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培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2:55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1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1],是中医四门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运用的桥梁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方剂学》,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所以研究和探索《方剂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主要是由教师按教材编排逐方顺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课堂信息,不肯积极思考,不仅课堂缺乏生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临证遣方用药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方剂的功效、组成原则及配伍特点,比如桂枝汤的教学,先介绍其药物的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5味中药各自的功效主治,引导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出桂枝汤的功效主治,再结合桂枝汤主治病因病机及组成原则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出桂枝汤的方解,重点突出其桂芍相配、调和营卫的配伍特点,最后介绍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学”,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剂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前期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知识在方剂学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法,强调临床运用

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为学生早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3]。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高等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医院进行,为了让学生早日具备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必要。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改变方剂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并可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选择多以名老中医临诊的病案,我们广泛收集了古今名老中医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的病案作为日常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病案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中,每个章节针对临床常用的方剂选择1-2个案例。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不超过10人,重点讨论如何辨证,如何选方,药物如何增减等,每个小组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点评、分析。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已学过的方剂,又加强了临床“选方-组方”用方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3实验教学法,进一步增强理性认识

我们开设相关实验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观察”实验,对比观察小青龙汤对用组织胺喷雾致敏诱发哮喘豚鼠的平喘作用。还有“十灰散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牵正散抗惊厥作用实验观察”等,通过这些演示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验证方剂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讨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和作用机理,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实践教学法,培养动手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进行实践教育,特别是跟随系里和附属医院老专家临诊,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并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己辨证处方,增强学生对处方用药过程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归纳演绎教学法,注重对比学习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剂名称比较相似,但组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1],是中医四门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运用的桥梁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方剂学》,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所以研究和探索《方剂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主要是由教师按教材编排逐方顺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

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课堂信息,不肯积极思考,不仅课堂缺乏生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临证遣方用药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方剂的功效、组成原则及配伍特点,比如桂枝汤的教学,先介绍其药物的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5味中药各自的功效主治,引导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出桂枝汤的功效主治,再结合桂枝汤主治病因病机及组成原则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出桂枝汤的方解,重点突出其桂芍相配、调和营卫的配伍特点,最后介绍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学”,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剂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前期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知识在方剂学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法,强调临床运用

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为学生早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3]。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高等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医院进行,为了让学生早日具备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必要。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改变方剂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并可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选择多以名老中医临诊的病案,我们广泛收集了古今名老中医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的病案作为日常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病案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中,每个章节针对临床常用的方剂选择1-2个案例。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不超过10人,重点讨论如何辨证,如何选方,药物如何增减等,每个小组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点评、分析。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已学过的方剂,又加强了临床“选方-组方”用方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3实验教学法,进一步增强理性认识

我们开设相关实验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观察”实验,对比观察小青龙汤对用组织胺喷雾致敏诱发哮喘豚鼠的平喘作用。还有“十灰散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牵正散抗惊厥作用实验观察”等,通过这些演示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验证方剂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讨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和作用机理,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实践教学法,培养动手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进行实践教育,特别是跟随系里和附属医院老专家临诊,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并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己辨证处方,增强学生对处方用药过程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归纳演绎教学法,注重对比学习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剂名称比较相似,但组成功效主治有一定的差异,这给学生学习方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后再给学生讲解。如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这三个方剂,名字相似,组成大不相同,但都可以治疗厥逆之证,这就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后才能形象的讲解三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更好的掌握这些方剂。还有一些以一个方剂作为基础方,适当的增减就衍变成了其他方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演绎,如四物汤是补血的基本方,加入桃仁、红花就成了桃红四物汤,功效侧重活血养血,加入阿胶、艾叶、甘草就成了胶艾汤,功效侧重养血止血、调经安胎。四物汤随着君药的变化,其功效主治也不同,熟地为君侧重补血,川芎为君侧重行气补血,白芍为君侧重缓急止痛补血。归纳演绎教学法从不同角度,对名称相似或功效主治相似的方剂进行比较,对同一首方剂进行演绎分析,能促进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剂的证治机理与配伍意义。

