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设计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2:12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1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

1.引言

目前,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一线体育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设计法。

3.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3.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在案例的策划准备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价值意义所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为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准备。通俗说指定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3.2分析研讨,拟订方案。

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讨论,初步拟定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

3.3亲自动手,撰写案例。

方案确定后,就进入案例的撰写阶段。在对案例素材和相关文献资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或模式进行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时要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描述真实具体,详略得当,情节跌宕起浮、合情合理,素材取舍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简洁生动,文笔表达流畅。

3.4总结反馈,分析评价。

在案例设计的总结阶段,要根据案例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误的地方,总结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需要把它总结深化,提高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实现质的飞跃,以便指导后继的教学实践。

3.5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

3.5.1鲜明主题。

体育教学案例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借助主题反映事件的内容或形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个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5.2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亦即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三言两语即可,不要啰唆。主要描述事件的大概场景,概括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问题。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目的是使读者做好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5.3案例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任课;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5.4细节描述。

主题确定后,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细节描述是整个案例的主体部分,切忌在叙述上简单化、表面化,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具体情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撰写时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描述。

3.5.5案例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还要交代最后的结果,即采取多种形式的某种教学措施后的即时效果。它不仅包括学生反应,还包括教师的基本感受,因为让读者了解或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

3.5.6分析点评。

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内容,撰写者要有一定的观点和分析,尤其是对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评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点评时,要在叙述、议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3.6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评价的指标。

尽管目前对案例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当前体育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其评价“标准”至少应该有如下两个方面。

3.6.1对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

从整体看,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选题的本土化、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布局的合理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案例决策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案例素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翔实性;案例表述的逻辑性、可读性和流畅性;案例撰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3.6.2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

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思考讨论题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程度、体育理论知识动作技术技能分析的深浅清晰程度、课堂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3.7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注意问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兴趣,案例设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7.1注意案例的广泛性。

成功的案例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或案例库中现成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大量阅读资料,将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案例搜集起来。在搜集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吸收进来。这既能增强案例的广泛性,又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3.7.2在案例中故意设置悬念。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和路径,从而检验和实践已学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恰当巧妙地在案例里设置一些不同的悬念或陷阱,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已学过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设置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展开了讨论,巩固了学过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7.3案例要能引起争议,有分析阐述。

案例内容越是有争议,案例的层次、角度越复杂,越能引起师生的思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争议与讨论,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更进一步地引起大家的思考。因此教学案例写作,不仅要对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且要有教学事件的深刻阐释;既要把日常的教学现象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解析隐藏在教学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这样在有争议又有分析的教学案例中,能引导学生多维度、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更加深入、热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7.4加强案例库的建设管理,并及时调整与更新。

案例选择离不开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则为案例库建设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对搜集的案例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形式多样、体系严谨的案例库,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的宏观理论要求。

关键词体育实践课教案宏观理论要求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编写体育教案是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就编写体育教案时必须遵循的宏观理论要求做以下讨论。

一、体现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2001年,我国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依据三维健康观,体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课程的目标划分为包括“身体健康”在内的五个目标领域[1]。

体育课程的五个目标领域体现了课程“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一个价值取向。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它影响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它提示我们:体育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评价方式等,都应该围绕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进行设计,而不是把学生置于教师或教材从属地位。教师教学中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预设,都应该具有“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合目的性

二、体现课程“技艺性”的学科性质

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是指体育课程有别于其它一般文化课程的本质属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2]。因此,就其学科性质来说,技艺性是它的主要性质[3]。

基础教育的各类文化课主要通过思维活动,以一般的认知过程来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则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因此,身体练习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征[4]。

一堂体育课之所以是一堂体育课,是因为它具备了“技艺性”这样的一个学科性质和由此所决定的“身体练习”这样的一个有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征,因此,体育实践课教案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都应该体现出“身体练习”这个特点。即:体育课首先必须是一堂体育的课。

