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十篇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十篇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9:34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1

1总则

1.1现状

1.2指导思想

1.3工作原则

1.4编制依据

1.5事故等级

1.6适用范围

2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2.1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2.2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2.3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2.4专家顾问组及其职责

2.5现场指挥部

3预警及响应

3.1预警级别

3.2预警和解除

3.3预警响应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4.2分级响应

4.3现场紧急处置方案

4.4扩大应急

4.5响应结束

5善后恢复

5.1后期处置

5.2奖励和责任

5.3总结与评估

6信息管理

6.1信息监测与报告

6.2信息和新闻报道

7保障措施

7.1指挥系统保障

7.2救援物资保障

7.3救援装备保障

7.4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保障

7.5资金保障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

8.2培训

8.3演练

9附则

9.1预案管理

9.2名词术语说明

10附件

1.密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2.密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3.密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

4.密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命令单样式

5.密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专家通讯录

6.密云县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

1总则

1.1现状

密云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现状:截至2月,本县共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95家,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1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56家(加油站38家,成品油批发单位3家,油库1座,工业气体经营单位7家,油漆化工经营单位7家);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35家;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3家,从业人员670人。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性质,事故类型多,且伴随多种灾害形式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大、影响范围大,事故后果严重、事故处置及应急救援工作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

1.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水平,维护首都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保护首都水源、巩固“国家生态县”建设成果和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安全保障。

1.3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县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按照职责和权限,具体负责县域内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工作。各有关单位根据职责范围,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措施,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管理、规范应急救援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对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1.4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预案。

1.5事故等级

危险化学品事故按照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影响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iii)、一般(ⅳ)四个级别。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是指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0人以上(“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下同)死亡(含失踪),或者100人以上重伤(中毒),或者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疏散转移10万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或者造成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重大事故(ⅱ级):是指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中毒),或者危及30人以上50人以下

生命安全,或者疏散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较大事故(ⅲ级):是指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中毒),或者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疏散转移2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者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一般事故(ⅳ级):是指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下重伤(中毒),或者危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疏散转移2万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或者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1.6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质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的普通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未泄漏),不适用于本预案。

2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2.1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在县应急委领导下,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的原则,负责指挥和组织实施本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工作。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和专家顾问组。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负责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工作,对全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副总指挥分别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县公安局局长担任,协助总指挥做好本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组织体系框图见附件2。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工作的职责是:

(1)研究提出本县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决策和指导意见;

(2)负责协助市应急委、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开展本县特别重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工作;负责指挥本县较大、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具体应对工作;指导、检查乡镇、街道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分析总结本县年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

(4)规划整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5)负责本指挥部所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6)承办县应急委和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为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本县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主要职责是:

(1)组织落实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决定,协调和调动成员单位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相关工作;

(2)组织制订、修订全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3)向县应急办提出蓝色、黄色预警信息的建议;

(4)负责本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宣传教育与培训;

(5)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6)组织本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习、演练;

(7)负责本县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

(8)负责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专家顾问组的联系工作;

(9)承担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3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成员单位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职责分工如下:

(1)县委宣传部:按照《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指导对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新闻工作,协助市委宣传部做好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新闻工作,组织新闻单位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宣传,加强网上信息的管理和引导。

(2)县发展改革委: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组织协调电力企业开展应急救援和抢修工作。

(3)县民政局:负责配合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受灾转移群众安置工作,组织、发放灾民生活救济款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4)县财政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为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治、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5)县交通局:严把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运营车辆技术状况关和危险化学品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6)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相关善后处置和工伤保险等工作。

(7)县路政分局:负责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抢修、恢复县域内道路、公路、桥梁。

(8)县商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的储备、供应和调拨工作。

(9)县卫生局:负责在事故现场(洗消缓冲区)设置临时医疗急救区(点)。负责对伤员进行分检及紧急医疗处置,并迅速将需要进一步救治的伤员转送到指定医院;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10)县经委:负责督促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配合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1)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提出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

(12)县环保局: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组织现场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

(13)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指导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调查处理。

(14)县信息办:负责组织、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电子政务网络、无线政务专网通信保障及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15)县公安局: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必要时,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负责扑灭事故现场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对现场失踪人员进行搜救。

(16)网通密云分公司:负责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通信保障工作。

(17)县气象局:负责提供事故现场或者现场附近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湿度、降水等气象资料。

(18)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先期处置和善后工作。

2.4专家顾问组及其职责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聘请专家,组成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专家顾问组。专家顾问组主要职责是:

(1)为本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处置方案;

(3)参与媒体宣传、危险化学品防范知识培训教材编审等工作。

2.5现场指挥部

由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适时组建现场指挥部,根据事件等级和性质等因素确定现场总指挥。根据需要,现场指挥部可由指挥处置组、社会面控制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综合信息组、新闻工作组和专家工作组等组成。

指挥处置组由县安全生产监督局牵头,主要职责是承担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援任务。

社会面控制组由县公安局牵头,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援现场警戒线设置、交通疏导、人员控制和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由属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主要职责是协调组织设立现场指挥部办公场所,为现场抢险救援工作人员提供生活后勤保障,安置事故伤亡人员家属。

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牵头,主要职责是组织医疗救治,协助提出抢险救援建议和意见。

综合信息组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主要职责是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事故相关信息,做好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故信息通报与沟通工作。

新闻工作组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主要职责是组织起草新闻稿和突发公共事件情况通告,制定新闻方案,组织接待记者,适时组织新闻。

专家工作组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应急抢险方案,为应急抢险指挥调度等重大决策提供指导与建议。

3预警及响应

3.1预警级别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个预警级别加以表示。

3.1.1蓝色预警:危险化学品发生少量泄漏或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尚未发生扩散,不会造成社会影响。

3.1.2黄色预警:危险化学品发生一定量泄漏或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发生扩散,由于扩散距离较近,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3.1.3橙色预警:危险化学品发生较大量泄漏或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发生扩散,可能影响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3.1.4红色预警:危险化学品发生大量泄漏或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发生扩散,可能影响到周边较大范围内的居民,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3.2预警和解除

3.2.1蓝色和黄色预警: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县政府和解除,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3.2.2橙色和红色预警:由市应急办或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解除。

