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3:18

粮食发展报告篇1

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粮食大环境剧烈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我县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购、供、销、监管实际,开展下一步粮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县粮食行业基本情况及变革历程

(一)粮食行政管理情况。*年前粮食局属“政企合一”的一级局,隶属政府组成部门,职工人数29人。*年县级体制改革,粮食局行政管理职能划并贸易局,贸易局内设粮食局,原粮食局更名为粮贸总公司,职工25人,其中行政编制12人,*年职工减为9人。2001年县级机构改革,粮食局合并发展计划局,在发展计划局中设“经贸流通与粮食管理股”。20*年5月粮食局单独办公,核定编制8人,领导职数一正一副,目前设有“三股一室”,现实有人数9人。

20*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核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局的行政职责。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从20*年开始,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两块进行,对4户商业性经营企业(粮油加工厂、粮贸宾馆、粮油议价公司、粮贸钢铁厂)实行终止解散改革,至20*年底4家企业共安置职工79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25人,退休职工交付托管46人,一次性安置供养人员8人。其次是政策性经营的粟源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逐步实行减员分流改革,历年来自愿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41人,办理提前退休50人,公司职工人数从*年末的364人减至20*年底的242人,其中退休职工111人,供养人员47人,在职82人。

20*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6号)文件,省州也分别于20*年、20*年制定《*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176号)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楚政发〔20*〕7号)等文件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对粮食企业进行全员改制,彻底打破国有人员身份,所有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20*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29号文件批准了公司的改革实施方案,*县粮食局积极争取改制资金和各方支持,至20*年10月底,协商签订了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协议,与61名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与49名供养人员签订了一次性供养协议,人员身份全部置换完成。

20*年10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14号文件批复成立新的*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公司于20*年11月5日成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告一段落,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被全面打破。*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是粮食企业改制后全县唯一的一户国有粮食购销、收储企业,承担各级储备粮的收储、全县救灾粮、农村低保粮、军队用粮的调供任务,通过面向社会招考,现有人员11人。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回顾十年改革改制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在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政策,做出巨大牺牲,基本做到平稳改制;始终得到县委、政府和州粮食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始终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协助,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真心为粮食系统职工谋福利;历届粮食局领导班子及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总结成绩有以下三点:

(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稳定工作。

(二)始终坚持改革发展并重,以变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变革,在变革中始终做到保证我县粮食安全不放松。

(三)始终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一心为公,保障了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经多次撤并分合,人员减少,经费不足,与新时期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要求存在差距,体制机制上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许多工作仅能应付日常业务和事务,粮食执法、社会粮食供求平衡统计调查及社会粮食监管检查工作开展存在滞后。

(二)原购销公司改制后所欠的养老保险及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费合计270万元尚无资金缴纳,还需各方努力,尽快筹集资金缴纳;

(三)困扰粮食系统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未完全处理,新的问题又在酝酿,上访问题不断出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积极协调解决。

(四)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在改革改制后正常经营时间较短,抗御经营风险能力弱,企业做大做强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化存在差距,阻碍企业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

(五)仓储功能低,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现有仓储设施均为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所建,仓储方面的管理手段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仓储设施(包括仓库)无法改造,必要的设备(机械通风设备、环流熏蒸设备、电子测温设备、粮食入库整理和输送机械设备等)不足,适应现代管理水平要求的仓储功能发挥和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四、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全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

(二)牢固树立“三大观念”,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应清楚认识现在的粮食行业管理和粮食企业经营上存在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要善于总结成绩,更要善于学习新的观念和方法,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树立不创新就没有出路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粮食工作。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搞好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粮食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粮,依法行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职能,做好全社会粮食服务工作,变管理为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3、以人为本的观念。粮食系统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矛盾焦点集中,在处理各项工作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才能谋发展。

(三)抓住重点,解决好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几项突出问题。

1、多方协调,着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求将矛盾化解于基层。一年来,共接待来访案件14件,经粮食局多方协调,正积极解决白伦、李健、李洪彬、腾何民等人事问题。妥善解决了改制企业患癌症职工黄雨馨身份及医疗费用问题,使其基本生活及医疗费用得到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清理*年粮食系统职工集资建房未办证遗留问题,积极与土地、城建部门协调,截止去年底已办理25户房产及土地证,其它户数因涉及多占住房正在清理中。积极解决落实了陈家延多年上访的住房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归还了差欠吴祥工程款19.5万元。积极调处高桥等四处土地四至界限纠纷问题。加强与国土局协调,积极依法处理了环州他贞粮点土地纠纷问题。下一步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加强与人事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积极化解托管费用和养老保险欠款问题。继续清理粮食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做到妥善解决。

2、抓好新组建企业经营管理,确保企业发展壮大。理顺企业经营机制,在*,*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主营业务经营,做好粮食价格趋势变动分析,把握好粮源。同时积极开拓市场,跳出粮食发展粮食行业,充分利用国有粮食仓储优势,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

3、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做好粮食仓储设施的功能提升。在*年粮食局投入100万进行仓储设施提升的基础上,为推进公司持续发展,09年提出了仓储功能、粮食植物油仓储功能、粮油批复交易市场功能提升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在全县形成以市场为平台、以储备为重点、购销为中心的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体系。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给粮食企业物流建设新上项目带来的契机,推进公司基础设施,夯实公司发展的硬件基础。

4、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必须贯彻落实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好相关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加强储备粮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县储备粮管理办法》。力争做到储备粮管理法制化,轮换运作科学化。完善地方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粮食物流为载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行规范的开放、竞争、效率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四)建立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理的原则,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影响粮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打破影响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障阻,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相互衔接配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1、转变机关作风,构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职责,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四项制度,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职能部门。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力度,提高依法管粮的水平。深入开展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粮食发展报告篇2

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粮食大环境剧烈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我县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购、供、销、监管实际,开展下一步粮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县粮食行业基本情况及变革历程

(一)粮食行政管理情况。*年前粮食局属“政企合一”的一级局,隶属政府组成部门,职工人数29人。*年县级体制改革,粮食局行政管理职能划并贸易局,贸易局内设粮食局,原粮食局更名为粮贸总公司,职工25人,其中行政编制12人,*年职工减为9人。20*年县级机构改革,粮食局合并发展计划局,在发展计划局中设“经贸流通与粮食管理股”。20*年5月粮食局单独办公,核定编制8人,领导职数一正一副,目前设有“三股一室”,现实有人数9人。

