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十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十篇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2:18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1

一、工作目标

围绕和服务全镇工作大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彝族自治州依法治州实施意见》、《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县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突出和巩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实现“法治”建设新突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镇政法书记、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镇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各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镇法律“七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全面推进全镇法律“七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1、推进法律进机关阵地建设,镇政府、镇所属各单位按“谁执法、谁普法、谁执法、谁管理”的原则,在各部门内固定区域开辟1各法制宣传专栏,定期宣传依法治省纲要及部门法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2014年10月30日前)

2、推进法治宣传进乡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以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主题,组织成立镇法治宣传小分队,明确宣传小分队职责任务,在各村积极推进法制宣传专栏建设,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使法律法规的宣传延伸到田间地头,宣传专栏每季度变更一次。(任务完成时间:2014年10月30日前)

3、推进法律进企业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积极配合县经信局、县安监局等部门,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镇境内各企业的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4、推进法律进学校法制宣传阵地建设,配合教育局、对镇境内的中学、小学及镇所属各学校开展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检查督促个学校充分利用橱窗、楼道、墙面及各个角落宣传法制格言、警句,做到校园内处处见法的法制氛围。(工作任务完成限时:2014年10月30日)

三、政治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是“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法律“七进”的重要抓手,是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推进依法治镇的有效手段,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切实提升上重要日程,在全镇形成,齐抓共管,运行有效地工作机制。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富民强区,建设幸福”总体目标,贯彻《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有重点、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拓宽法制宣传教育渠道,教育、引导全区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通过全面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提高法治文化元素含量,建立普法人才队伍,推出系列文化产品,打造符合我区实际的特色普法品牌,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法治、平安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活动时间和内容

从年4月至12月,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要紧紧围绕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的各项内容,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宣传法律知识,拓宽普法途径,为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打下坚实基础。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活动内容具体如下:

1、建立一项法律服务参与普法宣传新机制。有效整合法律服务力量,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投身普法工作,通过参与法制栏目制作、开展普法活动、参与普法讲师团等形式,扩大普法宣传面,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效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切实提高普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创建一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长廊。结合城乡环境改造、区政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当地实际,加大投入,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长廊,努力扩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覆盖面。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长廊要设立宣传栏、宣传图标,包含法制漫画、法制标语、普法信息等内容,既要便于群众观览,又要体现最新的普法形势,使之逐渐成为基层群众接受法制教育的中心地带。

3、开设一个普法宣传栏目。区普法办拟与区广播电视台协作,在办好《法治》节目的同时,积极组织法律服务人员,结合业务工作,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素材,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

4、建设一个普法网站。区普法网继续完善栏目,充实内容,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要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宣传法律法规,普法工作动态,解决法律问题,为群众更及时、更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了解普法进程开辟新的通道。

5、组建一支“六五”普法讲师团。区普法办拟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法律服务单位中选取业务宣传骨干,组建“六五”普法讲师团,及时开展法律“六进”工作,为干部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接受法律咨询,提高法律素养。

6、运用一套电子宣传屏幕。设有电子屏幕的单位,要利用四月普法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宣传时期,在政府机关、重要街道、居委会等醒目位置,连续滚动播出普法宣传短片和普法标语,为普法工作造声造势。

7、建立一支法制文艺演出队。各乡镇(街道)普法办借助各单位、社区、村居的文艺演出队,组建法制文艺演出队,把法律知识编成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为群众普法教育提供新载体,增强普法宣传的趣味性。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活动重点在基层,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普法成员单位责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贯彻落实,确保“七个一”工程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认真部署,积极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部署和各自实际,精心策划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层层发动,认真抓好组织落实。特别要结合四月份的全区法制宣传月活动,尽快启动规定的项目,争取尽早形成机制,发挥出显著效果。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3

一年来,在省两委办的关怀支持下,我们高扬“三个代”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使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攀升。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直接促进了社区各项建设,使我们****社区呈现了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可喜局面。20xx年以来,我社区获省社区建设“精品工程”、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深化认识、明确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是正确分析形势,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是居民群众聚居的地方,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基本单位,是城市管理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社区与过去的老**相比,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社区地域面积扩大,增加了3倍;二是人口增多,增长近4倍;三是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使我们的工作对象由过去的家家熟知,人人认识变为不甚了解、不太熟悉。面对这种局面,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要承担起发展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以精神文明建设统揽和推进社区各项建设。为此,社区党委书记谭竹青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社区其它各项建设,必须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并为其它各项建设注入动力,提供保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步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的迫切需要。”