3.3预警响应

3.3.1蓝色预警响应: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员到岗,确保通信畅通,

通知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原地待命。3.3.2黄色预警响应: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调运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到现场。

告知附近居民周边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但是事故暂时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做好万一事故扩大时的疏散准备。

3.3.3橙色预警响应: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通知相邻区县危险化学品物资储备库做好准备。

组织附近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立即进行疏散。

3.3.4红色预警响应: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调运相邻区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到现场。

组织周边居民迅速进行疏散。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4.1.1接警

县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第一时间内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由县公安局公安交通队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接警时应确认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4.1.2现场处置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通知同级成员单位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1)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开展救援工作。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时间告知群众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组织群众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威胁解除。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并通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和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指挥部应及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随时向县应急办报告。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参与事故处置的各相关单位,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联系相关专家,为现场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

(7)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或危险化学品扩散有可能超出本指挥部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县应急办发出协调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的请求。

4.2分级响应

4.2.1一般事故(ⅳ级)响应:由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或县应急委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各相关责任单位出动抢险能力40%以上,保证事故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2.2较大事故(ⅲ级)响应:由县应急委或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启动相应级别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各相关责任单位出动抢险能力60%以上,保证事故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2.3重大事故(ⅱ级)响应: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市应急委负责启动相应级别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各相关责任单位出动抢险能力80%以上,保证事故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2.4特别重大事故(ⅰ级)响应: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市应急委负责启动相应级别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各相关责任单位全力抢险,保证事故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3现场紧急处置方案

4.3.1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和特点、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当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

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9)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

易燃、易爆物质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泄漏源的位置;

(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物质或有毒物质);

(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

(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

(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9)气象信息;

(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4)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

4.3.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不同的引发物质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4.3.3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用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确定、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开展受污染人员的洗消工作,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4.4扩大应急

如果危险化学品事故进一步扩大,仅依靠本县现有应急资源和人力难以实施有效处置时,应以县应急委的名义,请求市应急委支援。

4.5响应结束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必要时,应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应急结束的消息。

一般和较大危险化学品事故

应急处置完成后,由县应急委或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确定应急响应结束。重大和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结束后,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市应急委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善后恢复

5.1后期处置

在县应急委统一领导下,由县政府相关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后期处置工作。

县政府相关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事故核定工作,对事故情况、人员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等做出评估,制定补偿标准和事后恢复计划,并迅速实施。

5.2奖励和责任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对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3总结与评估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工作结束后,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及时写出应对工作总结报告,并报县应急办(一般事故3日内总结上报,较大以上事故5日内总结上报)。报告内容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各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处置结果。

由相关部门适时组成事故处置调查评估小组,开展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调查评估。县应急委根据以上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意见。评估报告应包括:事件原因及背景分析、处置过程规范性及效率分析、处置效果分析、责任分析等内容。

6信息管理

6.1信息监测与报告

6.1.1危险化学品重要防护地区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重点企业和重大危险源防护单位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建立日常监控和定期监测工作机制,落实监管安全责任制,加强监控措施,并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建立监测数据备案和定时分析制度,做到有效监控并及时维护更新,及时掌控危险化学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状态、可能引发爆炸或泄漏的因素等情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防范保障。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监测、监控情况要定期报县生产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6.1.2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报告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对于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先口头向县应急办报告,最迟不晚于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详细信息(包含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并及时续报相关情况。对于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必须立即上报详细信息。

6.1.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

6.2信息和新闻报道

6.2.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和新闻报道工作,应严格按照《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在县委宣传部、县应急办的管理与协调下开展各项工作。

6.2.2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由县委宣传部负责新闻工作。

7保障措施

7.1指挥系统保障

建立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以满足各种复杂情况下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指挥要求。主要包含:有线通信系统、无线指挥调度系统、图像监控系统、信息报告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信息系统等。

7.2救援物资保障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应设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针对县域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储存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经费由县财政解决。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使用救援物资所消耗的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发生事故时由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调用应急救援储备物资。

7.3救援装备保障

本县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当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能力不能满足应急需要时,由县应急办协调调用企业的设备。

7.4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保障

依托现有资源、结合行业特点,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发生事故时由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调动。

7.5资金保障

县财政为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若企业承担确实有困难或确属突发事件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门预算结构,削减部门支出预算,集中财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后启动应急专项资金,必要时动用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

由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面向公众和职工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危害,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

8.2培训

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应急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8.3演练

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包括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通过演练,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及决策、协调和处理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9附则

9.1预案管理

9.1.1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密云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9.1.2预案审核

本预案由县应急办组织审核。

9.1.3预案修订

本预案原则上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9.1.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9.2名词术语说明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

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0附件

1.密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2.密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3.密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

4.密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命令单样式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2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认真检查各有关单位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台账及信息档案,督促企业整治环境污染隐患,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防止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全县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整治对象

(一)重点区域

1、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镇项目集中区;

2、环境敏感区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沿海区域;

3、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区域:经济开发区、车王镇五营项目集中区;

4、其他项目集中区域:经济园区、各乡镇(街道)项目集中区。

(二)重点范围

1、重点园区: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区域;

2、重点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铬盐行业企业,多晶硅行业企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企业,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涉重金属企业,船舶修造企业,医疗卫生单位。

三、整治内容

(一)化学品环境管理整治内容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一律责令停止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无针对化学品特性或特征化学污染物要求、无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或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责成建设单位限期补做或补充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核;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重点核实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正式生产的,一律停止生产。

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针对特征污染物开展监督性监测,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处罚,限期治理;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限期改正,依法处罚;对未按期落实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隐患整治情况。历次排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整治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执行情况、环境应急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未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责令限期改正,督促企业结合自身危险化学品特点,查清环境风险源,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4、废弃危险化学品执行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情况。对贮存不规范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申领填写联单的、未按规定运行联单的、未按规定期限向环保部门报送联单的、未在规定存档期限保管联单的以及拒绝联单检查的,依法给予处罚。禁止将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包装物作为一般废物处置。

5、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集中区环境保护情况。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集中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园区内的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情况,园区内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污泥处置情况。对未做规划环评的,按照有关规定,限期补做规划环评,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6、环境敏感区域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立即予以取缔,拆除生产设备及已设置的排污口,清除原料及产品;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予以关闭。

