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考察调研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5:15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1

一、考察对象

1.各公办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现任校(园)长、副校(园)长;

3.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二、时间安排

6月15日至6月30日,具体时间由考察组与各单位联系商定。

三、考察内容

(一)领导班子考察主要内容

2013年8月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工作实绩,侧重考察学校办学规划、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德育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创新、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

(二)校(园)级领导干部考察主要内容

德、能、勤、绩、廉表现,重点了解干部政治品格、作风品行、廉洁自律、教学教研水平、学校管理能力、师德师风和工作实绩等情况,突出考察2013年8月以来或任现职以来、参加筹办工作以来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等情况。

(三)拟任校(园)级领导干部考察主要内容

3年来(20XX年以来)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等情况。

四、方法步骤

(一)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以各校(园)为单位组织,由考察组在学校教职工中确定参加民主测评对象,组织与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测评,并以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人选。测评采用无记名方式由参会人员独立填写。

(二)研究确定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由镇党委、政府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干部日常表现情况,研究确定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三)准备有关材料。①各学校应在考察前将《考察预告》张贴在单位公示栏。②考察对象对照岗位职责,认真回顾总结2013年8月以来各方面表现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字数掌握在2000字以内),并填写《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和《考察人选家庭成员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单》。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应同时填写《干部情况登记表》和《考察人选家庭成员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单》,并将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交至考察组。其中,《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应在考察谈话前一天发至测评大会与会对象手中,并在考察谈话前在本单位公示栏张贴公示。③各学校要提前准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花名册》(供个别考察谈话使用),在考察组到达时交给考察组。

(四)发出考察预告。各考察组应在考察前发出考察预告,公布考察对象、考察任务、考察时间、考察组人员组成和联系方式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考察期间,对群众举报反映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考察组要通过实地调查、找当事人核实或函询等方法了解清楚,按照规范格式形成调查报告,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考察谈话。考察组根据考察对象的职责分工,按照接近和知情原则,分别找考察对象的同事及有关人员(被谈话人名单由考察组统筹安排)进行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深入了解校(园)级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

(六)实绩分析。考察组要对照《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对考察对象的一些重点工作内容和成绩进行调查核实,重点分析干部在其中的工作投入、工作成效和个人所发挥的作用。

(七)综合评价。考察组在全面熟悉掌握各种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民主测评、考察谈话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的评价等次,并全面准确地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和汇报材料。在形成考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同类别横比、同岗位纵比、同要求互比等方法,研究确定最终考察等次。

(八)考察情况汇报。由考察组组长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考察情况及相关意见建议。

五、有关事项

1.考察工作由镇政府组织实施,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吴志峰同志和分管教育领导柯俊辉同志担任,成员由教委办、组织办、纪委办、各中学等人员组成。考察之前,由镇政府组织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全体考察人员要充分认识做好考察工作的目的意义,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全脱产、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参与考察工作。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要充分重视,精心组织,抓紧抓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密切配合考察组共同完成考察任务。

3.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组长对考察材料和考察汇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总责,考察组成员对所撰写的考察材料和考察汇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2

关键词:地方语言社区地域文化相对性

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系统性是语言的本质特点之一。尽管与语音、语法相比,词汇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其系统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语音、词汇、语法也具有系统性。

近年来,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标志是李荣先生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陈章太、李行健主编《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的相继问世,以及其他大型方言词典和方言调查报告的出版。此外,在考求方言本字、方言特征词研究、方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也发表了不少重要的成果,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成果大都收录在李如龙编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同时,方言词汇的系统描写和词义结构分析,方言词汇和词义的比较,方言熟语(如口头成语、歇后语、惯用语),方言外来词,方言词汇对共同语的渗透过程诸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择其要者,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方言词汇对普通话词汇的渗透

随着方言词汇研究的深入,方言词汇理论研究及现代汉语词汇理论都会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汉语词汇理论体系。外来词的借入通道,借入方式和词义、词形规范,是词汇学和词汇规范化的重要问题。汉语口语中的外来词大多是通过某些方言进入共同语和其他方言的。有的外来词,由于有多种借入通道,用不同的方音来转读,所以具有不同的词形,造成异形外来词,如“巧克力/朱古力”,“色拉/沙律”,“三明治/三文治”等。在北方地区,由于借入地不同而造成的地名异形更是比比皆是,如蒙古语地名“高勒/郭勒”,“巴音/巴彦”,“柴达木/采当”,“锡林/石梨”等。

方言学者考察外来词时,一般多注意本方言吸收的词,而较少注意其他方言借入的同一个词。而词汇学者则大多只注意共同语已经吸收的部分,较少关注它们借入汉语的初期――方言外来词阶段,只考察借词的结果,较少注意借入的过程。两个领域各管一段,研究有所脱节。其实,方言词汇读音的特点,词形(字形)的选择,意义和使用环境的确定等,都跟最早借入的方言有关,是受该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制约的。

有的外来词,整体并未进入普通话,但其一部分却非常流行。据学者邹嘉彦的统计,“的士”在北京话中的使用频率只有0.9%,上海只有2.86%,都相当低,但“打的”却是妇孺皆用,“的”已经成为一个外来语素。“巴士”在北京的使用频率只有2.12%,可是“中巴”一词却随着其指称对象流行了很长时间。还有的外来词,恐怕只是在书面或市面上流行,而未必能在口语中通行开来,如西安市面上常见“不准泊车”的告示,可是大多数人连此处的“泊”读什么音都感到为难,因为普通话中都是说“停车”的。

此外,由于网络词汇对日常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词汇和方言的关系,比任何其他种类的特殊词汇都密切,不论是数字代替、字母词,还是“新音译词”,都值得从方言的角度加以考察。例如:“偶――我(粤)”、“撒――语气词(西南)”、“1314――一生一世”等,其中的方言信息非常丰富。通过对网络词汇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方言对年轻一代语言生活的影响力,也可了解普通话与方言词汇之间的互动过程。

二、方言词汇是普通话词汇丰富的不竭源泉之一

方言词语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大都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对语言词汇系统提出了某种要求,方言词汇恰好能够满足这种要求。普通话词汇通过对方言词的吸收,不断调整着内部词语之间、词义之间的关系,使自身系统达到动态的平衡,这是词汇系统性的最好体现。加强方言词汇对普通话词汇渗透的原因、方式和过程的考察,可以使我们具体入微地观察到普通话词汇“进行中的变化”,加深语言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变动性关系的认识。