二是坚持“三个到位”,奠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首先是组织领导到位。几年来,我们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和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谭竹青亲自担任;副组长由2名党委副书记担任;6名居委会副主任及社区经济实体负责人、部分居恰巧表任成员,加强了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领导;其次是部署实施到位。我们按省、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逐项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并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各居民组、各经济实体,落实到每个人,使创建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人,没有空白点,没有死角;再次是资金投入到位,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需要。可以说,近几年是我们投入最大、实现项目最多的一年。据统计,几年来,总投入高达120万元,其中直接用于或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资金即达30万元。

二、加大社区法制建设力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普法宣传阵地,我们自筹资金,建立了社区法制教育画廊、社区广播站、社区图书馆等,并依托这些阵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些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居民普法宣传面达98%以上;二是建立培训教育阵地,社区成立了“业余党校”、“居民法制学校”、“市民学校”、“青少年法律教育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学法懂法用法百题竞赛”、“学习贯彻《劳动法》知识竞赛”、“少年模拟小法院”等活动,一年来,参加培训学法的干部、居民、青少年达20xx余人次;三是建立法律服务阵地。社区成立了法律咨询室,设立开通了“148”法律服务专线,搭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在便民求助中心法律窗口,为社区居民法律咨询提供了方便条件;四是建立法律援助阵地,市、区司法部门在我们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工作平台和服务窗口,实行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三进社区,定期在窗口开展咨询;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活动。我们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实际,通过举办“爷爷奶奶学习班”、“姥姥姥爷学习班“、“年轻父母学习班”和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等形式,对社区干部、居民、青少年和流动人口进行生动、活泼、直观的遵纪守法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大力提介“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居民”,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依法维梳意识、治安防范意识和与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

三、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在青少年中成立了“少年百花艺术团”、“中青年合唱团”,配合学校举办“夏令营”、“科技小制作比赛”,参观旅游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特别是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每天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络绎不绝。二是在老年人中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团”,开辟了“老年戏迷角”,经常组织各种演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活动室开放后,每天来此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老年人达近百人之多。三是建立了图书阅览、书法绘画、棋类健身3个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藏书2万余册,订有各类报刊、杂志40余种,每天免费开放,为社区居民读书看报、文化娱乐提供了舒适场所。四是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每逢节日或重大纪念日,社区都组织居民文艺积极分子排练节目,举办文艺汇演、消夏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一年来,社区自编的“****社区之歌”、“四唱计划生育好”、“退指标”、“党啊,我们永远热爱您”、“夫妻悄悄话”等一大批节目,在参加市、区和街道的文艺汇演中均获好评。

四、加大社区环境建设力度,服务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美化生活环境。一年来,在市、区市政的配合下,修了3条柏油路,铺设方砖3000平方米,种植草坪5000平方米,栽种树木1万多棵,花卉3万多株,新建起精品绿化景点3处,街心花园2个,凉亭1个,使社区环境实现了美化、绿化、彩化。

二是改善居住环境。我们组织居民开展“人人动手、美化家园”和“创文明楼院”活动,狠抓居民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垃圾袋装化,做到无乱堆乱放、无卫生死角、无落地垃圾,让楼道亮起来,让庭院美起来,为居民创造了优美、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稳定社会环境。我们健全调整了以老党员的骨干的义务巡逻队、义务活动治安队,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等组织,形成了专兼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使社区治安状况不断改善,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安全,带来了祥和,一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级少发生,20xx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几年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文明居民”,有35%的居民和家庭成为“文明居民”和“文明家庭”,其中省级“文明家庭”2户,市级“文明家庭“5户。

二是促进了社区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几年来避免10多起刑事案件发生,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流窜犯4人,破获案件4起。社区呈现了计划生育无超生、无早婚早良、无上访事件、无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四无“良好成局。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4

1、全面贯彻实施“五条禁令”和“大练兵”活动,提高队伍思想、业务、身体等方面的素质,以人为本,科学考核、团结协作,建立健全大练兵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解决“打不赢、追不上、说不过、写不出”的问题,强化练习,增强体质,提高业务素质,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2、进一步健全支部的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等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调动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执行廉政规定和从政行为规范。

3、加强宣传工作,开展以“与时俱进、品牌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在20__年中,我所要按照县局宣传工作重点的要求,深入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把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警民共建,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辖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为校园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争创部级“青年文明号”为目标,开拓新思路。

4、完善制度,严格考核,落实到位,监督得力。我所要坚决按照县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认真组织全所民警学习领会,让每个民警认识到,人与制度并轨;在工作中,还要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坚持每日考评,作到标准统一,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全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严密治安日常管理,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和社会稳定,强化打击力度。

1、基础工作是作好派出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首先我所始终把人口管理工作作为派出所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针对我所面积大,人口多,警力不足的实际特点,在所领导的指导下,倾全所之力抓户籍工作,彻底扭转户口工作被动局面,严格执行户籍政策,对手续不全的,坚持做到“把关严”,加大对户籍民警人口熟悉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对常住人口的管理,还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辖区内的出租房屋进行清理整顿,并逐一签定治安责任书,还对其进行统一录入微机建档管理。

