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热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8:18

景观设计热点篇1

1.生物气候学

生物气候学(Bioclimatology)是生态学和地理气候学的边缘学科,研究气候因子季节(年)变化和生物活动周期性的关联。基于对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空气温湿度等不同气候因子的分析,创造出符合人类舒适度的气候环境并降低人工建设的能耗。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在2000多年前,在《空气、水和地点》中就曾提到物候概念,维克多·奥戈亚(Victorolgyay)在1963年出版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一书中提出生物气候主义的地域设计理论,以满足人体舒适度为出发点,关注气候和人类生理感受之间的关系,并把建筑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评价每种气候条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采取技术手段解决气候与人体舒适感的矛盾;结合地段解决气候与人体舒适感之间的矛盾。

2.生物气候图

生物气候图的绘制类型有维克多奥戈亚(olgyay)的生物气候图法,B吉沃尼(Givoni)的生物气候图法,沃特森(waston)法和马霍尼(mahoney)法等,其中olgyay的生物气候图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生物气候图以人体舒适度研究为标准,使用温度——相对湿度指数坐标。横轴表示相对湿度,即空气实际含水量和同温度空气饱和时含水量的比值;纵轴表示空气温度,可反应空气和人体之间热能的流转,坐标点表示空气状态,适用于潮湿地区的人体物理舒适度评价(见图1)。设计原理与人体的舒适度和得失热量以及大气状态相关。

3.国内外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及应用

建筑学领域对生物气候学应用研究主要着手于太阳能的被动式利用,使用日照角度、强度和时间来降低建筑能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师重点关注设计如何适应各气候带的建筑,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地域气候逐渐成为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继20世纪60年代,维克多·奥戈亚正式提出生物气候学概念,1980年代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建筑结合生物气候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990年代,B吉沃尼将气候研究拓展到城市规划领域。他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考虑》中系统分析了气候的成因及城市、建筑的影响因素,就不同气候区域提出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方法策略。21世纪后,美国的布朗和德凯的《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原著第2版)》(2008),史密斯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可持续设计指南(原著第二版)》(2009)从群体布局、建筑单体、材料构造三个层面的气候适应性和气候要素的关系着手,对生物气候建筑提出自身见解。吉沃尼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2011)研究了气候因素及其对人、建筑和社会的影响。埃维特·埃雷尔等的《城市小气候: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2014)探讨了气候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人类室外热舒适的问题。以建筑高效节能为起点,重点探讨了建立在建筑-人-气候的相互和谐上的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和自然采光设计。杨柳《建筑气候学》(2010年)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创造舒适的低能耗生态建筑为目标,系统阐述了考虑我国地区气候影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气候分耩方法、气候调节策略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国内高校院系目前关于生物气候的建筑文献研究多从宏观生态建筑学角度做整体性思考,或绿色建筑技术角度着手设计,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气候环境、能源资源的研究专注于结合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研究成果较少,相对缺乏对生物气候设计的全面理论研究。

4.风景园林应用生物气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自然观推崇尊重人类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国际东西方大学研究员董斌先生提出的“科学堪舆学(运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和堪舆学说进行创意思维的设计科学叫做堪舆设计学)十八原则”中与城市气候密切相关的有因地制宜原则、建筑景观原则和改造风水原则。《园冶》(计成,2011)、《长物志》(文震亨,2012)、《草堂记》(白居易,唐)、《术藏》(谢路军,2010)等众多风景园林著作及相关文学作品都对景观的物候设计进行了理论经验总结,但多注重视觉描述和情感体验,缺乏科学数据论证。生物气候学可帮助设计场地获得高效高质的可持续发展。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是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基础上,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流动,增加被动式能源使用,减少主动式能源消耗。对生物气候学的有效应用可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多重效益:(1)经济效益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中国带来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发展压力。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紧凑型城市发展更需依赖生物气候能源的利用。免费绿色气候能源的使用可以节省能源消耗和设备购买运行的费用,可持续推进产业经济发展。(2)生态效益风能、太阳能、光能、水资源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热岛效应,在城市中实现固碳和碳汇效应,达到巩固城市生态环境,建立能源循环体系的目的。(3)观赏效益忽视生物气候特征的城市建设,极易抹杀城市的个性特征,造成千城一面的后果。地域性、本土性的生物气候特征是建设特色城市景观的大背景。冬冷夏热地区顺应水系,布局紧凑的风水村落格局;湿热地区出檐深远的干阑式竹楼;干旱地区外闭内敞的庭院式建筑,都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视觉景观效果,成为气候适应性景观的典范。

二、风景园林基础物候资料的建立

城市气候和人类的生理、心理关系密切,良好的城市气候环境可以让人的中枢神经保持正常状态,调节人的温热感和光电效应,促进身心和体力的恢复。物候单因子资料的建立,可为研究人体舒适度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百科大辞典将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包括海陆、洋流、地形、冰雪覆盖和局部下垫面的土壤植被特征)、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五类。大气科学词典则将其归纳为:辐射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地理因子。风景园林学科着重考虑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空间形态表达为主的实践研究是其改善人居环境的主要手段。在研究气候对人类的影响上,风景园林学主要关注由气候要素和风景园林空间结构形态构成的舒适度感受。运用三元论方法,可将三者的相互关系作如下表述

1.风因子

风即大气环流,其测量参数分为风速、风向,可用流场和流线表示,主要考量标准为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各季节平均风速等。现场实测、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是针对风因子的主要研究方法。风向可简单地从罗盘或云、植被的运动方向测得。数字式或手持风速测定仪一般宜设置在风向垂直线上,多次记录后算取平均值;并选择不同高度,比较风速的变化规律。风速、风向可由年或季风玫瑰图表示。风(即大气环流)是人体在室外空间中感知气候的重要因子,直接影响人体的冷热感受。注重物候条件的景观设计会充分考虑场地中空间组成因素的布置和组合,因势利导,营造舒缓宜人的夏季主导风向。

2.湿因子

相对湿度对于施加于人体的热负荷没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它对空气的蒸发力的作用进而影响身体表面排汗的散热效率,从而影响人体热舒适度。湿度的测量参数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湿度,多使用干湿球测量法和露点湿度测量法测量。绝对湿度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水蒸气的重量,并不能直接说明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是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与同温度时空气所含饱和水蒸汽量之比值,可以作为评价空气干湿的标准;露点温度是在未饱和湿空气水汽压不变的条件下,气温下降至出现结露时的温度。城市空气湿度多用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表示。

3.热因子

热因子由大气温度和热辐射两方面组成,主要利用干湿球、黑球、照度计等仪器测定。干球测量空气湿度;湿球温度又称绝热饱和湿度,可表现当前环境通过水分蒸发蒸腾后达到的最低温度;黑球是在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时,通过热辐射方式传输能量的测定方式。大气温度变化包括平均气温,气温较差,表示环境热辐射平均强度和温度的平均辐射温度(mRt)也可用来作为衡量温度的参考指标。热辐射分为太阳辐射照度和光照度。辐射照度时到达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通量,以物体的热点效应为基础原理,可测量总太阳辐射量、散射辐射量、直射辐射量、底面放射辐射量等。光照度是达到物体表面单位面积就的总光通量,受照平面上接收的光通量的面密度。

4.生物因子

城市环境中的物候适应性不但涉及人类,同样也涉及在城市中生存的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生命有机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物候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城市生物资源的不合理过度开发,直接导致景观破碎严重,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同质景观丧失了异质景观应有的和谐共生系统,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三、生物气候学风景园林应用