6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问题

首先要注重教学的导入,结合一些方剂应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大青龙汤时结合刘惠民老中医用该方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治疗感冒的故事,既强调该方应用的广泛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强调方剂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大承气汤,先煮枳、朴,后下大黄,纳芒硝即可;小承气汤则将大黄、枳实、厚朴一起煎煮。大承气汤体虚者、孕妇慎用,中病即止。最后一定要强调背诵方歌,我们的做法是每次课后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本次课所涉及的方歌,背诵方歌作为课后作业,每次课前用5-10分钟默写上一次课所讲授的重点方歌,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并辅以平时不定时举行趣味方歌记忆比赛,强化方歌的记忆。

总之,通过方剂学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方剂的能力,达到能自行“组方”和“用方”的水平,为学习临床各科课程和临床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2

abstract:tointroducethesuccessfulexperienceandsolutionsofpharmaceuticaltechnologySpecialtyinSuzhouHealthCollege.Specialtyconstructionisorientedbyemploymentandistargetedbyservice.Combiningwithindustryrequirements,curriculumsystemshouldbereformedtoincarnatecharacteristicofspecialty.itisnecessarytoconstructtwo-skilled-teacherteam.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高职高专

Keywords:pharmacerticaltechnologyspecialty;highervocational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52-02

0引言

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一个兼顾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和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现就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设历程进行分析。

1背景

2011年中国制药企业共计6154家,其中江苏省共735家,占全国制药企业的11.94%,数量居全国首位。扬子江、恒瑞、先声等14家医药企业入围2011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显示了我省医药行业骨干企业的实力[1]。已初步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医药板块”,即苏南的苏锡常医药产业群、南京“药谷”,苏中的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北的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江苏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地位。随着江苏省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制药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性药物制剂技术人才。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目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中技术工人占生产企业总人数的30%,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可见我国医药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十分紧缺。

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秉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医药产业为宗旨,以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性实训条件、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行业同步发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全面、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专业人才培养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行业”。

3专业建设思路与举措

医药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需兼顾技能性和专业性,必需按照企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2],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来确定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要力争做到四个“相适应”: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相适应。为了达到这四个“相适应”,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依据经济社会、制药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3],通过走访、召开行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对制药行业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及时制定培养目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职生传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以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质量标准,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以顶岗实习方式实现毕业生“零接轨”。

3.2根据岗位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置为适应经济、社会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在药物制剂工业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胜任的专业人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出发,结合岗位要求,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化。

3.3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过程学院十分重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环境建设,每年都在教学方面投入大笔资金。例如,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给每位教学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用于多媒体教学,石湖校区的每个教室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校内共拥有40余个实验室和7个制剂实训基地,一个现代化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仪器中心,具有药厂及相关企业常用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要求。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实习基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还参与我们的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3.4.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常以“学规范、强师德、铸师魂”为核心,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之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3.4.2加大师资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梯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引进人才的要求。

3.4.3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多元化师资培养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如通过院内进修与系内进修,加强骨干教师的管理能力;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临床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通过专业教师多学科任课,参与基础课教学,使学科与基础课互相渗透;通过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活动、参与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使专业、基础一体化。开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自制教学录像,提倡双语教学,达到提高师资教科研水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3.4.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坚持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稳步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

4建设成效

4.1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为了尽快提升专业培养层次,优化专业方向,根据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医药行业发展实际,由医药企业与专业教师一起,以发展的眼光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和定位,按照高职教育规律与特点与行业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按照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这套人才培养方案仍在运用中,且社会反响良好。2008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是从中获益的第一批学生,她们在实习期间经常受到用人单位的赞扬,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4.2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课程建设是将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该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公共文化课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专业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业的特点入手,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实践、单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完成了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正在积极开发针对性强且实用的自编教材,以更好地贯彻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4.3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师资队伍素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外聘企业业务骨干参与专业教学工作,从社会上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高校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将教师送出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教研科研等方式,提高在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均是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占专任教师比为30.8%;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4人。同时还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人数为12人,占教师总数的48%,是一批由苏州各大药厂负责人和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等组成的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4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更趋完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具备较好的教学设施。目前已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41个;集师生科研、学生实验、对外服务为一体的精密仪器中心1个;校内实训基地有占地近千平米的模拟Gmp的药剂实训中心7个,包括:输液剂等液体制剂生产模拟车间2个、片剂等固体制剂Gmp模拟生产车间1个;生产性制水车间1个;生产性软膏剂车间1个;供学生单人进行操作的药物制剂实训室1个;药物制剂检验实训室1个。集师生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特色药用植物园1个。校外拥有包括独资、合资、国营、大型民营等省内外制药企业实习基地20多家。这些都为药物制剂技术学生的认知实践、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完成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就业过程。学生在环境感受、心理适应、技术落后应用上获得了实际锻炼,缩短了就业上岗的过渡期,真正意义上实现上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目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已拥有省内外的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