2、竭力侦破现行案件,挖掘隐积案件,全力开展协破案件工作,加大追逃力度,力争完成全年刑侦任务。在20__年中,我所刑侦民警要在以马烈为中队长,杨益炜为副中队长的带领下,达到完成破案90件,打击40人,辖区可防性刑事案件比20__年有所下降,竭力侦破现行案件,隐积案件,全力开展协破案件工作,网上追逃达30以上,配合市局、县局侦破“2.11”石刻被盗案和“10.30”抢劫杀人案。

3、加强情报信息建设,强化耳目建设,充分发挥耳目作用,及时有效地掌握不稳定因素动态;在刑侦方面,力争达到每位刑侦民警调控5名刑嫌人员,并建立健全刑嫌调控工作档案,把刑嫌人员的调控工作落实到实处,还要加强阵地控制工作,密切注意刑事犯罪活动,对辖区内网吧、旅馆、废旧物资收购点等进行调查摸底;对阵地主管人员进行协助工作的布置,掌握各阵地基本情况,每个镇控制5个阵地,建立健全阵地控制工作档案,把阵地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

4、加强执法质量力度。加强民警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使执法质量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5、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加大打击力度,有效地预防控制犯罪的发生,确保辖区稳定。我所继续加大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有效地维护校园周边的秩序环境,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一是认真做好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要求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守法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并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控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向校园延伸。

6、强化辖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今年我所加强社区管理力度,集中清理整顿辖区内的娱乐场所,并继续与业主签订了娱乐场所管理责任书,还要把安全防危工作和安全事故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辖区企业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对拾万镇煤矿、砖厂等重点检查,同时还要对辖区内三级防火单位定期安全防火检查,对发现的力险隐患及时下达整改责任书。

7、加强民警公仆意识,努力搞好窗口工作,优质服务,把辖区四镇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等服务工作做好,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并强化接处警工作,做到快速反应,一是对待群众求助积极主动,热心解决;二是对待群众报案责任心强、快结快处,杜绝“门难进、面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等现象,进一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8、同时,今年加强对我辖区的“治保会”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促进辖区治安秩序的良好发展。

9、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好辖区党政部门、金融单位、重点企业等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无重大事故或案件发生。

三、以《派出所等级评定办法》为标准,抓好工作,使派出所上一个新的台阶。

1、组织学习、认真领会,落实责任。

组织全所民警学习《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办法》的实施细则,明确工作内容及重心,进一步细化工作,把等级评定落实每个民警。在20__年,使派出所评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2、抓好档案管理工作。

用对历史负责,服务现实斗争的态度抓好档案工作,注意平时档案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充分做到不留死角,安全入库,而且分类正确,期限准确,保管完好,

3、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一是搞好警企、警校的共建活动;二是开展扶贫送温暖和“四走进”活动,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我所继续帮助辖区的两个特困户,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4、对治保人员进行培训,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充分发挥治保人员协助辖区派出所的治安工作。

5、实行警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给我们自己打分,做到让人民满意。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5

为进一步做好中央第一巡视组关于对江西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以下简称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省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党委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提示>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部整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政治站位,全面对标对表,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切实把整改落实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对标对表中央反馈意见和省委巡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发现的一些农村意识形态方面典型问题,从严从实落实整改措施,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工作,以高质量的整改成效,提升全县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整改原则

(一)坚持政治站位。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勇于直面问题不回避、针对困难不退缩,确保整改任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坚持务实作风。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对标中央反馈意见和省委巡视发现问题,严肃对待、照单全收,做到真认账、真反思、真负责、真整改,把整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确保整改不走过场。

(三)坚持统筹推进。树牢问题导向,坚持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巡视“回头看”指出问题、省委巡视等发现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问题统筹起来,做到一体研究部署、一体推进落实。

(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分类推进整改工作机制,出实招、求实效,既要整改具体问题、点上问题,又要深挖病根,将主观原因查全查准查透,注重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全面整改,优化政策措施,巩固拓展整改成果,推动整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三、整改安排

(一)自查整改阶段(4月13日—4月22日)

1、召开动员部署会(4月13日前完成)

2、梳理排查,建立台账(4月22日前完成)

3、制定整改工作方案(4月22日完成)。

(二)整改落实阶段(4月23日-12月31日)

1.制定整改措施。在充分调研排查的基础上,各责任单位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2.建立整改台账。

3.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各责任单位要举一反三,对于立行立改、需长期坚持的问题,要坚决整改到位,并制定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一时整改不了的问题,要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三)调研督导阶段(5月—12月)

