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十篇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4:48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煤矿;区队;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D9t7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8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安全问题成为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煤矿安全更是如此。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矿行业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每年都有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这极大地阻碍了煤矿行业面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仔细研究煤矿事故的原因,笔者发现绝大多数事故是因为矿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还对提升矿区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工作要从矿区的基本组织做起,这就对矿区区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将区队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任务。

一、区队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首先有赖于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的重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各个矿区都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但是它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的思想意识过于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有些矿区领导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一味地追求矿区的煤矿生产,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处于搁置状态。领导人员的不重视,进而影响了安全意识在矿区基层人员的普及工作,使得安全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管理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安全管理工作合理展开的基础,目前许多矿区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体系,出现了种种明显的问题:第一,缺乏相配套的煤矿生产的考核标准,这就使得煤矿生产陷入无安全指标作为参考的尴尬境地;第二,对区队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尽管许多矿区的安全制度已成为规章制度,但是在这些规章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在保证矿区生产目标的前提下,管理人员对区队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几乎处于放任状态;第三,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每种制度的制定都要不断革新和发展,在有些矿区依旧实行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安全规章制度,这早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煤矿生产。

二、矿区区队安全管理的措施

1、在矿区区队营造安全文化

安全问题不是依靠一个组织或是个人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矿区区队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区队员工是矿区区队的主体,他们不仅是保证区队完成既定任务的主要力量,同时是遵循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成员。因此,矿区区队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从每一位员工做起,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使用适当的管理手段,在矿区内营造出注重安全管理的文化气息,有助于提高区队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有助于提升区队员工遵循规章制度的自主性。

由于矿区员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人员要适当的对员工进行引导,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引导工作要注重一定的技巧,要做到理和情的有机统一,在传递安全生产知识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员工的自尊心。第一,定期的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让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第二,定期考核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区队领导要定期考察员工的安全知识,对不合格者进行再教育;第三,严格遵循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生产环节及时作出相应的惩罚,让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完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区队要完善安全管理的机制,制定与煤矿安全生产相符合的管理体制:第一,管理系统要健全,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考虑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第二,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问责制,要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员工、每一位领导各司其职,做到权利和责任的有机统一;第三,实行客观公正的奖惩制度,对遵循安全规范的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安全规范的人员及时作出惩罚。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必须要有一套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要符合本矿区的生产实际状况,不能照抄照搬。在制定规章制度后,还要组织区队所有员工进行学习,进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3、定期检查和考核矿区的安全性

要对矿区生产的各个环节和矿区生产的所有员工进行整体的考核,深化矿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对煤矿生产的的机器设备定时进行检修,对井下的生产环境逐步进行改善,及时排查安全事故的隐患。不仅如此,还要将安全制度渗透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安全生产制度、处理违章、设备维修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都要考虑到安全因素,让安全理念深入到所有员工的内心深处。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要把安全教育上升到矿区的制度层面,以保证所有员工的人身安全。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安全管理人员要组织区队的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等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得员工能够按照安全管理规程的标准进行相关的工作,尽可能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而加强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工作是实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煤矿区队是矿区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单位,矿区区队安全管理工作的合理展开影响着整个矿区的安全生产。矿区领导要高度重视矿区区队安全管理工作,要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探究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制定适合本矿区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区队的安全生产,进而推动矿区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建国,刘怀莲,张献民.煤矿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J].煤矿安全,2005年09期.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2

增强煤矿领导对煤矿机电管理的重视

煤矿领导人要加强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要人尽其责,时刻掌握机电工作的情况,及时向领导进行详细的汇报,找出具体得解决办法,使领导能够随时掌握煤矿机电的管理情况,使基本的信息能够上通下达。煤矿领导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加强对煤矿机电管理知识的学习,从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学习和提升,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

经常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修,加大设备的升级改造力度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

完善煤矿机电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性

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或者实施的不到位。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严格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让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让他们都能够明确安全生产的监督责任,实行安全工作的互相监督,每个部门及个人都要担负起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互相批评,扩大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的影响范围。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当前的规章制度存在着不健全、不够详细、执行不够到位等种种问题,而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增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当前大多数煤矿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都比较差,甚至有许多连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具备,或者即使知道也不照办,总觉得安全问题离他们很远,直到真正出现时他们才后悔不已,这样小则会给企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大则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为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安全,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对培训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开展一些比赛来激发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和奖励,通过这种奖惩鲜明的方式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安全培训的效果,改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过于被动的现状。