20*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核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局的行政职责。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从20*年开始,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两块进行,对4户商业性经营企业(粮油加工厂、粮贸宾馆、粮油议价公司、粮贸钢铁厂)实行终止解散改革,至20*年底4家企业共安置职工79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25人,退休职工交付托管46人,一次性安置供养人员8人。其次是政策性经营的粟源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逐步实行减员分流改革,历年来自愿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41人,办理提前退休50人,公司职工人数从*年末的364人减至20*年底的242人,其中退休职工111人,供养人员47人,在职82人。

20*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6号)文件,省州也分别于20*年、20*年制定《*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176号)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楚政发〔20*〕7号)等文件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对粮食企业进行全员改制,彻底打破国有人员身份,所有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20*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29号文件批准了公司的改革实施方案,*县粮食局积极争取改制资金和各方支持,至20*年10月底,协商签订了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协议,与61名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与49名供养人员签订了一次性供养协议,人员身份全部置换完成。

20*年10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14号文件批复成立新的*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公司于20*年11月5日成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告一段落,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被全面打破。*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是粮食企业改制后全县唯一的一户国有粮食购销、收储企业,承担各级储备粮的收储、全县救灾粮、农村低保粮、军队用粮的调供任务,通过面向社会招考,现有人员11人。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回顾十年改革改制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在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政策,做出巨大牺牲,基本做到平稳改制;始终得到县委、政府和州粮食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始终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协助,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真心为粮食系统职工谋福利;历届粮食局领导班子及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总结成绩有以下三点:

(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稳定工作。

(二)始终坚持改革发展并重,以变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变革,在变革中始终做到保证我县粮食安全不放松。

(三)始终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一心为公,保障了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经多次撤并分合,人员减少,经费不足,与新时期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要求存在差距,体制机制上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许多工作仅能应付日常业务和事务,粮食执法、社会粮食供求平衡统计调查及社会粮食监管检查工作开展存在滞后。

(二)原购销公司改制后所欠的养老保险及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费合计270万元尚无资金缴纳,还需各方努力,尽快筹集资金缴纳;

(三)困扰粮食系统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未完全处理,新的问题又在酝酿,上访问题不断出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积极协调解决。

(四)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在改革改制后正常经营时间较短,抗御经营风险能力弱,企业做大做强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化存在差距,阻碍企业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

(五)仓储功能低,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现有仓储设施均为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所建,仓储方面的管理手段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仓储设施(包括仓库)无法改造,必要的设备(机械通风设备、环流熏蒸设备、电子测温设备、粮食入库整理和输送机械设备等)不足,适应现代管理水平要求的仓储功能发挥和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四、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全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

(二)牢固树立“三大观念”,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应清楚认识现在的粮食行业管理和粮食企业经营上存在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要善于总结成绩,更要善于学习新的观念和方法,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树立不创新就没有出路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粮食工作。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搞好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粮食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粮,依法行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职能,做好全社会粮食服务工作,变管理为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3、以人为本的观念。粮食系统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矛盾焦点集中,在处理各项工作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才能谋发展。

(三)抓住重点,解决好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几项突出问题。

1、多方协调,着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求将矛盾化解于基层。一年来,共接待来访案件14件,经粮食局多方协调,正积极解决白伦、李健、李洪彬、腾何民等人事问题。妥善解决了改制企业患癌症职工黄雨馨身份及医疗费用问题,使其基本生活及医疗费用得到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清理*年粮食系统职工集资建房未办证遗留问题,积极与土地、城建部门协调,截止去年底已办理25户房产及土地证,其它户数因涉及多占住房正在清理中。积极解决落实了陈家延多年上访的住房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归还了差欠吴祥工程款19.5万元。积极调处高桥等四处土地四至界限纠纷问题。加强与国土局协调,积极依法处理了环州他贞粮点土地纠纷问题。下一步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加强与人事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积极化解托管费用和养老保险欠款问题。继续清理粮食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做到妥善解决。

2、抓好新组建企业经营管理,确保企业发展壮大。理顺企业经营机制,在*,*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主营业务经营,做好粮食价格趋势变动分析,把握好粮源。同时积极开拓市场,跳出粮食发展粮食行业,充分利用国有粮食仓储优势,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

3、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做好粮食仓储设施的功能提升。在*年粮食局投入100万进行仓储设施提升的基础上,为推进公司持续发展,09年提出了仓储功能、粮食植物油仓储功能、粮油批复交易市场功能提升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在全县形成以市场为平台、以储备为重点、购销为中心的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体系。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给粮食企业物流建设新上项目带来的契机,推进公司基础设施,夯实公司发展的硬件基础。

4、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必须贯彻落实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好相关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加强储备粮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县储备粮管理办法》。力争做到储备粮管理法制化,轮换运作科学化。完善地方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粮食物流为载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行规范的开放、竞争、效率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四)建立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理的原则,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影响粮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打破影响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障阻,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相互衔接配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1、转变机关作风,构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职责,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四项制度,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职能部门。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力度,提高依法管粮的水平。深入开展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粮食发展报告篇3

一、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理清科学发展思路

改革伊始,粮食局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号召,采取调整企业结构,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等措施,加大力度,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__年底,粮食部门所属企业调整为8家,在职职工334人,离退休人员670人,企业扭亏为盈,自20__年始,连续7年创利在500万元以上,20__年创利680万元,达历史新高。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粮食局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途径,走建设储粮强区之路,实现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粮食局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发展方向。

(一)找准薄弱环节。20__年以前,武清区国有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3个弱势:一是以乡镇建粮站的形式,已经不适应改革的需要,越来越显现出不合理性,当时全区35个粮站,加上储备库,总计储存储备粮不足30万吨,仓容分散,设施陈旧。二是露天存粮多,当时占存粮总量65%,仓存粮不足11万吨。三是管理不规范,造成浪费甚至亏库。

(二)急需调整人员结构。自20__年开始,投资兴建主食生产配送基地,推出“运河主食厨房”工程,先后自筹资金789万元,在城区主要居民小区和繁华街道开办了运河主食快餐连锁店25家,建立主食配送生产车间2个,提供就业岗位180个,较好地安置了企业下岗职工。对有储粮经验的职工,进行再培训上岗,为完成建设储粮强区的艰巨任务做好人员组织准备。