7、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施信息公开情况。今年10月底前,各危险化学品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的生产工艺、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措施以及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和物质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按照环保部《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标准要求,每年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

(二)危险废物整治内容

1、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1)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信息公开落实情况。如实向环保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申报登记年报表和季报表齐全。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公开,各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将企业名称、地址,以及产能、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和危险废物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及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于今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同时,危险废物重点企业每年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和处置等情况。

(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情况。按年度制定管理计划,内容包括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按月(季、年)转移(频次)计划。规范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如实记录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管理计划和管理台帐及时报环保部门备案。管理计划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应及时变更申报。

(3)危险废物贮存及场所建设情况。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将冲洗废水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志。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完好无损且标识明确。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如过道等)。贮存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4)危险废物现场环境管理情况。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去向并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悬挂。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标语等在厂区显著位置悬挂。

(5)危险废物处置及转移联单执行情况。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或者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利用自有设施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的,要说明利用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情况;委托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签订委托处置合同,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每批次转移联单保存齐全。

(6)危险废物标识情况。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示标签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7)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及演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绘制地形示意图,标明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道路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的位置并在场区显著位置张贴。定期组织实施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8)企业职工业务培训情况。定期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业务培训,保证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物收集、运送、暂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各项要求;掌握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二次,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实际自编)、讲课记录、影像资料等保留齐全。

2、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废物排查

重点对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以及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进行排查,重点检查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流程、产生环节、物料平衡、排污申报登记数量、处置合同、台帐、发票、档案等,全面掌握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

(1)铬盐行业:

①现有铬盐生产企业年后产生铬渣治理情况。年以来历年铬渣的产生量、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在年年底前是否完成全部处置任务;

②铬渣贮存、处置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情况。铬渣堆存方式及堆存场所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铬渣处置方式是否符合《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包括对铬渣解毒效果的监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处置的,是否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③铬盐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新建铬盐生产项目情况,包括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是否包含铬渣处置方案;是否配套建设铬渣处置设施;技术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2)多晶硅行业:

①产生四氯化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四氯化硅产生量、贮存量、自行利用处置量和转移量;是否建有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利用处置的,是否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利用处置单位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

②利用四氯化硅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接收四氯化硅的来源,接收量、贮存量及利用量,是否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③年新建企业是否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要求;

④多晶硅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3)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行企业:

①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危险废物;所接收危险废物是否非法转移;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达标情况。

②处置选矿、冶炼、电镀、电路板生产企业灰渣、污泥和废液的涉重金属排放企业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

(4)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重点检查列入名录(包括临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以及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在拆解利用过程中其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拆解后的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处置量以及最终处置去向;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是否如实申报接收和拆解处理数量,是否存在骗取国家资金补贴行为。

(5)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重点检查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单位建立污泥管理台账情况,是否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是否定期向环保、住建部门报告污泥处置情况;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否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检查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转移量,污泥接收处置单位处置量及最终去向,是否存在擅自堆放、随意丢弃、倾倒、直接排放等违法行为。

四、整治标准

按照方案确定的整治内容,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开展自查,针对问题集中整改,确保达到“八个一”的标准要求。

(一)一套管理台账。建立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产生、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

(二)一套管理制度。建立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环境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制度等,并在厂区显著位置悬挂。严格落实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制度、源头分类制度、贮存和处置利用设施管理制度、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日常环境监测制度、危险废物季报制度等。

(三)一处贮存场所。建设规范的危险废物和化学品集中贮存场所,做到防渗、防淋、防泄漏,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在贮存场所显要位置及盛装容器和包装物上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所设标志要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要求。

(四)一处信息公开栏。在各单位厂区大门口设置一处统一规格的信息公开栏,公布本单位的生产工艺、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措施以及企业、园区、有关部门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公开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和物质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

(五)一套标识标志。在污染防治设施各构筑物及排污口、固体废物贮存(产生、处置)场所等设置样式统一、内容完整的标志牌,标明构筑物名称、规格、作用、处理效果等。

(六)一套档案资料。集中建立企业环评及环保验收、环境应急预案及演练、企业信息公开、管理台帐、职工业务培训,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处置及转移联单等档案资料,做到资料齐全、格式统一、规范完善。

(七)一套宣传标语。在厂区显著位置粉刷有关加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永久性宣传标语和警示标语。

(八)一套现场展板。在厂区显要位置设立企业环保工作展板,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污染治理设施以及危险废物或化学品管理工作等。在贮存场所设立危险废物、化学品生产处置情况展板,标明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环节、产生量和去向等。

五、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0月25日—10月31日):制定《县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范围内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行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全县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建立单位名录。

(二)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年11月1日—11月20日):各有关单位对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紧整改。环保部门组织开展集中检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园区管委会协调配合,对有关企业进行逐家排查,认真填写《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保执法检查表》、《县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集中区环保执法检查表》和《县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环保执法检查表》,督促企业限期进行整改,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档案,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产量、用量和危险废物的类别、产生量、利用量及处置量。

(三)总结上报阶段(年11月21日—11月30日):按时完成《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系统》中有关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相关信息的填报,对全县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完成检查工作报告并报县政府。做好迎接上级环保部门的督查检查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靠上具体抓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检查和整改工作。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做到统一部署、全面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环保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检查并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二)深入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底数。结合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环境监管情况,重点加大化学品生产企业、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力度。要逐一核查,不留盲点,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建立档案,做到一厂一档。对发现的问题和疑点,要彻查到底,限期整改到位,督促铬盐生产企业按要求加快铬渣处置进度,没有四氯化硅经营许可证的限期办证。发现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环保部门。排查要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检查、审核等各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认真梳理涉及危险化学品、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危险废物污染纠纷和投诉举报、案件。加大投诉和案件的查办、督办力度,及时公布调查、查处和调解结果,积极稳妥化解污染纠纷。

(三)完善工作程序,保证检查质量。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范围,坚持企业自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扎实做好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传递,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报告。强化质量控制,落实检查工作质量责任制,加大监督审核力度,确保填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3

全面排查治理我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和运输环节安全风险和隐患,完善落实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环节相关安全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漏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要求,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组织摸排各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重点摸排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环节安全风险,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