大多数现代语文教科书所说的方言词汇,都是指已经进入普通话的方言来源的词。其实,正在进行中的方言词语对普通话的渗透,是发生在大量的方言区群众所说的“普通话”中。方言区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参差不齐,所带方言成分的轻重比例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程度地掌握、使用普通话的人,通过他们对普通话的使用,把方言词汇输入到“地方普通话”中,再通过带有地方色彩的“普通话”对标准的普通话发生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调查研究发生在各地的方言词汇对普通话的渗透过程。同时对研究方法提出了要求:不仅要静态地分析已经完成的结果,更要动态地观察正在发生的变化。

通过书面语材料进行方言词对普通话词汇的渗透的研究,邹嘉彦、游汝杰的《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具有典型意义。他们利用“各地中文共时语料库”对海内外汉语新词进行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语料库和信息处理技术,通过考察当代有代表性的受欢迎的综合性报章,选择42组157个新外来词,5组23个带方言特征的词语,对外来词、方言词、新造词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上海、北京等地区中的渗透程度等进行了考察。我们也可以以某一方言为对象,以一定的时间跨度为界限,从地方性报刊等用词情况的前后变化,来观察当地方言词语进入书面语的具体进程,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词语的消长,动态地考察方言词语对普通话词汇的渗透过程。从而对汉语词汇发展的状况得出具体的结论,对词汇规范化问题提出可行的指导意见。

结语

上述研究,对拓展方言学、词汇学研究的视野,对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都是很有意义的。只有对方言口语中的外来词加以调查、分析,才能加深对其特点、规律、流行趋势的认识,对外来词的规范化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意见。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地方语言在社会现实中是一种举足轻重的语言变体。表面上看,地方语言似乎在交际中只能扮演次要角色。其实不然。地方语言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和标准语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正如所有语言学家所宣称的那样,所有语言变体地位均等:它们各自的语言结构在复杂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如有必要,它们都有创造新词汇以及构建操该语言的人们所要求的语法结构的潜力。任何语言变体在任何情景中都可以被开发应用。各语言变体之间没有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来妨碍它们各自发展成为用于达到以上这些目的的标准语言。阻碍它们达到以上目的的障碍是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因此,方言词汇不应该被看作是次标准的或偏离常规的语言,它在语言学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方言词汇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系统,词的语音、形体、意义、指称对象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在不同方言的词汇之间进行比较,尤其是考察词义的差异,提取方言特征词,动态地观察方言词汇对普通话的渗透和方言词汇之间的互相渗透,既需要有宏观的、整体的眼光,又需要做微观、细致的考察。这样,我们对方言词汇的认识就可能逐步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就能够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语

参考文献

[1]卢兴翘.词汇学理论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1:187.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3

1955年6月6日至1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宋庆龄前往松江重点视察陈永康的联民农业生产合作社。调研期间,宋庆龄除先后听取松江当地领导关于农业合作化、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工作汇报外,还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农民促膝谈心。

宋庆龄;视察松江;农业合作化;历史考察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3)11-0031-03

1955年6月6日至11日宋庆龄视察了江苏松江。这是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松江时间最长的一次。

一、宋庆龄视察松江的主要内容

6月6日上午,宋庆龄在松江地委副书记郭玉汉的陪同下,从上海乘汽车抵达松江。6月11日上午,返回上海。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宋庆龄广泛调研了松江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等各方面情况。

(一)统购统销、三定政策和农业合作。在松江期间,宋庆龄先后听取行署专员李崇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生产互助合作等情况的汇报,松江地委副书记郭玉汉关于联民社、松江县委副书记王海涛关于联盟社的情况汇报;又直接听取联民社主任陈永康,生产大队长林玉虎、杨补林、高世发,队委赵瑞林等人关于建社情况的汇报。

除了听汇报,宋庆龄还召开了三次座谈会,直接聆听群众意见。中共松江地委整理的《宋副委员长在松江视察工作时与联民、联盟农业生产合作社座谈记录》,记录了宋庆龄座谈时提出的23个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你对统购统销有啥意见?”“对三定政策有啥意见?”“对统购统销和三定政策有啥意见?”“组织合作社有啥好处?”“中农和贫农对参加社有啥顾虑?”“你们社怎样帮助周围互助组和单干农民?”“社里有啥困难?有啥问题?”

此外,6月9日座谈结束后,宋庆龄还深入田间,亲自查看联民社的小麦和抽水机站的渠道;10日座谈结束后,查看了联民社的养猪情况。

(二)妇女、儿童和文教卫生工作。在松江期间,除了行署专员李崇汇报松江地区文化教育情况,还专门安排了专署文教科关于农民业余教育的情况汇报和县妇联关于婚姻情况、县卫生科关于卫生情况的汇报。

在座谈中,宋庆龄询问“妇女参加劳动和家庭地位怎样,有没有托儿所?”“妇女参加劳动生产怎样,在家里地位哪能?”“社里文化学习怎样?”“社里血吸虫有没有,有啥病?”

(三)团组织、治安、新农具推广等情况。在听取汇报的时候,宋庆龄向行署专员李崇询问松江地区的治安情况。她关心基层团组织情况,在座谈的时候特意问:“社里有没有团组织,起啥作用?”她特别关注新农具推广,问:“社里有啥新农具?”“农具和耕牛怎样处理的?”农民对工农联盟的看法,也受到宋庆龄的关注,她在座谈中两次提问:“对城市工人生活怎样看法?”[1]

二、宋庆龄视察松江的历史背景

宋庆龄视察松江既有全国大调研的宏观背景,也因为松江的特殊地位。

(一)农业合作化是1955年党和国家工作、调研的重点。“1955年,在中国,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胜负的一年。这一决战,是首先经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召集的五月、七月和十月三次会议表现出来的。1955年上半年是那样的乌烟瘴气,阴霾满天。1955年下半年却完全变了样,成了另外一种气候,几千万户的农民群众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行合作化。”[2]这段1955年12月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作的按语,揭示了宋庆龄视察松江的时代背景。

1955年是农业合作化全面加速的一年。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标志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全面展开。此时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15000多个,1954年加快发展,至年底猛增到60多万个。1955年底,全国入社农户7500多万,由春耕时占总农户的14%增加到60%以上,组成184万多个合作社。到1956年1月,全国入社农户已占总农户数的80%,3月底接近90%,4月底,中央宣布“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3]。

这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始于史称“五月变化”的1955年5月的一次重要会议。1954年合作运动的急躁冒进,加上开始全面实行统购统销,部分地方在粮食征购中征了“过头粮”,造成1955年初“人人谈粮食,户户谈统销”,“农村的情况相当紧张”的局面,有些地方还发生抗征闹事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合作化运动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阶段,并对粮食购销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政策,农村形势开始好转。1955年4月6日至22日,到南方视察之后,对农业合作化形势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5月17日召开华东、中南、华北15个省、市委书记参加的会议,着重讨论粮食统购统销、发展农业合作社等问题,提出加快农业合作化的意见,成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转折。7月31日至8月1日,举行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重点讨论加快农业合作化的紧迫性;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批判邓子恢“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1956年1月,由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出版,他为这本书写了两篇序言和104条按语,在广大农村掀起了社会主义高潮。

