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生态系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5:25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共存的,人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善待好自然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身。水利作为一种全社会使用的公共产品,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全人类、对于全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水利建设者和管理者所接受。如何将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顺势而上,开创水利建设的新局面,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系统的意义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非生物部分的地质、水文等构成了生物部分的环境,是生命支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河流,其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旱灾害是最大的生态环境灾难,水利工程对减轻严重洪灾和持续干旱有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因严重洪灾和持续干旱造成赤地千里、瘟疫流行、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改朝换代,严重洪灾和持续干旱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停滞和倒退的事累累发生。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作用,本质上就是减轻和防止生态环境灾难的发生。水力发电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某些高坝水利形成创造了大型人造湖泊,改变了当地环境和景观。同时由此形成的局部气候,可以促进栽培结构和周围区域农业和工业化栽培的发展。建设大坝也能改善水生环境和促进渔业发展。因此,通过库区综合的开发计划,有可能提供更好的条件发展新的栽培业和渔业,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发展旅游是水利建设带来的另一好处。许多水库都已成为着名的风景区,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参观访问,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利用水库蓄水向湿地、干枯的湖泊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性的水利工程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在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需求。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已经成为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生境的变化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和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都极易造成负面影响。

库区淤积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滑坡与水库诱发地震;边坡开挖对植被和景观的影响;泄洪冲刷及雾化对岸坡的影响;开挖弃渣和混凝土废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在水库蓄水后,随着排入水库的工业废水的增多,库区水流缓慢,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将逐渐增加,造成水库水质下降;一些高坝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冷侵害;水库蓄水后因河流情势变化会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

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总之,对每一项负面影响,都应该进行科学的、定量的分析。对移民和淹没耕地过多,生态环境损失过大的河段采取避让政策;对一般的生态环境损失通过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对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对正面的生态环境影响也应该计算其效益和价值。总之,应该通过技术、经济、生态环境比较进行决策。

3.以堤防工程为例,谈如何保护和恢复天然河流形态多样性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防洪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但是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指导,在设计和施工中缺乏标准和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

以堤防工程为例,在规划阶段要改变现行的经济技术评估指标这一单一体系,在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效益分析,即生态环境效益评估。基本做法是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在进行工程勘察时,增加生态系统的调查,重点是生物群落的历史与现状调查。

设计施工阶段在堤线布置时,应遵从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堤防间距的确定,应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堤型的选择原则应结合生态保护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同时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河流断面应按照自然河道纵、横断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设计。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应强调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工程施工时,应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相应的辅助保护措施。采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应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料场区应进行植被恢复,与周围景观相一致。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应加强生态工程的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4.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特殊意

4.1现代水利的突出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现代水利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河流航运和治理水灾、促进流域的植树造林和流域内贫瘩土地的合理利用、帮助流域内的人民转变观念、改变生产和耕作方式,并以其自身的发展带动全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2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现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1.湿地可持续发展探讨

在当下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环境,如何认真思考对湿地的保护,并且结合自身的湿地资源优势,做好绿色家园的文章,形成独具生态特色的城市风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整个地球建设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结合好混凝土与绿色与水的和谐相处,是我们要努力完善的。虽然曾经的破坏已无法挽回,但只要我们经过一番的努力,只要我们有着正确的认识,相信通过我们双手的努力,我们的城市会健康呼吸起来,我们的城市会有越来越多的绿色。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好,我们该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试着与湿地做朋友,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对湿地景观进行相应的保护与改善。

首先要停止那些所谓的错误行为,即人类的贪婪造成环境的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要试着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1.加强对湿地保护,具体方法如下。

1.1用法律保护湿地

确定湿地的保护方针,合理规划湿地利用,制定相关的规范和保护制度。要求各个相关单位确实施行相应的工作,要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按照相应的行为准则做事。对于那些湿地的破坏者依法进行查处。

1.2提高全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保护心理。人们可以通过参观湿地公园、科教宣传等,逐渐树立起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只有全民的保护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湿地,我们的家园。

2.整治规划,合理利用

政府应对滩涂养殖进行整体的规划,只有对湿地进行控制、防止和治理滩涂养殖、水产养殖产生的各种水体污染,发展休闲渔业等,才能促进湿地良好的恢复。

规划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切实考察湿地情况,合理利用湿地的各项忧势。利用湿地的自我生产,自我消费的自然循环力量,保护原有的湿地生态区,为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繁殖的场所,保护好湿地原有的自然生态。通过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合理利用湿地让人们能够参观湿地,认识湿地。因地制宜建立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公园。

实现湿地保护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我们将如何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公园,如何让这些湿地生态区与我们的城市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我们最需要探究及解决的方向。

3.利用湿地资源,构筑城市生态特色区

湿地的建设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重点,人工建设的湿地应当成为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过对湿地的考察,分析湿地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湿地的自身作用,努力建造我们的绿色家园,突出城市生态特色,通过理水造绿、近水近绿、水绿的结合,建设湿地城市,努力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境界。

4.建立森林公园生态特色区

通过我们城市中现有的植被、农田、水库、城市给排水渠道和湿地,构建以森林和复合湿地为背景,以城市的历史文化、湿地文化为底蕴,结合休闲度假、生态教育、郊野游憩等一些功能,建设一种城市型的森林公园,实现文化、旅游与生态的结合。森林公园以自然生态的大森林为景观主体,水体湿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组成要素穿插于树林之中,同时又自成体系,人工景观掩映于林与水中,互相穿插。森林公园以生态环境背景下的休闲、度假、休憩为主,以观光为辅,强调使用者的参与性和体验。人们闲暇可以到此度假,可以到此休憩,放松心情,排解生活中,工作中的压力。感受自然的魅力,呼吸新鲜空气,认识生态区中居住的不同生物。

