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十篇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6:07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1

—__县地震局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概括,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全党同志乃至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化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__县地震局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通过深入学习实践,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我县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我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__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__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__县地震局”,20__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__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经我们挑战。新形式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__〕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协同作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条件简陋,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应急能力薄弱。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3.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虽然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但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震灾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程度低,部分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

5.部份干部职工作风不实。

二、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州级专家及其他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

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要通过检查认真查找抗震设防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抗震加固方案和处理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对全县开展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活动的情况,由县教育局负责牵头督查;交通、卫生、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在本系统内开展督查,检查、整改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教育部门要在三年内整体排除全县现有的d级危房,努力完成改造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任务。危房改造新建资金按有关规定由中央、省、州、县、乡分级负担。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的抗震设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拆除重建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认真按照省、州、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县新农村办公室、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城建部门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图纸、统一技术标准,实行组织领导把关、材料质量把关、施工质量把关、验收入住把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抓紧研究编制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互通情况,共享信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县抗震

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分别由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抗震防震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轮流组织召开。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入,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

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推进思想解放和作风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深入开展党支部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三力”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局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切实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精神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一)目的

为做好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生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防为主,防抗结合。树立农业灾害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农业重大灾害的预警机制,健全测、报、防、救信息网络,做到早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2、快速灵活,经济效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在灾后第一时间,快速、准确传递灾害发生地区、发生程度、损失情况等信息,为政府及时实施救助提供依据。同时,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合理整合资源,降低减灾救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3、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县农业救灾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救助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责任分工认真负责,密切配合,确保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甘泉县范围内发生突发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复产。

自然灾害发生区涉及防旱、防风、防汛的,按照甘泉县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甘泉县重大沙尘暴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规定执行,涉及重大动物疫情的按照《甘泉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县上成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局、水利局、国土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粮食局、气象局、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县委宣传部、物价局、供电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指导灾区农业结构调整,开展防灾减灾技术示范;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分配意见,参与救灾资金管理工作;负责种子、化肥、农机、农药等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视察灾情,负责组派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组、专家组等赴灾区开展工作。

(三)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根据县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开展日常工作:

1、组织研究提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筹备领导小组办公会议。

2、密切与气象、水利、“三防”等有关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综合协调指挥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信息。根据灾情请示领导小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在自然灾害多发时期,组织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

4、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抗灾救灾的工作。

5、及时了解和督导各乡镇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6、负责处理其它日常工作。

(四)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农业局: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指导灾区农业结构调整,开展防灾减灾技术示范;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分配意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

水利局:承担县“三防”总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县“三防”及水利工程抢险工作,在抗御特大洪水期间对水库实施联合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国土局:提出耕地保护措施,指导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工作。

财政局:负责落实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的预算安排、组织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对救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灾害发生区政府救济及社会或个人救助资金物资等。

经济发展局、粮食局:安排重大农业抗灾救灾基建项目;根据县政府的指令启动《甘泉县粮食供应和安全应急预案》。

气象局:负责天气预报、警报,为防灾抗灾救灾提供服务;组织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调查、评估、鉴定工作;干旱严重时,气象部门在甘泉县人工增雨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适时实施人工增雨。

公安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交通秩序,确保救灾物资运输畅通。

县委宣传部:会同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好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物价局:负责农资价格监管工作;平抑市场价格;依法查处哄抬种子、化肥、农药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供电局:负责对损坏电力设施的恢复及电力调度工作,以确保灾区农业用电需要。

三、预防、预警

(一)预警信息

包括甘泉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水利局的水情、汛情信息,各乡镇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二)信息采集

1、采集途径。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气象、水利、“三防”指挥部等部门的联系,定期、不定期的会商;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信息网络系统。

2、采集内容: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资料;农业自然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农作物、畜禽、饲草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电设备、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三)信息报送

1、实行逐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由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农牧局报告。造成重大农业损失的突发事件,应上报市人民政府。

2、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农业重大灾害发生后,各乡镇要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直接报告等形式,向县农业局和县人民政府报告灾害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程度、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农业经济损失、人畜受害情况、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灾害详情的,应先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3、一般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定期逐级上报,并向成员单位通报。

(四)灾情信息

县农业局协助县“三防”指挥部做好自然灾害信息的工作。其他部门未经授权,不得自行。

(五)预警报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发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

1、收到气象、水利、“三防”等部门以及流域管理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

2、重大干旱、寒冷等进行性自然灾害趋重。

3、其它突发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

(六)预防控制

1、组织、思想准备。建立完善县、乡两级防灾减灾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工程准备。水利等部门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维修、加固、改选,增强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农业机电设备的加固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工作。

3、物资、技术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农膜、饲草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

4、适时防控。及时组织动员基层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

风暴灾害前,根据县三防指挥部的部署,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畜禽、设备转移。

干旱严重时,气象部门在甘泉县人工增雨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接到低温冻害、干旱等灾害预报后,农业部门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立即动员、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覆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四、灾害分级和应急响应

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值班,做好值班记录,并根据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强度,提出启动应急响应,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救灾和灾后农业复产工作。

(一)一级应急响应

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响应。

(1)县政府启动《甘泉县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时。

(2)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50以上,或造成粮食损失占总产量3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一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2、一级响应行动。

(1)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会议,部署协调救灾复产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2)密切监视灾情动态,及时提出救灾意见和落实救灾复产措施。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分赴灾区指导农业救灾复产工作。指导、组织县乡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援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财政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修复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救灾复产资金。

(4)必要时请求动用县级粮食应急储备种子,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5)对灾区的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甘泉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各乡镇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二)二级应急响应

