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3:42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南北差距为契机,认真贯彻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精神和总体思路,加大社区环境建设力度,建立实施城管长效机制,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努力提升城区形象。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城管监察,清理游摊浮贩、乱贴乱画、占路经营、卫生死角、违章建筑等。

2、硬化区内街巷甬道2000-3000平方米。

3、配合市城管局搞好温州路、抚顺路综合整治。

4、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整治1-2个旧居民小区。

5、更换都昌路、兴隆路、金华路、嘉定路的行道树,统一树种。

6、无偿提供各种苗木,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创建1-2个"绿化达标"庭院。

7、为区居民庭院提供绿化病虫害防治打药服务。

8、在区内主干道设置30个景观式垃圾房,进一步提高全区环卫保洁和垃圾袋装化水平。

9、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清除社区卫生死角,争创爱国卫生工作"省级先进单位"1个,"市级先进单位"4个。

10、加快"城管中队下街道、城管队员进社试点工作,力争推广到全区七个街道办事处。

11、协助市搞好重庆南路综合整治,打通长沙路。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认真贯彻区社区建设工作精神,充分发挥社区环境指导组的作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及时研究制定社区环境建设思路和措施,理顺区、街、居和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大力开展创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活动,确保社区环境建设顺利推进。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2

为认真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小编来看看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模板,欢迎阅读。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

--社区地处六合城区中心,商业繁华地段。辖区内现有米巷小区,长江新苑,河滨花园,金宁广场,永宁雅苑五个规模较大的小区组成,面积1、2平方公里。居民住宅楼48栋,住户2530户,常住人口7425人,流动人口662人,辖区单位12个,有志愿者队伍10支130人。党总支下设七个支部,共有党员54名,离退休党员13名,生活困难党员3名。

今年以来,我社区将按照街道党工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五"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坚持以明确的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阵地建设,强力推进我社区平安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各项综治制度。

在街道综治办的指导下,社区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小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平安创建的具体事项,同时,社区成立了治保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整个社区划分为4个治安小区,实行社区干部包片区治安制度,每个片区有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各小区的治安工作。建立社区干部、小组长、小区治安员的三级治安防范网络。

二、创新载体,全力做好矛盾排查和化解。

以创建五社区为载体,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综治社工、治安志愿者、居民小组长的力量,每半月对辖区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对出现的矛盾,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现场不能及时调解的疑难矛盾纠纷,带回社区调解室,由社区组织调解,仍不成功再按规定移交到街道综治中心调解。上半年,社区调解工作小组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7次,接待群众3批14人次,受理矛盾纠纷4件,调解成功4件,调解成功率为100%。

三、强化措施,扎实开展群防群治。

由于我社区地处城中心,侵财性案件高发,又被列为"市文明创建示范点"这也是我社区平安建设的一个重点。我们将努力做到:一是针对4个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我们积极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配合、协调管理。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小区的平安、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进行管理和登记。二是对无物业管理的2个住宅小区,由社区保安和治安志愿者佩带袖章,按时在所负责的区域内进行巡查,禁止收破烂人员和流动摊贩进入,尤其是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员、流动商贩进行询问登记,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干部和片警联系解决。保安、治安志愿者实行每周一次例会制度,汇报各小区的巡查情况和治安防范情况,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三是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针对我社区地处城中心,门面房较多,我们将与社区民警不定期进行检查,建立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档案,与出租房主签定治安保证书,使社区管理到位,确保了其住宅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四是广泛开展治安模范小区的创建活动。为了认真做好"平安社区"的创建工作,计划五月份对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在各个小区开展创建治安模范小区活动,每个社区干部按照网格化分工负责1个小区的创建活动,与各小区的物业公司及时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社区干部与社区民警配合,经常深入到小区,监督检查治安防范工作,使每个小区的停车棚都有专人看管、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做到楼房有人管、院落有人护、大门有人看,确保治安防范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平安创建的认识。

我们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法制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火、防盗、反邪教、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年龄和人群,组织他们进行法律培训。在5月份的综治宣传月中,我们将邀请街道司法所的干部为居民进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知识讲座,组织社区文艺队参加平安创建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居民的自我平安意识、家庭法律意识、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

五、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为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领导小组,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与他们签定帮教协议书,每季度定期对他们进行一次回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及工作状况,通过回访谈心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鼓励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对一时无法就业生活确有困难的社区积极主动地为其办理低保使他们处处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目前社区7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均已得到落实。将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不足,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巡逻队伍,健全群防群治组织,整改突出治安问题,化解不安定因素;把落脚点放在减少发案上,增强居民群众平安感上。认真履行保一方平安职责,全面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水平。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

社区按照团结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规划,经过社区委员会议讨论研究,结合我社区实际,拟将黄河社区打造为"平安和谐社区"型特色社区,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黄河社区概况

黄河社区成立于20--年1月,前身由育英社区、滨河社区、中桥社区合并而成。办公地点位于滨苑小区内,面积16平米,辖区范围:郭守敬大街以东,中兴大街以北,铁道边以西,育英街以南,辖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辖区共有16个小区,其中封闭式小区10个,开放式小区6个。现有住宅楼86栋,居民6568人,1580户,流动人口501人。

黄河社区的特点是成型小区多,具备恢复、改进物业管理服务的基础条件,同时住户素质较高,对平安和谐的要求更为迫切。尤其近年来,我社区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推行"一网三会"平安创建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片长作用,大力筹建业委会,开展志愿者活动,极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如今,16个生活区中有13个已筹建业主委员会组织,社区拥有6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巡逻队员达100余人,10个小区通过聘请物业公司或业主自治实现了物业管理服务,这为创建平安和谐型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将社区特色创建目标定为平安和谐型符合社区实际和居民意愿。

