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1:25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1

【正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青少年都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发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依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撰写本报告时(截至2005年7月31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在本报告中青少年采用14~29岁和14~35岁两种年龄统计口径。

   

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

   

1.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

   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人,女性152,879,8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为103.57。14~35岁青少年共有465,259,674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453,157人,女性229,806,5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34%和17.90%,性别比为102.46。

   

2.青少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分性别年龄结构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03年中国青少年分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30~35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4~20岁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在20~30岁之间出现凹陷,除了自然的人口变动规律(如受人口惯性发展的影响)以外,与该年龄人群的漏报也有较大关系。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流动人口的漏报是统计中很难避免的。同时,我国军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军人人数是不在统计数据中反映的,这也加大了凹陷的程度。

   

3.青少年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广东省为最多,达2900万人,西藏最少,仅为82万人。各省市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集中在24.01~34.03%区间范围内,广东省比重最高,达34.03%,最低的为江苏省,占24.01%。14~35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与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接近,比重略有差异。各省之间青少年人口差异与各省总人口和它们过去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2003年14~29岁青少年人口31,122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7817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5.12%,居住在镇的有4718万人,占15.16%,居住在乡的有18,587万人,占59.72%。14~29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0.28%略低于我国40.53%的城镇化水平。14~35岁青少年人口46,526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12,165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6.15%,居住在镇的有7234万人,占15.55%,居住在乡的有27,127万人,占58.31%。14~35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1.69%又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青少年人口的迁移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迁移人口有12,466,250人,其中14~29岁6,749,193人,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14~35岁8,396,246人,占迁移总人口的67.35%。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入为主,占迁移总人口的七成之多(见图1-3a和图1-3b)。从全国迁移情况来看,学习培训、分配录用、婚姻迁入、务工经商主要是以青年人口为主,均占80%以上。

   

5.青少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98.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14~35岁青少年人口比例略低一点(97.14%),但仍以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分别占55.13%和50.34%。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求知年龄不无关系。从全国总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青少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人口,初中以上各级文化程度人口中,14~29岁人口基本占40%左右,14~35岁人口基本占60%左右。

   

6.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青年人正处于组建家庭时期,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占64.03%,有配偶占35.5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比例逐渐增大,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占43.36%,有配偶占55.02%。青年人口婚姻关系比较稳定,无论是在15~29岁青年人口中还是在15~35岁青年人口中,丧偶、离婚和再婚有配偶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0.7%和1.62%。

   

7.青年人口生育状况

   青年人口不同于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开始组建家庭哺育后代。从生育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正处于生育高峰期。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一般生育率为38.01‰,总和生育率为1.4‰,29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164.79‰,35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375.93‰。

   

8.青少年人口死亡状况

   青少年人口处于风华正茂、生命力旺盛、死亡率水平最低时期。青年人口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0.28~1.38‰的小区间范围内波动增长。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死亡率水平为6.05‰,青少年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9岁的死亡率仅为0.85‰,14~35岁的死亡率为0.95‰。

   

9.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青少年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仍是我国的主体民族,14~29岁青少年人口中有90.58%为汉族,9.42%为少数民族;14~35岁青少年人口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8.91%。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0.5%以上。

   

二、青少年受教育状况指标

   

1.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2003年我国有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普通中等学校89398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065所,普通中学79490所(高中15779所,初中63711所),职业中学6843所。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72.5万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02.5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19.9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53.7万人(高中专任教师107.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6.7万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8.9万人。

   从招生情况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82.2万人;普通中等学校招生3353.4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83.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947.4万人(高中招生752.1万人,初中招生2195.3万人),职业中学招生222.1万人。

   从在校学生数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108.6万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9613.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02.4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583.2万人(高中在校学生1964.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6618.4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28.2万人。

   从毕业生数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87.7万人;普通中等学校毕业2737.7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148.4万人,普通中学毕业2453.7万人(高中毕业458.1万人,初中毕业1995.6万人),职业中学毕业135.5万人。

   

2.各级各类学校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0年到200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增加了近一半,由1990年的1075所增加到2003年的1552所,平均每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学校。近十几年间,在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增加的同时,普通中等学校的规模却在不断缩减,已由1990年的100777所减至2003年的89398所,共减少11379所普通中等学校,其中主要是初中学校数的减少造成普通中等学校大规模的减少,初中在1990年到2003年十四年间减少了8242所,占所减少的普通中等学校的72.4%。

   

3.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

   与各级各类学校规模变化不同的是教职工人数的总体增加。199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由100.6万人增加到145.3万人,增加了44.7万人,增长了近一半。普通中等学校规模虽缩减了,但教职工人数仍增加了,由1990年482.6万人增加到2003年624.4万人,增加了141.8万人,增长了29.4%。值得关注的是,普通中等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以普通中学教职工增加为主,而社会所需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教职工人数却是在减少。

   

4.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

   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的变化主要是专任教师数的变化导致的。199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由39.5万人增加到72.5万人,增加了33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也由1990年的349.2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502.5万人,增加了153.3万人,增长了43.9%。同样的,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以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增加为主,而社会所需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却是在减少。

   

5.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

   自从2000年扩招以来,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还是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都有了显著增长。200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556.1万人增加到1108.6万人,增加了552.5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增长幅度虽不如普通高等学校,但也由2000年的8518.5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9613.8万人,增加了1095.3万人,增长了12.9%。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普遍增加的情况下,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000年到2003年间,减少了16.9万在校生,2003年在校生数仅为2000年在校生数的78%。

   

