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发展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9:32

战略发展汇报篇1

“十三五”期间,滁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部分指标进入全省前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翻了近两番,总数达到600家,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9.5%,居全省第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由2015年的2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0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共有49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获批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和部级众创空间2家,滁州天长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一)强化政策引领

重点围绕科技企业创新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推进、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构筑了覆盖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先后出台科技创新配套政策近30余项,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亿元以上,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二)强化高企培育。一是实施滁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二是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工作,开展“一对一”辅导,提高申报成功率。三是对各县(市、区),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开展考核。积极帮助已上市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十三五”期间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在主板上市。

(三)强化招才引智。出台了《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滁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设立3亿元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项目。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领域六大领域,累计扶持18个人才团队、投资金额达9300万元。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制定了《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实施细则》。

(四)强化平台建设。实施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年行动计划,天长开发区、苏滁产业园向后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两个高新区的市。借助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大平台,深入与长三角地区平台、高校合作共建科创平台,累计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92家。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装备研究院、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明光凹凸棒土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营,苏大天宫科技园等一批科创平台正在建设中。争创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纳入省市会商重点,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五)强化成果转化。制定出台了《滁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强化政策激励。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来滁落地转化。深入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抓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支点。2020年备案大院大所合作企业43家,立项10个大院大所合作专项,扶持项目开展研究攻关。对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57个项目进行成果转化资金奖补,今年新引进长三角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50项,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研究院2家。

(六)强化技术研发。我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我市在研的省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共13项,获省科技经费1720万元;其中技术攻关项目10项,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专项3个。配合市人才办在上海举办“智汇滁州揭榜挂帅”活动,聚焦滁州产业重大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围绕解决困扰企业的“卡脖子”难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先进装备、智能家电、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10大类关键核心技术榜单,以及各类技术需求共58项,榜金总额近1.5亿元。

(七)强化科技金融结合。

在全省首创“滁科贷”金融产品,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据统计,滁科贷累计为我市企业为担保贷款55笔,贷款资金总额1.07亿元。设立3亿元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科技项目36个,投入金额1.6亿元。谋划设计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新业务,出台《滁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办法》,将科技融资担保业务纳入“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设立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对企业担保费用给予50%的补贴。设立了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滁州子基金,规模2亿元,主要头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发展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掌握核心技术不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没有保障;科技人才资源匮乏,一线科技力量中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具有研制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及学术学科带头人员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

三、“十四五”发展思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外承科技策源地辐射带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内强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倍增;科技创新支撑力、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引领力、创新环境吸引力显著提升;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

主要工作举措:实施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计划,成果转化提效、创新能力自强两个工程,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行动。

四、相关建议

1.在省内,建议借鉴新型举国体制思路,统筹省级层面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引导本省高校院所创新能力与地方产业集群优势的充分融合对接,采取省市共建方式,依托各地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加快省内创新资源内循环,实现科技创新均衡发展。

战略发展汇报篇2

按照Solow(1956)的经济增长理论,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因而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更快,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会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达到收敛的状态。[1](65-94)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现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迅速振兴经济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发

展战略。由于选择的发展战略不同,各国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不同。

一、发展战略与汇率制度①选择

(一)赶超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

赶超战略,是落后国家为追赶发达国家并力图实现超越,不顾资源的约束,推行超越发展阶段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它主张政府将有限的资源优先配置到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以迅速提高本国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促进经济超常规发展。重工业是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为了发展重工业,发展中国家需要进口很多的机器设备与技术,这与其外汇、资本稀缺、技术落后的发展状态相矛盾。因此,在实施该战略过程中,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政府必然采取扭曲资源价格的方法,以积累所需要的资金。在选择汇率时,这些国家就采取高估本国货币汇率的办法。一些国家为了降低币值高估对出口的影响,采取汇率双轨制的方法积累本国发展所必需的外汇资金。为了稳定本国被高估的汇率,实施赶超战略的国家一般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或者是钉住汇率制度(见图1)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以国内相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替代进口产品。该战略的理论基础是prebisch(1959)提出的“中心―”的发展理论。他认为作为中心的先进国家不足以推动自身的发展,应当通过实行工业化,打破过去的那种格局,因而提出了“进口替代战略”。[2]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利用本国工业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产品,达到发展本国工业的目的。由于限制了进口,国外的商品就无法与本国商品竞争,本国工业则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得以建立。为了达到替代的目的,本国要建立一些新的工业以满足国内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在建立这些工业的时候,就需要大量进口国外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原材料等。同样,也会面临外汇资金不足的局面,为解决该矛盾,这些国家也采取选择固定汇率或者钉住汇率,并高估本国汇率的办法(如图1所示)。对于在这两种发展战略中实施钉住汇率的国家而言,由于其钉住汇率制度的波动区间十分狭窄,事实上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没有差异(Levy-Yeyati,2005)。[3]

从图1中可以看到,作为实施进口替展战略的国家,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在1974―2000年间,大多时间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或者是中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出口导向、比较优势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

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通过扩大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战略是和企业自生能力、一国的资源禀赋结构相关的概念(林毅夫,2002)。[4]企业自生能力指的是在自由、开放、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管理的企业获得社会上可接受的预期正常利润率的能力。如果一个正常管理的企业不能够获得正常的预期利润率的话,是不会有人投资的,或者也没有能力生存下去,除非有政府的支持。资源禀赋结构指的是一国拥有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企业一般不清楚本国的资源禀赋结构与他国的差异。但是市场价格能够帮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选择那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获得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出口导向战略要求本国产品必须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其成功实施的基础是市场价格能够反映本国的比较优势。为了能够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必然要求市场能够自动平衡对某一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因此,作为外汇资金使用价格的汇率也应该由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决定,这就要求政府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实施浮动的汇率制度。然而,许多采用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却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或者钉住汇率制度,这与理论上的分析相违悖(见图2)。比较优势战略说明一国的发展是和该国的资源禀赋结构相适应的。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市场价格能否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是其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汇率也必须反映外汇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减少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要求实施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采取清洁的浮动汇率。发达国家具有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因此,发达国家的发展可以认为是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其汇率制度也是浮动的。事实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多数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干预汇率的形成。典型的如美国、德国等,自1974年以后都是允许自由浮动的。

从图2中可以看到,作为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较为典型的国家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在1974―2000年间,其汇率制度选择多是固定汇率或者是中间汇率。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都把本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在东亚国家的货币篮子里占据绝对比例,而且其货币对美元的每日波幅十分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几乎保持不变(mcKinnon,2004)。[5]

为什么具有相同理论基础的两种发展战略却导致不同的汇率制度选择呢?原因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动性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不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资本却能够在不同的国家间大规模的进出。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就要鼓励产品的出口。众多发展中国家必然会为了争夺国际市场而降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这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囚徒困境”,最终的纳什均衡就是各自低估本币汇率。同时,为了稳定本国商品的出口,多采取固定汇率和钉住汇率。发达国家拥有的资本由于能够在国家间流动,能够流向那些资本回报率更高的国家,同时,又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急需发展资金,竞相出台各种优惠的措施吸引资金的流入。因此,发达国家的资本间并不构成完全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的地位,所以,发达国家不需要固定或者低估本国的汇率。

