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应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5:24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1

未来联合作战中,由于部队处于高度机动的状态,后勤应急机动支援将十分频繁,其地位和作用也日趋重要。如何提高后勤应急机动支援能力,以保障联合作战的需要,是当前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周密拟制应急后勤保障预案,增强机动支援的预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密拟制应急后勤保障预案,是增强机动支援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后勤反应速度和保障效率的重要前提。在预案拟制过程中,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加强预测。必须坚持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认真分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和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预测未来联合作战战况发展与部队需求,预测后勤保障程度与保障能力,判断后勤保障重心的可能位移与变化,分析后勤保障的有利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为确立战时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使用规模、范围及任务区分等提供正确依据。二是要突出重点。在全面拟制联合作战应急后勤保障预案的基础上,要重点研究制定机动作战部队在预定作战地区、热点地区和重要方向上的应急保障预案。同时,各类预案的内容也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如在组织指挥上,要突出后勤应急保障力量与其它后勤力量及作战部队等协同的组织;在勤务保障上要突出运力的组织与使用;在物资保障上,要突出预置储备的快速投送与补给等等。三是要增强应变性。未来联合作战的作战方向、作战地域及规模强度等处于随机变动之中,因而组织实施后勤机动支援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拟制应急后勤保障预案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和困难,预有相应的应变措施,做到多种预案,多手准备。同时,平时还要按预案组织好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增强预案的应变性和实用性。

二、加强快速保障部队建设,形成应急机动支援的拳头力量

未来联合作战进程快、强度大,要求后勤必须提供快速有效的机动支援,而机动支援主要依赖于机动保障力量。因此,加强快速保障部队建设,是提高应急机动支援能力的重要手段。快速保障部队作为后勤机动支援拳头力量,应是适应联合作战需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结构合理、编制精干、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指挥灵活的精锐后勤部队。为此,在建设中应把握“三性”:一是适应性。快速保障部队的建设要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力求规模适度,编制灵活,结构合理。在数量上要与完成应急支援任务相适应,在编制结构上要与作战方式、保障形式相适应。二是机动性。快速保障部队能否完成应急支援任务,关键取决于装备的机动能力和机械化程度。从目前已抽组的应急保障部队情况看,其装备的机动性普遍与应急作战部队不同步。因此,必须编配越野性能强、大中小吨位配套的运输车辆及野战仓库装卸机械,必要时还应配备水上、空中运输装备,以增强快速保障部队的立体机动能力。三是综合性。从总体上讲,各军兵种的快速保障部队要协调发展,相互配套,以形成综合应急保障体系。在具体编成上,各级、各类快速保障部队要力求小而全,小而精,以小求快,以快求活,以综合求适应,以综合保应急。此外,快速保障部队因数量、规模有限,应严格控制掌握,并把握好使用时机,使其在机动支援中有效地发挥拳头作用。

三、进行必要的预置储备,为应急机动支援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未来联合作战,突发性强,物资消耗巨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物资保障任务,仅靠战时临时筹措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预有准备,根据预定作战地区的特点和预定作战任务的需要,合理预储预置足够的后勤物资,使战时能就便、就近、就快动用,保障应急机动支援的需要。

进行预置储备,应把握两点:一是预置储备要与作战计划紧密结合,要突出计划性和针对性。后勤支援的速度。因此,其储备品种、结构、数量、地域、方式等方面必须与作战计划相一致。在储备品种结构上,应做到作战需要什么,就储备什么,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物资和各军兵种专预置储备的目的是运用计划手段,以一定的数量和空间差,争取保障时间,加快战方向上选择重要地域,在部队机动路线上选择重要环节,预储一定数量的作业物资,要做到品种齐全,综合配套,以保障信息化条件下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需要。在储备地域与方式上,也必须与作战计划相适应。如依据作战方案,在主要作战物资,以保障部队作战和机动之急需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应速度,增强补给效率。二是要周密组织运输环节,提高预置储备与作战部队的同步反应能力。快速动用预置储备,及时保障作战需要,离不开周密的运输环节。因此,预置储备除了要与作战计划相一致外,还必须与交通条件和运输能力相适应。进行作战物资的预储预置时,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启动预置储备时,要周密组织交通运输,灵活运用现代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地方运力的作用,确保物资能快速及时地投送战场,为应急支援提供可靠的物资保障。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2

关键词:武警医院卫勤分队保障能力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8-02

当前,、等恐怖袭击、大型时有发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社会稳定是新时期武警部队的重大使命。做好参与“处突”部队卫勤保障是医院卫勤分队的神圣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职责。卫勤分队如何围绕在完成“处突”卫勤保障任务中,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快速机动能力、联合行动能力和专业处置能力能力建设,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1能力建设的要求

医院卫勤分队主要执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任务,医疗救援主要执行伤病员的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等救治任务。卫生防疫需要完成常见疫情的侦察检测、现场处置,同时,也应具备完成核与辐射、化学损伤突发事件的一般处置能力。

1.1快速反应能力。卫勤分队快速反应能力建设是根本。要求能够及时预警、快速联动,准确掌握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携带物资、装备、药材完成出动准备。这就要求医院在加强卫勤分队的建设中必须拟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卫勤专业训练,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程序,优化紧急出动能力,制定应对不同事件需要采取的机动方式,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抽组。

1.2快速机动能力。卫勤分队越早到达现场展开救治,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就越高。近距离机动主要采取摩托化的方法,跨省行动主要采取火车、飞机等机动。因此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救援,需要灵活使用多种输送方式,实施快速投送,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机动到位。

1.3联合行动能力“处突”卫勤保障应急救援类型多样、参与救援的军地力量多,情况多变,指挥关系复杂,且组织协同有一定难度。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卫勤分队耍在总队“前指”的统一指挥下在相关地域展开救援,要加强军地各类救援分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性质、特点和规模科学组织,协调一致并有序开展各种应急救援处置。

1.4专业处置能力。队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各类预案和专业处置方法,熟练运用各种专业装备器材,快速高效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特别需要掌握三种能力:①医疗救治能力,能够实施开展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的各种措施。②卫生防护能力,要掌握防护器具的佩带和使用方法,具备初步的核、化检测预警能力、较强的病员生物检测能力、过硬的环境消杀能力和科学的防控能力。③分类后送能力,对伤病员采取初步救治后,要快速检伤分类,转送到后方医疗救治机构救治,并在后送过程中保持治疗的连续性,最大限度提高伤病员的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2能力建设的措施