5.建立湿地公园景观特色区

通过我们城市中的水体、草甸与浅平洼地,建设以生态湿地自然景观为主,结合市民游憩的城市湿地公园。结合用地布局特点,营造湖滨草地疏林景观,建设人与环境互动的娱乐休闲观赏带并且能够利用到原有植被,以粗犷、质朴、野趣的特点,构建湿地生态保护带;在此基础上建设湿地保护区、娱乐观赏区和生态休闲区,使游人在游乐、休闲的同时,能够认识自然、陶冶情操、与自然互生共融,能够亲切的感受到自然的呼吸。让人们的生活中多一点这样的景观特色区,让城市中那些不起眼的草甸与浅平洼地靓丽起来,那么人们会更愿意来娱乐休憩,也会更加重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

6.建立湿地景观走廊特色区

恢复和重建生态斑块并实施截污,使水体变清变美。通过对水体及岸线的治理,充分发挥水上、临水、近水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增加休闲、娱乐及公众功能,形成具有湿地特色的公共亲水空间。把各种有利的生态公园连接起来,组成连续的城市景观长廊。例如湿地研究基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沿海净水湿地及水库等等,把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组成贯穿中心城区的湿地景观走廊。那么我们的城市将是一个湿地景观的城市,将是一个绿色的城市。

利用湿地,建设湿地。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改善我们生活中一些被破坏了的生态资源,也能够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样能够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它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视觉景观优异、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这符合了我们城市建设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处理污水的同时,种草养鱼,可以用鲜花绿叶装饰环境,可以把清水活鱼还给自然,在节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够促进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发展,带来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改善原有的自然环境,建造人工湿地在我国中小城市和乡村都可实施操作管理,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工湿地会出现在我们家家户户的生活中,维护湿地,发展湿地,建造一个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湿地之城。

2.结论

当我们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当我们生存的地球发生病状的时候,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保护湿地,保证不去危害湿地。保护我们的动植物朋友们,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些绿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家园能够健健康康。让我们营造一个城市湿地,让湿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湿地,生活将变得生机盎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会随着我们的保护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数学理论继电保护广域保护

1概述

继电保护是一门较为古老的学科,但是由于它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故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保护也在不断的更新。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主要如下:从原理上来看,19世纪末,研究出过流保护原理;1905-1908年,研究出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开始采用方向性电流保护;19世纪20年代初距离保护开始生产;30年代初出现了快速动作的高频保护。由此可知,如今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保护原理方面,迄今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从硬件上来看:从1901年出现的感应型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等发展阶段。

虽然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早已提出,但它总是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发展和完善自身。总的看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个阶段是机电式、半导体式、微机式。第一次飞跃是由机电式到半导体式,主要体现在无触点化、小型化、低功耗。

2新的数学理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的数学理论的提出,在继电保护中也有大量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小波分析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上掀起研究热潮并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一个研究领域,工程角度看,小波分析是一种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工具,是继傅里叶分析之后又一有效的时频分析方法,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多分辨分析方法,可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具有时频局部化和多分辨特性。

国内提出了很多利用小波分析的保护原理,多为行波保护,利用小波变换可以准确提取行波波头极性和行波幅值大小,准确定位行波到达时刻。也有利用小波分析进行故障选项及高压线路的暂态保护。但是小波算法计算量大,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2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模糊数学在电力系统中常用于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控制、电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糊数学在继电保护中应用的并不是十分广泛,它可在微机快速方向保护中,用以提高保护的抗干扰能力。

2.3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许多并行运算的功能简单的单元组成,它是源于人类神经系统的一类模型,是模拟人类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具有模拟热的部分形象思维的能力。ann具有高度神经计算能力以及极强的自适应能力,鲁棒性和容错性。ann在电力系统中,常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继电保护、负荷预测以及谐波分析。

将ann具有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应用于继电保护,则可使其性能大幅度提高。有学者提出,将ann应用于距离保护,仿真结果表明,当考虑单相接地故障和i段保护时,可在设计的90%保护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对样本的正确识别率为100%。也有人提出将ann用于同步机的失步保护或预测,结果表明ann具有鲁棒性好、失步检测快速并且易于用传统的信号处理器实现在线检测等优点。还有人提出将其用于自适应单相重合闸的研究,并经理论分析证明对于判断永久性故障或瞬时性故障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于防止重合于永久性故障。

由此可见,ann应用于继电保护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4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在某些一定量度或观测基础上把待识模式划分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计算机模式识别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等装置对物体、图像、图形、语音、字形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在继电保护方面,模式识别可用于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的计算。

2.5数学形态学

数学形态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代表性的非线性图像处理和分析理论,在图像处理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及算法体系,其系统性和严密性不亚于传统的线性图象处理理论。数学形态学方法比起其它时域或频域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利用形态学算子可以有效的滤除噪声,同时保留图像中的原有信息,突出图像的几何特征便于进

步分析图像。从目前的研究领域可以看到数学形态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继电保护,电能质量,绝缘监测等方面。

其中,在继电保护方面提出的应用主要有:行波保护、超高速线路保护、超高速线路方向保护以及变压器励磁涌流辨别等。

3广域保护

3.1背景

目前的安全自动装置都是在检测到系统产生不正常运行状态以后再采取控制措施,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安全自动装置来不及动作,系统已经发生严重的崩溃事故。另外,目前使用的安全自动控制判据大部分都是基于本地量构成,反映的只是系统某点或很小一个区域的运行状态,并不能较好的反映大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装置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这样将会导致系统某点发生故障后安全水平下降,造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相继动作。由于这些装置之间缺乏相互的配合协调,可能进一步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引起系统发生连锁跳闸等严重事故。

也就是说,互联已称为现代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广域保护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

3.2广域保护的基本概念

目前,关于广域保护系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些文献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将广域保护定义为如下:利用广域测量系统的相量测量信息,与传统的常规保护配合实现对故障进行快速、可靠和精确的切除,同时能对切除故障后或经受大扰动的系统进行在线安全分析,必要时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止系统发生大范围或全系统停电,这种能够同时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功能的保护系统就称为广域保护系统。

