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技能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4:38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1

关键词:仿真案例教学法;外向型技能人才;专业英语教学

高级技校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使教学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如何应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呢?笔者在高级技工学校的机电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依据

(一)高级技校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企业的生产技术向综合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岗位技术含量呈普遍上升趋势。产品外销业务流程由过去的业务分段制转变为项目经理制。企业迫切需要既懂外语、又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从生产管理、谈判、签约、履行到贸易善后都能得心应手的外向型技能人才。

高级技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首要任务,在现行的高级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中,机电英语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其主要功能是为专业技能课学习奠定文化基础。课程培养目标仍停留在单纯为生产服务的原始阶段,学生机械地接触一些机电专有名词和短文,缺乏外销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的英文水平无法适应企业生产和产品外销的需要。

专业英语教学在努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开展外销业务的能力。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实战演练,使其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自己的角色,不仅可以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更可以参与到生产管理和产品对外销售环节中去,切实成为外向型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环境。通过参与演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机电外贸英语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机电英语》,每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机电英语短文阅读与翻译、外贸单证模拟套写以及外销听力与会话,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机电专业技术文献的能力及进行机电专业涉外口语交际的能力。教材所选文章涉及现代设计与制造、通讯、自动化、空调及数控设备等领域,生词量大,结构复杂。单证样本和外贸会话的内容皆以外贸业务的某一环节作蓝本,教材的这一特点为仿真案例教学提供了条件。

学情分析高级技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或艺术特长生,一部分来自中技中职,学生的文化底蕴不足,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机电高级技校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开设外贸专业课程,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毫无概念。传统的讲授法无法将外销业务的各个环节讲述清楚。只有设置一个仿真的环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担任相关角色,将业务过程模拟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锻炼其外销业务能力,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接轨。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存在于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个别典型事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答案的教学方法。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互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做出相应决策,以求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讲授法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法没有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和探索,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最早倡导案例教学的先驱人物、哈佛大学工商学院的Charles·i·Gragg教授曾撰文指出,正是“因为智慧不是经由别人直接告知而得来的,所以才有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案例教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活动,强调学生团体协作、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授人以渔”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一)案例准备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准备工作。《机电英语》的单证与会话环节涵盖了外销贸易的所有流程,包括交易会初识、询盘、报盘、寻找国内厂家、设计打样、确认、签订外销合同、签订内贸合同、开立信用证、批量生产、报关报验、保险、原产地证明、交单议付、收汇核销、索赔与仲裁等环节。整个教材的案例教学就以连云港市某外贸公司的一笔真实出口贸易业务作为蓝本,采用章回小说的形式,环环相扣,将外销业务的每一个环节用现在进行时向学生展示出来。不仅案例数据的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且这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设置,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这笔业务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到底能否顺利开展下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置身其中,关心着每一环节的成败,思考着应对措施。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学生对教师所预先讲授的相关外贸英语知识就听得格外认真。

授课时,教师应将有关知识预先讲授给学生,交易背景要交代清楚。以“促销”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应先把问候用语、询价、发盘还盘的英文函电等内容预先讲解,然后再提出案例,让学生课后做好功课,准备下次课上进行演绎。问候用语侧重介绍交易双方的寒暄用语,让学生体会因所处交易地位的不同,双方在对话中选用的语气及措辞,分析揭示貌似热情融洽的对话中所涌动的交锋暗流,展示外销对话艺术,提高学生理解、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询价、发盘还盘的常用句式也应重点讲授,这是开展这一外销环节必须使用的句式,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场景一:连云港××进出口公司业务三部的外销员小赵、小李正在广交会16号展览厅FZ-12号展位上忙碌着摆放样品。澳大利亚外商mR.Smith来到展位前驻足观望。隔壁展位上山东一家外贸公司的两名业务员也在积极地为接待客户做着准备。小赵急忙迎上前去,致以问候。外商对××型号齿轮样品非常感兴趣,拿出自己的款式设计图,进行询价,小李按照图纸仔细核算出成本,然后报FoB价给外商。双方就产品细节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外商离开展位至山东某外贸公司继续询价。

场景二:交易会后,小赵主动打电话联系mR.Smith,就价格及其他问题进一步报盘,同时撰写函电以e-maiL的形式将所协商的内容发给客户作书面确认。外商也发e-maiL还盘,经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产品价格为USD4.2/pcCiFSydney。小李开始准备寻找厂家,落实打样任务。

(二)课堂分析讨论阶段

围绕上述案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组,分别代表连云港进出口公司、澳大利亚进口商和山东外贸公司,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要求各小组先进行内部讨论,仔细研究案例内容,每个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精心设计台词,形成两家进出口公司展开激烈竞争的局面,力求在交谈中达到促销自己产品的目的。然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当好导演的角色,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从中汲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要教会学生从熟悉案例提供的情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次案例教学,主要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互相问候、打电话、询价、报盘、还盘等交际能力,熟悉了接待客户、联系客户、拓展业务、价格讨论等方面的外销业务流程。