2.1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所担负的任务和近年来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抗击SaRS、抗震救灾、“处突”等重大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经验,制订完善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各种保障计划。同时结合遂行任务和训练演练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定期组织队员学习、熟悉和掌握预案、计划,使每人都熟知担负的任务及要求,并经常按照预案组织演练,确保能够按方案快速反应、迅即出动、专业救治。

2.2合理编组与配备人员。卫勤分队要根据“处突”规模大小,任务需要,派出一定数量规模的卫勤分队,卫勤分队设指挥组、防疫组、消杀组、救治组和保障组。抽组人员要选优配强,注重专科搭配,既有紧急救援的业务骨干,又要有精通专业的专家。指挥组员负责与军地联合指挥组的联系,组织指挥,及时汇报伤员救援和转送情况。防疫组负责指导开展医学防护工作及生、化疫情疫源采样。开展驻地饮水、饮食卫生与监督,确定疫情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消杀组负责对驻地进行洗消和灭菌工作,按照技术规范实施调查、采样检测、洗消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灭鼠、灭蝇蚊等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救治组负责对伤病员实施救治,抢救和转运危重伤员,隔离传染病员。保障组员责快速机动、药品器材的筹措、供应和伤病员的后送。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3

[关键词]后勤指挥突发事件原则问题

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指挥是整个战局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利与否。因此,正确把握后勤指挥的原则,熟悉后勤指挥在遂行任务各个环节应着重把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对确保其保障有力的作用将至关重要。各级后勤领导和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处置突发事件后勤指挥的研究和探讨,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斗争需要。

一、处置突发事件后勤指挥应着重把握的原则

1.预敌之前,多案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条件下的突发事件突然性、多变性的特点非常明显,要求部队执行任务的时间性加快,给后勤准备的时间缩短,往往是后勤准备滞后于军事行动的频率。要适应这种情况,后勤指挥必须立足于战前的充分准备和战斗中的正确决策,通过预测,多案准备,达到快速反应。这样才能适应任务需要,保障“一线”需要,掌握处置突发事件后勤指挥的主动权。预敌之前,就是要在平时了解所在区域的社会形势,熟悉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掌握所在区域的敌社情,对可能会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分析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后勤指挥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力量做好遂行任务的准备,并善于预见指挥过程中发展变化的情况,在突发事件未发生之前,力争思想上的主动和战术上的完备。多案准备,一方面,要根据可能担负的任务和后勤体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多种行动预案和保障计划,而且要把任务估计的更重些,更具体些,形势预测的更复杂些,确保后勤指挥更周密、更具体、更适应作战需要。做到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能有案可循,有据可依,减少后勤指挥的忙乱和被动。另一方面,要适时进行方案的改进与完善。方案制定后,不可能等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来验证它的操作性和准确性,必须要紧跟形势的发展,了解掌握势态的变化,以适应斗争需要为目的,及时修改和补充,并通过必要的演练,既让有关人员熟悉预测战场的环境和保障任务的内容,又检验方案计划的可行程度,使之更完善。

2.着眼任务,合理控制

战场控制是指挥员有目的的活动,控制的目的是指挥员控制战场态势所预期达到的状态。因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复杂性,后勤指挥的战前预测和战中决策不可能完全适应,这就要求后勤指挥应着眼任务,根据军事指挥的总意图,合理控制整个后勤体系,使后勤保障按照预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一要明查势态合理控制,处置突发事件的战场千变万化,且对处置的方法,在某一阶段有某一阶段的要求。后勤指挥必须及时查明势态变化,依据战场情况,合理调整保障力量,配置物资质量和物资数量,达到控制后勤体系灵活运转的目的。二要着眼任务控制重点。衡量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是否有力,关健是看重点部位的保障到位了没有。因此,后勤指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有限的力量投入获得最佳的保障效益,必须着力于重点任务和重点部位的保障。三是纵观全局协调控制。后勤指挥应根据战场上的每一变化,及时调整后勤保障布局,加强各保障单位的配合,通过协调,达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实现各局部的最佳结合,保持整体平衡,发挥总体优势。

3.把握重点,着眼急需

处置突发事件后勤指挥必须将“把握重点,着眼急需”贯穿于组织指挥的全过程。把握重点,必须要抓住影响保障力量迅速生成的关节点,如运输力量、物资现地配置能力、机动力量的组成等。要确保其不出问题,安全顺利。另外,要选择好保障的时机和保障的重点对象,组织最强有力的保障分队在最恰当的时机实施最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注意灵活应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及时判明重点,努力确保重点、着重关照重点。在着眼急需上,要求后勤指挥紧跟“一线”部队的作战频率,实施跟进指挥,对“一线”部队急需的物资装备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根据部队首长的指示和部队作战消耗的实际需要,组织保障力量采取各种保障方法,在部队最急需时得到最有力的保障。

4.防保结合,确保稳定

保证指挥系统及其保障力量的安全稳定,是实施后勤指挥,完成保障任务的基本前提。突发事件因其违法犯罪性,对后勤指挥系统具有一定的危害。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后勤指挥系统虽然有一定的防卫力量,但因其指挥和保障的独立性,自身的防卫能力比较单薄,特别是在情况紧急、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后勤指挥系统自身防卫力量与其相对稳定、高效运转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后勤指挥必须把防卫和保障同等看待,融为一体进行考虑。一是要搞好后勤指挥和保障力量的自身防卫,通过优化自身的军事训练,提高抗打击能力,从而有效地保存自己。二是同作战部队有机结合,通过相互协调,力争后勤指挥和保障跟随作战部队,既能最直接地实施指挥和提供保障,又能依附作战部队的力量保护自身。以此保证后勤指挥始终处于稳定、连续、准确、可靠的状态。

二、处置突发事件后勤指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把做好战前准备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一方面,做好思想准备。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不同于日常执勤后勤保障,它要求快速、有力,而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后勤指挥过程中,应着力做好后勤保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发动,使整个后勤保障系统处于一种紧张有序的状态,树立打不垮、拖不烂的思想,为完成保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物资准备,特别是涉及整个战局最直接、最关健的物资准备,比如,运力、给养、卫勤等内容。一是做好方案预置,根据各保障单位可能担负的任务,制定出各保障计划,明确各保障部分队应及时做好的各项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二是提前筹措,当出现突发事件的迹象时,提前派人员了解部队急需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调整配置储量不满的物资,缩短物资准备的时间。