二、发展战略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

我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因而,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也有所差异。

1-赶超阶段。从建国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期间是我国实施计划经济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为了能够迅速建立我国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实施了“五年超英,十年赶美”的赶超战略。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金严重缺乏,政府因而采取了价格管制和扭曲的政策。对内实行商品统收统支,农产品与工业品价格“剪刀差”,对外采取高估本国汇率的方法以利用有限的外汇资金进口更多的生产设备等。

2-由赶超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阶段。此阶段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量也逐渐增加,发展战略也由赶超转变为出口导向。因为两种战略的同时存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比较复杂,从双重汇率制度到逐步调整为钉住美元。在此过程的早期,由于赶超战略的惯性在进口时高估本币汇率,同时,出口导向战略也开始产生影响,因此,对出口企业实施内部结算,结算的汇率要高于进口的汇率。如官方汇率为1-5元RmB/美元,内部结算为2-8元RmB/美元。这种做法保证了进口对外汇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一阶段的汇率变化见图3:

3-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当前时间。在该阶段,由于出口的需要,同时为了增加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以前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实施双重汇率并轨为单一汇率,并大幅度贬值本币,从80年代末的3-72元/美元到1994年的8-62元/美元。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人民币承受着很大压力。之后人民币略有升值,汇率调整为8-27-8-28元/美元。而在该阶段,我国政府宣布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但由于发展战略的要求,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几乎没有变化,成为事实上的固定汇率(见图4)。

由于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实施,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长期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以提升。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7619-5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从1979年末的8-4亿美元迅速提高到2005年6月份的7109-73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7727-24亿美元。②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质疑我国政府操纵汇率,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案件从1995年的20起增加到2006年70起;③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到2004年上半年,wto成员方反倾销立案共2537起,其中涉及我国的有365起,占总数的1/7左右。④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出口导向战略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国在2005年7月实施了汇率改革,人民币不再单一钉住美元,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制度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从8-27上升到最高的6-82。但是,人民币迅速升值给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许多中小企业要么倒闭,要么迁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给我国的就业造成很大压力。为缓解这一情况,在2008年8月份左右,人民币升值速度减慢,甚至对美元的汇率有所回落,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还不适应人民币的迅速升值。另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中西部的人均收入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东部。因此,东部地区可以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高附加值;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按照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发展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并做好接纳从东部地区转移的中小企业的准备。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发展战略的不同,要求我们在汇率制度的改革上既不能实行快速、大幅度的升值,并在实行弹性汇率制度时也不能继续按照事实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应该根据真实经济的基本面要求,坚定地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当调整汇率升值的幅度,这样既能够反映东部地区的发展要求,也能适应中西部的发展要求。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考察,从逻辑上阐述了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间的关系。在实施赶超战略和进口替代的国家,为了达到赶超发展和建立本国工业的目的,一般选择固定汇率并高估本币,以满足进口设备和技术对外汇资金的需求。由于在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多的占有世界商品市场,提高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为了稳定本国的出口,往往采取低估本币价值的办法并固定或者钉住主要贸易国货币的汇率制度。实施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要求价格真实反映出对资源供求关系,所以这些国家往往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经济的基本因素要求当前的汇率制度改革既要适应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又要适应中西部落后地区继续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国的汇率改革,应坚持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并适当控制人民币的升值速度,逐步调整汇率,以渐进方式完善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

注释:

①汇率制度分为法定汇率制度与实际汇率制度。本文的分析采用的是实际汇率制度,具体到国家时,按照Levy-Yeyati和Sturzenegger(2005)的划分方法。

②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③数据来源:省略/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

④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2005和2006年《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1]Solow,R.,1956,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70,no.1.

[2]prebisch,p.,CommercialpolicyintheUnderdevelopedCountries[J],1959,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1.

[3]Levy-Yeyati,e.,FedericoSturzenegger,ClassifyingexchangeRateRegimes:Deedsvs.words,[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5,Vol.49,issue6.

[4]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与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2).

[5]mcKinnon,R.,GuntherSchnabl,theeastasianDollarStandard,FearofFloating,andoriginalSin[J],2004,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8(3).

DevelopmentStrategyandtheChoiceofexchangeRateRegime:Chinesechoiceofexchangerateregime

[wt5]wuJiantaoabstract:ingeneral,thestate'schoiceofexchangerateregimewillbeaffectedbythecountry'seconomicandpoliticalfactors,whilethedevelopingcountriesinthechoiceofexchangerateregimewillbealsoaffectedbyitsdevelopmentstrategy.thisarticleinvestig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developmentstrategyandthechoiceofexchangerateregime,findsthatcountrieschosecatch-upstrategyandimport-substitutedstrategywillchoosefixedexchangerateregimeandovervalueit'scurrency,orevenchoosepolybasicexchangerateregime;countrieschoseexport-orientedstrategywillchoosefixedorpeggedexchangerateregime,peggedtothedollarandthevolatilityisverysmallgenerally,andundervalueit'scurrency;onlythecountrieschosereallycomparativeadvantagewillchoosefloatingexchangerateregime,theGovernmentdoesnotintervenethemovementsofexchangeratealmost.atthisstage,Chinamustfirmlyimplementmanaged-floatingexchangerateregime,andproperlycontrolthespeedoftheappreciationoftheRmB.Keywords:DevelopmentStrategy;exchangeRateRegime;CurrencyValue[收稿日期:2008-11-2责任编辑:潘德平]

战略发展汇报篇3

市政府办公室68号、72号明电下发后,我们按照滨政发〔2005〕1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对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推进实施名牌战略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下面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贯彻落实

滨政发〔2005〕1号文件下发后,市质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学习,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文件要求。经研究,我们将推进实施名牌战略作为2005年全局的重点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的重点考核项目。市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名牌创建工作,由质量科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县区局也都确定了分管名牌工作的领导和业务科室。局质量科每周汇总、调度全市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情况,作为每次局长办公会首先汇报和讨论的重点内容,初步形成了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名牌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对名牌工作的领导,我们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协助市政府于2005年1月14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名牌工作会议。会议由市长助理××主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参加了会议,××局长通告了全市名牌工作情况。会议对获得名牌荣誉的企业进行了表彰,向市直名牌生产企业颁发了42万元的奖金。会议对今后推进名牌战略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和动员,有力的推动了名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措施,帮助企业努力争创名牌产品

在山东名牌、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省质量管理奖、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申报的准备阶段,我们通过召开协调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名牌战略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提高效益的巨大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申报各级名牌产品的积极性,根据去年制定的《2004—2007年名牌培育计划》,积极做好培育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2005年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和山东名牌申报条件,目前我市有3家企业参加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有34家企业申报山东名牌产品,3家企业申报山东省质量管理奖,2个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初步形成了我市争创名牌产品的团队。