城市中的生态系统大多是人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基本在人类的控制下进行,人几乎是唯一的消费者。生物气候设计属于被动式能源利用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利用被动系统配合人工主动系统,塑造具地域特色景观空间,可有效提升景观的生态效能、视觉感受和人体舒适度体验。充分发挥景观固有的气候调节功能是风景园林影响城市气候的关键途径。生物气候学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场地的微气候分析和评定,以及通过景观要素的空间形态布局改善场地微气候两方面。在景观空间形态设计上关注并合理应用风、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生态系统等要素,不仅可满足人类活动的生理要求,享受视觉美,同时也能满足心理舒适感的渴望。利用生物气候学做气候适应性景观设计的优点在于,使景观师在设计之初就知道何时何处需要采暖、降温、遮阳或通风;在平立剖面设计时应该利用什么,避免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最佳人体舒适度;如何减少施工使用时的能耗。为达到这些目的,可在现场气候单因素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人体舒适度整合分析,得出景观空间形态的关联关系,实际应用于设计表达。

1.风环境的风景园林应用

城市风场的分布情况与周边空间形态关联密切。城市中的风多为街巷风和庭院风,由热能分布不均导致的温度差、气压差造成,周边建筑构筑物和人群活动都能对其造成强烈影响。风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夏季舒适通风区和冬季避风区,规避夏季气流不畅和冬季寒风、劣风、涡流、乱流等不利风易发区。景观风环境应用需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在空间上综合有序地引导气候元素,布置景观元素,以减少不舒适风场的形成,在湿热条件下引导风速,加快人体散热;寒冷条件下降低风力,保持体温。对风场的规律掌握可通过实地测定,也可借助风动模拟、CFD模拟等技术实现定性分析。

2.湿因子的风景园林应用

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高湿,人体的水分蒸发受到限制,形成闷热感觉;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出现燥热情绪,都会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但在低温环境中,相对湿度对人的热舒适影响较小。风景园林湿因子的利用可包括雨水、中水的直接间接利用和节水灌溉系统。城市中大面积不透水下垫面需要集中且快速的管道排放能力,同时城市土壤涵养能力下降,微生物生存空间劣化。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减少城市防洪和供水压力,改善地下水和土壤条件,提高城市物候条件。在各类自然或人工的景观水体形式中,据SoptS、etm+遥感数据,使用热红外信息处理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水域景观的测定分析,面状水体较其它水景观类型,对局地温度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热环境的风景园林应用

空气温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首要气候要素。根据2001年,marialenanikolopolou等在欧洲国家对将近1万人的问卷和实测研究,得出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决定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但人的主动调节能力和心理作用有助于对环境的适应,提高人体舒适度。影响城市景观空间的热环境和场地围合面的空间形态及植物布置密切相关。绿地景观的热环境温度低于其它的景观类型,可形成“冷岛效应”,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的共识。人类活动的时空安排和场地日照时长、日照角度合理搭配,可满足室外热舒适需求。利用屋顶绿化和立面绿化可调节小气候环境。根据当地气候规律,夏季运用建筑、植栽遮挡多余的光热,增加通风;冬季充分吸收光热,避免盛行风侵袭。以上都是关于热环境的应用策略,但关于如何合理布置形状大小不一的景观才能得到最大效能的利用,还需得进行进一步探讨。

4.生物多样性和风景园林

生物多样性是构成景观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城市景观应用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理解。宏观尺度而言,城市的生物群落能量和物质循环利用应和区域稳定健康发展成正相关。就中观尺度而言,生物系统的构筑应符合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平衡原则,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特征。微观尺度的生物种类、空间形态、生活习性可以充分融合到人类的日常活动中,和人产生良性互动。其中微观尺度在城市风景园林的具体营造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对生物群落的保护,减少对原生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塑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创造以“蓝”“绿”基质为主体,和谐统一的整体,建设复层混合立交式的连续循环的生物群落。通过景观生态结构功能的分析诊断,进行景观生态评价,设计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栽种,增加动物种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四、结语

景观设计热点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与空间的不同,颜色点缀也不一样,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活泼、沉静、温暖、冷漠、热烈、清爽、朴素等感觉。园林设计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的运用尤其重视,在城市的建设中离不开园林的建设,园林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给使用者带来身心的愉快。园林设计中色彩搭配、组合可以很好改变其结构形式,营造出静谧或热闹的环境与氛围,打破单调乏味,呈现五彩缤纷氛围。

1、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原则

以下是植物色彩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最主要的几点:

1.1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其它景观要素一起出现的,即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此时植物有处于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两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作为单独观赏对象出现。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当植物处于支配地位和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的配色处理,但不管任何情况我们的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1.2绿色基调

不管任何季节,植物都不会少得了绿色,在植物色彩中它是绝对的主角。虽然由于季节和光线的原因,植物的绿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但这些绿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差,当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时,是一种因为微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调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积时,要以绿色为基调。当我们布置花坛时,绿色的叶由于明度较低而会作为“底”出现,彩度和明度较高的花朵作为“图”而跳了出来,这时,绿色的基调效果会有所减弱。

1.3点缀色

如不是为了特殊的效果,其它色彩一般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点缀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成片涂抹,即把各种植物当作颜料一样在绿色的背景上挥洒,这种情况一般会用花卉或花灌木作为色彩的载体;以少胜多,即在绿色基调上的合适部位适当的点缀些对比色,这时,我们也可以将建筑、小品的色彩加进来,从明度上划分层次,营造空间效果。

1.4背景效果

背景色对植物的色彩配置有重要的作用。远山、蓝天、大面积的水面均可以像天幕一样充当植物色彩的背景,这三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明度较高的色调比较合适,但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有适当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过渡。这时,还要考虑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园林景观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栏杆等也会充当植物的背景。这时,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如当背景是暖色调时,如在砖红色的墙根或屋角布置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暖色调的;当背景是暖色调时,前景应为冷色调;绿色背景主要是利用观叶植物,选择枝叶紧密,叶色浓暗,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最好。绿色的背景,前面可以放置一些明亮色(白、粉红、黄色)的花坛,或开红色花的灌木,总之要是补色或是邻补色。

2、园林色彩应用技术

2.1色相

色相主要来自植物,种类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类,最好状态时大约两种色相并存。假如一次性开花时显现三种颜色,而且这种现象持续一年存在,那么色彩搭配会非常丰富。即使颜色类似,但因为所有颜色同时存在的几率很小,也让人目不暇接。相反,色相的种类过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在给人的视觉享受上大打折扣,也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2.2色块

许多色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的色彩,如繁茂的热带雨林和广阔无边的大海都包含了多样的色块,它们构成的整体的色彩美轮美奂,色块对色彩,对美的贡献不在于其大或小。一片树叶、一滴雨露,都无不蕴含美的真谛。虽然如此,色块的搭配组合还是要讲究的,在大范围的场景中,色块不能是深色抑或繁杂,在小范围的场景中,色块的作用则应该是精致华丽的。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分配策略。

2.3色性

颜色总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创造美的价值上,每种颜色都是不可或缺的。根据颜色的深浅做一简要分析如下:较深的颜色往往蕴含着激情和热烈,让人积极向上,甚至忍不住热血沸腾;较浅的颜色则让人冷静,有助于祛除烦杂的思绪。配置色彩组合时,应以季节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深色的植物适宜被用于寒冷的季节,而浅色的植物最好被用在温暖的季节。也就是说,天气热时广泛种植浅色植物,天气寒冷时多种深色植物。

3、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组合搭配必须确保整体色调的统一,且有层次渐变。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是先确定设计的主体意境,并通过园林的各个要素采用和谐的配色将意境生动地体现出来,配色强调统一性和协调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把握色彩对人的情感及心理方面的效应,合理有效地将配色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3.1暖色的应用

暖色系主要是指红色、橙色、黄色以及这三种颜色的邻近色。暖色的波长较长,具有较高的可见度,色彩明艳、跳跃,能够渲染出热烈而欢快的氛围,在园林设计中较常运用。例如红色给人以强烈的活力感和热情奔放的感觉,醒目且富有朝气。通常将这类色系的花卉,如杜鹃、牡丹、玫瑰等设置在较醒目的位置。比如在一些广场入口、园林中心、公园入口等常会设置这类色彩亮丽的花卉植物,以吸引人流,同时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3.2冷色的应用

