动车轨迹查询系统,增设3组交通信号灯和10套高清监控系统,强化了道路交通日常管理。

(三)重点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坚持按照“压事故、保畅通”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交通管理对象,集中整治了涉牌涉证违法行为、超载超限、危化品运输、校园周边秩序、马路市场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加大了对酒后驾车、闯红灯、机非混行、车辆乱停乱放等重点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公安交巡警部门共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万多起,处罚123986人次。同时,对城区重点地段、重点时段予以强化管理,城区交通基本保持畅通有序,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期或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也没有出现大面积拥堵现象。

(四)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入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认真排查交通安全隐患,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意见,组织集中整改。同时,开展道路交通事故个案评析,从中找寻事故发生规律。,公安交巡警部门共排大交通隐患6处,发出整改通知书(函)4份,均已整改到位。此外,在突发性恶劣天气来袭时,能够按照预案全员出动,科学指挥,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努力营造交通安全宣传氛围。以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和机动车驾乘人员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印发交通安全知识系列宣传单,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等单位进行交通安全辅导宣讲,不断增强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新闻媒体还开设了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和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台,教育市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收到了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大,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突出问题。

(一)规划设计先天不足。一是道路建设规划不够合理。道路建设规划超前意识不强,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统筹和科学论证,造成城区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循环不够流畅。目前城区纵向道路基本贯通,但横向道路多为“断头路”、“卡脖子路”,不仅路幅狭窄,而且多处于商业、学校聚集区,如人民路、鼓楼路、北城河路等。二是停车场规划建设未得到重视。目前,整个城区没有标准的专门停车场,一些公共场所和商业街区,如人民影剧院、人民医院、真州农贸市场、国庆路步行街等人口密集场所,因缺少充足的公共停车泊位,加剧了占道停

车和乱停乱放的现象。按规定每百辆车37个泊位计算,目前城区仅有汽车停车泊位多个,其中300多个还是马路停车位,停车泊位拥有率不足20%。同时,居住小区没有按规定、按比例建设停车场,多数居住小区、商住楼不能满足自身停车需求。三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公交线路已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公交线路未能同步覆盖。因公交站台规划缺失或设置不够合理,公交班车随意停靠上下客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交通并留有安全隐患。(二)交通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部分道路等级较低,路幅狭窄,功能不明确,交通信号标志建设滞后,农村道路交通标志严重缺乏。城区主次干道共有24个交叉路口,还有7个路口未装红绿灯,8个路口未装“电子警察”,4个路口的“电子警察”已损坏,少数红绿灯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中小学校周边大多没有施划减速带,缺乏交通警示标志标牌,未划定学生家长等候区等。城区道路几乎没有交通指路标志,影响城市对外形象。

(三)市民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少数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翻越隔离护栏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出租车急刹急停,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行驶、随意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屡禁不止。另外,对一些电动车驾驶人抢占机动车道、抢灯越线、逆向行驶,以及三轮车“闯”等违规行为,群众反映也较为强烈。

(四)科学管理能力急需提高。一是条块分割,综治合力不强。《仪征市综合交通规划》虽已编制完成,但尚未颁布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综治机制虽初步建立,但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基本上还是多头管理、责权不清,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长效措施不能落实,致使影响城区交通安全的顽症,如超载超限、“红旋风”随意进城、工程车带泥行驶、渣土车抛洒滴漏等,未能得到彻底根治。二是执法不严,管控难以到位。受办案、罚没指标考核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对交通违法行为往往重罚款、轻教育,重机动车辆查处、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交通运管部门对不进车站和非法营运的车辆还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三是队伍薄弱,结构有待优化。交警、交通路政、城管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三大主力军,目前均存在人员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的状况。以交警为例,我市现有交巡警145人,在职137人,其中城区28人,平均年龄达42岁,在机动车保有量和公路里程快速增加的情况下,警力不足、年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另外,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的较大隐患还有摩托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各种违规车辆载客运货、接送学生等。