6.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

   200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的招生规模都有了很显著的扩大,分别由2000年的220.6万人和472.7万人扩大到2003年的382.2万人和752.1万人,几乎都翻了一倍。初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规模却在缩减,尤其是初中,由2000年2263.3万人缩减到2003年2195.3万人,缩减了3%的招生规模。

   

7.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

   近几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学的毕业生都有所增加,分别由2000年的95万人和1908.6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87.7万人和2453.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几乎翻了一倍;而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毕业生有所减少,分别由2000年的150.7万人和176.3万人减至2003年148.4万人和135.5万人。

   

8.研究生和留学生数

   从2000年开始我国加大了研究生培养力度,扩大了招生规模,增加了在学人数。2000年时,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为301239人,招生128484人,毕业58767人;2003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已为651260人,招生268925人,毕业111091人,都增长了一倍之多。

   2000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显著增多,学成回国留学人员也略有增多。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38989人,学成回国留学人员9121人;200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增加到117307人,比2000年增加了78318人,是2000年的3倍,学成回国留学人员增加到20152人,比2000年增加了11031人,是2000年的2.2倍。

   

9.技工学校和学生数

   2003年以来,技工学校规模一直在缩减,与此相反,技工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数经过一段低谷后又开始缓慢增多。截至2003年我国有技工学校2970所,在校学生193.1万人,毕业生45.3万人,招生91.6万人,教职工20.2万人。

   

1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200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2%,2000年到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明显提高,仅用4年的时间就提高了10个百分点,1990年到2000年同样是提高10个百分点却用了10年的时间。

   

11.各地区按城乡分普通中学学校及在校学生数

   2003年,我国共有普通中学79490所,49.74%集中在农村,有39539所,31.03%在县镇,有24662所,19.23%在城市,有15289所。普通中学中的高中有15779所,主要还是集中在城镇,农村甚少,只有2288所,占14.50%,而城市有6300所,占39.93%,县镇有7191所,占45.57%。在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中,河南省普通中学最多,有6363所,西藏最少,仅有105所。

   2003年,我国共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583.2万人,其中39.27%集中在农村,有3370.8万人,39.14%在县镇,有3359.4万人,21.59%在城市,有1853万人。在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中,河南省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最多,有750.5万人,西藏最少,仅有11.4万人。

  

三、青年劳动就业状况指标   

1.经济活动状况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计算,我国15~29岁人口31390.0万人,其中就业人口22615.4万人,占72.05%,失业人口1573.6万人,占5.01%。15~35岁人口47127.1万人,其中就业人口36864.2万人,占78.22%,失业人口1976.1万人,占4.19%。

   

2.行业分布状况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青少年人口主要从事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5~29岁青少年人口从事这三个行业的人员分别有13058.6万人、4015.1万人、1687.4万人,分别占57.74%、17.75%、7.46%;15~35岁青少年人口从事这三个行业的人员分别有21686.2万人、5870.3万人、2780.0万人,分别占58.83%、15.92%、7.54%(见表3-1)。

   表3-1 全国青少年各行业人口

单位:万人,%行业                                             

                                            15~29岁             15~35岁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总计                                       22615.4    100.00    36864.2   100.00

一、农、林、牧、渔业                       13058.6     57.74    21686.2    58.83

二、采掘业                                   210.6      0.93      403.0     1.09

三、制造业                                  4015.1     17.75     5870.3    15.92

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1      0.66      258.5     0.70

五、建筑业                                   629.6      2.78     1122.4     3.04

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22.0      0.10       42.0     0.11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616.1      2.72     1080.7     2.93

八、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1687.4      7.46     2780.0     7.54

九、金融、保险业                             147.6      0.65      268.1     0.73

十、房地产业                                  51.9      0.23       84.7     0.23

十一、社会服务业                             656.8      2.90      972.1     2.64

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252.2      1.12      394.9     1.07

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610.7      2.70      981.0     2.66

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38.4      0.17       72.9     0.20

十五、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421.8      1.87      764.3     2.07

十六、其他行业                                46.4      0.21       83.2     0.23

 

   (资料来源:b)

   

3.职业分布状况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青少年人口主要从事的三大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业,15~29岁青少年人口从事这三个职业的人员分别有13086.7万人、4917.1万人、2368.4万人,分别占57.87%、21.74%、10.47%;15~35岁青少年人口从事这三个职业的人员分别有21728.9万人、7508.9万人、3828.5万人,分别占58.94%、20.37%、10.39%(见表3-2)。

   表3-2 全国青少年各职业人口

单位:人,%职业                                                      

                                                      15~29岁              15~35岁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总计                                                22615.4     100.00    36864.2   100.00

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32.7       0.59      346.8     0.94

二、专业技术人员                                     1427.0       6.31     2333.2     6.33

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666.8       2.95     1091.3     2.96

四、商业、服务业人员                                 2368.4      10.47     3828.5    10.39

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13086.7      57.87    21728.9    58.94

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4917.1      21.74     7508.9    20.37

七、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16.7       0.07       26.4     0.07

 

   (资料来源:b)

   

4.未工作状况

   2000年普查时,15~29岁青少年中未工作的人口有8774.6万人,其中主要是在校学生,有5417.7万人,占61.74%,依次是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1256.5万人,占14.32%,料理家务1163.1万人,占13.26%,其他518万人,占5.9%,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317.1万人,占3.61%,丧失工作能力102.1万人,占1.16%。15~35岁青少年未工作人口有10262.9万人,仍以在校学生为主,有5421.8万人,占52.83%,依次是料理家务2008.3万人,占19.57%,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1361.5万人,占13.27%,其他690.3万人,占6.73%,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614.6万人,占5.99%,丧失工作能力164.6万人,占1.60%,离退休1.7万人,占0.02%。