(三)实战演练阶段

经过分析、讨论和彩排,每个小组都酝酿、准备好了相关的对话素材,学生们迫切要求进入实战演练阶段。这时,可以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用课桌摆出两个简易展台,动员学生发挥想象力,模拟真实场景,美化自己的展位。表演开始,按照既定的情节,每个角色逐个登场,尽量运用准备好的语言素材开展对话,其他同学作为观众,仔细地观摩。这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当好旁观者,给参演的学生以鼓励;维持现场秩序,保证表演能正常地进行下去;记下对话表演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小问题以及需总结的若干细节。切不可现场就严肃指出学生的语病及失误,这会干扰学生的发挥,打击其开口表达的勇气。

(四)案例总结阶段

其他学生作为大众评审团,根据仿真模拟练习中三个小组的表现,当场投票打分。教师最后做出点评,指出学生会话和函电中出现的语病,进而提出下一个案例的问题:如何与外商探讨信用证的开具事项?应注意哪些问题?自然地引出关于信用证的案例准备。

在后续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将学生按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厂家、相关服务机构(海关、商检、保险公司、货运公司等机构)分成几个小组,按角色需要设置职位,如进出口公司设置部门经理、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报验员等角色,厂家可设置设计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库等部门。学生各尽其责,按照业务发展的情节轮流上场,模拟重现当时的情景,群策群力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学生融于其中,更加深刻的体验到失败的苦涩、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实际运用外贸英语的能力,也对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运用案例教案学法的体会

通过准备案例,分析、解读和尝试解决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熟悉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设置课题。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尽量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到讨论和演练中去。

注意处理好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锻炼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对学生外贸业务知识的实践练习,应花大力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教学重点集中于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否则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结果。

要处理好教材和案例的关系。案例是服务于教材内容的,教材又是案例的理论依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重案例、轻教材。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设计案例,对案例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技巧等进行反复推敲,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G.widdowson.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2

关键词:CDio教学模式;it职业英语;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王颖(1986-),女,黑龙江五大连池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助教;薛继伟(1973-),女,黑龙江肇东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黑龙江大庆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项目编号:JGZ2012010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29-02

随着it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外包项目和外资企业,而英语作为it行业的国际语言就顺势成为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先进技术、进行技术交流的必备条件。因此,对于软件行业从业者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将直接影响it行业人员的就业以及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然而对于目前中国的软件行业来说,it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备熟练的英语使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it职业英语”课程就是针对it行业的上述需求,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而开设的一门实用型、创新型课程。

一、“it职业英语”课程现状

“it职业英语”是一门融英语语言技能和it职业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职业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适应it行业第一线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it人才。目前“it职业英语”课程教学也开始注重模拟和构建外企工作环境,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模式过于简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因此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误认为这仅是一门英语课,无法将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进行融合,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模式的it职业英语教学理念,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

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逐渐认识到高校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由于理论脱离实践,很难适应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原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1]即C(Conceive)代表构思、D(Design)代表设计、i(implement)代表实现、o(operate)代表运作,它以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运行及终结的生命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将课程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来学习专业知识,进而提高实践工作能力。[2]按照这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当前“it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将CDio模式引入该课程的教授过程,创新传统的授课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CDio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CDio教学理念是围绕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方面来实施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3]因此,笔者将CDio教学理念应用到“it职业英语”课程教学当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it行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生硬的对话、固定的模板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4]

1.明确案例名称和主要内容

课前主讲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案例名称和主要内容。在案例的制定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确保案例内容与真实的it企业工作场景和流程保持一致。案例应模拟it人员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商务对话和技术对话、常用到的技术文档、常采用的email交流方式,使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行业背景有一个比较具体而直观的了解,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贯穿于始终,主要涉及到日常工作会话、技术会话、使用email交流、技术文档制作等多个项目的学习。

2.实施CDio模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和策略

(1)团队构建。由于每个教学案例都涉及到了众多的知识点和繁杂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采用分组的方式由多人协作完成教学活动。通过之前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进行了初步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划分小组。每个小组由5~7人组成,并在小组内设置一名组长来负责组织小组内的学习活动。每个小组都会是一个虚拟的it公司,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为组内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架构师、程序员等,以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2)课内案例讲解。该阶段以教师为主体,以案例为主线,讲解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要完成的课程任务。围绕教学内容讲解案例中包含的商务对话内容、技术交流任务、email沟通应采用的风格、技术文档的框架结构、相关范文,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样做”。以技术写作模块为例,教师要提供一些公司真实的写作样例,并从总体上概括此类文档的框架结构、文档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文档构思方法以及写作规范等,最后给出写作任务并明确写作要求。