广域保护与传统保护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保护主要集中于元件的保护,而广域保护是宏观整体的保护。但是由于其通信计算均相对较为复杂,在时间上,也就是快速性方面比不上传统保护,达不到保护的要求,故,广域保护并不能替代传统保护。可将广域保护与传统保护结合在一起,互补的发挥两者的长处。例如,可将广域保护作为后备保护使用。

广域保护的具体功能有如下三点:通过采集电网各个节点的数据,经计算后确定一定的控制手段以维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时掌握及充分利用电网的输电能力;提供更准确的电网规划方案。其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为第一点,目前,电网稳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暂态功角不稳定、小信号功角不稳定、频率不稳定、短期电压不稳定、长期电压不稳定、低频振荡、次同步振荡、连锁故障。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各种稳定控制措施以维持系统正常的可靠供电。而广域保护的作用就是从这些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并将它们结合起来组成一套可行的方案以提高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力。其中暂态功角失稳对广域保护的时间要求最为严格,也是广域保护的一个难点。

3.3广域保护系统的结构

广域保护系统一般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

其中,分散式广域保护系统指把数据分析和决策过程放在分散于电力系统各处的系统保护终端上执行,这些终端放置在不同变电站中,通过环型通信网络相连。此种结构可在其余终端出现故障时,不受其影响,并且相邻终端可以作为故障终端的后备。但是该终端的信息有限,分析与决策的能力也有限,故并不能做到最优的控制。

关于集中式广域保护系统,它是从整个电力系统采集数据,在控制中心集中进行数据分析和控制决策,然后把控制命令发给各个系统保护终端以实施控制。它是从整个系统的层面上分析问题,故可以做到最优控制。也能更加的体现广域保护的基本理念,因而应是广域保护发展的主要方向。集中式广域保护从结构上来看,应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①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保护所需数据的收集。其中,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引入和大量应用为广域保护系统的实施创造了条件。pmu可以实时采样电流、电压的幅值和正序功角,刷新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带有gps对时功能,可以保证不同地点采样数据的同步性。但其价格较为昂贵,不可在每个节点上都使用。

②在线数据分析和决策系统:在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之后,需要滤过其中一些不正常的数据,并正确的估算出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才能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出于正常的状态。若系统出于不正常的状态则还需要判断这样的状态属于哪一级不正常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采取措施之后,还要根据实时更新的数据来继续估算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措施。

③执行系统:执行系

统是控制措施的实施者,由分散于电力系统各处的保护终端以及相应的电力系统执行元件组成。该终端只需要接收从控制中心发来的命令,执行相应控制。保护终端及其执行元件的控制速度和精度将直接影响控制措施的效果,因此是衡量执行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④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需要实现采集数据的上传和控制命令或保护终端整定值的下传。由于保护终端没有决策能力,因此集中式广域保护系统对通信系统的依赖程度很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对整个广域保护功能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4广域保护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世界各国目前已在运行的或是正在开发的广域保护系统主要有如下几个:加拿大的可编程减负荷系统,美国的广域稳定和电压控制系统,法国的drs系统以及其升级版的syclopes系统等。现有的广域保护系统均是用实时采集的数据经过处理与预先计算好的数据进行对比,而后判断并执行一些预先设定好的控制程序,这样的方法并不能很灵活的面对各种状况。

目前的广域保护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有如下几个:对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缺乏了解以及有效的判别方法,导致广域保护设置的困难;如何实现可靠的实时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广域保护系统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如何保证优先、可靠地传送最关键的数据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在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何避免影响数据通信、造成数据丢失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电网的监测与控制方法,主要包括:pmu的配置、如何充分利用pmu提供的新的系统信息、如何协调系统中各种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等。

广域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

①与传统保护和scada/ems系统的整合,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利用scada/ems中现有的数据;如何利用状态估计、动态安全分析得到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方案;如何将控制方案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馈给ems,以便更充分地利用电网的输电能力。

②多采用agent系统:agent是一些具有自主性、社会性、反应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的实体,多个可以构成多系统,它们之间共享信息、知识及任务描述,多通过单个的能力及某种通信方法来协调它们的作用、分配和收集信息,以实现总体目标。多体系结构可以使广域保护系统更加开放、更具模块化,还能缓解对通信系统的压力,增强对大事故的处理能力。

③广域后备保护:广域后备保护系统可采集多点信息,不必牺牲动作时间来保证选择性,它可以根据广域信息对故障定位,克服主保护拒动、断路器失灵等情况下后备保护动作时间过长、停电范围扩大的问题,还可以防止故障后相邻线路过负荷导致后备保护误动作的现象。由于不完成主保护功能,因此,广域后备保护对信号传输延时的要求稍低。

④广域差动保护:纵联差动保护是较为理想的快速保护,差动保护对各测点信息的同步性有严格要求,因此,如何保证信息的同步采样和同步传输是关键问题。基于gps的同步采样技术和基于atm的异步传输技术可以应用到广域差动保护系统中,以保证信号传输的同步性和快速性。在系统构成上,广域差动保护系统可以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

⑤紧急控制:目前的紧急控制策略考虑的范围较小,当系统进入紧急状态时,只能以小范围的局部系统为控制对象,这样的控制策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无法做到优化控制;面向局部的紧急控制难以防止大规模连锁崩溃事故的发生。基于广域信息的紧急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对重要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减小停电范围,而且广域紧急控制策略对防止大规模互联系统发生连锁崩溃事故意义重大。不同于继电保护系统,紧急控制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并不严格,许多复杂的计算功能需要依赖后台计算机完成,因此在结构上最适合采用集中控制模式。

4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追求更可靠、更完备的继电保护系统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课题。一些新的数学理论的提出,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了数学依据和新的保护想法。除此之外,广域保护也成为当今的热点之一,它从整体出发宏观的控制电力系统,符合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许多工作仍处于前期的筹划阶段,距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所以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易俊,周孝信.电力系统广域保

护与控制综述[j].电网技术,2006年4月,第30卷,第8期.

[2]肖健,文福拴.广域保护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年4月,第20卷,第21期.

[3]顾毅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和前景[j].应用科学.

[4]葛耀中.继电保护技术的新发展[j].继电器,1998年2月,第26卷,第1期.