   

四、青年公民参与状况指标

   

1.青年党员状况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截至2004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6960.3万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580.9万名,占总数的22.7%。青年党员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都有较大的增长,与上年相比,发展学生党员增幅最为明显,共增加了19.5万名。

   

2.共青团组织基本情况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发挥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着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188万人,为历史最高水平;基层团委21.2万个,团总支23.4万个,团支部254万个;专职团干部19.1万人。学生团员总数为3492万人,约占团员总数的49%。全国各学校中共有基层团委5.9万个,团总支7.1万个,团支部89万个。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及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共有团员为610万人。这些行业中,基层团委达3.6万个,团总支3.5万个,团支部30万个。在农、林、牧、渔业中,共有团员2145万人,基层团委5.4万个,团总支7万个,团支部88万个。第三产业及其他行业中,团员总数为941万人,建立了基层团委6.3万个,团总支5.8万个,团支部47万个。与2003年相比,全国团员人数、团委数和团支部数都有一定增长。

   全国少工委2004年6月公布的数据称,目前全国有1.3亿少先队员。在学校的少先队大队53万个、中队1500万个。现有的1.3亿名少先队员,主要涵盖了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中二年级的一部分学生,个别也有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近80%少先队员在农村,涵盖各个地区和民族。目前,全国有专职大队辅导员和专职少先队干部约40万名,中队兼职辅导员350万名。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80万名志愿辅导员。1984年成立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少工委),是少先队的最高领导机构。全国大部分县级以上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成立了少先队工作委员会。

   

3.全国青联委员构成状况

   全国青联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7月召开,本届委员会委员共1380名,平均年龄35.49岁。本届全国青联委员的界别构成情况是:科学技术界129名,教育界81名,农林牧渔界50名,社会科学界47名,工交商贸界93名,企业管理界135名,金融界64名,政法界30名,文化艺术界157名,新闻出版界61名,体育界43名,医药卫生界69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界45名,宗教界41名,海外学人华侨界48名,公共管理和其他界168名,台胞和港澳特邀人士119名;民族构成情况是:55个少数民族委员共217名,占委员总数的15.72%;性别构成情况是:男委员998名,占委员总数的72.32%,女委员382名,占委员总数的27.68%;党派构成情况是:中共党员683名,占委员总数的49.49%,8个民主党派成员123名,占委员总数的8.91%,无党派541名,占委员总数的39.20%,共青团员33名,占委员总数的2.39%;文化程度和职称情况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31名,占委员总数的96.45%,其中,研究生学历754名,占委员总数的54.64%,副高以上职称669名,占委员总数的48.48%。

   

4.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状况

   截至2004年初,全国累计已有1.5亿人次以上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据初步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和2/3以上的地(市)及部分县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志愿者协会,建立社区服务站8.9万个,注册志愿者超过1379万。

   在13天报名时间里,全国共有49615名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2004年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远远超出6000人的计划招募数,也超出了2003年43763名的报名数。通过西部计划的动员、招募工作,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正在校园里唱响。它的实际意义已远远超过具体有多少人报名。无论最后他们是否去西部,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已激起了一次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热潮。2003年,全国700多所高校参加了招募工作,而2004年增加到1203所。

   在2004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19415名,占总数的39.1%,较2003年28.1%的比例明显上升;而党团员又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比例高达98.2%,其中中共党员有7945名。

   

5.青年网络参与和应用状况

   网络在现代工作和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对青年生活影响很大。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05年7月21日公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台数为4560万,上网人数达10300万,其中18岁以下网民占总网民的15.8%,18~24岁网民占37.7%,25~30岁网民占17.4%,31~35岁网民占10.4%,35岁以下网民共占81.3%,达8374万人。网民中男性占59.6%,女性占40.4%,未婚者占59%,已婚者占41%。网民上网前三位的目的是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和学习,上网目的继续多样化发展。

   

五、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指标

   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称,当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0年相比,有75%的年龄组呈下降趋势。反映腰腹力量的仰卧起坐(女生)水平,与2000年相比,7~12岁、13~18岁、19~22岁年龄组分别平均下降2.8次、3.7次、3.4次;二是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与2000年相比,7~18岁男女学生分别下降了168毫升、78毫升。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情况基本相同;三是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上升最快,其中10~12岁由1995年的6.05%上升到2000年的11.68%和2002年的14.46%。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均有年龄提前的趋势,这提示营养教育应从低龄抓起;四是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6.96%,初中生为53.43%,高中生为72.8%,大学生为77.95%。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2

>>关于合肥市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近视率与用眼习惯的调查报告关于贫困生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职专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某地区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BRiC青少年及市场调查报告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解读《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湖南青少年文化产业调查报告少年儿童课外期刊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社交网络应用的调查报告关于柳林红枣产销情况调查报告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教研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收入、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浙江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辽源市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④参见王彦恩《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手机阅读篇)》,中关村在线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m].凤凰出版社,2011.

[3]曾繁亭,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聂庆璞,欧阳友权.网络小说名篇解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1(06).