(3)案例分析和实现。布置好课程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中的全部需求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理清思路、分清角色、设计好解决方案。要求采用对话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在课堂上进行演练,在此过程中能更好地检验和完善所学的行业知识与语言技能,这也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特色。要求采用email和技术文档完成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根据案例背景、采用该类文档的框架、借鉴参考范文来完成内容的撰写,最终要求组内选派代表进行全面阐述和答辩。这样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外,还能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尤其是技术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关注各小组的学习动态,及时指出各组在案例分析和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加以改进。

(4)组建交流和共享平台。为提升教学效果,构建了一个集知识共享、沟通交流和网络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所有学生都可以向平台上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内容,也可以通过知识交流模块和大家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教师可通过对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容易犯的错误、好的经验、优秀的作品等进行总结,将总结的内容到知识共享平台上,供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并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BBS、QQ群等多种沟通交流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延伸到课堂之外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3.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试卷考核两种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和试卷考核各占最终成绩的50%。过程考核由团队成绩和个人贡献组成,其中团队成绩和个人贡献各占过程考核成绩的50%。团队成绩主要是根据各组在商务对话、技术对话、技术写作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程度、规范程度、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给出。个人贡献则由各组成员根据每个成员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贡献大小给出。除此之外,在每个单项教学任务完成后,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优秀的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以鼓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结束语

通过在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09级学生中应用此种基于CDio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95%以上的学生反映这种融合CDio理念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他们的学习,案例教学很好地促进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模拟的真实工作场景下获得了综合训练的机会,可以形成对软件开发过程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强化了组员间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的奖励增强了大家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15-18.

[2]CrawleyeF,malmqvistJ,ostlundS,etal.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3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09―03

前言

新升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体现,该类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是地方中小学师资的后备军,是推进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其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尚处于本科建设初期,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借鉴老本科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得根据自身的特色,立足本土,基于区域性和地方性,逐步凝练自身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内涵、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原则,以期为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方案、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建构等提供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师范教育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提到教师必然提到教学技能,缘于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内学者胡淑珍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1]李克东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2]澳大利亚学者Cliff.turng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3]《教育心理学》中对技能概念的阐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4]莫里逊等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斯诺(R.F.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5]也有学者将教学技能理解为“用于具体情境(教学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6]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来看,他们对什么是“教学技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是基于各自的理解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学技能的内涵,可大致概括为“行为方式说”(如胡淑珍、李克东、Cliff.turng)、“活动方式说”(如莫里逊等)、“结构说”(如斯诺)、“知识说”(如荀渊)。学界尚且如此,平日中人们提到的教学技能更是概念不一,有人认为它与教学方法无异,有人将它与教学水平或者教学能力混为一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或缩小、或扩大、或泛化等理解偏颇现象。

综合众多学者的教学技能观,笔者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融英语和教学为一体,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为专业,以教学为途径,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既定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技能。

二、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

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英语+教学”的复合技能,该技能既包括基本教学技能的要素,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学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6]、多媒体使用技能等,同时又涵盖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即听说读写的训练技能和语音、词汇、句法、课文的教学技能。为了明确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范畴,为改革课程设置、制定可操作的训练体系和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基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1994)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中的教学技能的内容,结合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实际技能,将英语教学技能的内容归结为五大板块:教学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一)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指的是教态和语言面貌,即教师的仪表风格,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站姿、服饰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即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表达技能、英语书写规范和书面表达技能、英语课堂用语中语音、语调、语体的把握技能。教师应该做到面带微笑、眼望学生、手势自然、站姿平稳、服饰整洁,语音标准、语调正确、用语恰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二)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整合和优化各教学环节,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具,基于课型确定授课形式和板书设计,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该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就是教案,教案设计要科学、完整,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对课堂上所教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活动的系统安排及决策,是一堂课的框架”。[7]教案分为授课教案和说课教案。授课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授课框架,说课教案是教师就一节课如何操作且为何如此操作进行阐释而形成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组织技能就是教师为保证课堂各环节顺利有序运行而调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过程,比如,如何通过导入、提问、对子或小组活动等,灵活处理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使用正确的英语课堂用语,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适时处理突发事件等,以体现课堂的驾驭和调控能力。

(四)教学手段运用技能

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指的是教师利用黑板、实物和简笔画以及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中辅助交流的教学技能,要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简笔画是利用简笔画勾勒教学内容,使之生动形象、简单明了。课件制作是教师的必要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立体、动态处理词汇、句法和课文,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就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学生、教材等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体现教师研究的能力,直接影响一个教师的发展后劲。如说课教案的设计、教改项目的组织等,均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技能。

三、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原则

(一)凸显实践

新升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师范教育是培养该类院校所在地方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英语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好的教师基本功、熟悉英语新课标的英语师范生是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英语口语好、教学技能精应该是该类院校英语师范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需要在贯穿四年的人才培养中凸显实践。从顶层设计到每个教学环节实施,都应该基于“英语+师范”的复合技能理念,即凸显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实践。