[5]张宝坤,韩晓萍.模糊数学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m].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李晓明,梁军.快速方向保护及模糊数学的应用[j].继电器,1996年,第4期.

[7]张海峰等.人工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2005年12月,第23卷,第16期.

[8]金卫军等.模式识别在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4年6月1日,第32卷,第11期.

[9]邹力.数学形态学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10]徐天奇等.广域保护系统功能与可行结构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月1日,第37卷,第3期.

[11]张晶晶,丁明.广域保护系统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4月,第29卷,第4期.

[12]倪红.广域保护综述与展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18卷,第9期.

[13]廖洪根.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14]牛文娟.广域保护及其通信系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15]蔡运清等.广域保护(稳控)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2004年4月,第28卷,第8期.

[16]许树楷等.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电网技术,2005年1月,第29卷,第2期.

[17]游燕等.基于pmu的广域保护系统[j].山东电力技术,2005年,第3期.

[18]王正风等.广域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关键技术问题[j].山东电力技术,2008年,第8期.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4

关键词:现代化;徽州民歌;生存境遇;生态原则;“广西模式”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32-02

民歌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原汁原味造就了民歌文化的璀璨。当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又带来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在所难免。民歌原本作为前工业化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与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相处有直接的关联,故而使得民歌的音乐风格始终保持者泥土的气息和田野风格。传统文化作为“我者”文化的地位受到“他者”文化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文化解构和重新建构的境况。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传统民歌何以继续生存?农村原住人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的传承体系如何来架构?现代化语境下的传统民歌如何加以保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本文以徽州民歌为例,阐述其在现代化语境下的生存境遇,分析原因,探究合理的生态保护原则,并提出借鉴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广西模式”,为保护和发展徽州民歌指引方向。

一、现代化语境下徽州民歌的生存境遇

徽州民歌作为我们国家地方传统民歌宝库中的一颗闪亮明珠,她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申遗的成功把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提到了“国家在场”的层面,是徽州民歌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进入本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工业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制造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城市成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十余年来,中心城市人口剧增的现象很普遍,现有城市的规模与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已经不成正比,改造旧城、扩建新城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回望农村,以徽州地区为例,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严重,许多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放弃祖辈流传下来的土地外出务工是当前徽州农村青年的主要选择,农事活动都由留守的老人来维持。农田无人耕种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进入城市人生活圈的农村务工青年逐渐接纳都市文化,再回望老家的传统戏、传统民歌等民间音乐已不再成为他们兴趣的热点。

民歌是人们在认识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她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且遵循口耳相传的民间口头表演形式。她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抗争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的生存环境和生产场域是滋养民歌的沃土,就如同前工业化时期悠静的田园生活造就了牧歌宁静的音乐风格一样,古徽州恬静的生存环境和古徽州人朴实的生活气息,给我们留下了两百余首文化内涵深厚的民歌,主要的体裁包含船工号子、婚嫁歌、恋爱歌、采茶调等。徽州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使得徽州民歌饱含浓郁的徽州地方文化意蕴。在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主流热潮与作为现代化高级阶段的全球化背景互动下,中国社会文化正处在全面而激烈的转型与变迁中,由于受到现代与外来文化的多重冲击,民间文化的社会存在基础和生存土壤或受到严重破坏[1]。近十余年来,徽州地域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深入,现代化性的外来文化对当代徽州的年轻人在审美取向、生活习惯方面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他们不愿在家务农,纷纷前往长三角发达地区打工,他们崇尚城市生活,因而留守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能继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就更少。许多能够演唱徽州民歌的老艺人相继过世,少数人也已年逾古稀,因而,徽州民歌生存所需要的土壤和载体已濒临消亡,维系徽州民间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生存环境遭遇破坏。作为徽州民歌生存与传播载体的民歌传承人,因大量年轻的人外出务工且他们在意识上、审美上受到时尚文化的影响,彻底抛弃了对家乡传统艺术的热爱而找不到下一代传承人。整个徽州民歌的传承脉络就此中断,境况令人堪忧。许多民歌都配上爵士化的伴奏音乐,有些还把哀歌唱成了欢乐歌,把情歌亵渎为低俗的歌曲,俨然不顾徽州民歌的音乐内涵和文化意蕴,地方文化的开发过于看重商业化、市场化是对传统文化生存环境的又一种破坏。总之,在经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地方传统文化在现代性文化的冲击下发生文化变迁也在所难免,“我者”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内容[2]。文化的涵化是指“我者”文化和“他者”文化相接触使得“我者”文化发生变迁。城市的现代化使得上千年来的地域文化记忆和原生性因素都将被现代性的文化所同化,当前在流行音乐泛滥的环境下,徽州民歌逐渐被人忽略和遗忘,尤其是年轻人,对徽州民歌这类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没有任何兴趣可言。徽州民歌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岌岌可危。因而,现代化语境下徽州民歌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二、坚持生态化原则是徽州民歌的保护原则

在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赛上,“原生态”唱法作为一种比赛分类首次登上央视的舞台,彝族兄妹李怀福、李怀秀以一首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夺得该唱法的金奖。自此,学术界对“原生态”一直争论不断。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指出,“原生态”,本来是指未被人为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借用到音乐上来,依然有着原本生存环境的含义。因此,所谓“原生态民歌”,即是指在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自然生存的民歌。包括民歌原来的歌唱场合、民歌的词曲、歌唱主体、歌唱语言、歌唱的方式方法、表现形式与伴奏形式等[3]。樊教授把“原生态”民歌放置在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中加以释义,并指出“原生态”民歌存在的前提是生态环境没有遭受人为破坏。他还强调民歌生存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他者”文化的碰撞对“原生态”民歌生存的影响。也就是说,“原生态”民歌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民歌自身、人、环境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3个方面。贝朗塔菲创立的系统论表明:整个世界,任何事物,或大或小,或物质或精神,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世界是系统的世界,我们所涉及的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加以讨论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要素存在着普遍联系[5]。基于贝朗塔菲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揭示事物发展普遍规律的联系论视角,当前徽州民歌的生存境遇突出的问题在于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割裂了徽州民歌与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及人的因素间的联系,也可以理解为延续徽州民歌生命力的生态系统遭遇破坏。