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调研督导,切实推动整改落实到位。

(四)整改总结(6月12日前,12月31日前)

6月12日前向市委宣传部报送阶段性整改总结材料,12月31日前对整改工作形成工作总结报告。

四、整改问题及措施

整改问题一:部分地区宗教场所建设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宣传不到位,私设聚会点。

整改措施:1、督促各乡镇(街道、场、办)党(工)委对各自辖区进行摸底排查,对占用耕地的将严肃查处,对擅自扩大占地的附属设施依法拆除,重新核定各类宗教场所配套设施,依法依规整治到位。

2、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搭建感党恩教育平台;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大舞台建设,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主题活动,让“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响彻**大地。

3、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基层意识形态责任做好团结引领信教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基层意识形态做好团结引导信教群众“九个一”工程》《横峰县2020年“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方案》的文件要求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

整改问题二:部分地区存在基督教争夺阵地、争夺人心的问题,邪教及境外非法宗教渗透滋扰及反宣活动(反宣标语、反宣钞票、反宣二维码等)

整改措施:1、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村级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室),农家书屋,通过志愿服务、村村响、宣传栏、条幅以及宣传服务队下乡演出等形式,大力宣传无神论思想,揭露邪教的毒害和封建迷信的危害。2、安排村“两委”干部不定期到各村基督教堂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置。3、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开展无神论宣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整改问题三:基层文化阵地疏于管理,存在“铁将军把门”情况,宗教场所私自架设卫星信号接收设备,存在非法宗教出版物(教材、经书、光盘等)

整改措施:1、全力推动全县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设立专职党建宣传员,按照文件要求,把全县所有村(社区)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史馆、村广播室以及养老服务、青少年活动、科普活动设施等阵地整合、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力量整合,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全面提升基层各类阵地设施整体建设水平,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2、督促县文广新旅局对所有宗教场所及出版刊物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排查,并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不张贴信教对联,不得在公共场所张贴宗教宣传资料,不购买非法宗教出版物,不私自架设卫星信号接收设备,对违反的情况坚决予以收集销毁。

整改问题四:民生热点事件引发舆情或群体性事件

整改措施:督促网信办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发现负面舆情第一时间督促、协调相关单位及时处置,面对重大舆情进行分析研判,以《舆情专报》的形式报送县委主要领导,供领导决策参考。同时围绕国内、省内重大敏感事件,及时组织网评员跟帖和转发评论,持续不断的开展网上引导和宣传,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五、整改要求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整改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和重要性,把抓好整改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挂牌督战重点内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扎实的作风,坚决完成整改任务。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宣传思想;思想政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73-02

1大连科技学院强化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措施

加强管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学院配备专职负责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新闻中心、巢传媒工作室均建立了素质高、业务强的专兼职宣传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兼职二级网站管理员队伍。党委宣传部组织二级网站管理员培训班,提升专兼职网站管理员业务水平。此外,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骨干参加省社科教研骨干研究班,邀请大连海事大学资深教授曲建武等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做系列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报告会。

加强审核,把好宣传思想阵地主动权学院宣传思想工作实行“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审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实行四级审核,即:由各单位具体管理员初审,各单位(系、部)负责人二审,党委宣传部三审,分管宣传的院领导四审,特别重大的由相关主管校领导审核。对学院开展的宣传思想活动的场地、人员、内容应及时报党委办公室备案。

建立“三大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连科技学院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宣传导向,坚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特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通过调研、分析,在思政理论课改进方面做出三大机制的探索:一是教学质量督促机制,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评选精彩一课;二是教学内容更新机制,通过不断跟踪理论创新的新进展、学生思想的新热点等,将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推上新台阶;三是创优争先机制,通过评估、总结、比赛,开展创优争先,不断激励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五大途径”,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一是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挖掘、培育校内优秀资源,创建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二是教学交流研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性研讨会,坚持教学研讨、理论研讨;三是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通过业务交流、专题研讨、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力培训,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四是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坚持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团学习研讨活动紧密结合;五是教改课题研究,以科研带教改,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1)积极开展“三项工程”建设。大连科技学院党委提出开展“共产党员青年教师学习工程、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工程、学风建设工程”三项工程建设,每项工程都有具体实施方案和实际做法。为每个党总支、党支部征订《中国教育报》,供教职员工学习;每天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大科院《党员之声》,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及时把世情、国情、社情、教情传达给每一位党员师生。

2)加强师德建设,强化立德树人使命。学院党委为树立先进典型,开展“远学钱学森、罗阳,近学身边先进典型”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出台《大连科技学院师德建设实施细则》;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出台《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并举办专题演讲会,选树典型作发言;组织开展“教师好行为,学生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在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一个新平台的同时,在学院师生中赢得口碑、取得实效。