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相对短暂,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不可能盲目地硬搬硬套老本科的办学经验和培养模式。该类院校必须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看菜吃饭,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性、技能性课时的比重,统筹规划技能实践,加强技能锻炼平台建设。在第一到第五学期进行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强化实践,举行英语诵读、英语配音、英语播报、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原著阅读等竞赛活动,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且要求学生务必参与,纳入相应课程的平时考核。教学技能项目化和模块化训练,贯穿第一到第六学期,见习和研习穿插其中,第七学期实习和研习,第八学期顶岗实习,建构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共同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师范生技能进行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指导。

(二)建构模式

当前,新升本院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常局限于“三笔一话”,教师仪表及备课讲课说课技能的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该类英语专业师范生技能训练常放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完成,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和实践平台,没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新升本院校的历史使命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师资,该类院校有必要立足本土,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落实于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实践平台、教学评价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合理,突出技能的培养,健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技能训练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理论-课程-实践-评价”四位交互的培养模式。理论要够用,即一定的英语语言理论和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需的教学理论;课程要合理,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适中,确保技能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缺位;实践要凸显,要建构技能实践平台,包括技能训练方案和“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要科学,建立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三)建立实践基地

顺应社会发展升格的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诸项技能中英语口语和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新升本院校应该为英语师范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空间,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自动转化,除了课内课外提供足够的技能发展舞台,还需在见习、实习、研习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该类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地方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让实践基地成为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的最佳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履行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批又一批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增强社会知名度,新升本院校加快步伐,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从师资建设到人才培养,不断加深教育教学改革。然而,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改革多停留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属于微观层面,系部管理层的主任们由于管理、教学、科研的压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纵观全局去建构比较科学合理的体系,而一线教师疲于上课完成科研工作量,只凭感觉和经验指导学生,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全局观念。老本科院校倒是有很多模式,却不是针对新升本院校的,可借鉴,但是实用性不强。基于新升本院校实际,探讨适用于建构该层次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理论探讨为该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改革、技能训练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建构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该类院校深入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郭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03).

[4]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2).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引言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常规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通过掌握阅读的创新方式和技巧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语文知识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习和理解其它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古诗文涵义。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1、重答案、轻技巧

对于现在很多学校在教授小学生的过程中总是过于注重问题的答案,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学和读的过程的培养。诚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极度缺需知识的时刻,并且需要逐步的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而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有阅读这个环节,但是很多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注意力根本不在自己阅读的内容上也就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然而都是期待着老师给的答案。而老师所注重的也只是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答案,能否做出满意的答卷。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对于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的培养,从而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积极能动的收集相关的资料的过程。

2、重标准、轻个性

阅读教学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在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的依靠参考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答出相对准确的答案,老师们都力求一致,所以重点都是按照标准答案的形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和讲解,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引导去独立的阅读和进行思考。语文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见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含义和感受,这种教学的标准性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的发展。

3、重结果、轻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学习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否坚持到最后,甚至是领悟到阅读的真谛都和过程有关。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对学生做出的最终答案进行点评和重视,却忽视了在阅读课程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一些好的评价能够完全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些老师仅仅使用一些单一的词汇,例如“不错啊”,“可以”等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1、丰富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不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地灵活运用,开阔思维,提高阅读兴趣。语文教材经过几轮改革之后,丰富了阅读板块的素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水平,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而且还要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要鼓励学生读语文报纸、文学作品等等和语文相关的阅读刊物,通过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增加阅读时间

小学语文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却很繁重,教师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尽力的缩短阅读时间了,有些教师只留四五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考虑,高度重视阅读的作用,保证足够阅读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给予他们阅读训练的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把阅读训练安排在课外,当作一个课后作业交给学生来完成。

3、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具备高效、超强吸引力和丰富乐趣特点,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就能够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将文章中的较为抽象的内容运用图片、视频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能真正的感悟和体味。对于其他那些常见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来得到真实的感受,比如说“蓝天上的白云”、“洒落空中的雨点、雪花”、“随风飘摇的树叶”等等,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受,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寓意,理解文章的内涵,真正的读懂文章,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4、注重体验式阅读

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极富可赏性、可读性、可观性,每篇文章中,都饱含了作者无线的文思和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必须要付出感情去读,用心去读,去体验文章中的语言美感,消化其中的语言知识,去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着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还是相对很重要的。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为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霞.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3(07).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5

一、问题的概述

我们认为,高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顺应需求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办学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办学质量的问题。在此,我们侧重就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关于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我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问题:

1.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定位?

2.当今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怎样的?

3.从专业培养方案到各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当今英语基础教学的要求?