(三)从区情出发,为服务“三农”打好基础。武清区是天津市“粮仓”,粮食总播种面积141.9万亩,粮食总产62122.2万公斤,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6.4万亩,单产418公斤,总产23575.2万公斤,农民每年出售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余粮(小麦、玉米)在8万至10万公斤。如何为农民服务,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布局和农民售粮情况,按照武清区委大开发和城市化建设总体布局,合理调整粮库网点布局,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势在必行。

二、进行结构调整,突出科学发展重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粮食局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建设高标准储备库为重点,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一是把握关键环节,加快基层粮站产权制度改革。经武清区国资办批准,由中介机构对所有产权置换的粮站进行资产评估,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定价,以免国有资产流失。为确保公开、公正、公平,聘请司法局公证处对产权置换进行全程监督,并通过媒体和张贴广告,向社会产权置换公告,进行出售标的展示,积极配合土地局、地产开发公司与有关乡镇政府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出售标的符合区、乡镇规划。在此基础上,交由武清区地产开发公司统一挂牌出售,并做好粮站的移交和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到20__年底,共完成30个基层粮站的产权置换改革,盘活了资产,为重点发展粮食购销龙头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合理布局,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为适应各级储备粮规划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粮食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仓储设施更新建设进度。20__年起,自筹资金8000万元,在天津武清国家粮食储备库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启动了续建工程,新建仓房21栋,43160平方米,仓容量达到18.5万吨,大幅度提高了储粮能力。另外,对该库的粮情测温、机械通风等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微机联网管理,为安全、高效、低耗储粮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储备库铁路专用线进行粮食周转,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该库已培育成为本地区的粮食集散基地。20__年,为配合武清城区规划改造,对武清粮食直属库进行迁建,投资3500万元,新建武清雍阳粮食储备库,总建筑面积25626平方米,新增仓储容量11.5万吨,圆满完成了区政府安排的拆迁任务,合理地调整了企业布局。20__年,为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为“三农”服务的功能,总投资5000万元,在崔黄口镇经济区征地9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新建了天津运东粮食储备库,新增仓容9万吨。新建的三个大型粮库,以高大平房仓为主体,仓容库貌焕然一新,管理条件进入佳境,管理成本明显下降,经营效益全面提升。总的看,天津运东粮食储备库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物流节点,与已经建成使用的武清国家粮食储备库和武清雍阳粮食储备库一起,形成了武清区粮食购、销、调、存等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条,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粮食部门充分利用武清的区位优势及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条件,主动与中储粮总公司有关部门联合,确保了国家专储粮储备指标的落实。目前,粮食系统储备各类储备粮达38万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收购农民余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企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建库,发挥出三大服务功能。

一是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天津运东粮食储备库建成后与已经建成的武清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天津雍阳粮食储备库形成了服务“三农”的龙头企业,基层粮站为收购网点,带动个体工商户收购农民余粮,发挥主渠道作用,缓解农民卖粮难,促进农民增收,尤其是发挥已建成的区域性武清粮网的作用,实现与全国粮食信息网络联网,及时收集掌握粮食生产、销售、供求信息,及时向社会,引导农业生产,农民种粮,逐步完善公司加农户的种植服务模式。以20__年为例,武清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收购农民小麦3.5万吨,每吨比国家托市价高200多元,(参照粮食主产区托市价0.77元/斤,粮食有限公司收0.89元/斤),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

二是提升储粮水平,成为本地区的粮食集散基地。新建的三个高标准储备库,布局合理,仓容量大,

机械化水平高,实现了现代化信息管理,存粮安全、高效、低耗,确保了方便农民售粮,国家专储粮储备指标的落实。三是提升了企业建设的整体形象。在粮食储备库建设上,注意从武清发展大局出发,结合镇区规划进行建设,如自筹资金1000万元,在天津雍阳粮食储备库临津京公里一侧建筑了8200平方米商业综合楼,美化了103国道沿线。自筹资金1000万元,在崔黄口镇津围公路一侧建设了商业门店,投资200万元美化了津围公路沿线,提升了城镇和仓储库项目的整体形象。

三、立足规范化管理,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顺应形势变化,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首先,建立一支精简、专业的储粮队伍。对全体上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选派骨干外出学习,达到硬件设施过硬,队伍管理规范。其次,制定了《武清区储备粮库规范化管理办法》和各项制度,做到各个储备粮库统一人员着装,统一卡片内容,统一仓容标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仓房规范。再次,搞好科学保粮,积极推广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和绿色保粮技术,使科学保粮率始终达到100%。总之通过建设一支坚强的保粮队伍,为建设储粮强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0__年武清区粮食局获天津粮食系统仓储知识竞赛第一名,20__年上报论文4篇,获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共获部级保粮管理员证37件,市级保管员证65件。

四、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储粮强区实践体会

1、要始终不渝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勇于破解难题,扭住发展的抓手不放松,同时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把干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企业建设好。

粮食发展报告篇4

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1、要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既说明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

2、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和力和组织力。提高总揽全局、民主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市场预测、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树立团结务实、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热情服务、乐于奉献的精神,为粮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粮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难度进一步加大。要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粮食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个人岗位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本单位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和自律制度,形成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粮食发展报告篇5

一、基本情况

××县属亚热带,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发展种植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橡胶、粮食、甘蔗、茶叶是××县四大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农村转变了经营土地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种粮面积减少,出租、转让土地较为普遍,开发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在扩大,粮食安全面临严俊临挑战。

2008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5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62620户;年末常驻总人口25.94万人,户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840人,农业人口144416人。2008年粮豆播种面积296914亩,其中:水稻112779亩,比上年实际减3067亩,旱稻17719亩,比上年实际减1161亩,玉米155765亩;黄豆8068亩;其它杂粮2583亩。2008年粮食产量780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吨。其中分品种:稻谷43161吨,同比减少2610吨,玉米33799吨,同比增加5268吨;大豆647吨,同比增加147吨;其它杂粮414吨,同比减少203吨。