为了争取我市优势产品列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并在名牌产品评价中取得满意的结果,今年以来,市局班子成员先后与各争创企业负责人一起赴北京、济南汇报、协调工作19次,与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质监局领导座谈30余次。3月17日至3月25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确定的关键时期,局领导带领市局名牌工作人员驻北京现场办公,做了大量宣传、汇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公布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我市××企业集团总公司生产的三元素复合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淀粉等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为了准备好中国名牌产品申报材料,我们组织我××等4家企业到济南参加全省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会议,就准备申报材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并将于近期再协调省质监局有关领导、专家对我市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保证材料按申报工作的进度要求及时提交。

为推动山东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我们广泛宣传,先后召开两次动员会议,极大提高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共有34家企业向市局提出了申报申请,经认真组织初审,我们从中筛选出在全省同行业有竞争优势的26家企业的28种产品,帮助企业一起修改完善了申报材料,向省质监局推荐申报2005年山东名牌产品。

三、强化质量基础工作,建立发展壮大名牌的长效机制

争创名牌是一项系统工作,重点是要在加强质量管理、搞好技术创新、大力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在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名牌产品、质量管理奖的同时,注重加强技术基础服务,通过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教育培训、运行iSo9000系列标准、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等措施,从源头上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和质量管理水平。其中,为了促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市局有关业务科室与名牌生产企业签定跟踪服务协议,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做大做强名牌。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市质监系统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958人次,帮助解决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相关问题128项。通过帮助企业开展名牌争创活动,强化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调度,努力营造名牌工作的良好环境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战略发展汇报篇4

中美货币战争烟硝已起,战鼓频催动地来。4月中旬美国“汇率报告”公布在即,双方高官频密接触。这场“战争”因何而起,形势如何,中国又该如何因应?

首先,战争是美国挑起的,应无疑义。动机与目的有三个层次:(1)为奥巴马及执政党年底中期选举加持;(2)逼中国增持美国国债;(3)对一个越来越有可能挑战美国老大地位的老二中国,给予战略打击。那么?中国该如何面对、如何应战呢?应有两个角度的掌握,一是战略思维,二是战略作为。

战略思维涉及三个部分。

(一)中国不必担心另一个“广场协议”的威胁。1985年美国对付日本时,是纠集英、德、法形成了“统一战线”,如今此一条件不复存在,主要大国俄、德、法、日甚至包括英均不会与美国统一立场。再说当年日本不得不受美国胁迫,是因为日本必须仰赖美国安全保护,及日本并无巨额美债作为反制,这两点与今日中国均有所不同。

(二)2.4万亿美元的储备,须视之为已是一笔死钱。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此认识,它才不会成为美国勒索中国的紧箍咒,它反而才是中国对付美国的武器。反之,必受制于美国,陷中国于极不利之处境。

(三)必须将人民币问题、美元问题、超国际储备货币问题三者捆绑,一起来谈。今天的问题不在人民币而在美元,是美国作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商,为了私利,罔顾货币纪律,滥印滥发美元的结果(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财长说得老实:“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全球的麻烦。”),这一点,全球已有基本共识,中国必须抢占此一道德高地,与美国进行斗争。

有了这样的战略思维,就可以谈以下的战略作为了。

第一,事缓则圆。作为第一步,要尽最大努力避免美国在4月的汇率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一旦那样,即是两败之局,中国必须向美国传达出相关的严重信息,避开此一可能冲突,双方可将博弈的时间点挪延至5月的“中关战略及经济对话机制”及6月之“G20”峰会。届时,双方及多方可进行较为理性的对话与协商。

第二,一如前述,在中美对话机制中,可以谈人民币,但必须同时谈美元,及新的超的国际储备货币。很显然,这已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问题了。所以,在中美就此形成初步共识后,宜将此一问题交至“G20”峰会中讨论。中国应建议,现在是准备及召开一个像上世纪“布列敦森林会议”(1944年)一样的新世纪的“布列敦森林会议”的时候了。这样的主张,有理有节,应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第三,美国有“汇率报告”,中国也应该有“汇率报告”。早些年,美国每年一个“报告”,藉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压,后来中国有样学样,也搞了一个“美国人权报告”充分揭露美国的人权问题,也是一年一个,并选在与美国同一天,效果挺好。货币战争完全可以仿效。如果美国列举事证指控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话,相信中国必然可以列举更多事实,证明美国才是真正的、最大的操纵汇率的国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工作应立即着手。

战略发展汇报篇5

做人,就是要做一个简单直率的人;做一个不复杂的人;做一个阳光磊落的人;做一个好沟通的人;做一个不让人猜的人。今后大家朝夕相处,要直率沟通,直接沟通,上下级之间不希望经常领会精神实质,我的想法会直接告诉大家,不会让大家猜。我们是企业,要简单直率沟通,相互“猜”会造成内耗。大家一起工作是缘分,希望我们之间做一个坦荡、直率、阳光、好交心、交朋友的人。

做事,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务实低调做事,不搞花架子,不大轰不嗡,不功利浮躁。大轰大嗡,害企业,害员工,害自己,害别人。

做官,就不能揽功推过,要有胸怀,不能狭隘,不能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有才华,更不能借故阻碍别人的发展,要为别人搭好台子,为别人的精彩而喝彩。我要为大家搭好台子,正常时服务,异常时支持,做还是不做我们集体决策,决策后按分工做,我为大家配置资源支持。要以工作为重,不折腾,不整人,对同志可以批评、评价,但不能因为意见相左而有成见,要有胸怀,就事论事,决不整人。

2关于工作汇报和交流沟通

各个部门汇报的时候,要提纲挈领,抓住重点,一次交流不够我们还可以多次,但尽可能一次把宏观的关键要素提出来,这样有利于我们工作起来时能共同讨论和更好地沟通。

在沟通时要以问题为主。提供给我的材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ppt。实际上ppt不简单,在这一点上,要学习日产好的做法。以前在和丰田的合作中,我学习到不管多大的事情汇报、沟通、交流,原则上不超过两张a4纸、一张a3纸,事情就能说清楚。

第一次交流估计很难做到这样,但如果部门每个节点都汇报一次,周期地汇报,就完全没有问题。这样我们的管理就可以传递,管理可以保持不失真的状态。另外,把所有问题用一张纸来说清楚,对领导来说是最难的。希望今后工作中,大家能用最简洁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率地把工作做好。

3关于宣传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坚持内外有别做好宣传。对外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讲好东风故事,传播东风好声音,树立东风良好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对内要传递压力,把公司经营形势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向职工讲清楚,使职工群众转变观念。

宣传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普通职工群众倾斜,更加“接地气”。报道领导干部,主要报道是否勤勉敬业,是否按关键节点抓工作。