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

(1)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0%以上,或造成粮食损失占总产量20%以上。

(2)某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乡镇发生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二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2、二级响应行动。

(1)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会商,部署救灾应急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县政府和市农牧局,并通报各成员单位。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派出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复产工作。动员和指导县乡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修复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灾区要求,请求动用市级粮食应急储备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5)对灾区的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甘泉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各乡镇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三)三级应急响应

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响应:

(1)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以上,或造成粮食损失占总产量10%以上。

(2)某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乡镇发生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三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2、三级响应行动。

(一)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作出救灾工作部署。加强灾情调度,及时向县政府、市农牧局报告灾情,并通报有关部门。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要求,派出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动员和指导县乡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县财政局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灾区要求,调剂、调运救灾备荒应急种子。

(5)对灾区的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甘泉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各乡镇农业部门救灾应急措施和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四)应急解除

当自然灾害结束,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时,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应急解除。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1、重大农业灾害发生后,县乡农业救灾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迅速深入灾区,调查灾情,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2、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抢种、补种、改种不同农作物。

3、根据灾害危害程度和范围,对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出评估、核实,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县救灾领导小组和县政府。

(二)协商救助

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程序及时组织种子、种畜禽、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柴油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六、应急保障

(一)资金保障

处置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所需财政经费,按县财政局《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二)物资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农膜、饲草等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单位应优先保证各类农业救灾资金的落实和农业救灾应急物资的供应。

(三)信息保障

县乡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体系建设,实现信息上下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四)职责保障

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定期组织培训救灾应急工作专门技术人员。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3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为使公司各部门在地震突发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做好本公司人员的抢救、次生灾害源的控制、基本生活用品供给、灾后安全保障等。

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X县应急管理局关于《x年防震减灾宣传周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各部门,在县政府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发生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立即按照本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二、地震应急分类。

地震分为有感地震、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三类。

x、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震中区人走动不稳,家具翻倒,大多数房屋破坏,道路损坏,通讯电力设施遭破坏,地震震级在x.x以上,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

x、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受当地地震的影响,震区人群惊慌,大多农舍损坏,部分破坏,地震震级在x.x-x.x级,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或少量伤亡的地震。

x、有感地震是指受当地地震影响,人们普遍有震感,震中区室内物品震落、农舍掉瓦、墙壁有微裂缝,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或有轻微经济损失的地震。

三、地震应急工作机构。

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包括平时应急准备、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三个阶段。为及时、有序地做好地震应急工作,成立XX有限责任公司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当遭受破坏性地震袭击时,该领导小组即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长即为总指挥,当情况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时,由副组长出任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公司防震减灾领导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公司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研究部署各项防震减灾和应急准备工作措施,督促检查落实情况,研究决定重大问题。

(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如领导组成员因工作调动不担任原职务时,则由接替人员替补。

(二)、防震减灾领导组的主要职责:

x、震前应急时期的主要职责

负责制定x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对防震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部署的协调,检查督促各项震前准备工作及应急措施的落实。

x、震后抢险时期的主要职责

(x)及时了解、收集、汇总公司各部门震情、灾情以及应急工作情况。并负责与上级有关应急机构之间的联系。

(x)调查、了解、评估、汇总公司各部门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及上级政府等应急机构。

(x)收集、汇总、上报有关抗震救灾相关信息、新闻等。

(x)负责小组日常事物。

(三)、防震应急机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x、防震减灾领导组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x(工程与环保部)

组成部门:工程与环保部、餐饮部、温泉部;

主要职责:在公司防震减灾领导组领导下实施本预案。负责与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州地震部门和有关部门保持有效的联系,保障通讯畅通。收集汇总报告震情、灾情及救灾情况,及时传达领导组的各项指令,确保迅速实施。

x、抢险救援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组长:x(公司总经理)

组成部门:公司各部门

主要职责:在公司防震减灾领导组领导下实施本预案。按应急预案,有秩序的组织全公司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抢救和安置伤员,对本公司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源的控制、排险工作和治安保卫工作。

x.条件保障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组长:x(工会主席)

组成部门:工程与环保部、财务部、后勤部;

主要职责:在公司防震减灾领导组领导下实施本预案。负责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重要设施、重要设备的加固维修。震后的物资供应、震害鉴定、修复和重建方案,组织临时性避震棚的搭建工作。

四、临震应急反应。

州、县人民政府或地震预报部门地震临震预报后,即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公司应根据预报地震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启动应急预案。

(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进入临震应急工作状态。

及时召开会议,安排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实施应急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有关部门的震情变化信息,随时了解、掌握震情变化。

(三)、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要利用景区绿地、广场、停车场和其它空地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四)、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物资、运输工具等)。

(五)、加强与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的信息联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平息地震误传或谣传,保持公司稳定,保证抗震减灾工作有序进行。

五、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公司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统一领导和协调地震应急工作。

x、迅速了解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报告。

x、及时了解、收集宏观异常,捕捉更多的地震前兆信息。

x、采取措施做好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加强控制,防止灾害扩散,减轻或清除污染危害,确保公司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x、迅速组织公司各部门人员进行人员、物资的抢救和抢险工作。

六、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公司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立即将震情、灾情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并成立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在上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x、及时收集震感范围、影响程度等震情、灾情,并上报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防震减灾机构。

x、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震情、灾情,并根据灾情提出进行紧急支援的请求和应急工作建议。

x、公司领导迅速召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决定启动公司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工作,并先期做出以下反应:

a、人员抢救。在组织公司人员进行人员抢救的同时迅速与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取得联系,并争取武警部队的支援,抢救被压埋人员。