二、平安和谐特色创建措施

第一、进一步深入贯彻"一网三会"工作模式,依托该平台打造网络化平安社区。

居委会方面,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片长走访责任制,努力提升社区干部为民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业委会方面,我们将充分引导和调动居民的公益热情,上半年完成剩余3个生活区的筹备工作,达到全覆盖。并注重业委会之间的交流沟通,积极组织主任们向先进业委会取经,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业主们更好地服务,切实形成居委会、业委会、楼院长一条龙的居民服务体系。

第二,继续探索完善"物居合作、业务合一"的小区物业服务方法。

根据黄河社区实际,我们将物业管理列为社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强化社区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监督指导和协调作用,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在有物业的小区,实施物居合作,通过协调会等多种方式,使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对没有物业的小区,实施"居民自治",帮助小区实施业主自治,进行准物业服务管理。对散居生活区,由片长组织楼院长、志愿者设立流动保安,志愿巡逻,卫生清扫员,改善生活区域治安卫生状况,实现基础物业服务。

第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依靠志愿者服务来补充业委会及物业的服务盲点。

社区要结合各小区业委会、楼院长,充实志愿者队伍建设,根据志愿者专长将志愿者协会划分为义务巡逻队、党员一对一帮扶队、义务维修队、医疗救助服务队、卫生清扫队等服务小组,大力拓展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形成长效机制。

重点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建设:①努力完善志愿者巡逻组织,以楼为单位轮流巡逻,每天中午及晚上10点左右进行重点巡逻;②拖动党员进社区工作,针对困难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开展一对一帮扶。③定期组织志愿者打扫卫生,清理辖区卫生死角。④联系帮扶单位,建设法律援助组织。

第四,与辖区单位及帮扶单位积极沟通交流,共同为居民提供服务。

针对各单位的特点,各展所长为小区提供宣传展板、宣传器械等硬件服务,结合小区文化队伍开展各项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向居民传达国家政策、平安知识、健康知识、法律常识,培养居民和谐社区意识,充分发动群众创建邻里和谐新社区。

第五,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

大力发掘有文体特长的居民,组建活动团队,广泛组织多彩的文化活动,像节日联欢会,楼际交流联谊会等等,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联系,沟通,活跃社区生活,营造和谐的氛围。

我们还会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党建联系会、居民议事日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居情民意,大家集思广益、共驻共建,及时发现社区平安和谐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社区平安和谐特色真正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品牌。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3

为了做好20--年的社区治安稳定工作,根据县政法委、街道综治办的会议精神,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为广大人民提供安定和谐的活动、居住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平安创建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社区能自觉地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到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切实把建设"平安社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建立了以"平安创建"工作汇报、研究制度。综治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度召开综治例会一次,主要是通报当月的本社区社会治安情况;研究解决落实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的综治工作。我社区"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平安创建专题会议,总结分析本社区阶段性的"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阶段性"平安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二是建立健全综治领导机构。按照上级综治部门的统一要求,我社区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分管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社区委会副主任两名,综治办、调委会有固定办公地点,办公设备齐全。

三是落实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坚持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委会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共同抓,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我社区在合理制定综治年度任务、要求的同时,以具体量化为标准,通过与各社区民小组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治安平安责任书》等,真正把综治创安工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

二、宣传教育,强化意识

按照街道党工委、政府和街道综治办的要求,我社区及时召开了平安创建动员大会,研究制定建设平安社区的实施方案和宣传计划。我社区已设立了法制宣传栏,每年不少于8期,在社区主要干道路口设立了警示牌和有综治、"平安建设"内容的5幅固定标语,并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标语、广播等宣传工具,在辖区范围内,掀起了综治宣传月、"平安建设"活动高潮;我社区在综治平安宣传月活动开展中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活动、有总结。建立了社区民法制学校,成立了以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开展了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公民守法教育、依法治社区等为内容的普法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三、强化措施,落实防范

1、我社区已成立了平安工作协会。并按照"六有"(即有一块牌子、有一个强有力的理事班子、有一个办公场所、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一支巡逻队伍、有一块宣传阵地)的标准,逐步抓好规范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整合农社区治安资源,使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置帮教,法制教育、平安宣传等各项工作在基层得到进一步落实;并以协会为载体,深入开展平安宣传工作。

2、积极开展"无毒害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每季度召开本社区治安形势分析会议一次,每月坚持开展以治安防范、法制教育、卫生清理等为内容的创建活动,使综治、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落实排查调处责任领导,坚持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4、认真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平安生产工作,在节日期间,社区两委人员坚持轮流值班,以全面加强本社区节日平安保卫工作。

5、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做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的帮教、管控工作。认真落实安置帮教责任制,层层签订安置帮教责任书,组织开展以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帮教活动,大力推广"二帮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全社区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人,安置1人,安置率达100%。

6、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遵纪守法户"、"平安家庭户"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全社区全年共评选"遵纪守法户"、"平安家庭户"达到85%以上。

7、加强未成年人学生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我社区配备配齐了社区小学综治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分别由社区治保主任和调解主任担任。建立了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联系,便于掌握全社区未成年人学生的情况,重点了解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全面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适时制定"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帮教计划",逐人落实帮教措施。

四、加强治安建设,营造平安环境

1、完善治安巡逻队配置。为了提高本社区的治安能力,做好社区防控体系建设攻坚战,我社区配置了保安服、警棍、手铐、头盔等必要的器械和防护器材、办公用具。这些经济、实用、完备的配置大大提高了我社区治安巡逻队的战斗力,为创建平安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把我社区的警务点建成了维护农社区稳定的前沿阵地。并在此基础上,以警务室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治安防控网络,有效推动了农社区治安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3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充分运用政府、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源头管理,形成公众参与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社区安全状况,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保障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基本任务