三、几点建议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平安仪征、和谐仪征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的动态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谋划长远发展的高度,谋划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要求,依法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作用,督促规划、建设、公安、交通、城管、建管、工商、教育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协作互动,形成监管合力。规划部门在审批城市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公安交巡警部门的意见,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认真落实“三同时”(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为日后交通安全管理创造条件。建设部门在设立道路绿岛、安装路灯照明时,也要征求公安交巡警部门的意见,统筹考虑绿岛、照明设施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二)进一步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政府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列入普法重要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都要履行好自身职责,配合公安交巡警部门共同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履行宣传义务,把交通安全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宣传,选择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谴责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提高全民遵守法规、安全出行的意识。教育部门要着眼于未来,从小抓起,把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方人群,促进整个社会。各类驾校要严格把好新驾驶员培训、考试关,增强新驾驶员遵章行车意识和安全驾驶素质。

(三)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环境。一要优化城区路网结构。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形成城区道路环状循环,重点解决城区东西向道路“断头路”的问题,逐步提高道路横向通行能力,确保交通顺畅。二要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要将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近期迫切需要在城市入口处规划建设停车场,切实改变城区货运车辆停放混乱的状况;针对主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现状,公安、建设等部门要按照主干道每500米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的要求,逐步规划建设一些小型停车点。对已建成的停车场,要发挥其功能,尽早解决时代超市等地下停车场挪作他用的问题。同时,要制定相配套的停车场(点)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停车位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城区停车文明有序。今后,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公共建筑、道路、商业街区、居住区等,应当超前规划,科学评估,按照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三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充分认识公共交通这项公益性事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加快城市公交公司化改造步伐,增加公交线路,统一规范管理,提高公交通行能力和正点率。四要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固定投入,尽早实现交通安全设施全覆盖。要继续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口合理增设信号灯、“电子警察”和标志标牌,并进行路口渠化改造,增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7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系统改善策略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交通运输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日趋恶化,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

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实施的城市畅通工程也在2004年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将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作为评价指标之一。说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在我国已得到高度的重视[1]。

2、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策略

2.1加强现代化交通安全管理。

我国应加强现代化交通安全管理,将教育、工程、执法和急救四者统一起来,缓解当前交通事故高发的压力。在这其中,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素质,显得尤其重要。世界上最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是美国,他们从1920年起就在中小学校中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此后,交通安全教育在世界各国普遍展开,并取得良好效果。而我国的交通安全教育,通常只是采用交通安全宣传、举办驾驶人员学习班、交通民警到小学讲课等形式,除此之外,主要是依靠车管单位进行经常性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向全民过《第一次交通战争宣言》,发动了全国通安全运动。日本全国交通安全对策会议在1970年提出了第一个交通安全五年计划,到20世纪末,日本经过了6个交通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有交通安全目标,并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现代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可根据当前交通现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望经过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不过,在具体操作上要防止完全照搬国外做法,更不能将类似生产中的定额指标式管理应用到交通安全管理中去。

2.2改善道路条件及交通景观。

道路的研究包括道路与人相适应的几何条件、光线照明条件、安全防护、道路等级与功能划分、路面条件、附属工程技术条件等方面。为避免交通环境中各种设施的颜色对驾驶员接受信息产生干扰,应对交通景观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理。道路沿线特别是路口处、过街人行道处的设施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红、黄、绿等与交通信号相同的颜色,以免使驾驶员难以分辨;路外的广告、建筑装饰等设施的外观、色彩应尽量保持与交通信号设施的差异。[2]

2.3做好驾驶员心理培训和测评。

当前我国的驾驶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仅限于驾驶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教育,客货运输公司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心理培训和测评工作,基本上都没有触及。因此,我国驾驶培训机构和运输企业在维护驾驶员心理健康方面尚有很多不足。

2.4控制人为因素,注重交通安全文化培养。

安全文化的培养属于3e对策中的核心对策,也是属于控制人为因素的策略。深挖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交通行为人的安全文化欠缺问题上。醉酒驾车、闯红灯、超速驾驶等从根本原因来说都是由于交通行为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不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直接反映了交通安全文化培养上的欠缺,良好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十分重要。[3]在开展安全教育时,一定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国民素质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娃娃到成人,从幼儿园到社区,都应该成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对象和课堂。