要充分的发挥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的作用,要使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的机电监察力量,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管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3

在一些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在基础条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基础自然条件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煤矿树枝状开采还未根本杜绝,通风状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瓦斯集聚,造成事故发生。

二、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一)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制度,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可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通过安全技术与安全制度的有效管理,强化煤矿生产中综合技术的运用,将安全管理的环节融入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突出防范意识,进行各方面的整体应用。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种煤矿安全隐患,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煤矿企业良性发展的优质环境。突出对整体安全技术的全面优化,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改善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效能,突出效益提升的全面运用。

(三)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当前,安全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追究制度,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因此,要突出对安全责任意识以及安全管理的综合应用,将安全、责任、技术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将安全责任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作为牵涉到人民幸福、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社会的一定动荡,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破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人心不稳,从而影响整体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三、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树立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是构建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改革开放大局,因此,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对管理人员严惩不贷。

(二)抓好安全监管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煤矿企业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监督管理。一是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治各项安全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特点,看到自身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薄弱地方采取各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中,要针对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建立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按照规程、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及时制止。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排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井下采掘碛头、盲巷、废巷的通风瓦斯管理,对井下运输大巷、工作面的支护管理、危岩的处理、对水灾的预兆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制定严密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通过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分析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整体效能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全面优质的安全管理文化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强烈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及时的宣传教育,将安全文化灌输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构建全面化的安全培训课程。对每一项安全知识与技术操作的运用进行全面培训,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统一起来,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促进安全管理技术的整体跟进

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跟进中,技术运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通过技术改进,能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技术是关键。安全技术的提升是改善企业安全现状、强化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智利被困矿工的成功获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表明国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决心。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因此,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融入,煤矿井下采煤设备的更新与技术运用的融合,实现整体安全的有效模式。

四、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4

摘要煤矿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从生产实践中升华而成的意识形态,是广大煤矿职工追求安全生产理想目标的共同实践和意志体现。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使每个员工更自觉地遵章守纪,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和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对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及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建议意义

对于因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工作内容复杂、职工粗鲁散漫、管理粗放等因素而造成事故频发的我国煤矿企业来说,要实现“本安型”的高次安全目标,不仅要靠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种“硬”措施的“治标”性的约束和管理,更要靠安全文化这种“软”对策的“治本”性的引导和规范。

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对煤矿企业来说,安全这个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自然就就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煤矿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从生产实践中升华而成的意识形态,是煤矿职工追求安全生产理想目标的共同实践和意志体现。

我国煤矿具有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作业环境艰苦、工作内容复杂、作业区域分散、日常管理粗放等特点,且煤矿职工绝大多数为男性,容易养成不拘小节、粗鲁散漫的坏习惯,这些不安全因素最终造成煤矿事故多发,也使安全问题成为了事关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但由于规范制度多为强制执行而非员工自觉遵守,致使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煤矿全事故仍然频发的现实及这些事故的深层次研究分析均表明,煤矿企业要实现“本安型”高次的安全目标,不仅要靠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种“硬”措施的约束和管理,更要靠安全文化这种“软”对策的引导和规范。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等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形准则”只能“治标”;而要“治本”还需安全文化这个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并约束着员工的行为的“无形准则”。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制度的管理,延伸到企业文化的引领,使广大员工由规范制度的约束转变为自觉的行动,将安全理念贯穿到日常活动和行为方式中,逐渐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有着规章制度无法代替的“治本”作用。只有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使“我要安全”等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每个员工更自觉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所以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煤炭产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及煤矿现场事故致因统计均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能否的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取决于安全生产的最终实践者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生产的个人响应和情感认同。所以广大员工是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主体,以安全为核心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考虑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为此,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努力,引导员工及家属关注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从而最终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

(一)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提高员工的主动性

职工的责任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基于煤矿不安全因素比较复杂等行业自身的特点,只有增强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责任心,才能使他们作业时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让员工人人自觉当起安全监督员,主动负担起安全监督的责任,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自觉地提醒其他人员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在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转变员工的思想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转变思想意识着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因此,每个员工都应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树立“安全第一”、“我要安全”的意识。持续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水平,源源不断地灌输“细节制胜”的安全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员的心中,培养他们从源头保障安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打牢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的根基,稳步推进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逐步提高装备水平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企业的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煤矿企业要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设备技术改造,逐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