从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9月党的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原来设想需要用三个五年计划甚至更多一些时间的过渡时期,仅仅用了三年就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中,农业处在基础和关键的地位,正因为1955年农业合作化的全面加速,推动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认为“1955年,在中国,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胜负的一年”。

为了调查研究农业合作化,1955年多次南下视察,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下基层进行调研。

(二)宋庆龄视察松江肩负全国人大代表调研任务。5月18日,就在5·17讲话的第二天,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六次会议,通知全国人大代表,在6月20日以前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原籍或其他地区进行视察。视察范围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统购统销等方面,建议在城市以粮食统销和建设方面的情况为重点,在乡村以粮食统购统销和社会治安问题为重点。视察对象要包括比较好的、比较坏的和中等的三种类型[4]。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是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的重点城市。当时松江虽属江苏管辖,但紧邻上海,加上在农业生产和合作化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成为宋庆龄视察的首选之地。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1955年的松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松江的农业合作化起步较早,在1951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后不久,松江就于1952年1月成立了王梦来常年互助组,到1952年底,全县已经建立互助组6298个,参加农户48492户,占总农户的61.3%。1954年6月,全县已发展初级社463个,到1955年底,全县掀起互助合作高潮,加入初级社的已占总农户的89.45%[5]。

在松江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农民科学家陈永康在农业科技和互助合作方面的成绩,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吸引宋庆龄视察的另一重要原因。

1951年,陈永康培育的晚粳良种“老来青”平均亩产1000多斤,创华东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纪录。1952年,他被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评为农业爱国丰产模范;当年5月19日,北京电影制片厂到松江拍摄陈永康水稻丰产经验纪录片;9月30日陈永康应邀参加了主持的国庆宴会,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10月2日至12日列席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37国代表同席开会。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2年,陈永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组建“陈永康互助组”,并向上报了爱国增产计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勉励,指出“互助合作是摆脱穷苦,走向富裕的最好道路”。1954年4月,成立“联民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陈永康被选为社主任。当年,初级社就充分发挥了组织的优越性,战胜旱涝灾害,比上年各户增产7.23%,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5.3%。陈永康和他的合作社成为松江的重要品牌,考察学习者纷至沓来。1954年6月,以专家巴立金为首的苏联农业考察团到联民社考察水稻生产;11月,苏联农业专家巴达舍夫考察联民社的麦苗生长情况。1955年5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到松江摄制陈永康“合式秧田落谷稀”等科学技术教育片[6]。

松江不仅在农业合作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上陈永康在农业科技和互助合作方面的成绩全国闻名,因此成为宋庆龄视察的对象。

三、宋庆龄视察松江的历史意义

(一)松江经验写入全国人大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1955年7月5日至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7月23日,宋庆龄作题为《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和平》的大会发言,宋庆龄认为工农联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而农民对这一点也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应该加强这种宣传教育。她提议,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根据可能的条件,适当解决人民的需要,如办学校,建浴池等。同时,她又强调“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跟着工业化的进展而相应地发展”。[7]

(二)松江经验广泛传播,提高了松江的知名度。宋庆龄视察松江,新华社、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媒体均予以报道,客观上宣传了松江和陈永康在农业合作化方面的成果。尤其是7月23日宋庆龄的报告中有关松江的篇幅超过四分之一,显然会引起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以及全体代表的重视。宋庆龄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在全国人大这样重要的会议上,如此集中地介绍松江经验,在松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是继1949年10月批示推广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要求全国各地“一律仿照办理”之后,又一次对松江经验高规格的宣传,客观上极大地提高了松江在全国知名度。

当年11月5日,南下视察时特别停靠松江火车站52分钟,听取松江地委汇报农业合作化等工作;11月16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农业考察团来松江考察陈永康丰产田;1956年3月,江苏省调来大型拖拉机2台,供城东区联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示范使用,与宋庆龄的视察和宣传也许都有一定的关联。

(三)科学的调研方法、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宋庆龄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时6天的视察中,宋庆龄调查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大家共同关心的农业合作化,也有她特别关心的农村婚姻、农民教育、农村卫生等多个领域。中共松江地委的领导对有些内容准备不足,以致“显得内部忙乱”。她的调研既有听取汇报,又有实地调查;调研对象既有干部又有群众,既有先进的合作社,也有落后的合作社。她的座谈提问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能启发群众畅所欲言。所有这些,都生动说明她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对此次视察做了大量的事前准备。

宋庆龄在松江期间招待一律从简,下基层调研只有松江县委副书记王海涛陪同;与社员座谈时,不要烟茶、糖果和糕点招待。她注重倾听群众对政府的意见与要求,座谈时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都是“对政府有啥意见和要求?”[8]社员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也敢于讲真话,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问题。

据《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一书披露,时年62岁的宋庆龄“身体每况愈下: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荨麻疹、麦粒肿等,在这两年中几乎折磨得她坐卧不安”[9],但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宋庆龄于6月9日冒雨视察联民社,与社员座谈一整天,中午在联民社用餐。6月10日,宋庆龄在雨后泥泞的乡村阡陌上来回步行10余里路。调研期间,她和陈永康在麦田里察看麦子生长情况,下田接过妇女社员手中的锄头参加锄田;她访问社员家庭,嘘寒问暖。这些,给松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8]江苏省档案馆3043-1-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宋副委员长来松江视察工作的情况报告》,《宋副委员长在松江视察工作时与联民、联盟农业生产合作社座谈记录》。

[2]:《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自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32.

[3]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上),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378.

[4]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书,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354.

[5][6]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编:《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44-152.