2.5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对道路交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道路交通行为参与主体的行为与意识上。任何道路交通活动都离不开行为主体人的参与,而人们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安全行为,必然受到其自身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安全思想观念、安全心理状态、安全认知能力、胜任力等即安全文化素质的支配和约束。深入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事故原因可以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安全素质有关,如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与知识技能,这些直接影响到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即与安全文化有关。许多交通参与者不了解交通规则,更谈不上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由于驾驶员违章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驾驶技术水平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大量存在;尤其是超载(超员)、违章超车和超速行驶等”三超现象”更是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6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立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我国旧有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与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越来越不相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立法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基本原则,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气魄在交通管理各方面作出了许多新规定,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它的颁布,为预防交通事故、确保道路畅通、加强交警队伍建设确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首先需要认清其现状所以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成为交通安全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很显然,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伴随物,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试图使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技术评价就是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后的安全状况。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的定量化评价,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施前就知道该方案实施的效果,能避免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决策失误,对安全管理方案的最终确定和滚动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的评价方法有价值函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及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评价等。具体的指标体系可以从体制、政策、安全技术、道路安全设施、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安全法规教育、交通秩序状况、交通安全状况以及信息化服务的水平等方面进行选择。

4、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一课题的复杂性和未成熟性也给研究带来了许多挑战。相信随着人们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会参与到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中,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会更加全面和系统。

参考文献

[1]邹志云,胡琼虹,毛保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2):42-47.

[2]飞,赵长石,曹更永.基于交通心理学的交通安全策略[J].现代交通技术,2008,5(5):69-72.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8

一、工作目标

(一)根据安义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围绕城镇建设总体框架,完成《安义县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安义县道路交通管理规划(2006-2015)》、《安义县交通发展白皮书》和《安义县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

(二)加强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将整治城市“三乱”(行人乱走、非机动车乱行、机动车乱停)活动纳入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文明,努力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改造工作,科学组织开展老城区道路改造工程,不断完善交通设施。

(四)建设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完善规范性的交通语言。

(五)树立静态交通理念,建设与交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社会停车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个人开办社会停车场,进一步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六)道路交通事故实现“一降两保”(即交通事故下降、保安全、保畅通)。

(七)深入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努力争创二等管理水平。

(八)推动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向纵深发展。力争年底达到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标准。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综合治理城市交通

成立安义县道路交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政府县长周亮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县政府副县长刘祈虎同志担任,成员单位由县委宣传部和县发改委、公安局、物价局、交通局、城建局、城管局、环保局、商业局、财政局、教体局、工商局、公路局、交警大队、各乡(镇)政府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安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副主任杨志雄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熊晓明同志兼任。

(二)加强道路交通前瞻性研究,编制城市道路管理各项规划

结合安义县城市总体规划,由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安义县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于7月底前完成《安义县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由县发展和改划委员会牵头于10月底前完成《安义县交通发展白皮书》。由交警大队牵头于3月底前完成《安义县道路交通管理规划(2006-2015)》。

(三)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为全面提高市民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根据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下发的《江西省“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政府信息中心、文广局、电视台等有关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县教体局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每学期不少于两堂交通安全课。

3、县司法局要以全民普法教育为切入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并在全县举办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普法考试。

4、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公安局、安监局等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全县评创4个交通安全示范村、4个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和4个交通安全示范单位,同时,评出若干个“黄牌警示单位”。

5、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客车、出租车等驾驶人员的遵章守法意识,由县交通局牵头,组织客车、出租车驾驶人员继续开展“文明行车,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此项工作于4月底前步入正轨。

6、由县委宣传部牵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和谐交通,做文明行路人”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

7、由县公安交警大队牵头,组织开展并认真做好全国第一个公共交通周及2007年9月22日我县首个“无车日”活动。

(四)加快城市路网建设,确保城市交通安全畅通

加快老城区路网改造和新城区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改善路况,提高道路系统的可达性。龙津镇要结合城中村改造、低洼危旧房的改造,加大支路、街巷道路的改造拓宽,打通道路微循环,形成区域性的微循环路网,缓解主干道、次干道的交通拥堵。

(五)加大管理设施投入,强化交通科技应用

有计划分步骤对全县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进行规范完善。

1、由县公安交警大队、城建局和各乡镇政府负责,增设、完善各自辖区内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2、建设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协调控制手段解决部分易堵路口路段的交通堵塞问题,重点改善县城内的交通环境。

(六)科学组织交通,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

1、治理老城区交通堵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1)拓宽心桥楼、中医院路通岛转角路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对县城东一路和前进路进行工程改造,拓宽街道,缩短人行道。

2、在县城人民商场、塑料厂路口安装信号灯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县城主要街道标志标线,合理渠化交通流量,优化通行权,变无序交通为有序交通,加强交通组织。