B、物资供应保障。明确可满足本部门职工总人数x/x的人员三天内的食品和生活简易品等的来源渠道与管理方式等。

C、医疗救护保障。组织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D、治安保障。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e、应急资金保障。财务部门筹备、组织应急资金。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4

DesignfornewStrategyofSafetyandDisasterReduction

inthenewCentury

——andDiscuiononReadjustingtheDisciplinarySystemof

SafetyandDisasterReduction

JinLei

(BeijingitituteofartbitectureDesign&amResearch)

XuDeshu

(CtLp)

atract:Basedontherecognitionofthedisasterregulantyinpastdecadesandthepredictiveanalysisofdisastersituationinthenewcentury,fromthenewviewpointofintersectionofscienceandculture,anewstrategy,takingthemanagement,scienceandtechnology,cultureanddisciplinecotructionasmainsubjects,wasstudied.

Keywords:Safetyanddisasterreduction intersectingdiscipline DisciplinarysystemReadjustment

1 前 言

在20世纪即成历史,千年之交跨入新世纪之时,作为科技工作者应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推进21世纪科技减灾的知识及文化氛围。在新的千年之初,人类生存环境虽有一种万物更新的召唤,但也不乏众多留给21世纪的悬念,其中事故及灾害正是一种无法抹掉的现实。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1990~1999年)每年一次“国际减灾日”主题的选定和变化,令人们感受到国际减灾行动的脉胳和发展趋向。

1987年,联大第42届大会形成的第169号决议,决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灾十年”,具体目标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防灾、抗灾能力。1989年第44届联大决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从其主题发展可感悟到减灾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轨迹;1991年: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1992年: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1993年: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1994年:确定受灾害威胁和易受灾害损害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1995年: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1996年:城市化与灾害;1997年:水多、水少,都会酿成现代灾害;1998年:信息与媒体——减灾从信息开始。1999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最后一年,其主题是“防灾的收益”。

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必须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建筑结构的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因为它对减灾十分重要,而提高结构安全标准更是面临的重要挑战。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报告强调:未来全球减灾关键是要提供一个观念,即如何通过现代科技知识,为使减轻灾害危险取得收益,并更好地深入到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去。只有通过持久地提高公众意识和实际应用减灾技术,安全减灾才能为公众所理解、所认识,并体现出社会价值及广泛的意义。联合国《制止灾害》杂志主编a.mauro在“20__年的新挑战”一文中强调:“国际减灾十年目标是促进、支持灾害周期中防灾和备灾的最新研究成果,事实上一个好的防灾政策,可使破坏不致变成灾害。人类的活动主要是在文化上的促进和加强,更好地总结现有灾害深入评价适合的生命安全环境”。

笔者认为,国家、政府领导人及安全减灾界专家必须充分关注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灾情及灾害事故潜势,不如此,中国的安全减灾问题将直接阻碍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腾飞。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追求生命永驻世界的本性理论。过去的缺欠及不足在于,只关注21世纪议程中的环保主题及自然灾害问题,并未充分关注集安全、减灾为一体的大安全观,这不仅不是客观地分析及判断,同时也将有害于真正减灾战略的制定。为此,本文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是集安全、减灾、环保为一体的安全观,其基本框架要包括安全、减灾的总体战略、社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等。

2 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的重大选择

2.1 减灾重点及高新技术意外之灾

新近换届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通过的会议报告提出:新世纪中国将特别关注城市化灾害、工业化灾害、贫困减灾、中西部开发等区域性灾害重点问题。笔者对清华大学物理系提交的高技术灾害报告进行了研究,并归纳了现代物理概念中的高技术灾害事故,即非常态的核事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航天事故、化学品致灾等。对高新技术意外灾害应采取的应急对策是,按照国际惯例:首先立法,起草国家关于高技术事故应急特别法规,以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建立起部级的高技术事故应急组织机构网络,形成国家、省、市、县、镇五级综合减灾防灾网络,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考虑到高技术事故及其应急处理有其专业特殊性,所以,应急宣传工作一定要到位,以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如核应急五级减灾网络,要做好宣传工作,向广大民众讲清楚,对不同的核事故采取不同的应急对策,方能使事故的后果减到最小,取得最佳减灾效果。最后,周密制定核事故应急措施,如灾区划分、警戒,城市民众的疏散、撤离路线,居民临时疏散、集结地安排,交通管制,医院急救系统应急准备,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的适度宣讲,以及开展类似于消防、救护等工作那样,进行必要的核事故应急演习。

2.2 综合减灾管理及政策制定

自然变异和人为作用是现代及未来灾害的两大根源,从而分别形成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或混合型灾害。减灾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综合防灾,尽力减轻损失,更在于采取预防对策,强化管理体制建设,从而节制人类自身的行为,尤其要防范人为灾害链的形成。减灾政策指安全减灾的指导思想、方针及其科学计划及规划,这是21世纪中国安全减灾的纲要。《中国减灾规划》及《中国21世纪议程》无疑成为中国安全减灾在21世纪初的前十年的部级战略政策,而由减灾科学家提出并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关注及部委级支持的《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1997年6月6日推出)同样应成为中国跨越20__年的减灾科技管理指南。它十分需要各界科技专家、管理人士的爱护、扶植,并使之丰富。