创新载体、丰富渠道,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学院成立宣传中心,做好正面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运营大连科技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人人网、天涯等各大媒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载体推送各类学院新闻、学生活动、教学服务、就业指导、标兵故事等各类信息;成立学生新闻宣传中心、巢传媒工作室等学生组织,制作学院、学生活动视频新闻,拍摄学院宣传片、微电影,传递正能量;组织“好行为,好习惯”微电影大赛,评选获奖作品在学院各公寓楼滚动播放,使“教师好行为、学生好习惯”常态化;辅导员利用QQ群、微信群、网络日志等,牢牢占领网络主阵地,积极开展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阵地管理,强化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立足实际,注重探索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管理。学院地处旅顺经济开发区,这里不仅风景宜人,并被称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让大学生自觉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成立优秀学生组织,打造学习好、品行高、作风硬的榜样团体。

2加强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管理的意见建议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主导性,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应在“两课”教学中积极采用讨论、互动、情景模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以提升马克思理论课教学课堂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增强感染力、吸引力。此外,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将校内外教学实践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创建多元化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课外实践资源,努力开创特色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品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研讨、挂职锻炼等机会。同时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学科带头人制度,打破校际界限,创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并积极组织推荐参评院级以上“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评选活动。

加强师德建设,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职员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德教双馨的精神境界;开展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从严治党、“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宣传表彰师德典型,在全院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团队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着力建设政治合格、思想敏锐、技术过硬的宣传思想工作专职团队。注重新媒体宣传及舆论引导力量,通过“大科院党员之声手机报”等多种载体,传播正能量,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观念,抓好活动载体基于网络化的时代特点和95后大学生群体特点,传统的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媒介受到严重挑战。面对此种情况,应创新载体、丰富渠道,占领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注重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创新,创建“道德品牌”工程,使宣传思想工作见成效、见实效。

参考文献

[1]陈采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39-40.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7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人民调解组织大发展。我县成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乡镇、村(居)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行业或者专门人民调解委员会。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调解委员会484个,有专兼职人民调解人员2413名,实现了调解组织全覆盖。另外,建有人民调解网络运行平台和调解员人才信息库。

2、人民调解阵地大规范。我县严格按照“六有”、“六统一”和“六落实”的标准,抓住“5.12”地震灾后重建的契机,主动深入基层指导,切实落实人民调解的阵地。截止目前,县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有专门的办公室、醒目的标识标牌,规范统一的文书等;村(居)、专业和行业调解委员的阵地也得到落实,有相对固定的调解室(窗口)。

3、人民调解能力大提升。通过组织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纠纷排查、登记、统计等十项制度,推进工作规范运行;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质;认真做好调解组织的换届推选,做到班子健全、人员齐全;每年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人民调解质量和水平得到大提升。

4、人民调解文化大推进。在具体的人民调解工作过程中,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法为上,调为先,让为贤,和为贵”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四篇”(警示篇、劝和篇、情理篇、告诫篇),突出法、理、情的特征。打造了高阳镇法治文化园、普济镇普子岭调解文化墙、嘉川镇庆寨村德育文化广场和东河镇治城社区法治文化长廊,营造了人民调解工作浓厚氛围。

4、人民调解作用大凸显。全县各级各行业调解组织积极主动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民生。创新开展了“无访村(居)”创建活动,规范和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积极开展了2006年广巴高速、2008年“5.12”地震、__年“7.22”洪灾和村(居)换届、大忙春耕生产、土地确权等专项矛盾纠纷化解;协调相关部门调成功调解了2011年五权镇“3.22”山体滑坡事件、2012年尚武“12.13”交通事故以及嘉川工业园区建设、县氮肥厂破产终结等重大矛盾疑难纠纷。

自2011年以来,全县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8件。共有24个调解组织被市司法局表彰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16个被表彰为规范化人民调解组织;56名个人被国家、省、市表彰为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其中东河镇原印月潭社区主任杨洪斌、综治中心干部唐用章、狮子村主任李焕德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人民调解法》出台后,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原则、组织、人员、程序、效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要求和规范,通过近3年的实施,我县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有待完善。目前,全县乡镇(街道)、村(居)和行业调解组织,大部分工作运行规范。在去年村(居)换届过程中,我县也对人民调解组织换届工作进行了安排,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重视不够,导致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有名无实。同时,调解人员组成单一,在基层调解组织中,仍然以在职村(居)干部为主,没有把热心调解工作的“五老”人员吸收进来,导致调解工作成为“副业”。其次,人民调解阵地也存在落实不到位,建设不规范的问题,虽然在“5.12”地震重建过程中,各村均建有规范的村(居)办公阵地,但在具体设置办公室时要么没有安排,要么没有严格按照“六有”、“六统一”和“六落实”的标准建设,开展工作存在轮流“坐庄”现象。另外,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相对滞后,比如物业管理、土地流转、拆迁补偿、重点工程项目等领域发生的矛盾纠纷较多,但在以上领域均未建立起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