试点镇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本方案组织开展工作,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网络。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各行各业,镇政府要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充分调动各种优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协调的运行机制,形成统一的工作网络。

(二)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工作。要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各专项工作的岗位职责;建立定期例会、宣传教育与培训、信息交流、安全巡视与隐患检查、事故应急管理、安全奖惩等制度,并严格落实。

(三)加强危险辩识与监控,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危险辩识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环境及公用设施,通过辩识确定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危险源,并设置安全标志,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同时,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计划,并针对社区内危险源的特征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营造良好的社区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安全宣传栏、板报、挂图、广播、向居民发放社区安全知识手册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种安全知识。同时,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卫生防疫、生产安全、居家安全、学校安全、旅游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专业安全培训。

(五)建立“三库”,完备安全信息资源。“三库”即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环境和基础设施数据库。通过对这些安全信息数据的分析,确定高风险环境、部位和人群,并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防范措施。

(六)积极参加安全社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安全社区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总结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建设成果,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运用,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柳城镇党委书记、安监局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试点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开展交通、生产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学校、机关、家居、治安稳定等专项安全工作,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为确保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重点用于社区安全基础设施的完善、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创建活动的宣传培训等方面。试点镇要根据本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和谐社区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残疾人组织,发挥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和改进社区残疾人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在坚持和谐社区建设共性目标的同时,残联要突出残疾人工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残疾人。把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残疾人服务工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社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坚持加强社区残疾人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残疾人工作进社区、进家庭;坚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在社区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二、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

(一)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总体要求。按国务院残工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残联关于印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中残联《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则》、省残联《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达标标准》、市残联《基层残疾人工作手册》等要求,健全社区残疾人组织,规范社区残疾人工作,做到社区资源残疾人共享、社区各类信息残疾人共用。实现社区残疾人信息网络化、公开化、规范化,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社区残疾人工作动态数据库。使残联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

(二)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目标。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目标分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二个方面。共性目标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个性目标规定如下:

1、社区残疾人协会(以下简称为残协)组织健全,社区残协组织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协会组织活动丰富,协会组织的工作职能得到较好发挥,社区残疾人与健全人关系和谐。

2、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年度工作计划,配备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逐步建设和健全,依托本社区现有设施,开展各项服务活动,社区残疾人对社区管理满意度达到85%以上。

3、社区残疾人事务能够做到公开、透明。社区残疾人工作做到“三上墙”:即社区残协各项职责上墙;社区残疾人各项数据上墙;社区为残疾人服务项目上墙。

4、社区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无障碍设施、文化体育等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教育残疾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残疾人的法制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5、社区残协对残疾人基本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社区残疾人工作能够达到“全覆盖”。开展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60%,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开展教育就业服务,做好未入学和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及残疾人子女的调查摸底工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

6、有一支专职(兼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面向社区残疾人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形成共创社区残疾人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方法步骤

为把我市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抓出成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以下操作办法抓好落实。

(一)搞好宣传发动。各城区残联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开辟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社区的残疾人了解和谐社区的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组织、引导社区残疾人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营造共建、共享社区残疾人和谐的浓厚氛围。

(二)实现整体推进。注重发现和培养社区和谐建设中涌现出的残疾人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示范观摩等形式,发挥先进街道社区的示范作用,丰富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的内容,把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注重深化提高。在集中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基础上

,适时调整社区残疾人工作标准和测评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残疾人工作责任制,建立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着力解决好影响社区和谐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巩固社区和谐建设中残疾人工作成果,推动社区和谐建设工作不断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分类指导。

市残联各科室要按照工作职能,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目标,指导区残联并督促社区做好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为加大工作力度,市残联由分管理事长挂帅,三科一室与四个城区的社区进行挂点指导。同时,区残联也要选择一至二个社区进行挂点指导,共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落实。

(一)区残联要做好社区残协主席和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的选配和理论业务培训。社区残协注重培养、考察和向上级推荐优秀残疾人,建立辖区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密切联系残疾人,做好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反映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无障碍设施、志愿者助残、文化体育等工作;开展残疾人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二)市残联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督导检查,指导区残联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区残联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建立社区康复站,逐步配备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帮助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服务。街道残联要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督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要做好本社区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

(三)市、区残联要针对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充分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利。社区残协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和推荐介绍工作,力争残疾人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就业。市、区残联为残疾人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协调民政等部门对符合“城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标准,让孤残儿童进入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对“多残户”和“重残户”在大病救助、廉租房等方面予以倾斜。倡导有条件社区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和家庭照料服务,市、区残联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环境。

(四)市、区残联要将《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及《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区残联要充分发挥无障碍建设的示范作用,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纳入社区残疾人工作范围。市、区残联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工作条例》,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涉及残疾人权益的大案要案,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计划,积极做好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文艺新人。区残联要推广普及残奥、聋奥、特奥运动,推动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共同颂扬社会扶残助残的新风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残联设立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科室按工作职责范围,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各城区残联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把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充实内容,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有效模式和路子,及时总结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经验,每季度上报一次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5

 

为了贯彻落实孝文[2012]22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我办结合工作职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域规划、产业支撑、设施延伸、服务覆盖、文明整洁、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整合为手段,把农村新社区建成新农村建设新产业、新社区、新农民、新机制的综合体,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二、主要内容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规划到位、分步推进”的原则,2013-2015年,以试点示范为先导,每年启动一批农村新社区建设与改造,力争在三年时间内使全市农村新社区建设实现大变化,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2013年我市率先启动一批农村新社区和中心村建设试点,其中,市里重点抓10个示范村(社区)试点,县市区重点抓168个中心村建设试点。