黄山市作为新安江源头城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始终把建设生态园林式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全体徽州人的渴求,也是保护徽州传统文化生态资源的重要内容。徽学专家方利山研究员在他的著作《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开篇就提到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是在新世纪人类进一步重视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一个新阶段之时,所提出的一个新课题[6]。徽州民歌是徽州传统文化资源中的“活”态资源,现有的徽州民歌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保护徽州自然生态,是保护徽州文化生态的基石,也就是留住“活”态资源的根。维护好徽州民歌传承人体系,是延续徽州民歌生命力的根本,是对保护徽州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血液。在现代化语境下,徽州民歌的保护需要“我者”文化对“他者”文化的主动接纳和适应,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挖掘徽州民歌的潜在资源,融合现代因素,在徽州民歌“原生性”和“本真性”的前提下,重塑徽州民歌新的活力。因而,坚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是保护徽州民歌的基本原则。

三、借鉴与结语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民歌的艺术魅力并不在于民歌本身,而在于民歌与现代社会的重新建构上,在于民歌的现代性表达[7]。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壮族民歌资源,在文化“西化”成为主流的当前社会,壮乡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壮乡丰富的民歌资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的一大批专家、教授专门组织队伍下乡采风,抢救性的挖掘原生态民歌,并将现代因素赋予民歌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他们还通过各级各类科学项目的研究,提出壮族民歌保护的思路和办法,并通过南宁国际民歌节这一公众化的平台,让代表当前各种社会文化的民歌演唱形式同台展示,给予壮乡民歌融会交流的机会,目的在于让壮族原生态民歌通过新的表演形式能够传播的更广、更远。在原生态民歌保护领域的这种“广西模式”给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相比广西的做法,黄山市相关部门对徽州民歌的进一步挖掘、留存,以及利用徽州民歌的原生性因素再造新民歌的创作工作目前没有广泛的开展起来,展示徽州民歌的平台也非常少。3年一届的艺术节和5年一届的徽州民歌大赛也正值起步阶段,参演节目数量仍然不足,缺乏高质量的作品。另外,对徽州民歌的研究还没有团队化,地方高校也没有正式承担起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的职责。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

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发展的全球化,使得传统文化发生变迁是后工业时代不可回避的文化涵化现象。在当前现代化语境下,作为徽州民歌这一地方民间文化形式,正确面对不利的生存境遇,放眼于重塑大生态环境中寻求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方向,是现阶段徽州民歌在文化变迁浪潮中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高校和学术机构通过借鉴“广西模式”,为徽州民歌能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平锋.生态性原则:现代化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0.

〔2〕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17.

〔3〕樊祖荫.由“原生态民歌”引发的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94.

〔4〕詹华庆,沈西林.系统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4):4.

〔5〕刘雅静,鲁成波.马克思主义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92.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5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以及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义,继而分析了湿地旅游资源现状及其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湿地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以期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湿地建议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就无法恢复。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发展湿地旅游是开拓整个旅游市场的要求,而湿地旅游业发展较慢,市场份额较低,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是未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一、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以其高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与农田、森林并列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湿地不但在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和为一些珍稀动植物(特别是水鸟)提供野生生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显示出了其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我国湿地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湿地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

二、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的概述

海滨湿地资源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容量小,干扰抗逆性弱的旅游资源,而施于其上的人类活动复杂,所以旅游开发要以生态安全为指导,注重开发模式的选择以及功能区的划分。目前湿地生态旅游仍以观光游为主,年接待量较低,旅游开发模式单一,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突现,随着湿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寻求能够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是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例研究

1.湿地旅游资源现状

尽管湿地旅游带尚处在旅游大发展初期,但湿地旅游已经初具规模,除开辟的湿地生态旅游路线和湿地为主题的旅游公园,不少旅游地域已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区,由单一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成为可供观光游览以及娱乐的生态旅游区。

2.湿地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湿地生态旅游主题不明确,景点知名度较低

湿地资源在国内首屈一指,但由于对自身优势挖掘不够,一直处在较低的开发层次上,主要表现为旅游项目单一,形式简单,内容缺乏新颖性。湿地旅游的主题不明确,没有形成较高知名度。

(2)存在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现象,环境有待提高

周围征用的湿地滩涂成为普通农耕用地、水产养殖地,仅留下所管辖湿地在保护区内呈孤岛状,大量珍贵物种资源在无形中流失,生态环境遭受破环。

(3)较少的资金投入抑制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拨款,这远远不能满足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强度与规模。而且在项目经营上多为单一形式经营,缺少统筹规划。

3.针对湿地旅游问题的整改意见

(1)加大开发力度,打造全方位旅游体系

在各景观带大的框架结构上,可以选择节点进行开发,同时进行交通线路的选定、连接,逐渐向轴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集观赏、参与、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体系。

(2)统一开发与分区管理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分散的对同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势必形成混乱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在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应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施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缓冲区对旅游项目和游人密度进行严格限制,只允许从事观光、科普活动,并采取定时、限量放人进入。

(3)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和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计划和规章制度是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其内容应对经营者、旅游者、社区居民等进行协调与控制,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各种动植物,特别是对于重点保护对象如何进行管理、保护与救护,对游客安全如何保证,对突发事件、火灾险情如何应对,以及各项奖惩制度如何落实等。

(4)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技能

目前,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但在大量引进高层专业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有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特别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生态素养,使他们在旅游中起到引导与示范作用。

(5)加强生态监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保存完好,受污染程度较轻,发展旅游业或多或少的会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在湿地旅游区内,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不断地分析和预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补救,确保生态旅游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湿地旅游伴随着生态旅游的热潮正在兴起,目前我国拟建和己建的大型湿地公园和旅游区有20多处,可见湿地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于以自然资源—海滨湿地为基础而展开的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从一开始就具有环境保护的色彩,因此,本文以生态旅游和生态安全理论为指导,对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保护进行分析。