2、人民调解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全县2413名调解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1215人、初中及以下1198人,其中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仅79人。由于人民调解员没有固定工资,调解工作实行是案件补贴制度。因此,真正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法律专业人才很难引进,特别是村(居)调解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在具体的调解工作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利用自已的威望、身份和“抹稀泥”平息事态的方式来调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社会氛围还有待进一步营造。在调解文书的制作上,由于培训较少,存在填写不够规范

,不严谨等问题。3、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有待加强。2010年《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人民调解经费包括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但至今,县政财也未拨付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经费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经费。我县__年调解1885例案件,县财政执行2009年制定的50——200元/件标准,以“以奖代补”的形式解决经费15万左右,这与人民调解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极其不相适应。其次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部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群众量有上升趋势,维稳工作难度增大。

4、“三大调解”对接机制有待优化。当前,我国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处理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但这三类调解基本上都是各自为阵,自行开展工作,相互配合少。还没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司法调解简洁性和行政调解自主性的特点,更没有整合“三大调解”的人力资源、活动阵地、职能职责等,做到有机结合,导致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县实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和落实。

1、健全人民调解网络体系。组织建设是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是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本着科学、合理、管用的原则,按照“六有”、“六统一”和“六落实”的标准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形成以县、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特别要在矛盾多发、人口密集、重点行业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窗口),如新建小区、重大项目和旅游景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无死角”。

2、规范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依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保证,也是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人民调解组织必须建立起业务管辖、工作程序、纠纷排查、文书制作、审查备案、业务指导与培训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疑难纠纷快报、“司法、”联动工作、年度考评奖惩、社会救助、督查回访等机制,保障人民调解的公正、规范运行,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3、狠抓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调解员队伍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一是要按照人民调解员选任条件和程序,采取选举、聘任的方式,选聘法律服务工作者、政法干部、农村“五老”和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到调解队伍中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兼职调解员;聘请专业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逐步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交流、岗位练兵、现场观摩等方式,拓宽调解人员培训的渠道,提高人民调解员工作水平。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推广“首席调解员制”、“调解人员等级制”和“持证上岗制”等,每年表彰一批“十佳人民调解员”,努力造就一支政策、法律、文化“三高”的人民调解队伍,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8

我们****社区是2000年4月成立的。地域面积0.182平方公里,下辖56个居民组,3829户,总人口11999人

一年来,在省两委办的关怀支持下,我们高扬“三个代”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使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攀升。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直接促进了社区各项建设,使我们****社区呈现了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可喜局面。2001年以来,我社区获省社区建设“精品工程”、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深化认识、明确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是正确分析形势,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是居民群众聚居的地方,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基本单位,是城市管理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社区与过去的老**相比,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社区地域面积扩大,增加了3倍;二是人口增多,增长近4倍;三是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使我们的工作对象由过去的家家熟知,人人认识变为不甚了解、不太熟悉。面对这种局面,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要承担起发展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以精神文明建设统揽和推进社区各项建设。为此,社区党委书记谭竹青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社区其它各项建设,必须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并为其它各项建设注入动力,提供保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步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的迫切需要。”

二是坚持“三个到位”,奠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首先是组织领导到位。几年来,我们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和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谭竹青亲自担任;副组长由2名党委副书记担任;6名居委会副主任及社区经济实体负责人、部分居恰巧表任成员,加强了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领导;其次是部署实施到位。我们按省、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逐项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并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各居民组、各经济实体,落实到每个人,使创建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人,没有空白点,没有死角;再次是资金投入到位,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需要。可以说,近几年是我们投入最大、实现项目最多的一年。据统计,几年来,总投入高达120万元,其中直接用于或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资金即达30万元。

二、加大社区法制建设力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普法宣传阵地,我们自筹资金,建立了社区法制教育画廊、社区广播站、社区图书馆等,并依托这些阵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些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居民普法宣传面达98%以上;二是建立培训教育阵地,社区成立了“业余党校”、“居民法制学校”、“市民学校”、“青少年法律教育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学法懂法用法百题竞赛”、“学习贯彻《劳动法》知识竞赛”、“少年模拟小法院”等活动,一年来,参加培训学法的干部、居民、青少年达2000余人次;三是建立法律服务阵地。社区成立了法律咨询室,设立开通了“148”法律服务专线,搭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在便民求助中心法律窗口,为社区居民法律咨询提供了方便条件;四是建立法律援助阵地,市、区司法部门在我们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工作平台和服务窗口,实行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三进社区,定期在窗口开展咨询;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活动。我们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实际,通过举办“爷爷奶奶学习班”、“姥姥姥爷学习班“、“年轻父母学习班”和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等形式,对社区干部、居民、青少年和流动人口进行生动、活泼、直观的遵纪守法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大力提介“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居民”,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依法维梳意识、治安防范意识和与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