冷色主要包括蓝色、青色以及这两种颜色的临近色。冷色的波长较短,且其可见度比较低,有收缩色块的视觉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营造一种远退的效果,常在一些小空间景观的边缘部分设置,使景观空间富有深远感。此外,冷色调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感,在花卉的组合中,通常将冷色与白色及部分暖色相搭配应用,能够营造出一种明朗的气氛。

3.3对比色的应用

常见的对比色有黄色和紫色、红色和绿色、橙色与蓝色等。强烈的对比作用可以使加强两种颜色的色相,从而使对比效果更加醒目,使得人的生理及心理效应更加强烈。在园林景观设计尤其是花卉组合中,常会运用到对比色,以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在一些广场、公园入口等处,采用各种对比色构成的花坛、花柱等,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突,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

3.4同类色的应用

一些色相较为接近的颜色可以称之为同类色,比如橙色与红色、黄色与橙色等。此外,颜色深浅程度不一的同一色相的颜色也成为同类色,比如粉红与深红。这类色彩由于纯度相近,在配色中比较容易取得较好的协调性。通过同色相不同深浅度的颜色的层次渐变,可以营造较强的空间感的层次感,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

景观设计热点篇3

关键词: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95-02

1项目概况

工程项目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是内二环市政道路,全长16km,作为城市片区的骨架,道路景观不宜单独定位,景观设计理念应与片区定位相协调,设计风格应考虑街区周边用地性质。澄迈县金江镇内二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景观定位为自然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景观形式,片区定位为以高端智慧型产业和生活居住为主,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形态紧凑的现代城市生活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管理营销、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道路两侧以商务用地为主,道路景观定位为营造具有滨海度假特色的都市核心功能区市政道路,满足商业、居住需求。

2设计理念

设计满足商业、生活氛围,表达和谐、统一为主,并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体现当地的人文景观,做到人与景和谐自然[1]。设计以海南本土热带植物为主,发挥地方植被优势,提出“一街一树一景”设计概念,从整体城市道路脉络出发,合理布局,运用品种多样的行道树,打造风情各异的道路绿化景观(图1)。

3道路绿化设计特色

本次道路景观绿化带设计采取分段式区别设计,初步分为五段特色重点段景观如下。

(1)自然生态路段景观绿化以贴近自然的景观绿化带为主,此区域两边大部分为田野风光,因此中央绿化带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背景区域大部分让视野通透,观赏田园风光。植物选用秋枫、小叶榄仁、三角梅、鸡蛋花、大红花等以自然式布置,以体现自然生态路段的区域特点(图2)。

(2)亲和无限路段道路两边主要为住宅区,景观绿化带设计以简洁的曲线布景,律动景观为主[2]。乔木以小叶榕、盆架子为主,半自然式交替布置,灌木地被选用海芋、满天星、蜘蛛兰等,以圆形和具有波浪线形的大色块栽植为主,充分融入有着纵横交错水网的城市区域设计特色。

(3)热情奔放路段为为居民安置区,且跨桥而过,具有人流量密集的特点。景观绿化带设计中要处处以人为本,对细节精雕细刻,既要有宛如天工的自然景观,也要有栩栩如生、精致灵动的人工景观。从铺装、雕塑小品、设施小品、材料、植物配置等方面都能融合民族文化、风情,体现出别具民族特色的景观绿化带。植物配置主要以火焰木,凤凰木等大树形成热情欢乐氛围,中下层植物点缀龙血树、龙船花等花灌木,进一步加强红色植物的热烈主题氛围[3]。

(4)生动活力路段景观绿化带设计以灵动外形的植物为主景,以不规则且具有韵律的色块灌木带和铺装。大乔木骨架木棉和椰子树为主,构成弧形的天际线,苏铁、变叶木、假连翘等色块灌木及球类花灌木点线面组合,形成具有层次节奏的韵律。

(5)喜悦温馨路段景观绿化带设计以黄花盾柱木为骨架行道树,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前提下打造旋转式流动的视觉感受,种植以点缀树,棕榈类树种,以形成疏朗温馨的绿化效果。

4道路景观设计

4.1中央绿化带及侧分带绿化设计

中央绿化带宽3m,绿化植物整体采用带状自然式配植,因地制宜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采用树形整齐、乔灌木高低错落有致的草本观叶、观花、观果植物,常绿落叶色叶树搭配,四季皆有景。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距离不得小于0.5m。

树种选择结合海南地方特色,以棕榈科为主,同时要考虑不同季节和颜色,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纵向结合路灯进行景观设计,绿化要有适当变化,以防止观赏视觉疲劳。

上层大乔木以当地特色常用树种棕榈、椰子、凤凰木、榕树等树种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色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其绿化设计起到防尘、减噪,柔化道路的线条的作用。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植物;花灌木选用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地被植物选用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草坪选用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品种[5]。

行道树选用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海南道路环境条件,且落叶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伤害的树种。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侧分带宽度为2m,种植行道树,行道树冠幅和高度应能满足既能遮阴又不应影响视线的效果。

4.2道路两侧绿化及边坡绿化设计

道路两侧绿化带结合边坡防护一起考虑,绿化与防护形成一个整体,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采用较缓坡率,坡面绿化带以草坪为主,配以绿篱和灌木及景观乔木,采用绿色作为基色调,配以红色、紫色、黄色等颜色的花卉,形成各种造型图案,突出海南的特点,局部点缀景石,彰显自然美。

4.3道旁树池、花池设计

树池设计:树池通过巧妙精致的拼贴,丰富的彩色植物,突出景观的特色,增强趣味性。

4.4景观小品

小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的同时,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海南风情文化,达到景观装饰的效果。营造度假休闲的氛围。在各个景观节点处点缀街头雕塑、休息座椅、景观灯柱、垃圾桶等设施。

5结语

该设计主要从市政道路景观特色、树种选择、群落搭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为城市市政道路在绿化设计中如何能够选择最佳的树种,形成一路一景的特色道路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芦建国,吴秀臣,唐桂兰.南京绿道植物景观营建特色探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2).

[2]魏永强,温向春,王林.浅谈城乡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J].防护林科技,2015(4).

[3]刘新萍.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J].农业与技术,2013(9).

景观设计热点篇4

关键词:度假酒店;设计;风格;理念;节能

引言:

度假型酒店是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为宾客旅游,休假,开会,疗养等提供食宿及娱乐活动的一种综合旅游建筑类型。度假型酒店具有地域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通过其地域性理念的表达和外部造型的奇特性,来建造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借此增强建筑吸引力、带动消费水平。

1、设计风格

从气候条件分析,海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潮湿,与东南亚地区十分相似。因此海南度假型酒店常选用的第一种设计风格,是以热带雨林自然之美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东南亚民居式风格。东南亚建筑多与自然景观环境交融,有“自然中找景,景观中造宅”文化传统特色。东南亚民居式风格包括泰国式、缅甸式、老挝式、柬埔寨式、印尼式等。这些地区大都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居民为适应气候特点,多把传统建筑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结构上多用木梁柱支撑较大的挑檐、重檐和起翘飞檐,屋面做得大而陡。设计特点是自然、健康、休闲。建筑材料多取法自然、简约别致,如竹、藤、草、木、各色天然石材等。建筑色彩主要以宗教色彩浓郁深色系为主,如沉稳大气黑色、褐色、棕色、金色,还有鲜艳陶红和庙金色等。

从区域地理条件分析,海南滨海地理环境与地中海地区有一定的可比性。地中海沿岸包括希腊、西班牙、法国、南意大利甚至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建筑,可以成为海南度假型酒店的又一个风格范本,即地中海风格。地中海风格的建筑特色是,拥有拱门与半拱门、马蹄状的门窗。地中海地区自然色彩丰富绚烂、无须造作;因此按照地域自然即出现了三种典型的颜色搭配:希腊建筑风格的蓝与白、南意大利和南法地区的黄、蓝紫和绿、北非的土黄及红褐。立面构造上,欧洲滨海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有很多历史悠久、样式别致的古典建筑。例如意大利风格建筑就包括屋顶四方形塔楼,低坡度四坡屋顶,竖长的窗户配以拱形装饰上楣(呈倒u字型);以及宽长的屋檐下均等排列木梁象征意式古典装饰托座等设计元素。这种贵气、奢华的气质就常为大型海滨度假酒店设计时采用。

