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十篇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十篇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1:27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1

1.1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人口密度程度处于第二位,产生的工业废气、固体废物、噪音以及水污染等的程度在世界的主要大国中使排在首位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支持经济的都是密集型的产业,长期进行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对环境的污染范围和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快和加大,在2010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发展低碳经济也正式的提上了日程,由于要中国要进行低碳经济,在开始的阶段也许只是为了减少污染排放,加大绿化范围这个相对比较便宜的思路,但是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的信息,对低碳经济的真谛有了些了解。在此笔者进行阐述。

1.2低碳经济时期的特色

迫使全球经济转型的原因,不仅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从全球气候的改变和为了确保环境安全资源的实际需要。因此,这种低碳经济的转型和以前的经济模式的转型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低碳经济的转型是更侧重于明亮的绿色、碳排放量的性质、新型能源的开发趋势、杜绝污染的趋势。从它的本质以及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的特征是促进并实现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代价是以牺牲资源和污染环境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节约,它是为了塑造和形成绿色、智能、创新、平等、合作、安全作为新的发展模式的特征,让环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改观。

1.3低碳经济时期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国内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是一种多元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内部低碳经济在不同产业的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如今的绿色节能、低碳经济就是这样,我们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就要重视绿色经济、对产业的结构进行变革和调整、加大绿色产业的开发、对绿色能源进行扶持、倡导绿色消费、不仅不会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这对经济的增长的质量以及社会是一种福利,不但不落下经济发展也不会与环境保护相冲突、让生态更加的安全、对气候的变化实现双赢。

2我国低碳经济时期的工程经济风险

2.1工程施工方案存在的风险

更多的关注利益的分配是以前施工单位所重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个阶段,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型时期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阶段,因此要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上考虑施工的方案,同时这也就要求建立一个新的平台。由于长期传统的建筑方案一直在对国内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影响和引导,因此中国在国际绿色低碳经济和文化经济发展项目上的地位是不太高的,有的还会改变经济的方向和影响预期项目的风险管理,对于这些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准备充足,特别是在目标的选择和绿色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管理的方案上,我们在这个过渡的时期要进行开发工程以及经济的扩张但是还要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把预计的风险分散开来,笔者认为,我们要保证在全面建设的时候,预防方案可以实现对未来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管理的要求。

2.2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的新风险

环保系统主要是针对低碳经济的过渡时期的发展,并进行调整和部署策略,以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出台的环境系统的发展法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环境的保护,在环保制度中主要集中在预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由于较低的价格传统建筑比工程和建筑公司在预算计划上不得不删除或减少在环保方面的预算,但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是大力倡导的,这种能源经济和节能环保理念也是未来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楼宇建筑及工程承包业务部门要求要有对环保这方面的预算,由此,该项目的建设的经济利益就会被影响到,导致建造收入的减少,运行经济和金融工程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这也会被影响到。环保系统风险也是存在于新的低碳经济时代的,由于项目的矛盾性以及不配套的法律体系,造成了高额的环保支出。这也是我们所要杜绝出现的。

3低碳经济时期工程经济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

3.1工程施工方案的经济风险管理对策

国内的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存在的风险管理措施一直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现在有两种方式比较有使用的价值。第一个是在工程和承接建筑公司在竞标阶段就对该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进行建设节能、环保等建设项目的重点是选址以及低碳经济的转型,在项目的设计建设能源利用、可持续的发展、对节能材料的设计、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条件、在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方案。第二就是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对项目的经济预测性,减少由于不可预测的情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当然了,这个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使得项目招投标和工程单位投标人的共同认可,对工程经济工程经济管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2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管理对策

这里面的风险在于,出资者或投标人的投标及报价不愿付出太多的建设资金,单边对建造的价格进行下调,使施工企业竞相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价格,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从另外的方面来说,因为它的工作原理让投标企业急于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把价格压低以得到机会竞标,寻求发展的多方道路和最多的生存机会。

3.3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风险的对策

在笔者看来环保的低碳经济施行的过程中,主题就是节能减排,推进持续发展。在施工期间这个主题是存在于设计、选址、选型、规划、建设,提高等的过程中的,它是要求更加的节能、更加的低碳,并对这些个的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取其中最好的。由于低碳发展道路模式是全世界人民的选择,所以在国内我们也应当重视起来,施工企业必须做的就是,从自己的知识出发来进行低碳经济的开发,它是允许这个尝试出现的,以提高环保系统,它试图执行长时间的风险的适用性在长期实验中被确认为中国的发展现阶段,允许这种尝试的出现。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进行更好的人力资源培训,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和管理人员,让他们知道,并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4结语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2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随着2011年11月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我国低碳发展已经进入行动阶段。其中,政府完善的低碳管理体系在推行低碳经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强化低碳管理,完善低碳管理体系是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合理借鉴国外的低碳管理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的低碳管理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与体系,是摆在发展低碳经济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部分国家政府实施低碳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美国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协定书》,但近二十年,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美国政府在寻求一个综合、平衡和对环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长期战略中,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1.建立低碳管理机构

美国政府推动低碳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且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成立了低碳管理机构。美国的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这是部内最大的一个局,有两个综合办公室:规划和预算办公室,管理和运行办公室。部门下设有五个市场部门:工业技术办公室、电力技术办公室、交通技术办公室、建筑技术和商务办公室、联邦能源管理办公室,设有六个区域办公室,分别在亚特兰大、芝加哥、波士顿、费城、丹佛和西雅图。它的职能是保障公共和私人部门的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活力。

2.制定低碳政策法规

一直以来,美国十分注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美国早在1990年就实施了《清洁空气法》;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又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在奥巴马上任后,进一步加大了对政策法规的制定,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2月美国又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开发新能源,如发展智能电网、高效电池、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碳储存等。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为美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证。

3.通过财政激励政策推动节能工作

美国政府建立了鼓励节能的自愿性能效标准,推广具有自愿性能耗标识的节能型产品。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环保署(epa)和美国能源部(Doe)联合推动的“能源之星”项目,能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一般都超过了该类产品相应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在促进自愿性能耗标识产品的大力推广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采购要求”,其规定所有美国联邦机构只能购买具有“能源之星”标志的高能效产品,而且政府办公楼也都要在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更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为了鼓励居民购买节能产品,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刺激普通消费者购买“能源之星”认证的产品。如联邦政府、州政府、电力公司等公用事业组织投入了大量补贴经费;各州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一些贷款机构还对居民购买“能源之星”认证的住宅提供了利息抵押贷款服务等措施。在政府的带头下,经过相关部门对节能工作的诸多培训和宣传,节能意识已经逐步在居民心中树立起来,节能也成为美国社会的时尚追求。

(二)日本

继英国率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丹麦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示范城市、挪威提出建设低碳国家之后,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要创建低碳社会,声称欲引领世界低碳经济革命,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1.制定低碳战略规划

日本政府把低碳战略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在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设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重点研究日本在2050年构建“低碳社会”的情景和路线图,并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提出了具体对策;2007年6月,制定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指出,通过推进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从而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2008年5月,环境部又提出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这12项行动涉及到交通部门、工业部门、能源转换部门、住宅部门以及相关交叉部门,每一项行动中都包含着未来的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障碍分析,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同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又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的“福田蓝图”;同年7月又制定了具体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将低碳社会作为政府的长远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2009年6月,又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新对策等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这一系列的战略规划都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日本创建低碳社会打下了基础。