2.把运动中指挥、不中断指挥作为关健因素

从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看,各指挥系统运动中指挥已是一种指挥模式,后勤指挥必须与部队作战样式相适应,适应作战特点和要求,根据战态发展随时调整保障方案,在物资供应的前送与补充等方面与作战指挥协调一致。由于后勤指挥前后方必须统筹兼顾,由于各参战单位保障方向的不同,后勤指挥如果不适应在运动中指挥,就很难全面了解各保障方向的情况。因此,后勤指挥要敢于突破常规,在最关健时直接指挥最关健的保障单位,在运动中指挥,为实施保障争取更多时间。同时,要不间断对其它保障方向的指挥,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快捷、准确的性能,随时掌握其它方向的保障进展情况,以变应变。保证其它方向的保障力量,供应渠道不堵、人员不散,使后勤指挥对保障系统运作始终做到情况明,指挥效果好。

3.把提高后勤保障力量的生存能力作为搞好保障的前提

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后勤保障系统的自身防卫力量十分重要,一旦受到威胁和破坏,将直接影响“一线”部队的需求,进而影响整个战局的胜败。从后勤指挥来讲,就必须把后勤保障系统的防卫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一是要精心选择运送路线,尽量选择多通口、多线路相连的运送路线,一旦遇到情况能及时迂回,避开危险。二是要示假隐真。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相关单位,借助他们的人力和物力,实现物资的前送;另一方面,巧装打扮,变通形式,迷惑敌人。三是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平时强化后勤部(分队)的军事训练,配置部分非杀伤性武器,一旦遇有险情,以自身抗打击能力进行有效反击,延长时间,以等待部队的援救。

4.把满足部队急需作为后勤指挥的最终目的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4

关键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应对机制

引言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行业的主管与监督部门,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对医疗市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人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规划和协调,制定科学的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在对市场进行规划、协调的过程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后勤保障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制度,增加资金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应对与协调,这就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具备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迅速集结物资储备、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各种医疗硬件,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正确判断与处理突发事件。加大后勤保障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对于提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升后勤保障效率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增加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资金投入是卫生行政管

理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部门,如果缺乏资金,那么对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能正常运转,那么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会减弱很多,突发事件对人民的伤害也就会越大,因此,加大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增加资金投入以后,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财政的支持与监督工作,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按比例进行合理分配,确保经费使用在医疗、卫生和后勤保障等能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防止有些官员对所拨经费滥用、贪污,给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来威胁。在经费投入使用以后,要组织人员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做全面的评估,根据经费的使用效率做出相应的调整,督促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政资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1.2完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经费投入机制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处理的重要前提,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拨付充足的资金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合理应对。各地政府部门在进行卫生服务经费的拨付和预算中,要充分考虑到留给卫生突发事件足够的资金,以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而不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针对医疗卫生部门的硬件设施,也要增加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与强化应急仪器设备、应急装备和应急车辆等应急抢险装备。针对日常应急演练、卫生知识培训和卫生部门信息化建设等,也要适当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卫生行政管理各部门统一协调、互相配合,为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1.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按照统筹协调、分级管理原则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根据各级卫生医疗部门的具体情况,建立统一的应急医疗卫生物资调配平台,加强医疗卫生物资的生产、运输与分配工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对医疗卫生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物资的合理化分配,实现医疗卫生物资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应急物资的利用效率。

2合理调整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人才储备

2.1合理规划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素质人才数量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想提升工作效率,加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加人才引入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东西差异很大,所以导致很多高素质人才都向东部聚集,而在西部地区,虽然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投入很大,但是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造成物资的浪费,影响这些地区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因此,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未来几年卫生规划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提高单位人员待遇,建立健全单位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各个部门人员编制,制定人才引入计划,科学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关于人才引进的措施可以采用公开招考和定向招录的方式,有计划地解决各单位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人才引入之后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确保专业人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2.2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力量薄弱、工作效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使我国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严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卫生应急专家和现场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成为我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深化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联动机制,增强协同配合、共同参与的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应急专家信息资源库,通过网络和日常培训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各级卫生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沟通,加强对于卫生突发事件的解决质量,提高卫生突发事件的解决效率。卫生应急处理现场救援人员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层人员,他们的医疗水平与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的能力与效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为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充足的医疗器械和防护装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施救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水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医疗救助能力和医疗救助水平对于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整体效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把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医疗救助人员进行日常培训作为一项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反应能力。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加强卫生行政服务部门应急体系的建设。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现场实训,通过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战能力,也可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调整与修改,防止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基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卫生应急编制目录和计划,保证卫生应急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根据最新卫生应急处理方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使卫生应急处理方案在演练和实训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3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卫生应急预案机制

建立健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应急预案机制,可以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理,减小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卫生应急预案机制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不至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可依,焦头烂额,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带来的破坏是极大的。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应急预案,可以准确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和影响范围,对于突发事件该根据哪条应急机制进行处理,这些都在应急预案中可以找到依据,根据需要进行物资和人员的配备,在具体事件的解决上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1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动态化卫生应急管理预案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卫生应急管理预案,首先要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最终确定事态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判断出可能出现的威胁,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卫生应急管理预案的制定与修改,这样一来,一旦突发事件出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响应,根据我们之前已经做好的预案,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方案,处理完成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与条款。

3.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卫生应急预案的全程化评估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前一般没有什么具体征兆,发生得都比较突然,所以处理起来才会比较棘手。但是只要对突发事件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仔细研究每个突发事件发生前有什么危机信号或风险因素,全面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类型和影响范围等,明确预案级别和预警分级,建立卫生应急预案的全程化评估机制,为今后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卫生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工作

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运用人民的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对于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帮助。要想让公众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来,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自救措施的宣传与指导。自“非典”以来,我国民众对流行疾病、食药安全和重大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得到普遍提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卫生应急技巧和疾病预防理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公园、学校和大型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应急知识的认识与处理能力。

4结语

虽然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只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物资体系与人才体系建设,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及引导,一定能让我国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水平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姜孟楠,王嘉琪,刘波,等.全国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能力调查及分析[J].疾病监测,2016(2):166-170.

[2]朱立行,李倩.分析卫生行政管理干部基本素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6):224,226.