三、体现目标统领内容的教学设计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传统的体育课程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确立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这个原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核心理念。

我们知道,教案规范,属于体育课程文化的形式结构;课程理念,属于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结构。本质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式结构则具有可变性,但形式结构的可变必须始终围绕“相对不变”的本质结构而展开。既教案规范的调整,不能脱离且必须服从课程核心理念的约束。因此,体育实践课教案无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格式的设计上,都应该体现这个原则。既根据课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内容,并把目标书写在内容的前面。

四、体现教学目标指向五大领域的指导思想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该指向多种教学目标[5]。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是一个整体性的要求,它很难孤立地存在,因此说,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无论从事哪一种运动项目的身体练习,都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五个领域目标实现的有效性[6]。

整体性并不排斥重点。每一体育活动的教学都要考虑五个领域目标的实现,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有所侧重[7]。因此,为避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目标设计得面面俱到,而使教师无法面面兼顾,出现了蜻蜓点水的现象,对一个教学阶段或一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可以确定某学习领域为重点发展领域。这样不但不排斥其目标体系的整体性,而且,使课程目标在向教学目标的转化时,具备了更高的可操作性。使体育教师在贯彻课程目标时,可以有所关注,从而有所实现。既整体不排斥重点,重点是整体中的重点。

五、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新课程的体育教案应力求简单明了,这是由于:

首先,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准备的教学方案,是为自己准备的。并不是专门用来展示的[8]。因此,教案应该可被方便查阅。当教师在查阅自己的教案时,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对教学方案的设计,以节约教师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考虑创造性的教学。

其次,就目前学校体育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份教案需要在不同的班级实施,教师不可能预设好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生的一切情况。因此,教案应该具备可变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同班级的不同学生或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不同练习情况,生成性地采用有创造性的教育手段,以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再次,就目前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来看,一个体育教师通常要兼任多个教学班的体育教学工作,过于复杂、详细的教案会在无形中加大体育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因此,教案应该可被快捷设计。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操作中。

因此,在能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具备教案的基本要素的前提下,教案应该越简单越好,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创造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邹玉玲,史曙生,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

[4][6]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3

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体育课程是一种新探索,真正的社会学意义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借鉴移植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究竟能否发挥其功能效应,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质疑,本文从案例研究法的功能角度解析当前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分享心得。

一、解释功能:新体育课程为何“钟爱”案例?

新课程实施以来,案例进入了广大体育教师的视野,究竟是新课程钟爱教学案例,还是课程实施者体育教师钟爱案例,显然,直观判断的结果理当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人”才会钟爱案例,然而,教学案例在没有新课程之前就已经出现,我们虽不能武断地认为案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后的必然产物,只不过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对案例表现出强烈的旨趣,它的确由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教师创作出来,因而其必然是课程实施后教学成果的自然表达方式,从这一角度看,新体育课程“钟爱”教学案例这种形式。从源源不断诞生的教学案例看,其质量良莠不齐,其形式存在刻板化、模式化的呆板单调,教学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也存在功利化、媚俗化的评价倾向。

访谈结果表明,一线体育教师都认为案例虽好,但不知道如何去形成案例,这是绝非靠一两次案例写作方法的培训所能解决的,撰写案例的方法属于简单问题,但隐藏在所写出案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却是难以推测和估算的。事实上,一名体育教师的一两则案例对教师个体的价值和一百名体育教师的数百则案例的所揭示的问题的真相是不同的,有时,一名体育教师的一则案例可能揭示的却是一个高深的理论命题,而一群体育教师所形成的案例揭示的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统计学上的共性问题。

所以,解决上述知其利却不明其道的较好办法是通过学习掌握案例研究方法来揭示真相,进入方法学层面“去功利”地考察新体育课程现象,新体育课程缘何“钟爱”案例的答案可能才会有所眉目。

二、描述功能:教学设计的案例与教学案例有何之别?