10个示范村(社区)试点是:孝南区朋兴乡朋兴村、汉川市庙头镇中心坮村、应城市四里棚办事处刘杨村、云梦县伍洛镇三新社区、安陆市光明新村、***县河口镇河口村、孝昌县花园镇常丰村、高新区孝天办事处魏站社区、临空区道兴新社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大寨村。

168个中心村建设试点分别是:

孝南区:永四村、永久社区、建一村、黄祠村、长风村、永安幸福家园、永安铺、红卫社区、鲁集村、联合村、朋兴村、邹陈村、李巷村、丁砦村、龙岗村、复兴村(罗木桥、中间台子、堤上屋、大小垸、谭棚湾、石家台子)、七里村(彭喻湾、蔡家渡湾、兰家大砦湾)。       

汉川市:北河村、长兴铺村、湾潭村、南河新城、八大村、小兴村、富贵田园。

应城市:四湾(金星社区)、炮竹湾(文峰塔新社区)、宁畈(白杨新社区)、三屋(黄鹤楼新社区)、新街(潘集新社区)、后李(四安新社区)、汤池集镇(汤池城镇新社区)、老湾(曹大新社区)、东马坊集镇(滕湾新社区)、曾家湾(华能新社区)、张杨新社区。

云梦县:曾店长和社区、吴铺杨店社区、吴铺郑店社区、开发区赵许中心村、城关镇陈赵新社区、城关镇曙光新社区、开发区四合中心村、伍洛寺社区、沙河乡莞辛社区、开发区曲湖社区、伍洛镇十月中心村、伍洛镇窑头中心村、隔蒲三里庙中心村、隔蒲蒲阳社区、隔蒲镇幺屋中心村、隔蒲镇军席社区。

安陆市:烟店镇余寨村、张岗村、程巷村、余寨村、袁畈村、碧山村、烟店村;孛畈镇长松村、三里村、孛畈村;王义贞镇毛河新村、吉庙村;雷公镇魏桥村、居委会;棠棣镇轭头村、百花新村      

***县:高店乡杨畈村、喻河村、新河村、夏河村、三合村;县开发区刘湾村;城关镇乐冲新社区、黄土岗;阳平镇古寨祠堂湾、半山坡、新寨付家湾、阳平街道、汪墩、李家湾、郑家店、观音岩;芳畈镇白果树湾村、滚河村、芳畈村、腾冲村;黄站镇刘河村,熊畈村;吕王镇刘院村、董湾村、钱湾村、钱院村、花桥村;河口镇蒋家畈、吴家湾、何家榨、范家田、肖家畈、余家畈;夏店镇桥头社区、夏店社区;新城镇毛集新区、民主新社区;阳平镇陈家大湾、白云街道、陶家湾、柳林田上;刘集镇四房湾、甘家湾、店岗、赵家湾、地球湾、徐家河、宁家田、窑岗、马岗、朱家田;城关镇周家湾、棚子岗、罗城、南店、双桥社区、杨家湾、枣棚新社区;大新镇和平村、土桥村、新河村;三里城镇文昌榜、磨石沟、郑家湾、土城、八里棚、华家湾、胡家畈、何家湾、石铺1组、窑上、六斗垅、旱搪岗、周家湾、代家湾、黎家湾、刘家湾。                                                    

孝昌县:庆丰村、柳林村幺湾、鹏程村左家院、刘店村、二公村马家大湾、清水村清水塘、新张村岗上湾、新龙村竹林湾

高新区:岳家湾、龙店、草铺、七垸、春尚小区

临空区:上新、莲心庵、高庙、闵集、凤凰台、合心、安静庙、农联

双峰山:涂巷新区(梁夏、红旗、肖李)、官塘旅游商品一条街购物区(大砦)、洪益游客集散区(上湾、滑石、剥岸)。     

三、工作重点

1、强化规划制定。各地要按照全域规划要求,实行“三情”结合,制定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农村新社区规划要与各地“一线一点”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内容包括总体、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建筑风格等。2013年启动的农村新社区,当年要完成各项规划任务。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规划一旦通过法定程序后,要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建设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坚决杜绝乱搭乱建。

2、强化产业培育。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水产、优质畜禽、特色林果、苗木花卉、精细蔬菜等特色产业,搞好“一村一品”。依托文化旅游业,推进与旅游相关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出一批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农家小餐饮、农家小糕点、农家小果品、农家小工艺、农家小庭院等特色旅游产品,繁荣农村经济。主营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

3、强化设施延伸。充分整合项目资源,加快城镇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信息网络、特色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社区延伸,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每个农村社区硬化道路入户率、供气供水率、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

4、强化服务覆盖。推进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六张网”向农村社区延伸,按照“1+X”的模式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服务组织,壮大服务队伍,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1+X”综合服务中心面积按不低于300平方米(县市区级试点150平方米以上),设施配套齐全,能及时有效提供文化、体育、卫生、购物、社会保障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健全,切实做到服务到湾,联系到户,关爱到人。幼儿园、集贸市场超市、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学校。

5、强化环境建设。优美的居住环境,示范村绿化率达到30%以上,有完善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污水实现达标处理和排放。大力开展“四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工程,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空宅,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探索建立每户分类保洁,村组分类收集,县镇转运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

6、强化管理创新。广泛开展“讲文明、革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制定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开展革除农村十大陋习的大讨论。开展“十星级文明卫生农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强化基层组织负责人城乡规划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两项职能,开展争当“致富书记、贴心书记、平安书记、廉洁书记、领航书记”活动。推广“四议五公开”工作法,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四、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成立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与市新农村建设新导小组合署办公。各县市区都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2、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责任分工,建立责任考评机制,把各项工作要求转化为“硬指标”,平时抓进度,年终抓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3、各方筹资,整合资源。各地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并做到逐年增长。要对农村社区建设重点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和支持;要精心规划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建设。要发动社会各界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要注重发挥和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自觉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6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金华市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改善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0〕6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以改造带动全面提升,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整洁、社区服务配套、管理机制长效、小区文化彰显、邻里关系和谐。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共同缔造。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协调,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确定改造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顺应群众期盼,以确保居住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配套服务为重点,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建设美好家园。