[3]余昌胤,肖政,汪成琼,等.贵州省卫生行政管理者对医疗联合体认知现状调查[J].贵州医药,2014(2):166-168.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5

关键词法制建设抢险救援后勤保障

一、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法规发展现状

(一)初步形成了武警部队抢险救援法规体系

武警部队是我国抢险救援的重要突击力量,同其他类型救援力量相比较,武警部队分布点多面长线广,拥有独特的双重领导体制,军地互信共建工作基础牢固,且警种部队、武警总队、武警机动师三类救援力量相互配合,因而在抢险救援任务中扮演着“先遣队”和“主力军”角色,其参与抢险救援行动涉及诸多法律问题。

为了规范和保障武警部队抢险救灾活动,更好发挥其在救援行动中的作用,国家先后颁布了《国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森林法》,明确规定参与抢险救灾是军队和军人的任务。

2005年7月1日《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正式颁布,是目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应对抢险救灾任务最具指导力的法律依据,其中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担负的任务、组织指挥、协调保障工作做出了细致具体的规定。

2009年颁布的《人民武装警察法》是武警部队重要的立法成果,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抢险救援任务赋予武警部队。参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武警部队制定了《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实施办法》用以规范指导武警部队遂行抢险救援任务的流程,保护官兵自身权益,规范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行动应急法律体系已经初步成型,涵盖了任务赋予、组织指挥、职权范围、行动准则等。

分析当前武警部队面临的任务情况,法律保障业已形成了較为顺畅的体系性发展思路。具体到后勤保障的法规上,主要形成了三大类型的法律法规门类:规范任务范围及职权的法律法规、针对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指导处置情况的法律法规。《武警部队任性重大任务管理规定》、《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规定》、《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指挥规则》均有专门章节对抢险救援的后勤战备转换、机动集结、现地展开、后勤指挥做出了具体规范。

(二)抢险救援后勤法律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武警部队在重大任务抢险救援后勤保障中所需的法律保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军地后勤协同保障法律规范不足:

武警部队遂行重大抢险救援任务后勤工作的重点在于为任务部队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历次救援任务中,各类救援力量的后勤资源整合极为缓慢,与国际共识的救援黄金72小时时限吻合度不高,究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军地联合救援是在行政指令,组织间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架构松散、部门间决策随意性大、工作规范化程度不强。

2.针对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准备法律不完善:

武警部队为应对重大灾害救援任务,必须认真做好预先筹划,加强专用物资、装备的预先储备和重点力量的建设,走深度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由于涉及多单位多方面的合作,必要搞好相关法律保障,明确规定建设过程中的责权利,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存在军地应急预案建设不完善、法律、后勤保障法律法规宏观性强可操作性差、法律体系与现实需求脱节等情况。

3.官兵涉法问题法律保障力度不足:

灾区社情民情复杂,受灾群众情绪激动,各类应激行为有增加趋势,违法犯罪问题不可避免,武警部队在遂行保障任务过程中警民纠纷、无主财产处置、军人伤残抚恤等方面问题发生可能性大,为保障部队官兵的利益,武警部队出台《武警部队预防和处理警民纠纷规定》,并依靠《纪律条令》、《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目前武警部队存在法律人才不足、依法办事意识不强等基本问题,法律保障能力不足是导致抢险救援中官兵涉法问题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外国抢险救灾行动法后勤律建设基本经验

当今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对军事力量遂行抢险救灾过程进行了法律规范,在后勤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以提升保障效力的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应急抢险救灾后勤保障法律体系

在应对抢险救灾问题上,美、俄、英、法等国家早已开始理论研究和立法工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印度政府于2005年l2月23日制定了《灾难管理法》,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抢险救灾的职责与义务。美国十分重视抢险救灾法制的立法和修正工作,其法律体系由《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即《斯坦福法案》的历次修正案、《洪水保险法》与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洪水灾害防御法》、《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国家紧急状态法》、以及《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美国油污法》、《联邦应急计划》等法律构成。

(二)依法完善军地一体保障

军民融合模式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自身国防事业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抢险救灾中,为了共同的目的,各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军地联合。

如俄罗斯,其参与抢险救灾行动的是紧急情况部这一准军事力量,从编制体制来看,该部已实现军民一体,由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民防军和普通公民的地方民防军构成;从经费保障来看,联邦政府约出资三分之一,地方政府与企业界成员约出资三分之二,实现军地联合保障。

(三)依法强化救援专业力量

虽然参加抢险救灾的救援力量涉及社会各方组织,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军队和警宪部队,各自都担负有其他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救援行动。所以,各国都建立有专业救援力量,以提高救援水准。如俄罗斯就有一支常设的专职救援力量——“紧急情况部”。其员额近50万任,辖属多支应对紧急情况的专业力量——“国家消防队”、“搜救队”、“水下设施事故救援队”和“小型船只事故救援队”等,在后勤层面,俄罗斯的救援组织系统主要优势在于救援装备配备完善、救援人员后勤组织指挥能力较高、救援物资经由“经济情况部”统一调运实现了物资保障的一元化和协调支援的快速反应。

三、提升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法治化水平的建议

随着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数量的逐渐攀升,武警部队遂行抢险救援任务日益常态化,担负的任务也日益多样化,充分发挥法律的支持保障功能,切实做到依法行使职权、依法处置情况、依法解决问题是未来抢险救援任务法律研究的中心工作。

(一)完善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应急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为武警部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提供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应急法律体系,可通过审定新法、增改旧法、查漏补缺等方式进行。

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虽然法律文件的数量不少,涵盖的领域也比较宽泛,包括有《国防法》、《人民武装警察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森林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和《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实施办法》等。但大多数为普通法,规范的是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抢险救灾活动,尚需对已有法律进行及时整合,解决法律过于分散的问题。

在立法技术和立法程序上,武警部队应当迅速借鉴军事法学和警察法学完善自身立法系统,探讨武警部队在遂行抢险救援任务及其后勤保障中的部队任务特点、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法律追究的实施、征用民力民物的具体要求和补偿机制。

(二)建立完善的軍地协调指挥机制法律保障

抢险救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很难进行高效率的抢险救灾,必须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规定军地各部门的职能。

目前,抢险救灾中的指挥机构多是在公共危机发生后由地方政府牵头临时组建,武警部队指挥员视情参与。机构人员不稳定,指挥关系不确定,没有真正形成军地联合指挥的运行机制,影响了指挥效能。

抢险救灾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军事行动的特殊形式,必须纳入整体法规保障体系以确保抢险救灾制度化,完善军地协调机制法律保障的重点工作是明确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规定有关部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划分响应级别、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要求、资源和经费保障、索赔和补偿、法律责任等,使应急救援工作法制化和标准化,保障应急救援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为抢险救灾提供科学的制度保证。