[6]鲁若曦,曾少武.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特点探析[J].新闻传播,2011(09).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3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研究决定举办2016年科技节暨科技创新大赛,并选报优秀作品参加市第31届泰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青少年科技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1、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

2、创意设计: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发明创造,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要写出设计的目的、原理(科学依据)、创新之处。

3、科学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4、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科普意义。

二、活动规则:本次竞赛是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拔赛,具体竞赛办法见《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0年12月修订稿),登录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查阅。

1、申报项目时,务必按照要求到网站下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标准申报表

2、查新报告: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自行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或请专业部门进行查新。

3、研究论文及附件资料: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完/,!/整的研究论文,如果需要提交附件资料,复印件即可。

4、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申报者须提供完整的项目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

5、参加市比赛采取现场评审,由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社会公众观摩三部分组成,为方便现场评比,须将参赛项目内容以展板形式喷绘,展板规格为120cm×90cm,展示内容不得出现学生姓名、学校名称、指导老师、媒体报道、申请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及其他未经授权的涉嫌侵权知识产权的内容等。以上要求如有不符不予评选。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4

一、调研目的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运用课程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更好服务于自身工作。

二、调研内容

学生根据现有所学理论知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既可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开展调研,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行确定调研课题,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研课题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选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陈列展览、瞻仰历史遗址、寻访革命先烈、聆听“五老”讲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一系列方式,调研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探讨行之有效地思政教育途径,深入教育和积极引导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肩负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建设美好中国。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分析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写出调研报告。

3、所在家乡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的调研,了解青少年精神生活基本情况,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提高,但仍居全国较后水平。通过对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教育卫生、地方财力、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入调研,为老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劳动力安置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以你的家乡为例,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面貌及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建国70周年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3、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了解、分析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状况,分析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思考对策。

4、结合所在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

三、调研要求

1、所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选题列出调查计划书(包括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时间安排),作好调查笔记。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调查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四、组织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5人为宜)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每人独立提交调查报告。

五、成绩考核

社会实践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为三档,评分标准如下:

a档:80~100:全面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正确,实践计划设计合理,实践记录完整;调查报告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2500字。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5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团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认为,党的奋斗目标、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青团的光荣责任。大会同意报告关于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论述。

大会同意报告对今后五年共青团工作的部署。共青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要竭诚帮助青年成长发展。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

在6月20日上午召开的共青团十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领导机构。全会选举秦宜智为团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罗梅、汪鸿雁、周长奎、徐晓、傅振邦为书记处书记。

这是一场隆重的大会,、、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祝贺;这是一场属于青年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多名代表,肩负8900多万共青团员的重托;这是一场关于梦想的大会,中国梦成为每个议题的起点与归宿——6月17日,北京,共青团十七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上,不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代表党中央所作的祝词,还是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秦宜智作的报告,都在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那些在分组讨论中屡屡被提及的热词,清晰地勾勒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大会主题。

来自党中央的评价

三个“不愧为”——刘云山同志在祝词中提到,“共青团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不愧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

这三个“不愧为”的重要论述,是对共青团光荣历史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褒扬,更是对共青团带领青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有力鞭策。事实证明,90多年来,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奉献了青春智慧,镌刻下了闪光的足迹。而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拼搏进取,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甘于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让中国充满了希望和后续力量。

五点希望——这个词汇还是来自“祝词”。这五点希望分别是: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国梦;希望广大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希望广大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始终走在时展的前列;希望广大青年矢志艰苦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希望广大青年锤炼高尚品格,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过去五年的“共青动作”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秦宜智在所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推动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实现新的发展。具体工作成绩可以用以下的“共青动作”所代表。

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学雷锋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少年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不同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推动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分类引导工作。积极运用新媒体和文化手段。

品牌引领——充分发挥团的工作品牌的引领作用和各类青年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各项建设事业。加强组织化动员,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振兴杯”技能竞赛等工作,大力培养和选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深入开展“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等活动。拓展社会化动员,开展博士服务团等项目,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

重心下移——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和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共青团面向基层的“桥头堡”朝着乡镇一级迈出坚实步伐。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新建43万个团组织和5000多个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联系和覆盖了大量游离在团组织之外的团员青年。

整合资源——过去五年,共青团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金融机构向167万青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组织100多万青年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岗见习,对超过1000万人次的青年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并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大力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动员436万青年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建设各类服务阵地近3万个。

为中国梦发力

在报告中,秦宜智提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明确了今后共青团工作的四大着力点。

新媒体——《报告》中提到,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引导青年思想新的突破口,努力把握网上思想引导的主动权。

生力军——《报告》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青年要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圆梦——《报告》提出,竭诚帮助青年成长发展。共青团只有竭诚服务青年、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努力为青年“圆梦”创造条件,才能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青年。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6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团区委根据区委的要求和统一部署,通过深入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讨论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坚定了推进科学发展观的信心与决心,明确了今后**共青团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目前,学习实践活动已全面转入整改落实阶段,为切实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方向思路、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广泛征求的各方意见及《团区委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服务全区中心工作、有效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标,紧密围绕**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符合**共青团科学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转变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为推进**共青团工作再上新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和时限要求

(一)总体目标

着力解决团区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通过深入开展整改落实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二)时限要求

各项整改措施总体上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限。具体时限按整改落实方案要求、各部室工作安排和上级总体部署结合起来考虑。

三、整改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紧抓重大历史契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面向全区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

2.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制定维稳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舆论监测系统作用,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提高维稳工作水平。

3.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组织工作,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政治任务。认真做好群众游行活动的筹备工作,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汇集各方资源力量,“高质量、有创新”地完成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任务。

(二)切实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4.确定20xx年下半年北京共青团工作格局、思路和主要任务。总结20xx年上半年工作,部署20xx年下半年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

5.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

6.开展团干部及志愿者骨干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面向基层团干部、志愿者工作骨干、大学生村官、青年自组织骨干及各行业优秀青年,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以培训带骨干、以骨干带全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着力推动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我区志愿者工作持续发展。

7.招考北京市**区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召开北京市**区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完善协会建设为基础,团结凝聚各类志愿者组织,带动各界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推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8.规范志愿者工作运行体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和培训工作,实现全区志愿者拥有唯一注册号码便于系统管理,一枚区协会徽章作为活动标识、一本区注册志愿服务证作为身份和服务时间认定的凭证,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常态化。