二、粮食生产发生剧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县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县耕地面积40.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36万亩,旱地面积27.03万亩;2008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29.69万亩,产量7802万公斤,水稻、旱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228亩,产量减少261万公斤;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8%,占水田面积的38.9%;橡胶园面积达176.9万亩,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由于农民减少种粮或不愿意种粮,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随着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亩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涨至2009年的1500元,农民出租粮田还在延续,越来越多的农民由粮食生产供应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所以××县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1-3年或1-6年),有些农民减少种粮,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农民直接不种粮,导致收购储备粮都非常困难。山区、半山区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方式,不断出租轮歇地给当地城镇居民或外商开发种植橡胶园、茶园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接待海内外旅客,粮食消费增长加快,目前粮食年消费量约6万吨,××县原本是粮食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县,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二)粮食市场供应不稳定

××县粮食供应(商品粮)从过去自产有余到现在75%从外进、波动很大,市场难于稳定,目前十个乡镇除勐伴、瑶区市场上见到自产粮外其余乡镇都是外进粮,勐海县粮食进入我县市场约点70%以上,其它景洪、国内外等约占5%。如产粮区出现灾害或国内外粮食出现大的波动,给我县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县国有粮食企业于1999年进行改革、改制,2008年8月完成,企业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间,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职责不明、经营产业单一、低抗承受风险能力不强、观望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围绕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是我县粮食企业当今的主体。2009年企业机构设置已到位,人员返聘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全县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户,其中:购销企业1户,军粮供应1户。有在职工28人(局机关9人、收储公司13人、军粮供应站6人)。粮食购销企业固定资产总额901万元,县级储备粮151.5万公斤。当前粮食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乡镇在粮食直补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有些农户出租了全部粮田,已不种粮食但还在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有的农户种粮面积多,但补贴拿得少,有些农户种粮面积少,但补贴拿多等等,种粮补贴体现不出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优民政策,调动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种粮劳动力不足,主要精力都经营橡胶、茶叶产业上,因为农民种粮收益低于种植橡胶、茶叶和出租粮田的收益较好。

(三)粮食企业目前主要的问题

①产权还不够清晰、政企职责不明、经营管理机制不规范;②管理者有消极思想、市场观念淡薄;③粮食企业难于控制粮源收购、销售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小,目前销售市场为零;④低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灵、把握不住时机、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

五、对策及建议

(一)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技术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香蕉的需求所承载的能力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地开发香蕉产业,使其持续、健康的发展,防止该产业大起大落。

(二)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既要规划出一定的面积来发展香蕉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要确保有一定的粮食生产面积,以确保自求平衡,自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和香蕉产业能够共同发展。

(三)建议地方政府干预农民出租水田行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农田制度。加强引导、教育农民减少出租粮田的面积,缩短出租期限,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鼓励农民生产粮食;控制橡胶种植规模,尤其要严格控制海拔高的有林轮歇地开发种植橡胶的规模,这是保护雨林民族与雨林和谐共存的必然选择。

(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种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让财政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民手中,使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确立高标准经营粮食理念;做好粮食工作关键在于人,××粮食企业经过进行长期的改革、改制,虽然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经营管理方法,发展的思路都没有改变,所以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变陈旧经营管理机制,要开拓创新、推新理念、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摸式管理方式来发展,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掌握粮源、争取主动、上门收购粮食;粮食企业的工作,最主要就是要以收购为主体,粮食企业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发展思路,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跨区域收购,品种兑换,国外收购等多种收购形式。总之要敞开仓门、大量收粮,原则就是“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一定要把粮食收购工作做好。

(七)掌握粮食市场行情及时销出;粮食销售工作是粮食工作中的第二大环节,按照“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的原则,粮食企业要改变过去收购一斤粮卖一斤的单一做法。首先要掌握了解粮食市场行情,如价格、运距、运费等,核对成本及时销售;二是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销粮方式,采取卖原粮卖大米,卖饲料等多种品种,走出店门、主动服务;三是批发和零售相结合,原粮、大米或成品粮、饲料等按需求都进行批发和零售,以方便粮食需求者为主,服务到位。

粮食发展报告篇6

加强粮食监管的存在问题

一是不想管。在实施了几十年的传统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粮食流通,用包办代替的办法管理粮食企业,对依法管理粮食流通特别是管理社会粮食行业感到无从下手,存有畏难发愁情绪,不愿主动的开展粮食监管工作。

二是不敢管。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在社会上和群众中形成了“放开就是不管”的模糊认识,近年来粮食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也使人们对粮食市场的稳定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加之其他经济类型的粮食经营企业对粮食部门的管理还不习惯,依法经营粮食的意识不强,所以,不愿被管、不服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够有力,对抗拒管理的业户无法有效地处理,因而在粮食执法人员中存在不敢管的现象。

三是不会管。依法开展粮食监督检查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处罚程序等具体业务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因而制约了依法管粮工作的开展。

四是不能管。主要是机构、人员、经费还不能保证依法管粮的需要。有的市、县级粮食局仍是事业单位,且没有获得政府授权,不具备行政执法的资格。有的虽然是行政机关,但内部没有独立的执法机构,人员编制较少,工作经费不足,难以保证执法工作需要,因而没有能力全面开展粮食监管检查工作。

加强粮食监管的对策措施

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新的任务,必然经历一个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针对当前粮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应强化以下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粮食执法体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住《条例》和《办法》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申请地方政府给子执法授权,以获得行政执法资格。要按照“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尽快建立专门的粮食监督检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切实担负起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解决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经费。在机构、人员编制尚未落实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调整现有科室职能,整合人才资源,确定专人负责,抓好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立粮食部门的执法地位,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涉及到农民、消费者和粮食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到粮食部门的形象。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粮食流通业务的培养,采取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执法行为。同时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粮食发展报告篇7

自治区粮食局从六个结合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坚持集中与自学结合。根据学习计划,我们每周必须坚持两次集中学习,同时要求每个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坚持集中与自学结合;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目前,每个人完成了2篇以上的心得体会和1.5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保证了学习时间和效果。党员干部的心得体会既有对科学发展的理解,又能联系工作实际,谈认识、找问题、提思路。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和涉及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更加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学习与交流结合。为使党员进一步深刻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聘请党校理论专家作了2期专题辅导。每周办一期的学习园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定期办展板,不定期发简报,开展演讲活动,在粮食政务网开辟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等方式进行交流。这些措施起到了交流学习体会,介绍学习经验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用结合。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目的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普遍认为,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践,重在完善体制机制、解决问题。