三、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在青少年中成立了“少年百花艺术团”、“中青年合唱团”,配合学校举办“夏令营”、“科技小制作比赛”,参观旅游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特别是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每天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络绎不绝。二是在老年人中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团”,开辟了“老年戏迷角”,经常组织各种演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活动室开放后,每天来此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老年人达近百人之多。三是建立了图书阅览、书法绘画、棋类健身3个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藏书2万余册,订有各类报刊、杂志40余种,每天免费开放,为社区居民读书看报、文化娱乐提供了舒适场所。四是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每逢节日或重大纪念日,社区都组织居民文艺积极分子排练节目,举办文艺汇演、消夏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一年来,社区自编的“****社区之歌”、“四唱计划生育好”、“退指标”、“党啊,我们永远热爱您”、“夫妻悄悄话”等一大批节目,在参加市、区和街道的文艺汇演中均获好评。

四、加大社区环境建设力度,服务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美化生活环境。一年来,在市、区市政的配合下,修了3条柏油路,铺设方砖3000平方米,种植草坪5000平方米,栽种树木1万多棵,花卉3万多株,新建起精品绿化景点3处,街心花园2个,凉亭1个,使社区环境实现了美化、绿化、彩化。

二是改善居住环境。我们组织居民开展“人人动手、美化家园”和“创文明楼院”活动,狠抓居民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垃圾袋装化,做到无乱堆乱放、无卫生死角、无落地垃圾,让楼道亮起来,让庭院美起来,为居民创造了优美、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稳定社会环境。我们健全调整了以老党员的骨干的义务巡逻队、义务活动治安队,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等组织,形成了专兼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使社区治安状况不断改善,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安全,带来了祥和,一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级少发生,2002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几年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文明居民”,有35%的居民和家庭成为“文明居民”和“文明家庭”,其中省级“文明家庭”2户,市级“文明家庭“5户。

二是促进了社区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几年来避免10多起刑事案件发生,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流窜犯4人,破获案件4起。社区呈现了计划生育无超生、无早婚早良、无上访事件、无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四无“良好成局。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微博;思想互动;体系建设;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微博即微型博客,也被称为及时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微博以其简约的模式、传播的快速、形式的多样化等特性,成为当今社会真正的新媒体,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一、“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的构建

(一)“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

“五微”即微活动、微服务、微协会、微论坛、微文化。“五阵地”即使团委学生组织微博成为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组织动员、答疑解惑、工作创新的新阵地。“目前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已建成200多个团学组织微博,纵向到底实现层级的全覆盖,即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层层有微博;横向到边实现组织的全覆盖,即校团委、校级学生组织,30个学院团委、学生会,120个年级团总支、学生会,1111个团支部,260个学生社团,构建起相互捆绑、信息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微博体系,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建立了网络化、矩阵式的微博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团学工作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有效形成了正面思想引领和服务同学成长的整体规模效应。“微博架设起学校与学生互动的畅通渠道,同学们在微博上反映问题、请求帮助,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有疑问,找微博解答;有困难,找微博解决;有想法,找微博交流;有问题,找微博反映……”在“五微五阵地”工作思路的推动下,师大校园“微文化”正在悄然生长,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亲切、亮丽、新鲜的风景线,如春风化雨般孕育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二)“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特点

1.引领文化建设的开放平台

在当今这个讯息漫天的微时代,短小精悍的文字成为时下潮流,浓缩后的文字往往蕴藏着不绝的韵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促进大学生思想互动

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了大学生对于时文要事的认知与分析,开放的交流平台树立了高校敢于面对社会公众、民主平等、自信开放的形象。实现校园内部资源共享,以微博对话多样性的特征,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性,减少了大学生信息资源获取的不对称性,弥补了信息共享的不足之处。实现了校内资源的有效共享,加强各高校间信息交流,新兴媒体为信息时代的思想融合,尤其是高校间的互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服务平台

五微五服务平台的建立促进了高校思想交流互动,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做到更好的管理与发展。所以五微五服务平台不仅需要关注,还要切实可行的管理,这就需要前台管理与后台管理的互相协调与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整个平台失去生命力,环环相扣的管理手段才是真正落到实处的管理。

前台管理与后台管理框架如下图(图1和图2)所示:

使用者在平台首页点击“加关注”即可关注“福建师范大学五微五阵地微博”,同时可以通过点击图标进入微博首页。此立项微博充分体现了五微五阵地元素,在原创或者转发微博前根据五微五阵地各模块进行合理的分类组合。并且针对同学们关注微博的时间段相应的消息,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想互动与探索,更大程度上宣传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加深广大学子对五微五阵地的了解,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互动交流。