用案例研究方法考察需要有不同的角度,从概念的意义上看,教学设计的案例简称教案或教学个案,它并不是课堂教案的简单浓缩,而是体现一定教学思想的独特设计。王刚在其《教育科研实用手册》“案例研究法”一节所提供的案例的定义是“案例即指具有特定时空背景的、真实的事件或故事,内含矛盾冲突、情节生动,结构完整,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1]显然,此书对案例的界定就是教学案例,这从其后所提供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文体也能得到证明。

从两者诞生的时序上看,先有教学设计的案例,后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重在“案”,无案不成例,这一点在撰写案例时非常重要。如果一堂课操作完毕,没有突破重点、攻破难点、预设与生成、偶发事件等教学艺术处理的有价值有意义“亮点”之“案”,那么,教学案例必然会沦为泛泛而言的教学随笔或案例叙事。从案例的形成目的意图上看,教学设计的案例是预期,教学案例是结果。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

很多课题结题成果集往往出现案例篇,其中收集的大多是课堂教学的教案替代品,从内容主旨上看这是课题主持人混淆了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的案例的概念,由于其设计缺乏典型意义,加之缺乏深度的分析,还因这些设计不成“案”,更多的是从网上下载的随堂教案,所以,现实中的许多省市级课题成果的“案例集”其成果需要鉴别,其价值也更值得怀疑。当前,此类教学设计的案例是比较流行的命名,编辑理解其为“实案”,不过在文本处理方式上却对其进行了高度的简化和浓缩并且配以教学反思,如《体育教学》实案选登的部分案例,过去对实案有著名学者对其进行分析,近期对教案仅以三言两语予以评价。

笔者以为教学设计的案例是案例的一种,但并不是教案的浓缩,它不仅包含独到前卫的课程教学理念、匠新独运的设计,而且对为何这么做和怎么做提供了思路与策略,从整体上看,教学设计的案例在谋篇布局方面有着“预-立-析”的一般结构,不过这种案例是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并有其存在的价值的。案例研究方法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案例与教学案例只是用于案例分析的证据性资料。

三、探索功能:案例研究法与体育教师成长有何关系?

新课程实施以来,案例研究与体育教师的成长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人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案例研究是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体育课程专家与一线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对“案例”表现出方法学层面的旨趣,且都有着一个从最初的理念兴趣的关注逐渐过渡到实践层面的案例实施细节把握的过程。不同层面教研与教学人员对教学案例所表现出的兴趣的动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教研人员更多地从案例研究应用的角度对案例的培训、推广价值作深入研究,但还未上升到方法学层面的严谨实证研究的案例设计水平。操作层面的体育教师则认为案例中包含着对自己教学有价值信息,可能会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会产生引导的改变。因为,诸多优秀案例大多出自优秀体育教师之手,借助他们的案例,实际上是沿着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轨迹,对其对象化模仿、借鉴和学习,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专业发展的水平,会减少走弯路。

虽然,案例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它曾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最不具科学性、最不可靠的方法。其成果背负缺少精确性、客观性及严谨性之名,其方法还长期受到理性的检验和非理性质疑,选择案例研究方法的体育教师,其研究结论也很少得到广泛的赏识,但是,这并不影响体育教师的成长,案例研究非常重视数据的积累、分析,坚守这种方法,总有一天你会领悟其方法的“学养”功能,怀特以参与观察的身份描述并撰写的经典著作《街角社会》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该书最初并不知名,四五十年后人们把视点再次瞄准了它,这印证了成果即成长的道理;因而,选择以案例研究方法作为工具,体育教师就应该耐心、潜心和精心地把这种方法读懂、理透,最终才能使其为我所用,灵活掌控,你有了自己的“核心武器”——案例研究方法,你就不用担心自己不能成长。

当然,案例研究法的功能中还列示功能,究竟案例的列示功能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不妨根据自身研究兴趣点查阅相关资料与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链接,最终你一定会乐在其中,在案例研究中获得成长。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4