(二)提升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1、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自查,制定整改方案。

2、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严格行业准入,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经营性运输。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开发区管委会在化工园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符合标准规范的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

3、配合区生态环境分局强化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安全管理。组织全面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鉴定。重点整治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等可能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分区贮存,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确保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

(三)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严格精准监管执法。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强化事故责任追究。

2.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强化“打非治违”责任落实,要严格落实打击危险化学品非法运输等工作责任制,全面整治违规违章问题。要认真甄别其行业属性和风险,逐一明确并落实监管责任,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四)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

督促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在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卡,按规定要求备案。督促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加强应急培训和训练,严格执行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科学、安全、有序施救,有效防控应急处置过程风险,避免发生次生事故事件。

三、工作安排

从即日起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全面部署阶段(5月10日前)。

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至12月10日)。

速通物流有限公司要对照专项整治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形成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清单,建立专门档案备查。

局安办、区运管中心要突出重要时段和重要节点,组织检查组深入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每一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格落实执法措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对涉及多部门或跨地区的重大问题,加强联合执法,依法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精准执法。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4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总体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

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物流贮存运输、办公生活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年12月底前,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玉溪市等地要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对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立项申请,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申请。新建化工项目原则上都应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现有化工企业要有计划地逐步迁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相关经济政策,采取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要借鉴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成功经验,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体系。

二、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

(一)各州、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要将关键装置是否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重大危险源是否安装有效监控系统,厂房、工业场地布局和储存设施周边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是否配备能满足事故应急救援的设施、器材、装备,《安全评价报告》是否与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一致等作为审核的重点。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

(二)大力推进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安装安全自动控制或安全联锁报警装置。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以下统称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纳入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工艺技术复杂的大型联合装置,除安装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外,还应安装安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工艺简单的单一装置,在完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超限、联锁报警装置、可燃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配齐安全阀、防爆膜等紧急泄压装置的基础上,还应安装紧急停车系统。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涉及危险工艺的所有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否则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从业条件。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至少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中至少应有1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工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安全负责人中至少应有1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工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未达到以上从业人员条件的,不予办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

三、严格安全审查条件,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一)各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投资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设立安全审查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予以查处。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

(二)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把安全生产设施技术关。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使用危险工艺和大中型生产装置的试生产方案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四、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制定试生产方案,认真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合格,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二)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推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年底前,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以下统称重点企业)要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企业要求。同时,要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在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登记工作。

(三)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限期解决。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规定,规范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五、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建立企业安全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并按照《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细则》(云财企〔2007〕55号)和《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监管办法》(云财企〔2007〕55号),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

(二)改造提升现有企业,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在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三)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和在线监控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定期检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六、加强部门联动,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一)加强联动整治。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整合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重污染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二)加大整治力度。要加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环节的整治力度,加强化工园区的监管,设置区域性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点。要继续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32号),在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运输罐体与车辆载质量不匹配的更换以及相关资质证照审核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要统筹规划并在重点地区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年底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大型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暂不具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企业应当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服务协议。每年要定期开展1次以上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生产、储存企业事故应急预案要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纳入当地人民政府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要通过有效的安全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岗位技术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九、落实监管责任,提高执法能力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多、监管任务较重的县(市、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置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派驻机构和人员,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

(二)各级安全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5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汉南区的安全和稳定。

救援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二、本区危险化学品基本情况

汉南区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31家。按其性质分为三类:一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1家,生产农药;二是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3家,主要是自来水厂氯气使用室、非凡电源有限公司硫酸仓库、汉龙氨基酸有限公司硫酸储罐和盐酸池;三是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27家,其中:加油站9家,专营油漆店2家,其他经营户16家。

我区危化品重点区域为:

(一)以纱帽街同心化工有限公司为主的危化品生产区域;

(二)以自来水厂氯气室、非凡电源、汉龙氨基酸为主的危化品储存区域;

(三)以各街辖区加油站、油漆,溶解气体经营为主的危险源。

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一)重大危化品泄漏事故引起的中毒伤亡事故。

(二)重大危化品火灾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爆炸伤亡事故。

(三)重大危化品爆炸事故引发的火灾伤亡事故。

四、应急救援的主要工作

(一)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二)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其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化品性质危害程度;

(三)针对事故对人体、空气、水源、土壤、动植物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四)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五、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一)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设立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指挥部),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指挥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区委宣传部、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经贸委、区交通局、区质监分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区消防大队、区农业局及各街组成,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指挥部组成人员。

(二)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各街应急预案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指挥长或指挥长委托副指挥长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三)成员单位日常职责

1、区政府办公室:承接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请示指挥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检救援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

2、区委宣传部:负责把握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宣传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指导、协调新闻宣传单位做好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工作。

3、区安监局:负责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街、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区应急救援模拟演习;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落实市、区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批示,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

4、区公安分局: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5、区消防大队:负责制定危化品泄漏和火灾事故救援预案。负责事故现场扑灭火灾,搜救伤员,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冷却和事故善后洗消工作。

6、区交通局:负责制定交通运输的应急预案和运输抢险预案。负责指定抢险运输单位,监督抢险车辆的保养、驾驶人员的培训,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运送。

7、区卫生局:负责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培训相应医护人员,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事故发生后,负责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和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8、区环保局: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应急预案。负责事故现场测定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的消除。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环境破坏的调查。

9、区质监分局:负责制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提出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

10、区经贸委: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保障预案;负责组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11、区民政局:按照有关政策,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伤亡人员的救助工作。

12、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企业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伤残等级鉴定工作;监督事故单位按国家有关标准落实伤亡人员赔偿金。

13、区总工会: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监督事故单位按国家有关标准落实伤亡人员赔偿金,保障灾害人员的合法权益。

14、区农业局: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监测,针对暴雨、暴雪、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极易引发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时快速预警、预报,提醒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由于恶劣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

15、事故单位和事故所在街:要按本单位、本区域应急预案的要求,提供疏散撤离场地,积极开展应急自救,协助完成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

(四)现场救援专业组的建立及职责

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1、综合协调组:负责救援一线的指挥协调工作,传达贯彻指挥部各项决定、指令;联系和督促各组工作;确定事故应急救援控制范围;汇总事故现场各项信息;授权公布事故救援进展情况。该组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和事故发生所在的街和单位组成,具体工作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