三是学习与调研结合。针对粮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20__年工作计划以及构建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机制的需要,局党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确定了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等7个方面的主要学习调研内容。局领导和各处室、中心结合各自实际、结合大家在学习讨论中提出的建议,确定了17个课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粮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的更准,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四是学习与征求意见结合。为充分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更多地发现问题,同时也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做好准备,我们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区)粮食局、粮食行政相对人(主要是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局直各单位、各处室、中心发了征求意见函(表),同时还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在粮食政务网上公开了局长信箱、设立了征求意见专栏,广泛征求本系统以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对粮食工作以及局党组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00多条。我们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分类,认真进行研究,立即进行整改。对需要时间或需要上级支持、有关部门配合的,正在努力创造条件。

粮食发展报告篇8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县粮食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中心工作,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改革和创新粮食流通体制,扎实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

(一)不断深化改革,基本解决了困扰粮食部门改革与发展的“三老”问题。我局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解决“老粮、老人、老账”问题作为突破口,“三老”问题已解决。全县粮食企业已完成陈化粮处理工作,期间,未发生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和违规违纪现象,财务挂帐工作已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解决粮食企业几十年来看病难的老问题,兑现了退休人员丧葬抚恤金,解决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

(二)建立和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体系,培育粮食市场体系,构建新型粮食流通体制。根据我县实际,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建立了权责一致、精干高效、统一管理的粮食流通行政管理新体制。按照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的要求,对收储公司和军粮供应站实行集中管理,完善了粮食储备调节体系,保证了县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得动、用得上。积极培育多元化粮食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符合粮食收购许可资格的粮食经营者入市收购,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三)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确保全县粮食安全。我局始终把确保全县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流通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制定了《××粮食应急预案》、《××县特殊情况期间确保全县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在全县确定一批信誉良好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零售网点、军供网点和连锁超市、商场及其他粮食零售企业,委托其承担应急粮食供应任务。二是建立粮食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在全县建立了5个粮食价格监测点,及时市场价格信息,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三是调整和充实县级储备粮规模与结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州政府核定的指标充实了县级储备粮库存,使县级储备粮达到州政府核定规模;建立了由企业承储、定点加工、政府监管、适时轮换的管理模式,储备规模达到429万公斤(原粮),为确保粮食安全供给奠定了物质基础。四是新增了食用植物油储备,由军粮供应站按照县政府要求动态储备,新增储备规模为3万公斤。

(四)依法管粮能力不断提升。我县粮食执法监管工作在运行机制、平台建设、监管方式上始终按照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求,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法规体系建设。严格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采取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查处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我县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五)以效能建设为核心,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局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关内部政通人和,执行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局党总支从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以完善制度和提高行政执行力为突破口,以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为重点,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选拔用人机制,切实增强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总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能力。形成了一个风正、气顺、团结、务实、创新、劲足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并在机关内部进一步形成了比奉献、争一流、作表率的良好氛围。

(六)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历经十年改革的粮食企业,2008年完成改革改制工作。目前,全县保留1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辖3个收储站,返聘下岗职工14人,全县国有粮食企业(除军粮供应站)已全部置换了职工身份。

1、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全县现有粮食购销企业1户,比1999年改革前13户减少了12户。企业在职人员减少287人(含退休人员),其中:职工163人,完成了职工安置工作,安置率100%。

2、国有粮食附营企业改革情况。改革前,全县粮食附营企业有17户,有职工230人(含退休人员),其中:职工185人。现全县粮食附营企业已全部注销,人员已全部置换,安置率达100%。

3、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安置情况。自1999年改制以来,全县共解除劳动合同517人(含退休)其中:职工348人;企业遗属40人。全县粮食企业完成安置总额1571.99万元。

4、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力度。近年来,县局加强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指导、检查、监督、服务的力度,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企业自身也转变观念,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严格落实考核奖励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2008年实现扭亏增盈。购销企业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5.3万元,同比减亏12.5万元。扩大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占有份额,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七)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科学储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我局在服务“三农”及社会主新农村建议方面累计投入资金及物资近20万元,2008年,扶持勐伴镇曼蚌村小组水泥10吨,资金1500元,共计4500元。为勐仑镇曼那堵村委会巩丙村小组解决水泥10吨,计4400元,通过多方筹措该村篮球场已完成基础工作。并到挂钩扶贫点勐满镇下景龙村小组进行调研,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当地群众的所需所盼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投入1万元资金,解决了该村的实际困难。11月初,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到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家中回访,通过实地走访,并与村小组座谈,该贫困党员实现了脱贫,帮扶期间投入资金近1万元。捐助爱心9000元,衣物100件。

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粮食工作的立足点。我局与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为全县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提供优质及市场看好粮食品种信息,采取订单方式组织收购。2008年,提供化肥等农资订金25万元。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基本共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粮食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市场调控,确保粮食安全,一手抓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统筹协调,促进粮食事业的和谐发展。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首先解决理念观念上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将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要求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全面分析当前粮食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了符合我县粮食工作实际的思想观念,在服务“三农”、粮食自给、国企改革等三个方面达成共识。

一是立足粮食流通工作的基础,全力服务“三农”发展。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特殊商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必须牢固树立粮食流通工作服务于“三农”的思想,把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立足我县粮食自给,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粮食产业。2008年,从全县粮食总量来看,人均占有粮360公斤,基本达到自给平衡。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大米需求量逐年有所增加,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加之畜牧产业的发展,饲料用粮的数量逐年增加,县内粮食消费供应偏紧的态势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利用区位优势和国外资源,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确保××粮食安全。

三是立足我县粮食企业的现状,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企业市场生存能力、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调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认真查找和深入剖析,虽然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论是在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面还是在自身科学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梳理归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够深,结合实践不够好。尤其是对全局的、战略的、长远发展的问题思考的还不够,还没有完全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依据科学发展观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还不够。

(二)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军粮站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观念滞后,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晰,产业化经营发展慢、效果不明显。

(三)粮食市场监管还不到位。一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工作体系不健全,主要是人员不到位、经费没有保障;二是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主要是改制后大部份乡镇没有保留收储站;三是执法人员少,难以有效监管。