4.如何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考察培养方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步骤,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利于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提出研究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对目前高校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文献查阅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了深入了解。就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根据社会对师范英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化,特对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我们把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3年以前的培养目标和2014年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其目标定位有了不同的表述,2013年以前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培养“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教学的教师以及其他高级英语专门人才”[5]。但从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反馈以及社会对师范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表明,其毕业生基本上是以服务中学英语教学为主,因而2014年的培养目标定位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管理专门人才及其他高级英语人才”[6]。

2.跟踪调查

我们通过对毕业生工作的学校就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进行了跟踪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在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巡查学生实习的同时,对毕业学生及在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学校共计省内18所中学,其中市区中学2所、县城中学8所及乡镇中学8所。我们从教学实习及毕业后的教学反馈跟踪调查发现,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同样存在英语基本技能的问题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就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英语基本技能不能够灵活运用或不够全面;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扎实;3)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出现各种技能或知识性的错误。在教学实践技能方面有如下问题:1)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掌握不够牢固或运用不够灵活;2)对于基本环节(如:组织教学、板书分配、师生互动等)运用不够自然、合理;3)对于提问表述功能和艺术掌握不够扎实等。

3.问卷调查

我们专门对经过一定阶段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培训并经历了一个学期乡镇中学的顶岗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从而对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1)调查对象: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贵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参加顶岗的学生(2010级);(2)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在专业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情况;(3)调查手段:调查问卷;(4)调查时间:2013年9月至12月;(5)调查人数:72人。本调查问卷共分16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此次调查实发问卷数72份,实收问卷数70份。现将问卷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从问卷中的16个问题的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学生最突出的选项体现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们认为最具突出的方面如下:第一、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但还需要强化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增强专业基本技能;第二、对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有充分的认识和需求;第三、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法的课程以及教学试讲、教学实习中获得;第四、缺乏教学科研的经历和能力培养;第五、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有较统一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按照上述调查的情况来看,要达到和适应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就此,我们总结了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逐步实施“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主要内容

实施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师范专业学生进校的四年学习中循序渐进对他们实施全程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所谓“全程覆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学期按计划安排教育技能训练,其内容本着循序渐进和从单一到综合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二是在一部分专业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口语、泛读等一些综合运用技能课程以及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法等一些高年级课程)中进行授课计划的修订,设立一定比例(8:2或者7:3)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块,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观点的陈述和交流。为了凸显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增设与教学实践技能相关的辅助课程,比如:教师三字一画(一年级)、教学提问艺术(二年级)、语言交际中的技巧与策略(二年级)、专业实践活动设计(二年级)、课堂教学设计(三年级)、教育科学前沿专题(三年级)、教学调研报告(三年级)、教学研究方法基础(三年级)等,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外活动,英语学习方法研究组(一年级)、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组(三年级)、教学环节研究组(三年级)、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研究组(三年级)等,从各个方面激活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谓“全程覆盖”,就是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课程实行课堂讲解与分组研讨结合,即实施先讲解后实践的授课模式。任课教师首先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然后将班级分解为小组,专项训练、讨论和总结。每个学生一学期在专业课堂上的实践机会不少于5次。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录像,随后采取回放、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了“综合英语”“口语”等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并将尝试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比如: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等),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的研讨。我们在上述课程中推行这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教师教育成绩过关

为实现“实践教学全程覆盖”,强化学生的教师素质提高,在四年的本科课程学习中,我们设定了英语师范专业的过关考核内容:

1)计划课程类:英语语音(一年级考核/16学时)、英语口语(二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三年级考核/36学时);

2)非计划课程类:英语试教(三年级考核)、普通话(毕业以前考核)。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考核,我们希望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有较大提高,逐步达到教师教育的培养要求。此外,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侧重教学实践能力以及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论文,鼓励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收集第一手数据进行相关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108-02

现如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满足小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的要求;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身,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主动地思考、探究,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训练了终身学习的实践能力。

1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是不断进行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师一味说教书本的模式,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方式确立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也就事半功倍。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做好多媒体课件,将《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用动画的形式完整地表现出来,并添加背景音阅读古诗,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几个生字设置在固定位置。学生对于这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总是看得津津有味,注意力也会逐渐集中,与教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并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碧玉”“妆成”“滨”等生词。

再比如在教授《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在投影屏幕上写下一首谜语导入:“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增设动画演示,把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表现出来,使小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荷花清香扑鼻的意境,帮助他们想象出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图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然后,教师趁热打铁,跟随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挨、莲、蓬、裂、姿、势”这6个生字,并深入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语。

2网络为学生提供资源,教师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上所传授的知识比较有限,教师不可能将课文中所涉及的所有要点都解释清楚,知识的拓展还需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课后自主学习。而网络是最佳的选择,庞大的数据库包含了学生想知道的所有事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教师可以提前整理一些网站帮助学生补充知识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自己寻找答案,而且最好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分头行动,寻找答案然后汇总形成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首先是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视野变得开阔,增加了识字数量,提高了阅读能力;其次,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让各小组畅所欲言,介绍自己所查询到的资料,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