9.做好奥运志愿者队伍保留工作。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志愿者认定、激励制度,整体保留和转化10万名奥运志愿者。

10.筹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筹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

11.开发志愿公益实践项目,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围绕环境保护、扶老助残、健康卫生、文化教育、大型赛会、交通治安、便民服务、应急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200个区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12.协调推进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整体保留23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创新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13.开展新春送温暖系列活动。整合多方资源,为困难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慰问老年志愿者、特殊志愿者群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四)不断完善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机制,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条件。

14.成立**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

15.建设**青年创业工作促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

16.深化共青团青年创业夜校工作,进一步服务青少年创业就业。完善各级“青檬夜校”的建设,在青年中传播创业理念、创业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

17.建设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增强青年创业就业能力。在全区广泛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平台。

18.以筹办青年创业大赛为带动,进一步推动**区青年创业实践工作。继续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北京**晨光创业论坛。

(五)稳步推动**区青少年公益事业,建立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新平台。

19.深化青少年维护权益和预防犯罪工作。继续开展好“阳光心语大课堂”、“星光自护”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工作,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20.积极整合资源,推动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面向进京创业人员子弟、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群体展开帮扶救助;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好“阳光心语大课堂”、“星光自护”等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发展、扩大团的公益影响。

(六)进一步加强团区委机关建设,培育和谐进取的机关文化,打造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2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领导集体。做好班子民主建设,对于团区委各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做到民主决策,通过团区委书记会制度,做到思想解放,决策民主,财务公开,人事透明;加强工作配合,密切沟通,相互支持,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要先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把班子成员工作理念、目标和实现途径相互达成一致,尤其是在业务重,责任大的重点工作上共同把握机遇,相互熟悉进度,相互弥补不足,相互提醒细节,从而发挥团区委领导班子在指导和推进工作中的最大作用。

22.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公开办事、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干部考核和廉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围绕活动开展、考核和机关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学习制度、工作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等,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检查、通报,提高各项工作落实的积极性。

23.加强团区委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以领导班子的良好学风带领全团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团队。坚持机关集体学习,明确学习主题、篇目和领学人,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和考勤考核,做到年初有方案、月月有安排、年中有自查、年终有总结。

24.进一步健全团区委机关学习制度。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提高素质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在团区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25.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报告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舆论的监督。加强对分管部室党风廉政建设督促检查,在团区委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26.完成对机关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抓落实。要充分认识整改落实工作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是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对团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的重要依据。领导班子成员和具体落实部室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整改措施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明确责任抓落实。整改落实方案中对各项整改措施进行了具体分解、细化、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领导负责,协调部室牵头,相关部室共同推进的整改落实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相关部室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中相关措施要求,明确部室职责,将措施与部室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各尽其能,不推诿扯皮,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7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指10岁~19岁的人生阶段(wHo定义)。目前,全世界10岁~19岁青少年已超过10亿,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宰,其健康关系到未来世界的兴旺与发达。然而,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却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本文将就有关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及研究情况做一综述,旨在提请全社会对此予以充分重视。

主题词:1.青少年2.生殖

青春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及将来立足于社会所需各种技能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一个从未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青少年的生殖健康作为人类生殖健康的一部分,在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近30年许多国家的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将就此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介绍。

1.性行为问题

70年代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性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初次性经历年龄的降低和青少年性行为的大量增加[1~3]。

在美国,1953年调查显示15岁和18岁有过性行为的少女比例分别为3%和14%,1979年分别为23%和57%,1988年则已达27%和67%。另外,1990年美国CDC调查资料显示,2/3男学生和1/2女学生在17岁前都已有过性行为。据1995年美国文献报告,男女生有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3%和35%(9年级),68%和56%(11年级)。瑞典的多数研究则表明,16岁青少年中近一半男孩和一半以上的女孩有过性行为。在奈及利亚70%以上男青少年有过性行为,朝鲜与泰国则达75%以上[2]。我国上海性研究中心1989~1990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16岁~19岁学生有性行为者达50万(0.9%)。陈晶琦的研究指出1996年我国某中专学校女生性行为比例是1990年的1.7倍。

青少年性行为中不排除性虐待(包括强奸、乱伦、性攻击和性强迫)。妇女越年轻,被强迫发生性关系的机率也就越高。在奈及利亚,4%的男青少年与7%的女青少年报告有青春期强奸经历,2%报告6岁~10岁时有性虐待。emmert等研究发现,11岁~15岁少女的性攻击主要来自继父,>15岁主要来自陌生男子。其中17.5%报告为暴力或恐吓,9.7%是由于酒精影响所致[3]。肯尼亚每年约1万名少女因怀孕而退学,研究发现,这些少女怀孕常可归因于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的强迫行为。

青少年性行为具有性活动开始早、性伴多、性活动频繁、性知识相对缺乏以及不常用避孕套等特征。如Colemanl等调查显示,46%的青少年(<=16岁)近几次性活动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18%的青少年很少或从不用避孕套,32%使用避孕套失败(不会使用)[4]。朝鲜对15岁~23岁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有性行为的2/3男青少年与1/3女青少年有一个以上的性伴。因此,青少年性行为更容易导致StD/aiDS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及少女怀孕和流产等不良后果[5]。奈及利亚的一项调查发现,13%的男青少年使其女伴怀孕,而这些怀孕少女67%进行了人工流产。在奈及利亚南部,40%有性经历的少女报告至少进行了一次人流。法国全车调查显示[5],男女青少年有疾病组的性行为、性伴及怀孕比例均高于健康组。还有研究发现,首次性活动在青春早期,则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