——系统联动、整体推进。整合各方资源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未来社区建设、美丽城镇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建设等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最多改一次”。

——创新机制、优化治理。强化服务监管,推进多元化融资,鼓励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改造。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二、工作任务

(一)改造对象。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的住宅小区,不包括以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优先对存在C级、D级危险房屋的城镇老旧小区和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

(二)改造类型。结合我市实际和群众需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为综合整治和拆改结合两种类型。综合整治型适用于房屋结构性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拆改结合型适用于房屋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功能不齐全、适修性较差的城镇老旧小区。

1.基础类改造: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包括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筑物改造提升等。

(1)路面改造。对小区路面进行修复或提升,有条件尽量拓宽道路及增设人行道,满足消防、救护等要求,打通局部瓶颈,畅通小区交通“微循环”。补充、新增标志标线,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系统。

(2)管线改造。对小区内的雨水管、污水管、弱电管、强电管、供水管、燃气管、消防管等管线进行改造,满足污水零直排、雨污分流、管线扩容、消防安全等要求。对采用明线的管线进行统一布设、统一走向、统一标识,有条件的小区对架空电线进行下地改造,优化“空中蜘蛛网”的现状,美化小区整体环境。对于弱电管线,有条件的小区采取“多网合一”建设模式。

(3)垃圾分类设施改造。按照《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要求规范设置垃圾投放点、垃圾集置点、特殊垃圾存放点。

(4)安防设施改造。对小区出入口门禁、单元门门禁、监控系统不完善的小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做到小区内监控全覆盖。

(5)楼道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外表破损、照明不足等不良因素的楼道进行修缮。增加楼道内文明元素和便民设施,共建“美丽楼道”。

(6)消防设施改造。合理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设施,对消防管道老化、消防喷淋烟感失灵、消防高压泵系统损坏、消防管网渗漏水压不足、消防消控系统失灵等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大修。

(7)建筑外立面改造。对外墙面存在的渗漏水、粉刷材料剥落、瓷砖掉落、空调外机支架松动等问题进行修缮,结合实际需求对外墙进行翻新。对雨棚、落水管、防盗窗、晾衣架等立面附属物进行修缮或更换。

(8)建筑屋顶(面)改造。为提高建筑屋顶防滲漏能力、整体环境协调、美观,对存在渗水、漏水状况的屋顶进行修缮;结合实际需求对老化的平屋面改造为坡屋顶;有条件的也可规划在屋面增设雨水收集设施,进行雨水收集再利用。

2.完善类改造: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小区内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引入物业及物业用房建设、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

(9)违建拆除。主要整治违建形式的“大刀片”以及对屋顶、墙面、地面等侵占公共空间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10)绿化改造。对遮挡底层住户采光、通风的树木进行迁移或修剪;对绿化布局不合理的小区,结合小区居民业余生活、文体活动场所的要求,对现有绿化进行适当规划、调整及增设。

(11)亮化改造。对路面照明进行改造提升,按规范设置路灯,满足基本夜间照明;对景观照明进行改造提升,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下进行点缀设置,丰富夜间景观效果。

(12)停车设施改造。主要设置路面划线停车位及改造和新建专用停车位,解决老旧小区日益突出的“车多位少”的矛盾。

(13)充电设施改造。合理确定充电设施个数及位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解决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

(14)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主要进行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的生活出行;对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改造提升,丰富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功能;建设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智能配送终端,完善高效配送体系。

(15)物业管理用房改造。对于引入物业管理团队的老旧小区缺少管理用房的,可利用现有空置公房进行改造提升,或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新建部分管理用房,满足管理及办公要求。

3.提升类改造: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满足居民美好幸福品质生活需求、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主要有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设施、专项服务设施。

(16)建筑节能改造。结合屋面改造提升,做好屋面保温隔热构造,推进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17)加装电梯。以居民自主申请为主,按照《兰溪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实施。

(18)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新建或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站,完善为老、为残、优抚、安全防范、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新建或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9)社区教育设施改造提升。新建或改造提升幼儿园、幼托班等学前教育设施,完善相关功能的服务半径,方便社区居民。

(20)养老、托育等专项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引入社会资本的养老、托育服务,着力解决“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扩大面向广大普通家庭老年人和婴幼儿的普惠性服务供给。引进有资质的餐饮企业或社会组织运营,对有助餐、配送餐刚性需求的老年人等群体提供相关服务。新建或改造提升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补全社区自身运行功能,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4.拆改结合改造:可对部分或全部房屋进行拆除重建,并配套建设面向社区(片区)的养老、托幼、停车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片区联动改造,统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周边高度关联的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项目,坚持去房地产化,原则上居民回迁率不低于60%。改建、新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基本服务功能,构建完整居住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三)改造工作流程

1.编制规划建立项目库

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摸清既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建立项目储备库。综合考虑房屋安全状况、小区区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改造类型。涉及老旧小区的各类设施增设或改造计划应与规划有效对接同步实施,优先对存在C级、D级危险房屋的城镇老旧小区和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

市旧改办牵头对全市符合老旧小区改造条件的小区进行摸底调查,相关街道、社区配合开展调查,充分吸收居民改造意愿,调查信息汇总后经相关社区、街道确认后纳入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内容包括小区的具体范围、栋数、户数、违法建设等基本信息及十四五期间的初步实施计划,原则上后续要求改造的老旧小区从基础数据库内选择。