2、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该组由区消防大队、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区质监分局组成,人员由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和专家组成,具体工作由区消防大队负责。

3、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该组由区消防大队负责。

4、伤员抢救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转移受伤和中毒人员进行进一步治疗。该组由区卫生局急救中心或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和事故所在的街组成,具体工作区卫生局负责。

5、安全警戒疏散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该组由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和事故所在街组成,具体工作区公安分局负责。

6、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该组由区经贸委、区交通局、事故所在单位等部门组成,具体工作由区经贸委负责。

7、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份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该组由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组成,具体工作由区环保局负责。

8、技术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援救工作提供技术咨询,负责向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及请救援助。具体工作由区安监局负责。

五、应急救援程序

(一)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首先启动本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立即报告区政府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质监等部门及所在的街。各部门、各单位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单位要向救援部门提供全面的基本情况、设备、装置、储运工具等。

(二)“110”出警组和事故所在街接到事故单位的报告后,立即向区政府办公室报告,由区政府办公室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请示指挥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启动预案后及时通知各救援组赶赴事故现场。

(三)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按附件1的方法进行救援。

六、社会支持和援助

对本区发生的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需社会支持和援助时,由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作出决定,由现场救援综合协调组负责联络。

(一)省石化应急救援中心电话:*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6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能力建设为重点,突出预防与应急并重,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㈠统一指挥原则。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成立以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应急办副主任为副组长、区安监局局长、区环保分局局长、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区工经局副局长、区质监分局副局长、区安监局副局长、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开磷碱厂副厂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安监局,区安监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㈡单位自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应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预案)积极组织抢险,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㈢分级负责原则。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实行分级负责、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做到协调有序、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㈣安全抢险原则。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

三、组建原则

㈠整合资源,规模适度。依托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开磷碱厂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现有人力资源,形成规模适度、精干高效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队。

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开磷碱厂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现有队员40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大部分队员均为退伍军人,个人素质过硬,有较强的应急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经验。应急救援队伍现配备有消防车、(mSa)式空气呼吸器、B级防化服、捆绑式堵漏器具、管道堵漏器液氯钢瓶堵漏器具、焊工钳工专用工具、耐酸泵等应急专用抢险器材,基本满足应急抢险救援需求。省安全监督管理局曾多次调动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开磷碱厂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境内(如:都匀、金阳)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成功地进行应急抢险处置,顺利有效地完成每一次应急救援行动,对此省局领导给予高度赞赏和工作肯定。

㈡规范管理,提高能力。以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开磷碱厂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按照建管并重、着力提高实战能力的思路,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管理、培训、演练和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训练,逐步改善装备,真正把队伍建设成为“一队多用”的应急救援“攻坚队”。

四、管理体制

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度应急救援大队的日常工作。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队作为区政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常态下,自行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培训等工作,区安监局负责管理、督促、协调应急救援大队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等工作;非常态下,根据区政府指令或区应急办、区安监局通知,在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队设大队长一名,教导员一名,下设两个分队。一分队: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分队,队长由安全部长兼任。二分队:开磷碱厂分队,队长由安全部长兼任。

五、适用范围及工作职责

本应急救援大队针对区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企业发生的泄漏、爆炸、火灾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的应急抢救处理。主要承担以下职责任务:

㈠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备勤备战;

㈡及时制定或修订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并开展训练以及演练;

㈢迅速到达规定岗位和事发现场,在区应急办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㈣迅速确定造成事故危化品的种类及危害性、事故波及范围;

㈤及时掌握灾情、险情及发展趋势,并及时解决;

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指导有关抢险队伍实施抢救,协助各相关部门做好现场防火、防爆、灭火和用电等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㈦配合做好事故处置所需的资源调配及后勤保障工作;

㈧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㈨负责指导事故抢救后的现场清理及泄漏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工作。

㈩依法履行其它职责,承担区委、区政府和区安委办交办的其它任务。

六、日常值班与应急制度

要组织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值班制度,构建由区应急办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联动反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应急救援大队要按照“常备不懈、准确及时”的要求,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同时,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系统,各专业队伍、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区应急办报告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7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码头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领域的安全生产也涌现出许多新问题,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企业的监督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手段解决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危险化学品码头的安全预控管理

(一)危险化学品码头危险源管理。化学品的生产和消费确实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不少化学品其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特性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在危险化学品码头,由于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防护不当,会损害人体健康,造成财产毁损、生态环境污染。因此,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级管理。

在危险化学品码头危险源管理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第二个层次是组织危险源的分析、归纳和风险评价以及制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要以生产作业流程为主线,辐射辅助生产过程及相关环节或区域,并充分考虑客观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人员、设施设备以及非常规状态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害。

(二)危险化学品码头预控管理。危险源是一种巨大的能量积聚,影响危险源安全因素不仅有自身的储存条件,也有外界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应针对诸多因素采取必要的监测控制措施来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储存。

1、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和储存的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必备条件,对于危险源而言,更是十分必要的。大型变压器的接地装置、避雷设施、线路的过流保护、屏蔽、过压保护等等,一旦人为失误造成误操作,设备设施本身就能迅速切断能量的流动,避免事故发生。

2、采用现代监测手段,确保安全运行和储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不能再用定期检测或肉眼观测的办法,而是要尽量用现代化仪器、仪表,用电子计算机监视。

3、常规的防范措施不可忽视。企业的广大员工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中逐步积累出一些经验来预防危险源的逆变。对于这些常规的预防措施,我们还应坚持,这也是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的有效手段。

4、增强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提高安全操作标准化程度。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危险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强危险源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国内外推行的标准化作业,就是规范员工行为,保证安全的举措之一。对于危险源的管理人员,则应遵照工艺纪律、安全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让员工的动作行为更简便、规范,从而避免管理失误、指挥失控。

二、危险化学品码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一)化学品装卸作业的特殊要求。相对于油品的装卸而言,化学品由于具有高毒、高温或低温等特性,因此,危险化学品码头的化学品装卸有着一些特殊的安全要求,如:应具备单独的洗、浴设备设施,应急冲洗器随时调试确保有效。防护用品应分类存放,不能与其他物品混放,更衣柜要做出明显标识。上岗操作人员熟知应急防护措施。作业限制区内禁止进食饮水,禁止穿带未经清洁的防护服及用具进入食堂等生活场所。作业前与就近医疗卫生单位达成急救协议。救护、抢险车辆待命,用于急救、抢险的器材、药品准备充足并按要求配备到位。