[7]宋庆龄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21-123.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4

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在时间比较紧、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收获是“三个明确”和“一个掌握”。三个明确是,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干好统计工作。明确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乡镇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明确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一个掌握是,基本掌握了各项统计的新业务、新知识,强了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坐的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严密。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市局超前谋划,组织人员到各乡镇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做了充分准备。培训过程中,市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严格点名制度,严肃课堂秩序,保证了各专业讲课的正常进行。在生活上,从领导到专门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靠上,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员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授课人员准备充分,讲课水平较高。授课同志课前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做到了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课外,还主动和学员进行交流,征求意见,解疑释惑,付出了辛勤劳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敬业精神。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培训班采取了课堂讲授,集中讨论,上台发言交流,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学员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铺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有不少老统计员像刘永岗、臧传让等同志,按时上课,虚心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有不少新同志,像王坤、徐晓蓉、宋淑波等学员,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自觉地把学习、思考、研究、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学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像杜国栋、管长江、郝金霞等同志,很注意相互交流,认真讨论,对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到授课人员请教,达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总之,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没有发生意外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不一一表扬了。可以说,同志们的刻苦认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是这次培训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这次培训班的内容设置都是乡镇街道统计员走上新的岗位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国内生产总值报表、农业报表、工业报表、招商引资制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劳动情况报表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使大家利用所学,尽快进入角色,能够较快地担当起当前的各项工作。

这次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同志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乡镇统计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应社会经济发展大潮而诞生的,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都对她寄予了殷切厚望,各位在统计站工作的同志都肩负着光荣的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统计事业,为了我们统计站长远发展大计,针对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是乡镇统计站负责同志提出“五勤”、“五多”的要求,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五勤”、“五多”的要求去做,相信我们的乡镇(街道)统计站定会站得稳、叫得响、打得赢,成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个响当当的机构,成为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要耳目。这“五勤”、“五多”就是:

一、勤动口,多汇报。汇报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统计员特别是统计负责人的基本功。请示汇报是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手段,是领导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与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听取领导指示和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统计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社会经济信息变成领导手中的活情况,把我们的工作成绩变成印在领导脑中的影像,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领导胸中的心事,就需要我们的统计站的统计员,特别是统计站的临时负责人,勤动口,多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统计局领导汇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在汇报方式上,主要分为六种:一是综合性汇报。这种汇报包括统计站的全面建设情况,主要应讲清楚全年、半年、季度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主要成绩、经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等等。二是专题性汇报。每干完一项工作或办完一件事情后,就把这项工作或这一件事的办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三是提示性汇报。在座谈会或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行了解,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作出汇报,这种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四是探索性汇报。对于拿不准、超前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征询领导的意见,寻求领导的支持。五是问题性汇报。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我们面临的问题,请领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经验性汇报。对于我们在统计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总结,形成文字,及时汇报,以便推广。

在向领导汇报时,大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在向领导汇报时自己要定好位,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汇报的口气,拿准汇报的角度;二是准备要充分。领导工作大都千

二、勤动眼,多学习。有资料说,人所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来源于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上天赋予我们一双锐利的眼睛,就是要用于观察事物、学习知识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勤动我们的双眼,认真观察周围的经济社会现象,观察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观察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就能对周围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将来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有相当要求的工作,统计知识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要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就要加强日常学习,要勤动眼,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呢?

一要看“文”,就是看文字的东西。要看文件,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看分析,看出分析的门道,学到分析的精髓,学到分析的写作技巧;要看报纸,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态势,在思想上不掉队。

二要看数,就是研究手所掌握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看数,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统计数据,看出数据有什么涵义,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规律,看出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三要看图,就是看统计图形。图形是数据形象、直观的反映,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图要会看,弄懂柱型图、条型图、折线图、饼型图、散点图、雷达图、气泡图等等都表达了些什么信息?

四要看表,就是看各类统计、会计报表。看表要先看表的设计,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一张好的表格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具体化、条理化,让人看着舒服,看着明白。再要看表中的数据,从中看出数据表达的含义,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出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出数据的来龙去脉。三是不能只看统计表,还要看会计表,统计的许多数据来源于会计的核算,要看懂会计报表,找出数据源头。

五要看影像,就是看教学录像、VCD等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形象具体,是大家学习的好途径,好方法,要充分利用。

六要看网络,就是要看因特网上有益的内容。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因特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对大家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十分有利,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加强学习。

七要看实际,就是看现场,看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现场,一个好的事例,都会给人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促进工作的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要通过看看出门道,丰知识,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统计服务的水平。

三、勤动腿,多调研。开学时我已经说过,要把我们的“死数字”变成“活情况”,就必须学会调研。要写出内容充实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编造出来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蹲在办公室汇总报表,就数论数,必须迈开双腿走出大门,去搞调查研究。到哪里调研呢?就是要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

一要跑村庄。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要从那里了解农村的社会状况,了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情况,了解农业的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了解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要跑农户。农户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细胞,到农户座谈,可以了解到农村人口素质,可以了解到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这些都是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要跑市场。市场是反映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到市场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观察农村市场的供求状况,了解农民的购买力,了解各种商品的流向及供求状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四要跑机关事业单位。从机关事业位可以了解职工人数增减,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职工的构成,可以了解职工的消费意向。

五要要跑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本运营、成本效益、投资扩建、经营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总结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新企业、新个体户的发展,哪里新开工了个企业,是谁投资建设,什么建设进度,将生产什么东西,多大生产规模,都要一清而楚,及时按要求纳入统计范围。通过到基层调研,把经济运行中的好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摸上来,写到分析报告中去,这样写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形式上灵活,在内容上充实,在语言上生动,在观点上鲜明。

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但要在本乡镇(街道)跑,还要走出去跑,向上跑。要注意周围乡镇、县市的情况,定期走出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勤跑市局,加强与市局的联系,及时听取市局领导对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的指示,了解全市统计工作动态。

四、勤动脑,多思考。大脑越用越发达,不用则退化,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多想出智慧,勤思能创新。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创造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思考要有强烈的志趣,雄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明确的目标,入迷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们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素材都放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加工,深入思考,形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必然会提高我们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把得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就是把大量资料、信息去芜存菁、整理归纳的过程,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接收的信息如不及时加工

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就会很快淡忘,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经精加工以后的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但这知识是表面的、感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复思考,理清思路,纵比横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掘出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提出探索性的建议,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含金量。

五、勤动手,多练习。俗话说的好:“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所以大家一定要勤动双手,多多练习。

一要勤动手写。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统计服务的高级阶段。乡镇、街道的统计员与基层接触多,掌握着大量的基层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这些只能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动手写出来终究是空的。我们所有的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站的负责同志,说到家也是个统计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动手写分析、写汇报,及时反映乡镇、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然,万事开头难,乍写统计分析大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勤动手多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写出有深度、有高度又有广度的优质分析报告,打出我们的金牌产品。