2.确定年度改造计划

社区调查拟改造小区居民是否同意改造,并以菜单式改造调查表对拟改造小区居民进行拟改造内容调查,要求调查范围至少覆盖2/3户数以上,最后统计相关改造需求并结合小区现有环境及短板确定初步改造方案。街道汇总社区改造需求并确定下一年度改造小区,每年5月上旬前,由街道组织在改造小区范围内对改造模式、菜单式初步改造方案进行广泛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5月底前由街道向市旧改办报送下一年度的改造小区清单,包括每个小区的改造模式、菜单式初步改造方案等内容。

市旧改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各街道提出的改造需求组织评审,编制年度改造计划,经市政府同意后,确定下一年度项目安排和资金预算。

3.改造项目实施

方案设计及审查。市建设局负责项目方案设计及审查等前期工作,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方案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开展不少于2次社区居民意见征求,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完善方案内容。弱电、强电、供水、供气、消防、安防、路灯、绿化、垃圾分类、充电设施等相关专营单位在方案设计阶段明确各自实施的内容,并对相关工作内容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提出意见。由街道牵头,综合执法、自规、建设等部门配合开展违法建设摸底调查,普及违法建设拆除后的改造形式,并充分听取民意,作为改造方案意见,为后期顺利开展拆除工作做好准备。在方案设计末期,由街道组织在改造小区范围内对设计方案进行广泛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最终方案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形成初步设计成果稿及概算书。

项目招投标。市城投集团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委托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工作,考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特殊性,经批准可采用epC模式招标。

项目实施。施工单位进场前,由社区召集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通报施工内容及施工组织方案,并对施工内容上墙公示。结合工程进度及施工要求,由街道牵头,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配合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规范标准组织实施,旧改办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问题及时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等要全力配合,为施工提供必要保障。

项目监管。市旧改办根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特点,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管,城投集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要求。探索居民代表监督工作制度,有条件的社区可成立居民代表监督小组,参与实施过程监督协调,充分听取居民反映的整改意见,做好监管工作。

4.项目验收

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参建单位、街道社区、居民代表等进行项目联合竣工验收。验收后,应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项目的资料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5.后续管理

根据计划申报阶段的菜单式初步改造方案内容,对居民意愿强烈、具备相应条件的老旧小区,街道牵头成立业委会,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完善小区日常维护及管理,实现良性循环,维持长效管理。其他小区改造成果,由街道制定长效管理方案,落实社区管理和服务,做到“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管好一个”。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单位和各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从全市抽调专职工作人员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同时各街道落实专人专职从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市财政按照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给予一定保障,城投集团负责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筹措。

原则上居民应出资参与改造提升工作,有条件的可通过物业(房改)维修基金、小区公共收益、个人或单位捐资等渠道落实。探索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会机构参与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后期管理。支持对部分既有用房实施改(扩)建,可通过置换、转让、腾退、收购等多种方式,增加配套服务用房。可将老旧小区内或附近的闲置国有房屋,提供给街道、社区使用,用于老旧小区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

(三)完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协商、监督、评议等方面的作用,搭建沟通议事平台,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推进改造,真正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发挥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完善社(小)区公约、章程,确定改造方案时应同步协商确定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或准物业管理,鼓励以街道为单位,成立或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的有偿服务。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建立公安、生态环境、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消防)、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日常监管。

(四)健全监督机制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7

在*区第*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实施“中调”战略,以构建平安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提出议案。至本次大会主席团确定的提出议案截止时间即3月20日下午5时止,大会议案组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13件。其中,有关政法方面的5件,财政经济方面的1件,城建环资方面的4件,教科文卫方面的3件。从代表议案的内容看,涉及实施“中调”战略、加强社会治安、文化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维护特殊群体权益、加快“城中村”改造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条例》的有关规定,议案审查委员会于3月21日下午召开会议,对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了认真审议,议案审查委员会认为,*街代表团黄桂芳等13名代表提出的《进一步夯实社区治安基础,全面推进平安*建设的议案》(第1号),是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是实施“中调”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建设平安和谐*夯实基础,而且案由、案据清楚,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建议,将第1号议案提交主席团审议后,授权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将审议结果和办理情况在下一次代表大会向代表报告。

第1号议案反映:区划调整后,我区社会治安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尤其是对“大流花”地区的社会治安的综合整治所取得的成效,群众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我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刑事发案基数仍很高,同时因对街面犯罪形成了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尤其是“禁摩”后,刑事犯罪有从街面转入社区的倾向,入屋盗抢案发率有上升趋势,社区治安形势不容忽视。二是我区二十二条街道治安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别,推进各街道、各社区治安工作的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平安*的要求。三是社区治安长效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以及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第1号议案认为:社区治安工作是社会治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社区治安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平安*的建设,关系到我区创建“平安建设先进区“的工作目标能否实现。社区治安工作是实施“中调”战略的必然要求,实施“中调”战略涵盖方方面面,而调优人居环境是最为基本的。因此搞好社区治安,营造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直接体现了我区实施“中调”战略的要求。抓好社区治安工作,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居民群众,是一项民生工程,可以进一步树立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增强群众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

为此,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建立社区治安工作长效机制和整合资源,在短期内实现社区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并最终实现社区的长治久安的目标。代表们建议:

1.加强治安防控基础建设,实现科技强警。全面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高效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防范、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

2.根据各街的治安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效治安工作机制,实现从重点打击、突击整治向常态性治理的转变,同时整合城监、工商、环卫、建设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实行统一协调指挥、高效联动的机制。