(四)工作创新不够。一是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发挥还不够。二是对粮食流通工作调研还不深入。三是个别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存在畏难和厌战情绪。四是沟通协调不紧密,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服务意识不强。

(五)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不到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还不够,有些干部作风飘浮,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设身处地为基层着想、为干部群众办实事还不够;对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关心体贴还不够细致;职工文体活动不够丰富。

(六)对粮食行业人才队伍重视程度不够。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职业技能人才比较缺乏。加上当前粮食行业待遇不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整个粮食行业处于人才流失较快和人才引进较慢的两难境地,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县粮食局没有公开招录过一名公务员,干部学习风气特别是钻研粮食业务的氛围还不够浓,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内部管理不健全,职工福利待遇低,环境卫生管理差。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粮食企业经历近十年的反复改革,有的是刚建立了管理机制,可没过多久,随着改革的推进又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给管理带来一定影响。由于企业连年亏损,职工福利待遇差,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差,有得过且过思想。由于企业下岗职工没有稳定收入,大部分职工自建房出租,给治安及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一定影响,且住宿区及办公区卫生环境出现了脏、乱、差现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县粮食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认真进行分析,认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是学习的深度广度不够。近年来,我县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发生变化较大,工作量不断增加,班子自身学习抓的还不够紧,学风不够扎实,特别是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还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有时还不到位;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和理论体系,有些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自觉性还不够;对制约和影响粮食流通工作长远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还不深。

二是工作不够扎实细致。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深感为发展、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比较重视对粮情民生的关注,但对专题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不够,对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时还存在畏难情绪,协调解决得不够及时。满足于工作部署,督查、指导和抓落实不够。

三是行业指导水平有待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对粮食流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细致思考还不够;对行业指导和扶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还不深、措施还不具体、整体推动力不强。

四是创新意识不够强。近年来,我局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个别干部职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进即满、盲目乐观的思想,忧患意识、抢抓机遇意识还不够强,有求稳怕乱的思想,缺乏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不畏艰险的勇气。

五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够高。部分机关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服务水平不够高。

(二)客观原因。

一是粮食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粮食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重点在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但由于我县粮食执法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缺少编制和必要的行政执法经费、设施设备,特别是粮食流通市场监管部门多、涉及面广,粮食、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对行业人才重视不够。粮食企业因效益等原因,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因编制、职数等原因,多年没招录工作人员,工作没有热情和激情,没有朝气。

三是粮食产业化发展推进难度大。粮食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现实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是粮食企业改制时大部分资产于安置给职工,企业规模小、经营量少,没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及精加工企业。加之,推进产业化发展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制约和影响了粮食产业化的经营与发展,也影响了粮食产业化的推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努力方向

按照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县粮食工作实际,着力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使我局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推动××县粮食流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全县粮食安全。

(二)主要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粮食流通工作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来抓,把粮食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从我县粮食工作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努力把握粮食流通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的主动性、规律性,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各项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好影响我县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正在着手解决的突出问题

1、认真贯彻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

2、做好粮食储备增储工作,确保粮食宏观调控基础。2009年,根据国内粮食形势和××实际,县政府同意增储县级储备粮278万公斤,并在2009年秋粮收购期间开始入库。县粮食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做好增储工作的质量、数量验收工作,协调完成增储各项工作。

3、完成好县级食用植物油储备工作,完善储备机制,管好县级食用植物油储备,做到安全储备,确保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4、做好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改造工作,切实提高县级储备粮保管水平,确保县级储备粮安全。

5、加大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

6、妥善处理因企业改制职工住宿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安排一名环境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区域内环境卫生,给职工一个安居、祥和、文明的居住环境。

(四)经过努力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提早谋划,探索、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总量降低所带来的市场粮食供求状况变化,及所需要采取的保证全县市场粮食供应的对策,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2、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州粮食局和县发改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如:已经县发改局备案的××粮食收储企业仓储建设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粮食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切实为干部职工谋利益。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解决粮食企业职工关心的医疗、养老、工资待遇等问题,逐步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充分调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粮食工作的开展。

(五)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局的重大和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采取专题辅导讲座、局班子中心学习组、座谈会等有效措施,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上下功夫,在领会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和指导粮食流通工作上下功夫,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二是抢抓机遇,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粮食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着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一是制定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符合××县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是规范和完善县级储备粮管理体系,确保全县粮食军需民食供应。三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分级落实应急保障责任,初步建立县乡粮食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定点加工、供应单位职责,形成粮食购销、储备、加工企业联动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特殊情况下的粮食有效供给。四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法人科学民主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是着力提升粮食市场监管能力。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要求,尽快完善粮食流通市场监管机制,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失位。强化职能、细化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年检工作,严格市场准入标准,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粮食流通市场监管不留死角。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操控粮价、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绝不让劣质粮食流入市场,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四是努力提升粮食行业整体形象。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充实服务内容、落实服务责任、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果,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一是为“三农”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粮食订单,促进粮食顺畅流通;认真分析研究周边及境外粮食产销形势,探索建立粮食产销衔接协作机制,拓展粮食销售渠道,指导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切实增加农民种粮收入。二是为企业服务。加强引导,积极协调,着力提升我县粮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三是为城乡居民服务。结合我县发展实际,按照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加强督查、稳步推进的原则,强化对粮油加工店的监管力度,提升粮油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放心粮油消费的需求。

五是着力加强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粮食部门的良好形象。二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效能考评等各项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检查考核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三是严格按工作规则办事,理顺工作关系,注重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四是精减文件,改进会风,杜绝各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活动,提高粮食行政管理效能。

六是关心群众利益,着力构建和谐粮食行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高度重视老干部、基层和机关关于维护职工利益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干部职工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干部职工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一是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丰富和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增强干部职工队伍活力。二是定期组织老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和粮食政策,适时通报全县粮食工作情况,逐步满足离退休人员的政治生活需求。三是关心困难干部职工的生活,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帮助解决直属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实际困难。四是加大粮食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粮食部门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粮食部门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七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党风廉正建设,落实党风廉正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促进我局党风廉正和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以创建党建先进单位为载体,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四是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着力打造适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五、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主要措施