(三)明确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后勤职权范畴

规范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行动的法律虽成体系但内容零散,特别是有关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职权的规定不够明确,给武警部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制造了不小的障碍。必须实事求是的制定部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的配套法规,明确抢险救灾中武警部队物资筹集、民力征用等职权范围以及履行的条件、程序,以及事后赔偿机制,提升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完善抢险救灾的特殊指挥机制,突出规范和明确多方协同的指挥关系,加强与地方公安、交通、通信、民政以及其他专职机构的沟通联系,确保行动时急而不乱、协调一致。

(四)提升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后勤法制建设人才培养水平

武警后勤法制人才建设是整体法律建设的基础,其数量规模和素质能力决定着武警部队在法律监督、涉法问题解决方面的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要基于救援法律以及其他后勤法律岗位的需求和遂行任务的需求,通过专家合理论证,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培训方式,从根本上把握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向,用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从岗位论证和岗位需求出发,研究后勤发展建设中具体的岗位设置和权责划分,切实做到法律人才管理到位,既考虑单位用人的长期性又考虑人才成长的空间和路径,把人才岗位适应、人才成长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进行管理,避免令位不符和学用不一等人才浪费现象。

参考文献:

[1]莫于川.国外应急法制的七个特点.中国应急管理.2007.

[2]连岳国、乐绍延.生产安全:来自俄罗斯和日本的经验.中国减灾.2007.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6

关键词:

物资采购;应急采购;保障力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52-01

1搞好物资应急采购力量抽组

物资应急采购力量的抽组,就是从现有物资采购力量中抽取部分专业骨干,专项负责物资应急采购工作,是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后勤条例》和《中国人民后勤战时保障条令》,依据军委和总部关于应急采购的有关规定,我军应急采购力量的抽组,应针对可能承担的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任务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灵活采用按建制、按区域或按采购对象方式进行。按建制抽组就是将现有综合物资采购机构采购力量,成建制编组应急采购组织。即由总部和大单位综合采购机构将现有物资采购力量建制转入应急采购组织体系。这种抽组方式适用于物资综合采购机构主要承担物资应急采购工作时的情况。按采购对象抽组主要是指按照现有综合物资采购机构承担采购任务的区分和总部确定的物资采购目录,分专业编组应急采购力量。即由综合采购机构按照采购对象和任务区分,编组应急采购力量。这种抽组方式适用于采购的物资相对单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情况。总之,物资应急采购力量抽组方式灵活多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既可采取一种抽组方式,也可综合运用多种抽组方式,还可创造性地采用其他抽组方式,以切实提高应急采购保障效率和采购质量。

2做好物资应急采购机构的编组

物资应急采购机构编组,主要包括物资应急采购的机构设置、职能区分和人员编配,是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按照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建设和应急采购等级转换的要求,物资应急采购机构可大致编成骨架型、简编型和满编型三种编组方式。骨干型编组是指当应急采购任务较轻、采购规模较小时,原则上在不打乱平时采购运行机制的情况下,成立由单位业务主管副职、综合计划部门和相应采购业务骨干组成的4-6人物资应急采购组,专职负责应急采购任务。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充物资应急采购力量。简编型编组是指当物资应急采购任务较重、采购规模较大时,可成立由单位军事主官、主管副职、综合计划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采购领导小组,下设1-2个采购组、1个储运组等业务部门,每组编配相应业务骨干2-4人。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充物资应急采购力量。满编型编组是指当物资应急采购任务较重、采购规模增大时,应将现有采购力量全面转入应急采购机制。成立由单位军政首长、主管副职、综合计划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对应急采购工作的组织与控制;各业务部门按平时采购分工,结合应急采购预案需求要求,密切配合,全面担负物资应急采购各项工作。必要时,还可向上级申请加强力量,扩编物资采购机构,以便及时、有效地遂行应急采购保障任务。

3加强物资应急采购设施设备的配置

物资应急采购设施设备的配置主要是指物资应急采购机构和人员在开展应急采购工作时所需的装备和器材等的配备,是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根据遂行应急采购保障任务的需要,按照物资应急采购业务流程,主要为物资采购机构和人员配备必要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物流实现设备和物资勤务设施。一是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即应急采购保障过程中,接受、处理和发送采购信息所需的各种设备,主要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电话机、电报机、电传机等)、文件编制复写设备(打字机、录音机、录相机、复印机、照相机等)、数据资料的计算存储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置)等的配置。二是物流实现设备。即应急采购保障过程中,进行物流活动所需的各种设备,主要包括物资起重设备、物资运输及配套设备、物资计量设备、物资质检设备、物资储存设备、物资安全防护设备、机械维修设备、动力设备、物资保养设备等的配置。三是物资勤务设施。即应急采购保障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主要包括物资库房、货棚、货场、铁路专用线、库区道路等的配置。

4认真组织物资应急采购演习

为了适应我军多样化军事行动应急采购的需要,应当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必要的演习活动。一是加强实战演练。为适应物资应急采购保障需要,应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必要的实战演练,把演练的要求、方式、方法等内容编入预案。根据预案内容,敲定假想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同时,要以练代训,抓好平时训练。结合每次为部队采购保障物资,作为检验应急采购保障能力的练兵和考核,不断提高物资应急采购保障的熟练程度和效率。二是加强虚拟演练。与平时的采购保障相比,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应急采购保障具有采购任务难测、采购协调困难、采购需求紧急等特点,如果组织实施应急采购保障演练,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由于演练环境的高度复杂性,难以重复使用。如果进行应急采购保障虚拟演练通过建立不同类型非军事行动的保障环境开展虚拟演练,不仅能提高采购保障人员的应急采购保障能力,还能有效节约经费。三是加强联合演练。组织联合演练是落实和健全物资应急采购保障机制的根本途径,对于熟悉保障预案、完善运行机制、锻炼保障队伍、加强协调配合,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联合演练,主要是组织部队需求单位、军队采购机构、政府协调机构以及地方供货单位4种类型单位,熟悉应急预案,演练保障程序,疏通采购渠道,协商采购方式,解决相关问题。演练可采取联合作业、方案推演、网络采购、实际配送、演练示范等方式实施。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7

本文探讨中行西宁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途径: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物资基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根本保证;制度支撑,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有力保障;规模适度、管理科学、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工作的重要保证;强有力的采购渠道,是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到位的基础。

【关键词】

应急物资;体系;经验;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根本保证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为切实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保质保量、安全及时”的原则,成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和救灾物资紧急调运领导小组。由分管后勤的行领导任组长,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后勤服务中心各科科长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服务中心,并明确了职责及分工。根据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人总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确定储备和调拨紧急救援物资的品种、数量。