(四)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职工劳动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提高企业的活力。采取竞赛等形式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奋发向上,通过典型的选树以及标杆先进的导向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向员工灌输企业所要倡导的安全理念,保证安全文化建设效果。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5

1煤矿事故根源分析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若要保障安全生产,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故根源展开分析,预先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隐患进行识别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的来说,引发煤矿事故的原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3],刨除管理缺陷,其他三个方面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说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例如,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机电设备接地保护不良、设备配件型号不匹配、防尘喷雾不能自动开启等,都是由于人的管理上和操作上出现缺陷,导致物处于不安全状态;在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中,风流中瓦斯浓度过大、工作面积水过多、巷道煤尘过大等也都是由于瓦检员、排水工等责任人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作业造成的。例如,在前几年的一项统计中,在所统计的26起煤矿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中,有多达24起属于重大责任事故,占到所统计事故的92.3%,而在这些事故中,竟有16起事故是由于瓦检员的瓦斯漏检造成的,占到所统计事故的61.5%,这就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是造成煤矿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煤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煤矿事故的发生是有周期和规律可循的:

(1)早班发生事故概率低,中夜班事故发生概率高,这主要是由于早班煤矿工人体力旺盛、精力饱满,煤矿各级领导下井频繁,管理上更加到位,因此煤矿工人遵章作业和预防事故发生的自觉性较强,事故隐患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中夜班则正好相反;

(2)节假日期间事故发生概率高,这主要是因为煤矿不同于其他行业,除春节外基本上不停产,这就造成节假日生产的时候,煤矿工人的精神往往跟着放松,加上休息不好,工作任务紧张,容易误操作或因为其他原因发生事故;

(3)交接班前后及月末换班打连勤期间也是事故多发期,煤矿工人在紧张劳作一个班或者一个月后,临近班末或者月末,心理上往往较为放松,或者抢时间作业,想早点升井,容易出现事故;

(4)农忙季节,由于许多煤矿工人未完全脱离土地,农忙季节必然造成精力分散,休息不好,体力不足,容易由于个人行为引发各类事故。

2煤矿工人违章行为心理分析

2.1侥幸和蛮干心理

侥幸心理是引起人为事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煤矿工人长期从事井下工作,对井下各类违章行为非常熟悉,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一些人以身涉嫌,自然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认为偶尔一次违章也无所谓,不被领导发现就行,不会那么巧一违章就发生事故,因而就会在明明知道是违章、有危险的情况下瞎干蛮干,并养成违章作业的习惯,留下事故隐患。

2.2从众图省力心理

从众图省力也是容易造成工人违章的重要原因。煤矿井下的管理制度必然是最安全的,但不一定是最省力的,或许还是相当费力和麻烦的,遵章作业势必会给井下作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因此工人在图省力的心理作用下,往往会冒险违章。而当一个人违章时,以更短的时间和更小的体力消耗完成了工作,也没有出现安全问题,这时其他人就会自然地去学习这种做法,慢慢地对这种违章行为习以为常,自然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3麻痹无所谓心理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序单调,煤矿工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总觉得事故离自己很远,滋生麻痹思想,难以保持长期的谨慎状态,加上一些煤矿管理上欠缺人性化,过于强调罚款,处罚多了工人还会觉得无所谓,觉得煤矿搞安全管理就是为了跟工人作对,而不是真正去保安全,工人的逆反心理较大,甚至去故意违章,造成恶劣影响。

2.4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心理

很多煤矿的管理上过分注重产量,忽视安全,保住产量就能保住收入,尤其是一线工区和班组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高收入,盲目组织生产,只追求足额、超额完成产量指标,安全管理或者不抓,或者只是象征性的管理,违章指挥,无视生产安全和矿工生命,一线工人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服从管理,冒险违章,加之劳动强度高,精神紧张,极易引发事故。