比如,在教授了《春日》这首古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查阅关于作者的详细信息,并要求大家搜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在之后的语文课上进行交流,各抒己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练习打字水平,还能锻炼检索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掀起课后自主学习的高潮。

3聊天工具帮助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家庭作业通常是检验一天学习成效最好的方式,有时候教师也会布置预习新课文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己犹豫不决的题目,求助家长常常也无法得到解决,甚是苦恼,很可能影响后面题目的完成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开设一些聊天室、创建群组,把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放在群组的共享里面供学生参考,或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提供一对一的交流,为学生解难答疑。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可以解决桎梏思想的“锁”,打开思路,了解自己的错处,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错误答案,从而有更深更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询问教师掌握正确的答案,能够真正把握课文精髓,很好地巩固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后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思考、探究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构筑知识的大厦。

4合理利用测评系统,检验学生学习成效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所以,小学生最基本的是要掌握生字、生词,掌握阅读的技巧,准确回答问题。而纵观几千年中国的考核制度,考试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无论它的形式如何演变,但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检验学习成效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网络上的测评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便于改正。比如,教师在测评系统中放入课后小测验;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之后,再放入阶段性测试;在经过半个学期的时候放入期中测试。学生课后完成后提交答案便可看到系统给出的分数以及错处,学生根据标准答案来改正自己的错误,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漏洞,查漏补缺,巩固语文知识,牢牢把握问题,以免再犯。教师也可以根据网络测评系统给出的数据,研究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能够齐头并进。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并有良好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信息技术减轻语文教师教学的压力,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明确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认识到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并不是教学的主体,科学地将其与语文课堂、课后教学完美整合,不片面地追求信息化,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证实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研究主体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体为80名来自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一班是实验班,采用学案导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二班是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各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教了半年,学习状态稳定。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每周有八节英语课,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阅读水平几乎是一样的。以上条件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前测试、后测试、调查问卷、采访和统计软件。在实验前后,在试验班里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态度。前测试试卷和后测试试卷都是由四篇阅读理解组成,总分为40分,要求学生在35分钟之内完成。在实验开始前,前测试试卷分别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后测试试卷仅在实验班进行,用来测试学案导学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态度;二是关于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和策略;三是关于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2.数据收集

试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前调查问卷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80个学生均在30分钟之内完成,80名学生均完成调查问卷,所有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有效的,当实验结束的时候,两个班再次做同样的调查问卷。前测试和后测试分别在新学期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统计分数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

(1)前测试结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具有相同的英语阅读能力。

(2)后测试结果分析

对比表1和表3可以发现,采用学案导学的实验班,在试验结束后,平均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比表2和表4可以发现,控制班的前测试结果和后测试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控制班的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三、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分析,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一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二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热情;三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阅读技巧;四是学案导学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希望将来有更多学者投身到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中来,共同探讨高效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雪峰.(2006).通过学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2]范增民.(200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

[3]高变英.(200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8

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是以研究为基础的(Hyland,2000),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语言学习及应用的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层面逐渐上升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等层面。也就是说,随着专门用途英语发展,eSp无论从教材还是教学方法,其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了。我国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eSp教学基本处于单纯的语言教学状态,要么语法教学法,要么专业知识英汉翻译教学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至今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沿用,首要原因是没有重视学生接受eSp教学的真实需求和充分认识eSp教学过程的特殊性,eSp课程仍然以词汇和语法为主,导致eSp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内在的因素而忽视了语言的外在因素,如专业技能,跨文化知识等因素。其次,虽然eSp教材编写方向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是为了更好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需求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却往往囿于考试、升学等的需求。对学生考核的多元评估方式体系尚未建立。第三,eSp教师大部分是公共英语教学的师资,或是专业课的师资,没有在企业、行业里面社会实践锻炼过。要么语言技能能力不够,要么专业技能不够,在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单单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eSp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更多的eSp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师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又能进一步完善学生考核的多元化评估体系。

1合作教学与协作学习

合作教学(teamteaching或jointteaching)是指语言教师与行业专业人员共同担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也叫协同教学。合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语言教师更好地进行其教学。国外一直在采用这样形式,笔者认为,可以将合作教学融入到纺织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课程主讲教师通过语言技能的讲解,采用现场模拟,情景教学、交际法教学来实现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企业行业专家可以通过报告,座谈介绍不同案例,实战技能;也可指导学生在企业实践(参观、顶岗、咨询)开展基地现场教学。实现“学校+行业+企业”三元制培养模式。

协作学习不但为英语学习者赢得了高度互动和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制造有意义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机会(Kagan1995&Kessler1992)。协作学习目的是为了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学习组成员不但要共同讨论内容、协调分工,更要配合默契,还要将有关内容形成书面报告,以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学习是一种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方法。协作学习与合作教学,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尝试。