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6]。教师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健康教育案例。所设计的案例要简单,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设计与护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主题“: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等,并对案例加以讨论,让护生从中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小组讨论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确立小组健康教育主题,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护生用已学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健康教育图谱和健康教育电子调查问卷,并输入计算机系统。要求所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呈现。

1.3校内实践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等10大门类,在校师生达2万多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护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深入校园社区,以在校师生为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护生收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和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根据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园社区人群中进行主题健康教育,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与讨论。

2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2.1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护生应用已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围绕确定的健康教育主题梳理并形成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资料查阅,在保证健康知识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普及性,最终确定方案。此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2.2创新能力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知识获取的需求[8]。在教学中,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寻求与物联网工程等学院学生的合作,创新性地设计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该技术可实现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潜在的和现存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主题主要涵盖生活、饮食、锻炼、常用药物的健康指导等),应用设计学的理念,将复杂专业的文字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图片或视频,使受教育者轻松掌握健康知识要点。此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补充;同时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感受到交叉学科所带来的更宽广的发展领域。

2.3人际交流与管理协作能力护生根据健康信息分析结果,结合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分小组进入校园社区,实施健康教育。为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生首先要发场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护生会面临不同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的服务对象,在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过程中,护生了解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护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过课堂外的校园社区实践活动,护生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4终身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引领护生进行文献查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护生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还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如图案设计、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健康教育方案时,意识到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再回到小组和课堂进行回顾,以理论—实践—讨论—反思的模式循环,增强了护生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体会到学习交叉学科的实效性,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3小结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5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7-0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提高儿童早期教育水准,取决于家长与师资的素质,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对反思性实践型幼儿教师的需求。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并能内化为正确的教育观和理论经验,依照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各类教育活动方案,能组织成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进行反思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三)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

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如下图)。

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

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

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

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

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

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4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JSJYZD-085。]

参考文献:

[1]王文乔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川等.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但菲等.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6)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案 作品 著作权 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

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案实施有限管理。学校拥有在一定范围对教师教案的管理权力,但这种管理权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学校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的行为是对体育教案著作权的侵犯,也是对体育教师辛勤劳动的漠视,学校应当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体育教师对自己的优质教案可以出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著书立说。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7

【关键词】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046―04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广应用阶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信息化教学能力,通常指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高师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信息社会下未来教师角色的必经之路。[1]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网络教学平台[2],采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3]等。(2)探索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策略,如从教学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课堂互动质量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策略的研究[4],以及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建议[5]等。(3)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整体改革,如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用)》,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索[6]。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实习中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依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高师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由于不同高校所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课时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都相差很大,因此教学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主要存在三种认识误区,严重地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使教学逐渐偏离了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

1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没有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没有用”的认识。一方面,他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如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存在重复,因此没有必要再学习。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即使师范生学习了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

2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多媒体课件制作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认识,他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就是教会师范生如何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

3盲目选用自编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

虽然教学改革鼓励教材多元化,但是所选教材必须通过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审定,以确保所选教材是高质量的。由于一些高师院校对选择教材没有明确的规定,就导致了部分高校各自为阵,自编了一些质量不高的教材,并在本校长期使用。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贯穿于信息化教学的整个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具体应用。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所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结果,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开展教学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2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根据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或开发教学资源,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以支持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实施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所利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现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另一种是开发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含对原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够满足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需求,具有合理的成本效益,就是一种合理的现实选择。

3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来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都是开展教学前的幕后工作。虽然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已经做到运筹帷幄,但是学生是具有丰富思想的主体,他们给教学实施过程带来了许多变数,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适当调整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教学风格。