5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是办学质量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为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腾飞,我们将不间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继续聘请行业行家参与专业建设,及时审核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定期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人才的长期供求状况,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确保该专业紧贴市场需求,使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雯.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2(09):171-172.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制药专业;课程;岗位

1校企合作开展制药专业的岗位需求调研

1.1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实地走访调研

我院制药专业建立了以我省知名制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我院专业老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该专业以委员会为纽带,研究并展开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专业开发建设、提供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我们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的形式,对我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设置做了充分的研讨,委员们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我们实地又走访了企业,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对岗位进行了调研,对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点进行了收集与整合,对于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课程设置上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1.2岗位需求情况与培养目标

1.2.1岗位需求与知识技能、核心课程的关系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我院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是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将岗位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集合,最后形成。具体如下:

1.2.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制药及其他药品生产、原料药制备、药物分析检测和药品质量管理、营销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药物制剂、原料药制备、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及药品营销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大的拓展空间;能在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品公司、药店、药品进出口公司)、药品检测部门以及商品检验、药品与食品技术监督管理、卫生防疫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技术与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项目化

2.1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根据企业各岗位的生产工艺、程序和内容,在课程内容上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商议,将《原料药生产技术》、《制药设备维护与使用》、《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与检测》、《药品管理技术》这六门课程项目化,共确定了20个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淡化了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能缩短学生毕业后能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具体如下:

《原料药生产技术》:提取技术、分离技术、精制技术、炒制技术、灸制技术。

《制药设备维护与使用》:固体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半固体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液体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其他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

《药物制剂技术》:固体制剂技术、半固体制剂技术、液体制剂技术、其他制剂技术。

《药物分析与检测》:原料药分析与检测、固体制剂分析与检测、半固体制剂分析与检测、液体制剂分析与检测、其它剂型分析与检测。

《药品管理技术》:Gmp认证、GLp认证。

2.2个性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该专业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共育”是指分四个阶段、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培养,其中融入工学交替。

第一阶段(第1、2学期)为岗位基础能力、职业素质培养阶段。主要由专业教师在校内完成社会人、职业人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二阶段(第3、4学期)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主要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共同完成岗位人、职业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第三阶段(第5学期)为岗位能力深化培养阶段。用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综合实习”,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升华,通过轮岗学习对所从事岗位有较为深刻认识;

第四阶段(第6学期)为岗位胜任、再对接阶段。用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完全胜任岗位,部分学生需要继续学习再对接。

从第二阶段到第四阶段,为校企共育阶段。

2.3工学交替、完整体验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院分别与浙江花园药业有限公司、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了1+1+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一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一年时间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半年时间在企业专业轮岗实习,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对岗位也有了完整的体验,同时,企业在此过程中,也对学生密切关注,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以致用,部分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得到企业的青睐,签订了用工合同,还有些同学已经在重要岗位上就职。

2.4校企合作、共同管理与考核

在企业的专业生产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我院建立了以企业督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辅导员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以及实践教学队伍的管理,将对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进行整合,达到联合管理、联合考核的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3小结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文件,而课程设置又是专业若方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内容,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与企业的岗位密切相关,并且随着企业岗位需求适当进行调整,只有这样,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北京: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07年23期.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方剂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方剂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方剂又是中医医生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和最终手段之一,因此,方剂学教学质量关乎的中医院校毕业学生的临床水平和能力。近年来兴起的案例教学模式对中医经典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拟从中医方剂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实施方法、注意问题等进行探讨。

1方剂学案例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方剂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其内容包含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内科及妇儿科、皮肤科、外科等多学科内容,因此其包容性非常强。方剂学重在阐明方剂的配伍理论及其临床运用,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仍然通过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的顺序进行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对具体方剂的理解和分析,而中医临床一般是按照理、法、方、药的过程来诊治病人,即“四诊合参(辨证)一确立治法一遣药组方”[1]。案例(病例)教学是符合疾病诊疗过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方剂学教学中的主体模式之一。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中医院校更为明显。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医院进行。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医医院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需要[2]。因此,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医院培养的不足,为学生早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3]。