3预防煤矿工人违章行为的对策

3.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我国煤炭行业生产领域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个煤矿对应也有自己的岗位责任制,制度是保障管理的前提,而有了制度,严格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则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关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岗位和工种,层层落实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考核办法,将责任与个人收入挂钩,增强职工违章的成本,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3.2深化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制定周期性和具有实效性的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转变传统培训机制,不能让职工觉得培训就是形式,培训就是放假,要真正让培训系统化、全面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手段,包括聘请专家授课、聘请工伤职工现身说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观看事故分析视频,找出事故案例,让参培职工自己找出事故原因,找出事故中的违规违章行为,让职工自己回答应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同时加强培训考核力度,不能最后给答案抄抄试卷就过关,要真正让每一次培训都让职工有所学,有所得,全体提高职工的现场操作水平和自主保安能力。

3.3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职工不安全心理

我国煤矿一般都组建由班组长、安检员、跟班区队长、工区值班领导、科室领导、矿领导等组成的多层次的安全监管队伍,安全监管不能只流于形式,安监人员应深入现场,靠到事故易发区域,摸清职工违章心理,对即将出现的违章行为做到预先判别,预先纠正,将职工的不安全心理及时扭转。同时,应加强煤矿的互保联保制度的实施,让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利益挂钩,进行互相监督,互相监督违章行为,为自己和他人的收入、生命负责。

3.4关注职工疾苦,加强人文关怀

煤矿管理不能一味的强硬、严罚,人都是有弹性的,煤矿工人属弱势群体,制度的实施如果过于严苛,使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超过承受限度,就容易引起职工的敌对情绪,造成负面效果。因此煤矿管理者应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在违章行为多发期提前或及时关注职工的疾苦,找出违章多发的深层原因,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多了解职工的思想状态,最大程度上减少职工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产生。

4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6

全生产年”活动,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安全基础工作、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着力抓好超前防范、着力抓好安全执法、着力抓好责任落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要突出抓好以下8个方面、39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安全监察监管,加大煤矿安全执法力度

按照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部署要求,严格行政执法,推动建立规范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1.严格依法实施监察。认真组织开展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计划,确定监察执法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执法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提高监察执法效能。

2.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制度。严格煤矿重大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强化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加大对建设项目、整合技改矿井的监察监管力度,严防边施工边生产;严格煤矿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专项监督,督促各类煤矿企业持续保持安全生产许可条件。

3.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行为。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根据阶段工作重点和辖区安全生产实际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严防已关闭小煤矿“死灰复燃”,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加大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4.强化安全生产跟踪执法。抓住执法重点,加强跟踪执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杜绝非法违法行为前纠后犯、明纠暗犯,严防发生新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同时,要加大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5.加强协作联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进一步明晰职责关系,加强检查指导,落实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级政府相关部门、下级政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推动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完善,落实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更大的煤矿安全工作合力。

6.积极创新监察监管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转变煤矿安全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源头治本和超前防范上,放在督促“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上,及时研究辖区内煤矿安全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新对策、新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抓住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关于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煤矿隐患治理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7.认真落实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的要求。把瓦斯抽采能力和达标煤量作为生产能力核定的重要依据,严防超能力生产,严禁应抽采瓦斯而未建立抽采系统的和煤层瓦斯抽采不达标的矿井组织生产。

8.坚决贯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规定。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建立和完善防突机构与队伍,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严禁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达不到防突要求的矿井开展采掘活动,对具有突出危险又不具备防突能力的小煤矿,坚决依法实施关闭。

9.严格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突出矿井鉴定工作。对近3年来降低瓦斯等级的矿井,组织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重新进行鉴定;对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开采水平已达到相邻突出矿井始突深度的,责成煤矿企业及时进行突出鉴定,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10.着力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小煤矿和大中型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瓦斯治理“双百工程”建设,确保到年底完成示范矿井和示范县(区)的建设目标。

11.促进采煤采气协调开发。配合相关部门推动理顺采煤采气“一体化”,强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抽采利用;加大瓦斯抽采、防治突出、通风和监控系统的改造力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三、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要求,进一步巩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果,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13.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进度。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简化合并工作程序;严

格执行已批复项目的资源整合进度安排,对未按期完成改造的煤矿要取消整合资格。

14.研究借鉴各地有效经验。借鉴各地资源整合、大矿兼并小矿等有效做法,积极支持、引导大型煤矿企业整合地方小煤矿的工作,全面提升小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15.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督促各地研究相关经济政策,用好煤矿整顿关闭“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16.探索建立小煤矿正常退出机制。严把煤矿安全准入门槛,研究完善关闭小煤矿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四、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提高