通过对江苏海滨旅游开发条件和海滨湿地资源的评价,可以得出结论:江苏海滨地区区位、经济背景良好,海滨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生物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在国内海滨湿地资源中首屈一指,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该区开发时间较短,资金有限,加之湿地旅游开发刚刚起步,因此在开发上选择以海滨湿地观光旅游为主,集中力量开发级别较高的湿地旅游资源,其他作为后备景点培育,同时将社区参与环境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君,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开发的初探[J].资源产业,2000(9).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6

[关键词]安全管理监控审计安全构架

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递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电子贸易和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品拍卖、合作设计和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获得等内容。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非常惊人,但它的产值在全球生产总值中却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个调查机构通过对23000名因特网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由于担心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而不愿意进行网上购物。因此,从传统的基于纸张的贸易方式向电子化的贸易方式转变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对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已经成为影响到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一、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因素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包括静态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信息的传输安全。从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心、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因此为保证网络的安全,必须保证一下四个方面的安全:

1.运行系统的安全;

2.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

3.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

4.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为了保证这些方面的安全,大家通常会使用一些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vpn、数字签名等,这些安全产品和技术的使用乐意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网络安全需求,但不能满足整体的安全需求,因为它们只能保护特定的某一方面的,而对于网络系统来讲,它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安全策略,这个策略不仅包括安全保护,它还应该包括安全管理、实时监控、响应和恢复措施,因为目前没有绝对的安全,无论你的网络系统布署的如何周密,你的系统总会有被攻击和攻破的可能,而这时你会怎么半呢?采用一些恢复措施,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使网络系统恢复正常工作恐怕是最主要的了。www.lw881.com因此在构筑你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一定要注重一个整体的策略,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整体的安全构架。

二、电子商务安全的整体构架

我们介绍的电子商务构架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四个基本点是保护、监控、响应和恢复。这样一种构架机制囊括了从保护到在线监控,到响应和恢复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层层防御的机制,因此这种构架可以为用户构筑一个整体的安全方案。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就是通过一些管理手段来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改,以及对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等。

2.保护。保护就是采用一些网络安全产品、工具和技术保护网络系统、数据和用户。这种保护可以称作静态保护,它通常是指一些基本防护,不具有实时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在防火墙的规则中加入一条,禁止所有从外部网用户到内部网web服务器的连接请求,这样一旦这条规则生效,它就会持续有效,除非我们改变了这条规则。这样的保护可以预防已知的一些安全威胁,而且通常这些威胁不会变化,所以称为静态保护。

3.监控/审计。监控就是实时监控网络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任何一个网络管理员都想知道的,审计一直被认为是经典安全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是通过记录下通过网络的所有数据包,然后分析这些数据包,帮助你查找已知的攻击手段,可疑的破坏行为,来达到保护网络的目的。

监控和审计是实时保护的一种策略,它主要满足一种动态安全的需求。因为网络安全技术在发展的同时,黑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网络安全不是一层不变的,也许今天对你来说安全的策略,明天就会变得不安全,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网络安全的发展动向以及网络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攻击,制定新的安全策略。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就不需要基本的安全保护,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安全保护是基本,监控和审计是其有效的补充,只有这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满足动态安全的需要。

4.响应。响应就是当攻击正在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响应,职向管理员报告,或者自动阻断连接等,防止攻击进一步的发生。响应是整个安全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即使你的网络构筑的相当安全,攻击或非法事件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的,所以当攻击或非法事件发生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机制对此做出反应,以便让管理员及时了解到什么时候网络遭到了攻击,攻击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攻击结果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修补安全策略,弥补这次攻击的损失,以及防止此类攻击再次发生。

5.恢复。当入侵发生后,对系统赞成了一定有破坏,如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系统数据被破坏等,这时,必须有一套机制来及时恢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恢复电子商务安全的整体架构中也是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恢复是归终措施,因为攻击既然已经发生了,系统也遭到了破坏,这时只有让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运行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损失将更为严重。

三、安全架构的工作机制

在这处安全架构中,五个方面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呢?下面将以一个例子一介绍。假设有一个黑客欲攻击一内部网,这个内部网整体安全架构就如前面介绍的一样,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安全架构是如何工作来抵制黑客的。

1.当这处黑客开始缶内部网发起攻击的时候,在内部网的最外面有一个保护屏障,如果保护屏障可以制止黑客进入内部网,那么内部网就不可能受到黑客的破坏,别的机制不用起作用,这时网络的安全得以保证。

2.黑客通过继续努力,可能获得了进入内部网的权力,也就是说他可能欺骗了保护机制而进入内部网,这时监控/审计机制开始起作用,监控/审计机制能够在线看到发生在网络上的事情,它们能够识别出这种攻击,如发现可疑人员进入网络,这样它们就会给响应机制一些信息,响应机制根据监控/审计结果来采取一些措施,职立刻断开断开这条连接、取消服务、查找黑客通过何种手段进入网络等等,来达到保护网络的目的。

3.黑客通过种种努力,终于进入了内部网,如果一旦黑客对系统进行了破坏,这时及时恢复系统可用将是最主要的事情了,这样恢复机制就是必须的了,当系统恢复完毕后,又是新一轮的安全保护开始了。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7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3-0169-03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诺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据世界旅游权威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存在的打着生态旅游旗号,实际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行为现象与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加以深入研究,运用一系列创新型实用型生态环保技术,构建一个适用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保技术体系,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及类型

(一)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原来储存数量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被广泛地开发利用,从而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而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通过反省,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世界各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并把它视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约8619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列为部级的有124个。在这些保护区中有不少都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并已投入生态旅游运营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如在哥斯达黎加,生态旅游的收入已占整个旅游业的95%。中国目前也有约82%的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生态旅游业。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和世界的自然保护区都在逐步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主体区域。