二要勤动手办。实践出真知,大家都要勤办事,多实践,在办事过程中人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家成为多面手。要会办事,办好事,就是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要学会办事,讲究办事的技巧与方法,干好统计站的事务性工作;要学会办会,组织好各次会议;要会办文,熟悉公文的格式与收发规定、写作方法;要会管理,管理好所辖区域内的统计人员,管理好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好单位的资金财物;要会协调,协调好统计站与其他部门、与企业、与村庄的关系,能对他们的统计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三要勤动手练。电脑现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必备工具,电脑的使用关键在于熟悉,熟能生巧。乡镇、街道的统计员必须抛弃畏难思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尽快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电脑,应用电脑。要练打字,今后所有的写作都用电脑来承担;要练数字输入,能熟练地录入各种报表;要练程序应用,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统计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把大家从繁琐的数字计算和手写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搞学习、搞调研。

另外,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这些建议和问题将集中进行研究,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5

主动邀请监督打破神秘感

“邀请省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目的就是让人大代表全面了解检察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此次受邀的省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先后到省检察院和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等地的检察机关视察调研,实地参观了检察机关受案大厅、接待大厅、办案工作区等场所,并与检察官们面对面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检察工作。

这种实地考察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同。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安正康认为:“由过去被动接受监督,到主动争取监督,再到现在主动邀请监督,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改进工作作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态度和决心。”省人大代表、独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永健说:“此次视察调研活动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一次新突破,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就是对人大的负责,更是对人民的尊重。”

代表们认为这种视察调研活动,打破了对检察机关的神秘感。省人大代表、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靖晓莉说:“这种方式,拉近了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消除了对检察工作的陌生感。”省人大代表、凯里市第九小学副校长丁琦说:“参加检察机关的视察调研活动是第一次,对检察工作有了深刻印象,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展此类活动。”

视察调研了解真实工作状况

“通过视察调研,一是全面了解了检察机关各项工作职责;二是真正看到了检察干警的工作状态;三是对司法体制改革有了初步认识……”省人大代表、原省人大选任联委主任委员何任叔是这次视察调研工作的第一组组长,9月24日他在该组总结会上一一列出视察调研的收获。

调研视察期间,代表们共视察了14个检察院,涵盖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看到了真实的检察工作状况后,一致认为: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执法办案质量高、效果好、力度大,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检务公开不断加强,检察工作亮点纷呈。

黄永健代表在实地观摩了检察机关远程视频接访、远程视频审讯和案件网上办理后,感叹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检察机关实现了案件网上办理和监管,让人意外;想不到在贵州这样相对落后的地区,检察院科技强检工作推进如此快,让人振奋;想不到我省检察机关有一支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案件网上办理、系统容灾等工作走在了全国检察系统的前列,让人感到鼓舞。

“一稳、二亮、三强”是省人大代表、从江县翠里乡党委书记莫南萍视察调研后对全省检察工作的总体印象。她说,“一稳”就是全省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发展;“二亮”指我省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督促工作挽回大量国有资产;“三强”是检察机关的干警业务强、素质强、服务大局意识强。

在视察调研中,代表们从不同角度谈了对检察工作的看法。“检力下沉是检察工作的一个亮点。水城县检察院设置的检民联系室,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检察机关的距离。”省人大代表、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副乡长吴晓杰对水城县检察院的检民联系室印象很深。西南能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在文,民建省委秘书长严兴亚等省人大代表则对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督促专项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留下深刻印象,并给予充分肯定。

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只有真正走进检察机关,才能真实感受到检察机关做了哪些工作。”代表们希望检察机关能将此类实打实的视察调研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创新检务公开模式,拓展检察宣传途径。

何任叔代表说:“检务公开,不仅要对人大代表公开,更要对所有人民群众公开,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检察工作才能越做越好。”省人大代表、贵州黔信公司董事长潘炯彪建议:“检察机关应该利用户外广告、微电影等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检察宣传,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知悉检察工作,从而使检察工作更加公平、公开、公正。”

9月26日,省检察院召开专题会议,对此次邀请省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检察工作进行总结。常务副检察长何冀强调,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梳理,及时整改。他还说,要把邀请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检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省、市、县三级检察院每年都要邀请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检察工作,同时还要不断扩大邀请范围。

主动作为健全汇报制度

近两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认真整改落实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检察工作的亲和力、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2014年初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所作的《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赞成票得票率为94.5%,为近五年来最高。

2014年全国“两会”代表审议高检院工作报告时,贵州代表团对检察院工作提出了15条意见和建议。省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检察机关对代表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工作,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向高检院、省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代表报告,得到肯定。

2014年7月29日至31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专门听取并审议了袁本朴检察长代表贵州省检察院作的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参会委员对全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除依法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外,全省检察机关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面工作主动汇报、主要工作专题汇报、交办案件及时汇报等制度,积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2014年9月,省人民检察院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的《关于全省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得到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6

关键词:准备工作;熟悉招标文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139-02

国际工程施工投标报价是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直接关系到承包商投标的成败。承包商要想投标战胜众多竞争对手而获得工程项目的承包权,除具有强大的实力,良好的信誉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提出有竞争力的报价。而作为投标报价前的准备工作是与投标报价和中标后工程项目的管理密切相关的统一体。由于国际工程涉及合同、贸易、税收、保险等相关知识,且运作复杂,承包商在进入国际承包市场参加某一项目的投标竞争,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往往对能否中标,中标后是否可以创造良好的合同管理条件,进而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起着一定的“奠基石”作用,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国际工程项目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一般都按国际标准的招投标程序和惯例进行。承包商要承揽国际工程,就要遵从一定的程序。目前,在国际工程中通常采用国际上通用的FiDiC合同,而其核心条款为投标文件的完备性。本文也是基于此合同条件为背景,重点就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说明并提出注意事项。

1、熟悉和研究招标文件

1.1 招标文件的组成

国际工程招标文件主要由商法文件、技术文件和报价文件三部分组成。

(1)商法文件,包括投标人须知、格式化文件(投标函格式、合同协议书格式和保函格式等)、合同条件(通用条件和专用条件)、补充标书文件等。

(2)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条件(对工程实施技术细节及使用的标准做了文字性规定,并对工程量清单中各价号的工程具体内容以及计量、支付做了详细的规定)、图纸、技术标准、技术资料(水文、气象及地质等资料,只提供给投标人参考)等。

(3)报价文件,需要投标人填报或编写的技术和价格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或称报价表,其组成包括:报价表说明、报价表、外汇比例表、外汇用量表、支付进度估算表、材料基价表等)、投标技术文件(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说明、临时工程计划、施工设备清单及样本、分包计划及分包商名单、组织机构图、项目主要人员履历等)。

投标文件是在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除包括招标文件中所有的商法文件和技术文件外,还包括应由投标人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完成的报价文件,其中:

1)商法文件(除投标函及保函外)及技术文件――只需要投标人签字承诺接受;