二、制度支撑,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有力保障

物资储备坚持“质量第一、快速及时”的方针,建立抗灾救灾统一指挥、综合协调、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储运体系,在接到救援命令后,迅速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运,准确及时地将救灾物资安全运送到灾区。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制定了《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物资储备应急预案》、《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物资储备制度》、《应急物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救人救援机具物资储备制度》、《机关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动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及《突发公共事件运钞车辆应急保障机制》等,应急预案和制度,并通过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对现有应急物资登记造册,分类存放,并建立了应急物资专人管理制度。玉树地震发生后,后勤服务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反应迅速、快捷,在第一时间保证了救灾物资的到位,稳定了人心,确保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工作的重要保证

1、物资储备方式:分类、分库储备物资

物资储备主要分三类,一类为食品类;二类为救援设备机具类;三类为应急物品及药品类。由于西宁中心支行储备场地的局限性,对以上三类物资储备,分别实行了不同储备管理方式。对容易变质的食品和药品等物资实行按季流动报废制和分库储备制。其它应急物资分库储备。即:一部分物资储备在行里的储备库中,另一部分物资储备在供货商的储备库中,确保库存可满足不少于400人的应急救援物资。

(1)西宁中心支行储备库储备40%的物资。

(2)供货商按照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为中心支行储备60%的应急物资,做到供货及时、调运及时。

(3)小区超市按照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要求,储备应急食品及日用品,做到调运及时到位。

(4)中支医务室按照中心支行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要求,储备应急药品,做到调运及时到位。

2、储备物资的管理

(1)储备物资必须保证质量。

(2)凡物资进(出)库,均应经过清点、登记。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执行,做好物资的出、入库、报废等工作,以保证物资回收后能重复使用。

(3)对库存物资适时进行清点、通风、倒垛。特别是对储备的应急食品,防止食品过期储备,采用滚动式管理方式,提高出库速度。

(4)随时与供货商联系,及时了解物资储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紧急状态下在短时间内能有优质的衣被、粮食、纯净水及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供应,以保障应急的基本生活需要。

(5)树立常备不懈的救灾服务意识。

培养造就一支调动及时、技术过硬、协调周密、服务诚挚的备灾队伍。做到在应急状态时,主要岗位人员5分钟内到位。每年进行装卸物资演练、库内物资倒垛演练、帐篷搭建等业务演练,提高全体人员业务能力。

3、储备物资调运的管理:采用分级调运物资方式管理

(1)根据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分,结合西宁中心支行物资储备应急特点,各部门根据行指挥部的指令,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运所有储备物资,保证调运的储备物资品种、数量、时限、地点符合指挥部的要求。

(2)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视危害程度按国家有关规定级别,调运应急储备物资。在本单位所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物资采购部门根据指示及时协调供货商,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及时到位,并将落实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做到先急后缓,保证重点,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节约了资金。

四、强有力的采购渠道,是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到位的基础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8

摘要部队维稳行动是新时期新阶段非传统作战的重要样式。文章分析了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维稳行动后勤保障对策

部队维护社会稳定是在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遂行特殊任务的军事行动。其后勤保障既不同于平时,也不完全同于战时,本文试就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所具有的特点谈几点对策。

一、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受领任务突然,组织指挥复杂

维稳斗争所具有的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使得是否动用部队参加维稳行动、部队执行维稳行动的地区、方向、目标及动用兵力的大小都需要由上级决定,其决策的机密程度极高,部队指挥员难以预先得到号令。由于事件的意外性,部队接受任务时必然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而且部队维稳使用多少兵力,如何编成,事先难于断定,只能根据事发后的情况而临时确定。加之作战方向不明确,因此,地形、道路、当地社情和可以供我利用的地方支援力量,心中无数,这就给后勤协同带来了困难。同时,维稳行动在短时间内进攻、防御、追击、堵截、迂回、围歼等作战样式可能会频繁的变化。因此,后勤组织指挥更为复杂和困难。

(二)部队行动迅速,准备时间短促

部队在接到维稳行动的命令后,为了尽快控制事态,就要立即行动,乘事态没有扩大之前,迅速恢复态势。由于部队的行动突然、迅速,后勤准备时间也就随之而十分短促,往往要边随部队行动,边进行准备,没有专门的后勤准备时间。

(三)任务性质特殊,保障方式常超

执行维稳任务的后勤保障,既不同于平时,也不同于战时。从当前运行的后勤供应、管理标准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维稳部队的特殊需要。从我军几次维稳实践看,部队的消耗总体上高于平时、低于战时,但也有个别项目高于战时。如伙食费、卫生费、车辆维修费、防暑降温费、被装管理费等,介于平战需要之间,政工费、水电费则可能高于战时的需要。维稳中还可能出现交通堵塞、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困等情况。因而部队携运行标准也难以按正常战备规定执行。同时,由于维稳行动的突然性,地区的概然性,决定了维稳不可能有预定的战场,后勤保障难以沿用一般规律性的战斗行动保障方式。

二、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对策

(一)维稳行动保障方案要齐全

“有备利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事件,牢牢掌握保障的主动权,避免临时措手不及,平时必须制定齐全、周密、细致和符合实际的保障预案。首先要多案准备。各级后勤要针对本地区维稳任务形势,结合本单位担负的保障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预案。在每个预案中,要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保障措施,要把作战地区,使用兵力、动用的装备、前进的道路、开进方式、后勤保障人员的编组配置,战区的社情及可动用的人力、物力和油料、给养等作战物资可能消耗和补充,伤员发生率预计及抢救后送,部队的宿营方式,后勤防卫,以及有关情况结合起来制定方案。其次要具体翔实。要把情况设想得复杂些,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保障措施想周全、订完善,切实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临阵不乱,紧张有序,较好地完成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任务。

(二)维稳行动后勤保障方法要灵活

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灵活方法。一是前送与请领相结合。外地入城的部队,由于对地形、社情等情况不熟悉,应以前送保障为主,当地部队应以请领为主。在部队待命、形势缓和、交通方便的情况下,以请领为主;在部队换防、情况复杂的情况下,以前送为主。二是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当部队机动距离较短不需开设途中保障点时,可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伴随部队实施保障;在部队任务紧急,或远距离机动后勤伴随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则在途中适当地域开设供应点,对途经部队实施定点保障。三是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调剂保障相结合。部队休整待命、建制部队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采用逐级保障方式;当部队对后勤保障要求急,逐级保障难以及时满足部队需求时,可实施越级保障;如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不便时,上级后勤可指示友邻单位实施调剂支援保障。四是秘密保障与强行保障相结合。为减少正面冲突,在实施保障时,可采取以下几种秘密保障方式:着便装行动;借用地方车辆或将军用车牌换上地方牌号运送物资,并商请地方部门代为前送;伪装运送物资;利用夜间补充,在维稳形势突变、重要保障物资告急的情况下,要当机立断,采取强硬措施进行保障。