2.培养民众的低碳意识

低碳社会的实现不光需要制定一系列战略规划,还要不断鼓励社会大众对国家低碳战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此,日本政府打出了连环拳,来推动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视化”方案。日本政府从2009年实施了“食物运送里程”和“碳足迹”项目,用来测定产品从生产、运输、消费直至最终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排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每天所购买的产品和享受的服务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便促使自己更低碳地消费和生活。日本政府还推出了“碳中和”政策。日本政府希望借此来提高公众对低碳理念的认识。最近日本还建立了“低碳积分制度”,日本民众在选择购买节能商品或者服务时,对购买符合一定节能标准的空调、冰箱和数字电视的消费者返还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消费券。日本政府的种种举措,让社会民众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生活各个环节里分别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而且如果要减少这些排放需要花费多少费用,希望以此可以唤起日本民众低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三)韩国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恢复增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韩国在新兴经济体中先行一步,目前,在李明博的主导下韩国正在进行着绿色新政,并且率先制订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韩国的“绿色”意识及其思路做法对我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将“发展绿色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

制定《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和首个五年计划是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政策的重要举措。《绿色增长国家战略》确定了韩国2009至2050年绿色增长总体目标和具体政策,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产业、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能源自给率和能源福利,全面提升绿色竞争力,到2020年跻身全球“绿色七强”,2050年进入“绿色五强”。

2.启动“绿色新政”,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为了拉动国内经济,2009年韩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工程”计划,即未来四年内投资50万亿韩元,开发36个生态工程,这样就可以创造大约96万个工作岗位,这一计划被称为“绿色新政”。

绿色新政的“绿色”主要指社会基础设施、低碳高效的工业技术和环境友好型生活这三方面的内容。低碳项目包括开发中的铁路、大规模运输、高效燃料的车辆、清洁燃料、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仅这些措施的投入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这表明韩国已经符合二十国集团经济体的要求,应该在低碳战略上花费国民生产总值的至少1%。韩国计划的另外三个主要项目是改进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包括四条主要河流的修复、修造中小型的水坝和恢复森林。2009年7月,韩国政府宣布设立一个为期5年的绿色成长投资项目,从根本上把绿色新政纳入国家的5年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在同样的优先领域花费600亿美元以降低碳依赖和改善环境(见表1)。

因此,韩国“绿色新政”的实质是以低碳绿色产业化体现绿色发展,即将“环境与发展”从对立与冲突关系转向共存共赢关系,最终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开展“绿色生活革命”,积极参与“绿色合作”

开展“绿色生活革命”,打造全球绿色增长模范国家。打造绿色国土和绿色交通,扩大资源循环型开发方式,打造绿色城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绿色交通物流体系;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利用废旧资源和生物能源建设绿色村庄,实施“碳积分制”;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绿色合作,将绿色国家开发援助(oDa)比重由2009年的14%提高至2020年的30%和2050年的40%,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绿色合作,提升韩环境绩效指数(epi)等国际绿色增长指数。

二、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推进低碳管理的启示

(一)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

国际上众多国家的经验与实践表明,低碳经济这一新模式需要低碳政府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所以政府应先行垂范、厉行节约,树立低碳理念,并通过价值引导,营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我国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社会上促成低碳发展的共识,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是强化政府低碳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低碳发展国家战略

以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例,都将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政府要适时提出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规划。因此中国政府要在认真分析各国低碳发展的经验和走向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部署和推动,统领绿色经济发展。

(三)完善低碳相关的立法、财政激励

纵观世界各国,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工作都受到了特殊的重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抢占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且可以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草原法、森林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财政激励措施,以实现我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目前,低碳技术的开发已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一个重点领域,每一个大国都把先进的低碳能源技术作为根本战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在2009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上,总理在作《增强信心,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演讲时指出,要推动“绿色”合作,促进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在政府低碳管理创新中,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春.低碳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可亮.简析韩国”低碳绿色增长”经济振兴战略及其启[J].经济视角,2010.

[3]赵雪珂.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环渤海经济望,2010.

[4]宋言奇.以低碳社会促低碳经济发展[J].江南论坛,2011.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3

英国的绿色经济主要体现在绿色能源、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制造等方面。2009年7月15日,英国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领域,这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更重要的是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在交通方面,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要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同时,英国政府还积极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新的绿色技术,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低碳产业倾斜,确保英国在碳捕获、清洁煤等新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2009年6月,德国公布了一份旨在推动德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文件,在这份文件上,德国政府强调生态工业政策应成为德国经济的指导方针。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绿色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绿色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促进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美国政府绿色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日本注意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提出建设低碳社会。2009年4月,日

王 宇,经济学博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处长、研究员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工程建设施工绿色低碳节能减排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长,工程建设也随着高速发展,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必然选择,这里我就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施工和大家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绿色低碳环保的涵义

什么是低碳环保呢?所谓低碳环保就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绿色低碳环保意指人类生活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元素,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的恶化,目前建设绿色低碳环境的生活主要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个方面来改变生活细节。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越来越恶化。

二,工程建设施工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问题

我国工程建设施工的特点是施工工序多,机械设备多、工作人员多、施工环境复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一)施工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工程建设施工中经常用到各种各样带有污染源的工程材料,例如沥青、胶水、油漆等,这些工程材料都多多少少含有对社会环境有污染的甲醛、氨、苯等有机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法规》相对规定对材料进行严格验收,致使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超标,排放出来的气体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二)工程设计对环境的污染

设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工程设计时,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在设计过程中只考虑到了工程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工程周边环境的问题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污染和植被的破坏问题。因而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图线进行施工的同时,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植被也同样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生态平衡产生恶化。

(三)材料运输车对环境的污染

运输车辆由于超期使用,或者超负荷的装运,在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泄露、车辆自身的“跑、冒、滴、漏”等原因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例如沥青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的不密封原因泄露出来产生浪费,对周围环境也产生污染。

(四)施工机具的噪音、施工场地的扬尘对环境的污染

施工运转机具由于长期保养不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度的噪音,对周边的环境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混合料拌合设备、打桩设备、起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对周边的环境和周围的居民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运输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与地面强烈的摩擦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的环境和周围的居民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机具运转产生的扬尘也对环境产生污染,例如混合料拌合设备在拌合过程中以及材料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石料附带的灰尘及其地面的灰尘被机具在运转过程中带入空气中,对大气环境产生及其严重的污染

(五)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复杂,施工人员较多,在生活以及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对水源产生污染,同时由于工程排水系统不够良好,在施工中产生的污水也不能及时的排放出来或循环回收利用而流入水资源对水环境产生污染以及在开坑挖槽或对废弃土的处理不当。破坏了天然的排水系统对水环境产生污染

三、工程建设施工中绿色低碳节能的解决措施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及其材料浪费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工程建设施工中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主要解决措施。

(一)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

严格执行建设施工规范,加强工程施工人员及其材料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进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凡是超标的或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一律禁止入场,从人口严格控制,同时积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新型材料和产品,加强材料计划、下料和放样管理,能够反复使用的材料应反复利用,例如安全防护栓、灯架等,避免材料的浪费。

(二)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周边的环境

设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工程周边的土水资源进行详细的调研,进行合理的开发,尽量减少农田耕地的占用率,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施工