4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测试、量规、档案袋等多种信息化评价方式检测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评价强调“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常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且评价内容既可以是总结性的成果,又可以是过程性表现。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学者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模仿性教学,二是独立性教学,三是创造性教学,四是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7]有学者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和知识创造期,其中关注应用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情意的萌发;学习模仿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迁移融合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应用;智慧创造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智慧的生成。[8]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分为四个,即模仿性开展信息化教学阶段、独立地开展信息化教学阶段、创造性开展信息化教学阶段和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艺术风格阶段,如图2所示。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然而在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阶段,通常只能通过课程培养和教学实习等途径达到初级阶段,即从模仿性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独立开展信息化教学。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主要培养职前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础技能、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等。高等师范院校对职前教师的培养主要处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即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达到模仿性开展信息化教学水平,然后通过教学实习,逐步达到独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而创造性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艺术主要是教师入职后通过教学实践、教研、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提高,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四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达到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该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

1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的改革

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包括:(1)根据自己所学的学科选择教学内容,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形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2)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收集和加工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形成与教学设计方案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能够在多媒体教室里尝试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实施教学;(4)采用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对自己或其它同学的教学开展教学评价。

2《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划分,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9],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紧密围绕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四大核心要素展开,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体系。调整后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与课程知识体系对照表如表1所示。

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灌输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授法,而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式教学法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案例式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是非常适用的。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途径包括:一是邀请有经验的中学教师讲示范课;二是通过视频录像播放教学案例;三是由主讲教师讲解和分析具体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游泳教学”案例来开展案例式教学。首先通过一段“世界游泳名将蛙泳比赛”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由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再通过视频播放详细讲解蛙泳的基本动作,然后让学生在游泳池模仿练习,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逐渐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蛙泳的基本技能。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技能训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案例式教学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涵。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四项基本任务:一是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二是设计和开发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是尝试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实施信息化教学;四是尝试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通过这四项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式学习,亲身经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过程,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4《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评价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评价改革立足于对学生的生成性教学成果开展综合评价,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和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四个方面,分别赋予0.4、0.3、0.1、0.2的权重,通过“”进行计算综合成绩,形成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综合成绩评价模型如表2所示。从不同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会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对于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通过“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和教学实习逐步提高。

五小结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阶段,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核心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高师院校培养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修课程,应该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需求,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核心,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四个维度出发,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对职前教师的生成性教学成果开展综合评价,从而促进职前教师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4]田健,王妍莉,王卫军,杨改学.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5):83-89.

[2]林万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80-83.

[3]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62-65.

[5]王纬,王妍莉,田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16-120.

[6]姚巧红,李玉斌,刘德山,胡卫星.面向新课程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76-81.

[7]骨干教师成长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聆听上海师大谢利民教授报告[eB/oL].

[8]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9]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improvingthee-teachingabilityofpre-serviceteacher:instructionalReformof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Course

HeJi-lingJianGLingCHenShi-pin

(Schoolofeducation,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2,China)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8

关键词: 行动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的教育要普及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中职的艺术设计课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现状。现实表明,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现状根本原因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产生这种距离表现在教育中体现为: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未能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本文以《广告文案设计》为例,列举了部分中职学校广告文案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进一步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 部分中职学校广告文案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仍然秉承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摆有作品的实训室、一间仅有一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自己思维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对于广告文案设计课程而言,常出现以下现状:第一,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理论和技能还有一定的欠缺,虽然实施了培训、进修等措施,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专业师资水平仍有待提高。第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照本宜科”的封闭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第三,教材建设滞后,现有教材不能跟上鲜活的现实,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而自编教材工作因人员、经费原因处于停滞状态。第四,广告专业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和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的问题—直存在,例如:目前很多广告文案设计课程仍然在沿用以前那套将灌输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一切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且没有充分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鼓励、引导并积极发展学生主动地认知欲望和认知能力方面还做的很不够。最后,学校对该课程的配套硬件、软件经费不足,设备缺乏,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广告文案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广告文案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英语国家称之为actionQriented,它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包括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合作法等。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