2、设计理念

2.1建筑设计

海南建筑设计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减少或降低了很多建筑性能指标上的硬性束缚:如采暖、保温、降噪、空气净化等。而国际国内巨大规模的开潮、自由的设计创意、多元的文化融合,为海南建筑产品的品质提升和风格成型营造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海南度假型酒店建筑只有根植自然气候、地理位置、滨海景观、人文风情等条件,才能综合体现出其“原创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设计理念。在细节创造上,设计可以把握如下原则:①整合突出热带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甚至城市设计相结合,避免热带景观与建筑单体、建筑单体与城市环境割裂开来。②建筑造型突出热带元素趣味,强调滨海特色。度假型酒店建筑设计不必盲目做大、求洋,而是要靠特色取胜,做到新而优而活。酒店设计与旅游服务、消费需求多样化紧密结合,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必然要求灵活创新的多元化酒店建筑风格。③技术层面上,多注重自然通风、采光、防潮、隔热的材料、构造设计,变被动节能为主动,创造大众共享的公共空间。除在总体设计中把握上述原则,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等细部处理上,还应灵活掌握相应设计理念。

2.2建筑材料

海南度假型酒店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如火山石、青石板、板岩等;特别是本地的火山石,既可作为建筑的外墙装饰,也可切割成块打磨平光作为道路铺装。景观塑造中,还可以将海贝壳、海岩等充当表皮砌筑材料,既经济适用又独具匠心地反映热带主题,可谓一举两得。突出本土的热带特色,根据设计需要,海南酒店建筑的屋面也可选用斜坡屋面,上铺质朴的灰土瓦、木瓦、红瓦,或者干脆铺上竹藤茅草,犹如当地的民居,突显热带地域特色。院落小品建筑也可仿照海南民居,采用青石、毛石、火山石等本地石材垒砌,与本土建筑环境协调。除了当地传统建材,近年来在海南省建筑节能协会、省节能减排协会等部门的推进下,更有太阳能加气块、椰子壳石材等新型节能绿色墙体材料,以其轻质保温隔热等特性,陆续进入建筑设计业内人士视野,拓展了建筑材料设计思路,也为未来海南建筑节能设计的拓展提供了市场。

2.3建筑色彩

色彩作为视觉形象要素对环境整体设计十分关键,在以吸引力和知名度为特色的度假型酒店设计中的作用更是显著。海南地处热带地区,清新、明快、冷色调的色彩让人感觉清爽,而用明度高的深、暖色调的色彩则容易让人感觉躁动和不安。热带度假型酒店,为了给游人创造出轻松、自然的度假休闲氛围,其总体规划色调应是以明度低的浅、冷色系为主。并且避免使用明度重、对比度强,明显让人感觉压抑建筑色彩。

3、节能设计

海南的自然地理风貌,使“低碳”“节能”等绿色概念在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建筑设计中,强调通风、隔热、遮阳,力求布局和空间组合的科学;在用料上,推广革新本地建材,或进口热带地区和沿海地区建材等。酒店与一般办公、商业建筑相比较,在能耗方面的特点有:运营时间长,需全天候开启空调、热水供应、内走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淡旺季入住率的不同、餐饮娱乐营业的时段性等对空调、给水、照明等系统的负荷率不同影响;不同客人、季节对室内环境参数的不同要求;大厅、餐厅、客房、会议厅、办公室、后勤用房等功能用房要求提供的多种等级的环境舒适度。

3.1围护结构。海南酒店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多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与蒸压灰砂砖等新型节能材料做填充墙体。另外,为防止海南夏季的炎热和强烈日照,外墙宜采用吸热系数低的浅色系涂料,窗体宜采用镀膜、双层中空玻璃或Low―e低辐射玻璃,部分窗外增加百叶等遮阳措施,可减少空调负荷,降低室内降温能耗。

3.2照明系统。为了降低度假酒店的照明系统能耗,可结合单体建筑的体块造型,将大堂、餐厅、客房彼此分开并以热带水体、植物等景观穿插其中,使得各功能块彼此联系又各自通透,增加了自然采光、减少了人工照明能耗,同时又增加了酒店的景观趣味。灯具宜选用节能灯具及智能控制照明设施。

3.3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应当根据房间布局、能耗分布等灵活布置。如能耗相对集中的空间可布置集中空调,能耗分散且需求大小不一的空间可布置分体空调进行空气调节,达到各自节能的要求。

3.4可再生能源利用。海南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相关产品技术市场成熟、稳定,酒店等公共建筑均要求最大化利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4、结语

总之,只有植根当地社会文化,充分发掘地域特色、热带元素,将建筑单体、景观规划、节能技术融为一体进行设计,才能创造出理念鲜明、地域文化浓郁、经济美观兼具,更趋高效合理的滨海度假型酒店。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热点篇5

关键词:巴厘式(Balinese);热带庭院;景观设计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hemainelementsofBalitropicalgardenlandscapeareconcludedandanalyzed,inspiredthinkingintheirwork.

Keywords:Bali(Balinese);tropicalgarden;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巴厘式(Balinese)热带庭院,丰富多彩,别具风情,是东南亚地区富有装饰趣味庭院的代名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风格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不断地变化发展。城市美化建设从中也吸收了不少东南亚热带庭院的园林设计手法与技巧。再者本人对东南亚热带庭院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尝试选取巴厘式热带庭院进行浅薄的分析,希望得出一些有益借鉴与启示。

本文拟选——贝贝克(Bebek)别墅庭院进行分析。选此例的原因有:一、该别墅的建筑及园林设计者是东南亚最成功的景观建筑设计师马德·维杰亚(madewijaya),他在热带地区创作了四百多座庭院,其中不少项目驰名海外。其本人自1974年起便扎根巴厘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吸取民间宝贵经验,最后将巴厘岛庭院推向一个成熟的高峰。二、别墅是设计者本人的住邸和工作室,较少约束条件,去除一定的个人色彩后,应该是其造园精髓的尽情体现。三、东南亚热带园林历史发展深受中国、日本、印度等文化影响,受的影响,近代殖民文化进入,则头绪更多。而现存的完整园林古迹不多,以一个当代庭院作为切入点,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气息可能更有启示作用。

二分析

贝贝克别墅庭院分析如下:

总体布局

从鸟瞰图(图1)可看到典型的巴厘

岛建筑布局。一至两层的大坡屋顶建筑呈合院式布局,高低错落。功能不同的建筑围合

图1(贝贝克别墅鸟瞰)

出的庭院大小各异,主题不一,庭院间相互融合渗透。与中式古典宅院比较,巴厘式建筑布局更为自由,个体之间少用廊等构筑物联系,而使植物栽植占主导地位。

以上庭院式布局决定了巴厘式庭院景观的各种特点。首先,庭院作为生活起居空间,又是四周建筑由里往外观赏的对象,如何营造从四周建筑的檐下观看都美好的视觉效果,成为设计师们锤炼的主题。这在中式和日式庭院设计中是共通的,且都讲究一种“艺术的填充”,充分表达了“借景”、“对景”、“漏景”,而巴厘式庭院有更多自然的活力(图2)。其次,如果要使每个檐下欣赏到的园景都如画来营造,那么整个庭院有许多幅画要创作,这使庭院常用不同的主题来相互辉映。再者,墙面的设计灵活,不同的高度、颜色、质感和形态美妙的协调着庭院的种种,并常用精彩的装饰品悬挂或镶嵌在墙面上(图3)。

图2图3(贝贝克别墅园景)