(三)合理保护水资源

施工中应尽量在平原土壤贫瘠的地方取土,在取土过程中尽量保护水资源,在取完土后最好将取土坑与地方养殖场、灌溉渠等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应尽量在水体的下游设置施工场地,尽量避开饮用水源以及有重要经济保健价值的水体,建立沉淀池用过的水净化后再循环使用,避免水源的浪费,设置污水管网,使污水尽可能的排入污水管道,保护水资源。施工材料应远离地下水,并提供环形排水沟和污水坑以防止污水向外流出,以保证水资源的零排放。

(四)加强施工机具噪音及其扬尘的处理

加强机械维护保养,淘汰高能耗施工机具,运输车辆进出要冲洗,外观保持清洁,行驶中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必要时安装消声器设置声频屏障、砖墙或植树等措施来降低噪音,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混合料拌合设备必须配备除尘设备,运输材料的施工便道应经常洒水控制扬尘,做到低噪音、低能耗、低排放

(五)保护植被,防止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植被的破坏面积,由于施工的需要,已经被破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恢复植被地段,先植草在种树。

(六)创新施工工艺

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确保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也随之出现,积极使用新的施工技术,新型的节能材料也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必然选择,例如新研究的全钢链式切割新工艺在切割拆除过程中低噪音,少震,无尘,拆除是悄然无声,拆除率高,避免噪音、震动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七)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机制,建立施工管理规范性文件,建立考核制度,签立年度责任状,有效监督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体现;交通;建筑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高消耗和高碳排放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应对生态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要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紧密相连。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需顺应新生活方式、新能源、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也要满足中国城市化当代特征。故此,绿色低碳城市设计和规划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概念

绿色低碳城市是城市空间为载体,根据绿色低碳理念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新方向和新模式。绿色低碳社会属于城市社会发展蓝图,是绿色低碳生活导向的城市。事实上,在现代城市规划综合应用中,常见的有绿色低碳社会理念、经济理念和生活理念。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原本城市形态、建筑群体、发展模式出发,合理布置好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综合解决世界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为了达到绿色低碳城市模式。

1.1绿色城市设计理念

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城市设计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镇环境问题,更多的考虑到了人和自然环境的问题。由此探索整体发展和环境优先的新型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绿色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重视人类居所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尽量避免大量私家车的出行,加强城市功能的混合性。城市设计宏观层面上,一些占地不均匀或规划不合理的路段适当拆迁,尽量减少大型拆建的资源浪费。城市设计微观层面上,积极倡导绿色建筑,采用一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使用节能材料,实现绿色城市规划。

1.2低碳城市规划理念

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城市最初形态、建筑布局、发展模式出发,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低碳城市。通过规划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从而构建成低碳排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低碳城市规划理念的意义是,用低碳理念引导城市的合理规划,达到城市和自然和谐发展。城市规划布局可完善低碳城市几何空间结构,并替代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能源。以低碳理念和特征可以转变城市生活方式,而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自然整体便会互惠互生,形成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城市形态。

2.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师要改变现有城市规划理论、理念和方法,把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内。从重视城市用地平衡转变为重视城市发展碳氧平衡。在城市发展策略和功能定位上,重视低碳规划策略和模式引入,更新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编制的重点是空间规划,规划师要了解城市空间使用模式的优化方式,减少城市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量。并构建城市的新型节能环保建筑群。

2.1城市规划布局

2.1.1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要重点解决城市人口密度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矛盾。一方面要制止城区的摊饼式膨胀,对高密度人口进行疏散,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要实施控制型的紧凑疏解,推动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的空间方式扩展,新的规划布置于公共交通纽带。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走廊方向开展分时序和分段的规划发展,满足人口增长中的不确定需要。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要对比、评估和分析各种空间布局的碳排放量,获得不一样的绿色低碳建设理论,并对比选择最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比如,城市中的居民区、功能区、CBD新区、产业园区规划和设计,建设布局有较大差异。具体实施应当注意具体可行性。积极向居民区人们宣传低碳生活与消费理念,并构建高效节能的居民区基础设施;CBD新区规划中,组织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用地布局,对规划布局的绿色碳汇、能源集中供给进行优化;产业园区规划要分析不同的产业布局能源损耗,提升废物能源再生利用率。

2.1.2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活动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城市功能,促进社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系统规划,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原则,实现交通系统内部效益性和协调性。

2.1.2.1内部优化

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中,要减少交通能源的消耗,规划好公共交通系统。比如,根据城市规模规划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发展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的快速公交系统,从而牵引绿色低碳的交通格局。此外,要积极发展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开发研制小排量、新能源的公交。解决能源浪费、占据过多城市用路、尾气污染问题。

2.1.2.2外部协调

城市规划要协调好交通容量和城市开发强度的关系,以交通系统规划来支撑城区的土地规划。重点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规划模式和需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环境的影响。考虑和城市规划相关的要素,以此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倡导全民参与,以绿色低碳宣传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水平。重点培养全民的绿色交通消费意识,构建有节制的交通理念。

2.1.3城市土地规划

城市土地规划方面,需探索不同的组合形式,制定出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和用地性质。根据紧凑型城市的空间规划理念,应当以小混合、大分区的原则构建多功能混合土地使用模式,尽量减少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为了减少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致使的功能区资源浪费和用途单一现象,应当按照原则规划土地,改变传统的功能分区僵化布局。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城市中心用地价格较高,且建造完毕,故此需要征用适量的耕地。规划师要处理好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化用地关系,并提出节地的目标。城市高层住宅要保证前后建筑间距大于30m、侧向间距大于13m,满足日照时数。规划师在城市土地规划时,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日照验算。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应构建较多的地下车库、商场、餐饮,实现节地。城市中有些复杂的山地、坡地要合理处置填方,保证土石方的平衡,确保场地规划用地的经济合理。

2.1.4绿地系统的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地系统,不但能够塑造一人的城市形象,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可吸收二氧化碳。减缓热岛效应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碳排放量是随意性的,没有进行总体把握。构建低碳城市,不仅要保证绿地的数量,而且要保证绿地的质量。在城市绿地布局中实现面、线、点的绿地结合,构成均匀分布的绿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绿地环境,降低碳排放量。

2.2绿色低碳技术

2.2.1节能型建筑的设计

随着城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风环境问题逐渐受社会大众重视。建筑高度增加,高层建筑室内外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建筑风环境关系到了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许多城市制定了专门法规去监督和管理住宅小区建筑风环境的问题。大型工程项目要开展风环境强制性评估,以司法和行政手段控制城市中的不良建筑风环境。住宅小区的室外风环境较差,夏季可能会影响到室内外通风顺畅,加大了室内空调负荷。在冬季会因为建筑结构的渗透要进行能耗采暖。设计出良好建筑风环境,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城市广场、街道,规划师可改变建筑物外形和布局情况,杜绝不良风环境根源。或者可以增加格栅、挡墙,种植一些乔木,改变建筑风环境的风向,保证高楼后花园和广场洁净度。

除了建筑风环境问题,还有建筑朝向问题。建筑物朝向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空气渗透热量、冬季太阳辐射和夏季通风降温。其他朝向相同时,东西向板多层住宅建筑传热耗热比南北要高出5%,这就会增加室内空调损耗与遮阳成本。以节能角度出发,建筑物总平面的设计和布置便于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朝向应当采取南北或者偏近南北,房间东西向易被夏季日晒。