2)报价文件及投标函和保函一投标人编制所需形成的主要文件,其中一部分只需填报数据(如各种表格);另一部分(如施工方法说明、临时工程布置等)需形成文字性文件i或由有关机构出具(如各种保函):

3)如有设计任务,尚应包括投标设计和设计图纸:

4)投标文件尚应包括投标人授权书及公证文件、投标人申明、降价函(如有)等文件。

1.2 招标文件阅读技巧及注意事项

承包商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弄清各方责任和报价内容,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弄清招标文件中含糊不清、矛盾、错误等有问题的内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或事后选择性(策略性)澄清。根据FiDiC施工合同条件,各种风险是以“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阶段能否合理预见”来划分责任界限为前期,承包商需对招标文件的理解负责,由于承包商对招标文件理解错误造成的报价失误由承包商自行承担,业主不负责任。所以,招标文件对承包商的报价、投标、工程实施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承包商必须全面分析和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弄清楚业主的意图和要求。

对于招标文件中通用性部分,应在平时就有了解和熟悉,编标前可以有选择性地重点阅读。

(1)商法文件部分

有选择性的阅读与掌握商法文件部分,主要应搞清的问题包括:

1)投标工作细节:投标书必备文件;投标日程、地点;标前会及现场踏勘时间、地点;标书澄清方式、签署程序;截标时间;开标时间、地点:投标书要求、封装要求及正副本份数:标书填写错误的修改办法等。

2)项目概况:资金来源;业主、工程师:主体工程内容及工期;关键工期、完工期及维修期;工程现场位置及交通、气候条件等。

3)与标价直接相关的主要条款:支付货币种类、比例、汇率规定:付款条件{调价方式;索赔规定;税务规定;保函规定:保险要求;拖期罚款及提前竣工奖励;缺陷责任期的有关规定;劳务和国际的限制;风险;分包商管理等。

(2)技术文件部分

由浅入深地阅读技术文件部分,主要应搞清的问题包括:工程内容、目的、设计意图、工程环境条件、关键工期及施工顺序、实施方案的确定、特殊作业及特殊施工技术要求、计量方法、工程量等。

(3)报价文件

应全部阅读报价文件,并落实以下事项:工程量清单各标号工程量,计量规则,清单工程量与校核工程量对照;工程量清单各价号全部真实含义;标书要求投标人填报的各种表格、内容及要求;要求提交的技术文件。

(4)通过对招标文件的阅读,承包商应形成以下编标用文件

标书的主要摘要内容:校核工程量及主要工程量归纳汇总;施工组织设计初步构想:需要现场了解及向业主或有关方面澄清的问题(如现场考察大纲、市场考察大纲、标书疑问等)。2开展各项调查研究

按照FiDiC合同文件(第11条)中明确规定:“应当认为承包商在提交投标文件之前,已对现场和其周围施工环境及与之有关的可用资料进行了视察和检查,……已取得上述可能对其投标产生影响或发生作用的风险、意外事件及所有其它情况的全部必要资料”;“应当认为承包商的投标书是以雇主提供的可利用的资料和承包商自己进行的上述视察和检查为依据的”。这说明现场的考察是承包商必须经过的投标程序。

承包合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实施的。工程环境对工程实施方案、合同工期和费用有直接的影响。工程环境又是工程风险的主要根源。承包商必须收集、整理、保存一切可能对实施方案、工期和费用又影响的工程环境资料。这不仅是工程预算的需要,而且是作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合同控制和索赔(反索赔)的需要。

开展调查研究是标价计算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是成功投标报价的基础。承包人要在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发包范围、技术规范、材料及工人的技术要求等的基础上,重点就了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现场考察

通常是在标前会时(或之前)由业主组织、但时间短、难细致。对考察重要工程承包商宜自行组织详细的考察,要慎重地考察施工现场,认真调查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调查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1)现场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潮汐资料等。

(2)现场环境:交通、通讯、水源及供水、供电等条件。

(3)当地资源情况:施工材料资源及有保证供应量,可购及租赁的施工设备与配件的供应情况;机修能力;加工制造能力;运输条件及能力:人力资源情况;附近的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等。

(4)社会基础设施及商业服务水平:银行、保险公司服务水平:港口、机场、铁路等公共交通服务能力;邮电、通讯设施水平。

(5)工程付款的方式,外汇所占的比例,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资历和工作作风等。

(6)对初拟的施工方案、设施布置的验证。如现场设置临建、生活营地、预制厂的可能性。

2.2 市场调查

工程所在国政治、社会、经济、法律以及业主、工程师、竞争对手情况等,包括:

(1)关于工程所在国的政治形式:包括政局的稳定性;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我国的关系:政策的开放性和稳定性等。

(2)关于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调查:当地的工业、技术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尤其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金融环境,包括外汇储备和管理、汇率变化、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服务等;对外贸易情况;关于保险公司的情况。

(3)关于当地的法律、法规:需要了解至少应包括与招标、投标和工程实施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特别注意了解对外国承包商和本国承包商在待遇上有无差别(如本地承包商有无优惠待遇等),对外国公司有何限制条件,对外籍劳工的限制等。

(4)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业主的资信状况,对购买器材和雇用工有无限制等,尤其是对购买当地材料的分额和施工当地劳工的比例等。

(5)对竞争对手的调查:应了解有哪些当地公司、哪些国际公司、哪些中国公司参加该项目的竞标,这些公司过去几年的业绩,在建工程情况,在当地是否实施过项目、效果如何。从中找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几家公司并进行双方优劣势对比,这对决定我们的投标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3 收集物价资料

应当是全范围、多方面、长期的、持之以恒进行的工作,不应仅靠投标前才做。主要包括:拟使用的施工设备、车辆、配件的市场价或进口价;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或进口价;海、陆、客运输费;当地劳务价格;物价上涨指数及各种物价指数;外汇汇率和当地币贬值率:进口关税税率、港口费、滞港费和仓储费等;各种税收的税率;各种保险的费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及手续费率;该国单项工程综合单价的行情。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展开,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建筑施工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涉外单位和建筑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势在必然。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工作涉及面很广,它要求投标报价的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专业知识,例如:设计、施工组织与技术、设备材料等。同时还必须具备商务方面知识,例如法律、金融、税务、保险、以及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等。另外,投标报价人员还必须熟悉国际工程施工和投标报价的规范和操作程序,只有这样,投标报价人员才能参与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

“没有不存在风险的投标,没有条件完全充分的标书,也没有无隙可乘的合同”。国际工程招投标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很多方面要做小而细致的准备。任何一个小的点做得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投标结果。

基于此目的,本文就国际过程投标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准备或正在参加国际工程投标工作的有关单位有所帮助,文中疏漏和错误之处,请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同时,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孙锡衡教授对本文的写作给予指导和关心,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7