(二)组成部分特色

下面以水体、种植和园建小品三个主要部分来分析其特点,但三者在建园中互相交融,故力求条理清晰。

1水体

水体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热带庭院更是必不可少。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廻环、欲肥腻、欲喷薄……”,细描了水的风情万种,而东南亚园林对水景之美的应用也淋漓尽致。如果说中式传统园林更强调山水形态及其诗意画境的话,那巴厘式庭院的理水更强调人与水的接触方式及其自然对直观感觉。

1)巴厘式庭院内水体多以规则形状,一方面因为空间有限而集中用水,四周建筑环列,易取得幽静开朗的效果。庭院四角不太封闭,只要对种植与池边铺装稍加处理,效果可自然而不呆板,无需借助不规则水体形态。另一方面巴厘式庭院受多种文化影响,在理水上不拘一格,更会因地制宜。最重要是水充盈庭中而建筑如浮庭,在炎热的天气下于敞轩中闲坐,实乃人生一大享受(图4)。这与中式古典园林中的舫和水院,或飘于岸边的亭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4(巴厘岛某酒店园景)

2)泳池在巴厘式庭院中深受喜爱,是设计中的重头戏。除功能作用外,因其水面相对宽阔,常在一旁设置纳凉亭或高筑物,而被赋予更多的景观作用(图5)。泳池边的铺装材质与铺贴形式力求质朴,尽量与水面高差贴近。沿海度假酒店多用“无极”跌水泳池,置身于泳池中,从某个角度望过去,同置身于蔚蓝的大海中般心旷神怡,优游自在。泳池的配套设施非常讲究,有由传统演变而来的雕塑喷水以装点气氛(图6),边上的坐具也严格呼应整体风格,特别是布艺的颜色,而种植方面对日夜的色香效果都有要求。

图5(贝贝克别墅园景)图6

3)巴厘式庭院中喜用形式丰富的水坛水罐作装点,坛中或一掬清泉,或青荷依依,倒影天光云影月色,十分可爱。这种做法在东南亚地区十分流行,最早是由南印度用水罐养殖荷花开始,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这不禁让人杜牧《盆池》一诗:“击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境里,明月落阶前。”文人在水池中寄托自己的心境,而巴厘式庭院水坦布置灵活,更强调其装饰效果(图7)。

图7(清迈某酒店园景)

2种植

分析巴厘式庭院的种植原则,发觉与中西成熟的园林典范有许多相通之处。以美国约翰·o·西蒙兹(JohnormsbeeSimonds)所编写的经典教科书《景观设计学》中“景观种植”一章所列举的种植原则为例,“树木是基础,群植以模拟自然状态,用冠荫树统一场地,种植中层树充当低空屏障,既有遮挡作用又增添视觉趣味……”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巴厘式庭院的种植。

那么其究竟还存在些什么特色呢?热带庭院表达了当地人与自然相处的理想模式,种植设计更多是捕捉了热带雨林中神秘和浪漫的特征,更强调一种趣味效果。虽然一眼望去种植十分自然,但其实质修剪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因热带地区植物生长迅速而易过分繁密,易引来蛇虫之害或由此而习惯性联想到的顾忌。适当修剪,能促进空气流通。此外,设计重视植物的色彩、肌理、疏密与习性,来模仿自然式的搭配。正如维杰亚所说的那样:搭配庭院植物就像进行舞台设计,不同的植物如不同的演员般相互配合来营造主旋律,其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那具有几乎不可控制的生命力的植物。巴厘庭院更多是原始直观美感的把握,多一分野性质朴而就像高更在印象主义画中所追求的那般。

3园建小品

巴厘式庭院的园建中最浓墨渲染的是大门和四周的点缀雕塑。

大门从古至今都是巴厘式庭院装饰的重点,或简或繁都集中反映着整个庭院的风格和偏好(图8),其体量一般高于周边界定的围墙,材料多用当地红砂岩或砖,门洞比例高窄,装饰手法多样,装饰味浓,造型优美,多略显夸张。

巴厘式庭院中喜用雕塑,内容多为小动物或有宗教色彩的小精灵,其造型多古拙可爱,稚气十足,置于花丛中、绿树下、水池边、窗台上、大门前,或单置画龙点睛,或群放热闹气氛(图9),使整个庭院氛围更为轻松幽默,富有一种平常自然的人情趣味。

图8图9(贝贝克别墅园景)

因为巴厘式庭院注重氛围的营造,所以灯光的应用也是相得益彰,令夜晚的庭院更更富有层次感,添了神秘感。柔和的黄光通常陪伴在大门、雕塑、花钵、飘檐下或某个丛林深处,此刻人情意味也变得更温柔了,故此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城市与海岛吸引着全球的度蜜月游客。

三借鉴与启示

总结巴厘式庭院,其富有东方装饰意味,贴近自然的特点。且其风格的发展中,视庭院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为与建筑的一种平衡,大胆吸收变革以适应现代生活。其成功在于保留了本土文化并发展了“巴厘岛”特色的建筑及景观设计,营造出休闲、浪漫的环境。

而其吸引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借鉴的原因在哪里呢?

1、气候相近,植物种类和特色,生活起居习惯等,有许多相近之处。贴近自然的种植方式,注重色彩对比和肌理搭配,南方阳光充足,易创造出迷人的景致。

2、尺度宜人。巴厘式庭院在中、近距离的景观创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对细部与装饰十分讲究,特别适用于珠三角海和南地区房地产园林的借鉴。

3、注重人与自然接触的方式及各种感官的需求与享受。这在园林创作中是处处相通的,巴厘式庭院朴素自然的文化特色很适合现代都市人紧张工作生活的缓解,一定的异国情调又满足人们心理上追求新鲜感的需求。

然而,近年来,我国东南亚风格楼盘,度假区等项目越来越多,但良莠不齐。在建筑设计方面,别墅设计仅仅用昂贵的建筑材料,进行更豪华的室内装修;在景观环境设计上,大多只注重平面的图案化,而不注重空间的组织,且施工工艺粗糙。各个住宅区域之间的互相借鉴使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呈现出“一脉相承”的设计手法,抹杀了地域之间的特色。今天的中国现实生活巨变,时装般转换的园林风格是否就可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呢?当代中国园林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

美好成熟而有生命力的园林景观需要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思想去解读,不然就否定了人类文化存在特性和园林的存在特性。这或许离题远了,但亦是从巴厘式庭院分析中得到的最大启示吧。

参考文献

1madewijaya.tropicalGardenDesign.thames&HudsonLtd.London.1999

2比尔·宾士奈摄影,陈福明编著.《热带天堂》(英文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景观设计热点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广场景观;环境设计;植物种植;灯光照明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现代的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来平衡身心,保持健康的体魄。对此,梧州市人民政府在2003年适时提出了实施“三百项目”和“三年一大变”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于是,一个融娱乐、休闲、赏景于一体的,以健身、康体、大众参与文化活动为主题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由此产生,并在方案招标中获得选用。

一、现状分析

设计中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市政府办公大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现在的江滨大酒楼)周围地块,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座落在梧州市的行政、文化中心位置;三大建筑物坐落其中,造型独特,雄伟壮观,各具特点。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政府广场,喷泉、雕塑、绿化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景观效果很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政府大楼前广场虽然景观很好,但面积较小,入口太窄,铺装地不足,对广场的开放、外延不够,缺乏大气的景观效果。(2)三大建筑物的每个广场主题内容不够明确,缺少文化内涵。(3)三个广场之间各有一条街道相隔,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缺乏相互间的有机联系。(4)三个广场在原设计时,只考虑灯光照明,夜景效果则欠考虑。