(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广告文案设计》是中职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广告文案设计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媒介融入到广告文案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交流表达、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形成新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其中,完成“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最后能掌握广告文案设计的专业要求,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三)广告文案设计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层次一般处于15岁到19岁之间,学生还没形成特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不甘于受约束,在智力方面更侧重于形象思维,对于感兴趣的话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乐于参与到其中。所以,应该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过程的活动,尽量按照学生的文化技能基础及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正好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强调以学生参与,在实践中获得各种能力的观点一致。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适用在属于大众化教育而非精英教育的中职教育中,并具有一定的优势。以下通过《广告文案设计》的课程设计作为案例,对比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展示广告文案设计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9

首先是石膏几何体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单个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贯穿体、多面体等写生,再到组合物体写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对画面整体性的把握,考虑整体的外观造型,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概括,比较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透视、位置的关系,掌握三大面、五个调子在画面上的体现,在比较中分出面的变化、形的正确性、物体的体积、背景与主体的关系。素描的整体关系包括黑、白、灰的关系,前后左右的深浅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是静物写生。学生在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掌握了物体的明暗对比关系,进入静物的临摹写生阶段,用概括的线条画出静物,掌握“宁方勿圆”的原则。再次是石膏像写生。教师指导学生起稿定位,掌握五官的比例关系,初步设定五官的块面,运用轻重不同的线条将对象的结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把握眉弓、眉间、颧骨、鼻翼、嘴角、下颚的关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变化,加强对象的体积感。最后是人像写生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要把握好整体的绘画方法,不能局限于局部,在写生的同时进行速写的练习。从近年的专业教学整体看来,学生对形体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开展素描教学的同时,色彩教学于第二学年开始,同时开展的课程还包括三大构成、基础软件(主要包括autoCaD、photoshop、3dsmax),通过软件专业水平测试巩固学生的基础软件掌握的能力。部分人文课程也以选修课的形式得到开展,为学习设计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居设计阶段学习

家居设计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三学年进行,把原有的第三学年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家居设计的项目,学生通过学习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效果图的制作,完成家居装饰的设计项目,形成完整的家居设计方案。

1.项目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模式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家居设计项目介绍

主要课程包括autoCaD、3dsmax提高阶段教学、家具设计教学、家居设计工程案例教学,在每个小项目教学阶段始终围绕家居设计的大项目展开教学,即家居设计方案的设计。将社会实践案例引入课堂进行设计,室内设计项目团队对外承接家装设计工程,对内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再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淡化了教室和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学期结束的考核以学生的设计方案在家庭装修中的采用率为标准。

3.导师的功能

(1)导师制介绍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在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中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2)导师的教学管理

导师制教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每个项目团队配备导师两名、助教一名。导师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设计风格是否一致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组织项目团队,分为方案设计组、效果图制作组、后期制作组。助教在此过程中对落实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

4.项目教学的企业化管理

项目的教学以家居设计项目为核心,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和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定期地更换小组成员的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构建项目教学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三、工程领域设计学习

工程领域设计教学从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设计观念进行纠正,把室内设计从家庭装修设计拓展到所有室内领域设计。课程以工程案例设计、定额预算、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基于工程领域的招投标项组织项目小组,按照装饰公司的经营模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1.工程设计组

该组主要完成工程方案的设计、设计方案的解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介绍,注重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小组分为设计一部和设计二部,每组5人,进行方案设计竞争,并模拟绩效管理。

2.预算组

该组负责工程量、定额的计算,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方造价信息对工程进行预算编制。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要求进行编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定额编制实行一票否决,培养学生的严谨性、科学性。

3.施工材料组

主要负责材料的考察,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对施工技术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经理管理职责、施工进度安排表的编制方法等。以上部门在每一项目中进行职能循环,每期考核以工程招标的成功率为标准,对未能成功竞标的项目方案设计进行解读。

四、结语

体育教学设计教案篇10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实践教学;行动研究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孔子教学思想在内蒙古高校民族学生实践教学中的价值研究”(2013B049)阶段性研究成果;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bsjg09019)、校级重点课程《教学系统设计》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秀利(1972—),男,内蒙古锡盟人,包头师范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thetrainingontheinstructionalDesignabilityofnormalStudentsinpracticalteaching---takingBaotouteachersCollegeasanexample