2真实任务和项目教学法

真实任务和项目(authentictasksorprojects)无论是课堂开展的还是企业实践开展的,都是纺织外贸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项目任务。教材主要内容需与纺?行业相关的真实项目和真实情景相关,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都体现在纺织行业专门用途英语的真实的案例、真实的语篇与情境、真实的社会文化情景。它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种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以绍兴纺织业务为例,从事贸易往来的进口商有来自中东,非洲,南美等国家,他们英文表达有着浓厚的本土发音和本土思维,通过采用录制这些商人的真实材料来训练学习者听力,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听力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真实听力中所碰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最终胜任职场工作服务,使学习者能更好地应对社会行业的需求。

3跨文化交际法

纺织外贸行业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仅要深入到职业特点,语言特点,还要将文化特点与交际技巧融入到教学中去。这里的跨文化包括专业知识与职业特点融合,专业知识与文化特点融合。最终有效实现提高学生包括跨文化能力在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纺织外贸行业的语言教学内容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跨文化能力不能只当成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来讲解,必须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处理文化问题的实用性技能。

4经典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

经典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运用于纺织行业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法中来,实际上是一种以纺织行业中经典的成功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当然,这些案例是基于工作过程中纺织外贸行业的真实个案。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呈现纺织外贸行业案例中的种种问题;(2)将所有实践中可能想得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供学生讨论;(3)进行学习小组讨论;(4)学习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发言代表;(5)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并找出最佳解决办法的能力;(6)最后将现实经典成功案例的实际做法公布。

5发挥纺织行业eSp语料库的功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纺织外贸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的建立实际上是利用现达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纺织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注意的事项第四条已经有阐述。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语料库的功能提高教学和自主学习。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应该要熟练掌握。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9

关键词:大学俄语;听力教学;研究

一、大学俄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心理障碍是学生听不懂的一个主观原因,有的学生刚一人大学门,就声明“听力差,听不懂”,从一开始就拒绝“听”,头脑空白,注意力不集中,顾前不顾后。有的学生以为听力就必须听懂句子中的每个词语,方能理解整个句子,一旦有一个词听不懂,就心乱,没主意,甚至将已听懂的词句也都一股脑地忘了,于是就产生了听不懂这个句子的心理障碍。其实听力并没有要求必须听懂每个词的必要,这是学生“听不懂,听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大学俄语听力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听不懂、听力差的心理障碍。大部分学生曾多次反映,在中学从未进行过听力训练,就此,也给我们提出一个课题《高中一大学俄语的衔接教学》有待探索。作为教师,不应推御责任,而应面对现实,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提供标准的语言范畴,营造语言环境和气氛,提供学习方法,安排课外学习,与留学生座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强调提高听力水平的必要性。当学生遇到困难,产生心理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耐心地开导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听力水平,这样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快速提高听力水平的捷径是没有的,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地去听各种材料,但因所选内容不当、或录音效果不佳,或过高估价自己,听力理解效果不好,从而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并指导他们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地进行听力训练。

(三)与《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相组合,钻研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我们在选定教材后,备课时,不只求熟悉教材,还须熟悉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大纲,熟悉本班学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一位执行者,而应是一位引导者。在深入充分了解教材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极挖掘教材,有效利用有趣味性的内容。在第一学年,每次课加讲功能意念用语,对话题材为日常生活,句子结构和内容都不太复杂,小短文题材是所熟悉的周边生活,或结合教科书所讲的内容自编小短文进行听力训练,如课文没必要编短文,就对课文进行转述来训练学生的听力。如在学一文时,听力短文训练是,在训练听力的同时,结合《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又对如何学好俄语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学生受益非浅。又如,在学一文时,听力短文训练是,使新人校的大学生了解本校的概况、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因是新生,他们对在校生活很感兴趣,而且短文情节太复杂,由浅入深,他们乐意听,既训练了听力,又巩固了所学的课文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应地提高了。

4.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因我们是非俄语专业的公共课,既没有视听室,也没有电教室。但听力训练的必要条件就是多听多练。除了上课多听多记外,教师有计划地布置课后听力练习,建议学生要从四面八方获取信息:读报纸、听广播、听讲座,同留学生座谈,看原文电影,每个学生配备一台接收机,每天早、午、晚学校定时播音,打开调频学生就可直接接收到俄语听力材料。

三、听力技巧,对非俄语专业学生来说,包含着二方面:一是基础训练技巧,二是应试技巧

(一)注意基础训练。前面已提到,我国大部分中学未开听力课,学生升人大学后,听力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即使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在系统的听力训练上也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这就要从基础抓起。为了提高听力水平,必须坚持平时多听俄语录音。从最基础的语音、语调、重音、语音交替等抓起,帮助学生因怕出错而不敢开口“说话”的心理障碍。“听”的能力培养是离不开“说”。如果一个发音不准,开口即是错的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听”、“说”是相辅相成的。每期新生来校,第一学期在完成教学计划同时,每次课都纠正语音、语调、语音交替现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张口,重音就错一大片,发音器官、部位都不对。每次都一一指正,然后要求学生听音模仿。下一次课抽查,鼓励学生要敢于讲俄语,不要怕出现错误,要请人家纠正这些错误,不要灰心,不要生气,从错误中学习,这种方法很有效,也是提高听力必不可少的一步。另外,把听力训练融汇到基础课中,时时刻刻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一切时机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这对非专业俄语学生来说这种听力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