2.3 安全减灾科技与产业发展

安全减灾是一项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减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的水准。科技减灾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贵在抓紧如下建设:(1)深入开展减灾基础性及灾害系统机理综合性及分支性研究;(2)大力开展减灾科技攻关及技术产品开发;(3)抓紧中国减灾综合性研究机构建设及培育;(4)以灾害经济及减灾创造效益为中心开展产业化模式探索;(5)发展以风险、保险评估为中心的重大工程项目安全减灾综合评估研究等。如同环保界按自身发展规律及国际呼声不断完善环保产业一样,安全减灾的能力建设要本质性增强,其产业化方面要有大思路,不应再局限于劳保护品,而应拓展到城市公众及城市公共空间中,大力发展安全防灾、救灾类及安康类产品,发展安全减灾商业。当前最重要的是,管理部门要听取科学家的建议,制定未来减灾技术及产品发展计划。

2.4 大力普及“全球预防文化”及安全文化教育

实践证明,无论是公众安全意识,还是领导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及防范能力的培养,国家系统化的减灾教育,都取决于对“文化教育”主题词的理解。1993年以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就陆续向公众奉献了“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青少年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安全减灾文化”等专著和教材,并由120余名安全、减灾专家向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交了“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为倡导安全文化,公众的安全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全民安全减灾文化素质,发挥了先锋作用,对营造中国的安全减灾文化氛围,弘扬安全减灾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999年7月,第二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提出的日内瓦战略极具启发性,正如安南秘书长所言,“我们人类必须由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减灾文化教育必须包括青少年。一方面,青少年也是社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青少年是联系成人的途径。通过儿童影响父母,在消防教育中尤为成功。消防队员和警察在学校的讲话中,包括了不少紧急事故的信息,儿童可以从学校带回许多防火安全方面的问题和知识。在美国,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创作了“停、丢、滚”歌曲,告诉孩子关于消防的知识。

无论是落实“中国减灾规划”、“中国21世纪议程”、“安全生产规划”,还是积极开展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最大范围的向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对公众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及安全科技常识的教育,提高全民、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倡导“全球预防文化”,推崇“公众安全文化教育”是我国安全减灾的基础。

2.5 要极大关注信息及媒体的防灾作用

1998年的国际减灾日把媒体作为主题,是希望媒体成为推动防灾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社会的现代化功能,就必须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快速交换。所谓灾害信息,是指为减灾研究服务的信息。值得指出的是,灾害情报信息可简称为“灾害信息”,却不能简称为“灾情”。因为“灾情”一般特指某次灾害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仅是灾害情报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看待。从内容上分,灾害情报是科技情报的一部分;其加工程度同样有零次、一次、二次、三次情报(文献);其载体,也有书面、口头、实物、声像、电子情报等。灾害信息采集(调查),是在一定范围从事所需灾害信息获取的基础性工作,它是灾害信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从现状看,灾害信息采集方式有:印刷型文献的采集、零次情报的采集、剪贴簿、计算机联机检索、询问调查等。但无论从财力还是资料来源看,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完全收集全世界所有的灾害基本数据。如果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就可以各系统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料共享。必须提出,在科学日益加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灾害信息的积累以比过去快几十倍的速度在不断膨胀,学科的发展已不允许过去那种各自为证,条快分割的大量重复工作、大量重复数据的现象继续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提出了信息共享的要求。可以说,信息共享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及中国安全减灾发展的必然。

3 重组中国安全减灾科学技术学科的思考

21世纪的科技减灾文化之路,更趋综合化及交叉性。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国际性减灾会议已召开百余次,广泛涉及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环境公害与技术复合型灾害等领域。1997年1月20日~28日,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国际研讨会,特别强调运用多种高新技术,分析和认识自然灾害发生演化的趋势和规律,将综合减灾理论广泛应用;鼓励促进与减灾有关的不同学科的“杂交”,以便共同发展全球的“灾害预防文化”。依笔者之见,未来的减灾科学极待学科化,即从构造大安全观的意义上讲,它应该再充实并完善,否则,将再造成条块分割、无所适从的局面,从根本上影响安全减灾学科建设及体系完善。因此,呼吁安全减灾学科的大联合、相关学术团体的大联合、管理及体制上的交叉、交融,这是迈向21世纪的中国安全减灾应抓紧、抓好的首要大事。仅就中国安全减灾学科建设看:(1)安全科学建设与发展,当今缺少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建设理论专家。一个学科的完成与否,直接与其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理论专家群体的形成关系密切,急需有计划地培养并发现一批学科研究专家;(2)安全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还缺少对国际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及发展趋势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吸取国外的经验,学习他国专家的理论,从中对比以推动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进程和完善;(3)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水平直接影响高新技术的应用,当前尚缺少专家致力于人造系统与人造系统、人造系统与自然系统相匹配连接的接口——“安全系统”的研究。

1998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百万字专著《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的特点之一,是第三篇“科学技术篇”,用了近20万字篇幅对刘潜教授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所涉及学科及分支学科的框架之科学内涵予以展开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大胆预见了安全、减灾、环保可望交叉的近30个新学科,并予以分析和创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实践中已经发现,原学科体系(GB/G13745-92)的某些方面已不适应现代及未来安全减灾事业发展,这里不仅有学科交叉的需要,也有原体系未涉足的地方。客观地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局限,该学科体系对于大安全观突出不明显,在许多方面既明确灾害学与安全学界限,又模糊各自的含义,从而使至今国内专家很难遵循,更无法上升到统一的科学体系上去认识问题。科学地论证现状及未来的大安全观,主要指应从安全减灾这个科学体系出发,描述有希望的发展中的学科,无疑为中国安全减灾基础科学及其教育探索了新路,但作为一种实践还需进一步得到相关学科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笔者以为应进一步明确并着力探讨如下关系,它们无疑会对丰富并完善学科体系有重要价值,也将成为重组学科的依据之一。