二、设计构思

基于该环境特点和特定的功能要求,结合梧州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宝巾市花为艺术特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相互交流,将广场建成一个高起点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娱乐休闲赏景相结合的、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的行政、文化中心场所,充分展示梧州城市的新形象,因此,在设计构思时重点考虑如下几点:(1)重点突出政府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的形象。(2)强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雕塑、园林小品的表现形式,赋予文化内涵,突出时代气息。(3)加强三大建筑物前广场景观空间的有机结合,使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营造一个大气整体的环境空间景观。(4)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特别是突出亚热带棕榈科植物和市花宝巾以及开花乔木,既突出景观效果,又注重生态效益。(5)加强灯光夜景的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梧州市政府广场景观工程,既是政府办公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的前庭广场,又是奥奇丽路延线上的一块公共绿地,也是市政广场功能互补的活动场所。因此,在总体布局上,着重考虑政府广场前的植物景观和提高灯光夜景效果,以圆形、椭圆形、扇形和自然流线形进行构图,通过对交通流线上的组织分析,利用铺装、绿化、灯光、水景和园林小品这些景观元素,把三大建筑物前的景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组成各具特色的、简洁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观空间。整个布局大致分为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三个景观空间和一条奥奇丽路街景。

(1)政府广场(喷泉广场):在保留原有喷泉、雕塑和绿化的基础上,着重充实提高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重新铺植草皮,多植大树,特别是棕榈科乔木(如大王椰子、国王椰、短穗鱼尾葵等),再配植一些常绿开花灌木和色块植物(如宝巾花、红继木、黄金叶、黄榕、大叶红草、福建茶等),组成一个具有平面疏密变化、立面层次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的群落景观。以简洁明快的植物景观效果来衬托政府行政中心的形象;以增加广场铺装、不同标高平台和卵石小径来加强政府广场与文化中心广场、市政广场的过渡与衔接,运用古榕、丛状短穗鱼尾葵、小叶榄仁、桂花和花灌木以及色块植物等植物景观来协调广场之间景观的联系。

(2)文化中心广场(宝巾花广场):以广场砖拼合图案的铺装为主,在文化中心建筑前的广场中心以一组用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的宝巾花图案(因工期紧未做)和周围广植宝巾花(梧州市花)以及特定设计的宝巾花灯来点出广场的主题,烘托出梧州市花宝巾花的文化氛围和植物特色。在文化中心建筑南面布置了一片以阵列式种植垂榕的方式形成绿荫停车场,在与奥奇丽路交接的广场东侧,开辟一块带状的绿荫休闲生态停车场,以种植2~3行高大粗壮、树形健美的油棕(后改为小叶榕古榕)作为阵列式种植组成群植效果,停车场地作镶草生态铺装,以这种大气的带状植物景观作为政府广场与新迎宾馆广场之间有机联系的纽带。

(3)新迎宾馆广场(叠水广场)。在新迎宾馆入口以北的广场中心,以玻璃钢制作的三层叠水钵(高8.8米)结合环形八个涌泉景观的椭圆形水池,既作为新迎宾馆广场的主体景观,也作为宝巾花广场的视觉中心。远观近赏,主景壮观美丽。新迎宾馆人口两侧以高大粗壮、树姿优美的大王椰子来衬托宾馆建筑,简洁大方。在宾馆之西、文化中心之南的通往市政广场道路,选用华盛顿椰子流线型列植于道路两旁,整齐美观,富于动感。整个广场以大王椰子、华盛顿椰子来突出棕榈科植物的景观特色,装点新迎宾馆的亚热带风情。

(4)奥奇丽路街景:整条路为南北向,全长750m,路宽14m。设计时以柱状垂榕和“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一道白天景观优美、夜景五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而且柱状垂榕在道路平面衬托下,竖向景观明显、突出。

四、绿化设计

整个绿化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种植,通过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简洁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来突出植物的空间和色块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

(2)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常绿开花乔木相结合,突出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如大量采用一些大王椰子、油棕、国王椰、华盛顿椰子、短穗鱼尾葵、散尾葵、美丽针葵和古榕、木棉、小叶榄仁、垂榕、桂花、大叶紫薇等高大粗壮,树形优美,枝叶茂盛,花大色美的南方特色树种,充满亚热带风情。

(3)大量种植宝巾品种,突出梧州市花特色。如在宝巾花广场周围广植各个品种(大红、水红、紫、黄、白、花叶等)的宝巾花,以突出宝巾花梧州市花的城市象征物,以尊重市民热爱乡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运用彩叶植物的特点。为了突出色块种植的景观效果,如政府广场大面积运用了福建茶、黄榕、大叶红草的绿、黄、红色搭配种植,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充分展现流线型色块的景观效果,用彩叶草等点缀八个花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双面红继木球点缀于绿树丛中,达到丰富植物景观效果的目的。

五、灯光设计

针对三栋主要建筑的功能、特点及周边环境,在夜景照明总体设计中,通过建筑立面照明、硬质景观照明、绿地照明、水景照明和道路照明等夜景照明手法,进一步提升广场、建筑、园林和水景及道路相关景观夜景的景观效果,让夜晚的政府广场庄严雄伟,文化广场光彩飞扬,新迎宾馆金碧辉煌,奥奇丽路星光灿烂。

(1)政府大楼庄严雄伟,其灯光设计以黄光来勾勒大楼的主线条,以投光灯、泛光灯来照射大楼的外表面,玻璃幕墙采用蓝色内透光,充分体现建筑结构和材质的美感。文化中心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灯光设计以内透光表现主体建筑,通过黄、白两色投光协调主体建筑。新迎宾馆夜景的灯光设计以黄光为主色调,适当的蓝光构图,形成着实的灯光配景。

(2)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及周边绿地的夜景以市花宝巾花庭院灯为主要景观照明,以草坪灯、投光灯为辅助照明,通过宝巾花灯和一组用花岗岩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成宝巾花图案的地埋灯(因工期紧未做),将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有机地过渡和结合成一体,并提升文化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充分突出宝巾市花的主题。在政府广场雕塑水池两侧的绿地内各点缀了三株椰树灯增加夜间绿地的景观效果。奥奇丽路则以“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带状的夜景景观效果。

(3)新迎宾馆广场中心水池的主体景观(三层叠水钵和八个环形涌泉)采用防水的彩色水底投光灯,让夜景的叠水涌泉水光交融,流光溢彩。六、铺地设计为了统一广场硬质景观效果,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的铺地选用与政府广场一样的广场砖材料,以白砖为主铺成大方块(3.5m×3.5m),以红、蓝砖作色带(宽1.2m)将白砖拼合成纵横整齐的方格图案,图案整齐美观,纵深透视感强。以统一的铺装材料将三个广场空间景观融为一体,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整体效果很好。

七、给排水设计

(1)给水:政府广场的绿化淋水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装置淋水,其余绿化淋水采用设置龙头接管淋水。(2)排水:广场排水一律采用暗渠集中排水。

八、结语

景观设计热点篇7

关键词:地域特色;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舒适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犹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人们的视线中,生活的压力、身心的疲惫,激发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对居所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小区环境景观成了居所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之一,其运用的是否得当关系整个小区景观设计效果的好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除了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体现小区的景观设计风格或建筑风格,配合园林构筑物及建筑的外形及色调。(2)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适地适树、适地适花。(3)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体现建筑,以节约用地和投资。(4)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利用绿色植物塑造绿色空间的内在气质,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突出小区自身特点。

由于气候及生态习性不同,植物的生长及种类存在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其景观风格也不同,造就了丰富多彩、各具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风格。除了自然因素外,各地的习俗及开发商的喜好、要求,在创造具有地方风格的植物景观时,也是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创造不同地区植物景观风格的前提。进行小区植物配置时,要充分分析、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带、不同城市植物景观的地方风格,以满足植物景观的地域要求。

1.温带、寒带地区小区植物配置

我国北方地区受温带和寒带气候控制,这些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且霜冻早,降水集中在7-8月份,这些不利因素是该地区的绿化、美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适合北方种植的植物比南方少,因此在小区植物配置中,会出现色彩单调、种类单一的局面,这对北方地区的园林景观作用的发挥非常不利。但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可大大延长景观的观赏期,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植物景观。以“青岛胶州水岸府邸”园林绿化设计为例谈谈北方小区植物配置。