我局领导班子要真正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就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承担起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任。在我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当前复杂多变的粮食工作形势,对我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更为迫切。班子成员要带头做学习型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努力提升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思维层次。改进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正确思路、实际能力和有效措施。

二是注重实践,提升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立足实践谋发展,深入分析粮食工作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立足实践作决策,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实践求创新,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是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制度,每年确定若干调研课题,深入调查研究,谋划对策措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能体现基层和广大群众的意愿。精简会议、文件和应酬性活动,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

粮食发展报告篇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准确掌握粮食经营企业库存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等情况,规范对粮食经营企业的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监督和指导粮食经营企业加强库存管理,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组织的,对各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的检查(以下简称全国粮食库存检查),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粮食经营企业包括纳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库存统计范围的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的企业,粮食储备企业,以及转化用粮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组织的与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有关的专项检查,地方粮食行政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按照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在本辖区内组织的对地方粮食库存的检查,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定期组织实施,检查工作分为自查、复查和抽查三个阶段。对中央储备粮库存的检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积极配合。第四条参与全国粮食库存复查和抽查的检查人员,应通过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承担粮食质量检验及原粮卫生检验任务的承检机构,应当通过省级(含)以上计量认证。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抽查的承检机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复查的承检机构,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第二章粮食库存检查的内容和方法第五条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包括检查粮食库存的性质、品种、数量情况。以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为一个被检查单位,采取测量计算法或称重法对其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以核实不同性质、不同品种粮食实际库存数量。粮食库存实物检查的具体方法,依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规程》(见附件1)执行。第六条粮食库存账务检查。包括检查保管账、统计账和会计账。分别核对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与粮食库存实物的性质、品种、数量是否相符,并核对账账是否相符。不相符的,要查明原因。粮食库存账务检查的具体方法,依照《粮食库存账务检查规程》(见附件2)执行。第七条粮食库存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情况检查。对库存粮食质量,重点检查粮食质量合格率、宜存率等情况。对原粮卫生,重点检查原粮化学药剂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含量等情况。对储粮安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粮食发热、霉变、虫害等情况。具体检查方法,依照《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规程》(见附件3)执行。第八条粮食经营企业执行与粮食库存管理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检查。重点检查与粮食库存管理相关的收购质量和价格情况,以及执行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等情况。对储备粮的检查,还要包括财政补贴情况。第九条储备粮计划执行、代储资格等情况的检查。(一)储备粮计划执行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包括检查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购销计划和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储备粮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情况,以及执行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二)储备粮承储资格检查。对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重点检查是否具有代储资格,储备粮是否存储在取得资格的仓房内,代储粮食数量是否超过取得资格的仓容量,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以及代储资格条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对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重点检查是否符合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要求等情况。第十条每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的具体内容,可根据粮食流通管理的需要,适当调整。第三章粮食库存检查的组织和实施第十一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内容,确定检查人员,合理分组分工。(二)以适当方式公布检查范围、内容、要求和检查时点。(三)依照检查方案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开展检查工作。(四)检查人员确认检查结果,并告知被检查企业。(五)检查人员对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六)跟踪了解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理、整改情况。第十二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的自查、复查和抽查按以下方式组织实施。(一)自查。由粮食经营企业按照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对本企业所有粮食库存情况进行自查。(二)复查。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对粮食经营企业库存自查情况进行复查。复查范围由参与复查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被检查企业的10%。复查方式选择以下两种之一。方式一: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辖区内粮食经营企业库存自查情况进行联合复查。方式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地方粮食经营企业(不包括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进行复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进行联合复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对中央储备粮直属企业进行复查。(三)抽查。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依据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区域,对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检查结果进行抽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派员配合检查组开展中央储备粮库存的抽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应协助联合检查组开展工作。复查与抽查的区域和粮食经营企业,由组织复查、抽查的部门和单位随机确定。第十三条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等,应建立健全粮食库存检查制度,适时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第四章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权责规定第十四条粮食库存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进入被检查企业的经营场所检查粮食库存实物及粮食仓储和检化验设施、设备。(二)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扦取粮食检验样品。(三)查阅粮食库存的原始凭据、证账、报表等相关资料。(四)了解询问被检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五)对检查中发现企业粮食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第十五条粮食库存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非法干预被检查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被检查企业的商业秘密。(二)依法履行检查职责,正确填写检查数据,完整记录检查情况,作出检查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三)对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四)法律、法规明确的其他规定。第十六条被检查企业在接受库存检查时应履行下列义务:(一)配合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拒绝、阻挠、干涉检查人员的工作。(二)及时、主动报告粮食库存的相关情况,如实回答询问,协助检查。如实提供粮食库存的原始凭据、证账、报表等相关材料。(三)对检查结果签字确认,不同意签字确认的,出具书面意见,说明理由。(四)服从并执行依法作出的处理决定。(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十七条粮食库存检查过程中,被检查企业可以行使下列权利:(一)对粮食库存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等事项有了解、知情的权利。(二)要求检查人员表明合法身份的权利。(三)对检查人员认定的事实有异议,有陈述与申辩的权利。(四)对于检查人员的违规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五章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的处理第十八条粮食经营企业的粮食库存自查结果,应分析说明账实差异,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在规定期限内按规定程序报上级单位逐级审核、汇总。不得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伪造、篡改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第十九条省级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的汇总报告,可选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方式一: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对辖区内粮食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核对,起草库存检查报告,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方式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地方粮食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对地方粮食经营企业代储的中央储备粮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负责对中央储备粮直属企业粮食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共同核对、合并后,起草库存检查报告,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库存(含中央储备粮)检查结果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新疆分支机构一并汇总上报。粮食库存检查结果汇总表式及填报要求,依照《粮食库存检查汇总表及其填报说明》(见附件4)执行。第二十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并起草报告,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上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依照各自职责组织专项检查,应将结果通报粮食库存管理的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第二十一条对粮食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情况通报(报告)制度。对属于部门和单位监管职责范围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对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向行业、系统通报;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应纳入检查报告,上报国务院。第二十二条粮食库存检查中发现的以下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规定予以处理。(一)检查中发现地方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原粮卫生、地方储备粮管理等方面的违规问题,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涉及粮食财政补贴管理方面的违规问题,由财政部门处理;涉及农业发展银行粮食信贷资金管理的问题,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处理。(二)检查中发现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原粮卫生,以及承储资格管理等方面的违规问题,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涉及中央储备粮财政补贴管理方面的违规问题,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处理;涉及农业发展银行粮食信贷资金管理的问题,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处理。(三)检查中发现库存粮食发热、霉变、虫害等问题,检查组要责成被检查企业立即整改。执行处理决定的企业和单位,其整改情况应及时上报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和单位。第二十三条对在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十四条粮食库存检查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给予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参加粮食库存检查的资格;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进行处理。第二十五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档案的管理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库存检查档案包括粮食库存检查的文件、工作方案;粮食库存复查和抽查报告与附表;粮食库存检查的工作底稿等原始记录;其他库存检查的资料、文件、报表、凭证。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所称粮食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及其成品粮。所称粮食的性质分为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其他政策性粮食和企业自营的商品粮。所称检查时点为统计月报结报日。第二十七条对食用植物油和油料的库存检查,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粮食发展报告篇10