1) 安全减灾科学体系作为大安全观的事物之一,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专家随意杜撰的,还是社会经济或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须搞清楚,因为这事实上确立了学科存在的根本。

2) 安全减灾科学体系作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一种创新,不仅给科研,更为综合减灾管理带来新径,还必然会影响现有大学教育及学位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探讨,科技与教育界人士是关心发展还是维护持续惯性体制,是站在国家全局,还是局限于小环境或单一灾种部门,也成为新学科确立的关键问题。

3) 安全减灾科学技术既包含安全,也包含减灾科学,其含义是明确的,是适合整个国际化综合交叉学科特点的。比如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倡导发起的“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就不是从单一灾种出发的减灾,而日益明确了综合减灾的大安全观。为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安全减灾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交叉学科,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及可能性。

4) 安全减灾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将在新世纪得到完善。这是因为作为两大独立分支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学科体系已有独立成为历史的体系。现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从学科意义上强化沟通,另一方面要从需求上找到其应用价值,从而不仅为教育、人才培养,更为新世纪择业寻求途径。这些或许更成为安全减灾科技及综合减灾管理事业的后劲与潜力所在。

作者简介:金磊,高级工程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减灾白皮书专家组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

作者单位: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徐德蜀(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参考文献:

[1]金 磊.世界城市化防灾对策研究.中国城市导报,1988.9.

[2]金 磊.可靠性工程与城市防灾规划.城市规划,1989(4).

[3]金 磊编著.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金 磊编著.城市灾害学原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5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姬丁义、李炳乾、刘晨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5.12汶川8.0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

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09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同志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6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ddd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5.12汶川8.0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西安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09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同志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7

为切实有效应对这次暴雪灾害,防范、处置今后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我局制订了《**区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参照制订本单位工作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区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2011年11月)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气象灾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各校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区教育局对各校应急处置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并开展督查。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区教育局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全区学校的防汛防台及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组长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教育局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区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各校建立相应的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队伍。

(二)主要职责

1、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制订完善学校防灾预案;组织开展学校防灾检查,督促各校及时处理影响防灾安全的有关问题;贯彻执行上级防灾指挥命令;遇重大灾情时统一下达停课、师生转移等命令;指导学校抢险自救和灾后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灾情调查统计,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指导并开展学校灾后救助;决定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工作小组)职责

(1)协调组:会同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政策和措施,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检查督促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协调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协调和参与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业工作小组涉及防灾的相关工作;承办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做好相关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的整理;全面掌握了解、报告及事态发展的各类相关信息;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巡查组: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防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总结;指导灾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流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抢险组:组织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组织现场伤患人员的救助工作,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后勤组:指导和监督学校危破旧校舍的维修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各类灾害隐患点的观测和处置;指导开展灾情统计上报和灾后救助工作,负责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调查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办法等;依法研究提出事故善后解决办法;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处理日常防灾的指导、协调、联系等工作。负责防灾期间会议召集,文件、传真的拟订和转发;通知、督促、检查各校防灾工作;做好值班工作,包括预警和信息记录,与防汛、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防灾信息通报、宣传总结等工作。

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日常工作职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在上级防灾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组织开展本校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一)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

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重大灾害(ⅱ级)、较大灾害(ⅲ级)、一般灾害(ⅳ级)四级。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1、有危破旧校舍或地处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的学校,应当确定预警员,落实预警职责。

2、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前组织力量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可能受降雨、雪灾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均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学校和师生及社会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师生和财产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1)接到灾情消息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研究防御重点和对策,部署有关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ⅲ级)

(1)接到灾情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学校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师生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汛情、雪灾等情况,及时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落实相关的加固措施;靠山、靠水、有危房的学校落实抗灾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3、重特大气象灾害(ⅰ、ⅱ级)

(1)接到紧急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区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学校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师生,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和学校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学校的建筑工地立即停工,加固在建工地的脚手架、塔吊、升降机及建筑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并积极与施工单位配合,避免建材水浸受潮,减少损失,避免学校工地事故发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学校停课、师生撤离、贵重设备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教育局和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二)应急队伍保障

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三)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四)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善后工作

(一)各级各类学校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区教育局一方面及时派人分片到各地各校检查了解受灾情况,另一方面将在第一时间汇总、整理全区教育系统的灾情,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全系统受灾损失情况。

(二)各校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各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了解师生家庭的受灾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受灾而失学。

(四)抗灾救灾后,区教育局及各级各类学校针对防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及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以后抗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六、附则

(一)预案制定与完善

本预案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防灾减灾救灾

一、以科学有效的灾前预防机制为主、为先

由于灾害的巨大破坏性,人类及其财富对灾害的易损性,防灾减灾体系第一强调止灾于未然,倘若消极对待或者怠于预防,灾害一旦发生则损失即已酿成。【1】由此可见,建立科学有效的灾前预防机制是我国防灾减灾体系中最应当先考虑到的。因为科学的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于避免灾害的发生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建立有效的灾前预防机制要求立法先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规律性,灾害可以预防和抢救,其损失是可以减轻的。这就要求防灾减灾法律体系的立法者以"灾害"为对象,不仅要有承认灾害后果的消极对策,也要将减轻自然灾害的积极对策融入到立法体系中来,在法制中坚持预防机制为主、为先。