2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1.1案例的设计

分为三类案例进行设计,分为文字案例、口述案例和多媒体案例三种,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文字案例为主;为了保证真实性,相应的加部分口述案例和多媒体案例。以章节为单位,每一章(节)编排一个典型案例。文字案例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或者选自典型医案,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口述案例是病人自己叙述主诉、症状、病情、用药等资料,配合体征的图片;多媒体病例就是医生和病人诊疗互动过程的录像。

1.2教学的组织

(1)文字案例教学:老师将设计好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准备背景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不超过10人,每班不超过30人,分三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入到讨论中,并适时的予以引导和指导,掌控课堂进度。这种模式由于学生预先有背景知识的准备,往往能够讨论深入而热烈;同时,由于要准备背景知识,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多媒体案例教学:包括口述案例和录像案例,这些案例提前并不让学生知晓,而是在课堂上即时播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不超过10人,每班不超过30人,分三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的予以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快速收集资料和进行诊断、处方的能力。

3方剂学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3.1突出方剂学学科特色,避免搞成内科学案例教学

方剂学固然涉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内科及妇儿科、皮肤科、外科等多学科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重点在于阐述药物配伍、治法和主治病证的关系,其中配伍是方剂的灵魂。因此方剂的案例教学,应该重点讨论遣药用方。

3.2弱化教师角色

教师虽然从案例的设计到案例教学的开展中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但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和创造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弱化教师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当主持人参与到其中,对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讨论予以引导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龙一梅.《方剂学》合理化的理论教学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12(5):416418.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对药物制剂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制剂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需要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一、药物制剂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从近几年产业对药物制剂专业的人才需求来看,优秀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短缺,产业急需大量有实践经验和开发能力的应用型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药物制剂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需要高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既精通制剂工艺,又擅长制药设备的制造与维修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教学内容难以符合药物制剂专业为制药业、药品流通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所设药物制剂专业大都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我国医药企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其中生产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医药生产企业的制药设备现代化程度高与药物制剂专业实验室实验制剂设备陈旧之间的矛盾;由于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与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制剂专业不相适应,传统的药物制剂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药物制剂人才的需求。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脱离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与企业交流探讨不够;(2)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3)师资建设跟不上教学需求。教师更新知识的速度跟不上产业的发展,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引导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4)学校与企业结合不够,学生到企业实习困难,难以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及工作经验。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合格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对药物制剂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进行改革研究并付诸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校企联合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校企联合办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药物制剂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提高我国药物研发与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制药工业实力,赶超发达国家制药工业水平是高等教育药学院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应用领域的技术突飞猛进,与高校的不符合社会的实际应用,内容陈旧的理论教育矛盾渐现突出,大量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等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经济结合是必然的选择,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生产的再次结合,不再是形而上学,而是有机的结合,不是人为的结合,而是“自愿的”、水到渠成、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结合。高校的出路就要自然而然地选择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适应社会,面向社会,面向应用与企业联合。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创新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社会对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就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高校努力探索的课题。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应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校企联合培养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药物制剂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与药品实际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对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多年来,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一直沿袭传统形式。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主要完成一些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检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照方抓药”,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无法融教、学、做于一体,也无从体现工学结合,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合格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对药物制剂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进行改革研究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3.校企联合培养是增强高校办学能力,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学生的质量代表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只有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将有负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固有的职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只有适应社会需求,创新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生面对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高校联合企业的能力,反映了其办学能力的大小;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就必须增强其联合企业的能力。通过产学合作教育,校企之间开辟了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践教学的实施等,最大限度地确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与企业要求的一致性。校企联合培养是增强高校办学能力的需要。

三、校企联合办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1.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课程体系。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改革;在满足教育部制定的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原则。将企业需求纳入培养计划,即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内容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企业需求修订公共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根据在企业实习的计划和要求改革和更新课程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特点设置新的课程和人才知识结构特色,形成一个基础扎实、知识新颖、结构合理、理论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有特色的性的新课程体系。以校企共享资源为平台构建药学结合模块化创新课程体系,利用学校强势专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借助于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产教联姻,形成“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企业促专业”紧密合作的经济实体。