2.2.2推广应用绿色低碳能源

要对原有能源结构进行更新,开发和利用城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我国城市中使用的石化能源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煤炭的含碳量最高。我国城市应当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无碳能源,并规划好山谷地块的能源系统试点。以冷、电、热三联供技术完成能源梯级利用,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分析,支持无碳能源和绿色低碳,能够促进城市能源供应多样化,积极处理好无碳能源和高热值碳密集能源协调的关系。这也是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路线。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技术是绿色低碳经济的主要形式。清洁生产是在开采资源、产品生产、废料使用过程中,尽量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一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保护湿地、植树造林、集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城市绿化的方式,构建绿化低碳型城市。

3.绿色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

3.1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建筑建造的全程监管

需在绿色低碳城市的规划、审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使用城市当地材料,并划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能源消耗。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合理使用风能、太阳能、沼气或地热能,最大效率的利用当地能源和资源,实现绿色低碳城市是发展要求。

3.2规划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城市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基础差、起步晚、工程实践较少,还属于生态经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程度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和标准处在研究阶段,在制定标准时要重视中国实际情况。绿色低碳建筑,需开发和研究控制碳含量的措施和计量碳含量的技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设施,构建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例如,我国杭州市在规划绿色低碳城市时,推行“六位一体”理念,即建筑、交通、低碳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活。而厦门市低碳城市规划重视空间布局,推行交通和建筑节能降碳,并发展交通、建筑低碳模式。

3.3加强材料开发和技术研究

城市的碳排放主要在交通、建筑和日用方面。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造设备和技术较为缺乏,需组织科技力量研究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同时,要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将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最低成本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进程。

3.4探索有效化的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模式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较多,以能耗部门进行划分,有建筑、工业、农林、能源和交通部门。我国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质量,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量。绿色低碳城市管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种因素的共同管理。开发商申报绿色建设的设想和方案,再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和备案。由具备资质的监督机构监督项目建设过程,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情况综合评价项目绿色低碳性能。同时,评价结果是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需通过对应信息下市场和政府优惠政策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结束语:

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优化空间结构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土地规划时,要求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协调。以城市绿色低碳理论、经验支持,可实现合理的城市规划。绿色低碳城市规划要改变传统规划方式,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低碳城市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和城市建设、低碳技术相互作用,产生联系,既是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鼓励,也是城市规划在新环境条件中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富华.论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2,(35).

[2]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

[3]刘秀华,陶丽霞.浅谈“时尚”的绿色•低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4]曾伟东.现代城市化下的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4).

[5]谢世雄,李艳兵,徐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长株潭绿道规划体系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绿色经济;碳排放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出口退税;碳许可费

中图分类号:F17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1.0013.06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奥巴马政府提出以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本文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新政的内涵、主要内容、技术支持及政策扶持措施,指出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也符合我国实际,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绿色经济新政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

(一)绿色经济新政产生的背景

以金融创新为主要特点的美国住房泡沫的破裂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创,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更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200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金融稳定性报告》反映,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出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贸易量10多年来首次下滑,与2007年相比,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5100万人。为此,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宣布实施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再次实践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扩大内需、投资社会基础设施的政策主张,以拯救世界经济。

美国在制定经济刺激计划时,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聪明的支出”(wiseSpending)计划。“聪明的支出”是指经济刺激计划既要应对当前危机,更要着眼于未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着眼于未来就是要在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同时,兼顾气候变化、节能环保、减排二氧化碳,以获得新的竞争力。因此,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实质上就是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经济新政的内涵

2009年2月24日,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纲领。一是今后10年,每年向可再生能源、清洁煤技术、二氧化碳回收储藏技术、环保车等低碳技术、绿色能源领域投资150亿美元,共计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以发挥促进美国经济再生、创造就业和市场需求的作用。二是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制度。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以2005年为基准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从2012年起的10年中将碳总量通过拍卖等方式分配所产生的1.5亿美元的收益用于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到2015年生产并且销售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所占比例到2012年提高10%,到2025年提高2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政府支持的重点:一是投资建设“智能电网”,为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二是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及氢气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商用,对其提供融资担保和补助,投资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特别是在政府机构设施的节能改造方面;三是提高普通家庭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能源效率;四是对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回收储藏技术的研究开发;五是培养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专业人才等。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新政的实质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扩大内需,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它并非仅追求眼前的经济复苏,而是更加着眼于中长期的增长,重视技术与产业创新[1](p51-5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第12卷第1期蓝虹: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新政及其启示

二、绿色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

(一)要以领导者的姿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如果任凭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持续下去,不仅会耗竭世界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会使人类面临最严峻、最大的挑战——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需要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绿色经济新政认为,发展低碳技术和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将成为美国抓住新的全球市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措施。虽然挑战巨大,任务艰巨,但充满了机遇,前景十分光明。美国不仅要把发展绿色经济、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中心,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重心,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竞争力,而且要以领导者的姿态,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升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领导地位。

《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是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政策创新的“集大成”之作,构成了美国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由绿色能源、能源效率、温室气体减排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等四个部分组成[2](p57-65)。该法案明确规定,必须对美国的电力公司、石油企业和大型制造业企业设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实施排放权交易制度;同时提出了美国温室气体总量减排目标。

(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美国绿色能源政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可再生能源。法案提出,2011年美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力占电力公司发电总量的比例要达到6%,以后逐年上升,2025年达到25%,以此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各州政府也要采取有关措施,促进此比例逐步提高。二是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为确保煤炭在美国未来能源消费中持续占主要地位,明确将促进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要求政府制定鼓励政策,明确技术标准,以促进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低碳交通。要求联邦政府制定低碳交通运输燃料标准,促进先进的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交通运输燃料的发展。批准政府向城市、州或公营公司、汽车厂商提供拨款或贷款担保,以扶持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项目,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四是智能电网。要求采取措施促进智能电网的推广和使用,例如推广使用智能电网,应用软件减少企事业单位的高峰用电,同时促进新型家用电器适应智能电网性能。要求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改革地区规划流程,实现电网现代化,并做好敷设新型输电线的准备,以便传输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五是允许各州能源办公室建立州能源与环境发展基金,以便共同资助联邦政府扶持的清洁能源和能效项目。

能源效率政策也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建筑的能源效率。法案规定,可对采用建筑物能效先进标准的州和进行节能改造的商业建筑及住宅提供援助,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同时,要求环境保护署制定建筑物能效评估办法。二是电器能效。法案要求制定关于照明能效标准的协议和其他电器的附加协议,并使之上升为法律条文。要求能源部加快制定能效标准,完善披露程序。规定向大量销售“最佳节能”电器的零售商提供财政补贴。三是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环境保护署制定针对机车、船舶和非道路污染等其他可移动性污染源的减排标准。同时,要求各州制定目标、措施等,减少交通运输部门产生的温室气体。四是公共事业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将配电公司和天然气输送分配公司纳入到提高美国能源效率的行列,明确每个输送分配公司都必须证明其用户达到规定的电力或天然气消耗水平,并以2012年度为基准,到2020年累计节省电力15%、累计节省天然气10%。五是行业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能源部制定行业能源效率标准,并争取获得国家标准研究院的认可。同时,还要求制定奖励方案,鼓励提高热电联产工艺的效率。