建立科学有效的灾前预防机制要求防灾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发达。在实践中,可以以国家部门为主导,在各个地区设立各种专业性灾害监测机构,如气象台站,水文站,地震台,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其次,选择依托附近的各大专业性高校,地方性危机管理研究所,对危机管理、灾害数据研究、防灾救助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输入并运用于防灾信息系统建设之中;第三,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实时跟踪监测天气、地质、海洋、交通等变化,在各个地区设立的专业性灾害监测机构中规定工作安排,定期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对灾难形势进行分析,由政府将分析报告分类汇总,纳入防灾信息建设机制当中。

二、以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为基础、为核心

防灾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在法律上完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全面开展防灾工程项目建设,设立完备的防灾信息系统,控制灾害的扩大乃至次生灾害的发生,使国家和人民有所准备,在遇到灾害时启动已有的应急系统,为后续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法律上的依据,行为上准则,保障减灾、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减灾一方面包括在灾害发生前的预防,也包括在灾害发生后,如何系统地根据抗灾决策和措施及时采取的避险抗灾行动。【2】减灾是以防灾为依托的,没有防灾体系中的法律规定、行动准则,以及各项防灾工程项目设施和完备的信息系统,减灾就无法可依。并且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伴随着许多次生灾害,这给后续的救灾行动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所以在减灾中系统地按照防灾体系中的法律规定和指导原则,以及充分利用各种避险设备,加强灾后监测预警对应对次生灾害以保障救灾行动的顺利进行。

灾后救是指灾害发生以后,对由灾害给人体、财产造成的伤害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工作。【2】灾前的预防和发生灾害后的避险等措施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灾害一旦发生即不可逆转,尤其是毁灭性的灾害会带来惨绝人寰的后果,对于已经造成的后果,只能靠灾后的救助去弥补,也只有依靠灾后的救助,才能在废墟上重建美丽的城市,给无家可归的人以最好的归宿。

三、以立体防灾、控灾为手段、为依托

所谓立体防灾、控灾是指将防灾减灾救灾三个过程看做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教育、技术、资金投入监管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中央、军队、地方各区相结合,三者统一,共同致力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与资金投入监管制度相结合。对于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基础,在理论上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设立专项课程,聘用专业化教师,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在实践上,学校应该举行定期的防灾演练,让中小学参与其中,增强应对突况的实践经验。对于防灾减灾领域的技术科研工作急需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对已经发生的灾害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包括对灾害本身的发生原因等自然科学领域和应对灾害的经验教训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二是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除了各有关部门各自加强自身的信息基础建设以外,还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将各部门的系统集成为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加强资金投入监管制度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资金分配制度,扩大资金透明度,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要从长远规划、制定防洪减灾建设方案,严格规范资金的分配方式,项目资金分配过程要公开化。在修缮防灾设施项目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个人负责制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资金挪用。

政府指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要做到防灾减灾救灾能够有条不紊、高效顺利地进行,政府担当着研究部署各项指挥任务的责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应当以预防灾害为主、为先,将知识宣传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其次,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第三,加强组织建设,兴建各项抗震工程,加强物资储备。在政府主要担当的是领导职责的同时,人民群众应当坚持以政府为核心不动摇,自身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活动中去。人民群众可以成立防灾组织,由基层人民政府领导或派专人进行管理,防灾组织平时应当开展防灾训练,防灾知识普及等活动,在发生灾害时进行初期消防,引导居民进行避难、救助伤员、搜集和传递信息、分发食物和饮用水等活动。

中央、地方和军队相结合。在防灾减灾救灾中,中央政府起着组织领导的协调作用,不仅要制定防灾减灾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还要有的放矢地下放各项权利和任务,从宏观上指导地方和军队进行高效的防灾减灾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中央领导层的号召,按照上级的各项指示办事。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灾减灾部门,加强基层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在各个基层设立专门群众自主防灾组织,切实担负起防灾减灾救灾的重任。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对于防灾减灾而言,军队最突出的作用是在救灾过程中,这就要求军队一方面要坚决服从上级指示,进行各项救灾活动;另一方面,驻扎在灾害多发区得军队应当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抢险救灾的各项训练,加强体能锻炼,贯彻学习抢救及自我避险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9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在灾害形成前,通过严密的组织和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灾害发生,在灾害发生时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科学有序地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做好水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有效防范水灾,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人武部部长任副组长,镇卫生院、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派出所、国土、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海事、水务、学校等相关人员为指挥部成员。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务站,由樊波任办公室主任,姚生敏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各村相应成立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所属地域的防灾减灾工作。

(二)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1、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防灾减灾组织协调工作;负责传达由防汛、气象等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洪水警报和上级有关防灾减灾工作文件;督促各单位抓好防灾减灾救灾物资供应、储备、调运和畅通保障等工作;做好汛情收集、上报与,协助做好防灾减灾动员宣传等工作。

2、镇人武部负责组织基干民兵应急分队参与防汛抢险工作。

3、派出所负责灾区的治安保卫工作。在紧急防间,按照镇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加强重点地区的治安管理;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确保运送防汛抢险人员和车辆优先通行;及时处理破坏防汛设施、趁灾盗窃、哄抢、挑动群众械斗以及利用迷信蛊惑人心、破坏抗灾救灾等案件,并予以坚决打击。

4、社会事务办负责协助灾区安置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帮助灾区重建家园,负责汇总灾情,并及时与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络。

5、村配合镇上搞好镇防洪规划编制,负责村上的综合协调,并统一纳入全镇总体规划,使防洪排涝工程和稳坪建设同步进行。

6、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抓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等工作。

7、林业站负责管制木材的堆放,避免木材漂流,防止发生阻水事故。

8、国土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和完善预防预警体系,及时向镇防灾减灾指挥部提供山地灾害易发地区分布情况,及时设置塌方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每年3月份配合县局组织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点进行汛前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上报镇党政办和防汛办。