(三)维稳行动后勤保障重点要突出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就难以形成保障决策。维稳后勤保障在保障方式上要坚持以后方供应为重点。由于暴乱分子的破坏,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生产、生活秩序,适成断电、断粮、断油、断药和医院、修理机构、商店关闭等严重局面,人民群众生活都难以正常保证,更难以满足大部队高消耗的需要。对此,后勤保障应以后方供应为主。在保障内容上应以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维稳行动性质所决定的,保障中要重点解决人员饮食、住宿、伤员救治、车辆用油等问题;在保障时间上应尽量放在夜间进行。

参考文献: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9

关键词: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机制

物流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而又比较辛苦的工作,不仅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更是一个单位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物流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永恒课题。从职能分工的角度来看,后勤工作实际上是部门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整个研究所的工作,全局为先,服务为先。后勤的本质是为其他工作提供“弹药”的后方。没有及时的物质支持和适当的服务保障,各机关的工作和活动就会失去基础和动力,一切都不可能。因此,如何提高物流服务的安全性是每个物流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第一,应急管理的后勤服务工作是其他职能部门正常运作的最有效保障,该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单位的后续发展及员工对该公司的认可度。只有企业的员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才有利于后勤服务部门开展更加高效的管理工作,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可全面投入相应管控工作中,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单位中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后勤服务部门大多数是对整个企业办公物品支出、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盘点以及了解,故需要做好对应的计划,了解每个职能部门的岗位需求点,做好全面化的岗位物品耗费表,根据相关的数据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并将测试出来的数据作为年初预算的数据参考,这样可以在优化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使得该部门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而不是被其他人所说的无用部门。第二,应急管理后勤服务工作涉及人事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物资部门等多部门。每一个部门之间不仅仅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需要构建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来促使各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效开展。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有利于提升工作的价值,减少一些工作中存在的协调性不足情况,进一步避免由于工作协调性不足而产生的大规模成本支出。对于必需的成本支出,需要分析其原因,尽可能购买高质量的物品,延长物品的使用周期,减少物品更换次数,使得工作开展高效化。

二、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

广泛性

物流工作涉及面很广。具体来说,后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等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水电费的收取结算;做好办公楼、宿舍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好车辆调度和管理工作;执行有关接待规定,按照局办安排做好接待工作;协助局办公室处理与周边的关系;做好办公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工作。负责办公室、宿舍院落前的四包及保安工作;做好办公室、宿舍院落的绿化管理和文明社区建设;做好局外立面的经营管理工作;做好培训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局家委员会工作,协助局办做好民间调解工作。水电管理、车辆管理、办公楼卫生维护等日常事务。业务项目复杂,涉及面广,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

服务性

后勤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从后勤工作的内容来看就是服务本局的工作,是保证本局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服务工作。例如车辆调度、车辆安全出行、水电畅通、住房及各种办公设施维修、园林绿化、民间调解等都是服务内容。为此,我们物流工作者都需要热情、主动、耐心,还需要具备能力、技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好服务,才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和谐性

后勤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从内容上讲后勤工作就是服务本局的工作,就是保证本局的其他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工作。例如车辆调度、车辆安全出行、水电畅通、住房及各种办公设施维护、园林绿化、民事调解等都是服务内容。为此,我们物流工作者需要热情、主动、耐心,也需要有能力、技能,两者相结合,服务好,才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琐碎性

物流管理工作往往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做起,但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一定不能小看。在具体的工作中,水电的维护,如果没有这样微不足道的准备工作,就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在站内与其他单位协商时有任何疏忽,将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失去单位形象。

三、后勤保障单位内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人员密集导致内保难度增大

后勤保障单位的内保工作的范围涉及科研单位的方方面面,如员工休闲区、职工食堂和外来人员招待处等,这些场所人员密集,容易产生各种摩擦问题,加大了安保的工作量。再如,科研单位的一些房屋出租给了外来人员,这些人员社会关系复杂,且他们租房屋的用途是不一样的,有的房屋经过几道转租,还有的房屋改做其他经营场所使用,也导致了治安环境的复杂,同时还增加了消防隐患。科研单位职工宿舍的内保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一个是宿舍的人员众多呈现出饱和状态,因为职工的生长环境和工作岗位的不同经常会发生一些生活上的矛盾,加上科研单位还在不断地引进人才,使得职工宿舍早已人满为患。职工宿舍大多是老房子,各项基础设施落后,不仅不能够满足正常的住宿要求,且监控系统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一些盗窃的事件,给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3安保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在后勤保障服务单位聘请的安保人员中,大多数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这样一来安保服务的水平就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严格的培训上岗机制,安保人员的服务就变得不可控制。受到所聘用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的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差,所以对于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其应对能力也就不高,不能够及时地将事态控制住,妥善地解决。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安保人员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避之不及,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完成科研单位对于应用高科技完成保密安保工作的要求。

四、应急管理后勤保障的应对机制

尽快建立统一的应急后勤保障分级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制订应急预案都有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但相互沟通甚少,兼容不多,协调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从本位主义出发,贻误抢救时机的可能。即使各方齐心协力,也容易出现物资和人员配备的重复,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理顺应急后勤保障体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适应结构合理、指挥灵敏、决策及时、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制。有关专家建议,我国的应急后勤保障管理体制,可以由三级模式构建。最高一级是部级应急后勤保障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国应急后勤保障的动员和组织建设工作。中间一级是在省和直辖市设立应急后勤工作领导小组,其机构、职能、任务与部级机构协调一致。下面一级是在县级地方政府设立应急后勤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基层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上级机关应急管理指标的落实,确保应急后勤保障正常有序进行。为了协调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能量,各级政府必须打破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害应急后勤保障模式,加强应急管理力量、后续后勤保障力量以及应急后勤保障内部力量之间的协调。力争做到权威、高效、灵活、畅通。

是进一步完善应急后勤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地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建立现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因此,各级职能部门在对应急事件做实时判断、提前预报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为决策部门提出应急后勤保障预案,为政府应急保障提供决策平台。二是建立力量动员机制。包括物资动员、交通运输动员、医疗卫生动员、后勤科技动员、应急人力动员等方面,达到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编组恰当、力量适中的要求。三是建立多方合作与协调机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地域宽广,必须通过多方协作的力量来解决。所以,要充分发挥多方组织的力量,通过多方沟通与协调,共同做好紧急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