3.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创新,试行一警多能、多警联动的模式,增强社区警务效能,真正实现警力下沉到社区。

4.建立适合社区民警工作特点的培训、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抓好社区民警的政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8

(一)涉及面广,档案类型丰富从档案的形成部门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但涉及各级相关行政监管审批部门、镇乡、行政村,还涉及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从档案形成的门类来看,既产生大量的文书档案,还产生大量的基建、会计、声像等类型的档案;从档案形成的载体看,既有纸质载体的档案,还有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二)更加强调时效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往往采取的是政府和大型企业合作建设的方式,在建设的时间节点上,体现了时间紧、节奏快、环环相扣的特点。具体到档案管理工作上来说,由于相关档案材料都是随着建设过程的推进而产生的,因此同样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要及时跟进,否则就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遗失。(三)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文书、基建、设备档案,还是声像、会计、电子、实物档案,每一门类档案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规律和特点,而且这些规律和特点往往隐藏在一定现象的背后,需要实践者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具体来说,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不但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基础,而且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把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有限,档案管理力度尚待提升。当前,北京市一些地区的镇乡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最紧要的任务去落实,但是他们并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其中,没有把通过档案验收作为新社区竣工验收的前提。从行政村的情况看,部分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尚未形成正常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村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档案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档案管理所需的人、财、物均无法得到很好保障。新社区建设时,由于原行政村拆除,临时的办公条件有限,档案保管的设施设备跟不上,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措施不力,保管条件差的现象。如有的行政村档案室地方狭小,致使档案无法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只能分散保管在各办公室,遗失、废弃、虫蛀等风险较大;有的行政村档案无专人管理,柜子不上锁,谁都可以随意查阅和利用档案;有的行政村档案资料零散存放,日常工作中档案资料谁用谁管,中间如果出现人员变动,很容易造成档案资料遗失。(二)缺乏有效监督,档案收集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档案工作与日常的农村档案工作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产生的文件材料数量,还是档案的门类都远超过日常农村档案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这些行政村并没有根据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导致许多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材料都散落在各部门中,没有能够及时地收集归档。此外,新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相关部门对合并村镇的地物、地貌、重要建筑、文物古迹等原貌,没有足够的记录存档意识,致使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较好地留存下来,造成永久的遗憾。(三)档案移交不规范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无论是由一个行政村转化而来的,还是由几个行政村联合建成的,原行政村的所有档案都应该移交给新成立的社区保管,然而目前仍存在档案移交不按程序办事,交接时档案底数不清,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也不签字,交接手续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等问题。甚至出现相关档案不移交或不按期移交,移交的档案不完整等现象,这样很容易造成移交的档案既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原行政村的基本职能和历史全貌,又不能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留痕。

三、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乡镇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牵头单位,从开始就应把档案工作列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中,与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统筹规划,保障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区档案局与乡镇应指导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使工作制度覆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移交等各个环节,形成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文件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等规章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环节业务文件资料及照片、音像、实物和电子文件的收集力度,集中统一保管,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文件完整、准确、系统、有效;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切实加强社区档案保管工作,档案库房应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霉菌、虫、鼠)、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二)加强监督指导,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完整收集区档案局可以联合乡镇,依照“提前着手、提前介入、减少散失”的原则,即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的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档案规范管理基本要求,编制一些易懂、易操作的教材,可以通过微信、QQ等手段,采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积极帮助各单位、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掌握档案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做到全程督查,随时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门类、载体文件材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同时,区档案局要指导行政村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全部纳入归档范围,科学划分保管期限,使各单位、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知道哪些文件材料应该被收集。行政村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临时机构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据修订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认真做好本单位、本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如乡镇牵头负责部门,重点加强收集诸如市、区县、乡(镇)有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案、办法、通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形成的建设规划平面图、鸟瞰图、宣传资料、统计报表、工作小结、工作台账及有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种信息等;参建施工部门要重点加强收集诸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图纸报表、工程质量管理等;行政村要重点加强收集诸如群众入户登记、房屋丈量评估、征求意见书,新住宅楼的建筑与结构施工测量记录、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过程验收、竣工图,新住宅楼的电、暖、水、煤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过程验收、竣工图,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陶瓷等施工材料构配件检测报告、进场检验、设备开箱检查的文件材料等。此外,乡镇牵头部门还应指定相关部门人员注意拍摄留存好行政村拆迁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有关声像和照片资料等历史原貌等资料。(三)严格把握移交全流程,做好档案的移交工作。原行政村所形成的档案移交给新成立的社区前,主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物相符、心中有数;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三是要注重收集散存在各部门工作人员手中的文件材料;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五是撰写档案移交说明。在正式移交过程中,要做好档案交接监督工作。档案交接监督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作用,档案交接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交接双方在交接监督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账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三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交接监督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作者:钱海峰单位:北京市档案局

参考文献:

[1]张明琴.社区档案管理对策探讨[J].总裁,2009(7):105-106.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解决城乡居民实际困难,维护城乡居民切身利益,满足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活需求作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搞好与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服务。

(二)坚持综合推进,突出特色。区社区服务三级网络的建设工作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既要统筹兼顾,力促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上新台阶,又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现有工作基础,着力打造特色服务,使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站)综合建设上水平,特色服务出亮点。

(三)坚持城乡统筹,延伸服务。在完善城区三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社区服务向农村村落社区延伸,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委会建立便民服务站。做到社区服务城乡并重,互动互补,社区服务事业城乡同规划、同建设、同推进。

(四)坚持改革创新,协调发展。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不同的服务模式,创造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做到政府公共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促进社区服务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五)坚持三级联动,各负其责。区社区服务中心、各街道、居委会要按照标准完善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各乡镇(含白塘街道)、村委会要开展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区直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全区城乡三级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