平台总共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体系简介、微博建设、高校互动和联系我们。体系简介版块主要是福建师范大学五微五微博体系的介绍,分为文字简介和视频简介两大块,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或是浏览视频来对我们的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有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可以挖掘到五微五阵地建设的大背景,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认可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

微博建设版块主要是要在做好自身微博管理的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在建设好微博基础上定期收集各学院的微博月考核表,对其覆盖度、传播力、活动度等各方面影响力进行分析,统计各组织微博在“思想引领、答疑解惑、组织动员、工作创新、成长服务”五大阵地的完成情况,对各大组织微博在五微五阵地建设的考核进行评分,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分析出的问题制定改善方案并将以上信息进行整合,并在平台上进行,促进整个体系的完善。

高校互动版块分为高校内部互动和高校外部互动,每一部分是以图片点击链接至各大高校官方微博以及内部组织微博首页,这样使用者不仅能够了解福建师范大学的微博,还能够看到其它各高校的微博,这种互动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大高校的思想交流,能够让使用者感受到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的魅力所在。

联系我们版块就是供使用者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场所,使用者认为有不足之处或是需要改善的方面都可以在留言板“联系我们”,后台管理员会及时整理收集的意见,召开会议制定解决方案并迅速完成答复,完善整个平台,真正实现整个平台的功能。

三、结语

“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提升了网络时代青年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能够让青年学生学会理性发言,以青年人的担当让微博这个全新生存空间远离“假、恶、丑”,充满“真、善、美”,能够更加理性地参与新媒体建设,拓展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搭建了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的新平台;提高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水平。

“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平台服务各大高校、青年学子,它的设立可以为各大高校的思想交流构筑起一个新兴的发展点,各大高校则可借助平台携手,进而全面覆盖思想教育界,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引领教育,为即将步入社会、正在成长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搭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思想交流平台。在把握好每一个中心环节后,相信“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能够得到推广走出师大,更好地引导各高校团学组织微博的互动交流,丰富学生的微生活,也有利于最初的创新育人机制的探索,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兴邦。

参考文献

[1]李杰修.微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J].企业文化,2012,(9).

[2]臧鹏,催可伟.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初探[J].商业文化,2011,(6).

[3]龙超凡.福建师范大学:尝试“五微五阵地”育人新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2-11-23.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篇10

区司法局:

2021年以来,在区司法局、全时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所紧紧围绕全时镇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司法工作效率,为全时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半年总结报告如下:

一、法治思维提升,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

围绕各类宣传节点和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综治宣传月、法治宣传月、宪法宣传周“6.26”国际禁毒日,重点开展了民法总则、网络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以及扫黑除恶专题法治宣传,并针对野鸭等重点村(居)开展了普法宣传。上半年共制作宣传条幅3条,张贴宣传标语6处,发放各种法律读本350余册,法治宣传单4000余份,利用微信群推送法治宣传10余条。

二、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保证基层社会的稳定和谐

加强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形象。及时调整充实调解人员。切实发挥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坚持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上半年共接到纠纷调解申请10起,全部调解成功,其中家庭、邻里矛盾等纠纷7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3起。

三、严控特殊人群,构筑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主阵地

1、对社区矫正人员坚持依法按制度管人,根据每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矫正方案,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理、日常监管,做好心理辅导,所有对象全部在监控范围内,全镇矫正对象不脱不漏,无重新犯罪。严格遵守档案日常安全管理要求,坚持做到“一人一档”、档案齐全。上半年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5名,解除7人,迁出0人,目前在矫9人。

2、对刑满释放人员实现一人一档,全面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工作、生活、思想动态,鼓励他们重新踏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辖区内现有76名帮教安置人员,今年上半年新增6人。

四、做好法律服务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发挥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2348”法网和法律服务热线作用,上半年共接受法律咨询28人次,其中老年人赡养纠纷5人次。引导群众通过诉讼、法律援助解决矛盾纠纷。所有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做到应援尽援。同时,党建工作、经费资产管理记账、实现信息化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档案资料装订成册、司法所标识齐全、人员信息准确、规范化建设等均全面完成。

进步:一是在区司法局、全时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司法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办公硬件设施大幅度提高,完成规范化司法所建设。二是调解工作由以前的协助政府调解转变为主动介入调解,辖区群众对司法所职能进一步了解,遇到矛盾纠纷主动到司法所寻求帮助。三是严控重新犯罪率,在矫人员人数及重新犯罪人数大幅度下降。

下步工作打算:一是实施“互联网+普法”,巩固和拓展线上线下法治文化阵地。二是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矫正档案,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水平。三是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便民利民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