性虐待较之青少年自愿性行为危险更大。性虐待几乎都在少女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因之性行为后少女怀孕的可能性就增加。如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少女被迫发生性行为后约33%怀孕。而且受性虐待的少女不能选择与决定其性伴,从而患病机会大大增加。在曼谷,18名14岁~18岁的娼妓中就有17人感染aiDS。另外,有研究指出,青春期性乱还与日后高危行为(如流产、娼妓、再次非计划妊娠、性犯罪等)有关。

2.StD/aiDS

有性活动的青少年是StD/aiDS的高危人群[6]。目前全世界约100万的aiDS病人中,20~24岁发病比例最高(这意味着他们在20岁前就感染了aiDS),其次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美国,13岁~29岁男性和女性aiDS患者分别占全部男女患者的20%和25%。1992年CDC年度报告表明,青少年中StD感染是惊人的,每年300万青少年中每8人就有1人感染StD。ellenjm等发现(1997年)14岁~21岁青少年中7%有StD史[7]。FoxkK等报告指出,1996年美国淋病患病率以15岁~19岁组少女最高(716.6/10万)[8]。奈及利亚报告10%的女中学生和8%的男生有StD史,且主要为淋病(93%)。据报告,我国性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全国16个城市监测点调查显示,1987年性病发病率20.24/10万,1992年为85.50/10万,南方城市最高达280.89/10万(深圳)。来自牡丹江市的资料显示,18岁以下性病发病率1990年比1989年上升2.78倍。

StD/aiDS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性病可以引起盆腔炎,造成不孕,并有可能导致终生的妇科病。性病与宫颈癌也有一定关联,感染HiV的孕妇,约有1/3机会可能把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自己的婴儿。另外,对于尚未独立的青少年来说,患StD/aiDS后的花费及精神压力相对来说也是巨大的。

3.少女怀孕

少女怀孕是青少年性行为的直接后果。随着青少年性行为的大量增加,少女怀孕也呈现逐年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美国每年有100多万少女怀孕,几乎40%的少女都在20岁以前怀过孕。喀麦隆一项调查表明,少女怀孕(24%)是女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9]。而奈及利亚10%的青春期少女至少怀孕过一次。

早婚也直接造成早孕。虽然全球的趋势是结婚年龄推迟,但在南亚早婚仍然非常盛行。如在孟加拉国,目前有48%的15岁~19岁少女结婚。

由于生物学和社会原因,少女妊娠常对少女自身健康及其所分娩的婴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少女身体机能尚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未婚怀孕少女常得不到正规的产前保健服务。因此,未婚怀孕少女的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之成年妇女增加[10]。在马拉圭的调查[11]显示,女子怀孕越早,孕期的贫血、疟疾及aiDS的发生率越高。还有资料显示[12],少女怀孕更易罹患子痫,梗阻性分娩和产科瘘等。奥地利1977年调查发现青少年产妇死亡率是20岁~24岁产妇的5倍。我国戴梅竟研究也认为,青少年妊娠年龄与危害性呈指数函数关系。

全世界每年有将近1500万婴儿是20岁以下少女分娩(占所有出生的10%),在最不发达国家,青少年分娩比例超过17%,在中非则达到24%,青少年母亲所生婴儿低出生体重、早产及围产儿死亡危险性均增加[13]。另外未婚的年轻妈妈还要冒着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危险,不能继续求学,就业机会也大大减少,加之刚刚脱离儿童期的少年妈妈还没有技能来抚养儿童,多数孩子享受不到父爱还要遭受社会的歧视。所有这些均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少女怀孕与分娩除限制了少女自身受教育与就业的机会,还会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情感方面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经济贫困等。因此,过早妊娠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它也从不同角度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4.不安全流产

多数少女妊娠是非计划与非意愿妊娠。因此,人工流产是青少年妊娠的主要结局。全球每年青少年非计划妊娠至少导致2百万不安全流产,全世界10%的流产者为15岁~19岁的少女。奈及利亚一项调查显示,77%的青少年妊娠以人工流产告终。matashae等在中学生(12岁~24岁)中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少女妊娠期以非法人工流产告终。在我国,90%的有婚前性行为的妇女选择了人工流产。潘美兰等1991年对150例未婚女青年的人流调查发现,<20岁者占71.3%,年龄最小者14岁。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人流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即使是在普遍实施安全人工流产的国家,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巨大,未婚怀孕少女经常也很难得到安全正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因此,青少年流产更易寻求不合格的医生或医疗诊所,接受秘密的非法流产或拖延至怀孕中晚期才去行人流术[14]。有些为了隐瞒未婚先孕,就自行吞服一些有毒的化学药品或中草药堕胎,这些都将导致不安全的人工流产,使发生各种流产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对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如非洲某医院调查发现,在所有流产并发症中,20岁以下妇女占2/3。

5.性卫生问题

由于经济文化影响,有些地区青少年性卫生知识严重缺乏,尤以发展中国家为著。在南非的调查发现,许多女孩对她们自己的身体了解很少,对妊娠缺乏正确的理解,如她们认为首次性生活不会受孕,若经常有性生活而不是每天就不会有妊娠等。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StD/aiDS知识也严重缺乏,甚至在许多发达国家。如Kasulej等发现辛巴威的中学生仅16%能识别StD/aiDS的主要症状[14]。在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处于性无知状态。如对手淫的看法,男生中23.2%认为是病,23.3%认为是犯罪行为。女生中15.4%认为是病,40%认为是犯罪行为。杨汉军等报告农村初中生中约50%的女生和70%的男生不知道男女第二性征及月经和遗精的概念。转贴于