YuanXiu-lia

(Department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BaotouteachersCollege;Baotou014030)

abstract:practicalexplorationontheinstructionaldesignabilityofnormalstudentsiscarriedoutbyquestionnairemethod,interviewmethodandactionresearchmethodinthisstudy,inordertoprovideannewideaforthetrainingontheinstructionaldesignabilityofnormalstudents.afterproblemsofthetrainingontheinstructionaldesignabilityofnormalstudentsareanalyzedby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theresearchgroupputsforwardtheteachingidea,whichtheinstructionaldesignabilityofnormalstudentscanbeimprovedbypracticalteaching,accordingtothetheoryofteachingandlearning.andthentheresearchgroupcarriesoutactionstudyinteachingpractice,andverifiestheeffectivenessontheplanofpracticalteaching.

Keywords:normalStudents;theinstructionalDesignability;practicalteaching;actionResearch

一、引言

1994年国家教委曾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明确规定“教学设计”是师范生职前训练的重要内容;2011年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教育课程要重视个人经验、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要有力结合,强化实践意识,关注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加强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已成为职前教师教育的重点。

已有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综其不同领域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表现出了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具有社会科学性、主观性、不确定性或非唯一性的以及具有充分教学创造性的人类活动[1](p40)。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正如加涅所说,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促进人类有效学习”。实践证明,学习教学设计不只为了师范生掌握基本理论及提升其简单的动手能力,而是要使师范生最终具备实际应用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师范生能够创新性地应用教学设计思想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才是核心问题所在。

本课题组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分别对包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物理教育专业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的121名本科生及所有“教学法”课程任课教师展开调查,了解与教学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教与学的基本情况、学生对教学设计及其学习目标的理解、学生在专业能力形成过程中应用教学设计方法与理论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体会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师范生在教学设计能力形成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难以融合;三是,学生认为“教学设计”本身知识体系不强,杂乱;四是,学生认为独立难以胜任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形成的教学理念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课题组依据相关教与学的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体现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和面向职业性的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形成的教学理念。

理念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重要而且必要的,并且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学生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方法贯穿始终。在教与学的构思上,应该积极利用实践内容加深理论、方法的理解,把理论、方法和实践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实践内容看成树干,把理论知识看成树叶,把方法贯穿其中,既有树干的清晰,又有树叶的完整,做到全面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理念二:让学生学会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教学问题。实践教学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除了关注每个节点以外,更要关注节点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把所有的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要把实践内容的计划、小组的组织方法、实践过程的监控、各个阶段教学重点的传递、教学评价作为重要问题考虑,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理念三: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个体的教学、学习能力,更需要通过团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在团队内及团队间的协调、沟通,提升领导能力、交流能力与协调能力。

理念四:要使学生能以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做出好的教学设计成果需要学生具备广阔的教育教学视野,具备以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关于职前职后环境变更需求和相应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设计思想的变化。

理念五:在教学活动的新范式下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与关注。强化学生的的主体实践,凸显学生认知构建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显性知识,同时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隐性知识;不仅要学生学会做,更要学会想。

三、构建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学

设计方案

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应具备三种能力:教学设计基本操作能力、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学设计基本操作能力是学生能熟练地设计、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各个环节的能力;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教学设计本质上是属于一种创新过程,所以创新能力是要求学生具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性地应用其思想的能力。

根据已经形成的教学理念,课题组构建了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案。方案的要素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案要素内容

设计思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由局部及整体,由知识点及技能点,由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由初步认识到情感的升华,对实际问题进行概念化的表征[2](p13),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贯彻课程教学始终,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应用,侧重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客体的针对性,逐级使学生的三种能力得以提升。