“青岛胶州水岸府邸”的绿化设计构思:住宅北面阴凉,南面阳光充足,为了满足住户的通风、室内的光度及冬季能晒到阳光的需求决定其中的绿化不可能象南方小区的一样乔灌层次丰富、大面积大色块的种植,主要通过植物之间形状、色彩、大小、质感的对比,运用少量的植物以自然布局的方式营造有一定绿量的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例如五角枫、雪松、金焰绣线菊等尽量避免运用叶形或树形杂乱的品种,这些都是降低成本或降低后期养护费用的措施。做到功夫花在刀刃上,主景区重点突出,宅前屋后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功能分区及景点分布:

1.1入口广场:通过水杉、蜀桧等尖塔形的树种,落叶与常绿结合,从竖向上形成绿色背景,视觉上收之、屏之,突出主入口水景。加上几棵鸡爪槭,既丰富树型、叶形变化,同时形成一种植物季相景观,在秋季时营造一个红色热烈的入口景观。

1.2主入口通道:乡土树种法国梧桐、五角枫列植主入口,其下种植低矮的花灌木或冷季型草,形成上空覆盖、四周开敞的空间,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即枝下高,能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在夏季显得阴凉绿量很足;冬季落叶后显得明亮宽敞。视线引导人们进入小区。

1.3宅前屋后:由于这一区域处于入口的两旁,为了配合主入口的庄严和气派采用镜向对称的种植,利用龙柏的整齐以及塔型树形的独特,结合地被的流线种植形成一种简洁的植物景观。通过群植碧桃,既强调季相变化景色的效果又能抛砖引玉的点一点“水岸府邸”“桃红柳绿”的景观特色。除了碧桃外还种植了例如紫薇、大花溲疏、木槿、石楠等有季相变化的树种以及紫叶李、紫叶小檗、洒金柏等有色树种形成色彩丰富树形不一的入口两旁的植物景观。

1.4中心湖区:利用水杉竖向优势及季相变化、油松的常绿以及苍劲飘洒的树型,再加上鸡爪槭飘逸和冬季的火红围合中心湖区。但这围合并不是密不可漏的,偶尔有一两处夹景或框景区域,为人们观赏对岸或其它的景点留有一席之地。这里面的植物不但把各个景点联系起来,还影响视线的节奏。中心广场的三棵大油松呼应两岸的油松,使中心广场与两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引导作用的桥两旁的几丛竹子,却成为中心广场三棵主景树油松的背景,而油松成为桥的对景。而从路边看看水景,油松却成为水景的背景。相同的组景在不同视点它所起的景观作用有所不同,尽可能的把它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围合和收敛后需要留有一些开放空旷的空间,让住户可以在此领略阳光的温暖及开阔的舒适。

2.亚热带地区小区植物配置

亚热带地区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结合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绿化的生态含量。以“宜昌夷陵金凤朝阳”园林绿化设计为例谈谈亚热带地区小区植物配置。

根据景观设计师“融合中华凤文化及夷陵地方文化内涵,将设计与人的情感体验结合,以景写意,创造具有浓厚楚国风情,中西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例如法国梧桐、樟树、雪松、银杏、桂花、茶花等,营造具有夷陵生态景观特色的楚国风情园林。小区以“金凤朝阳”作主题,根据“凤落梧桐”名句,绿化设计思路为:中心景观区以大规格的法国梧桐衬托“金凤朝阳”主题雕塑,主要的景观节点都以法国梧桐为主;其余组团景观,则主要选用不同的乡土树种,结合简约的欧式建筑形式以简洁的线条种植方式为主,主园路两旁种植高大的乔木,接着是空旷的草坪,宅前屋后则用灌木地被收建筑边角。主景位置采用乔灌、地被多层次的种植方式,端景、对景位置种植一棵大规格的主景树或群植形态优美的树种,其它地方用简化的方式修饰例如片植草坪或点缀灌木。整个景观绿化效果给人一种简洁干净利落的感觉,而且造价相当低,非常符合楼盘低价位的要求。

3.热带地区小区植物配置

热带地区没有真正的冬天,全年基本无霜,降雨丰富,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此地区小区的植物层次结构复杂,少则4-5层,多则7-8层。

“广东中山星际豪庭”:除了东南面的5栋别墅及会所,其他则被28-32层的高层所围合,园区的中心为景观泳池,利于阳性植物生长的空间并不是很多。植物配置构想:主要选用耐荫植物及阴性植物,结合现代手法的景观风格,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配置出精致而有序的植物景观。入口左右两边各为一排银海枣,营造热带植物景观,把人的视觉一下就引向中心水景带。水景带中有高低错落的几个树池种着大小不一树形婀娜多姿的红花鸡蛋花,中心水景带的绿色背景就是泳池休息区域的高大浓密的水蒲桃。泳池的入口以一棵丛生状的大香樟为标志树,其后用竖向的银桦树做背景,以耐荫的大叶紫薇为中层,下层是狗牙花、双色茉莉。地被由高至低是:黄花夹竹桃+花叶万年青、红背桂+小天使、蜘蛛兰+花叶鸭脚木。高矮不一、叶形变化、叶色对比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泳池边上的树池用富有热带风情的海枣装点。每个景观节点都有景观大树,或观型或观花。每栋入户标识矮墙左边配上一丛粗壮的散尾葵,右边配上高矮不一的球状鸭脚木,其后是竖向生长的高高的朱蕉,偶然间从矮墙后探出三两枝,下种两到三层地被植物。建筑的高墙以竖向的尖叶杜英、小叶榄仁或蒲葵遮掩,其下是大的狗牙花、四季桂、红叶乌桕、鸡蛋花等,三到四层的地被,其中点缀着球形的鸭脚木、花叶连翘、红继木。

同一个气候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小区定位的档次不同、开发商投入成本不同,小区的植物景观及层次结构都有所不一。同为热带地区,广东阳江“丰怡豪庭”的植物配置就大不同于“星际豪庭”的,小区的景观面积大,投入绿化的单方造价低,决定了小区植物层次的不可能非常丰富。结合其现代欧式景观风格,园路边尽量多点草地,把视觉扩展到建筑边,这里才有层次稍微丰富的植物景观。一来降低绿化造价二来可以软化建筑的墙边。尽可能少用景观大树,采用群植同一品种(以量取胜)来达到突出景观节点、视觉焦点的目的。

无论我们遵循什么植物配置的原则、原理,小区的档次高与低,投入造价的多与少,小区的植物配置好与坏最终取决于配置出来的植物景观是否令人感到舒适,植物营造的空间、环境是否能使业主自在。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苏雪痕编著《植物造景》。

景观设计热点篇8

1.1色彩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对比是由不同的色彩在整个构图中所占的比例、形状、位置和色相决定的,甚至包括带给人的心理体验。差别性越大,那么形成的对比效果也就越强,给人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能力也就越大。而一旦将这种强烈的对比的效果减弱,色彩就会给人趋于缓和的心理感受。

1.2色彩调和理论

色彩的调和较之于色彩的对比要给人更加舒适缓和的感受,矛盾对立不那么激烈,色彩也就趋于整体统一和协调,这就是色彩的调和理论。色彩调和与色彩对比从表面上看其目的和方法是2个相反的过程,但实际上是色彩关系配合中辩证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的解析。

2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具体应用

2.1不同色系色彩的应用

2.1.1园林景观设计中暖色系的应用。暖色系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色系,其具有可见度高、波长较长、视觉上呈现跳跃性的特点。暖色系以红、橙、黄为主体色系,这样的颜色能给人营造一种欢乐、祥和、热闹的心理和视觉感受,那么一般较适用于一些欢乐的庆典场面,在门厅和广场花坛上大多布置具有暖色调的植物,烘托出庆典类活动的热闹和欢乐的氛围。暖色调在寒冷的地区的景观设计中尤为适用,因为其暖的特点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对心理温度进行平衡。