9、卫生院、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做好全镇人员、动物卫生安全等预防与保护各项工作。

10、学校负责本校防汛防安全的监督管理,组织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安全保卫工作。

11、海事负责抓好镇域内渡船及船工的安全管理等工作。

12、水务站负责抓好各水库山塘安全管理工作。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1、汛情信息 镇党政办应及时接收县气象部门或上级相关部门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及相关成员单位和各村、中、小学。

2、洪涝灾害信息 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工矿企业、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情况。洪涝灾害发生后,镇社会事务办、村、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及时向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镇政府和县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报告。

(二)预防预警行动

1、暴雨洪水灾害预警 根据县气象部门的暴雨警报,及时向全镇预报暴雨的时间、强度、量级和范围。

2、地质灾害预警 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密切联系县气象、国土资源部门,相互配合,提高预报水平,及时预报警报。

四、防汛应急响应

(一)汛情分级

1、一般汛情 日降雨量50-100毫米[可能导致垮坝险情和县重点在建水利工程出现超施工度汛标准洪水,或其他可能导致重要临时工程失事的险情等特殊情况,作较大汛情处理。

2、较大汛情 日降雨量100-200毫米;过程降雨量200-300毫米[可能导致重要临时工程失事的险情等特殊情况,作重大汛情处理。

3、重大汛情 暴雨台风紧急警报阶段;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过程降雨量300毫米以上。

(二)防范措施

1、一般汛情 镇党政办接到上级汛情报告,及时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带队值班,并向各村(单位)防汛机构及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报汛情信息,根据上级要求下达防汛通知。

2、较大汛情 镇党政办接到县“两办”、防汛办较大汛情报告后,立即向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气象信息;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岗到位,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本镇情况,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变化情况,遇紧急情况随时汇报;下发防汛通知,部署防御工作;组织指挥全镇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3、重大汛情 镇党政办接到各级重大汛情报告后,立即向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气象信息;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上岗到位,时时跟踪上级部门播报降雨量及未来天气趋势与本镇汛情;镇党政办下达防御紧急通知;成立抗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按本预案分组实施

(三)工作内容

1、组织指挥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具体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各村各单位、部门认真实施本预案。

2、信息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镇党政办负责向全镇上级相关部门汛情灾情、防汛紧急警报、台风消息与警报、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信息,本镇范围内有关汛情、灾情等信息上报。

3、预测预报 接收播报县气象局预报暴雨的时间、强度、量级和范围;接收播报县国土资源局预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强度和时间。

4、水利工程调度 强化本镇水利工程协调工作,配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全镇水利工程实行统一调度。

5、物资、车辆调用 发生重大汛情时,镇防灾减灾指挥部有权在全镇范围内根据需要调用防汛物资、车辆。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大局,主动配合。

6、人员物资撤离 各村各单位部门要按防洪预案组织转移受灾地段人员和物资;对重要物品、有毒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处理。

7、信息播报 报道汛情、灾情必须及时、真实,综合性报道、向上级新闻单位和对外的报道,按有关规定审查后。

(四)组织分工

重大汛情时,镇政府成立抗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决策指挥组、技术指导组、纪检督查组、抗洪抢险组、综合统计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各组按职责分工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1、决策指挥组 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镇防灾减灾指挥部指挥组成。主要职责: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决定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决定调用抢险队伍;负责请示上级政府调派物资、部队支援抢险;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2、技术指导组 由镇防汛办、国土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汛情、灾情汇总;负责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负责水利工程防洪调度;根据灾情、险情提出防御对策措施。

3、纪检督查组 由镇党委副书记及党组成员组成。主要职责:严格执行党委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洪救灾命令和决定,督促检查各村各单位部门领导及时到岗,全力做好抗洪抢险等工作;监督检查抗洪救灾资金、物资调拨到位情况;查处抗洪抢险救灾中渎职行为和违纪案件。

4、抗洪抢险组 由镇党政办、人武部、社会事务办、派出所、财政、国土、农业服务中心、卫生院、海事、水务、学校、各村两委等单位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集;抢险设备、物资的调用;党委、政府、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和重要防汛部门的供电、通讯保障;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救治;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化学物品的处理;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

5、综合统计组 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掌握抗洪救灾动态,综合汇总情况,编写抗洪救灾简报;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汇报汛情、灾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各村各单位灾情的收集、核查和汇总。

6、宣传报道组 由镇党政办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及时落实县委、县政府抗洪救灾命令、决定及台风信息、汛情公报等播报任务;及时报道县、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村等组织抗洪抢险活动情况和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准确报道灾害情况。

7、后勤保障组 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党委、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安排;抢险救灾车辆具体安排;负责相关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按照防汛的实际需要,将有关要求纳入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电话、广播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二)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对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满足抢险急需。情况需要应及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援。

(三)应急队伍保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民兵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县组织建立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人武部组建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

(四)供电保障

供电所主要负责抗洪抢险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五)交通运输保障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县交通局、公路分局等部门工作,积极发动本镇人力物力,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低洼地区受洪水威胁时,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的调配;负责用于抢险、救灾车辆的及时调配。

(六)医疗保障

卫生院、计生服务所及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七)治安保障

派出所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八)物资保障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根据规范储备的防汛物资品种和数量,结合本地抗洪抢险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九)资金保障

镇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遭受严重水毁的工程修复补助,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补助。

(十)社会动员保障

防汛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汛的责任;镇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防汛工作。