能力目标教学设计基本操作能力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评价等[3](p50-142)综合实践(一)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综合实践(二)在综合实践(一)的基础上完成完整项目的实践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参观、学习需要实践调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档案袋法、任务驱动、具体教案的调研、小组讨论法、专题讨论、自主学习反思、技能演练(微格教学)案例分析、教育调查、专题讨论、任务驱动、webQuest、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具体任务、成果展示汇报、模拟课堂、集体评议任务驱动、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综合任务、成果展示汇报、模拟课堂、集体评议

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全班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成果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袋

调查报告

小作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有关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成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有关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成果

阶段性主要衔接课程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传播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

网页制作、网络传播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化教师教授者、训练者指导者、帮助者领航者

组长学设计组长项目组长

组员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研究者、设计者

教学队伍分工完成教学任务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评价过程评价为主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结合总结评价为主

四、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行动研究

为验证教学设计方案对促进师范生三种能力形成的有效性及不同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有效性,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了教学实践研究。本文通过研究过程中的“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行动研究”个案来探讨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价值理念所在。

个案中选取的被试是包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物理教育专业2010级、2011级

两个年级的121名本科生。研究总目标:探索课题组所设计的实践教学结构对于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性及有哪些其它更有效的实践教学途径。行动研究中选取的教学内容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设计”;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联系实际,掌握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经验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教学设计的热情。

行动研究过程如表2所示。

注: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选择媒体的类型与内容;

第二阶段学习内容:确定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标、使用方式、选择多媒体课件的类型、选择多媒体课件中媒体的类型、内容、来源及多媒体课件知识结构的设计[5](p50-142);

第三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小结2: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示学生文字脚本、课件开发等学习内容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至此,“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与教学设计相关的主要内容学习完毕。

表2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行动研究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第一轮行动研究探索课题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的教学可行性。

采用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过程中,安排1名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以满足引导和答疑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二阶段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观察思考为主,第三阶段以学生小组实践为主,学习小组以档案袋中自己已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为例,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按照第一、第二阶段教学结构流程进行协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均要对教师、学生行为做出过程性评价。教学过程结构基本可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纷纷表现出积极完成任务的态度;学生在教学设计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整体把握。不足:在第一、第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择不当及案例教学活动安排不当,学生对教学媒体的绩效问题不能深入研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答学生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改进:在教学过程的第一、第二阶段,教师尽量要系统性地给学生提供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设计思路梳理清楚(特别要强调媒体的使用目标),强调小组合作;采用教师答疑、指导、引导、评价等方式解答学生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第二轮行动研究探索促进学生两种能力形成的案例教学法、基于任务驱动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或方式。”

采用图2所示的教学过程结构。在第一、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细化案例教学活动,先由教师结合某一组案例讲解,再由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完成另一组案例的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并要求学生对教学设计过程各环节进行理论依据分析;采用教师答疑、指导、引导、评价等方式解答学生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学习内容,并且进行了自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足:多媒体课件的知识结构对于突出整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够明显。

改进:教师要特别强调教学设计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尤其强调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要对整节课教学内容知识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完成真实任务的练习。

第三轮行动研究探索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突出教学问题的教学方法或方式。

采用图2所示的教学过程结构与中小学学校结对,教学过程中以中小学教师实际教学教学设计方案为例,由执教教师与中小学学科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在第一、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高校教师)执教为主,加强案例的系统方法分析,强调知识点间的关系。在第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指导以中小学教师为主(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提出新的看法并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不足:由于学生对中小学学科知识教学认识缺乏,难于谈及多媒体课件的学科教学规律,难于谈及多媒体课件的知识结构功能与教学过程结构的关系。

改进:在后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关注理论支持下的实践;走进教学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环境,接受、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多次训练。

五、总结

经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地确定研究目标、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过程中,课题组发现,所提的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是有效的,整体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对于师范生教学设计三种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上述研究发现,当以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时,必然会引起一些新的思考,虽然这些思考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检验,但是,实践教学的理念与做法必然会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产生有价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芒.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2]孙立仁.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源泉与归宿[J].电化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