不要大篇大篇报道领导干部,只要让职工群众知道,领导干部在做什么,在努力什么及重大工作按节点推进情况就可以了。要发挥好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公司重点工作、重大部署的舆论监督,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4谈结构调整

我们的战略不是一个“大干快上”的概念。有的战略是要发展,有的战略是要抓机遇,有的战略为全局要萎缩,要调整。什么叫结构调整?就是有的要上,有的要下,有的要缩,否则咱们结构调啥?为全局而死者很光荣,为全局而退者也一样,所以有的人可能分管的业务需要做一个萎缩的战略,或者是一个让企业打点滴的战略。

我们有的业务由于社会问题死不掉,又不可能发展,怎么办?只好打个10年、20年点滴。打点滴也有代价。对各业务单元来说,我的使命是打点滴,那就编出打点滴的战略规划;我的使命是萎缩,那就编制萎缩的战略;我的使命是无论如何都要抓住机遇,那就编制抓住机遇的战略;我的使命是配合主战场,在局部市场上打乱对手,那就编制协同作战的战略。所以,在一个大的全局下,从战略上找到局域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这很重要。

5谈管干分开

有的是管,有的是干,这是个相对概念。我们会经常出现“以干代管”、“我管就要集中,你管就要分散”、“就是正事,你干就不是”这种夺权式管理,这样的问题是管干不分,上下吵架。

比如东风日产采购部通过对铝材、钢材、塑材的内外制用量分析,开展材料集中采购工作情况。如果上一级采购部把这个工作干了,那就是管干不分,他就没有办法干。那么,上级部门怎样才能让下面采购部发挥各自积极性?我们可以把神龙产品需要的原材料按内外制件分出来,可以把东风旗下轿车、卡车需要的原材料按内外制件分出来,然后把这三者做比较,看哪些材料采购成本最低。如果说东风日产最低,那集团就把这个信息和技术转给商用车,让商用车也按着去做。

集团作用的发挥,就是在板块之间做好协调,把最先进的方法、路径、考核办法告诉他们,具体怎么操作,怎么集中采购,还得是板块去做。所以,一定要管干分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分开,管理政策和具体执行分开,管理游戏规则与具体经营策略分开,经营战略制定与战略组织分开。

6谈破除形式主义

说到权力问题,我们通常成立团队时会出现“组长竺延风、朱福寿”,再成立项目时,又是“组长竺延风、朱福寿”……我们不是三头六臂,怎么可能干得过来?这种形式上的东西,要破除。

我曾在讨论中和大家讲过一张照片,上面是美国击毙本拉登后召开新闻会,照片正中间是一位少将在发言,奥巴马和希拉里坐在角落里看。这在中国很难想象,比如在东风,一个成果出来,就一定要突出竺延风讲话,突出朱福寿讲话,实际上那么大一个团队的成绩,哪里是两个人干出来的呢?我们不过是个组织者。

企业必须转变这个思想,尤其是在管理中,要把这点破除掉。正如“击不击毙本.拉登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的事情,怎么击毙本.拉登肯定是少将的事情”,不同的任务经办,角色会变――在企业里,战略决策我们来做,各板块执行决策时,我们要在边上,我们做的工作是为他们的执行配置资源。

所以“击不击毙本.拉登”的决定由奥巴马和希拉里来做,“怎么击毙本.拉登”的计划由少将执行。少将需要枪,你就给他配上枪,需要炮你就给他送上炮,你来调动资源配置他,然后让他最终达成目标,这就是领导者的责任。如果活动都挂上名,开会的时候一把手来了就是重视,不来就是不重视,那一把手哪有时间考虑战略问题?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们要突破。

7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一是,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由于基数效应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市场微增长特征将更加明显。

二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下,创新驱动、自主发展成为汽车行业发展主流,将推动自主品牌企业迈向更高水平。

三是,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转移调整和我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展开,中国汽车企业开放合作和“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四是,伴随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汽车与互联网加快融合,市场向成熟市场加快转变,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对企业抢占发展先机提出新要求。

8对东风公司的清醒认识

对照“国内最强”的目标,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对照“国际一流”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经营规模还不够大。销量与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比,相差百万辆以上,且差距在拉大;与跨国汽车强企比,更不可等量齐观。

第二,发展质量还不够优。行业前三位企业中,东风的盈利是最少的;与跨国企业比,经营效益更不能同日而语。

战略发展汇报篇6

一个年销售额仅28亿的品牌为何价值179亿?正如我们所指出,品牌之所以有价值,并非品牌具有广泛的知名度,而是因为它成为了某一品类的代表。品牌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首先是品牌在品类中的地位,第二是品类的价值。可口可乐能以三倍的溢价收购汇源,其核心的原因,就是汇源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同样,戴克公司出售克莱斯勒公司的时候,唯一值钱的部分是在越野车品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Jeep,而更为知名的克莱斯勒则几乎一文不值。

可口可乐在此次收购中表现出志在必得的决心,高溢价收购就是直接体现。为何可口可乐如此志在必得?此乃关系到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战略。我们曾经指出,如果品类发生衰退,那么品牌也必然出现衰落,没有一个品牌可以永生。可乐这个品类如果消失了,可口可乐这个品牌也将失去价值,企业唯一也是最需要做的是确保公司的存在和持续发展。从全球的消费趋势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可乐包括碳酸饮料的空间也越来越受到限制,例如在美国一些学校已经限制可乐类饮料销售,可口可乐公司虽然拥有全球5大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乐——中的4个品牌,但全部属于碳酸饮料,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布局非碳酸饮料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茶饮料是非碳酸饮料中可口可乐公司看好的领域之一,可口可乐公司先后六次推出茶饮料品牌,包括天与地乌龙茶、岚风等,几乎无一成功,2008年推出的原叶也十分虚弱。在瓶装水领域同样如此,可口可乐公司先后推出过天与地、水森活等品牌,也没有多少进展,倒是在果汁领域,可口可乐凭借“酷儿”开创了儿童低浓度果汁品类,成为低浓度果汁市场的第二品牌;而独立品牌“美汁源”则成为了果粒橙品类的第一品牌。因此,一旦收购了纯果汁领域的第一品牌汇源,可口可乐就可以主导国内果汁市场。

既然可口可乐如此看好果汁品类的前景与机会,莫非汇源自己看不到?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汇源本身在企业战略上的短板导致汇源的发展陷入瓶颈阶段。