2.企业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全程实施。校企双方通过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研究,确立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性质与内涵,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应用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教育新模式,探索出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人才的方法与途径,解决专业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及教育部专业培养目标,研究制定药物制剂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双方共同执行新的教学计划、技术培训计划和实习计划,研究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规划,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和实习教学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全程实施。

3.校企联合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建立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药物制剂专业学科,培养了一支既懂药学知识又具有扎实制剂技术知识的师资队伍为适应跨越式发展和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既具有应用性人才培养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应用性教师队伍,以学校师资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依托,组建服务于企业、学校的“产教结合”教学科研团队。学校“双师”优势与校企产品开发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要构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研产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激发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所教课程,针对性的选择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鼓励教师主动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参与企业实践的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的评价内容之一。制定相关的合作章程,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优选权、保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学历和业务进修给予支持:企业保证给予学校技术、设备、人员上的支持,保证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保证提供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制定相关章程,签订协议,形成契约机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共同育人”目标的实施。校企合作是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资源最优化配备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而要走出校企联合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坚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多方调研,科学定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方共赢,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康敏,刘光明.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2)

[2]刘霁堂,陈丽莉.高校与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7(6)

[3]马廷奇,杨元妍.以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4]罗文华,邱家学,林英战.Gmp实训模拟系统[J].药学教育.2007:23(6)

[5]张永敬.加强医药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质量医药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6]张炳生,陈志刚,王正洪.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6(1)

[7]雷庆,赵闵.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7~15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6

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合作的企业主要有江苏七〇七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等。江苏七〇七药业主要生产镇江膏药、肺气肿片、胃药胶囊、金胆片、心安宁胶囊、咽炎片等。江苏中兴药业的主要产品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益肝灵片、益肝灵片、参芪健胃颗粒、参梅养胃颗粒、顺气化痰颗粒、顺气化痰片及原料药水飞蓟素、水飞蓟宾、水飞蓟宾葡甲胺等。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基本上涵盖了药剂学教材中的常规剂型。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前对企业及相应岗位有所了解,从而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

2校企合作模式下“药剂学”教学方法

在“药剂学”教学中,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能胜岗、能转岗为导向,将教学、就业专项训练和企业顶岗实习等3种培养状态统一起来,制定校内学习、就业专项训练、企业顶岗“三态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2.1校内学习校内“药剂学”教学工作围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展开,不同的模块要求不一样(见表1),大部分模块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单元操作实训”“参观实习”“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讲解环节,除了采用具体、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外,还结合知识点精选实际案例。结合案例展开知识点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展开讨论。如在介绍片剂时,以生活中的饮食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认真准备,作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片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就业专项训练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药店、药厂见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的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爱岗位敬业的精神。通过在药店见习,学生了解到同一种原料药可以加工成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认识到药剂学的重要性,加深对相关剂型的感性认识,并将药剂学和药物的作用以及药物分析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在企业见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药厂厂房布局的理解,并了解企业化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差异,对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有更清晰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经过药店、药厂见习后,让学生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模拟称量、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质检等固体制剂岗位以及溶解、过滤、灌装、灭菌、包装等无菌制剂岗位的相关操作。通过专项训练,让学生熟悉相关岗位、相关工段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就业规划。

2.3顶岗实习第一和第二年在校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质。第三年,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进行轮岗实际操作培训,让学生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学生以“准员工”身份熟悉企业环境,可以真正将药剂学教学中的洁净室,相关剂型的工艺及其技术要求,质量控制,设备的清洁、运行、维护等知识融会贯通,为将来就业和转岗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多种手段并举的过程中,课程的考核非常重要。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成绩评价应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工作过程。笔者改变了原有的以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方法,实施了“理论加技能”的考核制度。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加大了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的比例。目前,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还制定了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具体考核项目量化、细化,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考查,并设置了考核内容的考核权重及考核方式。

3结束语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7

关键词:农业院校;制药工程;药剂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96-02

制药工程专业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它是随着药学类学科发展而形成的,是药学类相关专业的延续。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主要是医药院校和理工科类院校,农业院校开设的较少。药剂学,全称药物制剂学,主要针对药物剂型开展研究,是针对药物制造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通常情况下,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农业院校中,药剂学仅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同时在药剂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分析,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慎重选择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材