3、由县交通局、城建局规划建设一家大型停车场,由于现有的停车场面积过小,所容纳的车辆有限,出口又临近街道,将其改为小型机动车停车场,禁止大货车停放,另外选址建立大型停车场,以缓解我县停车难的困难。

(七)规范停车秩序,解决停车供需矛盾

1、全面调研全县停车布局,就新老城区停车场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修改完善现有的配建停车标准。引进先进的停车技术,加快停车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开办院内停车场,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凡吸引交通流的项目(如酒店、娱乐场所等)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实行一票否决。

2、凡按规划批准建设的停车场改变其原有用途的,必须督促整改,恢复其原批准建设的功能。

3、凡改变房屋用途,用作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其停车泊位必须严格审批、严格管理,并提高收费标准,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论证,分布实施。

4、规范临时占道停放。道路宽度允许的部分支路,可科学规划、设置时段性占道停车泊位。增设路面停车泊位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现有的停车泊位实行区域差别计时累进收费。人行道不得设置停车泊位。

(八)治理交通事故黑点,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对2007年排查出的南安公路23Km+300m路口事故黑点采取改造路口、增设警告、警示标志等措施进行治理。

(九)治理交通乱点,整治交通秩序

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目标,针对营运车辆(含摩托车、电动车、无牌无证车辆、盗抢机动车等)非法违规、超员超速、不按规定行驶问题,以及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秩序、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危险化学品道路安全秩序、静态停放等突出问题,扩大路面管控范围,加强道路监管,突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疏导管理,做到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整治,带动交通秩序全面改善,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县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工作的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切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实行项目推进,落实层级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密切配合,整体作战。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讲政治、顾大局,摆正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加强沟通与协调,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形成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局面。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切入点,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通过抓好源头、完善设施、广泛宣传、落实责任、严格执法,着力提升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为创建“平安*”、“和谐*”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达到:工作机制健全,安全设施完善,道路通行条件改善,交通畅通有序,管理水平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增强,交通事故减少,特大事故多发势头得到遏止,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二)具体目标

1、在做好动员部署工作,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创建活动,力争在边远镇群众出行、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摩托车交通违法突出、低速载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难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建立完善县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倒查追究制得到落实;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事故多发路段得到有效治理;交通安全执法严格、公正、公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公路行车秩序明显好转,公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城镇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责任落实,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理进一步加强;县乡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得到改善;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一步深入,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增强,交通守法率明显提高。

3、我县作为市试点单位,要在*年8月底率先建成“平安畅通县区”,并总结经验,为我市其他县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组织领导

*年7月底前,县政府成立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由主管安全工作的谢三昌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信息中心赖辉勇主任、*局分管交通安全工作的赖光红副书记、交通局谢新志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发改局、建设规划局、财政局、交通局、公路局、宣传部、农业局、安监局、司法局、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负责同志以及各镇镇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局交警大队,由交警大队长曾浓繁同志担任主任,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同时,各镇政府应有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县、镇二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辖区内交通安全状况及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情况。

责任单位: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制定并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年8月底前,依据国家和省、市级人民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

责任单位: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建立健全县、镇两级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县、镇政府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并定期组织评价交通安全状况。督促有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单位负责人、企业法人(业主)负责的交通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负有监督、管理和领导责任的责任人,坚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责任单位: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政府

(四)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报制度。县、镇政府制定年度交通安全工作计划,并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内容和重点。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署,每季度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本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后,应及时上报。

责任单位: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政府

(五)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制定城乡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计划和符合本地需求的客运班线营运计划,出台扶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政策措施,通过政策优惠、规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发展农村客运,推广使用适合农村实际的安全、经济、实用型客车,方便农民出行。

责任单位:交通局、各镇政府

(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上设立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栏目和短信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开展交通事故警示教育。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行政处、社区、学校、重点单位和公共场所普遍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专(兼)职人员,设置率达到90%以上;在50人以上单位设立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专(兼)职人员,设置率达到90%以上。*部门在办理车管业务、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窗口,展出和播放宣传挂图和光盘,加强对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指导。司法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法制、德育教育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内容。并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部门严格客运驾驶人学习教育和考核制度。农业部门采取适合农村特点的有效形式,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宣传教育。用工单位负责组织外来务工人员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通过以上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交通参与者守法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宣传部、*局、司法局、教育局、交通局、农业局、各镇政府