使用的软管适合所装卸化工品的理、化性质,使用前检查软管内无残液,专管专用,进行清洗时按要求进行。拆卸连接件过程中洒漏的残液必须及时收集并按要求处理,拆卸的软管两端必须用盲板封闭,放到专用存放地点。软管拆卸、阀门开闭等凡有可能接触化工品的操作环节,必须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操作人员进行。重要部位的阀门应上锁,专人管理。化工品溅洒到人身体上时,应立即使用应急冲洗器冲洗,采取救护措施。作业中安全主管部门应监测化工品气体浓度,提出防中毒警告。

(二)船放作业管理。在危险化学品码头的生产作业工艺中,船放作业也是一种作业工艺,它是通过车船直取的方式,使油品或化工品不经过储罐的中转,直接从船到车或从车到船的作业方式,由于减少了储罐的缓冲环节,因此对安全的管理有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要明确;二是相关设备设施要配置齐全,保证良好;三是生产指挥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各岗人员职岗到位。

(三)明火作业管理。由于明火是危险化学品码头的重大危险因素,因此为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公司各主管部门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分工:安全主管部门负有对明火作业审批并对明火作业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流体装卸大队负有区域管辖责任,对进入区域的施工及明火作业负有查验手续、安全提示、制止违章,防止因施工导致影响生产安全的管理职责。后勤主管部门负有区域管辖责任,对外来明火施工人员负有审查职责。施工管理的责任部门,对外来人员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职责。明火申报必须手续齐全,同时施工主管部门要向港区公安、消防部门报批。如,公司辖区内的动火,以及使用电、电弧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可产生火焰、火花及灼热表面的作业。施工责任部门要设专人到现场监护,明火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明火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三不动火”、“十不焊割”及电气焊工操作规程,在批准的范围、时间、项目中进行。明火作业纳入“五日滚动安全计划”,各责任部门对明火作业要全过程实施管理。

三、危险化学品码头的安全事后处置管理

(一)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管理。安全绩效的监视测量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反映职业健康安全的实际情况,寻求工作环境的及时改善;二是持续改进原则。为公司职业健康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并不断改进;三是遵章守法原则。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规定。在危险化学品码头的安全管理当中,安全绩效的监视测量起着检测数据、提供信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重要作用,也需要认真进行。

(二)危险化学品码头的消防监督管理。对危险化学品码头火灾的控制而言,最关键的阶段是火灾最初发生的3分钟,而专业的消防人员从接到火警到到达火灾发生地点,最快也要有20分钟时间,而码头的义务消防队员就是由各职岗人员组成,并经过专门的消防操作训练,因此对于控制危险化学品码头的初起火灾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从总经理到部室、流体装卸大队,也都需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危险化学品码头的区域虽然危险因素很多,但危险程度却不相同,合理划分危险区域有利于突出安全管理的重点,合理分配安全管理资源。危险化学品码头的消防设备、设施、器材是否完好对初起火灾的控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为了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因职责不清造成的反应迟缓,因此应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办公室统筹管理各部门制定的各类预案,审核、(包括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火灾、中毒、溢油等紧急情况的预案。后勤主管部门负责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停水、停气、人员进场、人员运输等突发事件的预案。计算机主管部门负责计算机及网络故障的应急预案。生产指挥部门负责压船现象的处理预案。设施主管部门负责公共管廊区域、施工过程突发状况的预案。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停电应急预案。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罢工处理预案。

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完善应急响应管理机制的客观要求。对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分管职能,确保区域稳定和人员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定期对各预案进行检查总结。并定期组织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查、修订和补充。各主管部门对预案文本适用性及资源配置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办公室对总体预案的掌握程度、文本保管、标识布置等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四、全面均衡安全管理(tBm)模型

传统的安全管理采用的“事后处理”的模式存在许多弊端。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则重点关注对危险因素的提前识别和及时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按照这一思想,本文提出了一个全面均衡安全管理(tBm)模型,为危险化学品码头企业安全高效地生产提供了一种管理思路。

全面均衡安全管理tBm,从细节上来讲,包括:公司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影响因素建立控制卡片、实施有效控制,建立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并将“应急预案”程序文本放置于现场各操作岗位,按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并定期检查、清洁、补充,保证应急物资和器材的齐全和完好;各项预案定期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对预案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对不适应环节提出调整意见,提高公司的应急能力及员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做到从一点出发以辨识出的危险源为半径,再回到原点。以此方式,勾勒出公司全面均衡安全管理的闭环。

(一)tBm模型的特点。模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面”、“均衡”和“管理”三个方面。全面指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均衡指人企合一的均衡;文化与制度的均衡,单一系统滚动与关联系统及综合系统互动均衡。管理指围绕安全战略规划从目标、协调与沟通、制度与流程、过程控制、学习与创新、资源保证、全员参与、社会责任八个方面开展管理活动,形成相互间的滚动与互动,并保持持续改进。

(二)tBm的可行性和学术性

1、tBm的可行性。现代较有影响的事故因果关系理论――管理失误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造成“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的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的缺陷。tBm管理模式即是以失误的管理为基础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管理缺陷虽然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tBm就是针对事故的本质性原因,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从而形成的一套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领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tBm的学术性。人们常说的“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且是和管理的缺陷或管理人员失误共同偶合才能够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人又有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显现为伤亡事故。根据这一理论,tBm将危险源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同时,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定期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厂内要进行内部定期培训教育;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要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价等。所有的培训教育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目的就是要促使企业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产生。而进行安全评价,一方面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岗位责任及应急救援预案,使之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找出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以达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

全面均衡安全管理模型围绕安全战略规划从目标、协调与沟通、制度与流程、过程控制、学习与创新、资源保证、全员参与、社会责任等八个方面开展管理活动,形成相互间的滚动与互动,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中,既有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又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较为密切。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其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为“事后处理”模式。而全面均衡安全管理模型不但能够兼顾事后处理和事先控制,还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协调安全和生产的矛盾,使企业的生产安全、高效地运行,因此,该模型对危险化学品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五、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状和危险化学品固有的危险性,都要求我们对危险化学品必须加强管理,制定详细而可操作的规程、制度、标准、方案,以此来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琦,王明贤.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研究[D].江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论文,2005.