(二)应试技巧

非俄语专业的学生还要参加全国俄语四级考试,许多学生在俄语四级考试的听力部分得分不高,有的甚至放弃。这就是说学生没有掌握十分重要的听力技能及应试技巧。要想在四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从一人校起就应严格进行听力技能的训练。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1.试题册发下后,有一段空闲时间,学生应先快速浏览一下听力部分的选择答案,之后在播放每段对话及小短文前,学生又可快速强化地看一下供选择的答案。对话部分可看一个问题的选择答案,短文部分最好看二个问题的选择答案,这叫有备无患。如果供选择的答案是人物,则听录音时以人物为重点;如答案是时间,则听录音时以时间为重点;如答案是地点,则听录音时以地点为重点,以此类推。所给的答案,有的一下子就能找出最佳答案,有的则稍有难度,如有的答案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俄语国情知识,有的答案还要进行推算,有的答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有的答案与听力材料不一致,是用另一种形式表达的,其实两者同义,这些地方都应注意。

2.听录音材料时边听边做简要记录是非常必要的。如供选择的答案是数字:时间、日期、价格和距离等,都要做简要记录,以避免混淆可能出现的几组数字,避免当时听懂了,而后记不清,也就不能选择正确答案。这在平时要养成做记录的习惯,要多加训练。

3.听音时,如遇到某个词没听懂、不理解,不要只想这一单词的词义,一定要继续往下听,以免影响收听后面的内容,这时可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某词的意义。

4.听音时,可随时做出记录供听完后再挑选最佳答案。如在听音时答案能确定的,就要做出正确标记,全部听完后再正式填人答题纸上,以免出错,所做标记平时训练时应使用一些固定符号,不能带有随意性,否则会造成混淆,影响成绩。

小学语文技能教案篇10

关键词:跨文化外语教学案例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就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而言,高一虹(2002:28)指出,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有一定局限。行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只关注交际行为本身和交际结果,执着于具体目标,但在我们一般性的大学教育中,很难确定学生将来可能与之打交道的目的文化,因此也很难像对特定出国人员进行培训那样对学生实施有较强针对性的训练;知识中心模式,则集中于认知层面,主要向学生灌输有关文化知识,但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而且还不适用于处理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传授文化知识容易变成“定型”(stereotype),反而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

另外,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足够的开放性,没有给学生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在近年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众多研究中,笔者认为杨盈、庄恩平(2007)提出的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具较强可行性。

二、案例分析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导入、文化内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模仿、实例搜索等。

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展示于学生面前,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目的。在谈到案例教学法时,陈建平(2004)强调:“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述特点,使案例教学能很好适用于跨文化外语教学,它对培养能力的重视大过获取知识,成为语言文化知识向跨文化能力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

与传统英语教学当中提供的文化信息比较,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能同时反映出本族语的文化信息和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白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所产生的,而是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例如,课堂上教师给出如下案例:美国雇佣的一位中国员工,因母亲生病请假。他对老板讲,他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将他养育大,他母亲的病如何如何厉害,希望取得得老板的信任以准他的假。然而,美国老板就会很难理解,不知他意欲何为。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分别属于强交际环境(highcontextculture)和弱交际环境(lowcontextculture)文化的中美两国人,在交际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有天壤之别。中国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意会,而美国属弱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言传”。

2.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

在人类的交际中,除语言表达方式外还有手势、体态、衣饰等表达方法。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占70%。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如,相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差异呈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学生能根据教师对背景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作出正确的判断,对非言语行为的多义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敏感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和误解。另外,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案例中非言语行为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体态语、客体语、体距语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它们所具有的特殊交际功能,从而达到既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的目的。如“oK”手势的差异,在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oK”手势表示“好的”或“赞同”的意思。但在南美洲的巴西“oK”手势却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侮辱,就像在中国“拳头紧握翘起大拇指向下”的意思一样。

3.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树立文化平等的全球意识观念,或多或少会犯民族中心主义。教师可以拿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例,让学生就小说中母女双方表现出来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进行辩论,探讨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小说中四对母女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一种理性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客观的态度、相互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异文化,尽量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增强对待异国文化的调适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即案例内容要与课文主题关联、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以便于课堂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都可以作为案例。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要有步骤地进行:教师提问——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是不可或缺的5个环节。教师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活动的目的性;阅读案例既能获得语言文化知识,又能训练阅读技能,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分析案例是跨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判断能力的过程;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见解,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出结论是学生进一步积累知识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也是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教师总结作为案例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保障。

四、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