汇源依靠第一个进入顾客心智的纯果汁品牌,成为纯果汁品类的代表,这是汇源强大的原因。鲜橙多成为低浓度果汁品类的开创者。而在果粒橙品类中,可口可乐的“美汁源”占据了先机,汇源虽然跟进推出了“真橙汁”,但是无济于事,可以说最近5年来果汁市场中的新机会,汇源都没有把握住。根据CCtV的《经济半小时》报道,目前国内果汁市场上汇源份额约10%,可口可乐(“美汁源”和“酷儿”)约9%,汇源地位并不稳固。当然,汇源也曾推出过“奇异果王”等产品,反响一般。在此情况下,或许溢价出售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外资品牌收购中国品牌并逐渐放弃使用中国品牌属预料之中,这正是外资品牌收购的目的所在:减少一个对手,强化自己对品类的主导地位。时至今日,凡属外资企业收购民族品牌,舆论通常都要关注“保卫民族品牌”的话题,但往往忽视的现实是,大部分民族品牌的短板在于缺乏对路的企业和品牌战略思路,导致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或遭遇瓶颈,或陷入误区,出售既是无奈之举,也不失为好的选择,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乐百氏的出售无不如此。娃哈哈后来的反悔,重要的背景也正是因为宗庆后改变一贯的品牌延伸的方式发展品牌,推出了“营养快线”等独立的新品牌,开创了新品类,并获得了成功。

在中国商务部驳回可口可乐对汇源收购案之后,汇源对企业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不再坚守高浓度果汁市场,四处出击。首先,叫停上游果蔬基地建设,高调推出柠檬复合果汁饮料“柠檬me”,把低浓度果汁饮料作为主攻对象。2009年,汇源在成都糖酒会上高调亮相,推出“柠檬me”等三大系列产品。

其后汇源又把目光投向了碳酸饮料市场。2010年汇源集团宣布其斥资50亿打造两款碳酸饮料产品,以此进军碳酸饮料市场。汇源此次推出的“果汁果乐”系列的碳酸饮料,有橙汁和柠檬汁两款产品,其口感与雪碧、七喜等类似。

一年以后,朱新礼再次将汇源的产品触角伸向茶饮料市场。2011年2月23日,汇源集团宣布,以1201万元的价格,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及“冰茶”特有名称。汇源将在果汁饮料之外,推出旭日升茶饮料。汇源会在碳酸饮料、茶饮料市场有所作为吗?我们认为除非竞争对手犯下巨大的战略错误,否则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从品类战略的角度看,汇源在以上两个品类都没有多少机会:碳酸饮料是一个增长迟缓的品类;而在茶饮料市场,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旭日升”作为一个已经消亡的品类——“冰茶”的代名词不仅毫无价值,而且还会让汇源的茶饮料背上负面的认知。汇源的机会甚至也不是低浓度果汁,而是高浓度果汁,这是汇源的优势所在,也是汇源品牌值钱的唯一原因。

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汇源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7.08亿元,较2009年的28.33亿元劲增30.9%,主要归功于百分百果汁、中浓度果蔬汁销售强劲。据尼尔森(nielsen)数据显示,汇源果汁于2010年在中国果汁市场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中国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按销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50.2%和45.0%,稳居市场的领导地位,在中高浓度果汁市场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一个通常会被提及的问题是:高浓度果汁市场目前有限,汇源已经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要进一步提升份额十分困难。事实上,作为品类的领导者,汇源当前的战略重点在于扩大整个高浓度果汁品类,因此汇源必须承担教育和推广高浓度果汁的责任。

战略发展汇报篇7

关键词:国际投资金融集团战略

   当汇丰控股将2005年自己在中国市场增长900%的最新成绩单通过不同的渠道释放出来时,整个国际金融界都不禁向这个财气横溢的金融巨子投去了惊异和羡慕的目光。在跨国银行巨头密集穿梭的中国金融市场,汇丰控股能够长袖善舞并箭步如风,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其作为世界第三大银行和欧洲第一大银行所具有的超常本领和力量。

   切入中资银行股权:张弛有度

   从香港和上海起家的汇丰控股在最近10多年来的时间中一直将投资重点放在了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其目的就是要完成业务市场的合理化布局并最大程度的稀释自己在亚洲地区的集中性经营风险。不过,与汇丰在亚洲其他国家按兵不动的踯躅状态完全相反,过去5年的时间内汇丰向中国的银行业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大单:拆资5.17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由汇丰控股的恒生银行出资17.26亿元吃进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投资近17亿美元买进了中国交通银行19.9%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2005年在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募股后,汇丰控股再次撒下了4.3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以理财高手着称的汇丰当然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十分丰满的回报。最新年报资料显示,在中国内地,2005年汇丰实现的税前盈利达3.34亿美元,其中70%以上来自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及上海银行。尤其是在交行股价的疯涨中,汇丰银行持有的交行19.9%的股权已经升值约29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汇丰入股交行的投资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升值280亿港元,总投资收益为170%。

   逻辑上分析,满载而归的汇丰理应在中国市场乘胜追击,然而,人们发现,汇丰既没像花旗那样高歌猛进,也没如淡马锡一样恋战贪吃。恪守稳健作风的汇丰在“凯旋门”之前果断作出了收缩对中国银行业股权投资的决定。因此,无论是在即将上市的中国银行所接纳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名单中,还是时下在疯抢广东发展银行股权的国际金融巨头阵营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向胃口不错的汇丰身影。汇丰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对此的解释是,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汇丰控股对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更多的投资,则资源就会因战线拉长而被进一步削弱。

   其实,汇丰至今在中国的投资虽然达到了50亿美元,但却算不上是投资最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因此,无论是投资实力还是增长空间,汇丰都存有纵横捭阖的余地。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汇丰收缩中国投资步伐实际上是其全球战略的局部反应而已。按照汇丰制定的最新“五年计划”,在未来5年中,汇丰将由“追求价值(managingforvalue)”转变为“追求增长(managingforGrowth)”,即其发展重心由资产扩张转到重点业务提升。这一转向意味着汇丰在全球的大规模并购年代基本结束。

战略发展汇报篇8

关键词对外开放战略成就挑战调整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对外开放的正确道路。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有所发展。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奖出限人的贸易战略、奖人限㈩的资本战略、追求外汇储备偏好为主要特征所构成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到了需要做㈩调整的时候。本文在回顾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面临的挑战,从而探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方向。

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道路的历史选择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途径

国际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是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也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战略选择。

1、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的对外贸易战略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条由古典经济学所阐述、并为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所证实了的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适用性。这不仅是因为外贸可以扩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产出和出口,而且因为外贸可以换回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及中间产品等,为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提高产出与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主要有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促进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削减进口,减少对国外的经济依附;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发展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发展制造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等。可见,该战略的立足点,一是为了消除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障碍,二是为了消除贸易条件不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出口促进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利用本国自然条件优越或劳动力便宜等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先进的产品,通过扩大出口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出口的扩大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基础的强化和工业化进程;出口的扩大有助于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于出口促进的多为工业和制造品工业,因此出口扩大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就目标而言,出口促进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全面工业化和迅速增长经济,并克服进口替代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国际资本流动战略