1.教材需紧跟时代脚步,避免教材内容陈旧。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使用的教材大多出版年份较早,内容较旧,有局限性,教材中的理论和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制药技术发展的节奏和步伐,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制药行业[1],同时生物制药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制药行业带来很多创新。很多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把掌握这些药剂学的新技术、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但往往忽略了培养这些能力的最直接、最关键的是药剂学教材的“与时俱进”。鉴于上面的问题,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根据涉农药物制剂的特点,选择内容较新、尽可能地覆盖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的适合涉农药物特色的药剂学教材。

2.教材需紧扣培养目标,避免专业特色不符。教材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纽带,教材的选择除了要“与时俱进”,还要“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的院校,同是制药工程专业,其课程设置一般不同,即使相同的课程,课程侧重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有些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教材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到结合自己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盲目选择内容量大、技术新颖的教材,甚至直接使用医药类专业的药剂学教材,这不仅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压力,最主要的是没有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偏离了培养目标要求。所以,为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编者的学科背景及研究方向,同时院校应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论证评价,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好基础。

二、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专业素质,改进药剂学教学方法

1.授课教师实时优化教学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大部分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课时不多,而药剂学课程特点是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很多[2],这是对广大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授课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最大考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药剂学的知识点和技术系统且清晰地讲解出来是关键所在。所以,药剂学授课教师需要在授课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实时优化教学方案,使学生获得最大受益。

教材的编著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最新版的教材也不一定能100%覆盖现有的所有新技术、新理论。药剂学课程中技术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授课教师应主动获取最新的药剂学相关的技术及理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工作,更易与企业接轨。

2.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授课。多媒体设备更适合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所涉及的不同制剂相关的复杂设备、药物新剂型的原理等内容的讲解[3]。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原理图可以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同把企业生产设备搬进了教室,不仅能减轻授课教师的授课压力,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切想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可以利用“剂型设计与技能大赛”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处方设计和制剂工艺设计,制作开发成相应的剂型产品,以此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水平,增强对药剂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8

【Keywords】innovativetalents;pharmaceuticsexperiment;teachingreform

0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高校是我国创新性人才的主要阵地。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水平,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药剂学实验是医药院校药剂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成效将为学生在药学领域的就业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1优化药剂学实验课堂教学内容

我院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定主要针对的固体,液体,半固体等传统剂型的内容。对于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等新剂型的实验内容的开设极少。因此,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还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适当性地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而进一步增加现代新剂型的比例。

针对我校民族院校的特点,在传统剂型的学习和实验进行完后,可以适当增设一些传统药物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能通过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通过筛选优化,并进一步实施,得到最佳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整合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知识,从查阅文献,到药材提取,分离纯化,剂型设计,处方筛选,成型工艺,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实施和锻炼。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设一些药剂设备见习及实训实习。通过见习实验室制剂设备,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目前常用的新型制剂设备及应用。组织学生到药厂或制剂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实际制剂设备及工艺,还有工业化制剂大生产的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改革实验教学环节

以往实验过程中,通过讲义和课本的描述,学生对于一些制剂操作并不能有效的理解与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更多地借鉴和利用软件,视频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形象化地声音,图像等信号,来增加学生对制剂中各种单元操作的认识与了解,包括颗粒剂制软材,安瓿瓶熔封,胶囊剂的填充,压片机的构造及操作,栓模的使用等。

实验开始前,教师根据实验的重难点,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串联,并提问,让学生随机抽取问题,并回答,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和环节的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讲解实验的目的与操作过程,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实验开始前,将已制备好的制剂成品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实验的最终成品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也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认真的对待实验内容,以期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3多方位考核教学效果

药剂学实验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由报告成绩与考试成绩构成。但是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和客观地考核学生真正的实验水平和技能。因此在考核方式中,有必要增加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的平时成绩的比重。其中就包括学生的实验预习,课堂中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的好坏等。报告成绩就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重点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考试成绩主要由两部分考试内容组成,即剂型操作与制剂质量检验。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能解释和回答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这样,通过综合评判和考核,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的学习。