(七)加强监察监督工作。监察部门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单位,除严肃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外,还要会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责任单位:监察局、安监局、*局、交通局、各镇政府

(八)加大县乡道路管控能力。建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勤务制度。镇政府配备专人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每个村设一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兼职),具体负责乡镇道路的日常安全管理、农村交通安全教育、车辆及驾驶人检审的组织等各项工作,构建乡村道路安全共同防范机制。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各镇政府

(九)集中整治重点违法行为。*、交通部门要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开展超速和客车超员违法行为整治、无牌无证车辆治理、货车超限超载集中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对低速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客、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主要干线道路和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管控,充分利用测速仪和电子监控等设备,及时查纠交通违法行为,疏导交通,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安监局、各镇政府

(十)规范城镇交通秩序。*、建设部门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规范停车管理,统一占用、挖掘道路审批,会同有关部门清理非交通占道。加强对机动车、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管理,确保县城和中心镇道路交通有序、畅通。

责任单位:*局、建设规划局、各镇政府

(十一)完善*执勤执法设备。巡逻警车配备测速仪和酒精测速仪。重点路口和重点路段安装测速设备。

责任单位:*局

(十二)做好交通信息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定时交通信息,在重要路段设置可变情报板,适时动态交通信息。

责任单位:宣传部、*局、交通局、各镇政府

(十三)完善快速抢救机制。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危重伤员医疗专家队伍,制定危重伤员应急救援预案,*年7月底前争取要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急救网络和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

责任单位:*局、卫生局、各镇政府

(十四)加强对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发证的监督检查。*、交通、农业部门督促驾校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年7月底前增加驾驶人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内容,强化驾驶人素质教育。*、农业部门要严格驾驶人的考试和发证工作。按照事故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不按照规定进行培训、考试、发证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并处理。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农业局、各镇政府

(十五)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工作的监督。建立对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制度,质监、*部门对检测站实行定期抽查,对存在不具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条件、不执行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只收费不检车等问题的检测站,依法撤销其检验资格。对因车辆检验把关不严,导致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还要通报质监部门依法查处。

责任单位:*局、质监局、各镇政府

(*)落实对运输企业的“三关一监督”。交通部门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加强对汽车客运场站的安全监督。督促运输企业强化驾驶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行车日志制度。监督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投保承运人责任强制保险。按照自愿原则,引导运输企业按规定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或GpS等设备。

责任单位:交通局、各镇政府

(十七)严把机动车登记、检验关。建立完善的机动车(含拖拉机)登记、检验、管理制度。载客汽车注册登记率达到100%,重、中型载货汽车达到90%以上,摩托车达到75%以上。营运载客汽车和大、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定期检验率达到100%。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重、中型载货汽车达到90%以上,其他汽车达到80%,摩托车达到90%以上,大型客车、货车以及其他营运车辆报废率和监销率分别达到95%和100%,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注销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局

(十八)加强低速货车和拖拉机安全管理。*部门要严格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车辆和驾驶人的定期检验、审验。农业部门切实把好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登记、检验关,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监管。

责任单位:*局、农业局、各镇政府

(十九)规范校车管理。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和承租车辆的监管,*年7月底前要建立校车和学校承租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局、教育局、各镇政府

(二十)实行管理信息共享。*部门建立完善车辆、驾驶人管理及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信息系统,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农业部门要建立完善拖拉机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向*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建立健全*、交通、农业部门农村道路交通信息交流、共享、互动机制。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农业局、各镇政府

(二十一)推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维护计划和资金筹措制度化。制定交通安全设施年度建设、维护计划。建立新建、改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资金保障制度,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维护资金保障制度。新建、改建道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方案要经过*交警部门的审核。

责任单位: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十二)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交通、公路部门加大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和整治的力度,逐步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部门要加强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将事故多发路段的相关情况通报交通、安全监管部门。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公路局、安监局、各镇政府

(二十三)完善公路安全设施。公路部门进一步加强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工作,逐步完善已有公路上的标志标线和县乡道路上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新建、改建干线公路时,按照有关法规和国家标准,应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

责任单位:交通局、公路局、各镇政府

(二十四)改善城镇交通设施。制定并实施城镇交通标志标线等设置方案。按照畅通工程的要求,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规划设置停车场和基本适应需求的停车位。