首先,调研需解决为什么调研这个问题,即调研目的问题。开展调研活动,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明确调研目的。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一定是想了解情况,为开展工作提供切实依据。同志花了三十二天的时间到__农村考察,撰写了《__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反响甚好;,为了让政府的决策更加理性、更加科学,领导下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频繁扎实的基层调研,定为每一位领导者一年工作的必修之课;据有关媒体报道,每一年都在基层作两个多月的调研活动,现已成为总理特有的一种工作方式。然而,现在我们不少的党员干部搞调研的目的并不是很明确,即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样的基层调研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和压力,最为紧要的是没有什么任何意义。调研目的明确是基础调研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好制定调研方案,选择好调研地方,我们的调研才有的放矢。

其次,调研需解决向谁调研的问题,即调研对象问题。同志在《__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到的道理,完全相反”,出现了“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总理下基层调研,经常甩开当地官员,独自一人到农户家了解情况。故此,选择好调研对象是搞好基层调研工作的重要一环。而我们现在所谓的下基层调研主要是听当地官员汇报,到群众中走走往往流于形式。试想,群众和当地官员的意见是否完全一致?毋庸置疑,下基层调研,当地官员的汇报固然要听,这有助于宏观把握情况,但更要直接到群众家中、到农民田头,面对面地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流,拉家常,嘘寒问暖;还要经常临时性地要求下车,不打招呼地看一些没有事先安排的“点”,这样不但能看到真实的情景,更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了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民意。

再次,调研需解决如何调研的问题。即调研的方式方法问题。现在的基层调研基本上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找一份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了解;接着向基层单位发出通知,让其作好准备,届时恭候迎接;第三步是通知所属新闻媒体派记者随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最后是利用一天半晌,走马观花看一看,例行公事搞座谈,向基层单位要份材料写个调研报告,这样,基层调研活动就基本宣告结束了。基层调研要想取得实效,在程序上必须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围绕工作难点和突出问题确定调研主题;二是根据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提纲,对调研内容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责任人;三是到现场深入开展调研。在具体的方法上,可采取“听、看、问、谈”等方式进行。“听”:即听取基层情况汇报。“看”:即实地查看现场、查看资料。“问”:即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基层群众。“谈”:即与基层群众交谈,掌握情况。在调研过程中,要轻车简从,不搞迎来送往。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8

2007年,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以《监督法》为工作依据,按照常委会及委员会工作要点,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认真务实地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深入调查研究,协助常委会做好专项工作监督

(一)为常委会审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服务

2007年6月,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审议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下,采取视察、检查、座谈的形式,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武钢周边治安状况、建筑工地治安状况、中小学周边治安状况、居民区治安状况及火车站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地治安状况。随后,又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视察江汉区民意派出所“平安社区”建设,市公安局特警队装备建设工作情况,听取市公安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有了较深了解。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委员会对审议意见进行了整理反馈,市政府有关部门按期回告了关于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为常委会审议公检法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听取和审议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办案质量检查情况报告制度的决议》,进一步推动公检法三机关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公正司法,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报告。围绕这项议题,委员会做了如下工作:一是进行工作部署。4月1日,委员会制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办案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检查的内容、时间、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三机关”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下列内容:市法院检查申请国家赔偿确认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市检察院检查当事人提出刑事赔偿申请案件、当事人提出刑事申诉的案件;市公安局检查当事人提出国家赔偿申请案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罚款决定后没有执行的案件、提请逮捕没有被批准的案件。二是进行跟踪检查。在办案质量检查的不同阶段,委员会及时与“三机关”沟通,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委员会组织到部分区进行调查研究,与部分市人大代表、部分律师代表进行座谈,征求对“三机关”办案质量的意见。四是对“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并抽查了部分工作案卷。五是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听取“三机关”工作情况汇报,对部分工作案卷进行检查。7月下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委员会及时整理工作审议意见,提出了工作整改要求。

(三)为常委会审议社会保障工作服务

2007年4月,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报告。会前,常委会领导要求委员会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开展检查调研,收集工作意见和建议。委员会及时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地视察市儿童福利院、武昌区福利院、武昌区慈善超市等单位,了解有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汇报,为常委会审议此项工作作了必要的准备。

(四)为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服务

2007年4月,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报告。为了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委员会对“四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就如何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代常委会起草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草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并审议通过“五五”普法的《决议》。

(五)为常委会审议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

2007年11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我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委员会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开展工作情况调研,先后到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市工商局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并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市法院工作情况,旁听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在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会就我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提出了5条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着力造就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法官队伍;二是遵循司法客观规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三是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协调机制,形成多层次保护工作体系;四是加强对基层法院知识产权行政、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案件审判工作经验,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五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司法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尊重知识、尊重法律,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

(六)为主任会议听取人民监督员制度建设和工作情况服务

2007年6

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前,委员会到汉阳区检察院专题调研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情况,并就如何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到外省试点城市进行工作调研,整理分析试点工作经验。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听取工作报告后,肯定了三年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试点经验,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

(七)为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服务

2007年12月中旬,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为此,委员会年初到市检察院走访,专门了解民事行政检察的工作依据、工作方式、工作现状和外地的工作情况,并与市法院进行工作沟通。目前,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制发了《关于建立民事行政审判与检察工作衔接机制的若干意见》,从操作程序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规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后,对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了肯定。

(八)为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办10件实事落实情况做好调研工作

2007年11月,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办10件实事落实情况的报告。根据工作要求,委员会对10件实事中的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和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部分中小学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和工作意见。到市残联了解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到部分社区与居委会负责人、安保队员和社区居民座谈,收集工作情况反映。随后形成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决策当好参谋。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工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地方性法规在颁布实施和修订实施一年后,对其执行情况应进行工作调研。为此,委员会在9月份对《武汉市法律援助条例》和《武汉市养犬管理条例》进行了工作调研。分别到我市法律援助中心、部分律师事务所和犬类留检所进行了走访,听取了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关于法规实施情况的汇报。从调研情况来看,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较好。市司法局以法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援助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为创建“和谐武汉”,化解社会矛盾做了工作。市公安局进一步强化了执法工作力度,犬类登记办证数量和留检捕杀数量大幅上升,并采取多种方式改进服务和管理措施。同时,针对养犬管理中的问题,委员会也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大法规宣传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快留检所建设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三、开展了有关立法调研工作