[2]宋援鲜.关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上)[J].化工劳动保护,2001.22.5.

[3]危险化学品码头安全管理规定,2004.

[4]赵铁锤.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5]褚家成,徐连胜,蒋平昌等.港口石油化工码头及其库区灾害事故应急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6.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8

本标准对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和使用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写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

3 术语

3.1 危险化学品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3.2 重大危险源

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 一般规定

4.1 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其它款项。

4.2 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4.3 分公司所属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4.4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5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检查,不得拒绝、阻挠;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应停止使用。

4.6 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统一由分公司供应处负责,销售由销售公司负责。

5 生产、储存和使用

5.1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5.1.1 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5.1.2 工厂、仓库的周边的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5.1.3 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5.1.4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1.5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5.2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或改扩建应报所在地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5.2.1 可行性研究报告。

5.2.2 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

5.2.3 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5.2.4 安全评价报告。

5.2.5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5.2.6 符合5.1条件的证明文件。

5.3 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

5.4 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实行安全注册登记制。注册登记时,生产和使用单位须填写《化学品安全登记申请表》、《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工作单》、《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报分公司安环处,由安环处统一到湖南省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办理。

5.5 危险化学品在出厂时,生产单位应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包装上应加贴或者栓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并提供应急服务电话。使用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检查包装上是否张贴安全标签,作业场所有表示化学品危害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的标识。

5.6 没有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证书》和没有提供“一书一签”的产品,生产单位不得销售,证书每5年复核一次。

5.7 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8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危及社会安全的不合格产品严禁销售,否则造成后果由生产单位负责,同时追究销售单位的责任。

5.9 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的新工人,必须做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者不得安排在禁忌岗位作业。对作业工人要定期体检,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症者,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5.10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11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5.12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5.13 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5.14 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双发、双人保管制度。

5.15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为从事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

5.16 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应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17 遇水、热、潮易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露天、潮湿、漏雨或低洼易积水的地方。

5.18 受日光照射或受热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禁止靠近热源,存放处的温度不得高于物品的自燃点和熔点。闪点在450C以下的桶装易燃液体不得露天存放。

5.19 化学性质与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放射性物品不得与其它危险化学品同存一库;氧化剂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库;能自燃或遇水燃烧的物品不得与易燃易爆品同存一库。

5.20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应当根据消防条例和有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

6 经营

6.1 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经营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6.1.1 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6.1.2 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6.1.3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6.1.4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6.2 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不得销售。

6.3 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所在地市级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6.4 领用危险化学品必须持使用单位证明到供应处领取,实行两人制。

7 运输

7.1 危险化学品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7.2 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市级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上岗作业。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7.3 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7.4 危险化学品的托运,只能委托有运输资质的单位;托运时,托运人应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应告知承运人。

7.5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漏。

7.6 装卸运输危险物品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库内搬运一律采用防爆型电瓶车、叉车,进入仓库内的机动车辆其排气管必须装防火罩。装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7.7 互相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性质、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不得混合装运。

7.8 遇热、遇潮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装运时应采取隔热、降温、防潮措施。

7.9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或停放。卸完物品后应彻底清扫。

7.10 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标志,必须符合国家GB13392—92的规定。

7.11 运输压缩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槽车、罐车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8 剧毒品管理

8.1 剧毒品管理必须遵守4~7项各款之规定。

8.2 剧毒品包括: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银、氰化亚铜、砷、三氧化二砷(砒霜、亚砷酸酥)、五氧化砷、亚砷酸钠、钾、砷酸三钠、砷酸二氢钠、氯化汞、硫酸二甲酯、叠氮化钠及其它属国家规定的剧毒品物质。

8.3 需要剧毒品的单位必须提前半年向供应处报计划,由供应处负责采购。

8.4 使用单位领取剧毒品时,须经公安处审批并备案。经审批后持公安处介绍信(介绍信上注明两个领料人姓名和所需物品的名称、级别和数量)到供应处办理开票手续。并将领料单与介绍信一同交供应处安全保卫科签字盖章后,两名领料员(必须是介绍信上所注明的两人)同时到仓库领取物品,并在发放登记簿上签名。发料时,须有两名保管员在场。双方当场确认数量,出库后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8.5 剧毒品应放置在保险柜内,并建立双人双锁保管制度。发放完后,保管员须将原包装进行密封,存放原处。单位保管人员、班长、安全保卫人员、单位领导每季度应对本单位剧毒品进行一次检查,做好记录,并对领发过的进行复称盘点,建立转帐台账。

8.6 发现剧毒品被盗、丢失,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8.7 分公司各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剧毒品安全管理制度。

9 事故应急救援

9.1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分公司安环处备案。

9.2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报告分公司有关处室。

9.3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有义务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10 检查与考核

10.1 本标准由分公司安全、消防、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进行监督检查;安全环保处对各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进行跟踪考核。

10.2 对违反本标准规定的有关人员,由安全、消防、公安等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9

全区化工及医药行业企业共22家,其中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单位4家(工业气体),加油站17家(中石化9家、中石油3家、民营5家,一家加油站因拆迁已停业),中药厂1家;使用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5家,主要用途为机械加工制造业焊切割使用。辖区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辖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偏低、用工方式多变、员工流动性大,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照抄照搬、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不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不符合国家标准等,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技能培训不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仍旧是传统的现场检查、设备检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监控缺位,尚未做到实时监控,无法实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检查的心理,安全检查的预防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做到快速发现问题,无法实现八方联动、即时处置,达不到新时代安全生产“智慧安监”的要求。