缺乏必要的性卫生知识,致使许多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正常的生理现象,从而导致一些错误的行为和不应有的心理压力,最终将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育。如王兴华(1992)调查报告,在沂蒙山区乡村学校中,14岁~16岁女生有47%~69%仍用无伸缩性的粗布束胸,41%的女生月经期间使用废旧纸、破布来代替卫生纸。《健康之友》杂志社统计分析了1992年上半年的咨询信件,多数来自16岁~25岁青少年,其中80%手淫者认为自己已产生了严重的身心伤害,43%自认为因此具有性功能障碍。

性卫生知识缺乏,使青少年对一些性器官疾病和性病缺乏认识,如不知StD/aiDS是如何传染的,不知道患病后的表现是什么等,而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甚至没有听说过StD/aiDS。这就使得他们不懂得如何防护自己免受疾病侵袭,不能及早发现自己患病,从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如何荣藩报告,1991年大学生体检发现14人患包皮过长,却有11人并不了解自己患有该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问题。虽然各个国家,地区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提示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是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是保持社会繁荣与稳定,促进家庭健康与幸福的重要保证,帮助青少年健康充实地发展,是对未来社会的最佳投资。因此,社会各界应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

*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515031)

主要参考文献

[1]BursteinGR,etal.Sextransinmdis,1998;25(8):395~401

[2]CoyleK,etal.JofSchoolhealth,1999;69(5):181~188

[3]KirbyD.JofSchoolHealth,1999;69(3):89~94

[4]KhannaJ.ReproductiveHealthReseach;worldhealthorgnizationGeneva,1998

[5]emmertC,etal.archGenecolobster,1998;261(2):61~70

[6]ColemanJ,etal.BrJFamplann,1998;24(3):101~104

[7]Saitomi,intJGynecolobstet,1998;63(Suppl1)157~160

[8]Choquetm,etal.Jadoleschealth,1997;20(1):62~67

[9]LappaS,etal.pediatrClinnortham,1997;44(6):1405~1445

[10]ellenJm,etal.Sextransimdis,1998;25(3):125~129

[11]FoxKK,etal.Sextransimdis,1998;25(7):386~392

[12]Kamtchoningp,etal.ContraceptFertilsex,1997;25(10):798~801

[13]GoldfarbaF,annnYacadsci,1997;816(17):395~403

[14]BrabinL,etal.actaobstetGynecolscand,1998;77(4):402~409

[15]Safemotherhood,issue,22,1996(3)

[16]Laott,etal.HumReprod,1997;12(10):2303~2305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8

“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是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年~2013年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旨在以我国发射神舟九号飞船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和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二十周年为契机,组织部分航天院士、专家走进各地中小学校,以讲座、报告、座谈的形式,讲授航天科技知识,宣传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航天科技知识学习热潮,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航天科技知识的兴趣。

作为2012年全国活动的第一站,广西迎来了为八桂学子们传播科普航天知识的焦维新、田如森、潘厚任、吴国兴、金声、刘登锐6位航天科普专家。22日的南宁烈日如火,刚刚洗去前一晚赶路千里的劳累,航天专家们就迎着南方的高温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在广西的航天科普校园行。从5月22日至26日,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陪同航天专家们转战南宁、柳州、桂林三地,行程近千公里,与上万名师生分享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嫦娥探月工程以及我国深空探测的现状和未来等载人航天科技知识,为广大学子们带来了航天科普知识的甘露,更为广西的航天事业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正如焦维新教授行程单上的安排:5月21日北京到广西;5月27日广西到上海,再到宁波;6月初宁波到广东惠州、中山;再由广东到贵州……六、七十岁的老教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各地不停奔走演讲,一场、两场、三场……这是一种怎样的忘我舍我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情怀?然而焦教授说他不累:“我身体和精神都很好,能为孩子为学生多讲几场、让他们更早立志成为有用的人、更多更好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是更有意义吗?”

听,那是谁洪亮有力的嗓音在报告厅里久久回荡?看,那是谁挥舞着有力的臂膀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是他,是他们……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们别无所求,他们舐犊情深,白发遮挡不住他们饱含激情的脸孔,劳累击打不倒他们高大伟岸的身躯,距离更阻挡不了他们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爱心!因为,在他们日渐老去的身体里永远跳动着一颗年轻火热的心!不能忘记身材单薄的刘登锐老师包含深情地话语:“只要看到孩子们那渴望学到更多知识的期待眼神,只要能为他们讲到讲好航天知识,只要能让他们听清楚弄明白我所讲的知识,就是对我保持高昂激情大声讲课的最好回报”;不能忘记某天晚饭后,我们计划一起去湖边散步,金声老师却说他还有事要做,大家都纳闷了,原来是因为力求每一堂报告会都精益求精的金老师要回房间为第二天的报告会修改课件;不能忘记讲台上循循善诱妙语连珠、讲台下“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书画一绝的田如森老师的话:“让每一个听我们报告的孩子都能听懂,都能学到知识,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坚持为孩子演讲下去的不竭动力”……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是一群怎样的专家啊!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老人,所以我们因他们而感动,我们为他们而骄傲!