(二)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从目前调查分析的资料显示,很大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由于缺乏系统妥善的开发规划、管理机制和必要的环保措施,致使不少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不强调生态系统保护的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旅游区的破坏更是严重。类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期环境影响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行填挖方,将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植物总量减少。旅游区建筑物布局不合理,服务基础设施位置的不合理,会破坏周围植被和其他生物的生长环境。

(2)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尘埃吸附在周边林木的叶面上,减弱林木光和作用的进行,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

(3)给排水管网、供电通讯设施的布设,会造成空间景观视觉上的影响。

2、运营期环境影响

(1)大量游客进入旅游区,造成游览空间上的拥挤,易引起生态环境的超载。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丢弃的旅游垃圾和固体废物,由于降解程度不一或不当处理,易造成土壤污染和视觉污染。

(2)管理机构、接待设施、旅游厕所等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将导致水体污染。

(3)过往机动车辆排放的废气、餐饮业的油烟以及废气物的不当焚烧,易造成大气污染。

3、自然灾害影响

由于人的不断介入,对生态旅游区的干扰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应运用生态环保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生态恢复能力和保护能力,这些消极影响大多能通过有力得当的保护措施得到控制。如果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减去恢复力小于零,则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因此,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以尽可能消除消极影响。

二、生态环保技术体系理论支撑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积极控制人口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是我国的既定发展战略,在进行旅游开发和规划的过程中,秉承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念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生态理论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和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的各部分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维持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系统内任何一组分其状态只要发生变化,就会通过这种交换作用影响到其他组分,进而波及整个系统,这种变化如果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调节能力的范围,将造成生态系统平衡的失衡,甚至造成整个系统功能的丧失。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保技术的开发,有效利用已有的环保技术,否则,超过生态保护区的承受能力,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然而,这些年来发生的不少事件,却说明了这种互利互惠只是一种理论,自然生态系统是我们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物质载体,载体一旦遭到破坏,谈何生态旅游。

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时遵循生态理论和可持续理论的理念,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生态环保技术体系来协调环境与资源利用开发的关系,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也将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三、生态旅游区生态环保技术体系的应用

(一)生态环保技术概述

生态技术是符合生态性要求的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应用性技术,环保技术指专门的环保设备生产技术和其他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技术。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环保技术都可以不加考虑的应用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中

去。自然保护区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对环保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技术和环保技术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达到生态环保技术的要求。

(二)目前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特点

1、专用技术相对缺乏

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基本等同环保技术,生态旅游区环保专用技术不高。

2、技术分布的分散性

由于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各个地方,导致了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各自为阵,使得国家对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3、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性薄弱

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方面也是很突出的。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无法满足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也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旅游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而环保技术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应用更是显得不足,由于环保技术本身的不完善性导致即使有些技术被用于旅游环境的保护,其效果也甚微。

(三)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体系

纵观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国内外环保技术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旅游区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旅游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三是以生态为核心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生态保护技术为核心的可持续保护。

现代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技术的出现已展现未来生态技术体系的雏形,一个完整、成熟、广义的生态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可持续资源的生态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的开发技术。

2、生产过程生态化的技术:防止和消除内污染的技术。

3、还原生产技术:将生产废物做无害化和再资源化处理的技术。

以上三个方面构成狭义的生态技术系统。

4、生态化的产品。如目前兴起的对生态和人体无害的所谓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

(四)“源头削减”式新型环保理念

长时间以来,环保技术的发展侧重于末端处理。即在污染物质形成之后才进行处理,其缺点是投资大,经济效益低,有相当的风险性等。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一种以“源头削减”为主的“清洁生产”工业技术。其主要内容是清洁的能源如各种节能技术;清洁的生产过程如减少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噪声等危险因素;清洁的产品如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害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等。这些理念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技术开发中来,我们在注重末端处理的同时也要进行污染“源头削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环保意识等思想道德素质等软件建设,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法律制度、硬件设施建设,用法律手段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以严惩,积极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四、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维修;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tm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234-01

1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Relayprotection)泛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如短路、断线)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如过负荷),并动作于相应断路器跳闸或发出告警信号的一种自动化技术和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元件安全运行的基本装备,任何电力元件不得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继电保护主要由测量比较环节、逻辑判断环节和执行输出环节三部分构成。测量比较环节:测量特征量,并与整定值比较,以判断是否应该启动。逻辑判断环节:按一定逻辑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区内故障。执行输出环节:负责发出保护动作脉冲信号。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和有选择地将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从而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映出电力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然后根据相应的故障状态进行相应的动作。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

1)可靠性。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两个方面,它是继电保护性能最根本的要求。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2)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在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部分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稳定运行。3)速动性。故障发生时,应力求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障元件,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经受电压骤降的时间以及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的总和。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6s~0.12s,最快的可达0.01s~0.04s。一般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s~0.15s,最快的可达0.02s~0.06s。保护动作速度越快,为防止保护误动采取的措施越复杂,成本也相应提高。因此,配电网保护装置在切除故障时往往允许带有一定延时。4)灵敏性。指对于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保护装置都应能灵敏反应,没有似动非动的模糊状态。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根据规程规定,要求灵敏系数在1.2~2之间。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基本要求是研究分析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这些要求之间往往是相互制约的,例如提高保护装置动作可靠性的措施,一般会造成动作速度及动作灵敏性下降,并增加保护成本。因此,继电保护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绝大部分工作就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要求之间关系进行的。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寻求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

2状态维修

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状态发展为依据。根据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重点检查和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安排维修。适用范围设备故障率低,地位重要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可用率节省维修费用。

状态维修是企业以安全、可靠性、环境、成本等为基础,依据设备的运行工况、基本状态以及同类设备家族历史等资料,通过设备的状态评价、风险分析,制定设备维修计划,达到设备运行可靠、维修成本合理的一种设备维修策略。

状态维修工作的核心是确定设备的状态,依据设备状态开展相应的试验、维修工作。开展状态维修工作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减少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而是将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修理转移到管理上来,相应设备状态监控的管理工作要大力加强,通过强调管理的技术分析的作用,严格控制、细化分析,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状态维修并不意味着绝对取消定期维修的概念。受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零部件使用寿命等原因,各类电网设备均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或周期。因此,设备最长维修周期不能超过其自身最薄弱环节最长使用时间。设备最长维修周期应有设备制造商在产品说明书中进行明确。

3继电保护状态维修方法

进行继电保护状态维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把好设备初始状态关。2)积极采用先进的在线检测或带电检测手段。我们除了要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设备加强常规监督和测试在外,还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油色谱分析、红外诊断等),从而来及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设备的相关工作状态。3)提高设备的状态分析水平。设备状态分析水平是状态监测与状态检修进行相互衔接中的关键一环,我们要对设备的状态分析水平合理把握,从而来保证电力系统中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粱宇.基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4.