(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缓解全球变暖效应方案。该方案规定,要将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5万吨以上的电力事业单位、石油公司、大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作为减排对象(上述单位的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85%),并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实施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其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上述这些企事业单位必须购买联邦政府所发放的按吨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许可证(又称为“排放交易配额”)。联邦政府每年发放的排放交易配额将逐步减少,以确保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明确追加的碳减排目标。该法案要求环境保护署签署协议,防止滥砍滥伐,以便实现追加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这些追加的碳减排量将达到2005年美国碳排放量的10%。

3.确立碳抵消目标。法案规定,被确定为减排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在排放量超过配额的情况下,可以较低的成本从其他渠道获得“抵消”减排。每年允许的碳抵消总量不得超过20亿吨,可在国内外平均分配抵消额。使用抵消方式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每抵消4吨排放量需提交5吨抵消排放权的原则实施。

4.保障与监管碳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法案要求对碳配额和碳抵消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对欺诈行为和操纵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碳排放配额和抵消市场。总统应根据政府机构有关工作组的建议,将碳排放权衍生商品市场的监管责任下放给相应的机构。

(四)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1.在确保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法案规定对能源消耗量大且生产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交易的企业实施“退款”或“退税”措施,以弥补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确保美国制造商在与国外企业竞争时不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上述措施仍不能有效解决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应制定“更为宽泛的调整”方案,要求进口商负担相应的碳排放配额费用,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

2.在绿色就业机会和劳动者转型方面,法案制定了若干条款以增加绿色就业的机会。如要求教育部应扶持各高校设立有关绿色经济的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其他形式的气候变化缓解方面工作的能力;要求劳动部实施提高社会人员从事绿色经济能力的培训。

3.在出口低碳技术方面,法案规定美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广和使用低碳技术,并明确只有参加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拥有实质性减排目标的国家才有资格获得美国的资助。

4.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应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以确保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能够做出适当反映。每个联邦机构应制定相应计划,审核气候变化对其职能范围内事务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联邦政府还要建立一项气候变化适应基金,扶持州、地方和种族开展相关项目。同时,规定联邦政府应成立自然资源与气候变化应对专门小组,以协调联邦政府各机构做好自然资源使用的有关应对工作。

三、发展绿色经济的信息技术支持

目前,美国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与it产业的结合,既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一大亮点。例如,美国加州硅谷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已从信息技术转向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产业与it产业的结合。据统计,在金融危机最为深重的2008年,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对信息技术的投资金额比2007年减少了15%,而对绿色能源的投资却增加了2倍。

以硅谷为核心的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绿色能源。例如美国英特尔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建立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新企业,2009年下半年投产,宣称到2010年要使温室气体比2004年减排30%,成为节能环保的先进企业,并在自己的产品开发中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二是将it技术应用于绿色能源和节能领域,促进it技术与绿色能源的融合。例如,惠普公司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制造商联手,把自己的半导体三极管技术运用到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制造中,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源效率。三是研发节能减排的it新技术。例如,谷歌在2007年建立了“ReC”(比煤炭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之意)的部门,与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全世界招募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商务专家,开发低价的可再生能源。参与在加州莫沙漠的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研发计划,为25万户家庭提供电力,每年可减排5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还在总部推进绿色楼宇改造,与日本夏普公司合作研究利用太阳能发电,以满足公司总部40%的电力需求。此外,谷歌还与英特尔合作从事it系统“电力零损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经对伺服器的电源进行改良,使电源利用效率达到90%,计划到2010年通过提高计算机和伺服器的能源效率,使全世界计算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每年削减5400万吨。

四、推动实现绿色经济新政

目标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

1.积极参与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帮助企业穿越技术创新的“死亡之谷”。所谓“死亡之谷”是指从技术发明到技术开发与推广对私营部门变得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以至于他们愿意继续研发和推广技术的这一段时间。在美国,能源部是先进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最大的政府投资者,主要负责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初期的直接融资。同时,其他机构,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国防部、内务部、交通运输部与环境保护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等也都制定各自的能源研发示范方案,帮助能源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部分州政府也在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能源部的科学办公室负责基础能源科学与研发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支持早期阶段的高风险、高回报研发项目,建立了一个能经受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制,以使项目主持人愿意冒险和尝试。此外,对示范项目和技改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管理和明确的目标,以及针对有限、分散产品的长期投资和能够在必要时通过结束项目减少损失而不因此遭受惩罚的机制[3](p1240-1247)。

2.大幅度减少能源技术企业和项目的税收,刺激私营部门的研发投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和美国商会均建议政府永久减免目前实施的研究与实验项目的税收,并扩大减免税收的研发项目的范围。主要理由有:一是永久减免目前实施的研究与实验项目的税收,将给私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这一点对于持续多年的研发项目尤为重要。关于研发项目税收减免有效性的综合研究表明,研发成本每降低10%便能刺激短期研发水平增长1%、长期研发水平增长10%。二是在支持私营部门开展研发活动方面,美国已落后于日本等主要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曾是世界上研发项目税率最低的国家,但是到2004年,美国在研发税收减免方面的排名下降到了世界第17名,远落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目前,美国对研发项目税收的减免比例从20%提高到40%,激发了更多的研发活动,提高了美国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的竞争力。同时,美国进步中心建议,政府还应该对参与在其他国家实施的示范项目的美国企业实行税收减免。

(二)提升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积极促成签订有约束力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如果能够促成此协议的签订,对美国和其他主要碳排放国家的碳排放行为将会形成共同的约束,所有国家均将按照协议要求,约束本国企业实施碳减排,从而在美国强制要求本国企业进行碳减排时,与其他国家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协议也是解决“碳泄露”和遵守wto问题的最有效方式。“碳泄露”是指实施碳排放限制国家的企业,为了规避本国严格的碳排放限制,将生产场地转移到对碳排放限制不严格的国家,本国碳排放的降低只是向海外转移了,而且也造成了尚未转移的企业与转移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如果签订了协议,主要碳排放国家将均实施严格的碳排放限制,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将生产场地转入其他国家,从而避免了“碳泄露”。如果签订协议的某个国家没有严格执行协议,其他国家可能将对其企业实施制裁,这就涉及贸易壁垒问题以及是否遵守wto有关协定问题,对此可以按照所签订协议的有关规定予以解决,而不必提交wto仲裁。

2.稳步实施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退税政策。目前,由于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性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尚未签订,因而各国执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不完全统一,甚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此情况下,受美国碳排放限制政策的影响,美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会因碳排放限制产生额外成本,降低其国际竞争力。因此,美国政府需要向受碳排放限制影响的企业提供退税。退税只限于设在美国且产品在全球进行交易的制造企业,包括符合特定条件标准的钢、铁、纸浆、纸、水泥、橡胶、基本化学产品、玻璃和铝等。退税采用“基于产量”的刺激措施,对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在碳排放水平方面每年不断改进的企业予以奖励。

3.适时启动征收边界调整碳许可费。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退税措施仍不能有效提升有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将实施所谓的“边界调整”方案。根据该方案,如果一个国家对其碳排放没有足够监管的话,对于那些进口其生产的温室气体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商,将要求其缴纳碳排放许可费,以涵盖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如果没有缴纳碳许可费,就将禁止这些货物进入美国市场。边界调整碳许可费也被称之为“碳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实施碳排放限制国家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为美国商品与其竞争创造了公平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美国商品的竞争力[4](p35-41)。