是谁伸出稚嫩的双手为爷爷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是谁用最真诚的声音在说着“您辛苦了”?又是谁在每场报告会结束之后总围绕着航天专家提问而久久不肯离去?是他,是她,是他们……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热情的是孩子,最真诚的是孩子,最让人感动的也是孩子。当几百个学生一排排静静地坐在报告厅里聆听着演讲的时候,当一个接着一个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认真举手提问的时候,当一个个学生为航天专家精彩无比的报告而掌声轰鸣的时候,当学生献上每一束鲜花每一个敬礼每一个拥抱的时候……我们的航天专家们一定都欣慰地微笑了吧?因为,学生们感恩着每一位专家,感恩着我们的专家让他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感恩着我们的专家教给了他们立志做人的道理。柳州第十二中学的蓝天阳同学说:“报告会以轻松、趣味的方式让我清晰地认识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我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报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拉近了我们与高科技的距离,令人深思和回味”;柳州景行小学的焦小妍同学说:“报告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很容易就能记住报告内容,也让我对太空知识充满了兴趣,对太空充满了向往,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自己长大了也能上太空”;桂林逸仙中学的桂雨梦同学说:“虽然我的眼睛近视为600度,当飞行员或航天员的梦想实现不了了,但是眼睛近视并不影响我对航天和飞行的兴趣,当不了飞行员、航天员,我还可以做航天事业上的技术人员,一样能实现我的飞天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6位航天专家在广西仅仅停留了短短的5天时间,但是他们行程近千公里,在2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近30场航天科普报告,上万名在校师生到现场聆听了他们的报告,而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更有千千万万的广西青少年。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曾在短文《年轻》中写道:“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坡也曾留下“鬓微霜,又何妨!……谁道人生在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正是这些老当益壮的专家们用迟暮之年的光和热,无怨无悔地奋斗在科普教育第一线,挥洒着幽默与睿智,诠释着爱心与奉献,引领着无数青少年学生走进充满神奇魅力的科学世界中。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9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和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调查发现,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相对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top20中,植物大战僵尸、赛尔号、小黄人快跑名列三甲。在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上网,这表明70后、80后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开放的态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尽管青少年上网环境相对单一且上网时间短,但仍旧无法避免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各类网络威胁。记者从调查报告中看到,近六成青少年曾遭遇到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取。统计数据也表明,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令人欣慰的是,在类似青少工程等公益项目的努力下,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教育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与之相应,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记者查阅调查报告发现,目前,超80%的青少年在遇到电脑病毒时会立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面对个人信息问题,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同时,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

据介绍,青少工程是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指导下,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发起、未来网和360公司承办、并由360公司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公益项目,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素养,建立适应性、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目前,青少工程已全面覆盖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59座主要城市、3万多所小学、40多万个班级,影响中小学生约1.2亿人次。

青少年发展报告篇10

1月18日上午9时,以“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为主题的2013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大型主题活动在海南大酒店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办,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承办,省人大副主任贾东军出席了该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8名省人大代表、9名政协委员和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省农业厅、省就业局、省保障局、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文明办、省工商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我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和行业的代表共80人。

当天活动现场,团省委副书记盖文启同志具体介绍了前期针对“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进行调研的相关情况。真实具体的调查数据鲜明地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且对影响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让我省的社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进一步促进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重点抓好学校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二是大力提升社区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职能;三是将共青团组织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职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青少年的主导作用;四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让青少年切实在社会教育中受益;五是直面信息化这一特定社会背景,发挥信息网络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六是政府切实履行其相应的职责,保障青少年社会教育有效、顺利的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与会代表也纷纷从各方面、各角度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实事求是的建议。学生、家长、培训机构等基层老百姓代表大胆指出了社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也表达了大家对社会教育的美好期望。现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纷纷结合自身的经历、所处的行业进行了发言。有的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有的结合国外社会教育情况,有的从社区社会教育现状与困难入手,有的结合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际,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省人大、政协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明确表示:“团省委组织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调研,这个选题非常好,调研报告也非常有说服力。团省委把调研报告再好好细分一下,就是好几份很好的提案。我们在对提案进行审查立案时,一定会重点关注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相关的提案,并对已经立案的相关提案进行推进和督促。”

最后,省人大副主任贾东军作了重要讲话。贾东军副主任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参政议政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既有通过议案、提案等多种形式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又有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的联系,是做好人大、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共青团组织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由共青团组织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涉及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进行集中反映,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落实解决,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性表达诉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这种共青团与人大、政协合作的形式很好,要坚持下去,要形成制度。”贾东军副主任还向与会代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这个活动主题;二是要提出提案和建议,推动提案和建议的落实;三是要继续探索建立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的长效机制。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我们关注什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使命。他们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担负重任?教育是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与学校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两个主要阵地。但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相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教育相对边缘化,从而导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这一理想教育模式受到极大挑战,最终必然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发展社会教育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年“面对面”活动团中央确定的主题正是“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早在去年9月,共青团海南省委就已召开2013年“面对面”工作部署会,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面对面工作,要制定面对面方案和建立健全活动例会制度,要开展主题倾听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以形成提案提议,跟踪提案议案落实。随后,各市县各地区负责人就活动开展、主题确定、活动形式,结合我省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形成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在为期4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后,各市县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均呈交了详细的调研报告。例如,万宁市关注边缘弱势群体,对该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教育问题进行了仔细调查,并召开了主题座谈会;乐东县则紧贴当下生活,调查分析了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对策;类似的还有琼中团委,详尽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对策;文昌团委注重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呈交了关于培养学生爱心意识的调研报告。除了上述市县的专题调查,三亚、定安、琼海等地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阐述了当地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现状,并对其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各个市县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详尽反映了我省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为今后“面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最后,立足于海南省具体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社会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海南省985位被访者问卷调查的分析》全面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整体现状。报告通过对海南省985位被访者的问卷调查及14位青少年的个案访谈,围绕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理解,青少年的业余时间,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需求度,家庭、学校、社区、公共教育场所、大众传媒等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探讨海南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求对海南省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面”倾听青少年意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