责任单位:*局、建设规划局、各镇政府

(二十五)解决重点路段路口的安全隐患。重点在县区周边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城郊结合部交通流量大的重要路段、主要旅游区公路上设置限速、让行、指路标志。对交通事故多发的路口,特别是学校周边路段实行综合改造,完善警示标志标线等安全防护设施。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公路局、各镇政府

(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建设。在县城主要公路交叉路口有条件的全部实现信号灯控制。

责任单位:*局、交通局、建设规划局、财政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日常工作。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达标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强化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提高道路交通整体管理水平。

(二)加强监督检查。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适时组织对重点地区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检查,并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指导,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推动创建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发展环境和解决“行路停车难”问题为要求,以建设“文明交通、和谐交通、绿色交通”为主题,以改善城市中心区域交通堵点、乱点、事故黑点和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为突破口,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交通管理理念,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增强市民交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努力实现交通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为我市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和谐*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实施范围

*市越城区。

三、工作目标

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版)》的具体要求为行动目标,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组织,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实施“公交优先”,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缓解市区“行路停车难”问题,努力做到交通事故稳中有降,力争在*年底前,*市中心城区达到B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标准。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5月上旬前)

各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将方案上报省畅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政府,完成畅通工程动员部署工作。

(二)实施阶段(5月中旬至8月中旬)

5月中、下旬,各职能部门对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版)》,将工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人,并开展相应的资料收集工作。

6月至8月中旬,对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版)》,进行一次初评;紧紧围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创新交通管理理念、落实公交优先策略、执行科技强警方针、深入开展交通宣传”等内容,集中力量,组织攻坚,解决初评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预定工作目标。

(三)评价阶段(8月下旬至10月底)

8月底,进行自评和申报工作,对自评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查漏补缺。9月至10月,迎接省公安厅、建设厅的评价。

(四)总结表彰阶段(11月)

根据市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情况和省公安厅、建设厅的评价结果,对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五、工作内容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

1.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浙江省*年实施畅通工程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城市交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细化、明确道路交通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逐步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

2.制定和修编各项交通规划。在对城市交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道路网络和交通流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交通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正确预测的基础上,编制或调整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规划、停车场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明确城市交通建设、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

1.完善和规范道路标志标线。对市区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与清理,按照国家标准,认真做好标志标线的维修、更新和完善工作。重点解决部分路口、路段标志标线设置过少、设置不合理,标志标线设置不醒目或者被树木遮挡,禁令标志提前预示不足,指路标志方向不明、不连续等问题,确保标志标线设置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2.加大交通管理科技投入。在中心城区增设一批电子警察,提高路口、路段违法行为的自动检测和管控力度。加快“警务通”项目建设,提高路面执勤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能力。

3.对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排查,进一步落实维护中小学校园治安秩序的措施。

4.对越城区范围内的事故多发点段和复杂路段进行排查分析,在事故黑点附近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减少交通安全隐患,确保事故黑点整治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提升道路功能,增强通行能力。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制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目标,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补贴,建设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线路,增设港湾式停车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和到达率,减少换乘率,逐步提高市民公交出行的比重。

2.加强精确化管理。根据市区交通现状,在主干道增设和调整信号灯,增加路口灯控率。优化信号配时,合理规划交叉口路口线路,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左转待转区或直行待转区。

3.加强对支路的改造和管理。有计划地打通断头路,改建瓶颈路,提高支路利用率。加强东街夜市管理,适时进行东街夜市搬迁,恢复东街的分流作用。

(四)创新交通管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和谐、有序。

1.把规范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走、行、停行为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加强“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交通参与者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2.深入开展解放路、中兴路“交通管理示范街”建设,使其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典型,发挥其示范和辐射效应。在此基础上,将胜利路口建设为“交通文明示范路口”,作为城市交通“三规范”(即规范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培养良好的行走、行车习惯)的示范点。

3.创新交通安全宣传形式。深入开展“五进”(即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使交通参与者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其文明交通的意识。积极推广交通安全宣传模拟基地。

4.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对无牌、无证,故意污损、遮挡号牌,不按交通标志、标线行进,超速、超载、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5.编制市区停车场建设规划,强化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清除违法停车、非交通占用道路现象。

6.加强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管理,规范停车秩序,解决上下学期间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对有条件的学校采取错时上下学制度。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为民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聘请国内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市区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进行评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