是努力做好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工作

政府应急管理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决策科学,措施果断之外,还要求有雄厚的物资储备和人力资源作基础。要想及时征调,就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建立完善系统的战略物资储备。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能源、矿产、资源、医疗设备等,这些物资无论对付紧急事件,特别是灾难的救助,还是灾后重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战略物资储备不仅要有量上的保证,还应考虑到地理上的安全性和分布状况,确保物资储备管理严格,保证质量,储备点交通便利,通信畅通,随时调拨,达到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目的。

是加强应急后勤保障法制化建设

只有用法律的手段将应急后勤保障中的诸多因素确定下来,应急后勤保障才能走向制度化的轨道。一是要制定统一的紧急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法规,用立法方式规范应急后勤保障行为;二是要明确应急后勤保障的机制、职能、权限、运作方法及资金来源,确保应急后勤保障依法进行;三是用法律手段,在应急后勤保障中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五)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一,在应急管理后勤服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后勤服务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于该部门的员工来说,其所面对的工作内容过多,工作项目比较琐碎。此时,工作人员必须分清楚哪些事情应当先办,哪些事情应当后办,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要提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度,积极与各部门之间做好沟通与交流,定期与各部门成员之间增进联系,提升自己部门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和领导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形成比较融洽的关系网络,完成高效的服务与管控工作,实现信息交流顺畅。该类别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对办公室用品的使用和能耗规定做好预先宣传工作,将相应的原则以及规定一步一步落实到位,要求人员按照规定来办事。在事情处理上,还要采取应对性措施,避免双方发生矛盾纠纷,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综合处理,为上级领导部门以及同级部门减轻一些无效事情的负担,充分发挥部门的自身职能,彰显压缩企业不必要成本支出的价值。第二,在应急管理后勤服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后勤服务职员的综合素养。服务工作是整个后勤管控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较强的服务意识,真正将后勤部门的价值作用发挥出来,确保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成员之间能够积极配合而不是恶意阻挠。在工作开展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不可意气用事、徒增困扰,要正确认识到某些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并无大小之分,对任何事情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认可。

结语:

公共卫生应急是对医院应急体系的综合考验。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水平作为医院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救治的顺利进行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邹佩琳、涂宣成、肖万超、孙冬杰、韩宝江、唐锦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医院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v.27;no.157(06):137-139.

[2]杨月巧.新时代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关系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2019,v.14;no.162(09):28-31.

[3]魏真.关于应急状态下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思考[J].决策探索(中),2019.

[4]张咏梅.医院后勤外包服务投诉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廖宏,金一.谈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应对突发灾害[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贵州电网公司.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二)[C].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贵州电网公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2.

后勤保障应急方案篇10

关键词反恐财务保障经费

一、反恐财务保障特点

(一)经费准备时间短

由于恐怖主义在发动恐怖袭击时,其地点、时间、规模、强度都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就要求部队反映迅速、行动果断,赶往事发现场,追捕,控制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如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准备时间不足一个月,俄军两次车臣反恐战争和俄罗斯人质事件基本上都是急促应战。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在短时间内筹措到部队所需要的大量现金;另一方面,部队在开进途中和到达预定地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给部队的经费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经费保障范围广

由于恐怖主义实施恐怖袭击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如劫机、暗杀、毒气袭击、绑架袭击以及自杀性爆炸等;在袭击的目标的选择上具有广泛性,如党政要员、宗教领袖、社会名流、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交通命脉等。这就要求参战部队行动快、机动性强,特别是部队参战以后,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坚决打击。这就要求财务部门根据作战环境和任务变化及时调整部署,采取各种保障措施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

(三)经费结算难度大

时间的突发性和部队受领任务的突发性,决定了经费保障的紧迫性,环境的多变性,带来了经费结算的复杂性。部队执行任务容易产生独立性和随意性,经费开支范围的扩大,标准经费的不足和不宜控制的弹性经费实际开支的增加,机关事业部门之间,事业部门和部队之间的经费交叉错位,都增加了经费结算手续的复杂程度。

(四)资金安全风险高

俄军在第一、二次车臣反恐作战中,其后勤保障部队多次受到的袭击。分析可知,恐怖组织十分注意袭击反恐力量的后勤保障资源;尤其当急需资金,很可能袭击反恐力量的财务部门。此外,还刻意制造社会混乱,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可能导致经济滑坡,它将严重削弱国家反恐战争的潜力,使反恐经费的筹措困难。

二、反恐财务保障的组织实施

根据反恐财务保障经费准备时间短、经费保障范围广、经费结算难度大、资金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实施反恐财务保障。

(一)制定财务保障预案

制度预案应做好以下预测:一是对任务的预测。包括部队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行动方向、作战领域、可能采取的作战样式、战中可能调整的作战计划,以及财务保障能力等。二是对决心的预测。包括对军首长决心、上级保障力量使用方法、联勤机构开设时机、地点以及本级后勤保障决心的比较和选择。三是对战况的预测。如战斗进程、部队战时的经费物资消耗以及对财务的需求等。四是对困难的预测。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考虑,预想多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将预测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总、论证、分析、疏通,使财务保障预案“数字化”。

在制定财务保障预案的方法上,应根据部队驻地情况,推断可能发生的恐怖活动类型、规模及危害程度等情况,结合可能的战场实际,制定多种保障预案,把平时准备、临战准备和战中准备结合起来,使其严密、周全、灵活,体现横向联系上相互配套,业务纵深上相互衔接,不能在任何一个保障细节上出漏洞。

(二)搞好现金储备

反恐财务保障最具体的工作就是做好经费的及时供应,保证部队在遂行任务时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如果失去了经费供应的及时性和连续性,部队就会处于被动局面。一旦发生恐怖事件,各级财务部门应迅速启动保障机制,按照制定的相关规定,提取现金增加储备,迅速通知参战部队经费供应的途径和方式,对随身携带的、上级供应的、联供代储的、下级单位的战备现金做到心中有数,保障自如。

(三)强化应急保障训练

应急保障训练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后勤部门要组织财务人员经常开展应急财务保障训练,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地财务保障方案,把业务训练和军事训练、基础训练和突击保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本单位、本部门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恐经费保障演练,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保障预案,达到以训为战的目的,使保障能力有效地形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