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煤矿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17.深入持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督促各地落实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组织对申报部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煤矿进行审核、公示和命名表彰,积极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大力推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推动煤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8.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深入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强化以班组为核心的现场安全管理,建立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班组考核机制;会同全国总工会制定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在全国煤矿评选表彰安全班组长、群监员和安全班组。

19.督促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继续推进“教考分离”,强化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培训,继续组织实施“万名班组长培训工程”;进一步明确安全培训职责,落实监管责任,组织开展煤矿安全培训专项监察,加强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20.不断加强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建立完善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切实改善作业环境,源头控制、有效防范煤矿职业危害。

五、突出预防为主,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进一步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推动、示范带动、监管促动的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监察监管,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1.进一步健全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对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监督、考核等制约机制,强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煤矿、区队和班组,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凡是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到期不实行整改的,责令其停产或依法予以关闭。

22.深入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继续深化对矿井生产系统及瓦斯治理、水害预防、顶板管理、劳动组织等方面隐患排查治理,严格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监控手段,切实搞好隐患整改效果评价,有效消除事故隐患。

23.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监督职责的落实,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努力维护煤矿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4.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煤矿企业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的登记生产能力和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25.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立情况的督导,促进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创建活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诚信度较低的煤矿企业,特别是列入“黑名单”的煤矿企业采取措施进行惩治;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煤矿企业实际,制定完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相关经济激励政策。

六、加大事故防范和查处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煤矿事故,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充分发挥事故的警示教育作用。

26.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履行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的职责,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非法生产导致事故和事故后瞒报、谎报、迟报、逃匿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

27.落实和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事故后约谈、现场分析会、事故通报和跟踪督导制度,促进事故防范措施和责任追究的落实;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煤矿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

28.健全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进一步提高煤矿事故调查效率,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协同组织开展对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推进事故责任追究落实到位。

29.坚持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事故分析,切实吸取教训,加强和改进防范工作;加强对各类事故防范措施和对策的总结提炼,及时上升为规程、标准。

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作用,推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进一步落实“科技兴安”战略,推动煤矿安全技术进步;进一步在强化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政策引导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章体系,从制度上进一步约束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30.不断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强力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严格淘汰落后和禁止使用的技术装备与工艺;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搞好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加快安全技术改造工程建设进度。

31.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煤矿安全先进经验。做好学习借鉴南非等发达采煤国家煤矿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工作,开展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的应用试点工作。

32.发挥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评价、检测、培训等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与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建立健全专业配置科学、分布合理、工作有保证的安全技术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和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煤矿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展对口技术交流合作,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进企业”等活动,推动煤矿安全科技的普及,提升煤矿灾害防范与治理技术水平。33.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等法规、规程、规章的修订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34.不断完善煤矿安全工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推进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和基础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主动做好制定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关工作。

八、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执行力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十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全系统“五型机关”创建工作;通过加大安全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营造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

35.不断提高全系统的执法素质和履职能力。定期组织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煤矿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开办监察分局局长专题研究班,加强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及与其他执法部门的业务交流,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监察监管队伍,扎实推进全系统“五型机关”创建工作。

36.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和完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联系点制度,加强现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执法分析制度,确保行政执法严格规范。

37.严格依法规范行政监察。强化执法考核与监督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和督促检查,健全完善监察执法业务述职制度,不定期组织对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完善闭合监察等工作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40-01

机电系统是煤矿生产运行得以持续开展的最基础性保障。在煤矿进行开采、运输、生产等作业的过程当中,机电设备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煤矿机电系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会对系统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更是需要工作人员谨慎、细致的加以对待。除组织管理、制度规范方面存在问题以外,人员素质也是影响机电管理质量的关键。改进机电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齐头并进,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促使机电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即针对该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与研究。

1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现状

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煤矿事故调查结果显示,煤矿机电事故在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缘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煤矿井下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40耀45豫。至于我国,根据官方的统故死亡人数的2.14豫,并且这一比例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生产安全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是煤矿安全状况改善初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即因为人的因素而引起的煤矿机电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不重视,没有把煤矿机电的管理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只是把煤矿机电当成一种提高生产产量的工具,大量的压缩煤矿机电管理人员,造成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煤矿机电管理的组织不能得以完善。二是尽管大部分煤矿企业都设立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机电管理人员都有两个职责,分别是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因而机电管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机电管理人员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机电生产上。