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制,且采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实施边界调整碳许可费必须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目前美国已提出将启动边界调整碳许可费的日期推迟到2020年。此外,在实施退税和边界调整碳许可费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尽可能的公开和透明,以便有关国家提早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三)努力提升碳管理能力和水平

1.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方案。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不仅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按照市场规则通过拍卖方式分配排放许可证还可以合理确定碳排放许可证的价格。碳排放许可证价格的形成又会刺激高效利用能源、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这将会促使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将排放温室气体的成本计入他们的日常工作,并将美国与全球碳信用市场连接起来。此外,拍卖碳排放许可证取得的收入还可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因此,加快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方案,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升国际竞争力。

2.促进企业提高碳管理水平。碳管理是指促使企业生产的商品碳排放量最小化,并且提供低碳型商品和服务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管理。企业要求自己的供应商减少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或进一步要求供应商制定削减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计划。二是碳足迹管理。要求在商品上标明其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的碳排放信息[5](p76-80)。三是碳信息披露。披露对象是股东、投资者、消费者,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减碳排放的经营战略、碳排放管制所带来的风险、碳排放量等。目前,碳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标准,而且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确保中长期收益的重要手段[6](p515-520)。

五、评析与启示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发展绿色经济的技术创新

从奥巴马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看,当前绿色经济发展呈现与高科技融合的显著特征,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此,美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积极参与研发与示范项目,帮助企业技术创新穿越“死亡之谷”;大幅度削减能源技术企业和项目的税收,刺激私营部门的研发投资等。我国政府要积极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发展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为绿色经济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对涉及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重大项目,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的力度。二是充分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经济技术创新。财政扶持资金必须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民间资本特别是高新企业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绿色经济技术的资金实力。同时,尝试建立“低碳基金”,给予企业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直接的资金支持。三是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约束作用。如对研发和引进绿色经济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对生产高科技绿色产品的企业适当下调税率,以增强企业实施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四是加强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建设,尤其是银行要加大对低碳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产业链整合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低碳企业进行相关的商业融资、低息融资等,解决促进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

(二)积极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动力

前文分析表明,奥巴马政府实施的温室气体总量限制和排放权交易制度,虽然在短期内给有关企业带来了额外成本,但由于通过拍卖方式分配温室气体排放量,形成了可预期的碳价格,这将有效刺激企业创新高效利用能源和碳减排技术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降低碳排放、提高企业收益与提升美国国际竞争力三者的共赢。因此,我国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虽然在初期因能源价格改革导致能源价格上升,会造成有关企业成本上升,但从中长期看,将会增强企业创新节能减排技术的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资源价格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合理补偿标准(或体现为合理的价内资源税);二是资源开采、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直接成本);三是资源消耗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环境成本)。为了克服资源价格改革对民众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可通过减税等手段舒缓上游涨价对中下游企业和居民的冲击,同时将资源税所得高效、公平地返还民众。

(三)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美国政府已经致力于实施温室气体总量限制制度,对本国企业提出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并决定于2020年开始对进口商品启动边界调整碳许可费。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在促进本国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计划对进口商品征收类似于边界调整碳许可费的“碳关税”。上述分析表明,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我国企业扩大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出口的重要措施。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自主实现低碳技术升级改造,逐渐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同时,政府应鼓励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以有效应对“碳关税”。二是以应对“碳关税”为契机,加速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一方面对钢铁、焦炭、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产品继续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同时大力促进高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投资,以规避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开征的“碳关税”;另一方面加快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对“两高一资”和高碳排放产品加征资源环境税,将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征收的“碳关税”先由国内征收,税收资金可用于发展绿色经济。

参考文献:

[1]崔俊富,等.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

[2]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竞争创新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倪外,等.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J].经济地理,2010,(8).

[4]霄,等.碳关税的两重性分析[J].经济学家,2010,(12).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低碳生态规划;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1引言

“低碳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热门课题。“低碳(lowcarbon)”是一个外来词,即把降低碳排放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作为一种节能概念,“低碳”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引导作用值得提倡;而“生态”在中文语境中更能表达发展模式上的用意。中国传统语境下对于生态的理解与西方语境下生态的含义是有所差别的,我们强调的生态是指“生命所处的适当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动态化的生命进步过程,强调“整体生存”,而小是纯粹的技术性概念。低碳生态规划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介,采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出宏观层而、战略层而的关键策略,在区域、城市或街区规划中通过整介土地、产业、交通、能源、资源、环境、社会等低碳生态策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低碳生态区规划和绿色建筑两个层而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也形成了各自的指标体系。但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建设最基本的单元,无法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之间形成自接的对应关系。两套指标体系之间如何对接,如何在整个规划设计流程中得以落实,还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自点。本文从规划、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探索,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介,将绿色建筑向更宏观的尺度延伸,与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相关联,建立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2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制定的总体思路

2.1指标体系与低碳生态规划、绿色建筑的关系解析

低碳生态城市策略、详细规划板块和建筑设计板块的相互对应是紧密、小可分割的。比如,低碳生态城市策略在交通板块提倡大力发展非机动车交通,与详细规划板块的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和建筑设计板块的建筑、景观环境有密切联系,需要在规划层而采用小尺度街区计,创造人行、自行车出行友好的城市尺度,并保证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筑层而,控制建筑到公交站点的距离,并提供舒适的非机动车通行环境,从而逐步落实低碳生态城市策略。低碳生态城市策略在绿化板块和建筑板块的理念,更加需要从详细规划的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而逐步向建筑设计的各方而落实。

2.2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即以城市低碳发展为导向,建立“规划先导、指标控制、指标落实、指标验证”的分阶段指标管控机制,构建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使详细规划阶段和建筑设计阶段的各项指标相互关联,并能在规划审批环节落实,最后通过标识评价,保证规划策略落实和建筑设计实施。

3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为实现绿色建筑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不仅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具体目标,还需要在详细规划阶段为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单体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分解工作,需要通过规划来总体协调,将原本分散在各板块中的指标建立起统一体系,并向更宏观的尺度延伸,通过与规划指标的对接,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以实现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结合。

根据规划与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分别抽取详细规划阶段低碳生态设计和建筑设计阶段绿色设计中的关键性指标,构建从详细规划到单体设计的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控制体系,强化规划阶段与建筑设计阶段的联系,实现规划设计整体优化的要求。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从最初包括“产业类指标”在内的56项指标,通过以规划设计可操作性为原则进行反复梳理,剔除不符合控规特征的产业类指标以及绿色容积率、新能源汽车补给站点等不成熟指标,最终形成了包括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4大类20项指标的详细规划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通过与低碳生态规划理论体系相呼应,保证了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量化与落实。

指标的监管体系以项目的基建流程为主线,有利于推进全过程实施。从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即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入,在控规阶段落实具体绿色指标,结合管理流程,形成实施管理途径设计。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对应的实施流程,在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方面,对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进行严格要求:项目建议书中必须确定绿色建筑目标,列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提供绿色建筑的实施策略;方案设计必须包含绿色建筑专篇;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绿色建筑手段及技术、投资估算等,并填写集成表;施工图设计须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填写绿色建筑集成表;施工图设计审查需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将指标体系和各项绿色生态要求纳入设计流程,并在审批流程中设置节点控制,能保证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具体实现。

4结语

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先行,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了低碳生态详细规划阶段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相衔接的指标体系。通过将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规划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填补了规划理念到建筑落实之间的空白点。该指标体系集成各相关专业,能指导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低碳生态小镇、绿色建筑单体等各层面规划设计工作,也为世界城市推进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落实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曾捷,曾宇,许荷,等.《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J].城市发展研究,2011(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2]DB11/t825-20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2011.