2.1.2园林景观设计中冷色系的应用。冷色系与暖色系相反,其具有可见度低、波长较短、视觉上遥远的特点。冷色系主要是以青、蓝为主体色彩,给人清冷、沉静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冷色系主要应用在较小空间的环境扁圆位置,视觉上可以给人深远的感觉。如果需要在设计上使得冷色营造面积,那么就必须加大冷色系植物的面积,这样才能在视觉上呈现出与暖色搭配的欢快、明朗的感觉。

2.1.3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比色的应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比色主要对将补色进行对比,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对比效果,对比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用较多,尤其是那些游园、广场人多的地方,更多地采用对比色来组成各种图案、花柱、花坛和主体造型等,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营造出这类场景独有的欢乐的、热闹的氛围。3.1.4园林景观设计中同类色的应用。同类色,顾名思义是属于同一个色系的色彩,他们属于相差不大的邻近色,最典型的例如绿色和黄色、黄色和橙色等。同类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组合能够更为以协调的感觉,易表现出空间的层次感,有宁静和柔和之感,而没有那种激烈对比的效果。

2.2色彩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2.2.1要考虑绿色基调。绿色是植物永恒的主色调,甚至超越了季节和品种,是植物色中的绝对主角。由此可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绿色的基调,尤其是要大面积布置植物的场地,用绿色作为主基调最为合适。

景观设计热点篇9

1如何做到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的共塑

1.1生态景观空间与装饰空间之间的共塑根据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侧重比例,室内空间形态可分为装饰空间、中介空间、景观空间。装饰空间是以室内装饰设计为主,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为辅的空间形态,通常强化艺术造型的审美价值。景观空间是室内生态景观设计发挥巨大创造能源的地方,这时装饰元素的融入为生态景观的创造形成更多元化的特色。例如将阳光引入中庭,形成明亮自然的景观效果,人们在充满阳光绿树、流水景亭以及随意摆放的桌椅等,自然休闲地品味生活的惬意。还可以利用中介空间,在室内呈现出各种形式,使室内装饰空间与生态景观空间得以自然过渡,这种过渡效果往往借助与窗、隔断等实现,通过空间分割的手法,借助框景、漏景、对景和借景增强空间的层次感,使人感受到内外及时空的变化。1.2设计要素的综合共塑人们的审美观念支配着一切的创造活动,在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中,要达到设计的完整和谐,设计要素的综合共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室内设计来说,不论设计师以何种主题意图来构成室内空间设计,他都只能依靠空间内的元素来完成,室内生态景观的要素包括植物构景、水体构景、山石构景等;室内装饰设计的要素包括材质、色彩、陈设、照明等。(1)植物构景。室内生态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植物引入室内,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绿色植物不仅带来了大自然的生机,也为室内空间到来了丰富的色彩和质感,许多植物都被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植物要素给室内环境带来了特殊的文化品位。当植物在室内装饰上运用时,要根据不同环境场所来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植物布置要讲究色彩的调和和变化,还可以充分利用绿植来强化室内空间,起到分割空间或者联系引导空间的作用。(2)水体构景。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声音、动感以及扑面而来的清凉气息是其他设计要素代替不了的效果,静态的水使人心情平静,动态的水给室内环境注入生机和活力。但是水体构景容易使室内潮湿,而对一般室内而言,应当保持相对干燥,这个矛盾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水体构景形式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对室内景观的水体要素进行设计时,要合理利用各种水景形式,配合植物、装饰照明以及雕塑、其他景观要素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3)山石构景。山石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独立的造景作用,借助于山石所具有的独特意境和,把它引入室内更能体会自然的气息。植物和水多以自然的形态表现出曲折柔美,而山石则表现出坚硬和挺拔,能创造出奇特壮观的室内场景。室内装饰设计也经常运用山石粗犷、古朴的质感纹理进行墙面的装饰,为室内增添一份自然的惬意。(4)材质、色彩、陈设、照明。在室内生态景观与室内装饰设计中,材料要选用生态环保,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小的,不要选用可能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材料,选用持久耐用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等。光作为室内设计的元素,对于色彩的感知起到重要的作用,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为室内生态景观创造了良好的采光条件,阳光直射产生的明暗反差形成强烈的光影效果,为装饰空间增添了一种虚拟的美感效果。特色鲜明的陈设设计通常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可以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强化室内设计主题的表达,例如以自然为主体的陈设无疑是对自然空间气氛的烘托与强化,一件雕塑、一幅油画、一件艺术品等都能带给人丰富细腻的心理感受。灯光不仅起到照明的作用,和谐的灯光颜色对于室内生态景观和室内装饰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3现代科技的运用室内设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通过高新的科技手法,凸显时念,在室内生态景观与室内装饰设计共塑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设计路线,选择一个切入点来表达创作灵感,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通过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对室内采光、温度湿度、绿化、通风效果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创造出绿色环保并具有审美情趣的室内空间。注意节能措施的应用,采用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例如可回收能量的空气调节系统,采用太阳能、风能转化的热能、电能等,能对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合理划分室内功能区域,在主要使用房间或热环境要求较高的房间与外界环境之间设置热缓冲区域,结合室内功能需要,设置可调节的具有多种作用的设施,使室内空间具有可变性。将树木、花草、山石、水景等自然要素引入室内空间,室内绿化可与自然通风、自然调节温度湿度相结合,改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隔离状况。

2总结

室内生态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领域,室内空间包括多种形式,在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共塑中应保持景观效果与空间特点相适应,在风格流派、创作手法、设计要素、工艺技术上要达到协调统一,从多角度、多层次创造自然、舒适、和谐的室内环境,从而塑造出完美的室内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作者:王嘉敏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景观设计热点篇10

交通系统设计:人,车,景观。路网的等级在本设计中非常清晰,其中,一级道路,也就是主干道,它的作用是串联起所有的地块,让区与区之间的传递迅捷而高效;组团外部路为二级道路,作用是划分地块中不同类型的的功能分区;三级小区内部道路,负责区域内的分流。此生态居住社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建筑设计方面,注重空间层次,使小区具备特有个性,居民也因此会对其生活的小区所具有特色而感到骄傲和认同。节点空间处理。节点空间的打造是为了增强区域之间的标识性,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节点可以是静态节点,比如说区与区之间景观和建筑的不同界面告诉来访者这里是另一个区;又或者是带状的交通节点,增大道路的退线也可以起到区域间转换的提醒作用。界面处理:城市界面,内部界面。住区城市界面是城市与居住区的分界面,也是居民与城市的第一触点承载着城市街道空间和住区的边界空间,兼备物质、精神方面的功能作用良好的住区城市界面体现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衔接性,是功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调节城市空间与住区之间的矛盾冲突。

建筑相关的生态环境设计

本规划特别凸出景观规划,绿色步行通廊作为景观轴贯穿全盘,在其间点缀小桥流水为第一等级景观轴运动休闲、商业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空间为第二等级景观节点。第三等级的带有私密性小组团公共空间,总之我们通过有趣味的景观规划将一个人文生态的居住区,呈献给城市,使整个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活图面,让人们生活在其中,幸福其中。绿色低碳。山地建筑的形式选择性没有在平地上的建筑形式多样,因为受了山的地形地貌所限制;大自然是伟大而优美的,作为设计者是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和维持原始的大自然状态,把人为对大自然造成的改变程度降到最低,并且把人的生活和大自然紧密并且友好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并且高质、低碳的城市发展方向。建筑生态节能设计。(1)建筑被动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地块的朝向优势使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尽量减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及设立南北贯通的开阔空间,使小区内有良好的通风能力;建筑用材的合理性;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2)建筑主动节能设计上采取如下措施:1)设备的选择上注重节能环保设施,并纳入居住小区统一的节能管理系统,减少建筑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2)废水余热与光热回收到地下承压保温水箱中储存等。3)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使之成为地面,屋顶的主要覆盖物,在能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的同时,还能成为社区景观系统的一部分;(3)小区住户采取建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组等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