2.2“事”的问题

“事”的问题即因为煤矿机电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引起的煤矿机电管理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管理制度就是对煤矿机电管理相关的人员建立一种工作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调动起煤矿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做到赏罚分明。

2.3“物”的问题

“物”的问题即煤矿机电设备自身的因素而引起的煤矿机电管理的问题。虽然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但是煤矿机电管理有着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阶段,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求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就会越来越高。

2.4“财”的问题

“财”的问题即对煤矿机电管理的安全投入的因素而引起的煤矿机电管理的问题。在我国《煤矿安全规程》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有很多,但是很多的煤矿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就是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安全投入太少,把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多产煤矿上,忽视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其实安全投入可以看做是对未来生产形势的一种投资,你只有投资的多了,才会收获的多,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3采取的对策

3.1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目前在我国的煤矿行业中机电设备管理的人才特别紧缺,煤矿企业在多多招聘专业的机电设备的管理的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煤矿机电设备的不正确使用和维护也是会造成设备隐患的原因,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这就又加大了对员工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人才培养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3.2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煤矿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一切都按照标准开展机电管理工作,煤矿标准化是确保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行业都应加强机电的标准化管理,煤矿机电标准化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1)成立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小组。(2)建立煤矿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3)开展煤矿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等等。

3.3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每个行业都会有规章制度,煤矿行业也不例外,规章制度是做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纪律保证,但是,在当前的煤矿行业规章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因此,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3.4加大对机电管理的资金投放

在我国《煤矿安全规程》对机电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有很多,但是很多的煤矿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就是对煤矿机电管理的安全投入资金太少,把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多产煤矿上,忽视对机电的管理。只有加大了对机电管理的资金投入,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才能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煤矿正常的生产秩序,使煤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5其他对策

(1)强化机电安全监察,促进隐患整改

井上下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分区域划片给监察人员包干,落实检查责任,要包检查、包隐患整改。加大对机电监察人员的考核力度,提高责任心,确保跑到位、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推行隐患的检查人与被检查单位现场双鉴单确认制度,被查单位对隐患埋单制度,强化隐患的pDCa闭环管理制度。加大对甩保护、电气失爆、带电检修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追查理,隐患与违章行为均要溯根溯源,树立制造隐患和违章就是犯罪,隐患不整改、违章不制止就是失责理念。要改变检查方式,把单纯查硬件转到硬件、软件、工作质量一起检查,要扩大检查范围,把固定设备、流动设备、特种设备,机电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均纳入检查范围。把iS09001质量内审工作纳入到机电管理、安全监察中去,建立机电隐患风险评估和动态检查整改机制,从“人、物、制度、系统”四大要素全面分析,找出问题,落实整改,促进煤矿机电管理的根本好转。

(2)积极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

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创造条件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避免采用低设备投入、大量投入人员、点多面广、效率低下的人海战术,应走出恶性循环圈,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合理控制作业点和作业面个数,减少事故发生源的个数,真正实现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优先使用大功率采煤机、综掘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斜巷行人行车综合监测保护装置、轨道运输监测监控系统、胶带运输监测监控系统、变电所监测监控系统、副井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装置等先进技术和装备。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信息化煤矿安全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经常见诸报端,矿工生命安全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我国矿难多发不同,美国、德国等国煤产量很高,但是安全事故极少,仔细分析原因,除了其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较健全以外,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化安全设备的大量运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实现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一个重要捷径就是走信息化之路。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在显著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由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煤炭产业每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比世界上一些产煤大国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我们还有较大的不足,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恶劣。基于这样一个煤矿安全管理现状,落实好煤炭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构成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内容有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虽然市面上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但是按照主要的功能模块来看,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个主要部分。细分下来包括如下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往计算机中录入从事安全工作的员工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收集到的数据。本模块功能有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方便安检工作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

(3)安全规章制度模块。作为煤矿生产工作中执行运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集合体,安全规章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煤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供查询及学习参考的依据。煤矿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是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4)安全防务模块。该模块可以对系统安全进行防护,确保系统免受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安全综合报表作为安全信息的综合报表,通过它管理人员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日报、月报的方式递交给各级领导审查,方便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煤矿安全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6)煤矿事故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记录事故分析处理内容。对安全事故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处理,能够给各个部门予以安全警示,可以作为各个部门安全评比的事实依据。