(六)坚持三个结合,相互促进。在推进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过程中,要与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与乡镇街道开展的民事代办点结合起来,切实为民办实事;要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基层组织健康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努力做到“贫有所帮,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1、区社区服务中心要继续做好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建设。凡是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各部门行政事务类服务均集中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上级政府部门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规范开展服务。要重点加强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巩固和提升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助万家”服务在线的服务能力,提供24小时有应服务。大力增加服务项目,发展加盟服务商,做到只要群众需求的服务,中心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的建设,安排专人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处理相关服务申请,中心设立外网服务器,与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服务中心(站)通过互联网连通。整合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资源,发展服务商,使“助万家”服务在线深入基层社区、村委会。大力宣传社区服务网和“助万家”服务在线,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要整合政务服务。实行“管办分离”,集中受理和处理与居民密切相关的行政事务。实行政事、政社分开。把街道办事处原承担的社会化职能和公益工作移交给社区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和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完善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的场所面积达到规定标准,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基本满足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需要。

3、社区服务站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基础设施。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和居民密切相关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法律服务、卫生服务等服务,主要是以社会福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的公益;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便民利民服务为内容的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服务。

(二)乡镇、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站)基本建立,村落社区服务有序开展。

1、各乡镇要适应农村群众的要求,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委会便民服务站。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司法、民政、土管、计生、劳动、新农合、卫生防疫、水利、农技、畜牧、蔬菜、水产、林业、农机、经管、财政、供电、通信、组织关系接转等部门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使群众进一道门办完所要办的事。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等统一公布上墙,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六公开”。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链条。一是服务要向生产领域延伸。与经济部门结合,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为城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就业培训服务,如登记用工信息、招聘培训简章等。二是服务向流通领域延伸。与涉农部门结合,建立农副产品供求及价格平台,将信息网点延伸到乡镇中心,如及时向社会产品需求和价格信息。三是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咨询和信息等服务;解决种、养、加工等生产环节的科学技术问题。

2、建立村委会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站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向下延伸的一个服务链条,集中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务工信息、农技指导、以及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代办服务。村委会便民服务站安排专人担任村级员,为群众向乡镇中心申办有关事项。

四、实施步骤

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要在11月底之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30)

(一)制定方案。6月15日前区民政局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并将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报送区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领导小组。

(二)动员部署。6月30日之前召开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参加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工作目标,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建设实施阶段(2012年7月1日—2012年10月31日)

(一)乡镇、街道制定建设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7月上旬,各乡镇、街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建设规划和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服务内容,资金筹措、人员安排、制度建设、责任划分、工作时限、目标进度等,并将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报送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二)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按照制定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建设工作。

(三)中期督查和阶段评比。区效能办和区民政局要强化督查,及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展情况。8月上旬进行一次中期工作督查。9月上旬进行一次建设工作阶段性检查评比。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日—30日)

按照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标准,11月适时组织区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对全区街道、乡镇、村(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站)、便民服务中心(站)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选出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区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同时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工作队伍,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区财政要根据建设工作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和建设经费。

(二)规划先行,方案保障。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必须先行做好建设规划。各建设单位要准确定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和发展方向,科学定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个定位进行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在制定规划和方案要坚持统筹内容,合理安排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内容建设,机构组织建设等相关建设工作,要把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建设和特色建设纳入建设内容中去。要按照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明确时效,倒排工期,明确进度要求、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三农”工作全局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

二、工作目标

全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村(社区)全部建立符合规范要求的档案保管场所和服务窗口。将档案工作全面融入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域,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管理规范,并提供有效服务。机关档案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档案室全部利用计算机管理,普遍开展现行文件查询、政务公开信息和“三农”信息查询服务。村(社区)全部建档并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力争所有的村(社区)达到市、市级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为村(居)民提供档案和农村综合信息查阅利用服务。在全镇范围内建立起以档案综合管理为基础,以规范管理制度为保障,以档案保管利用场所为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档案信息服务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和服务新体系。

三、建设标准

(一)镇机关档案工作

1、全面收集、整理归档新农村建设各领域形成的文件材料。

2、进一步提高镇综合档案管理水平,巩固提高镇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成果。

3、拓展全镇档案工作领域。探索建立集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图书资料、农业信息为一体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4、进一步完善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场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5、督促、指导全镇所辖村(社区)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各项制度,逐步实现规范管理。

(二)村(社区)档案工作

1、村(社区)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每一个村(社区)应建立综合档案室,达到基本的验收标准,即做到“五有”:有档案、有档案管理人员、有档案工作制度、有档案室、有档案柜;“一送”:送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其中要求50%的村达到市行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认定标准,30%的村达到市行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示范建设标准,全部社区达到省级档案工作合格社区标准(其中设施按照市示范标准建设)。(标准具体见附件)。

2、全面收集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积极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民生档案,并规范整理,科学保管和利用。

3、开展各种形式的涉农信息服务。村(社区)级档案室能接收到市档案局和涉农部门通过网络、光盘、印刷品、专栏、业务咨询反馈等方式送来的各种相关资料,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查阅信息。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示范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镇选择2-3个村和一个社区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先行试点,于2014年12月底前完成示范试点任务,力争30%以上村(社区)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全面推广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全面推广试点单位经验,确保所有的村(社区)档案工作100%达到规范化建设申报认定标准。

(三)自查提高阶段(2016年1月—10月)。镇、村(社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村(社区)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合格率力争达到100%。迎接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同志担任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同志担任副组长,各村(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指导和组织工作。各相关单位也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本单位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发动,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村、社区要配备有一名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综合档案室工作,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档案人员培训活动。积极创新档案整理人员配备方式,可聘请懂档案业务的退休教师等人员指导、档案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