[3]梁浩,龙惟定.低碳社区建筑能源规划的目标设定[J].城市发展研究,2011(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4]王光美.城市化影响下北京植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8

从世界贸易发展角度方面来看,“减排”和“低碳”也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制约手段。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已规定,到2020年,将对“减排”和“低碳”未达他们所设限额指标国家的产品实施征收“碳”关税。

我国政府已带头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措施。同时承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表率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应用手段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低碳经济与已推行实施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要求尽可能地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奢侈和浪费所增加“碳”的排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正轰轰烈烈展开“节能减排”的大行动。主要采取的措施为两个方面:一是染整设备的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低产出、染化料助剂耗用量大的旧设备,发展新型的小浴比染色机,减少染色废水的排放量;二是重视开发新型染料、助剂,进行工艺革新,采用对环境友好、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绿色环保型染料、助剂产品,以减轻传统印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耗能多、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使之符合清洁、环保、低“碳”标准。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绿色旅游实现方式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实施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尤其在我国,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本身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积极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积极发展低碳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强调的重点是尽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消耗,依靠体制变革和产品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切实减少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环保以及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讲,低碳经济就是要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GDp的增长。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低碳效能的创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以及绿色理念的创新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调节能减排、实施防治结合等都为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实施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点。

对于绿色旅游,当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表述,但是绿色旅游具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讲,绿色旅游是指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导向的旅游服务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而从狭义上讲,绿色旅游则是指在野外或者乡村开展的旅游行为。绿色旅游在低碳环保的理解层面上讲,就是要将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环保管理,有效挖掘低碳经济资源,推广和普及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经济主体进行日常管理运营的重要开发形态,它以保障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前提,立足于乡村田野的实际生活状态,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种形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下,各个旅游主体都能够切实参与,并实现提升环保意识,推动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对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层次保护,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的来讲,作为绿色旅游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绿色旅游属于近距离地与自然环境进行接触的旅游行为,人们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体会;其次,绿色旅游十分重视对于旅游主题的环保理念培养,强调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科学配置旅游资源,承担相应的经济社会义务,有效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再者,实施绿色旅游需要坚持和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旅游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的持续保护和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的互动关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概念,其根本目标在于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对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科学提升,而对于旅游产业来讲,其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基于此,将绿色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应当将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来对待,积极实施低碳经济也能够为绿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目标是减少碳排放量,要求游客在进行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总体排放量,切实促进环境保护。实施绿色旅游需要着力减少碳排放,确保能耗少、污染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做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旅游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常常被忽略,引进和推广绿色旅游有助于提升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推动旅游学进入经济学的范围。不仅如此,作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推广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及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提升绿色旅游的技术含量。伴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低碳减排的措施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绿色旅游的认识越来越到位,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正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跟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类似,都是讲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在此过程中推广和普及高度的环境使命感,并将健康安全、适宜环保的旅游产品推广到旅游市场中,在此基础上着力降低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生态环保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实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及环境,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绿色旅游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决策过程中都要尊重环境、尊重生态、尊重自然。还应当注意到,绿色旅游的实施需要旅游者以及相关的旅游经营企业共同参与,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积极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环境保护理念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都要尽最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不仅仅彰显了绿色生态理念和环保理念,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绿色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特征。

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博弈分析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于绿色旅游的规划以及决策实践,需要根据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相关各方所采用的行为以及理念来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激励各方主体的手段和渠道,实现最佳的平衡点,实施最优化的平衡策略,深入研究和分析低碳经济层面上的绿色旅游实现方式,并查找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旅游的固有缺陷,分析不同经济主体所采用的方案以及各方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进行发展模式研究时,需要首先对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分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绿色旅游和高碳旅游,其中w1代表绿色旅游,w2则代表了高碳旅游。这两种旅游产品所创造的产品的成本分别表示为C1、C2,其形成的旅游经济效力分别用U1、U2表示,相关部门的治理费用则分别用g1、g2表示,相关的效力用ug表示,税务部门的相关的政策效力乘数则用t表示,在这种情况下,U1-C1-G1>U2-C2-G2,U1>U2,C1>C2,G1>G2,而且U1-C1-G1>0。在此基础上,假设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所有的旅游资讯,并且游客难以全面把握各类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产品的辨认几率仅仅是p,政府相关的补助w1以及征收的税金是R,在这一前提下,绿色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高碳产品的概率是:

旅游产品的售价是:

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政府的效用可以表示为:

对上式两边进行r求导,可以得到:

令其一阶导数值为零,能够得到:

与此同时,在考虑R1>C2-U1之后,能够得到最优的r值,即:

通过上述模型公式可以发现,在政府、市场、旅游消费者以及相关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旅游消费者对于传统的高碳排量旅游产品以及绿色旅游产品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不仅如此,在推行和实践低碳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使用合理的科学手段来进行管控和引导。比如颁布相关的经济制度、在政策倾向上给予配合和支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模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旅游产品、加大对于绿色旅游的奖励力度以及财力支持、切实推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发展。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的构建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来自于住宿、餐饮、娱乐活动、建筑以及旅游交通等诸多方面。作为实践和推广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实施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也有助于积极打开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产业具有较为广泛的涉及面以及较高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模式,势必会牵扯到各个相关主体,并对它们产生影响。应当立足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积极构建绿色旅游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

首先,旅游者旅游行为绿色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交通、餐饮、游览、娱乐、购物住宿等一系列内容,在进行旅游的活动中会将各种组织进行有效串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因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产业中的关键性地位,也使得旅游者所采用的低碳环保旅游方式成为整个低碳绿色旅游的关键性环节。游客应当积极采取绿色食宿以及绿色交通,尽量乘坐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量,进行绿色游玩,旅游者需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担负起环保责任,让生态、低碳、绿色环保成为整个旅游活动的主线,杜绝旅游活动中的奢侈浪费现象。

其次,旅游企业产品的绿色化。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绿色研究开发,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环节。旅游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发展形势和需要,开发出生态环保的旅游产品,满足低碳的需求。积极提升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以及绿化水平,有效降低环境压力,利用低碳节能的旅游设施,并按照年度碳排放标准开发新产品、合理制定碳排放限额、合理规划旅游途径、设计绿色商品,建立和完善低碳景区。追求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集中对污水进行处理,将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于整个旅游环节,营造景区绿色旅游氛围。

再次,市场经营管理绿色化。先进的绿色旅游管理模式也是切实推动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进行旅游市场开发及管理时,应当建立和完善绿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手段来明确量化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并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提升绿色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最后,政府监管的绿色化。政府部门在绿色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科学有力的监督管理是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当结合自身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5)

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港口;低碳;绿色;环境保护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指导建设下,包括大连港、青岛港在内的许多港口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l展规划》也进一步提出要强化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1国内外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现状

1.1国内港口

从整体上看:

(1)国内对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认识有明显的提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业内人士就港口的环境保护建设和资源节约问题提出相关绿色发展理念,到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以青岛、蛇口、天津等港口作为试点进行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人们对港口发展理念的认识从认知层面提升到操作层面。