[2]王浩.浅谈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0,10.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工程涉及到元件失效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评定,运行维护,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等各方面。具体到继电保护装置,其可靠性是指在该装置规定的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动作,而在任何其它该保护不应动作的情况下,它不应误动作。

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和误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但提高其不拒动和提高其不误动作的可靠性的措施往往是互相矛盾的。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负荷性质的不同,拒动和误动所造成的危害往往不同。例如当系统中有充足的旋转备用容量,输电线路很多,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很紧密时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路切除而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很小;但如果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作,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系统稳定的破坏,损失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拒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误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但在系统中旋转备用容量很少及各系统之间和负荷和电源之间联系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切除时,将会引起对负荷供电的中断甚至造成系统稳定的破坏,损失是巨大的。而当某一保护装置拒动时,其后备保护仍可以动作而切除故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误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拒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2保护装置评价指标

2.1继电保护装置属于可修复元件,在分析其可靠性时,应该先正确划分其状态,常见的状态有:①正常运行状态。这是保护装置的正常状态。②检修状态。为使保护装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应定期对其进行检修,检修时保护装置退出运行。③正常动作状态。这是指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正确动作于跳闸的状态。④误动作状态。是指保护装置不应动作时,它错误动作的状态。例如,由于整定错误,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错误动作于跳闸。⑤拒动作状态。是指保护装置应该动作时,它拒绝动作的状态。例如,由于整定错误或内部机械故障而导致保护装置拒动。⑥故障维修状态。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时所处的状态。

2.2目前常用的评价统计指标有

2.2.1正确动作率即一定期限内(例如一年)被统计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

正确动作率=(正确动作次数/总动作次数)×100

用正确动作率可以观测该继电保护系统每年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反映不同的继电保护系统(如220kv与500kv)之间的对比情况,从中找出薄弱环节。

2.2.2可靠度r(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的条件下,在时间区间(0,t)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从起始时刻到首次故障的时间。

2.2.3可用率a(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时刻t正常工作的概率。可靠度与可用率的不同在于,可靠度中的定义要求元件在时间区间(0,t)连续的处于正常状态,而可用率则无此要求。

2.2.4故障率h(t)是指元件从起始时刻直到时刻t完好条件下,在时刻t以后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概率。

2.2.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设从修复到首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无故障工作时间,则其数学期望值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2.6修复率m(t)是指元件自起始时刻直到时刻t故障的条件下,自时刻t以后每单位时间里修复的概率

2.2.7平均修复时间mttr平均修复时间是修复时间的数学期望值。

3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10KV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能否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不但直接关系到企业用电的畅通,而且涉及到电力系统能否正常的运行。

3.110KV供电系统的几种运行状况

3.1.1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种状况系指系统中各种设备或线路均在其额定状态下进行工作;各种信号、指示和仪表均工作在允许范围内的运行状况;

3.1.2供电系统的故障这种状况系指某些设备或线路出现了危及其本身或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有可能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的运行状况;

3.1.3供电系统的异常运行这种状况系指系统的正常运行遭到了破坏,但尚未构成故障时的运行状况。

3.2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3.2.1在供电系统中运行正常时,它应能完整地、安全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3.2.2如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它应能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3.2.3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地、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3.3几种常用电流保护的分析

3.3.1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有关,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短路电流越小,动作时间越长,这种保护就叫做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虽外部接线简单,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调试比较困难;在灵敏度和动作的准确性、速动性等方面也远不如电磁式继电器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

3.3.2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时间是恒定的,时间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来获得的。时间继电器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可调的,这种保护方式就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继电器的构成。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是由电磁式时间继电器(作为时限元件)、电磁式中间继电器(作为出口元件)、电磁式电流继电器(作为起动元件)、电磁式信号继电器(作为信号元件)构成的。它一般采用直流操作,须设置直流屏。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在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两相两继电器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它是由两只电流互感器和两只电流继电器、一只时间继电器和一只信号继电器构成。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只决定于时间继电器的预先整定的时间,而与被保护回路的短路电流大小无关,所以这种过电流保护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过流保护装置中的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是按照躲过被保护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来考虑的。也就是只有在被保护线路故障时才启动,而在最大负荷电流出现时不应动作。转贴于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篇10

图1,通道保护器可防止传感电路受瞬态电压冲击。

图2,通道保护器将瞬态过压箝位在安全电平内。

当出现某种故障时,通道保护器输入端电压就会超过一个由电源电压减去moSFet阈值电压设定的电压。如果发生正过压,则这一电压是VDD-Vtn,其中Vtn是nmoSFet的阈值电压(典型值为1.5V)。如果发生负过压,则这一电压是VSS-Vtp,其中Vtp是pmoSFet的阈值电压(典型值为-2V)。当通道保护器的输入超过上述两个设定电压中任何一个时,保护器都能将输出箝位在这两个电压值以内。nmoSFet和pmoSFet都具有双向故障保护和过压保护功能,所以它们的输入和输出端可以交换使用。图3显示出了正过压情况下的设定电压和moSFet状态。

图3,在出现正过压时,设定电压和moSFet的状态如图中所示。

图4,在出现故障条件时,输出负载将电流限制在VCLamp/RL以下。

图5,在本电路中,aDG466通道保护器保护测量仪表放大器的敏感输入端,防止发生传感器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