(7)安全标志管理。安全标志可以提醒员工,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在有关场所给出醒目的安全标志非常重要,尤其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更是重中之重。本模块对整个煤矿所有安全标志的安装位置、标志内容和使用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可以查看安全标志的具体内涵。

(8)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离不开适当的奖惩措施,所以要对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的考评,给与奖惩。通过该模块是对各个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进行总体把关,自动对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系统警告,系统告知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做出处罚。

(9)人员定位查询模块。此模块对某工作人员此时刻是否在井下工作以及在某段时期的井下工作记录情况提供查询功能。这些模块除了单独能单独工作,发挥作用以外,部分模块之间还可以结合使用。

3、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完善途径

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转变思想,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寻求支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种方法来实现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

3.1对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工作,虽然才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措施,但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还是必要的。我们要努力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目标,把安全信息收集模块、交接班管理模块、安全规章制度模块、安全防务模块、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煤矿事故管理模块、安全标志管理模块、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

3.2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进行扩展

煤矿企业的多处于复杂的生产施工环境下,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难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不断丰富、优化、完善管理水平。

3.3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虽然我股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际产煤大国在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和国际高水平的煤矿企业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4、结语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免除国家财产的损失,就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而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比须把信息化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把煤矿信息化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最大程度免除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05-01

安全是生产的永恒主题,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煤矿作为事故频发的一个行业,安全在生产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如何保证安全管理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成功落实,如何将安全工作的重点落实到位,将安全生产的实施到位,使安全管理工作更进一步是当前急需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与落实相脱节的现象,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监督力度,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违章现场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执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来,才能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对领导队伍技术上的提高和工人业务上的培训才是杜绝事故频发发生的根本。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只有正确的管理,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稀里糊涂的落实工作就会给煤矿安全留下隐患。所以业务和技术上的熟练是管理好安全的前提。在生产的同时要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教育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尤其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通过制度、措施、规范落实到实处,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针对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进行管理,将国家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到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安全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可靠保证。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中处罚不是主要目的,只有受到教育才能防止事故的不断发生,才是安全管理的最理想效果,不能以罚代管,要教育为先。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最不可预见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需要,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同特点,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监督管理到位

安全工作重在监督管理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要根据生产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安全目标。

安全监督管理,应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我们要十分注重“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和预防”的原则,注意表彰安全工作中的优秀事迹,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方法,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激发班组和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五、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

我国煤炭行业采用地区及行业管理模式,一般由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行业管理,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地区管理,但由于我国煤炭监管机构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且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力度,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规范煤炭行业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煤炭行业管理标准,让执法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配备充足专业人员进行执法,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素质突出的后备力量,让煤炭行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六、清晰划分井工煤矿与露天煤矿行业标准

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较晚,露天煤矿较发达国家要少很多,但是露天煤矿对比井工煤矿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⑴矿山生产能力大⑵劳动生产率高⑶成本较低⑷安全程度高,劳动条件好⑸建设速度较快⑹耗材消耗少,特别是采用汽车运输时。缺点:⑴露天开采深度要受到剥采比的限制⑵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深远的影响⑶气候的影响使露天煤矿生产具有季节性,降低了生产效率。⑷需引进大型设备,投资较大。

针对现行的科技发展情况及市场来看,大力发展露天煤矿并取缔部分小型煤矿是我国今后的主要发展策略,但在我国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中,对露天煤矿和井工煤矿管理大部分采用统一管理模式。多是采用针对井工煤矿的管理模式套用对露天煤矿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对露天煤矿存在的许多不必考量的内容,因为露天煤矿在开采形式上与露天金属矿山存在相似之处,但又与露天金属矿山的危险源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针对露天煤矿的专业管理在我国尚处于一定的过度阶段,需要不断完善露天煤矿管理标准,严格露天煤矿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管理。

由于我国井工煤矿数量众多,规模不一,危险性大,且多为早期开发,所以对于井工煤矿的安全管理,仍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不断完善井工煤矿管理标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关闭小煤窑,提高准入条件,整合矿产资源等各种举措都是我国针对井工煤矿提出的各项制度,只有不断深入开展各项制度,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井工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才能保证井工煤矿不在成为群众心中的“小煤窑”。