六、救灾

(一)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村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镇政府将派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二)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积极向上级社会事务办部门争取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作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卫生院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四)各村各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七、灾后重建

(一)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镇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积极上报争取资金补助,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二)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三)各村各单位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特别要注重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篇10

第一条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凡在本区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毒气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第三条根据灾害预警和灾害发生后的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具体情况,由海陵区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启动三级报警预案,即红色报警预案、黄色报警预案和蓝色报警预案。

第一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建立区“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内,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分管局长兼任,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救灾减灾指挥部。

第二章预防演练

第五条加强社区防灾、减灾、避灾、救灾演练,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增强全体居民的素质,夯实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

第一款开展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防灾减灾宣传图板;重视加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第二款重视骨干培训。加强与民政、地震、人防、消防、公安、文化、卫生、教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定社区防灾减灾骨干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对社区居民、单位、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培训,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三款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利用适当时机进行灭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难场所等社区救灾减灾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掌握救灾减灾技能,提高自救保护能力。

第三章红色报警预案

第六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特大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红色警告预报。

第七条指挥系统:指挥全体成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各自分工立即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迅速进行人员转移、灾区隔离、组织抢险、医疗救护、生活安置、灾情调查、后勤保障等,随时保持相互联络(根据需要架设临时专用通讯线路),准确掌握灾情程度,迅速组织救灾。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灾害情况,指挥部及时向各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红色警报,各社区居委会迅速向居民群众发出红色警报,及时组织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驻辖区单位及时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向指定区域集结,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指挥部要及时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上级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八条人员就位:接到市、区指挥部的指令后,社区救灾减灾总指挥要立即下达红色警报指令,部署社区各副总指挥按分工到达指定区域,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同时,指挥部成员要迅速联络有关单位和各救援队,奔赴受灾区域,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九条实施抢险:灾情发生后,指挥部全体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

机关干部救援队、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协警员救援队分别按指令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助。第二款由驻辖区部队组成的紧急抢险救援队,按指令赶赴重灾区参加抢险。

第三款由驻辖区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室)组成医疗抢险救护队,救治受伤群众,对受灾群众进行体检和灾区防疫工作。

第四款由公安、综治、民兵、协警员组成的治安保障队,负责灾区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和安全保卫,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各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迅速转移。

第一款安置区域:迅速组织居民转移到指定的室外避难场所,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指挥部。

第二款组织转移:指挥部根据居民转移情况,组织应急救援队在各避难场所搭建帐篷,设置救灾减灾临时指挥小组,负责居民临时安置、发放生活用品、组织医疗救护,启用储备救灾物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第十一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指挥部要立即协调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灾后重建。

第一款对倒塌房屋进行修缮,对危房进行加固处理;抢修线路,修复供水、供电设施,尽快恢复通讯;组织居民重建家园,重建社区。

第二款根据受灾情况,对受灾居民进行社会救助,在社区内组织社会互助、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有重大困难的,请示上级给予重点救助,确保灾后居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病能医治。

第四章黄色报警预案

第十二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重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黄色警告预报。

第十三条指挥系统: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成员在第一时间内根据总指挥的安排,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分工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迅速组织灾区居民转移,对灾区进行隔离,组织医疗救护抢险,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安置,准确掌握灾情程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受灾情况,指挥部及时向相关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黄色警报,社区居委会接指令后迅速向居民发出黄色警报,组织有关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指挥部应及时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十四条人员就位:按照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的指示,组织实施紧急救援的有关事宜。迅速联络、组织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集结,按指令奔赴受灾区域,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十五条实施抢险:指挥部成员按照总指挥指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机关干部救援队、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救援队分别按指令集结,及时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灾群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援。

第二款医疗抢险救护队集结,按总指挥指令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治,负责灾区防疫工作。

第三款驻辖区部队组成应急抢险救援队集结,按指令赶赴灾区参加抢险。

第四款社区治安救援队,按指令对灾区治安、交通和安全开展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六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相关社区居委会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对部分居民进行转移安置。

第十七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对倒塌房屋、危房、线路、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恢复正常;对受灾居民进行必要的社会救助,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保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

第五章蓝色报警预案

第十八条启动条件:辖区内有可能发生较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根据上级预报,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蓝色警报。

第十九条指挥系统:根据预报,指挥部召集有关成员到位,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组织部分居民做好转移准备,对相关区域人员进行疏散,组织有关抢险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款指挥部及时向相关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蓝色警报,社区居委会接令后向居民发出蓝色警报,做好有关居民转移工作;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有可能发生灾情时间、地点、范围等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条人员就位: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迅速组织相关救援队待命,随时做好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一条人员疏导:接到蓝色预警信号后,各社区居委会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根据指令随时做好对居民的转移。

第六章后勤保障

第二十二条指挥部统一负责救灾减灾工作中的各项后勤保障。

第一款在辖区内设置室外避难场所。

第二款在各社区居委会改造建立“一井一道”(饮水井和排污道)。

第三款各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救生帐篷、折叠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和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用品。

第四款根据安置人员情况,现场临时搭建移动厕所供居民使用。

第五款为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安全绳、应急灯、灭火器,为各社区居委会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箱和救助器材箱。

第六款在各社区居委会设立防灾减灾宣传栏、宣传橱窗、警示和逃生导向标志牌;绘制社区救灾减灾地形图,标明指挥部、救护站、避难场所、临时疏散点的准确位置。

第七款根据灾情程度,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调拨生活必需品和各类救灾保障物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如发生灾情,指挥部将根据灾情红色警报、黄色警报或蓝色警报,按相应预案进行工作;如灾情未发生,指挥部将及时警报解除信号。