第一条为加强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根据《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粮食现代物流项目范围

(一)散粮中转库;

(二)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三)散粮运输工具;

(四)企业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

第二章项目条件

第三条申请国家投资支持的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必须是《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六大跨省(区、市)散粮物流通道内的项目,即东北流出通道(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黄淮海流出通道(河北、河南、安徽、山东)、长江中下游通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江苏)、华东沿海流入通道(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华南沿海流入通道(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京津流入通道(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同时也必须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四条散粮中转库包括内陆散粮中转库、内河港口散粮中转库、南方销区沿海港口散粮中转库。具体条件是:

(一)内陆散粮中转库:粮食年中转量超过30万吨,具备开行火车班列运输的基本运量,具有铁路散粮接收、发放能力。

(二)内河港口散粮中转库:粮食年中转量超过50万吨,具有码头散粮接收、发放能力。

(三)南方销区沿海港口散粮中转库:粮食年中转量超过200万吨,达到班轮运输的基本运量,具有码头散粮接收、发放能力。

第五条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依托大型粮库、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粮食码头和批发市场建设与散粮车辆配套的铁路专用线、散粮中转码头、卸粮坑、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其中:粮食储备库仓容5万吨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年交易量50万吨以上。

第六条散粮运输工具。按照跨省(区)主要通道的粮食流量、品种、作业需求,支持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增加散粮运输工具。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是:粮食年转运量100万吨以上(购置散粮火车皮和内河散粮船舶)、年集运量30万吨以上(购置散粮汽车)、年转运量30万吨以上(购置散粮集装箱)。

第七条企业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根据发展粮食现代物流要求,支持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建设信息系统和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系统。

第八条项目的其他条件

(一)符合当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交通规划,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具备开通固定班轮、班列条件。

(二)项目核准、规划、土地、环境保护等方面手续齐全;涉及散粮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改造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港口岸线使用和铁路专用线审批手续。

(三)建设资金基本落实,具备开工条件或者已经开工建设且散粮物流设施完成了部分工程量。

(四)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确保建成后发挥投资效益。

第九条项目单位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稳定的粮源,具有粮食物流经营的经验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近三年经济效益较好,具备较强的资金筹措和经济实力。

(三)近三年没有工商、税务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第三章扶持方式

第十条国家主要采取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粮食物流项目予以扶持。

第十一条对符合条件的散粮中转库、散粮接收、发放设施以及信息、检验检测项目给予投资补助;对散粮运输工具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贴息年限为两年。投资补助及贷款贴息一般不超过散粮相关设施投资的30%,且补助和贴息资金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对粮食市场调控有重大影响的国有企业申报的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国家确需安排3000万元以上投资的,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

第十二条国家安排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的粮食物流项目,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并在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四章项目申报和资金下达

第十三条申请国家扶持的粮食现代物流项目,须由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同时抄报国家粮食局。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同时抄报国家粮食局。申报项目须符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物流发展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申报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只需上报资金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主管部门、企业性质、现有设施、运营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近三年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和内容、主要功能、建设进展情况、交通情况、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以及工期安排等。

(三)项目市场分析。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粮食仓储、中转的现状及项目未来十年散粮中转量预测分析;上、下游对接环节粮食流量、流向分析,上、下游对接服务企业的协作意向等。

(四)项目设计方案。包括拟建散粮仓储、装卸设施及运输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图、项目总平面图(要详细标明已有设施和拟建设施等)。

(五)项目投资估算、融资方案及财务评价。包括分项详细投资估算表或投资概算表,融资方案中资金来源的详细说明,财务评价中的主要静态和动态经济指标。

(六)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风险措施。包括项目融资风险、建设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及相应的控制风险措施等。

(七)项目招标内容,包括土建工程、机电设备、散粮运输工具和接收发放设备的拟招标规模(数量)和投资额度。

第十五条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以下附件:

(一)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有关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意见。

(三)项目现占地土地证,新征土地需由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用地预审意见。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五)有关部门出具的港口岸线使用、铁路专用线审批文件(涉及散粮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改造的)。

(六)与运输部门和运输企业就散粮运输的合作意见。

(七)计划单列企业集团申报的项目,须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出具是否同意建设的意见。

(八)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企业自有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及银行贷款等)落实的证明材料,其中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和资金进帐单复印件。

(九)项目实施进度的证明,如工程造价、审计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评审报告,工程进度全景照片及各在建子项工程照片等。

(十)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在上报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时,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中央投资项目编报系统软件”(*)编报投资计划草案,利用“数据导出”形成.imo格式发送电子邮件。同时,填报《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表)。

第十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粮食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的本地区粮食物流发展规划以及本办法规定的项目条件,对申报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提出扶持项目名单。

第十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同意安排投资的项目,批复其资金申请报告并下达投资计划。安排给单个项目的资金均为一次性安排。

第五章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申报、资金筹措、建设管理等具体工作。超出概算的投资由项目法人负责解决。

第二十条建立项目招标采购制度。国家扶持的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的土建施工和设备采购,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项目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也通过公开招标予以确定。

第二十一条加强资金管理。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严格使用和管理国家安排的专项资金,不得转移、侵占或挪用资金。

第二十二条加强项目管理。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能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的,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要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有关情况,说明原因并提出调整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三条建立项目定期检查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指导,定期到现场检查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家粮食局对项目进行稽察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