(三)救援力量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由于近年来我区危险化学品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各危化企业警惕性降低,对事故的潜在性认识不够,事故防范意识差,应急救援方案及人、财、物储备不充分,危化企业均无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出事件的抢险救援演练不够,应急处置救援力量不足。目前我区精通化学事故的危化专业救援专项队伍均尚未建立,多数专业的救援器材和基本药品未处于常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危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双重预防体系未能落到实处。全区危化企业已全面建成双重预防体系,但在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建而不用”现象,未能在日常监管中将双重预防体系实际运行。风险辨识、安全防范措施等存在“只上墙、不上心”,一线岗位员工没有达到“手指口述”、“五个清楚”的要求,距离落实安全生产“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下步安全监管主要措施

我区监管部门坚持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原则,狠抓企业双重预防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区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

(一)构建“智慧安监平台”。借鉴其他城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我区“智慧安监”平台,覆盖、联通全区2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使用计算机、光纤、传感、监控等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对重要企业、重点部位、涉安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突发处置,实现我区安全管理智慧化。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篇10

一、总体要求

围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储存、处置等各环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安全责任,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摸清家底,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畅通跨地区、跨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渠道,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事故发生。

二、主要问题

近期省、州安委会办公室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我县危险化学品重点企业进行了检查,发现的问题较多,给我们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

(一)本质安全水平低。我县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基础差,安全系数低,加之部分企业多年未按要求对生产工艺进行提升改造,工艺陈旧,设备老化,导致本质安全水平低下。

(二)随意改变厂区布置。一是在厂区内新建项目、新增设备、改变原有工艺、装置时,没有经过正规安全条件审查和设施设计;二是虽然经过正规审查和设计,却没有按照设计施工,导致项目建成后与原设计出入较大;三是在厂区范围甚至是爆炸危险区域内设置员工宿舍或者员工休息室,极易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等。

(三)安全管理散漫。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缺乏现代安全管理意识,采用的是经验型管理,没有按要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整改隐患,不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等,安全管理基本处于散漫状态。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县的特殊性,企业用工较为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使得企业负责人大多不愿意在财力和精力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较难实现规范操作。

(五)应急救援水平低。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防范意识差,或心存侥幸,不愿在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抢险设施设备及应急演练等方面作更多的资金投入。应急救援准备不充分,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不够,极易造成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从而导致反应意识及处置能力低下,无法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安全和环保矛盾突出。近年来,由于环保的压力增大,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导致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甚至顾此失彼,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七)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时有发生。我县危险化学品运输线路长,通行能力差,却又是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要道。上半年,由于交通管制,大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大多未经过我县,随着交通管制的逐步取消,经过我县的各类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将急剧增加,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增加了压力。

三、责任分工

各镇、各部门要按照“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强化辖区全链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各镇、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水平。发改局要加快制定产业发展目录,将安全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经信局要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将化工企业统一纳入园区管理,加大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监管力度;同时,要对新建项目立项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项目落地。应急管理局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交通运输局要从严审核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资质,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公安局要加大对易制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生态环境局要加大对危险废物全过程安全管控力度,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安全风险。住建局要强化对城镇燃气、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监管。教育局要从严管理实验室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卫健局要加大对医院危险物品使用、储存、处置等各环节安全监管。供销社要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

四、整治重点

(一)红线意识不强。重点整治:未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化工企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等方面未把好安全关,未定期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行业部门未落实“三个必须”的要求,未按要求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依法依规让相关部门知晓;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程序,未批先建、擅自改变设计等。

〔责任单位:各镇、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供销社等相关部门〕

(二)安全责任缺位。重点整治:未将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重中之重”,未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理清安全责任;行业部门未加强分工合作、共享信息资源、联合打非治违,形成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和日常检查清单等。

〔责任单位: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风险管控不到位。重点整治:未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领域风险和隐患特别是“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的安全管控;行业部门对企业上报的隐患未跟踪督促整改,或者督促整改不及时;未督促企业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隐患和报送隐患情况等。

〔责任单位:各镇、县经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综合执法局、县供销社等相关部门〕

(四)具体工作推进不力。重点整治:未落实相关会议精神要求和安排部署,未对辖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状况有效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未对园区和行业企业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未结合不同时段、不同季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未督促企业依据《两个导则》开展自查,未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要求,未结合各类专项整治开展全面排查等。

〔责任单位: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企业未保障安全投入,未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按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应人员,未建立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为按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未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未制定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并按要求开展应急演练等。

〔责任单位:各镇、县经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综合执法局、县供销社等相关部门〕

(六)监管执法宽松软。重点整治:为企业开绿灯、不按程序建设,为企业说情、打招呼、阻碍监管执法,不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对发现的问题敷衍了事,该处罚的不按规定执行处罚程序,该向上级报告而不报告等。

〔责任单位:各镇、各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薄弱。重点整治: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单位、个人及车辆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以“挂靠运营”形式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应资格证,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检测不合格、车辆技术等级不达标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载罐体不检测或检测不到位、更改检测数据以及买卖检测报告,违法托运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企业未建立并严格执行托运、充装查验制度的行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违反道路通行管理秩序,超载、超限、超速、疲劳驾驶等,路段存在安全隐患点,警示标志缺失等。

〔责任单位:各镇、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经信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

(八)危险化学品使用、处置不规范。重点整治: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未按要求履行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手续,未加强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管理,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企业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

〔责任单位:各镇、县教育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局、县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

五、时间安排

集中整治自即日起至2021年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12月5日前)。各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进度安排,制定考核办法,并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对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动员部署。

(二)集中攻坚阶段(2020年12月6日至2021年1月)。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对前期发现的问题以坚决的态度和铁的手腕依法依规处置,并持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打击态势,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举一反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违法行为不反弹、隐患彻底整改到位。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1月至2月)。在前期集中整治和攻坚的基础上,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经验做法,完善监管方法措施,固化形成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担当。各镇、各部门要增强做好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成立危险化学品领域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专班,确保各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全力保障我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科学推进。时间紧,任务重,各镇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集中整治行动的统筹调度和监督指导。持续推进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针对企业自查上报的重大隐患,各镇、各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科学制定隐患整改方案、重点防控措施等,跟踪落实整改计划,核查整改成效。

(三)加强督查。专项行动期间,县安办将组织督促检查,对镇、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在明查暗访阶段,发现企业未自查出重大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隐患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依法从重从严对其进行处罚。督查发现属地和行业部门未按要求开展工作的,将视情节进行警示约谈、公开通报和责令整改,特别严重的将移交纪委监委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