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源不足,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部资源,因此,通过引进外资、利用外国援助等途径从外部获取资源是必要的。国外资源的流入,可以解决一国储蓄不足、外汇短缺、资本品稀缺等问题,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引进外资的主要利益在于: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填补储蓄缺口,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从国外获得国内生产急需的特殊的商品和劳务;从国外获得可以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以增强国内提高产㈩水平的能力;弥补国内技术、管理、企业才能方面的不足,等等。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展中国家应该适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原因在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进一步开拓内外市场,带动国内出口;利用全球要素价格差异,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二)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现实选择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对外经济基本上是处于封闭状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资本和外汇都很短缺,发展经济面临严重的资本不足的约束;二是就业压力非常大,人均国民收入很低,发展经济面临国内市场不足的约束;三是国内资源比较便宜,例如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都比较便宜。我国经济在当时的这三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当时对外经济的基本战略选择是:在贸易方面,实施出口促进战略;在资本流动方面,实施引进外资战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提出了改革和对外开放,但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我国的对外经济实际上发展较为缓慢。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尤其是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的对外经济才开始得以快速发展,国际收支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才开始在规模上有了起色。这种对外开放战略自1992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到了1997年,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因为1997年我国经济遇到了两个挑战,一个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首先表现为对外汇的国际炒作,似乎只有外汇储备丰厚的国家,才可以阻击这场危机,因而有利于外汇储备增加的限人的贸易战略、奖人限出的资本战略的对外开放战略,就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另一个是中国宏观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了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对于这种总需求不足,当时我们虽然也试图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而启动,也就是试图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而加以刺激,但当时因为各种原因,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所推动的政府投资对启动总需求有些作用外,别的措施似乎见效都甚慢,因而我们后来加大了国际政策对需求启动的力度,也就是通过扩大进口和积极引进外资而启动国内需求,后来恰恰正是因为这些扩大出口和积极引进外资的举措,才通过开发和占领国际市场而释放了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压力,弥补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有效地带动了经济增长,从而收到了启动经济的巨大效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wto的其他成员,通过中国加入wto,等于是承诺了中国享有wto成员的基本权利。同时,这个承诺更多的是中国向所有的wto成员的承诺。总的来看,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开放迈进了一大步。

二、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成就

(一)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206亿美元,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6.7%。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7年的94.9%。以食品、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07年的5.1%。与此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从贸易依存度来看,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非常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年度进出口总额及外贸依存度如图1所示。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给我国带来了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度贸易顺差情况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直观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大部分年份为贸易顺差,特别是从2005年始,中国年度贸易顺差额超过1000亿美元。2007年更是达到2622亿美元的新高。

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按支出法测算GDp的公式为:GDp=C+i+G+(X-m),其中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X-m)为贸易顺差,可见,贸易顺差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支出一起进入GDp核算,随着对外开放以来,贸易顺差的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在大幅增长,1982—1994年间这一比例在正负间波动,1994年不到1%,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7,7%。

(二)吸引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发展迅速

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1983年以前,中国吸引外资很少,对外直接投资也很少。1983年我国吸引外资只有6.3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只有0.44亿美元。到了2007年我国吸引外资达到748亿美元,增长了117倍,1979—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03年到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176亿美元和187亿美元。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7亿美元,增长了425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流量如表3所示。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1992年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开始直线飞跃,在2001年达到691.95亿美元高度后有所下落,但到2007年又达到历史新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992年以前不到10亿美元,1993年达到44亿美元以后,直到2003年一直在下落,从2005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有大幅度的增加,年度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远远大于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在资本项目下,我国逐年获得顺差。从图4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从1993年始,来自直接投资的资本项目年度顺差开始超过200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561亿美元。

(三)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项目下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在资本项目下同样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项目顺差,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形成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使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1978年以前,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直到1983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8.9亿美元,2007年底达到1.53万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约1700倍,见图5。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简要评价

中国现行开放战略框架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在国际贸易下采取了积极扩大出口而限制进口的方略,例如在出门上实行了出口退税比例较高的有利于扩大出口的退税政策,在进口上实行了比较严厉的进口关税政策,甚至不允许进口;在资本项目下,我们实行了大力吸引外资而限制资本外流的政策,例如对外资实行包括税收优惠和土地优惠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但对资本外流却严加控制。与这种开放战略相联系,我国的外汇体制实行了国家严格控制的行政性管理体制,不仅外汇的流动被严格控制,例如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兑换从不放开,而且外汇的价格也是政府控制的,实行政府定价原则,因此,外汇的流动和定价,都不是自由的和市场化的。这种以奖出限入的贸易战略、奖入限出的资本战略、追求外汇储备偏好为主要特征所构成的开放战略。

这种对外开放战略,非常快速地形成了贸易顺差和使外资大量地流入了我国,因而非常有效地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同时又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当然,这种战略也对我国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形成了开放带动改革的体制变革效应。我国对外经济的这种战略选择,在当时是对的,是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的,我们对此不应有任何指责。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这种战略需要调整了。

三、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国内经济更多地暴露于国际经济波动及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的风险中,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难以持续平衡增长

30年来,我国实施的这种以扩大出口为基础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的贡献排序是:出口、投资、消费。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增长表现为出口拉动型。从国际经济波动来看,当前,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已明显减缓,欧、日经济也深受其害,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整体减缓已基本成局,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尤其对那些依赖美国经济程度较高的国家,出口形势有可能变得更为严峻。有人已做八、预测,如果美国经济减缓1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可能减缓0.5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可能受此拖累放缓0.2—0.3个百分点。也许这种预测有点过头,但至少提醒我们。如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萧条局面,对中国的出口影响肯定是不小的。近年来我国出口增长与美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粗略测算,美国GDp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会使我国㈩口增长率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减速明显,将对我国出口乃至经济增长的稳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国际贸易环境波动来看,中国产品遭遇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大有势头越来越猛、品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之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57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调查51起,特保调查11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中国约186亿美元的出口贸易。2003年,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涉案部门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78%。从涉案数量和涉案金额看,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严厉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盟。仅2003年,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达到11项,涉案金额达18.5亿美元,占涉案总金额的84.1%。虽然从贸易总额上看,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总额度只占贸易出口量的1%,但是,近几年来遭遇反倾销的商品却呈非线性增长。有理由相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二)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机会成本巨大,而且使得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大,加剧了国內流动性过剩,对国內经济形成强大冲击

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持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巨大。由于人民币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导致货币供应量飙升。流动陸过剩,进而刺激投资,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助长了国内经济结构的扭曲,并且大大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首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在不考虑顺差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时,经常项刚匝差为顺差国带来的收益:美国国库收益率x顺差额;其机会成本:国内投资利润率x顺差额。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利润率通常高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因此它们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一般意味着其国民福利的减少。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讲,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引资国(资本项目匝差),这个国家就应该成为经常项目逆差国。双顺差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用高回报的股权同发达国家交换低回报的债权。除非外国所有权同技术引入不可分割,与FDi成功转化为相应贸易逆差的情况相比,FDi未能转化为相应经常项目逆差(贸易逆差)将导致国民福利减少。双顺差必然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外汇储备代表了一个国家对美国的补贴。外汇储备越多意味着对美国的补贴越多,而对外国的补贴自然代表本国福利的损失。总之,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通常不应该追求经常项目顺差。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RudiDornbusch)所言:“对于一个贫穷国家,不把资源用于国内投资以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而将其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肯定是不理智的。”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引资国,该国就应该把资本流入转化为相应的经常项目逆差(贸易逆差)。同时,随着美元的贬值,使得我们外汇储备本身也会有很大贬值。