七、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划分及工作要求

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通风管理;通风安全;制约因素;通风措施

引言

通风管理在煤炭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两个指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煤炭企业的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2013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达到37亿吨;其二为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仅在2014年一季度内安徽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事故5起,死亡8人,其中3人故于瓦斯爆炸事故。可见,煤炭通风安全仍令人担忧,它严峻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尤其在煤炭行业遇冷、用于安全管理的资金减少的背景下,更应该研究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和对策,这也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1、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统计的方式来深层次研究煤矿事故的内在原因有助于我们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和制定预防措施。因此,本文分析了2013年内发生的13起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其成因大致可归纳为4类,如下表1所示:

1.1环境因素

这里所指的环境因素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构造和矿井自然条件两部分。对于通风系统构造而言,某些煤矿由于设计缺陷原因,导致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如通风设施、通风位置布置不当等,容易造成矿井作业通风得不到保证、风量与风向不稳定、巷道或采区瓦斯超标等不良后果,一方面会缩短各种仪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为矿井通风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对于自然条件而言,煤矿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当今过度开采以来,深井开采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地应力、地温和瓦斯压力明显增加,矿井通风管理压力与日俱增。

1.2设备因素

对矿井通风造成不利影响的设备因素包括3个方面:(1)主风机的性能不达标,主风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它是通风质量保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选用的主风机的功率过低,或者是无法满足当前矿井的通风需求,瓦斯事故可能会发生;(2)设备未及时更新换代,2013年2月28日河北艾家沟煤矿火灾事故就是因为使用明令淘汰的滑片式压风机而造成的;(3)矿井防尘设备数量不多,导致工作面煤尘过大,综合空气中的瓦斯等因素,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1.3人员因素

众所周知,过去煤矿基层人员都是由一些非专业性人员构成(现在这个比例仍不小),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低,安全意识也就难以提升到一定高度,为达到企业规定的产量要求以获得奖励而不惜违章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此外,我国煤矿企业管理系统十分落后,反映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方面,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得到非常重视的程度,重生产、忽视安全为当下一病态心理,历史上人们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可部分煤矿企业还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事后分析与总结的被动阶段。

2、煤矿通风安全的对策研究

2.1建立健全煤矿矿井通风的有效评价机制所谓矿井的通风评价机制,指的是及时准确地跟踪和监测矿井下的各种生产数据,掌握井下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和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各项因素的危害系数做具体细致的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矿井通风评价机制有利于预防瓦斯等事故,因此在现阶段我国许多煤矿已经开始了对矿井通风评价机制的研制和开发。各种煤矿通风评价机制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不同的作业范围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科学评价机制。煤矿评价机制不仅要定性定量地对煤矿安全通风进行评价,它还应当落实到煤矿安全系数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上来对评价方法进行划分,划分方法包括煤矿风量测量的评价以及矿井通风数据的评价等方法。不管煤矿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做到进行安全评估后再进行矿井作业。

2.2建设良好的煤矿通风环境良好的矿井通风环境应以基本的通风安全系统作为保障,因此煤矿企业要以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加速这一进程,通过逐渐提高矿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筛除素质偏低的工作人员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矿井安全通风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重视矿井工作人员工资的分配,转变分配政策是建设良好的煤矿通风环境的又一重要措施。同时,煤矿企业要根据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要害程度进行划分,根据责任轻重合理划分好工作人员的责、权、利以此来调动矿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通风工作队伍的稳定,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清除重视生产、轻视安全的行为和思想。

2.3加大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坚持矿井质量的安全标准化,极力推进“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等制度。煤矿企业要逐渐实现实践与操作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利用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将矿井安全知识合理划分为诸多小模块,借助工作前会议的机会并且结合现场作业的方式讲解有关煤矿安全及通风安全的知识。另外,煤矿企业要建立定期考核机制,规定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此来提高基层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规范意识,培养从容应对突发灾害和掌控灾害形势的能力。

2.4建设好各种安全规章和制度在熟知最新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煤炭企业应不断的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且按照规章要求配备齐相关安全技术人员。同时,这些人员应将各种矿井作业下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达到“监控有效、管理规范、抽采达标、通风可靠”的瓦斯综合管理的要求。最后,企业还要更深入的完善突发事故的应急和救援,并逐步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