4教师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

师资队伍的水平,也是决定学生创新水平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在课程中的导向和主体作用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成效。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及实验教学效果评估办法,严格管理和规范教师的教学流程与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定期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及工程师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授课,增加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师队伍。其次,选派本专业教师到校外参加一些专门的工程技能培训,或者到药厂进行生产实习或进修,进一步深入企业,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实验教学水平。

5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校改革教学过程,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发的求是精神,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制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实现量比悬殊的制剂处方的混合问题;Vc易氧化,在制备注射剂时应从哪些方面避免氧化问题;乳剂制备时,初乳的形成与判别等。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并能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实验过程中,学生向老师询问最多地是怎么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不是马上告诉他方法,而是应当引导他自己动脑筋,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方案,思考如何实施和解决。如果遇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多多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原因,如果?l件应许,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重新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课堂中启发学生敢于提问,敢于针对实验提出不同的方案,例如在栓剂制备时,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皂化反应中,水的影响;溶液剂制备时,助溶剂或增溶剂的添加顺序对溶解效果的影响等。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9

(一)课程概述

首先规定了中药药剂学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教学对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性质地位、总学时及理论、实践课时分配,规定了开课学期及选修课程。论述了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以及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学习方法和教学建议。明确了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中药新剂型、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的制剂辅料等不断更新换代;天然药物前处理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中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猛。本门课程在中药制剂、中药调剂的临床应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流通、新药研制、注册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执业药师、主管药师等资格考试和各类晋级的必考科目。我们紧紧围绕该项核心课程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实施及课程质量评价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制剂和调剂基本操作技术及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引进中药药剂学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设计合理的中药剂型及生产工艺流程,掌握评价药物制剂质量技能,能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该课程的分类目标按基础目标、核心目标以及动力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这是基础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概念,领悟中药药剂学知识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以及应用性价值。注意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观点和方法,结合前期课程所学习的理论,掌握分析、研究中药的前处理、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这是核心目标。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感知中药药剂学学习目的与任务。采用流程教学法,按照“剂型的概述、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实例”等介绍普通剂型,使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理论阐释生产实例中的技术要求。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查阅文献、分组设计处方及制备工艺等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资料收集整理、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讨论分析、总结概括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是动力目标。通过“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强化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科技兴国思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增加实验项目、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实践动手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将中药药剂学分为四大部分二十章。第一部分:绪论、中药调剂和药剂卫生,共三章;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包括“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浸提、分离与精制”、“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共六章;第三部分:“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共八章;第四部分:“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共三章,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对每章的学习内容按掌握、理解、熟悉的程度均作了要求,明确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规定了各章分配的学时数。

(四)实施建议及附录

课程实施建议,指“中药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教学实施建议、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综合考核评价建议、教材与实验指导的选用或编写的原则等。建议本课程安排在第6-7学期,不低于5学分,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三个环节。教学方法建议多样性,理论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穿插使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答辩式教学法、流程教学法等。建议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建议注重过程考核,评估方法多元化。建议结合药剂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本校实际条件,自编著实验指导书。

二、实践与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我校成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比较,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制订的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药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要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在理论方面,不仅要具有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接受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还要有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应用本专业理论和实用技术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一直以来,教师多依据教材内容,或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或以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为基础,来实施教学。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随意性大,同样课程在不同院校,或相同专业由不同教师讲授,学时、内容等标准不统一、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同,以至于同样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差异性很大的情况,违背了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授课内容必须服务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门课程学生按要求应该学习并掌握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该门课程实施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核心课程的要求,制订出《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应用,基本达到了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和切实可行,能够确保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所学的同一课程,由不同教师授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基本一致。在按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药普通制剂的课堂讲授,按照“剂型的概述(定义、优缺点、质量要求及剂型分类等)、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方法等”为主线,采用流程教学法,方便讲述,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便于掌握。通过典型实例的处方设计,结合生产实际,便于理解,又利于实践应用。对于中药颗粒剂、片剂、注射剂等主要生产剂型,采用结合生产实际的案例式教学。如片剂的生产企业,均生产颗粒剂与胶囊剂,介绍了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关系,介绍了颗粒剂既是终产品,也是片剂和胶囊剂的中产品。我们以典型案例导入法,讲述中药创新性品种和中药制剂大品种,介绍新品种剂型选择、处方设计、提取工艺、成型技术的实例。