(2)政府部门成立并健全绿色港口的相关职能机构,逐步完善绿色港口相关法律法规。交通运输部带头建立了综合规划司、环境保护处、政策法规司、节能减排处等环保部门,并陆续出台了《港口建设管理规定》《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能够更好地管理各地方港口的绿色发展事务,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港口在绿色低碳方面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在码头也得到了实际应用。无论是在码头的设计规划期,还是在码头建成后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都有完善、合理的制度给予规划和指导。“油改电”、岸电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显著提升了港口的节能减排水平。

从各港口来看:

(1)青岛港围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两个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进行港口环保建设。2007D2012年,青岛港共投资15亿元购置和建造环保设备。2013年,青岛港更是斥资22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节能技术应用、码头装卸工艺系统改造、港口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保护等5个领域实施27项重点工程项目,采取利用清洁能源、加强技术改革、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积极促进港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在“以港兴市”的战略倡导下,青岛港将更加注重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力打造绿色港口,全面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带。

(2)大连港开启了港口的“生态模式”建设,以多种方式促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比如在港区建立挡风抑尘墙,有效抑制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采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染废弃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高效节能减排;港区实施“油改电”、海水源热泵、太阳能照明等节能改造,通过资源的减量和再利用来降低能耗;港区内52万m2的绿化面积约占可绿化面积的90%以上。随着环保措施逐项落到实处,大连港的绿色转型初见成效。

(3)上海港为转变港口发展方式、缓解环境保护与港口发展之间的矛盾,在2015年7月正式提出了《上海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D2017年)》,到2017年底,港口生产作业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较2010年下降7%,港口生产作业单位吞吐量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9%,主要港区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0%。为实现上述目标,上海港从船舶治理、港区治理、港口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比如:为减少pm2.5的排放,上海港一半的码头将于2020年使用岸电系统;上海港计划建立国家海事与地方海事、环保、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检查船用油品质量,监督船舶油污排放,并对检查结果定期公布;在水源地保护区,上海港将实行船舶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零排放”措施,以保护市民饮水安全。众多举措将确保上海港绿色港口的顺利建成。

1.2国外港口

与国内港口相比,国外港口在绿色低碳发展上起步较早,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长滩港作为美国第二大港口以及重要的集装箱港口,是“绿色港口”的提倡者之一。长滩港要求船舶在港区航行时降低航速,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2005年1月,长滩港正式推出名为“绿色港口政策”的环保方案,针对保护海洋水质和空气质量、保护海洋生物栖息地以及缓解海洋交通压力等多个方面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长滩港通过拨款900万美元作为奖金,对参与其绿色港口相关计划的船舶所有人和码头运营商进行奖励。长滩港通过解决生产工艺问题,提升港口整体管理水平,使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悉尼港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港口,也是最早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港口之一。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悉尼港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理念,从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生物多样性、垃圾管理、危险货物管理、环保教育及培训等7个方面制定了“绿色港口指南”,规范港口的生产管理行为。[2]与此同时,悉尼港意识到绿色低碳港口的建设需要包括政府和社区在内的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因此与各方协调,开展了包括法规制定和实施、政策宣传教育在内的多项工作,并在建设绿色低碳港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英国利物浦港则通过建立污染检测中心,对港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针对煤炭码头货种的特性,港口与技术公司合作,通过安装先进的洒水系统等设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日本东京港则是将绿色发展的眼光放在了土地利用和港区布局方面,通过建立港区景观公园等,平衡生态与生产之间存在的发展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港口缺少绿色发展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在港口建设初期,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整个大环境,环保意识都比较弱,因此我国普遍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港口在其发展规划过程中并未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预可研”及“工可研”中。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港口自身,都十分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但其所采取的措施都很难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已经存在的污染问题。在新港口的规划过程中,有必要针对绿色低碳方面专门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帮助港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2缺少地方性的关于港口绿色低碳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

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措施予以支持,但对于各个地方政府来说,各个码头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所应采取的发展措施也不尽相同,仅仅依靠国家出台的规章制度并不足以使港口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根据各港口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和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才是适合不同港口发展的正确途径。

2.3港口间缺乏交流合作

虽然各个港口都有意识地针对自身发展状况进行绿色低碳建设,但是港口之间的交流十分缺乏。许多港口在功能上大致相似,在地理位置上也较为相近,但彼此并未进行合作,也没有整合资源优势形成港口集群。事实上,功能结构相近的港口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好的发展措施,并加以改进利用,以期在自身的发展上取得成功。港口间只有协调合作,避免盲目竞争,实现资源共享,才会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2.4港口与社会之间缺乏协作

港口的绿色低碳发展,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港口所在城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协作。从目前来看,尽管港口与政府之间合作较多,但港口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大对港口的绿色低碳发展状况了解甚少,在港口建设上也不能给予有效支持。

2.5对低碳绿色发展的概念认知依然存在局限

我国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内涵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发展上所作的努力更多集中于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如何增加经济效益、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而对于如何维护生物多样性、怎样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规划、环境对港口的发展有何积极反馈等方面的考虑仍不够全面,未从根本上入手解决港口的绿色发展问题。此外,对节能减排这一理念的诠释,也仅仅是从生产运输操作流程的某个环节或港口企业的某个操作部门着手,缺乏完善的节能减排操作系统。这些深层次的原因都使得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绿色低碳发展除了包含与环境相关的内容之外,效率的提升、程序的简化也是其重要的方面。

3发展对策

3.1研究制定港口绿色低碳发展规划

作为指导港口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规划能够针对不同港口的不同特点进行绿色低碳规划的研究。在基础的“预可研”和“工可研”中,对必要的设施设备作出设计,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港口周边环境调查、港口海洋环境容量研究、港口建设发展环境影响分析以及国外绿色港口建设模式和经验分析等研究基础上,从港口所处的地理环境、建设期和运营期长短以及贸易强度等多方面出发,合理制定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目标,规划其生态功能,并选择合适的港口进行试点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套合理的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3.2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港口评价体系

针对港口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港口城市的实际发展状态,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政策,以促进港口的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具有地方性的法规制度有利于政府及监管部门对各港口的绿色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管,使港口发展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根据港口的绿色发展状态,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及评价体系,对港口的发展水平作出有效衡量,也便于港口根据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调整。

3.3强化港口间的规模化协作

地理位置较近且经营业务相似的港口应积极进行外部联合,实现高效合作和信息共享,针对业务的互补点形成错位发展,减少资源消耗,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无序、低效的竞争,提高港口整体的生产效率,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对规模化港口群体的周边生态环境发展形成有利影响,实现各港口在生产经营与绿色低碳发展上的互惠共赢。

3.4加强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宣传力度

针对港口与社会协作较少的问题,可从加强宣传这一角度出发,强化港口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开展如深入社区的港口环保教育、邀请高校师生深入码头实地了解其绿色发展情况及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媒介向群众进行宣传等一系列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社会更多地认识到港口进行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性,更有利于港口进行环保建设,也能够更好地倾听来自社会的声音,集思广益,帮助港口高效发展。

3.5拓展并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

事实上,绿色低碳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而且更需要注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采用何种清洁能源时环境的改善程度最大、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环境内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被影响及破坏程度最小等。同时,绿色低碳发展不是将复杂的程序简单去除,而是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瓶颈,将生产操作程序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有效率。

4结语

绿色低碳港口作为当前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非一日之功可以建设完成。通过对国内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情况进行探究,了解建设的弱点所在,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各个港口管理者应抓住发展时机,帮助港口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