其次,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来看,这种战略导致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过多的外汇流入我国,从而使得央行的外汇占款性货币发行数额太大。1993—2006年我国m2供应量和外汇占款情况见图6。从图6可以直观看到,样本期间,随着外汇占款的增长,我国的m2供应量在大幅度增长。

我们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的外汇占款占m2供应量的比重见图7。从图7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样本期间,外汇占款在m2的比重,在1993年只有2.51%,自1995年始,即超过了10%,自2004年始超过20%,到2006年达到28.64%。其经济意义是,2006年约1/3广义货币供给来源于外汇占款。因为外汇占款过大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多,从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使得包括消费品价格、投资品价格、资产价格在内的价格全面上涨,引发了国内经济严重失衡,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经济泡沫的压力。

(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远远超过对外直接投资,会给未来的国际收支带来一定隐患

面对滚滚而来的FDi,在未来,中国可能陷入一种为支付投资收益而㈩口的尴尬局面(余永定,1997、2003)。举个例子,假设中国的外国资本(FDi)存量为5000亿美元,如果其投资回报率是10%,投资者既可以把利润汇回本国也可以把利润用于再投资。把利润汇回本国意味着外资要汇出500亿美元的收益。这样,在经常项目中的投资收入这一项里,中国是负值。为了保持经常项目平衡,中国每年要有相应的500亿美元贸易顺差来弥补投资收入项目逆差。把利润用于再投资则表明在华外资存量将以10%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外国投资者将有更多的利润汇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成长期,FDi的收益是很高的,这意味着中国国际收支中投资收入一项的逆差很大。但是。在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中,这一点并未体现出来。过去外资总是声称它们在中国的收益率很低,之所以在中国投资是因为看好中国的投资前景。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所作的调查研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高达22%(中国经济学家似乎并未得出这样的结论)。鉴于FDi仍将持续流入中国,在未来5年内中国投资收入逆差可能会迅速增加。如果中国贸易顺差不能相应迅速增长中国就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当然。如果外资用得好,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快,中国是有能力通过增加贸易顺差来抵消投资收入项目逆差的,但国际环境是否允许我们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如果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且收益率很高,中国的投资收入项目逆差也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太小,所以利用中国的对外投资收益来抵消未来的外资在华投资收益的汇出,以对付可能的投资收益逆差收益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太大。

此外,如果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20多年内,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城市大工业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然而到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计算,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差已经超过了13.4万亿元,截至2008年9月,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9055.85亿美元。考虑到金融机构沉淀的资金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我们需要追求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经济收益最大化。

基于上述分析,这种以奖出限人的贸易战略、奖人限出的资本战略、追求外汇储备偏好所构成的开放战略,不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未来调整方向

(一)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

追求外汇储备的偏好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特征。追求外汇储备也就是追求国际收支盈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受重商主义财富观的影响。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衡量一个国家富裕和发展程度的标准是看它拥有的货币量,而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积累货币。因此,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即把本国的剩余产品卖给别国以换回货币,或者通过转口贸易以赚取货币形态的利润。重商主义主张的发展战略是奖出限人的对外贸易,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及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来积累货币,即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允许货币输出国处,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商品的输出超过输入,即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然而,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标志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全方位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是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相比仅仅依靠国内市场而言,通过扩大总需求促进增长,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相比国内资源而言,通过扩大总供给促进增长。

从理论上来讲,在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对外平衡)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一起构成现代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可见,国际收支平衡是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的失衡,必然对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收支的均衡和失衡进行调节,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常常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外经济均衡的重要目标的原因。从实践方面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验证了这一理论解释与预测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发来,中国所实行的出口促进型、外资依赖型的对外开放战略虽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它所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既对当前的国内经济形成强大冲击,也给未来的国际收支带来隐患。随着当前国内经济及国际经济的变化,我们应该将追求双顺差的战略目标,调整为追求国际收支平衡的战略目标,以减轻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以确保国内外经济的均衡。

(二)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

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战略目标,尤其是要解决当前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需要找到正确的战略重点作为突破口。国际收支平衡的数学表述:Bp=nX+CF=0。其中,Bp为国际收支盈余,nX为贸易账户盈余(净出口),CF为资本账户盈余(资本流量)。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贸易账户盈余+资本账户盈余。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各自平衡,确保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第二,实现经济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综合平衡,即一个项目下的盈余用另一个项目下的赤字来冲销。然而,实现贸易项目的平衡会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冲击,因为净出口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下,很难在短期内将经济调整为内需拉动型,对外需的依赖只能逐步减少,只有在内需足够大的条件下,实现贸易项目的平衡才可以减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经常项目的不平衡在短期内难以平衡,那么着眼点就应该放在资本项目,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平衡,而且能够确保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并且减轻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根据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国未来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在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原因在于:第一,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解决当前外汇储备过多问题,实现外汇储备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只要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高于购买国外债券的利率,就可以减少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储备的减少,可以减轻外汇占款的带来的人民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从而有利于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第二,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确保未来国际收支的平衡。可以预期,在中国巨大国内市场和高经济增长的吸引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仍将保持增长的势头,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在未来的汇回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对未来中国国际收支的负向冲击。如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很大,从而带来的国外的投资收益较大,就能抵消在华外资收益的汇出,那也就不会存在未来发生收支危机的隐患。因此,我们应该将出口促进型、外资依赖型的对外开放战略重点,调整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型的对外开放战略重点。

战略发展汇报篇9

   需要专业化、分层次的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国际上一般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挪威为代表的组合管理;另一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公司管理。

   挪威的组合管理主要是根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将外汇储备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是高流动性组合,用以满足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挪威央行下设的货币政策部门nBmp放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则属于长期资产组合,由挪威央行下设的专业投资管理部门nBim投资到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新加坡的公司管理则是依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对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建立高流动性组合交由货币当局新加坡金管局maS管理;对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分别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GiC和淡马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领域。

   我们在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是,两种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不同,但是无论哪种运作方式都将高流动性资产和长期资产区分开来,交由不同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外汇储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和运作上需要区别对待。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对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很高,并且大多和一国的货币政策密切联系。对于满足这一需求的外汇储备,就需要建立高流动性的资产组合,放在国内外汇市场上随时准备供货币当局使用,一般由货币当局或其下设部门管理和运作。而投机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虽然对于流动性要求较前两种需求要低,但是出于盈利和安全的要求,一般需要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或部门运作,投资海外高收益的长期资产。