(一)开展制定武汉市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

委员会与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市总工会联合组成立法专班,开展了有关工作。一是开展调研工作,委员会与市总工会组成联合考察组赴上海、合肥等地进行了立法考察工作,提出了考察报告。工作专班制定了调研计划,分别召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部分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部分职工代表、部分工会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二是专班起草了条例(草案),按照边调研、边修改的方法,根据调研情况,多次对条例(草案)进行修改。三是向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报告了立法工作情况,并征求工作意见。目前,这项工作已列入明年继续调研的立法项目。

(二)开展修订《武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的调研工作

2007年7月,委员会领导专题听取了市公安局户政处关于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并派员参与市有关部门联合考察组,赴北京考察了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同时,到城区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对国家相关法律、外省外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以及法规草案的立法目的、制度设计、管理和服务事项以及法规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形成了工作意见和工作目标。

四、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

(一)认真督办代表建议。按照常委会安排,委员会确定将惩治建筑市场砂霸砖霸石霸的代表建议和意见作为重点进行督办,积极督促承办部门认真开展工作,并结合委员会工作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时,专门对有关建筑工地治安情况进行了调研。及时与提案代表沟通情况,进一步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重点代表建议和意见办理的走访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邀请代表参加委员会组织的视察、检查、调研活动。在组织视察、检查、调研过程中,委员会采取就近、便利原则邀请有关代表参加活动,积极为代表履职提供条件和服务。全年邀请代表参加相关活动47人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有关工作62人次。

(三)开展走访代表活动。委员会结合具体工作事项积极开展走访代表活动,已赴江夏、汉南、蔡甸、东西湖、黄陂等区走访了代表,征求代表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听取代表对市公检法等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认真做好有关涉法工作。办理涉法是委员会的法定工作职责,2007年受理群众涉法85件,按照有关规定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78件,存疑归档1件,自办重点涉法6件,全部办结。

五、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年初,新一届的委员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委员会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在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监督法》为工作依据,认真总结上届委员会的工作经验,充分认识内务司法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届以来,委员会根据中心工作任务,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有所为,使内务司法工作自觉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之中。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委员会在全年工作中,对调研议题坚持先务虚,后务实。先提出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再深入调研,了解和掌握实现工作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9

【关键词】Cet-4长短对话听力篇章听力词汇难度

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尤其是听力词汇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真实、地道的听力语料和听力环境。

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中,听力理解测试分值占到总分数的35%,是考生备考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给与足够重视的考察项目。由此,本研究通过对2012―2014年共10套大学英语四级长短对话听力和篇章听力原稿的词汇难度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为考生备考及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语料为2012―2014年共10套Cet-4听力长短对话听力和篇章听力真题原稿。

本研究的语料分析软件为新西兰语言学家paulnation研发的词汇分布分析软件Range,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科学、迅速地判断研究语料的用词情况[1]。

此外,本研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所提供的《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代替了Range软件中原有的基础词表,按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重新编制了本研究所需的基础词表,从而保证对历年Cet-4听力真题语料中词汇分布情况的有效考察。

二、研究发现与分析

1.从表1中可以发现,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的形符(token)和类符(type)分别为9626和1550,篇章听力语料的形符和类符分别为为10826和2266,这说明在Cet-4听力测试中,与长短对话听力相比,篇章听力所考察的词汇更为丰富,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词汇要求。

此外,由于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和篇章听力语料的类符/形符比(ttR)分别为16.1%和20.9%,这说明Cet-4篇章听力语料的词汇密度大于短对话听力语料,并且负荷了相对较多的信息量,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听力难度也相对较大。

2.本研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2]中给出的《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中的三级词汇,即一般要求词汇、较高要求词汇和更高要求词汇对Cet-4短对话听力语料和篇章听力语料词汇进行逐项对比和分析,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从一般要求词汇到更高要求词汇,Cet-4短对话听力语料和篇章听力语料词汇的类符百分比呈现递减趋势,其中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和篇章听力语料的一般要求词汇类符百分比均超过50%,这说明Cet-4听力测试集中考察学生的基础词汇,强调学生对于基础词汇的掌握。

在一般要求词表中,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的类符百分比(59.7%)大于篇章听力语料的类符百分比(54.9%),但是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的类符/形符比(10.9%)却小于篇章听力语料类符/形符比(13.8%),这说明在基础词汇范畴内,Cet-4篇章听力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词汇掌握的丰富程度。

在较高要求词表和更高要求词表中,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的类符百分比(15.1%和6.7%)均低于篇章听力语料的类符百分比(16.24%和11.3%),同时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的类符/形符比(50.3%和51%)均小于篇章听力语料类符/形符比(55.3%和56.3%),由此可以推断出,Cet-4篇章听力语料的词汇密度更高,篇章信息更丰富,这说明Cet-4篇章听力测试对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测试的难度更大。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词汇分析工具Range,通过对比分析了Cet-4长短对话听力语料和篇章听力真题语料的词汇难度,研究发现,Cet-4听力测试侧重考察学员基础词汇的掌握,同时由于Cet-4篇章听力真题语料呈现相对较高的词汇难度和信息丰富程度,进而加大了对考生听力测试难度。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Cet-4听力测试不同词汇难度和测试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明海,常乐,陈琳琳.基于语料库的neCCS阅读理解词汇难度分析与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307-311.

外出考察调研汇报篇10

8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来到广东省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就当前经济走势特别是稳定外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进行调研。指出,当前,要高度重视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条件。

来到广州鸿利光电公司等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和出口状况,并在企业召开座谈会。还特地到东莞市南城区宏远社区看望了外地来粤务工人员。

调研期间,听取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8月31日,在天津考察保障房建设。他强调,衡量安居工程进展好坏、水平高低,不能只看开工数,也不能只看竣工数,而要看是否及时投入市场,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质量和服务群众是否满意。

说,要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分配几个关键环节。第一,建设环节除了要按期进行施工外,最重要的是保障质量。第二,分配和管理环节,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体现公开、公正和透明。第三,布局和配套设施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贾庆林在甘肃调研

8月24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兰州等地,深入工厂企业、科技园区、农村乡镇和文化设施,与干部群众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贾庆林在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优势,紧扣主题主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惠民生聚民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调研期间,贾庆林听取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李长春在内蒙古调研

8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后到赤峰、锡林郭勒、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深入企业、学校、农牧区、社区和宣传文化单位,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进行调研,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李长春在调研时强调,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要突破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为根本保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增创新优势、开创新局面,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路,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房建设并召开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

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他强调,要在保质按期完成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同时,严格管理确保公平分配,完善配套形成有效供应,创新机制实现持续运行,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果。

分别考察了石景山远洋沁山水社区及该小区物业公司、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办事处住房保障服务大厅,并主持召开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听取有关省(市)政府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四川、陕西等省(市)政府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在北京天津政法机关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