这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密切联系了新品种和大类品种的生产实践,又激发学生开发创新的兴趣;对中药注射剂的热原、灭菌等内容的教学,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掌握了热原的概念、中药注射剂控制热原方法、保证无菌等的重要性。为适应社会竞争能力,学生对于中药药剂领域中创新技术的研究及热门方向的介绍非常感兴趣,在修改课程标准时,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中有“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等,将近十年来,中药药剂的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药剂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的新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中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的新进展,在此部分及时更新。

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激发与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味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的乐趣。我们在中药药剂课程开课之初,参观历届学生的中药制剂作品、研究成果。鼓励组织课外科技小组,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鼓励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校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的新药研制科研项目;鼓励低年级学生以助手的身份参与高年级学生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科研素质、科研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药剂学培养方案篇10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因“肾功异常7年余,间断发热1月”入院。2018年10月26日因“乏力纳差1月伴加重2天”就诊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Bp165/97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白蛋白35.48g/L;血肌酐696.00μmol/L,考虑患者透析不充分,给予规律血液透析。11月起患者于血液透析后发热,体温最高为39℃,伴畏寒。12月1日入医院急诊使用头孢唑林(生产企业:山东鲁抗药业,国药准字:H20023691;规格:1.0g)2g每8h1次治疗10d后一般情况好转,但之后血液透析时仍有间断性发热,伴畏寒,体温最高38.5℃,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慢性肾衰竭”收入我院。入院第1天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g一天2次,血透后补加0.75g静脉滴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生产企业: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08;规格:20mg)30mg一天2次、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生产企业:astraZenecaaB;国药准字:H20140777;规格:47.5mg)47.5mg每天1次、缬沙坦(生产企业:乐普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89;规格:80mg)胶囊80mg每天1次降压保肾治疗,口服多糖铁(生产企业:KremersUrbanpharmaceuticalsinc.国药准字:H20150627;规格:0.15g)复合物0.15g每天1次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5000iU一周3次,分别为每周二、四、六,治疗贫血。12月2日,患者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管头导管破裂。给予更换半永久管导管头,并对导管尖端进行病原菌培养。12月4日,患者诉乏力减轻。患者3次血培养结果相同,医师建议患者拔出半永久置管,家属拒绝,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发热,准予今日出院继续抗感染治疗,门诊随访。

2案例教学法实践

2.1理论学习

案例教学初期,培训教师对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有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操作指南,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同时查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文献和治疗指南,掌握其定义、处理方法、常见致病菌及抗微生物药物的选择等相关知识。

2.2案例教学

2.2.1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诊断。结合病例,引导学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维持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CVC)是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之一[3]。CVC常见并发症即为感染。下列两项有助于支持阳性结果的判断:1)同时采集的导管节段定量培养计数/外周血定量培养计数≥3∶1;2)导管节段培养早于外周血2h以上报阳。

2.2.2CRBSi的药物治疗。1)CRBSi的常见致病菌及药物选择。启发学生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结合病例掌握CRBSi的常见致病菌及抗微生物药物选择。

2)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药物剂量及疗程选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抗微生物药物的剂量及疗程。怀疑为CRBSi患者,血培养后,应经验性给予覆盖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万古霉素或头孢类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CRBSi,β内酰胺类抗生素要优于万古霉素。主张对临床稳定性较好的患者(已拔除导管),可将抗微生物药物从棘皮菌素或两性霉素B脂制剂降级为氟康唑负荷剂量800mg,维持剂量400mgqd。

3)患者抗微生物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引导学生思考治疗过程中的抗微生物治疗要点。根据指南建议,革兰氏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住院前患者给予头孢唑林治疗10天症状未缓解。结合既往用药史和常见致病菌,将患者初始治疗方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剂量调整为2.25gq12h,血透后补加0.75g。该患者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在院肌酐748mmol/L,肌酐清除率<50mL/min。故不建议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建议选择伊曲康唑胶囊100mgbid口服治疗。

4)患者药学监护重点。根据指南推荐,如果CRBSi的致病菌是金葡菌和念珠菌属菌,应该拔除导管,不要尝试去保留导管和使用抗菌药物封管。CRBSi患者未拔除导管,抗感染药物治疗疗程结束1周后应送检血培养。结合病例,患者确诊为滑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性感染,应立即拔管,并进行抗真菌感染治疗,拔管后更换部位重新插管。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