   国际实践证明,只有用于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才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世界上主流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例如,挪威的nBim就是央行的下设专业投资部门,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则是财政部门出资建立的独立公司。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在各自的国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具体到一国外汇储备管理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模式,则要和该国外汇储备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面临的挑战

   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引人瞩目,增大了投资管理的难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2006年底达到10663万亿美元,粗略估计用于长期资产投资的部分规模将会达到数千亿美元,这一数字比挪威和新加坡两国外汇储备的总量可能还多(挪、新两国外汇储备合计不超过2000亿美元)。

   如何把外汇储备的对外投资与国家的战略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结合?外汇储备的投资,下一步需要将投资领域延伸到有价证券以外,注意对国家资源战略、能源战略,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配合,既分散了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买什么涨什么”的情况。从国际范围内看,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在资产的选择上都涉及到很多关系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如金融、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而日本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运输业等部门。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和货币的多元化,参考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适当配置。外汇储备在最终使用时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国际支付能力,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流动性、安全性也在于保障随时可用的国际支付能力。国际上,挪威央行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将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的外汇储备长期资产配置到42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31种货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未来投资管理外汇储备长期资产时,完全可以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建立动态的币种结构体系。

   外汇储备的投资不应出现“二次结汇”的要求,而是应当要求以外汇运用为直接目标,以免重新增大外汇储备增大的压力。中央汇金公司在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注资中,实际上就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被注资的机构往往需要对这些注入的外汇进行结汇来进行运用,否则会承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风险。下一步的外汇储备的运用,应当重点强调外汇的直接对外运用。

   面对急剧增长的中国外汇储备,各方都在寻找良策。笔者认为,成立一个新的外汇储备运作机构不难,但是真正改变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外汇储备3600亿美元足矣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应付外部流动性的资金需求。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外汇储备以每年两千亿的速度暴涨,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很大程度上它的贸易顺差是这种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与此同时,中国在资本项目上虽然有所开放,但总体来讲仍是封闭的。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金额仍然非常庞大,而如果把与政府相关联的资本项目扣除,资本项目也呈结构性顺差。此外,还有海外投机资金的流入。近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加,人民币资产价格不断上扬,但是,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方面仍实施控制,不希望人民币有大幅度升值,其结果是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规模地买入外币,释放人民币。近年外汇储备的暴涨已经超出了外汇储备本身的概念,而是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运行架构的一个结果。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为应付不虞之时短期外债和进口的需要,中国的外汇储备其实有3600亿美元就足矣。一万亿美元,与其说是外汇储备,不如说大部分是超额储备。

   外汇收益回报有待提高

   在认识到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看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回报并不理想:一方面,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并且为之提供了高达双位数的回报);而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又放在回报不超过5%的外国政府债券之中。

   对于一国来说,外汇储备的本意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对外贸易和偿还对外借款需要,通常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外储管理应该符合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效益性(也有称作“盈利性”),这三性原则一直是外汇储备的金科玉律,必须得到贯彻和满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便是主要放在流动性极强的外国国债上。

   但是对于超额储备的部分,笔者认为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百分之百的遵守上述三性。部分外汇储备完全可以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比较进取的投资策略,提高回报。1万亿美元的外储中,扣除3600亿的正常储备需要,剩下有近6400亿美元的超额储备,而这部分储备目前由于大量投资于外国国债,回报不足5%,如果通过有效的投资策略,将这部分外储投资回报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7%的水平,中国每年将多获得128亿美元的收益��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过去十年,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

   根据官方公告,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人民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665.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仅349.85亿元)。换言之,如果超额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管理,即使其收益率只提高两个百分点,每年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便可以增加21%。

   谁执外储牛耳

   要让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其“有所作为”,理所当然地涉及到由谁来协调管理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外汇储备的性质和国库资金不同,这笔钱理论上属于全国人民,而不是属于政府。

   第二,这笔外汇是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人民币而买入的,在人民银行的账本上,它既拥有这部分外汇资产,同时也要承担与此相关的人民币负债,因此这笔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资产。当资金外流的时候,人民银行需要收回人民币,同时将这些储备释放出去,所以不能把这笔钱简单地纳为国家资产。

   究竟超额外汇储备由谁掌管?还值得进一步讨论,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未来真的成立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公司,它可以隶属国务院,但是应该由人民银行来牵头,因为这笔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另一种做法是,由财政部牵头,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今后吸纳外汇的资金来源由央票发行改为国债发行。

   投资策略须慎重

   关于这笔资产如何投资,时下争论相当激烈。毫无疑问,资金需要分散风险,同时提高回报。但是从资本市场的运作特点来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其流动性将成为第一障碍。举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将一部分外汇分散成持有黄金是理所应当的。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说,在价格敏感的黄金市场上,买卖10亿美元的黄金根本做不到,何况中国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黄金持有,就是上百亿美元。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实际上很困难,散户买卖根本无须顾及价格,而超大资金运作本身便对价格构成重大影响。许多目前所讨论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一旦中国开始进行资产投资分配,相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会出现一批以猜测和跟随中国政府投资而动来牟利的对冲基金。中国购买海外账户必须涉及政治敏感性。中国在2006年到处谈判,但并购成交项目少之又少。新加坡是政治中立国,淡马锡在收购海外资产上,比中国公司有利。

   外储问题涉及政治智慧

战略发展汇报篇10

【2016大学生四个全面思想汇报一】

尊敬的党组织:

盛世大会,事关全局。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尽责,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求取最大公约数,用一份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的议案提案,一场场开放务实的讨论,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改革一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80余次。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人民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的信心无可动摇、步伐无可阻挡。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成为解决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剩下的全是硬骨头。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代表委员们紧扣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深化各领域改革贡献了智慧。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民生关系民心,民心关系邦本。民生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攻坚到户籍制度改革,两会议题处处彰显着民生情怀。全面深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正在持续发挥效应,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美好愿景有了更多期许。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减少政府对权力的依恋,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仍是今年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那么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同样福泽百姓。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重拳惩治腐败,在管与放的辩证法中,引导社会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在这一过程中,反腐不但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更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推动力。

法者,治之端也。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法治为改革划定边界,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形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始终需要人大在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民主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今年人代会上,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这是立法法颁布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被称为管法的法,修改立法法,具有完善法律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必将为实现良法善治奠定坚实基础。

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擘画出清晰路线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检察机关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凝神聚力把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在四个全面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6年10月26日

【2016大学生四个全面思想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十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中央国家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个全面所涉问题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关键与核心。它不仅是理论创新成果,更是中国治国理政总体框架走向成熟的标志。20xx两会大幕已启,四个全面必将成为主旋律而贯穿会场上下、议题内外。因为,走向复兴之路的中国,需要更清晰的梦想蓝图;行进的中国,更需要行稳致远的纲领与设计。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